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

2024-10-03

国培计划(共12篇)

国培计划 篇1

编者按:

2010年“国培计划”中, 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 支持实施“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对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和中西部省区农村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全国共有165所高水平院校和机构承担了培训任务, 数百所优质中小学参与了培训。各级政府和教育、财政部门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 重点加强了对农村地区和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 探索出置换脱产研修、“影子教师”及远程培训等模式, 形成一大批国家级优质培训资源。据统计, 2010年“国培计划”共培训了115万名教师, 其中95%以上为农村教师, “中西部项目”的参训教师中, 县以下农村教师占70%以上, 培训成效显著。

2011年3月31日至4月1日上午, 教育部、财政部在河南郑州召开2010年“国培计划”总结交流工作会。教育部和财政部的有关负责同志、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教育厅 (教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和“国培计划”承担院校 (单位) 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2010年“国培计划”的工作经验, 研讨了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及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有关问题, 并对“国培计划 (2011) ”的实施准备工作做了部署。本期特别关注将聚焦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教育厅 (教委) 在2010年“国培计划”中的经验、问题和进一步的打算, 以及“国培”学员代表的心得体会, 以飨读者。

国培计划 篇2

今年8月,2013年国培网络培训让我的暑假提前结束。说句心里话,一开始我还是挺抵触的,这样的学习形式,能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吗?能让我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吗?不就是完成任务而已吧?心里种种怀疑和排斥。但是,在我进入平台后,在之后一个多月的学习时间里,我慢慢的改变了这种想法和认识。也许它只是网络上的一堂课;也许它只是讨论区里的一句话;也许它只是论坛里的一句留言,却带给我们心灵不一样的感觉,内心感觉快乐而激动,充实而温暖。

在参加本次培训之前,偶尔和同行们讲到自己的这么多年从教的困惑,就像一只航行在迷雾中的小舟,虽明确自己的目的地,但就是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跌跌撞撞前行,却总是在一次次失败中更加迷惘。的确,面对这个高速发展的世界,不断更新变化的时代,学生、家长、社会对于我们教育和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在一起闲聊的时候就常感慨现在的学生没有以前那么好教了,教师自身也产生了倦怠心理和“忙、盲、茫”的状态。因此,需要我们不断的培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这些年我也参加过大大小小的不少培训,外出听课、听专家的讲座、参观知名学校的课堂„„看到的都只是别人成果的展现,而非自己想要了解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操作过程。我也希望有专家的指导,能切身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是,专家们又哪有时间,哪有精力和机会为我做指导呢?很幸运的是今年秋期,国培的号角又一次吹响,让我这样一个农村教师,成为了国培泸州小数10班这个网络大家庭中的一员。这里有专家的专业引领,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优秀教师的精彩课堂展示,还有同行们热情的参与和激烈的讨论。模块一对整个操作平台和实用软件的详细讲解,让我们了解了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的优越性,学会了如何有效的操作和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模块二专业理念与师德中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指明了我们教育的方向和方法,并用生动的师德案例阐述了教师师德的重要性;模块三专业知识与方法的学习,通过具体的课堂实例分析,向我们呈现和诠释了如何让数学课堂变得美,变得活;最后一个模块专业能力与实践,更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讲所学与实际操作运用结合起来,目的明确,效果明显。

本次培训各个模块内容精炼,安排合理,循序渐进,由实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再从理论回归到课堂教学运用,着实体现了课程安排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专家们讲座中精彩的课堂实录,颇具探讨性的案例分析,同行们精彩的点评和讨论,上传的精彩案例和资源,强烈的感染了我。从此我知道,在数学教学这个战壕中不止是一个人在战斗,不再是几个人在拼搏,而是有一个更强有力的团队在一起努力,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肩负着一份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

自从参加国培学习以来,在学校我又多了一个与同事交流的话题,今天你“国培”吗?成了我们见面时问的第一句话,回到家,我不再无聊到盯着电脑发呆,而是第一时间打开平台,一边听讲座一边看同学们的留言和资源,完成作业,虽然紧张而忙碌,但是看到不断增长的时间条,逐渐增多的话题和回帖,“未完成”栏中慢慢减少的项目,真的是乐此不疲。于是,办公室、家里都成了我学习的地方,上完课回来,及时的把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发成帖子求教同行们。每次看了同学们发表的新观点,或者自己话题后面同学们为我教学中困惑之处支的招,我都会把它们记录下来,以便在教学中改进,有时候突然想到一个话题,顾不得吃饭也要立即把它写下来,发出去,唯恐稍纵即逝。看到大家为我的问题积极出谋划策,在我迷茫彷徨的时候不断的鼓励和肯定,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慢慢的,我喜欢上了这种交流方式,尤其是在学校时的线下交流,热烈而广泛,让我看到了同事们平时没有的崭新的一面。写作业、发话题、发留言、传资源、听讲座,这段日子是美好的,大家围着电脑看专家精彩的课堂,和大家分享着交流、互动的快乐,这一切仿佛让我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激情澎湃,斗志昂扬。

浅议初中英语国培计划的意义 篇3

一、提高认识,坚定了教育信心

在本次的培训中,每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讲座,阐述了他们对初中英语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英语思想方法的探讨,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教育的教学理念,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教育思想。同时我更感到自己所肩负的教育使命,更加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心和扎根农村教育事业的决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以这种责任、这种信心去感染和带动更多的教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应用培训的知识于教学中

身为一名初中英语老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英语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同仁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从新发现。如此用心地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所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三、做专业型英语教师

培训是一个紧张而又忙碌的过程,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这种严谨实效的氛围,让我每听一课都认真准备,精心揣摩,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敢于创新教学方法。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更加执著地扑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上。

四、做一名负责任的人民教师

国培计划 篇4

记者:王馆长好, 非常荣幸您能接受本刊的采访。据我们了解,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纲要》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为什么教育部要首先启动这个项目, 您认为实施“国培计划”有哪些目的和意义?

王珠珠:“国培计划”是国家教师培训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了《纲要》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无论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还是《纲要》, 都把教师摆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纲要》在第1 7章分5部分阐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提出“有好的教师, 才有好的教育”, 要“严格教师资质, 提升教师素质,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 做好培养培训规划, 优化队伍结构,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 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要“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 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

在教育部、财政部的共同努力下, “国培计划”在《纲要》发布的第一时间, 就全面组织实施了。中央财政安排了5.5亿元专项资金, 其中5 0 0 0万元支持实施“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 5亿元支持实施“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希望通过国家的示范性举措, 加强和改进教师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扩大教师参训的覆盖面, 促进各地进一步加强教师, 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 大幅度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为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战略目

/本刊记者牟艳娜

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记者:我们看到, 在2010年的“国培计划”中, 教育部将远程培训放在重要的位置。在“示范性项目”中安排了三个远程培训项目。在“中西部项目”中也将远程培训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您认为是哪些原因让教育部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王珠珠:将教师远程培训作为“国培计划”的重要形式, 这与我国教师教育的需求、远程培训的特点和广大远程教育工作者的持续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尽管广大教师具有学习的积极性, 但他们的学习受时间、精力、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脱产学习工学矛盾突出、经费紧张;校本研修又受优质资源缺乏的制约。最需要学习的广大农村学校教师在这两方面的矛盾尤为突出。远程培训具有覆盖面广、效益高、交互性强、形式灵活多样等特点,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传统教师培训中的工学矛盾、经费问题和师资问题, 尤其是能够有效整合和共享优质培训资源。这对于大规模开展教师培训, 尤其是教师的全员培训, 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 我国各地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设备与资源, 探索总结出了“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教师远程培训模式, 积累了丰富的远程教育组织管理、技术支持与教学支持服务的经验, 为开展高效益的远程培训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在不断的实践中, 广大教育同仁越来越认同远程教育手段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及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与效益的重要作用。我认为, 这是教育部做出大规模开展远程教师培训决定的客观依据。

记者:“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设在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央电化教育馆对远程培训项目有哪些部署安排并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呢?

