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

2024-06-01

开源(精选12篇)

开源 篇1

2016年6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COPU)主办,CSDN协办的“第十一届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论坛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的指导和行业促进机构的支持下,有力促进开源社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用户相互之间的沟通、共享、协作和服务,促进中外开源社区、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本届论坛以“深化开源交流,壮大开源平台,服务万众创新,发展共享经济”为主题,并围绕“开源与互联网+创新2.0”举行了圆桌会议,就开源与深度信息技术(云/物/社/移/大/智/虚/认/生/能/量/区)的关系、开源与新经济(开源经济、共享经济、创客经济)的关系、开源与自主协同创新及安全可控的关系进行了闭门研讨。会议主席由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名誉主席、专家委员会主任陆首群担任,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COPU)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澎主持研讨。相关研讨摘录如下。

陆首群:圆桌会议是我们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的一个亮点,根据我们智囊团顾问(他们多为开源届领袖)的建议,设立一个圆桌会议。峰会大概是4、5百人,圆桌会议是三四十人。根据以往开的几届的情况来看,大家觉得还是很受益的,有些问题,在全球都产生了影响。

上一届圆桌会议的一个亮点是讨论创客,创客在中国有,美国也有。我们总理也重视创客运动,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在已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运动。2015年美国Apache基金会的顾问Karl Fogel在圆桌会议上说美国的创客环境跟中国是相悖的,中国为创客活动打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能够让更好的资源来支持创客活动,中国的创客以草根为主,美国的创客以精英为主,美国有一套专利体系,是保护大公司的利益的,对小微企业、草根创客有很多限制,创客活动对这套专利体系是有一定冲击的。今天我们的圆桌会议我想归纳三个方面的议题:

第一我们讨论一下开源和创新的关系,互联网+创新2.0是一个模式,创新1.0是工业社会的,现在创新2.0基于知识社会,在创新2.0中包含跨越时代颠覆性的深度信息技术,大家知道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他们跟开源有什么关系?有人说这些多基于开源,当然深度信息技术还在发展,如量子工程、认知计算、区块链等等,它们与开源有什么关系?Linux基金会主席Jim Zemlin最近给我们写来一封信,告诉我们一个他认为激动人心的消息,即Apache创始人(也是我们智囊团的顾问)Brain Behlendorf负责一个开源的基础构造叫区块链的技术,一个超级记账(Hyper ledger)项目,而且他将对互联网的形态重新定义;

第二我们讨论一下开源和新经济(共享、开源、创客经济)的关系,昨天刘明在峰会中搞了一个新经济专场就是讨论这个问题;

第三,我们要谈谈开源跟自主协同创新的关系,开源跟安全可控的关系,开源跟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开源跟商业模式的关系。每个人要谈的简短一点。我们的圆桌会议不是搞长篇大论的,也不一定在这个会上做出什么结论,只要对大家有启迪就行。我简单就说这些。

刘澎:陆主席您也讲了,在历次的开源的圆桌会议上还是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如在安卓和Linux(内核)在驱动模块配置的争议上,Linux在全球建立了创新中心、试验基地方向上,都在我们的圆桌会议上讨论过,有时候也有一些争议,每次会议我们也邀请微软参加自由讨论,总的学术气氛是友好的。下面我们就陆主席提出的,开源和创新、开源和新经济以及开源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来发表各自的意见。

George Gery渊Linaro CEO冤:感谢陆主席的发言,Linaro是一个不同的公司,因为我们的商业模式是需要有一些竞争对手来提供,他们彼此在市场上是非常激烈地竞争的。他们要在一起来分享开源平台的成本,开源平台软件的成本,这个挑战是如果我们不走在一起,都会有额外的成本,开发者如果要去开发同样的一些开源软件,功能都一样,如果单独地工作,同时要维持多种版本,无论怎样他们都要使用我们的产出,所以就要有这样的一种平衡,这些公司要在一起然后来共同进行开源的开发,有些人不参与进来,他们认为他们会有一些优势,他们最后不用花钱就可以使用开源软件,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平衡。最后有趣的是那些互相协同的公司,在竞争性这块做得更好,他们能够在竞争中胜出,因为他们可以快速地创新,因为他们是和他们的竞争对手合作来建立标准和平台的。整个行业可以使用他们,因为他们参加了平台的开发,他们更加了解他们的工程师。你要再追上他们。我想这种协同的商业模式更好,就是在开源这块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这些企业他们是要把开源结合起来,然后来开发业务,同时他们要有一些自主的优势,如果我要进行一个初创公司要有所不同,我想引入新的创新到这个市场上,我只要当自己可以保护创新的时候才可以做到这点,所以Linaro要跟社区合作,建立起平台才能加速创新,你们在每次创作产品的时候可以使用Linux,所以你可以提供一个平台,无论是SEI、NFC新的架构,如果你可以提供这个平台大家可以在上面创新,有一些许可证,像Apache的许可证,就可以支持一个非常有活力的社区。谢谢!

张建华渊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任副主席):我参加了十届的开源高峰论坛。我现在在担心,假如说陆主席不在这个开源联盟,还有没有人能提出来一些战略性的、国际性、开源的战略思维?我感到有一些话题在我们联盟内谈了多年,如开源这种形式下的商业模式谈了十年,但是到今天其实这个问题在我们开源联盟内部都没有解决掉这个话题,所以今天陆主席又把它抛出来了。现在国家从战略层面,从主席、总理都提出了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源于开源,但是在这种开源的形式下,商业模式确确实实是要讨论的。国内大家都在争着开发操作系统,但力量分散,迄今也没有出现一个在商业上能够占领市场的操作系统,这是我们的悲哀!为这件事,我和倪光南院士讨论过,我们专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总书记很重视,20天就批回来了,可是这封信拿回来两年了依然没有多少进展。陆主席说应该提倡自主创新,也要提倡协同创新,今天要强调自主协同,自主与协同是不矛盾的,相辅相成的,但我们在开发创新中就是缺乏协同。现在我们的大学还在开Windows的课程,XP在我们国家已经取消了,可是大学里的课程还是XP的,落后到这种程度!我们这边讲创新和创业,可是那边的教育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我们整个的经济发展,我们整个的创新环境,跟大学生是没有很好对接的。研究一种商业模式,属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即能不能用一种人才芯片弥补中国大学生走向社会以后知识一夜归零的问题,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到社会上才知道我学的什么都没有用,所以这也催生了中国社会培训的产业,中国的社会培训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一年的产值是1万亿,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国家的教育和产业是严重脱节的。因此,这种软件的开源、思想的开源、产业的开源为共享经济确实是创造了一片天地,在这种形势下,我也希望得到各位在理论上的、实际上的支持,对中国大学生的商业模式,就业和创业的模式提供一点帮助。谢谢大家!

刘澎渊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任副主席兼秘书长冤:问题很尖锐,看谁能回答一下。

陆首群渊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任荣誉主席冤:我补充一下张总的话题,作为开源的桌面系统是一个难点,包括Linux创始人Linus Torvalds也认为Linux桌面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太低(比之云计算、服务器的Linux操作系统,中国现在基本上解决了,比如说阿里云现在已经在全球排到了老三,把Google云压下去了)。第二开源的教育问题确实是一个问题。在开源方面张总你也做了很多的贡献;前些时间我们跟Linaro和John Maddog(开源的创始人之一)商讨他们协助我们在中国开办开源大学。Linaro基本上是ARM办的,ARM制定全球移动硬件规范,Linaro是搞软件的,跟ARM的移动终端适配软件架构,你要发展智能手机要把软件的架构搞起来,他们有专长,据我了解,阿里巴巴也好,华为也好,每年都有很多人在他们那里培训,给他们不少钱,我跟他们说不能老拿钱,得反馈到中国来。

郭晶渊Linaro大中华区总经理冤:张总提出了比较尖锐的问题,也感谢陆主席一直提到Linaro。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共享经济,我们做的就是共享的工程服务,怎么能找到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呢?其实如果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词来讲,Linaro更多是众筹的服务,我们是由会员来Founding的,会员投一定的费用,同时还要放人进来,大家一起做共同的目标,我们实际上本质上是机遇ARM底层的核心的软件Kernel比较核心的技术的框架的build和代码的优化,我们主要做这件事,其实Linaro多少也是探索到了一定的商业模式,但实际上我们必须要承认,在整个的进程中,别说在中国,其实在全球我们的推进也是非常不容易的,Linaro成立到今天是进入到第六个年头,也是在逐渐地摸索,但是可以讲,包括华为在内有十几家加入到了Linaro的联盟中,如果说用商业模式来讲的话,现实一点谁投入得更多,包括钱和人,谁投入越多,努力得越多得到的回报是更多的。如果说要投入一份,实际上最终10个公司投入,每个公司投入1分,最终得到的是10分,因为Linaro本质上是帮助大家在产品的商业化产业化的进程中加速的增长,实际上我们是一个加速器,帮助你更快地稳定你的版本,帮助你更快地把产品做稳定推向市场。当然正如陆主席所说,希望Linaro更快地在中国落地,帮助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做培训,这是我们下一步在做的事情,我们确实是希望跟更多中国的顶级的合作伙伴和大学去思考怎么样来开展这样的模式,怎么能够真正地把成功的商业模式也能够导入到中国,推进中国的产业在开源上得到更多的成果和成效。

崔宝秋渊小米副总裁兼首席架构师冤:我先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我有一些想法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关于商业模式,我前段时间再一个地方分享过,我觉得开源有三种力量,包括了一些商业模式的问题,我觉得这三种力量第一种就是有绝对直接的开源商业模式的公司,他们来自华为,比如说IBM,比如说红帽等等他们直接用开源软件加上自己的硬件来直接赚钱的,赚取利润,这是一种直接开源的商业力量;第二是没有直接开源的商业公司但有间接开源的商业公司,包括所有的互联网公司,谷歌、微软、领英等等公司。他用了云计算大数据和开源软件来打造互联网服务,可是间接的互联网模式是样貌出在猪身上。所以这种商业模式我觉得现在根本不需要讨论的,很清晰了,开源的商业模式,直接的、间接的;第三种机构是开源的力量来个人、来自于学校、来自于学术界,这些纯是爱好、纯是科研,纯是为了贡献、纯是为了道德上的分享,这种力量也不可忽视。我认为在国际上开源商业模式还是比较清晰的,华为在开源上做出这么多的贡献,很多领域都是作出了TOP级的贡献,因为他后面有很大的一股力量在做,其他小公司也在做不过很多都是利己主义,当然华为也是利己主义。

