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灌溉技术(精选6篇)
微灌溉技术 篇1
地面灌溉是古老的田间施水技术, 但它目前仍是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 约占全世界中灌溉面积的90%以上。我国则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
鉴于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短缺, 经济实力不足, 广大农村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 大面积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还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我国还仍须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 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1 平整土地, 设计合理的沟、畦尺寸与灌水技术参数
平整土地是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 缩短灌水时间, 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土地平整, 进行田间工程改造, 划长畦 (沟) 为短畦 (沟) , 改宽畦为窄畦, 设计合理的畦沟尺寸和入畦 (沟) 流量, 可大大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陕西洛惠渠的研究表明, 在入畦单宽流量为3~5L/s时, 灌水定额随畦长而变, 当畦长由100米改为30米时, 灌水定额减少150~204m3/hm2;当畦长30~100米时, 畦单宽流量从2L/s增加到5L/s, 灌水定额可降低150~225m3/hm2。
宝鸡峡灌区进行深层渗漏的对比试验, 灌水定额小于675m3/hm2, 基本不发生深层渗漏;灌水定额825~990m3/hm2时, 约有150m3/hm2水产生深层渗漏;灌水定额1350m3/hm?时, 有一半水成为深层渗漏水。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地形和土质差异较大, 因此难有统一标准, 各地应根据田间试验结果, 建立计算机模型, 通过实验和计算机模拟, 给出适合本地的适宜畦沟尺寸和灌水技术参数。
2 改进地面灌溉湿润方式, 发展局部湿润灌溉
改进传统的地面灌溉全部湿润方式, 进行隔沟 (畦) 交替灌溉或局部湿润灌溉, 不仅减少了课间土壤蒸发占农田总蒸散量的比例, 使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而且可以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 促进根系深扎, 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 兼具节水和增产双重特点, 值得大力推广。实践证明, 春小麦与春玉米套种隔畦灌, 棉花、玉米等宽行作物隔沟灌或隔沟交替灌, 湿润面积可减少50%, 节水高达30%以上, 增产幅度5%~10%。玉米坐水种, 可节水900m3/hm2, 节电90~105千瓦时, 增产幅度约16%, 增收幅度约28%。
3 改进放水方式, 发展间歇灌溉
改进放水方式, 把传统的沟、畦一次放水改为间歇放水, 进行间歇灌 (又称波涌灌) , 被称为80年代地面灌水技术的一大突破。间歇放水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 由于土壤孔隙会自动封闭, 在土壤表层形成一薄封闭层, 水流推进速度快。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时, 间歇灌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 从而大大减少了深层渗漏, 提高了灌水均匀度, 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0.8~0.9。
4 改进沟畦放水设施
改进沟畦放水设施, 采用虹吸管 (用于明渠输水) 或地面移动闸门孔管 (用于管道输水) 放水, 与人工开口放水相比, 田间水利用率可提高5%~10%。目前这些设施国内仍处于试验阶段, 尚未批量生产。因此, 有必要开展联合攻关, 对这些设施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 向着技术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推广应用普及化方向去发展。
5 大力发展节水保墒膜上灌
