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建筑物

2024-07-16

变电建筑物(共8篇)

变电建筑物 篇1

0 引言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工业, 它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变电站作为整个电力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是实现输送电力、传递能源的关键所在。

1 变电建筑物的抗震要求

1.1 变电建筑物的抗震规定

(1) 在《电力抗震规范》中, 对电力设施的设防标准有明确的规定:

(1) 对于电力设施的电气设施, 当遭受到相当于设防烈度及以下的地震影响时, 不受损坏, 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到高于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 不致严重损坏, 经修理后即可恢复使用。

(2) 对于电力设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当遭受到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 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到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 可能损坏, 但经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 不致倒塌或危害生命或造成使电气设施不可修复的严重破坏。

上两条的设防标准是考虑到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条件及实际发展水平而制定的。在既保证电力设施遭受地震作用时尽量减少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避免造成电力系统大面积、长时间的停止供电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又不能因抗震设防标准过高而增加投资太多。其中的“电力设施”包括电气设施和建、构筑物两大类。遵照“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指导原则, 并考虑到电气设施的抗震能力和使用要求与建、构筑物有所不同, 尽量避免因电力系统无法供电造成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 对电气设施的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 与建、构筑物的要求配套略有不同。建、构筑物在大震下也要求不致造成电气设施不可修复的严重破坏, 这一点是《抗震规范》中没有的。

(2) 电力设施中的建筑物根据其重要性可分为三类,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重要电力设施中的主要建筑物以及国家生命线工程中的供电建筑物为一类建筑物;

(2) 一般电力设施中的主要建筑物和有连续生产运行设备的建筑物以及公用建筑物、重要材料库为二类建筑物;

(3) 一类、二类以外的建筑物及次要建筑物等为三类建筑物。

由此可知, 对于330k 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建筑物应划分为一类建筑物, 因而在之后的结构设计中应按照一类建筑物的标准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这一点有别于《抗震规范》中的规定。在《抗震规范》中是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重要性, 把建筑物划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3) 《电力抗震规范》中, 对地震影响系数的规定与《抗震规范》中亦不同:

计算地震作用的地震影响系数, 应根据场地指数、场地特征周期和结构自振周期确定。

(4) 场地分类根据场地指数划分为硬场地、中硬场地、中软场地和软场地四类, 并符合相应规范的规定。

1.2 电力设施的抗震规定

《电力抗震规范》与《抗震规范》还有一点很大的不同, 体现在对电、气设备的抗震要求上。

由于变电站的功能要求, 它不同于普通建筑物的是, 当遭受地震时, 首要保护的是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而不是建筑物本体, 因此电气设备的抗震就显得尤为重要。

电力设施的抗震设计方法分为动力设计法和静力设计法,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高压电器、高压电瓷、管型母线、封闭母线及串联补偿装置等构成的电气设施, 应采用动力设计法;

(2) 对变压器、电抗器、旋转电机、开关柜、控制保护屏、通信设备、蓄电池等构成的电气设施, 可采用静力设计法。

2《抗震规范》中有关电气设备的规定

在《抗震规范》中, 没有对电气设备进行专门的论述, 只是在介绍“非结构构件”时, 以“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形式进行阐述。建筑结构抗震计算及非结构构件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地震作用计算时, 应计入支承于结构构件的建筑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重力。

(2) 对需要采用楼面谱计算的建筑附属机电设备, 宜采用合适的简化计算模型计入设备和结构的相互作用。

(3)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体系自振周期大于0.15且其重力超过所在楼层重力的1%, 或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重力超过所在楼层重力的10%时, 宜采用楼面反应谱法。其中, 与楼板非弹性连接的设备, 可直接将设备与楼板作为一个质点计入整个结构的分析中得到设备所受的地震作用。

对于电气设备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做出对应于“地面反应谱”的“楼面谱”, 即反映支承电气设备的主体结构体系自身动力特性、电气设备所在楼层位置和支点数量、结构和电气设备阻尼特性对地面地震运动的放大作用。当电气设备的质量较大时或电气设备的自振特性和主结构体系的某一振型的振动特性相近时, 电气设备还将与主结构的地震反应产生相互影响。一般情况下, 可采用简化方法, 即等效侧力法计算:同时计入支座间相对位移产生的附加内力。对刚性连接于楼板上的设备, 当与楼层并为一个质点参与整个结构的计算分析时, 则不必另外用楼面谱进行其地震作用计算。

3 规范中存在的问题

由前面关于两个规范的叙述内容可知, 《抗震规范》和《电力抗震规范》分别对建筑物和电气设备的抗震设计作了较详细的规定, 《抗震规范》主要侧重的是建筑物的抗震问题, 而《电力抗震规范》侧重的是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如果单独对建筑物或电气设备进行抗震设计, 分别参照相应的规范即可;如果要同时考虑二者的抗震设计, 则这两个规范均未给出有效的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 由于研究目标是建筑物和电气设备的双重保护, 而上两个规范均未有这方面的规定, 因此在保证满足规范规定的前提下, 笔者认为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新方法更有价值。

4 笔者建议的综合设计方法

由于隔震技术还未在变电建筑物中有所应用, 考虑到隔震方法在电力设施中的应用还不成熟、它的可操作性不强, 因此在计算假定时, 把隔震层设在底层楼面与地下室柱顶之间, 对整个上部结构 (包括其内部的电气设备) 进行隔震计算;地下室仍按传统的抗震方法设计。

由于户内式变电建筑物中电气设备的自重较大, 超过了所在楼层重力的10% (有时甚至更多) 。并且电气设备与楼板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 非常牢固, 可看作刚性连接。因此, 把底层楼面上放置的电气设备荷载按静力等效的原则进行简化是切实可行的, 这种简化之后得到的近似解可以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

为防止电气设备在隔震后与结构主体发生共振, 把主要设备层的楼面反应谱与结构的地震反应谱相比较, 只要设备层楼面反应谱的峰值与结构地震反应谱的峰值错开, 尽可能避免两者发生共振, 则可有效的实现既保护了建筑物又保护了电气设备, 达到双重保护的目的。

5 结束语

总之, 在现代社会中, 电力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源支持。一旦失去了电力, 不仅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各种不便, 给社会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影响整个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 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是各个国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摘要:变电建筑物同许多其他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一样, 对结构抗震有严格的要求。变电站作为国家生命线工程, 在遭遇地震时, 不管是建筑主体还是电气设备, 一旦发生损坏, 都会导致很严重的次生破坏, 造成无法挽回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因此, 为了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 贯彻执行国家地震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关键词:变电建筑物,抗震设计,次生破坏,双重保护,预防为主,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电力安全

参考文献

[1]郭英民.常规110kV变电站的抗震设计[J].河北电力技术, 19 (3) , 2000:49-52.

