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尔顿制教学法

2024-09-29

道尔顿制教学法(精选9篇)

道尔顿制教学法 篇1

一、道尔顿制教育模式的基本介绍

道尔顿制是1920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立的, 其主要核心理论就是废除传统的班级教学模式, 而是创立一个学习室, 里面有各种所需要的资料, 学生需要时可以自主的查阅, 这个教育模式可以有效的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

道尔顿制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的一种教学, 因此其有必须遵守的原则。教师按照学生的个人情况来布置作业, 学生按照自己的个人情况来制定学习计划, 一个月一个周期, 最后再进行考察和总结。这里教师和学生是独立的个体, 又是一个组合, 教师不会干预学生的计划, 但是会进行指导, 学生虽然可以很自由的进行学习, 但必须完成学习任务。

二、道尔顿制教学法的应用探索

道尔顿制教学法是将课堂进行完全的改革, 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这里只是针对苏教版语文教材下的语文课堂进行一个探索。

1. 道尔顿制的具体方法

首先, 制立公约。其实很多时候教师会担心制立的公约小学生是否会认真执行, 特别是年纪很小的学生, 其实小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强的, 如果别的小朋友都去遵守这个公约, 那么他也是不会甘心落于人后的, 当然年龄非常小的小孩子还是需要家长偶尔进行一个督促, 告诉他遵守公约的重要性。这个公约的签订是在学生完全自主的情况下签订的。

其次就是布置作业。以一个月为单位进行布置作业, 就是这个月的学习目标制定出来, 让学生知道虽然是自由的, 但是不能说完全去玩, 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学习, 学生了解内容后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

再次就是实行工作。在学校设立一个语文教室, 大型的, 里面有各种参考资料, 将其进行分类, 里面是可以自由出入的, 同学可以在自习区自习、在讨论区讨论等。实行工作还要对时间进行规定, 每天下午两节课是语文课堂的时间, 这样也就不会耽误其他的课程。

最后就是考察成绩。这个考察只能说是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考察, 也可以增加一些自我展示的环节, 这样就可以将其在课程外学到的内容进行展示, 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可以进行奖励, 这样就会有动力。

2. 注意事项

(1) 团体教学的参与。小学生毕竟还小, 要其纯粹的去自学是不可能的, 因此每周必须有一个团体教学, 将难点进行讲解, 同时解答学生都不懂的知识点, 特别是针对高年级。

(2) 分组适宜。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非常的注重学生的能力递增的培养, 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教材的内容难度都是递增的。一年级主要是字词的学习和思想的启蒙;二年级增加了知识的自主发现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三年级时增加了古诗的学习, 如《山行》、《枫桥夜泊》《绝句》, 还有哪吒脑海的故事、寓言故事等, 这里增加了知识的难度, 不仅是知识难度加大了, 思想觉悟也要提高, 人文精神也更加的有内涵性;四年级古诗词的内容增加了, 每学期要学习四首, 而且还增加了《虎门销烟》、《三顾茅庐》、《奇妙的互联网》、大自然描写等内容, 这些包含了自然、人文、古代教育故事和现代科技内容, 这些对于学生的理解力的提高、情感的丰富都会很大的帮助;五年课课文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比如:《海伦·凯勒》、《二泉映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旨在促进学生树立理想, 同时课文中体现科技教育, 让学生了解神舟飞船、火星、克隆等;六年级相当于小学的一个总结, 更多的是包含了关于爱国情怀的内容, 包含了很多感恩篇、志向培养篇等内容。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是非常有心的, 因此在进行道尔顿制教学法的试验的时候要将学生进行一个分组, 每五个人一组, 每个年级一个, 这个组合是自由组合, 按照学生之间的性格特点进行组合, 可能前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但是经过长期磨合还是可以实行的。组合分好后就有助于高年级教育低年级, 低年级督促高年级的模式的形成。

(3) 教师的参与。教师要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一个引导的工作, 让其有这样的意识和习惯, 这样工作才能进行, 不然低年级的学生会感到非常的迷茫。

三、结语

语文包含有字词的基本认识、自然的探索、人文精神的传递、古学文化的研究、阅读、写作等, 年纪不同, 对于这几个方面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因此才会进行分级的教学, 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事实上, 小学生这个年纪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 因为其刚接触到这些知识, 所以会非常的好奇, 也不会有其他的负担, 再加上语文这门课其实是不分年龄的, 只要是字词能得到训练, 阅读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这里虽然没有利用道尔顿制对整个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仅仅是一个道尔顿制的小规模试验, 但是针对语文来说还是比较适用的, 所以在运用前人留下来的知识的时候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变通, 这样才能有效的汲取知识, 建造一个人性化的小学语文课堂。

摘要:道尔顿教学法虽然在民国时期就开始拿来试验, 但是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最终导致失败。在追求个性教育的今天, 道尔顿教学法又渐渐开始被大家关注。道尔顿教学法是一个打破传统教学的方法, 这对于学生个性的形成有非常大的帮助。其实道尔顿教学法在国外运用的非常好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选择性学习, 这样更加方便知识的掌握。现在的我国教育不再只是知识点的传授, 而是还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养成, 因此在教育渐渐走向开放的今天, 道尔顿制教学法是可以拿出来进行新一轮的试验的。本论文就是旨在通过道尔顿制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最终创立一个人性化、自主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道尔顿制教学法,苏教版

参考文献

[1]舒新城.道尔顿制浅说[M].上海:中华书局, 1924

[2]林木.道尔顿式教育的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3

[3][美]海伦·帕克赫斯特:5道尔顿制教育计划6, 陈金芳等译[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道尔顿制教学法 篇2

引言:道尔顿制作为一种学校教学的组织模式在20世纪的20年代传入我国,迅速传播并得到国人的推崇,一时间被教育界认为是解决当时中国教育弊病的良方,进而积极的推行实验,但没有持续几年道尔顿制便在中国销声匿迹了,这中间的原因是值得人去思考的。仔细分析之后,发现道尔顿制在某些理念上和今天课程改革的某些理念有相似之处,当时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今天也依然存在。本文就是对道尔顿制在中国兴衰状况粗略分析之后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道尔顿制在当时实验也主要是涉及国文、社会(包含历史科)以及外语等几门课程。

一、道尔顿制的概述

道尔顿制由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女士所创,并于“五四”运动后期继自学辅导法、分团教学法、蒙太梭利教学法以及设计教学法之后传入我国。道尔顿制得名于其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立中学的成功试行。道尔顿制的英文全名为the Dalton laboratory plan,从原文字义讲应该为“道尔顿实验室计划”。道尔顿实验室计划“意味着该计划是以实验这一概念为由来的,即将学校作为学生自身——实验者的社会实验室,其目标是在学校这个现实生活的社会条件下,使学生从以往固定的学校组织中释放出来”。1它的实施原则主要有三点:自由、合作和计划(也有的翻译成时间的预算)。具体的含义是:学生享有自己安排学习内容、计划或支配学习时间的自由,学校从身体和精神方面给予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其各方面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和发展。合作是指各级学生在团体生活中成长,学生遇到困难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研究,培养学生具有享受学校和同学提供的各种便利条件的同时要具有为这个群体尽义务的意识,他不仅是个自由的人,同时又必须做一个时时自觉的,对群体负责的合作者。计划主要是指学生自己拟定学习计划、支配学习时间。诚如柏克赫斯特女士所说“道尔顿制下,我们把工作的问题完全放在学生的面前,只告诉他应该到达的程度,此外我们允许他用自己想出的适当的方法按自己的速度来处理此事”2 我们可以看出道尔顿制主要通过对学校教学生活的改组达到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对学习负责任。当时中国教育界认为“道尔顿制是一种简单经济的学校改组法,使学生与教师由此以发展其较利机能。他们两方面时间与精力的浪费都可以减至最少限度。此制并不增加或更改课程,也不依赖于精美的设备与华贵的校址。但它却排弃教授一切学科只有某种方法的概念,而给优良儿童以彻底研究,努力进行的同等机会。”3道尔顿制特别注重个别教学,并通过其个别教学调和教与学的矛盾,使学生的个性与群性在教与育协调一致的过程中得到有利的生长发展。道尔顿制