膜上灌是我国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它是将地膜平铺于畦中或沟中, 畦、沟全部被地膜覆盖, 从而实现利用地膜输水, 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入渗给作物的灌溉方法。由于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只占田间灌溉面积的1%~5%, 其他面积主要依靠旁侧渗水湿润, 因而膜上灌实际上也是一种局部灌溉。目前, 新疆采用膜上灌的农田已达23.33公顷, 甘肃、河南等省也开始推广。膜上灌形势有开沟扶埂膜上灌、培埂膜上灌、膜孔灌、沟内膜上灌、膜缝灌、格田膜上畦灌、膜侧膜上灌等多种。膜上灌作物有棉花、蔬菜、玉米、小麦等。地膜栽培和膜上灌结合后具有节水、保肥、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生长和促进作物高产、优质、早熟等特点。生产试验表明:膜上灌与常规沟灌相比, 棉花节水40.8%, 增产皮棉5.12%, 霜前花增产15%;玉米节水58%, 增产51.8%;瓜菜节水25%以上。由于膜上灌是一种新的灌水技术, 还有许多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 对其技术机制、技术要素及其设计方法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6 新的节水技术
6.1 污水喷灌技术
利用污水喷灌是将污水处理与农业用水结合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方式, 同时又是一种开源节流的灌溉方式。喷灌净化污水, 就是将污水喷洒在田里, 利用土壤、微生物和作物来分解污水中的一些成分, 并使部分水蒸散到大气中, 部分水经土壤净化后渗透泄出再利用。
在利用污水喷灌时, 应先对污水进行沉淀、筛滤, 除去固体污物, 有的还需加入消毒杀菌剂。污水灌的作物应以除蔬菜以外的经济作物为主, 对于谷类作物最好只用于作物生育前期, 在作物收获前一段时间应停止污水灌。污水灌的土壤以砂壤土、壤土和壤质砂土为好, 水量应结合作物的种类和生育期确定, 如在作物苗期、早春和晚秋应少灌。实施污水灌要防止大定额灌溉, 以免造成地表及地下径流, 灌溉强度以不造成土壤粘闭和不产生地表径流为原则。如污水水质不符合灌溉水质标准时, 可采用清水污水混合方法, 使混合后的水质符合灌溉要求后再进行喷灌。此技术较复杂, 最好在专家指导下运用。
6.2 咸水灌溉技术
咸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不同水质的水混灌和轮灌, 此外, 还有依据电渗透作用原理利用地下咸水灌溉的技术。
混灌是将两种不同的灌溉水混合使用, 包括咸淡混灌、咸碱 (低矿化碱性水) 混灌和两种不同盐渍度的咸水混灌, 目的是降低灌溉水的总盐渍度或改变其盐分组成。混灌在提高灌溉水水质的同时, 也增加了可灌水的总量, 使以前不能使用的碱水或高盐渍度的咸水得以利用。
轮灌是根据水资源分布、作物种类及其耐盐性和作物生育阶段等交替使用咸淡水进行灌溉的一种方法。如旱季用咸水, 雨后有河水时用淡水;强耐盐作物 (如棉花) 用咸水, 弱耐盐作物 (如小麦、玉米、大豆) 用淡水;播前和苗期用淡水, 而在作物的中、后期用咸水。轮灌可充分、有效地发挥咸淡水各自的作用和效益。
6.3 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
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就是通过一定的设施来收集空气中的水分, 直接供给植物利用或汇集到蓄水池中以供灌溉之用。德国研究人员用一圆筒来收集空气中的水分, 其内壁涂有吸聚阳光热的涂料, 圆筒与若干个喷嘴管连接, 将喷嘴管埋在两行植物根部之间。白天高温烤热的空气经圆筒进入喷嘴管里, 到了夜间降温时, 空气中的水分就凝结成了露水珠而流到作物的根部。秘鲁的研究人员沿海岸垂直张挂一些大型尼龙网, 以吸聚雾气, 待雾变为水后流进蓄水池, 以供沿海滩涂灌溉之用。智利的科研人员利用沙漠地区的云雾来改造沙漠, 他们在巨大的框架上面安装由聚丙烯塑料制成的双层网来“捕捉”云雾, 云雾在网上凝结成水, 汇集到贮水池中, 以供种植的林草或天然沙生植物的灌水之用。
对于沙漠地区和缺乏淡水的沿海地区, 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但如何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和实用性是今后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以上所介绍的六种节水灌溉技术可供各地在发展节水灌溉时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
摘要:地面灌溉是古老的田间施水技术, 但它目前仍是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 约占全世界中灌溉面积的90%以上。我国则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
关键词:节水,地面,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
微灌溉技术 篇2
典 型 材 料 之二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乾安县农业局
多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抗旱保丰收的思想,不断探索新的抗旱模式,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保证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上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节水灌溉发展情况