讲到教育我深有体会,20年前我去美国的时候感受到强大的差别,出国前我在武汉大学,还是属于比较好的学校,但是我们当时的教材比较落后,本科教育非常落后,如果2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还用一些比较落后的教材和教学模式,或者是项目,老的科研、老的培训模式的话,我们就真的落后了。20年前我们中国跟美国有很大的差距可以理解,但20年后的今天如果还是这样的话非常可惜,我觉得现在有了互联网,我们的教育、国外的教材,我们中国可以完全看到的,而且互联网技术、硬件技术、算法上已经没有差别了,所以如果中国在这几点上不学习外国比较先进的理念的话非常可惜我觉得这个容易改的。另外,我认为中国的学生和刚毕业的一些工程师,现在已经条件非常好了,我认为主要是得益于Github的创建,我认为随着那个项目的增长,完全打通了世界的东方和西方,或者是世界各地的GAP,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也不大了,所以开源我们是很容易赶上和学习,小米有大量的工程师都在Github上玩儿,有人把它当成一个平台,Github上已经有很多的创新了,我有一个新的想法到开源界一搜就知道别人已经做了。所以,如果大学里的教育没有赶上,其实学生和年轻的工程师自己也可以学到的,因此我觉得这个也不用非常担心。这是我表达的几个观点。

李广生渊华为公司冤:刚才大家谈到了商业模式,我想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从商业模式的视角来看开源,我们知道开源其实是起源于学术的,学术界几个导师为了共享才开始搞开源,在这种模式下持续了很久并没有发展壮大起来,其实光靠精神力量除了宗教就很难起得来,最后是怎么壮大起来的?是IBM把商业模式注入到了Linux,这样把开源的模式一下子壮大起来了,这时候大家从商业的视角发现,原来开源还可以搞商业模式,把它变成搞商业的手段,所以迅速地壮大起来了,它的壮大是基于商业的。开源的本质是什么?我觉得还是在商业,商业的本质在企业,企业的本质在逐利,最后还是链条驱动的开源的状态。刚才提到了企业协同的问题,我也想从商业模式下看协同,大家愿意不愿意协同,企业为什么要协同?从电信来看,以前电信的设备要对接的,你的交换机,你的路由器跟别的厂家要对接起来,就涉及到互联和协同的问题,如果各自过各自的市场是没法儿玩儿的,大家要解决这个问题,被迫必须要协同,怎么协同?那时候电信业不多就那么几家,大家开一个圆桌会议坐下来说我们这么干,这就形成了标准,通过标准解决协同的问题。接下来的问题来了,互联网时代做软件公司的非常多,大家也需要协同,但这时候就很难坐下来来谈,因为挑战者和公司太多了,你们定的标准我们分分钟就挑战了,我用野蛮的生长方式占领了市场以后,我就是标准,这就是事实标准,也就是谁能占领这个空间,谁能把这个标准形成事实标准,就是以他为首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开源的事实标准,我把一个企业都推出去,大家广泛地用,这就是企业的协同方式。比如说我们最火的的Docker也是走的这条路,是从商业的角度进行事实的标准的推进,也是一种协同的方式,不是以前大家协同的方式。另外一个维度也可以作证这个观点,开源里面的许可证有几百种衍生起来是上千种,一种是GPL系列的,还有是Apache式的开放的。开源发展的早期,很多软件是以GPL为主的,以Linux为首。因为GPL的传染性是需要繁衍,从软件的视角要不断地生存和发展,大家比较担忧的是能不能走出去,用许可证的方式来约束大家,现在火的开源项目中很少使用了,都使用开放性的许可证,因为大家不是很担心自己的,而是大家都希望它是开放生的,他希望有更多的人用,形成事实标准给他带来好处,更多的是开放式的许可证带来的好处。

我跟内部经常会说,我说开源从商业模式看的话,开源像一把刀一样,这把刀可以买回家去切菜,也可以买回家去砍人,这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处于产业不同位置的企业有用这把刀的不同方式,可能就形成了不同企业对应的商业模式,你看做硬件的厂商好不容易地把软件打包,Google他们最后卖的是服务,硬件和软件都是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对他是有帮助的。

陆首群:说到开源,软件不要钱,免费的,服务要收费。但中国人你把软件给了他以后,他不用你来维护,也不给你钱,不要你服务。服务是商业模式,收费是从红帽开始的。我就问红帽,他们也有问题,他们把软件卖给用户,他本来要十份,只买你两份,其他八份就不出钱了,因为他们的服务都是一样的。当然开源软件的商业模式很多,如与硬件捆绑,与上网捆绑,从硬件、上网月费中提成。Mozilla的浏览器Firefox放在Google网上,用户使用Mozilla的浏览器总是免费的,由Google向Mozilla支钱,Google是靠广告的营收提成给Mozilla的,这也是一种商业模式。

刘澎:华为在进步的过程中不少地方也曾犯规,可是他是中国开源软件的领头羊,上次我跟李广生专门谈过,希望他进一步地符合开源规则,并且成为开源的一个贡献者,他已经从学习者、使用者发展达到了一个贡献者的角色,从一个贡献者变成一些项目的引领者的角色。

李广生:我非常赞成陆主席的观点,商业模式是变的,我也想说这个观点,我们把开源看成一把刀,实际上是一种手段,针对不同角色的企业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耍出各种刀法来,我们盘道了几种,我们没有看到的更多,这个没有关系,你只要找到适合你所在的企业的一条路就可以了,硬件配合软件、创业公司的想法、互联网企业的玩法,Linaro、微软都是不同的,华为也会选择自己的玩儿法玩,但还是要符合自己的目的的。

Leonard Tsai:事实上开源的经济模式是一个很辛苦的良心钱,有良心的人给钱,拿到钱以后,很多时候因为开源的分散,所以原来有的企业也分得非常细,一个开源项目可能分支之后有了上百个以上的竞争项目,上百个以上的竞争项目必须要分钱的时候有些人拿的到,有些人拿不到,拿不到钱是哄大众拿到,这事实上也是一个开源的项目的特色,它本身有聚集也要分散的特性,所以就钱来说就在那里,肯花钱的人也不是没有,过去成功的商业模式,未必未来就不会有。共享经济一方面是有利,一方面也是不利的。谢谢!

Nicolas Heldmann渊阿帕奇渊A鄄pache冤基金会冤:我觉得很有意思,大家都在说开源是从业务模式的角度来说的,跟任何一个技术的发展一样,它都是在巨人的肩膀上发生的,软件也是基于其他的技术发展起来的,你肯定就会有价格降到0的压力,开源并不是一个业务模式,它是一个发展的动力,这是大家不可阻止的。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在当前的开源上面我们可以开发一些产品和服务,你有了这样的开源的研发人员,他会充分的使用你的点子,然后你会不断的去发展。我觉得这就是现实,不管你喜不喜欢这就是现实。

George Gery:在过去的15到20年的时间中,可以看到一些大的公司他们通过开发一些小的业务,比如说软件的许可证,卖许可证是赚了一些钱的,在未来更多的物联网设备我们必须考虑到它们的应用。软件是非常简单的,任何有能力的工程师都可以开发操作系统,还有相应的软件,这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的环境,大家更加关注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我们要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在Linux这个方面几乎是0的,代价很低的,这方面不可能赚钱,你不可能从设备赚钱,也不可能从设备上的软件赚钱,是通过数据的挖掘,设备上的数据分析,数据的累积来赚钱。不同设备上的数据进行累积,数据挖掘的分析,用创新的方式来创造一个相应的市场,就是大数据的分析、应用。

不管是医疗领域或者是其他的领域,你不可能从操作系统和软件上转变,你必须改变这种思维方式,从软件赚钱的方式已经不复存在了。事实上我觉得更多的价值是来自于每个人都使用免费的软件,最后是大家得到的产品更好了。刚才有人提到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我回应一下,在中国大家都在讨论大学课程的设置问题,你们想改善大学的课程的设置、教育质量等等,不幸的是小的公司他不可能在这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比如说我们的教育体系有一个这么大的改变,因为他的能力是有限的,成本又很高,必须由政府推动才能改变我们的课程设置。

看看英国的例子,不一定是大学的问题,而是概预从孩子抓起。大家应该知道英国的BBC,也是一个公共的机构,每个学校的学生人均投2—3美金,软件公司开发一些新的软件,从7、8岁就开始帮助孩子更好的使用软件。这样教育从孩子抓起,大学可以接过来,提高智力教育。我想大公司应该承担更多的职责,因为他想招到符合他的要求的大学毕业生,如果大学生的知识结果不符合他们的要求的话,大公司必须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我觉得大公司和政府必须承担起这样的职责,开放式的软件在那里,有免费的开源软件,这样你才能推动创新。

宫敏渊北京凝思科技冤:我完全同意前面两位演讲嘉宾的发言。事实上谈到开源,免费的开源,我觉得它是一个运动,它是一个力量,而不是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它。多年来我一直在谈论这个问题,我一直认为自由软件和历史上其他各种软件模式最大的不同,它不是一个商业,完全把传统的Grovide界限给去掉了,实际上提供软件的人和用软件的人是一起对软件进行质量改进,进行功能的改进,大家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完全不是客户和提供商的关系就把事情给做了。

这种革命性的理念和根深蒂固的买卖关系非常的不相容,大家都在谈商业模式,其实最革命性的是大家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如果大家的理念都一样的话,我的任务是需要把我的事情做了。做软件的人他有他的专长,他会在这方面帮助我,他会把软件做的越来越好。我等于拿到了他的服务,我从他的服务当中改进了我的业务,我是应该对别人的劳动加以尊重,把我的收入应该分给他的。

大家的这种共识如果能达成的话,这件事情就好办了,当然达成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商业模式的事情我觉得还是让时间、让历史来验证,在历史演进的过程当中100年我们再反过来看怎么回事。

陆首群:美国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这样的观点,跟你的观点一样,在互联网上面买主跟卖主是一体的,即产消者,他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既是用户也是制造者。

宫敏:对,所以这是一个革命性的事情。关于教育,实际上我对教育部也是有意见的。有两次开会在教育部我就直接跟他们说,但是教育部的司长们说你的很多说法我也同意,但是在我这个层面解决不了。实际大学的教育体系有问题,划的太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不讲硬件,英特尔的CPU里面的那些cache是怎么工作的,AM-MU是怎么工作的,在这种程度上他不讲,Excision为什么要有,这些底层的东西他不讲,你做操作系统不懂这些东西怎么做操作系统。这个东西该谁讲?不知道该谁讲,电子工程系也不讲,讲不到那么深的程度,讲一点。

