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问题分析

2024-11-06

国培计划问题分析(精选8篇)

国培计划问题分析 篇1

国培计划----浅谈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分析与措施

听了关于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应对措施的讲座后,我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层,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教学经验,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发现了以往我在制订阅读教学目标和选择阅读教学内容时,存在着以下种种问题:

一、年段目标把握不准。

平时在制订阅读教学目标时,往往只注重在分析内容上下功夫,而教学目标越位与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比如我在上低年级的课时,阅读教学花很多精力进行频繁的问答,去分析课文内容,这就是越位;而用在识字、学词、写字上的时间很少,用在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上的时间很少,这就是不到位。

二、阅读教学形式化。

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去读,去感受,仅仅只是形式化,没有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仅重视了个别学生的朗读展示,忽视了大部分同学的默读思考,没有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对文章的见解,而是教师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了学生。尤其是公开课,一味只追求感官上的活跃生动,没有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研究课堂教学,课堂上看起来似乎很热闹,而这种表面的热闹却掩盖了学生实质上的被动,一长串琐碎问答所组成的教学过程,脱离了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影响了语言训练这项基本功的落实。课堂上没有智慧交流的浪花,看不见思维撞击的火花,规规矩矩,稳稳当当,整堂课上得“四平八稳”。

三、阅读教学抓不住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学生已经理解的内容,还频频提问。学生还没理解透彻的,又三言两语带过。整个过程不知道起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

针对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我将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作如下改进:

一、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首先,要认真学习课标,充分把握住阅读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其次,要提出“三维”整合的、简而明的教学目标。备课时对教学要求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分析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最后,要依据《课标》年段目标,由易到难,有所侧重地培养。

二、多读、多思、多议、少讲、少问。

读、思、议是阅读教学的三种重要手段,读是前提,思是基础,议是关键。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整篇地读,用各种方法读,要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想,在思考中读,在读中思考,培养并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针对出现的问题大家再在一起议一议,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而作为教师,要少讲、少问,在适当的点拨中让学生去感悟课文。

三、做到“四简”。

“四简”即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四、加强课外阅读。

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可以做一些推荐图书、指导阅读、组织交流的工作。可以不定期地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或推荐读物,或进行阅读指导(怎样读书看报、怎样做摘记,怎样写心得等),或进行展示交流,召开“班级读书会”。

总之,语 文阅读教学要简中求实,简中求活,风格多样,百花齐放。这样,学生才 能穿越美丽的语言丛林,走进美妙的课文情境 .在赏心悦 目中提高对语言文学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增加深厚的文化底蕴。

国培计划问题分析 篇2

一、部分教师对参加国培的积极性不高

“国培计划”的初衷是通过国家出资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这对于受训教师及其所在学校而言都是一件受益匪浅的事情。但在现实中,有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参加国培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分析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参加国培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正常教学

根据“国培计划”的要求,很多培训项目是需要短期或较长时间脱产。如“国培计划”中的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选拔优秀的农村教师脱产3个月到院校集中研修,由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到受训学员所在农村学校顶岗实习,以解决教师脱产期间的教学问题。这一创新举措从理论上来说实现了双赢,它不仅使师资紧缺的农村学校教师有了脱产培训的机会,还使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得到了更好的实践机会。但实际上,顶岗实习的师范生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管理经验都无法与原来的教师相比。在教师脱产研修的这一段时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这对于教师及其所在学校而言,都是不太愿意的。因而,一些学校在派人参加培训时,尽可能不派出毕业班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

2. 部分教师对参加培训感到疲倦

到目前为止,我国形成了以“国培计划”为引领,“省培计划”为拓展,市、县培训为主体,校本研修为基础,远程教育和集中培训为主要方式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这也意味着,对于很多优秀的教师而言,参加过的培训有很多。而各种各样、各级各类的培训在内容上多少具有相似的地方,授课的方式亦有雷同的地方。不断重复,让培训少了一份新鲜感,也让教师产生了较大的疲劳感。

3. 知识获取途径的多元化让许多教师不再倚重国培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的获取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网络资源的共享、专业网站的建设、网上交流的通畅让很多教师从中获取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很多思想开放、善于学习、善于研究的教师而言,通过网络的学习,照样可以学习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技术。而这种自由开放的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封闭式培训而言更具有吸引力。

