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风景区

2024-08-03

五峰山风景区(共4篇)

五峰山风景区 篇1

摘要:在泌阳县五峰山景区现状的基础上, 对其森林风景资源进行调查, 为该景区的旅游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景区,五峰山,森林景观旅游资源,调查

五峰山景区位于泌阳县东北部, 地处平顶山、南阳、驻马店三市交界处, 东距驻马店50km, 南距泌阳县城38km。景区总面积3500km2, 区内交通便捷, 焦桐高速、S333 省道穿越景区, 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健身、佛禅文化、历史遗迹、高效观光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为加快该景区的森林旅游开发建设步伐, 泌阳县林业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景区内的森林风景资源做了专题调查, 主要由以下几种资源。

1自然景观资源

1.1 生物景观

森林公园的生物景观主要包括森林景观和野生动物景观。

1.1.1 森林植被景观。景区内的山脉为伏牛山、桐柏山余脉的结合部, 海拔高度一般180~872m, 五峰山主峰海拔872m, 相对高差较小, 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无明显差异。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 气候温和宜人, 雨量充沛, 植物生长茂盛, 林相茂密。森林植被多为混交林, 混交方式多样, 针阔混交或阔阔混交与乔灌混交等形式较为常见。乔木、灌木和草本组成多层植被景观, 林木组成结构复杂, 林相层次多, 季相多姿多彩:春天, 山花烂漫, 层峦叠嶂;入夏, 清溪碧潭, 树木葱郁;秋天, 红叶流丹, 层林尽染;冬季, 银装素裹, 洁净明丽。景区内林种构成以马尾松纯林为主, 还有油松、国外松、栎类、刺槐、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零星分布的有银杏、乌桕、合欢、化香、黄栌等树种。园内还分布有丰富的山楂、盐肤木、黄荆等小灌木。

1.1.2森林植物景观。 (1) 火炬松林:火炬松林分布于红山片区梁山坡, 海拔320m, 面积约13.3hm2。平均树龄30年, 平均胸径达12cm, 平均树高10m, 平均冠幅6m。树形修长, 树冠成水平展开, 层层枝叶浓密, 树姿优美。 (2) 竹林:位于景区内民居附近。干高10~15m、径8~10cm, 淡绿色。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 如同甲胄的战士, 给人一种凛冽、不可侵犯的神圣之感, 而弯弯的新竹, 又似柔情似水的少女;漫步竹林深处, 两旁翠竹夹道, 竹叶轻轻拂面, 显出万般的温柔、宁静、幽邃。 (3) 仙人掌:分布于东下曹村东侧的河道边, 分布面积约2000m2。野生仙人掌生长在土壤比较少的密集的小石窝中或石板上, 从山脚一直生长到河道边, 而有树木和草丛的地方, 野生仙人掌却长得比较少。这些野生仙人掌基本呈长卵形, 肉厚, 表面光滑, 上面长的刺并不长。 (4) 连翘:位于龙王掌山, 生于山坡灌丛、林下或草丛中, 沟上沟下遍布连翘, 早春先叶开花, 花期长、花量多, 盛开时满枝金黄, 芬芳四溢, 令人赏心悦目。 (5) 油桐:位于黄山口村后的山坡上。落叶乔木, 高达10m, 每年的4~5月是油桐开花的时节。这个时节走在山间小道上, 只见小道两侧开满洁白如雪的油桐花。油桐树下, 落花洁白, 花絮飘飞, 宛如飘雪。 (6) 青檀:榆科, 落叶乔木。国家二级稀有保护树种。为传统珍贵造纸纤维原料。适生于海拔500m的背阳坡沟旁。五峰山、灯台架、罗圈崖有片状天然分布。 (7) 黄栌:漆树科,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高一般5~10m, 适生于300~500m以上石坡褐土。天然分布于五峰山、龙王掌、灯台架和茶山。黄栌以秋霜红叶而盛名, 可作观赏, 木材金黄, 可加工工艺品、入药。 (8) 楸树:紫葳科, 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m, 生长慢, 寿命长, 胸径最大可达1m, 为乡土珍贵树种。材质坚韧适中、抗压、耐腐, 为上等加工用材。属天然或人工次生萌芽繁殖生长。主要分布于山脚、溪旁、田埂, 在和尚庄、龙王掌、黑石寺有散生分布。 (9) 枫杨:胡桃科, 落叶乔木。生长快, 适宜在湿润、河道、沟旁生长, 为乡土速生树种。树高达25m, 胸径1m。多为天然分布, 吉山、郭庄、陈平、红石沟等村庄河旁、水旁有带状分布生长。

