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网建设(共12篇)
管网建设 篇1
近年来, 管网事故频发, 尤其是燃气、输油、给水、排水管线事故, 其发生频度和震撼效果, 强烈冲击着公众的心理底线。随着城市建设发展, 越来越多的管网埋于地下, 难以管理, 造成无法及时预警、快速应急, 衍生的城市洪涝、破管、火灾和爆炸、道路塌陷等次生灾害层出不穷。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以及地下管网生命周期的原因, 事故仍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建设智慧管网, 实现地下管网运行状态的可知、可控和主动管理, 是保证地下管网运行安全、高效、稳定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途径, 是保证城市安全的重要内容, 也必将为促进地下空间的科学开发利用发挥重大作用。
建设必要性
一是城市安全的需要。地下管网本身具有其特有性质:它是重要基础设施, 是城市生命线;它的隐蔽特点突出, 且种类繁多、错综复杂、规模庞大;一旦发生事故, 极易造成资源浪费、财产损失, 甚至群死群伤的恶性后果及严重政治影响。青岛“11·22”输油管道燃爆、大连“6·30”输油管道爆裂、长沙“3·22”窨井坠人、北京京广桥道路塌陷以及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等事故造成了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 其警示作用和惨痛教训十分深刻。面对日益亮丽光鲜的城市发展, 补齐地下基础设施的短板必须引起重视。
二是发展形势的需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4]27号) , 明确了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显著降低管网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发生和提升应急防灾能力的目标任务, 提出了推进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智慧城市融合的要求。经国务院同意,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8部委2014年8月27日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改高技[2014]1770号) , 在总结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的主要目标。智慧管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内容。
可以解决的问题
一是通过建设数字管网, 解决“家底不清、档案不全”之困扰, 可以准确地掌握在哪个位置、地下多深、是何种管线、权属单位是谁、附属物是啥;二是实施会诊与消隐, 落实“超期服役、隐患突出”之对策, 搞清管线的运行现状、健康状况、负载能力, 与相邻管线、邻近建构筑物是否违规违标, 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三是建立综合管理平台, 扭转“应急脆弱、预警不足”之形势, 不仅可以在事故时做出应急响应, 而且可及时发现隐患, 采取预警措施, 防患于未然;四是创新运营管理, 根治“投入不足、监管不力”的弊病, 实现管网精细化管理, 落实管理维护责任和资金保障, 提高管理效能, 提高管网运营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五是切实推进智慧化, 消除“重地上、轻地下”的观念, 在智慧化建设的同时, 建立综合规划管理机制, 彻底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重眼前、轻长远”等错误观念。
建设目标与途径
建设智慧管网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地下管网主动管理, 保障地下管网运行安全。要大力推进地下管线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建立地下管网基础数据库。在数字化基础上, 丰富管线属性信息, 建立地下管线运行专题数据库, 包括集中普查市政管线的健康状况, 与基础信息库结合, 对现有管网进行安全诊断评估, 为智慧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开发综合管理平台, 引入物联网、传感器等先进技术, 建立管网远程监测体系, 实时感知地下管网健康运行状况, 实现互联互通就是智慧化感知、互联和协同与处理, 由此构建高效、和谐、安全的管网运行监控环境。可以考虑选择试验区、重点部位或重要管线进行试点, 先行先试, 再行铺开。
商业模式分析
总结目前国内城市地下管线管理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 需要高起点、高标准, 推进智慧管网建设。智慧管网建设需要树立新的理念, 需要创新投资、融资、管理、运营机制, 制订特许经营、投资补助、购买服务等办法, 引导社会基金、企业和个人资本介入, 发挥政府监管和市场的作用。目前, 建设智慧管网模式并无经验可借鉴, 采取政府刚投与市场机制结合, 选择BT、BOT、BLT、PPP等符合自身发展运营模式。
与作者交流请发邮件Lixj0531@126.com
管网建设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城镇供热管网建设资金的管理,保障城镇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区空气质量,保证居民冬季供暖需求,根据 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镇供热管网建设资金的拨付、使用、管理和监督,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城镇供热管网建设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所有权人决策、政府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 旗供热办负责全旗城镇供热管网建设资金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四条 城镇供热管网建设资金用于乌丹镇内集中供热工程的热源厂、供热管网、公共热交换站等供热建设工程和已有住宅建筑中居民用热户的用热设施的建设。
第五条
根据省发展改革委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和下达的基建投资计划,每年年初,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按照省财政厅关于预算编制的方法和要求,编制当年项目建设资金支出预算,经主管部门省文化厅审核后报省财政厅。
第五条 河南艺术中心建设资金支出预算经省财政厅核定后列入当年省级财政支出预算,于每年3月底前予以下达。供热建设资金收缴标准是:
三、预算的执行管理
第六条 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在工程和设备招标前,依据省发展改革委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将招标文件及工程标底造价或施工图预算报经省文化厅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定。经省财政厅投资评审中心审定的招标文件、工程标底造价、施工图预算方可作为工程和设备招标、签订施工和设备合同、拨付建设资金的依据。
第七条 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依据投资计划、支出预算、施工或设备合同等,按实际进度及时提交拨款申请书,并附施工或设备合同、付款会签单及工程监理签发的工程款支付证书等相关资料,经省文化厅审核后,报省财政厅。第八条 省财政厅在收到经省文化厅审核的拨款申请书后,在5个工作日内审定拨款金额和办理拨款手续,将资金直接拨付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或供应商。
第九条 省财政厅按预算资金的10%,预留作为工程竣工结算尾款,待工程竣工结算经省财政厅审定后拨付。第十条 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按照初步设计概算确定的项目管理费用总额和工作进度,编制项目管理费支出预算,经省文化厅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定。省财政厅根据审定的支出预算,按季度将项目管理费直接拨付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
第十一条 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内容实施,凡涉及标准、规模、投资调整和设计变更等事项,必须报省发展改革委批准,同时抄报省财政厅。超出初步设计概算分项投资额度的或概算外项目,省财政厅不予拨款。
四、工程结算和财务决算管理
第十二条 终了,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应按照省财政厅的有关规定,编制财务决算并附文字说明,经省文化厅审核后,报省财政厅。
第十三条 工程建设竣工后,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应及时组织施工、监理各方认真编报工程竣工结算,经省文化厅审核后,报省财政厅审定。经省财政厅投资评审中心审定的工程竣工结算作为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编报竣工财务决算的依据。
第十四条 项目按设计要求建成后,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应按规定及时编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申请项目竣工验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由省文化厅审核后,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将审定后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省文化厅,再由省文化厅批复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收到批复后及时办理资产移交、债权债务清理手续。
五、财务管理和监督
第十五条 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应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按照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单独记帐、单独核算,并配备专门的基建会计人员。
第十六条 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工程办公室要从严控制管理费开支,超支部分不得在基本建设成本费用中列支。第十七条 省财政厅应对河南艺术中心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有关财政管理规定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处理。
六、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施。辽源市财政性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财政性建设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基本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吉财基字〔1997〕7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财政性建设资金的管理,以及国家和省财政下拨的各种专项建设资金的监管。财政性建设资金是指政府职能部门批准立项,由各类财政性资金全额、部分投资或由政府担保进行融资、贷款和发行债券实施的项目所筹集的建设资金。包括:地方预算安排、政府性基金、非税收入、国债和政府担保融资、城市资产经营收入和其他财政资金安排的建设资金。
第三条 财政性建设资金项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政府采购(不含上级部门单独招标的专项),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建设工程实施“四制”,即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等有关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四条 市财政部门负责建设资金的筹集、分配和财务监督管理。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负责实施财政投资建设项目评审,负责工程概、预、决(结)算的审查管理,监督执行工程取费标准,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初步设计、招投标、工程验收等工作。第二章 项目预(概)算评审管理