从2002年起,我们开始推广实施抗旱“一条龙”机械化坐水种和垄侧豁沟浇灌,有效解决了春旱期间玉米适时播种和抗旱保苗难题。但由于无法实施全程灌溉,在玉米生长关键期,抗旱浇灌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干旱仍然是影响和威胁我县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喷灌、管道沟灌、滴灌等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推广玉米大双覆等节水耕作模式,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打农田井5500眼,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8367公顷,其中膜下滴灌面积达到4000公顷,地埋管沟灌1767公顷,喷灌12600公顷,另外,发展小白龙灌溉近30000公顷,推广玉米大双覆15000公顷。节水灌溉农业的快速发展,有力-1-
地促进了全县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10年,我县再次遭受严重旱灾侵袭,全县上下充分发挥节水灌溉设施作用,全力以赴开展抗旱,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全县粮食总产量达76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50元,并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二、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
为扎实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广泛宣传,提高项目区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节水灌溉是一项新型的农田灌溉技术,要推广必须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针对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差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农业、水利等部门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面对面地向农民宣传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算经济效益账,解决了群众不想干、不会干的问题。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努力提高危机意识与节水意识,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主动关心和参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为推动全县节水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建设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我们始终坚持以农业科技为先导,以政策扶持为动力,根据耕地条件、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和农户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
不同的节水灌溉模式。在地理位置优越、群众积极性较高、同一品种农作物种植较为集中的地方重点建设滴灌示范区;在土地实施规模经营、单户经营规模较大的地方推广和应用喷灌技术;在水源条件较好、地势平坦、承包农户较多、经营分散的地方推广管道沟灌和地膜覆盖技术;在农田井旁实施小白龙管灌。在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中,严把设备关、施工关、技术指导关,确保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发挥效益一处。2010年抗旱期间,全县各种灌溉设施全部启动,5500多眼农田抗旱井24小时不间断地浇灌,共浇灌耕地60500公顷,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节水灌溉设施的作用。
