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热

2024-05-13

考证热(通用8篇)

考证热 篇1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外贸考证热潮, 分析了外贸考证热的原因及其负面效应, 进而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考证热,从业资格,资格证书

一、引言

近几年来, 在大学生和企业在职人员中出现了一股外贸考证热, 各种外贸考证层出不穷, 其中报关员、货代、外销员、报检员证书考试更是被考生们称为“四大金刚”, 而新兴的单证员考试的出现又掀起一股热潮, 被称为是“第五朵金花”。据统计, 每年约有近80万人次参加各类外贸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 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这些宣告了“唯证时代”的到来。

二、外贸考证热的原因分析

1. 外贸形势喜人, 人才需求旺盛。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 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2008年我国全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5616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7.8%。伴随着新外贸法的出台, 外贸准入门槛大大降低。2008年我国外贸企业逾60万家, 新老外贸企业对人才需求“叠加”, 无疑将使国际经贸类人才缺额骤增。预计全国外贸专业人才缺额约180万~250万人, 据统计, 每年各高校经济类毕业生总共约13万人, 即使全部从事外贸工作, 今后3年也仅能培养39万外贸人才, 与180万的需求相差悬殊。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就业前景广阔, 求职者纷纷参加各类外贸考证, 为进入外贸行业增加砝码。

2. 从业资格认证体制逐步建立。

为了应对外贸人才缺口, 与之相适应, 国家将一系列行业内部考试逐步向全社会开放, 过去, 只要有学历就可以就业, 现在和以后的趋势是既要有学历, 又要有某个职业资格才能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使得非外贸行业、非外贸岗位的各类人才均能参加系列外贸考试, 以期建立外贸从业资格认证体制, 规范外贸人才准入, 壮大外贸人才队伍。

3. 培训机构炒作, 考证人员盲从。

外贸考证热的兴起, 一定程度上与培训机构炒作和大学生的盲从有关。在一些培训机构的宣传中, 常把考证称为“杀手锏”、“就业决胜的关键”, 还举出很多因为考某某证找到好工作的例子。在大量宣传和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的背景下, 很多求职者选择了考证。

三、外贸考证热的所带来负面效应

外贸证书考试持续升温, 外贸证书果真就一证在手万事无忧吗?如今的外贸考证无论从体制还是从培训机构来看, 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因此盲目的参加外贸考证是得不偿失的。

首先, 我国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刚刚起步, 许多方面还不完善。以外贸从业资格认证制度为例, 目前已经有多种外贸职业纳入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但是完全实施, 切实履行还有相当大的难度。相关部门并未强制规定相关人员必须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认证才可以就业,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从业资格证书的效力。比如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考试, 虽然商务部的构想是在未来几年内使得该证书成为外销行业准入证书, 但是从1997年开考至今, 准入制度却依旧未能建立, 这使得该考试的影响力一直不高。同样的新兴的单证员资格考试等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其次, 用人单位对于证书的认可度不足。外贸行业竞争激烈, 效益先行, 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和经验要求很高, 加之国家对相应职位并没有强制资格认证, 这就导致企业更加青睐那些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人员, 而对是否有相关资格证书则不太在意。

再者, 求职者参加相应外贸考证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相关职业能力, 但却事与愿违。大部分“考证”课程只是学校学习知识的延伸, 并不等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就导致了很多获得外贸考证人员即使获得了相关的外贸资格证书, 但是在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却举步维艰。

另外部分考证培训机构教学质量不高。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的匮乏, 国家鼓励社会办学力量加入到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过程中, 这些培训机构多以盈利为目的, 部分培训机构忽视教学质量, 培训效果欠佳, 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相关考证在考生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 部分外贸考证的权威性不够。以单证员考试为例, 全国目前共有三种认证存在:中国外经贸培训网的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中国商业技师协会的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以及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培训认证考试中心的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三种认证并存, 互相诋毁, 考生一时无可适从, 用人单位也对其发放的证书的效力提出了质疑。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跟单员等外贸考证中, 各种授权考证鱼目混珠, 其培训质量和证书效力令人怀疑。

四、应对外贸考证热的措施

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外贸证书, 我们既喜也忧, 喜的是社会上越来越重视知识, 重视人才, 忧的是, 考证工作从政策、管理、收费、资格等方方面面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 对此, 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引导, 以使其走上正轨。

1. 加强监管, 严防考证泛滥成灾。

目前外贸考证种类繁多, 但真正具有国家认可的报名、考试和发证细则或规则的还不多, 有的仅是行业自立门户, 还有干脆是约定俗成按过去惯例办。因此国家有关部门, 应该尽早组织专家、学者, 在充分调研认证的基础上, 早日制定出一个既兼顾各方、又富有独立性的细则或规则, 条件成熟时, 也可出台相应考证条件, 必须统一扎口, 不能证出多门。防止考证“一窝蜂”, 发证成灾, 严格实行考发证资格认证制、准入制和许可制, 促进考证工作健康发展。

