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索引相关问题(共7篇)
网络索引相关问题 篇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络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媒体作用越来越明显, 在传播效果上具有大众传媒的特征, 使得网络新闻传播伴随着因特网发展得风生水起, 已然颇具规模, 逐渐成为广播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外, 另一重要的新闻传播途径。本文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以期推动我国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的健康发展。
随着网络媒体功能的开发和应用, 现代计算机网络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特别是在网络传输更加快速、便捷特性的影响下, 网络一个新兴传媒的形象展现于民众面前, 并迅速形成了一定规模, 大有与传统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中一较长短之势。然而, 在新闻信息经网络途径传播的过程中, 虽然优点突出, 优势明显, 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1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的优劣比较
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网络新闻传播, 在人类新闻传播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样态, 伴随网络技术的完善, 为新闻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不可忽视的是, 网络媒体新闻信息传播和传统媒体新闻信息传播还是存在很大不同的, 这也是网络媒体特有的功能和属性带来的必然结果。
网络途径新闻信息传播的优势
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比较, 网络媒介几乎囊括了传统媒介所有的表现形式, 其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短片等结合起来, 具备了传统媒体难以拥有的、极具感官多元化的特点, 成为掌控能力较强的新媒体。网络新闻传播优势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 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即时性更强。和传统媒体相比较, 网络新闻信息制作、传播速度那是要快得多, 突破了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时空的限制, 在计算机上通过简单制作, 就能对世界任一个角落发生的即时新闻信息做出几乎同步的报道, 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可以说, 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数量庞大、信息更全, 这是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所不能比拟的。特别是有突发事件发生时, 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更令传统媒体相形见绌, 成为民众新闻信息快速沟通的重要平台。
其次,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其所承载的新闻信息量更加庞大。虚拟的网络把世界上大多数的计算机连在了一起, 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 几乎包揽了世界上所有的新闻信息;在网络新闻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背景下, 每个人均可成为新闻信息源, 更是使网络新闻信息源源不断;在网络数据库的支撑下, 纵向保存的历史新闻信息更是庞杂, 也使得网络途径传播的新闻信息更具广度和深度。
再次, 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 将传统新闻信息单向传播的格局彻底打破了, 让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众处于平等的地位, 能够双向对等交流, 使得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互动性极强。这主要体现在:受众可自主选择需求的新闻信息, 或是针对具体新闻信息有选择地阅读详细资料, 扭转了想不想听 (看) , 都要听 (看) 的局面, 而且受众对接收新闻信息的内容和方式、时间可自由设定。这一切, 都让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双方的交流更为容易, 极大地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参与、崇尚自主的需求。
此外, 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具有较强的发散性。跨越时空的特性使得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发散性极强, 在兴趣相同、话题一致的大前提下, 只需计算机、路由器和网络, 甚至于只需手机加网络就能够将处于不同区域的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让新闻信息的受众范围及相关的信息交流摆拖地域时空的限制。再与网络信息叠加性结合起来, 网络媒介可将不同时间发布的信息进行回放, 从而形成了系统性更强的信息链, 这样新闻信息传播发散性, 以及相关信息的集中性共同构成网络信息重要的特点, 使网络新闻信息完全可以实现实时共享。
最后, 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具有保存性, 能够回溯检索。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 网络媒体所独具的高效检索功能, 让人们想要获取特定新闻信息的愿望很轻易的就能实现, 这远胜传统媒体过时不候的新闻传播特点, 网络途径的新闻信息传播突破了时间限制, 想要查看某一方面的新闻, 通过关键词就可以极为方便地检索到了。
网络途径新闻信息传播的不足
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比较, 网络媒体特性和功能截然不同, 自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网络犯罪、虚假新闻、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等负面问题。网络新闻传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 网络新闻信息真实性、可信度有待提高。真实是新闻信息传播的命脉, 网络新闻信息只有更加真实、准确和全面, 才能推动网络媒体取得不断进步和发展。然而在具体实践中, 部分网络媒体为吸引受众, 对新闻信息不加证实就编发于网上, 或是转发、引用有害信息和虚假新闻信息, 这就会给受众以误导, 降低的是网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 伤害的是网络媒体的名声。
其次, 网络新闻信息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时有发生。当前, 很多网络新闻媒体的网站, 存在新闻内容空洞简单现象, 即网络上的新闻信息标题醒目, 但内容却极少, 甚至有的新闻仅有短短数字, 缺乏实质性的根本内容, 且对新闻相关背景交代得也不清楚, 让受众难以于新闻中获取足够的信息, 使新闻信息的价值有所降低。
