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楼阁

2024-08-10

亭台楼阁(通用10篇)

亭台楼阁 篇1

摘要:广东潮州湘子桥按照明代原貌进行修复, 桥上有12座楼阁和18座亭台。亭台楼阁造型丰富, 变化多样, 组合自由, 充分展现了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和传统美学内蕴。

关键词:湘子桥,亭台楼阁,建筑艺术

潮州湘子桥又名广济桥, 始建于宋代乾道六年 (1170年) , 因其是第一座启闭式大石桥而载入史册, 集拱桥、廊桥、浮桥特点为一体, 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广济桥草创阶段, 便有筑亭、“覆华屋”于桥墩上的举措。明朝广济桥五次大修, 并在桥墩上建起了各具特色的望楼, 遂出现了“广济桥上廿四楼”的景致, 为我国桥梁史上所仅见。古代岭南风雨桥是常见的, 但规模如此之大, 形式如此之多, 装饰如此之美, 实是世罕其匹。明代李龄撰有《广济桥赋》, 描绘了当时桥上的景象:“五丈一楼, 十丈一阁, 华梲彤尞, 雕榜金角, 曲栏斜槛, 丹漆涂垩, 鳞瓦参差, 檐牙高啄”;楼角的铁马迎风叮当;楼台上有妙联:“茶有滋味原无味, 亭不画梅却有梅”;可见当时楼台美丽景致。

2003年湘子桥按照明代形式进行修复, 恢复了12座楼阁和18座亭屋。恢复原貌的湘子桥的亭台楼阁建筑形式变化丰富, 既不失建筑自身的特点, 又不千篇一律, 把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1 何谓亭台楼阁

亭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 材料、形状丰富多变, 常设在园林中或风景名胜等地方。相传古代的大路边, 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 供行人歇脚、避风躲雨。台是指高而平的建筑物, 一般供眺望、游观之用。楼是指两层以上房屋。在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 如城楼、钟楼。阁, 以楼非楼, 即架空之楼, 通常四周设有隔扇和栏杆回廊。’“高台屋榭、接屋连阁”, 可见它是以台榭为基础建筑起来的。湘子桥恢复明代原貌后, 桥上建有12座楼阁和18座亭台, 造型各异, 形式多样, 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

2 造型艺术特征

建筑造型装饰艺术是一个广泛、普遍的文化艺术现象。建筑中的雕刻纹饰、色彩以及构件排列、组合的秩序等等, 都成为我们判断和理解建筑风格、类型和文化内涵的至关重要的信息, 人们的社会意识、信念和价值观通过这种形式而得到显现。

从建筑外观上看, 亭台楼阁都由上, 中, 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 下为基座, 中间为柱子, 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斗拱, 纵横穿插, 层层叠叠, 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 又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2.1 屋顶形态多样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 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 特点是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 交出五个脊, 只有帝王宫殿或剌建寺庙等方能使用;次之的是歇山顶, 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 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 故而交出九个脊, 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 体量较大的建筑上;等级再次的屋顶主要有悬山顶 (只有前后两个坡面且左右两端挑出山墙之外) 、硬山顶 (亦是前后两个坡面但左右两端并不挑出山墙之外) 。还有攒尖顶 (所有坡面交出的脊均攒于一点) 等等。

湘子桥上的亭台多为歇山顶和攒尖顶。歇山顶屋顶的基本形式虽然很简单, 但却变化万千, 几乎没有雷同。屋脊曲线有陡有缓, 出檐有短有长, 有2层檐、3层檐;运用了穿插、勾连和披搭方式组合出许多种式样;还增加了天窗、封火山墙, 上下、左右、前后形式也不同。攒尖顶由各戗脊的木构架向中心上方逐渐收缩聚集于屋顶雷公柱上, 类似锥形, 木脊上盖琉璃瓦, 雷公柱上安装宝瓶。攒尖顶有单檐、重檐。卷棚式屋面前后坡相交, 筒瓦铺顶, 直接卷过屋面, 像个罗锅, 所以也叫罗锅脊。

2.2 曲线造型柔美

充满了柔美曲线的屋顶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色。屋顶在单座亭台中占的比例很大, 可达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古代梁架组合形式可以使坡顶形成曲线, 不仅坡面是曲线, 正脊和檐端是曲线, 在屋檐转折的角上, 还可以做出翘起的飞檐。屋顶“如跂斯翼, 如翚斯飞”, 其形象轻逸俏丽, “飞”意“流”韵。那远远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檐口曲线、由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翘的屋角使楼亭的体形与轮廓线变得愈加丰富, 硕大的屋顶呈现着轻巧活泼的形象。它是源于古人对杉树枝形或是对其他自然界物质的模仿。这种艺术性的曲线先陡急后缓曲, 形成弧面。不仅受力比直坡面均匀, 而且易于屋顶合理的排送雨雪。

巨大的体量和柔和的曲线, 使屋顶成为湘子桥亭台楼阁中最突出的形象。

2.3 组合构图丰富

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湘子桥亭台的组合采用了自由式组合。不管哪种构图方式, 都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 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 而与欧洲等其他建筑体系突出建筑个体的放射外向性格、体形体量的强烈对比等有明显差别。

2.4 空间布局合理

广济桥以一条纵轴线展开建筑空间序列的布置, 建筑布局均衡, 方向比较明确, 一气呵成。各座亭台楼阁镶嵌在这条纵轴线上, 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要轴线上, 附属建筑则居于次要地位, 并层层递进, 组成有层次, 有深度的空间, 轴线上还配置坊、廊、栏杆等小建筑, 兼起联系和隔断的作用。经过这条纵轴线, 桥上的空间忽大忽小、忽宽忽窄, 配合着建筑体形的起、承、转、合的变化, 不仅形成强烈的节奏感, 同时还能借这种节奏而使空间序列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随着人们的走动, 景物就不断的变换, 人们对群体建筑的疏密错落, 远近衬托, 高低呼应, 隐现更迭产生审美情调的变化, 左右游兴。

2.5 斗拱脊头点睛

斗拱是由功能构件演化而形成的装饰形式, 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 用于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 斗是斗形木垫块, 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 向外挑出, 拱端之上再安斗, 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 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斗拱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 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 它向外出挑, 可把最外层的屋檐挑出一定距离, 出檐更加深远、壮观, 并使柱子、门窗防雨防潮。

