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数

2024-07-22

次数(精选12篇)

次数 篇1

一、工艺布置

带钢厂轧机线上排列着粗轧三辊轧机2架, 中轧二辊轧机2架, 精轧四辊轧机6架及3架立辊轧机, 除粗轧轧辊座使用胶木瓦外, 其余15架轧机上的辊座均装配了176160、2097938、6890250、2097144等四种轴承。其中176160轴承和二组6890250轴承配合使用在支撑辊和中轧辊辊座, 2097938轴承装配在工作辊辊座内, 2097144轴承装配在立辊辊座上, 具体布置如图。

二、现状分析

2009年1月至12月带钢厂平均每月轴承在线损坏为8.43次/万吨。

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线损坏的458套轴承损坏现状进行分析知带钢厂轴承在线损坏现状主要为:疲劳破坏、润滑不良、承受载荷过大。

三、原因分析

对2009年1月至12月间因疲劳而在线损坏的131套轴承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轴承超期使用占疲劳损坏的90.8%, 而带钢厂目前轴承使用现状为轴承一经装配直至损坏过程中无维护、更换, 轴承超期使用是主因。

对2009年1月至12月间因润滑不良而损坏的109套轴承分析, 发现88套轴承内润滑油干涸, 占80.7%。目前受轴承型号限制, 滚动体密封在轴承内, 在轴承装配在轴承座这一过程加注润滑油后, 至轴承损坏过程中无法添加润滑油, 轴承长期使用, 造成润滑油干涸。

对2009年1月至12月因承受载荷过大的97套轴承分析。JP5机架轴承损坏占61%, 而且目前轧钢工反映JP5装配轧辊时, 必须人为将换辊侧辊座垫高0.05mm才能保证钢带宽度尺寸。可以得出JP5机架轴向力异常, 但目前我厂无法测量机架牌坊窗口尺寸, 无法得出实际尺寸。自96年带钢投产以来, 机架牌坊未进行彻底检测、维护, 轧机牌坊窗口尺寸超差是主因。

对现有衬板尺寸测量得出衬板尺寸不合格率高达88%。衬板磨损是主因。

对在用的197个轴承座宽度尺寸测量结果为测量不合格率达到29%。自带钢厂96年投产以来, 轴承座未进行系统测量和维护, 故轴承座磨损是主因。

轴承超期使用、润滑油缺失、磨损严重的衬板和轴承座继续使用, 都是因为没有系统的、可操作性的操作标准。未制定相关操作标准是主因。

所以造成轴承损坏的主要原因是:轴承超期使用;未及时补充润滑油;轧机牌坊窗口尺寸超差;衬板磨损;轴承座磨损;未制定相关操作标准。

四、对策实施

针对轴承损坏原因, 制订了如下的对策:

(一) 定期更换轴承

包括:1) 建立轴承档案, 跟踪轴承使用。自2010年5月起, 对现场在用的所有轴承座编号, 跟踪轴承的使用, 记录上线使用时间。2) 确定轴承使用寿命。结合轴承厂家和带钢厂轴承使用的现状, 初步确定轴承使用寿命为140±2小时。3) 到期更换轴承。轴承使用接近140±2小时时强制更换。

(二) 在线加油

包括:1) 在辊座上加工注油孔;2) 利用加油机对轧机使用后的辊座补充润滑油;3) 制定加油标准, 即每次加注的新润滑油必须将旧润滑油从挡水封盖处顶出。

(三) 检测、维护轧机牌坊窗口尺寸

9月中修期间已对整体轧机牌坊各项尺寸进行检测、调整、修复。中修对机架牌坊窗口修复后, 通过生产验证, 主调反映走钢稳定性明显增加, 不用人为的将换辊侧的辊座垫高, 改进了轧制稳定性。

(四) 定期测量、更换衬板

包括:制定衬板使用规范;制作测量衬板尺寸的专用卡板;利用每周二检修对衬板测量、修复、更换。

(五) 更换磨损严重的轴承座

包括:安排专人对所用辊座进行测量, 挑出超出允许公差的辊座;加工新的辊座;更换辊座;定期测量辊座。

(六) 制定相关操作标准

制定并实施了《轧辊装配技术要求》和《轧辊装配作业》两个作业标准。

五、效果检查

2010年3月至10月带钢厂通过贯彻实施以上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主要项目指标

2010年7月至10月万吨钢轴承损坏次数分别为5.94次/万吨、6.9次/万吨、6.5次/万吨、4.53次/万吨, 平均万吨钢轴承损次数为5.97次/万吨低于实施前的8.43次/万吨。

(二) 经济效益

1) 降低轴承在线损坏次数所产生的效益=同比降低轴承在线损坏次数×轴承在线损坏一次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78×7000=54.6万元。2) 减少延误时间产生的效益=因减少延误时间而增加的带钢产量带钢吨钢毛利=902.5*300=27.07万。3) 总效益=降低轴承在线损坏次数所产生的效益+减少延误时间产生的效益=54.6+27.07=81.67万。

以上效益得到财务部门认可。

六、结语

通过一系列对策的实施达到了降低轴承在线损坏次数的目标, 但2097938轴承依然存在着轴向力过大的问题, 影响了轴承消耗的进一步降低,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改进, 以期解决轴向力过大的问题。

