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线之电子配线架

2024-05-22

智能配线之电子配线架(共6篇)

智能配线之电子配线架 篇1

配线系统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容易被忽视, 则是由于其具有投资较小、技术含量较低的特点, 为了使得配线系统的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 在智能化不断发展的今天, 传统的配线架正在被智能化产品所取代。本文主要针对电子配线架设备进行分析, 希望对于今后的运维人员具有一定帮助。

一、传统配线架和电子配线架的对比分析

在分析配线设备的发展过程中, 从早期的直接焊接或者绕接到现在的插接和卡接, 基本已经没有太大变化。在对于传统配线设备操作中都需要人工, 这因为其为无源设备。配线资料则是其管理的核心内容, 必须要进行手工的录入和修改工作, 对于电子和纸质文档都是如此。配线设备管理的的智能化的需求, 也就是电子配线架产品的产生的直接原因。相比于传统的配线架, 电子配线架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 具有更为安全的布线和网络;二是, 能够在系统管理中实现链路状态的迅速探测;三是, 使得文档的建立和更新的工作能够大大降低。

二、电子配线架发展思考

当前, 改良型的配线产品则在市场上通用, 就是利用传统的配线设备进行一定的改进, 其中的探测链路状态的改变则是通过相应的接口探测技术来实现, 满足能够自动化管理跳线记录的要求。相应的配线信息的更新以及实时监测都是通过管理软件实现, 相应的配线资料的查找运维人员通过系统实现, 但是需要人工来完成具体的跳纤操作, 但是解决了在失电情况下, 设备并不影响物理层的业务。另外, 现在还有三代智能配线产品, 接口探测技术依然是其基本原理, 但是在更加丰富了配线设备监控层面的功能与内涵, 使得管理软件具备更多的功能。

三、电子配线架功能分析

3.1基本功能分析

在实时扫面方面, 系统实施扫描配线端口过程中, 可以进行跳线操作的随时记录, 满足日志文档的形成, 能够对于配线状态的改变进行实时监视, 能够对于配线信息数据库进行有效的准确地完善。

在管理功能方面, 电子配线架的关键部分就是软件, 其核心的考核指标包括可靠性和易用性, 管理软件一般都实现电子配线架的相关增值功能。

在引导跳线方面, 工单是由配线管理系统所建立, 系统能够进行相应的方式来进行指示跳线位置, 包括相应的声音、显示屏文字、配线端口的LED灯闪烁等方式;在跳接后, 则由操作人员通过系统的第九检测端口来判断是够接通相关链路, 使得工作效率提高, 跳线错误减少。

在故障诊断方面, 在跳线的第九芯形成的直流回路中, 系统能够在端口进行信息的交流, 能够实时判断链路的状态, 使得链路的异常得以及时发现, 能有效节约相应的排除故障时间。

3.2扩展功能探讨

在在线供电 (POE) 方面, IEEE802.3AF标准的设备提供电源已经在大部分的电子配线架产品中得以实现, 能够使得价格节省, 并且支持POE交换机的部署。

在简单网管方面, 能够具备对于所有连接设备查询相应的主机名、IP地址、MAC地址信息等, 这是通过SNMP协议与接入设备互相通信所得, 能够准确定位所有设备, 连接其物理端口。

在安全监视方面, 在端口数据流的监视基础上, 能够满足实时报警和实时入侵检测的需要, 使得高级网管软件的部分功能得以实现, 满足更高安全性的需要, 使得管理员防患于未然。

四、电子智能配线架+人工管理思考实例分析

在布线规范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对于规模化建设布线, 相关的标准也开始出台, 其中比较出名的则是美国颁布的ANSI/EIA/TIA-568, 不断发展智能布线管理技术才能满足标准, 这也就要求应用电子配线架技术。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更新机房设备时, 选择电子配线架智能布线管理技术, 则是因为其具有避免管理的低效率的逻辑性, 避免管理的时间延迟的实时性, 侦测非法设备的侵入的安全性以及避免人力资源的过多投入的集中性等特点。

传统布线系统与智能管理的特点相互联系, 就形成了电子配线架智能布线系统, 利用此系统能够自动传递相关的网络连接的架构以及相关的变化情况给系统的管理软件, 系统则会对于受到的实时信息进行处理, 用户要想随时了解布线系统的最新结构就能够通过查询管理系统而实现。这样电子化管理全部元素, 能够实现高效、实时和直观的无纸化管理。

五、结语

所以, 对于应用越来越普及且技术成熟的电子配线架来说, 能够在实际工作中, 使得配线故障有所减少, 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但是, 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投资, 进行合理的产品选型。

摘要:在对比传统配线架和电子配线架基础上, 分析电子配线架发展问题, 介绍了电子配线架功能, 最后结合实例说明了应用智能电子配线架的可行性。

关键词:电子配线架,智能系统,功能分析

参考文献

[1]朱华伟.智能电子配线管理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08, 2 (6)

[2]丁磊.重视习惯意识有效实现智能布线管理[J].现代建筑电气, 2012, (9)

电子智能配线系统的分级理论研究 篇2

综合布线系统是个“规范为王”的行业,国内的综合布线系统规范大多都是引用国外的行业规范为我们所用,不管是从数据中心布线系统规范,还是楼宇水平布线系统规范等目前都是比较全面和完善的,但就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规范来说,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规范可以遵循,是一个空白。宁波一舟集团北京智能配线研发中心当前主要从事智能配线产品的规范理论研究、智能配线产品的研发、测试和产品规模化生产等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最近一段时间来不仅在产品开发、产品规模化生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还在智能配线的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就智能配线具体产品来说,可以说各家都有各自的产品特点,在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分析说明了。本文主要介绍一舟集团北京智能配线的规范理论研究成果,这仅是一家之言,也是抛砖引玉,希望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2智能布线管理系分级的划分理论