(三)加强领导,确保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一把手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每年都把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列入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作为民心工程认真实施。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工作一线督促检查工程建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听取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并亲临工地现场检查指导,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工程建设。各乡镇按照责任书的要求,积极做好资金筹措、政策落实和群众思想发动工作。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得以在全县顺利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
三、发展节水灌溉的几点体会
通过几年来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发展节水灌溉是干旱地区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业效益的有力措施。由于我县自然降水较少,境内没有可以用于灌溉的地表水,地下水又十分有限,农业生产发展受制于水。发展节水灌溉实现了农业水利化,推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生产,既节水、省工、省时,又增产、增效,变不利为有利,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上级扶持是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支撑。大面积推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难度非常大,目前县级财政又十分有限。近年来,在我们积极争取下,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得我县节水灌溉建设逐步走上健康、快速发展之路。
(三)科学实施是发展节水灌溉的有效保障。节水灌溉是一种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严格的先进灌溉方式,必须有一个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更需要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取得良好的效益。
微灌溉技术 篇3
摘要:本文总结研究了几种节水灌溉新技术措施,并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节水灌溉;集雨滴灌;污水喷灌;咸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F32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54-1
1 概述
随着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锐和水资源环境的日趋恶化,发展节水灌溉已成为我国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微灌技术、喷灌技术和地面灌溉技术。同时,为应对日益突出的水资源危机,集雨滴灌技术、污水喷灌技术、咸水灌溉技术等成为节水灌溉新技术措施。
2 节水灌溉新技术措施
2.1 集雨滴灌技术措施
集雨滴灌技术措施是将雨水集蓄工程和滴灌系统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即先构建集雨滴灌工程系统,再利用雨水集蓄工程收集雨水,然后采用滴灌方法对作物进行补充灌溉。
集雨滴灌工程系统一般由集雨场、截流输水系统、蓄水系统和滴灌系统组成。集雨场即收集雨水的场地,应考虑具有一定产流面积的地方作为集雨场。截流输水系统是指截流沟和输水渠,其作用是将集雨场上的雨水汇集起来,引入沉砂池,然后流入蓄水系统。蓄水系统是指储水体及其附属设施,其作用是储存雨水。
集雨滴灌技术提高了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成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工程技术措施。
2.2 污水喷灌技术措施
污水喷灌技术是将污水处理与农业灌溉用水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灌溉技术措施。污水喷灌技术就是指将净化后的污水喷洒在大地田间,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农作物本身来分解污水中的某些成分,使一部分水蒸发到大气中,而部分水经土壤净化后再循环利用。
污水喷灌技术提高了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和消除污染的有效途径,污水中含有丰富的作物生长必须的养分,科学合理地用于灌溉,可节省大量化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作为城市郊区农田灌溉的补充水源,在缓解农业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咸水灌溉技术措施
咸水灌溉技术措施是指利用矿化度大于2克/升的咸水灌溉农田使作物得以生长发育的技术措施,利用浅层地下咸水灌溉的同时还能降低地下水位,腾出地下调蓄库容,有利于蓄纳雨水与非灌溉期的地表水,防治渍涝与盐碱灾害,促进地下水淡化。