[2]陈淮, 李杰.高压电气设备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 2000, 20 (2) :19-23.

变电建筑物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整个屋面防水性能的高低,更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在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中,只有加大质量控制力度,认真分析建筑工程中屋面防水施工出现的质量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建筑屋面防水的性能,确保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升级和转型。

1.建筑工程屋面防水的质量问题探讨

导致防水工程渗漏的直接原因就是建筑防水工程质量的低下。导致防水工程渗漏的原因较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有设计水平、施工技术、材料质量及维护管理等。为提高建筑工程屋面防水的质量,确保防水层的整体防水效果,应以设计为前提、以材料为基础、以施工为关键,并结合工程实际,针对防水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易产生局部损坏的薄弱位置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达到防水层使用寿命延长的目的[1]。

2.建筑工程影响屋面防水质量的原因探讨

2.1设计的原因

一是对排水设计不够重视。屋面防水设计应对排防进行多元化综合性考虑,单一的考虑如只对结构层重视,而不重视排水,就可能导致排水不畅,从而造成屋面局部长期被水浸蚀,加快防水材料的腐化,缩短防水层的耐久性与使用寿命。在进行设计时没有充分全面的进行考虑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降雨强度等的,导致不能准确的计算排水管径、数量与位置;从而造成对排水坡度及人沟和檐口排水处理方式不明[2]。

二是材料厚度的不確定。屋面防水设计的主要内容,极易被设计人员忽略,导致没有按照屋面防水等级对防水标准、材料种类、每层构造厚度、设防层数与要求等进行确定。此外,材料选用不当也是主要的问题之一,很多企业的施工人员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思进取,致使设计人员不了解新型防水材料的性能,导致没有结合工程实际需求来选用防水材料,甚至出现聚合材料的物理性能互不适应而多层设防。

三是防水基层出现问题。为确保基层与设防材料结合稳固,消散因荷载与温差等变形给防水层带来的不利影响,基层应光洁、平整、没有裂缝,且具有很高的强度,并在找平层后为让其变形伸缩,应设置分隔缝。

四是细部节点的问题。凸出屋面的设计有女儿墙、檐沟、排气道、雨水口等,其细部构造节点易受冻融与气温影响,是最为薄弱的防水位置,一旦疏忽大意,就容易导致短期损坏及降低防水质量。

2.2施工原因

一是细部节点和找平层质量低劣。防水层下面的第一道工序就是节点和找平层,为确保防水层的施工质量与耐久性具有保障,应保证施工质量平整密实且与基层牢固结合。屋面板的找平层不能作为防水层的找平层,因其厚度不足,更没有设置分隔缝,极易在环境温差变化下造成开裂。

二是防水材料厚度不够。因传统的做法更符合人们的习惯致使新规范与防水层厚度要求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对玛脂厚度与涂膜厚度的均匀涂刷没有合理的措施,导致厚度极不均匀,出现很多针眼与毛孔,无法达成厚度一致。细部涂刷高度不到位,尤其是凸出屋面的部分,没有按照规范做法进行收头,从而导致防水层质量低劣,极易短期损坏。

三是防水保护层问题。防水层的最后道工序就是保护层,保护层的设立是为了保护防水层寿命及减少外部环境的侵蚀破坏。应在保护层均匀布撒绿豆砂,在防水层上进行各种板块铺砌的设置。并应为保护防水层寿命而设立分隔缝,使其能在一定范围内自由伸缩变形,且不易开裂[3]。

3.建筑工程屋面防水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3.1加强防水层的设计。一是重视排水设计,并对屋面防水设计排防进行多元化综合性考虑采取相应措施;二是准确的确定材料厚度,并注重屋面防水主要内容的设计;三是正确选用合理的防水材料,并与时俱进充分了解新型防水材料的性能;四是严格监督控制防水基层的质量问题,并结合工程实际合理设置分隔缝;五是注重对细部节点问题的处理,并应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负责的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

3.2注意施工过程加强施工质量。一是提高细部节点和找平层施工质量,由于节点和找平层是防水层下面第一道工序,应更好的提高节点和找平层的施工质量,为后面的工序打下基础;二是选用更高质量的防水材料,使其厚度达到标准,优质的防水材料是保障防水工程质量的关键;三是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实施防水保护层的施工,严格规范的施工工艺,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保障;因保护层是防水层的最后一道工序所以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保护层的质量有助于更好的保护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3.3做好防水层收头工作。由于防水层的收缩,柔性防水层的底部卷材与涂膜收头位置,常常被雨水和风力侵蚀,导致翘边、脱层时间提前。因而在卷材底部与收头处应使用压条钉进行固定,然后再封口时应采用密封材料;在渗水位置事先进行凹槽的预留,并把收头压入凹槽内,而后使用水泥砂浆进行保护,用混凝土对渗水位置进行处理,收头的涂膜,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

3.4合理设置分隔缝。事先合理的设置分隔缝,能有效的避免刚性防水层干缩和温差导致的开裂口。分隔缝可分为全分隔、半分隔诱导缝与埋置塑料模条分隔缝等,其作用是把块体的变形集中在缝内。分隔缝的大小通常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必须在其表面使用涂料与胎体进行覆盖,并在缝中填充高性能弹性密封材。

3.5压顶。压顶位于屋面的最顶端,其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下,受气温影响较大,同时受整个纵向墙体温差、墙体砼、砂浆干缩变形与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也较大,因此,产生横向裂缝是无法避免的,哪怕是在压顶上设置配筋砼。一旦产生裂缝,雨水就会沿着裂缝渗入到墙体中,从而避开防水层渗漏进室内,所以应在压顶作柔性材料加强层,通常加强层有两种作法,一种是作在压顶下面,且采用的材料是聚合物水泥砂浆与聚合物水泥基涂料,另一种是在压顶上面,采用涂料涂刷或者是粘贴卷材。

3.6屋面出入口。屋面出入口的位置及作用都是导致人们频繁出入的因素,因而也导致了出入口防水层提前破损,所以应妥善处理器防水层收头,并适宜的作增强层,在其表面用水泥砂浆等作一层保护层[4]。

4.结语

总之,对建筑工程屋面防水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施工企业,在建筑屋面施工中,必须认真分析建筑屋面渗水的成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渗措施,以全面提高建筑屋面防水性能,促进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从而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升级。

参考文献

[1]何文滨.屋面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分析[J].消费导刊.2007,(07):236.