第五条 财政性建设资金项目实行计划管理,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安排建设资金。市建设主管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社会各界建议,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会同市发展改革、市财政部门编制市级建设项目方案,报市政府审查。待项目方案批准后,市财政局负责委托投资评审机构对建设项目的预(概)算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和财力状况提出调整建设投资计划的意见。
第六条 建设项目的工程预算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标准编制。市财政部门负责对建设单位项目编制的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等以及投资招投标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和综合单价或概预算投资额进行审核。
第七条 具有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招标人将编制的工程预算报送市发展改革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市财政部门对建设项目的下列内容进行审查:
(一)项目预(概)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等审核;
(二)财政性资金安排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概算以及施工图纸预算等进行审核;
(三)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合规性和基本建设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审核;
(四)项目招标程序、招标方式、招标文件、各项合同和政府采购情况等合规性审核;
(五)项目资金来源和前期费用合理性审核。第八条 未列入建设计划的应急工程,经市政府同意,按照法定程序,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追加预算或在下安排支出预算。
第九条 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变更设计的,建设单位和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设计单位和工程造价、监理等机构研究确定,形成工程变更意见并附相关资料,经市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报市政府批准,作为追加项目投资的依据。第三章 竣工财务决算管理
第十条 财政性建设资金项目实行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制度。市财政部门对市级财政性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办法,即先由投资评审机构对项目单位编制的竣工财务决算进行审核,再按规定批复。审核结果经市财政部门审定后,作为工程价款结算、转作资产和批复决算的依据。项目建设形成的资产在处置过程中履行评估拍卖手续,所取得的收入纳入财政管理。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后3个月内完成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在竣工财务决算批复之前,原机构不得撤销,项目负责人及财务主管人员不得调离。第十二条 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应当对建设工程项目概况、甩项工程及造成工程量调整的主要因素和原因作出详细说明,经市建设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市财政部门审查。建设单位管理费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实行总额控制,经市财政部门核定后分据实列支。
第十三条 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建设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购置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实行政府采购,择优选定材料设备和服务供应商,并积极推进工程代建制。市建设主管部门或委托的项目单位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依法选择代理机构执行采购,接受市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
第十四条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施工现场实施监督管理。隐蔽工程的签证和验收应当做到情况清楚、数据真实、图式完整、责任明确,市建设主管部门、监理单位和市财政部门应当在签证单上签字确认方为有效。对引起工程造价增减的项目变更签证要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并说明变更签证增减的原因,按月报送市财政部门备案。第四章 资金核算管理
第十五条 财政性建设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市财政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根据投资计划及确定的单项工程预算,建立资金台账,分项目控制资金拨付进度,按支出内容确定拨付方式。第十六条 财政性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市建设主管部门要在市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开设“建设资金专户”,统一核算财政性建设资金(符合采购条件的资金存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每月15日前,市建设主管部门根据下个月建设资金支出需要,提出下月用款计划,报市财政部门审核。每月25日前,市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支出计划,将资金拨入建设项目资金专户。
第十七条 拆迁补偿资金根据核定的数额分批次按照进度及时拨付。
第十八条 建设工程款和材料设备采购款按工程进度及监理单位签定的工程报表,经评审部门审核确认按月填报工程用款计划,市建设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施工合同和经确认的工程预算及进度,按规定拨付建设资金。
第十九条 工程完工后,为保证工程顺利验收和结算,预留工程价款总额的20%(政策性银行贷款项目可按10%执行);工程竣工决算后,扣除5%质量保证金外,全额拨付工程余款。第五章 项目监督与评价
第二十条 市财政部门按照职责权限依法对财政性建设资金的使用和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建设工程概算、预算和竣工决(结)算进行评审和监督。市审计部门对建设工程预算的执行、管理情况和决算结果,依法进行审计监督。第二十一条 市财政部门委托的投资评审机构对建设工程的评审结果负责。
第二十二条 继续推行我市重点项目派驻财政监督员制度。对财政性资金重点建设项目,市财政部门向建设单位派驻财政监督员,负责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监督。市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稽查力度,严禁超规模、超标准建设。
第二十三条 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项目后评价制度。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有选择地对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价,全面评价项目实施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追究违规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市财政部门可采用暂缓或停止资金拨付等措施责成其予以纠正:
(一)违反法律规定编制建设项目概预算和决算的;
(二)以虚报、冒领、关联交易等手段骗取建设资金的;
(三)擅自改变项目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等导致超概算投资的;
(四)虚报投资完成额;
(五)资金未按规定专款专用,发生挤占、挪用、截留建设项目资金的以及未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的;
(六)发生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的;
(七)财会机构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用款计划和资料内容严重失真、财务管理混乱的。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监理稽核人员和财政监督员在现场签证过程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或给项目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有线电视地下管网的设计与建设 篇3
关键词:有线电视地下管道
城区有线电视的线路敷设主要有架空、直埋和地下管道三种方式,以前我市和国内许多城市都是采用架空方式。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道路的拓宽和新建居民小区的增多,以及有线电视网络规模的扩大,这种方式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具体表现为:(1)安全性差。架空线与电力杆搭挂突出的问题就是线路高度问题,过高则离供电线路太近,易造成有线电视线路带电引起事故,过低又易受到车辆和人为破坏的影响。其次是架空线路受天气的影响较大。(2)改线频繁。由于供电部门经常换杆改线,供电杆位会经常移动,就会造成电视信号经常中断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改线。(3)随着城市环境整改,现有电视架空明线极大地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市容市貌。而相对于架空方式,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具有以下优点:(1)有线电视同轴电缆的损耗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地下管道内温度变化相对较小,提高了有线电视系统的稳定性和技术指标。(2)避开了高温严寒和日晒雨淋等恶劣天气甚至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对线路的影响,延长了线路的使用寿命。(3)线路变动少,降低了网络的故障率,可靠性高。有线电视线路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虽然新建时成本较高,但长远来看,对有线电视的发展还是有利的。
1 有线电视地下管网的设计
1.1 地下管道规划
首先要对本市现有的地下管道进行全面考察,最好和电信等部门共用管道,如需单独建设应避开供电、供水和燃气管道等。有线电视管道的设计还应取得城市规划部门许可。
1.2 地下管道所用材料及选型
有线电视地下管道常用材料有镀锌钢管和塑料管(PVC、PE),塑料管又分单孔、多孔(梅花)、格栅、硅芯等。实际建设中,为了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使用需求,又能节约建设成本,管材类型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与道路同向的地埋塑料管一般可选择内径100mm左右的波纹管(套管)、PE梅花管或PVC格栅管。在较大孔径的套管中穿敷线缆时,为使线缆在管道中不至于相互缠绕,可先在套管中穿入一组塑料子管,再在每根塑料子管中穿敷线缆。近年来,梅花管、格栅管等多孔管有取代波纹管的趋势。梅花管与格栅管相比各项指标稍差,价格也便宜一些,但施工较容易。(2)在过街管材的选择上,以前大多使用镀锌钢管,后来逐步被高强度的塑料管取代。常用的有PE或PVC实壁管。实践表明,在保证一定埋设深度(≥0.7m)的情况下,环刚度达到20的塑料管可作为过街管使用,因此,质量达标的梅花管、格栅管、实壁管均可作为过街管使用。(3)在市区施工时,由于地下管网错综复杂,管道的埋设深度常常受到限制。一般情况下,在不考虑承压的地方(如人行道、绿化带)施工时,管材的使用不受埋设深度的限制。如在必须考虑承压的地方(如机动车道、停车场)施工,埋设深度在0.3—0.5m时可采用梅花管、格栅管和实壁管,在0.3m以下时建议采用硅芯管。
1.3 地下管道设计