2. 呼吁用人单位建立正确的用人观。

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缺乏有效测试手段的情况下, 对于外贸人才的引进只得借助于对相关证书的考量, 因此我们呼吁用人单位应以全面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应聘者, 更注重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招聘时可通过笔试、案例实践等等多种方式来考察应聘者, 而不要把眼光只盯在一些含金量不高的证书上。

3. 加快高校教育体制改革, 改善课程设置。

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滞后, 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高校外贸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尤为突出, 众所周知, 外贸行业发展迅猛, 对于人才专业知识要求很高, 知识更新速度快, 但是我们发现外贸专业课程一成不变, 教材匮乏。这就无法避免地使得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对实际工作能力较差, 用人单位和学生都迫切要求学习一些实用知识, 这给了一些培训认证生存的空间。因此, 加快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课程设置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总之, 在外贸考证热席卷大学校园的大背景下, 高校、学生、用人单位都应该冷静对待, 切不可盲从, 唯证是举。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加强监管, 制定规范, 使得考证培训健康良性发展, 更好地为考生、用人单位服务。

参考文献

孙德明:试析报关员职业发展前景, 现代经济, 2008年第4期

考证热 篇2

近几年,大学生考生热度持续攀升,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考证已经不是一项是非题,而是一项多选题。种类繁多的证书需要消耗在校大学生大量的精力,随之旷课培训,高昂培训费等接踵而至。因此,对大学生考证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1 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学的性质有着悄无声息的转变。大学是让学生转变成社会人的一个重要过渡时期,大学生是一群担负祖国未来兴衰的栋梁之才,但如今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实用型人才供低于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失去自我,学习上盲目跟风现象严重,你读GRE,我也读GRE;你学会计,我也学会计;你考驾驶证,我也考驾驶证。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用证书进行人才筛选,就要看你是否有CET4、CET6,VB,C+等证书。这使许都大学生为了增加自己将来找工作时成功的砝码,不惜代价的去考各证书。越来越多的考证培训班,越来越多的考证盲从行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真正的自我价值。

2 调查方法和内容

我们小组针对大学生考证热,这个大家都比较关注的话题进行调查研究,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学生考证的现状以及考证的心理,能够引起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重视,纠正一些学生考证的误区,以及一些学生考证的盲目性。对于那些正在考证的同学将具有一定的方向指引。同时能为大一、大二的学生提供一个参考,让他们能够及早规划,合理安排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

1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2调查方案:组织本组部分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际调查,主要通过在校内发放调查问卷,组内成员相互配合,把结果及时做好并整理,以便后续工作顺利进行。

3调查内容:大学生考证热情况 4调查时间:5月

3 结论及分析

3.1数据统计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一百六十份,收回一百二十八份,有效问卷一百二十份,收回率80%,有效率75%。调查对象共为9个院系。

3.2结论分析

3.2.1原因

从数据统计结果上来看,参加考证的人数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巨大的,我们先从原因进行分析:

1、就业形势所迫。近几年,我国各所高校纷纷扩招,再加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在校大学生对将来就业市场的压力预期是许多学生选择“考证”的主要原因。他们认为未来不可预测,多一份证书,就多一点成功就业的砝码。

2、国家政策导向。我国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随着中国入世、申奥和申博的成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许多职业的就业标准开始向国际化接轨。有人断言“21世纪将是职业证书的时代”。即便是今后做一名秘书也要先取得秘书资格证书才可能被录用。

3、教育体制欠缺。近年来,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高等教育还游离于产业发展之外,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难以马上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造成大量大学生就业时产生“失重”。而同时,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大学生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必然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充电”。

4、盲目从众跟风。由于社会,学校等方面原因,大学生就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为了在求职竞争中有更多优势,不少考生参加了资格考试并取得了相应证书,看到别人取得证书,总会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大家互相效仿,进一步推动了考证升温。

3.2.2存在问题

考证热 篇3

关键词 高校学生 考证热 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xam for Certification"

LI Yanping, WANG Haiqi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Huizhou University, Huizhou, Guangdong 516007)

Abstract In this study, in the form of a questionnaire on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Exam for Certification" investigation, analyze their situation and the cause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to research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xam for certific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1 调查的背景

随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在高校学生中出现了“考证热”现象,大学生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考试,为将来的就业积累资本。

2 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3年3月份对惠州学院各个教学系的学生按一定比例人数进行调查,主要对象是大一、大二及大三的学生,共520位。除此之外,还针对已毕业的2008级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并走访了惠州市的一些相关培训机构,进行采访交流。

3 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本次的研究从大学生本身、学校、和社会等角度出发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考证情况,对该现象进行利弊分析,并探索其深层次的影响,为解决90后大学生盲从考证问题提供参考性的建议,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考证,增强大学生在考证种类和范围选择上的应用性、针对性。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4.1 大学生考证的目的