[2]李扬.建筑屋面渗漏及解决措施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3):373.

[3]魏莉.浅谈屋面防水渗漏的原因和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6,32(18):140-141.

变电站建筑常见渗漏及堵漏 篇3

变电站地下室一般为电缆层, 保证电缆层的干燥对电缆的安全运行和达到设计使用寿命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因此在变电站地下室防渗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地下室渗漏主要表现形式和处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侧墙、底板面渗漏

原因:1) 混凝土施工质量差, 存在微孔渗漏;2) 防水涂层粘接不牢或者损坏。堵漏措施:1) 将渗水部位清理干净;2) 将渗水部位清理干净后, 用水乳型氯丁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等堵渗漏处。

1.2 地下室大面积严重漏水原因

1) 混凝土配合比及施工质量不良, 存在贯通的孔洞;2) 由于各种原因使地下室出现裂缝;3) 防水涂层施工质量不好而造成防水层拉裂。堵漏措施:除可以采用壁内和壁后注浆, 防水混凝土粘壁衬砌、水泥砂浆, 挂网水泥砂浆抹面等方外, 也可以采用防水涂料, 先引流排水杜绝渗漏。

1.3 变形缝、施工缝和新旧结构接头处渗漏

原因:1) 混凝土质量不良, 收缩过大, 出现裂缝;2) 这些部位的西部防水处理方法欠妥, 如防水带安放位置不当, 混凝土嵌缝膏填塞不严等;3) 密封材料及防水涂层因延伸率不够, 而被拉裂脱落粘贴面等。

堵漏措施:1) 在漏水部位嵌填、粘贴或注入柔性或弹性防水材料;2) 在表面用弹性防水涂料 (如聚氯氨脂防水涂料等) 和纤维层。

1.4 穿墙管和预埋管处渗漏

原因:1) 管子或管套安装不严密, 周围出现裂缝和缝隙。2) 细部处理方法欠妥, 管外壁及混凝土预留孔壁之间的密封材料和水涂料加强层粘接不良等;3) 密封材料及防水涂层因延伸不够而被拉裂或者脱离粘接面。

堵漏措施:1) 清理管外侧空间的嵌填密封材料或者注浆, 严密堵塞;2) 管与地下室壁面连接根部用弹性防水涂料配合纤维材料封堵。

2 楼层及墙面渗漏

2.1 板面及墙面渗水

原因:1) 混凝土、砂浆施工质量不良, 存在微孔渗透;2) 板面、隔墙出现轻微裂缝:3) 防水涂层施工质量不好或损坏;4) 外墙洞口处理不当, 密封不严。堵漏措施:1) 拆除饰面材料, 暴露渗水部位, 涂刷防水涂料。除聚氨酯防水涂料外, 通常都要求配合纤维材料进行修补。2) 如有开裂现象, 则应对裂缝进行增强防水处理。

2.2 预制楼板接缝部位漏水

原因:1) 楼板间接缝的细石混凝土及水泥砂浆填塞不严;2) 楼板位移、震动, 使接缝部位产生裂缝;3) 板间弹性嵌缝材料被拉裂或脱离粘结面。堵漏措施:1) 拆除饰面材料, 露出裂缝, 采用上述板面及墙面渗水堵漏措施的填缝加贴缝方法进行处理;2) 亦可不拆除饰面材料, 直接在其表面刮涂透明或彩色聚氨酯防水涂料。

2.3 卫生洁具周围及穿楼板管、排水管口等部位渗漏

原因:1) 细部处理方法欠妥, 卫生洁具及管口周边填塞不严;2) 由于振动及砂浆、混凝土收缩等原因, 出现裂缝:3) 卫生洁具及管口周边未用弹性体材料处理, 或施工时嵌缝材料及防水涂料粘结不牢;4) 嵌缝材料及防水涂层被拉裂或被拉离粘结面。

堵漏措施:1) 将漏水部位彻底清理, 刮填弹性嵌缝材料;2) 在渗漏部位涂刷防水涂料, 并粘贴纤维材料增强。

3 屋面工程

屋面渗漏是变电站渗漏的常见形式, 也是危害最大, 最难根治的渗漏之一。

3.1 屋面板渗漏

原因:1) 预制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质量不良, 有微孔渗透现象;2) 屋面板开裂;3) 防水涂层粘结不良, 起泡, 损坏;4) 防水涂层延伸性不够好, 随板面开裂而被拉裂, 或防水涂层老化龟裂。

堵漏措施:1) 局部清理已损坏的旧防水层表面, 彻底清除所有杂物, 尘灰。涂刷与旧防水层相同的防水涂料, 或涂刷与旧防水层具有良好粘结力的同类防水涂料, 并加贴纤维布增强。2) 彻底铲除旧防水层, 露出屋面结构层或找平层, 按板面及墙面渗水堵漏措施的贴缝法, 填缝或填缝加贴缝法, 对裂缝进行封闭处理, 并在一定范围的面积内, 涂刷防水涂料并粘贴纤维纸布增强。

3.2 预制屋面板间接缝处渗漏

原因:1) 钢筋混凝土轻型屋盖的盖瓦安装不良, 搭接不当;空心板、大型屋面板等的板缝间细石混凝土及砂浆填塞不严密;2)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屋面板位移, 出现裂缝;3) 防水涂层及嵌缝材料延伸性不够好, 被拉裂或拉脱;4) 防水涂层及嵌缝材料施工质量不良, 防水涂层出现起泡、离层、破损, 嵌缝材料粘结不牢, 脱落;5) 防水涂层及嵌缝材料老化龟裂。堵漏措施:对轻型屋盖的盖瓦可重新正确安装、加固;漏水搭接部位用嵌缝材料填塞, 外刷防水产及贴纤维布做加强防水层。对空心板大型屋面等接缝漏水, 可用下述方法处理:1) 铲除该部位防水涂层、保温层, 挖出旧嵌缝材料并彻底清理干净;对原未用嵌缝材料填塞的部位, 须沿裂缝开凿20×20mm的V形缝;2) 清除灰尘后, 刮填弹性嵌缝材料;3) 沿填缝表面刷防水涂料贴纤维布条, 做一布二涂加强层。综合以上变电站常见的几种渗漏情况, 要从根本上解决已建房屋渗漏水问题, 就要从防水工程的设计、施工、材料及管理维护等方面着手, 进行系统管理, 综合防治。以提高防水工程质量, 杜绝渗漏为目标, 从施工入手, 严把材料质量关, 提高设计水平和加强管理, 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1) 大力推广应用新型防水材料是基础:在屋面渗漏水治理工作中, 应首先选用技术较先进、性能较优异的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及涂料、合成高分子卷材及涂料、弹塑性密封材料及新型刚性防水材料。2) 重视屋面防水设计是前提: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性质、工程特点、重要程度和使用功能进行防水设防。本着“因地制宜、按需选材、防排结合、刚柔并济、整体密封”的原则进行屋面防水设计和选材。要根据当地的最高和最低气温、日温差、屋面坡度、防水层形式 (外露或非外露) 以及结构大小等具体情况, 选用适宜的防水材料, 确定相应的施工方案。3) 精心施工是关键:渗漏水治理工程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强、标准要求高的防水材料再加工过程, 因此必须由经过专业技术培训, 熟悉施工规范和防水材料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的训练有素的专业防水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规范, 认真贯彻执行工艺标准, 一丝不苟、精心操作, 这样才能确保工程质量。4) 加强管理维护是降低屋面渗漏率和延长防水层使用年限的重要措施。

