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课题研究计划

2024-08-25

问题解决课题研究计划(共8篇)

问题解决课题研究计划 篇1

“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组

2013-2014学年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福建省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小组2012年研究计划及学校“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方案的精神,本学期我校课题组将通过专题的研究、课堂教学的实践与重建和对建模教学设计的研究等途径,为教师创设丰富的学习时间和实践空间,继续围绕“空间与图形”内容领域专题研究,基于“问题解决”能力维度基础,以“空间与图形”内容领域为载体,探索与交流“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把研究的重心放在实实在在的日常课的思考上,让课题实验教师在研究性的日常教学实践中激发教改热情,促进本课题研究健康、持续、深入的发展,从而提升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本学年,课题组将通过以“空问与图形”领域建模教学设计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数学建模教学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努力搞好课堂教学研究,教学导,教学服务等日常工作。继续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及课题核心小组成员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对比研究、教学设计对比研究等方式,使课题组教师迅速成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重点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与指导,重视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等途径来提高实验教师学科素养;鼓励实验教师积极撰写实验心得、研究论文和案例。

二、研究目标

本阶段试图通过“空间与图形”领域建模教学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的数学模型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提升,培养学生能用数学语言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形成数学结构并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具体内容如下:

①“以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为目标,以问题解决的方法为主线,以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变换、关系和结构的体验为内容,以观察、操作、想象、模拟、分析、推理等活动为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实现了预期的“促进研究、深入探索、专题交流、均衡提高”的目标。

②研究内容对象仍然是“空间与图形”内容领域,将循着教学进度,针对不同内容进行研究,以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为目标,以问题解决的方法为主线,以几何 1

形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变换、关系和结构的体验为内容,以观察、操作、想象、模拟、分析、推理等活动为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半年的专题研究内容对象是“数与代数”内容领域,以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目标,以“问题解决”的方法为主线,以“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探索规律”为内容,以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为方式,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③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有别于传统的应用学习。本阶段,侧重于培养学生建模意识,通过解决日常生活、实际情景问题,发展构建数学模型、了解数学方法、注重数学应用的创造型数学能力,并形成坚定、自信的意志品质。

④以具体的课例研究为载体,从现行教材空间与图形领域呈现的知识点出发,依照科学性、现实性、新颖性、趣味性、可行性等原则,让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精心置疑。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⑤突出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凸显数学的工具性。引导学生在形成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大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自然联系。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景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在解决问题的实

⑥通过对空间与图形知识领域的研究,逐步探索出符合建模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以指导并扩展至其他知识领域的研究。

三、实施措施

①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全员参与,各学科全面开展研究,把每周一次的教研和科研结合起来,教育科研工作与课堂教育紧密结合,使教科研工作成为优化课堂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的增长点。

②做好实验教师的教科研培训工作,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师的研究工作,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③实验教师要做好个人对课题的学习,不断钻研及反思,使自身掌握必要的使用的学习指导方法。

④课题组成立课题研究核心小组,设立研究例会制度,开展教科研沙龙活动,重视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深层次地展开研究,注重资料的积累,以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⑤对课题进行具体分解,让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舞台。

⑥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及时分析和小结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和积累的经验,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并认真做好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

四、月份研究要点:

二月份:

1、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课题计划。

2.认真研究教材,备好每一课,重点做好“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建模教学设计研究。

3、积极准备课题组成员胡妙玲老师参加市创新大赛。

三月份:

1、积极配合相关老师做好观摩研究课的准备,利用教研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2、交流典型的空间与图形领域建模教学设计并在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进行研究课的对比教学分析。

3、积极准备课题组成员胡妙玲老师参加市创新大赛的研讨课。

4、组织参加相约名师,聚集课堂研讨活动。

5、组织参加省问题解决研讨活动。

四月份:

1、教师解读教材(专题:四年级、六年级空间与图形单元)。

2、认真开《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工作,坚持每月积极参加例会工作和与课题组其他老师每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做好学习笔记工作和反思。

3、积极准备课题组成员的研讨课,并认真听其他老师的研讨课、认真评课。4认真准备迎接教科室对本课题的抽查工作。

五月份:

1、学习有关综合课堂教学的理论书籍,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2、筹备好各年级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交流、研讨。

3、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实验心得的撰写活动。

4、开展研究课、并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实验心得的交流。

5、建立学生解题能力测试的档案。

六月份:

1、讨论有关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教师建模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价方式,填写评价表,做好评价工作。

2、组织实验教师撰写案例、实验反思、论文。

3.对本学期课题实验的过程材料的分析整理,并撰写阶段实验小结。

4、组织对实验教师的实验论文、案例的评选交流活动。

2014年2月

问题解决课题研究计划 篇2

一、“未来问题解决计划”的创立及实施机构

20世纪70年代,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创造力研究专家保罗·托伦斯教授, 注意到美国社会整体创造力的下降, 同时年轻人更是缺乏未来意识和未来知识。[1]1974年, 他创立了一个非盈利性质的教育组织, 即“未来问题解决计划”。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未来问题解决计划”已拥有46个分支机构, 其中包括美国本土的40个州, 还有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六个国家和地区, 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5万多名的学生参加该计划。目前, 中国的香港地区正在申请加入。其实施机构分为三个层次:地方 (local) 、地区 (regional) 和国际 (international) , 每一层次的机构承担不同的计划任务。

地方性机构主要是指学校一级, 这些承办学校都是“未来问题解决计划”的合作单位, 主要负责在中小学推广“计划”, 并选拔能力优异的教师作为专职教练。同时这一层次也负责“未来问题解决计划”竞赛项目的组织和初级选拔。

地区性机构作为子机构, 主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举办一些竞赛性质的项目。如佐治亚州只提供团队问题解决、社区问题解决、剧本写作三种项目, 而新泽西州提供的则是团队问题解决、个人问题解决、社区问题解决、基于行动的问题解决、剧本写作五种项目。

国际性机构是指“未来问题解决计划”的执委会, 每年的五月底或者六月初, 他们在美国举办最全面和最丰富的“未来问题解决计划”项目。不仅地方性和地区性项目都包含在内, 而且, 现场的剧本写作、成人竞赛和短剧表演等项目只在本层次的实施机构中出现。举办地点每两年更换一次。

二、计划的目标与问题解决六步骤

无论哪一个层面的实施机构, “未来问题解决计划”都有共同的目标及相同的六步骤问题解决内容结构, 具体如下。

(一) 计划目标

依据美国“未来问题解决计划”国际执委会在其网站发布的信息, 该计划旨在发展全球青少年的创造力, 使他们能够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 从而推进更积极的未来。[2]其基本目标包括:

第一, 鼓励青少年在面对问题时, 更积极和富有创造性地去思考。例如, 使用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尽可能多地想出各种解决方案, 不管这种方案听起来多么荒诞和可笑, 然后使用给定的标准来检测, 从而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第二, 发展青少年关于未来的积极兴趣。这主要通过给学生提供具有未来意识的问题来实现, “未来问题解决计划”给学生提供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发生在未来20到50年的, 学生置身于一种未来情境之中, 解决发生在未来的问题, 从而发展学生对未来的兴趣。

第三, 提高青少年口语表达和书写两方面的能力。在“未来问题解决计划”的问题解决项目不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在问题解决之后还有一个面试, 汇报自己的成果和心得体会, 同时也有专门的剧本写作项目来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四, 用创造问题解决的6步法去解决问题。学生面对任何一个问题, 都要通过确定问题、选择问题、产生方案、形成和选择标准、应用方案、付诸行动这6个步骤来解决。

第五, 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能力。“未来问题解决计划”有两种形式的团队项目, 分别是团队问题解决和社区问题解决, 这两种项目都是由4人参与,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成员有不同的任务和分工, 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六, 提高青少年解决实际生活中复杂问题的能力。例如:“未来问题解决计划”中的社区问题解决项目, 聚焦于一个真实的社区或学校问题, 提供给学生一个更有意义的信息场景和学习经验, 使学生直面现实生活的复杂问题, 把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技能运用到社区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2]

(二) 6步骤问题解决内容结构

“未来问题解决计划”有一个基本的内容结构, 即6步骤问题解决法。其理论来源于美国学者奥斯本提出的创造性问题解决理论。6步骤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步, 确定问题。包括产生想法, 在一个完整的陈述中, 团队竞赛时要写出给定问题的16个挑战, 个人竞赛时写出8个挑战 (写出挑战是什么, 为什么这是一个挑战, 这个挑战与未来情景有怎样的逻辑联系) 。

第二步, 选择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首先要检测第一步的挑战, 将第一步的挑战按解决方式分类整合, 在其中选择一个最为重要的挑战, 按条件表达、主干和关键单词的表达、目的和未来情景的参数4种方式写下一个根本问题。

第三步, 产生解决方案。这一步骤中, 要根据前面选定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 在一个完整的陈述中, 团队竞赛时要写下16个解决方案, 个人要写下8个解决方案 (详细阐述谁来执行解决方案, 将要做什么, 解决方案怎样解决根本问题, 将要怎么做, 为什么要这样做) 。

第四步, 形成和选择评价。用给定的5种标准去评价解决方案, 方案分为一般的、改进的和完善的三种等级。

第五步, 应用标准于解决方案。按照上一步骤中的评价把解决方案按等级依次列出 (团队竞赛时列出1~8个, 个人竞赛时列出1~5个) , 在表格的左侧栏中写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第六步, 形成一个行动计划。基于列表中的得分, 选择等级最高的一个行动计划, 把它作为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案 (详细阐述谁将实施这个计划, 计划要怎么实施, 实施什么, 谁将受益, 为什么这个行动计划能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4]

三、计划的未来问题取向

美国“未来问题解决计划”区别于其他创造力项目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该计划的未来问题取向。托伦斯认为, 未来社会瞬息万变, 青少年只有从现在就树立起他们的未来意识, 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从容、积极地发展。[1]这个未来取向, 主要体现在计划项目的题目 (Topic) 和未来景象 (Future Scene) 的使用。

“未来问题解决计划”项目的题目都是关于未来社会中可能出现的热点问题, 这些问题有的现在已经存在, 未来可能变得更为严峻, 有的可能还没有出现。把学生的目光聚集在未来社会的问题上, 可以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思考未来, 并对未来作出积极的回应。每年的题目都从商业与经济、科学与技术、社会和政治问题三方面筛选出来。美国“未来问题解决计划”10年来的选题[6] (见表1) 。

未来景象是可能发生在未来社会的一种场景, 在“未来问题解决计划”的所有竞赛项目中, 除剧本写作和社区问题解决外, 都会使用未来景象作为问题解决的导引, 引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使用未来情景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置身于未来社会, 从而解决未来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未来景象。1999~2000年的主题“时尚”, 关于这一主题的未来情景就是美国大学生电子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对时尚的狂热追逐》的报道, 报道中指出美国校园中正在流行一种全息摄影技术, 这种技术催生了许多娱乐产品, 豆豆公仔、虚拟宠物和具有魔幻功能的服饰, 学生们在竞相追逐这一潮流, 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许多学校正在采取措施来限制其发展。由这个未来情景, 给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选择这一潮流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潮流是怎么兴起的?你对这一潮流持什么态度?学生据此来解决问题。[7]

四、计划的性质与项目形式

“未来问题解决计划”的项目分为竞赛性质和非竞赛性质两种, 其中每一种性质的项目又有不同的项目形式。

(一) 竞赛性质的项目

竞赛性质的项目是指存在于地方 (Regional Competition) , 地区 (State Bowl) 和国际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等三个层次、以竞赛为目的的一系列项目。如:全球问题解决, 团队问题解决, 个人问题解决, 社区问题解决, 剧本写作等。

全球问题解决是学生参与解决具有全球性质的问题, 该项目分为团队全球问题解决和个人全球问题解决。两种类型的过程和方式完全一致, 只是参赛人数不同, 团队全球问题解决由至多4名成员组成, 而个人全球问题解决的参加者是一个人。竞赛时都要使用和分析所选主题的未来情景, 同时应用“未来问题解决计划”的6步骤模式来解决问题。

团队问题解决是指在教师或教练的指导下, 一个由4名学生组成的小组使用“未来问题解决计划”的6步骤模式来探究问题并提出关于复杂社会问题的行动解决方案。如, 时尚, 经济安全, 业余运动爱好, 互联网和遗传工程等。团队问题解决竞赛有两种水平:地区性水平和国际性水平。地区竞赛要求团队在一学年时间内完成两个实践问题和一个资格赛。国际竞赛在由各地区资格赛中得分最高的团队参加, 每年6月举行。在国际竞赛中, 参赛者用三个半小时来完成现场竞赛环节, 余下的半小时还要参加裁判的面试。

个人问题解决是由团队问题解决演变过来的, 和团队全球问题解决的比赛规则和流程是大致相同, 不同的是学生是单个的参加活动而不是作为团队的一员。社区问题解决是所有竞赛项目中最受欢迎的一种。社区问题解决项目中的社区问题是存在于学校、地区、州、国家甚至是全球的一个真实问题, 要求学生把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技能运用到社区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这一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场景, 鼓励学生使用跨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使他们在学习中变得更加主动。[8]