调查显示,有64.04%的大学生选择了考取证书是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在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的时代,大部分同学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筹码,毕业以后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才去考取多个证书的。①在调查中,认为“考证热”是体现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占61.73%,很多人认为在校期间,是考取证书的最好时间,多一份证书,就能多一份机会。比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一级、二级是大多高校的毕业标准和职业的入门需求。因此大学生考证的目的很大成分就是为了增加毕业后的就业机会。

4.2 大学生考证的类型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有45.38%的大学生想考取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证书,其中考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分别占了所有种类证书的73.46%和75%,这也说明了四、六 级和计算机二级是大多数高校毕业的基本要求和企业的入门标准,大多数大学生都把它当做必修课和考证的首选。普通话证书和教师证则在师范生中占较大比例,这些都是与自身专业有关的,体现了在考证方面比较注重所考证书与本专业之间的联系,也有31.73%的大学生选择考取自己喜欢的证书,兴趣是最爱好的老师,只要有自己的明确目标,不少人也会选择考取自己喜欢的非本专业的相关证书。另外,19.04%的大学生想考取当前热门的证书,其余的大学生选择考取其他的证书。

4.3 大学生考证的途径

大学生考证的方式大都是自学的,调查中自学考证的学生占了75%,他们认为自学不仅可以协调自己的学习时间与考证的时间,并且可以减少考证的费用。同时,自学的方式也各种各样,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65.58%的大学生是通过网络了解考证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了解考证信息既方便又全面,其次是通过朋友的占了54.81%,通过老师的是占了50.38%,有24.42%的大学生是通过了讲座了解的,其余的少数人是通过杂志、父母和其他各种途径去得到考证的信息。所以自学也是一种考证的便捷方式。也有9.04%的大学生是通过到相关的培训机构去参加培训的方式去考取证书,他们觉得培训机构的水平比较专业。

4.4 大学生考证的利弊

在专业课学习和考证学习时间冲突时,有18.65%的大学生是选择了考证,考证与专业课的学习本末倒置了,即使证书再多,专业成绩不如他人,竞争力反而变得更弱。有33.85%的大学生是选择了专业课,有47.5%的选择了视情况而定,说明大部分人对于专业课学习时间和考证学习时间无法做出明确的安排。大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都会力争考多一些证书,这使考证的目的功利化了,考证只是为找工作提供法码,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就业的压力使大学生们忽视甚至是放弃自己的专业学习,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投入到考证中去,并且所考证书很多是跨专业的、与本专业不相干的热门专业证书,可能结果得不偿失。②

5 反思及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考证存在盲从、确少职业规划及用人单位盲目以证书设立门槛等问题。如何理性地对待“考证热”现象,让高校学生在保证专业知识获得的同时获取相关资格证书?笔者以为:

5.1 大学生要辩证的对待“考证热”,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为减少一毕业就失业的苦恼,“考证热”已经风靡整个校园了。然而证书多不代表能力就强,考证的结果仅仅是一张证书,证书在一定意义上只是一种符号,不能代表学生的能力水平。③盲目的考证,只会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也浪费财力。所以大学生要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辩证的看待考证,合理的安排考证与专业课的学习,一切考证都必需是在学好学校规定的专业课前提和基础上,利用课余的时间学习,在努力考证的同时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5.2 学校要正确的指导大学生考证,辅助大学生做好合理的人生规划

学校应该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专业课的学习和考证的关系,做大学生人生规划的指路明灯,做好辅助学生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正确引导学生所考的证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同时帮助引领学生到相关的规范或权威的培训机构去参加培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考证环境,真正做到在学生考取相关证书上给予相应的帮助与指导,与此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既对专业课知识深入了解,又使所考证书对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更有帮助。

5.3 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要求应多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社会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企业公司对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过度看重证书,导致了大学生疯狂考证,以为有证书就有好的出路。因此,用人单位应该完善用人的标准和要求,不以证书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的能力,改变证书是职业的敲门砖的这种观念,多给应届大学生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力,从而真正提高初职者的各方面能力。

简言之,证书不在多,在于精。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专业学习,把本专业知识学精学透,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能。在此基础上,把“考证”作为一种提升自己的手段,作为专业学习的补充,为自己增加一定的“附加值”。 而不能跟风盲目考证,更不能本末倒置。

*通讯作者:王海青

注释

① 叶璐.从考证热看大学生就业[J].职业教育,2010(10):17-18.

② 齐亚飞.析工具主义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证热.潍坊教育学院报,2011.24(2):20-21.