除了以上原因,还有部分教师工作、生活压力过大,没有时间精力参加国培; 部分教师安于现状,缺乏学习动力,不愿参加国培; 短期集中培训一般都在暑期进行,酷暑难耐,蚊虫叮咬,对很多教师而言,暑期又是一个难得的休息时间,并不很情愿外出培训等。而参加了国培的教师,尽管有大部分是抱着积极学习的态度参加的,但也有一部分是被动的,完成任务式地参加,许多学员把国培当成福利,把学习当成休闲旅游或者结交朋友、扩大社交圈子的机会。

要提高教师参与国培的积极性,首先,应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在分数和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很多学校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成绩直接挂钩,很多已有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已做到了极致,相较新的教学方法或许更加实用; 而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方法也许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而言更有意义,但对应试教育而言效果不明显。这就导致教师所需和所学两张皮,导致学校和教师对此并无太多的积极性。因此,基础教育只有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国培计划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才能真正调动教师学习、进修的自主性。其次,对于参培教师的选择应精心挑选。国培计划培养的是种子教师,不仅仅是所在学校的种子,更是教育未来的种子。这批教师的学习不仅仅是自身的提高,更是将来学校教育的示范者、改革者,是新思想、新方法的传播者。因此,对于这批教师的选拔,一定要慎重,要跳出论资排辈的窠臼,相对于那些经验丰富、功成名就的中老年教师而言,思想开放、富有激情、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接受更容易、更迅速。

二、国培计划的内容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员的需求

“国培计划”一直以来都是坚持以“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为培训内容的导向。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国培计划的内容往往有时偏离了这一初衷,而不能满足学员的要求。

1. 培训方案的制订缺乏科学依据

培训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案制订的好坏。而培训方案的好坏,关键就在于能否真正满足学员的要求。而方案能否满足学员的要求,一个重要的环节就在于方案制订前的调研。只有通过调研,才能知道受训学员的具体需求,才能确定研修的目标,确定研修内容和课程模块,做到对症下药,切中要害。可以说,学员的需求调研,是搞好教师培训工作的前提。尽管这项工作很重要,但要做好这项工作却是非常辛苦,它要求培训单位的专家、教师、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深入课堂,走访一线教师,进行实地调查。而对于现在很多的培训高校和机构而言,却不愿或不屑做这项工作。一方面,这项工作耗时、耗力、耗钱; 另一方面,根据现行的“国培计划”招标程序,评审是关键,能否梳理好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这才是他们工作的重点。而培训方案或者项目申报书的制定倒成了相对次要的事情。在这种只唯上、不唯下的思想指导下,有些单位在进行调研的时候,往往偷工减料,只是简单地召开几个座谈会或者发放调查表做做问卷调查而已。而有时被收集上来的意见基本上以“众口难调”为理由被培训教师忽略或不予采纳。有的甚至都不做调研,闭门造车,杜撰编造调研报告; 或者网上搜索,抄袭修改了事。而对于培训内容的设计,往往做得貌似合理,至于是否有用,那是另外的问题。

2. 专家的讲授内容与需求脱节

对于参加国培计划的专家团队组成,教育部明确要求“遴选熟悉中小学教学实践的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组成团队。充分调动和整合优质资源实施培训。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不低于50% ,省域外高水平专家和优秀教师占1 /3以上”。各培训单位对成员的构成以及比例的规定一般能做到严格遵守,但对于专家的遴选,尤其是高校专家的遴选却很难符合标准。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遴选的必须是熟悉中小学教学实践的高水平专家。对于这一点,很多学校遴选的高校教授或副教授,在“高水平”这一点基本没什么问题,但这些专家是否熟悉中小学教学实践,却存在很大问题。很多高校专家一般对自己专业领域非常熟悉,学术水平很高,对大学生的教学也很有经验,但生活在象牙塔下的这些专家,未必长期、连续地关注中小学的教育状况;沉重的科研和教学压力让他们往往无暇也无精力投入到中小学教学的研究,这些专家所讲的内容或者是自己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或者是完成任务的应景之作。从专业的角度讲,这些专家不能算是培训教师,而是演讲者,他们传授的更多是理念、知识,而非方法、技能,培训学员往往听后热血沸腾,走出课堂却什么也没有留下。至于遴选的中小学一线特级教师或骨干教师,他们来自第一线,熟悉中小学课堂,教学经验丰富。但这些教师大部分来自大中城市学校,他们建立在优质生源、现代化教学条件、优秀教学团队基础上的经验,能否成为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学校的样板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具有城市化倾向的培训内容对于很多学员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要提高培训的效果,关键在于培训内容要满足学员的需要。而要真正做到“按需施训”,就要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要对即将接受培训的教师用问卷、访谈、座谈等方法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心声、他们的困惑、他们的难处、他们的期望,进行培训者的特征分析,了解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需求,研究满足培训需求的路径和方法。因此,国培方案应当是动态的,不断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的,而不能实行一个培养方案包打天下。要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把培训的内容从专业知识的传授转移到专业素质的提高上来; 对于已参加工作,实际经验很丰富的教师而言,培训的内容应当更多地解决这些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解疑释惑。