刘澎:要讲,在微电子那儿。

宫敏:微电子他讲的是晶体管,我怎么把门做出来。有一块东西不知道按学分划分划到哪儿去了,没有了。早两年北大的陈院长他们开了一门课,他们是和美国卡耐基梅垄一起开的,用的是卡耐基梅隆的教材,让我去给他们代课,我觉得那本教材就很好,课程设计的也很好,从硬件到软件,从程序我怎么看计算机里的东西。后来我问了机械工业出版社,他说这个课据他们所知只有北大开了,清华都没开。它是跟美国是同步上的,跟美国同学一起做功课,一起考试,服务器在卡耐基梅隆大学。我们其他大学都不讲这些东西,我都不知道操作系统要怎么去理解。

陆首群:MIT送给了我一个教材,以一个学期为限的毕业设计,开发设计一个开源操作系统,我给了好几个大学。

刘澎:现在清华大学开这个课了。计算机体系结构下沉,进入微处理器时代,最近中国还是开展很多,像国防科大也在开。

操作系统的这些重要的东西竞争都已经转向用户体验了,小米他们做的是由体验转向参与了。从字符终端到点击,由多点触摸转向动态体感,很重要的是在用户体验这一块了。像安卓操作系统重要的就是在体验这一块,而不是做Linux内核,所以分工有限。现在做内核是少数人,大学培养出来之后市场就不好了。

陈绪渊英特尔中国开源总监冤:宫老师说的很对,现在学校的教育有一些偏差,直接体现是我们现在招人不好招了,因为我们招的就是底层的人和离CPU最近的人,对终端很了解的人。2006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发起了Linux开发者大会,中国对Linux开发者的贡献在提升,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更多的程序员更感兴趣的是挣快钱,因为开发一个APP推广一下钱就来了。还有很多做底层的工程师转行了,他说我在这里非常辛苦的开发底层挣不了多少钱,我们的工程师对上层的人也觉得他们的水平就这样了,无非如此。后来我跟他们讲,你们还是要正视一下现实,从挣钱的角度来讲不能说低,专注在不同层面的工程师,互联网的工程师钱的钱比你们快,还多,所以你们要提升自己。

我有几个想法。第一,在世界和中国开源运动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刚才李广生先生讲了一个是商业模式,还有盈利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开源本身应该不是一种商业模式,应该是基于开源才能产生出各种商业模式来。李总刚才也提到了,有些公司很简单,卖硬件就是了,我们可能就是其中一个。刚才我讲到我是在英特尔的开源技术中心工作,开源技术中心发展到现在它的核心就是做技术,就是以技术来推动整个公司的影响力,跟合作伙伴、跟本地的开源社区展开合作。我加入9年多的时间,技术重点一直在变化。

陆首群:OTC吧,实际上是变相的开源社区,IBM叫LTC,他们叫OTC。开源开发依托于社区,社区是分布式的,开发人员在社会上是分散的,自由分散的开发人员他吃饭靠什么?谁来资助他,OSI的会长告诉我说80%的社区人员在企业内部。比如说英特尔的OTC,IBM的LTC,在微软里面也有,Google、Facebook里面也有。企业出了一笔钱养着这拨人,这拨人是专门做社区开发的。我们中国总有人想在社会上搞一个全国性的社区,我就不太赞成,往往搞不起来,我赞成80%社区都在企业里面设置。

陈绪:我们的工作重点在不停的转移,特别是一些项目,以前经常提的一些项目现在不主动提了,当然不是说我们不做了,包括我们对Linux内核的贡献是第一的,现在基本不谈了。

很多人说我们是开源运动的一个推手,我觉得这个说的挺好,我更加希望看到的是国内的一些合作伙伴,比如联想、华为跟我们的关系都挺近的,到国际上干什么去?抢排名去。刚才几位国外大师也讲过了,谁贡献多,谁控制力大,谁受益多。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全球共有的共识;

第二,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可能云计算大家觉得是比较火热的,这个地方其实也是鱼龙混杂。很多基础的观念,十多年前我们谈的观点现在受到了挑战,大家觉得我做云计算就要收一个入门费。云计算发展到今天为什么这么火热,一个是陆续的开放,另外一个是没有会员费的概念了。中国有三个典型的风景名胜,一个叫凤凰古城,一个叫云南丽江,还有一个叫草原天路。进了门之后你去住饭店收费是正常的,但是进城就收费有的时候大家可能不太理解。所以2012年开始我们就和其他几个,包括中标软件等四个公司发起了一个叫中国开源云联盟的组织,联盟到现在应该有差不多90个会员。今年4月19号移交给了苗宗利的四院,也就是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我提出了几个条件,其中一个就是不要收会员费。

你是负责帮国家出国标的,有些会员在里面跟你们一起做标准,按照传统的概念应该收一个辛苦费。或者有认证,国家给他发证,跟以前一贯的形式一样给他发一个证,我觉得也挺好;

第三,中国社区和国际社区对接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长期以来的老话题,为什么每次陆主席强调要邀请国际友人过来,这次费了很多功夫把我们开源部门的老大请过来,她讲的是开源容器和虚拟化的问题,那是我们内部最新的项目,也会贡献给国际的社区。

中国的社区和国际的社区是一个非常好的互动关系,这十多年以来,包括陆主席和很多国际的开源大师建立了非常好的私人关系。换句话说如果不让他们讲我们自己能不能做,我们也能做,自己把代码拿过来。通过Github的方式跟他进行互动也可以,但是如果把他们引进来,我们会得到更多的好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人不认识你把代码提过去,core review就没法看。去年我们跟华为在推动一件事情,就要黑客松,Open Stack的黑客松。以前你找不到core review,发邮件过去基本石沉大海,不是他不想给你做,他没有时间,他也不认识你。我们每次把国外的核心开发者请过来坐在那里,后来我就问参与者有收获没有,他说收获太大了。我说你原来给他发邮件他也能收到,他说不是这么回事,你发过去石沉大海,他可能觉得你这个东西根本没有必要,或者做的不好,或者没有前途,或者没有时间。在这里他坐在你旁边就问他,我的代码怎么样,他会跟你说你的代码彻底没戏,因为方向是错的,你别想了。或者他告诉你,你有几个地方需要改进。深一层说他跟你讲体系方面总的大体方向是这样的,你往那个方向走,才能符合Up Panel的方向。这对工程师的提升是非常有好处的。国际的core review回去之后跟你之间就有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天然的一种感觉,当你发信过去的时候,他就天然的想到这是当时跟我聊过的工程师,他有一些想法现在正在实现,我帮他看一下。所以跟国际社区的对接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现在讲自主可控,自主可控的不是把东西怎么剔出去。黎院士跟我讲过,他觉得自主创新的概念应该分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你要拥有所有的代码,代码开源了以后拿过来,无论是你自己开发的还是国际上开发的,拿过来以后你都得有,如果哪个部分没有你就很难叫自主可控,因为你没法控制;

第二,有了代码之后你应该有修改的能力,你有工程师能够把里面的一些bug修复了,或者把里面的feadure进行扩展;

第三,你要加上安全的因素,涉及到国密和技术的标准你要把它实现了。

这三点加起来就是我们心目中理想中的自主可控的概念。

我同意陆总的观点,开源软件是完全开放的。

田日辉渊联想集团副总裁兼首席研究员冤:非常感谢陆主席对联想的期望,从产业的角度谈一下我们对开源的认识。第一点,我个人觉得开源软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实已经完全主导了产业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这个是一个根本的判断。为什么做这个判断,操作系统领域开源软件已经占了所有智能连接设备至少一半以上,包括PC和智能手机加起来。在智能手机领域80%以上的操作系统是基于开源软件的。从服务器来讲,现在最有活力的互联网服务的厂商、互联网服务的提供商和消费互联网的提供者基本上都是基于开源软件的,基于开源技术体系的。

其实最后一个传统的封闭软件的代表就是企业级应用软件,像甲骨文、SAP、Tera Data,这是最后一个传统软件的根据地了,我认为也即将被开源攻克。由于Open Stack和Hadoop、Spark这些技术体系,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级包括OITP很多新的计算的能力,都会由开源来提供同样的甚至是更好的能力,而且所有的源码都是开放的,演进速度比这些SAP、甲骨文这些企业要快得多。

陆首群:甲骨文是比较保守的,他们主管开源的副总裁最近调动工作,新主管来不了,专门给我们大会发来一个贺信。

(未完待续)

开源 篇2

【成语】:开源节流

【拼音】:kāi yuán jié liú

【简拼】:kyjl

【解释】:开:劝课;源:水源。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出处】:《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示例】:理财之道,不外~。 《清史稿?英和传》

【近义词】:增产节约

【反义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挥霍无度

【语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增收节支

开源节流 成语接龙

【顺接】:流光如箭 流光易逝 流光瞬息 流口常谈 流天澈地 流宕忘反 流宕忘归 流寓失所

【顺接】:本末源流 笔翰如流 沧海横流 朝客高流 笞杖徒流 酬应如流 从令如流 从善如流

【逆接】:八字打开 扒拉不开 诚至金开 春暖花开 狗窦大开 涣尔冰开 见钱眼开 金石为开

【逆接】:开云见天 开云见日 开佛光明 开元通宝 开利除害 开动机器 开劫度人 开华结实

开源思想推动创新 篇3

人们经常说开源没有创新,而是模仿。这肯定是专有软件行业希望你相信的。看一看目前企业中使用的一些最著名的开源项目中的活动,让你不由得不同意。

例如,尽管开源数据库令人难以置信地广泛用于各类关键任务应用,但不管是MySQL还是PostgreSQL,实际上没有做任何IBM、Microsoft、Oracle和Sybase多年来没做过的事情。同样,OpenOffice.org生产力套件是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社区驱动的开发的例子,但它惟一的真正目的是创建免费的、基于标准的Microsoft Office的克隆。甚至Linux自己也是作为免费软件改写Unix的尝试。

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能否定开源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而非只是跟在别人后面的事实。Apache Web服务器就是最好的例子。Apache自1995年诞生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的httpd后,就一直是用户的首选Web服务器。据网站与服务器监测机构Netcraft说,目前62%的Internet网站使用Apache,而使用Microsoft IIS(Internet信息服务器)的网站只有31%。

然而正如Microsoft的Internet Explorer所证明的,流行程度并不是惟一衡量性能的指标。Apache常常是安装在大多数Linux服务器上的缺省Web服务器,而它的成功并不只是由于人们熟悉它或缺少竞争对手。更确切地说,它具有稳定性、高性能、一流的安全纪录以及使它具有比商用竞争对手更多功能的各种特性与扩展程序。Apache实际上开辟了Web服务器软件市场并处于领先地位。5年后,IIS无疑将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存在于市场上,但Apache仍将是领先产品,进一步拓展Web服务器的功能。

