治疗腋臭小偏方

2024-06-30

治疗腋臭小偏方(精选5篇)

治疗腋臭小偏方 篇1

腋臭较多见, 治疗方法多, 疗效不一, 难以根除, 笔者采用小切口皮下剥离结合电离子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共27例, 男9例, 女18例, 年龄18~37岁, 均为双侧, 其中2例行小切口皮下剥离术, 3例皮下注射硬化剂, 4例电离子治疗, 1例激光治疗, 因复发而行本术式。

2手术方法

2.1 麻醉

采用肿胀局麻法, 肿胀液配制, 2%利多卡因12.5 ml+肾上腺素0.5 mg+5%碳酸氢钠5 ml+生理盐水250 ml, [1]每侧皮下注射肿胀液约100 ml。

2.2 手术方法

沿腋窝中部皮肤皱褶处纵行切口长约3~4 cm, 切开皮肤至皮下脂肪层, 用小弯剪在皮下脂肪浅层潜行分离至腋毛边缘外0.5 cm, 左手翻转皮瓣, 直视下剪除皮瓣上的脂肪、毛囊、汗腺[2]。毛囊、汗腺不易剪除者, 用电离子逐个烧灼, 可避免剪刀剪破皮肤。生理盐水冲洗剪除脱落的脂肪、毛囊、汗腺。缝合切口时贯穿基底组织防止皮瓣滑动。切口两侧用剪刀片分别戳1~2个孔利于引流。于腋毛外缘缝合6针打包固定。用弹力绷带包扎, 术后8 d拆包, 拆线。

3结果

27例患者, 23例随访0.5~1年, 臭味彻底根除, 无1例复发。切口瘢痕较细, 隐蔽不易见, 腋毛减少70%, 医患双方均满意。

4讨论4.1

腋臭治疗方法较多, 手术切除皮肤皮下脂肪臭味可根除, 但创伤大, 瘢痕较大, 影响上肢上抬, 有碍于美观, 现很少采用。改良术式, “Z”字或“S”行切口, 仍有瘢痕, 年轻女性不接受。小切口搔刮, 电离子治疗, 激光治疗创伤小, 瘢痕不明显, 极易复发。

本组27例, 其中9例曾分别行小切口皮下剥离, 皮下搔刮, 注射硬化剂, 电离子治疗, 激光治疗, 术后均复发。笔者采用小切口皮下剥离结合电离子治疗27例, 随访23例无一例复发, 半年后切口痕迹消失, 患者非常满意。

4.2 本术式采用肿胀麻醉, 术区组织肿胀, 坚实, 扩大组织间隙, 减少了组织损伤。

术区组织坚实压迫血管明显减少术中出血, 麻醉效果好, 术中无痛感, 大大减轻了患者紧张恐惧感。手术在直视下操作[3], 毛囊、汗腺不易剪除者, 电离子逐个烧灼, 毛囊、汗腺去除彻底, 效果好, 臭味完全消除, 无复发, 切口小, 术后瘢痕细小, 隐蔽, 腋毛减少70%, 手术美容一次完成, 满足了年轻女性夏季穿短袖衬衫的需求, 深得爱美女士欢迎, 是治疗腋臭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罗盛康, 胡志奇, 高建华.超声吸脂术肿胀液的配制与应用.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2001, 10 (5) :236-237.

[2]张克昶, 吴京海, 杜芬.膨胀麻醉小切口分离抽吸根治腋臭术.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02, 11 (4) :320.

[3]康仁祥, 成中意, 李美领.肿胀麻醉腋窝皱襞小切口双层剥离治疗腋臭.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03, 12 (2) :152.

治疗腋臭小偏方 篇2

1、将花椒、食盐用开水冲开,然后熏洗长有痔疮的部位,每天一次,每次大约十分钟。如果痔疮比较的严重,那么可以每天早晚各一次,这样能够有效的缓解疼痛以及消肿。

2、将香蕉、蔬菜、粳米准备好,香蕉去皮后捣碎成为泥状,绿色蔬菜切成细丝,粳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粥,在煮熟时放入准备好的香蕉泥和蔬菜丝。大火烧开后加入适量的食盐,每天早上服用。