防水工程竣工验收后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常常由于材料逐渐老化、各种变形的反复影响、风雨冰冻的作用、雨水的冲刷、使用时人为的损坏以及垃圾尘土堆积堵塞排水通道等因素的作用使防水层遭到损坏并导致渗漏, 因此加强管理维护是提高防水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摘要:变电站作为重要的城市电力枢纽建筑, 在城市建设种具有及其重要得地位。随着电力设备的不断更新, 大量的电子设备必须摆放在室内, 为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变电站建筑物的防渗漏就成了一个重点。变电站渗漏的主要形式有地下室、墙体、屋面渗漏等。

变电建筑物 篇4

1.1 温差变形引起的砖砌体裂缝

(1) 对于站内高压配电室等长条型砖混结构建筑物, 温差裂缝主要分布在两端靠近屋盖下檐的纵横墙面上, 主要为水平裂缝, 也有主要分布在屋面结构层的四个拐角处的斜裂缝和包角裂缝。对于继电器室等方型大开间的砖混结构建筑物, 温差裂缝主要分布在四周靠近屋盖下檐的纵横墙面上, 主要为水平裂缝;在窗户的上下口也可能出现裂缝。温差裂缝属稳定型裂缝, 缝隙一般较小。温差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足钢筋混凝土构件与砖砌体的热膨胀性不同, 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引起其下砖砌体内部应力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的结果。温差裂缝一般不会进一步发展, 不会影响构件安全, 但确实影响建筑物的美观。预防温差裂缝出现的关键是减少温差, 如设置一定厚度的隔热层等。屋面尽量采用浅色绿豆砂做卷材面的保护层, 起到反射阳光、降低屋面板温度的作用;在屋盖下须设置圈梁, 屋盖的变形;接近屋盖的砖砌体需提高砂浆标号以提高砌体的水平抗剪强度。必要时增加构造柱, 以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减少裂缝的发生。施工方要制定提高砖砌体抗剪强度的种种措施, 如提高砂浆饱满度, 加强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2) 温差过大引起的热胀冷缩使建筑物 (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 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 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 且显对称性, 但有时仅在一端有, 轻微者仅在两端1个-2个开间内出现, 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1/3纵墙范围内, 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在阳光照射下 (特别是高温时区) 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70℃, 而在其下的砖砌体仅为30℃-34℃, 如此大的温差, 加上混凝土线膨胀系数比砖砌体近似大一倍, 则根据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一书中提出的计算理论和公式, 可计算出砌体中的主应力。设砂浆强度M5.0, 砖强度MU7.5时, 则其沿灰缝截面破坏时的轴心抗拉、抗剪强度设计值仅为0.14MPa和0.12MPa, 而沿齿缝通缝的弯曲抗拉强度仅为0.25MPa和0.12MPa, 则温差引起的砌体主拉应力大于砌体本身抵抗力的50%-300%不等。又加上房屋两端为“自由端”水平约束力小, 上部砌体垂直压力较小, 如无相应措施, 上述裂缝在所难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 (1) 消除热胀冷缩动力源, 如隔热层、变形缝; (2) 增强相关砌体抗力, 如提高砂浆强度, 提高饱满度, 斗空改实砌, 加筋砌体, 加设构造柱; (3) 提高抹灰的抗裂能力。

1.2 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一般在建筑物下部, 由下往上发展, 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时, 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 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反之, 当两端沉降过大, 则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八”字缝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 还可以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 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纵横墙交点处下沉过大, 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 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 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 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 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

对于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应以预防为主, 即无地质勘察资料严禁施工图设计;施工时应严格按图施工, 不得擅自更改、任意处理, 治理的原则是:观察裂缝发展的速度、部位、程度, 然后决定是表面处理还是上部加固或基础加固处理。

1.3 砌体材料产生的裂缝

目前广泛采用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过程中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及构造要求未能实施。这类裂缝主要依靠严格施工工艺, 满足构造要求来避免发生。

2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

2.1 裂缝成因

形成裂缝的原因主要有骨料含泥量过大, 颗粒级配不良;外加剂选择不当;设计强度等级过高造成混凝土脆性大、易开裂;配合比中水灰比不合适, 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 导致混凝土离析、泌水、保水性不良, 形成裂缝;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 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诱导裂缝的产生;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保温工作到位, 引起内外温差过大, 产生温度裂缝;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及现场模板拆除不当, 也会引起混凝土裂缝。

2.2 裂缝的控制措施

房屋工程建筑物长度大于40 m时, 宜设置变形缝;设计在楼面配筋时应按抗裂构造筋的要求配置扇形或网状的小直径钢筋, 增强四角混凝土的抗拉性能。施工时注意保持墙上负筋位置;混凝土要控制水灰比, 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切勿过振, 加强养护等

2.3 内墙面抹灰层裂缝

内墙面抹灰层裂缝形成原因很多, 如石灰水化差, 有未熟化颗粒, 墙面爆裂;混凝土梁柱面没有打毛, 抹灰面黏结差而开裂、脱壳;抹灰层过后厚引起收缩裂缝;抹灰前淋水太少或太多也可引起裂缝、坍陷、空鼓等现象;抹灰时若没有分层, 一次成形易造成灰层松散, 产生裂缝。这类裂缝都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而产生, 只要严格工艺措施, 做好技术交底, 加强过程控制, 完全可以避免这类裂缝的产生。

3 道路裂缝及裂纹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3.1 产生原因分析

(1) 道路横向贯穿裂缝多半为道路垫层和面层伸缩缝未同缝引起。 (2) 道路缩缝周边产生不规则裂纹多半是由于道路切缝太浅引起。 (3) 伸缩缝处翘边是由于道路未设置胀缝或胀缝设置不规范引起。 (4) 路出现局部塌陷断裂, 属于道路路基局部处理不到位, 路基不均匀沉降所引起。