这类协作创新的例子在IT领域中比比皆是。在软件业中,无数的开发商、个人和公司在试验开源方式。理由之一是因为社区驱动的开发使软件产品能够有机地发展。正如Eric S. Raymond在其开创性的著作《大教堂与集市》中所说的:“每一个软件杰作都开始于满足某个开发人员的个人需要。”当一群开发员以开源方式协作时,每一位开发员都有着独特的个人需要,其结果是软件不断扩展,填补专有产品没有涉及的这些功能领域。

开源赋予Java生命

开源社区开发的工具巩固了Java在开发人员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毫无疑问,开源使Java得到了巨大的实惠。Java语言和平台赖以发展的JCP(Java社区进程)似乎在以蜗牛的速度前进。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是个缓慢且需深思熟虑的过程,Java毕竟是领先企业应用平台,因此它应当缓慢演进,哪怕需求十分紧迫。为解决一些问题而造成另一些问题从来不是一种好的解决办法。

然而,与其相对的开源社区却一直在飞速前进,推出大量的重要创新。目前,企业Java基本工具全部是开源产品:Ant(用于开发应用程序)、Hibernate(用于将数据保存在硬盘上)、JUnit(用于设备测试)和Maven(用于继续的集成),更不用说得到高度重视的Eclipse和NetBeans开发环境和PMD源代码验证程序了。

Java开发人员还从几种开源框架中受益,如JSF(JavaServer Faces)、Spring和Struts。再有就是众多的容器(container):Apache Tomcat、Geronimo、Jetty、Jonas和Resin,更不要说很多用于嵌入式应用的小容器了。开源是Java世界想像力和生产力的巨大源泉。

在这两股河流——JCP与开源——之间站着3大企业Java技术提供商:BEA、IBM和Sun Microsystems。他们都是一只脚站在开源工具河流中,另一只脚站在非开源工具河流中。虽然很多IBM工具是专有的,但它一直是Java和开源社区的主要贡献者。BEA最近非常积极地实施其“混合”战略,积极支持开源产品。此外,BEA还向多个开源项目捐献代码和程序。

Sun有点特立独行。狂热的开源支持者一直逼迫Sun开放Java源代码,希望加速这种平台中的创新,但Sun却行动缓慢。这样做是有一定道理的:开放Java代码可能会将Java分裂为不同的版本,从而减少Java引以为荣的可移植性。但开源社区一直尖锐地攻击Sun的这种立场。

鉴于Sun对开源的长期贡献,这就将它置于一种奇怪的境地。Sun仍是惟一一家开放其操作系统和全部生产力套件源代码的公司。实际上,它开放了很多Java技术的源代码。因此,Sun在8月份举行的LinuxWorld上透露——也许有点勉强——除推出一个供开发人员跟踪其进展的社区网站外,它打算开放Java库和Java虚拟机。

从长期看,向开源发展的这股强大的力量能使Java受益吗?除了其缓慢的开发进展外,Java的一部分成功归功于Sun所起到的管家作用。通过开放Java源代码剥夺Sun的这一角色可能导致Java平台的大大加强,也可能最终伤害它。

Linux让设备受益

嵌入式系统开发商从开源操作系统中受益。

Linux的传统根据地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而它正在这之外的非常小的设备上取得成功。对于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来说,Linux优于专有操作系统的优势除了低成本外,还在于其灵活性和开放性。

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对新技术有着永不满足的需求,但是使用来自Microsoft和Symbian等公司的专有嵌入式平台的开发人员,必须受限于某一厂商提供的设备驱动程序和对最新硬件的支持。然而,他们的开源社区同行常常在技术刚一推出时就开始修补它们。他们开发的代码也许很糙,但开发过程很快,这反过来可以使他们更快地制造出原型产品,更早地上市以取得市场先机。

Linux还使开发复杂的嵌入式应用变得更容易。用于嵌入式设备的传统RTOS(实时操作系统)是在单处理器线程中运行单个任务的单用途平台。嵌入式Linux类似于它的重量级表兄,是设计用于运行多个应用的通用操作系统。这种通用性帮助开发人员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基础需求。此外,没有复杂的专有许可条款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定制各个层次应用的自由,他们可以选择他们需要的部件而忽视另一些。

厂商之间的竞争对于顾客肯定是件好事。在嵌入式Linux市场上,MontaVista和Wind River等顶级厂商不仅与专有操作系统厂商竞争,而且还相互竞争。此外,一些设备制造商还选择“单干”,独立于操作系统厂商生产自己风格的嵌入式Linux。然而Linux是开源操作系统,每一种变种都成为由开发人员、客户和合作伙伴构成的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都在为这个更大的整体做贡献。

这种“竞争式协作”仍给其他公司留出了利用额外的工具扩大Linux基础的空间。例如,Trolltech提供的Qtopia:一种迅速开发嵌入式Linux应用和用户界面的全面的环境。核心Qtopia技术可依据Gnu GPL(通用公共许可证)使用,从而为开发人员在Qtopia代码上带来了在Linux内核上所享受到的同样的可见性。同样,Nokia发布了自己的开源应用平台Maemo。该平台可以在Nokia 770 Internet Tablet等嵌入式设备上找到。

这些工具为开发人员带来了额外的优势:熟悉性。Qtopia是基于Trolltech历史悠久的桌面Linux系统Qt工具包的;Maemo基于来自Gnome项目的类似技术。其结果不同于专有操作系统,应用开发人员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技能为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软件。

这些优势意味着阵营越来越庞大的Linux驱动的设备。从Sharp PDA到TiVo机顶盒,从Linksys无线路由器到Motorola手机,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宝押在Linux上,把它作为在快速发展的、高度竞争的设备市场中取得成功的跳板。

开源社区推动脚本采用

现代脚本语言在开放上取得成功。

脚本语言,有时叫做“动态”语言,变得非常流行,其中一个原因是它们能让开发人员利用比较小的代码完成很多工作。这种“高相对价值”源于将更多的工作交给编译器和运行时间环境(如按变量值得到变量类型)去做的新方法——除了完成经常执行活动的特殊捷径外。

包括Perl、PHP和Python在内的脚本语言还有另一个共同点:它们几乎统统都是开源语言。在很多地方,开源与非开源之间的不同之处可能并不重要,但开源似乎在脚本语言中至关重要。奇怪的是,这点并不是由于开源在修补漏洞中的灵活性的原因,而是由于其创建社区的能力。

比较两种几乎同时问世的脚本语言Ruby和NetRexx的命运,是看到开源重要性的生动例子。NetRexx是由IBM设计、部分基于其成功的大型机脚本工具Rexx的。它以解释方式运行,也可以编译为Java字节代码。作为一种语言,NetRexx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并易于学习掌握,提供大量的优雅的结构。由于它可编译为Java字节代码,从NetRexx中可以访问所有的Java库,此外,它享受着Java虚拟机的优秀性能。

另一方面,Ruby是纯解释语言,它没有虚拟机,因此运行速度慢。这种语言有它自己的优点,但主要优势来自采用部分起源于Perl缩略语法不直观的句法成分。NetRexx与Ruby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免费提供的。

那么,这两种语言中哪一个更成功呢?是快速、典雅的NetRexx,还是不直观、速度慢的Ruby呢?事实可能与你所料的正相反,今天的Ruby踌躇满志而NetRexx却濒临死亡。

关键原因在于Ruby是开源而NetRexx不是。结果是Ruby能够建立一个活跃的开发员社区——特别在它的诞生地日本,它已经流行了10年。Ruby在David Heinemeier Hansson编写Web应用框架Ruby on Rails之前一直在积累发展动力。Rails是Ruby的杀手应用,它是设计典雅的典范,保证了Ruby发挥持久的作用。同时,尽管NetRexx有着巨大的价值,却蹒跚而行,无人理睬。如果IBM开放了NetRexx源代码,脚本技术今天可能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

仅凭开源本身肯定不能保证一种语言取得成功。实际上,现在有很多没有成功希望的开源语言。尽管开源并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缺少它就是缺少Microsoft创建社区的资源。

“大开放”意味着更安全

专家们依靠得到源代码来减少威胁和防止漏洞利用。

几乎每一家安全专用设备厂商都有理由使用开源工具,而这与许可证没有什么关系。其中的绝大多数设备——从垃圾邮件与间谍件过滤器、网络扫描器到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不仅建立在像Linux或FreeBSD这样的开源平台上,而且还积极利用其他开源产品来完成任务。

在各种平台上,最流行的网络端口扫描器和操作系统特征识别应用是Nmap。作为开源工具的Nmap提供一种迅速、准确确定任何给定IP地址或子网上的开放端口的方法;它还可以通过分析IP包的构建方式确定设备所使用的操作系统。

另一个例子是开源安全漏洞扫描程序Nessus。Nessus可以利用Nmap扫描主机,但比Nmap走得更远:它尝试在目标系统上触发潜在的漏洞来验证系统的完整性。可供Nessus使用的插件数量达到了数千种,并且随着发现的漏洞而不断增加——这要再一次感谢开放源代码易于使用的事实。

广泛使用的IDS(入侵检测系统)Snort也很有名。它同Nessus一样作为商用软件包提供,但开源版仍很吃香。其他开源工具,如OpenSSH和OpenSSL,是应用在各个方面的行业标准,在几十种平台上被数千种不同产品所使用。

最后,还有操作系统层本身。虽然没有一种OS是真正安全的,但Windows平台上提供的安全工具由于基础操作系统详细记录的安全问题而令人怀疑。基于Linux、FreeBSD、NetBSD或OpenBSD的产品则具有更好的安全纪录(OpenBSD声称在8年多的时间里,在缺省安装环境中只发现了一个远程漏洞)。

对于缺少经验的人来说,开源的概念似乎与高度的安全性相悖。人们普遍的想法是公布源代码会让黑客和病毒编写者更加容易地利用代码中的漏洞。你只需看一看世界最坚定的专有软件厂商之一Microsoft,就会明白事实正好相反。

商业产品可能有一支十几人组成的QA(质量保证)团队,但大多数重要的开源项目——那些由社区支持的开源项目——实际上拥有由成千上万人组成的QA团队。其中的很多人对代码有着深入的了解,因为他们一直在为项目贡献代码。这只会使产品更加安全,因为补丁要经过比商业环境多得多的眼睛的审查,隐患迅速暴露。因此,很多安全专业人员认为开源代码比专有代码更安全,而这种印象最终将渗透到整个行业。