与班级教学和其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没有固定班级,由各科作业室取代,作业室打破年级的体系,按照学科来进行;(2)没有统一、固定的日课表,学习钟点和内容由学生自定;(3)学生根据学习公约的要求自动学习;如舒新城所介绍的“道尔顿制是每生每月每科都给一张工约„„如他把一个月的功课修了,就把第二个月的工约换给他,假如到一个月以后,他的功课尚没有修了,指导员可根据工约去督促他”4(4)突出学生自学;(5)通过成绩记录表观察学生学习的进程;(6)实行弹性升级制度。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道尔顿制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立、自主的精神,并且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自动求学的习惯,养成独立研究的习惯,此外道尔顿制解决了传统班级教学体制下,优等生和差生同步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它允许学生加入到自己最适合的团体当中去学习,允许学生的学习进程可以不同,允许学习的课程可以不同,从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差异教学。

二、道尔顿制实验在中国

1、当时中国的教育状况

道尔顿制在我国的传播和实验道尔顿制从20世纪20年代初传入我国,它的迅速传播和实践与当时我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是密不可分的。新文化运动作为前导,为西方教育理论的传入创造了条件。儿童中心主义和教育即生活等理论在“五四”之后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并逐渐被教育界的人士接受。从当时我国教育的具体情况来看,20世纪20年代,班级授课制和年级制的弊病成为教育领域里的突出问题。当把私塾逐渐改造成班级授课制和年级制之后,班级授课制和年级制的一些弊端逐渐地被当时教育界的人们所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学不能适合全班学生的程度,按照大多数中等生的水平进行教学,又不能满足优等生和劣等生的需要。在一个四五十人的班级中,欲将每人的需要都照顾到,无论是怎样好的教师也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个问题成为当时班级授课制教学最为突出的问题,仔细思考一下可以发现其复杂的历史背景。清末民初兴学之后,虽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了统一的课程标准,但是各地区,甚至各学校因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不同,教学水平和进度存在着极大的差别。不仅同一年级学生表现出明显差异,而且同一学生的各个学科之间也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例如某生英文国文,已达毕业程度,而理科、史地相差一年,数学相差二年(东大附中即常有此事实),此时将如何办理?”5“我们学校中有几种学生因为未入校以前的教育不同,有英文在三年级一学期,数学或其他学科在一年级一学期;我们原想把年限打破,但因学生各科升级降级都以一学期为单位,所以遇着这种学生,便无

办法。”6面对当时班级授课制和年级制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教育界的人们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各种努力和尝试。道尔顿制的传入给当时正苦于解决这些问题无方的人们提供了思路和答案,所以当时很快有人进行研究,并敢于大胆地进行试行。

2、道尔顿制在中国的实验

由于道尔顿制所具有的一些切合当时我国教育实际需要的突出特点,当它传入后,立刻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广泛注意和重视,与此同时,我国主要书局和报刊对道尔顿制的大肆宣传和报道,为其得到我国教育界的普遍认同、理解和接受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由于不少中小学积极、主动地开展道尔顿制的实验。使其在我国迅速形成一股试行道尔顿制实验的热潮。

1922年起我国的一些中学开始试行道尔顿制。1922年至1930年,我国实施道尔顿制实验的学校大约有100所左右7,其实施学校主要集中在以江苏省为中心的地区和沿海的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其中以上海吴淞中学和东南大学附中的道尔顿制实验尤为引人注目。

1922年10月,道尔顿制理论传入我国不足半年,吴淞中学便在舒新城等教师的指导下率先在国内开始试行道尔顿制,开我国试行道尔顿制之先河。吴淞中学初行道尔顿制实验的范围不大,一开始仅限于国文和社会常识两科。吴淞中学在试行道尔顿制之初所得结论有四:第一,学生作业室内秩序井然,“不是低头看书,就是执笔写字,闲谈的没有,笑语的没有,教室中所有种种不规则现象都没有;总之,是一种极其静肃的景象”8。第二,“学生自动心渐发达。从前学生的上课,好像是为教员,靠教员的,现在却有觉得是为自己,须靠自己了。以前学生遇到放假,觉得很高兴,因为可以不上课了,现在觉得放假管放假,规定的功课依然要做,所以也有到放假日来问我们作业室开不开放,好像他们以为作业室是不放假的。从前只求及格,现在欲有努力学习而想于一段时期内做完一段以上的工作的。从前用功的人,现在更用功了。从前只用耳,现在非用点心思不可了。这种不是全部学生的情形,但虽然是一部分的,究竟是已有一部分了。”9第三,教员工作太忙。首先时间上比原来花费多。从前除上课外,课外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实行道尔顿制,教员须每天守候在工作室连续数小时。其次工作量大,以前的班级教学,虽然教员讲得多,但毕竟只是上课那几十分钟,且教员自主性大,想怎样讲就怎样讲。实行道尔顿制,学生个别自由学习,问题多而广泛,教员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去准备对付各种各样的问题。第四,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比如学生工作量多少的问题、学生成绩的考核问题等等。

在此之后,东南大学附中在廖世承的领导下进行了道尔顿制对比实验。该实验将智力和学力相等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用道尔顿制,一不用道尔顿制。比较

两组成绩高下”10。实验对象确定在该校初

一、初二年级,各年级选取两个班,其中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比较班。参加实验的学生通过各种测验获得,其后将各种测验分数均化为T分数,再求出各个人智力T分数与教育T分数的平均T分数,根据平均T分数采用随机抽取法将学生分为同等能力的两个班,即前面提到的实验班和比较班。实验学科有:国文、英文、数学、混合地理、混合理科。其他科如图画、体育、乐歌、手工等仍采用寻常教法。参加实验的教师选取平素喜欢研究新方法者,要求他们同时兼任实验班和比较班相同内容的课程,但需用不同方法施教。实验时间为一学期。东南大学附中实验结果表明,道尔顿制没有能够通过实验证明它确实比班级教学长出多少,至多与班级教学打了个平手。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道尔顿制,东南大学附中还另外拟定了三种调查表,调查了解实验班、比较班的学生以及参加实验的教师对道尔顿制的主观意见。每份调查表最多不超过8个问题,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回答。从学生调查表上得出几方面比较一致的看法:首先是对道尔顿制的认识。无论实验班的学生还是比较班的学生都普遍认为道尔顿制有如下优点:(1)问教员的机会多;(2)工作自由;(3)可以时常与同学研究,养成合作习惯;(4)养成自动求学的习惯;(5)能适合不同个性和学力。缺点在于:(1)费时多;(2)管束差,容易使对己要求不严者更加放纵。难点有:(1)时间少,任务重;(2)由于以前养成了听讲的习惯,一切靠自己动脑、动手感到困难。其次,在是否愿意行道尔顿制的态度上,被调查的139名学生中,有94人愿意采用道尔顿制,45人不愿意。不愿意者大多来自比较班。在针对教师的调查中,教师们对道尔顿制的看法是:优点方面,道尔顿制较能适应学生个性;教员可以因此经常与学生接触;劣等学生可多得指导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因之而增加自动的能力。缺点是费时;不经济;练习簿先后交免不了抄袭;懒惰者不易督促。困难在于因学生学程前后参差不齐,有时牵动太多,不免增加教师与办事人员的困难;教师特别费力、费时。在对实验班和比较班两组学生成绩的看法上,大多数教师认为差别不大。在回答道尔顿制是否适宜于教师们所任科目的问题上,几乎没有统一的看法。

根据现有资料,上海吴淞中学是最早试行此制的,东南大学附中的实验是当时水平最高的(廖世承把实验的整个过程和结果编辑成《东大附中道尔顿制实验报告》商务印书馆1925年八月出版),北平艺文中学是施行时间最长的。由于小学低年级在施行道尔顿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当时施行道尔顿制的小学大多是在中高年级实施。施行道尔顿制影响较大的是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附属小学校。这所学校从1923年开始在四、五、六,三个年级试行道尔顿制,试行的学科有国语、算术、自然、社会(包含公民、地理、历史)4科,其他学科还是班级授课制。在试行了将近一年之后,他们整理编辑出版了《道尔顿制试行的经

过》(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附属小学校出版部1924年5月出版),介绍了此校试行道尔顿制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实施后的效果和困难。此外有影响的还有:江苏省第四师范附小(见《小学校道尔顿制实施法》,中华书局1926年12月发行)、京师公立第二十九国民学校在当时也较有影响(见舒新城:《一个行道尔顿制的小学校》,载于《中华教育界》第十二卷第十期)。根据现存资料,当时施行道尔顿制的中小学校数量无法精确的统计。后来有人认为“在十二与十四年中间全国中小学行此制者虽无确切统计,其数当在数十校甚或百校以上。”数十校较为可信。从地域分布上来看,主要集中在一些城市里。依据柏克赫司特来华所访问的地方来推断,上海、杭州、南京、武昌、北平、太原、天津、济南、曲阜、奉天等城市都可能会有施行道尔顿制的中小学校。