咸水灌溉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溶液浓度,形成宜于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条件,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因而具有十分明显的增产效益。同时要注意科学合理地利用咸水进行灌溉,首先要有排水条件,以免因灌咸水而引起土壤积盐。其次还要咸淡轮灌或咸淡混灌,利用淡水洗盐。
咸水灌溉技术措施成为缺水地区扩大灌溉水源的途径,有效的解决了灌溉水源短缺的问题。
3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短缺、灌溉用水浪费及水污染严重等状况下,必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这对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提高农业产量、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和进步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未来节水灌溉技术将会向着细微化,可操作化的趋势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应用激光平地技术和高精度的土地平整技术;二是将计算机、3S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应用于灌溉领域,对作物的土壤墒情和气候进行监测预报,采用精确的灌溉设施对作物进行有效严格地施肥和灌水;三是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就是只针对水资源的紧缺性与用水效率低下的普遍性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灌溉技术。
4 结语
集雨滴灌技术、污水喷灌技术、咸水灌溉技术等节水灌溉新技术措施,提高了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了灌溉水源短缺的问题。科学合理地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对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节约灌溉用水、提高农业产量、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黎星,蒋金狮.节水灌溉技术浅析[J].能源与环境,2009(02).
[2] 郑九华.咸水灌溉[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3] 夏桂敏,韩建平,迟道才.现代灌溉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微灌溉技术 篇4
关键词:节水,地面,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
1平整土地, 设计合理的沟、畦尺寸与灌水技术参数
平整土地是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 缩短灌水时间, 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土地平整, 进行田间工程改造, 划长畦 (沟) 为短畦 (沟) , 改宽畦为窄畦, 设计合理的畦沟尺寸和入畦 (沟) 流量, 可大大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地形和土质差异较大, 因此难有统一标准, 各地应根据田间试验结果, 建立计算机模型, 通过实验和计算机模拟, 给出适合本地的适宜畦沟尺寸和灌水技术参数。
2改进地面灌溉湿润方式, 发展局部湿润灌溉
改进传统的地面灌溉全部湿润方式, 进行隔沟 (畦) 交替灌溉或局部湿润灌溉, 不仅减少了课间土壤蒸发占农田总蒸散量的比例, 使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而且可以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 促进根系深扎, 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 兼具节水和增产双重特点, 值得大力推广。实践证明, 春小麦与春玉米套种隔畦灌, 棉花、玉米等宽行作物隔沟灌或隔沟交替灌, 湿润面积可减少50%, 节水高达30%以上, 增产幅度5%~10%。玉米坐水种, 可节水900m3/hm2, 节电90~105千瓦时, 增产幅度约16%, 增收幅度约28%。
3改进放水方式, 发展间歇灌溉
改进放水方式, 把传统的沟、畦一次放水改为间歇放水, 进行间歇灌 (又称波涌灌) , 被称为80年代地面灌水技术的一大突破。间歇放水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 由于土壤孔隙会自动封闭, 在土壤表层形成一薄封闭层, 水流推进速度快。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时, 间歇灌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 从而大大减少了深层渗漏, 提高了灌水均匀度, 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0.8~0.9。