Snort入侵检测

协作开辟多媒体新边疆

无专利的音视频技术降低进入门槛,刺激创新。

人们很容易认为开源与多媒体是相互排斥的。对免费桌面Linux版本(如Ubuntu)的常见批评是它们缺少对播放多媒体的支持。但是,不要责怪这些版本的包装者们。经过很多年时间,多媒体周围包裹上了大量专利,这些专利覆盖播放和编码的各个方面,甚至MP3格式也受到与免费软件许可证要求相冲突的专利的限制。

但是,独立的开发人员并没有忽略多媒体,很多开源项目不仅设法绕过已有技术的限制,而且还改进它们。例如,Ogg Vorbis是一种开源“有损耗”音频压缩技术。同MP3一样,它不保留数据的每一比特,而是重现与原始信号听起来差不多的信号。不过,Vorbis利用高级心理声学模型,在同样的压缩水平上提供比MP3更好的音质。此外,它不存在专利限制,完全是免专利费的。

在视频方面,只要看看BBC Research赞助的Dirac项目就行了。虽然仍处于试验阶段,但Dirac采用子波压缩—— 一种理论上应当比当前方法提供更高质量视频的高级数字技术。BBC拥有Dirac代码的一些专利,但它向任何希望使用它们的人授予永久的免费许可。同样,On2 Technologies将永久的许可证授予其VP3压缩编解码器,这种编解码器已经成为另一个开源项目Theora的基础。

尽管开源多媒体技术开发进展迅速,但采用它们则是另一回事。Vorbis是一种具有超群性能的成熟的编解码器,但没有几家设备制造商支持它,尽管它不需要许可费。造成这一局面的问题是内容。硬件制造商将支持内容提供商提供的格式,而这越来越多地意味着支持DRM(数字版权管理)的格式。不幸的是,不管是Apple、Microsoft、Sony还是其他公司,专有DRM实际上使技术提供商成为整个多媒体栈的看门人。这也是开源能够解答的一个问题。

Sun赞助的Open Media Commons,是一次通过整个开源社区参与开发DRM技术的尝试。其核心是Sun想方设法确保不与任何已有DRM专利冲突的开源代码。人们希望一种完全开放的DRM方案将使顾客可以在来自不同厂商的大量互操作的软件和设备上,以认可的方式使用受DRM限制的内容。

所有这些项目的共同主题是合作与协作,这将加快数字音频和视频的采用速度,正如它推动技术向前发展那样。未来之路属于开源,专利限制和专有代码长期以来一直阻碍多媒体发展。

避开专有消息技术

开源电子邮件和协作服务器用灵活性满足未来的需要。

开源工具和电子邮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Exim、Postfix和Sendmail邮件服务器得到广泛的应用,更不用说从Mozilla Thunderbird到Pine的各种开源邮件客户程序了。但是,电子邮件并不是企业消息技术的最高目标。对于像群组日程安排、共享地址簿和IM集成等高级特性,企业客户通常有两种选择:IBM的Lotus Notes和Microsoft Exchange。这种情况已开始改变。尽管这两个企业消息技术巨头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仍占据统治地位,但众多的替代产品已经出现,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其中很多都来自开源世界。

Open-Xchange也许是这类项目中最雄心勃勃的一个。它在开源软件包中重现传统群件服务器的功能。Open-Xchange集成多种开源工具,包括Apache Web服务器、Tomcat Java小服务程序引擎和PostgreSQL数据库等,通过一个基于Web的GUI提供全面的电子邮件、日程表和协作功能。商用添加件使Open-Xchange可以与Microsoft Outlook和Palm手持机互操作。

然而,其他开源消息服务器将互操作性又向前发展了一步。例如,Zimbra利用AJAX(异步JavaScript和XML)技术将消息与外部数据源相集成。此外,Zimbra是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由组件构成的互操作系统来设计的,其中的很多组件以Web服务示人。第三方开发商可以连接在这些组件的API上,直接访问Zimbra日程表项、地址簿和电子邮件。

由于Zimbra是开源软件,因此开发商不必躲避专有陷阱。他们可以直插代码核心,直接集成自己的软件。开源消息系统也不强迫使用老通信接口。Open-Xchange和Zimbra利用包括WebDAV、LDAP、iCal和HTTP在内的开放标准套件,代替专有Microsoft Exchange协议。

这种实现消息技术的开放方式意义重大。由于公司对作为基本业务工具的电子邮件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因此至关重要的企业数据最终保存在电子邮件服务器上。当这些服务器基于专有软件时,公司在电子邮件的存储、恢复、搜索、归档、备份、集成和管理上受一家厂商的支配。基于开放协议和开放代码的消息系统能保证客户在需要时访问数据。此外,活跃的开发社区将日益使这些系统能够不仅在价格和可用性上,而且还在特性上,能与专有厂商竞争。

中国开源云联盟 篇4

“中国开源云联盟”旨在按照国际上Open Stack开源社区工作方针, 整合中国Open Stack开发者和中国公司的研发资源, 深入参与Open Stack社区项目开发, 传播开源文化, 加大中国开发者和公司在国际OpenStack社区中的贡献力量, 共同推进开源软件和云计算事业发展。

从2012年8月9日联盟正式成立以来, 成果受到国内和国际社区的广泛认可:

●定期召开成员技术会议, 对各自在过去积累的经验和做法做了分享和深入探讨, 交流了各自的工作, 确立了工作的重点项目和方向以及特性需求, 统一了联盟成员之间资源调配;

●联盟成员单位通力合作, 基于英特尔的开源OED (Open Stack Easy Deployment) 项目开发的自动化部署工具OADT (Open Stack Auto Deployment Tools) , 已经完成核心部分和UI部分的开发, 通过web界面完成配置工作, 可极大简化安装部署过程并提高工作效率。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coscl/OADT;

●联盟发布的stacklab.org开放实验室, 这是一个免费的Open Stack体验、测试和开发平台。该项目由联盟成员新浪发起并实施上线, 并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Open Stack开放平台;

●在Open Stack基金会8名个人董事成员的竞选中, 程辉获得350位个人会员的支持, 成功当选;

●在Quantum的开发协调方面, 英特尔、新浪、上海交大等公司探讨了要合作开发的特性以及合作模式, 由英特尔开始实施开发;

●Open Stack基金会董事会主席Alan Clark先生访问英特尔上海紫竹研发中心, 听取了COSCL主席冯晓焰先生的工作汇报, 并和上海交大金耀辉教授等广泛交流。Alan高度赞扬了COSCL的工作, 并鼓励联盟成员多做代码贡献;

●来自英特尔上海的四名资深工程师成为了Open Stack上游社区的Core核心开发工程师, 他们是:黄志腾 (Cinder组件) , 蒋运宏 (Ceilometer组件) , 陆连浩 (Ceilometer组件) , 罗钟悦 (Oslo组件) ;此外来自中金数据的工程师Zhenguo Niu和Hyphon Zhang成为了Open Stack项目Havana-1版本dashboard的committer……

●在2013年IDF两天的展会中, 华胜天成和中标软件做精彩Open Stack技术展示。

●2013年6月, 华胜天成正式成立“中国OpenStack服务中心”。

●官网微博weibo.com/coscl的活跃粉丝数近1000;l……

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何京翔博士指出:“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年轻的‘中国开源云联盟’很快就要迎来她一周岁的生日。她以技术研发和合作为基础的工作模式, 不仅取得了累累硕果, 而且获得了国内外云计算领袖公司的认可和拥戴。我相信, 这13名正式成员和11名观察员齐心协力, 必将开创中国云计算的新时代。”

“长期以来, SUSE一直与众多开源社区项目合作, 提供着服务与支持。其中最大也是最有影响的, 是为大家所熟知的open SUSE项目。”Attachmate大中华地区及韩国总经理江永清先生表示, “作为Linux的开拓先锋, 我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我们不仅是开源社区的重要贡献者, 我们也为在企业级Linux领域做出的长期贡献而倍感自豪。未来, 我们还将继续为Open Stack以及开源云项目, 提供我们最大的技术与服务支持, 通过SUSE实际而高效的创新, 帮助企业客户更好地解决当今难以置信的复杂IT挑战。”

华南理工大学金连文教授介绍:“华南理工大学是国家首批211、985重点院校, 其电子与信息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是国家重点学科, 智能人机交互实验室是国内最早从事云计算相关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实验室之一,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核心攻关项目等多个重大科技项目资助。目前在开源云计算平台 (Openstack和Eucalyptus等) 、数字媒体云计算服务、云手写、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图像处理Saa S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其研制的SCUT g Pen云手写输入法一直稳居Google Market下载排行的前列;云化人脸特效处理获得了微软首批Azure大学项目资助, 该实验室今年11月8日-10日将承办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云计算学术大会 (www.cccc2013.org) 。”

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吴凯认为:“利用开源技术使得中国软件服务企业能够快速积累云平台的基础能力, 聚焦于提供云平台系统整合, 服务定制, 用户门户和监控管理等高级功能。文思海辉已经采用基于Openstack开源技术为客户定制开发了颇具规模的电信级商业公有云平台, 并且将研发经验和中国开源云联盟的会员企业交流分享, 共同发展。开源云平台必将成为在中国公有云及企业私有云市场发展中愈发重要的核心技术。”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谢志华表示:“云计算已经被企业和各类公共组织广泛接受, 云计算正在改变企业IT和业务组织模式, 作为国内最大的管理软件提供商, 用友以推动企业云计算落地为己任, 持续加大云计算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力度, 支持开源云计算架构。加入中国开源云联盟, 将会加速推进企业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同时会将企业云计算的经验共享出来, 不断推动完善更开放、更标准的企业云计算平台。”

网易杭州研究院副院长汪源提出:“最近两三年来, 开源公有云架构Open Stack发展迅速, 并且有望成为云计算领域的‘Linux’。在国内建立一个围绕Open Stack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为基础的‘中国开源云联盟’, 有助于促进国内云计算产、学、研、用各方的交流合作, 并极大推动Open Stack在中国发展。网易杭州研究院很荣幸能加入到中国开源云联盟, 并希望与其他成员通力合作, 在中国共同营造一个繁荣的Open Stack生态圈。”

酒店开源节流 篇5

在2013年第二季度各个酒店迎来了寒冬,对于各个酒店来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开源节流”。那么如何将“节流”付之于行,如何加强内部管理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酒店该不该裁人?

对于酒店现在的形势而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裁人,但是,裁员真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现在许多酒店及餐饮都在进行裁员,如果真的接一个大单,人手不够顾客体验下降,那么势必会影响我们的口碑。所以,裁员是不可取的。

二、如何进行循环利用?

客房的备品管理也是我们进行成本管控应注意的地方,每日数以千计件用品的流动、使用和保管,稍有疏忽,便会出现如交叉污染、保洁不当,运送、洗涤过程中的划伤,保存过程中出现的潮湿发霉等问题,造成经营成本的加大。报废物品可否再利用?如废弃床单改成枕套,单面破损枕套合二为一等等。备品管理对成本的影响也是我们不可忽视方面。

三、如何控制不必要的浪费?