宁波一舟集团北京智能配线研发中心根据市场中的现有产品按照传统的分类,目前用的最多的是端口型、链路型、链路端口型电子配线架等,软件包含C/S版本、B/S版本和集两者优点为一体的代理服务版本。单从技术实现角度上看,包括的产品种类就很多,如果再考虑光系统、铜系统、系统信道和链路等级,屏蔽和非屏蔽特性以及数据中心的特殊性等,那就更多了。因此,根据研发人员的详细分析、归类,划分了一套简洁的、专业的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分类方法,这样可以把现有的产品分门别类地对号入座,并使厂家、集成商、最终用户的沟通和交流变得简单、有效。不只是我们业内人员交流起来方便、容易,更能给最终用户一个明确的选择、分析与对比。

智能配线分类的要素有四个:

一是作为布线管理系统的关键元件——电子配线架分类;

二是布线管理系统的中枢神经——管理软件分类;

三是布线系统类型及其与管理系统的组合方式分类;

四是布线管理系统与IT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的交汇与融合方式的分类。

如图1所示,这四个要素是布线管理系统必须实现的功能,也是分类的依据。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存在的意义——即“管理”,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最终用户的角度,应该从管理的角度对布线系统进行分类。

布线管理系统的分类和扩展如图2所示,其含义如表1所示。管理功能最强大的系统为六级布线管理系统,其管理范围涉及布线管理系统的所有部分和无线链路,以及整个生命周期。其中,一级布线管理系统为纯软件系统高一级的布线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低一级布线管理系统的所有功能。

德特威勒电子配线架简介 篇3

这套电子配线架有以下特点:

(1)检测部件采用10针检测模式(光纤为2针),在智能跳线内另行增加了2根检测芯线,跳线两端均配有LED指示灯,当跳线插入模块时,指示灯能与配线架上的LED指示灯同步点亮或熄灭。

(2)可以采用双配线架结构,也支持单配线架结构。当采用单配线架结构时,智能跳线两端的指示灯能够根据管理软件的命令点亮或熄灭,为跳线插拔人员或维护人员提供“电子工单”功能,同时管理软件也能够获得该跳线的两端是否都有效插入模块/光纤耦合器的信息(智能配线架端可以获知端口号,非智能配线架端则无法得知端口号)。

(3)无论是双配线架结构还是单配线架结构,位于跳线两端的指示灯都能够指示跳线是否插入对端的端口内,也可以根据软件的设定点亮或熄灭。

(4)在配线架的每个端口上,都设有LED指示灯,能够根据软件的设定点亮或熄灭。

(5)铜缆电子配线架适用于德特威勒的各种Keystone系列模块,如:超5类屏蔽/非屏蔽模块、6类屏蔽/非屏蔽模块、超6类屏蔽模块和部分超7类屏蔽模块。24端口铜缆智能配线架如图2所示。

(6)光纤配线架支持最为常见的双芯LC型光纤连接器件,每个端口均带有检测部件和LED指示灯,如图3所示。

(7)每台控制器支持24套智能配线架,可以通过以太网连接管理软件。控制器之间也可以通过级联可达每个IP地址下的智能配线架数量,以便使一个IP地址对应于一个完整的布线区域,见图4。

(8)管理软件采用全图形化操作界面,能够自动导入智能跳线的连接关系(图5),主要用于综合布线系统的实时状态反馈,引导跳线操作,提供告警、链路状态、资源使用状态等功能。其中还包含有报表功能、电子地图、链路链接关系、各种分析图,并配有搜索引擎对信息点等进行快速查询。

渴望电子配线架标准出台 篇4

电子配线架是否会降低布线系统的可靠性或技术指标?

窦明淳:电子配线架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美国康普电子配线架是基于端口技术采集的, 无需使用链路技术电子配线架所必须使用的九针跳线。采用端口技术的电子配线架不会影响任何跳线及接插件结构的调整, 可以更好的保证双绞线线对的双绞结构;信号采集传输过程也不会因跳线传输方向而造成额外的电信号流, 以保证信道的传输指标。电子配线架的其他部分也未对综合布线系统通信产生影响, 所以可以肯定的说, 电子配线架不会降低布线系统的可靠性及技术指标。康普的电子配线架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在线升级的功能, 无需拔掉使用中的跳线即可将普通配线架升级为带有端口检测的智能电子配线架, 此零宕机升级的技术, 保证了用户在使用电子配线架的可靠性。

金海涛:这主要取决于电子配线架的电路和结构设计方案。如果产品设计不合理, 会对布线系统造成干扰, 影响甚至阻碍数据的传输。电磁兼容性能和电路直接连接 (耦合) 对布线系统的影响是两种常见的设计错误。例如, 市场上现有的复用链路检测技术, 即利用跳线、永久链路中的一对或两对双绞线, 进行链路检测。当检测器件与布线系统直接连接时, 会对布线系统造成潜在的威胁。简而言之, 对于这类系统, 一旦与布线系统相连接的检测器件性能下降或被静电击穿, 将会影响正常的数据通信。另外, 对于这类电子配线架, 现有测试仪器报告“PASS”的布线链路, 不一定就是没有问题的线路。

王为:电子配线架系统非但不会降低布线系统的可靠性, 而且可以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提高布线系统的可靠性。比如瑞特提供的电子配线架系统, 其链路侦测的电路和原先信号传输的电路从物理上是分隔开的, 相互不会干扰。我们对某些用户就做过这样的测试, 将侦测电路关闭, 看看是否影响传输。测试的结果是两套电路完全独立, 互不干扰。所以说电子配线架系统不会降低布线系统的可靠性和技术指标。

