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还

2024-06-13

返还(精选12篇)

返还 篇1

根据目前中国的国情, 订婚时男方家给付彩礼的, 有三种情形可以请求返还:

一是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是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是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一、三项的规定, 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之所以要作出如此规定, 是因为目前我国农村, 很多地方给付彩礼的情况还较为普遍, 如果对彩礼问题完全不管, 可能会使一些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受到严重损害。

该解释虽然没有概括应当返还彩礼的所有情形, 但在法律上肯定了在一定条件下, 收受的彩礼应当返还。

有一条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领了结婚证, 没有在一起生活的, 可以要求退还;但如果在一起生活了, 就算夫妻共同财产, 可按分财产的方式分担。

返还 篇2

政府示范文本 标签 版本 填空 要点 当事人就返还鉴定费用提出申请。

申请书 申请人:

XXX, 男/女,XXXX 年 XX 月 XX 日出生,X 族,…… 写明工作单位和职务或者职业), 住••…。联系方式:••…。

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

XXX, ••…。

委托诉讼代理人:

XXX, ••…。

被申请人:

XXX, ••…。

(以上写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姓名或者名称等基本信息)

请求事项:

裁定被申请人 XXX 返还申请人 XXX 鉴定费••…元。

事实和理由:

你院(XXXX)号•… … 写明当事人和案由)一案,…… 写明申请返还鉴定费的事实和理由)。

此致 XXXX 人民法院 申请人(签名或者公章)

XXXX 年 XX 月 XX 日 【说明】

1•本样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制定,供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裁定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人返还鉴定费用。

2•申请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写明名称住所。另起一行写明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及 其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3•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

论彩礼返还的条件 篇3

关键词:彩礼婚约生活困难包办;买卖婚姻

一、彩礼返还的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解释(二)》第十条是关于人民法院对于彩礼纠纷问题如何处理的规定,我国《婚姻法》规定,以婚姻自由,双方自愿为原则,以双方感情为基础 。对于彩礼这一在我国现阶段、某些地区还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发生纠纷如何处理?有法可依了,但该解释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没有明确说明给付彩礼一方完全自愿且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属于一般赠与行为的,所给付的彩礼是不予返还的;返还的数额如何把握也没有明确规定,以及对生活困难如何进行确定等。

第一,给付人按照习俗给付彩礼后,若双方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给付人要求返还彩礼的,另一方应当予以返还。

本条款在决定彩礼是否返还时,是以当事人是否缔结婚姻关系为主要判断依据的,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关系的,原则上收受彩礼一方应当返还彩礼。给付彩礼后已经缔结婚姻关系的,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只是在一些特殊情形下支持当事人的返还请求。

男方在婚前按照习俗给付女方彩礼,是非自愿的,是附条件的一般财物赠与行为。在法律实践当中,存在男女双方按照习俗办理婚礼的仪式并共同生活但是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形。双方如果没有缔结婚姻关系,财物赠与的条件就没有成就,接受财物的一方应返还赠与人赠与的彩礼。

反之,如果男方按照当地习俗给付女方的彩礼是自愿的,属于一般财物赠与行为,即使双方未缔结婚姻关系,男方要求女方返还彩礼的,按照法律规定,女方不予返还。

第二,给付人按照习俗给付彩礼后,若双方办理结婚登记但确未共同生活,若双方离婚,给付彩礼的一方要求返还彩礼的,另一方应当予以返还。

该条款的关键在于离婚案件中,双方办理登记,确未共同生活的情形,这种共同生活是夫妻之间相互协助、相互扶持、照顾即共同居住的正常夫妻的生活。双方在法律上已经形成合法的夫妻关系,但是并没有共同生活在一起,法律实践当中也有很多,为了骗取对方的钱财,以结婚为诱饵要求对方给付很高的彩礼,但登记后并不与之共同生活或者一走了之,这种为了骗取巨额财物的骗婚行为,极大的损害了给付人的合法权益。对于这种情况是要严厉打击的,可能会上升到刑事犯罪。如果双方登记但并未共同生活的情况下,在双方离婚时,如果给付彩礼的一方要求返还彩礼,收受彩礼的一方应当予以返还,这体现了法律尊严。

第三,给付人按照习俗在婚前给付彩礼后,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后又离婚,若给付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给付彩礼的一方要求返还彩礼的,另一方应当予以返还。

该条款是以结婚登记及离婚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彩礼必须返还的问题。体现了法律保护弱者符合我国的立法原则,对于生活困难有绝对困难和相对困难,绝对困难是实实在在的困难,是其生活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维持当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相对困难是与给付彩礼之前相比,因为给付造成了相对于原来的生活条件变得困难了。本司法解释的本意是造成绝对困难,彩礼应当返还。因此给付彩礼方因给付造成的生活困难必须是绝对困难而非相对困难。生活困难的界定可以参照《解释(一)》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婚姻法第四十二条所称‘一方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这种生活困难就是实实在在的困难,这种结果的造成是因为给付彩礼后,造成给付人生活已经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另外要求返还彩礼的给付人有义务证明“给付彩礼导致自己生活困难”的情形。如果不能够举证证明,将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法院将不支持给付人要求返还彩礼的主张。

二、彩礼与相关问题的联系与区别

在审判实践中,彩礼问题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彩礼还与许多相关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予以探讨。

(一)彩礼与婚约问题的关系

婚约是男女双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所做的事先约定。我国立法并不承认婚约的法律效力,并不是缔结婚姻关系的必要组成部分。解除婚约的财物纠纷与彩礼的纠纷是两个不同的纠纷,从审判实践看,婚约问题与彩礼问题并不一致,无必然联系,订立婚约不一定都要给付彩礼,双方无婚约,也会发生给付彩礼的现象,所以分析问题是不要把这两种情况混淆。

(二)彩礼与“借婚姻索取财物”、“包办、买卖婚姻”的关系

彩礼是习俗,这种习俗不值得提倡,但不具有违法性。借婚姻索取财物、包办、买卖婚姻是违法行为,被《婚姻法》明文禁止。《婚姻法》第三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水利欠账终到返还时 篇4

文件提出, 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水利投入总量和增量要有明显提高;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 延长征收年限, 拓宽来源渠道, 增加收入规模;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 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目的是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 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因2010年全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人民币, 年平均高出一倍就是4000亿元人民币, 即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总量将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何如此高调地聚焦水利?