王珠珠:中央电化教育馆在教育部师范司的领导下, 具体承担了“示范性项目”远程培训的业务协调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工作。

首先, 加强项目协调, 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项目办成立以来, 先后协调相关远程培训机构共同起草了《教学人员手册》、《学员指导手册》、《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技术教学管理与技术服务暂行办法》等, 进一步规范了培训工作流程, 明确了培训质量要求。其次, 进一步完善培训者培训, 确保培训质量。我们与各培训机构一起, 通过网络在线、面授等方式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 帮助培训者进一步明确混合学习和在线学习的开展方式及培训者的工作职责, 使国家级专家及技术团队和省级、地市和县级相关团队密切沟通与配合。实践证明, 培训者培训得好, 教学辅导工作就落实得好, 培训效果就有保障。再次, 我们与各机构一起组建由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组成的高质量专家团队, 确保课程内容符合课程改革要求, 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最后, 抓培训过程的质量监测与评估。通过学员的学习情况反馈、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 评价每个项目的培训质量, 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

这些在“示范性项目”中所做的基础性工作, 为各级实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奠定了重要的质量保障基础。我们还组织专家认真遴选了一些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机构、具有平台和课程优势的企事业机构, 由教育部师范司推荐给各地招标选用。这一措施必将对进一步发挥远程教学优势, 保证“国培计划”远程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记者:“示范性项目”的远程培训工作已经结束。从培训效果来看, 您认为是否已经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王珠珠:我认为, 无论从参培教师的规模还是教师的满意度来说, “示范性项目”中的各类远程培训均达到了预定目标, 得到了广大学员的高度评价。调查显示, “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的学员总体满意率为9 1.3 4%,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的学员总体满意率达9 6.4 3%。很多学员在网上积极地发表培训心得, 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通过项目实施, 我们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第一, 在项目管理方面, 建立并完善了组织管理体系和质量服务标准, 形成了完整的远程培训教学辅导流程。尤其是建立了“中央—省市—县—培训点”的项目管理体系, 保证了项目自上而下地顺利实施。各地建立了巡回检查机制, 指导远程培训工作, 使培训落到实处。第二, 在培训模式方面, 采用了手机短信、语音电话、培训平台给予远程教学支持的方式, 组建了由授课教师、学科编辑、言论管理者、信息员、网络管理员组成的教学支持服务团队, 实现了“天网”、“地网”和“人网”三网结合。第三, 在网上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方面, 建立了远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 激励学员学习提高, 也促使辅导教师、项目管理员积极工作。

记者:目前, “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它有哪些新的特点?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您对它还有哪些期望?

王珠珠:“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任重道远。其目标是, 通过培训帮助农村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促进中西部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与“示范性项目”不同的是, 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中, 参培教师的学习时间不集中, 一般会分散在2个月左右的时间, 教师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中安排时间进行学习, 专家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 给学习者必要的支持服务, 引领学习深入进行。因此, 对于远程学习的组织管理与支持服务都提出了空前的挑战。为了保证该项目的培训质量, 我们既延续了“示范性项目”的成功经验, 又针对中西部远程培训的特点, 采取了多样化的措施。

国培计划返岗研修计划(共) 篇5

2013年9月14日至2012年11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3—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两个月的学习生活我没有虚度,过得很充实。两个月的培训是我人生的又一次提高和进步,是我教师生涯中的又一新篇章。这段时期班级培训虽然结束,但我的学习还没有结束,所以特制定个人返岗实践研修计划,具体如下: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通过学习培训,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我们应该和同学们交朋友,能够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心事,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变得更加自然、更加真实,因为学生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个体。与学生交流是教师获得快乐的源泉,能够在交流时使学生获得快乐,获得教育,同时也获得了对你的肯定和认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常挂在教师嘴边的句子,可是真正能做到爱心与耐心,却不是容易的事。每天要面对烦琐的工作、调皮好动的学生,很多老师都感到工作压力大,处理问题常会不讲求方法,时常埋怨学生不听话、脑子不好使或者给他个冰冷的眼神。在这次培训中,听了几位老师们的报告,他们的话语回荡在我的耳边,我从内心深处感悟到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信任的手势、一段充满爱意的评语,远远胜过大声的斥责。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把快乐和兴趣溶入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跟老师同步学习。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二、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能够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面对时代的挑战,骨干教师的自身学习和提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通过自身学习探索,在自己的知识结构、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带领其他教师共同发展;这就要求骨干教师做到:

(1)有自己的短期或者长期专业发展规划,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探索,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业务知识培训,认真接受专家的指导、同事的帮助,过后还要认真写好总结反思,做好自身的知识积累。因为一个骨干教师的成长,是要通过专家的引领、同事的帮助,自身的反思才能成长为骨干教师的。

(3)在自身获得不断提高的同时,认真做好其他教师的传、帮、带,使学校其他教师获得共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三、学习理论成为研究型老师

这是培训给我的最大的鞭策,以后我也要学着多挤时间,多学习,尽量在理论上多钻研些,并多动笔、多总结、多积累,向研究型教师努力。

要积极争取做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光会教还不行,还得研。要成为一名教育科研专长骨干教师,这就要求我必须在一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将自身调节机制放在教育活动的控制执行环节上,直接影响活动的进行及活动目标实现的水平,就要求我在认识能力、设计能力、传播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有所锻炼,并提高以有效地调节执行环节,教学过程,使教育活动的定向环节中提出的目标高水平的实现。为了做好这些,我决定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多做练习,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

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加觉得教学要有个性,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尤其是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学会开放思维互动,学会独立思考,让课堂教学有效开放,课外学习有效延伸。

五、个人研修安排:

1、制定个人返岗实践研修计划。结合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情况制定个人在岗实践研修计划,并按照计划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研修任务,切实提高自己的研修水平。

2、阅读教育理论专着。让书籍来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及解读》、《〈学科课程标准〉及解读》、学科新教材、《作业的革命》、《教育机智》等。制定好读书计划,系统地学习、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读书心得和体会。

3、上好一节公开课。在教学中实现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学理念和实践研修的成果相结合,并出示一节示范课,学校负责人和教研组组织点评和研讨交流,通过示范课展示起到相互促进学习的目的。

4、认真听取本校有经验教师的课,并做好记录。

5、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在集中培训期间的所学,结合本人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修成果,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6、积极主动请教导师,虚心向导师学习。

六、国培伴我一生

走进国培,聆听专家的讲座,汲取名师的精华,这样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我觉得培训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开端。学习、思考背后,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虽然培训已经结束,但终身的学习还在继续,这次培训就像一抹浓浓的绿意,带给我无限希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将此次培训过程中学到好经验、好做法大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处处以身垂范,积极主动承担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与学校其它教师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开拓进取,取得更新的成绩,实现自我超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感谢“国培”为我们提供这么难得的机会,促使我在教育生涯的轨道上大步前进。