湘子桥几乎每个亭子都用到了斗拱。斗拱装饰在亭台的构造和形式中, 可以起到调整比例、协调局部与整体关系分解承重压力的作用。利用斗拱这种装饰性的构件调整和划分建筑的比例关系, 并通过这些装饰, 在木质材料和石材材料和形式的转换起到过渡的作用。

山墙脊头的艺术形式有着浓郁的潮州地方味道, 金星脊头的周正圆净, 木星脊头的耸直修达, 水星脊头的屈曲流动, 火星脊头的尖焰峭锐, 土星脊头的方平厚重, 这些不仅含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也使楼阁的建筑装饰显得多姿多彩。

斗拱和脊头的运用使亭台楼阁的古建筑文化涵义凸现出来, 形成视觉上的显著点, 构成了“点睛”之笔, 产生深刻的感染力。

2.6 木石材质对比

建筑装饰的美感来源有许多不同的因素, 其中利用材质的对比形成的艺术效果是人们从古至今不肯放弃的嗜好。湘子桥以木架构和石柱结合, 其机智而巧妙的组合所显现的结构美和装饰美, 本身也是建筑美的内容, 尤其木结构体系, 其复杂与精微都为砖石结构所不及, 就形成为独特的建筑装饰。石材质的厚重和质朴, 使得它带有了人的劳动痕迹, 而这一点恰好被拉斯金认为是艺术中最宝贵的东西——“人的情感的注入”和“生命的迹象”。湘子桥深刻体现了材质的对比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

2.7 色彩淡雅秀美

建筑装饰色彩使建筑物的躯体具有了艺术的外观形象和思想内涵的表现力。为了使建筑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 明代继承了宋代的清淡雅致传统, 恢复明代样式的亭台楼阁使用的色彩比较淡雅, 没有金碧辉煌的饰物, 仅仅是白柱、灰瓦和栗色的梁枋, 少了些许奢华, 却多了秀美雅致的格调, 只有挂在屋檐下的大红灯笼给楼阁添了几分闹意。

3 湘子桥亭台楼阁的美学内蕴

“廿四楼台廿四样”的建筑艺术有着深厚的传统美学内蕴。明宣德十年 (1435年) , 在桥上建126间亭屋。几十座楼阁分布在亭屋间, 强调起伏变化。楼上开窗, 改变了以往过于封闭的缺陷, 亭台楼阁的建筑式样规模之大, 形态之多, 装饰之美, 或富丽, 或质朴, 或朗阔, 或幽曲, 或精致, 或清雅, 因势随形, 风格各异, 有着非笔墨可以形容的仙山楼阁的动人形象。恢复原貌的湘子桥同样反映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神内涵和美学意蕴。

3.1 空间艺术之美

亭台楼阁的美, 远观在其活泼玲珑的轮廓, 入内则在其周围景物, 匠师从总体空间的尺度出发, 从对景和借景的画面效果出发, 全面地安排建筑的内外关系。楼亭内部大多没有砌起墙壁, 这种内向的空间开放, 是容纳外部风景的所在。桥外的佳景, 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 收纳到楼亭中来。四周若围有墙壁的, 墙上则开有漏窗, 信步间透过一个个窗洞, 就能“步移景异”地欣赏到一幅幅不同的风景画。内部空间的围与透不仅使桥梁的景观更丰富, 层次更深远, 也为建筑空间艺术的表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同苏州园林之花窗的作用颇为相似, 只是放眼望去, 极宏大极朗阔。处在亭阁之中, 即可以避雨, 又可以成为一处处观景佳处。正如明代李龄的《广济桥赋》所云:“仰而观之, 云连紫达, 列虹影于中天, 俯而临之, 波澄素练, 吐蜃气于淙渊;近而瞻之, 冈峦崔律, 左右驰突, 列云屏于后县;远而望之, 鹤汀凫渚, 岸芷汀兰, 纷竞秀而争妍。”

3.2 和谐自然之美

亭台楼阁与周围的环境同时存在于特定的空间之内, 并被组合在风景的总体图象之中, 与周围的整个环境相协调, 达到一种和谐自然之美, 湘子桥利用所处的地点与环境, 巧妙地运用了对景和借景的手法, 把附近的景观都收纳到桥梁这个赏景的最佳位置, 用最好的自然环境作为桥梁的衬托, 使人们感受桥处山水中, 人在画图里的惊叹和赞美。正是这种“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造就了湘子桥和谐生态的审美特征。

结束语

湘子桥按照明代原貌进行修复, 本身是纪念性的建筑物, 虽然它在本质上不是一种独立的装饰艺术, 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装饰性的, 并且它们的功能主要是精神性的。湘子桥已经成为潮州这座城市的标志, 它使潮州历史的文化信息得到表达和保存, 使记忆成为可见的形式,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追忆历史、举行仪式的场所。

参考文献

【1】王聪, 初建杰.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类比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8.03

【2】张晏华.避暑山庄的亭台楼阁榭建筑艺术【J】文物春秋.2005年第1期

【3】任重.庐陵古民居建筑的美学意蕴, 装饰.2006.03

【4】浅谈唐诗中亭台楼阁的时空美学意蕴

【5】吴莎莎, 李雪.浅谈唐诗中亭台楼阁的时空美学意蕴.南方论刊.2006年第12期

品牌不是空中楼阁 篇2

在很多消费者的潜意识里,中国品牌或说自主品牌一直都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如何实现产品溢价成为摆在众多中国品牌面前的共同话题。随着吉利博瑞的上市成功,中国品牌在中高端车市场有了一席之地。

那么,中国品牌究竟该如何实现高端化的突破呢?

产品力是前提

对于自主品牌或者中国品牌如何向上突破的问题,吉利有一个比较长期的思考。吉利希望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这几年,吉利一直是在做产品力的提升。在吉利控股集团公关总监杨学良看来,品牌建设的第一步是要提升产品力。“如果没有产品的话,品牌就是空中楼阁。”杨学良如是说。

据杨学良介绍,早在1995年?1996年的时候,吉利想造一辆“吉利一号”的车,由于没有生产资质,这个梦最开始被阻断了。经过多年的努力,吉利也历经了三代产品的迭代,在产品力上有了较高的突破。

吉利的第一代产品比较便宜,质量、技术、品质、售后服务都不高,都是靠敲敲打打,但是当时市场是需求大于供给的状况,所以还是取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直到2007年之后,吉利提出了战略转型,不打价格战,而是在技术、品质、品牌、服务上全面跟上。比如远景的技术服务水平在现在看来不高,但在那个时候已经很高了,远景的自动化率已经达到了80%,用手工做的只有20%;也是在这次转型之后,豪情的生产线开始全部推倒重来。