1926年以后,中国的道尔顿制实验热潮急速衰退,实施实验的学校越来越少,在曾经实施过道尔顿制实验的学校里,原来的班级教学形式大幅度地复辟,并迅速占据主导地位。1930年名噪一时的道尔顿制实验从此偃旗息鼓。

3、道尔顿制实施的困境

从上文,上海吴淞中学以及东南大学附中的实验结论中,我们不难看出道尔顿制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自由研究、学生学习自动自发、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展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习效果切实明显等等,但是它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教学设备和参考书的缺乏、学生难以避免的出现抄袭偷懒的情况、上课讲解的困难、工作指定的困难等等。恰恰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决定了道尔顿制在中国的命运。仔细分析如下:

① 经费上的困难

道尔顿制打破班级教学、取消固定日课表制是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全面改革,这不仅需要教育者在思想观念上要有充分的准备,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学行政组织、教师、教室、教材、教具等方面的具体配合,要有必要的物质上的保障。例如,吴淞中学国文与常识两科试行数月就增加了数百元经费11;东南大学附中的实验也使“教师人数至少增加了三分之一”12;“又如1925年中华教育改进社调查了14所条件较好的改行道尔顿制的学校,其施道尔顿制的经费比施班级上课经费平均多了15%”。13可见,经济上的保障的确很重要。然而,当时中国的现实却是教育经费普遍短缺,这无疑使道尔顿制实验的大规模开展成为困难,即使勉强实行,必然会影响它的实际效果。因此,道尔顿制在我国部分中小学短期实验之后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除了其他原因之外,经济上的困难有相当的关系。

② 教师和设备的困难

首先是教师方面的困难,实行道尔顿制实验需要一批较高素质的教师。这些

教师除了能够主动深入地钻研教材、耐心细致地向学生解答各种问题之外,还应该懂得学生的心理,能够有效地识别学生的个别差异,有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个性与能力水平相当的学习方法、学习速度、学习方向,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然而,“那时的一般状况是:‘常见多数教师,上课至下课,兀立讲台,始终如说书人之宣讲,但知抱书本逐句讲解,或就教授书上之铨释,书于黑板,令学生照抄’。即教师的知识质量的欠缺,已是除了照本宣科也难以胜任”14。与道尔顿制所要求的了解学生,迷人熔教与育为一炉相差甚远,因此,由于教师水平的参差不齐,各学校实行道尔顿制实验的情况差异太大,无疑是道尔顿制在我国中小学难以深入开展的又一原因。

其次,教学设备困难的问题也异常突出,除了在教室的改造,教具、教材的制作、编纂等问题之外,道尔顿制实验要求具备的一定数量的参考书等一系列资料都很难满足。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不太重视青少年教育,那时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和使用的书籍实在有限。在实行道尔顿制时,当其供学生自己阅读和使用的书籍受到较大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仅限于课本,要达到通过道尔顿制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目的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是我国中小学在实行道尔顿制实验中遭遇到的又一困难。

③ 文化差距造成的矛盾冲突虽然道尔顿制有着不少明显的优点,尤其是它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以教师为中心,学服从于教的被动局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等等。但是由于它来自国外,代表着一种异质文化,并受到其相应的文化支持,所以,当它在我国中小学的实验过程中,在与中国文化产生了一些具体的、实质性的接触和碰撞之后,双方的差异与矛盾冲突便随即暴露出来,并成为影响和制约它在我国继续深入进行的又一重要因素

道尔顿制教学法 篇3

(一)初中英语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强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积极性不强,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英语属于一种语言,它没有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所具备的较强的逻辑性,而是偏重于记忆与理解,这就使得英语课程较为枯燥无味。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热情并不是很高,大部分学生是基于升学的压力而被迫学习英语的(高春丽2014)。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的目的仍然是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取更高的成绩,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对考试所关注的重点进行讲解,使得英语课堂几乎成了英语语法课与单词课,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也背离了英语教学的实质,导致初中生对英语学习感到厌烦,很难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林才英2014)。

2. 教学活动的质量不高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质量不高是大部分学校面临的问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对活动的任务不明确,或者无法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理解,还有一部分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同时,初中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并没有考虑学生的不同生活经验与兴趣爱好,这导致教学活动的内容较为单一,形式较为呆板,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无法完成所设计的任务,使得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申晓菊2015)。

(二)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初中教学阶段主要采用班级授课机制,即知识水平大致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对学生进行教学。从教学的长期实践来看,班级授课制教学确实存在很大的优势,同时也是教学活动最实际的需求。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班级授课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不足已日趋凸显,对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1. 课堂组织形式忽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教学的空白,虽然班级授课制教学是以集体为单位的,但其实质并不具有集体的特征,学生都是以个体的形式学习的,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彼此之间没有过多的交流与沟通,也不需要分工与合作。然而,英语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需要通过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英语运用能力(黄鹰2013)。

2. 课时安排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中,英语教学往往以“课”为活动单元,教学的时间受到“课”的限制,所有的教学活动必须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事实上,英语学习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与交流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其中的内涵,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无法过多地进行“听说训练”。

二、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的全称是“道尔顿实验室计划”,其原理是将教室变成实验室,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每个月的学习内容,使课程教学顺利进行。在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中,每个月的教学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教师根据每个月的教学情况制订每周的教学内容与完成标准。同时,教师在教室内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学生则与教师签订学习合约。在完成学习之后,学生将所学到的成果交给教师,由教师根据之前所制订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是一种全新的合约型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三、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的具体做法

(一)实验室

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要求学生学习的场地不是教室,而是实验室,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有很大的差异。在实验室中,学生被分在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小组成员可以在实验室内合作与交流,从而增进合作意识。同时,实验室内应该配备专家型教师,该教师对其所教授的领域有着深刻的了解与认识,能够随时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帮助(刘丽亚2015)

(二)进度与学习公约

在每个月初,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接受任务之后,他们可以自主地对学习的时间与进度进行安排,并根据个人的情况与兴趣爱好进行相应的调整。当学生制订完学习进度计划后,教师将每个人的学习进度计划表张贴在实验室内,按照时间节点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督促,从而形成相应的学习公约。在月底时,学生必须完成月初教师布置的任务,并以表格的方式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记录。这种方式不仅能挖掘学生潜在的智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判断力与个性。

(三)独立研究与学习小组

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在同一个实验室中进行独立的研究或者分组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自由支配学习时间与学习进度,也能够自由选择分组的成员。只有完成了学习任务并通过了教师的考核,学生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能缩短该课程的学习时间(刘阳2014)。

四、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下的英语活动案例

(一)以提问带动学生拓展学习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提问,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如以下所示的教学片段:

T:Now,many students like to wear name-brand clothes.Do you know what does“name-brand”mean?

S:Yes.It means very famous brand in the world.

T:Could you tell me some name-brands for example?(教师在对学生的词汇掌握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启发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

S:Yes.NB,Adidas,Nike,Dior and so on.

T:In my mind,name-brand is something which is very expensive that I can’t afford it.And as a student,I think all of you can’t afford it.So you should wear school uniforms on weekdays.Do you think so?(教师通过反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

通过分析以上的教学案例发现,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不断启发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比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效果更佳。因为启发式教学既做到了以教师为主导,又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不仅能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进行自主学习,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加强学习课外知识,从而学到更多在课堂中无法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缪茜惠2011)。

(二)以研究带动学生自由学习

在分组学习关于衣服面料的相关英语词汇时,学生会学到许多不同的有关面料的英语单词。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对话。

S:Sir,can I ask you a question?

T:Yes,of course you can.

S:How can we say“丝绸亚麻”in English?

T:OK,Have a look at the trade of your coat you wearing now.What have you found?(当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纷纷脱下外套,查看外套的标签,许多外套的标签都是用英语注明衣服面料,有wool,silk等英语单词)

T:Can you tell me how these words pronoune and what do they mean?(学生纷纷查阅英语词典,找到单词,查看这些单词的读音与意思)

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的认识,而且能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让学生认识到英语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英语语言的挖掘与研究,从而打破课堂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思维束缚(邵思源2012)。最重要的是,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对初中英语教学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不仅能够打破当前班级授课制教学对学生的束缚,使学生获得更加自由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此外,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不同于应试教育中的“填鸭式”教学,其教学往往采用诱导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值得被大力推广。

摘要:针对初中英语教学过程和教学组织形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有效改善教学现状。道尔顿制教学是在实验室里进行,教师为学生制订一定的学习进度表和学习公约,要求学生以独立研究或学习小组的形式学习英语,并以英语教学活动案例的方式介绍如何通过道尔顿制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高春丽.2014.农村初中英语作业的优化设计[D].首都师范大学.