根本原因在于: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频繁发生的严重洪涝干旱灾害, 彻底暴露出水利“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突出问题。换言之, 长期以来, 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 我们在水利建设方面的欠账太多了, 当严重洪涝干旱灾害突来时, 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问题立即暴露出来, 治国安邦的大事严重受到影响。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首次指向水利问题, 并明确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总量将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的目标, 这的确令人振奋, 真正体现了党和国家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水利改革发展的态度和决心, 也充分表明水利建设欠账太多的问题从此将得到有效解决, 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将从根本上得以治疗, 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将大大改变, 治国安邦的基础将更加牢固。

返还申请书 篇5

传真服务码:(注:此服务码具有唯一性,请认真填写,以免服务受阻)

北京完美时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本人已要求贵公司停封我在“角色虚拟物品异动说明”中声称的丢失游戏虚拟物品,并申请贵公司在停封物品所在账号15日(停封期间)内,如无人向贵公司提出异议,或者有人向贵公司提出异议,但异议人没有在提起异议的十日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包括但不限于向公安局报案、向贵公司或者本人提起诉讼等),本人请求贵公司将上述停封的装备返还至本人《诛仙》___________区_______服账号____________角色名称_________。如因上述返还导致贵公司任何经济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罚款、诉讼费、赔偿金等),本人将自愿承担贵公司的一切损失。在我日后可能与贵公司共同参加的因上述装备而产生的纠纷中,本人同意贵公司出具的本人账号“登录信息”及“角色虚拟物品异动记录”等真实有效。

特此申请和说明

申请人:

年月日

起诉保证书

北京完美时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贵公司按照本人的申请冻结或返还本人丢失的游戏装备后,如有用户向贵公司提出书面异议且贵公司按照我提供的联系地址向我发送书面通知,在贵公司通知内规定的时间内,本人保证按照贵公司要求及提供的异议人身份情况对异议人提起诉讼。如本人在上述期限内不对异议人提起诉讼,本人同意按照贵公司通知的决定处理,对于任何处理决定及结果本人没有异议。

特此保证

保证人:

年月日

声明

北京完美时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本人_____________在此声明:如贵公司按照我的申请要求对《诛仙》___________区_______服账号____________角色名称_________内的相关虚拟装备采取停封及返还等措施后,一旦有第三人对贵公司的行为提出异议,本人同意贵公司将本人的真实身份资料提供给该第三人,以方便该第三人对本人提起诉讼。由此而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由本人承担。

特此声明

你适合返还型保险吗 篇6

返还型产品(尤其是两全型)的特点就是返还频率快、保费高、保障低。对公司和代理人来说容易销售,既能满足客户 “不断从保险公司领钱”的心理,又可以短时间内成交保单。但不考虑投资者需求的行销行为,往往会出现不少问题。

为此,保监会下发了《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对快速返还型产品进行规范,其中两全保险返还不得早于3年,保险期间不得低于5年。保监会的目的主要是树立良好的保险理念——先保障,后理财。

张先生2005年购买了某款每3年返一次的保险产品,保险期间到80岁,交费期10年。代理人告诉张先生,只要交费满3年后,随时可把钱退出来,并且还有不确定数额的红利。张先生当时感觉还不错,购买了一份。2011年,张先生因有其他投资计划,想从保险公司取钱用作投资,咨询后得知只能退出本金的90%,更谈不上有利息,张先生大呼上当,甚至找到媒体进行曝光。

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大都是由于销售时夸大保险收益而对客户进行了误导。这种保险产品的客户群定位在自身保障较多、收入较高、经济状况较好的高级白领或企业中高层,它可以优化资产配置、进行税收筹划、免于债权债务纠纷等。这种产品由于交费额固定且缴费期间长,并不适合工薪收入家庭,因此,购买时一定要综合自身整体资产状况。

据笔者了解,在北京,月收入3000~5000元的家庭为了获得每2年返还的那笔资金而购买快速返还型产品的不在少数。年交费近2000元,如果发生风险,退还保费的105%,虽然可以把本金全部退还,但是没有起到高保障的作用,还占用了资金,丧失了其他获利的机会。

正如笔者前不久接到李女士的电话,咨询现在应该购买哪种保险比较合适,在谈话中了解到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2年前,李女士一家月收入4500元,孩子3岁,听到行销人员说返还型保险很好,每2年返还一次,满期还能返全部本金,如果到期有红利,也一并给客户。李女士感觉不错,但听说年交保费近2万元,且要连续交20年,一下就没了最初的兴奋。但行销人员又说,买不了10万元可以买1万元,也是每2年返还一次,于是她爽快地签下这份保单。2年后,返还的钱领到手还不到1000元,平均一年不到500元,平均一天才1元多钱。

其实,这种产品的规定是:如果李女士发生大病或意外死亡,只能拿回本金,不能取得额外赔付供孩子念书;而如果现在退保,损失将非常大。类似这种情况的家庭,收入比较固定,除了拥有最基本的社会保险没有其它保障,需要的应该是纯保障型产品,要求保额高,保费尽量低,万一发生了大病也有钱治疗,子女还有保险金来完成学业。

企业土地返还款账务处理 篇7

一、土地返还款的形成

政府为了吸引企业投资, 在提供土地时, 通常会向企业承诺一个比较优惠的土地协议价格。企业在拿地时, 按规定走正常的竞拍程序后, 也以正常的拍卖成交价格支付土地款, 所拍价格与政府承诺的协议价格之间所形成的差额, 政府会在土地拍卖成交后, 以拨付企业发展扶持资金等名义给予企业全额返还。这就是企业在购地过程中形成的土地返还款。

二、土地返还款的会计处理

从款项的性质来看, 由于其无偿性, 我们应该定性该类款项为一笔政府补助收入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因在企业按照正常竞拍程序竞得土地后, 已按确定的竞拍价格全额缴纳了土地出让金, 并取得了全额发票, 其竞拍金额就是其土地成本总额。对于政府另外给予的返还, 从票据上来说不是原发票的折让冲回, 开具的多是各种名目的财政扶持资金形式的返还。所以企业取得的各种名义的土地返还款不应当直接冲减土地成本, 而应作为一项政府补助收入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定,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计入当期损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 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 计入当期损益, 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例]甲企业于2009年与政府签订购地协议, 协议明确政府以20万元/亩供给土地30亩, 甲企业可正常参与土地竞拍, 竞拍价超过协议价格部分, 政府以企业发展扶持资金名义全额返还给甲企业, 用于扶持企业5年的发展开支, 实际竞拍价格为40万元/亩。甲企业按竞拍价付清土地价款后, 政府部门兑现返还款600万元。取得返还款时, 计入递延收益:

三、土地返还款的税务处理

土地返还款是否征税问题, “财税[2008]151号”及“财税[2009]87号”两个文件对其在企业所得税前的扣除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财税[2008]151号文第一条规定:“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 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 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同时还规定, “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了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 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而企业收到政府的土地返还款, 通常不可能属于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 所以不能作为不征税收入, 均应按规定计入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征收企业所得税。这对于刚组建还没有进入正常运营轨道的企业来说, 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同时也显得不尽合理。