再次, 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涉及隐私保护问题也不容忽视。网络新闻信息在传播的过程当中有待进一步规范。例如, 网络新闻信息的内容浩繁, 在守门人功能相对较弱的背景下, 网络新闻信息的内容芜杂, 极易充斥一些与新闻信息无关的隐私问题, 加之网络新闻信息资料库储存长久、易于检索, 这就难免使新闻信息的传播与个人隐私信息保护产生纠葛, 带来后患。
2推动网络新闻信息传播途径更趋完善的有效措施
网络技术的进步, 带动了网络媒体时代的发展, 网络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大势所趋。针对上面网络新闻信息传播优势和不足的分析, 要推动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更趋完善, 应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 要准确地把握新闻舆论导向, 确保新闻信息传播观点的正确性。新闻信息的传播,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准确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这是根本原则。而要提升新闻信息传播的实效性保证新闻信息准确性和观点正确性是基础, 也就是说, 网络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 应当立足于全局, 把理论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努力做到传播的新闻信息有准确来源, 用敏锐的新闻感官、灵活的新闻视角传播新闻信息。
其次, 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要努力贴近现实, 始终坚持新闻信息真实性这一根本原则, 切实提升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质量。要提升网络新闻信息传播质量, 实事求是、贴近现实是必须要做到的。新闻信息能够被广泛地传播, 归根结底是因为受众需要, 所以, 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 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要脱离普通民众。若传播的新闻信息与受众所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毫不相干, 只是自说自话地将媒体意愿强加于受众, 必然会影响网络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说, 网络新闻信息传播要深入民众、贴近实际, 挖掘那些民众感兴趣的新闻信息, 才能使新闻信息质量进一步提升, 才能抓住受众关注的重要新闻。
再次, 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必须要分析受众需求, 切实把握好所传播新闻信息的尺度。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也要把握一个度, 即通过分析受众心理需求, 把握新闻信息现象和本质、善和恶、真实和虚假的关系和尺度, 这会对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产生直接影响。例如, 一些新闻信息关注者不多、影响力不大, 这类新闻信息点到为止即可;而有的新闻信息受众广泛关注, 影响又极为深远, 则不但要告诉受众具体内容信息, 还要详细探讨事件前因后果, 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细节。只有这样把握住受众心理需求和新闻信息传播尺度, 才能推动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不断完善。
最后, 针对网络媒体受众新闻信息需求与网络新闻传播当中存在虚假信息的矛盾, 在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中, 一定要处理好“真”和“假”的关系。这固然与网络媒体新闻信息来源过于复杂, 传播格局较为开放, 不好把握新闻信息真实性有关, 但只要网络媒体在处理新闻信息时, 不过度关注竞争压力, 简化或减少新闻处理、审核环节, 就能减少虚假新闻信息报道的发生。在网络新闻信息编辑过程中, 严格按照新闻审核程序进行, 切忌为追求新闻信息的煽情效果, 接凑图片、玩弄文字, 使受众产生歧义, 造成客观上的假新闻效果。
3结语
网络新闻作为新闻传播的一个分支, 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只有遵循新闻信息传播的根本规律, 以网络媒体特征为依据, 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必然能够为受众提供海量的真实有用新闻信息, 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出应有作用。
网络名誉侵权相关问题研究 篇2
关键词:网络名誉权,侵权问题,完善途径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侵权案件不断地攀升,尤其是网络名誉权侵权方面。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了网络侵权的有关内容,为解决网络侵权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具体到个案中,仅仅依靠《侵权责任法》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1 完善网络名誉侵权的立法
1.1 明确立法原则
第一,互联网环境下名誉权保护的宗旨就是保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促进网络环境健康发展,这也是我国以人为本和依法治国理念在网络立法中的表现。第二,保证信息交流自由与网络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并行。在网络时代,信息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交往中信息的传递畅通无阻,是信息时代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所以要保证信息自由地交流。与此同时也要保证个人信息不被不法分子利用,如果对互联网用户的网络名誉权保护不充分,必然导致网络发展受到阻碍。第三,不仅要制定完善的互联网名誉权的立法,同时也要赋予互联网行业组织一定的监督检查权。
1.2 完善立法体系
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一部专门有关网络名誉权的立法,目前的网络名誉权保护的法律都极为分散,这些法律条文都是原则性的,缺少专业性和可操作性。我国目前的网络立法级别不高,体系不完善,法律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所以我们首先要提高立法层次,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其次应该提高法律的规制力度。在个案中,一般通过民事法律规范来调整网络名誉权问题,这既符合国际要求,也符合被侵权人的要求。但是,本文以为,在实践中,应该增加公诉的作用,加大刑法的惩罚,限制现在越来越严重的网络名誉侵权。虽然可能会影响公民的言论自由,但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通过重法,才能限制人们不文明的网络行为,才能让人们拥有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其中酒驾入刑就是一个范例,虽然一开始对酒驾科以重刑饱受质疑,但是事实证明,重法对于规制醉驾行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 完善网络名誉权的司法保护
2.1 法院颁发执行令
