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温度控制

2024-09-25

室内温度控制(共12篇)

室内温度控制 篇1

全世界的能源日趋紧张,而人们需求的能源却日益增多。在生活中每个家庭的主要能耗之一就是取暖需要的能量。在我国北方地区,目前多数仍采用烧煤、烧柴等传统的取暖办法。这些取暖方法不但给人们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环境。而电暖取暖虽然可以保证室内温度,但使用时间越长,室内空气和人体表面皮肤水分流失越多,舒适性也越低。如果家庭采暖供热不足,会使用户生活环境舒适度降低。但是如果供热过量,不仅会造成用户生活环境舒适度降低,而且会造成能源消耗过量,污染环境。本文设计的温度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并且在调节温度的同时,节省了能源的消耗,带来了更加舒适的用户体验。

1 系统硬件设计思路

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基础,当单片机接收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与键盘电路设置好的温度进行比较;然后根据设定程序选择控制器优先权(窗户控制器或阀门控制器),然后根据温度误差和PID控制算法输出控制量;最后将控制量通过数模转换器输出到阀门控制器和窗户控制器,从而调节阀门的开度和窗户的开度,以达到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的作用。AT89S52单片机功能强大,使用灵活,能够满足此次设计的要求,因此选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该控制系统的核心。该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单片机、阀门控制模块、窗户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测温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等。如图1所示。

2 阀门控制模块

阀门控制器采用控制水流的原理,利用步进电机控制阀门的开度,实现水流大小的控制,简单的来说,当温度高时,关闭阀门,保持温度;当温度低时,打开阀门,让水流保持流动,从而提高温度。阀门本身采用球形阀门设计,球形体带有中空结构,精确的调节水的流量达到精确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阀门控制器如图2所示。

3 窗户控制模块

窗户选择了现在常用的两扇式推拉窗,一扇由步进电机控制。当温度高时,窗户打开通风,当温度低时,窗户关闭保持室内温度。本系统有着很强的拓展能力,用户可以设定特定的时间选择通风;当室内处于无人状态的时间,窗户不会打开,防止盗窃;窗户上面还添加有气体传感器,当遇到火灾或者煤气泄漏时,第一时间警报响起并自动打开窗户,提高安全系数;窗户外面还可以添加液体传感器,安装到特定的位置,当外面下雨会进入到室内前关闭窗户。如图3所示。

4 电机驱动模块

阀门控制器和窗户控制器各用一个步进电机驱动。电机芯片采用L298N,它具有较好的驱动能力。单片机的P1.0,P1.1,P1.2,P1.3分别连接到L298N的两个输入端用来驱动电机。不同的输入信号控制电机的正反转,用来完成阀门和窗户的闭合。L298N工作的最大电压可以达到46V,电流可以达到4A,能够驱动一个步进电机。将驱动使能端连接到单片机从而控制电机的转速,改变转速需要改变PWM的占空比和频率。

5 测温模块

测温传感器选择DS18B20,选择它的首要原因就是它有着单总线的设计:单总线即只有一根数据线,系统中的数据交换,控制都由这根线完成,便于使用和控制。DS18B20的测量范围为-55℃~+125℃;在-10℃~+85℃范围内,精度为±0.5℃,适合于室内测温的需求。一般室内空间都比较大,需要几个温度传感器共同测温,才能做到精确测量,所以可以将多个DS18B20并联在惟一的单线上,实现多点测温。当电源极性接反时,温度计不会因发热而烧毁,安全可靠。它具有体积小、电压适用范围宽等特点,适合于构建自己的测温系统,因此选择DS18B20作为本系统的温度传感器。

6 显示模块

为了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我们选择了1602LCD液晶显示器。它是一种专门用来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的点阵型液晶模块,它由若干个5X7或者5X11等点阵字符位组成,每个点阵字符位都可以显示一个字符。每位之间有一个点距的间隔,每行之间也有间隔,起到了字符间距和行间距的作用[1]。

1602液晶显示器主要用来显示实时温度和用户设置温度,相对于数码管显示来说,1602更加直观,给用户使用时带来舒适的感受。

7 按键模块

该系统的键盘主要包括设置键、加减键和电源键。按键都是以开关状态来设置控制功能或输入数据。当按下设置键时,1602会显示当前的温度;当按下最高温设置键时会显示设定的最高温度,然后通过加减键位来调节用户所需的最高温度;同理设置最低温度;设置完成后,按下最高温或者最低温设置键返回实时温度显示。

8 系统软件设计思路

系统的软件控制采用C语言编程,借助C语言的强大功能来实现单片机AT89S52的功能控制。系统各个模块都可以编写相应的程序,也可以将这些分立的程序模块组合起来,完成强大功能。该系统的控制结构如图4所示,单片机先根据温度误差和PID算法计算控制量,从而给阀门控制器和窗户控制器以调节,达到控制室温的效果。系统控制规律见式(1)。

其中,u(t)为t时刻的控制量,e(t)为t时刻的误差,Tp、Ti、Td分别为系统的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因为室内温度是个过程量,变化相对缓慢,这里采取了周期性控制,即在一个周期内控制量保持不变,控制流程如图5所示。

9 总结

冬季室内温度控制系统是利用散热器流量自动控制,配合室内窗户开度自动控制达到快速和相对准确地进行室内温度调节的目的。整个系统电路简单,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在设计和系统最终实现功能的过程中,我充分体会到了设计硬件与编辑软件的乐趣。这次项目给我们增长了丰富的知识,为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十分有用的经验。

参考文献

[1]1602液晶显示[OL].[2013-03-22].http://baike.baidu.com/view/5881209.htm.

室内温度控制 篇2

检验科临床生化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①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质控措施需要有管理手段和制度来保证其实施,在开展室内质控之前要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

② 搞好质量控制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质控基础知识,能通过质控图查找失控原因,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③控制好质控血清的质量:在开展质量控制前,必须认真选择和标化各种标准品,并注意观察其稳定性和瓶间差。高质量的定值质控血清是质控的最佳保证;

【操作步骤】

一、室内质控品的选择

理想的室内质控品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

人血清基质;无传染性;瓶间变异小,酶类项目CV%<2%,其它分析物CV%<1%;冻干品复溶后稳定性好,多数常规生化项目2~8℃稳定7天,-20℃稳定30天;有效期应在1年以上。

二、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

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操作和保存,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冻干质控品的复溶确保所用溶剂的质量和所加溶剂的量的准确性,复溶时应轻轻摇匀,使内容物完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防止泡沫产生,复溶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每天至少做两水平以上质控品。

应用质控品的注意事项:

1、要充分了解控制品的复溶过程。

2、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注意各分析物的稳定性。

3、说明书的质控值只为对应的检测系统提供数据参考。

4、“开放”检测系统可考虑选用无参考值质控品。

5、实验室应尽量保证质控品批号的稳定。

6、了解质控品和病人血清的差异——基质效应。

7、质控品的值不具有溯源性。

三、室内质控图的绘制 1.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

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确定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将质控品应与常规标本一起测定。根据20次质控结果(每天开一瓶,一天测一次),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暂定均值和暂定标准差。以此暂定均值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和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以最初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规均值和标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对稳定性较短的质控品,均值的建立可在3至4天内,每天分析每水平质控品3至4瓶,每瓶进行2至3次重复。收集数据后,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的数据)。如果发现离群值,需重新计算余下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均值。至于标准差,可采用以前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以前的标淮差是几个月数据的简单平均或甚至是累积的标准差。这就考虑了检测过程中更多的变异。标准差等于平均数乘以以前变异系数(CV%)

2.绘制质控图及质控方法(规则)的应用

根据质控品的靶值和质控限绘制质控图,并将原始质控结果记录在质控图表上,保留打印的原始质控记录。将设计的质控规则应用于质控数据,判断每一质控结果是否在控。现多采用Westgard多规则即:12s/13s/22s/R4s/10X。