剧本写作是考察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一种项目。这一项目主要是根据选定的“未来问题解决计划”主题, 写一则关于未来的故事, 字数控制在1500字以内, 参加者只需在学校或家中完成剧本写作, 然后邮寄到大赛组委会即可。剧本写作的竞赛分为两种水平:地区水平和国际水平。

(二) 非竞赛性质的项目

非竞赛性质的项目是指在把创造性问题解决整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项目。学校每周为学生提供创造性问题解决的知识和训练, 在不同的年级阶段会有不同的能力培养方式。学生能够在自由的情境下, 亲自动手实践, 以此来增进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低年级阶段, 学生每周的课余时间和他们的“未来问题解决计划”教练有一次会面, 每次90分钟, 接受关于未来问题解决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

在中高年级, 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内容贯穿在社会研究课和文学艺术课中。如6年级学生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来进行的, 每一个主题, 前两周是在科学和阅读课上来研究, 后两周在艺术和语言课上学习解决方案和写作技巧。英语课堂中的创造性技能训练, 选取有关主题作为课后作业, 由教师给出标准, 学生互相评判, 共同交流学习心得。

高中阶段还有专门的课外活动小组和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选修课程。

五、结语

美国“未来问题解决计划”的突出特点就是将问题解决与未来问题趋向相结合, 将问题解决的内容框架与多样的项目及实施形式相结合, 并把创造力培养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使创造力培养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创造力的培养已成为日常课堂或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而不再是额外的负担。

一些实证研究, 也证明了“未来问题解决计划”的有效性。如Mary k·Tallent在1985年发表的《The Future Problem Solving Program:An Investigation of Effects on Problem Solving Ability》中, 使用23个参加过“未来问题解决计划”六个月以上的23个学生作为实验组, 28个未参加过“未来问题解决计划”的作为控制组, 进行对比研究, 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在面对关于未来情景的创造性问题时整体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9]。Mary K.Tallent-Runnels在1992年发表的《Effects of the Future Problem Solving Program On Children’s Concerns About the Future》中, 使用托伦斯创造力测试对参加过“未来问题解决计划”一年以上的4-6年级的学生和未参加“未来问题解决计划”的学生, 发现参加过“未来问题解决计划”在对未来问题和前景的把握, 对未来的关注两方面得分显著高于未参加的学生[10]。Dr.Donald J.Treffinger在2008年发表的《Problem Solving Style Preferences of Adolescents》中, 通过对参加“未来问题解决计划”的学生与参加其它创造力训练的项目如CCL、AZ high school的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对比测验, 发现参加“未来问题解决计划”的学生在各项创造力得分上都明显优于参加其它项目的学生。[11]

“未来问题解决计划”不仅实现了其培养青少年关于未来问题的创造力的目标, 同时也拓展了青少年的未来视野, 提升了他们写作、人际沟通等能力。也许正因为如此, 这个计划自诞生至今已实施了36年, 不仅跨越了世纪, 还跨越了国界, 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青少年创造力培养计划, 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和地位也在逐渐升高。

参考文献

[1][5]Hebert, Thomas P. (2002) .E.Paul.Torrance:His Life, Ac-complishments, and Legacy.Research Monograph Series.Storrs, CT:Na-tional Rsearch Center and Talented.

[2][3]The Mission of Future Problem Solving Program.Future Problem Solving Program International[EB/OL]http://www.fpspi.org/

[4]Basic Component of The Future Problem Solving model[EB/OL]http://www.fpspi.org/

[6]Topics Home.Future Problem Solving Program International[EB/OL]http://www.fpspi.org/topics.html

[7]Future Scene.Future Problem Solving Program International[EB/OL]http://www.fpspi.org/future scene.html

[8]Basic Components of the Future Program Solving Model[EB/OL]http://www.fpspi.org/

[9]Mary k·Tallent (1985) The Future problem Solving Program:An investigation of Effects on Problem Solving Ability.The paper at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ifted Children, Denver (1985November)

[10]Mary K.Tallent-Runnels (1992) Effects of the Future Problem Solving Program On Children's Concerns About the Future.Gifted Child Quarterly, 36;190.

问题解决课题研究计划 篇3

阿泽维多总干事发言表示,成员已经通过前一阶段的磋商了解了彼此立场,各方普遍具备推动谈判的政治意愿,工作重点需要转入“解决问题”阶段,通过务实行动,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阿泽维多强调,2008年模式案文作为过去艰苦谈判取得的成果,可以作为谈判工作的重要参考,但必须注意各方并没有就这些案文达成一致,导致谈判陷入僵局。如果现在继续保持案文原封不动,谈判只能注定以失败告终。为此,成员应以开放的心态,以建设性的态度参与,通过创造性的方法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

美国、欧盟、日本等成员积极响应,强调谈判不能重回过去老路,特别不能原封不动地坚持2008年案文。世界在过去五年间发生重大变化,所有成员都有义务为谈判做出贡献,特别是那些从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的新兴经济体,才能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此外,这些国家还继续强调市场准入,要求在农业、非农和服务领域获得新的准入机会。

非洲集团、最不发达国家集团等发展中成员则反唇相讥,强调多哈回合的发展内涵,要求将发展作为“后巴厘”工作计划的核心,要求谈判妥善照顾最不发达国家等弱小群体的利益。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坚持将2008年案文作为下一步工作基础,强调农业谈判将决定其他议题的雄心水平,中国还特别提出谈判不能对成员构成歧视待遇,更不能以牺牲个别发展中成员的利益为代价。

总干事总结时表示,各方立场并不是不可协调的,大家应保持开放态度,努力在谈判的雄心水平和现实可能之间寻求平衡,鼓励各方加强沟通,并将于近期再次召集贸易谈判委员会会议。

“后巴厘”工作计划之所以引发成员如此激烈讨论,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工作计划将确定未来谈判中重点推进哪些领域,甚至将直接规划各方让步的可能和幅度,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多哈谈判的最终命运。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成员紧盯市场准入,咬住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不放,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则不愿做出超过本国能力的贡献,特别是不同意在发达成员可能少做贡献的情况下多做贡献,其他发展中成员虽然同情新兴经济体,但个别成员态度暧昧,颇有些“坐山观虎斗”的感觉。至于总干事本人,最希望的是能够在任内完成多哈回合,言语间也有希望新兴经济体多做贡献的味道。毫无疑问,新兴经济体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角力将会持续,最终将直接决定“后巴厘”工作计划的命运。