次数 篇2

那天上午,由于我前一次数月考出100分的好成绩,没有太认真的做题和检查,只是象征性的看了一遍。当看到计算题的时候,我吓了一大跳,我竟然漏了一道题,心想:要是没发现这道题,就考不了一百分了。我就再接再厉,仔细地检查起来。

这一检查,我下出了一身冷汗,做题时的粗心大意让我错了许多题,如:小数点写错位,运算顺序弄错,读题错误,忘写单位……我慌忙拿出橡皮,把错误更正了过来。

再有十分钟就要交卷子了。我又检查了一次,终于,我的目光锁定在一道填空题上,题目是这样的:木工叔叔锯一段木料,每锯一次用三分钟,锯14段需要分钟。这道题有一个小小的陷阱,就是锯一次就锯成了两段,锯14段就需要14-1等于13次。我做题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一点,写成了14乘3等于42分。再一次思来想去之后,终于改成14减1的差乘3等于39分。

下午发卷子,我考了一百分,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我真高兴。

晚上,坐在床上,我想:数学要考好并不难,只要你在平时好好学,好好练。在考试时认真做,认真检查就行。

“拒贿次数”与KPI 篇3

也许有人说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自己的阴暗心理在作怪。但如今的社会现实是,大量贪得无厌的“君子”确实存在。所以,作为管理机制或制度的制订者一定要明白,制订制度时应将人性假想得恶劣复杂一些,这样才不会有漏洞。制度或机制约束的对象往往正是那些不遵守制度和道德规范的少数人。

这篇报道也让我想起最近一次给一个以某上市大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为主的EMBA班讲课时关于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关键绩效指标)争议的情形。该公司属全球500强企业,因其相对垄断地位,所以日子过得滋润。但由于其相对国有控制特性,其上司对公司发展关心短期有展示性指标胜过关心公司长期健康发展,正如前些年各级政府对GDP的关注一样,因为这些指标容易显示政绩和得到提拔重用。所以,换一任领导,就有一圈KPI指标的提升和翻新,一级一级传下来,KPI指标名目繁多,且一级一级加码,使得直接面向客户的子分公司和员工整日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KPI指标,而往往忽视了真正亲近于客户,为客户和质量着想,为企业长期健康发展而努力。结果,不仅客户不满,而且包括管理者在内的各层员工也都怨言四起。

于是有人会问,KPI一级级分解下来,只要完成得好,就一定能促进企业发展,怎么会影响到企业形象甚至长期健康发展呢?难道KPI有问题?不错!管理中常见的现象就是“指标不等于目标”!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面对快变的环境和复杂的管理问题,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认知有限,不能清晰确定做哪些事情、做到什么程度才可有效实现企业的愿景和使命,所以目标和指标的设立有盲目性,特别是在分解的过程中,利用分析哲学,将整体分解成部分,再分解成各种各样的指标,最后达到的整体结果根本无法保证事先构思的整体效果,不仅做不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往往是各部门、各人只顾完成各自的指标,忽视甚至背离了整体目标;二是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加剧了其关注有展示性的各类指标胜过对组织长期健康发展的关注,这是人性和领导选拔机制导致的全球现象,只不过在我们目前浮躁社会环境和机制下更显严重罢了;三是许多领导者或管理者对这种“指标不等于目标”没有意识或缺乏必要的基本管理原理和知识,只知道像驴推磨一样,只要驴在走,我们在勤奋努力做事,就有结果或就是好的管理,却不知把驴绑在牛尾巴上与绑在牛鼻子上,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员工的KPI如何与本部门的KPI联系,本部门的KPI如何与本部门的目标联系,本部门的目标如何与整体的KPI联系,整体的KPI如何与整体的目标联系,整体的目标如何与组织或企业的愿景和使命联系,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每个员工在完成自己的KPI时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对组织或企业的目标、愿景和使命的实现的贡献是什么,不仅可以保证管理的整体性,而且可以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使员工充满成就感。

降低自助购电机故障次数 篇4

关键词:自助机,程序修改,张贴隔热纸,降低自助机障碍次数

1 现状调查

售电自助购电机是近几年来营销多元化收费的一种方式, 为了方便客户, 提高优质服务的一种24小时自助购电机的重要机器, 由于新设备应用故障较多, 使用率不高, 花费费用多, 已经严重影响了客户购电的使用率, 购电时急停故障次数达到了24次/月 (如表1, 2) 。

从排列图可以看出, 急停故障占93.4%, 异物碰撞占2.5%, 人为因素占3.3%, 其他原因占0.8%。

2 原因分析

QC小组根据现状调查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因果分析。排除不可抗拒因素外, 共分析总结处7条末端因素, 即:当值售电员对购电机操作程序不熟悉;购电机功能元件层灰尘不好清理;末端设置人性化的提示;购电机程序编辑不完善;日常检查恢复不到位;主机柜内温度过高;SG186营销系统末及时刷新。

3 制定对策

3.1 针对购电机功能元件夹缝灰尘不好清除

我小组购买小型吸力强的USB接口吸尘器, 每天下午三点购电机结款时, 不定期用USB接口小型吸尘器随机清理细小缝隙灰尘, 将因灰尘造成死机故障率降低至5%。

3.2 针对自助购电机程序编辑不完善

我们征集客户对购电机的建议, 从客户反馈建议中查找疏漏, 制定和统计测试购电机操作流程的计划, 找出购电流程中的盲点和不完善的重点, 删除硬盘中原有购电机程序, 添加改进后购电模式, 将原有红灯亮时放钱会死机的程序更改为不会死机可自行转变指示灯继续完成购电。