对此,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6月发布了财税[2009]87号文, 规定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 凡符合以下条件的, 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其条件为: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 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 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 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可见, 财税[2009]87号文很好地解决了财政补助企业所得税处理的问题, 避免了企业一次承担过重的税收负担, 有利于帮助企业快速发展。但实际情况看, 企业所取得的政府返还款只是政府为招商引资或变相的协议出让的一种策略而已, 通常情况下, 如果不事先与政府进行有效沟通和细心筹划, 很难满足上述要求。如无法满足上述三个条件, 则土地返还款应当于收到当年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以甲企业情况为例, 如甲企业取得的土地返还款不能满足财税[2009]87号文的三条件, 则企业应于当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 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0万元, 缴纳企业所得税600×25%=150 (万元) 。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票据利益返还问题的理论分析 篇8

我国《票据法》将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定性为“民事权利”, 但是, 从法律理论和逻辑出发, 存在民事关系的当事人之间才有可能产生民事权利和义务, 而持票人与出票人或承兑人之间可能根本不存在民事关系, 所以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并非一般的民事权利, 而是一种票据法上的权利, 它是由票据法创设的特定请求权, 是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

二、票据权利丧失的法定原因:票据时效届满或手续欠缺

我国《票据法》第十七条的规定:“票据权利在下列期限内不行使而消灭:持票人对票据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 自票据到期日起2年;见票即付的汇票、本票, 自出票日起2年;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 自出票日起6个月;持票人对前手的追索权, 自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 自清偿日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3个月。”所以票据时效届满, 持票人的票据权利就丧失了, 而持票人享有的权力由票据权利转变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

我国《票据法》第18条规定:票据因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这在逻辑上是错误的, 笔者认为我国的法律规定有所欠缺, 原因如下:

首先, 在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构成要件上, 传统票据法理论和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实践中, 都是规定为因票据时效经过或者票据保全手续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 而我国的立法却规定为时效届满或票据记载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根据票据法的一般理论, 如果票据欠缺应当记载的事项, 那么票据本身无效, 无效的票据不可能产生过票据权利, 从而也就谈不上因欠缺记载事项而丧失票据权利, 当然也就不会产生以后的利益返还请求权。因此, 我国的票据立法也应当遵从票据法理论, 将其修改为“票据因保全手续不全而丧失票据权利”。其次, 我国票据法规定“可以请求出票人或承兑人返还其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也是不符合公平原则的, 根据票据法的理论, 法律之所以赋予持票人利益返还请求权, 主要是基于衡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使持票人因为票据权利丧失所受到的损失得到一定的补偿, 而补偿的程度应该以出票人或者承兑人因此而得到的利益为限, 如果出票人或承兑人并没有因此而受益却也要返还未支付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 那只能使补偿人付出未得到的利益, 从而导致新的不公平。所以此条应该将其修改为“可以请求持票人或承兑人在其所受利益限度内予以返还”。

三、行使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当事人

利益返还请求权关系中, 权利人应为票据权利消灭时的持票人, 即最后持票人。票据利益返还的义务人是出票人或承兑人, 其原因在于出票人会因为原因关系单方受益, 而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人会因资金关系而单方受益, 所以只有他们才可能也应该成为返还义务人。而票据上的前手和保证人等, 不能成为返还义务人, 因为他们承担的是保证票据权利实现的义务, 票据权利已经丧失, 当然他们的保证义务也已经丧失了。

四、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行使方式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行使方式在实践上还没有进行明确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 有的出票人或承兑人要求持票人提供有关票据取得的基础关系的证明和票据超过票据时效的证明和持票人本身的资信证明等材料就予以付款。

但是, 出票人和承兑人本身并没有承担审查票据基础关系交易和持票人本身资信证明等材料的义务和证明其材料真实性的能力。目前只有通过公证机关和人民法院的文书才能取得国家证明效力。出于种种原因, 公证机关很少介入此类事件的证明。所以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行使就基本上通过人民法院解决, 这就涉及到诉讼及管辖问题。就票据利益返还问题而言,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在性质上是一种票据法上的权利, 它是由票据法创设的特定请求权, 是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规定:“因非票据权利纠纷提起的诉讼, 依法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而票据利益返还的义务人是出票人或承兑人, 所以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诉讼应由出票人或者承兑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五、利益返还请求权的举证责任

持票人行使利益返还请求权时, 应就该项权利的成立负举证责任。证明票据权利因时效届满或欠缺手续而丧失票据权利。因为利益返还请求权不是票据权利, 所以行使该权利无须以提示票据为必要, 出票人或承兑人也不得主张应交出票据的抗辩。但在票据实务中, 权利人须就自己享有利益返还请求权担负举证责任, 证明自己为票据权利消灭前的最后票据权利人, 而这一证明的最好证据就是出示票据。并且在银行实际操作过程中, 一般都要求持票人把票据交还银行作为账务凭证的附件。

六、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时效

利益返还请求权是一种票据法规定的特定请求权, 适用民法一般债权的二年诉讼时效期间。从持票人知道或应该知道利益返还请求权成立之日起, 即票据时效届满或保全手续期间届满日的第二日起应为起算日。据此利益返还请求权人须在票据权利时效届满两年内行使该权利, 否则利益返还请求权会因诉讼时效届满而不受法律保护。超过了诉讼时效期间, 利益返还请求权实体权利虽然还存在, 如果持票人起诉的话, 法院会受理起诉, 在查明诉讼时效已经届满的情况下, 会裁判决驳回持票人的起诉。持票人与出票人或承兑人人之间为自然债务, 出票人或承兑人可以自主决定履行与否。

七、票据利益返还的范围问题

根据我国《票据法》第18条的规定, 票据利益返还的范围是“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出票人、承兑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受有较少利益, 却需要按照票据金额返还较大金额的状况发生, 还可能在实际上造成因未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行使及保全票据权利而行使利益返还请求权与正常行使票据权利的法律后果没有什么区别的结局。所以返还的范围应以出票人或者承兑人因为持票人失去票据权利而实际得到的利益额为限度。

八、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履行地

利益偿还请求权不是票据权利, 因此不能以票据权利的履行地即票据上记载的付款地作为履行地。由于票据的流通性, 票据权利消灭时谁是持票人, 即谁是利益返还返还请求权人, 出票人或承兑人无从知晓, 所以基于利益返还请求权为普通债权的本质, 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履行地应为出票人或承兑人的营业所或住所所在地。