1.1.3古树名木景观。 (1) 银杏:龙王掌银杏树, 树高近40m, 粗10m, 树干粗需8个成年人合围, 其树冠可覆盖面积500m2。该树树龄虽过1200多岁, 但是仍旧枝繁叶茂, 并且每年仍然挂果。树上有一树洞, 人称树泉眼, 内有清水, 常年不断。树下原有一座破庙, 残存6尊白色石佛像, 树北侧的一通残碑上有“汝南遂邑, 吴房国寺”、“明成化拾叁岁次丁酉年拾壹月初二日为申施工于盈福寺”等字, 从碑文记载约略可知, 这里是盈福禅寺, 明朝就废弃了。据考证, 此树栽于建寺之初, 重修寺距今已千年。 (2) 龙头树:此树为核桃树。树高10m, 胸径0.6m, 距今已有300年历吏, 因长像酷似龙头而得名。 (3) 古柿群:该树群胸径最大的0.6m, 树龄超过100年以上的有8棵, 树荫宽阔如盖, 树下凉风习习, 所以每到夏天, 全村老幼争相来树下乘凉休闲。一到秋天, 枝头柿果累累, 大如拳头, 红如灯笼, 树叶经霜后变得火红一片, 煞是好看。因树梢太高, 成熟的柿子无人能攀枝摘取, 长期被留挂枝梢, 引来无数鸟儿争相啄食, 成为一大景观。 (4) 国槐:豆科, 落叶乔木。生长慢, 寿命长达数百年。树高12m, 胸径0.8m, 多为人工庭院栽培, 吉山、郭庄、陈平村有零星分布。

1.1.4 野生动物景观。动物区系成分属东洋界和古北界, 呈现出东洋界占优势, 南北物种互相渗透的特点。园内野生动物繁多, 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有大灵猫、青羊、麝、鸳鸯、天鹅、勺鸡、白冠长尾雉、鸢、蜂鸟、雀鹰、苍鹰、红脚隼、大鲵等, 常见的有狼獾、野兔、野猪、雉鸡、松鼠、果子狸、喜鹊、画眉等。

1.2 地文景观

1.2.1 五峰山。五峰山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象河乡东北, 属伏牛山系, 海拔872m, 是驻马店市第二高峰, 当地也有人叫它舞凤山。它北与舞钢市的灯台架风景区、石漫滩风景区、二郎山风景区相接, 东与遂平县的凤鸣谷风景区、嵖岈山风景区相连, 南与白云山、盘古山相望。五峰山距驻马店市50km, 泌阳县城38km, 西距焦 (作) ———桐 (柏) 高速公路2.4km, 南边紧邻S333 省道。

因为山上有5个奇特的山峰依次排列, 故称五峰山。这5座山峰自西向东分别叫三寨、二寨、大寨、王坟顶、尽头山。自西向东还有7道主要的山谷, 分别是龙洞谷、双山谷、曹四谷、石塔谷、老鹰崖、锅底谷、石门谷。五峰山是保持了原生态的处女地, 山上林木茂密, 怪石嶙峋, 放眼悬崖峭壁, 俯首山溪清泉, 多种野菜、野花、野果、中草药满山遍野;多种野生动物栖息出没。五峰山自西向东还留存有很多历史遗迹, 分别是楚长城遗址、烽火台、禅音寺遗址、万寺庙遗址、歪头山寨、大寨遗址、刘寨、张老院 (及3棵千年白果树) 、茶山寨、迎福禅寺 (及陈平白果树) 、老寨遗址等。五峰山就像一位闺中的秀女正以其特有的雄、险、奇、秀、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各地广大的摄影爱好者、登山探险爱好者、宗教信仰者等观光旅游, 揭开其俊秀神秘的面纱。

1.2.2龙王掌。位于五峰山之东南。因山颠高耸, 向四周分布有五个山脊, 似神话中的龙掌, 故名。峰顶海拔640m, 相对高差300m左右。向南山势逐渐降低, 南坡沟谷深切。山体东侧岩层由洛峪群淡红、紫红色中厚层石英岩状砂岩夹少量页岩组成。山体西侧岩层由汝阳群石英斑岩及杏仁状安山玢岩组成。

1.2.3 灯台架。位于景区东北部, 北邻舞钢市境。因有3个山头组成, 形似古灯台架而得名。海拔800.8m, 相对高差500m。西起葡萄架, 东止云磨顶, 长4km、宽2m。山势雄伟, 悬崖峭壁, 沟谷深切, 自然景观壮丽, 北侧石漫滩林场开发了灯台架景区。灯台架是洪河流域和汝河流域的分水岭。山体岩层由中上元古界淡红、紫红色薄及中厚层石英岩状砂岩夹少量页岩组成。