许楠:电子配线架或智能配线架是基于物理连接的跳线管理系统, 是传统布线系统的改进产品, 可以管理跳线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管理终端设备的变化。目前实现管理的方式主要有连接点识别CPID、九针链路、端口检测等方式。无论哪一种方式的管理, 都没有与传统布线系统有着数据传输上的物理连接, 并不影响布线系统的可靠性或技术指标, 对布线系统的性能也没有影响。

陈宇通: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电子智能配线系统主要包括开关检测技术和链路检测技术。开关检测技术的原理是在模块化 (光/铜) 插座内部集成了微动开关, 模块化 (光/铜) 跳线的插、拔动作, 直接触发开关的开启和闭合信号, 经相关信号采集设备收集后, 传输给后台数据库软件, 从而实现跳线连接属性变更的实时记录。链路检测技术的原理是在模块化 (光/铜) 跳线内增加一根检测铜导线, 其插、拔的动作, 直接导致此导线联通模块化 (光/铜) 插座集成的传感器金属片, 产生的回路信号经相关信号采集设备收集后, 传输给后台数据库软件, 从而实现跳线连接属性变更的实时记录。两种技术的通信方式都是独立于应用网络传输, 也就是说不会干扰布线系统上运行的业务网络, 电子智能配线系统的开启和关闭, 都不影响用户网络的正常运行。

孙慧永:智能布线系统采用电子工作单的方式配合智能操作导航功能, 大大降低了人工现场操作与管理的出错率, 降低了出错率意味着系统可靠性的提升。另一方面, 仅从硬件方面来看, 由于智能布线系统会采用有源器件, 相比传统无源布线系统, 有源硬件故障率会有所上升, 但这方面与各个厂家的硬件架构有关。有的智能布线系统的有源硬件故障需要中断网络进行维护更换, 这将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而罗森伯格的智能布线系统的硬件架构则不然, 即便有源硬件有故障, 模块化的设计可以确保在线的状态下直接维护与更换, 不会影响网络的正常传输, 从而保证了正常布线系统的可靠性。

王旺初:电子配线架相对于普通配线架而言, 只是多了一个信息收集的微动开关或连接线, 并没有改变普通配线架的总体结构, 其传输性能和参数达到什么样的指标与要求, 还是按同样的标准执行。而其信号的收集也不影响通信线缆的数据传输, 即使信号收集的部分失灵, 也不会影响电子配线架的应用, 其作为普通配线架还是一样可以使用, 所以电子配线架不会影响布线系统的可靠性与技术指标。

电子配线架系统在前期设计时, 如何对投资回报 (ROI) 进行评估?

窦明淳:从智能布线管理的经济分析方面考虑主要有:提升管理效率、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网络宕机人为因素等。智能布线管理系统作为基础设施的管理系统, 通过对配线架端口状态的有效监控, 再结合网管软件, 使网络运维管理的布线可视化、运维流程化、线缆管理数据库化, 提高了故障响应和故障定位时间以及使系统自动化程度、运维效能得到提高。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配线架轻松的实现:自动发现和追踪连接到基础设施的终端的物理位置;集成楼层平面CAD或其他类型图纸, 易于交互管理和归档管理;支持电子工作单流程管理等诸多功能。美国康普所采用的端口式电子配线架是对配线架端口进行实时监测的系统, 对于企业或用户在后期使用中, 可以实时监测配线架端口的使用情况, 对已在企业布线维护管理阶段中常常出现的单端端口占用、设备网络端口资源浪费等现象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企业的投资回报显而易见。

金海涛:全面的ROI评估, 应建立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具体的思路是识别与布线系统相关的风险源, 然后对风险进行分类、定级, 做出最终的评估。除此之外, 在进行ROI评估时, 应该对电子配线架系统和传统布线系统的差价进行评估, 考虑到铜缆和接插件的价格比例以及总体成交价格, 我们还要对差价加权后, 再进行评估, 这样的模型才能准确。另外, 还要提请广大用户注意的是:检测电路和布线系统有电气连接的复用链路电子配线架的解决方案, 其ROI要大打折扣, 因此, 选择此类产品时要谨慎。

王为:前期规划对于建立投资回报率很重要。首先, 客户要明白自己是否真正需要电子配线架系统。我们经常会说, 了解自己的需求, 决定是否购买, 这是避免过度投资的最好方式。其次, 电子配线架提供了丰富的管理功能, 绝大多数制造商都是将基础功能 (比如拓扑浏览、电子工作单、查询等功能) 打包出售, 然后锦上添花的功能 (比如预配置、资产管理) 作为模块单独出售。再次, 用户会在重要的部分采用电子配线架系统, 在其他的部分采用普通系统, 这也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模式。许楠:在网络日常管理工作中, 经常需要调整某些终端设备的功能需求, 传统布线系统往往采用的是人工记录跳线在配线架上的变化, 每次变化需要管理人员认真的记录, 其中的任一步骤都不允许有错误, 否则错误积累的时间一长, 会给将来的管理工作带来莫大的麻烦。通过人工查找跳线费时费力, 而在排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断开某些链路的跳接, 这些通常是管理者不希望发生的, 而排错过程给整个网络工作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若布线系统初始设计时就采用智能管理系统, 通过硬件和软件协同工作, 能够自动实施管理跳线的变化以及链路的路由信息, 可使管理人员从繁琐的跳线管理中解脱出来, 这也是布线系统采用智能管理系统的价值体现。