3.3 针对未设置人性化的提示

我们在功能区张贴醒目操作提示语, 提示客户正确操作步骤;对未开通的功能区封闭面板进行封闭, 防止误插入造成故障, 引导员工现场演示, 向来营业网点缴费的顾客做现场演示, 传授正确的操作步骤, 使效果明显, 客户可操作性得以极大提高。

3.4 主机柜内温度过高

在购电机主机柜内朝阳面加隔热纸, 改善阳光暴晒后柜内温度过热现象。更换原有转速低的散热性一般的风扇, 装设转速高的排风扇, 在非使用高峰时段尽量引导客户柜台购电, 关闭购电机一小时, 使机体得到适当温度缓解, 稍后恢复运行状态。

4 效果检查

经过QC小组人员共同努力, 有效解决自助购电机上述要因购电的急停次数过多问题。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活动成果得到巩固, 实施后我们对2010年6月至8月份的购电机急停故障进行统计结果如表3, 图1所示。

由以上统计表和效果对比图可以看出, 在我们的努力下购电急停的故障次数在QC活动完成后得到解决, 达到本次课题预期的目标值。

5 效益分析

通过本次QC活动, 改进使自助购电机的效率得到保障, 降低了故障停机的不利影响, 保障了国网公司24小时购电绿色通道畅通无阻的郑重承诺, 为我县电力客户提供了优质、方便、真诚、便捷、可靠的售电服务。

孕晚期胎动次数 篇5

资料

自32周之后,胎儿逐渐占据子宫的空间,他(她)的活动空间也将越变越小,但是他(她)偶尔还是会很用力地踢你。当他(她)的头部撞在你骨盆底的肌肉时,您会突然觉得被重重一击。

一次数学活动的反思 篇6

“好玩的棒棒”是农村幼儿园组织的一次数学观摩活动,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学习1~10的点数”,方法是“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树枝、竹棍、筷子、土豆、萝卜等,让幼儿在摆弄材料的过程中边玩边学数数”。教师提供的材料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只见他们先用棒棒拼出各种图形,然后将棒棒作为连接物拼接在土豆、萝卜上;接着,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用这些材料拼出机器人、警察、飞船、火箭等各种造型。幼儿摆弄材料时,教师逐一指导,询问幼儿拼的是什么,当时是怎么想的,同时引导幼儿数一数用了几根棒棒。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操作兴趣浓厚。

活动结束后,组织了观摩教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对他们启发很大。首先是在材料上,他们没想到这些农村随处可见的“土材料”可以作为幼儿的学具,而且这些看似不值钱、不漂亮的东西居然对幼儿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其次是在教学方法上,他们认为打破了以往教师教、幼儿学,教师操作、幼儿模仿的教学方法,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自由发挥想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但他们也提出了这个活动的不足:这个活动的“数学味”少了点。作为一个数学活动,幼儿的兴趣却在拼物体上,点数要求没有得到落实。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数学活动应如何体现“玩中学”。

数学学习是一个探索、比较、体会和逐步理解的过程,怎样将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又怎样将幼儿的玩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呢?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应注意两点:一是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二是引导幼儿在现实的、丰富的情境中体会和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活动中首先应该是观察者,观察幼儿在数数方面的已有经验;然后是指导者,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分组指导,教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接着是参与者,与幼儿共同研究用什么方法记录自己拼的东西用了几根棒棒、几个萝卜、几个土豆等,这样幼儿才能在操作中感知学习,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限制软件使用次数实现的方法 篇7

作为各类应用系统的研制开发者, 为了推广应用本系统, 达到一定的广告宣传目的, 许多开发者都采取利用网络一些共享软件免费下载网站, 将自己开发的各类应用系统上传到这类网站上供用户免费下载测试使用, 为了保护软件开发者自身的权益, 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开发者一般都要对所提供的应用系统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 如为应用系统加入软件使用测试时间或系统使用次数的方法来限制免费用户的使用时期或周期, 这样才能达到推广应用系统实现了广告的效应, 也能达到保护开发者自身利益的目的。其实在VFP开发的各类应用系统中, 也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大家都知道, 个人计算机及其操作系统的一个特点就是允许用户按照自己的要求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各种各样的配置。Windows XP中采用了将应用程序和计算机系统全部配置信息容纳在一起的注册表, 用来管理应用程序和文件的关联、硬件设备说明、状态属性以及各种信息和数据等。

2 编程原理

要在VFP中实现应用系统使用次数限制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在应用系统的入口处, 编写代码通过注册表的API操作函数实现对注册表的打开、关闭、创建、读取和写入注册表键值等操作。设计时要求在第一次进入系统时, 在注册表中建立一个关键子键, 并对该子键进行初始赋值为限制使用的次数, 以后每次进入系统, 在程序入口处都要读取子键中的数据值, 并将该数据值进行累减操作, 直到该数据值为1的时候, 软件将有不能继续使用, 需要购买正版软件的提示, 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实现应用系统中的使用次数的限制。在一般情况下, 即使删除原安装的系统再重新安装本系统, 计算机注册表中的系统生成的关键值不会自动删除的, 所以防止用户通过重新安装本系统实现再次使用系统的方法。除非用户重新安装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再安装系统才可再次使用。