黄鹰.2013.初中英语课后练习形式的调查与研究[D].西南大学.

林才英.2014.初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行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刘丽亚.2015.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1):62.

刘阳.2014.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缪茜惠.2011.面向“理解性学习”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探索[D].扬州大学.

邵思源.2012.一项对中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安迪.麦克道尔个人资料 篇4

姓名:安迪.麦克道尔

性别:女

出生年月:58年4月21日

身高:177cm

籍贯:美国

安迪.麦克道尔是那种不事张扬的女明星,以她今天的知名度你难以相信她只拍了不到20部影片,这位美丽的女演员总是出现在你意想不到的影片中,令你惊奇。尽管人们总是把她列入美丽性感的女星行列,但她的的确确是选择那些在艺术上有所突破影片和富有创意的导演。 安迪是美丽的,这使她在模特这一行非常有成就,成名后她自然转向了自己从小就喜爱的表演事业。 1982年她在《泰山传奇》中扮演了珍--一位英国贵族小姐。而后她又在一部十分轰动的影片“圣摩埃尔之火”中演出,这部影片孕育了多位日后的明星,最值得一提的是黛咪.摩尔。真正让安迪感到满意的角色是在史蒂文.索德伯格的影片《性,谎言和录相带》这部小成本的影片在1989年的戛纳电影节中一举成功,并在美国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然后她《绿卡》中与杰拉德.德帕迪约演绎了一出浪漫的异国之恋。这部喜剧片十分成功,杰拉德得到当年的金球奖喜剧片男主角奖,不过对于安迪来说,她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始终是一位客串演戏的模特儿。她作为劳列尔化妆品公司的形象代言人,她的广告让人熟知,尽管她十分地喜爱表演了,但是这位优雅的女演员,在她的工作中也保持了一种矜持的作风。只在很少的几部影片中演出,有时甚至是很小的角色,看来对于这位收入丰厚的模特来说,从来没有成为明星的压力,表演完全取决于兴趣,这使她显得那样与众不同。无论是在布鲁斯.威利糟糕的影片《哈迪逊之鹰》还是在震惊好莱坞的《大玩家》中只有几个镜头的她自己,安迪都有着自己选择角色的自由和乐趣,她总是出现在那些有趣或是不同凡响的影片中,这还包括《土拨鼠每天行礼》和《短篇集》。不过最令她的影迷津津乐道的是《四次婚礼和一个葬礼》。 这部英国制作的喜剧风摩世界,连目空一切的好莱坞也拜倒在它的脚下。在影片安迪扮演一位美丽而开放的美国女郎令休.格兰特神魂颠倒。之后她又在史蒂文.索德伯格的指导下拍了《结束暴力》在片中她扮演一位著名制片人美丽而无聊的妻子。而后在《迈克尔》(《天使米高》)中,她是观众最意想不到的结果,她是天使约翰.屈沃塔下到凡间的目的,为促成她与威廉.赫特的恋情。在《坏女孩》中她又是西部片中能骑善射的妓女出身的女英雄。在为数不多的影片中安迪演绎了各种各样的角色。

道尔顿制教学法 篇5

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旨在克服班级授课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矛盾。它的实施有三条原则: (1) 自由, 即教师制定学习任务, 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2) 合作, 即打破班级界限, 让各年级学生自主参与团体生活; (3) 取消课程表,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订计划, 自主学习。

二、道尔顿制的传播与实施

道尔顿制于1921年介绍到我国, 到1930年代退出历史舞台。近些年, 一些学校依据“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先学后教”的原理进行教育实验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 对道尔顿制教育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无疑非常必要。2011年9月, 山东省青岛市第四十中学 (以下简称“我校”) 率先在初二年级中开展了道尔顿的改革实验。

1. 前期准备

首先, 对参与实验的全体初二教师进行培训, 特别是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理解新法的理论与实施纲要, 讨论功课指定 (作业大纲) 的原则。其次, 将初二年级的所有同学, 根据其实际状况, 分成“ABCD”4大模块。再次, 编制成绩记录表;第四, 设立语文、数学、英语等14个实验室, 添置相应的图书及仪器。

2. 实验过程

2011年9月开学的第二周, 实验正式实施。总体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时间, 任意选择其喜欢的实验室进入, 在其选择的实验室完成相应任务, 由老师进行批阅讲解。过关后, 由教师给出相应的等级, 签字后方能进入下一个实验室。

实验人员从学生、教师、功课指导三方面入手, 严格控制实验因素, 努力排除非实验因素的干扰, 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1) 学生。学生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进入实验室。进入实验室后, 可以通过参考资料和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完成相应任务。 (2) 教师。每个实验室配备2名教师, 在学生进行任务时, 给予一定的指导, 并在学生完成任务后给予相应的评估和等级。 (3) 功课指导。我校根据教材以及《新课程标准纲要》, 由任课教师拟定各科作业计划和作业大纲, 交由校长审核后实施。以英语科为例, 一次作业大纲大致包括:课程的回顾;本周作业的研讨与检测;下一周的知识的预习;作业的闯关达标, 包括笔试和口试。

3. 实验结果

从实验的结果来看, 实施道尔顿制的学科成绩明显提高, 特别是地理、历史等有了大幅度提高。英语、语文由于跟学生的基础有很大关系, 有小幅度提高。师生、生生关系都比较融洽, 参与实验的师生对道尔顿制较为满意。

三、道尔顿制的优势

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发现道尔顿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出了以下一些优势: (1) 学生自主性强, 自动自发。因不受教师的限制和频繁督促,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完全的责任, 因此, 学习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事, 从而改变依赖教师的意识和习惯。 (2) 发展个性, 调动积极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习, 可最大限度激发其积极性, 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率。 (3) 合作精神,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讨论, 教师也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和指导学生,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团体合作的精神。

四、存在的问题

在认识到道尔顿制的优势的同时, 人们也发现了施行道尔顿制后所产生的问题: (1) 教学设备和参考用书缺乏。 (2) 为了完成工约或赶进度, 有些学生总是抄袭别人的笔记。 (3) 我校在检讨该体制的经验教训时, 深切地感到上课是不能完全废止的。事实告诉我们:无论作业编排如何适当, 教学解释如何明畅, 中小学生决不能无课堂。

避税天堂安道尔 篇6

安道尔公国位于西班牙和法国之间,高山峡谷遍布全境,平均海拔1100多米,是欧洲地势最高的国家。总面积为468平方公里,是欧洲四个“袖珍国”之一。安道尔没有政党、没有军队,只有近100名警察,各行政区视交通情况再设数名交通警。安道尔甚至没有航空和铁路运输,只有公路通往法国和西班牙。由于税收极低,首都安道尔城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城内主要大街商店林立,有上千家左右。不仅商品齐全,世界各类名牌产品应有尽有,而且价格亦比原产地低了不少。旅游者除游览外,就是采购。汽车离去时,大多满载而归。安道尔城外的山谷湖泊景色如画,有羊群、草原,有渔村、农舍,有过去的古堡和披着雪冠的远峰,给长居闹市的人以一种清新之感。冬天白雪皑皑,夏季草密林茂,是天然的滑雪场和狩猎场,一年四季游人不绝。安道尔城长期与世隔离,因而比其它欧洲国家保留了更多的中世纪风貌。建筑典雅质朴,装潢古色古香。

道尔顿制教学法 篇7

在化工生产中,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分离设备也就自然成为分离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在化工分离操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良道尔澄清桶是一种新型分离设备, 在氯碱行业中广泛应用。

盐水精制是氯碱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一次精盐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隔膜电解槽的隔膜使用寿命和离子膜电解二次过滤的正常运行。精盐水中的固体悬浮物(SS)含量是盐水精制工序的主要工艺指标之一,道尔澄清桶的澄清效果直接影响到精盐水中的SS含量。澄清桶是氯碱厂盐水精制的关键生产设备之一,其性能决定了精制盐水工序除钙、镁及其他固体悬浮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氯碱厂隔膜电解槽的运行状态以及离子膜电解二次精制盐水的初始质量,影响电流效率、隔膜更换周期、二次精制盐水生产成本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

为保证道尔澄清桶的正常安全运行,轴的安全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道尔澄清桶的基本原理与结构[1]