3、将新鲜的土豆洗净后切成薄片,每天晚上睡觉前贴在痔疮上面,盖上薄纱布后用胶带固定住,第二天早上取下来,持续几天就能够看到痔疮得到有效的缓解。

4、准备适量的金针菜,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红糖,放入清水一起熬煮。然后去除渣滓后,每天早晚空腹服用,一定要连续服用。这样能够有效的治疗痔疮疼痛并且出血的症状,该方具有清热、利尿以及养血的功效。

5、将猪大肠、糯米、绿豆准备好,然后将猪大肠洗净,绿豆、糯米洗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半个小时,然后将糯米、绿豆灌入猪大肠之中,并且加入适量的清水,最后用线将猪大肠的两边扎进。将猪大肠放入砂锅之中,大火蒸煮两个小时。连续服用一个星期,能够有效的 达到补中益气、解毒、通便的效果,可以有效的预防痔疮的发生。

6、将新鲜的胡桃叶洗净后放入瓦罐之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密封瓦罐。大火熬煮二十分钟,然后将瓦罐放入桶中,撕开密封口之后对准患处熏把那个小时,然后将瓦罐中的药液放入盆中,冷却之后进行坐浴,大约持续半小时,然后用药渣涂抹患处,每天早中晚各一次,连续使用五天,能够有效的治疗痔疮。

治疗腋臭小偏方 篇3

关键词:腋臭,皮下修剪,顶泌汗腺

腋臭俗称“狐臭”,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在我国汉族人群的发病率为4.09%, 在蒙古族为8.52%, 在维吾尔族为15.5%[1]。腋臭患者由于腋窝顶泌汗腺的过度分泌, 其产物在皮肤细菌的分解下产生特殊难闻的臭味, 从而导致患者的社交障碍并造成心理负担, 甚至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笔者自2006年9月-2009年6月以小切口皮下修剪法治疗腋臭92例,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腋臭程度判定

参照Young-JinPark[2]等制定的判断腋臭的标准, 将腋臭分为4级。0级: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腋窝部都不会散发出臭味。1 级:仅仅在重体力活动 (比如运动) 后腋窝部散发出仅自己 (较近距离, 20cm内) 才能闻到的轻微臭味。2级:一般的日常活动后腋窝部发出较强烈臭味, 但臭味仅在1.5m内闻出。3级:未活动时也散发出强烈的臭味, 并且在1.5m外也可以闻到。

1.2 临床资料

92例患者, 其中女76例, 男16例, 年龄16~42岁, 平均25.2岁, 均为双侧发病。腋臭程度分级:2级83例, 3级9例。其中曾行抽吸法治疗腋臭术后复发8例。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及凝血无异常, 女性避开月经期手术。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及麻醉:

术前常规剃除腋毛, 可保留2~3mm毛根以备术中行“拔毛试验”。患者取仰卧位, 上臂外展, 屈肘, 双手置于枕后。以亚甲蓝于腋毛外侧扩大0.5cm标记潜行分离范围。常规碘伏消毒, 铺无菌巾单, 以0.25%利多卡因+1∶200 000肾上腺素在标记范围内行局部肿胀浸润麻醉, 每侧注入约80ml。

1.3.2 手术方法:

于腋顶部平行腋纹方向作3cm长切口,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向切口两侧于皮下脂肪浅层按术前标记范围行潜行分离形成皮瓣。以拇指及示指翻转皮瓣, 远端可以缝线牵引, 紧贴皮下仔细修剪, 去除皮下脂肪、顶泌汗腺及毛囊。关于修剪层次可以通过“拔毛试验”辅助确定。术中用血管钳拔除腋毛, 如果能轻松拔除, 证明已经完全破坏毛囊, 反之还要继续修剪。创面彻底止血, 生理盐水充分冲洗, 皮瓣两端以5~0丝线间断带皮下缝合固定, 切口两侧亦以5~0丝线各贯穿缝合3~5针, 将皮瓣与皮下组织固定, 皮瓣下置皮片引流。手术区以棉球及棉垫填塞, 绷带加压包扎, 绕“8”字形将肩关节固定于外展90°角位置。术后2d拔除引流皮片, 继续加压包扎至术后1周左右, 术后10d拆除全部缝线。