3 实现过程

3.1 新建一个表单

在这个表单的INIT事件中写入如下代码来定义注册表API函数所用到的常量和引入注册表API函数:

3.2 为表单添加方法MyRegCreateKey

封装RegCreateKey函数, 代码如下:

3.3 为表单添加方法MyWriteRegistryString

用于写入键值, 程序代码如下:

3.4 为表单添加方法MyReadRegistryString

用于读取指定的键值, 程序代码如下:

4 运行结果

按照上面的方法将程序代码输入后, 运行这个表单, 第一次使用时将在注册表中生成一个子键和赋值后, 系统每次进入时读取子键的数据值并进行减1操作, 然后提示本系统还可以使用的次数, 多次运行表单到设定的次数时, 程序将不可使用。以上对在VFP系统中使用次数进行限制功能提出了具体实现的方法, 这里只是提供了简单的思路, 没有考虑容错性,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试。

参考文献

关于一次数学测试的对比分析 篇8

一、分析原因

1.态度。面对不同形式的题目,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同,从而导致学生采用的解题策略不同。对于以填空形式呈现的题目,首先分值低,其次学生只关注结果,往往仅通过想来达到解题的目的,故而结果不尽如人意。对于以解决问题形式呈现的题目,因为分值高,学生足够重视,故而正确率高。

2.思维。从书面解题的角度来说,学生在解答填空题时,由于省略了书面的解题步骤,这样对于部分中等学生和后进生来说,失去了基本的思维支点,故而错误率较高。相反,试卷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呈现此题,似乎给学生留有的时间和空间更大,更有利于学生“线性思维”的发挥。面对“解决问题”,学生可谓是“训练有素”,从审题到解题,通过在试卷上的逐步列式,不断将解题思维外显化。书面的解题形式还有助于学生适时诊断和矫正自己的解题思路,故而正确率较高。这恰恰又说明了“线性思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在解题过程中,师生通过出声的口头语言和外化的书面表达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一是学生可以诊断出自己解题中的方法、策略的不当之处;二是学生从同学、老师的“显性思维”活动中能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三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映的思维方向及存在的问题,加强点拨,铺路搭桥。

3.学习习惯。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测试结果不难得出,“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的结论。面对待解的题目,学生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同时,这样的测试结果也印证了解答正确的学生不仅仅是所谓的“聪明”、“细心”,而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反思与改进

1.教师的教。

(1)在近些年的小学教学中,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师们比较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一味求新求异,忽略了最基本的数学方法的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笔者建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克服这种浮躁的教学情绪,踏踏实实地教给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进行数学学习的通法,在“求同”的基础上“求异”。

(2)对于发展性目标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它要有持续意识和总体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要轻易放过每一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发展性目标意识时时伴随着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其得到落实。例如,可以以规范数学知识内容(规范书写进、退位点,数字,单位名称等)的书写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也可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结果进行反观为切入点,养成检验的学习习惯。

(3)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但要参考《教师教学用书》对于学生情况的分析,同时要深入学生中,通过批改作业和个别辅导;或者与学生在一起,通过实验、观察,交谈,及时了解当学生面对一个数学问题时是怎样展开思维的;当我们对学生实施了教学以后,学生又是怎样来理解这些知识的,从而有效反观自己的教学。

2.学生的学。

(1)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努力学会基本的数学方法,努力克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学习态度。好态度使好习惯的形成成为可能。

(2)其次,要善于思考,同时敢于尝试把自己的想法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做到无论面对何种形式的问题,都应该一步步思考,并且一步步列式表达。“勤”字当头。

摘要:<正>同样一道题,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水平测卷中的呈现形式是“填空”,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水平测试卷中的呈现形式是“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进行测试的班级67人中,正确率为61.2%,而以“填空”形式进行测试的班级的70人中,正确率为40.0%。两个班级的正确人数相差13人,正确率相差21.2个百分点。同样一个内容题,为什么测试结果会有这样的差异?难道仅仅是因为题目形式不同?一、分析原因1.态度。面对不同形式的题目,学

异型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 篇9

在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作为强制性条文,从3.0.2条到3.0.4条规定了建筑物防雷要求分类方法。作为其中重要的分类依据,必须准确计算建筑物的年预计雷击次数。特别是当建筑物的预计雷击次数计算值临近0.05次/年和0.25次/年等分界值时,精确的计算对防雷分类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实际工程中建筑物的形状大多比较复杂,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严格按实际形状计算比较复杂,需要简化计算,但多大的凸、凹部分可以忽略,多大的应该计算,在规范和各种资料中都没有量化的规定,实际工程中一般由工程设计人员凭经验确定。

经过对各种体型的建筑,不同大小的凸、凹部分进行计算分析,本文分析了凸、凹部分可以忽略不计的具体条件,以及需要计算时的计算方法。

2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方法

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录A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一节中,仅给出了标准矩形建筑物的年预计雷击次数的计算公式:

其中,K为校正系数;Ng为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Ae为建筑物接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Ae=[LW+2D(L+W)+πD2]×10-6;其中,L,W,D分别为矩形建筑物的长、宽、每边的扩大宽度,当建筑物的高H<100 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D2=H(200-H),当建筑物的高H≥100 m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D=H。