3.2 防治措施

(1) 道路施工前, 必须对全站道路分缝进行提前策划, 并绘制分缝平面图, 对相关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确保道路垫层和面层上下同缝, 避免出现由于道路上下层收缩不一致所造成得横向贯穿裂纹。

(2) 道路缩缝一般采用马路切割机后期完成, 切缝的深度一般应控制在该道路施工层厚度的2/3以上。

(3) 道路胀缝的设置应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设置, 一般为每20 m设置一道, 在道路圆弧起头处必须设置。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 缝壁上下垂直, 缝宽一致, 上下贯通, 缝中不得连浆。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可进行缩缝切割, 填缝前, 采用压力水或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砂石及其他污染物, 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两侧粘贴美纹纸, 防止污染面层。灌注高度夏天宜与板面齐平, 冬天宜低于板面1~2 mm;填缝要求饱满、均匀、连续贯通。

(4) 对基槽 (坑) 应先验槽, 清除松土, 不得有表层耕植土, 路基回填应分段分层进行夯实, 每层回填厚度由夯实或碾压机具种类决定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由试验确定夯打或碾压遍数, 每层施工结束后检查地基的压实系数, 经见证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道路遇过路电缆沟处, 电缆沟两侧应设变形缝, 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道路塌陷、下沉。

4 结束语

以上对几种形式裂缝的成因作了初步分析, 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的建议, 但是, 裂缝是由多方面因素及条件的影响而出现的。今后我们将针对可能出现的裂缝采取措施, 力求不发生, 同时, 我们希望通过设计、施工和运行三方的共同努力, 消除和减少裂缝, 使变电站建筑工程的质量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摘要:文章结合多年的变电站土建工程经验, 总结出变电站土建工程的常见质量通病主要集中在道路裂缝及裂纹、砌体粉刷裂纹、围墙主体产生裂缝、房屋渗水 (主要是窗台、雨篷、屋面) 等方面, 为了有效的避免上述质量通病的产生, 经过系统的分析, 找准通病产生的原因, 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杜绝质量通病的反复产生。

变电站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探讨 篇5

随着人们在生产、生活工作中使用电越来越多, 这就需要建造更多的变电站。而变电站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变电站的安全可靠性和居民的用电问题, 所以良好的质量控制才能更为有效地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转。

1变电站建筑工程概况

变电站建筑工程不像一般的建筑工程, 因为变电站工程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所需的设备往往科技含量、精密程度以及自动化程度高, 所以变电站的工程资金投入比较大, 科技含量也相对普通的建筑工程更高。并且变电站的占地面积会依照相应的电压等级、设备布置等条件影响而最终确定, 所以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其占地面积也就有所差异。

因为变电站的工作就是改变电压, 同时帮助电力进行相应适合距离的传输, 因此变电站建筑工程在选址的时候一定不能随意, 而是要很好的考虑到所传输电力的位置来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选址。整个变电站的工程建设需严格按照可行性分析、初步考察、施工设计等诸多步骤最终才能确定并开始建造, 所以鉴于变电站在人们生活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定要按照规范严格的设计才能保证其建筑工程质量。

2影响变电站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2. 1建筑工程设计时的质量影响因素

变电站在人们生活、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设计规划时需要严谨合理才行。就比方说选址, 在变电站的选址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到电力传输点的位置, 这样才能更好地计算出变电站所需要提升电力的电压上限, 通过合理化计算最终评定当前变电站所要达到的等级。而这些问题实际上在一些变电站建筑工程中并没有完全考虑到, 因此在之后的电力传输中也就难以将效率达到最大化。

变电站建筑工程的建设需要一定的电力知识基础, 因此这样一个专业化的团队往往很难找, 那么就存在一些变电站工程建设的时候只能临时将一些不够专业的人员凑在一起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和实施, 这样一来不说其不能通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做出最合理的设计规划, 即便是在之后最简单的建筑实施中, 不同团队的人配合默契度肯定是有所差异的, 那么到头来只能影响到整个变电站建筑工程的质量。

2. 2建筑工程实施时的质量影响因素

在建筑工程实施时一些规范化操作不到位同样会影响到整个变电站建筑工程的质量。比如在进行墙面构造施工的时候, 因为没有考虑到早晚温差的变化最终使主拉应力大于墙体抗拉强度, 从而产生裂缝, 这对整个变电站建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隐患。还有因为砂浆比例不正确, 石灰使用过多, 造成砂浆强度低; 水泥比例使用不当, 墙面若水泥过多, 则会出现水化现象。这些最终都有可能导致墙面出现裂缝。

由于施工时的细节处理没有遵守相关的施工标准, 而致使施工工艺不当。除此之外还有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预防方向, 要知道变电站中最害怕的就是发生渗水, 而水和电一旦接触将会对整个变电站造成巨大威胁。所以在建筑工程建造的同时一定要做好门窗等位置的防渗质量控制, 而一些非专业的团队没有这样一种专门的防止意识最终变电站建筑工程完工之后就会存在更大的隐患。

3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

3. 1做好基础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变电站建筑施工中, 配电建筑和辅助建筑主要是对轴线和标高的控制, 轴线和标高弄错了电气设备根本无法安装, 基础质量不好会影响到电气设备崩塌甚至损坏。在基础施工阶段, 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坐标点, 根据场区的大小、形状、地势等确定坐标点位置以及数量, 构建科学的坐标网。例如: 在220 k V的变电站建筑工程施工中, 主变、设备支架等多为多边型截面钢管, 此时需要在每个基础上预埋8 ~ 16个高强螺栓, 并且将每个螺栓位置偏差控制在1 mm范围内。要想达到这一施工要求, 则必须在场区内设立6个坐标点, 形成一个完整的坐标网, 场区内的任意一点均能与坐标点相联系, 并能由坐标点引出轴线, 这样就能保证螺栓位置不会发生严重偏差, 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其次需要选用先进的测量仪器设备, 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合理的测量仪器, 将精度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3. 2运用专业团队按照规范执行设计实施中的每一环节

首先一定要对变电站建筑工程有一个良好全面的认识并了解到该项目工程的重要以及特殊程度, 那么就要求有一个专业化的团队。因为专业化的团队及较高的从业素质不仅拥有更多的施工经验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同时在进行变电站各方面设计时也能考虑到其带来的影响效果, 从而做出一个最为合理的设计, 以帮助电力传输等工作正常顺利运行。