在2011年,由于市场在持续的升级,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金刚在这一年也碰到了挑战,所以,吉利当时就推出了2.5代的产品叫帝豪。

如今,吉利已经到了造第三代精品车的阶段,以博瑞、博越和今年下半年要推出的全新的轿车为代表。“可以说后来博瑞的成功跟帝豪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品质和口碑基础有关,如果没有帝豪的成功,我认为博瑞是不会有这样好的表现。”杨学良说道。

由此可见,产品力的突破肯定不是空谈,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市场基础和市场口碑,没有消费者对各个层级产品的认可,厂家是不可能直接杀到C级以上的产品。

在接下来五年,品牌的建设依然是吉利的当务之急。杨学良指出,品牌塑造的过程绝不仅仅是提升产品技术和搭建技术标准体系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外界好象都觉得我们的产品品质跟合资品牌比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它们,为什么我们的价格只能卖到一半或者三分之二呢?我个人认为,技术的提升尤其是技术原创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然标准和体系的搭建这也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但是,当你的技术的研发已经形成体系,你的标准已经按照行业先进标准定下来之后,每年的变化程度并不会那么大,但是品牌却是一个时时动态的变化过程。”杨学良解释说道。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有它自身的规律。首先,它一定具有一定的规模。若没有规模,研发成本就会很难摊销,整体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盈利能力亦会受到制约。另外,它一定是在全球布局并且整合资源的产业。

正是基于对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分析,吉利制订了一个到2020年要产销200万辆的计划。

对于品牌的提升问题,杨学良总结为:品牌提升的本质是产品力的提升、供应链体系的提升以及营销和售后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比如吉利4S店在卖博瑞的时候,吉利认为买这个车的用户对售后服务的期待更高一些,所以,吉利的4S店里统一建了一个VIP休息区。”现在我们发现,要把它变成标配,这是从博瑞才开始的。”杨学良如是说。

“天时”、“地利”、“人和”不可缺

在杨学良看来,除了不断提升产品力外,自主品牌向上突破需要抓住“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条件。

所谓“天时”就是从中央政府到产业,到各个主管部门都形成了大力支持自主品牌这样一个共识。

“地利”是指中国品牌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经过各种磨炼、考验后,企业对汽车的研发、汽车品质的把控、对供应链体系的打造包括营销和服务都摸到了一些门道,都有不错的产品拿出来。比如吉利如今进入已经进入打造第三代精品产品阶段,已经上市的产品有博瑞、博越、帝豪GS以及即将上市的帝豪GL。

所谓“人和”是指市场的认可度。杨学良指出,中国的消费者现在已经对自主品牌的整体认识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各个调查数据显示,大概有60%的用户愿意去花钱购买自主品牌好的车型。比如吉利在一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吉利对一线城市的界定是传统销量比较好的市场,除了北、上、广、深外,还有成都、重庆、杭州、苏州、天津)同比增长了50%以上,而去年这个时候,吉利汽车在这个市场区间的市场占有率大概在6%,今年1-5月份的统计是9.2%。具体拿贵州和杭州两个市场来看,吉利贵州的经销商表示,吉利在贵阳的市场占有率是仅次于大众的。而在杭州,原来浙江人对吉利的品牌认可是不高的,但这两年随着新产品的推出,杭州的一家经销商去年卖了2000辆出头,而仅在今年上半年就卖出了2000多辆,还不算下半年。再具体到车型上,比如说博瑞这款车,公务员队伍尤其像警察、高层的企业管理人员包括中小的企业主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而且很多人都有合资品牌的汽车的使用经验,他们是从合资品牌的A级车转型过来的用户。

“我认为,市场的认可是我们前进的一个非常大的动力。当然,这肯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要形成体系、不断加大投入、一步一步地走。我们这些年,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都在90亿元以上,而且每年都在加大投入。”杨学良说道。

自主品牌厂商要形成合力

在杨学良看来,除了产品力不断提升以及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条件外,中国品牌要想突破,最终还是要靠所有自主厂商一起来努力,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品牌突破。

“自主品牌的标签是贴在所有自主厂商的身上,所以,自主品牌厂商要形成合力,要紧密团结在一起,不断增加消费者对自主品牌价值的认可,不断突破向上。只有这样,最终有一天自主品牌才能在更高端的市场上做向上的突破,一家的突破、一个车型的突破不是成功,所有自主品牌的突破才是成功的。”杨学良表示。

另外,对于所有自主品牌厂商来说,也要考虑大环境变化对品牌带来的影响,从而对症下药来提升品牌。对此,杨学良解释道:“由于消费者越来越年轻化,媒体形态的变化,消费者获得信息渠道的变化,互联网对销售模式和服务模式带来的变化等,实际上都在对品牌建设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未来的5-10年,对自主品牌来说,打造品牌的复杂程度比技术的提升更困难、更具有挑战性,而且在这个领域的核心人才也是缺乏的,不像研发的工程师,可以从别的企业或者是其他的国家去请。我认为,中国品牌的打造一定是由中国人来操刀的,所以,从整体上来讲,未来十年对中国的自主品牌来讲,品牌建设的复杂程度和挑战性比技术提升更大一些。”

信息素养不是空中楼阁 篇3

一种观点认为, 软件日新月异, 学会了很快就过时了, 没有用。更有人强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持这些想法的教师, 他们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软件日新月异, 但“学会很快就过时了, 没有用”是不对的。学生学习软件, 除了能解决当前问题, 信息素养也得到了提升。比如, 学习了Photoshop5, 再学习Photoshop9就不会费力。如果让学生直接学习Photoshop9, 恐怕就需要花费很大的工夫才行。如果因为担心过时而不去学, 那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知识是可以迁移的, 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的。从学习效果看, 前者就比后者体现的信息素养高, 高在他之前的基础。教学软件操作方法不仅是“授之以鱼”, 同时也是“授之以渔”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不但学会了操作, 也掌握了方法, 提升了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大有可为, 与其他学科相比,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一, 信息技术学以致用, 立竿见影。在所有科目中, 信息技术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科目之一。试问, 我们学习了那么多年的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用到的有哪些?“三角函数”还是“曲线方程”?我们用到最多的不过是小学低年级所学的加减法而已。信息技术学科则不同, 它的多数知识我们随时都会用到。举个例子, 与远方亲人进行视频通话是信息技术很普通的一个应用, 对于没有接触过电脑的成年人来说, 这是一个难题。家里这方面的事务一般都要找学生来解决。事实上, 这些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并没有教过。学生会处理就是知识的迁移, 就是信息素养的体现。如今, 电子办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梁爱华

了, 学生帮家长制作一张表格, 帮教师打印一份成绩单, 这都是信息技术教学的范畴。如果没有基本的软件学习, 这些能力又从何而来呢?