四、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

室内质控出控时,应填写失控报告单,并上交专业主管,由专业主管做出是否发出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患者标本检验报告并分析及登记失控原因。失控信号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操作上的失误、试剂、校准物、质控品的失效,仪器维护不良以及采用的质控规则、质控限范围、一次测定的质控标本数等等。失控信号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患者标本报告可能作废。此时,首先要尽量查明导致的原因,然后再随机挑选出一定比例(例如5%或10%)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最后根据既定标准判断先前测定结果是否可接受,对失控做出恰当的判断。对判断为真失控的情况,应该在重做质控结果在控以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如失控信号被判断为假失控时,常规测定报告可以按原先测定结果发出,不必重做。当得到失控信号时,可以采用如下步骤去寻找原因:

失控原因分析

(1)立即迅速、仔细的回顾整个操作过程。分析有无特殊情况,如电压波动、仪器不稳、试剂瓶标签脱落、试剂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质控品瓶盖松动、复溶过程异常等。并应检查使用的容器、量器是否正确、仪器有无变动(如波长旋钮移动了位置)、校准品或试剂有无变更生产厂家、批号或接近失效期等,同时复查计算结果。

(2)立即重测定同一质控品。如是偶然误差,则重测的结果应在允许范围内(在控)。如果重测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3)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如果新开的质控血清结果正常,那么原来那瓶质控血清可能过期或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或者被污染。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4)新开一批质控品,重做失控项目。如果结果在控,说明前一批血清可能都有问题,检查它们的有效期和贮存环境,以查明问题之所在。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5)进行仪器维护,重测失控项目。检查仪器状态,查明光源是否需要更换,比色杯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对仪器进行清洗等维护。另外还要检查试剂,此时可更换试剂以查明原因。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6)重新校准,重测失控项目。用新的校准液校准仪器,排除校准液的原因。

(7)请专家帮助。如果前六步都未能得到在控结果,那可能是仪器或试剂的原因,应和仪器或试剂厂家联系请求他们的技术支援。

如何正确对待失控

质控在控:患者样本可以检测和报告。

质控失控:1.停止患者样本的检测。2.拒发检测报告。3.寻找原因。4.解决问题。5.对失控时的患者样本进行重新检测。6.做好记录。7.避免用不正确的方式对待失控。8.盲目的重复检测质控品。9.试用新控制品。

失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的处理失控!

查明失控原因并解决问题:

1、查看质控图,根据失控规则明确误差的类型。

2、判断误差类型和失控原因的关系。

3、自动分析仪多项目检测系统上常见因素,单个项目还是多个项目出现失控。

4、与近期变化有关的原因。

5、确认解决问题,做好记录。

五、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1.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处理

每月末,应对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处理,计算的内容至少应包

括:当月每个测定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及除外失控数据后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当月及以前每个测定项目所有在控数据的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2.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的保存

每个月的月末,应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存档的质控数据包括:当月所 有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当月所有项目质控数据的质控图;上述所有计算的数据(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当月的失控报告单(包括违背哪一项失控规则,失控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

3.每月上报的质控数据图表

每个月的月末,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应将以下汇总表上报实验室负责人:当月所有测定项目质控数据汇总表;所有测定项目该月的失控情况汇总表。

4.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

每个月的月末,都要对当月室内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进行评价,查看与以往各月的平均数之间、标准差之间、变异系数之间是否有明显不同。如果发现有显著性的变异,就要对质控图的均值、标准差进行修改,并要对质控方法重新进行设计。

系统误差

1、质控结果的均值发生变化是系统误差的证据。均值的变化可表现为倾向和漂移。

2、倾向提示检测系统可靠性的逐渐丧失,这种变化通常是缓慢而细小的。

3、漂移则是指控制品均值的突然改变。

倾向和漂移

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

1、样品或试剂加样系统安装不完整。

2、恒温系统温度偏倚或漂移。

3、实验场地室温或湿度不合适。

4、试剂或校准品批号更换。

5、试剂在使用、储存或运送过程中变质。

6、校准品在使用、储存或运送过程中变质。

7、控制品在使用、储存或运送过程中变质。

8、控制品处理不当,如:不要求冰冻的却冰冻了。

9、滤网脏。

10、光源坏。

11、检测系统使用非试剂级用水。

12、近期做过校准。

13、更换操作人员。

随机误差

技术上,随机误差是对于预期结果无一定方向与大小的离散。在 QC 结果中,相对于均值发生的正或负的离差被定义为随机误差。这些若被确定为可接受(或预期)的随机误差,并由标准差量化;若数据点超出预期的数据群体(即,数据点超出±3s限值)的,为不可接受(未预期)的随机误差。

产生随机误差的因素:

1、电源。

2、控制品的重复加样。

3、控制品编号错误。

4、水中产生气泡。

5、试剂或样品加样系统内有气泡。

6、控制品复溶不正确。

7、控制品储存于自动化霜冰箱内。

空调在室内低温的制热控制方法 篇3

关键词:空调;室内低温;制热控制方法;室内外电控程序;室内环境温度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83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4-008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4.043

1 背景分析

自2012年开始,随着欧洲新能效标准EN14825的出台,欧盟地区对空调系统的节能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了季节能效比的计算方法,即SEER和SCOP,在2012年以前开发的产品均不符合现有标准的计算要求,故需要淘汰之。随着欧盟地区新能效标准渐渐透明化,行业内各空调企业的竞争已经由理解标准到挖掘市场需求转变,竞争越来越大,形势越来越严峻。产品的价格和卖点也越来越受关注。纵观这一两年的开发需求和动态,降负载、低成本及高能效机型已成为主销机型,但随着市场需求的慢慢扩大,低温地区市场机型的开发就显得更加迫切了。新标准中将欧盟地区划分为偏暖、均温和偏冷三大区域,行业内现有开发的空调系统中,主要是针对均温气候下的季节能效要求,而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北欧一些偏冷区域(此处北欧地区主要指挪威、瑞典、冰岛、丹麦、芬兰等)同样需要分体式空调来实现制冷和制热,因此,在室内外低温情况可以正常运行制热来保证房间有适当温度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就在室内低温的情况下怎样保证制热功能可以正常运行做相关研究和阐述。

2 现有空调技术分析

北欧地区气候,常年低温高湿,对空调器不仅在制热除霜方面和回油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制冷量、制热量及能效要求很高,而且对空调器制热运行要求非常严格。常规机型已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特别是在室内外低温环境下做到保温保暖效果。现有家用空调系统中存在以下问题:(1)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零下20℃、室内环境温度低于8℃时无法正常运行,由于空调器未标配低温制冷功能,出现室内环境温度保护或故障;(2)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零下20℃、室内环境温度低于8℃时,由于制热量不足,室内换热器盘管温度太低而一直处于防冷风状态;(3)部分空调器可能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零下20℃、室内环境温度低于8℃時可以吹风,但由于吹风后室内换热器温度迅速下降至防冷风温度点以下,导致防冷风状态不断交替,出现死循环现象;(4)目前空调器所对应遥控器一般设计调节温度为16℃~32℃,当用户只是外出时需要空调来达到保温效果,按常规开启空调器耗电很大。

以上问题不解决,都可能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空调器不是出现制热量不足就是一直处于防冷风状态,室内机无吹风,极大可能会引起用户投诉,所以急需空调厂家改进或解决。

3 解决方案剖析

针对以上所提及的急切问题,如未能迅速解决,将很难抢占低温地区空调市场,为此,笔者和整个团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最终解决之。提供一种空调在室内低温的制热控制方法,在室温低于8℃时空调器可正常运行制热,实现正常吹风,保证在室外环境低温情况下房间有合适的温度,可以满足北欧、北美等偏冷地区的使用要求。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文论述了一种空调在室内低温的制热控制方法,以室内环境温度8℃为界点,将室内外电控程序分为独立且控制方案不同的两部分(该功能的实现需要在专门遥控器下进行),当用户按下遥控器模式按键,室内程序通过接受遥控器命令后,选择相应运行模式,然后对室外电控板发射命令以控制直流变频压缩机及节流装置的控制,使空调器按照用户需要运行相应模式。

当室内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8℃时:(1)遥控器用专门“8℃”制热功能键开启空调器运行制热,空调器运行“8℃”制热模式,此时室内程序选择此模式参数;(2)当室内换热器盘管温度大于8℃后空调器退出防冷风,室内电机运行低风,低风转速设置为900rpm;(3)当室内蒸发器盘管温度大于36℃时,室内电机运行遥控器设定风速;(4)当室内温度大于8℃时,压缩机停止运行。