有线电视地下管道的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地下管道在线路的交叉、拐弯处,在线路接入或引出处必须设置阴井,以方便在管道中穿缆。有线电视的井必须独立,不能与其它管井合用,以防其他单位施工、维护时损坏线缆。一般每隔40至120m左右设置一个井。人井的大小以人员操作不受限制为宜。直通人井的大小约为90×120×120cm,交汇人井应为140×220×180cm。管道的中心线距井底在60cm左右,井底沉積泥沙就不会流入管道中堵塞管道。管道的根数可根据实际需要和经济实力确定,我市一般用#100双壁波纹管和七孔梅花管的组和管道,主干道的管道埋深应在1.2m,小区的应在0.8m左右,并填沙保护。
1.4 提高网络使用寿命的设计
为提高有线电视网络的使用寿命,也为了维护维修方便,光工作站、放大器、分支分配器等器件应放在保护箱内。保护箱要可靠接地。光工作站、放大器等放在高出地面的立箱内,立箱一般放在绿化带中。分支分配器一般放在安装在墙壁上的小分配箱内,新建小区的分配箱可直接做成预埋在墙壁中的暗箱。为了将来有线电视的升级和发展,在埋设管道时要留有足够的备用管道。管道要与道路或楼房平行,便于查找和识别。地下管线铺设完后,要在地面设有明显标识,以防破坏。施工完毕后,管路位置,阴井位置等详细资料要建立档案,以备将来查询。
2 小区内的有线电视管道设计
(1)在小区内应建有一个不小于12平方米的分前端机房,并与主干管道用#100管道相通。(2)分前端机房至居民楼应使用#100波纹管,中间根据情况设置手井、小手孔和放大器箱,手井的大小为90×120×120cm,小手孔的大小为50×60×80cm,放大器和分支分配箱的大小为40×60×80cm。(3)楼房每一个单元应用不小于#50管道与手井相通,凡拐弯处应设小手孔,一般在单元的中间楼层设集线箱,集装箱大小应为15×30×40cm。(4)小区内的管道应尽量避开污水管道,或埋设在污水管道上方。
3 有线电视地下管道建设施工注意事项
(1)管道工程的测量,应根据设计文件及城市规划部门己批准的位置、座标和高程进行。(2)地下管道施工时,要使用检验合格、出厂证明齐全的器材。(3)管材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管材的内径偏差应不大于1毫米,管孔内壁应光滑,无节疤、裂缝。(4)挖掘时,遇到不稳定土壤或有腐蚀性土壤时,应及时处理。(5)挖掘管道沟、井时,严禁在有积水的情况下作业,必须先将水排干。(6)管道埋深应根据设计要求,一般规定为管道上方有70cm厚土层,如采用塑管铺设时应在管底铺5cm左右砂垫层,管顶铺5cm砂保护层。(7)人孔一般采用内径为1400×2200×1800mm小号直通型人孔,手孔一般采用内径为900×1200×1200mm型小手孔。人(手)孔内径必须安装电缆托架、穿钉、拉力环,人(手)孔孔口圈高程位于所设计的路面高程一平,偏差应在±3mm范围内。(8)塑料管道宜采用硬质塑料管,其铺设方法、组群方式、接续方式等均应符合设计规定。(9)塑料管的接续宜采用承插法或双承插法等。承插部分的长度塑料管外径100以上为70。采用承插法接续塑料管,其承插部分可涂粘合剂。
4 结语
随着城市管道有线电视网的逐步扩大和完善,一个高质量的,大容量的,安全高效的广电信息网络展现在人们面前,一个成熟的建设管理办法将确保这个网络的正常运转。
谈谈市政排水管网的建设 篇4
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建立是随着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的。随着城市的发展, 经济产业的不断调整, 新开发区的建立, 城市道路不断修建, 旧城区的改扩建等, 排水系统也在迅速建立, 排水管网的普及率在逐年提高。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 如污水直接排人河道造成水体污染;排水体制的不确定导致雨污水合流, 使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规划设计与发展建设不协调导致污水技术条件差, 满足不了使用要求;排水管网建设与污水处理厂建设不配合, 导致二次污染等。这些问题均制约了城市排水设施的发展。市政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主要是解决在已定平面布置方案下。排水管径、埋深及提升泵站的优化设计以及排水管网平面布置方案的优化研究。
2 城市排水管网的规划
城市排水管网的规划要从深度处理、污水再生、污水深度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 以此来促进城市排水系统的发展和进步。在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规划中, 必须要从以城市的功能性出发, 以工业、农业、商业、学校等设施和建筑为基础, 准确的做好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的调研, 切实有效的把现有以及潜在的排水量需求计算到规划设计内。同时, 合理的做好污水净化处理的管线布局, 把污水处理厂的位置设定在城市排水的最佳区域, 形成集中处理, 合理排污的模式。规划过程中要把雨水, 污水的收集与处理相结合, 从污雨结合向完全分流处理转化, 这样有利于雨水的收集与处理, 同时也减轻了城市的排污水量, 避免了二次污染的产生。
3 已定平面布置下的管道系统优化设计
排水管道优化设计主要是指:对于某一设计管段, 当设计流量确定后, 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管径和坡度的多种组合中, 取得管材费用与敷设费用的平衡, 在排水管线平面布置已定情况下, 对于管段管径一埋深的优化设计, 国内外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3.1 线性规划法和非线性规划法
3.1.1 线性规划法。
是针对排水管网设计计算中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的非线性, 分别用其一级泰勒公式展开式代替, 用线性规划的解作为问题的近似解。反复迭代, 使迭代序列逼近非线性规划的最优解, 缺点是把管径当作连续变量来处理。存在计算管径与市售管径不一致的矛盾, 且前期准备工作量大, 以后发展的整数规划法,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线性规划的缺点, 但是其整型变量比较多, 难以求解。
3.1.2 非线性规划法适应了计算模型中目标函数和变量的非线性特征。
可以优化选择管道的直径和埋深, 但极大限制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形式。
3.2 动态规划法
动态规划法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基本思想是把排水管道设计看作一个多阶段的过程, 通过对设计过程进行阶段划分来对管道进行优化设计。其应用主要分为两方面:
3.2.1 以节点埋深为状态变量。
通过坡度决策进行全方位搜索, 其优点是直接采用标准管径, 结果与初始管径无关。且能控制计算深度。但要求状态点之间的埋深间隔很小, 使存储量和时间间隔大为增加。因此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拟差动态规划法, 在动态规划法的基础上引入了缩小范围的迭代过程, 但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3.2.2 以管径为状态变量, 通过流速和充满度决策。
由于可使用的标准管径数目有限, 因此在计算速度和存储量上都有很大优势。以后又发展出了可行管径法, 此法使优化计算精度得以提高, 并显著减少了计算工作量和计算机存储量。尽管动态规划法是解决多阶段决策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在排水管道系统设计计算时, 前一段的设计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管段设计参数的选用, 因此利用动态规划法求出的污水管道优化设计方案, 也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最优方案。
3.3 直接优化法
直接优化法是直接对各种方案或可调参数的选择设计计算和比较来得到最优解, 具有直观和容易验证的优点。主要方法有:
3.3.1 电子表格法是一种启发式的费用估算方法, 允许用户寻找最小费用设计, 能得出比动态规划法要好的结果而且更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
3.3.2 两相优化法是设计流量确定后, 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 选取最经济流速和最大充满度进而得到最优管径和最小坡度。
最大限度地降低管道埋深。直接优化法的算法与人工算法基本相同, 但受设计人员的能力所限, 所得结果不尽相同, 所以所求结果不一定是最优解。
3.4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进化算法一个分支, 是模拟生物学中的自然遗传变异机制而提出的随机优化算法, 遗传算法在解决中小型管道系统优化设计问题时可以求得最优设计方案, 但解决大型管道系统问题时, 只能求得趋近于最优解的设计方案。
在排水管道系统优化设计中,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 都以设计规范为基本要求, 同时使费用达到最小。
4 提高市政排水管的施工质量措施
4.1 完善施工队伍内部质量管理, 健全各项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市政施工企业应建立以领导为首的质量管理机构, 各级施工队伍要有质安员, 从上到下成质量控制网络, 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对各级质安员的职责范围, 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工程施工资料整编交付办法都要详细规定, 对具体的工程项目各道工序要有明确的内检标准和详细的工艺要求。使各级作业人员有章可循, 加强工序检查, 严格工艺纪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下道工序监督检查上道工序, 配以自检、互检监督机制, 并运用经济手段参与质量管理, 奖优罚次, 促使企业全员的质量意识得到提高, 人人争创优良工程。
4.2 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不仅可以加快工期, 而且更能保证工程质量, 比如洋里污水厂厂外管网采用非开挖技术、顶管技术、降水技术等能够解决施工中较困难的问题, 为管网以后充分发挥排水效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城市排水管网的养护
5.1 人工清掏
人工清淘主要是对雨水口进行清污处理, 雨水口没有积物, 则进入管道的垃圾就较少。人工清淘工作量较大, 一般占养护工作的55%-65%, 目前我国的管网清掏都是以井内清掏和雨水口排污为主, 清掏工具一般还是以铁鞘、铁铲等手工工具为主, 此方法劳动强度大, 工作效率低。
5.2 真空吸泥养护
真空吸泥养护是以吸泥车为主, 一般分为风机式和真空泵式两种, 风机式吸泥车利用高速气流产生真空, 吸泥管插入水下则无法工作, 但吸泥深度不受高度的影响, 吸入空气后对真空度影响不大;真空泵式吸泥车的吸泥管可以插入水面以下吸泥, 但总吸泥高度不能超过8m, 一旦吸入空气后真空度下降较快。
6 结束语
城市排水是城市市政工程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 有效地控制城市排水, 同时也是控制水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对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的重要影响。加强城市排水管理, 对于保障城市排水设施安全正常运行, 防治城市水环境污染, 对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但从目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来看, 或局限于污水处理领域, 或局限于排水管网的技术性问题, 对于多元责任主体下的管网管理模式的研究还基本属于空白, 本文的研究将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对于更好的开展我国城市排水管理的实际工作, 解决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困惑和难点, 更具特别的实践应用价值。
摘要:市政排水管网是城市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 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控制水污染、改善和保护水环境的重要工程措施。本文介绍比较了直接优化法、间接优化法、遗传算法等优化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对如何提高市政排水管管的施工质量措施和维护, 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排水管网,优化设计,平面优化布置,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何锦荣.浅谈城市排水管网问题[J].山西建筑, 2007, (6) .[1]何锦荣.浅谈城市排水管网问题[J].山西建筑, 2007, (6) .