当建筑物形状复杂时,需根据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A.0.3条第7款,应沿建筑物周边逐点算出最大扩大宽度,其等效面积应按每点最大扩大宽度外端的连接线所包围的面积计算。如图2所示,有凹槽时,实际面积为按标准矩形计算的面积减去图中阴影部分的误差面积。

我们根据以下几种情况,分别分析不同形状的建筑物Ae的简化计算方法。

3 矩形建筑物中间有凹槽时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

某建筑物长L=100 m;宽W=40 m;校正系数K=1;年平均雷暴日数按太原市资料取34.5(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Ng=0.1×34.5=3.45);建筑中间有一凹槽长La=1/2L=50 m;宽Wa=1/2W=20 m;在不同建筑物高度时计算出等效面积Ae和年预计雷击次数N分别见表1。

由表1的结果可知,建筑物中间有凹槽时,凹槽长宽均为建筑长宽的1/2,且预计雷击次数计算值临近0.05次/年分界值时,实际计算结果和不计凹槽影响时的简化计算值都可以约等于0.050次/年,对防雷分类没有影响。通过计算机程序建立模型,对建筑长度在5 m~1 000 m,宽度在5 m~1 000 m,高度在3 m~100 m,数千个不同大小的建筑物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矩形建筑物中间有凹槽时简化处理方法:

简化方法1:

矩形建筑物中间有凹槽时,当凹槽的长度La小于扩大宽度D时,不管凹槽的深度是大是小,凹槽对矩形建筑物的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结果的影响都很小,误差均小于1%,可以忽略不计;D<La<2D时,当对计算结果精度要求不高时,也可以忽略不计;当凹槽的长度La大于2倍扩大宽度D时,凹槽对矩形建筑物的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结果的影响已经比较大,须计算其影响。

如图3所示,D和La,Wa相对大小不同时,误差面积的形状也各不相同,计算应分为两种情况(其中Ae为计算等效面积;Aeo为标准矩形建筑物的等效面积;建筑物长L、宽W、凹槽长La、宽Wa):

当La2+4Wa2-8D×Wa>0时:Ae=Aeo+α×D2+(D×WaD2)×sinα-La×Wa。

公式中α=arccos(1-Wa/D)。

当La2+4Wa2-8D×Wa≤0时:Ae=Aeo+α×D2+0.5La×D×cosα-La×D。

公式中α=arcsin(0.5×La/D)。

计算公式虽然比较复杂,但利用Excel等计算机软件,可以很容易得到精确的结果。

4 矩形建筑物四角有凹槽时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

某建筑物长L=100 m;宽W=40 m;校正系数K=1;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Ng=3.45;建筑左上角有一凹槽长La=1/4L=25 m;宽Wa=1/4W=10 m;在不同建筑物高度时计算出等效面积Ae和年预计雷击次数N分别见表2。

由表2的结果可知,建筑物四角有凹槽时,凹槽长宽均为建筑长宽的1/4,且预计雷击次数计算值临近0.05次/年分界值时,实际计算结果约等于0.049次/年,不计凹槽影响时的简化计算值约等于0.050次/年,对防雷分类己经有影响。

通过计算机程序建立数据库,对建筑长度在5 m~1 000 m,宽度在5 m~1 000 m,高度在3 m~100 m的数千个不同大小的建筑物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矩形建筑物四角有凹槽时的简化处理方法。

简化方法2:

矩形建筑物四角有凹槽时,在凹槽的长宽分别小于矩形建筑物的1/8,并且长宽均小于0.5D时,凹槽对矩形建筑物的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结果的影响小于1%,可以忽略不计。当须计算四角凹槽对矩形建筑物的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结果的影响时,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计算时应取La>Wa):

当Wa<D时:Ae=Aeo+0.5α×D2-0.5×(D-Wa)×D×sinα-(D+La)×Wa。

其中,α=arccos(1-Wa/D)。

当Wa≥D时:Ae=Aeo+0.25πD2+Wa×La+D×(D-2Wa-2La)。

5 矩形建筑物有凸起时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

矩形建筑有凸起时,可以转化计算方式,将有凸起建筑物,转化为一个较大的矩形建筑物,其两个角或一角有凹槽,通过以上三、四项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其简化处理方法如下:

简化方法3:

建筑物边的中部有凸起时,在凸起长宽小于建筑物长宽的1/10并且小于D时,误差一般小于1%,可以忽略不计;当建筑物凸起移至四角时,在凸起长宽比例小于建筑物的1/20并且小于D的1/2时,误差一般小于1%,可以忽略不计。当须计算时,可以转化为计算凹槽,按以上三、四项的方法进行计算。

6 复杂形状建筑物简化实例

如图1中的建筑物,较小的凹槽、凸起在满足以上简化方法1~方法3中可以忽略的条件时,可以转化为一个标准的矩形建筑。对于图1中L形建筑和T形建筑,可以通过将其转化为一个角或两个角有凹槽的矩形建筑物,通过简化方法1,方法2的公式来进行计算。

对更复杂的建筑,也可以通过先将其较小的凹槽、凸起,在满足简化方法1~方法3中可以忽略的条件时,先简化掉,然后转化为一个有较少的凹槽的基本矩形建筑,再通过简化方法1,方法2的公式来进行计算。

当建筑平面复杂,各部分高度不同时,计算就不再是最好的方法,通过绘图的方式更为合理。绘图时,建筑中较小的凸凹在满足以上条件时可以忽略,既能简化绘图的工作量,也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摘要:分析了异型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简化计算方法,包括常见的高层及多层建筑物凸、凹部分简化处理的具体条件,不能简化处理的凸、凹部分计算方法等,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异型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简化计算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降低医疗设备维修次数 篇10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