当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16℃时:(1)遥控器用常规按键开启空调器运行制热,此时空调器按常规制热模式运行,室内程序选择常规模式参数;(2)当室内换热器盘管温度大于25℃后空调器退出防冷风,室内电机运行低风,低风转速设置为750rpm;(3)当室内蒸发器盘管温度大于36℃时,室内电机运行遥控器设定风速;(4)当房间温度比遥控器设定温度高1℃以上,压缩机停止运行。

该方案的具体参数确定经过了大量的验证实验,通过电控控制程序规则的更改后实现,该功能突破了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一个空调器两种控制方案,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不同的功能,这种控制思路对后期直流变频机开发的影响是巨大的,相信只要能想到就一定可以实现,产品开发需要不断融入创新点才能不断突破。该功能突破了以往常规空调的缺陷,实现家用空调在室内外低温情况下的保温保暖功能,该功能的实现,得到了包括北欧、北美向市场大部分用户的青睐。该研究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专利号为201410214453.4,相信随着用户对空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该功能将会成为后续产品开发的标配功能和卖点

所在。

此处列举一实施例:该功能应用在我公司开发的出口北欧地区标配制热量Pdesign(h)=3500W的机型上,当室内环境温度低于8℃、室外环境温度低于零下20℃时,通过低温制热运行实验、低温回油实验、低温除霜实验等很多实验确认室内蒸发器盘管温度Tp=8℃,经过程序控制规则修改后最终完成。目前该产品已成功销售至北欧各国,当地消费者对该产品功能的口碑很好,这就是室内低温制热控制的一个成功实施例。而且,随着消费者对多功能产品的青睐,该功能已经作为所有出口欧盟区空调产品的标配功能,这不仅仅是一个卖点,更是实现了多数消费者对保温保暖省电的功能需求。空调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对制冷量、制热量的要求,更需要有特殊功能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寻求物美价廉的产品是他们最想要的,因此,标配此功能的空调产品必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4 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随着智能化的全球普及,多功能全直流变频空调器将会替代原始空调器,该室内低温制热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北方偏冷区域的用户来说意义重大,属于多功能空调行业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功能,用户不需要担心由于外出回来整个房间都是低温甚至负温情况,也不需担心长时间开空调引起的高额电费,因为该功能只是一个辅助功能,只要室内环境温度超过8℃就会停止压缩机运行,不会长时间开启,是保暖省电的绝佳选择。虽然目前该功能只是在出口变频机产品上应用,但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空调舒适性要求的提高,该功能无论是国外市场还是国内空调市场前景将无限广阔。

作者简介:谢培钦(1986-),男,广东潮州人,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研究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方向);胡根(1979-),男,北京人,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研究方向:制冷;邓安哲(1976-),男,广东佛山人,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部长,研究方向:制冷。

室内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篇4

1 设计室内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用于控制温度, 具体要求如下

(1) 室内面积120 m2; (2) 温度连续可调, 范围为20℃~60℃; (3) 温度误差≤±0.5℃; (4) 硬件成本≤3000元。

2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从国内外温室控制技术的主流方式来看, 室内温度控制技术大致有三种方式。

(1) 手动控制。通过人对室内温度的观测, 凭借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直觉推测及判断, 手动调节温室内环境。但这种控制方式的劳动生产率较低, 并不能实现室内温度的自动控制。

(2) 自动控制。这种控制系统需要计算机根据传感器的实际测量值与温控系统事先设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 有计算机完成室内温度的控制过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温室控制技术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但由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形式, 所以要根据设计要求及经费预算选择适合的计算机自动控制。

(3) 智能化控制。这是在温室自动控制技术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 构建专家系统, 的温室信息自动采集及智能控制。这种控制方式相对前两种控制方式成本较高。

根据室内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温控自动控制系统, 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本系统由温度采集模块、键盘以及显示模块、控制系统模块、升温模块、降温模块六个部分组成。

通过按键设定温度值, 设定的温度值和采集的温度值都可以通过LED数码管显示。当所设定的温度值比采集的温度大时, 通过加热器加热, 以达到设定值;反之, 开启降温风扇, 同时开启定时器, 若在10分钟内达到设定值, 则完成降温, 若在10分钟内达没到设定值, 则蜂鸣报警, 在风扇下人工加载冰块, 以快速达到降温效果。该系统对温度的控制范围在20℃~60℃, 温度控制的误差小于等于0.5℃。

3 硬件设计

(1) 温度采集模块:由温度采集和转换电路组成。系统通过AD模块采集外界的温度参数, 通过放大器的作用将温度转化为电流模拟量;再由DC模块转化变成数字量, 以便控制系统辨认接收。

(2) 键盘输入模块:设定温度由键盘输入。键盘采用电话式键盘, 键盘扫描工作方式, 当在键盘上按下键时, 相关的键码将通过键盘编码集成电路传递给控制系统。

(3) 显示模块:由两位七段数码管显示译码器组成。它将温度转换的数字量, 即温度值并分别送入两位七段数码管显示。

(4) 控制系统模块:系统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由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等组成。接收键盘输入指令, 与温度采集信号比较, 做出升温、降温判断, 发出控制指令。

(5) 升温模块:由继电器接收控制系统指令, 控制加热器加热。

(6) 降温模块:分别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辅助降温三种形式。自然通风, 在室内设有侧窗和天窗故可以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来降温;机械通风, 在室内顶部装有10台工业电扇, 机械通风的方式来降温;辅助降温, 如在采用前两种方式无效时, 在风扇下放置冰块, 采用物理与机械结合的方式降温。

4 软件设计

4.1 主程序流程图

温度控制系统的主程序流程图, 温度控制系统采用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数据, 再由模数转换器将温度转化为单片机可以处理的数据。本系统将温度总体控制在20℃~60℃之间, 并且可以通过键盘输入要设定的温度值, 并通过7段数码管显示出来。在整个系统的运行期间, 有一个定时器T0中断每隔20 ms扫描一次, 用于当前温度与设定温度的比较, 然后发出加温或降温的命令。

4.2 升温、降温控制流程图 (如图3)

5 经费预算

系统采用简键盘输入、七段码显示、单片机控制、电阻加热、风扇及冰块降温, 故硬件成本在3000元以内。

参考文献

[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室内环境质量监测控制分析 篇5

室内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建设问题,环境污染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居住环境,从室内装修设计、施工、材料及验收检查等环节着手,加强室内装修工程的质量控制检测,确保室内环境符合人们的居住要求.

作 者:俞鹃 丛海辉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检测中心,浙江,衢州,324000 刊 名:现代商贸工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年,卷(期):2010 22(12) 分类号:X3 关键词:室内装修   环境质量   控制  

★ 降成语

★ 场区平面控制网、建筑方格网、高程控制网如何建立?

★ 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成本控制论文

★ 日食观测报告

★ 高中物理说课稿:质点和位移

★ 降生活作文

★ 观测天气教学反思

★ 规章制度建立情况

★ 建立制度

室内装饰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 篇6

关键词:室内装饰 环境污染 建材

室内装饰的环境污染控制,关键在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需要从设计、选材到施工进行综合治理。以下主要从室内装饰的原则,环保材料的选择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1.室内装饰设计上,要遵循简洁、实用的原则

综合考虑室内环境特点以及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保证装饰设计的环保效果。

(1)合理搭配装饰材料和家具摆设,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承载量,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许多家具和建材在检测时并不超标,完成室内装饰后却出现室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室内通风不畅,引起的空气不流通,造成室内污染。因而,在住宅装饰设计中,应尽可能使所有房间形成“穿堂风”,防止封闭分室门上的透气窗,导致室内有害气体难以散发的不良做法。对于通风状况不好的厨房和卫生间,则需安装大功率的通风设备。对办公楼而言,宜设计成半隔断、具有通风透气功能的半开放式办公场所。此外,要注意室内装饰中的空间承载量问题,在一个较小的空间中,过量使用达标的合格材料也可能造成有害物质的空气释放量超标。