我们酒店的客房用品大多数都是按照标准用量发放的,在满足客人的同时也造成了隐性的浪费。如客人用剩的手纸,没有使用过的肥皂盒以及梳子等等。总之,对于一次性的物品我们应尽可能的实现按照实际用量发放,从而达到我们减少浪费的目的。

四、如何降低采购成本?

采购是酒店的最大支出,所以采购部门也是酒店的核心部门。在酒店收益不好的时候如何能够缩减采购开支是让每个财务和采购都头疼的问题。前两天,听一位财务朋友说他们正在使用首旅集团的一个叫首采网的平台叫我关注一下,看过后的确涵盖了酒店及餐饮业大部分的食品以及物品的采购需求。的确现在是一个网络爆发的时代,我们可以足不出户进行购物,那么酒店采购何尝不可呢。我们也可以通过集中采购来降低我们的采购成本,在酒店收益的寒冬期我们更应该联合起来抱团取暖。

以开源的名义 篇6

Google的T-Mobile Gl手机预售量据说已有150万部,Google从中能挣到多少钱?有人说,Google半毛钱也拿不走。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当T-Mobile G1摆在眼前时,人们才明白,原来Google做的并不是手机,而是一个叫做Android的手机平台,具体点说就是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

在这个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塞班和微软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然而塞班即将被诺基亚收购,微软也总苦于一直找不到大牌的硬件厂商合作;今年索爱的跳票让其前途更加迷茫;苹果自己单干,做出了iPhone手机的操作系统,但在商务智能手机领域,它当然还靠不上边儿。

比起这些先行者,Google的开源战略算是一大优势。名义上,Google免费向硬件制造商提供操作系统,并且还承诺不向第三方软件开发商收取分成。之前,比如在Apple的手机应用商店,第三方开发者在这里出售一个软件要向Appl皎纳三分之一的收入。而开源的操作系统又让手机成本大大降低,对比之前2G的售价4000多元的iPhone,G1只有1200元。因此有人说Google并未赚到一分钱。

这样不遗余力地推广Android,其目的是什么呢?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史特斯(Randau Stross)经常会有机会深入Google总部,接触到Google高层。最近,他写出了《Google星球》(Planet Google)一书。这本书在封面上醒目地写着,Google的目的其实就是“组织管理遍布全球的信息资源”。书中也指出佩奇和布林正将整合全球信息作为Google的计划,而Google目前的开源战略只是这个计划中的一部分。

Google的服务都是基于互联网的,所以,Google最终要实现这个计划,必须得让上网变得越来越方便,让人们随时随地连接上网络,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毫无疑问,无线领域必将成为下一个爆发的信息通道,而把持住这个通道则将成为Google的最重要战略。Google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基于PC的功能带到移动设备上。

Google手机更重大的一个意义在于,手机的发展从之前硬件的开发过渡到了软件的开发,而作为无线运营商也能够通过软件中的互联网应用提高自身的数据ARPU值。而由此形成的无线通讯产业链,都是建立在Android这个平台基础之上的,必须符合Android的标准,这样,Google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变成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另一方面,Google的开源战略,事实上也给微软和苹果他们旧有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冲击。《福布斯网站》在评论G1时说到,Google的真实计划在于搜索广告。其实,Google是在开源的名义下,正在进行一场新商业模式的探索。作者史特斯说道,“这种商业模式是独一无二的”。毋庸置疑,搜索广告只是其中一种形式。

Google目前占领了全球搜索份额的68%,当然这个数字还会不断攀升。统领着全球那么多信息的Google,对我们每个用户知道得也越来越多,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Google星球》一书不仅揭示了Google的未来商业计划将会重塑世界,而且还探讨了其文化层面上的意义。

开源之道 篇7

危机与机遇并存

近期在湖南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周可仁披露了中国仓储协会的相关调查数据。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 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50%靠供货方提供, 另有31%靠自己, 第三方物流所占份额仅为19%;成品销售物流方面, 27%的执行主体是生产者, 18%来自第三方物流, 55%是部分自理和与外包相结合;商贸企业物流执行主体27%为第三方物流, 11%由供货方承担, 62%由公司自理, 而在这个领域, 美国却有57%的物流量是通过第三方物流来完成的。在社会化配送发展得最好的日本, 第三方物流业占整个物流市场的比例更是高达80%。

尽管物流企业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但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却始终难以得到有效突破。目前, 仍有近90%的货物运输是通过“原生态”的货运场站进行的, 甚至有些原本采用第三方物流外包模式的制造企业, 也开始琢磨绕过物流服务商, 直接指挥货运场站的货车进行运输。

这既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更多的又是一种无奈。低水平的利润率使物流企业难以实现服务、信息化和利润的同步增长, 而政策层面的一些不合理规定, 以及高速公路的高收费比例, 也成为制约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重要政策因素。比如, 我国关于半挂车的收费规定, 就导致代表先进高效运输方式的甩挂运输难以得到推广。世界上70%的收费高速公路在中国, 也反应出我国物流企业的负担沉重。

沃尔沃卡车公司 (以下简称沃尔沃公司) 作为全球著名的卡车供应商, 对于各行各业的运输状况非常关注。该公司对中国和欧洲国家物流行业所进行的对比研究表明, 我国公路运输市场跟20年前的欧洲类似, 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必然带动运输市场从公路零担网路逐步升级为快递网络, 我国的物流企业正面临着一次重新洗牌的考验。随着一些重量级的物流企业不断涌现, 物流行业分散混乱的局面将有望得到改善。与此同时, 外部环境也在清晰地表达整合前兆:社会的平均流转规模下降, 物流企业控制范围由小到大地发展, 无关税障碍区域不断出现……随之而来的将是物流行业内企业大规模的并购重组, 优质的具有区域优势或细分市场优势的中小企业也有望获得丰厚的“价值重估”机会。

全球著名咨询公司IDC关于外资物流企业将进一步加快并购的观点与此不谋而合, 而行业内的多起并购案例也印证着这个趋势。2007年3月, T NT完成对华宇的收购后, 重资购入260辆卡车投入新公司使用, 彰显其对我国物流市场的信心;2007年6月, 美国最大的公路运输商R Y C World Inc收购上海佳宇物流有限公司, 亦显示出中国物流市场对跨国企业的吸引和价值。

创新的哲学

探究第三方物流困境的根源, 沃尔沃公司的物流专家杨光喜告诉记者, 第三方物流在承揽物流业务时, 普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 他们认为上游企业在实施物流外包时, 只是出于对非核心业务的简单外包, 因此在接受外包业务后, 只想从事职能业务的管理, 而不愿意更深入地了解客户的业务并提供创新性服务方案, 由此必然导致物流企业被视为可有可无的“苦力”。问题的实质在于, 高效供应链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企业实行物流外包的原动力, 在于希望借助第三方物流提供其自身所缺少或无法及时掌握的物流运营能力, 以此提升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对于第三方物流来说,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努力做好这一层面的工作, 才能成为客户不可或缺的战略伙伴, 才有机会分享客户的价值成长成果。

沃尔沃公司业务发展总监朱波用严肃的口吻告诉记者:“卡车是赚钱的工具, 只有赚钱的用户才认为沃尔沃是好的供应商, 因此沃尔沃十分公司乐意帮助客户提高盈利能力。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客户使用沃尔沃卡车后, 成本反而提高了。哪怕出现一个这样的客户就是一个负面教材, 那对品牌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任何企业都不敢拿自己的品牌来开玩笑, 何况是沃尔沃这样一家全球著名的企业。”

据他介绍, 作为一家卡车公司却来探讨和研究物流行业的问题, 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物流解决方案, 在中国只有沃尔沃一家。事实上, 沃尔沃公司之所以跨越一步做出“分外之事”, 去研究用户的客户, 一方面是希望引导我国物流行业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 也是为了增加其自身的话语权;同时, 他们也希望能够凭借沃尔沃公司丰富的全球经验, 从国外引进一些新的运输方式和先进的物流理念, 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对于物流企业如何重塑市场这个问题, 朱波提出了应对的建议, “抱怨环境糟糕是毫无意义的, 只有转变观念, 创新服务内容, 才是物流企业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他表示, 物流企业“开源”的方法有很多种, 目的却只有一个, 那就是通过创新去提升客户的经济效益。

云南玉溪的有一位姓朱的个体户, 多批购买了近1 0 0台沃尔沃卡车, 他按照沃尔沃公司免费提供的物流解决方案, 创新传统的运输模式, 结果发现, 新的高效运输方式单次运力, 比以往整整翻了三番。通过核算, 创新后的运输成本几乎与铁路运输价格差不多, 但时效性上比铁路平均快15天左右。由此可见, 个体户朱先生尽管为进口的沃尔沃卡车支付了比国产卡车更高的成本, 但通过运输方式的变革, 不仅轻易赢得了客户, 同时也分摊了卡车的价差, 还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事实上, 沃尔沃提供的全面物流解决方案能否为客户提升效益, 是通过量化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而得出结论的, 它并非能帮助所有物流公司摆脱困境。“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有一个前提条件, 就是要保证一定的货运量, 比如满载率达到70%~90%。”朱波介绍说, “但这个临界比例也不是一刀切的, 还要取决于具体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货种。总的来说, 长途运输的满载率越高, 对时效性要求越高, 采用沃尔沃卡车的经济性也就越好。”

从红海驶向蓝海

制造业高效化导致物流外包, 高效供应链服务包括企业内部和外包两种供应链关系, 这种高效供应链应该具有集成不同操作系统、不同业务流程、不同运营平台以及不同管理方法的能力。朱波认为, 第三方物流能否为客户带来增值, 能否帮助企业增加利润、提高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和优化全球性成本等因素, 是衡量供应链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准。

从协同客户形成高效供应链的目标出发, 创新物流服务内容和运输方式, 是物流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沃尔沃通过和客户一起变革原有的物流模式, 引导他们从关注成本到关注操作, 进而关注协调管理和信息服务, 真正实现从‘节流’到‘开源’的转变。同时, 又使物流企业从简单的操作竞争上升到管理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朱波透露说, “在这方面, 沃尔沃通过丰富的全球经验和自身努力, 已经帮助国内烟草、危险品、冷藏等诸多行业的用户实现运输方式的变革, 使他们成功地从红海驶向蓝海。”