第二, 操作性强, 有成就感。学习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了问题, 有了成就感, 就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一般来说, 单调的理论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习理论需要靠学生良好的意志和品质做保证。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 教师所讲的许多知识学生马上就能动手操作, 学生易于接受。比如, 原来对于F l a s h动画学生只限于当观众, 但通过学习他们能亲自动手制作完成作品。欣赏自己的作品, 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 这促使他们继续研究下去。

总之, 信息素养不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它的提高在于具体的学习中, 教师不要觉得教学软件操作就是低级的, 而盲目排斥。我们应该多研究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如何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节能减排不是空中楼阁 篇4

林伯强:肯定管用,因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机制调整。我们过去政策出了不少,但总是落不到实处,根源在于没有财务意义。你不让他痛,他才懒得理你。

但是,这只是一个机制的开始,距离节能减排落到实处还有距离。

中国新闻周刊:这个距离有多远?

林伯强:真正有明显成效,起码得几年吧。

中国新闻周刊:但中央是有底线的,就是“十一五”期间,节能20%,减排10%。

林伯强:我们迟早要实现这一目标,问题是,我们是否有能力在5年内完成这一指标?节能减排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节点。

我给你举两个例子:第一,把全国1.3亿台冰箱全部换成节能冰箱,每年可以节电431亿千瓦时。但是,更换冰箱的成本有多大?好像还没有人计算过,第二,节能减排有外生性,有公共产品性质,那么,成本谁来负担?政府?企业?个人?如果需要政府支持,力度要多大才行?政府与企业分担的比例是多少?在税收支持方面,通过企业所得税,还是增值税?抑或消费税来调解?资源税是否要开征?这些有细致周密的研究吗?

中国新闻周刊;是指节能减排的可行性研究远远不够?

林伯强:是的。我曾经对中央部委的人说过,足量的研究资金支持是必需的。既然你这里只给几十万元研究经费,就别指望学者能拿出细致周密的调查和科学缜密的结论来。

如果研究得不够,就匆忙出台措施,其效用就得打上个问号。今年以来,节能减排目标不再分解到每年,就是一个进步,这考虑到了政策的滞后性。

另外,在中央财政投入有所增加的情况下,今年节能减排中央财政资金只有213个亿,依我看,以中国节能减排的量,这远远不够。

中国新闻周刊:你反对5年设限?

林伯强:不是我反对,而是设限之后是否能落实。除了上述一些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标准是否已经修订完毕?新标准是否科学?

这种大幅度的节能减排,决不是简单的节能,也不是不计成本的行政命令所能实现的。必须在考虑国情的前提下,用相对长的时间,选择适当的经济增长模式和适度耗能,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

在西部,一些已经或者将要被砍掉的小电厂可能就是当地GDP的主要来源,可能是当地财政的命脉,你怎么砍?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非要砍下来呢?

林伯强:硬砍可能还砍不下来。如果你非要砍不可,那我就可能有其他对策了。

中国新闻周刊:怎样才能让地方不造假?

林伯强:还得更多地靠市场机制解决问题,比如前面所说的绿色信贷就是一个机制的开始。

另外,资源要素价格长期偏低是已经困扰市场经济体制多年的问题。目前不是小步跑,而是需要大步流星地把资源价格抬上去,还市场经济以本来面目,理顺上下游产品的逻辑关系,抬高能耗成本。这样,高耗能的投资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抑制。

中国新闻周刊:但是,总有人说,把水、电、煤气的价格提上来,会对低收入群体产生影響。

林伯强:这一论调没有道理,解决办法也不麻烦,政府只需将提价后的好处补贴给低收入群体即可。

中国新闻周刊:相比市场机制,除了造假,行政手段还会带来哪些不好的后果?

林伯强:如果政府职能不转变,政绩考核标准不转变,我担心这又将是一场运动式的短期治理。地方政府为了应付两项硬指标,更多地采取一种短期行为来敷衍了事。

中国新闻周刊:综观你的谈话,只要这些机制得到落实,政府同时加大投入,10年内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林伯强:错。如果我们不思考应有的生活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中国的人口和巨大的能源需求,就是这些机制落实了,可能也不够。不信咱们10年后再来看,节能减排的压力依旧。

中国新闻周刊:调整怎样的生活方式?

林伯强:你开车吗?如果开,我没有权力约束你少开车,因为这是你个人的选择。但在产业政策上,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汽车工业吗?如果13亿人,数亿个家庭都和美国一样,每个家庭一台车,恐怕全世界的石油都运到中国来也不够用吧!

中国新闻周刊:你是说,我们要避开重化工的发展道路?

林伯强:不是,我们根本避不开。未来15年,我们要从农村转移出3亿人。安置这些转移的农村人口,需要多少水泥钢筋的房子?需要多少能耗?多少污染排放?这个总量就在这儿摆着,你要想能资源够用,就得从现在开始思考适合国情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不建议拼命发展大城市,而是加快发展中小城市,甚至小城镇。需要将节能纳入发展规划。

中国新闻周刊:这就是你所说的加强研究吧?

林伯强:我们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进口国。为什么在那之前没有想到要保存石油不要出口?但也说明了对之后的石油需求没有一个相对准确的估计。你现在可以看到,当初你以七八美元一桶出口的原油,现在得花七八十美元一桶把它买回来。这个例子不一定合适,当初可能需要创汇?