陈宇通:不能孤立地来看待采用电子配线架方案将导致初始建设成本的增加, 而应该在整个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去分析其相应的成本。网络对于现代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旦网络故障发生宕机, 将对生产力造成极大的影响。美国西蒙的Map IT G2智能配线系统能够实现对整个公司物理层网络的监视和控制, 帮助用户实时掌握网络运行、连接状况、未使用的交换机端口或配线架端口, 保证IT架构记录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并能及时追踪故障点, 反馈人为误操作, 或未经授权的设备移动或未经批准的设备连接, 极大地提高了网络设备的使用率及网络安全与网络维护效率, 并将企业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孙慧永:投资回报率 (ROI) 需要建立在不同行业, 对于IT资产重要程度来分析, 类似于数据中心的A、B、C等级, 需要进行分级, 并建立有参考意义的行业模型进行分析。因为同样的智能布线系统对于不同的行业影响力的大小不一样, 也就意味着回报率也不同。根据欧洲金融行业的报告分析, 初期投资的智能布线系统端口利用率在70%左右, 以5年时间来作资产折旧的话, 大约36个月可以回收成本。中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参考模型, 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王旺初:首先要了解项目本身的状况, 前期高额电子配线架投入的目的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明电子配线架对系统的管理, 对故障的快速查询并维护, 对端口闲置情况的掌握, 对日常文档、报表的流程化操作, 对人员工作效率等, 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电子配线架系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窦明淳:康普同时支持这两种方式。单端配置的电子配线架是基于端口信号采集技术的产物, 其投入成本少, 节省机柜使用空间及一次性费用的投入;方便了原有非智能系统进行系统升级;结合交换机SNMP功能的MAC地址的追踪, 同样可以完成端到端的物理层配线管理。相对于单端配置形式的电子配线架, 双配线电子配线架在功能上更加完整, 可以通过管理软件对跳线连接进行引导, 由于是对交换机端口和桌面端口的一一映射, 配线架两端均能通过红外线端口检测技术发现并报警, 并结合SMNP协议分别感知是在交换机配线架端或用户桌面配线架端发生的链路变化;交换机提供了每个端口的复制, 因此在日常使用过程中, 所有的跳线插拔工作均在双连的上级和下级配线架上直接完成, 大大减少了由于多次插拔造成交换机端口损坏的可能性, 保护了使用者的投资。无论采用单端电子配线架还是双端电子配线架, 对于物理层设备终端的MAC地址的追踪与管理, 决定着电子配线架对于基础设施的终端管理效果。

金海涛:单配的功能比双配的功能少, 但是, 造价会低很多, 这是不争的事实。选择具体的拓扑结构时, 首要考虑的是空间;其次, 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 要考虑链路的重要性及系统规模, 尤其是单位机柜内跳线的数量。王为:越来越多的厂商都在让自己的系统能够适应单配和双配, 产品其实是有兼容性的, 重要的是用户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单配比较经济, 占地少, 但会在实现某些功能上有小小的缺陷;双配投资会多点, 占地也会多点, 但功能更全。

许楠:电子配线架是智能管理配线架的一种产品类型。在传统布线系统中建议采用双配线架的方式。目前国内用户在布线系统设计上通常采用的是单配线架形式, 此种管理方式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其一是交换机端口密度远大于配线架的端口密度, 在跳线跳接时会造成误操作,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其二是交换机的端口是集成的, 频繁的插拔操作容易造成交换机端口的损坏, 而购买交换机的支出远远大于配线架上的模块, 从用户角度来说, 布线系统的寿命期内的使用成本要增大很多。鉴于此, 即使是在传统布线系统中采用双配线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陈宇通:目前主流的两种技术所支持的智能配线系统, 都必须安装专用的电子配线架, 并搭配一定数量的信号采集单元。而且两种技术都推荐交叉连接即双层配线架, 以便实现完备的功能。当然, 如果用户的安装空间有限或预算偏紧, 也可以采用互连即单配方式来搭建智能布线系统, 部分实现智能管理的功能。在使用单配线架方案时, 系统将无法实现跳线任意一端插拔动作的全自动实时侦测, 而是需要一些人工或外接设备的辅助操作来完成, 并且系统存在着因人为漏操作或误操作而导致数据库与实际状态不同步的情况。

孙慧永:从软硬件的主流实现的技术上来看, 智能布线系统绝大部分的厂家采用的是双配线架的结构, 因为智能布线系统主要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管理性。只有双配线架的方式才可以让设备端口成为永久链路的组成部分, 实现智能配线架端口间的切换,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端到端的智能导航。双配线架的方式称为Cross-Connection, 在国标标准中也是布线系统推荐的做法。而采用单配线架的方式在技术上与功能上基本不占优势, 主要是基于成本的优势。

王旺初:这是一个争议很多的一个问题,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主要是先确定需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 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项目费用投入的情况等, 再确定选用的类型。至于应用, 本人更趋于使用双配线架的结构。

传统布线系统与电子配线系统测试有何不同, 对原系统会有哪些影响?