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科技医疗设备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 直接影响着医疗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对医院而言, 医疗设备维修是医院支出的重要一部分, 降低维修次数等同于为医院节约成本。对临床科室而言, 降低维修次数有利于临床快速有效的开展工作, 使医疗设备发挥最大的作用,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促进医院的发展。

1 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分析

(1) 设备老化因素。随着设备多年超负荷的运转, 一些部件就会老化或者磨损, 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更换, 磨损零部件的损坏将会造成一些设备故障的发生[1]。设备老化还面临着系统崩溃, 数据不准确, 提供的图像质量较差, 降低临床效用, 以及无法实施最新的护理技术等。因此设备的老化因素是设备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医疗设备所处工作场所的工作条件, 包括电压、防鼠、控制温度与湿度等方面。如电压供应不稳定, 容易对医疗设备的主板造成冲击损坏, 使医疗设备不能正常运行, 不但给医院医疗的顺利开展带来困扰, 还会给医院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防鼠也非常重要, 老鼠咬坏设备电缆线, 使机器故障不能及时查到原因。温度湿度更是引发医疗设备故障的原因之一, 设备受潮易引发电路板元件腐化, 温度过高使设备故障频发。

(3) 操作因素。由于对设备的操作程序不熟悉或操作不当致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或因对设备性能把握不准, 而无法获得满意的诊疗结果。这虽然不是设备本身的物理故障[2], 但如果在使用此设备时故障发生频繁, 必定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临床医务人员的诊疗工作。

(4) 人员因素。这里所提到的人员因素, 不单单是指操作人员, 也包括病人, 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培训不到位会使设备发生故障, 然而病人的不配合及准备不到位或者是病人对设备的不爱惜, 也常常是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之一。

2 拟定对策

(1) 加强对设备的定期保养。通过维护保养, 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把一些故障排除在萌芽状态, 保证设备安全、高效、高质量的运行[2]。

由于医院的医疗设备种类较多, 因此可以将医疗设备分为几类:第一类设备为大型设备, 如CT、MRI、直线加速器等贵重医疗设备;第二类设备为急救设备, 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第三类:其他常用设备, 如检验设备, 手术设备等。对大型设备每半年做一次定期保养, 对急抢救调拨备用设备呼吸机、除颤仪每二个月做一次定期维护保养, 对于其它常用设备科, 每季度做一次保养。

另外, 还应对设备进行定期安全性巡查。由于许多设备与患者都是直接接触, 因此, 医疗设备科的专业维修人员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仅要能修好发生故障的设备, 还应该防微杜渐, 尽量提前排除隐患[3]。

(2) 改善环境因素,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稳定的电源对机器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针对电压不稳定情况, 应对大型设备配置UPS, 控制电流。同时认真做好机房防鼠工作, 在布设电缆的地沟入口处放置粘鼠板和防鼠药, 将地沟里的光缆用金属软管包好。大型医疗设备机房由于功率较大, 产热多, 应在机房内应配置空调及湿度计, 将温度和湿度严格控制在设备所要求的指标范围内, 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 避免电子元件表面结露, 从而减少因环境因素引起的设备故障,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 加强设备使用培训, 规范设备操作流程。在引进医疗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 由设备提供商负责对设备使用部门员工进行操作和保养的培训及考核。接受培训员工应及时根据培训内容确定新仪器的操作规程, 并负责对新员工和未参加培训但又需要操作仪器的员工进行培训。设备科员工应对设备维修中人为故障率过高的仪器, 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负责对设备使用部门的使用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或交流。同时, 应规范设备操作流程, 将流程挂于设备上, 操作者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4) 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种相应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是医疗设备运作的前提, 没有相应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就没有医疗设备器材维修的监督管理, 也难以保证医疗设备器材使用的有效性[4]。因此, 加强岗位责任制, 对设备科维修组的每名成员都应有明确的分工, 做到每台设备的维修保养都具体落实到人, 每台设备有人管, 形成一个科学、有序的管理体系。

(5) 降低人为损坏发生的故障。作为医疗设备, 必须由专职的医生和技术人员操作, 使用科室与人员要精心爱护设备, 不得违章操作, 如违章操作造成设备人为责任性损坏, 要立即报告科室领导及设备科, 并按规定对责任人作相应的处理。在病人检查时, 操作人员必须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 要求患者积极配合。从而降低因人为因素而发生的维修次数。

3 结束语

对医疗设备的科学使用, 可以有效减少维修频次。创新维修理念, 预防为主, 维修为辅, 不仅可以为医院节省维修成本, 还可以凝聚部门力量, 消除各自为战、互不干涉的不良管理氛围。发挥医疗设备的优势, 满足临床需求。

参考文献

[1]常宗强, 张东.浅谈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06) .

[2]李桂伟, 王军华.医疗设备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 2009, (08) .