今年5月对世贸组织很多成员来说绝不轻松,先是5月7日巴黎小型部长会议,接下来是5月12日总理事会,然后是5月17-18日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主要成员将在上述会议上激烈交锋,“后巴厘”工作计划何去何从,能否如总干事所说的“解决问题”,我们拭目以待。

问题解决课题研究计划 篇4

人口问题的方案通知

为以全面提升我镇计划生育服务质量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奖励、扶助等内容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落实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投入政策,确保了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经费需求,有力地推动了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蓬勃发展。现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一是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落实党政领导联席会议每月召开1—2次,专题研究计生工作;明确党委书记总抓计生工作,人大主席主管计生工作、副镇长分管计生工作,一个副科领导协管计生工作;二是坚持主要领导平常督查制,落实月考核、月兑现,严格执行“季度预否决制”和“一票否决”制度。三是党政领导专题学习计划生育业务知识,每季至少1-2次。四是严抓制度建设,形成了《计生工作年度考核实施方案》、《计生工作“三包”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层层签订计生工作责任状。

二、分解责任,措施到位

(1)落实镇、村干部计生工作职责,加强计生办、计生站内务管理,根据工作方案,兑现奖罚;

(2)完善和落实“进一步落实乡、村干部计生工作包村包组包对象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层层签订计生工作责任状和“三包”工责任状,建立健全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工作绩效与工资挂钩制,做到人人肩上有重担,个个头上有责任,形成计生工作大家抓的工作合力;各项计生指标分配到村、到人。

三、加强人财物保障,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强有力支撑

(1)研究解决2011年度人口计生工作实施方案。

(2)研究部署春季、夏季计生整治方案。

(3)研究并落实2010年度村级人口考核评估结果并落实了对计生“三类

村”实行“一票否决”;研究主要领导联系后进村,并落实了对计生后进村的整改方案;研究2011年度村级人口计生责任目标管理考核方案;研究了2011年计生协会工作要点。

(4)从镇直单位抽调部分人员充实镇计生办的工作力量;

(5)安排桂D26263和桂DDL578为计生工作专用车辆,如有他有需经主要领导同意;

(6)协调安排计生工作的车油费、宣传经费等专项资金;

(7)协调解决个别计生干部的个人生活困难问题,保证干部安心工作,努力工作。

(8)研究并落实“生育关怀行动”、“关爱女孩”,“打击两非”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落实活动经费。于“5.29”全国计划生育协会会员活动日对西宁小学的部分困难儿童进行了爱心扶助。

(9)研究并落实安排全员人口数据采集、录入、清理等相关工作,确保按时保质。

四、严格计生审查,把牢干部任用关口

落实开展党员干部社会公众人物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在干部任用、评先评优、党代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候选人确定过程中,一直坚持计划生育审查制度,特别是在2011年进行的村(社区)换届选举过程中,对各村(社区)上报的全部干部候选人,由镇计生办按照计生审查程序进行了严格的审查。通过一系列强硬措施,把严了干部任用关口,保证了党内同志的纯洁性。

五、深入开展人口重大问题研究,强化人口信息化基础保障

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社会管理和民生改善,深入开展市和镇两级人口重大问题的战略性、政策性、实证性研究,完善人口研究长效机制,促进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增强人口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大力推进人口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的要求和部署,积极参与户籍人员居住地服务和管理试点,探索人口计生信息化居住地管理模式,继续

完善部门之间、邻镇之间人口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死亡人口及时核销办法,加快户籍变动信息的更新速度。

六、推进优生促进工程,全面提升出生人口素质

要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为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任务来抓,树立优生优育从娃娃抓起、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深入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全面实施优生促进工程,积极创造条件将优生促进工程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认真做好首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的评估和经验总结,扩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范围,大力普及优生科学知识,强化宣传服务和咨询指导,提高孕前优生人群覆盖率。

七、加强人口计生依法行政

规范行政执法,完善层级监督,探索构建依法行政预警机制。巩固基层文明执法专项活动成果,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要求,开展基层依法行政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工作,组织开展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活动。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发动社会力量,整合资源,多元运作,积极扶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继续做好扶助独生子女困难家庭专题彩票的发行和扶助工作。不断完善独生子女保险计划。以幸福工程为抓手,开展“幸福家庭”活动。

八、加强人口计生宣传倡导,建立健全覆盖全人口、满足不同生命阶段人群多元化需求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强高层倡导,立足各级计生学校,推进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题的干部人口理论教育,不断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人口意识、人均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组织开展世界人口70亿主题宣传活动。坚持正确舆论引导,着力加强新闻宣传,健全网上舆情分析机制,不断提高人口文化传播能力。全面开展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新农村新家庭计划。

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建设,继续推进市、镇街道和村(居)委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创示范活动,突出提升服务能级、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内涵、打造服务品牌,探索建立家庭计划指导新模式。开展创建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活动,启动科技服务信息化工程。

落实免费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围绕生育、节育、不育,深化生殖保健系列服务,积极创新推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依托专业机构和专家,积极推动不孕不育防治知识及导医等技术服务,加强中老年生殖保健服务,积极开展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关怀活动。开展计划生育药具“优得”模式建设。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开展生育调节、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科技攻关。以孕前预防为重点,加强出生缺陷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探索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的有效措施。

中共XX市XX镇委员会

XX 市XX镇人民政府

问题解决课题研究计划 篇5

我国人口发展局面复杂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风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风险主要表现在六方面:一是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政策内生育水平明显上升。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的子女已进入婚育期,形成人口出生的小高峰。同时,享受“双独”和部分“单独”政策的第一代近1亿独生子女也已进入婚育期,这种“双峰叠加”的局面将持续十几年。

三是由于多年来低生育水平相对稳定,部分领导同志盲目乐观、麻痹松懈,加之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认识不够统一,利益调整统筹不够,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四是基层基础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基层工作薄弱、管理手段弱化、经费严重不足、机构队伍不稳定,导致工作滑坡,超生现象比较严重。

五是特殊人群超生在城乡同时抬头。流动人口超生占违法生育总量的比例较大,党员干部和名人、富人超生虽数量不大,但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六是对生育政策的炒作造成一定程度思想混乱。社会上出现所谓“放开二胎”的传闻,引起群众的误解和部分基层同志的疑惑,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我国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吴晶、刘奕湛)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44亿人。

人口计生委有关负责人说,快速老龄化将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在广大农村,由于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多数农村地区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

此次颁发的决定指出,要制定和落实老龄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把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

决定说,农村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政府、集体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机构。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老年父母,按规定提供适当补助。对军烈属、鳏寡及其他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按规定给予养老救助。