窦明淳:传统布线系统与电子配线架系统在传输性能测试方面没有区别, 对于传输性能方面的测试同样为永久链路及信道两个不同的测试标准及模型。但是, 电子配线架的单配及双配结构在链路节点数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众所周知, 双配线架结构在交换机端口通过单端跳线方式实现端口的一一映射, 将交换机端口映射至智能配线架, 即在原有的链路结构中增加了一个节点的连接。这就要求系统在设计时有充足的性能余量, 支持多点连接的性能要求。而对于电子配线架功能的测试, 应按照不同厂家产品功能进行实施, 电子配线架端口指示LED的测试、配线架按键响应、电子工单下发、软件功能等测试也是必须的。

金海涛:测试模型可以分为两种。对于检测电路和布线系统独立的电子配线架, 测试模型、测试设备与传统布线系统相同。而对于采用RFID技术的配线架和复用链路的配线架, 必须在“通电且有效”的模式下和断电状态下分别进行检测。有条件的话, 还要对备用链路进行每年一次的在“通电且有效”模式下的例行检测。这里所说的“通电且有效”测试模式, 不是简单的通电状态, 而是在电子配线架检测信号加载在当前链路上的前提下进行测试。这是由于现有的产品, 都采用“轮询”的方式设计电子配线架, 检测信号会以电脉冲的方式加载到布线系统上。由于脉冲时间很短, 间隔时间较大, 因此, 必须保证在测试布线系统的时候, 确定信号是存在的, 即“有效”的, 这就是我所强调的“通电且有效”。

王为:应该说, 测试没有什么不同。前面提到瑞特的系统, 侦测的电路和原先信号传输的电路从物理上是分隔开的, 相互不会干扰, 原先怎么测现在还是怎么测。唯一和原来不同的步骤是调试, 不是测试, 简单说就是要把管理软件运行起来。

许楠:传统布线系统的测试通常采用链路或信道测试, 测试的是数据传输的性能;智能配线管理系统是基于传统布线系统基础功能的延伸, 对数据传输没有影响, 因此在测试上与普通布线系统没有区别。

陈宇通:电子配线系统的测试包含了传统的基于布线链路或信道的电气性能测试, 此外还应增加电子配线架硬件可靠性测试和软件功能测试。在西蒙的Map IT G2解决方案中, 这些额外的测试可以在系统投入使用的前后任意时段进行, 不影响网络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孙慧永:智能布线系统不管是端口还是链路方式, 传感信号与本身的以太网数据传输是两个独立的通道。智能布线系统普遍的设计思路是传感扫描信号采用“不打扰”以太网应用的思路, 这类智能布线系统的高频传输性能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与传统布线系统是一致的。但目前市场也有直接在数据传输的8针中选取其中的几针, 采用扫描信号调制不同频段的方式进行传输, 如果采用这种类型的智能布线系统, 除了测试常规布线系统性能外, 建议还需要专门检测网络层的干扰, 以确保系统不受影响。

王旺初:电子配线系统相对于传统的布线系统来说, 不仅需要测试链路的各种电气参数性能, 还需要测试其实现智能化的各个部分。比如端口指示灯是否正常, 跳线拔插、跳线异常是否有报警声, 软件对端口或链路的管理与控制的各种情况。总体来说, 电子配线系统要比传统布线系统测试复杂一些, 要求也更多一些。

电子配线架安装后, 因为有硬件和软件两重问题, 如何确立验收界面?

窦明淳:对于软硬件界面的确定, 现阶段还是主要依靠各自厂家对其产品功能的介绍与产品结构特点所确定的。康普的i Patch®智能布线管理系统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电子配线架系统, 近十年间成功完成了众多大型智能配线架的项目,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用户的反馈与需求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分析与交流。康普公司在今年初期完善了最新版本的智能配线系统。可以针对每一个智能布线项目在其实施阶段进行全程指导、维护及验收工作, 最大程度地保证系统开通与使用, 为用户提供完善的软硬件的性能保障。

金海涛:我们所说的电子配线架, 实际上是布线管理系统的代名词。因此,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针对系统验收, 逻辑数据、运行数据相关的信息录入工作是否全面, 软硬件配合是否正确, 链路检测报告是否“PASS”, 这三个方面是验收通过的重要因素。

王为:硬件和软件的验收是相对独立的, 硬件的验收和常规布线没有不同。软件的验收需要和施工方、业主和管理单位充分配合。施工方需要提供验收所需要的先决条件, 比如管理仪器的安装就位和网络开通。同业主和管理单位的配合就更多了, 比如人员的调配, 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架构稳定性。软件的验收, 更确切说是功能的调试和培训,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是在工程方收款结束以后, 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许楠:智能配线管理系统的验收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 但是最新的管理标准TIA/EIA606B中已明确了自动化基础设施管理所需要实现的功能, 因此目前的智能系统验收可以从功能上入手。根据TIA/EIA 606B标准描述, 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应具备自动化记录和更新网络基础设施设备的连接信息;能够对所有连接的设备提供一个综合的连接记录, 便于故障排错;提供自动的管理方法以发现和记录网络交换设备的配置信息以及连接到网络里的终端设备的信息等。

陈宇通:西蒙公司在电子配线系统的实施上有大量的案例经验, 也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验收方案。主要包括硬件验收、软件使用环境验收、软件验收、软硬件集成现场操作验收等环节。另外西蒙的Map IT G2采用的是基于链路检测技术的智能管理方案, 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安全性比较高。Map IT G2的智能管理功能可以在办公网络开通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再安装调试运行, 所以其验收界面不一定要与布线系统的测试验收同期进行, 可以按照用户的部署计划随时进行。

孙慧永:虽然智能布线技术的产生与应用已经很多年, 智能布线技术软硬件的发展, 各个厂家都有各自的思路, 目前业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规定。目前的做法主要是按两方面来验收, 常规的传输性能按TIA 588C、ISO/IEC 11801、GB 50312-2007等国标国内标准进行验收。关于智能布线特有的硬件与软件功能要求, 将参照各个厂家的要求进行验收。随着智能布线技术日趋成熟, 应用量越来越大, 相关标准化组织正在努力地将各种智能布线技术的共性进行标准化, 这样对于后续验收界面的确立将会有明确的依据。王旺初:目前国内很多布线厂家都推出了各自的电子配线架, 也实施了不少的项目, 大部分都是按照厂家各自的要求进行验收。但是电子配线架本身起步就晚, 国际、国内对电子配线架系统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所以更谈不上统一的验收规范。这一点还有待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但是令人高兴的是, 目前国内综合布线工作组正在规划智能布线系统的相关白皮书, 应该会对验收问题提出一些明确的指导性意见。

是否对电子配线架建立专门的验收准则及相关标准?