管网建设 篇5
地下各类管网、管线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不仅具有规模大、范围广、管线种类繁多、空间分布复杂、变化大、增长速度快、形成时间长等特点,更重要的它还承担着信息传输、能源输送、污水排放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功能,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地下管网种类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供水管道、燃气管道、通讯网络管道、供电电缆地埋管道、路灯电缆公安通讯专用管道、化工原料管、灰渣管(主要用于工业企业)等。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城市地下管网二维管理模式,已根本无法满足当今人们对地下管网、管线大数据信息分析、表达、应用的实际需要。这就必须进一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地下管网,同时引入高新技术对地下管网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与维护,为城市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为此,在“十三五”规划中我们必须把地下管网的建设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来,不断提升地下管网信息化系统建设能力。具体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
(一)地下管网建设情况
1、雨污排水管网建设情况;
2、供水管网建设情况;
3、燃气管网建设情况;
4、通信与网络管网建设情况;
(二)地下管网管理情况
目前,我市地下管网建设并无统一的规划、报建、审批、勘察及验收程序,由于地下管网建设涉及的行业较多,各个单位在进行路面开挖、管网铺设、管网连接时,都是各侍其主,导致地下管网处于无序管理状态。虽然有些单位报相关部门进行了批准、验收,内部也有比较规范的巡查、维护制度,但是,地下管网种类繁多、交叉纵横、错综复杂,投资主体多,又属不同行业管理,相互交叉、相互干扰、相互破坏的状况时常出现,规范和统一管理十分必要。
目前各相关单位对自身地下管网的维护及管理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1、我市地下管网目前只有部分行业有专业规划,燃气等行业还未编制专业规划,而且行业之间的专业规划也存在交叉、矛盾的现象,也没有統一的地下管网规划,管网建设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
2、地下管网工程建设没有规范的审批管理,时常出现因管网建设导致道路反复无序开挖的现象。
3、旧城区一些传统的供水、排水管网因资金问题,得不到及时改造。
4、城市地下空间为国家所有,其使用权可以出让、转让,目前我县地下空间基本处于无偿利用状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下管位资源应逐步实行有偿使用。
5、由于行业之间缺乏沟通,同时各个行业采用的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软件及水平不一样导致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紊乱,难以统一。
三、地下管网信息化建设规划
1、科学规划地下管网。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系统的地下管道专项规划。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尽可能做到科学规划,具有前瞻性,在规划过程中要立足现实,特别注意与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及道路建设相结合。同时各单位要根据自身已建地下管网情况进行梳理,并做好相关的资料备份。
2、理顺地下管网管理体制。制定地下管网工程建设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职能职责,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建设。
3、制定地下管网建设标准。对新建管网的位置、走向、深度、宽度、材质及使用、维护等制定具体标准和办法,同时对综合管井要划清维护职责。
4、做好地下管网档案管理。对市城区的地下管网进行大范围的普查,绘制地下管网综合图和专业图,全面掌握地下管网的具体建设情况,初步建立地下管网工程档案,并进一步做好动态管理。
5、树立规划、建设、管理“三统一”的理念,同时加强对地下管位资源的认识,使其逐步朝有偿使用的方向发展。
6、各行业单位对当前地下管网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及今后五年的信息发发展方向,及地下管网建设内容和方案进行详细的规划。
管网建设 篇6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地城市建设的步伐和规模不断加快,作为城市重要生命线的自来水管网的运行部门面临着管理挑战。构建和运用一套有效的管网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下称GIS系统)是供水部门的必然选择。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获取、输入、编辑、查询、分析、决策和显示空间图形及其属性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利用GIS技术存储、管理和更新城市供水管网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构建城市供水管网信息系统,提高城市供水行业的管理和信息化水平,高效服务群众,是城市供水行业现代化管理的关键。
但是,在供水行业,能够把这个系统真正做好用好的却不多。这不仅仅是由于项目的投资巨大和数据更新存在的困难所造成的,还存在其他的原因。相对于供水部门其他类型的信息系统建设而言,GIS系统建设具有周期长、数据量大和涉及环节多等特点。据有关资料称,从系统建设的投资分析,GIS系统在数据、硬件、软件的三个部分的比例一般高达8:1:1。本文试图对供水部门建设GIS系统一般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审视分析,从系统建设的战略定位、技术路线、主要阶段置和维护应用人力资源等角度作一些探讨,以期对同行有所参考。
二、系统建设的战略定位
当前供水部门在管网管理方面普遍面临四大挑战:维持管网资料的现势性、快速应对管网突发事件、降低漏率和建立管网模型。这四大挑战中其中维持管网资料的现势性是应对后三者的重要前提和基础。GIS系统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数据的存储、复制、检索十分方便。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GIS领域内专业平台日益成熟,供水部门在专业机构的协助下构建一套GIS系统在技术上已不成问题。在当前形势下,GIS系统应该作为供水部门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建成后的GIS系统是供水部门在信息化领域的基础性资源和管网管理领域的业务核心平台。浙江省水协负责编制的《浙江省现代化营业所评价标准(管网部分)》中就明确提出建立和运用GIS系统是评选现代化营业所的必备条件。供水部门通过GIS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整合数字化、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网管理业务流程,为实现现代化的供水管网奠定坚实基础。
三、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
GIS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主要要解决二个问题:GIS平台、开发模式。GIS平台的选择需要根据供水部门的资金预算、自有技术力量以及现有数据情况而定。目前国内外流行的GIS平台如美国ERSI公司Arc/Info、中国武汉中地公司的Mapgis等都经过了市场和工程实践的洗礼,在这些平台下开发的系统基本能保障数据的标准性和开放性,能为系统后继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开发模式在此主要指的是GIS系统功能实现先后次序,一般而言大型长周期信息系统建设都依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过程进行。图形和属性编辑功能是整个GIS系统的基础,它决定了系统的基本数据结构和框架。为降低系统建设的进度控制风险,一般要求系统开发商已有基本成熟的类似产品或工程实例,在小批量数据加载试点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修正以符合实际需要。
四、系统建设主要阶段
(一)前期调研
供水部门决定着手建设GIS系统前,应该进行项目前期调研,通过调研作出建设GIS系统的时机是否成熟的判断。调研工作主要针对对管网基础数据现状、城市基础地形图、建成后继数据更新采集机制以及类似城市GIS建设的经验教训等方面展开,最终提交相关的前期调研报告,为立项和可行性评估提供依据。
(二)立项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GIS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进行可行性的研究。GIS平台的选择需要在与自身技术、资金预算之间的进行平衡;现状管网资料的普查和探测费用和时间和项目的进度控制;获得城市测绘规划部门基础地形图所需付出的代价。诸如上述等方面的内容需仔细分析,在项目建设建议书加以明确,为后续项目进度控制、费用控制等提供依据。
(三)项目开发商的确定
项目开发商的确定一般通过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进行。当前国内从事在供水管网地理信息开发的软件规模较大的开发商相并不多。GIS系统建设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一般在3~5年。供水部门对GIS应用的往往呈“螺旋型”状态,是一个伴随内部管理提升的的渐进过程。因此,对各开发商综合实力评估的基础上,应注重与其长期合作的可能性的评价。
(四)系统原型测试和区域试点
为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数据结构的统一性,开发人员和建设方技术人员应该利用系统原型进行测试,加载小块区域的数据进行试点。在此阶段一方面建设方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熟悉和学习,确定设施编码、数据分层、报表模板、数据接口、数据质量标准等本地化工作。
(五)数据大规模收集和整理
当前各地有两种不同的数据采集的方案:一是先进行管网整体普查,获得较为正确的管网现状资料后再集中录入GIS系统;二是边普查边录入GIS系统。这个阶段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对持续时间较长,也是GIS系统建设成败的关键阶段。数据质量保证和进度控制之间的矛盾在此阶段显得尤为突出。
(六)应用的整合和拓展
待基础数据采集和整理相对比较完整时,供水部门应有意识着手将GIS的应用从单纯的资料管理为主向管网管理全面数字化和信息化方向拓展,特别是在阀门管理、检漏巡查管理和规划设计等方面,充分发挥GIS系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相结合的处理能力。坚持在管网管理中以GIS系统为核心,避免“两条腿走路,两条都走不好”的局面(“两条腿”指的是管网资料既有来自GIS系统,又保持纸质图查询的方式),减少人工经验的影响,最终消除依靠的“活地图”的尴尬。
五、GIS系统建设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数据管理制度和数据更新体系
GIS系统投入运行后,保持数据的现势性是系统的生命力所在。国内公用行业一些GIS项目之所以失败告终原因主要在于数据管理制度保证,确保GIS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1、数据流转制度和质量保证机制;
2、数据质量的绩效管理;
3、测量设备;
4、与政府电子地形图管理部门的长期协作关系;
5、结合GIS业务流程调整和整合;
6、应用培训等。
(二)人力资源保障
人力资源始终是GIS系统建设的关键因素。在系统建设的初期,供水部门首先应成立具有权威性的项目协调小组,全面控制和协调GIS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全局性问题。其次应精心挑选担当系统建成后的维护管理的专业人员,使其尽早参与开发商的项目开发和实施过程,并为其提供充分的相关技术培训机会。供水部门的GIS专业维护管理人员可谓是系统建设时和建成后的核心“引擎”,对系统的后继应用和推进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对GIS技术经验的积累、吸收和传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一点往往为供水部门和开发商所忽视。供水管网管理业务部门的管理者是推行GIS系统应用的中坚力量,在以GIS系统为业务平台的条件下供水部门有必要充实和调整这些管理者。对GIS系统的最终用户应加强培训和引导工作,使其能适应工作方法的变革和容忍系统存在的不足,并乐于接受由此带来便捷。
六、结语
浅谈城市污水管网建设 篇7
1 规划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但是, 绝大多数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问题, 污水管网的建设同样也遭遇类似困扰。一方面, 城市迅速发展必然使污水排放量快速增加, 而另一方面, 城市各个区域的污水管网建成之后, 其收纳污水的能力就相对固定, 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而且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来看, 要对其进行大范围的改造是极为困难的, 不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 破坏大量相邻市政设施, 而且施工复杂, 污染环境, 极大地影响交通和人民生活。由此可以看出, 污水管网的规划作为市政排水规划的一部分, 在城市排水和水处理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规划蓝图一经实施, 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难以改变, 其影响极为深远。因此, 在污水管网的规划工作中应该根据城市总体的发展趋势, 从大局出发, 有远期超前意识, 统筹安排, 克服短期行为。具体点说, 就是要加强规划管理, 在进行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研究和初步设计前必须首先具有可操作性强的专项排水工程规划以指导其建设。同时, 在新城区建设时, 各相关部门必须要严格把关, 完善建设规划, 使污水管网的敷设系统化;在进行老城区和街巷改造时, 污水管线应该重新进行规划、改造, 使其符合相关要求。
2 设计问题