2 结果

对92例患者通过门诊复诊及电话问询的方式随访3~12月, 随访内容包括血肿形成、皮瓣坏死、切口延迟愈合、上肢外展功能障碍及手术无效或复发等。本组病例中有5例 (5.4%) 术后2d换药时发现单侧血肿, 均为右侧, 清除血肿后重新加压包扎后治愈。7例 (7.6%) 出现切口愈合不良, 予以换药后均可愈合。所有病例术后腋区均无腋毛生长或腋毛稀疏。 手术后1~3个月, 参照Young-JinPark分级为0级者即为治愈, 本组81例;1级者为有效, 本组11例;仍为2~3级者即为无效或复发, 本组例数为0。

3 讨论

腋臭是由体表的细菌 (主要是需氧棒状杆菌) 分解顶泌汗腺分泌的汗液, 从而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 (主要是类固醇和异戊酸等) 而发出的特殊臭味。有学者对腋臭患者进行了组织学研究, 发现腋臭患者顶泌汗腺的腺体细胞数量上增多, 体积增大, 而且分泌能力比正常人要强[3]。因此, 彻底清除顶泌汗腺是治疗腋臭的关键。

腋臭的治疗方法很多, 一般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 如括除臭剂、抑菌药物、香水、电离治疗及激光治疗等, 虽然副作用较少, 但不能彻底除去异味。目前外科手术仍是根治腋臭的主要方法。传统的手术方法是整块切除腋毛区皮肤的全部皮肤及皮下组织, 创面直接拉拢缝合, 该法虽然可以较彻底的去除毛囊、汗腺, 但术后并发症多, 瘢痕明显, 严重者上肢外展受限。近年来采用的腋毛区皮肤“Z”成形术修复、“S”形切口或“几”字形切口的改良腋臭根治术, 但术后仍会遗留较长瘢痕, 影响美观。近年来发展的小切口皮下修剪法腋臭根治术是治疗腋臭的较好方法之一。

有学者通过对腋臭患者顶泌汗腺分布范围及所处层次的组织学研究发现, 顶泌汗腺导管开口于毛囊漏斗中, 其与毛囊的数量、密度、分布一致[4]。腋毛边缘外0.5cm 处已很少见到顶泌汗腺。腋窝的顶泌汗腺组织全部在皮下脂肪内, 与真皮相近, 真皮内并没有顶泌汗腺[5]。因此, 只需将腋毛区扩大0.5cm范围内, 与真皮相近、皮下脂肪内的顶泌汗腺彻底清除, 即可达到根治腋臭的目的。鉴于顶泌汗腺所处层次及分布与毛囊一致, 可以通过“拔毛试验”以判断顶泌汗腺清除的程度, 这与术后随访的结果也是相一致的。有研究表明, 腋部真皮网状层厚、松软, 真皮纤维弹性大、较韧, 用吸刮的方法不易去除[6],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抽吸法或微创刮除法腋臭复发率高的原因, 笔者通过皮下修剪法未发现有复发病例。

腋臭术后各种并发症, 包括血肿、血清肿、皮瓣坏死、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瘢痕增生、功能障碍等。笔者采用了包括局部肿胀浸润麻醉、皮瓣贯穿缝合固定、引流皮片、加压包扎及“8”字绷带固定等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92例手术中, 笔者有如下体会。

3.1 在行皮下修剪中, 真皮下血管网是否需保留, 有学者认为[7], 为保证手术效果满意, 术中需切除真皮下血管网, 使皮瓣尽量薄;而有学者认为[8], 需保留真皮下血管网, 如损伤会致皮瓣坏死、切口延迟愈合、瘢痕增生等。顶泌汗腺位于真皮下的脂肪组织内, 而真皮内并无腺体存在, 因此术中无需去除真皮下血管网也能清除顶泌汗腺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在临床操作中, 清除腺体同时, 势必会损伤部分真皮下血管网, 笔者认为术中无需特别注意是否保留真皮下血管网, 只要将顶泌汗腺彻底清除, 不对真皮层行大面积地深度修剪、电凝等, 术后彻底冲洗, 除去异物, 并可靠加压包扎, 皮瓣均可成活, 此92例无一例出现皮瓣坏死。

3.2 确实可靠的加压包扎及固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腋窝为胸侧壁、上肢和腋前后壁围成的凹陷状的结构, 如无可靠包扎, 会引起皮下血肿形成、切口延迟愈合, 严重者皮瓣坏死。打包加压包扎会形成切割线的印痕及线结反应, 周围缝线瘢痕恢复时间长, 而且不能及时观察创面情况。笔者采用手术区以棉球及棉垫填塞, 绷带加压包扎, 绕“8”字形将肩关节固定于外展90°角位置, 能使皮瓣与创基紧密贴合,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92例患者有5例术后出现血肿, 且均在右侧, 分析可能与活动有关, 因此需强调术后制动及患者配合。