三、国培计划的培训模式比较单一

参加国培计划的学员,都是已参加工作的教师,在培训学习中,他们所关注的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还包括帮助他们掌握这些内容的方法、手段。因此,现在各培训单位在制订培训方案的时候,往往投其所好,大量列举听起来很时髦的一些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境式、讨论式、导师制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培训。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很好的方法却并没有采用,或者无法采用或者走了样地采用。

如案例式教学法,这是一种很实用很有效的方法,也是教育部一直倡导的教师培训方法。但这种方法的使用,却是难度很大。首先,案例的制作是一个耗时、耗精力的工作。案例绝不等同于例子,它必须来源于实践,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又要有很强的典型性、很强的综合性。案例一定要注意真实的细节,确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以及各种问题,将学习内容的重点和要点贯穿其中。一个案例的编制和研究,需要设计者亲身经历,深入实践,掌握一线教学的现状,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归纳综合,精心组织材料,巧妙设计问题。因此,设计一个好的案例,投入的精力大,需要的时间长。这对于很多长期脱离中小学教学一线的大学教师而言,是很难做到的,在时间上也是不划算的。因此,有的所谓案例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例子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式教学最终变成了简单的举例式教学; 有的案例教学因为案例过于简单,一眼便可得出结论,无法激发兴趣,无法引起争论; 有的案例教学因为案例是由教师主观臆测,虚构而作。这对于有实践经验的学员而言,这种教学无异于一场游戏,无法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员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 它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中间不是传授知识者角色,更多是扮演者、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中国的高校,很多培训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中小学实践经验; 同时,很多高校教师一直沿用的都是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大多习惯了以自己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缺乏案例教学的经验,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很多时候,案例式教学最终还是摆脱不了“满堂灌”式的窠臼。

有的培训学校针对现在的大规模集中培训的缺陷,提出要满足学员个性化需求,建立并实施导师制,为学员配备高校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进行指导,如安排理论导师或者实践导师,在集中培训的同时,由导师个别指导学员课后学习。这种方式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员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也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提高学员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应当说,这项制度从理论上而言,对于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对于提高培训质量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这项制度的推行具有很大的难度。对于很多高校的导师而言,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都很繁重,还有很多教师同时担任本科生导师或者研究生导师,并有诸多的学术、社会活动,对于他们而言,再担任培训学员的导师,已让他们力不从心; 并且,担任或者不担任这种导师,以及担任这种导师的效果,对他教学和科研并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影响。导师对这项工作并不热心,很多学员也因这种消极而对导师制不抱希望。因此,很多时候导师制最后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国培计划问题分析 篇3

【关键词】国培计划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编码分类 学时分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01-03

一、引言

为规范“国培计划”项目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1]5号)要求,教育部制定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标准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注重培训实践取向,按学科(领域)分学段、分项目共设置67个课程培训标准。培训项目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出发,下设如师德修养、学科知识、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模块,每个模块又包含若干专题,并且对专题的学时和内容要点进行规定与说明,从而指导培训课程的开设。

二、“国培计划”关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国培计划培训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国培计划”标准的课程设置的看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推陈出新。

在标准中,首先针对不同的学段(小学、初中、高中、特殊教育)、学科对教育技术能力课程进行了具体的设置,确实也能看到不同学段对教师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其次就是相对于其他模块,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还是有区别的,像校本课程的研发、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应用等都有具体的内容要点说明。所以,对“国培计划”课程标准中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模块进行的数据整理分析可以把握现代教育技术在不同学科的要求以及发展的方向。

三、“国培计划”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数据采集

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中,分不同的学段和学科规定培训的课程目标、建议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与实施要求。培训课程分为三个项目进行:示范性短期集中培训、中西部短期集中培训、中西部置换脱产研修,在这三个项目的课程设置中,以示范性短期培训为参考。