当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被侵权人要求删除侵权信息的通知后,其要进行首次判断。如果确实是侵权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就要采取措施,否则就要对损害扩大的部分与侵权言论发布者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在实践当中,很难判断网络言论是否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除非言论中有明显的侮辱、诽谤的内容。那么网络言论是否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就需要法院进行判断。实践中,即使需要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侵权责任,也需要经过法院审理之后才能进行赔偿,那么对于被侵权人的利益保护十分不利。
基于此,可以实施法院颁发执行令的制度,这就相当于民事诉讼制度中的先予执行制度。当网络言论发布之后,当事人认为其言论侵害了自己的名誉权,首先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认为其言论确实侵权,可以采取断开链接、删帖等措施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如果内容难以判断,网络服务提供者在告知当事人后,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令,并同时提交相应证据。法院对争议的言论进行初步的审核之后,如果有证据证明其信息确实属于侵权言论,可以给被侵权人颁发执行令,被侵权人根据执行令就能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通过这样的程序,对于某些不易分辨的侵权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不能判断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虽然可以判断但是基于某些原因不愿意采取措施的信息,可以通过法院颁发执行令的方式,使被侵权人得到迅速的救济。
2.2 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指导意见或公布典型案例
《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的出台,对于网络名誉权的保护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立法毕竟不能完全涵盖现实中的情形,也不能完美准确地表述清楚某些具体的权利义务,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司法解释。由于网络名誉侵权的不少内容规定于《侵权责任法》第36条中,我们对第36条进行分析。网络服务提供商应该包括哪几种形式,法律中并未特别说明。根据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所谓网络服务提供商,既应当包括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或者提供捜索、链接服务等网络服务提供商,也应当包括网络内容提供商。被侵权人的通知应当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是否需要证明材料,如果未加规定,会造成被侵权人难以认定。只要接到自称被侵权的用户的通知即采取必要措施,显然加重了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所以,对于被侵权人的通知,应当以书面为准,且应当对被侵权人的联系方式、侵权事由、侵权证明材料和通知的真实性作出相应的承诺。对于“知道”应该如何进行解释?本文认为其既应当包含明知,也应当包含应知,但是网络信息往往较为复杂,难以进行全部有效的鉴别,所以过分突出强调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应知范围过于苛刻。
2.3 明确被告过错判定的标准
对于“应当知道”的判定标准要统一,法院在案件审理中要将“应当知道”作为考虑因素,侵权人负有主要义务,如果侵权人实施了侵权行为,就应当认定其主观上存在过错。针对现实中大部分是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被告需要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形,主要问题是确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如何承担连带责任。首先是利用网络实施侵权的网络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的是侵权责任,如果被侵权人同时起诉这两个主体,那么法院应当根据事实情况判定双方需要各自承担的损失数额;其次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并不是因为共同侵权,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了连带责任之后,有权向实施网络侵权的网络用户追偿。
2.4 确定网络环境下名誉权诉讼管辖
通常来讲,侵权案件的管辖法院根据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来进行确定,但是在网络名誉侵权行为中,虚拟空间对于地域的限制有着极大的突破,侵权人在网络上实施侵权的地点难以确定。为适应网络环境的特殊情况,在侵权地点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可视侵权行为所使用的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或者网络服务器所在地为侵权行为发生地。
3 建议合理的监督救济机制
3.1 建立专门性质的网络监督机构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是我国现有的网络监督机构,但是其缺乏独立性和执行力。这种行业监督机构在对网络行业进行监管时,缺乏强制力,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心有余力不足。本文建议,我国应该成立独立的网络监管机构,对网络行业的发展进行监管,并在协调和平衡各方利益的过程中实施有力的监督。该机构在具备独立性的同时还应具备专职性。从我国的行政格局及立法现状来看,存在着多头行政、重复立法及重复监管等情况,监督效力不高。例如,当网络言论涉及侵害他人名誉权时,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广电行政部、公安机关及电信管理部门等都有权进行监管和处罚。但现实中,相关部门的分工不细,职权重叠,导致涉及部门利益时都要来管;涉及承担责任时谁都不管。即使相关部门能够依职权对网络行业进行监管,但是因为这些部门大都还有其他任务,难以集中精力对网络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导致网络监管的效力大打折扣。因此,设立专职的网络监督机构势在必行。
3.2 设置网络名誉权救济基金
由于网络名誉侵权的特殊性,传统的侵权救济方式不能完全解决网络名誉侵权问题,所以需要社会救济发挥应有的作用。因为网络名誉侵权的复杂性和救济的困难性,所以法律实务与理论界开始注意到将社会救济制度引入到网络名誉侵权当中,设立网络名誉权救济基金。
参考文献
[1]段玉焕,郭秀卿,董芳.医院客户关系管理初探[J].中国医院统计,2012(6).
[2]王立波,张东航.浅谈医患关系的协调与发展[J].中国医院管理,2013(8).
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相关问题分析 篇3
网络虚拟财产在一般民法意义上属于财产的范畴, 也是能够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虚拟财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虚拟财产, 指具有现实交易价值的虚拟物品, 只包含那些网络用户通过支付费用获取的、并可以在特定交易市场中交易, 及可能获取现实财产的一种虚拟物品。”而广义的虚拟财产, 指网络用户在运营商所虚构的虚拟空间内进行行为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客体。