3.3 皮下修剪法腋臭根治术后会出现无腋毛生长或腋毛稀疏, 对女性患者固然是一举两得, 而对男性患者则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门诊咨询中有的男性患者根本不能接受无腋毛这一并发症, 因此需在术前充分告知并知情同意, 这也是此92例患者中男性比例低的原因。

小切口皮下修剪法腋臭根治术是目前治疗腋臭的较好方法之一, 疗效确切, 术后瘢痕隐蔽, 不影响美观。手术需注意男女性别差异, 术中注意剥离的范围及层次, 术后需注意引流及确实可靠的包扎固定,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光荫, 彭苏格.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蒙古族、汉族人群腋臭发病率调查报告 (J) .人类学学报, 1993, 13:80-82.

[2] Park, YJ, Shin MS.What is the best method for treating osmidro-sis (J) ?Ann Plast Surg, 2001, 47:303.

[3] Bang, YH, Kim JH, Paik SW, et al.Histopathology of apocrinebromhidrosis (J) .Plast Reconstr Surg, 1996, 98:288.

[4]陈锡唐, 刘季和, 邱丙森, 等.实用皮肤组织病理学 (M) .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9.

[5] Gertrude MB, et al.Imunohistochemical differentiation and locali-zation analysis of sweat glands in the adult human axilla (J) .PlastReconstr Surg, 2006, 117:2043-2049.

[6]陈辉, 李承新, 杜洁, 等.汉族人腋臭大汗腺的分布及手术治疗 (J) .中国美容医学, 2008, 17 (9) :1286-1287.

[7]夏元.肿胀麻醉小切口皮下修剪搔刮术治疗腋臭32例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5, 9 (8) :39.

治疗腋臭小偏方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5例腋臭患者, 其中单侧149例, 双侧136例, 男113例, 女172例, 年龄15~55岁, 平均27.9岁。所有患者臭味程度不等, 腋区皮肤完整, 均未经任何手术治疗, 术后随访3个月。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双手外展置于枕部下, 用美蓝于腋毛区外缘标记刮除范围, 消毒后2%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 直至局部皮肤发硬变白。沿腋毛区后下缘中部行长2 cm左右的纵行切口, 组织剪分离皮瓣至标记线, 深达浅筋膜层, 用柳叶刀分离开全部刮除范围, 用组织剪紧贴皮瓣剪除与刮匙搔刮相结合的方法, 去除残余脂肪及毛囊组织, 并用负压吸引器经吸脂管吸出, 直到皮瓣光滑、皮肤表面呈淡紫红色为宜。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清除腔隙内破碎的毛囊及汗腺组织以减少复发、减轻残留物造成的炎症及抑制瘢痕的形成。适当压迫止血, 切口采用小针距缝合或外翻缝, 弹性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 术后12 d拆线。

1.3 疗效标准

痊愈:脱去衬衣腋部无臭味;显效:体力劳动或出汗后脱去衬衣相距30 cm有轻微臭味;无效:术前后臭味无变化。总有效=痊愈+显效。

2 结果

285例腋臭患者术后进行3个月随访, 其中263例痊愈, 17例显效, 总有效率为98.2%。术后发生皮下血肿3例, 伤口感染4例, 皮肤坏死5例, 瘢痕增生6例, 皮肤皱褶5例, 其余患者获满意疗效且无上肢活动障碍发生, 手术满意率为91.9%。

3 讨论

腋臭症是多汗症和臭汗症的统称, 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 多认为与家族性遗传有关[2]。腋臭主要是由于腋部大汗腺分泌的有机物被表皮细菌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和氨所致, 临床表现为腋部异味, 部分病例合并腋部多汗, 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研究发现, 腋窝大汗腺和毛囊的分布基本相同, 主要分布于腋毛区及其边缘0.5 cm的范围内, 垂直于真皮网状层、真皮脂肪层交界处以及浅层脂肪区, 越接近中央密度越大, 并且腋窝顶区分布最多[3]。最近研究发现腋臭患者腋窝区大汗腺分泌功能异常, 数量多体积大, 易发生腋臭, 同时也受性激素的影响, 故多发生在青春期和青壮年期[4]。