而严格按照规范来执行设计和实施工作中的每一步将是质量控制的最大保障。变电站建筑工程并不是新兴的建筑项目, 之所以存在相应的规范化操作, 它必然是在一个又一个完成的项目工程中总结而来的。并且质量控制关键在于“控制” 二字, 因此按照规范化的要求严格执行好每一步就能控制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3. 3严格检查材料和施工器材的质量, 完善监督部门的职能

变电站因为其投入的资金较高, 因此在材料和施工器材上一定要严格把关, 任何建筑的最终建立都是由一堆堆建材从平地一层层垒起的, 所以材料的质量一定要严格把关, 相应的出厂证明、质量合格证等都需要严格查阅。还有施工器材也将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平时要对器材进行良好的维护保养, 在使用前进行基本的测试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这些都是常规且必要的操作。

当然, 整个建筑工程中不仅仅是材料以及施工器材的质量安全需要注意, 而整个质检、监督部门的工作都一定要做到位。 加强监督权限和力度的同时, 又不干预到正常的施工, 这样才能发挥出质检监督部门的真正作用, 从而一旦发现有任何质量问题就能及时反馈解决, 这样才能将整个工程质量控制做到最完善。

4结语

变电站作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建筑, 为电力的传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变电站最终能否顺利完成应有功效和其建筑工程的质量分不开。任何建筑拥有一个好的质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其设施及应有功效能够实现, 而不能对变电站建筑工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无疑会在影响其功能的发挥甚至是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健康, 因此必须加强对变电站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李朋.某变电站主变压器消防灭火系统技术经济比选研究[J].安徽建筑, 2015 (2) :167-168.

[2]韩蕾.建筑工程代建制项目设计管理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4.

[3]彭涛.变电站工程施工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 2014.

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篇6

“十一五”天津的大发展、国家关于天津及滨海经济新区的定位等新的形势, 促进了天津电网的大发展。“十一五”期间天津市电力公司计划投资479亿元进行电网建设, 其中220k V工程63项、新增变电容量1305万KVA;110k V工程101项、新增变电容量740.4万KVA;35k V工程182项、新增变电容量529.5万KVA;“十二五”电网建设规划也在设计之中。在城市中心区进行变电站的建筑设计工作, 必须引起各相关方的高度重视, 因为它影响的不仅仅是电网建设本身, 而是关系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变电站是升降电压、控制和分配电能的场所。另一方面,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城市的用电需求正在迅速增大, 城市变电站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市容环保等要求越来越高。

前些年, 由于受经济条件及思想认识等限制, 变电站设计中往往只考虑满足变电站的功能要求, 建筑设计几乎成了为电气设备构筑外壳的简单包装。使变电站建筑设计存在着外形呆板、功能不优化、土地利用率不高、环境不优美、不重视环保、没有统一的标准等一系列问题。

近些年, 特别是最近一两年, 天津城市建设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化, 加大科技成果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提升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和科学管理水平, 促进公司和电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城市的发展定位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天津市的建设标准定义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国际港口城市, 明确了滨海新区作为中国经济第三极的重要地位。

b.城市建设、市容建设的标准有了很大的提高。蓝天工程、绿化工程、建筑美化改造、河流、道路治理工程等等, 同时, 新建项目的审查标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各种举措使天津市容有了根本上的改变, 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得以进一步落实。

c.高水平、高科技的重大项目建设非常多。比如天津07年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343个, 总规模达5542亿元, 包括10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项目、地铁项目、空客A320总装线项目等。08年在07年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提高。

城市的大发展, 带来了城市变电站建设项目的越来越多。由此在新形势下, 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发生了很大的本质变化。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电网安全、提高服务质量、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等方面有显著作用。总结近几年变电站建筑设计的具体实践, 有以下几大发展趋势。

1 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的节能省地趋势

城市变电站是城市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城市要用电, 变电站就必须建设。大城市的突出特点就是土地紧张, 寸土寸金, 我们通过近几年变电站的选址工作深刻体会到选址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选择一个合适的电源点越来越困难。

为此, 国家电网公司非常重视, 组织开展了变电站的典型设计工作, 设计了适合天津地区特点的从35~220k V的多套变电站的典型设计。从而规范了变电站设计, 减少了占地。从下面的简要统计表中可以看出, 节省用地、增加单位容量占地面积是非常重要的。

2 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趋势

人们在大发展的时代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 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思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此原则下, 生态变电站是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的必然选择。在现阶段, 生态变电站建筑设计主要考虑了一下一些元素:

2.1 美化环境。

由于输送电力的特殊性, 变电站往往位于城市干道的主要位置, 使变电站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因而变电站的外檐设计及绿化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一个变电站的建筑设计一般需要多次的反复修改才能通过市规划局甚至市政府的审批, 绿化指标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2 注重环保节能。

选用利于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 (如取消粘土砖等) ;减小变电站的噪声、辐射等危害, 重视设备节能,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等自然资源, 进行变电站节能设计, 使变电站的建筑设计成为绿色的、高效的建筑, 满足生态化的要求。

3 变电站建筑设计的高科技化趋势

变电站的建筑设计发展到现在, 不能只局限在形式美、环境美上, 而要重视科技的掌握及对科学技术的应用, 也就是要有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重视新技术应用, 结合建设、生产和管理实际, 发挥科技创新优势, 解决技术上热点、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充分满足电气工艺的技术要求。

特别是电气设备的发展的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化、智能化、数字化等要求。推广采用小型化、少占地、绝缘化、无油化、少维护、信息集成、智能型、节能型设备。

3.2 充分满足周围环境对变电站建筑设计的技术要求。

城市变电站往往与周围其它建筑距离很近甚至贴临合建, 那么变电站的运行不能影响其它建筑物的使用, 包括交通的组织、采光的要求、噪声的控制等。

3.3 变电站建筑本身的智能设计。

包括应用新型建筑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创新等。如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电子巡更、F6S气体自动报警及排除等。

4 变电站建筑设计的文化性趋势

变电站建设是电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展示国家电力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是体现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所以国家电网公司非常重视。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统一标识的若干规定, 包括标示色、标示围墙大门、标示板、简介板、国网公司的标志等。通过这些规定, 规范了变电站建设的统一形象, 展示了电力企业积极、庄重、新颖、向上的精神风貌。企业文化建设将越来越融入到具体的工程建设中去, 会进一步提升企业崇尚科技、坚持环保、尊重社会、服务社会、展示企业风采的良好形象。

5 城市变电站建筑设计的标准化趋势

国家电网公司从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变电站的标准化工作。目前变电站的典型设计正在进一步深化之中, 已完成了大部分的施工图阶段的典型设计工作。通过变电站典型设计地推广应用, 实现了变电站建设的集约化管理、减少资源消耗和土地占用、合理控制了造价、提高了工作效率, 体现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标准化”的具体要求。