(2)有意识地控制“噪光”污染,设计环保合理的灯光环境。房间内的灯光配置设计,应兼顾光源性质和家具、室内装饰面反光性能的合理性,营造环保合理的灯光环境。过分的光亮和各种装饰面的强烈反射光可能形成“白亮污染”,伤害人的眼角膜和虹膜,导致视力下降,增加白内障发病率,诱发神经衰弱、失眠,打乱人体正常生理节律;室内光线构造得过分阴暗,则易使人沉闷、忧郁,不利于保护视力。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应有意识地控制“噪光”污染,保持室内光线柔和适度,避免上述负面效果。

(3)综合考虑装饰外观与使用功能的协调。室内装饰设计中,应避免单纯满足装饰外观而忽视装饰后的使用功能。如在内墙上抹灰砂浆,在功能上起到吸收湿气(当室内湿度高时)和放出湿气( 当室内湿度低呈现干燥气氛时)的装饰效果,通常称其为“呼吸湿气功能”。这对调节室内湿度和空气质量是行之有效的。如果为了美观,在这种内墙面上粘贴塑料壁纸,增加了一层胶和一层壁纸之后,将使“呼吸作用”'的效果大为降低。

(4)注意装饰部位的特殊要求。设计中应注意装饰部位特殊要求,如靠近电源处应避免使用导电装饰材料;静电积累过多易吸附灰尘,甚至导致放电引起火灾,活动过于频繁的部位由于摩擦机会多,宜选用不积静电的无机类陶瓷装饰材料。厨房的各部位装饰材料,在保证易于清洗的情况下,应考虑是否具有火灾隐患;老年人和儿童活动多的部位,地面应避免过分光滑,客厅中不宜装饰过多的镜面,避免光污染。

2.在建材和家具的选择上,要严格选用环保安全型材料

如选用不含甲醛的胶黏剂,不含甲醛的细木工板和装饰面板等,以提高装饰施工后的室内空气质量。人造板材通常容易造成室内污染,家具特别是胶合板制作的木质家具也易造成室内污染,因而,使用上述材料时,需要审慎选择。在选择家具建材等装饰材料时,要注意选择环保、带绿色标志的装饰材料。首选市场上比较成熟、经过一定使用时间考验和国家严格检测的装饰材料,如一些知名的内墙乳胶漆、强化木地板等,尽量避免劣质材料对人体的危害。在购买装饰材料时,还要特别留意装饰材料的各项指标。如天然石材的放射性指标、人造板材的甲醛含量指标等,以免将“装饰杀手”请回家。因此,室内装饰选材方面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1)避免盲目追求昂贵材料。室内家具和各部位装饰,应结合实际需要和地区气候特点予以整体考虑,在档次、色调、线条等诸多方面保持和谐,形成相辅相成、统一协调的整体效果。不必盲目追求昂贵材料,或者局部材料虽然价格高昂却破坏室内的整体协调,导致其美学效果。如天然大理石虽然价格昂贵,但如果用来装饰居室地面,由于天然大理石質地坚硬,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季节,坚硬冷色的地面使人感觉更加冰冷并促使肌肉收缩,同时对年老体弱者和幼儿而言,地面易打滑,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功能价格比”可能不理想。有的室内装饰完成后,才发现装饰材料的美学效果和整体设计效果不协调,如天然大理石装饰内墙,处理得好时可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由于天然大理石的纹理各有特色,镶嵌处理不当则可能导致杂乱无章,不但无艺术魅力可言,反而显得粗俗导致负面效果。

(2)了解材料特性及其可能导致的危害性。

(3)重视材料的防火性能。目前我国对市场出售的装饰材料的可燃性,尚缺乏相应的强制性标准。选购装饰材料时,应特别重视其防火性能。室内装饰是墙体内面的二次加工,特别是吊顶材料,更应高度重视其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如果所选用的不是阻燃材料,一旦发生火灾,室内装饰材料将首先被点燃着火。因此,厨房中的屋顶以及内墙面应尽量选用无机饰面材料。

参考文献:

[1]蔡朝明.建筑装饰内墙涂料施工通病及防治措施[J].广东建材,2009(08).

[2]郑实,白社教.浅谈装饰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4).

室内空气品质及其控制 篇7

关键词:室内空气品质,控制,二次污染

人类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 因此室内空气品质 (IAQ:Indoor Air Quality) 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居住观念的改变, 需求不仅限于较大的居住空间, 而且更需有舒适、健康的室内生活环境。但与此同时, 家庭装饰装修日益盛行, 现代家用电器品种和数量日益繁多, 以及空调设计、运行中的一些问题, 都可能成为室内环境的污染源。因此, 有必要充分了解IAQ现状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并在其基础上, 探讨改善IAQ的途径。

1 室内空气品质问题

1.1 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由来

室内空气品质问题早已存在, 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即便是在早期不使用空调的普通民居内, 由于建筑材料不合格、使用劣质燃料、抽烟、通风不良等原因, 室内的空气状况也往往不如室外。传统的舒适性空调仅着眼于室内人员的热舒适, 忽略了对空气必要的净化, 使空调系统本身也成为室内空气的污染源之一。但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绝不仅仅是因采用空调才引起的。

严峻的事实表明了我们过去的健康概念, 对室内长期低浓度污染的认识、阈值确定的方法以及相应控制思路等都出现了问题, 这迫使我们不得不对从基础理论一直到技术措施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刻反思, 也使得室内空气品质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热点。

1.2 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重要性

人们在室内的时间往往超过全天的80%, 有1/3的时间在办公室紧张地工作。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呼吸约10 m3的空气, 室内空气品质的优劣, 直接影响人们生理上、心理上的健康和工作效率。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热环境主要由体表影响到体内, 人可以靠人体调节机能去抵御、适应;人的消化系统经常接触各种食物, 很多都不干净, 所以人的肠胃也有了较强的抵抗性;但对于室内长期低浓度污染, 以前人类接触的并不多, 人类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还没有生成抵御手段, 甚至对于大部分污染物不具有感受器。同时, 在空气环境中暴露时间又长, 加之如此大的接触面积, 所以对健康影响就非常大。

2 室内空气污染源

2.1 建筑装修中的甲醛、有机挥发物

在室内空气造成污染的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 中, 甲醛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影响最大:当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达到0.1 ppm~0.2 ppm时, 会使眼睛、器官受到刺激, 引起打喷嚏、咳嗽等现象。

2.2 人的活动

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及各种生活废弃物的挥发成分, 也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一个重要原因。人在室内活动, 通过呼吸道、皮肤、汗腺可排出大量污染物;化妆、洗涤、灭虫等也会造成空气污染。

2.3 空调系统维护不良

合适的空调可以创造健康、舒适的环境, 但是不合适的空调系统往往会成为室内空气的污染源。当HVAC系统设计或维护不良, 灰尘会在过滤器、盘管、热回收器、加湿器等处积存, 构成细菌繁殖的营养源;同时, 在表冷器盘管、加湿器等处又可带来高湿度。在具备了细菌繁殖的两个必要条件后, 细菌即可大量繁殖, 并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和气味, 当这些由空调系统传播到室内, 能造成人的过敏、烦躁, 甚至会染上疾病, 形成所谓的“二次污染”。

2.4 室外污染空气

由于工业废气、车辆尾气等大大污染了大气。特别是城市, 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 “世界工厂”带来很多污染性的工业, 如造纸, 不仅污染了河流, 而且还使当地的大气受到污染。由于建筑物集中、交通发达, 汽车尾气加剧了城市空气的污染。位于其中的建筑, 其室内空气品质肯定要受到严重影响。

3 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措施

3.1 污染源控制、使用绿色环保材料

改善空气品质, 最根本的方法应首先从杜绝污染源方面努力。通过改变建筑、装修使用的各种材料, 使其特性符合环保要求, 减少使用能产生各种VOC的粘合剂, 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建立绿色环保建材体系。另外, 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是紧密联系的, 室外的环境污染必定影响室内。因此, 要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恢复生态系统, 治理大气环境, 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也非常重要。