他认为, 在创新模式的选择上, 物流企业现阶段还不能盲目追求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而要根据自身的特点, 为制造企业提供阶段性的特色服务。为此, 沃尔沃提供了两个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一是以大货主为依托, 按照货主的物流服务要求和标准, 对现有储运资产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改造, 并重整业务流程, 为特定的制造企业或特定货种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二是作为更大的物流系统的子系统, 提供阶段性的延伸服务。

“有的人说, 做事越多, 越容易犯错误, 这话一点都不假。沃尔沃为用户免费提供物流解决方案, 每隔一段时间分析客户的用车情况, 对车辆的使用情况、车况诊断和预防提出改进建议, 表面上出问题的次数显得更多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朱波说到这儿停顿了一会, 然后用坚决的语气接下去说, “但是, 作为一家有责任感的公司, 即使明白多做事可能会导致差错, 也决不能因为害怕错误而不做事情。如果害怕出错, 那只有什么都不主动去做才是最好的了。”说完, 他面露微笑, 欣慰地告诉记者, “好在大部分客户对沃尔沃的方案表示欢迎, 毕竟客户知道什么是能为他们带来价值的, 也很清楚事前预防比事后维修的成本低很多。”

中国开源缓慢崛起 篇8

在中国,开源运动风风雨雨已经走过10年,“中国开源运动已开始越过起动早期,进入高速成长期”,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指出。不得不承认,国内开源的发展依然与国际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内的开源事业正在缓慢崛起,开始摆脱传统封闭的开发方式,转向开源社区开放、合作的开发机制……

国内与国际的差距

开源社区建设不足

国外的开源社区已经十分发达,对整个开源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许多新的技术、产品甚至公司都是在开源社区里孕育发展出来的。这些产品、技术、公司的创始人,即使在成立自己的商业性组织后,一般都坚守着当初在开源社区的“自由、共享”理念。对于使用者和购买者,也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对开源运动有“天然”的好感,而不是出于系统成本、安全、保密等考虑。所以,他们并不在意购买到的产品是否能与其它操作系统兼容,或者在界面上、操作上符合过去的使用习惯。

而在国内,情况却大不相同。中国一直没有足够成熟的开源社区,也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开源社区力量,大多数的开源活动或者研究都是由开源软件企业所推动的。开源社区的匮乏及弱小是阻碍我国开源产业发展的一个绊脚石。中国开源业内人士都意识到这一点。开源运动在成为一种值得为之奋斗的理想之前,已经先成为了一种“利益为先”的商业活动,这是开源运动的“中国特色”。

程勇———聚众开源的CEO,他指出:“国内外开源社区的差距在于方法上和文化上,第一是国内的社区在运作上缺乏一个机制和规则,第二是社区没有长期的规划。国内的开源社区主要是用户社区,是以开源软件产品的使用交流为主的社区,比如chinaunix、Linuxsir等等。国外则是以开源开发者社区为主,比如Apache、Linux内核等等。可能就是开源社区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国内和国外的开源文化差异。”

技术上较为薄弱

陆首群认为:“从国际上看, 开源软件已经走向成熟, 且发展很快。值得一提的是, 国际上的OSDL (开放源代码开发实验室) 已开发了Linux内核2.6版本, 这是第一个企业级内核, 所谓企业级就是可应用率达到99.9% (10个9) , OSDL研究开发电信级的产品, 应用率可达到99.9% (6个9) 。应用率的高低是衡量开源软件成熟程度的标志。从国内来看, 在技术上与国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中国的软件产业起步较晚, 在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和与国际对话的能力等方面均有待提高。国内有很多Linux厂家, 他们现在的产品单纯就使用性来说是没问题的, 但距离完全成熟还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改进。”

陆首群还指出:“开源的发展和普及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个是标准化的问题。现在版本太多, 很多软件在移植的过程就会出现问题;另外一个是知识产权问题。解决专利问题是要有一套规则的, 使用者可以从社区里面拿资源, 可以修改也可以发行, 但是你必须把改完之后要返回去。”

国内厂商还需要“补盖”

目前国际上开源软件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这吸引了包括IBM在内的众多商业软硬件公司的主动对开源软件的支持、使用与合作, 也使得大量的用户社团, 以开源软件为主要内容的网站、杂志、销售公司有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在中国, 虽然也出现了中标软件、中科红旗、新华等国产开源开发商, 它们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发展在同质化竞争中走出了独特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路线, 但由于欠缺国产应用软件和开源社区的有力支持, 开发、用户、产业化等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距离。

一直以来,我国的开源厂商与社区发展都处在一个失衡的关系。国内几乎没有产生过类似Fedora、open SUSE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大批活跃爱好者的社区。开源厂商与社区似乎也处于各自发展,相互脱节的状态。

陆首群曾表示,中国厂商总体来看都还不成熟,其规模较小,且技术人员配备不完善。综观开源软件的整体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内核不是最关键的,中间层部分才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含量较高的部分。这部分涉及到开发工具,配置和工程化问题,还有界面的问题。国内厂商应该意识到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

而且,国内厂商应该联合起来,加强联合或者并购,一起把蛋糕作大,加快发展的步伐。同时,国内厂商应该重视和争取国际合作,核心技术的配置问题一定要向国外的厂商学习,积累经验后再开发更好的产品,这样才是有实质性的创新。

红旗2000公司总经理胡才勇认为,在开源软件领域中,掌握技术是有条件的,并不是说有了源代码,就掌握了开源技术。企业必须要融入到开源社区中去,只有融入到开源社区中,才能掌握核心的技术,才能跟着开源软件的脚步继续发展下去。一个成功的商业化开源企业,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融入开源社区,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二是要把开源软件的商业模式想好,就是在开发软件之前就有针对的市场是什么,或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的思想。

中国开源迈步转折期

国内开源社区的发展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时间,虽然发展得不如预期,但这也是中国开源社区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现在,开源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开始重组,中国的开源也进入了转折期,也已经尝试加入国际开源的这种重组氛围中。

国内开源的发展,已从学习模仿阶段,走向抓应用促发展、抓创新求发展的阶段。可以说,我国的开源运动也已从Linux单一化产业过渡到开源软件产业全面发展的阶段。

国内开源社区向纵深层次发展

2007年是中国开源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大的一年。互联网推出了3.0测试版。对于拥有近1.3亿庞大网络用户基础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份美好的新年祝福,并再一次点燃了人们,特别是普通网民,对“开源”的热情。

2007年10月召开的AKA 2007内核开发者大会可以说是中国开源人的一个大party,这是国内Linux内核开发者社区的一大盛会!作为国内信息技术和开源运动的先锋组织,AKA一直致力于增进Linux开发者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致力于推动Linux在国内的普及和发展。

对于长期关注国内开源事业的专业人士和1.3亿普通网民而言,发生在2007年的又一条新闻让大家眼前一亮,那就是在中国投资,开设北京谋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Mozilla总部正是充分预见了未来开源产业会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蓝图。

2008年,中国开源继续迈步向前。2月由国际Linux基金会与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办的“2008 Linux开发者研讨会”可以说是中国开源人又一次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作为国内开源软件界极具规格的国际性会议,既是国际开源届对中国发展开源软件的肯定,也是对中国开源社区的有力支持。

这充分说明了国内开源社区的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张,大型开源社区与有实力的开源社区力量也在不断积蓄,国内开源社区呈现向纵深层次发展的良好态势。

国内开源逐渐受到重视

过去,Novell和Red Hat在中国设立开源社区时,大部分中国公司视而无睹。然而去年,中国本土软件公司已经开始对创立它们自己的开源社区表示出极大的兴趣。TurboLinux和中科红旗分别建立了Whitefin和Linux-Ren。这个改变的部分动力源自政府,政府当下将开源社区视为软件工业的核心,并将在“十一五”期间(2006-2010)投入大量资源。

陆首群也指出,现在在国际上以Red Hat、NOVELL (SUSE)的产品为主流产品,应用比较广泛。在国内,中国政府比较重视,全世界很多开源厂家和社区也很关注中国的开源市场,近年来,Linux本地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位于前茅(较之一些外来的品牌),同时也参加OSS开源联盟,国外厂家也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中国市场很大,可以说是一块未经开发的处女地,所以中国开源软件的发展一定很快。

国际合作更具特色

国际合作是推动开源运动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开源运动的国际合作也因此更具特色。

中日韩、中法、中俄的开源论坛及开源项目的合作,展现出官民结合的色彩。中美开源项目的合作以民间为主,中国与欧盟在开源项目上也有合作。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聘请24位国际开源领袖和资深专家为其顾问,并吸收22家在国内有分支机构的IT跨国公司为联盟成员,自2006年起,每年召开“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国际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开源运动的发展。

开源运动国际合作成果也极其显著,如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中间件研究中心与欧盟合作开发的“开源软件质量平台QualiPSO”已列入欧盟第六框架计划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方还获得了欧盟科研基金48万欧元的无偿支持。

同一个开源梦想明天实现

中国开源事业迈步进入转折期意味着另一次收获的开始,并将会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开源的成功与失败,融入与重组,开源的道路要如何走下去,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时间里更多的实践与思考。对于开源在中国的发展,信产部官员表示,中国是发展开源软件最好的市场,政府也在以Linux引导开源的开发和优化升级,并希望广大跨国公司利用自己的影响,将更多的资源拿到中国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则强调,中国肩负着推广开源软件的重大使命。

不论是“有中国特色的”开源运动,还是全球性的开源大发展,大家都是怀揣着同一个开源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以一个“海纳百川、广识天下”的“开源”大国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开源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已经在风雨中走过10个年头, “中国开源运动已开始越过起动早期, 进入高速成长期”。软件是创造中国未来的关键, 一定要抓住开源软件这个契机, 为中国软件产业带来跨越式发展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http://financenews.sina.com/sinacn/304-000-106-109/2008-03-17/2100727973.html

http://www.cuku.net/show.php/642.html

http://it.com.cn/f/news/054/18/101536.htm

http://news.csdn.net/n/20080521/116131.html

酒店开源节流浅析 篇9

最近十年, 酒店行业飞速扩展。如何留住客源, 获取利润是企业经营关注的焦点。餐饮是酒店的传统业务, 并且客源不仅限于住店用户, 更应该在酒店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引起经营者的重视, 作为利润增长点以增加酒店的收入。在酒店业走向微利的今天, 酒店管理者应该运用战略管理手段降低成本与费用, 尤其要重视精细化管理对酒店开源节流的重要意义, 使企业在日益狭小的市场空间中树立竞争优势。同时也要不断创新, 才能保持客源, 获得更大的收益。