道尔澄清桶是利用重力沉降法的原理设计的一种分离设备。一般为钢制或混凝土制结构,桶底约8°~9°的倾斜角,桶的中央有一个中心筒,筒中有一根长轴,轴的两端连接泥耙。长轴上端与传动装置相连,泥耙每隔6~8 min转一圈。桶上部有一个环形溢流槽。粗盐水由中心筒上部进入,中心筒实际上是一个旋流式凝聚反应室,粗盐水入口呈S形,使进入的盐水作旋转流动。进口管埋在液面以下0.5~0.7 m处,中心筒下部可装设整流板,以减轻水的旋流作用,以免影响盐水中杂质的沉淀。整流板呈井形方格,高0.8 m,每格大小为0.5×0.5 m。中心筒下部出口处有扩大口,以减慢盐水流速,避免破坏泥层。粗盐水出中心筒扩大口后,经过泥浆沉淀层,悬浮颗粒被截留并渐渐沉到桶底,缓缓转动的泥巴集中在排泥口,泥浆定时排出。清液则不断上升,经过泥浆层、混浊层、清液层从上部经溢槽汇集后流出。道尔澄清桶结构如图1所示。

2轴的设计

采用空心轴,材料为Q235 A,电机功率P=4 kW,机械效率η=80%,经摆线针轮减速机减速后轴的转速为 n =1/8 r/min。

转速之所以要慢,是因为若轴的搅拌速度过快,则会改变盐水的总体流向,致使盐水产生一定程度的扰动,以至于清液夹带部分固体颗粒上升,不利于沉降。过慢也不好,会使固体颗粒粘在道尔澄清桶的底部,以致盐泥上泛,降低盐水透明度。所以,转速宜选用1/8 r/min。设ϕ=152 mm×25 mm。

有效功率 Pe=Pη

水流最大阻力偶矩 M=9 550Pe/n=9 550×[(4×80%)/(1/8)]=244 480(N·m)

则截面上最大扭矩 Mnmax=244 480N·m

抗扭截面模量

Wn =πD3[1-(d/D)4]/16

=π×1523×[1-(102/152)4]/16

=549 437.5(mm3)

最大剪应力 τmax=Mnmax/Wn=44.55 MPa

材料的扭转许用剪应力[2][τ]=110 MPa

则τmax<[τ]

所以,搅拌轴的强度足够,选用符合要求。

3轴上联轴节螺栓的安全设计[3]

采用凸缘联轴器(GB5843-86)。

螺栓的规格 选用YL17. YLD17型螺栓,直径M24,6个螺栓轴孔直径为120 mm。此时,公称扭矩T0=14 000 N·m;而M= 244 480 N·m,远大于公称扭矩T0。所以,当扭矩达到14 000 N·m左右,剪断螺栓时,从另外一个角度能保证轴的安全,也能保证生产的安全运行。

4结果与讨论

轴的设计选用空心轴,材料为Q235 A,ϕ=152 mm×25 mm。

螺栓的设计:采用凸缘联轴器(GB5843-86) ,选用YL17. YLD17型螺栓,直径M24,6个螺栓轴孔直径为120 mm。

实际中有厂家采用实心轴的设计。扭转变形中一般采用空心轴的设计,在可以保证强度的同时又减少钢材的用量,并且在安装上调校垂直度比较方便。

传动采用摆线针轮减速机,可以使传动比很大,减小设计难度;在联轴器上有意识地采用薄弱环节设计,当出现异常操作时可保护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氯碱生产技术编审组.氯碱生产技术[M].北京:化工部化工司,1985.

[2]王绍良主编.化工设备基础(第2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道尔顿制教学法 篇8

关键词:微博,传播学,Twitter,新浪微博,做啥网

一、微博的概述

虽然新浪微博目前正在内测, 可这一消息炒得沸沸扬扬, 反倒吸引了一大批好奇人士的加入, 除了一些本在新浪开博的博主之外, 另有一些人完全是冲着微博这个新鲜玩意而来。除了邀请一些名人在新浪微博落户, 如李开复、李宇春、易中天、赵丽华等, 还有一些传媒机构的捧场, 如《中国新闻周刊》、《北京青年杂志》、《外滩画报》、央视的《艺术人生》栏目等。

“微博”这一词, 在国内已被网友简写为“围脖”。微博, 这一概念译自英文单词micro-blogging, 顾名思义, 就是微型博客, 传统博客的一种变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IM (如QQ、MSN、Gtalk等) 、Em ail、w e b等方式向个人微博客发布短消息, 文本内容通常限制在140个字符 (70个汉字) 之内。

微博概念, 最早来自美国人埃文·威廉姆斯 (Evan William s) 。2007年3月, 一个名为Tw itte r的网站在埃文的策划下正式上线。网站的首页有一句很醒目的问句“What are you doing?”, 博友把自己所思所做的内容以简短语句的形式回答并发布, 这正是微博所追求的实时性和动态性。

Tw itte r的英文原意是形容小鸟叽叽喳喳地叫, 而Tw itte r确实使人们的交流犹如小鸟一样畅快、活泼、七嘴八舌。埃文把Twitter上每条信息的大小严格限制在140个字符以内。这限制看似束缚了功能, 实际上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妙招——不仅与博客、Facebook之流区分开来, 更重要的是, 使用户不假思索地用最简短的文字, 回答“正在做什么、正在想什么、正遇见了什么?”等问题, 这就大大节省了沟通的时间成本。 (1) 据称, 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时, 在Twitter上开辟了个人网页, 并形成15万follower (跟随者、粉丝) 的规模, 进一步塑造了其亲民和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形象。

作为社交网站的龙头老大, Facebook最先感受到了Tw itte r的锋芒。在2008年秋天, Face book砸出5亿美元, 企图收购Twitter, 但被Twitter一口回绝。2009年3月初, 埃文为Twitter装上了搜索引擎, 锋芒直指搜索业务的霸主——谷歌。更令谷歌如芒刺在背的是, Twitter染指搜索业务, 带来了一场“从静态到动态”的搜索革命。在一场突发事件刚刚发生时, 人们可以在Twitter上搜到大量的实时消息, 而在谷歌上将一无所获。 (2)

Tw itte r带来的强劲势头使得多家网络巨头想与之结盟, 然而, Twitter坚持独立发展, 已获得大笔风险投资的Twitte r, 对埃文来说有太多的可能。

Tw itte r之后, 国内也掀起了一股微博热。国内的微博网站, 有做啥、嘀咕 (关闭) 、叽歪 (关闭) 、饭否 (关闭) 、滔滔、贫嘴、新浪微博等;可以说是Twitter的山寨版。

笔者以亲身使用做啥和新浪微博的经历做总结, 将其和传统博客相比较, 分析微博的特性。

二、微博的特性

和传统博客相比, 笔者认为, 微博有以下几个特性:

1、碎片化写作, 可辐射更多的博客使用者

在传统博客上, 有如马未都记录的和收藏有关的那些事儿, 又如郭敬明记录的采访黄永玉的随笔, 无不是洋洋洒洒上百字或上千字的博文。而在微博上, 如在做啥网上一名微博网友写道:“闲着没事做, 拿着安东尼的书, 用重庆话一字一句的读。看来重庆话速度真是比普通话快多了, 一眨眼就读了一页。囧。。。白瞎我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了”, 这就算是一条微博, 不超过140个字, 却记录了博主的心情感悟。

和传统博客相比较, 微博最大的特点在其“微”, 用户每次发布的内容不得多于140个字符。在传统博客的写作中, 博主习惯于长篇大论, 或思想深邃, 或叙事丰富有趣, 这在无形中设置了博客的门槛, 那些有简短语句灵感的人只能徘徊在博客之外, 虽说可以通过博客发布, 但内心顾虑碎片化的所思所想会使自己相形见绌。相反, 微博以简单的问句发出, 如新浪微博的“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大家?”、做啥网的“你在做啥?”, 这都是用户们可以轻易简单回答的问题。微博的碎片化写作, 是传统博客系统化、长篇大论写作之外的一个写作天地。无须精湛的写作技巧, 只要是会识字写字的任何人, 都可以在使用微博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给沉默的大多数, 带来更多的发声机会

在传统博客上写作的人士, 尤其是那些点击率高的博客, 往往会成为网络上的意见领袖。一些博客更为这些意见领袖开设专栏, 提供更好的平台, 例如博客中国的口号是“汇聚万名意见领袖, 中国第一思维集散地”。这一博客无疑把那些无法发布具有深刻思想的博客排斥在外, 而这些不具有深刻思想的博客往往就是那沉默的大多数。