经统计,在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各门课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模块规定的学时对应的专题共有互不重复的51项。在对这51项专题分析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04〕9号)第一部分“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按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三大专题类型,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51项专题进行编码分类统计,见下图。每项专题都有其对应的学时,按照以上编码方法,将碎片化的专题归到相应的专题类型中并与学时进行对应统计。

四、“国培计划”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数据分析

1.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中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在51项关于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国培”课程标准中,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类型的专题共有4个,共66个学时;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类型的专题类型共有15个,共106.5个学时;现代教育技术创新与应用类型的专题类型共有32个,共448.5个学时。专题的学时数直接反映了项目培训对教师具备该项能力的要求。

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段中,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课程设置,各学科都是创新与应用所占比率最高,除了高中生物,其余都在50%以上。初中与高中学段,文科在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应用方面都有,其且知识与技能所占比率接近40%。各个学段中,包含有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5门学科的都只有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应用专题,且美术中知识与技能所占比率最低,其余的4门知识与技能在40%左右。

(1)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创新与应用的培训专题

“国培计划”标准中对各学段各学科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都不尽相同。以高中为例,将各个学科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划分的专题类型中的学时数进行统计展示,间接地了解到其侧重点和发展的方向。应用与创新专题所包含的6个子专题在高中学段的不同学科中的学时数统计如下:

高中各学科都有应用与创新专题的培训,并且根据不同的学科有不相同的学时分配,总学时为193.5,多于小学和初中,加强了对高中应用与创新的培训。可看出高中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所占比率为29%)、技术运用与教学创新(所占比率为22%)、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所占比率为21%)三个子专题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的重要培训内容。

(2)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专题

将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中知识与技能专题中的4个子专题在各学科、各学段中的平均学时分配进行统计:学科平均学时数=该学科各学段专题类型学时数总和/包含该学科出现的学段数。

除了高中的的通用技术和初中的心理健康之外,其他学科均包含知识与技能专题的培训,用技术提高教学技能的专题所占比率为38%,是知识与技能专题中所占比率最高的。语文、物理、生物、音乐学科中比较注重数字化教学媒体的使用,将抽象的课程形象化。

(3)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意识与态度的培训专题

在“国培计划”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意识与态度培训的专题数和学时数都是最少的,但其在各学科的分布也是有一定规律的。能力意识与态度类型专题的学时数按照各学段进行统计,如下:

国培计划问题分析 篇4

张学忠1,魏争光1,钟全宏1,菅淑清2(1.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兰州大学体育部,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应用现代课程论对课程资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依据,就甘肃省中学体育课程资源现状与未来发展对策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甘肃省中学体育课程资源中本科学历师资流失严重,学历达标率较低(约占45%);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严重缺乏,因地制宜制作一些安全、小型和实用性强的器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学校就近安全的田间小路、山坡、草地、沙漠和树林等,解决校内场地不足的困难;科学开发利用民间体育课程资源,使原有的体育课程教材与当地民间体育文化课程资源有机结合,为当地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服务。关键词:体育课程;课程资源;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G807116(2006)0503