结束语

变电建筑物 篇7

关键词:变电站建筑,裂缝防止,处理措施

变电站建筑物的建设通常会考虑到内部电气设备的特殊性, 需进行有电气特性的施工。而建筑布设重要电气设备的房间存在着裂缝将使得钢筋失去混凝土结构的保护, 诱发锈蚀问题, 进而使整体结构的寿命缩短, 甚至导致渗水漏水, 给电气设备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 变电站建筑物裂缝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已建成变电站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 发现建筑物存在着大量的裂缝, 严重影响着变电站建筑的整洁美观和安全运行, 尤其是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 对于裂缝产生成因以及具体的防治和处理措施进行分析。

1 变电站建筑物裂缝和成因

1.1 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多出现于混凝土养护完成后1周左右时间。多是由于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引起, 并且这种干缩是不可恢复的。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存在差异而造成不同变形进而导致干缩裂缝的发生:即混凝土在外部条件的控制下, 外部水分蒸发较快, 变形程度大, 而内部水分蒸发较小变形程度也小, 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遭受混凝土内部制约, 存在较大拉应力的作用而导致裂缝的出现。绝大部分干缩裂缝都呈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 常见于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

1.2 沉陷裂缝

绝大部分沉陷裂缝属于深进或贯穿性裂缝, 它的走向往往和沉陷情况息息相关, 通常情况下, 因为混凝土框架的柔性较砖砌体的大些, 所以不均匀沉降最先导致开裂的部位总会是砖砌体。沉陷裂缝体现出来的规律性主要是:通常在砌体薄弱但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 例如在窗角的位置易发生大概45°斜裂缝, 主要特点是项层的裂缝最为明显;因为垂直方向上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砌体裂缝的规律是, 在沉降较为明显的柱位, 两边砌体往往会出现相反的斜裂缝;不均匀沉降同时还包括柱位倾斜, 如果倾斜因素对其产生较大影响, 那么倾斜柱位两边砌体将出现相同的斜裂缝。同样, 项层的裂缝最为明显;在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建筑结构相对位移较大的情况下, 一方面导致砌体裂缝, 另一方面梁和柱也会出现裂缝, 裂缝经常出现在梁的两端, 柱的上下两头;相对沉降值较大的柱位, 砌体与柱的连接处经常发生垂直错动裂缝。

1.3 温度裂缝

绝大部分温度裂缝出现在体积较大的混凝土表面, 如果施工过程中有了较大的昼夜温差, 那么也极可能导致温度裂缝出现。变电站建筑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后必须进行硬化, 其过程中有水化热, 使得结构内部的温度升高。同时由于结构特性, 该部分热量难释放出来。外部的热量散发后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度差, 拉应力不断变大的同时接近混凝土强度限值, 超过该值后就有裂缝出现。这种裂缝常出现在混凝土施工的中后期。外部收缩的混凝土遭受内部混凝土的制约, 将出现较大拉应力进而导致裂缝的出现, 通常情况下, 裂缝仅仅存在于混凝土外部较浅的范围内。裂缝宽度差异很大, 且较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冬季较宽, 夏季较窄。这种裂缝的存在将导致钢筋的锈蚀, 混凝土的碳化使混凝土的抗冻融、抗渗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 预防裂缝的主要措施

2.1 干缩裂缝处理措施

预防干缩裂缝的主要措施有:使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通常情况下, 使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 来减少低水泥的用量;水灰比的大小会对混凝土结构干缩缝有很大影响, 据实验数据显示干缩情况的严重大小会依据水灰比的变大而逐渐严重, 因此, 在开展作业设计混凝土配比的过程中, 需要尽最大可能调控水灰比的选用, 必要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调控混凝土搅拌和施工时的配合比, 混凝土的用水量一定要小于配合比所规定的用水量;注重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在进行冬季施工的过程中, 应注意加大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 还要涂刷养护剂进行养护。

2.2 沉陷裂缝解决措施

预防沉陷裂缝的主要措施有:在开始上部结构施工之前, 对松软土和填土地基要做夯实和加固工作;保证施工中模板的强度及刚度, 做好模板的支撑, 在分析受力后调整好固定;在进行模板的拆卸时, 看好先后次序, 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裂缝。

2.3 预防温度裂缝措施

预防温度裂缝的主要措施是:尽最大可能使用低热或中热水泥, 降低温差, 有效避免温度裂隙的发生;降低水泥用量, 尽量将水泥用量设定在小于450kg/m3;配料过程中要控制水灰比, 较小的比例条件下会有更好的效果。通常的设定会小于0.6;调整骨料级配, 在进行混合时可以通过掺入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来实现水泥量的控制, 以降低水化热的产生;在调制好的混凝土中掺加适当数量的外加剂, 并且保证这些外加剂具备减水、增塑和缓凝等功效, 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和保水性, 继而有效的减少水化热, 使得热峰的出现时间得以延迟;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和结构尺寸是息息相关的, 及混凝土结构尺寸会随着温度应力的增大而增大。所以, 在进行裂缝预防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布置施工工序, 做到分层和分块浇筑, 进而能够使得混凝土更好的散热, 降低制约因素的作用;注重对混凝土温度的检测和控制, 冷却和保护措施要确保及时;将温度收缩缝提前予以考虑并留设出来;降低制约因素的作用, 可以通过铺一层沥青或砂垫层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 需要在基岩和老混凝土上铺设一定厚度的砂垫层或通过沥青等材料对其进行涂刷。在冬季等温度较低的季节, 要在混凝土外部做好保温措施, 避免寒潮袭击。

3 结语

变电站建筑防水施工监理措施 篇8

1 加强施工前监理

在工程建设开展之前应当加强相关的监理工作,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必须对施工图纸十分熟悉, 并且将图纸交予相关部门进行审核, 审核部门应当就所审核的图纸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在图纸上必须有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和个人的签字和盖章, 在完成相关的审批工作之后应当进行备份, 并且拍照记录; (2) 制定合理的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在工程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对于容易出现漏水的部位应当予以重视, 而对于不同类型的防水施工技术和不同的施工质量标准来说, 应当制定有针对性、可行性以及符合审核要求的方案, 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能够极大地加快工程建设的速度, 确保工程的基本质量; (3) 对于防水施工队伍专业性的审核, 由于工程建设防水要求的特殊性, 因此需由具有相关资质的施工队伍来完成, 只有经受过专业训练的施工队伍才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4) 对于施工中所使用的防水材料的审核, 其包括对于混凝土和涂料以及卷材质量的审核。进入施工场地的混凝土、砂石以及防水卷材和涂料等都必须具有原厂家的资质证明和相关的审核检验报告[1]。在材料进入到施工场所之后, 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将所有材料的资格审核证书送于国家的相关部门进行复审, 只有具备相应的资格才能够确保工程材料的基本质量, 从而有效地保证工程建设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程整体质量。