3.2 优化空调系统的设计

应及时把积聚的水从机组内排出去, 否则, 水冲刷盘管表面的微粒, 形成了藻类和微生物繁殖的场所。同时, 还可能溢出或传播到机组的其他部位。凝水盘的凝水应由专设的排水管内排出, 应设能自动防倒吸, 并在负压时能顺利排出冷凝水的装置。在去湿工况时, 应在系统运行3 min内排出水来。排水管在空气处理机组中看起来是一个小部件, 但如果制作或安装不当, 会给运行管理带来麻烦, 有必要引起重视。

3.3 加强新风方案

对付室内污染, 最直接的方法是用足够的新风量来稀释, 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 减小其对人体的危害。

1) 要保证建筑对新风量的要求。现行的空调设计一般都规定有一定的新风比, 但在某些具体的设计中, 甲方常为了节能, 尽量少引入新风, 多利用室内二次回风, 从而使新风量不足, 造成室内空气品质的下降。一些窗式空调或其他家用空调, 则根本无新风或少量新风, 致使室内空气品质更难以得到保证。正确的做法应按照房间的性质及房间的主要污染物情况, 确定合适的评价指标, 并按照有关标准和规定, 确保房间的新风量。

2) 解决室内空气品质问题, 不仅要着眼于新风的量, 还要考虑新风的质, 即如何用最有效的手段将最好的空气送入人的呼吸区。应在设计时, 就考虑新风的气流组织问题, 尽量缩短新风的送风路径, 减小新风空气龄。尽可能的提高新风的利用率, 而不是简单的用新风来“稀释”室内有害物。

3.4 净化处理控制

净化处理控制即通过空调系统过滤器、室内空气净化器、除臭器等设备去除室内气态污染物。根据房间及污染物性质, 确定房间空调系统净化级别, 选择系统过滤器。目前使用的室内空气净化器, 均采用多种灰尘捕集机理, 有过滤、静电、吸附、负离子、增湿等技术。针对所需去除污染物的种类, 将各种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对于低浓度的VOC, SOx和 NOx, 吸附技术是一种比较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方法。为了提高净化效率, 可从活性炭过滤器的结构和吸附材料的选择方面加以改进, 尤其是活性炭纤维, 其微孔特点使其对低浓度有害气体具有极高的吸附量和吸附速度。

4 结语

1)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室内空气品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往人们常只重视热、湿环境, 而对空气品质方面考虑较少。人们对热、湿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而对长期的低浓度污染物却是被动的接受, 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2) 要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首先应在污染源方面下功夫。要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 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 倡导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同时, 确保建筑的新风量, 加强系统过滤净化和室内自净化等措施。3) 优化空调系统的设计, 防止空气处理机组的二次污染是解决问题的重点。因此, 要做好空气处理机组的设计, 从根本上控制细菌滋生, 不给细菌可能的繁殖、生长提供任何条件, 将对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沈晋明, 许钟麟.空调系统的二次污染与细菌控制[J].暖通空调, 2002, 32 (5) :5-8.

[2]Tham.K.W., Sekhar.S.C., Cheong.David.Indoor air qualitycomparison of two air-conditioned zones served by the same air-handling unit[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2, 37 (10) :947-960.

[3]沈晋明.我国目前室内空气品质改善的对策与措施[J].暖通空调, 2002, 32 (2) :32-37.

[4]刘东, 陈沛霖.室内空气品质与暖通空调[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1 (3) :30-33.

浅析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标准 篇8

一、现行标准分析

1.《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 夏季空调房间室内温度的标准值为22℃~28℃, 冬季采暖室内温度标准值为16℃~24℃。研究表明, 在冬季供暖条件下80%的人感到舒适的温度范围为17.0℃~19.2℃, 夏季室内的黄金温度是27℃。不难看出,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符合人体舒适性的要求, 不过, 该标准与最适合温度有偏差, 而且标准值范围较宽泛, 针对性不强。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对温度标准按建筑类型作了细化, 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向节能的大方向靠拢。对车库、仓库等区域, 十分明智的没有采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真正把节能放在头等要素。

3.《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

医院等特殊单位以及在生产工艺上对室内温度有特定要求的公共建筑除外, 夏季室内温度不得低于26℃, 冬季室内温度不得高于20℃。此管理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对冬季温度上限、夏季温度下限做出明确限制, 其标准严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是针对公用建筑耗能过大所采取的强制措施。

二、温度标准改进建议

大体上, 笔者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对室内温度标准补充与完善表示赞赏。特别是《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对夏季大堂、过厅处室内外温差小于等于10℃的限制, 笔者认为, 这项规定应该进一步完善, 并推广至冬季的温度标准制定。

对于冬季大堂、过厅温度, 无论是集中采暖, 还是空调调节,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只是把标准温度定在16℃~18℃, 且没有室内外温差限制。显然, 这是受到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约。但是, 考虑大堂、过厅结构与功能特点, 是否应该适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有待商榷。

我国有1/2的区域属于严寒和寒冷地区, 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0℃。如果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 门口处温差将达到16℃以上, 这对建筑节能与人体舒适性都是不利的。笔者认为, 应该在冬季降低大堂、过厅标准温度, 减少该区域室内外温差。下面就此问题具体分析。

1. 建筑节能。

公共建筑由于人流较为密集, 所以外门经常开启, 其气密性很难保证;另外, 入室的顾客会源源不断地将冷空气带入室内, 从而加大了入口风速, 加大了冷风风量。较高的门厅温度、室内外温差, 就意味着强烈的外门处热传导与热对流, 由于冷风侵入效果明显 (是基本耗热量的500倍) , 因此就必须增大供暖系统的热负荷, 这无疑不符合节能要求。

如果降低大堂、过厅温度, 上述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出口处耗能因此减小。不过, 大堂、过厅房间的温差增大, 对于房间内部会增加一部分热负荷。对于内部封闭较好的公共建筑, 节能效果更明显。

2. 舒适性。

温差过大, 是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不利因素, 还易引起感冒、气管炎、哮喘、心血管类型疾病。冬季降低大堂、过厅温度, 使得内外温差减小, 降低了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 让过渡更加平缓。

人们在大堂、过厅停留的时间较短, 一般难以调整着装, 所以其温度标准不应适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综上, 可以考虑在严寒或寒冷地区, 冬季降低大堂、过厅标准温度 (10℃左右) ;夏季进一步限制内外温差。使大堂、过厅作为内外温度变化的过渡区, 一方面, 对节能减排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缓解了温差所带来的不适, 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三、结语

室内环境质量监测控制分析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现代人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居住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 人民开始对室内环境的质量做出新的要求, 然而不规范或欠科学的建筑施工、劣质的装修材料或不当的装修方法、不良的生活习惯, 导致室内环境被污染, 其程度还在不断加深。近年来, 一些因室内环境污染造成人身伤害的事故不断发生, 使得室内环境质量控制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2室内环境污染

室内环境污染, 主要是因为有毒物体导致人体呼吸不畅, 影响身体健康。目前, 室内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氡、氨、游离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 , 这些有害气体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含量, 就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如长期在含氡量高的环境里居住, 会引发肺癌和支气管癌, 还对给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带来危害, 使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严重的还导致白血病;甲醛和氨都是无色气体, 就刺激性气味, 长时间接触会引起人们的呼吸道疾病, 给人的呼吸功能和肺功能带来不良的影响;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有许多成分都会让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和血液中毒;导致肺癌的污染物-氡:氡是一种放射性的惰性气体, 无色无味, 石材、地砖、瓷砖中的放射性物质会释放大量的氡气, 氡的α射线会随着人的呼吸而进入肺部, 同时跟随血液循环流遍全身, 在WHO (世界卫生组织) 认定的19种致癌因素中, 氡也包含其中, 其危害仅次于吸烟。

3室内环境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3.1建设主体环保意识淡薄

建筑工程各责任主体对室内环境质量控制的意识淡薄, 对有关文件和规章的了解少, 在思想上也没有引起重视。工程检测在要求各方配合时, 敷衍了事, 在现场测点位置的选择和检测前室内密闭的时间上表现最突出, 这会直接影响到室内环境的质量控制。很多建设主体对按照要求实施室内环境控制不是很理解, 没有清晰认识到环境检测的目的, 这对开展检测工作是十分不利的。