由于虚拟财产依赖网络而存在, 且拥有独立于现实财产的价值属性, 因此, 虚拟财产通常拥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赖虚拟网络而存在。虚拟财产只能存在于网络虚拟空间之中, 不能单独存在, 这正是虚拟财产与现实财产的根本区别。2、以虚拟数据为根据来模拟事物。虚拟财产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组虚拟数据, 它通过网络环境来模拟成其他事物, 但不管是模拟成文字、图形还是人物, 都必须具有可视性。但它只是人们通过想象产生的, 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与这种事物相一一对应的对象。3、具有排他性。虚拟财产在属性上应当与其他一般意义上的财产相区别, 例如, 电子货币是由现金所兑换成的一种电子数据, 它同现金一样可以用来清偿债务及流通, 而且有风险小、交易简便等优点, 但电子货币只是现实财产在网络上的另一种体现而已, 并不具独立价值属性, 若无现实财产做依据, 电子货币就无任何意义。4、可以被独立占有。虽然虚拟网络空间是无限的, 但这些虚拟数据和信息却可以单独的保存在某些固定的计算机或主机之中, 被他人独立占有, 这正是虚拟财产具有财产性的根本条件。从而我们可以这样确定虚拟财产的概念, 所谓虚拟财产应当是指在虚拟网络空间内, 以虚拟数据为根源来模拟事物, 然后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在特定的计算机或主机之中的, 可以被他人独立占有的一种信息资源, 它包含有网络游戏账号、电子邮件等一切网络信息资源。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现状
在我国, 司法机关对侵犯虚拟财产行为的主要处理方式通常为以下几种:
第一, 不受理。由于国内没有法律对虚拟财产的所有权进行明文规定, 所以即使有确切证据, 也无法律依据对其进行保护。如浙江省某QQ音速玩家价值6000 多元的帐号被盗, 玩家提供确切的盗号者交易记录及信息, 公安局依然以虚拟财产不受法律保护为由拒绝受理该案件。
第二, 根据刑法有关计算机犯罪的规定进行处罚。2007 年王华雇用编程高手龙斌, 利用木马程序入侵“征途”等网络游戏案件, 2009 年3月, 检察院以“破坏计算机系统罪”对王华等人提起公诉, 经过法院审判后, 被认定为构成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第三, 以盗窃罪进行处罚。2005 年一月, 于海斌在第三方游戏交易网站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资料, 通过第三方游戏交易网站公开寄售其非法获取的游戏账号及虚拟物品。检察院将其定性为盗窃罪, 以盗窃罪对于海斌提起公诉。本案成为广东省首例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件, 以盗窃罪起诉并以盗窃罪判决在全国也是尚属首例。在法律适用、数额认定等方面均开创全国先河。
第四, 以抢劫罪进行处罚。孙洋、李勇通过威胁、殴打方式迫使他人将游戏币和游戏装备转让给自己的案子, 沈阳法院认为, Q币、游戏币和游戏装备是网络虚拟财产, 虽然我国现行法律并未对虚拟财产的合法地位给予确定, 但虚拟财产的获得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 虚拟财产完全具备了财产的一般属性, 因此应当纳入刑法保护范围。本案中的4 名被告人以暴力手段抢劫虚拟财产, 已经构成抢劫罪, 鉴于4 名被告人系初犯, 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 并主动与被害人达成调解协议, 故酌情从轻处罚。根据虚拟财产纠纷的成因和处理, 可以说, 虚拟财产与真实财产的属性并没有显著差异。随着虚拟市场的发展和扩张, 虚拟财产在现实世界中体现出了新的特点, 这也是虚拟财产也应纳入我国法律规范调整范围的直接原因。
三、建立网络虚拟财产保护机制
( 一) 建立独立的虚拟网络行政机关
在我国, 网络游戏的出版审批由新闻出版总署管理, 而网络游戏的监管则由文化部、公安网监等部门负责。由于部门不同, 责任不同, 当游戏玩家遭受侵害, 特别是当游戏服务商侵害玩家利益时, 玩家有种不知向何方寻求帮助的迷惑感。正是由于这种无处求助, 使得玩家对侵犯虚拟财产行为变得麻木, 使非法分子猖獗, 使游戏运营商无法无天。若建立相应的独立管理机构, 对网络游戏全权处理, 则可以有效的解决网络虚拟财产的管理问题。
( 二) 制定虚拟网络交易规则
我国的网络游戏交易平台多数为一些私人的第三方交易平台, 如5173 游戏交易平台。这种第三方交易平台并无任何交易双方的信息, 也不对此类交易做任何担保。而由于网络交易的特殊性, 交易双方并无法判断对方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源、信用等, 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双方容易需要承担各项风险, 容易产生大量纠纷。且由于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的参与, 此类纠纷更加难以解决。笔者认为, 制定虚拟网络交易规则, 创建官方的、正式的、完善的网络交易平台, 制定合理的虚拟财产价值评估体系, 有利于从根源上解决网络交易纠纷。
( 三) 加强开发商责任
由上可知, 网络虚拟财产产生并储存运营商的服务器之中, 玩家创建游戏角色的过程中需要与运营商签订服务协议。按照协议规定, 运营商将游戏程序的最终解释权留给自己, 这样做是极不公正的对于玩家, 同时也违反了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玩家由于非自身原因虚拟财产遭受损失时, 向运营商索赔时, 运营商总能巧妙的规避自身责任。笔者认为, 玩家在创建游戏帐号时应当仔细阅读有可能对自己产生不利后果的法规。政府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部门规章对游戏运营商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 避免其滥用权力侵害玩家利益。
( 四) 独立立法
针对网络发展的特点, 虚拟财产的单独立法势在必行。当前虚拟财富的市场规模已达数百亿, 规模巨大。关于虚拟财产的保护大多分散于不同的法律规范之中, 没有同一的标准, 各个条款之间也存在冲突, 对于类似案件处理的方式也不一而同, 因此有必要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制定统一的标准进行保护, 也是对网络环境进行规制的有效手段, 能够有效的保护公民的个人财产和社会稳定。这部法律规定了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 界定网络虚拟财产的范围、主图、客体等内容, 规范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并制定相应的交易及惩罚制度, 并且能够适应网络环境多变、发展迅速的特点。
四、结语
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新生事物, 因其复杂的属性以及特殊的产生方式, 其价值尺度和保护方式都难以确定, 并且随着时间发展将会更加复杂, 目前只能依赖虚拟财产的性质与相关的法条结合来寻求保护。因此, 我国除了应当加强法制管理之外, 另外还需要从根源上治理网络游戏市场, 培养健康的网络游戏观念, 建立完善的司法制度。随着我国法治理念的深入和网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网络虚拟财产纠纷必将得到根治。
摘要:当前, 网络交易频繁, 特别是在网络游戏等领域出现许多具有“货币”性质的“财产”, 而在刑法领域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 各类处罚结果不一而足。对该问题进行研究, 具有解决现实纠纷、保护公民合法虚拟财产等意义。本文欲通过对我国当前对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现状分析, 认为可采取责任认定、立法保护、构建虚拟财产交易规则等措施进行完善。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现实纠纷,完善
参考文献
[1]于志刚.间中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
[2]刘慧荣.虚拟财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M].法律出版社, 2008.