国培计划 篇6

关键词:“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67-02

2010年,由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国培计划”不但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也对我国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有着重大意义。[1]

中小学教师以往所接受的培训都是面对面的集体授课,这种培训方式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但是却不能满足个性化发展,无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面对这种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研修网应运而生。利用各级的研修网作为平台来实施国培计划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既给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又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网络研修所面临的问题

1.以任务完成为目的,培训目标不明确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旨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围绕“优化校本研修管理”的主题,为项目学校(区域)提供资源、工具、平台等专业支持服务,提升学校(区域)校本研修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围绕“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主题,以学科为载体,创建学校(区域)学习共同体,开展主题研修活动,引导形成团队研修文化和教师的常态研修习惯,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培训本身有着严格的实施方案和考核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相应的任务。而大部分教师却容易忽略培训目的,把培训做为负担,不主动学习。学员在培训开始之后,首先应该了解实施方案,明确考核要求,以保证培训正常有序的进行。但是学员追求的只是任务的完成,他们首先想要了解的就是该培训如何才能取得合格证,在了解之后会选择最简单、便捷的方式来使自己达标。

2.信息技术水平限制个性化培训

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技术给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突破了传统培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研修过程中,只要在每个阶段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就能得到相应的积分,而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都是由学习者自由支配,既不影响平时的教学工作,也能充分利用时间来完成自身的专业发展。但是利用网络研修来推动校本研修,这本身就是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一个考验。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平时忙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论是教学还是自身学习发展都习惯运用传统的方式来完成。

结合本次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是在迷茫中进行研修的。在正式培训开始之前,学校会按照所教学科和所教学段把教师分成不同的教研组,教师主要是在自己的教研组内进行互动交流,缺乏和熟手型教师、专家的交流讨论。

3.学员重视程度不够

陕西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有30%是要求学员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包括观看课程视频、阅读课程文本资料的累计时间,由系统自动统计,达到1900分钟,此项可得满分。此项考核的标准仅仅是学习的时间,虽然在观看课程视频的过程中,系统会让学员输入验证码或者是回答问题,但因为问题的难度不大并没有引起学员的重视。

网络研修做为新型的培训形式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但这些问题并非是无法解决的。

二、如何提高培训效益

1.发挥教研组长作用,提高学员参与度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虽然是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培训的,在第一阶段创设学习共同体,建设网络家园开始之前,应该先让教研组长对学员进行集中培训,让学员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考核方式,阐述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参培教师在第一时间明确国培计划、日程安排、看视频的时间地点,必须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写文章的数量、上网参与研讨及跟帖的方式数量和培训合格的标准,[2]增强学员的集体感和归属感,使他们不会在培训的过程中出现孤独感,觉得自己完成不了任务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对培训失去兴趣,消极应对。

2.突出信息技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员跨越式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担,有责任帮助其他学科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从而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在第二阶段,要求学员学会如何在学习共同体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制订计划、探讨师德并充分分享。网络研修的一大特点是其拥有着大量的资源,尽管如此,学员还是会感觉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资源。究其原因,研修网上的资源不一定能帮助所有学员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学员自己建设的资源库,不同于专家所构建的资源库,不仅能快速健全资源库,而且学员们都是来自一线的教师,最清楚他们的需求,他们能够发布与教学同步的课程资源。但是学员们建设的资源库往往是零散的,有重复性的,而且都是依据个人习惯和任教学科来整理发布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研修这个平台,发挥其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第二阶段开始之前,为学员们讲解发布资源的正确步骤、发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整理自己的资源,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信息技术教师应在培训的过程中及时对资源进行归类,剔除无效资源,公布资源种类及数量,避免学员重复建设资源。

3.多方位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员都已经熟悉此平台的操作,能快速的发布资源并且利用资源。为进一步提高学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在第三阶段为学员提供了三个系列的课程,更符合学员个性化的学习。只有提高了学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本阶段为了弥补学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缺陷,专门定制了《信息化教学操作技术》、《PowerPoint 2007的应用》等课程,此类课程有效的帮助学员了解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学习方式,促进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4.加强反思及同伴互评

学员的自我反思在培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自我的反思,取长补短;培训结束后,及时总结,如此一来才能将培训的内容进行内化。网络环境下典型课例教学的实践反思,既包含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又包含群体性的研讨式反思。[3]通过群体性的研讨式反思来加强同伴间的互评,既弥补了自我认识的局限性,又能促进群体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胡素芳,任昕.浅谈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117-119.

[2]覃霞. 做一片绿叶——“国培”班主任工作有感[J].中学教学参考,2013(4).

[3]郑燕林, 李卢一.“整合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国培计划 篇7

一、管理人性化, 服务周到化

人性化的管理、周到的服务是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的重要前提条件。从培训项目邀 (竞) 标开始, 学校就高度重视, 成立了由副校长为组长, 教务处处长为副组长, 化学化工学院领导及化学制药研究所骨干教师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河南师范大学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化工与制药专业培训项目”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对“化工与制药专业培训项目”工作进行总体组织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项目执行办公室, 项目执行办公室下设生活班主任、学科班主任、宣传、行政保障、督导检查等相关职能工作组, 制定了各工作组职责和学员管理规章制度等。同时, 化学化工学院也合理安排制药工程专业化学制药研究所骨干教师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组和管理服务团队, 具体负责培训学员的教学、生活、管理和考核等任务。班主任在学员报到之前就与学员取得联系, 深入调查, 充分沟通, 了解学员对培训的需求, 做好服务。校、院联动的两级管理模式, 既保证了培训工作步调一致, 又保证了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步共享。学校还多次召开“化工与制药专业培训项目”协调会, 要求所涉及到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从组织领导、后勤保障、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培训过程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为保证培训任务的顺利实施创造了优越的前提条件。

二、培训方案科学合理化

一个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可以使培训工作的各方面事半功倍。为了使培训方案科学合理, 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化学化工学院组织本院制药工程专业全体教师、专家在培训前展开培训需求调研, 初步确定了各个项目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在学员报到后, 利用休整时间对学员进行了详细的需求调研, 向学员发放调查问卷, 进行了个别访谈, 全方位了解了学员工作中的困惑和培训需求。根据以上调研情况, 化学化工学院各专家再一次对培训方案进行了修订、完善, 形成了最终的培训实施方案。在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深入了解学员的需求情况, 进而及时调整培训方案, 既保证了培训方案的科学合理化, 又保证了培训方式的灵活性和人性化。

三、师资团队优质化

师资队伍结构的最优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培训质量, 化学化工学院聘请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良好专业知识的校内专任教师、省级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具有实践操作技能、业内有影响的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开展本次培训的教学任务。为了进一步提高培训结果, 学院还邀请了多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参与培训。为了让学员能够了解现代企业的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信息等, 熟悉现代化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 全面提高参培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 学院根据学员专业的不同分别安排学员到拓新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天方药业、辅仁药业、宛西制药等多家知名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从而最大程度促进了学员各方面发展。

四、培训方式多样化

培训方案的顺利实施是培训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 学院根据学员需求以及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采取了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采取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现场观摩、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 既突出了示范性, 又充分发挥了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加强了学员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 在培训过程中突出体现了新知识、新技术;企业实践环节突出体现了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训练。这些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有效提高了培训学员的从师任教能力, 这为成功完成培训任务, 提高学员各方面水平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1. 专家讲座。