决定要求,城市要逐步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多层次的城镇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发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知识和经验密集型服务业,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在城市规划中的比重等。

此外,决定还提出,要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探索和实施“爱心护理”等工程。探索建立老年服务志愿者、照料储蓄、长期护理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制度。大力弘扬子女赡养、家庭养老和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

违法生育要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或予以公开揭露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朱玉、周婷玉)“严肃处理违纪违法行为,凡违法生育的,一律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造成恶劣影响的,可予以公开揭露;是党员、干部的,依纪依法从严惩处。”这是22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的明确要求。

此外,为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决定还提出以下要求:一是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和管理制度,适时修订或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二是坚持执法为民,实行政务公开,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障群众计划生育合法权益。三是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对违纪违法行政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和实施,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地位,结束了长期以来主要依据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历史。但是,由于部分法律法规适应不了形势发展变化的需求,一些地方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广大农村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周婷玉、吴晶)新华社22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的社会形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指出,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大多数,而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生育水平还比较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严重;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近2亿,外出务工经商人口规模庞大并在未来20年内有持续增加趋势,但相应的法律法规又不健全,管理与服务措施滞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超过城市,2000万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也同样令人堪忧。

“做好农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农村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任务和重要前提。”这位负责人说,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的优势,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和“生育关怀行动”,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及家庭保健等服务,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农家,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育文明、生殖健康、生态良好”的发展新路。

决定也明确,要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开创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十一五”期末全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以内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朱玉、刘奕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22日发布。决定指出,“十一五”期末,全国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控制在13.6亿人以内;到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左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我国通过实行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用不到30年的时间,将总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力资源充裕、财富积累水平较高的有利时期。

决定指出,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十一五”期间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关键时期。

决定强调,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

决定提出,要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导向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坚持把人口和计生工作纳入中央重大事项督察范围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周婷玉、吴晶)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中央重大事项督察范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每年要将本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向中央作专题报告。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两次组织对各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督察,推动各地切实把中央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决策落到实处。

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此次颁发的决定要求,建立健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与调控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部署重要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将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人口发展评估体系,完善人口发展和人口安全预警制度,监控人口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另外,决定还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党政领导、责任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分别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我国各级财政将增加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投入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周婷玉、魏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22日发布。决定要求,“十一五”时期各级财政要逐年增加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的投入。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考虑到“十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投入基数小、欠账多,法定性、政策性支出缺口较大。因此决定指出,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和队伍建设、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等经费的落实。

为确保“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决定还明确要求,到2010年,全国人均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在“十五”期末人均10元的基础上增加到22元,继续安排“十五”期间已将社会抚养费、乡(镇)统筹费纳入财政预算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支出人均8元,届时,各级财政投入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达到人均30元。

同时还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向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投入。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建立基金、开发险种等方式,吸引国内外资金。

“十一五”时期我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入新阶段

研究小课题解决大问题 篇6

一、课题从实践中产生 “围绕困惑立课题,我的问题我面对”。

1、建立问题库。新学期开始,学校下发问题库表,让每位教师建立自己的问题库。问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教师自己反思梳理的问题;二是学科组说、评课活动中交 流的问题;三是课堂上学生讨论反映的问题;四是通过家访沟通发现的问题。例如:英语教研组提出了“怎样让学生巧记单词呢?”的问题;八(1)班方荣杰 老师提出“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数学错题集?”的问题;张军老师提出问题是“学校应怎 样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类整理,分别建立起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三个层面的问题库,由教科室统一管理。本学期从建立的问题库中提炼 筛选出 272 个问题,这些问题,大都是教师最急于解决的现实问题。

2、申报立项。为把研究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选择的问 题填写好小课题研究申报表。教研组论证审批后,上报到学校教科室审核立项。同样每 个备课组、教研组均根据本组问题库中反馈的共性问题,为本组小课题,上报教科室立 项。这样便形成了三个层面的研究小课题。教科室将每位教师承担的小课题用一览表形式公布在室内的黑板上。研讨、叙事、反思、(中)结题、成果等评价,简单直观、一目了然。另外用一块黑板公布教研组、备课组的小课题研讨、结题、成果等评价。

二、研究在课堂中进行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课题研究活动把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让教师带着研究意识上课,带着课题在课堂上教学。为切实提高“草根式”小课题研究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小课题研究与“二五五”模式下实效课堂的构建结合起来。据此 我们构建了“课前议定——课中实施——课后研修——研后反思”四大环节课题研究 模式。

1、立足课前议定,深化小课题研究 课前说、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小课题研究典型教学案设计要做到目标问题化、问 题层次化、层次具体化,将目标、知识点转变为一个一个探究性问题,从而激发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达成目标。凡承担小课题研究任务教师,每月要讲一节研究课 供本组教师研讨。第一步执教者在备课组内说课;按填写好的“小课题研究说课稿”说: 本人目前小课题研究实施成效——说本课在教材中地位及达到预期效果——说教学流 程设计——说课题实施方法与措施;第二步本备课组教师献计献策;第三步执教者按课 堂教学四环节开始备课即:目标导控课题——问题体现课题(自主预习)——过程突出课 题——反馈强化课题。例如 :七年级英语备课组围绕《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进行了说课活动。主说吕静老师首先简要介绍自己的小课题“怎样让学生快速准确记忆外语单词”确立 的原因及目前研究情况,接着吕老师结合自己研究小课题,说本节课流程设计及实施的 方法措施。其他 4 位英语老师结合“二五五”模式下课题研究和平时上课的实践体会,对吕教师的“说课”进行点评,并对本节课教法进行商定,达成共识后便被确立下来。每位老师在说课中以自己的特色展示课题研究成果与教学水平。本次说课活动形式简 单,但内容丰富,范围不大,但实效明显,起到了组内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的目的。活动结束后吕老师整合大家说课意见,围绕自己的课题及本组课题,结合课堂 教学“四环节”备出典型教案。

2、立足课堂实施,深化小课题研究 课堂教学是小课题研究的主阵地,课题研究必须关注课堂,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研 究实效。突出课例研究,通过系列研究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形式,研究分析和改进教 学行为,打造高效优质课堂。坚持开展“二五五”课堂模式下小课题课例研究,不断改 善教学行为。每大周备课组、教研组分别开展一次讲、评课活动,执教者围绕“目标导 控课题——问题体现课题(自主预习)——过程突出课题——反馈强化课题”“四环 节”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展示;听课者围绕“教学过程探究——课题实施评价——观后反 思”的程序,认真填写“小课题研究课堂教学观摩记录”。积极开展专题性课堂研究交 流活动,使参与者听一堂课,探究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共享成果,不断完善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突出课题研究,紧紧围绕新课改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焦 点问题、疑惑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深入扎实的开展好小课题研究,形成了 我校的教科研特色。镜头