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 声音强势者越是大声疾呼, 那些劣势者则越是沉默, 呈螺旋式的扩展过程, 直至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诞生。这些意见领袖的观点阐释是通过洋洋洒洒的博文实现的, 显然这一形式将那些无法进行长篇大论写作的人群排斥在外。正如上面所述, 微博的碎片化写作带来了这一机遇。在微博写作中, 沉默的大多数有了更多的发声机会, 不论是传统博客中的意见领袖还是那些原本沉默的人群, 在微博中大家都是在140个字符以内表达自己, 为自己大声疾呼。

3、手机成为最佳终端, 发布更具便利性、易得性

几乎所有的微博都提供了手机绑定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发布自己的微博, 并且只需按照移动短信收费标准支付普通短信费用。传统的博文, 一般是博主在一番苦思冥想之后, 将自己的观点、感悟, 用深邃精美的文字展示出来, 一篇优秀的博文需要博主费上一番脑力, 并且端坐在电脑前专注于写作。而微博的发布, 简单的140个字, 只需通过便携性最强的手机这一媒介来轻松发布, 便利性更强, 同时, 对于购置不起电脑的使用者来说, 也更具易得性。

4、话题市场的设置, 使公共领域得到构建

新浪微博在首页有热门话题的设置, 9月18日的热门话题包括有:“九一八、周笔畅、放假、建国大业、李宇春、李章洙、股市、地铁”八个话题, 微博条数排在前三位的是:李宇春、股市、建国大业。有关李宇春的话题是由微博上的一批“春迷们”发起, 一直在新浪微博占据首位;股市, 则是当前很多人士所关心的就炒股、股票发起的话题讨论;《建国大业》, 则是最新上映的影片, 成为近几日的热门话题。用户们尽可围绕这几个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更可以自己发起话题。

哈贝马斯在1964年给出了一个公共领域比较规范的定义:所谓公共领域, 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 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 (3) 传统博客成为话语的公共领域已逐渐成为共识, 而微博的兴起更是给“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带来更为贴近的诠释。与传统博客相比, 在微博上以寥寥数语进行话题的讨论, 更类似于生活中民众在市场上的倾吐, 公共领域的性质得到构建。

5、简短写作和快捷发布, 实时感和动态感更强

以2008年11月底发生在印度孟买的一次恐怖袭击事件为例, 一位名为蒂娜的女商人将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通过手机源源不断地发布到Twitter上, 与此同时, 也有其他目击者和蒂娜一样成为了现场记者。一时间, 关于恐怖袭击的消息如潮水般涌出, 新增消息速度一度达到每秒钟上百条, 路透社、彭博社、CNN等传统新闻媒体被抛在后面, Twitter一战成名。在媒体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 以最快的速度抢到新闻成为各大媒体觊觎的目标, 无疑, 微博的实时感和动态感为这一目标提供了诸多便利, 难怪Twitter成为几大知名网站意欲合作的伙伴, 也难怪有那么多的传统媒体甘愿俯身进驻微博。

传统博文发布之后, 经过网站博客编辑的审阅才有可能把优秀的博文放置到网站博客首页, 博文才会被更多人关注到, 除此之外, 用户只能关注到自己好友的更新, 而微博的发布, 不但能关注到自己的好友, 还能关注到所有人的最新信息更新。例如, 做啥网有“大家在做啥”的选项, 新浪微博有“随便看看”的选项, 用户只需点击该选项, 便能关注到自己好友之外的“围脖”们所做的最新更新。新浪微博将更新的速度精确到分钟, 而做啥网更是将更新的速度精确到秒钟, 也就是说用户能在几秒钟之内知晓“围脖”们所发布的最新信息, 同时进行回复。

在微博有诸多显著特性的同时, 它的一些缺陷也暴露无疑。

1、多无意义的言语, 少思想的火花, 容易沦为网络垃圾

上文所论述的微博的几个特征, 来自其“微”的特性, 由此造成微博在写作上的简便。一个微博的博主可以在一天进行频繁的多次更新, 由此在微博网站每天所更新的微博总条数相当浩繁。

同时, 也由于微博之“微”, 一些真正灵感闪现的语句, 一些有新闻价值的言语较少, 而更多的是无谓的倾吐, 因而容易产生更多的网络垃圾。然而, 当我们置身于汪洋的信息网络之时, 那些毫无价值的网络垃圾成为困扰我们精神的一大问题, 无疑, 微博上所产生的这些网络垃圾也是我们所不耐其烦的。

2、微博的写作方式, 不利于思想的阐述, 容易助长写作的惰性

用140个字写博文, 是一个发布简短信息的途径, 但不应当成为网络写作的主要方式。微博毕竟是寥寥数语的表达, 不可能成为思想智慧的主要载体, 因而, 对于致力于以文字给人带来思想启迪的用户来说, 微博这样的“懒人写作”不应当成为首选。幸运的是, 在新浪微博和做啥网都有关联博客的设置, 输入传统博客地址, 微博会自动将其更新到微博。一般是以博文标题和网址的形式出现, 感兴趣的用户可点击进入详细阅读。

三、结语

继Twitter之后, 在国内掀起的山寨版微博, 为言论发布开辟了一个新的通道。通过对其特性的分析, 我们可知这一新的媒介形式更多的价值在于其发布信息的时新性上, 而不是思想的深刻性上。如何充分开发微博的这一潜能, 各界媒介机构正摩拳擦掌。

注释

1 曹一方:《微博客风暴》, [J].《商界》, 2009, 6:101

2 曹一方:《微博客风暴》, [J].《商界》, 2009, 6:102

道尔顿制教学法 篇9

一自发性在感受性中发挥作用

如康德所说, 经验知识是认知主体运用感性直观形式和知性范畴整理由感受性得来的表象而形成的。康德在分析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将经验与概念作了时间和逻辑上的双重分割:先有被给予的经过直观形式初步整理的却是非概念的杂多, 再由逻辑在先的知性范畴的进一步规范而形成知识的对象。从外在关系看, 康德将经验与概念相关联是希望表明, 只有具备概念能力的主体所产生的感知觉才能被称为经验, 而感知觉本身的内容并不因概念能力是否存在而受到任何影响。简言之, 在康德那里, 知觉经验的内容是非概念的。麦克道尔认为, 康德主张“经验知识导源于感受性与自发性的合作”是有道理的, 因为他看到了“思想无内容则空, 直观无概念则盲”, 知识的构成离不开两者的合作关系。

然而, 康德的立场会导致许多理论难题: (1) 自发性与感受性不同, 一个是知性范畴所属的概念系统, 一个是概念系统之外的未被概念化的感知经验, 二者的质性差异使之无法真正结合; (2) 康德联结知性范畴和感性直观的中介是先验统觉, 而先验统觉最终诉诸内在的自我意识即“先验自我”, 麦克道尔认为这种先验化的解释缺乏说服力; (3) 未被概念化的知觉经验不借助于语言和概念便不能呈现也不能被表达, 而成为私人的主观意识, 其意义也就无从展示。因此, 麦克道尔为了避免上述诘难, 重新审视了经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他认为, 经验知识虽是感受性与自发性的合成, 却不是自发性运用于感受性带给我们的东西之上, 而是“相关的概念性能力被运用于感受性之中……我们不应该把康德所说的‘直观’ (经验性的输入) 理解为只是得到一个非概念的所与, 而应将其理解为已具有概念内容的事件或状态”[2]9。感性与知性不是截然分开的, 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我们关于世界的经验;概念性能力从一开始就在感受性中发挥作用, 事物由此才得以呈现, 我们才能作出判断或拥有某种信念。

为了理解麦克道尔的观点, 笔者将补充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 经验一定承载着具体内容, 就能获得这些内容而言, 概念性能力已在我们经验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否则我们无法得到相应的知觉内容。正如布兰顿所言, “麦克道尔将经验理解为完全是概念的实现。因此他坚持认为, 任何不具有概念的事物也不可能具有知觉经验”[3]。在这里, 经验与概念的关系发生了质变。麦克道尔的立场与他反对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有关。根据古典认识论, 认知主体之外存在一个实在世界, 他拥有某种成熟的概念系统, 概念系统具有一个外部边界, 实在在边界之外通过经验由外向内作用于我们。这种作用方式要么是符合论的, 世界既对我们产生因果作用又能辩护知识;要么是融贯论的, 实在只对我们的信念构成因果关系而不具有辩护效能。麦克道尔认为这两种方式都是错的, 实在不可能在概念系统之外作用于我们, 我们也不是通过外在的概念来述谓实在;实在一定是可思的和被概念化的, 我们所能认知与把握的只能是概念系统之内的经验世界, 实在通过经验呈现的就是它向概念系统的一种开放, 开放的同时概念也把实在是什么展现出来, 所以感受性不再是非概念的直观, 而是概念化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 “概念性能力不仅在判断中发挥作用, 而且已经在自然事务中发挥作用, 这些事务是由世界对主体接受能力的影响形成的, 即由对具有相关概念的人的影响形成的。”[2]xx因此, 概念性能力在感受性中的作用保证了我们能获得反映世界的经验内容。