治疗腋臭的方法很多, 但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的腋臭根治方法。主要通过手术彻底清除大汗腺或阻止其分泌, 从而达到消除臭味的效果。本文所采用的微创小切口术于腋部游离皮下, 将切口皮瓣翻转剥离后, 在直视下清除大汗腺及附属组织, 同时吸刮腋部残余皮下脂肪、大汗腺及毛囊等组织, 从而破坏大汗腺及大汗腺液排除通道。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1) 微创切口小, 完全恢复后, 基本看不到切口, 术后既不影响肩关节活动, 也减少愈合不良及切口裂开的风险; (2) 切口隐蔽, 均顺着腋窝皱襞方向, 方便手术内皮瓣活动及翻转, 故术后无明显瘢痕且不易暴露, 患者易接受; (3) 直视下皮瓣翻转修剪避免损伤重要神经和血管, 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4) 直视修剪后再吸刮残余组织, 充分去除毛囊及腺体等组织, 确保彻底清除, 减少复发; (5) 真皮下毛细血管网受损较轻, 保证腋窝术区皮肤的血供, 减少皮瓣坏死[5]。本文发现微创小切口术也存在以下缺点: (1) 技术要求高, 需反复练习, 要熟悉掌握皮瓣的分离、修剪、止血、固定及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2) 术后需加压包扎, 并严格制动, 叮嘱患者勿过量运动。

微创腋臭手术常见并发症多为血肿、皮肤坏死及瘢痕。文中发现微创小切口术后有3例发生皮下血肿, 其中2例是由于术后双上肢活动量过大所致, 1例为加压包扎不牢靠造成, 因此, 建议术后一定加压包扎牢靠, 叮嘱患者减少术后双上肢的活动。术后4例伤口感染多由于术中无菌观念差, 术后换药不及时, 未应用抗生素所致。皮肤坏死5例多为皮瓣, 可能是由于手术中对真皮层的破坏过重, 阻碍了皮瓣血运的建立及加压包扎过紧所致, 因此, 手术中应避免粗暴操作, 减轻对真皮层的损伤, 可通过多次换药或直接拉拢缝合封闭创面。瘢痕形成和皮肤皱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皮肤坏死, 切口延迟愈合或切缘坏死, 使皮瓣皱缩, 形成粘连, 导致皱褶, 可用瘢痕软化药膏以软化瘢痕, 并叮嘱患者多做伸展位按摩, 以舒展皮瓣粘连[6,7]。

目前, 微创腋臭手术方法很多, 各有利弊。如何既保证较好的临床疗效又保证其并发症少是微创腋臭手术成败的关键。微创小切口术治疗腋臭, 能彻底清除真皮及皮下组织内的汗腺组织, 疗效满意, 且并发症少, 是治疗腋臭的较好选择。

参考文献

[1]余文林, 曾东, 程飚, 等.腋皱襞小切口修剪法根治腋臭[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7, 7 (7) :693-694.

[2]Chu C H, Lin D J, Lee J W.Quantitative assessment for the efficacyof the osmidrosis treatment using liposuction plus shaver[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11, 64 (7) :972-974.

[3]胡启翔, 王惠英, 张建, 等.腋臭大汗腺分布范围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09, 18 (4) :555-557.

[4]栗颖利, 陈辉.腋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 (7) :1082-1084.

[5]张国辉, 闫宏山, 崔光怀, 等.微创小切口大汗腺去除腋臭根治术165例临床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1, 34 (1) :69-71.

[6]李天石, 胡华新, 龙云, 等.微创吸刮术结合肿胀麻醉治疗腋臭700例[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9, 19 (10) :608-610.