3.2建筑材料选择使用不当

目前, 工程在设计、选材、施工等方面, 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例如一些安装中央空调的办公室, 在室内却没有安装可以打开的窗户, 自然通风不畅, 污染物无法散去;另外, 在施工过程中, 对人造板材表面及端面未按规范要求采取有效的覆盖处理措施, 还有的工程在装修完成后, 因为不想影响装修效果, 而不进行室内通风。造成室内污染聚积。

3.3建筑和装修材料质量管理各环节有待完善

质监部门对材料的监督没有做到位, 对一些厂家生产的环保性能材料还没有进行完善的监控, 一些问题材料在市场上流通;工程使用中, 对材料的进场验收方面, 还是没有将环保性材料纳入重点。

4装修住宅室内环境质量的控制

4.1核验进场装修材料的检测报告

工程的检测报告是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同批材料的检测报告, 并在装修材料使用前, 取样品封样后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 检验合格后才能批准使用。

在建设中要使用人造板或饰面人造板时, 必须向提供材料的厂家索要游离甲醛含量或游离甲醛释放量检测报告, 检测合格的材料方能投入使用;工程使用水性涂料, 水性胶粘剂和水性处理剂时, 必须要求材料供应单位提交有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游离甲醛含量检测报告;工程使用溶剂型涂料时, 必须要求材料供应单位提交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含量检测报告, 并检查报告中的数据是否符合要求, 工程使用无机非金属材料时, 需要对报告中提供的放射性物质数据进行检查, 只能使用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

4.2室内通风换气

通风是保护室内环境的最直接方法, 对氡浓度还能起到稀释的作用。氡从土壤或结构表面析出率服从气体扩散的斐克定律, 氡扩散及氡扩散系数会岁随室内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扩散速度, 也会随压力下降而增加, 通风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压力, 从而减少了有毒物质的释放量和扩散速度。另外, 通风还能降低氡浓度。通常情况下, 在通风20 min-30 min后, 室内的氡浓度基本可以达到平衡。

4.3其他综合治理技术

在装修后, 当控制污染源扩散和通风换气等方法都无法将污染物完全清除时, 根据检测结果显示的污染严重程度及污染的不同可以采取相应的补救净化工作, 就是进行各种空气净化技术, 将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降到最低。例如氡气, 比较适用的技术是吸附、过滤等, 通过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 将氡吸附在表面, 可以有效的减低氡气的浓度, 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 净化效率高。如果在通风前, 先经过过滤或通过活性炭吸附装置将房间的污染气体过滤一次, 或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的过滤器或静电过滤器, 最后可以将污染物的浓度降低60%-90%;应用活性炭吸附效率在45%-80%。

4.4加强对室内环境的检测力度

建设方应将室内环境控制检测放在主体地位。各监管部门也要对室内环境的质量控制加强监督, 同时还可以邀请有资格的检测单位对其进行控制, 提高室内环境检测覆盖率。预防开发商投机取巧, 只对部分建筑进行检测, 虽然检测结果合格, 但不能代表整体的空气质量, 使检测结果也缺乏真实性。

4.5提高环保意识

解决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不仅要在工程建设时进行控制, 还要在装修时确保监控到位, 使用高科技的环保型材料, 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综合整治。

参考文献

[1]李东明, 胡华.高层建筑室内氡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J].核技术, 2006, 29 (9) .

室内智能控制照明系统研究 篇10

当今社会,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和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在针对于空间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开发的同时, 科学、有效地进行空间的照明设计受到了更多专业人士的关注。照明设计的关键, 是使人能够清晰识别物体的形象, 同时还要把使人心情舒畅的空间作为适合的场景凸显出来。对于使用设施与环境的人来说, 所谓舒适的光环境, 其最佳的目标体现在用和谐的光线勾画出美丽宜人的景色, 给人以身处其中的情绪上协调与美感, 从而起到渲染环境、制造气氛、突出某种情调的作用。通过对照明的控制及室内造型设计达到室内光效随各种空间场景视觉功能的需求变化而变化, 这就是智能照明系统。而找到依据, 并且在室内设计中实现这样的依据, 是本文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2. 室内智能照明系统研究的基本思路

2.1 室内空间照明系统概念

所谓室内空间照明系统[1,2], 是相对于室内环境自然采光而言的。它是依据不同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中所需求的照明亮度, 选用合适的照明方式与灯具类型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光照条件, 以便人们在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中能够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 同时还能够获得某种气氛和意境, 从而达到增强其建筑室内空间表现效果和审美感的一种设计处理手法。

2.2 室内照明系统的三大要素

室内照明系统主要由光源、照明灯具和照明控制系统三个方面组成的。其中, 光源的物理性能及参数变化, 照明灯具的样式及其与光源或空间的关系实现了照明效果的多样性, 而通过控制系统实现人对光环境的选择性和智能调控。

2.3 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

智能控制系统[3]的技术先进性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线路系统、控制方式、照明方式和管理方式。

首先从线路系统方面上看, 智能照明系统的电路可以分为总线式单控电路和总控式双控电路两种。总线式智能照明系统单控电路特点为: (1) 负载回路连接到输出单元的输出端, 控制开关是用EIB总线与输出单元相连的。当负载容量较大时, 仅考虑加大输出单元容量即可, 控制开关不受影响; (2) 当开关距离比较远时, 只需要加长控制总线的长度, 以节省大截面电缆用量; (3) 可以通过软件设置多种功能 (例如, 开/关、调光、定时等) 。总线式智能照明系统双控电路特点为: (1) 当实现双控时, 只需简单地在控制总线上并联在一个开关; (2) 而进行多点控制时, 依次并联多个开关, 开关之间仅用一条总线连接, 线路安装简单、省事。

传统的控制方式采用手动开关, 必须保持每一路地开或关不同, 而智能照明控制一般采用低压2次小信号控制, 控制功能强、方式多、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 通过实现场景的预设置和记忆功能, 操作使用时只须按一下控制面板上某一个特定键即可启动一个灯光场景 (各个照明回路不同的亮暗程度搭配组成一种灯光效果) , 各照明回路随即自动变换到相应的场景状态。上述功能也可以通过其他界面如遥控器等实现[4]。

2.4 智能照明系统的分析

室内空间光效通过控制系统来应对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场景变化, 从而使亮度空间达到最佳的预定照明设计效果。这个控制是通过对场景的调光和照明模式的切换来实现的。

1. 室内空间自然光线强度的变化

智能照明系统中的光线感应开关通过测定工作面的照明度, 与设定值作比较, 以此来控制照明开关, 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 达到节能的目的, 而且可提供一个不受季节与外部气候环境影响的相对稳定的视觉环境。通常越靠近窗自然光照度较高, 那么所需人工照明提供的照明度就低, 然而合成的照明度须维持在设计照明度值。依据视觉需要, 在不同情景模式之间转换的时候, 将亮度空间维持在预设的设计照度值水平。

2. 空间光效的衰减

通常情况下照明设计师对新建的建筑物进行室内照明设计时, 均会考虑到随着时间的推移, 灯具的效率及房间墙面反射率都会不断衰减[5]。因此, 在设置初始照明度时, 都设置得较高, 这种设计不仅造成建筑物使用期的照度不一致, 而且由于照度偏高设计无法达到节能效果.而采用智能照明系统后, 虽然照明度还是偏高设计, 但是通过智能调光, 系统将依据预置的标准亮度使照明区域保持恒定的照明度, 而不会受灯具效率降低及墙面反射率衰减的影响, 这也是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节约能源原因之一。

3. 室内空间活动内容的转换

在室内空间的活动内容发生变化时, 作业的照明条件也应发生相应变化,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此, 同一套照明装置必须满足在不同的时刻有着不同的表现要求。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不仅可满足便捷控制[6]、灯光效果等要求, 而且由于可观的节能效果 (节电可达到25%~55%) 及灯具寿命的延长 (灯具寿命延长3~4倍) , 又能在降低运行费用中得到经济回报, 还能省去常规照明所需的大部分配电控制设备, 从而大大简化和节省穿管布线工作量。另外, 智能照明系统还存在着潜在价值, 例如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由于可提供人们最舒适的工作状态, 从而保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照明系统设计规划与室内空间中的应用