九、利益偿还请求权案件受理费用的承担

在票据利益返还案件中, 出票人或承兑人不存在任何过错, 不应承担任何诉讼费用支出, 应由对丧失票据权利有过错的持票人承担。

摘要: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 仍享有民事权利, 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这就是我国票据法律制度中关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基本规定。本文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票据权利丧失的法定原因, 即票据时效届满或手续欠缺、行使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当事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行使方式、利益返还请求权的举证责任等方面论证了票据利益返还问题。

关键词:票据,持票人,利益返还

参考文献

[1].赵新华.票据法论, 1998

[2].于莹.票据法, 2004

[3].赵威.票据权利研究, 1997

[4].董惠江.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研究[J].中国法学, 2001, 2

[5].高窪利一.手形.小切手法通论, 1986

[6].王小能.中国票据法律制度研究, 1999

[7].黄立.民法债编总论, 2002

婚约聘礼返还问题的法律思考 篇9

关键词:婚约,聘礼,返还

一、婚约聘礼的法律性质

婚约, 从字面理解即关于婚姻的约定。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 婚约是一种不具备法律效力的行为, 婚姻不以婚约为必要程序。按照传统习俗和习惯, 男方要娶他家女子为妻时, 应当向女方下聘礼或彩礼。聘礼给付的多少, 一般依据当地的习惯和当事人自己的经济情况而定, 数额往往比较大。对于聘礼的法律性质, 我国法律并未予以明确, 存在多种学说, 如附条件之赠与说、附负担之赠与说、类似定金说、目的赠与说等等。长期以来在法学界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但概括起来的通说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属于附义务的赠与行为。此种观点将婚约聘礼看做是附义务的赠与, 即赠与人馈赠财产不仅仅是向对方示好, 还具有与对方结为夫妻的目的。第二种认为属于附解除条件的赠与。我国台湾学者林永汀先生认为:“订婚之聘金、聘礼是属于赠与之性质, 且依实物之见解, 是一种有负担的赠与, 或以婚约违反或解除为解除条件的赠与, 在订婚无效, 解除婚约或撤销婚约时, 赠与聘金、聘礼之一方得请求他方返还赠与物。”【1】第三种认为属于附条件的赠与。即婚姻的缔结作为赠与聘礼行为生效的附加条件。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 原因在于:第一种观点和第二种观点都违背了婚姻自由原则。首先, 就第一种观点而言, 我国《婚姻法》第八条规定【2】, 在我国男女双方是否存在夫妻关系, 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是唯一条件。婚约, 只是男女之间愿意成为夫妻的一种愿望, 是以日后缔结婚姻的一种约定, 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婚约不是婚姻成立的必经程序, 可双方同意解除婚约, 也可一方向对方提出解除。而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90条之规定, 附义务的赠与在赠与人完成了给付义务之后, 赠与人可以请求受赠人履行事先约定的义务。照此推理, 在聘礼返还纠纷中, 如果一方违反婚约, 另一方则能以已给付彩礼请求对方履行结婚的义务, 明显违背了婚姻自由自由原则。而按照第三种观点, 赠与聘礼是附加了一定条件的, 即以将来婚姻的缔结作为赠与聘礼的附加的条件。根据我国民法理论,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约定的以将来可能发生的客观事实的发生与否为条件决定其效力发生或消灭的民事法律行为。很显然, 婚约聘礼的行为也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把结婚作为婚约聘礼行为生效的附加条件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 也符合婚约聘礼的设立宗旨。

二、应明确婚约聘礼的成立条件和解除条件

1、明确婚约订立的主体资格

关于婚约主体自身资格, 现有理论无大争议, 即其自身应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有学者主张, 仅男女双方当事人有权订立婚约【3】, 即为他人订立婚约无效;亦有学者认为, 有订婚权之人可订立婚约, 包括了婚约当事人之近亲属, 唯婚约当事人否认婚约时, 婚约无效【4】, 此种观点实质上默认了为他人订立婚约原则有效。第一种观点显然有悖于我国婚约理论的发展。在我国, 尤其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婚约往往涉及当事人的整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 在婚约当事人可能未发出婚约意思表示之前, 婚约亦常由诸如父母等近亲属代为订立。此处近亲属之订立行为源于我国民间传统及百年来流传习俗, 不同于民事代理行为。若立法不予以承认或规制他人订立婚约行为, 显然背离了婚约制度的实际情况, 不利于婚约制度的发展。而第二种观点则极有可能扩大婚约主体资格的范围, 导致实践中出现大量为他人订立之婚约, 且默认为他人订立婚约有效, 忽视了当事人意思表示, 与契约精神不符。

综上分析, 笔者认为, 婚约主体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 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第二, 具备法定订婚年龄。我国现行的法律没有涉及订婚年龄的问题。鉴于婚约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 可以将订婚的年龄适当从宽掌握, 而且许多国家与地区也是如此立法的, 如在我国台湾地区, “男未满17岁、女未满15岁者不得订立婚约”。由此, 笔者认为, 以成年年龄即18岁作为男女双方法定订婚年龄比较合适。第三, 具备法定婚姻的条件。由于婚约是对于将来婚姻的约定, 作为婚姻标的物的婚姻必须合法。第四, 近亲属代订的婚约, 必须经过当事人本人在法定期限内的追认, 否则无效。

2、明确婚约聘礼的时间

从法律上明确婚约聘礼的时间至关重要, 其直接关系到聘礼的取得时效。为此,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如瑞士法认为以订婚时的交换物为限, 订婚前的期待订婚的赠与和订婚后以结婚为目的的赠与均包括在内;联邦德国法律则认为, 订婚时的赠与与婚约存续中的赠与应包括在内, 而订婚前的赠与不适用请求返还之规定;美国的判例则认为, 订婚前和订婚时的赠与礼物可以请求返还, 而婚约后的赠与难以确认。就我国来说, 笔者认为, 应当将婚约聘礼限定在婚约期间。众所周知, 婚约聘礼返还引起的纠纷, 本身就意味着是在婚约这一前提下产生的以财物为标的的纠纷, 对于那些在婚约前赠与的财物自然不属于婚约聘礼返还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婚约聘礼的时间确认应以从订立婚约时起到一方提出或双方解除婚约时止。

3、明确婚约聘礼的解除条件

关于婚约聘礼的解除条件之设置, 历来学界争议较大。有学者主张, 因我国法律不承认婚约的法律效力, 故无必要规定解除条件, 当事人可任意解除。笔者认为, 由于婚约聘礼的解除必然涉及多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立法有必要对婚约聘礼的解除条件予以规制。在现有法律环境下, 应秉承酌情补偿、赔偿原物以及承担精神损失等原则, 设置法定解除和当事人自由选择解除。法定解除规定之事由属客观上已无法继续履行婚约。而诸如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如婚约一方成为植物人、婚约一方成为残疾人、婚约一方受到徒刑等事由, 并非客观上的绝对无法履行。当事人在出现此类事由时, 如完全出于自愿而继续履行婚约, 法律应予以保护。但, 此类事件毕竟给相对方带来额外负担, 不应强制其继续履行婚约, 理应赋予其解除权【5】。