窦明淳:随着智能配线管理系统技术的不断革新, 市场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不断发展, 将会逐渐趋于统一。近期综合布线工作组也在进行《智能配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技术白皮书》的讨论, 其中对于智能配线管理系统实现的功能, 实现的方式、工作流程管理、智能配线管理系统与网络管理的集成和融合等方面均有涉及。随着这些具体方面的认知逐步统一, 智能布线功能的模块化及标准化, 必将为电子配线架建立统一的验收准则及相关标准的发布奠定基础。

金海涛:标准的制定, 使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具有产品互换性。例如, 在产品供应商遵守相同的制造标准的前提下, 不必担心来自不同厂商的跳线和配线架是否能够配合使用。互换性是一个常常被用户忽略的价值, 他可以使客户不受布线品牌的制约。电子配线架仅仅是布线系统的一个元件, 它的研发、设计和生产都要严格地遵守国内、国际规范, 并具有互换性。标准的制定, 可以让最终用户的投资得到根本的保护, 也可让布线企业能够公平的竞争。因此, 我个人认为, 验收准则和标准是一定要制订的, 这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王为:很高兴的看到综合布线工作组已经修订相关白皮书, 我很荣幸的参与其中。当然更希望有相关的验收准则和标准能够尽快的出台。

许楠:随着智能配线管理系统的普及, 相关标准及验收准则必定会陆续出台。目前在国际标准里还没有定义和规范这部分的细节。陈宇通:目前国际和国内并没有针对电子配线架的验收标准, 相关标准组织正在起草白皮书, 并进一步推进标准化。

孙慧永:目前已经有相应的国标与国家标准机构正在研究, 将智能布线系统的共性提取作为标准的要求, 包括国家标准GB 50311-2007、GB 50312-2007标准改版也会谈及智能布线, 后续相关标准的出台, 将推动智能布线应用的进一步增长。

王旺初:如果基于用户的利益和行业的发展, 很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标准。上面也讲到, 电子配线架起步较晚, 相关的产品及其性能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出台, 所以虽有其建立标准的必要性, 但也要循序渐进。

用户如何迎接布线智能管理时代的来临?

窦明淳:用户需要认识两个方面:其一是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的现状是重初期投资, 忽略后期维护。所以大量网络故障是源于后期管理维护的缺失, 智能布线是一个有效手段。其二是任何工具的使用都需要有一定的初期投入, 一方面是指投资, 重要的是信息数据的建立和管理流程的建议, 这些都需要用户参与, 只有这样, 智能布线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金海涛:作为制造厂商, 我们会尽全力做到传统配线架和电子配线架系统的零抖动切换, 并致力于降低系统的使用难度, 提高界面的友好性。作为用户, 应认真接受厂商的培训, 努力学习相关知识, 找出相关的问题, 才能正确地购买和使用电子配线架。

王为:首先是厂商要提供更简单易用的产品, 这样才能为用户迎接布线智能管理时代的来临, 提供最好的基础条件。再者我们也希望用户要了解产品, 然后去研究使用产品, 有了正确的态度, 才能充分迎接布线智能管理时代的来临。

许楠: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用户群主要针对设备的物理层连接较为敏感的一些用户, 例如跳接的意外中断而造成的设备宕机所带来的损失;对网络设备连接需要实施远程集中式监管的用户, 例如较大的办公网络和数据中心。目前已经有不少行业用户开始重视智能布线管理系统 (政府、银行、烟草、军队等行业) 。随着各大行业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的越来越高, 以及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 各大行业用户都意识到网络基础设施自动化监管的重要性以及电子配线架的优越性。

陈宇通:智能配线系统是结构化布线领域的一大技术飞跃, 它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 目前已经日臻成熟。它把传统的无源基础设施的布线系统提升了一个台阶, 弥补了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缺失的一个关键环节, 使网络管理人员不再通过繁琐且不可靠的纸面查询程序来获取现实的网络连接状况报告, 从而提高了网管的工作效率, 减少了系统宕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因此, 若用户希望考虑远程配线管理、自动维护数据库文档、阻止未授权的工作指令、改善IT人员的响应时间、简化管理、优化物理层和网络资产的投资, 可以考虑智能布线系统。

孙慧永:“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将会在TIA/EIA 606B标准中命名为“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 这是因为新一代的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功能, 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布线系统本身的管理, 功能上已经延伸到基础设施管理的更大范围, 如管理软件可以管理机柜的空间、网络设备实时端口利用率、设备实时功耗等延伸到多个方面。而从近两年来看, 业界对于智能布线系统关注度越来越高, 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项目使用了智能布线系统。相信随着相关标准的不断完善与推出,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将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王旺初: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综合布线也早已从原来的几十个、几百个信息点, 发展到如今的上万点, 甚至十万点项目。这对网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原始的手写、笔记的方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超大型项目的管理需求, 取而代之的即是智能管理系统的来临。这不仅是一种管理方式的飞跃, 更是行业发展的潮流。所以, 对于最终用户来说, 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管理方式的改变, 更需要管理思维的改变。

结束语

电子配线架的应用和技术 篇5

维护物理网络的安全就意味着必须对网络的接入采取不间断的监控。灵活的配线管理需要布线系统能够智能化的提供信息, 帮助管理人员进行配线。提高资产利用率需要提供资产清单和详细信息。要降低能耗和减少管理的风险更需要我们实时的掌握和了解我们整个综合布线系统。为了满足这一切的需求, 电子配线架就应运而生了。