3.1 系统设计、安装流程图

3.2 室内空间的实际应用

以会议室智能照明系统设计为例, 根据此案例给定的装修方案和亮度空间的要求, 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情景模式, 如“入场”、“主持”、“讨论”、“休息”, 预期照明效果如图所示。

情景模式一:“入场”

当会议室门口智能感应探头探测到会议室有人来开会时, 自动启动会议室全部照明, 使会议室处于一个全亮状态, 以示欢迎大家前来开会, 同时, 高亮度的照明更能清晰地显示会议室开始前的气氛。

情景模式二:“主持”

当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或领导发言时, 会议室周边区域灯光自动调暗, 只保留主持人上方的灯光照明, 以主持人区域为重点, 着重体现灯光亮度, 容易起到集中注意, 重点突出的作用, 使与会者更容易进入会议氛围。

情景模式三:“休息”

如果会议进程很长, 中间需要休息调整, 则调暗会议桌区域的灯光, 调亮休息区域的灯光。

情景模式四:“讨论”

会议进程中, 需要与会者一起讨论某件事, 此时, 会议桌区域的灯光调至最亮, 调暗会议室周边区域的灯光, 着重体现与会者及会议桌的亮度。

4. 结论

通过实例的验证, 该智能照明系统不仅能提供不同情景模式之间的空间照明效果变换, 而且满足人的视觉活动要求, 达到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杜异:《照明系统设计》,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版。[2]J R柯顿A M马斯登:《光源与照明》 (第四版) , (陈大华、刘九昌、徐庆辉、刘动译)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3]考鲁门德+灯光设计者株式会社:《光与影的设计》, (关中慧译) , 辽宁科技出版社, 2002年版。

[4][美]Mark Karlen James Benya:《建筑照明设计及案例分析》, (李铁楠, 荣浩磊译)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版。

[5]英]沙伦麦克法兰:《照明设计空间效果》, (张海峰译) ,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5年版。

浅析室内装饰装修施工质量的控制 篇11

关键词:装饰装修;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室内装修在施工之前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再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为了确保后期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施工队伍应该在施工前对图纸了解透彻,对于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应事前解决。其次,要合理安排好施工组织,注意人力与物质的合理配置,尽可能做到不浪费一人一物,提高施工的效率,同时要安排好施工中的质量安全检控组织,以保证施工质量。最后,室内装修对于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选择装修材料时,应该选用达到环保标准的材料,以保证后期的环境污染控制。

二、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一)室内线路及卫浴防水施工

现代家居对用电的需求比较大,电器的使用也是越来越普遍。因此在室内装修施工工程中,室内的线路是住户十分重视的一部分,这对家居以后的电器使用安全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安装室内管线时,首先要注意管线材料的完好性,确保管线外观无破损变形,金属电线保护管的管内无毛刺,管口平整;再次,应该选用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开关、插座。

卫浴的防水施工是室内装修中很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住户的住宅的舒适性,也容易引起上下楼邻里之间的矛盾。卫浴的防水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在管道的接口处,最好使用质量达标的管道,同时在连接管道时要注意管径的大小合适,以避免漏水情况发生。

(二)基层墙面的抹灰处理

对于需要进行抹灰的墙面,应该先清洁基层表面并洒水润湿,抹灰所用的材料性能要符合设计要求,水泥的砂浆配合比和凝结时间要严格控制。为了防止墙面出现开裂的症状,抹灰时最好采用分层方法进行,同时在抹灰层和基层之间要保持粘结牢固,使得抹灰层无脱层和空鼓现象,避免面层出现爆灰和裂缝。此外,清水砌体勾缝时应控制好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砂浆的配合比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以此保证勾缝无漏勾和开裂情况。

(三)门窗施工处理

在进行室内装修时,门窗的施工应该根据门窗材质的不同而采取各自有效的施工措施。在安装木门窗时,先要选用符合房屋规格和尺寸的木材,注重木材的等级以及甲醛含量的标准,其次,木门窗的含水率要符合标准,同时要具备较好地防火防腐蚀性能。在木门窗的结合处应避开木节,如果出现直径较大的虫眼应用相同材质的木材加以填补,而木门窗的清漆色泽最好与制品保持一致。胶合板门的表层单板厚度要合适,在制作胶合板门以及纤维板门时应用粘合材料加强胶结,同时在横楞的上下两头钻开透气孔,保证板门的透气性。为了使得木门窗的安装的牢固,开关灵活,关闭时严密无倒翘,不仅要对预埋木砖进行防腐处理,还要将木门窗框固定点的数量、位置和固定方法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金属门窗的材料、规格和尺寸要符合规定,同时也要注意其开启方向和安装位置,连接方式以及门窗的厚度要符合要求。金属门窗的副框安装要保证牢固,开关灵活且关闭严密无倒翘。如果是推拉式门窗还需做好防脱落措施。

安装塑料门窗时,首先要选好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其品质和规格要符合标准,同时其内衬增强型钢的厚度和设置要达标。塑料门窗框、副框和扇要安装牢固,固定片或膨胀螺栓的数量和位置要精确,同时注重采用合理科学的连接方式。塑料门窗的配件应采用符合要求的规格,并且位置要准确。对于塑料门窗,其窗框和墙体间的缝隙要采用闭孔弹性较好地材料来填补,再用密封胶对表面进行密封,要注意粘黏牢固,表面光滑顺直。

(四)吊顶棚的施工处理

现代室内装修中,吊顶多数采用抹灰平顶,显得简洁大方,而针对面积较大的客厅则多用轻钢龙骨石膏板进行吊顶。龙骨吊顶分为暗龙骨和明龙骨两种类型,在进行龙骨吊顶施工时,要选择好吊顶的标高、尺寸以及造型等的规格;其次吊顶的饰面材料的品质和颜色也须符合要求。为了保证暗龙骨吊顶的质量,应该对金属吊杆和龙骨进行表面防腐,而木吊杆龙骨则需进行防腐和防火处理。此外,在石膏板的接缝处应进行防裂处理,可采用面层板和基层板接缝错开的方式进行预防。

(五)墙体的隔墙处理

室内装修的隔墙工程分为板材隔墙、骨架隔墙和活动隔墙以及玻璃隔墙四种:在进行隔墙工程时要选好隔墙板的材料,挑选具备隔声、隔热、阻燃和防潮性能的材质,对隔墙板所需的埋件、配件数量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连接件的位置和连接方法应选用最适用的措施,隔墙工程的边框龙骨与基体结构要连接牢固,骨架内设备管线的安装位置要精确,对于木质的龙骨和墙面板要进行防火防腐处理。对于活动隔墙的推拉和制动结构必须位置精确,推拉安全平稳灵活。

(六)饰面板砖以及墙面装饰的处理

饰面板砖在现代的室内装修中主要用于住宅墙体以及卫生间墙面中,在材料的选用上要保证其规格和性能符合要求,木质和塑料质地的面板还需注意其燃烧性能等级标准。在安装饰面板砖时,饰面板的孔槽数量和位置尺寸要严格控制,在粘贴饰面板砖时要注意找平、防水和粘结的牢固性,勾缝要选粘黏性强的材料。

三、事后施工质量的控制

室内装修主体施工结束后,还需要对房屋进行装修环境污染的控制。要做好环境污染的防治,首先是选用的材料必须符合标准,最好是不采用甲醛含量高的材质。其次在装修后应该在室内安放活性炭或绿色植物来进行物理除污,以保证房屋内的环境尽量净化。

四、结语

室内装修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提高施工质量,保障住户的权益,应该从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全方位进行控制。这样才能使得室内装修施工的质量得到最全面的把控。

参考文献:

[1]贾立兵.住宅室内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0.