小切口微创法在腋臭治疗中的应用 篇5

1一般资料

本组48例腋臭患者均无腋部手术史。中男17例, 女31例, 年龄13岁~42岁, 平均年龄24岁, 均为双侧, 有家族史41例, 术前采用过药物治疗8例。

1.1诊断标准

轻度:活动后腋部出汗较多, 脱下衣服能闻到明显异昧, 夏季明显;中度:安静状态下脱下衣服就能闻到异味; 重度:靠近患者在0.5m范围内就能闻到明显异味。

1.2治愈标准

随访4~12个月, 患者主观感到满意, 活动后出汗明显减少, 脱下衣服抬起双手在0.5m范围内无异味, 切口隐蔽, 上肢活动度正常。

2手术方法

2.1术前准备及切口设计

患者术前沐浴, 避开月经期, 患者平仰卧位, 双手抱于其自身枕后, 双上臂充分外展, 腋毛区充分显露, 亚甲蓝先标出腋毛分布范围后行双侧腋下备皮, 再用亚甲蓝超先前标记范围缘lcm标记手术范围。术区形状一般呈菱形。在菱形长轴上下缘分别标记2个V形切口, 长2cm, 高1cm, 近臂端上缘切口呈倒置V形。

2.2麻醉

用已稀释好的利多卡因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120ml+2%利多卡因20ml+0.1%肾上腺素0.5ml) 分别于每侧术区注入60ml, 注射部位位于腋筋膜浅层与皮肤之间疏松间隙, 范围为龙胆紫标记区域, 使该区腋筋膜浅层与腋区皮肤被注射稀释利多卡因液彻底分离。

2.3手术步骤

浸润肿胀麻醉满意后, 备好电刀电凝, 沿设计线全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直达腋筋膜浅层, 用解剖剪锐钝性相结合分离至术前标记的范围, (注意:皮肤底侧保留薄层脂肪, 让腋筋膜浅层大汗腺脂肪样颗粒保留于游离皮瓣上) , 充分游离皮瓣后, 使腋毛区皮下完全通透。从切口两侧分别翻转皮瓣剪除皮瓣上所带脂肪、和真皮深层的顶泌汗腺 (从皮肤真皮侧观察顶泌汗腺表现为粟粒大向皮下方向突出的皮色突起) 。待修剪完毕后用纱布擦拭修剪区域冲洗, 确保无明显出血后缝合切口。凡士林纱布覆盖术区, 打包堆加压包扎弹力绷带固定。术后第三天换药一次, 7d后拆线。

2.4注意事项

一个月内上肢不做剧烈运动, 提重物。患者可选择分2次手术治疗双侧腋窝, 手术间隔最好7d以上。

3治疗结果

3.1疗效判定

目前尚无一种公认的评判方法, 一般由患者自己, 医生护士及旁人对异味改善情况的判断。10cm内闻不到气味为优, 10cm内闻到气味为良, 10~30cm内闻到气味为中, 30cm以上闻到气味为差。

3.2结果

本组48例患者共手术91侧, 其中81侧创口均一期愈合, 1侧发生皮瓣坏死, 2侧发生皮下血肿, 2侧发生切口部分裂开, 5侧发生部分表皮糜烂, 创面经换药后均愈合。 术后随访8~20个月, 平均14个月, 共随访到43例共85侧, 术区瘢痕均不明显, 双上肢活动无受限。疗效评价为优63侧, 良18侧, 中7侧, 差3侧, 总有效率为96.7%。

4讨论

腋臭又称腋部臭汗症, 俗称狐臭。产生特殊臭味系细菌与大汗腺分泌物中的有机物作用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及氨所致。由于腋臭产生令人不悦的气味, 常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社交, 从而使患者自信心受到打击, 进而出现相关社交恐惧、自卑等心理疾患。在众多腋臭治疗方法如局部敷药, 香水掩盖, 局部注射药物, 激光, 冷冻……中手术方法仍是目前最彻底的去除方法。传统手术方法因为损伤大, 留有明显瘢痕, 甚至影响上臂活动, 现已逐渐被微创手术取代, 但盲目追求微创常不能较彻底去除大汗腺, 有时需二次手术, 加重了患者的负担。文中介绍术式的优点: (1) 小V切口位于腋毛区上下缘, 愈合后瘢痕不明显。 (2) 膨胀麻醉避免损伤局部组织结构。 (3) 手术在可视条件下进行, 手术彻底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 切口位于腋毛区上下缘, 且位于手术区域最低端, 有利于排出积液, 术后不需要放置引流条。 (5) 打包堆加压包扎弹力绷带固定压迫止血和固定伤口效果明显。总之, 笔者认为采用此种术式治疗腋臭, 切口设计合理, 操作方便, 瘢痕隐蔽。只要修剪时仔细操作, 大汗腺去除彻底, 术后打包固定牢固, 就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Mekee PH, 朱学骏, 孙建方 (译) .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22-28.

上一篇:煤浆预处理下一篇:实话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