三、应明确婚约聘礼的范围

纵观婚约缔结的全过程, 男方给付女方的聘礼数量和名目众多。哪些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聘礼呢?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一般而言聘礼是指具有较大价值的财物, 诸如货币、珠宝首饰、有价证券乃至汽车洋房。笔者认为, 应结合当地的习俗, 根据聘礼的具体情况来加以确定:就“金钱聘礼”而言, 对于那些男方通过媒人给付女方及其家人的聘礼, 无论数额大小, 都应归入“聘礼”的范畴;而对于那些平时男、女方及其家人、亲属相互之间的金钱赠与, 如果数额较小, 则不属于聘礼的范畴。如果数额较大, 理应属于聘礼的范畴。就贵重物品彩礼而言, 对于那些价值较高的物品, 如金银首饰等, 应纳入聘礼的范畴;而对于那些在婚约订立过程中, 由一方给付另一方或者双方相互给付的财产, 包括烟、酒、食品、化妆品、少量衣物、礼尚往来500元以下的小额礼金及女性专用物品, 包括按习俗进行相亲、订婚、认门、举行结婚仪式的请客酒席费用等则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彩礼。当然, 对于那些基于买卖婚姻而发生的婚约聘礼、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聘礼以及借婚姻骗取财物的聘礼, 无论是“金钱聘礼”, 还是“贵重物品”, 均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聘礼范畴。

四、应明确婚约聘礼返还的法律责任

我国对于婚约聘礼的返还主要依据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 》第十条的规定,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 如果查明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或者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抑或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虽然以上规定对我国婚约聘礼的返还具有较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但是, 由于缺乏婚约聘礼返还的法律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仍旧存在较大分歧。因此, 笔者主张, 应根据财产性质来确定婚约聘礼的法律责任:首先, 对于买卖婚姻和借婚姻索取财物而发生的聘礼, 应在综合考虑恋爱终止或者结婚时间较短双方离异, 或者因索要财礼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等因素的基础上, 予以全部或者部分返还造成当事人财产或人身损害的, 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众所周知, 买卖婚姻和借婚姻索取财物行为都具有违法性, 可以认定为广义上的侵权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61条之规定, 一方借婚姻向对方索取的财物, 另一方可以向对方请求全部或部分返还。一般来说, 对于那种借婚姻大肆向对方索取财物的行为, 应全部返还婚约聘礼。其次, 对于那些基于结婚目的而按当地风俗习惯给付对方的聘礼。如前所述, 应视为附条件的赠与财产。对这类聘礼的民事责任,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予以明确:一是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如果是受赠人的过错导致婚约的解除, 如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近亲属利益, 则赠与人享有撤销权, 并有权要求受赠人返还全部聘礼, 造成赠与人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的, 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果是赠与人过错导致婚约的解除, 则不得要求返还婚约聘礼, 造成受赠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 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二是解除权的行使主体, 如果是赠与人提出解除婚约, 则婚约聘礼应不予退还。如果是受赠方提出解除婚约, 则应全部返还聘礼。

参考文献

[1]、杨立新.人身权法 (第三版) [M].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年4月版.

[2]、张学军.论违反婚约的损害赔偿之债的法律性质[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4月.

[3]、马强.婚约解除后赠与物归属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2000 (5) .

[4]、陈伟德.婚姻家庭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年7月版.

[5]、魏振瀛.民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6]、崔建远.合同法[M].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1]林永汀著.如何保护婚姻权利[M].台湾世潮出版有限公司, 1994年版.

[3]徐国栋.绿色民法典草案[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版.第186页.

[4]刘建霞.中国婚约制度之立法构想——我国青海省回族、撒拉族婚约调查之启示[J].家事法律研究 (2008年卷) .群众出版社.

论我国婚前返还彩礼规则的完善 篇10

彩礼, 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婚姻礼仪, 源于西周的聘娶婚“六礼” (1) 中的纳征。具体是指男女双方在订立婚约或缔结婚姻时, 男方或男方家庭, 以结婚为目的, 向女方或女方家庭给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财物。民间常以给付彩礼作为婚约订立或婚姻成立的标志。 (2)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 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但这一现行的婚前返还彩礼的规定, 在实际应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二、我国现行婚前返还彩礼规则的不足

笔者先试举如下一例 (3) , 来说明我国现有婚前返还彩礼规则存在的问题。

甲与乙2008年1月相识恋爱, 2009年7月在订婚仪式上, 甲经媒人, 向乙支付彩礼3万元, 赠与金首饰价值一万余元, 此后甲乙便以夫妻相称共同居住, 育有一女, 现今5岁。因二人法律意识淡薄, 一直未去民政局登记结婚。后2014年1月, 因甲出轨, 且欲与乙离婚 (即解除非法同居关系) , 此时, 甲向法院起诉, 要求乙返还彩礼3万元及金首饰。

在该案中, 若依照现行的婚前返还彩礼规则, 则有如下三个问题尚不能得到解决。

首先, 在本案中, 甲乙虽未登记结婚, 但已结婚五年, 且育有一子, 已履行婚约, 形成事实婚姻, 此时, 依照该司法解释第一款“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即未正式办理结婚登记的, 彩礼一律返还。则乙需要返还彩礼, 这显然有违公平原则。该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现行婚前返还彩礼规则未结合我国尚存在部分事实婚姻的国情。结合我国实际, 由于地方风俗或生活观念, 很多时候, 双方都并未办理结婚登记。例如回民普遍信伊斯兰教, 在我国的回族聚居区, 青年男女结婚时都要请阿訇诵读《古兰经》, 并宣布二人结为夫妻。这一宗教仪式完成标志着婚姻的缔结, 而至于是否进行结婚登记, 当地的居民并不看重 (4) 。又或者在农村, 法律意识较为淡薄, 其结婚往往摆完酒席得到周围人的知晓和认可即为完毕, 而不以登记为要件。在此种情况下, 他们都已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多年, 甚至生儿育女, 婚约已经得到了实质的履行, 但若此时男方提出解除同居关系, 按照法律规定, 没有进行结婚登记的, 彩礼需返还, 如此判决显然有违公平。

其次, 在本案中, 甲存在出轨的过错, 且主动提出离婚 (即解除非法同居关系) , 现行司法解释中第一款,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就仍有权利请求全部返还彩礼, 则乙需要返还全部彩礼, 这与我国民间“男方回女方, 彩礼不退还”的习俗相违背。该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现行婚前返还彩礼规则未与善良的风俗得到协调, 也没有建立对无过错方权益的保护。