室内火灾均一温度假设实验研究 篇12

关键词:室内火灾,均一温度,轰燃,均一性指数

室内平均温度是表征火灾燃烧强度的重要指标,常用这一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描述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用平均温度表述火灾发展过程,其前提是烟气温度在室内分布均匀,也即均一温度假设成立,而使烟气温度均匀的主要动力来自烟气搅动,它使得整个室内温度在空间上的差异最小化。基于这一事实,用来量化研究室内火灾温度变化的大多数理论模型都是以该假设成立为基础的,如以室内烟气温度升高500 ℃作为轰燃发生的标志从而预测室内轰燃的MQH法。

虽然均一温度假设在理论研究中普遍应用,但其合理性却少有论述,特别是量化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有学者对该假设的合理性提出质疑。Harmathy认为,只有非火焰区的烟气才满足均一温度假设。BØhm和Hadvig对一次轰燃火灾做了研究,测得的温度相差达200~500 ℃,且室内中心温度最高。Welch和Abecassis等人分别对Cardington实验(1999年)和Dalmarnock火灾实验(2006年)作了分析。得出结论:传统的温度均一假设不成立。Thomas和Bennetts研究表明,靠近通风口的建筑结构所处的环境比靠内的结构恶劣得多。J Stern-Gottfried等人研究了室内轰燃后分散的烟气温度和平均温度对结构的不同加热作用。结果表明,前者使结构温升比后者高出25%,且使结构达到预设临界温度的时间缩短了31%。

1 温度均一假设实验研究

鉴于温度均一假设的量化研究较少,笔者开展了小规模火灾实验,并对多点温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该假设的量化研究提供参考。

1.1 实验装置

实验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自主研发的室内火灾模拟实验箱中进行。该实验箱按照ISO 9705标准实验房间的1/4尺寸设计。沿箱体顶部长轴装设有三个K型铠装多点热电偶,在开口上沿中点处设置一个热电偶。各探点位置如图1所示。

实验箱墙面由三层材料组成,由外到内依次为304不锈钢板、石棉板、壁面装饰材料。实验箱顶板和地板无壁面装饰材料。

实验采用三层板作墙面内衬材料,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

1.2 实验及结果分析

热烟气层温度通过12个热电偶分层测量,而在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时往往用热烟气层的平均温度,这正是均一温度假设被认为成立的具体体现。笔者研究的主要目的即检验该假设的合理性。笔者利用状态方程平均法求近似的热烟气层平均温度,共做2组实验,实验1为空白对照实验,实验2壁面装设三层板。实验采用有机玻璃板作燃料,且通过点火器在其四角引燃点火,以点火器火芯接触燃料的时刻作为实验计时起点。

1.2.1 测点温度分布

实验观察发现,12 min左右燃料表面已全面燃烧,因此,在分析实验箱内温度分布时,以12 min为初始工况点,22 min为终止工况点,每隔2 min观察一次。虽然数据并不总是服从正态分布,但多数情况下,为了便于分析总体变化趋势,都近似以正态分布处理,如图2所示。

图2中以50 ℃作为组距,目的是将实验的不确定性考虑在内。如果温度均一假设成立,那么任何时刻都应该只有一条柱。

由图2可知,12~16 min正态分布曲线整体向高温区偏移,体现了升温过程;18~22 min正态分布曲线整体向低温区偏移,体现了降温过程。12 min时的正态分布曲线瘦高,表明整体温度集中,体现出较强的温度均一性;14 min和16 min时的正态分布曲线扁平,温度均一性差,甚至温度均一假设此时不成立;18 min之后的温度较之前集中,均一性提高。

14~16 min温度均一性明显减弱,可以推断,在12 min与14 min之间应当存在一个使温度分布发生重大变化的事件。虽然烟气层平均温度有意义的前提是均一温度假设成立,但是前人的很多研究成果并未对假设是否成立进行深入探究,而是以实验数据来间接反映实验现象,因而用烟气层平均温度的变化规律来分析现象仍然具有一定合理性。为此,将实验1中热烟气层平均温度对时间作图,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在12~14 min这段时间中,温度升高了152.81 ℃,温度变化率的最大值为1.6 ℃/s。由文献[12]可知,在燃料为有机玻璃的条件下,当热烟气层温度变化率峰值介于1.3~3.0 ℃/s时发生弱轰燃。因此,在12~14 min这段时间内发生了轰燃,这正是导致温度均一性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实验中还观察到,在723 s时开口有火苗出现,预示着要发生轰燃。而喷出火焰的出现使得烟气搅动不均匀,温度均一性随之降低,这与Harmathy的观点一致。18 min后,烟气温度又趋于集中,均一性提高,可能与此时喷出火焰消失有关。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轰燃发生前,室内温度均一性较好;发生轰燃后,由于喷出火焰使得烟气搅动不均匀,从而导致温度均一性明显减弱,甚至均一温度假设不成立。因此,通过温度均一性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何时发生轰燃。

1.2.2 数据分析

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时,用标准差来度量温度在其平均值附近的分散程度。对于正态分布,所有样本数据落在平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区间内的概率约为68%,落在平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差区间内的概率约为95%。表2给出了测点温度分布的相关参数。

由表2可知,热烟气层温度的算术平均值μ和状态平均值Tg差别不大,最大相差不到8 ℃,表明用μ代替Tg分析烟气温度变化趋势是可行的。但是,状态平均值Tg对烟气温度均一性的体现却比算术平均值大的多。如图2所示,12 min时温度均一性在150~200 ℃之间体现明显,测点温度在该区间出现的概率达到0.583,热烟气层温度的状态平均值正好落在该区间,但算术平均值却不在该区间,显然算术平均值没有体现出温度均一性。因此,当均一温度假设成立时,热烟气层温度采用状态平均值更加合理。

表2中的σ*是归一化标准差,文献[9]发现,轰燃后烟气温度越高,归一化标准差越小。表2中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种趋势。这表明火灾强度越大,室内温度越高,温度均一性也越好;反之,火灾强度越小,火焰和烟尘控制的烟气区域越小,温度均一性也越差。这一结论在T Lennon和D Moore开展的Cardington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1.2.3 温度分布均一化程度量化

用σ*来分析温度分布均一化程度的变化趋势是可行的,但是,用其做温度分布均一性指标又有局限。如表2所示,σ*的最小值不是出现在温升最大处,而是在烟气温度下降时。这与轰燃后烟气温度越高,归一化标准差越小并不严格相符。因此,需要定义一个更加合理的量化指标。

由图2可知,拟合得到的正态分布曲线波峰越高,也即测点温度概率越大,温度分布均一性越好;曲线波幅越窄,测点温度越集中,温度分布均一性也越好。因此,考虑将两者相结合,笔者提出了量化温度分布均一性指数Pmax/(σ·ΔTG)。式中:Pmax为测点温度分布最大概率;σ为温度分布标准差;ΔTG为测点温度分布的组距。表3给出了两组实验的结果。

由表3可知,实验1在12 min时开口处有火焰出现,且火焰持续了近2 min,14 min时消失;实验2火焰在14 min时出现,且火焰持续了近3.5 min,18 min前消失。实验2温升速率和峰值温度均明显高于实验1,表明实验2火灾强度比实验1大得多。

表4、表5给出了两组实验点火后10~22 min的测点温度分布参数。

由表4、表5可知,实验1温度均一性指数在14 min时最小,这与前面的结论是一致的,因为发生了轰燃;实验2温度均一性指数在15 min时最小,也是因为在14 min时开口有火焰出现。由表4还可发现,平均温升最大时,温度均一性指数并非最小,且最大温度出现在最小均一性指数之后,这与轰燃发生在温度峰值之前是一致的。可以认为,最小均一性指数对应的时间正是轰燃发生时间。将两组实验的温度分布均一性指数对时间作图,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两组实验的温度分布均一性变化趋势相近,都是先减小后增大,主要因为都发生了轰燃。这表明,轰燃发生时,室内温度差异大,均一温度假设此时不成立。但在轰燃发生前和轰燃发生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差异减小,用均一温度假设比较合理。这与文献[2]中将轰燃预测MQH法的温度上限设定为600 ℃是一致的,因为当温升超过该值时,上部烟气中会出现火焰,从而导致热量在空间分布不均,燃烧过程转变,继而很难用热电偶测定的温度来确定特定烟气层温度。

2 结 论

(1)在轰燃发生前,室内温度均一性较好;发生轰燃后,由于喷出火焰使得烟气搅动不均匀,从而导致温度均一性明显减弱,甚至均一温度假设不成立。因此,通过温度均一性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何时发生轰燃。

(2)提出温度分布均一性指数Pmax/(σ·ΔTG),能很好地量化温度分布均一化程度,其最小值对应的时间正是轰燃发生时间。

上一篇:Web交互技术下一篇:学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