污水管网存在的设计问题主要集中在溢流式截流井[1]。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很多城市还都在沿用已经不能满足现行排水标准的传统合流制排水系统。虽然污水管网的改造向分流制系统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但这样的过程难度相当大, 因此多采用溢流式截流法来过渡。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溢流式截流法还存在很大不足, 例如:污水截流干管溢流井的溢流口达不到城市防洪要求, 汛期洪水通过沿江设置的溢流口倒灌进城市污水管道系统和城区, 致使城区大面积严重内涝, 污水处理厂运行受阻和城市防洪堤失效。另外, 有很多城市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水污染形势, 尽快建成水污染治理工程, 在污水管网尚未规划设计或者敷设改造完成的情况下, 只能无奈采取权宜之计, 即沿着河道设置一根截污管, 同时在合流排放口处设置溢流式截流井将旱流污水收纳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有降水时会出现大量溢流的情况。针对污水管网存在的这个问题, 需要对其设计进行优化, 保证排水顺畅。首先, 干管支管的设计要采用直线布局, 充分利用地势定线, 尽可能使污水实现重力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 并且设计时要尽量减少管道埋深, 设置较少的中途管道提升泵站。其次, 通过算法逐步调整排水线的设计, 用动态规划法将排水区域内与最终出水口节点相距同样可行管数的节点用一根最短的排水线连接起来。最后, 将各管段地面坡度的倒数、管长及各管段在满足最小覆土条件下, 按照最小坡度设计时的挖方量进行最优设计。另外, 为了最大限度地克服溢流式截流井的缺点, 溢流式截流井的优化设计需要采用截流式合流制系统, 即用截流口方式取代溢流口方式, 将截流井设置在合流管接入污水截流管之前, 截流口和截流管可按照远期规划的污水量进行计算。
3 施工问题
城市污水管网的施工具有一定危险性, 在施工过程中, 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由于技术控制不好或措施不到位, 易引发各类质量、安全事故[2,3]。
3.1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通常是由管顶土层不稳定、土体松散、地下水、超挖等原因引发的。因此, 要预防地面沉降, 应根据土层的稳定程度来决定挖掘深度和顶进间隔, 防止其它水源进入顶管, 避免超挖引起的掘进塌方;如果塌方已经发生, 应及时在塌方处进行注浆处理。
3.2 管节爆裂
管节爆裂通常是由顶进时加载偏心或混凝土管质量问题造成的。由加载偏心引起的破坏通常只会发生在还未进洞的管节与接触的管口处, 可通过增大边圈承压面积、在管壁与顶铁间增加缓冲垫等手段来解决。如果管节爆裂无规律出现, 就很有可能是因为管材的质量不合格或不稳定, 这时就必须及时去更换质量合格的管材。
3.3 土体稳定性
挖掘过程中周边土体稳定性问题包括工具管前方挖掘面上的土体稳定性和工作坑及接收井周围的土体稳定性两个方面。在管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稳定的现象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 以及时消除可能的安全事故隐患, 保证工程进度。
4 管理问题
当前常见的市政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分流制和混合制。污水管网缺乏维养护、未能及时疏通, 都会造成污水管网效能低下, 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输水能力。为了确保城市污水管网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 必须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排水体制, 加强和规范污水管网的管理, 充分发挥污水管网设施的效能。首先, 改造老城区的污水管网可以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与分流制相结合的排水体制, 远期则应采用完全分流制, 达到在最小投资前提下发挥其最大功用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其次, 设立专职部门负责城市的雨污分流主管网的配套建设和用户管道接入工作, 监督污水管网设施建设改造工程的实施, 维护城市污水管网的正常运行。然后, 排水设施建成后, 建设、规划、市政管理和质监等部门要对建设情况进行严格的验收, 竣工资料移交城市建设技术档案馆管理, 加强城市排水管网运行管理水平, 加快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系统完善和开发, 使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对管网的动态管理。最后, 积极为污水管网工程拓宽集资渠道, 节约资金, 进一步明确污水管网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 更严格地落实管网建设内容, 为产业化顺利实施创造基础条件。
摘要:污水管网作为市政排水系统和城市基础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排水和水处理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我国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中现存的问题, 重点从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 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污水管网,规划,设计,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黄志勇, 王胜善, 龙建青.城市污水管网工程设计中的一些问题[J].民营科技引进与咨询, 2009, 23 (2) :61-62.
[2]杨承志.浅谈城市污水管网维护项目的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18) :210-211.
分析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与管理 篇8
排水管网作为城市当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及时排除地面积水、污水及污水处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日益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正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对于排水管网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然而,当前城市排水管网建设还切实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亟需相关人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在此基础上为使排水管网满足城市化发展的后续要求,还应对管理制度进行针对性的强化,保证其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当前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1.1重视度不足,缺乏经费
对于排水管网而言,由于其具有一定隐蔽性,往往无法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所以投资力度相对较低,与城市的实际发展速度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得许多城市的现有排水管网处在超期服役的状态,不仅降低了管网的使用性能,还会带来一定安全隐患[1]。统计得知,我国许多城市普遍存在降雨积水严重的情况,对市民的出行和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还有一部分城市的原有管网变成压力流,导致养护施工困难重重。
1.2管网配套较为落后,处置能力无法满足需求
近几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国家对环保工作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多个地区都在积极开展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项目。但在实际情况中,有很多人只是将污水处理厂看成重点,忽视了与工程紧密相连的管网配置和建设,这样一来,不仅会使处理厂的实际处理能力大打折扣,还会出现污水直接流入河流等严重问题。
2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的有效措施
2.1融入基本建设项目,增大投资力度
面对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首先应严格遵循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将城市排水管网建设融入到基本建设项目当中,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然后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为管网建设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从而为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2.2排水管网建设的超前规划
城市排水管网建设要求规划先行,按照“先中心,后周边,再远郊”的顺序分期实施,提前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一环,所以其规划也是城市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其在市政排水工作中占据着绝对地位,城市排水管网建设规划常规思路如图1所示。排水管网建设规划一经实施,将很难改变,所带来的实际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而且必须被人们接受和解决,所以在实际规划阶段中,决策者必须具备足够的超前意识,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未来发展和走向,真正做到统筹安排,尽可能避免短期行为,为使排水管网建设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提升工程设计的科学性
1)查明管网所处地质情况,与边坡治理与绿化相互融合。根据实践得知,在对管网进行设计以前,需要缜密开展地质勘察工作,但实际情况中往往由于工期较紧,使得勘察工作不够深入,导致设计过程中缺乏详细的地质资料,一些实际存在的特殊地质很难得到针对性的处理,为设计与施工均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在勘察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保证勘察质量与准确性,只要勘察到位,后续设计与施工的效率必然会大幅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排水管网建设并非一项独立工程,其与城市绿化等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将排水管网建设和边坡治理与绿化融为一体,真正做到统筹分析,综合考虑。
2)掌握原有其他设施的基本情况。城市中,地下管道线路错综复杂,功能多样,如果施工中未加注意或设计时没有掌握其他设施的实际情况,轻则增加施工难度、延误工期,重则有可能会对其他管线造成破坏。
3)积极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以往的城市排水管网中,混凝土管的使用频率最高,因为它成本较低,但存在自身重量大、工序复杂、强度低、受其他因素影响严重等缺陷,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需求,必须对其进行更新换代。如今,新型管材层出不穷,与传统管材相比,无论是在性能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所提高,比如现阶段十分常用的UPVC管、HDPE管等(如图2所示)等。
3加强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提升宣传力度
首先制定一套完善的排水管网养护与管理办法,然后借助媒体等相关渠道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城市居民要爱护排水设施,针对故意损坏或盗窃排水设施的行为,应给予当事人严肃的处理,确保建成的排水管网及设施不会遭到人为破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3.2切实强化维护与管理
1)定期对排水管网和设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堵塞等问题,确保管网实时畅通。此外泵站养护需严格实行定员制度,落实全天候值班站岗,哪个时间段发生问题就由当时值班的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2)优化传统工艺,提升养护与管理水平,间接确保管网和设施的排水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当前较为先进的清掏技术处理堵塞。
3)完善日常监管制度,保证管网和设施功能得到长效发挥。如城市中已建成排水设施实现雨污分流,但此时管理制度未进行实时更新,则会导致系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异常或损坏,此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成本进行维修,得不偿失。因此,日常监管制度应紧跟系统建设,围绕系统的升级进行更新,确保制度发挥有效作用。
3.3强化日常监管,保证排水满足要求
研究表明,有许多排水管网堵塞是由于污水排放指标不合理造成的,这一现象在工厂中十分普遍[3]。工厂排出的污水大多含有一定量的油脂、浮渣,生活污水也存在一定量的杂物和垃圾,这些杂物在冷凝以后会形成质地非常坚硬的物体,附着在管道内,清理起来极其困难。而且由于大多数为油脂,所以很容易发生火灾危险。针对这种情况,首先需要在新增用户排水出口位置和管网的交界处设置化粪池,并根据用户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设置隔油池;其次,根据相关制度的要求,对用户排放污水进行水质、排放量等指标的检测,深入了解用户的排水特征,并建立一个详细的档案,结合档案信息创建分级制度,针对各不相同的用户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力求在源头上对排水进行控制,进而从根本上确保管网及设施正常运行,减小管道堵塞等问题的发生几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排水管网是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与城市卫生、容貌、居民生活等息息相关,保证管网正常运行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城市中的千家万户,更与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密不可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应付出更多的努力,将提升管网排水能力作为核心目标,以此适应城市持续发展提出的各项要求。
摘要:针对城市排水管网,在提出当前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和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对几项有效的建设和管理措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旨在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黄翠柳.论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与管理[J].科技资讯,2010,8(8):144.