电子配线架能够采取一定的方式, 通过对整个网络基础设施的控制来监控连接情况和所有的联网设备, 进行连接检查和维护, 并保证基于连接的安全。他能够自动发现连接和实时分析物理层。把操作控制扩展到端口级别, 向用户提供基于连接的安全和连接认证,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减少管理费用并使物理层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目前电子配线架的实施方案各不相同, 总的来说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有三种实现方法:

(1) 采用多针跳线进行端口间的通讯。

(2) 采用触发式在端口内进行感应。

(3) RFID。

这三种方法各有所长, 也各有所短, 根据用户具体需求的不同, 可以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

目前比较多地被各大布线品牌所采用的是多针跳线的解决方案, 多针跳线的方案具体可以细分成并行和串行扫描这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串行方案多采用九针跳线, 其中八针为传统的网络通讯, 多余的一针为电子配线架系统扫描用途。该方案的好处是实现比较简单, 能够实时的监测端口间的连接状况。但是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是扫描速度较慢, 特别是当系统点位数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 采用轮询扫描方式的串行扫描速度明显降低, 无法满足实时的需求。另外一个问题是九针跳线只能实现双配线架的解决方案;所谓双配线架, 指的是从设备到设备的整个通道中, 必须存在两个电子配线架, 因为系统扫描仪必须通过两个电子配线架之间才能够识别端口, 所以通常的做法是将交换机的端口映射到一个电子配线架上再与永久链路的电子配线架连接才能实现通讯。这就间接的增加了整个布线系统的成本。

为了能降低成本, 提高扫描速度, 就出现了十针跳线的解决方案, 十针跳线其中八针为网络通讯, 多余的两针用于扫描端口, 虽然比九针方案只多了一针, 但是可以提供丰富得多的功能。首先, 因为采用并行的扫描方式, 实时性就大为提高, 即使整个布线系统扩大到一定程度。电子配线架系统仍然保证基本在实时反映端口间的连接状况。其次, 能够实现单配线架的解决方案, 电子配线架直接用跳线与交换机连接, 这样比双配线架方式就省去了一个配线架。当然单配线架的实现, 同时也依赖于SNMP协议的支持, 如果交换机关闭端口, 那单配线架方式能够实现的功能也就大大缩水了。如果交换机采用非网管型光模块, 那对单配线架的方式也会有影响。另外, 因为采用并行扫描模式的电子配线架内部元器件的数量比串行模式多了很多, 所以单个电子配线架的成本也相对上升。但是如果考虑到可以采用单配线架以及实时扫描等优点, 整个系统成本还是降低的。

还有部分布线品牌采用的是端口感应的扫描方式, 具体就是在各个端口内部有感应装置, 能够实时的感应到跳线的插入, 从而实现对网络端口的监控和管理。该方案的优点是结构简单, 采用普通跳线就可以实现。缺点是无法了解端口间的对应关系, 因为无法在端口间建立通讯。其次是无法监控端口间的连接是否良好, 比如是否断线。实现方式简单, 同时支持双配线架和单配线架的方式, 所以系统实现的成本较低。

目前有少部分布线品牌采用了RFID的方案。该方案具体的实现方式是在电子配线架内部集成了RFID的扫描主机, 在跳线上安装RFID感应芯片, 通过跳线内的芯片存储的编号来实现对端口连接对应关系的管理。该方案的优点在于采用了目前非常成熟的RFID方案, 并且能够将标签功能整合到管理软件中, 通过RFID可以实现方便的标签管理, 应用非常灵活。缺点是成本较高, 所有的跳线均带有RFID芯片。目前该方案仅在欧洲有所应用。

表1为电子配线架技术的比较。

目前制约电子配线架应用的主要因素是成本问题, 主要体现在投资回报率上, 用户需要知道, 是否值得投资电子配线架。在投资回报方面, 有机构在欧洲和美国等地做过研究, 以一个数据中心为例, 共有10000个信息点需要管理, 端口利用率在50%~75%, 每年的MAC率以30%计算, 资金成本10%, 以5年折旧计算, 投资一套电子配线架大致能够在30~40个月收回投资, 当然该计算是以欧美的人工成本计算得出的, 在国内人工费用会降低一些, 所以投资回报的时间会相应的延长。总体上看, 一般来说电子配线架都能够在寿命周期内收回投资。如果考虑到采用电子配线架而降低的风险成本, 那可以说采用电子配线架绝对能够带来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率。

采用电子配线架还有一些其他的方面需要考虑, 比如线缆的端接, 目前有的方案采用配线架背面整体为一块带有IDC电路板, 网线直接端接在IDC上, 这样的问题是如果某一个端口损坏, 就需要拆除整块电路板才能维修, 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采用屏蔽Cat.6A解决方案, 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这样方式的屏蔽效果是无法令人满意的。另外有一些电子配线架的解决方案采用模块化, 这样就灵活很多, 可以方便的拆卸单个模块进行维护, 屏蔽的问题也自然很容易解决。

另外在配件上, 某些方案在扫描仪和电子配线架之间必须采用专用的线缆联接, 当布线系统较大时, 这些连接线缆的成本也是相当高的。也有一些方案则采用普通的网线作为电子配线架/扫描仪之间的通讯线缆, 这样成本也降低了不少。因为网线本身就是布线系统必须的材料, 所以在配置电子配线架系统的时候也减少了不小的麻烦。

电子配线架与物联网 篇6

例如:物流运输系统、交通路况管理、医疗安全、家用电器控制等不同的领域, 都有用到物联网。您可以方便的通过网络查询您所购买的物品被运送到了何处, 通过路况地图实时查看交通信息, 通过家中空调设备环境感知并远程管理, 如图1所示。