中学体育课程(A 类)人力资源

甘肃省中学体育教师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学历教师只占45.84%,约54%的教师学历不达标。另外14% 左右的体育教师是中专学历,约占2%的是兼职教师。这一状况反映出了甘肃省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状况不尽人意,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差甚远,制约着甘肃省中学体育改革与发展。从Ab 项教师年龄结构来看,甘肃省中学体育教师中50岁以上只占6.38%左右,中青年教师约占93%,说明甘肃省 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相对年轻。从Ac 项教师职称结构看出,体育师资中高级(包括特级)职称者约占10% 左右,中级约占42%,初级约占47%,说明甘肃省中学体育教师职称偏低结构不合理。从调查分析看,影响的因素主要3 个方面:其一,与整体师资队伍年轻、自身积淀不够有关。其二,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和科研不努力有关。其三,正确引导和环境因素影响有关。从Ad 项看出,目前甘肃省中学体育教师与学生比为1 : 333。根据国家规定的每位教师带6 个班,每周上12 学时课的基本要求(每班45 名学生)计算,师生比应 该为1 : 270 左右。1 : 333 左右的师生比反映甘肃省中学体育 教师工作量偏高。从Ae 项看,甘肃省中学体育教师男女比率严重失调,男教师约占82%左右,女教师约占17%。这一情况在全省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学女生体育课程教学。从Af 项看出,甘肃中学约占75% 以上的体育教师敬业精神强,21%的体育教师不够敬业。从Ag 项看出,甘肃省中学体育教师,经常自修者约占18.67%,偶尔自修者约占53.85%,不自修者约占27.47%。这一问题客观反映出甘肃省中学中占1 / 3 左右的体育教师主动自修的主观思想观念落后,主动改善知识结构和教学科研能力的行为意识比较差。2 中学体育课程(B 类)条件资源甘肃省中学体育标准场地设施好的学校只占6.93% 左右。中学体育课程(B 类)条件资源甘肃省中学体育标准场地设施好的学校只占6.93% 左右,这类学校大多数为企业和新建设的学校;场地较好的学校约占32.67%,这类学校多数在经济和教育相对好的地区;一般和较差的学校约占60%,这类学校一部分是重点中学,虽然标准器材相对好于其它学校,但由于学生太多,每个教学班学生约在65 ~ 75 名,再加上建造新教学楼占用有限的空间,生均场地面积不足0.8 m2;另一部分是经济和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学校,由于经费严重缺乏,制约着场地扩建和标准器材的购置。从Bb 项看出,甘肃省中学根据学校条件和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求,自制安全实用小型器材的学校约占49.5%。从调查看到,河西地区的中学好于其他地区学校。从Bc 项看出,施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的学校不多,常用和偶尔施用的学校仅占约40%,绝大多数 的学校不用和没有这类设备。从Bd 项看出,体育课100%开课的中学约占90%,约10%的学校由于师资、场地和其他课占用,没有保证正常开课。从Be 项看出,早操开展好的和较好的学校约占88%,约12%的学校由于场地、安全和交通因素制约,取消统一上早操的规定,各学校根据实际和各班级特点灵活出早操。从Bf 项可看出,约占98% 的学校开展课间操活动,说明甘肃省中学开展课间操普遍很好,只有约2%的学校由于缺乏场地没有正常开展课间操。从Bg 项看出,约占83.17%的学校正常开展体育课外活动,而且组织开展的比较好,只有12.41% 左右的学校没有正常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约4.42% 的学校根本没有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从本文调查的情况看,这些学校场地缺乏是客观原因,而学校领导和家长在应试教育和追求升学率影响下,文化课被占用和没有建立健全学校正常的教育规章制度是最主要的主观因素。中学体育课程(C 类)环境资源甘肃省中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很重视的约占51.09%,比较重视的约占30.35%,说明80% 以上的校领导都比较重视中学体育课程教育,符合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但是也有约18.56% 的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课程教育,产生 这一情况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在于校领导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有问题,只注重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Cb 项看出,甘肃中学体育师资经常培训的学校约占51.09%,这部分学校大部分属业绩好的企业办的学校和部分重点中学。原因有两点,一是学校领导重视师资培训工作,二是教育经费较有保障。从调查的情况看,约占46.69%的学校偶尔培训。这部分学校是在省和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下,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另外还有约15.82% 的学校体育教师没有培训。从本调查的情况看,其原因有3 个方面,一是校领导不重视;二是教育经费短缺;三是教师自身不求上进。从Cc 项看到,对体育课程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学文件的管理较好以上的学校约占75%,说明大多数学校对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管理比较好,但也约有25%的学校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加强。从Cd 项看出,约61% 的学校对体育课程教学评估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约35% 左右的学校,偶尔开展教学评估活动,有极少数的学校没有开展教学评估工作。从Ce 项看出,参与学区定期开展体育教学评优活动的学校约占39%,不定期开展教学评优活动的学校约占47%。这一情况反映约90% 的基层教育局和学校,为促进当地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工作进行了组织引导,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也有极少数的学区和学校从未开展过这类活动。从Cf 项看出,经常组织体育教师参观学习的学校约19.56%,约占50.09%学校偶尔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也有23% 的学校未曾组织教师参观学习。这类问题与甘肃省教育经费短缺和学校领导的管理观念落后有关。从Cg 项看,甘肃省中学中体育教师待遇较好的学校约占55%,这些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和升职称等条件上与其他教师同等对待,体育服装按时发放,额外的代表队训练也有适当的补贴,待遇比较好,给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另外,约有45% 的学校体育教师的待遇比较差,影响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中学体育课程(D 类)素材资源甘肃省占69.93%的中学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约27% 的学校使用省区统编和省内自编教材,也有极少数学校没有教材,这些学校大都属于农牧区。从Db 项看出,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约有60%的学校比较好。约28% 的学校由于师资和场地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还约有11.95% 的学校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存在问题比较多。从本调查的情况看,这两类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场地和器材条件不好。从Dc 项看出,体育教材开发利用比较好的学校只有40% 左右,较差和未开发利用的学校约58%。说明甘肃省中学对体育课程教材的开发利用比较差,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思想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和缺乏对课程研究的主动性。从Dd 项看出,学校对体育教学参考 资料配置好的学校约占26.35%,这些学校主要是重点中学和基础条件好的企业学校。约占60% 的学校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学校大都是县级以下的学校。另有13% 左右的学校根本没有配置教材参考资料,这些学校也属于贫困地区,受到经费、信息、领导认识等诸多因素制约所造成的。从De项可以看出,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利用各种媒体信息的学校约占34%,比较好的约占23%,这些学校大都是城镇学校。约42%的学校对体育信息的利用比较差,没有充分利 用体育课程信息资源。从Df 项看出,约64% 的学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优化比较好,约35% 学校的体育教师没有很好地优化教材。从Dg 项看出,经常开展体育教学研究的学校约占38%,这些学校属师资力量强,学校教学研究开展好;约46%的学校只是偶尔开展体育教学研究;约15%的学校未曾开展过体育教学研究活动。这些问题客观反映出了甘肃省中学体育教学研究水平整体落后于发达地区。5 结论和建议