考证热 篇4

关键词:大学生,考证热,羊群效应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各类考证便开始在社会上逐渐呈现不断“升温”的态势。现如今,为了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自我增值的目的,大学生们终日忙于各级各类考证已经成为高校校园中一种普遍的现象。然而,如此高温不降的“考证热”背后也存在着“羊群效应”。

1“考证热”现象中的“羊群效应”分析

1.1“羊群效应”理论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1.2 大学生考证中的“羊群行为”

1.2.1自我增值,盲目从众的心理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早已没有了昔日天之骄子的优越感,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他们忙于各种考证。校园里的“候考族”们参加各种“证书”考试,目的就是增加自己求职的筹码 [ ]。而对于自身的定位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他们并不明确。大部分学生都是抱了“大家都在考什么证,我也跟着考,总归没错”、“先考了再说,说不定将来有用”等心态,盲目跟从别人的选择。

1.2.2 相互攀比的心理

现在很多大学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攀比心理,尤其是越优秀的学生攀比心越强,其根源在于他们的虚荣心。他们总认为既然自己各方面都最出色,所找的工作也应该是同学中最好的 [ ]。因此,“别人有的证书,我也得有”,各方面都不甘示弱,认为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实力,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才能出类拔萃,不输于别人。

1.3 用人单位招聘中的“羊群行为”

1.3.1 招聘过程中存在“唯证书”论现象

面对当前激烈的产业竞争,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希望能够招募到专业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招聘时,许多用人单位往往会通过应试者所持有的各类证书的多少来初步判断应试者的专业水平和综合实力,从而决定是否给予应试者进一步的面试机会。这样,就促使大学生们要多考一些证书来提高就业竞争力。

1.3.2“过度教育”、“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

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我国的人才市场已经呈现出“过度教育”、“人才高消费”的基本特征。许多用人单位看到同行招聘到了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为了提高自身的企业形象,体现出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也纷纷故意抬高门槛。对于一些对专业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岗位也是能招聘到博士生的坚决不招聘硕士生,能招聘到硕士生的坚决不招聘本科生,能招聘到本科生的坚决不招聘大专生。这些“高聘低用”、“大材小用”现象的存在,更加促使大学生们热衷于考证,以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

2 盲目考证的负面影响

2.1 精力涣散,学业上本末倒置

很多大学生为了自我增值,在考证方面盲目求多求高,导致精力涣散,无心上课。有的为了考一些与自己本专业关联度不高的证书而放弃了本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的甚至成为了“逃课”一族。这样,就容易在学业上本末倒置,顾此失彼,扭曲了考证“以考促学”的本质。

2.2 造成教育投入费用升高

由于目前“考证大军”规模的不 断扩大,各种考证项目的费用也是“水涨船高”。大学生盲目报考各类证书,造成教育培养的费用一路飙升,给考生本人和家庭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2.3 存在“多证低能”的现象

目前大部分证书考核的方式都是应试化,学生在考试的准备阶段都是以参考书为准,进行简单的记忆和练习,这样就能轻松地通过考试。长期这样的应试化模式会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减弱,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无法得到实际提升,与用人单位的岗位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大学生虽然通过多张证书获得了宝贵的工作机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无法完全胜任岗位要求,导致“多证低能”现象的存在。

3 正确引导大学生考证

3.1 量体裁衣,理性考证

现如今,社会上的证书种类繁多,很多人对于考证项目的选择容易迷茫。大学生们应该首先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好自身定位,有的放矢,选择与专业相关联的或有助于今后发展的考证项目进行知识面的拓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2 加强指导,以考促学

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大学生们要想适应当今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速度,就必须要树立一个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指导,正确引导大学生将考证与本专业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以考促学,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适应社会的需求。

3.3 构建机制,转变观念,

考证热 篇5

英国华人金融业者掀起“CFA考证热”

据英国《华闻周刊》消息,财经金融专业一直是中国学生心中最热门的专业,每年都有数量惊人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到英国学习财经金融。他们中的一些人经历了世界经济大潮的起起伏伏和职场磨练,脱颖而出成长为新一代金融人才,也成为伦敦这座国际金融城的中流砥柱。

面对今年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日益激烈的职业竞争环境,越来越多学习财经金融专业的学生或是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想方设法提升自身价值,考证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而这其中最热门的莫过于CFA与ACCA。据高顿网校CFA小编采访调查了解,在6月2日CFA(金融分析师)伦敦考场,参加考试的1000多名考生中,超过一半的是中国人。

以CFA和ACCA(特许会计师)为代表的财经金融类职业资格证书对华人金融业者的实际工作又有多大的意义呢?持证人的就业前景如何呢?《华闻周刊》就此采访了相关的考试组织机构、部分学生考生和在职考生,比较分析他们在考试目的和未来职业规划上的不同,同时也从侧面了解雇主对此类考试的态度。