1、七年级备课组长苏善忠老师在执教《赫耳墨斯与雕像者》采取了以下的教 学方式: 读故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读课文(人人能讲故事)——我会演(我参与,我快乐)——我会创作(我能交流展示)——结束语(快乐课堂我参与,学习知识长见 识)。赵良老师观摩点评道: “读、说、写”课型是苏老师研究的小课题。在本节课中苏老师主要抓住四个 字来指导教学:“读”“讲”“演”“写”。“读”得有韵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讲”得最精彩,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演”得配合默契,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 升;“写”得快乐,学生创作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快乐中完成学习任务。“读、讲、演”为“写”提供了广阔的沃土,“写”也可以极大地促进“读、讲、演”。小课题研究下所构建的实效课堂得到充分显现。反观我自己的小课题“让出 声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研究,每节课下来总是力不从心,今天我从苏老师这节课中 受到启发,我对自己的小课题研究有信心了„„..3、立足课后研评,深化小课题研究 为了将小课题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生产力”,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讲完课 后,教研组及时召开课后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以“如何使小课题研究与‘二五五’实 效课堂模式的构建有机结合”为探究主题。研讨程序为:执教者课后说课(说本人目前 小课题研究成效------说本节课教学设计------说实施效果------说授后反思)——观 摩者评课(评实施亮点------评实施不足------提实施建议------观后反思自己研究课 题)——执教者听后自我提升——主持人归纳小结(此次活动总结------本组三层课题 研究动态------课题研究展望)评课环节也是研究的一大推进点,同组教师之间通过对讲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 行评价交流探讨,把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以此为突 破口进行课题研究。这样教师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切磋,既发现了问题又解决了问题,由此提升了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认真填写评课意见及个人所受到启发反思,及时将写好 后的课堂教学量化评价表及观摩记录表,上交组长处参与组内量化评价。

4、立足研后反思,深化小课题研究 为了强化教学实践中解决研究问题的力度,学校规定承担小课题研究的每位教师,每次参加完研讨课后都要及时进行个人的研后反思,即结合研讨活动与自己研究的小课 题在“二五五”模式实效课堂构建下反馈自己的观感、认知、收获、改进等心路历程进 行反思。上交的“反思”不少于 500 字。此外每月完成不少于四篇的百字教学反思,每 周每位承担课题的教师要在教室外面的小黑板上展示一次自己的教学反思;至少一篇字 数在 1000 字以上的教学叙事,学校每月组织评价并与常规监控挂钩。这样教师之间通 过评价交流与反思,可以发现一些自己不易发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观察与反思,借鉴 别人教学的成功之处。广大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叙事”中进步。镜头

1、胡遂军老师听完本组教师对她所讲观摩课《敬业与乐业》评价后,写下《让 “敬”与“乐”真正走进心灵》的研后反思:本节课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了“敬” 和“乐”字,在教学过程中我先从基础的字词入手,调动学生对“敬”和“乐”字进行 个性化解读,可以说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敬业与乐业”的实质。本节课中我善于引导学 生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我从反面提问:“本文作者观点你们同意吗?如果不同 意,请用‘举例子’、‘讲道理’的方法加以论证。”学生争论十分激烈,这些回答让 我欣喜地看到: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辨证理解问题,能依据生活体验进行个性解 读。我真诚感谢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对自己“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 阅读教学”的小课题研究充满信心。镜头

2、田志明老师所写的教育叙事:《在落实中变压力为动力》 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愤。早读,我在抽查落实学生背政治时,有位同学不知为何原因就是不愿意站起来背,并且还极不情愿地说:“背不到就是背不到。” “这位学生怎么会是这样子呢?教书育人是我的责任义务,你为何发这么大的脾气 呢?好像我欠她二百钱似的。”我想。“平时对你父母的问话,你也是这样的态度吗?” “请不要把我与我的父母牵扯到一起,他们没在家,他们是他们,我是我。” 再僵持下去,必定会“战争爆发”。“你就还没有听老师说背什么内容就说自己背不到呢?”我和气地说,“我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两问非常简单、简短,三分钟后我再抽 查。” 三分钟后,她主动找到我背,并且背得很好。于是我便及时鼓励她:“相信自己,我能行。不能自己还未做,自己就把自己先打败了、打倒了。努力了并不一定会成功,但放弃了一定会失败。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鼓励后,她的脸上带有一丝的满足和 隐笑。教学无风顺,变相的指导,机动的灵活,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多一点技巧和点拔,变被动为主动,你会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单化、容易化。动力是在压力的激发下而转活的。我的小课题《教师如何走近学生》的研究,终于 有了答案。今年我能被评为市级科研积极分子,得益于我的小课题研究。“为教学而研 究”“为自己而研究”我的劲头更足了。

三、研究在管理中落实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同时也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学校为 此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来促进教师的课题研究的落实。

1、小课题研究的流程管理 教师小课题研究要求“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研究。”为了保证小课题研究的长期性、实效性,也为了全体教师的成长,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课题研究管理流程。学校严格按流程操作,一人一建档,每个档案盒要装本人两学年的小课题研究资料; 备课组、教研组分建档案。旨在确保课题研究的规范性、连续性、实效性。

2、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效果评价 我校建立教研组例会制度,各教研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课题研究进行小结、反 思和工作布置;并对所开展的工作,及时做好记录,建立课题研究资料档案,做好结题 评价工作。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小课题研讨制度》及《小课题研究评价制度》强化小课 题研究行为的规范性,使落实工作有章可循。教科室要对各课题教师及教研组研究资料加强实验的验收工作,学期结束依据《程 河中学教师小课题研究评价表》及《程河中学教研组、备课组小课题研究评价表》对教 师、组分别进行评价验收。主要检查课题实验的落实情况,查问题库、课题申报、典型教案、说课稿、观摩记 录、研讨记录、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成果等项,满分 100 分。同时查学生对教师评价,看课题研究的效果,即期末考试成绩与中考成绩。确保小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旨 在营造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

3、小课题研究成果奖励 首先,对于一些优秀的小课题研究,学校给予必要的表彰和奖励,并在校内外各种 “评优”活动中予以优先推荐,在职称晋升及考核时予以一定的加分。以此来鼓励 各科教师边做好常规教学工作边积极进行个人小课题研究;其次,对于比较重要的校本 小课题,给予特别的经费支持,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为他们提供或创造相应的校外培训、业务学习与交流以及成果发表的机会。此外,小课题研究还与本学期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借以激励各位教师投身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问题解决课题研究计划 篇7