最后, 若在本案中, 甲乙订婚后, 约定同年10月结婚, 但乙因外出打工, 不断延长婚期, 2014年1月, 甲向乙提出解除婚约, 乙能否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主张抗辩?该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现行婚前返还彩礼规则对彩礼返还的诉讼时效如何计算并不明确。在现实生活中, 如果接受彩礼的一方既不与别人结婚, 也并不明确拒绝与给付彩礼一方结婚, 只是以各种借口拖延, 最后给付彩礼一方欲解除双方的婚约, 要求返还彩礼, 那么这种情况下的诉讼时效依照现行规则难以计算, 在实践中是适用普通时效两年还是特殊时效二十年呢?以及诉讼时效如何起算呢?这一点, 立法的规定并不明确。

三、我国现行婚前返还彩礼规则的完善

针对我国现行婚前返还彩礼规则的上述不足, 本文认为我国在婚前返还彩礼的立法和司法上应作出如下完善。

首先, 在婚前返还彩礼规则中, 应当结合我国部分地区 (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 存在大量事实婚姻的实际情况, 考量是否存在事实婚姻, 通过对双方是否生育子女, 是否共同生活多年等等因素进行判定, 来决定彩礼的返还, 以避免有违实体公正的判决。

其次, 在国家制定法规与民间习俗冲突的情况下, 立法和司法都应该充分尊重民间的风俗习惯, 并引入过错原则。笔者在查阅资料中, 发现姜堰市人民法院《婚约返还彩礼纠纷案件裁判规范意见》 (5) 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范本。该意见对于男方和女方提出解除婚约分别规定了相差20%的返还比例。如女方提出的, 彩礼价值在2000元以上至10000元以下的, 按照80%返还;价值在10000元以上至20000元以下的, 按照90%返还;而男方提出的, 彩礼价值在2000元以上至10000以下的, 按照60%返还;价值在10000元以上至20000以下的, 按照70%返还。该意见在当地实行以来, 同比调解率、调撤率均上升14%, 且没有一件上诉, 审判效率明显提高。因此, 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以后的立法和实践中考虑结合当地风俗原则, 制定地方具体规范, 以此才能使得判决使当事人信服, 并得到更好地执行。而且事实上, 婚约解除常常出现是由于一方的过错而导致解除的情况, 例如男方给付彩礼后, 对女方存在辱骂、殴打、欺骗、虐待遗弃或赌博吸毒等其他违法、不道德行为。德国民法典1301条也规定:婚约人无重大正当事由而解约, 或自己有过错而造成他方之解约, 均丧失赠予物的返还请求权。

最后, 彩礼返还的诉讼时效一般应当适用普通时效, 即, 指权利人现实地于主观上已明知自己权利被侵害事实的发生的情况下。而在“接受彩礼的一方既不与别人结婚, 也并不明确拒绝与给付彩礼一方结婚, 只是以各种借口拖延”的情况下, 适用二十年特殊时效。这样既可以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又不致于怠于行使权利。

四、结语

综上, 婚前返还彩礼规则应当结合我国事实婚姻现状, 与善良风俗相协调, 引入过错原则, 并且明确诉讼时效。笔者呼吁立法应当充分尊重民间风俗习惯, 对这样一种社会关系做出恰如其分的调整, 这样才能促进民间习惯与国家制订法的良性互动;解决彩礼返还纠纷, 维护司法的权威性, 法律的公平公正。

摘要: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十条首次对婚前、婚后返还彩礼问题作出了相关规定。本文着重于研究婚前返还彩礼规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 并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有关彩礼的立法与司法上的完善意见。

关键词:彩礼返还,善良风俗,过错原则

注释

11六礼.最早见于据说是周代文献的<礼记·昏义>.

22 陈群峰.“彩礼返还规则探析——质疑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第十条第一款”[J].云南大学学报 (法学版) , 2008 (3) :99.

33 该案例是笔者结合真实案例改编.

44 胡雪璇.彩礼返还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2.4.

退出加盟 加盟费要返还吗 篇11

一、基本案情

2003年,避风塘公司与唐某订立特许加盟合同,约定:避风塘公司向唐某授予“避风塘茶楼”特许经营权、传授加盟店知识等,期限为5年,唐某应支付加盟费15万元(无论何种情况均不退还),特许保证金3万元(非定金性质,在唐某违约等情况下避风塘公司有权没收),并按月支付特许使用费、特许广告费等。合同还约定如一方违约另一方可解除合同,违约金为30万元,唐某以该特许加盟合同参与设立的公司对唐某的上述义务承担连带责任。合同签订后,唐某缴纳了加盟费15万元及保证金3万元。唐某与他人共同出资设立了海通餐饮公司,由海通餐饮公司作为经营“避风塘茶楼”加盟店的载体。之后,因唐某长期拖欠特许使用费和特许广告费等,避风塘公司经催讨未果于2004年提起诉讼,要求判令:解除特许加盟合同;唐某支付特许广告费、特许使用费4171.28元、违约金30万元、特许保证金3万元;唐某设立的海通餐饮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唐某反诉称因避风塘公司未履行员工培训、广告制作等合同义务,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并由避风塘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同时,唐某认为特许加盟合同中违约金过高,请求法院予以调整。海通餐饮公司同意唐某的意见,并对承担连带责任没有异议。

二、法院判决

原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避风塘公司已依约履行了相关义务,唐某拖欠相关费用的违约行为已构成合同解除条件,避风塘公司有权解除合同,解除合同后应对该合同的后果一并进行处理。遂判决解除双方的特许加盟合同,唐某支付避风塘公司特许广告费、特许使用费4171.28元并支付违约金15万元,海通餐饮公司承担连带责任;避风塘公司返还唐某特许加盟费12万元、特许保证金3万元。避风塘公司不服,提起上诉称其不应返还加盟费及保证金、唐某应全额支付违约金等。

二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特许加盟费是被特许人为获得特许经营权而向特许人支付的一次性费用,系争合同中关于该费用不予退还的条款符合该费用的性质及行业惯例,且合同系因唐某违约致解除,故加盟费不应退还。综合本案实际履行情况,因避风塘公司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具体损失,原审判决的违约金显属过高,应酌情减少。系争保证金不具有定金性质,应予退还。遂改判撤销原审判决主文中关于避风塘公司退还唐某12万元加盟费的条款,同时变更唐某支付违约金金额15万元为3万元。