(1)甘肃省由于受历史、地域、经济、信息、思想和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对落后。各地区中学在现有教育经费不足的条件下,积极动员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支援学校,因地制宜地自制一些安全、小型和实用性强的器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学校就近安全的田间小路、山坡、草地、沙漠和树林等作为体育活动课程组织开展的场所,既解决校内场地不足的困难,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2)根据甘肃的实际,科学有序地开发利用中学体育课程软环境资源,首先要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教育部门加强引导,出台相对优惠的政策,吸引优秀的体育教师到中学执教。其次要进一步挖掘现有潜能,为尽快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走在国培的大道上 国培计划征文 篇5

2010年夏天,我迈出了大学的校门,结束了我作为学生的时代;2010年秋天,我走进了初中的校门,开始了我作为教师的生活;2010年的冬天,我结识了这位良师益友,在教育的道路上,为我传道解惑。

对于一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人而言,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就在这个时候,学校给了我一个学习了机会,让我参加了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参与“国培计划”,两个月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在这些日子里,我学习着,感悟着。

作为学校的电教老师,我参加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培训。拿到学习卡后,注册登录,就进入学习页面。在教学教务平台中,我选择了与初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八门课程,在学习这些课程之后,我都有不小的收获。例如通过刘晓明老师的《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试》的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状态,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和各种情绪,掌握了调试教师行为问题的一些有效方法。

《新课程培训——课堂教学》这一节课,是对我最有启发的一节课。这个专题,围绕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情境的创设与生成、教学与师生关系、如何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等五个方面,从案例与理念、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和分析。《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教给我克服无效低效课堂教学的对策,《教学的生成性》教给我要把讲解、思考、预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的三维目标》帮助我理解了三维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教学情境》教给我怎样创设教学情境。

国培计划 篇6

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国培,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心中的困惑、教学中的疑难、成功的经验都是我们热心交流的话题。这是一个畅所欲言、平等交流的地方,使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断完善自己,多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使自己在国培中成长。

回想学习中,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我感受着新思潮、新理念的激荡,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我分享到了收获的喜悦,接受了思想上的洗礼,受益匪浅。国培就像一朵盛开的奇葩,宛若傲雪红梅,分外娇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能和更多的同行交流,探讨了疑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

首先,教育学生,从爱出发。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时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师爱要全面、公平。其次,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愈发显得科学、生动、有趣。作为老师的我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1、在学习中反思。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当我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感悟到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学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感悟至深。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种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教师必须要有开发课程和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教材、活用教材。还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这样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2、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通过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作为一名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教育将更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听了专家的报告,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并且能够学好,成为优秀的学生和未来社会的成员。“老师的能耐是让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爱学习了”。因此,教师就应着力于将经验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专家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教师应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化,传统型的教师已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并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

3.做好角色转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把价值引导和孩子的自由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价值引导,同时又注重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强迫学生去被动的接受,而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但主动快乐的学习了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学生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达,不仅语言得到发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发展。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4.善待每一位学生

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因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教师要心胸宽广,能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冰心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一切。”