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分析 篇4
(一) 网络会计内涵
网络会计是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的会计信息系统, 也可以是指网络环境下确认、计量、披露各种交易的会计事项的活动。
(二) 网络会计特点
1. 会计相关信息的更新速度将提高。
手工模式下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依靠相关的纸张财务报表等形式进行传递与更新的, 它具有滞后性, 这也是会计业务需要进行时候核算的原因, 但是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模式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一体化, 通过网络的连接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 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传递, 有利于提高会计相关业务的连接。
2. 会计信息更加具有人性化。
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只能依据具体的财务报表格式进行, 它面向的只能是广泛的财务信息使用者, 不能根据具体的信息使用者的权责进行信息的分类, 这样存在一定程度的会计信息资源的浪费, 消耗人力财力。而网络会计环境的应用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多样性, 实现不同会计人群的不同要求, 因为网络环境的会计信息可以实现人机的对话, 使得会计信息报表等具有广泛的灵活性。比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部门或人群建立不同的网络会计信息资源索引功能, 使得不同的部门或人群方便地检测出自己需要的财务信息。
3. 有远程处理、集中监控功能。
网络会计的最大作用就是实现远程控制的功能, 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监测企业的财务工作, 通过网络及时监督与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等财务情况, 实现对于远程公司的监控。同时网络会计的应用可以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无论是在计算机的硬件以及软件上都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进而有利于节约企业的资金, 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
二、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
(一) 网络会计理论
1. 网络会计的对象。
网络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经济联系方的各种有用的信息, 在互联网的时代, 企业交易前首先要综合考虑客户的各种情况。网络会计就是搜索有关的信息并加以汇总整理, 以此给予企业的决策者, 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决策。
2. 网络会计的职能。
网络会计的职能不同于传统的手工会计, 比如传统的核算、记账等功能在网络会计中就演变为计算机独立完成, 网络会计的职能已经变为以对会计信息的预测、经营分析等, 使会计系统成为全面核算和全过程管理的系统。
(二) 网络会计实务
1. 网络会计实务实现了自动化、无纸化。
网络经济环境下, 电子票据取代了传统会计实务中手工填制的纸质单据。通过网络电子票据可以随意传输, 网络会计环境下接收到的电子单据, 财务人员核对后可直接作为记账凭证, 然后生成电子报表,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后面的处理工作, 实现了自动化、无纸化, 大大简化了会计人员的工作。
2. 网络会计实务拓展了网络会计核算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化, 各类企业组建了供应链, 通过供应链联合具有优势的部门或企业, 达到相互支持的目的。供应链控制信息流、物流、资金流, 涉及原材料的采购、产品、消费者等, 通过网络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最终用户等联系在一起, 构建起范围广泛的企业结构模式。
三、网络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 网络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
1. 网络安全问题。
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是依靠原始凭证进行作业的, 它的安全系数是最高的, 但是网络会计是依靠网络进行的, 它在作业的同时存在许多的不安全因素, 比如对于会计的数据保存, 它可以在任何时候对数据进行更改等, 减少了数据的科学真实性。
2. 会计人员素质问题。
会计对经济要素具有分类、记录、计量的责任, 而会计要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就必须了解经济运行主体的生产过程及工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对网络会计人才素质提出了高要求, 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 既要有原则性, 又要有灵活性;既熟悉会计业务操作, 又能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但目前很多会计人员存在专业知识薄弱、文化水平低的问题, 不能满足网络会计的需求。
(二) 解决网络会计问题的途径
1. 完善关于我国网络会计的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的相关法律对于会计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法律法规的制定, 但是目前我国对于网络环境会计的相关规定还没有针对性的规定, 因此应建立完善的网络会计规定, 以此规范网上的会计相关交易以及相连业务。
2. 加强对于网络环境的监控。
网络会计在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同时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安全带来一定的危害, 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安定因素, 因此我们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首先要加强对于内部环境的控制,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我们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个人道德素质, 严格规范他们的作业流程, 减少因为个人因素导致的会计网络安全的危害因素的发生。其次就是强化对于计算机硬件设施的完善。我们要及时更新计算机的杀毒软件, 监控计算机会计信息资源平台等设施软件的监控, 建立多渠道的安全措施, 防止病毒、“黑客”的攻击。
3. 加强对于网络会计人才的培养。
要加强网络会计人员的培养, 首先就是强化高校加强对学生财务工作教育的培养, 培养他们知识面的广度与深度, 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其次企业要深化员工的再教育, 培养他们的网络应用知识, 提高他们的计算机能力, 懂得处理计算机的相关会计问题。最后就是作为会计人员要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 摒弃传统的落后的观念, 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摘要: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各行业广泛地应用网络技术进行作业。尤其是会计行业, 网络技术冲击着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 在现实会计工作中由于人们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 使得网络会计工作模式与实务会计二者之间出现了诸多冲突点。因此, 作为会计工作者要及时根据具体的网络会计工作模式进行会计工作环境的转换和适应。
网络游戏中虚拟交易相关问题研究 篇5
一、虚拟交易平台存在双刃剑
虚拟物品交易的存在从早期的玩家线下交易发展到如今的大型虚拟交易平台, 历经了比任何传统行业要短的时代, 但是它迅猛发展的速度是传统行业所不能比拟的, 同时让人为之赞叹。虚拟交易平台的存在, 大大加强了虚拟产品交易的安全性, 使得在异地的两个玩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交易物品, 这是网络游戏之间的虚拟交易第一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将玩家之间的虚拟物品交换, 变得更加安全且规范。
但我们逐渐发现, 中国虚拟交易平台在购买者与销售者双方那里的认证方式都相当简单, 这与韩国和台湾的C2C虚拟交易平台市场存在巨大差异, 这是由于海外的身份认证方面已经很完善, 个人信用体系非常全面, 而中国的身份认证、信用体系是远远跟不上国际的步伐, 因此中国在C2C发展上始终具有很大的缺陷, 有先天的漏洞存在。
然而, 在C2C虚拟交易平台上, 只要是有人出货, 就会有人去买。这样一来, 购买方根本不知道出货方所提供的虚拟产品内容为何来路。就因这一特点, 被网络游戏里的不法分子所利用;助了网络分子去盗取他人的游戏财富, 然后将盗窃来的物品洗清或直观变现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如果没有交易平台, 一个盗号者盗取10个帐号想要出售完就可能要几个月时间或者更长。所以换一个角度来说, 虚拟交易平台的存在成了滋长盗窃的温床。
相对而言, B2C虚拟交易平台则可以避免C2C的弱点, 比如:第一、B2C售后服务完善, 服务品质领先于C2C;第二、B2C建立的是品牌信誉, 诚信可靠;第三、B2C的物品直接是游戏厂商提供, 完全由官方管理控制, 不存在赃物的说法;第四、B2C刺激了行业的发展, 巩固了出货商和玩家的交易锁链, 架起了一座坚固的桥梁;第五、B2C对市场进行引导, 使混乱的虚拟交易市场变得和谐规范, 更扩大了交易的规模。
当然B2C模式也有其自身的问题, 当B2C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后可能就会产生垄断、控制、打压的现象, 例如从IGE早期的几次比较有针对性的价格调整策略中, 可以看出都是在挤压市场。所以, 无论是B2B还是C2C都有一定的缺陷, 都需要合理的竞争机制, 要有相关的法律来规范市场, 各方需要自觉维护, 相互监督, 逐渐完善虚拟交易市场。
那么, 网游虚拟物品交易平台还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呢?