金融业证书受华人追捧6月初刚刚参加完CFA考试中第一级别(Level 1)考试的高小姐目前在雷丁大学就读投资管理专业硕士课程。在接受《华闻周刊》采访时高小姐表示,“当天我在会展中心考试的时候,一共有5个考场,中国考生的比例很高,占50%—60%左右。”而刚刚参加了CFA第二级别(Level 2)考试的严先生目前在克洛斯兄弟资产管理公司(Close Brothers Asset Management)工作了两年多,据严先生观察,在CFA第二级别的考场中,中国人约占10%左右。

而谈及参加CFA考试的原因,高小姐表示,大部分人参加这个考试的原因是觉得这个证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比较好,可以把考试当作一种磨练。而严先生则表示,CFA考试就是一门职业必修课,“必须要考,这次不过,明年再考,考过二级考三级,一定要拿到CFA证书。有了这个证书,老板会更尊重你。”

“但是除了通过这个考试以外,还得要有工作经验,CFA考试组织机构的宗旨也不是只以考试为主,因为它规定就算你通过三个级别的考试,也得有4年或四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才能获得证书。所以,证书和工作经验加在一起才是一个想在金融行业上谋求更好发展的保障”,高小姐补充说明。

对于CFA和ACCA在华人圈受追捧,程同学并不感到惊讶。本科就读于中英联合办学的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她,深有感触地说:“ACCA在大学的时候考的人就很多,后来大学毕业能考CFA了,考CFA的也变得很多。但大多数都是为了拿证,就和选金融专业扎堆一样,觉得能赚钱。”但是程同学也说:“大部分人都没逃脱随大流的性质,这样参加考试功利性大,其实未必学到东西。”

和朱同学及程同学不同,就读于利兹大学金融与投资管理专业硕士的陈同学对自己的目标和从业方向有比较明确的想法,也对考试做了比较深入的准备。他从今年2月份开始备考CFA二级考试,由于有了考一级的经验,他选择了比官方教材更为有条理的教辅作为学习资料。但是因为没有本科的金融背景,在短短三个月里,他抱着从零开始的态度,把教辅看了整整三遍。

陈同学表示,很多同学是在老师的推荐下参加考试的,自身却没有对CFA考试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他也认同程同学的想法,“有一些同学参加考试是很迷茫的,想法没有很超前,就是随大流,觉得大家都去考,自己也想考个证”。和这些人不同,陈同学在学校里就清晰地感受到了就业竞争的压力,他想通过CFA考试把自己和其他就业者区分开来。

总部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花园路171号A3幢高顿教育

电话:400-600-8011网址:finance.gaodun.cn微信公众号:gaoduncfa

全球最大的CFA(特许金融分析师)培训中心

“现在Master过剩,要找工作还得突出自身优势。在英国找工作,在语言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得和很多当地人竞争,回国也一样,除了要和名牌大学的学生竞争也要和普通高校的学生竞争。在这种就业压力下,得自己找管道解决。”陈同学所指的“管道”就是CFA考试。

迷茫中考证提高就业竞争力去年刚从威尔士班戈大学(University of Bangor)商业与金融专业毕业的朱小姐和很多毕业生一样,是一边找工作一边备考的。朱同学在去年9月报名参加今年6月的一级考试。

虽然早早报名参加考试,但是朱小姐考CFA的目的比较模糊,因为她本身对就业很迷惘,“不知道就业方向,找工作也四处碰壁。就想通过考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当初比较CFA和ACCA,她觉得前者比较适合,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复习考试,“因为无论在哪儿就业都要考一个证书,所以先考一个看看。”对于未来,她也没有很长远的规划,至于CFA证书到底有什么实际作用,她也说不清楚,“只是觉得会对找工作有帮助”。

和朱小姐类似,盲目参加各类金融考试的华人考生,并不在少数。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就读运筹学硕士的程同学也申请了6月的一级考试,但是她没有怎么准备,不是因为“临阵脱逃”,而是因为这次考试距离期末考太近,她想通过一个较高的期末分数争取一个读博士的机会,于是放弃了这次考试。程同学承认她是因为想提高就业竞争力参加CFA考试的,但是对于未来职业规划也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想法,只知道大概想往商业咨询和金融业发展。

陈同学认为CFA的实际意义还是很大的,这是证明自己能力的一种方式,也是提高就业竞争的有效手段,“CFA的持证人找工作根本不是问题,有很多竞争空间。”即将毕业的陈同学在初涉职场的过程中深有体会,“其实有CFA还是很有优势的,在找工作时经常遇到一些华人金融猎头打着“持CFA优先”的旗号为大公司物色金融人才。”陈同学还认为,CFA持证人的身份远远比一块简简单单的敲门砖有更深远的意义。

“因为有了CFA证书,除了在全球范围内找工作吃香外,也是人脉拓展的好方式”,陈同学说:“现在在北京、上海等地都有很多CFA持证人协会,每年定期组织活动和研讨会进行行业交流,这就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圈子”,这比CFA考试本身更重要。