空中楼阁施工之核心技术 篇5

关键词:空中楼阁,施工方案,高空悬挑钢平台,施工要点

1 工程概况

长治市气象局多普勒天气雷达观光塔工程,建筑总高度为125.8 m,塔身外径9 m。筒体标高85 m~100 m,设有六道斜撑,斜撑总高15 m;标高87 m处为外挑环梁,高2 m,梁上部设有3个箱体,每个箱体高2 m,3个箱体分别从塔身挑出0.7 m,1.2 m,1.7 m;箱体上部设有周圈碗体剪力墙,斜撑把碗体剪力墙分隔为六等分。标高95 m~99 m处为碗体结构,为斜向双曲线,95 m处碗体弧形起点自塔身外挑1.8 m,99 m处碗体弧形终点自塔身外挑5.8 m。标高100 m~104.2 m处为旋转观光层,旋转观光层自塔身外挑8.35 m,为华北地区较大的悬挑结构,长治建筑业界称之为“空中楼阁”。

2 方案的论证

100 m高空“空中楼阁”采取何种方案施工,各专业人士、学者各抒己见,初步归纳出下面三种方案:1)搭设满堂脚手架,从一层屋顶搭设满堂双排脚手架,搭设至标高104.2 m处,每隔10 m在筒外壁预留埋件,作为卸力和加固埋件。缺点:费用大,耗时长,自重大,安全系数低。2)在筒身标高80 m处穿H型钢,分三层分别穿出12根H型钢,作为上部结构施工时所需脚手架的支撑。缺点:安全系数低,耗时长,施工拆除难度大。3)在83 m高空搭设一环状钢平台,作为上部结构施工平台。优缺点:造价较低,设计施工周期长,拆除方便、安全系数高。

面对此道重大施工难题,经过公司和项目部反复论证,反复研究,最后选择了第三种方案——在83 m处搭设施工钢平台。

3 核心技术的实施

3.1 高空钢平台设计

钢平台上部荷载按580 t考虑,按每平方米可承受荷载2 t进行设计。

3.2 高空钢平台施工

3.2.1 施工工艺流程及原理

施工准备→埋件的制作与安装→钢平台、钢梁制作→定位放线、打孔→吊装拼接→利用高强螺栓通过筒壁预埋钢板固定钢梁→将钢平台与钢梁焊接在一起→连接上部斜梁。

施工钢平台采用型钢(钢号:Q235B)、钢板(钢号:Q235B)和螺栓(钢号:Q345B)制作而成。利用塔吊将每根钢梁吊至83 m处,通过高强螺栓、埋件与筒壁结构紧密结合,钢平台上铺5 mm厚花纹钢板,根据图纸要求和现行规范焊接成型。最后将ϕ16钢丝绳每隔一跨斜拉一道,保证85 m上部悬挑结构顺利进行。

3.2.2 施工准备

钢板、型钢、高强螺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加工和制作,经计算满足上部结构、脚手架及活荷载的承载力,确保稳定的要求,使用前经过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钢梁加工:各个型钢和钢板采用钢号Q235B,高强螺栓采用钢号Q345B,一次焊接成型,整体运至施工现场。全部钢材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和规范保证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冷弯实验和碳、磷含量的限值,钢材应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3.2.3 确定施工钢平台的作业面和支撑点

1)在标高79.77 m,82.77 m的筒身周边预埋两道ϕ60 mm、间距1 m的PVC管,利用PVC管所留的孔洞,套入DN40的钢管,上铺木脚手板,搭设两圈悬挑1.2 m的小操作平台,作为钢平台施工的作业面。2)在两个小操作平台的外周边搭设护身栏杆,高度为1.2 m,以保证施工安全。3)钢平台的支撑点,即在筒体结构的周边预埋钢板(每个点在筒体结构的内壁与外壁预埋两块钢板),埋件的标高为80.67 m,83.67 m,86.67 m,此标高为埋件上标高,钢板厚度为28 mm,20 mm,18 mm。4)内外两块钢板螺丝孔用DN25钢管焊牢,避免混凝土堵住螺丝孔。5)钢板与剪力墙主筋焊牢,避免振捣混凝土时对埋件的振动产生位移,预埋件安装误差应控制在2 mm以内。6)标高控制。用DS3水准仪在标高+7.5 m处塔身周圈抄平弹线,然后用100 m钢尺拉至标高80.67 m,83.67 m,86.67 m,保证埋件标高的正确性。7)轴线控制。用经纬仪引出每条轴线,并用红油漆作出标记。根据轴线用钢尺拉出每个埋件的边线,用1寸铁钉焊在滑模模板上,来控制三层埋件位置的正确性,保证钢平台的安装正确。

3.2.4 钢平台吊装

1)吊装顺序:第1,2根主钢梁→第1,2根主钢梁间次钢梁→第1,2根主钢梁间花纹钢板→第3根主钢梁→第2,3根主钢梁间次钢梁→第2,3根主钢梁间花纹钢板……第16根主钢梁→第15,16根主钢梁间次钢梁→第15,16根主钢梁间花纹钢板→上部斜梁。2)吊装方法。用Φ20钢筋在主钢梁上焊两个吊环,方便主钢梁挂钩及摘钩,尽量减少高空作业(见图1)。吊装时用ϕ48×3.5钢管穿入吊环内,钢管两端用ϕ19.5钢丝绳系牢,利用塔吊吊起至安装埋件部位。

3.2.5施工要点

1)桁架共16道,安装完后构件拼接采用10.9级摩擦型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接触面的处理采用钢丝刷消除浮锈。2)钢构件表面除锈后,两道红丹打底,构件的防火等级按建筑要求处理,钢平台铺5 mm花纹钢板,钢板与钢梁按现行规范焊接,见图2,表13)钢平台从塔身外壁外挑6 125 mm。

3.2.6安全措施

1)高空作业人员全部佩戴安全带,穿防滑鞋;2)钢平台上的荷载不准集中堆放;3)沿钢平台周围每隔1.5 m焊一根48钢管,高1.5 m做护栏,护栏用密目网全封闭;4)塔吊操作人员必须思想集中,服从指挥。

4结语

在筒体83 m处搭设施工钢平台,顺利安全的完成了“空中楼阁”(六道斜撑、箱体、碗体、旋转观光层)的施工,见图3。通过了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及长治市质检站的验收,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质量优良,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

采用本核心技术建成的长治市多普勒天气雷达观光塔工程,高耸参云天,犹如一条巨龙直入云宵、蔽日干云(见图4)。

《我的空中楼阁》的艺术手法 篇6

一.比喻艺术的独到运用

王国维先生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但如果令景物能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往往其中都要伴随着一些艺术手法。在《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 作者李乐薇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修饰景物, 以达到景物传神的目的。这里选取两例作分析:

“山如眉黛, 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这里作者化用了古句“山是眉峰聚, 水是眼波横”。作者把山中的“小屋”比作“眉梢的痣”, 把高山和小屋巧妙地连缀在一起。这是一种比喻创新的格式。它在一个句子中包含两个小比喻句, 但如果分别单独使用, 修辞效果就会黯然失色, 然而组合在一起, 就会显得十分和谐自然, 使我们即刻联想到妙龄女子那妩媚动人的面容, 被比喻的重点小屋, 其形体的玲珑和位置的妥贴也表现得格外真切生动。