三、法理评析

特许经营是特许者将自己拥有的商标、商号、产品、专利或技术、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的经营方式。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纠纷产生的原因是特许加盟合同提前解除后,双方对合同解除的后果不能达成一致的认识,这在当前的特许经营纠纷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具有代表性。以下结合本案的争议焦点,就其反映的法律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同类纠纷的解决提供参考。

1、特许加盟费是否应退还

加盟费一般是在特许经营合同签订后,由加盟方一次性支付。商务部发布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将加盟费定义为“被特许人为获得特许经营权而向特许人支付的一次性费用”,虽然《办法》属于行政规章,效力层次不高,但该定义仍可作为本案审理时的一个参考。

实践中,特许双方往往并不清楚加盟费的性质,只是约定加盟费“一次性支付”,有的把加盟费看作是合同中特许使用费的一部分或预付款,也有的把加盟费理解为合同保证金。因此,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前解除合同时,特许双方对加盟费应否返还产生争议。

一般情况下,特许双方一经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即要求加盟者交纳加盟费,特许人才可能把特许经营权授予加盟者,加盟者也才有可能开展特许经营业务。正如《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所规定的,被特许人(加盟方)交纳加盟费是为了获得特许经营权。加盟费可以说是加盟者获取特许经营资格的对价,有了这种特许经营资格,加盟者才得以借鸡下蛋、快速实现资本的积累。然而,取得特许经营资格并不意味着经营活动能顺利展开,并取得成功。我们知道,特许经营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业模式,特许人首先应有自己的商标、商号、经营模式等资源;为将这些经营资源授权给被特许人使用,必须对被特许人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以使其顺利开业;在被特许人开业后,特许人仍需与其保持密切联系,继续提供支持与帮助,促成其成功经营。可见,从加盟者的角度来讲,交纳加盟费,取得特许经营资格而能顺利开业,只是特许经营的第一步,加盟者还必须以自有资金对业务进行实质性投资,并在经营过程中与特许人持续合作,才可能实现预期收益,达到加盟的目的。在特许经营中,加盟者支付的费用除加盟费外还应包括特许经营使用费,即“在使用特许经营权过程中按一定的标准或比例向特许人定期支付的费用”,后者才是合同履行中,使用特许人经营资源的对价。

在市场经济中,商业风险随时存在,而特许经营恰恰具有低风险低成本扩张、迅速广泛占领市场的特点,加盟者正是通过交纳加盟费获得特许经营资格,从而降低经营风险。美国有关商业立法中规定加盟费是加盟者必须交纳的风险金,其原因就在于加盟者交纳该费用后即可直接享受他人成功的经营模式,大大降低创业风险。因此,在合同开始履行后,如果双方在合同中没有约定中途解除时的处理原则,而特许方又切实履行了收取加盟费所应承担的义务,将特许权授予了加盟者,那么,即使中途解约,加盟费也不存在退还问题。

本案中,特许双方实际上约定了加盟费的处理,即“无论何种情况均不退还”,唐某因此认为该条款属可撤销条款,一审法院也根据合同实际履行期限,判决避风塘公司返还部分加盟费。笔者认为,对于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条款,在当事人提出请求时,人民法院有权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但此项权力的行使必须恰当,不得违背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同时须顾及合同性质与行业惯例等因素。本案的具体情形下,约定是否可撤销还要看导致合同解除的原因是什么。既然一审法院已查明因唐某违约而构成避风塘公司解除合同的条件,那么避风塘公司对于合同的解除没有任何过错,避风塘公司按约收取加盟费并授予唐某特许经营权,在解除合同时不予返还加盟费,并无不当,二审法院予以改判是正确的。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能割裂实际情况,孤立地认识合同条款,本案双方关于加盟费的约定,在特许人未履行相关义务而导致合同解除时,如特许人的特许经营权本身有瑕疵、特许人未协助加盟者正常开业,就可能因为显失公平而被撤销。

2、特許保证金是否应退还

关于特许经营中的保证金,《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中的定义是“为确保被特许者履行特许经营合同,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收取的一定费用。合同到期后,保证金应退还被特许人。”显然,收取保证金的目的是担保合同的履行,但这种担保形式与通常所说的定金有所不同,差别在于不能适用“定金罚则”:一方违约时,另一方不能扣除或要求双倍返还保证金。

本案中,虽然双方约定被告违约时,避风塘公司可以没收保证金,但同时明确该保证金不具有定金性质,且避风塘公司可将保证金用于抵充唐某拖欠的债务,因此,合同中特许保证金的实质是一种以金钱作为质押标的的担保形式,双方关于保证金不具有定金性质的约定,系真实意思表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8条的规定,对于唐某交付的特许保证金,避风塘公司不得主张定金权利,避风塘公司关于不予退还保证金的请求无法律依据,只能主张以保证金抵扣唐某应支付的债务或违约金。也就是说,特许保证金虽具有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但当合同因一方违约而提前解除时,因立法未明确规定,特许保证金不具有定金那样的惩罚功能,类似功能的承担在本案中主要是通过违约金来实现的。

3、违约金如何确定

按照《合同法》第114条的规定,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适当减少。一般而言,约定的违约金兼具补偿性和惩罚性功能,合同双方在签约时,对于违约金高于实际损失,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无特别不当,法院不宜介入对违约金的调整;但如违约金超出实际损失太多,或者一方依据其强势地位而迫使对方接受不公平的违约金条款,则法院也应予以干涉。

本案中,双方约定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支付相当于加盟费两倍的违约金,即30万元。因避风塘公司起诉时,唐某仅仅经营数月,对避风塘公司造成的损失有限,故法院对唐某减少违约金数额的请求予以考虑。但在这个问题上,两审法院的具体认识并不一致。

原审判决中,将避风塘公司的损失确定为其在唐某未来经营期间可向唐某收取的特许广告费、特许使用费以及特许加盟费,按合同约定,前两项费用的损失,需根据营业额计算,因唐某违约而不能确定,只能酌情判断;关于特许加盟费,因原审判决部分返还,故就返还的部分构成避风塘公司的损失。综合考量避风塘公司的损失,原审判决唐某偿付违约金15万元。二审法院则认为:合同解除后赔偿的范围不应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因合同解除的效力是使合同恢复到订立之前的状态,而可得利益只有在合同完全履行时才可能产生,避风塘公司选择了解除合同,故不应得到在合同完全履行情况下所应得的利益;二审同时认定鉴于避风塘公司无需返还特许加盟费,故无加盟费损失;至于避风塘公司上诉所称其损失还应包括品牌、商誉、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因未能提供证据,也未予认定,最终判决唐某支付避风塘公司违约金3万元。从结论看,二审进一步减少了违约金,因避风塘公司不必返还加盟费,故双方实际抵扣的金额与一审是一样的,但二审法院对特许经营合同法律关系,对特许人据以提出诉讼主张的请求权基础的认识显然有别于原审,这种表面上的殊途同归正是需要去揭示并加以澄清的。