首先, 网游虚拟物品交易平台必须明确观念。交易平台是整个网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台的发展会相应促进网游市场的壮大, 而网游市场的壮大也必然带动平台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 交易平台的努力必须围绕整个网游市场进行, 最重要的方式不仅是扩展自己的资本实力, 还要参与网游市场的规范, 与网游市场的其他参与方合作, 在互惠互利、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完善对网游玩家的各项服务。
其次, 网游虚拟物品交易平台必须在创新的道路上发展。众所周知, 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只有在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 使交易方进行交易时有安全感和便捷感, 网游虚拟物品交易平台才能在未来的网游市场立足。比如说, 以安全便捷交易为主打的网游虚拟交易平台, 在保障交易安全措施的基础上, 新增短信发布和提示功能, 交易流程上提供了交易暗码, 切分交易和交易摄像等功能, 而即将面世的新技术产品, 游戏内嵌交易NPC, 帮助玩家直接在游戏内进行零风险交易。
二、虚拟交易市场先行与立法滞后
由于网络游戏装备有价有市, 一般“有钱但没时间的狂热玩家”就会来买“职业玩家”的账号、装备。于是, 围绕着游戏币或装备的生产、销售、购买, 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虚拟物品交易。然而, 虚拟物品交易市场与以往有形的商品交易市场截然不同, 市场先行和立法滞后给虚拟物品交易带来了种种困惑。
出售虚拟货币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美元, 这催生了一批以玩网络游戏为生的职业玩家, 有经济实力的则开办了代练工厂。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从事代练工作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很多都是学生。他们生产的“产品”价格也视行情而定, 紧盯着国内众多的虚拟物品交易平台金币价格的波动, 随时选择最佳时机“出货”。
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交易市场在国外被称为网络游戏第二市场, 这个市场的规模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网络游戏第一市场的规模。过不了几年, 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交易规模将大大超越网游运营自身的销售收入。但前提是, 虚拟物品交易市场必须得到政府相关部门合法性的认可, 不过, 目前尚没有政府哪个机构来主管这个新兴市场, 致使它仍然徘徊在模糊政策的边缘。
网络交易存在着不稳定性。由于目前我国尚无相关的法律或行业法规来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约束, 从采购和选品上来讲, 虚拟交易是无序的, 不同服务器上的需求种类和需求量也不确定, 给采购游戏金币和装备等带来了不小的难题, 而且虚拟装备没有固定的定价体系, 完全依据买卖双方的需求来定, 不确定性因素随时存在。虚拟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信用和安全。货品的来源, 以及真假认证, 是令交易网站头疼的问题。要判断虚拟物品是否是通过盗号、外挂等非法途径获取, 以及在交易中存在的诈骗问题, 单靠交易商来认定是非常困难的。经常出现运营某个网络游戏的公司突然人去楼空, 客户电话无人接听;某网游用户集体抗议游戏公司封杀账户;网游玩家群殴闹事等等。
中国互联网发展相对美国来说还不成熟, 我国在虚拟财产立法上明显滞后, 虽然已经有判例保证了玩家对虚拟财产的拥有权, 但是依然缺少强有力的法律支撑。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从法律上固定虚拟财产的归属权问题, 然后才能谈到如何去规范虚拟财产的交易。
三、网络虚拟货币对现实货币的影响
目前, 网络虚拟货币已经悄然变身, 形成庞大的市场。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市面流通的网络虚拟货币 (简称网币) 不下10种, 网络虚拟货币产生的主要背景是国内小额电子支付的困难。网游运营商采用了这种渠道成本并不低廉的代金券来收取费用。本来只允许人民币兑换网币, 而不许反向兑换。然而随着网游产业的发展, 民间自发出现了各种网币之间的兑换, 甚至可用网币购买通常只有人民币才能买到的实物产品或服务, 形成了类似货币的购买力, 虚拟货币与真实货币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网络游戏中虚拟物品如虚拟金币、虚拟装备、虚拟动植物和虚拟人对玩家产生的巨大吸引力, 推动了为获得这些虚拟物品而产生的消费, 但因国内电子支付手段的落后和安全性顾虑, 玩家多采用预付现金购买营运商发行的虚拟货币, 再用这些代金券在线购买游戏中的虚拟物品的方式消费。只要游戏的内容足够吸引人, 玩家会通过各种渠道购买该游戏运营商发行的虚拟货币。网游业的发达带动了虚拟货币种类和发行量的激增。
为了聚集人气, 扩大游戏用户数, 提高玩家兴趣和忠实度, 所有游戏运营商都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免费虚拟货币, 而且玩家通过游戏过程还能赢得虚拟货币, 因此, 网游运营商实际上具备虚拟货币的无限发行权。假如虚拟货币只用来购买虚拟物品, 由于虚拟物品供应量是人为设定, 而且制造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即使发生不同种类虚拟货币之间的交易, 也不会对现实经济有何影响。但是, 若能用虚拟货币购买现实商品和服务, 则过量发行肯定会引起通货膨胀。而此时, 虚拟货币是否转换为真实货币并不重要。
国内不少网络企业都突破了虚、实经济间的界限, 如网易POPO按用户在线时长给予泡币奖励, 这种虚拟货币可以支付手机短信。以一条短信价值1000泡币等于人民币0.4元的支付能力, 可以算出在这项应用中的兑换率;此外还能在网易商城用做购买实物商品的代金券。
虚拟经济的迅猛发展, 引起美国在内的众多经济发达国家的密切关注, 经济学家们用《EQ》做经济研究模型, 用IGE做第二市场样板, 可见虚拟经济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虚拟交易作为新兴行业, 难免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 但哪个行业初期能做到百分百规范呢?社会要意识到虚拟交易对国民经济的积极因素, 而不能片面地抓住一些点的错误去全盘否定虚拟交易对国家社会的贡献。
四、结束语
加强对网络游戏产业的规范和引导,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在认识上达成理性的共识, 在政策上予以正确引导。另一方面是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比如, 加快制定网络虚拟交易法;认定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真实财产的特性;积极引导各类网络虚拟交易活动来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先前发展。
摘要:从虚拟交易平台存在的两面性、虚拟交易市场先行和立法滞后, 以及虚拟货币衍生的现实经济问题等几方面分析了当前国内虚拟交易行业面临的相关问题, 指出了处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和对策;推动我国网游虚拟经济规范地、更好地发展, 服务于社会经济进步。
关键词:虚拟交易,网络游戏,虚拟货币
参考文献
[1]、姜奇平.虚拟货币引发通货膨胀[J].互联网周刊, 2006, (40)
[2]、庞云霞.论网络虚拟财产及其盗窃问题[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2008.2