学院聘请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良好专业知识的校内专任教师、省级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具有实践操作技能、业内有影响的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本次培训的教学任务。为了进一步提高培训结果, 还邀请了多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参与培训, 不仅使学员学到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难以学到的理论知识, 而且使学员的实践经验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使学员耳目一新, 感觉新颖。

2. 技能训练。

现代制药公司的生产研发离不开高精尖的大型先进仪器设备, 为此, 学院专门安排参训学员学习了大型先进仪器的操作与使用, 主要包括傅里叶中远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气相色谱仪、气相—质谱联用仪、超导核磁共振谱仪、X射线衍射仪、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的操作与使用。通过培训, 不仅使学员大开眼界, 而且使学员了解和掌握了这些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为学员以后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 企业实践。

为了切实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学院安排“国内培训”和“省内培训”学员进行为期2周的“企业实践技能训练”培训, 安排“企业顶岗培训”学员进行为期6周的“企业顶岗实践技能训练”培训。学员通过到国内知名企业进行生产实践, 通过与相关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沟通, 将无法开课的课程进行了转换, 提高了培训效果。

五、服务保障有力化

为了让学员在培训期间能够生活无担忧、工作无顾虑、学习有劲头, 学校为学员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 为学员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1. 细致周到的生活保障。

学校为学员配备了双人间的标准住宿条件, 配发学习、生活用品, 班主任还给学员配发了体育器材;建立了学员QQ群、飞信群、公共邮箱等多渠道沟通方式, 方便管理人员了解学员的需求, 实现了学员之间及学员与教学、管理人员的无障碍、无死角沟通交流。为了保障学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学校保卫处专人负责培训安保服务, 摄像头24小时监视学校安全情况, 校医院同时增加了医护力量, 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等。

2. 丰富多彩的活动保障。

在培训期间, 为了丰富培训学员的业余生活, 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培训环境, 学院安排了丰富的业余活动, 在安排学员参观河南师范大学大型仪器、到国内知名联培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之余, 还组织学员参观了河南师范大学校史馆、美术馆、历史文化学院博物馆等, 同时利用周末节假日组织师生开展卡拉OK、游艺晚会、体育友谊赛等文体活动, 不仅丰富了培训学员的业余生活, 增进了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而且使大家心情得到了放松, 还了解了河南师范大学悠久的建校历史和校园文化。

六、评价机制完善化

随着教师教育培训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入, 传统的教师培训评价机制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需求。在“化工与制药专业培训项目”培训期间, 我们在培训的不同阶段设计调查问卷, 让学员对培训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 班主任多次深入学员中间展开访谈, 及时听取学员的建议, 并且及时采纳。培训结束后, 通过培训学员、学员单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培训过程各个环节和培训效果的反馈, 收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为以后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培训成果

1. 学员教学理论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专业理论学习, 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通过到企业实践锻炼, 了解现代企业的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信息等, 熟悉现代化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 全面提高参培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

2.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培训, 学校、学院和培训专家都积累了关于教师培训工作的丰富经验, 深入了解了学员的需求, 更加熟悉了学员适应的培训方式, 这为未来承担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开发了一批优质培训资源。

学院对所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良好专业知识的校内专任教师、省级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具有实践操作技能、业内有影响的企业兼职教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参与共同完成的本次培训的教学任务进行了全程录像拍照, 形成了一批优质的培训资源, 建立了一批特色企业实践基地, 组建了一支化工与制药专业教师培训的师资团队。培训中的工作纪实简报、学员学习记录、学员培训总结、学员问卷调查等也制作成光盘, 为以后的培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

综上所述,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通过承办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化工与制药专业国家级国内培训和企业顶岗培训、省级省内培训和企业顶岗培训项目等培训任务, 为“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培训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其经验可对其他专业“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培训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 2010 (6) :3-8.

[2]解书, 马云鹏.任务驱动式”教师高端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 2014, 12:94-100.

[3]于洁, 唐姿.从提升专业能力视角探索“国培计划”培训模式——以怀化学院“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 2012, (5) :74-76.

[4]容中逵.“国培”背景下农村教师研训问题研究——基于浙江、河北、四川三省调研情况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14, (12) :7-10.

[5]姜村.“国培计划”项目效益最大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4, (8) :51-54.

国培计划 篇8

一、“国培计划”的绩效影响

1. 培训学员的投入满意度高

通过10天的集中培训, 每一位高校教师、教研员和中小学骨干教师的认真与执著、智慧与潜能、进步与收获, 都一一融入在培训的每一节课堂中、每一次互动中、每一项体验中、每一点反思中。多数学员都是接受了第一次走进首都培训的历练、第一次激发深刻反思的历练、第一次接受专项提升的历练、第一次深入首都名校的实践、第一次无主题式研讨的体验。从整体上看, 培训得到了培训学员的普遍认可。表现为:分别有45.2%和54.8%的培训学员针对“对项目的整体满意度”一项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 对此次培训实效表示了高度肯定;同时, 分别有29.1%和62.4%的培训学员在“项目满足学员学习需求的程度”一项上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 充分表明培训的整体实施和实效突出。培训后, 学员自发向项目组赠送了带有签名和人头像的牌匾, 以表示对项目的感谢。

2. 培训实施的过程实效性强

从对学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反馈看, 培训过程的各个环节, 包括培训的“课程和活动安排”、“培训资源”、“培训方式、方法选择”、“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的关键要素, 学员给予了高度肯定, 满意度评价均在90%以上, 没有不满意的评价。特别是对“项目管理团队服务态度与质量”的评价中, 给予了100%的高度认可。在“教学设施与条件”、“住宿条件与服务质量”、“用餐与服务质量”等方面, 虽然有个别学员表示不满意, 但整体认可度较高, 说明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表现出色, 保证了培训的实效性。

3. 培训凸显的特色亮点突出

培训紧扣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内容和新颁发的课程标准, 注重从理念、方法、案例、技术多角度解答, 注重培训者研修学习与实践工作的紧密结合, 注重业务操练与能力迁移、成果转化, 培训中设置的“主题选修强化”、“拓展体验”、“方案设计实践操练”等课程, “无主题、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适应”、“研训一体”等培训形式, 与领导、与专家、与同行、与网络交流的互动平台, 培训需求满足、培训成果转化、培训开班结业等的高效体现, 都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使学员深受感动和鼓舞。特别是培训开班当日, 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频道的报道、培训结束之日的专题片回放、项目团队的服务态度与管理质量, 成为培训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4. 培训积淀的丰厚成果影响

通过培训, 项目组形成了包括培训方案、课程设计、教学案例、教学绝招、研讨报告、课堂点评、培训简报、培训总结等在内的10本培训文集和6张培训光盘, 以及一批包括科研论文、工作手册、管理规章等在内的一整套培训资源。同时, 还形成了一批培训创设的标志性实物, 为今后类似体育教师培训项目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源, 为该项目后续的再度推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国培计划”的核心诉求