[3]宗凌燕, 蒋政文.医疗设备故障分析及维修管理[J].医疗装备, 2013, (02) .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 篇11

1.用自己班级学生开课的可以不必试教。自己带上来的班级,已经过了师生的“磨合期”,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应该是了如指掌的,学生对教师的常态教学手法与方式也已经“司空见惯”了。假如教师是用自己班级学生开课,完全可以不必试教。因为我们追求的是常态课下的“加强版”。只要教师精心备课,根据学情设计较为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质疑,就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回放”,教师再根据自我经验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之更顺应本班学生的学习需要。如笔者在向全市小学语文教师所上的示范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因为用的是自己班的学生,因此没有试教,但教学设计时我却采用“意念式的猜度”修改了三次教学预案,用比较适合我班实情与我自身教学风格的方式展开教学。没有试教,教师的激情一直保留在最澎湃的状态,学生的情绪、顿悟、体验等受到积极感染,始终处于比较亢奋的状态,收获了别样的精彩。

2.到异地或借班开课的可以适度试教。如果教师是带课外出交流或是借班开课的,由于学生的学情发生了变化,当教师的教学设计成熟后,可以适当进行试教。但笔者仍以为这种试教不应追求次数多,而应求之以实际所得为主。一次试教之后,将预设、预想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比对,究竟问题出在哪里,该做怎样的调整与应对。当指导团队听完课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后,执教教师要全面听取,详细记录。但需注意的一点是,这些意见都是属于他人的,全面听取是执教者应有的谦逊态度,但千万别忘了,执教者自身才是教学的执行者,教学必须有自我的影子与声音,不能让自己的思想成为别人的“种植园”。广泛听取,结合自身理解,摘要吸纳、化用,这才是执教者应有的姿态。不能把自我教学特色的棱角磨得圆圆滑滑,无棱无角,丧失自我,让课堂除了人影与声音外,其余的一切全属于备课团队。这样的课就算一时获得了成绩,但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是毫无用处的。

有鉴于上述弊端,笔者建议执教者在第一次试教后要“广积粮,深挖洞”,将各方意见综合审视,筛选适合自己也适合课堂教学实际的内容进行调整。不要急于第二次试教,待调整后的方案与自己的心意合拍,并能融于自我的教学风格时再出手进行第二次试教。试教应该是充分备课下的试教,第一次试教是为教学预案的调整服务的,第二次试教修正的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对课堂整体架构与教学策略等的设计就不宜再大动干戈了。教师完全可以在脑海中,将教学设计向“假想的学生”教授,看看教学环节是否合适、顺畅,对学生可能生成的地方是否做了充分且全方位的准备。两次试教足矣。试教次数一多,效果假若不好,势必影响执教者的自信;再就是这一样一来,也会抹杀执教者的激情,每增加一次试教,上课的激情便会削弱几分。与其如此,还不如保存精力,积蓄能量,考虑成熟,在真实的赛课或展示的课堂上去演绎、发挥。

3.新、老教师的试教可以有区别不必作同样的要求。年轻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的成长离不开赛课、观摩、研讨活动的锤炼。记得笔者刚上讲台两年,第一次接到一个全县性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的做课任务,老教师们对我“穷追猛打”,盯得非常紧。我呢,亦步亦趋地学着、做着。但由于自己也有个性,对集体意见中我执行起来觉得别扭与不顺手的环节设计还是会巧妙地更改与创新。记得那节课自己试教了三次,每试教完一次,老教师的意见就“铺天盖地”而来,搞得我每次都有要虚脱的感觉。因此我喜欢速战速决的课,不要把战线拉得太长,准备的时间越长,过程越折磨人。笔者是从年轻教师一路走过来的,现在再回头去看当年的那段磨炼,还是弥足珍贵的。因此,对于年轻教师,在公开教学之前进行试教,在次数上可以适当地增加两次左右,让他们在前辈们的悉心指导下,在课堂实践的不断磨砺中,将人生的第一堂公开课打磨得更加精致一些,少一些无谓的遗憾。

对于有了一定教学经验与教学阅历的教师来说,就不必像年轻教师那样需要从青涩处开始操训,应开始追求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试教,检验的是自我在独立与融合他人建议后教学预设的合适度。这个层面的教师追求的是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考虑的是教学是否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值,是否促进思维的发展,是否注重了“三维目标”的达成等。试教,为的是更好地调整,为的是更好地完善教学预案,为的是能从学生的真实反应中找寻最至关重要的教学突破点。对于这个层面的教师,在试教上必须与年轻教师有所区别,甚至可以用“说课”与“片段教学”的形式,请指导团队诊断、提中肯的意见或建设性建议,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获取更好的课堂效果。试教次数可以大幅度减少,甚至可以允许成熟型的教师不用试教。不试教并不代表教师自身的态度有问题。不试教说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效心知肚明,能预料到自我的教学预期。他们虽不试教,但在睡梦中不知将此课的教学演绎了多少遍。再者,真实的教学哪容得你试教?教者每天都面对课堂,课堂对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场所,用不同的课文、教材,采用展示课上要运用的类似手法进行处理和教学,那不也是在自然地试教吗?既然试教常常在课堂,又何必去专门试教呢?那不是成了“画蛇添足”吗?因此,不试教,只要能保证效果,又有何不可呢?(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实验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减少线路跳闸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 篇12

1 影响农村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1.1 线路、设备故障类型

1) 短路故障。多由两相或三相导线, 不经负载而直接碰撞接触, 造成混线短接。2) 接地故障。一相导线断落在大地上, 或搭落在电杆及金具上, 或因导线与树枝相碰, 通过树木接地, 瓷绝缘子绝缘击穿而接地等。3) 缺相故障。线路某相因雷击, 而使跌落式熔断器一相跌落;或者是线路断线及接点氧化接触不良等而造成的缺相运行。