其次, 自发性的运用一直扩充到世界影响我们的感性所产生的内容中, 同时, 扩充的自发性必须受到来自思想之外的制约, 否则它的运用就如虚空中没有摩擦力的旋转, 而能保证这种外部限制的是经验。虽然概念已在经验中发挥作用, 但仍要承认概念能力的运作是被动地。麦克道尔以内部经验如颜色为例, 认为“尽管判断某物是红色的这一活动是主动的, 是对自发性的运用, 但像任何判断一样, 它也几乎没有摆脱经验的被动性”[2]。在这里, 他要表达两层意思:第一, 我们谈论内部经验需要借助概念, 而概念一定是公共的;他赞同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批判, 认为内感官的判断最终诉诸单纯的呈现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 因为通过与单纯呈现的确证关系来构造的任何概念都是没有公共意义的私人概念。所以, 要表达“我痛”的内部经验就必须知道“某人处于疼痛之中”这样一个一般的概念表达式, 我们在表达它的同时也把痛的经验建立起来了。可见, 概念的运用使内部经验得以确立并为我们所理解。第二, 概念的这种运用必须是被动地, 因为内部经验是被动地, 是一种发挥作用的感受性, 这样才能确保合理性的外部限制。总之, 内部经验的印象与外部经验的印象一样, 都是概念性能力被引入其中并开始运作的被动事件或状态。

最后, 经验由于在感受性中发挥作用的概念能力而获得内容, 这种能力属于自发性;同时, 同一能力也要在主动的思想中运用。这需要该能力与一个完整的概念系统理性地连接, 在此系统中, 拥有这些概念的主体从事着调整自身思想去适应经验的持续性活动。因为只有具备概念能力的主体才能接受理性关系, 将经验判断的内容与其他可予判断的内容联系起来, 使这些概念成为关于世界观点中的构件。麦克道尔举例说, 在关于颜色的判断中包含了我们一系列的概念性能力, 这些能力都松散的纳入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中。但他又认为, “如果没有任何一种背景足以确保我们把颜色理解为事物的可能特征, 那就没有人可以被认为作出了关于颜色的直接的观察判断”[2]12。换言之, 如果我们不具备关于对象可见表面的概念, 不具有通过观察某物来表述它是什么颜色的合适条件的概念等背景性知识, 就不能创造正确的颜色词汇以便对视觉系统的输入作出应答并使这种输入呈现给我们。所以, 在经验构成过程中运作的概念性能力应同时与自发性思想所蕴涵的自由相连接, 而且要以共同体的概念系统作为背景。从这个角度讲, 麦克道尔是一个整体论者。

二经验具有概念性内容

麦克道尔赞同奎因的最低限度的经验论:“经验必定构成一个法庭, 它就我们的思想可以对事物情况如何这一问题作出回答的方式进行裁决。”[2]xxi而经验要为我们的知识进行辩护就必须处于规范的逻辑空间中, 只有当经验内容是概念性的时候, 它才能进入理由的逻辑空间。所以, 经验必须具有概念性内容。经验具有概念性内容是概念论的核心主张, 作为概念论主要代表的麦克道尔与布鲁尔等人将概念论的论证概括为如下的推理形式:

(1) 感觉经验能够为经验知识或信念提供根据或理由;

(2) 只有当感觉经验具有概念内容时, 它才能为经验知识或信念提供理由;

∴ (3) 感觉经验具有概念性内容。[4]

前提 (1) :感觉经验能够为经验知识或信念提供理由。经验知识或信念是思维运作的结果, 思维的空间是自由的领域, 它似乎与世界没有任何关联。但根据麦克道尔的理解, “如果我们在经验思想和经验判断中的活动被认为与实在还有关联, 那就必定存在外在的限制。不仅是自发性而且是感受性都要起作用”[2]9。所以思维必须受到来自世界的外部限制, 否则思维就是空洞的。为了使我们的思想与外部世界发生必然的逻辑关联, 就需要世界对思维施加限制, “如果我们在经验性思维中的自由是绝对的, 特别是如果这种自由不受来自概念范围外的限制, 那么这似乎会威胁到这种可能性———关于经验判断的根据可能以某种方式将自身与外在于思维的实在联系起来”[2]5。可见, 思维的自由不是绝对的, 而是受到经验限定的自由。

另外, 经验对思维自由的外部限定要以辩护的方式实现, “我们的自由受到思维之外的东西的限制, 这种限制必须是我们可以借之以表明这些判断是得到辩护的”[2]8。也就是说, 感觉经验必须为主体就世界中的事物如何作出的判断或持有的信念提供理由, 这就要确定主体周围环境的某些特征, 从而使主体的相关判断或信念具有合理性。在麦克道尔看来, 我们的信念或判断得到辩护至少要与周围环境中合理发生的东西相似。[5]因而, 要使事物成为可理解的就必然涉及一种有效的演绎论证或某些其他的推理, 这些论证或推理可以清晰地阐明理性责任的来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麦克道尔将理由和概念性能力与推理联系在一起[6]131。由此看来, 提供理由需要确定某些相关的命题, 而扮演推理前提和结论角色的命题内容就要表达相关的推理知识;只有当感觉经验与命题 (命题与信念的内容在逻辑上相关) 有着恰当关系时才能为知识提供理由。就此而论, 麦克道尔提出前提 (1) 的意义是“在知识辩护中为经验争得一席之地从而使得我们的知识系统开放于外部世界”[7]。

前提 (2) :只有当感觉经验具有概念内容时, 它才能为经验知识或信念提供理由。由于提供理由必然涉及确定有效的推理, 而有效推理又要求命题与经验内容之间具有某种逻辑关联, 要保证这一点就必须使经验处于理由的逻辑空间即“对某人所言说的东西进行辩护或有能力为之辩护的空间”[8]。麦克道尔坚持知识的辩护在理由的空间内进行, 这表明他是一位内在论者。他指出, 只有被主体理解和把握的事实才能确证知识;要辩护经验知识, 主体的信念必须与其得到的信息相一致并为之所支持。麦克道尔与一般的内在论者如塞拉斯的不同便在于他并未忘记强调知识的外在因素, 因为在理由空间占有一席之地是知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其自身不能构成经验知识, 还需要世界的帮助。

麦克道尔认为, 既然经验已处于理由的空间, 而且能为知识提供辩护, 那经验内容就预设了概念性能力。所谓概念能力是具有概念内容的心灵状态, “一种心灵状态是概念性的当且仅当它具有表征内容, 这种表征内容只有按照主体自身拥有的概念才能刻画, 这些概念具有一种形式, 这使它能够作为演绎论证或某些其他推理 (如归纳推理或溯因推理) 的前提或结论”[9]。这种心灵行为由于对正确记录事物如何之规则的关注而成为有效推理的前提, 同时它们自身也受到这些推理的影响。因此, 就一种概念状态而言, 认知主体事实上拥有清楚表达推理前提与结论的构成性概念, 主体通过这些概念作出合理判断的内容就是概念化的心灵状态, 因而经验内容是概念性的。综上所述, 如果麦克道尔关于前提 (1) 和 (2) 的阐述成立, 那我们便可以接受这个推理的结论:经验具有概念性内容。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希望概念化的经验具有知识论的优势。

三理论效应:消除知识辩护的困境

麦克道尔对概念化经验的阐释消除了所与论和融贯论在知识辩护问题上的困境。所与论将知识的辩护诉诸基础所与, 即“对判断基础的追溯可以指及一个单纯的呈现而告结束”[2]39, 这单纯的呈现就是在概念领域之外的纯粹所与, 它既是知识的内容之源, 又是知识辩护的终极基础, 成为终结辩护序列无限后退的基石。因此, 所与论关于辩护知识的图画是这样的, “来自外界的限制被施加在扩张了的理性空间的外部边界之上, 而我们在其中则致力于将其描述为来自外界的一种非理性的影响”[2]8。既然是非理性的影响, 那就无法进入我们的认知序列, 无法与概念系统发生关系。麦克道尔认为融贯论的批评是有道理的, “我们绝不能在概念领域周围画出一个外部世界, 实在处于边界之外并对系统产生向内的影响。任何穿越这个外部边界的影响都只是因果性的而非理性的”[2]34。所以, 所与论在辩护经验知识过程中的麻烦就在于, 它在我们需要提供理由的地方最多提供了无罪开脱的推辞。