1. 解决了体育教师的实际问题

“国培计划”作为“及时雨”和“加油站”, 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更多接受高水平国家级培训的机会。针对当前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主要面临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和阳光体育运动的问题, 针对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如何有效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问题, 针对当前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化、专业化、综合化有待改进的问题, 培训以“学不会、补缺失、研问题”为核心展开, 以实践问题入手, 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制订、运动技术与技能教授、教材重点与难点把握、体育课堂组织、体育教学方法确定、课堂语言把握、体育教学设计等关键问题的交流、碰撞与解答, 给予学员科学的引领、实践的指导和直接的解答, 力求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 解开体育教师面临的诸多体育教学中的困惑。

通过问题碰撞, 学员们的疑惑得到了解决, 学到了很多……知道了作为一个好教师应具备什么, 明白了课堂教学应注重什么, 加深了开展好阳光体育的信心, 看到了其他省市同行的闪光点, 了解了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学到了项目教师敬业的精神。通过问题碰撞, 学员的思路得到前所未有的开阔, 从宏观的政策调控, 到微观的实践教学, 学员都有了深刻认识与领悟;困扰了学员许久的一些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 学员能从理论的高度来解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现象。正如有些培训学员所说“培训最大的价值不是眼前意义上的‘学来一点招数, 解决我的教学问题’, 而是以理论指导来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 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使自己更自信地走在路上……”

2. 培养了一大批学校体育“种子”教师

“国培计划”, 为更多体育教师创造接受高水平培训的机会, 有效地促进农村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培养了一批种子教师, 作为这些种子教师, 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积极进取, 在岗位上发挥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 使更多的一线体育教师受益, 扩大了培训在更多的学校和课堂教学中的影响, 促进了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调查发现, 超过87%的学员回到单位后, 要做的前三件事中就有一件是“在全校教师或地区体育教师中进行一次培训讲座”, 将培训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汇报给学校领导, 把培训中获得新知识、新理念、新思路传达给身边的同事, 从而带动更多的体育教师成长, 共同开创学校体育美好的明天。国培学员回到自己的学校, 将会在体育课程改革、反思创新中, 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以创新的理念、培训的精神和希望的行动, 回到学校实践研究学校体育工作, 把在培训班学到的知识灵活地、有创意地运用于学校体育教学中。如有的学员说道:“我们马上要带回‘火种’, 回到那偏远的老区了。我会让这颗‘火种’在祖国的老区生根发芽, 永远长青。”

“国培计划”使很多体育教师在看到自己原有不足的基础上, 更加清晰地找准了个人专业成长的问题和方向, 也坚定了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调查发现, 培训后83.7%的骨干教师有信心向着更高层次提升, 向着特级教师的方向努力。尽管还有部分体育教师由于看到自身不足而信心不足, 但“国培计划”无疑对他们是一次专业提升的推动。有些学员说:“国培虽然已经结束, 但对我的工作和学习却是一次全新的开始。新的教学理念将引领我的教学立意, 缜密的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的选编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精准创新的评价方法, 将是我今后每堂体育课的标准和努力的方向”。有的学员说:“我会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打包, 再慢慢地咀嚼、消化, 进而将这些‘高营养’的知识大餐内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资本。”

3. 开发了一大批国家级优质培训资源

“国培计划”的实施, 不仅提高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实施体育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的能力, 提高了体育教师整体素质, 也开发了一批国家级优质体育教师培训资源。“国培计划”资源库的建立, 是保证培训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国培计划”培训课程资源征集、遴选、推荐活动的通知》 (教师厅函[2010]17号) 要求, 师范教育司委托全国体育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对各地申报的课程资源进行了评审。经过资格审查、初审、复审三个阶段的工作, 确定了“国培计划”资源库首批推荐课程资源12件, 包括文本资源5件、多媒体资源1件、音视频资源7件。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遴选推荐“国培计划”专家库人选的通知》 (教师厅函[2010]9号) 要求, 建立“国培计划”专家库是保证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人选26人, 第二批“国培计划”专家库入选20人, 包括全国师范院校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教育学院的专家教授, 省市区级教研员、特级教师和一线优秀体育教师。

特别是在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精神的背景下, 北京教育学院作为全国诸多“国培计划”的承办单位之一, 为了更好地总结体育教师“国培计划”的宝贵经验, 以“国培计划”的相关政策为依据, 根据体育教师的实际需要组织教育行政官员、专家学者、特级教师和一线教师, 发起编写了《“国培计划”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系列教材》, 突出实用性、适用性, 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的、可实操的方法性知识。这套《体育国培教材》, 是“国培计划”的一个缩影, 它从一个侧面原生态地展现了“国培计划”起步的面貌, 提供了不少宝贵的一手资料, 不失为开发优质资源、创新培训模式的有益尝试。

4. 构建了体育教师培训文化

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项目组积淀下来了特定精神价值及其物质载体的培训文化。培训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 却能被培训者和学员实实在在地感受到, 能够体现在培训工作的组织中, 大家都有着培训项目发展的、互相认同的做事方式及思想方法, 大家都以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培训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大家都凝聚起团队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培计划 (2012)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文化具体表现见表1。

5. 示范引领了有效的培训模式

创新培训模式和方式是提高培训质量、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手段。“国培计划”在体育教师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方法、培训组织管理和培训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积累了有效培训的经验。在承担这种广覆盖、高效益、高水平、高规格的培训中, 也为各高校和各地体育教师培训做出了示范, 并有利于推动体育教师全员培训的开展。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青海、河北、山西、河南等省 (区) 以及全国部分高校借鉴“国培计划”的培训模式和优质资源, 组织开展了本地、本培训点的体育教师培训。在“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下, 各地进一步推动了体育教师培训大规模地开展, 促进了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国培计划 篇9

信息技术为什么要渗入

1.适应社会变化的现实需求

现在的“90后”甚至“00后”, 在使用手机、计算机方面完全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 但他们属于“数字原住民”, 都伴随着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 使用电脑就好像呼吸一样自然, 具有同时接受和处理多种信息流的能力。而年龄在30岁以上的成年人, 基本上属于“数字移民”, 他们对数字技术必须经历截然不同且较为艰难的学习过程。[1]如今的现实情况是, 学生都是“数字原住民”, 而绝大多数教师是“数字移民”甚至是“数字难民”。作为“数字移民”的教育者, 说着过时的语言, 吃力地教着说着一种全新语言的人。面对这样的教育困境, 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如何改变吗?

2.国家政策文件的明确指向

201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颁布, 纲要明确指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

2012年3月, 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指出了未来十年的教育信息化目标:“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3]

2013年10月,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教师[2013]13号) 要求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 (含幼儿园) 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建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体系, 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 并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4]

从近三年教育部公布的重要文件中, 可见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之巨大、国家层面的重视程度, “国培计划”的课程是不是必须考虑信息技术的渗入呢?

3.教育教学发展的现实诉求

随着MOOCs的汹涌来袭, 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 2013年5月21日, 清华大学与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同时宣布, 清华大学正式加盟MOOCs, 紧接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迅速加入, 可见高等教育已经先行加入到数字化教育改革大潮。翻转课堂的出现, 可汗学院微课程的惊人访问量, 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微课”, 研究它、实践它。面对这些变革, “国培计划”课程可以无动于衷吗?