返还 篇12

随着公众更多地将“低碳环保”和“公益慈善”作为衡量企业经营和考评指标, 热衷于节水环保和公益慈善事业40年的可口可乐, 似乎已经找到了战胜并甩开竞争对手的资本和底气——“在2020年之前, 把生产每一瓶饮料用掉的水, 一滴不少地还给地球。”

这是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聂亦德在2007年6月举办的联合国全球契约高峰会议上对公众所作出的承诺。

将企业蓝图设定为“向大自然返还等量水资源”怎么看都不靠谱。作为饮料生产企业, 饮料任何的生产环节中不可能不消耗水资源, 况且水还是其全线产品的主原料, 所以, 单从节水的环节来看, 无论如何可口可乐也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但如果换个角度, 在尽可能减少水资源消耗的基础上, 通过节能措施及水资源保护投入, 使得节约和保护下来的水资源与饮料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水量相等, 便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这就是可口可乐水资源战略的理论基础。

就中国市场而言, 经过多年的努力, 2009年, 可口可乐已将装瓶厂水资源使用效率提高了35%。尽管这离承诺的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 但这并不妨碍可口可乐向目标靠近的信心, 以及把最先进的节水和环保技术及理念应用到中国工厂和社区的投入。

“绿化”工厂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饮料生产商, 可口可乐对水的依赖和感受可能没有公司能够企及。因此, 水也是可口可乐最头疼的问题。这也使得凡是有关水资源的话题, 无论大小, 都是可口可乐在公开场合谈得最多、最细的问题。

在接受《时代》周刊专访时, 可口可乐环境和水务主管杰夫·希伯莱特就曾表示, 人口的增长, 环境的变化意味着人类赖以依存的水资源将变得越来越稀缺。可口可乐必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而不是成为这个问题的一部分。所以,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是可口可乐企业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工作。

以中国市场为例, 作为可口可乐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每年几乎都在以近20%的速度的在增长, 但中国只有世界7%的水资源, 却拥有世界20%的人口。中国的600座城市中, 缺水的城市有300多座, 其中严重缺水城市110多座。随着人口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水资源的紧缺和大众对水资源的重视程度将更为突出。这使得可口可乐不得不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作为企业公益战略的核心, 并致力积极引进最先进的节水环保技术及理念到中国的工厂和社区。

自2004年开始投入第一批节水设备到现在, 可口可乐在中国的39家装瓶厂已经全部实施了水资源再利用和水体恢复工程, 其中12家厂还实施了废水在线监控系统, 以便持续监测废水水质。

值得一提的是, 可口可乐还在39个装瓶厂中引入了一种新工艺——用空气洗罐生产线代替用水清洗瓶子, 水润滑的传送带被改造成了干润滑, 以最大限度提高节水效率。而来自浓缩液车间的废水, 在经过净化处理后, 也被引入了写字楼成为流动的水系。

可口可乐方面表示, 经过这个净化环节后, 不仅是养鱼池的流水, 写字楼的喷泉、绿化、洗手甚至冲厕所的用水, 都是浓缩液生产车间废水与雨水混合而成。仅此一项, 在一家工厂, 每天就可处理的污水就多达2000吨。2009年, 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共节约用水16亿升。

而位于上海的可口可乐中国总部大楼及全球创新与技术中心更是节能节水的典范, 从某种角度来看, 它是可口可乐在中国39家装瓶厂的精华。这座建筑投资高达9000万美金, 其中有300万美金投入在额外的环保节能上。由于采用了风能供电和高能效的整合设计模式, 整个园区的用电峰值降低了近15%, 而雨水收集系统每年也将为园区节约60%的用水量。

抹掉“水足迹”

将最先进的节水技术应用于工厂和生产线, 只能减少饮料生产的用水量, 却远无法实现“向大自然返还等量水资源”的目标。因此, 在将循环利用后的生产用水安全返回自然环境中的同时, 可口可乐还需要通过在当地开展相关节水项目和公益活动宣传来补充社区与大自然的水。

于是, 2007年, 可口可乐高调向外界承诺, 将致力于向社会“回馈”在饮料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水资源, 抹掉“水足迹”。

所谓的水足迹 (waterfootprints) 是指, 一件产品从农作物原料种植到工业生产整个过程中耗用的水。以一杯250毫升的咖啡为例, 如算上种甘蔗等农作物原料用水, 其“水足迹”将达到非常惊人的140升。

毫无疑问这将是个大工程。为此, 可口可乐与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达成全面合作, 承诺到2012年将全球系统水资源利用效率在2004年的基础上提高20%。

为抹去在地球留下的“水足迹”, 还是在2007年, 可口可乐又与WWF合作, 承诺在5年内提供2000万美元, 帮助保护全球七个最重要的淡水流域。长江便是其中之一。

为支持中国政府改善农村地区水资源管理和饮水安全, 还是在2007年, 可口可乐又联合水利部、商务部中国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建立合作伙伴, 共同创建了改善中国农村地区水资源管理与饮用水安全的示范工程。项目地区总计超过32万当地居民参与其中并受益;通过黑龙江双城污水处理厂示范项目处理污水3万吨;2.5万地区居民通过示范项目获得安全用水;为新疆和四川20所学校修建安全饮水和卫生设施, 22713名师生从中受益。

此外, 为在青年人中传播环保理念, 让更多的青年人和家庭形成节水观念, 养成节水习惯, 并带动家庭、学校、社区共同保护水资源。从2005年起, 可口可乐便与相关单位联合发起了节水环保项目“留住一桶水”。截至2010年, 该项目涉及全国22个城市, 累计超过百万人次直接参与其中。

“学生发现的问题都是生活中切实存在的问题, ”北京环保基金会赵以忻理事长表示, 由于受到知识和能力的限制, 让他们自己解决起来有一定难度, 但通过“留住一桶水”这样的平台, 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 同学们的创意就可能落到实处, 从而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真正实现节水目标。“这有助于同学们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从自身做起实践了节约用水。”

“在一个集雨尊, 一个节水龙头, 或是一套自动化喷灌系统的背后, 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节水成果和节水成绩。而我们也期待着经过实践论证的方案, 也可以在更大范围的校园、家庭和社区内得以推广, 令更多人从中收益。”可口可乐公共事务传讯部高级经理田文红表示。

“我们能做的都尽力在做了。”即便如此, 可口可乐还是希望非政府机构以及相关专家能帮助他们找到更多的省水“新点子”。

上一篇:沙棘产业下一篇:刚度优化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