“山上有了小屋, 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 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 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活的色彩, 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 一点情调。”

这是一个博喻。本体和喻体都不是单纯的事物, 而分别是一种情境。此句把山比作“一望无际的水面”、“辽阔无边的天空”、“单纯的底色”写出了山的恢弘阔达。把小屋比作“风帆”、“飞雁”, 作者用了两种在整体上极其不相似, 而在神韵上极其相似的情境, 来比喻“山上有了小屋”的景致, 使原本静止的景物显得楚楚动人, 令读者由此延伸出天空的遐想。形象地表现了“小屋的出现, 点破了山的寂寞, 增加了风景的内容”这一妙处。

二.参照手法的恰当运用

文章以其写景来表达的思想感情, 显现出一种古今参照, 让读者产生似曾相识的, 但又有所差异的情感纠葛。

作者的小屋远离城市的喧嚣, 在山的怀抱中, 树的掩隐之下, 花的簇拥中。这里的领土是有限的, 但是领空却是无限的, 这里的空气是清新的, 光线是明亮的, 山路是快乐幸福的。夜间的小屋是静谧的, 作者在这里白天享受着快乐幸福, 晚上则品味着人生那份难得的宁静。这样我们不难看出文中寄托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小屋, 热爱自然, 追求宁静自由生活和保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 也表现出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一个人生追求。

其实, 这种“追求自然宁静生活、讲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中国文人自古就追求的。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作者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作者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理想美。这样的环境还可以使作者远离官场, 洁身自好。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就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浓郁的乡土味道、质朴的劳动气息展示着人性的淳厚, 在这里, 作者忘记了名利, 忘记了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 一颗抑郁已久的心终于浸润在快乐里。

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更多的时候把自然当做疗伤避难之所, 隐居中带有几分消极意味。而本文作者则以更积极的心态去追求自己选择的生活。这种古今参照, 渗透在字里行间, 让读者获得了历史感与崇高感。综

参考文献

[1].董一菲.《回首来时路关于<我的空中楼阁>的教学思考》载《语文教学通讯》2004.11

[2].黄西平.《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我的空中楼阁>的景物描写》载《中学语文》2005.05

《我的空中楼阁》的诗意画卷 篇7

作者用带彩的笔, 着色的文字, 奇特的想象, 精巧的比喻, 从各个不同角度摄下了一幅幅小屋的英姿, 让我们展开它美丽的画卷逐一欣赏:

一、小屋点缀寂寞的山。

作者用了四个比喻:山上有了小屋, 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 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 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 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奇特的想象铺开了辽阔、空旷的背景, 呈现出点缀物的小巧玲珑。四个比喻角度各异, 海面飘过风帆, 蓝天掠过飞雁, 以动衬静, 以大衬小。后两个隐喻着重于小屋的色彩与情韵, 渲染小屋灵巧的丰姿和迷人的气势。寂寞的山上增添如此灵秀的点缀, 使山上的景色, 美不胜收。

二、树点缀小屋。

作者把视野对准小屋, 出现了放大的特写画面:山上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 姿势清健或挺拔, 苗条或婀娜。树轻轻摇动, 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 显出小屋的小巧。满山皆树, 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小屋在绿树的怀抱中, 特别显眼别致。作者感到仅仅绿的背景似乎还不够点缀小屋, 于是再画上一笔: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 细而密的树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 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这样, 给树点缀小屋的画面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令这幅风景画更加迷人, 更显风采。

三、小屋若隐若现。

作者拉开距离, 改变角度, 站在山下, 仰视小屋, 从绿树夹缝里看小屋, 见到的都是某“一”个局部:

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 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 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 那是墙;一片白, 那是窗。

再离得远些, 或许可见小屋的全貌, 那是位于高山之颠, “凌空而起, 姿态翩然”, “像鸟一样, 蝶一样, 憩于枝头, 轻灵而自由!”

若隐若现的小屋加上画龙点睛之笔, 使其神韵毕肖, 充满活力。作者不时转换角度, 多层次的构图, 获得立体化的空间感觉。作者意犹未尽, 还别出心裁, 描画了一幅迷人的小屋夜景图:

每当夜幕深垂的晚上, 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 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淡如烟, 淡如雾, 山也虚无, 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 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 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把小屋的淡淡和山下明亮的万家灯火作鲜明对比, 给小屋创造了一种如烟如雾、朦胧缥缈的背景。淡淡的灯光衬以迷蒙的月色、点点星光, 真如蓬莱仙境, 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不仅画面诗意浓, 而且句子非常美, 有时整齐对称, 音调铿锵, 有时三字一顿, 四字一停, 节奏明快。读着这情文并茂的文句, 眼前浮现出一幅烟雾蒙蒙、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像欣赏一曲旋律轻盈的乐章, 又像进入仙境在云海中漫游, 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散文用一幅幅图画:全景、夜景、远景、近景、特景表现了小屋的情怀——自然真切, 意韵深邃。更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想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怀。

另外, 如诗般语言的运用, 流畅和谐, 具有音乐美, 经得起读, 经得起品。例如:

1、文章开头的两个独立成段的句子, 轻松舒缓的节奏为全文定下了欢快活泼的主旋律。“山如眉黛, 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别致的比喻把小屋和高山连缀在一起。“十分清新, 十分自然”, 两个状语前置, 节奏明快, 流露出“我”对小屋的珍爱、赞赏之情。

2、文章最后三句收笔, 更是出手不凡:“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 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虽不养鸟, 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需挂画, 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句子长短整散, 错落有致, 虽然不是妙语如珠, 却淡雅自然, 字字饱含情致, 句句富有风韵。

3、散文在描写小屋时多用两相对应、成双作对的句子, 使景物更具韵味。“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 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 乃是由于满山皆树, 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背景。”树的动衬托了小屋的静, 树的大衬托了小屋的小巧, 动静结合, 构图别致。