然而, 在SRTP的实施中, 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直接影响了SRTP项目的完成。同时, 也使一些导师和实验室人员对来做SRTP项目的本科生产生反感, 使得师生双方都达不到在科研培训中提高能力和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 设立科研项目时的好高骛远和接受科研训练时的眼高手低

许多参加SRTP项目的本科生, 尤其是名校的学生, 往往会不能认清自己的实际能力, 而在申报SRTP项目时盲目地将科研目标设定的过分大而空。他们对科研工作的艰难和枯燥没有基本的认识, 对科研过程抱有过于美好的想象, 却认为凭自己的能力, 科研结果和顺利结题都唾手可得。曾有学生信誓旦旦地自称能独立完成一个课题, 却连实验室仪器的使用程序设定培训都没有认真听完。其直接后果是, 把PCR仪每一步程序应该设定为分钟的全部设定为小时, 而应设成秒的全部设成分钟。这样, 他做一次PCR要整整三天, 其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2. 设立科研项目时的功利性和进行科研训练时的不负责任

不少学生参加SRTP计划, 并不是因为本身对科研感兴趣或者希望获得一定程度的科研能力。其原因出于时髦跟风, 仅仅为了学分, 更有甚者, 为了那点学校资助的经费。根据学校的经济实力和项目的性质, 参与学生一般能够获得500 元~ 3000 元不等的经费资助。其实, 这点经费用于一个课题来说, 无论是买动物或买试剂都是不够用的, 所以SRTP所用的试剂耗材的钱大部分还是出自于他们导师工作的实验室或者学科; 甚至有些SRTP的课题本身是导师大课题的一部分, 这样更可以全部使用导师的经费了。于是, 这些经费可以改个名目, 用于报销学生们其他活动开支。抱着这样的目的来参加SRTP项目的学生, 可想而知对科研训练工作不会有太久的恒心。真正科研的道路上, 充满了失败与挫折, 抱着功利心来参加SRTP训练的学生, 很容易稍受挫折就选择了放弃, 从开始的踌躇满志到之后的半途而弃, 往往时间很短。就连最初当宝贝一般买来, 用来制造动物模型的实验动物也不再照顾, 经常数日不喂水, 不喂食, 也不换垫料, 使得实验动物几乎饥渴而死。在实验室几次打电话催促的情况下, 比较负责的同学有时回来照料一下, 而对其他人而言, 社团活动, 考试测验, 登山毅行等 “更吸引人” 的事已经牢牢抓住了他们的心, 所以自然是 “千呼万唤不复回”了。

到了该结题的时候, SRTP学生们留下的半截子课题仍然挂在那里。在这种时候, 导师为了业绩上好看一些, 一般会在自己研究生的文章上挂一下SRTP学生的名字, 或是给他们一些实验结果, 结题了事。

然而, 这样的大学生科研训练已经与最初的目的和希望达到的结果背道而驰了, 好看的, 只有写在纸上的统计数字而已。

二、教育者方面存在的问题

平心而论, 高校导师的工作十分繁忙, 繁重的讲课时数, 繁多的会议, 每年自己写或者指导学生写科研论文, 还要写标书申请国家和省级课题以及申报奖项, 参加课题评审, 学生答辩, 出国交流。在各种工作的压力下, 许多人没能将足够的精力放在指导SRTP学生上。一般是由手下的研究生或者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而研究生们也有很重的压力, 实验、文章发表和未来的工作去向占据着他们的心, 他们对本科生只能做些实验方法和技术上的带教, 而对本科生的工作态度是否认真, 责任心是否强烈, 他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心思去多管。种种因素综合起来, 尽管学校也为保证SRTP的质量安排了中期检查, 结题验收等活动, 但以上存在的问题却拉低了SRTP训练的水准。尤其是由于学生上岗实验前培训不足, 或者因为没有人监督他们遵守实验室规章, 造成了实验室仪器使用不当而至损坏, 更使一些导师和实验室不愿接受SRTP学生。

三、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1. 项目导师应加强对SRTP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而不应采取像对研究生一样主要依靠学生自觉的方式

从项目立项之初, 导师就应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从项目的可行性, 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等各方面积极与学生探讨. 由于本科生普遍的自控能力较差, 对科研工作所抱的幻想也往往不切实际, 更需要在他们遇到实际问题而退缩之前及早了解到科研工作的本来面目。此外, 让SRTP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室的Lab meeting, Journal club和seminar等学术、文献报告会中去, 对于保持他们对科研工作的热情, 训练他们的科研态度和科研能力是不错的方法。

2. 研究生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加强对SRTP学生的操作培训和监管, 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为了培养SRTP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 也为了保护实验室一些常用的科研仪器, 执行实际带教任务的研究生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当确认本科生已经具有实验仪器的操作资格后再让他们上岗自行使用。同时, 在他们实验的进展过程中也不应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而需要时时关注他们的活动并及时纠正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这一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为了使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能获得真正的预期效果, 这样的投入是十分值得的。

3. 加强实验室与本科生班主任, 辅导员之间的交流联络, 使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表现真正与他们的奖惩效绩挂钩

针对SRTP学生有时出现的虎头蛇尾和对实验工作、实验动物都不负责任得现象, 实验室的导师应该及时与SRTP项目的管理部门, 以及本科生的班主任, 辅导员交流沟通, 及时通报他们的工作表现。对于半途放弃实验工作, 虐待实验动物, 并且不回应实验室批评的SRTP学生, 要及时在学分和成绩上进行惩罚。同时, 对于坚持课题工作, 服从实验室管理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有奖有罚才能有效抑制某些SRTP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遇难而弃现象, 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同时, 对于SRTP课题经费的使用加强监管, 真正实现专款专用, 进一步减少学生抱着功利性目的参加SRTP训练的可能。最后, 对本科生科研能力进行考核时, 要避免重结果而轻过程, 对学生在科研训练中的每一步进展报告认真审核, 以杜绝投机取巧现象。

四、结语

SRTP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 而非期望得到引人注目的原创性成果。因此, 重要的是, 每个参加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机会, 从而熟悉科研, 喜爱科研, 拥有迈出科学研究第一步的能力。由于目前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以及人性本身的功利心和劣根性, 一些问题的出现, 阻碍了SRTP训练真正目标的实现。然而, 因噎废食也是不可取的。对于出现的问题及其根源, 我们要针对性地给予措施, 以生为本, 积极探索、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动手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 为他们今后科研生涯中的第一步打好基础。

摘要:SRTP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是本科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这种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培养过程, 为学生的创新和开拓能力的施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然而, 近年来, 较多的问题也逐渐出现在SRTP的实施中。从问题的根源寻找来自师生两方面的解决方案, 以利于SRTP计划更好地发挥培养科研创新性人才的作用。

关键词:SRTP,科研,问题,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王菊, 周宗瑶, 慕晓玲, 李思源, 姜玉峰, 魏红, 王端明, 裴学莲.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 (04) :754-756.