所与论虽未化解知识的辩护困境, 但融贯论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后者的做法是, 既然非概念的所与不能进入认知序列, 那就将其逐出知识辩护的领域。经验所与在形成知识的过程中仅起到因果作用, 在辩护知识时则不能提供我们相信某一信念的任何理由。信念的辩护依赖的是信念系统内相关信念之间的协调一致, 它不像所与论在真理观上必然陷入符合论, 而符合论的困难在于客观实在的非语言性和非命题性特征无法对符合作出合理解释。融贯论没有这方面的困难, 但如果知识的辩护仅依靠信念系统内相关信念之间的融贯, 那我们的知识是关于世界的思想这一看似明显的论点在哲学上就成为有问题的了。因此麦克道尔认为, “戴维森的融贯论反映了一种障碍, 使我们不能看到概念性能力的作用可以是被动的。”[2]62换言之, 我们的经验知识从此便缺失了来自外部世界的理性限制。

所与论和融贯论之所以在知识辩护问题上先后遇到麻烦, 原因是双方都以二元化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经验。而麦克道尔对经验概念化的诠释却能避免这种困境。经验是感受性与自发性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的, 概念能力自一开始便在经验中发挥作用, “当我们追溯经验判断的基础时, 最后的步骤将我们引至经验, 经验已经具有概念性内容, 所以此步骤并未把我们带到概念空间之外。”[2]10这样就不会出现所与论担心的情况, 概念化的经验既是认识的逻辑前提, 又是知识的辩护能进入认知序列的保证。同时, 麦克道尔主张:“经验就是发挥作用的感受性;因而它们能够满足对我们在经验思想中的自由进行外在限制的需要。但是, 属于自发性的概念性能力已经在经验自身中发挥作用, 而不只是在以经验为基础的判断中发挥作用;因此, 经验可理解地与我们对暗含在自发性观念中的自由的运用具有理性的关系。”[2]24由此可见, 麦克道尔的经验概念超越了传统哲学对经验的理解, 经验内容的概念性不仅保证了知识的可靠来源与构成, 而且保证了知识的确证。知识既能受到世界的理性限制, 由此确保了知识与世界之间的逻辑关联;同时又能在知识辩护问题上真正将其纳入理由的空间加以考量。

麦克道尔通过概念化的经验来化解知识辩护困境的努力之所以有效, 这和他将概念能力与合理性的观念相联系有关。他认为, 我们把知觉经验看做是概念性能力的一种实现, 而概念性能力“在相关意义上归属于其拥有者的合理性观念, 所谓的合理性就是对理由的一种反映”[6]129。麦克道尔关心的不是为作出判断或持有信念提供一种可能的描述, 而是关注主体做出这些事情并将其看做是相信它们如此这般的理由。这一定是主体在感觉经验的状态中提供的理由。而合理性观念的支托是推理, 推理是主体考虑他要相信什么和需要做什么的一种行动, 他在推理过程中能为决定他的信念或行动提供一种具有合理根据的说明。所以, 经验与信念之间的理性关系是通过复杂的感觉经验与某些推理形式的结合来刻画的, 而且经验的概念内容通过它们在演绎推理和其他推导中的作用被确定下来;经验的概念化正是借助其背景中的意象推理的能力来实现。通过这种转换, 具有概念内容的经验在推理系统的帮助下就能为我们的信念或知识提供理由。举例说明, 一个人看见A和B两个图形, 然后作出一个判断:如果通过某种方式的旋转和调动想象地将A转换成B, 那么A和B在大小和形状上就是相同的。认知主体关于A和B的感觉经验能否为这个信念提供理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 这种意象推理之所以被主体默认为正确的原因是什么;其次, 这种正确性在何种意义上能为主体的信念提供正当理由, 从而确证这个信念。站在麦克道尔的立场上,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应遵循如下规则:判断A和B在大小和形状上是相同的, 这一意象推理的正确性取决于演绎的有效性。

前提1:如果两个图形通过某种形式的旋转或调动由一个移动到另一个并完全吻合, 那么它们在大小和形状上就是相同的;

前提2:图形A通过某种方式的旋转和调动可以转化成图形B;

结论:A和B在大小和形状上是相同的。

正是因为这一推理的有效性, 主体所采取的经验操作 (通过某种方式的调动和旋转使图形A转化成图形B) 才使判断 (A和B在大小和形状上是相同的) 成为可理解的, 这是主体经验为其信念提供的结果。主体的感觉经验要为其信念提供正当理由, 使他相信“A和B在大小和形状上是相同的”这一判断是合理的, 仅让他在想象力中随意操作或调动经验的图形并发现自己在头脑中相信它们在大小和形状上相同, 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只有当主体具有关于意象推理的正确认知时, 才能为他的信念提供理由, 这是辩护信念的必要条件。因此, 在主体从意象的操作到相信A和B在大小和形状上相同的转化过程中, 他对这两个前提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必然具有有效性。这里的关键是主体事实上赞同前提2, 并在背景知识即前提1的语境中有效地得出结论, 这是他操作相关意象推理的意旨所在。这个过程不是一种没有内容的虚妄操作, 而是根据前提1对作为结论基础的前提2的直接赞同。所以, 为其信念提供理由的感觉经验恰恰具有了前提2的内容, 根据之前的定义, 这种感觉经验的内容就是概念性的。如此一来, “图形A通过某种方式的旋转和调动可以转化成图形B”既是我们感觉经验的内容, 同时也蕴涵着我们在此内容中的命题态度, 只要背景知识没有出错, 这种经验状态就可以为结论提供合理依据。也就是说, 感觉经验的概念性内容就能为我们相信这一信念提供理由并使之得到确证。

四小结

经验的概念化说明经验本身是在自我批判的思维中所表现出的概念性能力的实现, 它既是被动的, 是接受性的运作;又是主动的, 是自发性运作的结果。经验具有概念性内容不仅体现在我们对经验的表达需要动用已有的概念, 更体现在建立经验的过程中概念性能力已然发挥了作用。这种概念化的经验不是联结心灵与世界的中介, 而是世界向心灵的呈现, 经验主体可以非经中介直接面向世界。麦克道尔的经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非概念性的、直接构成知识要素的质料, 而是自发性能力已经运用其中的概念化的经验。这种经验具有不同于传统经验的新特征———经验与世界是一种双向的合理的意向性关系;经验的内容即判断的内容;经验是被动性与主动性的合一;经验弥合了传统哲学二元本体论的鸿沟。新经验消除了自休谟以来由于经验的不确定性和中介性所导致的怀疑主义, 从认识论上消解了主客二分, 从本体论上消解了心物二分, 同时有效解决了知识的辩护问题, 所以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 为新经验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方向。

摘要:麦克道尔发展康德关于经验知识的观点, 指出自发性从一开始便在感受性中发挥作用, 自发性运用于感受性之中形成的经验已经具有概念性内容, 由此才能为我们的知识和关于世界的信念提供合理性根据。概念化的经验消解了所与论和融贯论在知识辩护问题上的理论困境, 既保证了世界对知识的理性限制, 又能为知识的确证提供理由, 这种对经验的新阐释体现了麦克道尔对传统经验概念的超越。

关键词:自发性,感受性,概念化的经验,麦克道尔

参考文献

[1]Putnam H.McDowell’s Mind and McDowell’s World[C]//Smith N H.Reading McDowell:On Mind and World.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2002:175.

[2]McDowell J.Mind and World[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Brandom R.Non-inferential Knowledge, Perceptual Experience, and Secondary Qualities[C]//Smith N H.Reading McDowell:On Mind and World.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2002:92.

[4]Brewer B.Perceptual Experience Have Conceptual Content?[C]//Steup M, Sosa E.Contemporary Debates in Epistemology.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5:218.

[5]McDowell J.Functionalism and Anomalous Monism[C]//Lepore E, Mclaughlin B.Actions and Events.Oxford:Blackwell, 1985:389.

[6]McDowell J.Having the World in View:Essays on Kant, Hegel, and Sellars[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7]唐热风.关于概念论的知识论优势[M]//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外国哲学:第十八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166.

[8]Sellars W.Empiric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Mind[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76.

【道尔顿制教学法】推荐阅读:

柯南道尔09-13

道尔顿计划读后感05-24

上一篇:企业国有资产法解读下一篇:膀胱冲洗液温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