[2]李卓.浅议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与管理[J].科技信息,2013,30(9):489-490.
城市内涝及排水管网建设对策研究 篇9
关键词:内涝,排水管网,综合管廊,管理养护,海绵城市,对策
0 引言
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越来越明显, 今年入夏以来, 我国多个城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今年已经有八十余个城市发生过内涝, 内涝已然成为城市顽疾, 影响着城市正常运转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住建部前副长仇保兴更是一针见血地提出:城市内涝的本质不是水淹了城市, 而是快速膨胀的城市因为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挡了水的道”。
目前, 我国的地下网管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设力度不足:我国城市排水管网普及率有所提升, 但比国家排水管网覆盖率80%的要求还有所不足;
(2) 设计不尽合理:中国采用前苏联的小排水系统为主, 排水管道口径较小, 排水能力弱, 城市内涝防治功能受限。排水标准设计偏低, 面对暴雨, 这样的标准显然过低;
(3) 雨污尚未分流:我国多数城市现在采用的还是雨污合流排水体制, 短暂大流量雨水势必导致无法及时排出, 在低洼处形成内涝;
(4) 管网老化严重:权威统计显示, 国内2000年以前建设的排水管道占总数的44.97%, 由于年久失修, 漏损普遍比较严重;
(5) 管理制度缺失: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加快, 而管网的建设涉及部门众多, 无统一管理规划。相关部门各自为政, 多头管理, 以致缺乏长远规划, 漏洞百出。
本文提出以政府为主导, 以海绵城市为指导做好排水防涝设计规划, 科学管理养护, 统筹考虑, 提升城市排水管网效能, 使内涝远离城市发展。
1 政府主导
2016年7月5日, 李克强总理在视察湖南省岳阳市灾情时指出:在做好当前防汛抗洪的同时, 要全面提升防汛抗洪和减灾救灾能力。各地要针对抗洪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下决心补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小型水利工程“两大短板”。不仅政府要加大投入, 更要推进改革、创新机制, 放宽市场准入,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2015年8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 着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城市管网要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的建设和统一管理, 考虑历史雨量及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新增量以及极限雨季的最大值。诸暨市向国家住建部提出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 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建设地下管廊。浙江省首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2002年由诸暨建成投入使用, 接下来, 诸暨市还将在高湖区增设另一条地下综合管廊。同时, 还要建成海绵城市, 达到能吸能吐的目的, 使城市远离内涝。
2 排水防涝
城市内涝的发生涉及到城市化建设、极端天气和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因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 要加强对天然水体的保护以在控制内捞方面发挥调节作用。另一方面, 虽然沥青及水泥地面使城市看起来更美观, 但却对自然水循环有一定的阻隔作用。选择透水性较高的材料铺设地面, 让地面自由呼吸, 构建水循环系统。
综合管廊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排水防涝要求, 因此要对排水体制、排水分区和排水管渠做好规划, 特别是以下两方面:
2.1 城市内河水系治理
协调河道规划与河道上游山洪沟规划, 增加下渗, 达到蓄水保土的目的。设置警示标牌, 保护林木, 抑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同时, 通过修建树盘, 降低坡面径流对沟道的冲刷, 加大其下渗率, 以降低地表径流量, 起到一定的蓄滞作用。
2.2 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城市防涝设施布局要考虑:建设城市泄涝通道, 满足城市雨水防水需要;防止洪水进入雨水管网, 缓解城市河道排水压力;建设城市调蓄设施, 构建多功能调蓄池。
统筹考虑水位和雨水排放口标高, 在最不利情况下不出现顶托, 保证城市排水通畅。在进行管网设计时, 尽量将各水系连通, 充分利用区域内湖泊、河流及绿地, 打造生态走廊。划分排水和管道定线, 雨水系统的水量在10m3/s左右, 管道埋深2m~7m。设计管段应使管段范围内的地形变化不大, 其长度一般为100m~200m。区域内径流系数为0.4~0.6, 道路地面径流系数取0.9。
3 管理养护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市政排水管网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防止雨水将路肩及路基冲毁及路面结构层内部出现治渗透的现象, 管理养护也是工作的重心。
3.1 完善管理体系
管网运行管理要以完善的管理责任机制为前提, 明确各管理人员具体职责, 并分配到相关部门, 做到职务明确。确保机制贯彻和落实, 提升管理者自身的执行能力, 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通过奖惩机制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违背规程的要严厉处罚, 对于工作较好的则要实时适当鼓励。建立动态监督管理平台, 实施科学管理, 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3.2 淤积处理技术
在一般情况下, 排水管网中的污水会含有大量固体颗粒。随着颗粒的沉降, 管网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污泥淤积现象, 采取人工清洗、射水疏通或水力疏通的方式, 达到清污的目的。
3.3 养护技术分析
排水管网因为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变形、脱节以及破损, 这会影响到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转。如果变形较轻, 可通过灌注水泥砂浆对地基加以强化。如果较重, 则需进行加固处理。一旦出现脱节或者损坏现象, 则需立即将水口关闭, 采取水泵抽送的方式将上游污水引入下一个区域排水管网, 并及时修复。
4 先进理念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 城市公园的雨水管理对建设海绵城市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规划及在建公园可结合整体情况, 设计雨水管理系统, 配合城市排水管网发挥作用。已建成公园进行局部改造, 运用更新的雨水管理系统, 形成一个中端排水系统。增强自身消纳能力, 减少城市排水压力, 运用合理绿色雨水设施, 配合现有排水管网, 形成系统的雨水管理体系, 让城市成为绿色海绵。
5 结论
石油管网软交换汇接局的建设 篇10
1 网络概述
在我国华北的通信管网络中, 在京唐处设有南疆油库首站、天津中转油库站等6座站场以及8座远控阀室, 京唐处总光缆长度为450公里。在沧州处设有沧州首站、石家庄计量站等4座站场, 其光缆总长度达245公里。天津油库与沧州首站分别是京唐处和沧州处的软交换调度中心的管理系统。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多业务传送平台的光传输之功能, 一方面能够为每一个用户提供多种业务的接口, 另一方面能够满足每一个站场跟软交换的调度中心之间的数据与语音的需要以及图像信号的传输需要。各个站场同步数字体系设备所提供的网络通讯协议 (TCP/IP) 与以太网接口是此网的主用信道。每一个站场跟软交换调度中心共同租用公网的同步数字体系网络, 这样就形成了此网备用的环路。按照每一个站场的分布情况与通信传输网的实际建设情况, 运用软交换的技术, 可以建设成许多种业务所承载的各种数据的汇接局, 从而可以实现上述这2个软交换调度中心跟每一个站场中的通信设备的双归属注册方式[1]。
2 网络架构
按照石油管道网络所需要的通信网络业务功能与业务实际需求, 在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的基础上, 运用IP方式跟本地网络的交换机进行互联, 可以在软交换调度中心和每一个站场建设成一种软交换调度自动化与一体化的通信网络。
目前, 沧州软交换的调度中心已经拥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软交换系统, 在承担沧州软交换调度中心与石家庄计量站场等多处站场的用户接入与其他调度的应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在天津已经建设与沧州交换的调度中心一样容量的软交换调度系统, 在承担大港调度中心与汉沽热泵站等多处站场的用户接入与其他调度的应用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当沧州和天津这两套交换调度系统任一方出现故障时, 他们均可以自动切换到对方正常运行的软交换系统, 承担起另一方的业务来, 以实现双归属注册。
位于沧州的软交换调度中心, 设立了主备的中继网关, 采用NO.7信令跟沧州汇接局进行对接, 跟石化专网已经实现互通。位于天津的软交换调度中心也特设立了主备的中继网关, 跟天津本地公用电话交换网进行了对接, 能够本地出局。这两套软交换系统处于正常工作时, 他们均可运用本地交换出局的方式, 当其中一方系统出现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 能够自动切换到另一个软交换系统, 从而正常运行。
在沧州与天津这两处的软交换调度中心, 分别设有触摸屏与网络调度台。当设置好网络内的各种业务参数时, 当己方的系统突然间出现故障以后, 均可以自动切换到对方的软交换系统, 从而实现不间断地通信的目标。
3 系统优点
与过去行政通信以及将软交换调度进行分离, 运用模拟延伸用户的方式相比较, 在石油管网中运用软交换调度系统具有更多的优越性。一是可以在数据网的基础上建立IP语音通信。待软交换系统顺利将核心交换的各项业务圆满完成以后, 可以充分发挥以及利用数据网的各种资源, 建立IP语音通信, 能够节省数模转换成本。二是