[2]乔思辉.我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评析.中国电子教育, 2011, (01) :6-11.

[3]沈明卫, 涂澄海, 何勇, 郭亚芳.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践中的问题思考.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25 (07) :133-135.

[4]谌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探索.管理, 2010, (02) :288-289.

关于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篇8

所谓思维模式或思维模式结构是内化于人脑中具有特定知识内容的“思维框架”,它既是实践形式结构的内化,又是对客体结构的映射,而思维方式是数学知识与主体认知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思维模式不同于思维方式,但二者又有相似之处。思维方式是一种比较明显的、动态的表层结构,思维模式则是比较隐蔽的、静态的深层结构。思维模式对某一具体问题而言不是绝对的,它依赖于主体建立的问题空间,而问题空间却依赖于主体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依托着主体的思维结构。这说明了数学思维基本成分的作用才是构成思维结构动态系统的源泉。因此,思维基本成分整合的结果便产生了思维模式。

从个体认知过程看。随个体认知结构与问题结构的反复不断作用。使认识得到深化的同时,数学思维成分在不断完善和思维过程不断深化中则能使认知策略从较大范围内得到改善,从而使认知水平得到提高。认知策略与思维策略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互相借用。本文中的思维策略也可说成是解题策略,而数学问题解决思维策略是数学思想转化为解题操作的桥梁,它又是关于问题的一些基本考虑和总体把握。所以,处于比较高层次的解题策略是在比较高的思维水平或认知水平上形成的,是对思维模式的综合。也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和本质的概括,更是对问题结构的总体把握。作者的统计调查分析表明了数学思维基本成分在思维策略构建中与认知结构、问题表征和总体水平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数学思维,数学教学与问题解决》(黄光荣,载《大学数学》,2004年4月)

问题解决是以适应客观世界运动变化之需要为目的的辨证的动态思维过程。把问题解决作为过程,有助于我们检验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和问题彼此间的相互联系和辨证关系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从系统整体的高度去发现,去设计,去创造,去完成。

正因为问题解决是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目的,它同样也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美国数学咨询委员会(NACOME)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种数学基本技能,并把问题解决能力列为十项基本技能之首,对如何评价和定义问题解决能力进行了许多探索和研究。充分认识和强调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当问题解决被理解为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时,它远非一个单一的技巧,而是若干个技巧的有机组合,人们必须考虑问题的具体内容,问题的形式以及构造数学模型,设计求解模型的方法等等。其焦点在于必须认识问题解决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选择问题及所应用的技巧时的困难。

当知识的传授是通过问题解决方法来实现时,它就是关于知识应用的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运用它可以达到推出新知识、广泛迁移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设法将静止的知识讲解为关于解决问题的活的知识。

当知识的传授是通过问题方法来实现时,能体现知识的实际意义。因为按照维特根斯坦和杜威等人对知识涵义的理解,知识的意义是存在于对知识的用法之中的,知识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知识的应用无法通过抽象的规则、形式化体系和公理化方法来学会,必须通过一个一个实际问题或案例的解决过程及反思活动而逐渐掌握。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教学策略》(沈丹丹,载《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8月)

数学中的“问题解决”应包括提出合适的问题和对问题进行恰当表达的智慧,从“杂乱无章”中理出头绪的逻辑思维和富有想象力的直觉思维,对问题进行反思和拓展的自我意识等。为此,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过程,即帮助学生了解可能遇到的障碍和掌握逾越的方法。而且要重视初始状态的描述、数学模型的建立及目标状态的延拓上,即要把数学“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展示给学生。

法国学者庞加莱强调了直觉与逻辑的对立性。他指出“逻辑不是充分的,证明的科学并非全部科学,直觉作为补充物必然保持它的作用”。按照庞加莱的观点,数学直觉是对于抽象的数学对象的一种“非同寻常的洞察力”,它需要我们把想象和合理的思考结合起来。教学中通过对比两组图形的异同。通过预测复杂问题的结果以及对可能发生情形的猜想并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等方法可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有时,“问题解决”的过程并非是常规或自动化的,而是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并随时加以必要调整的动态过程。为此,需要宽领域地摄取信息,并学会接受和处理不确定性信息。“数学地反思”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整,亦即对自己所从事的“问题解决”的过程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元认知开发与数学问题解决》(李玉琪,载《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

元认知理论表明,认知策略是揭示解题变量与解题方法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在元认知的作用下,利用内化了的策略性知识的启发作用。能够保持或修改思考路线。调控解题方法。

元认知体验通过修正目标。改组元认知知识和激活策略的方式,能很好地实现主体对问题解决创造心理活动的调节作用。元认知体验还包括着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操,它们在数学问题解决中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监控作用是通过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在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中,解题者的“显性”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与“隐性”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美感)的交织使用,都是围绕着目标来进行的。记忆的探索及假设的提出也都是围绕着目标而展开的,因此,数学问题解决的心理活动总是由意识控制着。被目标支配着,受实践的目的性制导着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品质与元认知实质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思维品质是思维整体结构功能的外在组织形式,代表的是表层结构:而元认知则是思维整体结构功能的内在组织形式,代表的是深层结构。虽然,思维品质是衡量人们智力、思维能力高低的主要指标,但是,差异的原因应从思维的深层结构里去分析,外在思维品质的差异根源在于思维整体结构的内在运行机制的差异。因此,元认知与思维品质存在因果关系,元认知的培养训练促进了思维品质的发展,是改善思维、智力水平的关键和突破口。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根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自觉地采取相应的策略,并根据活动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策略,从而导致问题得到最快、最佳的解决。

《关于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几点思考》(潘小明,载《菏泽师专学报》,2002年11月)

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应建立在学生“学会知识”和“学会思维”有机辩证统一的基础上,为了能达到这个目标,数学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不断提示数学美的特征,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及解的兴趣,激活学生问题探索的内驱力,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反向思维的意识及习惯,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而是开放式的,即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多样的,甚至是无数的。但由于数学问题解决对象的抽象性,数学问题解决活动过程的探索性、严谨性以及数学评议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中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问题活动的本质,教师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反思指导策略才能帮助认知主体逐步形成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从而不断洞察数学问题解决活动的本质特征。

上一篇:人才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下一篇:领导德能勤绩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