1.2.4 仙桃山。仙桃山海拔580m, 位于泌阳县下碑寺乡北部, 因山顶有个酷似仙桃的石头而得名。此山地势险要, 山上奇石林立, 其中包括老奶奶洗脚盆、人之初、脚迹、风动石等。

1.2.5 蛤蟆山。蛤蟆山海拔450m, 位于泌阳县下碑寺乡, 因山上有个巨石很像一只蛤蟆而得名。整座山峰秀美奇险, 山中奇岩怪石林立, 青松古柏参天。在一座15m高的锥形巨石上, 有一怪石安然其上, 其状酷似青蛙蹲于石峰之顶, 其颌下的“软组织”也好似因充气而鼓满, 它仰望天空, 神情专注, 使人仿佛听到那激越山谷的蛙鸣。相传有3 兄弟在此修炼, 因老三不专心, 好吃懒做, 又怕吃苦, 最后只有昂首天空, 望着2 个哥哥升了天, 自己化成了蛤蟆石留在了人间。

1.2.6角子山。角子山海拔499.8m, 位于泌阳县下碑寺乡北部, 因山呈三角形故名。地势险要, 为清代河南捻军起义的根据地。位于景区的中部, 角子山的原名是脚迹山, 而它的得名就是源于山门前的一个大石头, 那个石头上面现在还有一个大大的脚印。角子山是三个山的全名, 它们分为角子山、大龙勒山和老奶奶顶3座山。角子山以怪石众多而出名, 其中包括王八石、神仙棋盘石、海螺石、石马、仙女泉、南脚门、鸽子洞等景点。

1.2.7笔架山。远望去2座山峰酷似2个尖角, 直插云霄, 似文人所用笔架。据传2座山峰一座为水山, 现在正日益下陷;另一座却为火山, 正在不断地升高。两山相连, 却相差迥然, 让人感慨大自然的神奇和造物主的伟大。山体裸露, 乱石穿空, 层峦叠嶂间, 别有一番风景, 令人叹为观止。山上多危岩奇峰, 怪石林立, 峭者如诗, 坦者如文, 异者如书, 纷纭杂陈者如画, 令人目不暇接。山下涧幽谷深, 树茂林密, 其中以橡木居多, 夹杂有片片槲林。

1.2.8 龙洞谷。位于五峰山前坡西南部, 因有一个自然山洞———神龙洞而得名。神龙洞是五峰山上著名的自然景观, 其洞幽深, 内有水潭, 关于此洞还有奇妙的神话传说。谷内还有一眼奇特的山泉, 人称老茶炉, 泉水人们随意喝, 都不会肚子疼。布阁楼、看花台也是龙洞谷有名的自然景观。

1.2.9 双山谷。在五峰山的南部, 因谷口有2 座小山左右并立, 故称双山谷。山谷尽头的山坡上有一块“大象石”, 堪称奇观。

1.2.10 曹四谷。相传此山谷中曾有一姓曹名四的人居住, 故称曹四谷。这里有十几亩水田, 故有江南水乡之称。水田的水源来自于许多地下泉, 所以也有人称这里为小百泉。这里是人们养殖鸡鸭或其它水产的理想地方。

1.2.11 石塔谷。位于五峰山的东南部, 东西走向, 因谷内有座天然石塔而得名。石塔高30m, 塔身直径3m左右, 耸立于山涧极为壮观。走入石塔谷, 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人称“空间隧道”的约200m长的狭长山谷, 谷两侧是悬崖绝壁, 谷底有水, 水温最热时也超不过25°。

1.2.12 老鹰崖。位于五峰山的东部, 山谷的西侧有一个大悬崖 (断层) , 长约300m, 高约200m。悬崖的下部有1 个山洞, 洞内可容纳几十人。40 年前, 这里还生活有近千只大山鹰, 最大的翅膀伸开足有2m长, 山下曾经有4kg重的小羊羔被叼走。这里还生活着不少猫头鹰。山谷东侧的悬崖上有一块巨大的岩石, 岩石大部悬在空中, 很是惊险, 人称悬石。

1.2.13 锅底谷。位于五峰山的东部, 谷底就像农民使用的圆铁锅的底子一样, 故称锅底谷。这里植被繁杂, 还有大量像水漩涡一样的岩石。

1.2.14 石门谷。谷内有一处像敞开的大门, 故称石门谷。这里有千姿百态的榆树, 还有生命力极强的黑松, 是盆景爱好者的乐园。这里的大柿树是用来制作根雕的好材料。