2 进行屋面施工时的监理重点

2.1 对于屋面平整度的控制

对于屋面平整度的控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在进行屋面的找平施工之前, 应当加强屋面板的浮灰以及灰渣的检查, 若存在清理不干净的情况则应当立即予以清理, 从而有效地保证工程建设的基本质量; (2) 在完成屋面的清理之后, 应当进行至少24h以上的淋水或者蓄水检验工作, 在进行淋水或者蓄水试验的同时加强监查, 若存在渗漏的现象, 应当及时进行补漏, 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 (3) 对于找平工程建设所制定的施工计划应当由专业的工程监理人员进行审核, 即基层和屋面的交接处应当进行圆弧处理, 而对于排水的落水口处应当进行凹坑处理。

2.2 对于混凝土屋面板施工的质量监控

在进行混凝土屋面板的处理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 保证模板的强度、刚度和拼接缝隙的严密性, 以防止胀模和漏浆现象的出现; (2) 检查各种插筋质量的合格性, 屋面板角处的抗震钢筋和防裂加密筋应当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 (3)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 所使用的混凝土必须具备相关的资格证书, 对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防水性、坍落度以及初凝和中凝时间都必须进行核实, 在采用导管泵进行混凝土的输送的时候必须严格执行混凝土的浇筑顺序, 以防止混凝土冷缝的出现; (4) 审核混凝土的混合比例, 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均匀性, 根据要求进行缝隙的接浆处理; (5) 保证女儿墙和变形缝浇筑的同步性;加强浇筑完成后的养护, 养护期至少达到7d以上。在此期间严禁行人通行以及物料的堆放, 在混凝土的凝结强度满足要求之后才能够进行模具的拆除, 高质量的混凝土凝结能够极大地提升工程建设的基本质量。

2.3 对于防水卷材施工质量的控制

在进行防水卷材的施工质量监控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 对所有的交接部位进行卷材附加层的质量验收; (2) 严格控制卷材的尺寸以及实际的施工质量, 进行热熔焊接时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 防止卷材胎体受到损伤; (3) 检查防水卷材在所有应用部位的结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4) 检查卷材端面的规范性, 收头高度应当大于250mm, 在进行裁剪之后放入凹槽内, 并进行密封处理; (5) 在施工完成之后应当进行淋水和蓄水试验, 在确保没有质量问题时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4 对于防水涂膜的施工质量监控

进行防水涂膜的施工必须在晴朗天条件下进行, 涂料的涂抹必须逐层进行, 禁止一次成型, 防水层的厚度必须大于设计厚度的80%以上, 胎体增强材料的铺设方向和搭接宽度应当符合规范要求, 所有交接处必须进行防水薄膜的涂抹和密封, 不得遗漏。在完成所有的防水涂膜的施工之后必须由相关的监理人员进行淋水和蓄水试验, 确保没有渗水和积水现象之后, 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5 对于屋面保温层施工的质量监控

对于保温层的施工必须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进行, 监理人员必须进行施工现场的防雨设施的检查, 在进行松散保温层的铺设时必须保证保温层的压实度和厚度, 所使用的工程建设材料必须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 而对于板块的粘贴必须确保其牢固性、接缝处的严密性以及排气装置的合理性。

2.6 对于屋面细石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监控

在进行屋面细石混凝土的施工时, 所使用钢筋网片的钢筋规格和间距必须满足设计的基本要求, 并且认真检查网片焊接处的牢固性, 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当超过10mm, 保证细石混凝土的水灰比不超过0.55, 水泥的用量至少为330kg, 混凝土的含砂比率为35%~40%, 灰砂比率则应当控制在1:2~1:2.5之间[2]。

3 地下室防水施工的监理措施

3.1 将水灰比控制好

在进行混凝土配比时, 如果水的使用量过大, 就会导致水灰比过大, 多余的水分蒸发后, 会产生一些比较细小的毛细管渗水管路。如果水的使用量过小, 就会导致水灰比过低, 增加施工难度, 影响抗渗性和密度[3]。在监理的过程中, 要严格控制水灰比,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水灰比保持在0.5~0.6, 坍落度保持在3~5cm。水灰比确定以后, 要对砂率和水泥的使用量进行监控。

3.2 对于卷材防水层的施工质量监控

就卷材的施工质量监控来说, 应当加强以下因素的监控, 即在进行卷材施工之前进行材料排水性和降水性的质量检测, 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防水设施的施工。在实际的防水施工期间必须保证地下水位的高度在最低防水层之下的500mm, 这一水位必须保持到防水层施工完成, 而对于交接处和管脚根部防水层基层的处理则应当进行圆弧处理, 检查临时性保护墙找平的规范性, 要求防水基层的水分含量不超过9%。在进行卷材的施工时, 应当选择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 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将基层清理干净, 检查基层处理剂涂抹的规范性, 检查防水卷材附加层铺贴的合格性, 防水卷材的铺设顺序必须严格遵循先铺贴附加层, 然后进行水平面的铺贴, 最后再进行立面的铺贴[4]。对于卷材的搭接尺寸、铺贴的工艺技巧以及接缝处的施工质量都必须进行严密的监控。在采用热熔焊接时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 以防止卷材胎体受到损伤。

4 结语

按照上述规范对施工进行监理后, 试水实验顺利, 防水施工一次交验成功, 达到了预期目的。工程防水施工质量经建设和运行单位验收, 平均合格率≥98%, 施工质量赢得建设单位的高度评价, 提高了笔者所在公司的形象和社会信誉, 并为承接后期工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摘要:在变电站建筑工程中, 防水施工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内容。一旦出现渗漏不仅会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而且还会对电气设备的运行造成影响, 从而导致电网的安全性降低。基于此, 论文对变电站建筑防水施工监理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变电站建筑,防水施工,平整度,水灰比

参考文献

[1]王寿华.对《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2012) 中若干问题的理解[J].建筑技术, 2012 (12) :154-155.

[2]张燕.变电站外墙砌筑施工质量控制与防水措施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9) :242-243.

[3]张昀.110k V变电站建筑屋面防渗设计的探讨[J].科技资讯, 2010 (2) :67-68.

上一篇:学生口语教学下一篇:农村动物防疫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