4改进沟畦放水设施
改进沟畦放水设施, 采用虹吸管 (用于明渠输水) 或地面移动闸门孔管 (用于管道输水) 放水, 与人工开口放水相比, 田间水利用率可提高5%~10%。目前这些设施国内仍处于试验阶段, 尚未批量生产。因此, 有必要开展联合攻关, 对这些设施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 向着技术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推广应用普及化方向去发展。
5大力发展节水保墒膜上灌
膜上灌是我国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它是将地膜平铺于畦中或沟中, 畦、沟全部被地膜覆盖, 从而实现利用地膜输水, 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入渗给作物的灌溉方法。由于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只占田间灌溉面积的1%~5%, 其他面积主要依靠旁侧渗水湿润, 因而膜上灌实际上也是一种局部灌溉。膜上灌形势有开沟扶埂膜上灌、培埂膜上灌、膜孔灌、沟内膜上灌、膜缝灌、格田膜上畦灌、膜侧膜上灌等多种。膜上灌作物有棉花、蔬菜、玉米、小麦等。地膜栽培和膜上灌结合后具有节水、保肥、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生长和促进作物高产、优质、早熟等特点。生产试验表明:膜上灌与常规沟灌相比, 棉花节水40.8%, 增产皮棉5.12%, 霜前花增产15%;玉米节水58%, 增产51.8%;瓜菜节水25%以上。由于膜上灌是一种新的灌水技术, 还有许多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 对其技术机制、技术要素及其设计方法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6新的节水技术
6.1污水喷灌技术
利用污水喷灌是将污水处理与农业用水结合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方式, 同时又是一种开源节流的灌溉方式。喷灌净化污水, 就是将污水喷洒在田里, 利用土壤、微生物和作物来分解污水中的一些成分, 并使部分水蒸散到大气中, 部分水经土壤净化后渗透泄出再利用。
在利用污水喷灌时, 应先对污水进行沉淀、筛滤, 除去固体污物, 有的还需加入消毒杀菌剂。污水灌的作物应以除蔬菜以外的经济作物为主, 对于谷类作物最好只用于作物生育前期, 在作物收获前一段时间应停止污水灌。污水灌的土壤以砂壤土、壤土和壤质砂土为好, 水量应结合作物的种类和生育期确定, 如在作物苗期、早春和晚秋应少灌。实施污水灌要防止大定额灌溉, 以免造成地表及地下径流, 灌溉强度以不造成土壤粘闭和不产生地表径流为原则。如污水水质不符合灌溉水质标准时, 可采用清水污水混合方法, 使混合后的水质符合灌溉要求后再进行喷灌。此技术较复杂, 最好在专家指导下运用。
6.2咸水灌溉技术
咸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不同水质的水混灌和轮灌, 此外, 还有依据电渗透作用原理利用地下咸水灌溉的技术。
混灌是将两种不同的灌溉水混合使用, 包括咸淡混灌、咸碱 (低矿化碱性水) 混灌和两种不同盐渍度的咸水混灌, 目的是降低灌溉水的总盐渍度或改变其盐分组成。混灌在提高灌溉水水质的同时, 也增加了可灌水的总量, 使以前不能使用的碱水或高盐渍度的咸水得以利用。
轮灌是根据水资源分布、作物种类及其耐盐性和作物生育阶段等交替使用咸淡水进行灌溉的一种方法。如旱季用咸水, 雨后有河水时用淡水;强耐盐作物 (如棉花) 用咸水, 弱耐盐作物 (如小麦、玉米、大豆) 用淡水;播前和苗期用淡水, 而在作物的中、后期用咸水。轮灌可充分、有效地发挥咸淡水各自的作用和效益。
奥地利研究人员利用电渗透作用原理研制出一种灌溉系统, 该系统使地下水经土壤毛细管及各种孔隙上升到地表层, 同时从聚集于电极周围的某些盐类中游离出净水, 上升到地表层供作物利用。其设备是由两组电极组成, 将一组装有正电极的金属管打入地下水位以下, 另一组为负电极的导体栅网, 埋于与植物根部深度相等的地方。根据土质结构及土壤含盐量, 接通2~12V电源, 就会在两极间建立直流电场, 产生电渗透效果。这种灌溉系统适用于地下水较丰富的干旱区果园、草坪及固沙植物等。
6.3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
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就是通过一定的设施来收集空气中的水分, 直接供给植物利用或汇集到蓄水池中以供灌溉之用。德国研究人员用一圆筒来收集空气中的水分, 其内壁涂有吸聚阳光热的涂料, 圆筒与若干个喷嘴管连接, 将喷嘴管埋在两行植物根部之间。白天高温烤热的空气经圆筒进入喷嘴管里, 到了夜间降温时, 空气中的水分就凝结成了露水珠而流到作物的根部。秘鲁的研究人员沿海岸垂直张挂一些大型尼龙网, 以吸聚雾气, 待雾变为水后流进蓄水池, 以供沿海滩涂灌溉之用。智利的科研人员利用沙漠地区的云雾来改造沙漠, 他们在巨大的框架上面安装由聚丙烯塑料制成的双层网来"捕捉"云雾, 云雾在网上凝结成水, 汇集到贮水池中, 以供种植的林草或天然沙生植物的灌水之用。