1.2.15 黑石寺断层 (石门) 。位于通往黑石寺景区柳树沟沟口。天门自然而成, 宽约12m, 两侧石崖峭壁相对而立, 似对开大门。

1.2.16 神龙洞。神龙洞位于五峰山主峰南坡偏下, 万寺庙 (位于其南坡山脚下, 距离象河约5km。从象河往东, 过街东河往北经良庄、花路羊、何庄、赵庄一条水泥路即到, 沿赵庄北河上行即可先看到北岸的万寺庙, 然后沿庙前小路直达山坡上的神龙洞。洞内有神龛、香台, 常年有水, 凉爽宜人。神龙洞是因为传说有人看见从中出来过龙而得名的。传说神龙洞里有一坑水, 不但能治很多疾病, 而且能够取雨, 天旱的时候, 只要有人去将坑里的水挖干并祷告一番, 天就能下雨。

1.2.17 龙眼井、龙口井。位于龙掌山下白果树村南侧山沟里, 一条曲折的小道可以直接过去。白果树村有2 口水井, 名为龙眼井和龙口井。

1.2.18 分裂石。分裂石就一个完整的石头在中间一刀分为2 块, 据说就是龙上天时顶裂的, 现在还保留了原来的风貌。

1.2.19 香炉石。香炉石位于黑石寺东侧的山坡上, 高约30m。为森林公园主要自然景观之一。因其形态酷似香炉, 故称。

1.2.20 风动石。位于笔架山海拔428 山头东侧约200m。有2 块巨石矗立, 南面石壁陡峭, 有一巨石下部只有腹部的一个着力点, 颇为灵秀、稀奇。

1.2.21 开山石。高6m, 宽8m, 暗红色, 表面平滑, 能见细小碎石粒布满石面, 为典型的球状风化作用表象。石头一侧约1/6 处, 从上而下成一天然竖缝, 约15cm宽, 好似刀劈一样平整。

1.2.22 仙桃石。位于角子山北侧山坡300m处, 外观呈桃形, 高约5m, 宽约4m。经天然的力量稳放于粗砂岩石上, 让人称奇。

1.2.23 脚迹石。位于角子山主峰, 在接近峰顶的地方, 有1 个一尺多长、近10cm深的脚型凹坑。“大足迹”往下约7~8m处, 是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石坑。石坑长1m有余, 宽约70~80cm, 里面有50cm深的积水, 清澈见底。这个水池非常神奇, 虽处山巅, 却长年积水不涸, 名曰“老奶奶洗脚盆”。

1.2.24 人之初。因此石象正在生产的母亲而得名, 巨石高5m, 宽4m。

1.2.25 仙人桥。位于角子山主峰西400m处, 桥长10m, 宽1 m多, 高3m, 一长10m的巨石, 下面由几块巨石支撑, 酷似石桥。桥南侧为绝壁, 鬼斧神工, 叹为观止。

1.2.26 石笋。位于角子山主峰西300m处。远看飞流直下, 但却无声无息, 走近一看, 并非真的瀑布, 而是酷似石笋的石崖, 故名“石笋”。劈面而立的山体, 宛如一整幅瀑布倾泻而下, 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当你站在石瀑之下, 仿佛能听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巨瀑声。

1.3 天象景观

五峰山森林公园由于地型多样, 气候温差变化较大, 时常可见各种特异的天象景观。在夏末秋初之际, 五峰山森林公园内云雾多, 常形成云海景观, 众多沟谷沉浸在虚幻的意境中。人们登上山巅, 在云海雾浪之中, 别有一番心境。每当雨后初晴, 在各峰顶常常能看到变幻无穷的云海, 而森林公园内的奇峰、怪石、森林、流泉, 由于云海的铺盖, 显得更加动人而富有诗意。

每逢晴天傍晚时分, 立于下龙王掌白果村地段, 往五峰山方向看, 从峰顶射出道道彩光, 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交替出现。届时, 祥光蔼蔼, 彩雾纷纷, 瑞气茫茫, 香烟袅袅, 七色彩光相互组合, 祥光中夹着瑞气, 香雾里裹着彩霞, 为游人带来微妙感受。

1.4 水文景观

五峰山森林公园雨量充沛, 地表水资源丰富, 水系主要由山坡雨水汇集而成, 集中于五峰山至灯台架山脊线南坡。

1.4.1 龙爪石河:发源于五峰山东坡龙王掌, 经龙王掌、白果树、陈平村、庙西、郭连沟与罗庄河交汇。河水清澈见底、一年四季水常流, 龙爪石河全长12km, 河道宽5~150m。

1.4.2 罗庄河:发源于森林公园北部的五峰山东坡, 流入石塔沟、长老院沟, 经老和尚庄流入上曹水库, 向南经上曹村、下曹村到角子山山西脚下, 经大张庄缓流出山。罗庄河全长30km, 河道一般宽50~150m。