网络索引相关问题 篇6
一、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技术基础与风险控制措施
(一)技术基础
首先,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运行中,会对数据集合进行储存,该数据集合具有较强的可共享性以及组织性。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一种大型软件,在运行中,可以针对数据库展开管理和操纵的工作,对数据库拥有维护、使用的功能。现阶段,IBM、Oracle以及CA等是我国广泛应用的数据库,数据库技术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构建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数据库的维护、构建、操作以及组织数据等[1];其次,数据通信技术。其在构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交换、传输并处理各种二进制数据;再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在应用的过程中,使用功能、地理位置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特定的通信协议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可以将各种计算机在物理上实现连接,而连接的主要媒介就是通信线路。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对企业内部网进行应用,从而促使企业当中不同位置的计算机可以实现有效的连接,从而构建成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
(二)风险控制措施
首先,网络安全风险方面。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中,计算机病毒的存在是客观的,因此企业在对该系统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网络安全风险控制[2]。在对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进行应用的基础上,对杀毒软件进行安装,除此之外,将硬件防火墙安装于线路出口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将严密的访问策略应用于防火墙当中的过程中,可以对恶意攻击企业局域网的现象进行有效的拦截,促使安全性在局域网中得以提升。
其次,数据风险控制。这一过程中,对数据备份系统进行充分的应用至关重要。企业相关部门需要对备份服务器进行应用,其中包含了相对专业的备份软件,从而促使会计信息系统当中产生的各项重要的数据可以进行实时备份,而系统管理人员应当通过手工备份的方式定期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在储存这些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在光盘以及移动硬盘中进行。提升备份方法的多样性,有利于提升该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设计
首先,软件架构方式。C/S和B/S两种模式是软件系统架构的主要方式,即客户机/服务器和浏览器/服务器。然而,现阶段,C/S的缺陷逐渐凸现出来,不仅无法进行有效的升级,而且较高的成本也将产生于维护当中。在这种情况下,现阶段企业在构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对B/S进行应用,其拥有以下优势:①在应用客户端的过程中,呈现出较强的便利性,不需要对各种软件进行安装,在使用中直接登录浏览器即可;②软件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如果需要升级和维护,相关工作是非常简单的,此时只要将升级工作应用于后台数据库以及服务器即可,在这一过程中,不会影响到客户端的功能等。
其次,功能模块设计。一方面,基础数据管理模块。系统管理工作中主要对这一模块进行应用,从而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基础上,有效设置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将统一编码应用于产品以及设备当中,科学的修改以及设定流程,并对系统进行有效维护;另一方面,会计核算模块。在对该模块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将基本会计核算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包括应付、固定资产以及工资等,在对时间规则数据库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可以促使实时自动生成在凭证当中产生,这样一来,以上功能就能够得以充分的实现;最后,决策支持模块。该模块可以将决策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层,为其进行有效的企业产权、资产等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3]。
三、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信息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快发展,对人们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进步,导致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面对比以往更加激烈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开始增加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从理念、运行以及管理等多个角度进行创新。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构建起来的。本文对该系统的技术基础、风险控制措施以及具体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对我国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信息技术同企业管理的有效结合,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而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得到了广泛重视。本文在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相关问题展开研究的过程中,从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技术基础与风险控制措施入手,并从软件架构方式和功能模块设计两个角度出发,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相关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郑佑文.运用流程再造方法构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研究——以高校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4,22:127-129.
[2]邹秀龙.内部控制在网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以会计信息系统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3,29:94-96.