5.要关心爱护学生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首先要爱学生。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活,一个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我们要把他当作一个能动的人,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平等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和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感到温暖,增强自信,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更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要懂得言传身教

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此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7.要不断提高自己

上课是一门艺术,除了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教师上好一堂课,最主要就是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灵魂,不同的方法可以学习、借鉴。国培活动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此次国培,为每一位潜心求学者提供了丰盛的教学营养大餐,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愿我们的教师像大海那样敞开胸怀容纳百川,像太阳那样,不断地进行新的核聚变,积蓄新能量,做一支永远燃烧不尽的蜡烛,去照亮人类,照亮未来。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的与时俱进,也许这就是脚踏实地走出的第一步。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教师是主力军,课堂是主阵地,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中国教育,为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发自内心的说一句:国培,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姓名:刘力瑜 学号:10 班级:语言二班

国培计划问题分析 篇7

1.1 研究对象

参加兰州城市学院承担的2012国培计划甘肃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班的80名学员, 其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40名, 中学体育骨干教师40名。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

2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2.1 学员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从本次调查的80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总体情况看, 在教师教龄、学历、职称等方面, 体现了甘肃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发展建设的某些特征:一是性别比例方面, 以男性居多, 调查问卷中被调查的女教师有19名, 占总数的76.25%。男性教师61名, 占总数的23.75%。二是年龄职称方面, 年龄结构年轻且中级职称教师占主体, 参加调查的80名教师中, 67.5%为40岁以下的年轻的教师, 30岁以下的占15%。由于年轻教师居多, 本次培训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中以中级职称为主, 占62.5%。三是学历方面, 拥有专科以上学历已经成为甘肃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主要学历构成。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最后学历依次为中专占6.25%, 大专占18.75%, 本科占75%, 硕士学位获得者尚未发现。

2.2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培训情况

调查发现, 23.75%的教师参加的是区级培训, 33.75%教师参加过市组织的培训, 30%教师参加过省组织的培训, 而参加过国家级培训的教师仅占12.5%。培训机会存在不均等现象, 有的学校接到上级培训任务后, 由校长选派教师参加, 如果某位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较多, 校长就会让别的教师替补, 至于培训机会落到谁的头上存在随意性。

2.3 教学实施中最大的困惑和问题

(1) 体育场地和器材不足。由于收费限制, 财政投入不到位, 导致学校经费紧张许多学校的篮球场已成草地, 篮球架有架无板, 体育器材少之又少, 完全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 (2) 领导重视不够。基层学校的一些领导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 对教师的评价只看重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成绩, 学生的体育素质、身体健康状况没有纳入评比的范畴, 对教师体育上好上坏, 上没上没有很好的管理, 检查督促不力导致教师对此应付了事。

2.4 学员参加“国培”的目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57.5%学员最希望学习新理念。21.25%的学员希望通过学习巩固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 以适应社会社会发展的需求扩展自己的知识面。13.75%的学员为了知识拓展与更新。5%的学员参加培训的目的并非学习, 而是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更有2.5%的学员是因为职称评定才来参加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课的重视, 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需不断更新, 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才能提高体育知识传授的效率, 促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2.5 学员认为目前适合于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分布

甘肃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培训教学形式方面的意向:其中教学观摩占61.25%、参观占17.5%, 经验交流占15%, 具有高参与性和实践性的特征, 因此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学形式。调查发现, 由于培训中讲座内容容易和教学实践相脱节, 因此传统的专题讲座只占了12.5%, 说明中小学体育教师更希望将专题讲座与观摩课、示范课充分结合起来。

2.6 学员认为应侧重的培训内容分布情况

培训的目标和内容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所在, 培训的目标和内容只有符合教师的需要才会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兴趣。5%的学员认为以知识培训为主, 12.5%的学员以技能培训为主, 而82.5%的学员更注重于知识与技能并重。通过访谈了解到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围绕平时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困难和问题展开, 表明广大教师迫切想要掌握教学方法与技能, 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原因可能在于他们更注重操作层面的知识, 对方法的需求比较高。

2.7 学员对国培项目的期待

经统计学员对培训的期待大概有如下几条: (1) 有效合理的安排学习计划。 (2) 让基层教师能够充分提高教学能力。 (3) 学习新的教学理论, 并结合一线教学实践。 (4) 期待通过培训, 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得到丰富, 能够理论结合实践,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 安排一些课堂教学观摩和不同地区的实地考察活动。