1.4.3 珍珠瀑:位于神龙洞下部, 高40m, 常年不断流, 但因水流量不大, 落下的水打在岩石上, 就像断线的珍珠洒落下来, 当地人就将它命名为珍珠瀑。到了冬天, 瀑布变成了千奇百怪晶莹剔透的大冰雕, 十分壮观。

2人文景观

2.1 历史遗迹

2.1.1 迎福禅寺遗址。迎福禅寺遗址位于象河乡陈平村委白果树村民组 (现在只有2 户人家) , 距离象河街约15km, 龙王掌山脚下。遗址内还生长着1 棵1200 多年的银杏树, 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被人称作“中原第一银杏树”。树下到处都是古寺庙毁坏后留下的残破佛像、建筑构件、石碑等遗物。据传说, 迎福禅寺兴盛于唐代, 而毁灭于明代末期。

2.1.2刘寨。据传说, 该山寨是当地刘姓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土匪而修建的, 所以叫作刘寨。刘寨位于双山沟东北, 从东向西看, 刘寨矗立在高高的山顶之上, 只见山顶的第一道寨墙保存完好;第二道寨墙已经倒塌损坏, 只能看到寨墙的走向和散落的乱石。寨墙只是将山顶东部围了一半, 而西部是依靠悬崖峭壁作为防御屏障的。寨子不大, 大概有400m2左右, 呈南北狭长形状, 寨墙全部使用就地凿取的石块干磊而成, 寨墙宽约1m, 大部分残墙高约2~3m, 整个墙体保存完好。初步判断, 该山寨修建的年代不会太久远。该山寨地理位置比较重要, 西与偏北方向的歪头山寨遥相呼应, 东与偏南方向的茶山寨遥相呼应。所处山势险要, 易守难攻。

2.1.3茶山寨。茶山寨位于象河乡上曹村东的茶山上, 距离象河街10km。茶山寨将茶山的山顶和南坡的大部分围了进去, 是象河境内面积最大的古山寨。寨墙全部用山上的乱石干砌而成, 寨墙宽约80cm, 残墙最高处约3m, 其它部分墙体大都在2m以下, 甚至完全毁坏。不过, 山寨的整体面貌仍然清晰可见。

山寨另一个特点是, 整个山寨由大小2 个寨子组成, 山顶最高处, 是一个面积较小的山寨, 同时小山寨的北墙又和半山坡的寨墙组成了一个大山寨。大寨子里较平坦的地方有许多用乱石干砌而成的房屋的残墙。据初步分析, 茶山寨的寨墙要早于房屋很多年, 甚至千年以上。山顶的小寨应该是站岗放哨, 传递消息的地方, 而山腰的大寨应该是供人居住 (或屯兵) 的地方。山寨的东南角偏下的地方还有几个古井遗址。

2.1.4 角子山。河南捻军起义根据地:咸丰六年 (1856年) 六月, 豫捻党首领萧况、李太春、陈太安等5 支联合在泌阳角子山起义, 与清军激战于牛角岭、马岭, 大败清军。自此, 声势日壮, 扩大至万人以上。清廷命河南巡抚英桂四路围剿, 义军分3 路迎击, 转战10 余州县, 攻下泌阳, 杀泌阳团守郝恒太, 大败泌阳知县邓国梁军队, 粉碎了围剿, 最后胜利返回角子山。同治元年 (1862年) 六、七月间, 太平军三路会师中原, 2 次经过泌阳, 与境内捻军互相声援。同治七年 (1868 年) 闰四月, 角子山捻军张十一、李振基、花得春等聚众数百人活动, 遭清总兵崔廷桂“围剿”, 终因寡不敌众, 被捕杀害, 捻军活动被镇压下去。

2.1.5 楚长城·烽火台。象河古称象禾, 也叫象河关、白马关, 在春秋时属楚国, 北与韩国交界, 曾隶属于舞阴, 毗阳。根据《水经注》、《荆州记》的有关记载:春秋时代楚曾设长城起叶县经方城入毗阳绵延数百里。并在此设关隘以拒中原, 属天下九大名关之一。为防卸外侵, 楚国便在关山和五峰山中间宽约5~6km的山坳里横向垒起了一道长城,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楚长城。这段长城宛如一把大锁, 截断了南北交通, 截断了侵略者的铁骑。