接入比较灵活。运用软交换的模式, 可以方便地实现多种业务, 接入这项功能比较灵活。任何一个传输网络成功到达的站场, 只要与用户网关或IP话机成功接入, 则能够与用户顺利接入, 假如在中心点将数据配置以后, 用户网关跟话机下放, 远端也不再需要进行调试了。如果需要扩容, 则仅需接入用户网关或者IP话机, 运用有关软件就可以对新用户进行扩容。三是架构的可靠性比较高。软交换系统运用“1+1”分摊热备的模式, 当沧州与天津的软交换调度中心其中一方出现故障时候, 则可以自动地两者相互切换到正常运行的一方。跟石化专网或者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相互连接的中继网关也是运用“1+1”分摊热备的模式。中继网关与接入网关均可以双归属注册。四是扩展能力比较强大。软交换调度系统运用下一代网络的架构, 如果需要增设新的业务时, 只需要与软交换系统直接进行对接, 则就能够顺利扩展新的业务[3,4]。
4 结语
在石油管道运用软交换通信模式, 在目前的实践中发现可以顺利
地将管道通讯各种业务进行实时传输, 贴近了石油管道站场呈分散的状态的实际需求;也有益于石油管道内通信网之间的互联与互通。
但是软交换系统软件在投入实践中也发现了存在石油专网掉线以及拨号出局的等待响应时间比较长等问题, 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创新, 进一步优化此系统软件, 从而进一步促进软交换在石油管道通信系统中汇接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慧玲.NGN和软交换[J].中兴通讯技术, 2005, 11 (3) [1]赵慧玲.NGN和软交换[J].中兴通讯技术, 2005, 11 (3)
[2]曹远.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中兴通讯技术.2011 (5) [2]曹远.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中兴通讯技术.2011 (5)
[3]邓永红.软交换技术综述[J].广西通信技术, 2012. (2) [3]邓永红.软交换技术综述[J].广西通信技术, 2012. (2)
管网建设 篇11
【关键词】煤气管网;问题;信息系统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燃气事业开始迅速发展,煤气作为燃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八十年代中期,煤气管网输配系统逐步出现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广州和部分老东北工业基地等。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燃气事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煤气管网已经遍布全国大部分城市,如同城市的“血脉”,因此,找出并总结当前煤气管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分析建立煤气管网信息系统的需求,这对提高煤气管网的管理效率以及确保煤气管网的安全运行尤为重要。
2、煤气管网管理中的问题
2.1传统管理方法的效率问题
在建立城市煤气管网的发展初期,管理主要方法为人工管理,储存方式为纸质存储,伴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需要铺设新的煤气管线来扩大供应范围,并更新改造原有的煤气管网系统,但由于纸质存储的方式,使得原始资料不利于保管、易于损坏,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管线的扩展和改造,给施工带来很多困难,甚至会导致出现施工事故。传统的管理方法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煤气管网的总体特征以及网络关系无法用图纸表格来清晰准确的描述,因此给网络分析造成困难;(2)纸质的图纸表格在存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内容的丢失和资料的损坏,并且存储体积大,给查阅带来不便;(3)管网的扩展和改造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越来越频繁,但是对应的图纸表格更新滞后;(4)各个部门没有管网的共享信息,无法对数据进行统一维护管理;(5)各企业由于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共享不利,出现只清楚本行业管网信息而缺乏其他管网资料的情况,这样在进行煤气管网的维护施工过程中,容易导致破坏其他管网的事故发生[1]。
通过对以上几点的总结,说明了传统的管网管理方法效率较为低下,无法跟上现代城市基础建设的快速步伐,因此改进煤气管网管理方法,采用新式的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迫在眉睫。
2.2煤气管网的安全问题
伴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煤气管网在城市基础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和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煤气管道在城市工业区和居民区地下埋设。煤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因此煤气管网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都要严格的依照规范,但是影响管网系统安全的因素很多,主要分为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两类,其中外界因素为主要因素,大部分事故的发生主要集中为外界因素的干扰,比如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煤气管道被碾压致坏,导致煤气泄露;建筑工地在施工之前没有做好预备工作,没有充分了解地下管网的布置,已致在施工过程中破坏煤气管网;一些违章建筑导致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煤气管道的断裂;其他的地下管线比如排水管网、电信光纤等的不规范施工造成煤气管网的损坏等。内在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管道在交叉连接时管道长度不足导致应力集中促使管道断裂;管材存在质量缺陷;在铺设管道的施工过程中,基础处理不密实导致管道局部下沉[2]。在这众多的因素之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出现问题,就有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煤气管网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针对当前煤气管网管理中存在的问題,希望通过建立煤气管网信息系统这一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煤气管网进行高效全面的管理,并且能够节约资源,对工程信息进行全面准确的把握,使管理操作模块具有代表性并且清晰简洁;可以对原始数据的处理更加标准化,对数据的提取更加方便快捷,能够依照客户的要求从其他的子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为管理规划工作提供有效帮助,用图形记录代替传统的图形表格,并且对施工路线能够做出快速计算。
3.1功能需求分析
在没有建立煤气管网信息系统之前,传统的煤气管道铺设主要依靠人工管理与考察,大量的数据导致工作量巨大并且工作程序繁杂,因此现代化、科技化的手段是对这些资源管理、维护的有效方式。
煤气管网信息系统可以利用GIS技术,GIS技术可以实现对煤气管网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以及拓扑关系进行综合统一的管理。
现对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具体分析:
(1)用户管理:对系统进行用户名的设置时,用户名的权限需要准确设定,通过采用实名制,使每一个用户名有唯一的ID与之对应。不同的用户登录系统,会依照权限的不同进入不同的界面。要想修改用户的权限,必须使用特殊权限登录才能进行修改。(2)管道信息管理:对于新铺设管道的具体范围的描绘,需要对已有管道的信息进行确认,检测、定位管道的具体位置,根据数据作出准确的GIS图[3]。根据所确定出来的位置,分析具体情况,考虑地下已有管线以及所处地点的建筑物是否会对新铺设管道有影响,据此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不仅提高铺设效率还能节约人力物力。(3)工程材料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工程材料的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煤气管网的铺设、更新和维护都少不了工程材料的支撑,对所需要的工程材料进行合理正确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4)安全管理:煤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气体,做好充分的保险措施在铺设煤气管道的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在铺设煤气管道之前,先根据铺设管道的GIS图指示出的范围,判断发生煤气泄漏的可能范围,提前做好一旦发生煤气泄漏的安全防范准备,以防止人们出现煤气中毒的情况,防患于未然。(5)图片模板管理:将所有需要铺设管道位置的图片进行存储,这样绘制GIS图时可以根据检索和计算出的数据,方便快捷,还能使得需要铺设管道范围的具体情况清晰直观,这样有利于全面考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3.2性能需求分析
规范化原则:煤气管网信息系统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并且在设计时对数据和管理都应该严格依照规范,从对数据的定义和分类再到对数据的编码,从技术流程到操作流程都应该符合规范化的原则。完备性原则:数据库的信息模块以及系统的功能模块要具备完备性,能够满足客户的日常工作需求。扩充性原则:客户的需求会不断产生变化,因此一个开放式可扩充的系统是十分必要的,系统应在数据信息、系统功能以及结构上保留可以扩充的余地。适用性原则:信息系统的适用性是必不可少的,友好的界面、方便的操作、便于维护和更新的数据系统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3.3数据需求分析
对常用数据不同格式的读写、转换是对管网信息系统的基本需求。除此之外,信息系统应该具备不同数据的接口,这是为了预防因系统建设骤然加大工作量或降低数据质量的可能性发生。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数据的生产、处理、分析以及更新。