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问题分析 篇7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普及, 当前社会的发展主题依然确立为计算机网络, 在生活、经济的诸多领域之中都有着网络的印记, 现阶段获取信息与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网络。然而网络自身是有缺陷的, 因此, 计算机网路在引起社会生活及生产的历史性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所有的安全问题并不能通过安全体系设计方案得以完全解决。在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我们关于信息化建设中所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会不断的深化, 相关的技术也会得到不断的改进与升级, 以使得网络防御方法更利于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以下论文主要提出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 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1 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1.1 网络硬件设施缺陷互联网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网络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本身就有着安全隐患。
电子辐射泄露就是其主要的安全隐患问题, 也就是说计算机和网络所包含的电磁信息泄露了, 这增加了窃密、失密、泄密的危险;此外安全隐患问题也体现在通信部分的脆弱性上, 在进行数据与信息的交换和通信活动时, 主要通过四种线路, 即光缆、电话线、专线、微波, 除光缆外其它三种线路上的信息比较容易被窃取;除上述方面外,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与硬件组成的脆弱性, 也给系统的滥用埋下了隐患。
1.2 操作系统缺陷对网络系统与本地计算机的安全起关键的
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是操作系统, 这是因为构建用户连接、上层软件、计算机硬件三者间联系的就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要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能够更好的工作, 无疑会出现安全方面的漏洞, 后门与系统漏洞是操作系统最主要的安全隐患, 其包含诸多的问题, 比如Window s的远程过程调用RPC漏洞、Linux下的缓冲区溢出等。所以, 很容易可以看出, 在不能完全符合软件安全需要的情况下所引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主要缺陷是操作系统软件的安全漏洞的本质, 另外, 由于操作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数据库程序及电子邮件等都有可能会存在危险。根据漏洞被利用的不同方式, 有大约237条的攻击属于远程攻击, 而本地攻击仅有25条, 由此得出漏洞被利用的主要方式是远程攻击, 远程攻击对于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1.3 软件方面的安全问题近年来, Oracle、微软、Sun都公布了
安全更新公告, 提醒用户尽快下载、安装官方网站上的相应程序, 这些安全策略内容主要涉及Windows操作系统内核更新和Office组件的安全更新, 操作系统的安全形势非常的严峻, 给用户的信息带来了巨大的隐患。一旦有漏洞的系统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缺陷, 同时遇到攻击, 很可能会引发系统的完全失效。应用软件的与生俱来的特征之一就是软件缺陷。这些缺陷不仅存在于小程序, 也贯穿于大软件之中, 生命与财产因此面临很大的威胁。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上个世纪的海湾战争中, 软件计时系统存在误差, 而且这一误差不断被累积, 致使美军的爱国者导弹拦截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失败, 出现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引发了严重的后果。不少网络安全问题是由应用软件所存在的缺陷引起的, 应用软件的这些安全隐含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总之,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自2000年来越来越重视信息安全的关键作用, 信息与网络安全产业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然而从总的情况看, 我们国家的信息与网络安全依然存在着巨大的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 移动, 互联网, 电信业务的不断整合, 需要把网络建设成真正可靠、安全的网络已经成为每个网络安全研究人员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策略
虽然在网络服务安全等几项基础环节对网络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然而由于使用者普遍缺乏网络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信息化建设中对安全重要性的忽视, 网络信息系统等保护制度与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配套等方面的企业安全管理的相应制度的可操作性极差, 以至于在规划、建立与使用网络及其应用设施时不能确保其可靠性、稳定性与安全性。具体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可以实施如下:
2.1 加强计算机防水墙的建设防水墙的设计理念是在防止内部信息像水一样外泄。
防水墙实际上是一个内网监控系统, 监控着内部主机的安全情况, 置于内部网络之中。由于防水墙的存在, 内部信息的安全性被提高了。其重要的功能还在于:内部网络信息泄漏防范, 防止在内部网络的主机上, 本地的一些比较敏感的信息被故意的扩散, 此外, 在管理系统的用户账号方面, 可以记录用户登录计算机系统的信息, 这给予安全工作很大的保障;另外, 安全的管理系统资源, 对系统中卸载与安装软硬件的行为进行限制, 对一些特别程序的运行进行控制, 限制删除文件及重命名文件的行为。在必要的情况下, 控制与安全事件有关的计算机的输入与输出的设备, 比如键盘、鼠标等设备。
2.2 建设VPN网络虚拟专用网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内部局域
网络, 它是借助于公共网络, 来设立一个安全的、临时的连接公司内部网络的隧道。远程用户是虚拟专用网络的主要对象, 可以在使用中确保安全的传输数据。企业在远程网络及局域网络连接方面的费用可以借助于向成本较低的公共网络上转移的途径实现降低。这样的网络极大的提高了连接新的用户和网站的速度。同时, 该类型的网络还可以保护现有的企业网络投资。在企业网站间的安全通信及移动用户的因特网接入领域都可以使用虚拟专用网, 这都可以保证连接的安全性。借助于公共网络平台所传输的数据的安全性及可用性可以由VPN保证。在安全性方面VPN直接通过公共网络进行数据的传输, 非常的简单方便。相反的, 用户在使用中理应具备为不同数据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质量保证的能力。业务及用户的不同, 致使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不同。公共网流量的不确定性使其带宽的使用率很低, 容易出现网络阻塞的现象, VPN必须能够支持通过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任何类型的数据流, 从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角度应保证管理以及维护的便利性。
2.3 加强全面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的关键在于安全管理, 而安全管理的保证依赖于网络安全技术。
技术与管理是安全的两个重要方面, 网络安全具有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的双重属性。出现病毒后, 网络上会出现予以应对的杀毒软件, 然而过段时间新的病毒又会出现, 无法从根本上防止病毒。大量用户不具备系统安全维护的意识, 而且安全管理方面的体制也很不健全。所以, 要加大全面管理的力度, 主要的方式是要对安全管理足够的重视。管理是网络安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以防一些重要信息有意或无意的被泄漏。
3 结论
随着国内外计算机互联网络的普, 网络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解决好网络安全问题?我们认为网络安全技术与工具是网络安全的基础, 同时严格的管理则是网络安全的关键, 网络安全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
参考文献
[1]王建军, 李世英.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1) .
[2]龚奕.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和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 2009, (02) .
[3]范伟林.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和探讨[J].科技风, 2009, (02) .
[4]叶炳煜.浅论计算机网络安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03) .
[5]李永强, 包萨仁图雅.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研究[J].林区教学, 2009,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