信息技术怎么样渗入

1.转变观念, 应对变化

人类正处于网络时代, 学习与阅读迈进了“无纸化时代”。互联网改造着我们的常规想象, 现在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获取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面对变化, 未来的学生必须掌握三种技能:学会处理海量信息、全球交流从幼儿园开始、学会自我导向的学习。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物就是变化本身”。面对现实生活中如此多的变化, 我们必须摆正心态, 转变观念, 正确地对待变化, 运用自己的知识去预见变化, 追踪新的变化, 以便能较快地适应变化, 提前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 期待着享受变化带来的成果。

2.更新理念, 学会学习

应付变化的最恰当的方式就是不断地学习。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如何学习?如何应对如此多变的社会现实?需要我们去更新学习的理念, 静态的、被动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必须动态的、主动的学习。对学习的理解倾向于多元化, 学会在实践中学习,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 都需要从行动中去体验, 去感悟它。由于变化得太快,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我们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学习, 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 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还需要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结合进行反思, 研究自己个人学习的特点,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把自己学习潜能挖掘到最大的限度。

3.以信息技术为学习工具[5]

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 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工具, 如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 利用搜索引擎掌握一定的搜索策略与技巧, 能从网络中获取学习资源, 进行探究性知识学习, 可以支持建构学习等。作为情境工具, 为建构学习建设各种学习情境, 包括各种丰富的、情境化的问题空间, 如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学习、微世界等, 可以有效地支持做中学。作为交流工具, 如E-mail、BBS、QQ等, 实现同步或异步通讯, 可以跨越时空的距离, 通过网络进行协作学习。作为认知工具, 如数据库、电报报表、语义网络工具、专家系统等, 帮助学习者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支持高阶学习, 有益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作为评价工具, 如EPSS, 电子学档 (ELP) 等, 能有效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 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或作品, 促进教与学的反思。作为效能工具, 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如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桌面出版系统、CAD等, 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支持知识的建构。

4.遵循规律, 循序渐进

对于信息技术, 只是觉得那些工具很有用, 但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学习哪些软件, 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困惑所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第一, 弄清自我的需求。根据自己教的学科特点, 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软件, 或者哪些软件可以解决你的学科问题, 帮助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第二, 向周围懂技术的人学习。可以是朋友, 同事, 也可以是学生,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充分利用好周围的资源, 为自己的学习服务。第三, 可以寻求一些个性化的小工具。网络提供的小工具特别多, 如只对图片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 完全没有必要去学Photoshop, 学习一下“美图秀秀”就OK。第四, 学习最紧迫需要的软件。软件太多而时间有限, 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信息技术渗入突破点

1.搜索技巧提升:从会用到活用

大部分上网的人都会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 通常的搜索操作都是直接输入关键词搜索。没有多少搜索技巧而言。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 以此法处理信息的技术含量偏低, 需要提升搜索的技巧。因此, 以谷歌为例, 提升搜索技巧可以有以下做法。

①学习Google的基本搜索语法和高级搜索语法, 是掌握Google搜索的第一步。+、-、*通配符等, 这些基本搜索语法, 可以大大提高你的搜索效率。

②按文件类型搜索, 是非常重要的搜索技巧。例如, filetype:ppt“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则可搜索带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所有PPT格式的文件。

③关键词是搜索引擎的精髓。关键词的选择在搜索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真正开始搜索之前, 明白无误地知道自己究竟要找什么是至关重要的。

④Google分类搜索非常实用, 如网页搜索、图片搜索、图书搜索、博客搜索等。

⑤在Google首页搜索框下面, 有个“手气不错”的按钮。点击这个按钮, Google会找到和你的需求最匹配的网页, 并自动地跳转到那个网页上。

2.Office操作强化:以实际应用为主

Office的基本操作, 绝大部分教师都已经会用, 只是用得不是很熟练, 且80%人的只用到了软件的20%的功能。为了在培训上有所突破, 必须有所侧重, 以实际应用为突破点, 结合教师的实际生活与工作情况, 以情境化的问题为导向, 解决Office在实际工作的具体应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强调常用公文规范, 让教师的文档处理与国家行政规范文档接轨, 让教学资料的文本处理一次性到位, 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 降低学校档案规整的难度。

②Word的应用。以教师工作中的常见文档处理为范本, 结合实际使用中的问题, 共同探索解决方法。对共性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简短讲解, 进行技能操作的拓展;对于个性化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通过案例教学进行对比, 找出问题, 采用多元互动的形式探究方法。

③学习简报的制作。简报的制作形式有三种, 一是DOC版, 二是PPT版, 三是电子杂志版。针对学员的信息技术基础情况确定简报制作类型, 综合运用Office操作技巧来解决。

④Excel的公式函数技巧。Excel的基本操作, 绝大多数教师都没有问题, 主要突破点是公式与函数的运用, 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要强调单元格数据类型、求和、求平均值、排名等几个方面。

3.数字故事制作:提升PPT综合应用技巧

结合培训作业要求, 让每位教师进行师德故事的写作, 可以是自己的故事, 也可是别人的故事, 原则强调真实性、原创性。从简单的PPT制作要求提升到数字故事。要求做到图文并茂, 美观大方, 实现自动播放, 声音、动画、图片一个也不能少。

通过师德故事的优秀范例, 激发创作欲望。结合数字故事的制作技巧, 教师以案例教学为主, 采取参与式互动教学, 完成数字故事制作技巧的培训, 提升PPT的综合运用技巧。

4.工具、资源推荐:以培训绩效为目标

针对有部分教师的基础比较弱, 可以先推荐一些实用的小工具, 让他们体会小工具的实用性, 感觉信息技术带来的的便利, 深化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如Inpaint、Flash、思维导图、IEBOOK、Swish Max、Format factory等。

另外, 为他们提供一些网络教学资源, 特别是视频教程, 如金鹰教学网、硅谷动力、网易学院、洪恩在线等。这样既可以复习培训的内容, 又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扩展, 扩大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郑小军.数字桥梁:数字时代教师的新角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1 (11) :18-20.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2014-1-29].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l.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EB/OL].[2014-1-29].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EB/OL].[2014-1-29].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34/201311/xxgk_159042.html.

国培计划 篇10

我校是湖南省唯一的小学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自2010年以来, 我校连续举办了多期“国培计划”培训班, 涵盖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7门学科, 共为国家培训小学骨干教师4000余名。我校在实施“国培计划”过程中重点解决农村小学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促进其专业理念、能力的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 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一、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构建特色鲜明的“三型”培训模式

根据小学一线骨干教师的发展需求和专业特点以及我校“观念引领、能力提升、复合培训、注重实效”的十六字培训理念, 我校在实施国培项目过程中构建特色鲜明的“三型” (创新型、研究型、实践型) 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如图1所示) , 培训内容主要由教师素质与教育实践、学科教学与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技能与培训实践三部分组成。

二、构建新颖的教法设计, 着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为了切实提高国培教学的实效, 我校着重抓好教学方法的设计, 每名授课教师要将“参与探究式”培训理念融合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中, 摒弃大家比较习惯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式, 将培训转变为“参与探究式”教学。[2]学校国培办对国培任课教师的备课上课提出了具体要求, 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让学员参与其中, 让参培学员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互动体验, 进一步促使其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在任课教师培训前的研讨会上, 我们有机渗透“鲜明的观点, 可操作性的方法, 鲜活的案例”“一个鲜明的观点, 一个鲜活的案例, 一句经典的语言”等培训理念, 努力让每名授课教师的课堂生动有趣而富有成效。