3 结论与建议

国培计划问题分析 篇8

关键词 国培计划;教师培训;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9-0025-02

1 引言

“国培计划”旨在通过对教师进行再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职业素养。通过互联网实施网络教学,参与共同构建“国培计划”的平台合作就有北京大学、广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九所高校。至2010年,“国培计划”已经实施了六个年头,在这六年之中,“国培计划”为中小学教师搭建了良好的学习、沟通、专业成长的平台。这里笔者结合对“国培计划”的理解,谈谈参加“国培计划”的认识体会。

2 “国培计划”的总体要求

精心筹划,精心组织 实施“国培计划”必须要精心的筹划和组织[1]。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教育较发达,中西部地区教育目前还比较落后。如何筹划和组织是“国培计划”顺利实施取得预期积极成果的重要问题。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国培计划”的实施,精心组织,统筹规划,落到实处。在培训的前期,做好调研,按照培训的要求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学员来设置培训的内容,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案和培训规章制度,确保培训的正常进行。

创新模式,务求实效 创新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动力。如果教育需要进步,那么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创新。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具有创新的思维,需要正确的指导和引领。在“国培计划”的培训项目中,在培训内容上、在培训方式上均应将先进的技术与培训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推广“国培计划”合作高校的科研成果,将学术研究的创新内容应用于实际,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竞争择优,确保质量 在“国培计划”的实施中,合作机构应该平等参与招标。充分发挥合作机构的主观能动性以提升其提供培训项目的质量。同时,给予参与培训教师最大的选择权,有权利去选择培训的课程和项目[2]。增大培训教师的选择权,也增加了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促进“国培计划”的质量提升。

整合力量,共享资源 “国培计划”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举措。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促进深入开展。首先,通过合作的高校,建设高水平,高经验培训专家团队[3];其次,坚持培训资源的多样化和立体化,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最后,充分调动各项资源,实行资源共享,确保“国培计划”高质量的完成[4]。

3 主要任务及目标

提升教师普通话水平 通过“国培计划”,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使得语言文字的教学能力得到加强。在我们通过“国培计划”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的同时,也是在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普通话水平。通过这一举措,不仅可以使普通话得到更好的推广,同时,还为我国各地区人民群众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通过“国培计划”,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现今,我国各地区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东部地区明显领先与中西部地区[5]。通过“国培计划”的课程设置,我们可以提升教师的各项教学能力。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教育的质量才能得到提升。教育质量得到了提升,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提升。学生作为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育中的一切行为与过程都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通过“国培计划”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教师的教学能力,将会惠及最广大的学生群体,推进教育公平的均衡发展。

提升教师整体素养 教师不仅仅是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是学生培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精神导师。教师的言行举止、生活素养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学教师,小学是一个人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教师的品行会对学生对事物的判断、价值的取舍产生很强烈的影响。所以,“国培计划”不仅仅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还要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让教师能够真正的为人师表,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4 “国培计划”——一个高效的学习环境

“国培计划”作为我国的一项重大的教育举措,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国培计划”给全国的教师都提供了一个非常自由、平等的学习,交流、合作、创新的平台。利用信息时代的互联网,把全国的教师都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十分高效的学习环境。在“国培计划”中,教师也变身为学生,通过学习和交流汲取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并将这些新的知识和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国培计划”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的知识和理论,还有先进的教学技术。在整个“国培计划”的过程中,教师们使用远程网络培训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农村地区和偏远落后地区教师的计算机使用频率;同时,培训项目的作业也提升了教师们独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使得教师们能够熟练的应用Word、PPT、会声会影等可以应用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软件,并将这些软件的使用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之中。通过这些教学软件的使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提升了教学质量。

5 结论

笔者接受“国培计划”培训后,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国培计划”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受益良多,普通话水平、教学能力、整体素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国培计划”以其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培训体系的完善和条理性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极为宝贵的广阔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使我国教育事业迈出了前所未有的一大步,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对农村及偏远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更为积极的影响,促进了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希望接受“国培计划”的教师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国培计划”的培训项目,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管培俊.精心筹划精心组织确保“国培计划”顺利实施:在“国培计划”实施准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8):3-5.

[2]宋海英,陈睿.关于提高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以吉林省实施“国培计划”为例[J].教育探索,2011(10):

127-129.

[3]余新.教師培训项目管理导图:以“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4):39.

[4]李慧.有效教师研修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承办“国培计划”北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3):5-7.

上一篇:土建项目工程造价控制下一篇:文化与生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