4、总结
煤气管网信息系统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煤气管网人工管理的的低效问题,将地下煤气管网在计算机中绘制出来,解决了传统纸质存储的模式,实现了管理方式的可视化和精确化。煤气管网信息系统利用GIS技术,实现对煤气管网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以及拓扑关系进行综合统一的管理,有效的预防煤气管网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时为应急事故的有效处理提供了有力支持,为社会为企业减少巨大损失,为生命财产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郑力宇,林善秋,陈壮志.燃气管网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煤气与热力》,2009,8(11):94
[2]谢蕾.精益生产管理在济钢煤气平衡管理中的应用.《山东冶金》.2013,5(2):163
管网建设 篇12
一、建设城市地下管网的责任与意义
城市地下管网作为城市的“生命线”, 担负着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废物排弃等功能。但全国好多城市的地下管网因设计不合理或年久失修, 已失去或部分失去它的功能。就拿排水管网举例, 全国大部分城市一遇大到暴雨即发生内涝, 造成人民财产的损失。像武汉、深圳、南昌等就是我国内涝灾害频发的典型城市。尤其是2015年5月份以来广西贺州葛坡镇、福建福州、湘南的永州江永县、广东东莞、江苏南京等地先后受到暴雨侵袭, 洪涝灾害严重, 部分民房被淹或损毁, 农田也不同程度遭受损失。纠其原因, 除了雨势太急,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排水管网滞后, 不能满足排洪需求。而青岛作为一个特例, 经历多次暴雨, 但从未被淹过, 这不仅得益于青岛特殊的地理环境, 还得益于青岛超前的排水管网。
总之,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超前还是滞后, 对一个城市的影响何其之大, 经历过暴雨、台风洗礼的城市对此应该有明确的认识。
二、富平县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现状及规划
陕西省富平县地处关中北部台塬地带, 北有温泉河, 南有石川河, 遇暴风雨虽不至于造成内涝, 但因地下管网建设落后和管网清淤不及时, 车站大街东延和莲湖路中段遇到暴雨即造成交通中断, 需要抢险突击队进行清淤疏导, 确保群众出行和财产安全。
富平县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相对滞后, 上世纪90年代还只是车站大街和莲湖大街加老城周边发展较好, 但仅是达到排涝减灾的功效。整个城市地下管网仅仅只能说是雨污管网。所有的电力电讯管线不论强弱均布置地面之上。当时天然气尚未贯通, 城市居民所用不是煤炭即是罐装煤气。进入21世纪后, 原有地下管网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加上西气东输天然气入富, 天然气管网仅是就地挖沟敷设, 导致安全堪忧。现具体分析如下:
富平县给水管网:全长约30公里, 输水主管道5.76公里, 配水主管道15.56公里。管网管径主管为∮100-600, 支管仅∮20-30。车站大街为混凝土管, 人民路为球煤铸铁管, 三秦巷、秦西巷、秦东巷、财政局到烟草局段为灰口铸铁管。目前是东西两个水厂并网供水, 输水管线采用平行管道, 合适位置设有连通管。县城供水管网采用环装管网布置形式。
规划 (《富平县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30) ) 设计采用生活—生产—消防统一的供水管网系统, 管网采用环—枝状管网相结合的体系, 沿主要道路, 供水量大的区域、城市中心地带管网采用环状布设, 支路、居住区、边缘地带、需水量小的地带管网采用枝状布设。供水管道的布设遵照国家2006年即废止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86) , 未采用最新规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建设部第410号公告) 。
排水管网:目前大约有70公里, 管径在∮500-1500不等, 旧管多为钢筋混凝土管 (大多为开挖Ⅰ级, 顶管Ⅱ级) 和铸铁管, 新修的多为球煤铸铁管。多采用雨污分流体制。我县目前已建成日处理1.5吨的污水处理厂, 城市污水日处理率达到60%。规划排水管网以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为目标, 完善区域内城乡排水设施建设, 保持区域内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规划期内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 乡村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
天然气管道:目前有城市输燃气管道约200公里, 其中中压管道74公里, 管材为焊接钢管, 主管道口径为PE250, 支管口径为DN38-61, 低压管道121千米。管道口径为DN25-108, 管材为焊接钢管与PE管相结合。过路管网进行套管敷设, 其他为直接挖沟。规划从庄里引入次高压输气管和从阎良引入次高压输气管复线。
电力电讯等设施则是沿路架设, 未进入地下管网工程。截止目前, 金龙大道提升改造工程中将移动、联通、铁通、电信等弱电管网用∮110波纹管集中布设地下, 每100米设检查井一座。莲湖路弱电管网入地正在进行。规划未提出管网敷设情况, 仅提出合理配置及普及。
供热管网:目前仅敷设430多米。规划沿城市主要道路布置热力管网。
三、富平县城市地下管网存在问题
一是管网规划设计时限过短, 近期10年远期20年, 实际情况却是往往不到10年, 即发展到了远期20年的水平, 规划设计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低。
二是原有部分管网因资金问题一直未加改造。富平县根据政府财政预算情况先后提升改造的仅莲湖大街、关圣路、望湖路和金龙大道。车站大街则由政府与大陆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达到了改造升级, 其他的支干道基本未有改动。新修道路地下管网虽然基本上能达到城市排涝减灾功能, 但总体设计缺乏前瞻性, 基本都是十多年, 加之富平县近几年城市框架不断拉大, 城市品位的不断提升, 现有设计可以说是非常短视的。
三是六类管线即供排水、燃气、强弱电等均由不同企事业单位管理, 各单位之间相互衔接性不够, 甚至各自为政, 往往是市政刚把路修好, 其他单位就把路挖开进行维修, 造成马路拉链现象严重。2014年金龙大道提升改造过程中就因衔接不够而致使天然气管道被挖断, 当时因是白天, 发现及时,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四是各种管网设计均是各自为政, 未进行共同沟设计, 错接、混接情况严重。截止目前, 仅金龙大道在提升改造将电信、网络等弱电管网纳入了共同沟, 莲湖路正在弱电管网共同沟建设正在规划中, 其他道路均未涉及。
五是对地下管网的掌控依据还仅依靠图纸, 未建立地下管网动态模型, 更不用提维护管理信息及数据的及时更新。而现存图纸也只是标注了管径、标高、长度、管材等属性。
六是由于市政基础设施资金不到位, 导致管网规划设计缺乏前瞻性, 建设滞后, 不符合城市高速发展现状, 各种地下管沟维护率极高, 加之维护人员不足及技术水平有限, 继而造成地下管沟维修不及时及运营维护技术含量偏低。
四、推进富平县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对策建议
一是管网规划设计必须根据县域发展前景超前至少五六十年甚至百年, 建设中做到先地下, 后地上, 尽可能节约投资成本, 争取一次投资, 永续利用, 一次动土, 不复开挖, 从源头上杜绝马路拉链现象。
二是各职能部门应加强通力协作, 统筹规划, 推进富平县的城市地下管网建设达到四统一, 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经营、共同维护, 集中管理。”尤其是后续维护管理这块不容忽视。仅拿排水管网举例:由于个别环卫工人素质不高, 动辄将所扫渣土及烂树叶等扫入排水管网, 造成管网淤塞。我县目前虽有高压清淤车一辆, 但这根本无法解决城区如此大的管网淤塞, 目前我县清淤还是以雨季前人工清淤为主。
三是政府必须加大地下管网投入资金比例, 以确保高质量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地下管网。
四是必须打破传统思维, 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 高标准、分步骤、成体系地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将六大管线纳入共同沟, 为城市地下管网的高效利用和职能化管理打下基础。
五是由政府设立地下管网建设专项基金。该基金由三部分组成:土地出让金预留,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各类地下空间使用费。所有地下管网中, 市政排水可说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像这类管网建设, 只能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解决。
六是由各管网职能部门各司其职, 加强资本运作能力。搞好管网建设。此类象给水、电力电讯、天然气等类管网均有初装费, 可将所收费用用以管网建设, 政府监督部门应确保此项资金不被挪作他用。不足部分可由各管网部门采取信托贷款、企业债券等方式融资。
七是争取财政和金融机构的特殊支持。“十二五”期间, 中央财政设立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资金, 我县管网建设可积极争取这类资金支持。
八是可借鉴其他省市的建设经验, 发行专项建设债券。具体操作中以国家为债券发行人, 由政府以未来财政收入作担保, 负责还本付息。
九是运用BT、BOT、TOT、PPP等模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进行地下管网建设和营运。截止目前, 富平县的城市集中供热和城南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即采用的PPP模式, 而且运作良好。
【管网建设】推荐阅读:
管网的建设05-21
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06-10
浅谈我国污水管网建设运营改革之路09-10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06-11
工艺管网10-21
管网优化10-21
管网维护05-24
供热管网06-01
管网规划06-02
管网布局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