三、倡导“前移后拓”模式, 推进小学教师终身发展

所谓“前移”, 指培训前进行问卷、交流、研讨等, 在前期的问卷中, 我们围绕怎样在新课程实施中使教学更有效这一问题, 设计了以判断题和问答题为主的综合问卷, 教师反映最多的是难以把握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方法转变的问题, 于是在集中培训期间, 我们就以小学新课程改革为切入点, 引领学员深化对小学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切实提升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实现骨干教师的转变, 这也是目前许多教师在小学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后拓”是指集中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培训, 以便学员回到单位后能更好地发挥辐射、种子的作用, 引领一批教师在课程改革路上前行, 促进学员自身的终身发展。就小学各学科而言, 如何关注学生的学, 如何在课堂上真正改变教师强势的局面, 让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时间更多, 学员在课堂中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要有收获, 有感悟, 许多学员回去后还把这一理念通过专题讲座传递给当地的教师。目前, 我们已在网上进行了小学学科教学的专题研讨。在后续的培训中, 我们还将通过回访调查、送教上门等方式促进学员的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创新课程内容, 形成浓厚的研修氛围

培训课程是教师培训的核心, 因此, 如何设计培训课程是培训机构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3]我校培训主要采用“问题驱动下的网络式研究”方式进行培训, 如图2所示。其中的“问题”是对当前小学教学进行调研后归纳整合出来的问题, 即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学员的不同需求, 我们又将“问题”引申出若干问题, 即每名学员根据所教学段、不同对象的特点, 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确定一个研究小问题, 学员在培训中要解决的个性化小问题由此生成。

“问题驱动下的网络式研究”培训采用网络结构形式, 它可通过任务驱动、问题探源、理念转变、技能更新、反思实践、后续发展等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 比如在任务驱动下, 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溯源到理念的根源加以转变, 运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包容, 相互促进, 相互发展的。“问题驱动下的网络式研究”又是有序的, 在任务驱动下生成问题, 再到带着问题学习新的理念, 运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最后到实践中反思发展和提升。总之, 要让学员围绕问题开展理论学习以及实践反思, 在教学中逐步形成浓厚的研修氛围。

五、创新教学方式, 提高培训效果

(一) 名师引领, 现场观摩

培训中, 各学科都聘请了专家和来自一线的教师为学员上观摩示范课, 举行讲座, 在优质教学的示范与引领下, 让学员查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进一步明确自己学习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二) 问题诊断, 有的放矢

为了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落到实处, 我们将课前从参训学员处收集到的教学问题发给每名授课教师, 要求他们主要围绕收集到的问题来备课, 教学过程中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并给予解答。同时, 我们还安排有关专家开设教学问题诊断课程, 对学员关心的教学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与解答。

(三) 教学实践, 现场辩课

学员的教学实践常常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开展, 学员之间可以现场辩课。执教学员在台上进行教学, 听课的学员认真观察、记录, 关注执教学员的一言一行, 用自己的眼光对执教学员的教与学进行思考和评价, 下课后, 学员和专家针对课堂教学进行现场点评。事实证明, 这种同课异构与辩课的培训方式, 对提高学员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

(四) 交流研讨, 实验探究

让参培的学员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小组交流、分组实验、实地考察等各个环节, 通过切身体验、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每个参培学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互讨论交流, 进一步加深了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将以往传统的“理论讲座式培训”优化为“参与探究式培训”。

(五) 现场反馈, 教学相长

专家讲课结束后, 学员可以针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 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这种现场反馈学习效果的方式, 加深了学员与专家相互之间的沟通、促进及提高。学科首席专家以及国培项目办的负责人全程听课, 以便及时收集学员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不断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学员每天填写课堂教学评价表, 并对后续课程学习提供好的意见和建议, 一改以往的“输出式”培训, 转变为“反馈式”培训。

(六) 自主选择, 分组授课

根据学科特点, 我校部分学科采用学员自主选择课程、专家分组授课的方式, 加强学员专业素养与教学技基的训练。例如音乐、美术和体育学科, 都采取了以小组为单位的教育教学活动, 每名学员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与自身教学条件选择课程, 这种方式既能满足学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又保证了每名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更多的练习机会和得到专家辅导的机会。

六、重视实践课程质量, 强化影子教师研修

在置换研修项目中, 影子教师实践研修课程虽然只有一个月, 但是非常有利于帮助教师内化教学理论。在置换研修过程中, 我校实行“双导师制”, 即学校指导教师和基地学校指导教师对学员实行联合培养, 每一名学员在研修过程中都有具体的研修任务。课程实践培训体现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可以有效帮助学员解决平时自己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研修结束后, 组织全体学员总结了影子教师实践研修的经验, 举办了研修成果汇报会, 各学科代表分享了研修过程中最典型、最感动、最真实、最具有成效的研修收获与体会。

摘要:“国培计划”是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端培训。结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实施“国培计划”的实践情况, 笔者主要从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内容、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国培计划,小学教师,教师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 2010 (6) :3-8.

[2]黄朝霞.发展性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以“国培计划”示范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为例[J].教师, 2014 (13) .

国培计划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国培计划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1-140-01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从青年教师抓起。在如火如荼的国家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中,教育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国培计划”,犹如一股新风吹进农村小学校园,翻起绿色的涟漪,展现出一派喜人的景象。无数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有幸参加了千载难逢的“国培计划”学习培训,坚持在职以网络研修为平台,零距离面对面学习到了新的理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新的经验,成为了“国培计划”的学习者和受益者,眼界大开,获益匪浅,专业素质显著提高。

一、聆听专家讲座,品尝学术盛宴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由于客观受地域、教育资源和办学经费的约束,广大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聆听教育专家举办的小学数学专题讲座,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十年来取得的理论成果不甚了解,对目前困扰小学数学教学的客主观原因不甚清楚,对小学数学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不多,严重影响着其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国培计划”能有效帮助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在以网络研修为平台的“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广大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通过小小的电脑荧屏,零距离面对面聆听到了国内顶级专家就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某个方面的精彩讲座,品尝到了一场场从未有过的学术盛宴,津津有味地咀嚼到了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最新教科研理论成果和经验总结,清楚认识到了制约自身专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找到了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对如何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和发展,对新课程结构的变化有了前后的比较,为进一步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前沿理论基础。

二、观摩优秀课例,采撷浪花朵朵

既有专家前沿理论引领,又有优秀课例观摩借鉴,是“国培计划”学习的一大亮点。参加“国培计划”学习的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在聆听教育专家有针对性的数学某个版块、某个知识点讲座后,可以观摩到小学数学优秀教师相应的优秀课例。这些成功的课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过程与专家开设的讲座紧密结合,互为印证,让观摩者清楚明白地看到了优秀课例的优秀之处所在,积极反思拷问了自己之前的“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教学行为;使观摩者对如何跳出文本,根据学生实际定内容,根据内容定目标,根据目标定教法,根据教法又重新反复修改内容和目标的施教流程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取舍;使观摩者对一个个优秀课例呈现出来的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有了可学习、可模仿、可借鉴的成功案例,推广传播的价值非常巨大……简言之,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在观摩网络优秀课例的过程中采撷到了美丽的浪花,获得了久违的或者说从来就不曾有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外感、收获感和幸福感。