据河南省楚长城考察队在象河的考察结果认定:象河楚长城遗址是目前我国保存状况最好、预警配套设施最完善、宽度最宽、残存长度最长的楚土筑长城。遗址位于象河街北2.5km处, 在关山和五峰山之间, 东西长5.5km, 平桐路以东遗迹比较明显, 残存长度2km, 残存高度1.5m, 底部宽30m, 有护坡, 护城河。另外在长城沿线及附近有几个烽火台。

2.1.6 张老院。张老院位于象河乡上曹村的北约3km处, 五峰山主峰的东边。从上曹自然村往北, 过上曹水库, 小赵庄, 和尚庄, 顺河而上, 看到3 棵枝繁叶茂的大白果树即到。

据文物工作者初步考证, 张老院应始建于唐代, 而鼎盛于北宋早中期。庙院占地66.7hm2, 从现存数量众多庞大的柱础可见其当时寺庙规模之大;从现在仍可看到的3 处塔林遗址 (分别位于寺统岭南头、大塔头、石碑后) , 3 处和尚坟的规模可以看出当时张老院僧人的众多。相传, 由于当时僧人太多, 庙内住不下, 主持就在张老院沟入口处建了1 处庄院供他们居住, 后来发展成了1 个小村庄, 就是现在的和尚庄。从张老院那3棵近千年的白果树也足以证明庙院的历史不短了。

据了解, 张老院原来的10 余块石碑在修上曹水库时被用在了坝堤下, 现存2 块残碑;现在还可以看到规模宏大的望经楼、阅兵台等建筑遗址;塔林还有雕刻精美的石塔, 砖塔地宫等遗物。

据当地村民讲, 原来在张老院沟的入口处放着1块石碑, 是记述唐朝大将尉迟敬德到张老院游览情况的记事碑, 上面还写着“敬德到此一游”几个大字。可惜的是十几年前此碑被人盗去。

2.1.7 黑石寺老寨。黑石寺老寨位于象河乡陈平村委黑石寺村民组 (老庄) 北山上, 距离象河街17km。

据说, 这里原来有1 座规模庞大的寺庙, 叫做黑石寺, 因为山体滑坡将它毁灭了。后来, 这里又居住了一些村民, 形成了一个小山村, 也叫作黑石寺。现仅有一户人家仍住在老黑石寺。其余整体搬迁到了山下的新村址 (现在叫做新黑石寺) 。据现在仍住在老黑石寺的老人讲, 他曾经在他家房子旁边捡到过一个铜箭头。并且有“黑石寺银子多, 九缸十八锅”的传说。

黑石寺老庄的后面是一座弧形山, 将村庄围在中间。山的顶上是一条曲折雄威的寨墙, 当地人都叫它“老寨”。老寨的寨墙都是用石块干磊而成, 宽1m, 残墙最高处2m, 但大部分墙体被毁坏。老寨是象河古山寨中寨墙绵延最长的山寨。老寨的修建年代暂未确定。

2.2 现代工程

上曹水库:上曹水库位于驻马店市泌阳县象河乡境内, 在淮河流域洪汝河水系汝河支流张庄河上游, 控制流域面积8.6km2, 总库容125万m3, 建于1957年, 是一座以防洪为主, 结合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型水利枢纽工程。

参考文献

[1]朱剑敏, 龚倾, 余本锋.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29

[2]庄梅梅, 孙冰, 廖绍波, 陈勇, 范黎明, 胡传伟.广州市南沙黄山鲁森林风景资源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 03.

[3]孙益群, 徐高福, 姜礼元.千岛湖森林风景资源特征与保护[J].防护林科技, 2008, 02

[4]林小青, 李宝银, 吴承祯, 周俊新.福建省森林景观资源质量评价[J].华东森林经理, 2009, 03

[5]黄哲, 但新球, 周树怀, 王可安, 吴协保, 伍荣, 黄琰, 张长虹.湖南省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J].湖南林业科技, 2009, 01

[6]欧阳勋志, 廖为明, 彭世揆.论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与管理[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 2004, 02

五峰山风景区 篇2

五峰山位于大港、大路镇境内。 山高258米,五峰山高208.7米,两山总面积为11953.19亩。

景点导读

五峰山风景区 篇3

我国乡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2001年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全国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 2006年、2007年分别创建了“中国乡村旅游年”、“中国和谐城乡旅游年”的主题乡村旅游活动。2012年, 据国家旅游局初步统计, 全国共有8.5万个村开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经营户170万家, 年接待游客7.2亿人次, 年营业收入达到2160亿元, 约占旅游总收入的8.4%。由此可见,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的提高, 以及消费方式的转变, 我国乡村旅游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并由此产生了一类新型社区——“乡村旅游带动型社区”, 它是由乡村旅游开发行为所引起社区空间形态改变、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及就业结构转化等现象的新型社区。