用和谐解读《我的空中楼阁》 篇8

一、自然本身的和谐

本文是一篇美文, 充盈意境之美。一弯曲折连绵的弧形山脉, 镶嵌着青山, 缭绕着白云, 在这眉黛般的山上, 有那含羞的放飞的生灵为小屋点缀:那坚强挺拔、屹立于满山的绿树, 衬托着小屋的威严;那婀娜多姿、随风飘动的柔木, 映衬着小屋的含蓄和妩媚。一阵微风吹过, 仿佛在半空的小屋便若隐若现, 姿态翩然。破晓黄昏, 小屋的周围是那么静谧, 随着光亮的明暗变化, 那漆黑渺茫的树和山仿佛在后退和聚拢;弥漫于天地的是一丝闪闪的星光, 再加上云霞披拂更富于浪漫。花园虽小却绚烂, 山路虽陡却幽静, 来往其间, 既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 感受醉人的花香, 聆听悦耳的鸟鸣;又可以领略山外青山的壮阔, 享受绿荫满眼、嫣红姹紫的欢娱。这般和谐、这般诗情、这般画意, 怎一个“美”字了得?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然的宁静, 生活的和谐”,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文人自古就有的追求。陶渊明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刘禹锡居陋室何陋之有;欧阳修醉翁之意在于山水之间;苏轼陶醉于山上清风水间明月。他们都生活在世俗中, 但是他们拥有着一种宁静平和的心态, 永远为自己守着这样一个心灵空间, 于是生活中的每一件东西都被他们赋予了诗意。

作者李乐薇从最平常的日常生活, 从最平常的自然景物中, 找寻到快乐和幸福, 这源于对自然的钟爱。当我们真正的与自然亲近、拥抱、对语, 凝视月光下的树影, 聆听山间的鸟鸣, 我们的精神会随之一振, 抖落了尘世的俗念, 得到心灵的升腾。完成心灵与自然的沟通, 做到心灵与自然的契合, 也就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人与内心的和谐

融入自然也就融入了快乐, 融入了生命, 融入了多彩的生活, 从而有了一种脱俗的清雅。远离了尘嚣, 远离了世俗, 就获得了一种飘飘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觉。而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又营造了作者良好的心境, 让他在幸福中穿梭往来。那往返于小屋的路, 便是空中的彩虹, 它的两端连着的是快乐与幸福, 它幻化出的是人间天上为一体的妩媚。可见这座普普通通的小屋俨然是作者灵魂的栖息地, 在这座精神家园里作者让自己的心灵自由的放飞。溪偎小山, 如幼婴贴吻母亲软乳的甜蜜, 人融自然更有一种皈依释放的灵动, 那般亲切, 那般柔和。如果世间存在美人鱼, 那李乐薇就是在月移影随的小溪间游动的最快乐的一条;如果人间容得下一匹俊马, 那李乐薇就是在朝阳中旷野上自由狂奔的一匹。身影与自然共舞, 心灵与自然交会。在自己的伊甸园里卸下沉重的心灵枷锁, 划动独立、自由的诺亚方舟, 从而达到了人与内心的和谐

美需要和谐构建、营造。由于自然本身的和谐, 我们感受了自然的清幽、静谧、诗意的美;由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感受了心灵的纯净之美;由于人与内心的和谐, 我们感受了生活的幸福和甜美。我们与自然遇合, 接受自然的淘涤, 净化自己的内心, 获得心灵的升腾, 让美的心灵充满诗, 让诗的心灵充满美。

“价值”不能成为空中楼阁 篇9

核心价值,顾名思义,是比其他价值更优先、更基本的价值。只有在意价值的人,才会去重视核心价值。观察一个国家、社会的价值或核心价值,要看这些价值对普通人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有没有实际影响,而不是他们的政府或知识精英在怎么说。

我在学校教书,接触的大都是年轻学生,常常会出其不意地碰到他们提出的一些有关价值的问题。我从中得到的体会和启发,远远超过一些教授们的空泛议论。有的教授自称研究核心价值,甚至狂言要创造具有某国特色的核心价值,临了连一个明确的价值概念或清楚的原则表述都提不出来。年轻学生一般不会这样,他们直来直去,不会故弄玄虚,而且有疑必问,经常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都是在书本里读不到的,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价值在美国学生思考中的作用。

有一次上课,我班上的学生讨论美国著名的亚裔剧作家黄哲伦(David Henry Hwang)的《蝴蝶君》。故事着力探索的是民族与种族、东方与西方、性别与政治、身份与认同,乃至殖民与后殖民等等重大文化命题。剧本中有关于“文革”的情节,学生因此对当时的中国有了印象。一个学生说,她去年到中国旅游,在北京的毛主席纪念堂前看到排着长队等待的民众,有的手里还拿着鲜花。她问道,这些人看上去都是真诚地在那里等待,应该怎么来看待和解释这个现象呢?“文革”中曾经有那么多人遭受苦难、死于非命,经过了“文革”,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中国人尊崇毛泽东呢?对中国人来说,毛泽东又代表着什么呢?

我说,毛泽东代表中国革命。这位学生问:难道那些等待瞻仰的民众是想再另外发动一场革命吗?我说,那倒未必。她说,所以,我问的是,毛泽东代表什么价值。我问,为什么非要知道他代表什么价值呢?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又代表什么价值呢?

这位学生说:华盛顿代表“勇气”和“荣誉”。他在有机会当上终身总统的时候,战胜了权力对自己的诱惑。许多人就是在权力的诱惑下从正人君子变成邪恶之徒的,而华盛顿却有一种战胜自己的勇气,这种勇气比战胜别人要可贵得多。而且,华盛顿是一个重荣誉的人,他喜爱《加图》一剧是尽人皆知的。但是,与注重罗马共和国那种荣誉的加图相比,华盛顿所注重的是具有美国特色的普通公民荣誉。罗马共和国的人们热衷政治,想方设法要取得政治的荣耀,正因如此,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像恺撒这样的独裁者。华盛顿毅然放弃政治职位,他所看重并身体力行的是一种私人生活中平静的荣誉,他的荣誉观所导致的行为,是所有平凡的美国人都可以仿效的。他的勇气和荣誉感因此成为具有普遍民主意义的公共价值。

华盛顿不贪图权位,看重荣誉而非权位,看重共和制度而非个人权术,为后代美国民主政治树立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先例。价值并不是抽象的,需要有具体的实例,人们才会相信某种价值是可以实现的。因为有了华盛顿的先例,荣誉在美国才成为一种可信的价值。

在具体领域和整体社会中,价值不仅包括做什么(如诚实、自由),还包括不做什么(如不说谎造假、不压制公民言论)。提倡和实行某种价值观,这需要特别强调从反面的公共生活经验(伤害、羞辱、不尊重等等)去设想一种正面的公共生活。从反面来表述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乃是凸显某一些行为对社会道德秩序的严重破坏作用。哈维尔在极权统治下提出“不说谎”,就是这样的道德表述。它不仅是一种现实批判,而且还具有长远的社会规范意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教授艾伦(Jonathan Allen)指出,从反面来表述社会道德义务的好处是,“把规范的理论建立在日常生活概念之上”,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社会批评,“它既描绘出一个规范框架,又为社会和政治批判性提供了概念工具”。