各位考生,2015年CFA备考已经开始,为了方便各位考生能更加系统地掌握考试大纲的重点知识,帮助大家充分备考,体验实战,网校开通了全免费的高顿题库(包括精题真题和全真模考系统),题库里附有详细的答案解析,学员可以通过多种题型加强练习,通过针对性地训练与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总结。

总部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花园路171号A3幢高顿教育

考证热 篇6

关键词:大学生考证热就业

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2013年,是有史以来毕业生最难就业的一年,光是应届毕业生就将近700万人,社会已经无法提供这么多的工作岗位,这也已然成为全社会的焦点。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大学生“考证热”俨然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现如今,大学生在毕业时如果没有考取几个证书,绝对会成为轰动事件。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想要考取几个证书来增加自己的择业筹码本无可厚非,但是当这一趋势已经盖过了正常的大学教学秩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关心对象,那就要坚决对其说不。考证书在大学生看来到底有多重要,这些证书在找工作时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大学生到底该如何选择,用人单位,各大高校,政府部门又该如何规范和引导大学生考证?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针对大学生“考证热”这一现象,分别从学生,高校,用人单位,政府部门这四方面阐述一下自己的分析以及建议,以供参考。

1政府部门从制度层面规范考证

国家教育部门应当尽快完善证书考试方面的相关法规,并针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以保证大学阶段的教学质量。再有就是从体制上对高等教育做出一些根本性的调整,增加大学生毕业对社会行业的适应性,使其学习内容紧跟发展的最前沿,这样就能在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的质量,使其通过正常的大学课程就能够胜任一些实际工作状况,而无需再通过去过多地考取各种证书来证明自己。

从规范考证方面来说,最好能够加强对证书考试的过程监督,培训资格审查等事宜,保证证书持有者的质量。严格依法取缔那些不合格的培训机构,杜绝办假证,以此来保证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2高校科学引导学生“考证”

首先,学校的各级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应当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帮他们树立正确的“大学观”,“考证观”。帮助学生认清楚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而证书又是在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提醒他们结合自身的情况去认真衡量一个证书对自己以后的帮助到底有多大。而且考取这些证书的前提就是要把自己的专业课学好,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其次才是这些眼花缭乱的各式证书。

其次,也可以给学生一些考证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到底要考哪些证,什么时候考最合适。

最后,学校应当适当的帮学生把关,只允许那些合格的培训机构与学校合作开展相关的证书资格认证工作。

3用人单位客观评判“考证”

大学生之所以会去考这样那样的证书,都是冲着用人单位去的,用人单位设立什么的证书要求,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考证趋向。因此,用人单位应当首先确立客观的评判标准,客观对待证书以及证书持有人。调查中就曾听到用人单位这样的论断:如果大学四年连一个四六级证书都没考过,难以想象这个学生的大学四年都干了些什么。这样的论断也并非毫无依据,但如果没有见过这个学生就下这样的结论还是有失偏颇的,也许他把精力用在了其他重要的方面,在哪些方面你可以看到他们的能力。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相当于一部分的用人单位已经把英语的四六级证书和计算机的二级证书当做是学生学习力的代表,看中的并非是证书本身的专业价值。所以说,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希望还是能够客观评判,杜绝唯“证”是论的现象。切实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再有就是,建议用人单位完善自身的新人入职培训,这样的培训,对于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的捷径,相信只要做好这一关,再加上客观的招聘原则,培养出来的员工绝对会是一流的。

4大学生要理性选择“证书”

大学生“考证热”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就业需要。那么大学生在校考取各种证书是应该如何才能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从?

首先,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当然也是因人而异。证书只是作为就业应聘的敲门砖,并不能保证以后不会被裁掉。所以学好专业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要时刻清楚,大学毕业,我们拿到的并不只是一张张的薄纸,它们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要带走的是真才实学,这才是我们以后要谋生的资本。当然得承认在应聘时有几张有分量的证书还是很有帮助的,它能帮助你进入好点的企业,使你在起点上略高于其他人,但我们不能把它看得太重,夸大它的作用,这样只会本末倒置,忽视了专业学习。一定要跳出这种认识误区,没有证书就没有自信,这本身就是一种病态逻辑。证书,只是作为自己的专业学习的有益补充,提升自己在就业時的综合竞争力。

其次,科学选择。现在的大学校园,考证的盲从之风甚嚣尘上。并不是说别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应当科学选择,量力而为。周边的同学有不少因为要去考某个证书,而不惜牺牲正常的上课时间去参加各种培训,这本身就是选择的失败。选择时,请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合理安排考证时间,尽量做到“学有所得,考有所用”,切忌盲从跟风。

再次,扎实备考。既然决定要考取这个证书,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证书的含金量,考证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努力掌握一门新的技能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拿到这个证书,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总之,大学生考证的目的就是为了好就业,但好就业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这两者并不矛盾。要的就是在大学的四年里合理安排好学习与考证的时间。对于证书,切不可夸大了它的作用而忽视了专业素养的培养,否则只会得不偿失。当然,我们相信随着证书制度的逐步完善,这样的事态会有所改观。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出台一个更加完善的制度,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考证热 篇7

面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考证热,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当怎样因势利导, 趋利避害, 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考证热呢?