在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的背景下, “乡村旅游带动型社区”作为沟通城乡社会经济的桥梁和纽带, 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加农民就业机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乡村旅游带动型社区建设问题

随着乡村旅游业迅猛发展, 千篇一律、恶性竞争等现象造成了当前乡村社区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1) 缺乏核心竞争力:乡村自然景观的优美、宁静满足了人们对“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向往。同时, 乡村社区的配套服务设施及游览活动等社区人文环境作为自然景观的补充与提升共同构成的乡村景观形成了乡村旅游吸引点, 构筑了乡村旅游带动型社区建设的核心凝聚力。然而, 随着乡村旅游活动大范围的展开, 各地盲目复制, 对自身的乡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开发力度和深度均不够, 丧失了特色, 导致缺乏核心竞争优势。

(2) 客源危机:客源构成分析不够透彻, 导致社区业态、建设环境以及服务活动等方面的开发与消费者需求之间脱节。出现行、购、娱、游等环节匮乏, 消费结构层次单一的现象, 导致无法延长容时量与拉长产业链, 不能进一步产生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3) 市场危机:当前乡村社区多为粗犷化发展, 公用设施不完善, 多数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精细化不够, 只求“产品”, 而不求“精品”, 吸引力不足, 回头客少, 难以持续经营。

(4) 乡土特征的丧失:乡村社区的发展忽视了乡土性是其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点, 雷同性及可复制性越来越大, 对原有自然田园风光的破坏性加剧, 主要体现在乡村风貌和乡村生活方式这两方面。在乡村风貌上, 新农村建设布局大同小异, 城市化的人工景观“搬”到乡村。大面积的铺装广场、水泥路、雕塑等在乡村随处可见, 极大的破坏了乡村原汁原味的乡村性及质朴性, 丧失了乡土特色。在生活方式上, 还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各自的乡土地域特色文化、民风民俗等, 仅仅是停留在较为普遍单调的现代化农家吃住。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 如何构筑乡村旅游带动型社区的核心竞争力, 创建拳头产品, 提高经济效益及呈现其鲜有的乡土性已成为当今面临的重要问题。鉴于此, 此类型社区的发展需要深挖乡村社区的文化内涵与特色, 走“特色化, 精品化”的路线, 从而提高乡村旅游社区居民的就业增收, 促进社区的经济提升。

3 乡村旅游带动型社区的品牌策略理念

鉴于以上乡村旅游带动型社区建设的诸多问题, 笔者尝试提出了在社区规划中引入品牌策略理念, 希望在品牌的带动下, 创建社区特色, 并以旅游服务为导向, 促进社区居民的就业增收。

3.1 品牌概述

品牌最初应用于商业领域, 其内涵极其广泛。它不仅仅是一种符号结构, 更是产品与服务之间的传承、契合, 具有独特性。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 品牌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信任感、满足感和荣誉感, 唤起消费者潜意识中的购买倾向, 从而维持和增加购买产品的人数, 也使得品牌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保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最终形成一种无形资产。

3.2 品牌策略的引入

根据品牌的内涵和优势, 品牌策略理念在社区规划中的应用, 重点在于将社区建设与品牌建设进行统筹考虑, 并据此营造社区特色风貌, 构筑社区业态, 帮助农民融入旅游经济之中, 建设以乡村旅游为导向的产住结合型社区。具体而言, 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个性, 找准自身特色, 形成核心竞争力;其次, 深入分析调查客源群体, 有针对性的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产品;再次, 注重市场效应, 洞察市场的形式和环境变化, 满足所有游客的需求;最后, 重点强化乡村特色, 根据乡村独特的自然性、生态性以及地域文化性, 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笔者尝试在河南舞钢市五峰山社区规划实践中引入品牌策略, 通过这种新的探索, 整合旅游资源, 在社区建设中树立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 一方面作为乡村旅游景点的有效补充、完善与提升;另一方面成为旅游吸引力的有效载体, 农民就业增收的核心动力。

4 基于品牌策略下的乡村旅游带动型社区规划思路——以五峰山社区为例

4.1 五峰山社区概况

五峰山社区位于河南省舞钢市南部尚店镇境内, 舞钢是河南省城乡统筹的五个试点城市之一, 提出了“一城、四镇、十七个中心社区”的发展战略。五峰山社区作为十七个中心社区之一, 其建设对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以及促进生产力的优化布局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区位于五峰山景区入口处, 社区规划用地规模为25.09hm2, 将安置538户农民, 约1720人。在五峰山社区的安置过程中, 农民将面临土地流转之后产业转型及生活模式改变等问题。因此, 如何立足现有的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 整合资源, 塑造景观特色, 打造亮点;如何拓展乡村旅游业、延长相关产业链, 让社区居民更好地融入旅游经济之中是本次规划设计的核心目标。