三、发起研讨交流,共同见证成长

参加“国培计划”学习的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为改变“独学无友,进步必然慢”的不利状况,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好学精神感召下,根据学习计划和安排,积极通过网络这个获取知识便利快捷的研修平台,没有顾忌,没有羞涩,没有自卑,互为人师,互为同学,互为朋友,彼此沟通,彼此学习,彼此进步,博采众家,欣然与相识的、不相识的学员一起就“国培计划”学习某一话题发起了频繁有效的网络研讨交流,一篇篇见解独特、观点鲜明、立意深刻的文章载着无数学员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收获在清脆的键盘敲打声中愉快在网络世界里遨游传播汇集碰撞,广大学员在畅游无阻的网络世界里激情阅读到了不一样的数学思想、数学理念、数学目标,效果显著。大家的思想不再禁锢,观念不再陈旧,见解不再落后,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交流的快速、成长的喜悦。实践证明,发起网络研讨交流,共同见证成长的学习方式再次印证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变成了无数种思想。”的伟大真理。

四、撰写成长心得,提升理论水平

撰写成长心得,提升理论水平,是“国培计划”的要求。为此,参加“国培计划”学习的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在网络研修过程中,立足“国培计划”,把自己对“国培计划”的感想、感悟、感触汇于笔端,写出了一篇篇上档次、有质量的心得或论文,再现“专家引领,自我研修,内涵发展”的学习培训实况,对“国培计划”进行阶段性的梳理和小结,反思“在线交流、专家讲座、教师作课、案例研究、问题解决”的培训方式和质量,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总之,农村小学数学青年教师通过“国培计划”网络研修这个交流平台,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与文本能力显著提高,教育教学与教科研能力显著提高,创新意识日益增强,逐步成长为地方上教师教学和教研的领军人物,有效地促进了自身专业化成长,切身体验到了“国培计划”在为全面推进农村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和开展农村教师培训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品尝到了与“国培计划”一道成长的喜悦。

国培计划 篇12

关键词:国培计划,农村,体育教师,协同发展

在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指导下,“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应运而生。2013年河南省“国培计划”农村初中骨干体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在河南大学体育学院进行,来自全省30个市县的200名初中骨干体育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短期培训项目,这次培训参与教师数量之多且以集中形式进行,在国培计划“中都属首次。”

“国培计划”的目的在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也需要借助“国培计划”这一平台,如何实现二者间的协同发展,是二者所要达成目的的交汇点;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体育教师作为被服务的对象,同时也处于“国培计划”这一平台的顶端。

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具有相对较高的素质,通过国培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学科带头作用。该研究对参训教师基本情况加以统计并与骨干教师的遴选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对教师在参训期间的主观认识及培训的实施进行客观的评定,为二者间的协同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1 体育教师对国培的评价

从“国培计划”的角度来说它是农村体育教师继续受教育的权利的体现,从农村体育教师的角度来说“国培计划”同样也是其应该履行的为农村体育教师提供继续受教育的义务。体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评价,更能发映出教师对参与“国培计划”的态度。教师对“国培计划”的态度可以分为对这一项目的整体认识和参训过程中的感受。

1 . 1 体育教师对参加“国培计划”的态度

端正的态度是体育教师履行参加“国培计划”义务的重要前提。但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体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的态度不够端正,在这种态度的作用下,培训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在培训项目报到及参训过程中,部分老师会抱怨道“为何不安排到学期间进行培训,那样就可以少上课了”,“学校没人来,只好派我过来”等。从老师的言语中可以推断出“国培计划”的目的并没有得到教师们的认可。

深究这种现象的原因,教师对“国培计划”的认识存在偏差,学校在推进“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不能给予教师以正确的引导等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如何端正体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态度关键在于做好“国培计划”的宣传工作,能够真正让教师从中受益;学校应该做好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间的权衡,能够保障教师继续接受教育。

1 . 2 体育教师参训过程中的感受

“国培计划”的培训内容是按照《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进行制定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与体育的学科特点紧密结合,只要这样才能达成培训的目的。虽然内容的制定具有科学的标准作为指导,但是否符合参训教师的口味同样值得关注。

通过对参训教师培训过程中培训实施的调查可以发现,教师对培训的实施同样存在不同的声音,通过调查可知持应付态度的参训学员占17.9%,教师的这种态度首先表现在对“国培计划”项目的不在乎,反应到培训的过程中同样如此。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一半左右的学员(这其中也包括以完成任务或以休闲为目的的学员)能够较认真的参与到培训过程中,但存在的问题是难以及时消化所学知识。

针对这一问题,其实存在矛盾的一面。“国培计划”短期培训项目的时间是15 d,而体育由于其项目的多样化也带来了学习的复杂化,培训过程同样如此。站在培训单位的角度,大容量的培训内容与学员的承受能力是两个难以兼顾的因素;但也有31.8%的学员表示能够接受培训的安排,这也从侧面说明:一是,培训安排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二是,由于体育教师平时工作负荷较低,对短时间内的高负荷运转难以适应,说明体育教师工作能力的弹性变化较差。

体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评价,是实现二者协同发展的标尺。加深体育教师对“国培计划”的认识,端正体育教师的态度;做好学校对“国培计划”落实工作的监督;协调培训设置与教师能力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国培计划”的价值。

2 “国培计划”对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国培计划”实施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而素质的提高是教师对于能否完成工作任务的自我效能感的内在决定因素。

通过对“国培计划”与农村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之间关系的调查,发现二者间的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统计结果如表1。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知,认为没有关系的6.7%的参训教师中包含非体育学科教师、以应付为目的而参训的教师以及非教师群体人员,这一群体由于学科的差异、态度或工作的不同很难对培训的实效性做出客观的判断。34.1%的教师认为培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适用性,分析这一群体可知他们往往来自于市区或县区的学校,所反应出的现实是学校的体育资源相对的丰富。接近60%的人群认为培训实用性较强但适用性较弱,这里先排除乡村学校体育环境较差等客观因素,所反映出来的是培训与乡村学校体育间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使培训更加“接地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这就对培训的开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新理念的传授,又要结合乡村学校体育的现实。

体育教师的素质是提高自我工作效能感的内在因素,外部的政策环境与工作环境是实现自我效能感的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良好衔接才能真正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涉及到乡村学校体育较为薄弱的客观现实,要实现“国培计划”与提高教师自我效能的协同发展,眼下“一站式”的培训是难以达到治本的目的;此时,分阶段的培训更能为乡村体育教师所接受,当然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学校能够勇于牺牲自身的一些眼前利益。

3 结论与建议

作为国家层面的“国培计划”,在人力、物力与财力等方面的优势是其它项目所难以比拟的,但是要真正的实现其与农村体育教师间的协同发展,在许多环节上仍然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3 . 1 加强“国培计划”政策宣传, 端正参训教师态度

“国培计划”的政策虽然被人们所熟知,但就学校而言尤其是农村学校,其在师资力量薄弱的前提下,“国培计划”往往需要为学校工作让路,政策落实的彻底性难以得到保障。加强“国培计划”政策的宣传,加以严格的监督与管理,是政策实施的保障。

学校的态度往往影响着教师的态度,在做好学校工作的同时,体育教师应认识到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建立相应奖励机制,促成在学习中的相互竞争,进而端正体育教师的态度。

3.2 加强“国培计划”适用性,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

“国培计划”培训的实用性与适用性,是体育教师内在素质提高与外在操作加强的关键,使体育教师所学内容学有所用是培训的根本目的,也是实现提升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关键。

3 . 3 促进“国培”与体育教师协同发展, 注重以教师为本

上一篇:矿区配电网下一篇:岗位建功与岗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