对于沙漠地区和缺乏淡水的沿海地区, 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但如何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和实用性是今后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温室栽培蔬菜的灌溉技术 篇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反季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温室大棚蔬菜的种植面积也随着人们的需求而迅猛增加。但由于温室环境密闭,空间小、温度高、湿度大、通风少、病害易发生等特点,决定了温室栽培管理与露地不同,例如仅浇水不当,就很有可能引起冻害发生或病害蔓延,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现将温室栽培浇水中的一些错误做法以及灌溉技巧总结如下。
1.当前温室灌溉的错误做法
温室栽培因生态环境条件发生了大的变化,因此其农业措施必然不同于露地环境条件下的操作方式。特别在设施灌溉方面,其灌溉方式、时间、灌水量等都应不同于露地环境条件下的操作。但是目前绝大多数菜农仍然习惯于露地栽培蔬菜的操作,沿用传统灌溉方式,结果不但增加了用工、投资,浪费了大量的水和肥料,而且还影响了室内作物的生长发育,诱发了多种病害的大量发生。
不合理灌溉主要表现在以下多方面:平畦栽培大水满畦灌水;开深沟灌水;不用管道、不覆地膜、明渠灌溉浇明水;午后浇水,阴天浇水;进入冬季后长时间不灌水;直接浇灌池塘、坑塘的冷水等。以上做法都不科学,满畦或深沟灌溉浇水量大、浪费肥水、板结土壤、地温下降幅度大;不覆地膜、明渠灌溉浇明水,水分蒸发量大,室内湿度高,病害严重;上午十点后灌水降低地温,室内空气湿度高,难以排湿;池塘、坑塘的冷水冬季水温在0-4度,灌溉后会引起地温急速下降,损害作物,甚至引起冻害发生;水是生命之基础,是光合作用的最基本原料,任何植物缺水,轻者萎蔫,重者枯死,即使是温度较低的冬天,长时间不灌水,也必然造成土壤缺水,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2.温室栽培灌溉技巧
温室蔬菜栽培,因其封闭严密,室内空气湿度,一般可比室外露地条件下高20%以上。特别是灌水以后,如不注意通风排湿,往往连续3-5天,室内空气湿度都在95%以上,极易诱发真菌、细菌等菌类病害,并且易迅速蔓延,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科学灌溉、降低设施内的空气湿度,是温室蔬菜栽培中,必须时刻注意的、最为重要的技术措施,要科学灌溉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2.1要根据需水特性供水
例如一般茄果类与瓜类蔬菜,苗期应适当控制浇水,避免幼苗徒长,影响花芽分化;坐果后,应加强供水,促进果实膨大,提高产量。又例如菜豆、豇豆等豆类蔬菜在开花期以前应控制浇水,防止营养生长过旺,造成落花,待结荚后又应适当增加供水量,促进幼荚加速生长。再如辣椒根系不发达,既怕涝又怕旱,应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灌。
2.2要根据天气情况浇水
温室浇水必须在晴天清晨(7-10时)进行,最迟要在上午l1点以前结束。因为晴天可以提高室温,能够尽快蒸发掉地表残留水分,清晨地温最低,浇水后不会降低地温,清晨可开启通风口,利于排湿,并可在中午前后开启大口通风,降低室内空气湿度,不会因浇水使室内空气湿度提高而诱发病害。而在阴天或下午浇水,浇水后不能开大口通风,室内湿度变大,必然诱发病害。所以应安排在晴天,浇水后最好能有几个连续晴天。一天中应选择在上午,这不仅是水温和地温差别较小,地温容易恢复,而且还有充分的时间来排除因浇水增加的空气湿度;一般也不宜选择在中午,以免高温时浇水影响根系生理机能。
2.3要采用地下井水浇灌
冬季除井水属温水外,其它水(如坑塘水等)温度都在0-4℃,这样的水,浇灌作物,会引起地温急剧下降,伤害作物根系,甚至引起冷害现象发生。而井水温度稳定,即便在严冬季节,其温度仍可达到16℃左右。用这种水在清晨浇灌作物,不会引起地温下降。
2.4要采用良好的浇水方法
不得用明渠、明水灌溉,应采用小水、膜下暗灌,最大限度的减少蒸发量,并要小水量灌溉,防止浇水量多引起肥水浪费、土壤板结、地温大幅度下降,引起室内空气湿度增高,诱发病害。小水暗灌不浪费肥水,具有不板结土壤、不破坏土体结构,土壤空隙度高,供水均匀,土温变化小,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等优点。并且膜下暗灌能显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热量散失,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有利于防止植物病害发生。
2.5要闭棚升温便于排湿
冬季浇水后容易造成温室内气温降低、湿度增大、病虫害发生较多等问题。因此浇水后头两天要先在中午将温室密闭,使温室内的温度升高至38℃左右,再闷棚1小时,提高温室内地温,然后及时通风排湿,降低湿度,可起到减少蔬菜病虫害发生的作用,以利于植株的健壮生长。
2.6要浇水前喷药提高抗性