一、要肯定

对于大学生中的考证热, 我们首先应当持积极的肯定的态度。第一, 我们要肯定“考证热”存在的合理性。第二, 我们要肯定考证是对高校教育积极的合理的补充。第三, 我们要肯定大学生为考证而积极求学的态度。

二、要了解

我们应当指导大学生了解证书在就业中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一) 正面作用

证书是对学生某方面技能的一种肯定, 在增长自身能力的同时, 也为单位就业面试时增加砝码。首先, 我们应当承认用人单位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要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太可能。于是很多用人单位以不同的证书来进行初步筛选, 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因此, 持有证书能提高大学生通过首轮筛选, 增加进入第二轮面试及进入试用期的机率。

(二) 局限性

但是, 大学生们也应当了解到, 用人单位不会仅仅凭一张证书就把一个职位给你。在第二轮面试及以后的试用期, 用人单位会考察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看你是否能胜任你的岗位, 这时候, 所谓的“证书”几乎是没用的。很多大学生虽然具有相关证书, 但在面试和试用期暴露出综合素质低下,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不能胜任岗位, 结果被用人单位淘汰,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我们主张, 既要考证, 又要提高综合素质。

三、要结合

目前社会上各类资格证书种类繁多, 粗略统计已不下百种, 那么在这百余种证书中大学生应如何选取呢?我们提出大学生可以“三结合”

(一) 结合自身的专业学习

首先, 把考证与自身专业相结合。比如, 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考律师资格证, 师范类学生可以考教师资格证。这一类证书与专业结合紧密, 既是对专业学习的有益补充, 也是同专业大学生找工作时必须的。这一类证书值得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先考虑。

(二) 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其次, 把考证与自身发展方向相结合。我们知道, 目前社会就业是用人单位与大学生双向选择。很多大学生今后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并不相关, 如果大学生想在就业时选择不同专业的工作, 那么不妨考一下相关专业的证书。比如外语专业的大学生以后想从事财会工作, 那么可以考一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再者, 结合当今的经济形势, 就业压力之大不言而喻。拓宽自己的学习面, 学习除本专业之外的一些专业技能并考取该专业的相关证书是一个极好的“增值”手段, 也拓宽了自己的就业之路。比如汉语言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在在校期间考取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书、心理资格证书等, 为走上讲台做下一份准备, 无疑为自己创造了一条就业途径。

(三) 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

第三, 把考证与自身的兴趣爱好相结合。比如, 有些学生爱好旅游, 那么不妨去考一下导游资格证书。这样一来, 既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 又可以省下相当一部分景点的门票钱。虽然这类证书与学业无关, 但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这类证书我们认为值得一考。

四、考虑

(一) 考虑自身的学习状况

我们主张大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业, 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去考证。像有的学生对于本身的专业课不好好学习, 逃课旷课去考证, 导致专业课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于这类考证, 那是本末倒置, 得不偿失, 我们是坚决反对的。

(二) 考虑自身的经济能力

目前很多证书费用不菲, 动辄三四百元, 有的甚至要上千元, 例如某些语言类的考证, 不仅培训费相当高昂, 单是考证报名费就要几百元, 成本之高, 非所有大学生能够接受。我们主张大学生考证应量力而为, 不应使自己债台高筑。

(三) 考虑自身的学习阶段

对于大一新生, 这一年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 我们建议首先以适应学校, 学好专业课为主。对于大二, 大三的学生, 我们主张适度的考证。到了大四, 这一阶段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毕业论文, 毕业实习, 找工作, 考证应适当减少。

(四) 考虑自身的发展需要

考证热 篇8

一、大学生考证的类型

不同种类的证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素养的要求,我们应当对这些证书类型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1、通用型证书。

是指大学生必考的,是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证书,是大学生就业必过的“门槛”。主要包括计算机等级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报告单及口语考试证书。

2、能力型证书。

此类证书是考生为了提升自身能力,获得社会肯定,能给自身的发展和就业增加砝码的资格认证。一般分为英语能力证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如IELTS成绩证书、TOEFL成绩证书、英语中高级口译证书、剑桥商务英语证书、Accp软件工程师证书、微软系统管理员证书、全国计算机软件专技资格和水平证书等。

3、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此类证书范围较广,种类最多。其中有些证书属于政府强制性的上岗证书,如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导游资格证书、报检员证书、报关员证书、会计资格证书、物流资格证书、司法考试证书等。