1.2 外力破坏事故

由于外力破坏 (如车撞电杆、吊车挂断导线、配变被盗等) , 或者由于线路断线或拉线断, 而使耐张杆或直线杆倒杆;或者由于暴风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及平时缺乏维护, 而使杆根土壤严重流失而造成倒杆。

1.3 人为误操作事故

由于个别员工的操作技能偏低, 未能做到规范、正确地操作, 造成不必的误操作事故, 影响了线路正常供电。

1.4 对线路、设备的管理、维护水平不高

配网的管理模式、电力线路管理人员和工人的业务技术与思想素质未能跟上飞速发展的配网需要, 造成对配电线路、设备的管理不善, 缺乏必要的运行维护。

1.5 配网自动化水平低

配网自动化水平低下, 导致故障定位和隔离, 以及向完好线段恢复供电时间变长, 恢复供电慢。人工倒闸, 人工数据采集等技术水平与管理手段落后。

1.6 系统设备的计划性检修

这是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 但是通过合理安排、细致管理, 可以减少这方面的影响。如尝试将每年度的单一性计划检修改为根据设备技术的具体状况和条件情况结合配网作业的状态进行检修, 应该说这是一种由定性的传统管理方法向科学的定量管理转变的一个进步。

1.7 配网结构不合理, 健康水平欠佳

因为10k V配网线路基本上都是单电源辐射状结构, 导线截面小, 供电半径大, 线路开关数量少, 技术含量低, 一旦发生故障, 容易引起大面积停电。因此, 满足不了供电可靠性要求。

2 改善配网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1) 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技术、高度可靠的配电设备, 具体如下:在配网改造中逐步使用高压电缆及绝缘导线替代大量架空裸导线;用棒式绝缘子或复合绝缘子替换旧式针式绝缘子;采用真空断路器替换旧式油断路器;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替换阀式避雷器;采用新型S11全密封式卷铁蕊变压器逐步代替旧式S7及以下变压器;在线路装设故障指示器, 缩短查找故障点时间;采用钎焊铜铝线耳代替普通铜铝线耳。2) 在雷电活动频繁地区的线路, 适当增设新型线路避雷器或装设杆上避雷针, 可有效减少跳闸次数。3) 新建或改造线路可按以下原则设计:城镇地区配电线路的档距一般取50~60米, 郊区及农村地区配电线路的档距一般取60~80米, 线路耐张段长度不宜大于2千米。4) 主干线应适当分段, 装设分段开关;适当增设线路分支开关, 把分支线路故障停电范围限制在支线范围内, 减少停电范围。5) 增设变电站之间的联络线, 以提高各站负荷的转供能力, 缩小配网的故障停电范围。对单端电源供电的树枝状放谢性接线, 沿线挂接大量的分支线和配电变压器, 在长达几公里或十几公里的线路上任意一处发生故障, 都会使全线停电。使用联络开关不但可以大大缩小故障停电范围, 同时也使安排施工停电范围大大缩小。6) 认真开展负荷预测工作, 根据不同季节和时段的负荷特点选择合理的运行方式。7) 建立配网络自动化系统。选择合理的与本地相适应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 加强对电网实时状态、设备、开关动作次数、负荷情况等数据进行采集, 实施网络管理, 拟定优化方案, 提高配网可靠性。8) 发展带电作业是提高可靠性重要手段。带电作业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其一, 保证不间断供电提高经济效益;其二, 联系手续简便, 提高工作效率;其三, 作业不受时间限制;其四, 可以及时消除设备缺陷。9) 加强配网的规划和设计, 改善配网网架和结构, 提高供电线路的可靠性。在新建和改造配电线路时, 条件允许的应采用有备用结线方式的网络结构, 同时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适当增大导线截面, 以提高线路对电力的输送容量, 或者可以在相邻两条树状结构线路某一处或两处装设联络开关, 当一条线路发生故障或计划检修时, 通过相应操作, 除故障段或工作段外的线路设备仍可带电运行。

3 改善配网可靠性的管理措施

1) 加快农电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制定与建立适应现代配网的农电企业管理模式, 全面摧进以绩效管理来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2) 建立健全抢修制度, 落实岗位责任制, 加强抢修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充实事故处理交通工具, 提高事故处理机动能力。3) 制定并执行停电审批计划制度。把全年可靠性指标分解到运行班组。班组长, 按允许的停电时户数申请停电次数和时间, 减少停电工作的盲目性。实行两级停电审批制度, 严格控制干线、支线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4) 加强配电设备、线路运行管理。实行24小时值班制,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开展特巡、夜巡, 对容易发热的部位编号建档, 落实管理责任。建立详细巡视记录, 对查出的缺陷, 按轻重缓急安排检修计划, 并逐步消除。做好线路设备防雷, 防小动物措施。减少事故隐患, 消除事故萌芽, 确保配电设备、线路正常运行。5) 重视施工质量和检修质量。施工质量、检修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必须严格把关, 提高施工质量、检修质量可减少故障率。6) 加强对员工技能水平的培训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提高事故处理工作人员的各项素质, 这对于提高配网的供电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从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着手, 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 才能使其胜任工作岗位。

4 结语

上一篇:企业核心员工薪酬管理下一篇:包装运输方法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