把价值和核心价值建立在日常生活之上,必须让人一看就能明白。由于有关核心价值的公民教育必须从少年开始,所以更应该尽量通俗易懂,清楚明了。2007年,美国出版了政治学者斯劳特(Anne-Marie Slaughter)的《这才是美国》,书中7章清楚地分别列出美国的7项核心价值:自由、民主、平等、正义、宽容、谦逊、信仰。希望有人也能就中国核心价值写一本这样的书,题目不妨就叫《这才是中国》。★

亭台楼阁 篇10

一、汉代明器与楼阁建筑关系

从汉代明器中来看, 其楼阁建筑主要包括:仓楼、楼宅、望楼、台榭、乐楼等等。不同的楼阁建筑拥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与功能作用。汉代明器的出土为后人的汉代楼阁建筑风格研究创造了条件, 这些明器渗透出明显的汉代建筑的特征, 从而体现出汉代社会的文化特征与思想理念。

二、汉朝明器渗透出的汉代建筑风格特征

1.楼阁建筑的立面风格。通过观察汉代出土的明器能够看出, 当时的楼阁具有丰富多样的空间体形特点, 且外形、外观处理方面也手法多样、十分巧妙。楼阁形状各异, 既有上大下小的楼宅, 也有上小下大的仓楼, 以及上下尺寸相当的水榭。楼阁空间形状大体采用聚中法、错落分布法、叠加法、渐变法等加以塑造和表现。例如:河北某一地区出土的汉代明器望楼就是通过分段构图的模式来表现自身的空间体形。

2.阁楼斗拱与柱的风格特征。从众多出土的汉代明器可以看到, 汉朝时期的人们喜欢在建筑的关键部位设置斗拱, 斗拱发挥着结构链接与承重的功能, 又凸显出浓厚的艺术风格特点。例如:河南地区出土的陶房, 房子上方就筑有一斗二升的斗拱, 彰显出明显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体现出了汉朝人们对于神灵的高度敬仰与崇奉, 已经将这种精神信仰融入到建筑斗拱中, 因为一些阁楼建筑居中位置通常用柱子来托斗拱, 整个的汉室统治者就将自身的理想和愿望寄托于此。

3.楼阁屋脊的艺术特点。屋脊处于楼阁建筑的最顶端, 占据整个建筑的最高处, 自然成为倍受古代人和现代人关注的对象。从汉代出土的明器能看出, 汉代人已经开始将一些具有深刻内涵的装饰性的图案模型设计在屋脊上, 例如:凤鸟模型, 为楼阁建筑增添了几分神圣与高远, 体现出汉代人的文化信仰与精神追求。例如:西北秦地出土的绿釉陶楼, 其屋脊装饰就独具风格, 屋脊的中心地带设置了正在展示高飞的瑞鸟, 瑞鸟身强体壮大有展翅高飞之状, 这其中就蕴含着深刻的吉祥的祝愿, 表达了当地人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4.楼阁的门窗风格。纵观出土的汉代明器就会发现, 大多数楼阁建筑的门窗都被雕饰、处理过, 体现在很多门窗上镂刻了风格唯美的花纹, 并添加了凤鸟装饰, 一些门窗的斗拱做了精细的雕刻加工处理, 其中的装饰形态不仅有人形还包括一些动物的体态。主要的雕刻装饰动物包括:龙凤、麒麟等, 体现出了中国自古以来对龙凤的崇拜, 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理想和希望。

5.楼阁的色彩风格。从汉代明器的整体来看, 其色彩较为丰富多样, 这也是汉代建筑的一大风格特色, 总的来看, 汉代明器颜色多以红黄色、黑白色以及蓝色为主, 这可以说也是由于受到了五行色彩论的指导, 同时也彰显出显著的时代特征。

三、从汉代明器看楼阁建筑的技术特点

1.楼阁建筑的楼层构造特征。纵观整个汉朝的楼阁建筑构造就会发现, 大体包括两大结构:重搂结构与井干结构。前种楼阁的体形、样态复杂多变, 上下楼层的收分较为显著, 各个楼层都自成单元, 通过错位法来设柱, 柱子的设计与施工水平会直接决定整个楼阁结构质量, 从而影响着整个楼阁的结构安全。井干式楼阁则实际出土的较少, 多出自一些史料说明, 这一结构形态的楼阁多体现出恢弘的气势、浩瀚的规模。

2.楼阁建筑的斗拱风格。斗拱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独到的地位, 因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等级制度森严、社会层次划分分明的封建思想理念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其中建筑斗拱就是其典型的代表, 可以说斗拱形象地呈现出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斗拱是外檐下方的悬挑构件, 体现出负荷逐级传递、逐层上升的效果, 通过屋面、楼面将负荷传到柱头。单纯站在结构设计的方面, 斗拱发挥了结构装饰的作用, 能够确保建筑顶部与建筑自身的和谐共生。

3.楼阁建筑楼梯的布局。我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尊崇礼制的社会, 而且拥有严格的礼制规范, 古代这些严格的礼制规范在汉代明器建筑上得到了集中展示, 特别在建筑楼梯的布局与设计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汉代建筑明器内部楼梯多有内外之分, 其中外部楼梯通常设置在楼阁的前方、两端以及后方, 外形则呈现为正八形或一字形。内部楼梯则通常设在建筑楼阁里面, 多为坡形以及折曲形。

4.明器建筑的梁架构造特征。从出土的汉代明器来看, 其多数楼阁建筑都采用抬梁、穿斗等形态的梁架构造。其中抬梁式构造特征体现为:具有较大的跨度, 然而斜向支撑力则欠缺, 从整体上来看, 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可能会深受影响。

总结

汉代建筑明器为汉代楼阁建筑风格特征的研究与分析提供了素材和资料, 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 汉代建筑楼阁已经体现出了显著的象征性文化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周学鹰.中国汉代楚 (彭城) 国墓葬建筑及相关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同济大学建筑系, 2000:附录三、四、五表.

【亭台楼阁】推荐阅读:

《我的空中楼阁 》优秀教案08-13

上一篇:抗生素效价测定下一篇:转变研究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