2 研究论述

在酒店的经营中, 靠什么获取利润?众所周知, 开源节流。对于酒店行业来说, 巨大的利润在从客房方面减退。要创造利润, 即需要开源节流。

2.1 在酒店“开源”方面的分析

在开源方面要注重营销创新, 也就是说除了对原有客人这块蛋糕的抢占, 还要重视开拓新的客源市场, 那么怎么样才能开拓新的客源市场呢?这就要靠酒店自身具备的周边环境、服务的项目、过硬的设备设施和优良的服务了。社区服务是酒店本身的功能之一 (廖卫华, 2002) , 若能吸引住社区居民这个规模庞大的客源, 将是保持饭店餐饮利润的有力途径。黄文波 (1998) 提出走社会化、大众化道路, 建立复合式多角经营方式, 挖掘多种经营渠道, 重视餐饮经营的社会效益。具体来说, 在酒店管理中, 最重要的是对服务管理, 要创造让客人回到酒店就像有回到家一样的感觉, 客人真的就会把这个品牌的酒店当成旅途中的第二个家。不管走到哪里, 第一个想到的是直接入住回到自己的第二个家。一些经营管理者在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上、营销上, 花了很多的心思, 最大限度地吸引客人。新时期的酒店面临了以往酒店不曾遇到的激烈竞争, 这也促进了酒店的创新。创新的经营策略可谓层出不穷。刘文涛 (2006) 提出了文化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营销理念与传播方式创新等创新经营策略。宣传手段同样需要创新, 如对于婚庆产品, 酒店针对自己的服务开展婚庆展示活动, 吸引了公众视线又让产品生动形象, 深入人心, 自然吸引客源。 (都大明, 2000) 产品创新与联合营销同样能够给酒店带来更多的收获。如婚宴赠送蜜月套房一晚等, 将酒店自身的有利条件与餐饮结合起来 (陈铭, 2006) 同样, 客房与餐饮的结合也是对客房的促销手段, 餐饮本身不仅是收入来源, 还具有吸引客房用户的功能, 是酒店的竞争手段, 也是重要辅助设施 (廖卫华2002) 与客房业务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加强中介、团体、散客的补充, 稳住一批又一批老的客户, 不断地拓展新的客户群体, 这也是开拓新客户的重要途径。

2.2 在酒店“节流”方面的分析

“节流”即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要更加注重酒店的精细化管理。酒店的精细化管理是个永恒的课题。如果管理不当, 浪费的是纯利润, 因此在酒店经营管理方面更多的是注重细节的管理。节约每一张纸, 每一滴水, 每一度电, 这也是新型酒店在环保方面的表率要义, 也必将得到更多现代客户的认同, 从而让酒店从精细化管理开始赢得客户, 赢得未来。

(1) 加强财务管理, 建立科学的财务核算控制体系

酒店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然后以其带动和推动酒店的其他各项管理工作。酒店行业的财务机构设置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将采购纳入财务部, 财务部由会计核算、内部审核、收银、库房和采购五部分组成;另一种是将采购单独作为一个部门管理。笔者认为应该将采购纳入财务部, 并由财务总监直接分管。

(2) 制定成本预算, 建立完善的成本考核分析制度

这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只有对酒店的每个成本项目下达具体的预算指标, 并且按此严格考核, 成本控制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制定成本预算时, 要坚持完整性、针对性和合理性的制定原则。预算要针对每个部门、每个项目的特点, 在可控的范围内, 给出相应的成本预算指标。

(3) 强化内部控制,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1) 加大对采购成本的控制力度:物料采购是酒店资金循环的第一阶段, 也是关键一环, 控制的好坏对酒店来说相当重要。首先应建立采购管理制度, 规定物料采购的申请人、授权人的权限, 物料采购的流程, 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关系, 采购的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

(2) 加大对餐饮成本的控制力度:餐饮成本是酒店最大的变动成本部分, 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 对漕店来说最重要。餐饮成本控制不是无限制地降低餐饮成本率, 而是要在保证餐饮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原材料消耗, 一般将餐饮成本率定在45%一48%之间。

(3) 加大对能源消耗的控制力度:能源消耗是酒店的又一项大的支出。为节约能源, 酒店应该专门成立节能领导小组, 由财务总监与分管工程的副总牵头, 加强对日常能源消耗的管理与控制。

3 研究结论

在现今酒店市场总体环境供大于求的情况下, 酒店在某些环节削减成本将导酒店服务质量的降低, 对酒店的客户服务造成不可预见的影响。单纯节流并不能最有效地解决问题, 关键在于要使酒店的经营核心转向服务, 做到客户为中心, 并通过知识管理、客户关怀等方式充分挖掘现有客户的潜在价值, 将客户看作一口井而非一碗水, 开发客户的客户, 实现动态开源。

开源节流不是领导或者老板个人就能做到的, 需要靠广大酒店业职工尤其基层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去执行, 创造开源节流的酒店文化。

参考文献

[1]廖卫华.旅游饭店餐饮经营功能再定位及其策略选择[J].商业研究, 2002, (03) :124-126.

[2]黄文波.新时期旅游饭店餐饮经营策略探讨[J].天津商学院学报, 1998, (4) :29-33.

[3]都大明.高档饭店餐饮态势及拓展内需趋向述评[J].中国烹饪研究, 2000, (2) :45-50.

[4]刘文涛.创新:酒店餐饮业的发展策略[J].企业参考/价格月刊, 2006, (10) :39-40.

开源正成为最佳开发模式 篇10

从企业市场角度来看,开发者们往往开发出一个项目(代码)后就会贡献给社区,其他人迅速拿到这些项目并开发出新的产品,然后又有人拿着新的项目做新的开发。但是开源社区无法解决的在于开发者往往不可能长时间来维护自己最初所开发出的项目(代码),或者为它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订阅模式在中国接受程度会更高,中国用户并不喜欢传统的许可和授权模式,而更愿意为服务付费,作为运营支出的一部分更容易得到理解。

事实证明这些商业模式在过去的20多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开源不仅仅代表着新的开发模式,并且很有可能是未来的最佳开发模式。即使是像微软(过去常常被认为是闭源商业软件公司的代表)这样的公司今天都在积极拥抱开源。

忐忑的开源 篇11

金山公司于2010年12月1日突然宣布旗下的金山卫士开源,矛头直指在前段时间商战中的对手360安全卫士,两公司之前的恩怨暂不细表。这次金山公司高调宣布开源,首先在商业道德层面和品牌形象上将了360安全卫士一军。然而作为国内第一家开源的安全软件厂商,这不可不谓一招险棋。

金山卫士开源计划采用的是国际通行的Apache License V2.0开源协议,即对重新商业化使用源代码没有任何限制,这将大大降低第三方厂商和开发者的开发成本以及缩短周期。金山卫士源代码首周下载量超两万,其中不乏大量的开发者和学习者。如果这一热情高涨的开发群体对金山卫士的代码表现出较高的认可度和积极性,将势必在未来的几年中开发出大量富有创造力和实用性的应用模块和产品。新产品的出现将使安全软件市场的现有格局增添变数,也是360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金山公司的后招,而金山公司要做的便是见机行事,乱中求胜。而安全性的考虑为金山公司掌控核心代码的作法赋予了正当性,这也是金山公司留的一张底牌。由此可见,金山公司的开源计划不仅是一时性起的商业炒作和噱头,更是在乙方市场黯淡的背景下,考虑长远的殊死一搏。

相对于办公娱乐等非安全用途的软件,安全软件无疑对计算机用户的占有率更高。同时出于对电脑受侵害而招致损失的恐惧,计算机用户们更愿意在安全软件上投资花钱买放心。庞大的计算机数目加上愿意掏钱的用户,造就了一个利润高涨的市场。而开源的另一个含义是免费,市场上显然只有很少的公司和个人能够为开源精神而甘愿放弃安全软件的高额商业利润。国际上,开源的安全软件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知名度上都逊于非开源的安全软件,而金山卫士此次成为国内首家开源的安全软件,自然引起了业界的热议。

首先是计算机用户对安全软件开源后果的担忧。软件开源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软件的开发中来,让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变得更完善。但对于安全软件,开源之后会不会导致病毒作者能够制作更有针对性的病毒来进攻计算机?对此,360公司这样点评道,“总体而言,安全软件开源是弊大于利。”“360不会开源,因为安全软件开源对用户是不负责任的。”然而金山公司认为用户不必过于担心,“金山卫士开源计划,将只针对核心的开发者进行部分病毒对抗层的源代码开放,所以并不存在这种忧患。”

但是,公开核心代码的这一谨慎做法同时也招致了业界一些“假开源”的质疑。不设防地公布核心代码,毫无疑问将会把整个产品置于危险之中。对此,金山公司制定了拥有访问核心代码权限的核心开发者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无从事病毒编写的经历;对社区持续贡献累计18个月以上;期间对社区做出至少两项重大贡献;社区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同意投票通过。也就是说,18个月后才会有第一批金山公司之外的开发者访问核心代码,到那时,金山公司想必已做好了甄别和吸纳外部智力资源的准备。

SUSE:开源无处不在 篇12

Michael说, “尤其是对于大型的IT基础设施的软件技术来说, 无论是基础设施作为服务, 还是平台作为服务, 或者说是软件定义的服务, 开源技术都无处不在, 所以使用开源的人也越来越多。

Michael说, “创新并不指SUSE的创新, 而是你的创新, 在自己机构里面的创新, 可以利用云的技术, 可以利用平台作为服务这样的一些技术, 所以机构是依赖于你去创新, 为他们创新, 这样才会有持续的竞争力, 持续的增长。所以控制优化和创新才是成功的模式和成功的规律。”

Michael还对“软件数据中心”的概念进行了简化, 用计算、存储、SDN和NFV三个主要的概念来进行定义。

SUSE亚太区总经理江永清说, 随着技术供应商和用户的深入沟通, 云计算应用正朝着适应未来需求的方向演化。

江永清是在中国开源云计算大会的圆桌讨论环节说这番话的。他说, 应对用户需求的复杂性, 云计算平台的建设者——包括来自技术供应商的建设者和来自用户机构的建设者——必须加强沟通。只有清晰地厘清用户的业务, 用户的现状, 用户的战略走向, 建设云计算平台才知道从哪里开始。

江永清说, 随着沟通的深入和实际经验的积累, 云计算应用正朝着适应未来需求的方向演化, 不断提高适应性。很多大型企业、政府机构要通过私有云来运转它们的关键业务。他举例说, 最近和两家澳大利亚机构交流, 一家是政府机构, 一家是矿业公司, 它们都打算用三年左右的时间, 把全部的基本业务流程放在私有云上。而技术供应商的任务, 就是帮助客户提高私有云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江永清在解释为什么采用私有云路径时说, 和公有云相比, 私有云可以提供更高的性价比。

上一篇:裂缝预防处治下一篇:真味语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