物联网最早是因为物流系统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首先引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物流系统的核心, 希望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和全球定位系统等设备形成一个巨大的智能管理网络。

电子配线架也是随着综合布线的飞速发展, 配合市场对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应运而生。

1 物联网

物联网可以被理解为:在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基础上, 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

物联网的关键支撑技术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技术, 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 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 而无需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例如高速公路收费口的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就是通过感应汽车上装载的ETC设备, 实现不停车收费, 如图2所示。和人工收费系统相比, ETC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 交通更流畅。车主可以不用停车直接用ETC系统就能进行缴费, 这样就很好的避免了收费口交通堵塞。

(2) 缴费更方便。车主不需要把车停下来进行缴费, 这就意味着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量会更多。

(3) 更加节能环保。ETC减少了车辆在收费口的等待时间, 也就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 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

(4) 提高了收费的工作效率。利用ETC电子收费系统, 实现收费工作的完全自动化。另外, 例如在物流快递的包裹上安装RFID识别装置, 当物品每到一个站点, 通过无线感应器读取信息, 可以轻松的在物流系统内查看物品的传递线路和状态, 极大地减少了人工登记和查找的繁琐工作。

传感器和传感网络:实现物理信息的实时采集。例如交通路口地下的感应器, 采集到汽车流量信息后通过网络传送到后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处理, 绘制出交通实时路况信息, 发布到网络上供用户查看, 让用户可以合理安排出行路线。通过化学原理或物理原理的传感报警装置, 把信息传到控制中心, 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舒适。

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多颗卫星来实现物体的定位。目前通过GPS导航装置、路线记录仪等设备, 提高了出行效率, 使我们去到陌生的地方更加方便, 扩大了我们的生活圈。

上面提到的几项技术, 不论是无线、化学或物理传感、卫星技术, 它们的基础都离不开计算机, 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支持。前端是信息的采集, 然后通过高速网络传输信息到后端海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那么对网络平台, 数据中心的搭建需求就会越来越多。如何保证数据传递的安全高效, 易于管理, 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时, 智能布线系统可以很好的辅助物联网的建设。

2 智能布线系统——电子配线架

智能布线系统是在传统的综合布线系统中添加了额外的功能, 有些功能是通过专用的电子配线架来实现的, 所以有些用户也称智能布线系统为电子配线架, 如图3所示。

智能布线系统的基本功能有三点:

(1) 增加网络的安全性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网络安全设备很多, 如软件或硬件防火墙, 生物识别或卡片门禁系统等, 是用来保护企业内网和外网之间的安全。或者通过网络层的管理软件对用户进行监控管理, 但这样又很容易侵害到用户的隐私。大部分的网络安全事故是在内网发生的, 对于内部的防范, 我们可以通过智能布线系统在物理层上进行监控管理。

例如某个用户网口有设备接入, 或某台网络设备的网线被非法拔掉, 或是机房内的线缆被挪动, 网络维护人员可以在几分钟内通过邮件或短信收到的实时告警信息, 快速查看并及时处理。

(2) 提高网络设备的使用率

随着网络需求的增加, 机房内的设备越来越多, 管理的难度也相应增大。管理员的人员变更、链路变动信息的不及时更新等情况, 都会令设备尤其是线缆的管理变成管理员的噩梦。各家网络设备厂商也提供了一些在网络层面来辅助设备管理的管理软件, 采用智能布线系统可以在物理层面上进行更完善的管理。

例如用户要在机房电子配线架上删除十根跳线, 可以先在软件内设置工作订单, 然后根据电子配线架上的LED指示灯进行拔线操作, 有效的防止人为错误, 添加跳线也是如此。用户还可以随时在软件上查询网络设备的资产状态, 及时调整设备的使用率。

(3) 增加网络维护的效率

企业和用户对网络的依赖度日益提高, 对于网络故障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传统的网络故障, 通常要等用户使用时才发现, 然后报修, 等待修理, 管理员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查询链路信息来分析问题, 而真正解决问题只需要极少的时间, 也许只是因为某个端口松动导致。

有了智能布线系统, 任何物理层的链路故障会在第一时间内传递到管理员的手中, 无需用户等待报修, 并且可以定位故障产生的区域, 极大地缩短了管理员的查询分析时间。

以上三点是智能布线系统的基本功能, 目前各大厂商根据用户需求开发了各种智能布线产品。

从技术角度上分, 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

(1) 端口型:端口型又分为触碰端口感应和RFID端口识别技术两种。

电子配线架通过对网口的触碰感应或在网线上安装用无线射频技术的RFID标签来获取数据信息, 使用户知道端口连接情况。

(2) 链路型:链路型中分为标准RJ45跳线, 9针/10针RJ45跳线。

电子配线架通过线缆传递的信息, 使用户知道整个信道或部分链路的通断情况后进行实时管理和维护。

(3) 混合模式:采用上述的技术, 进行合理搭配使用, 但需要平衡好功能和成本的问题。

智能布线系统用到的硬件产品主要有:电子配线架带LED插拔指引的指示灯, 系统扫描仪用来采集数据, 监控链路变化、普通跳线或特殊跳线。目前各厂商都努力把硬件结构简洁化, 以便用户更容易搭建和使用。

软件方面, 可以通过网页的形式远程登录管理系统、支持多语言、楼宇的平面图显示端口信息等常见的功能。具有网络链路管理、工作单操作、资产管理、实时警告信息和报告文件模板等专业功能。

3 结束语

上一篇:软件工程的哲学思考下一篇:高压电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