浇水之前,应先细致喷洒天达2116和防病药液,提高作物抗性,保护作物叶片、茎蔓、果穗,以防灌水后,湿度提高而诱发病害。用25%多菌灵300倍液、25%粉锈宁等药剂,并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病效果。
2.7冬季浇水要配合生根
冬季气温和地温都低,根系活动量小,发育慢。菜农们一般是随水冲肥,尽量不要选择复合肥等凉性肥料,可以混掺甲壳素、氨基酸、海藻酸肥料,可以减轻温差对根系的损伤,同时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当然冲施生根肥料,不是每次必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隔三差五冲施生根肥料。
2.8要尽量实行渗灌法
畦灌与沟灌都会排除土壤中的氧气,使土壤板结,土壤水气比例失调,引起作物根系缺氧,不利于根系发育。而渗灌是利用土壤的毛细管作用从土壤底部水层中吸收水分,细毛管吸水,粗毛管不吸水,仍有适量空气存留,土壤中既不缺水,又不缺氧,水气比例恰好处于最适宜作物根系需求的状态下,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因此今后温室内栽培蔬菜最好实行渗灌,其方法如下:每120-130厘米宽1畦,先在畦中部挖掘深20厘米、底宽50厘米,上宽80厘米,底部基本水平的梯形土槽,槽中铺设宽100厘米、长比畦长长出15厘米的无破碎、不漏水的厚农膜,农膜需封闭土槽壁,膜的正中平铺1条直径2-3厘米的硬塑料管,灌长与畦长同等,一端封闭,一端与灌溉水槽或输水管道连接,管壁沿水平方向扎渗水孔,孔距15-20厘米,渗水孔处撒封粗沙砾,后结合回填土壤,每平方米撒施有机肥料10千克,整成高于操作行5厘米的水平土垄,用旋耕犁耕翻,肥土掺混均匀。后按窄行距40厘米排放蔬菜秧苗,结合覆土封苗整成“M”形高垄畦,垄高20厘米,土垄正中设冲施肥沟,沟深10厘米、宽25-30厘米,后在沟内灌水,水渗后显干时锄地、松土、覆地膜。以后除需冲施有机肥料时从土垄中部的冲施肥水沟中进行外,灌溉需通过输水管道或水槽连接的渗水管渗水湿润土壤。使土壤中的含水量和空气含量总是维持在最佳状态。
3.小结
总之,温室蔬菜要做到“三看”浇水。即看秧、看地、看天气决定是否浇水。
3.1看苗
看苗浇水就是根据作物外部形态表现,来判断土壤水分的含量状况。秧苗生长点叶色嫩绿,叶色浅于下部叶片,表明水分充足;生长点叶色黑绿或浓绿,明显深于下部叶片,表明是缺水。以黄瓜为例,育苗期叶片发黄,出现沤根,一般是地温低,水分过大。叶色绿、根色白,胚轴下不定根发生正常,说明温湿度适合。成株期,瓜秧深绿,叶片有光泽,绿而平,秧头舒展,卷须伸展卷曲适度,开花节位离生长点40-50厘米,说明水分正常。龙头未展,叶包被较紧,开花节位距生长点20-30厘米,说明缺水。生长点紧缩,出现花打顶,卷须短瘦且提早卷曲,说明严重缺水。秧头抬起卷须粗直,叶大而薄,开花节位距生长点50-60厘米以上,是水分过多的表现。其他作物通过实践探索,同样可以通过观察苗情掌握水分情况,进行适时浇水。
3.2看地
瓜类、茄果类作物一般要求土壤湿度达到85%左右,地表不能出现积水涝渍,因而对其浇水应小水勤浇,只要用手抓土不成湿团,掉地散块就需浇水,否则会影响结果。土质不同,浇水也应不同,砂质土不保肥、不保水,浇水量应小,间隔时间应短;粘质土、壤土保肥保水能力强,水量可稍大些,间隔时间可长些。
3.3看天
浇水必须选晴天清晨进行,力争在上午10点之前结束。下午阴天决不可浇水,否则会引起地温下降并诱发病害。具体掌握上:结果后每10天左右浇水一次,冬至到立春可适当控制浇水,15-20天一次,若遇连阴天,可适当延长到20天以上不浇水。惊蛰之后天气回暖,浇水应逐渐增多,由7天左右一次增加到5天左右一次;谷雨后可增加到3天左右一次,水量也应增大至浇满沟水。浇水后应于10点左右关闭风口,提高温度达33℃以上,35℃以下,加速地表残留水分蒸发,13时左右开口通风,排除湿气,降低室内相对湿度,以防止诱发病害。 [科]
【参考文献】
[1]孙培博.温室蔬菜栽培十大误区与矫正.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2]曹阳.冬季温室蔬菜生产浇水的技术要点.天津人民广播电台.
[3]朱乃兵.温室蔬菜冬季浇水四注意.蔬菜,2009(1).
灌溉施肥新技术值得推广 篇6
喷灌和滴灌有专门的灌溉设备,在结合灌溉进行施肥时,只需附加一定的装备即可。利用喷灌设备进行灌溉施肥,有助于离心式抽水机通过吸水支管把肥料溶液送到灌溉设备进行灌溉施肥,肥料溶液的支管应选用能不被肥料溶液腐蚀的金属材料。在结合滴灌进行施肥时,用大桶使肥料与灌溉水混合,用喷头把溶液注入滴灌的总管道中即可。
滴灌施肥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施肥技术。目前,我国滴灌主要用于灌溉果树和蔬菜。据小区对比试验表明,滴灌和地面灌溉相比,果树增产30%~40%、蔬菜增产30%~50%,粮食作物增产效果也很明显。
温室蔬菜无土栽培也可以利用滴灌技术,具体方法是,用陶土罐、小缸、花盆或水泥池作苗床容器(容器下部留小孔,以便回收营养液的废液),先在容器底部铺1层10~15厘米厚的沙岩石块,再在上面填普通河沙。将浸泡过的蔬菜种子播在容器的沙床上。出苗后即定植在容器内生长,每天浇灌营养液或自控供液1~2次,结瓜期适当增加次数。营养液配方每100千克水加入磷酸二氢钾25克、硝酸钙100克、硫酸镁25克、氯化钾12克、三氯化铁2.5克、硼砂30毫克、硫酸锰25毫克、硫酸铜10毫克、硫酸锌10毫克。pH值调整到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