二、衡水学院大学生考证面面观

我们从调查中发现,我校的大部分学生想考取的证书主要有大学英语四六级报告单、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资格证书、驾照和公务员考试。考大学CET-4、6的占87%;考计算机等级的大学生占60%;考会计资格证的有23%;筹备公务员考试的有21%;参加驾照考试的有32%。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所占比例较小但也屡见不鲜的资格证书,比如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人力资源管理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导游证书和速录师资格证书等。

通过对我校大学生考证现象的具体调查,从考证的动机、考证的依据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下:

1、考证的动机。

首先,85%的大学生认为考证可以在激烈的就业市场条件下增加就业筹码,使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比别人更胜一筹。其次,有的学生考证是出于自身兴趣,目的是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这样的学生占12%。再次,出于从众心理,看到别人都去考证自己也考的同学所占的比例有7%。

2、考证的依据。

在考证的大军里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证书的,这类群体在此次调查中占到38%。而27%的学生偏重于选择当前比较热门的证书。还有10%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市场需要来考证的。

3、考证的时间安排。

为了准备考试获取证书,同学们就要在平时多下功夫。63%的学生会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利用其他时间来复习考证资料。有20%的学生偏重考证,减少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有部分学生占用上课时间来复习考证资料,这部分人数占12%。还有一部分群体把考证看成是重中之重,把全部的时间用于准备考证,这部分群体占到5%。

三、我校大学生“考证热”的成因

1、国家政策的导向

自我国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开始,人们对职业资格证书逐渐重视起来。十几年来,国家逐步的放宽了报考者的资格,从限制在校大学生考试,放宽到不少行业准许在校大学生考试,这个发展趋势为大学生考证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我校大学生也受其影响。很多学生在考取本专业证书的同时,也会向其他专业拓展。

2、用人单位的影响

受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不少用人单位认为应聘者只有具备了某种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证明其有能力来胜任这种职业,特别是在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时候,用人单位很难判断应聘者是否具备某种工作能力,这个时候资格证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了重要的判断标准。特别是一些必须具备上岗证书的行业,就更为重要。衡水学院作为一个服务地方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着力于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学生取得相关行业的从业证书,更能适应社会要求。

3、培训机构的宣传

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各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超过1000多种。各类培训机构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吸引学生考证时往往夸大其辞。动辄以“金手指下的白领阶层”、“外资企业”、“年薪几十万”等做出夸大宣传,甚至打出“包过”的广告,许多同学面对着这些诱惑而为之心动。一直以来也有很多机构在我校宣传栏等处贴出广告,但是,培训效果如何,却不得而知了。

4、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市场经济对人才的现实能力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着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许多大学生充满了就业危机。他们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是很热门,为了能使自己在激烈的就业市场条件下夺得桂冠,都会为自己的将来筹谋。其方式之一就是考取热门的资格证书,增加就业砝码,增强就业信心。

四、我校大学生“考证热”的隐患

1、考证过于应试化,专业基础薄弱。

大多数学生在准备考证时都是“为了考证而考证”,认真学习基础理论的寥寥无几。只要考试通过了,拿到资格证书才是硬道理。但是从长远来看,毕竟专业基础知识不牢,不利于以后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2、考证过于功利化,价值取向扭曲。

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是涵养个人兴趣爱好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然而面对就业压力和各种夸大宣传的高薪职业证书的诱惑,迫使大学生在为就业做准备的过程中,失去了对知识价值的理性判断,功利化思想严重。这种应试化的学习不利于大学生精神境界的满足和对其人格的提升,扭曲他们的价值观。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知识的延续和人才的发展。

3、考证过于多样化,专业课程丢失。

大学生应该具有精深的专业能力,这是受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的时候,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是首要的条件。大学生为了考取证书不惜利用专业课的时间或者逃课去复习,真可谓是丢了西瓜捡芝麻,他们忘记了自己所学的专业才是真正的优势所在。这种重视证书而忽视所学专业的浅薄看法,必然会使大学生在进入岗位后产生严重的后果。

4、考证忽视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各种资格证书为大学生寻求满意的工作铺平了道路,但不容忽视的是用人单位在招录大学生以后,总会有一段时间的实习试用期。如果有了证书而不能发挥出应有的能力,好的工作一样会与我们擦身而过。

五、如何应对我校大学生“考证热”现象

1、从大学生自身来说, 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自己进行理性的职业规划。有针对性的考取自己有兴趣的资格证书, 最好是社会认可度较高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证书, 不要盲目跟风。同时更应该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培养个人的综合能力, 而不是单纯的培养一种应试能力去获得一个证书。

2、从学校来说, 应当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引导和规划。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有目地有计划的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培训指导。比如说指导学生在个人规划中确立明确的目标, 并进行相关的就业培训, 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好的认识。同时学校还应该把与各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考试纳入学校的日常课程中来, 这样既能避免大学生考证的盲目性, 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上一篇:混动汽车下一篇:城市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