4.2 规划策略

基于品牌理念的规划思路, 结合乡村旅游带动型社区品牌发展的要求, 提出以下发展策略。

4.2.1 策略一:构筑核心竞争力

首先与周边地区横向比较, 整合挖掘自身优势资源, 树立品牌, 构筑核心竞争力, 打造特色鲜明的拳头产品, 增加乡村旅游的市场竞争力。五峰山社区与舞钢市内其他社区相比有较大不同, 一方面, 五峰山社区坐落于山谷区域, 依山傍水, 而其他社区大多选址于平原地区;另一方面, 规划区靠近五峰山景区, 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景观背景。因此, 相对五峰山来说, 在构筑核心竞争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4.2.2 策略二:分析客源

不同的客源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偏好是不一样的, 因而进行客源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分析潜在的客户群体, 根据他们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打造核心旅游产品。五峰山拥有的山水资源, 气候条件, 健康安全的食品及山林野趣的氛围在舞钢市内是较为稀有的, 利用这种差异优势可以吸引游客, 其客源构成细分为以下四类:

(1) 舞钢市里的都市青年工作者, 包括商人、白领、公务员等, 此类游客喜欢垂钓、登山、散步等活动, 五峰山的良好的山水资源环境正好满足其放松身心、追求健康生活的需求。

(2) 家庭结伴出游, 其中较多的是亲子游, 以家庭为单位, 利用各种假期到乡下旅游, 此类游客对手工体验、科普活动较感兴趣, 五峰山的园艺习作、果品加工、山林探险等活动均比较有特色, 对其构成极大的吸引力。

(3) 城市学生, 主要是市里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以学校组织活动为主, 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山林野趣乡村生活, 加强对乡村的认识。

(4) 离退休人员, 这类客源群体拥有较多时间, 对养生、养老等身心健康活动非常注重, 渴望回归自然, 他们是五峰山社区乡村旅游不可忽视的潜在市场。

4.2.3 策略三:立足市场

首先, 五峰山社区乡村旅游市场发展的品牌目标包括近、远期目标两类;其次, 旅游市场具有极强的季节性, 以上两方面分别在近远期、淡旺季对市场的需求, 对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因此, 为适应市场的需求, 社区的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需要一个弹性的发展空间。具体来讲, 可以首先让核心餐饮, 以及商业部分集中主体运营, 然后根据与市场的培育相结合, 需求一旦扩大, 弹性部分配套在核心部分的带动下, 社区居民融入自主发展 (见图1) 。

4.2.4 策略四:刻画乡土性

社区建设中, 在保持原始风貌的基础上, 需要着重刻画乡土性, 进行乡村特色品牌化的打造。构筑五峰山地域特征明显的建筑、空间和场所特色, 突出社区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山林环境氛围。

4.3 品牌策略实施途径

品牌是旅游地特色的精炼与提升, 是旅游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文化风貌的载体。五峰山社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从整体形象定位、核心产品建构及产业链延伸、用地布局规划等三方面综合考虑出发。

4.3.1 整体形象定位

首先, 社区拥有较为丰富的景观资源条件, 紧邻五峰山景区, 是舞钢市境内的最高峰。景区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植被丰富, 有柴胡、金银花、何首乌等中草药百余种。其次, 气候条件良好, 社区处于山谷区域, 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气候条件, 在舞钢市内属于山区夏季气温较低的区域, 适合夏季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等活动。最后, 饮食方面, 利用五峰山健康安全的野生资源, 如野生菌、山野菜等, 并结合丰富的农产品, 发展餐饮业, 开展独具特色的农家风味餐饮, 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五峰山的资源优势具有区域性, 因此, 社区的品牌建设是相对的, 是舞钢市内的一个区域性品牌。依托社区的优势资源, 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 对社区做出以下品牌定位:舞钢市及周边地区范围内, 以避暑、康体、养生为品牌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打造平原地区富于山林野趣的乡村旅游配套型社区。

4.3.2 核心产品建构及产业链延伸

五峰山社区的发展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 依托景区优美的自然景观, 进行整合精简, 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形成一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体系, 提升整体产业效益 (见图2) 。

(1) 第一产业着重发展中草药培育基地:五峰山中原本就有有柴胡、金银花、何首乌等中草药100多种, 利用此优势, 扩大规模, 集中种植中草药, 形成支柱产业。

(2) 第二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体现出是富于体验式的山林野趣乡村旅游。第一, 结合中草药基地及居民自种的蔬菜瓜果, 提供药膳和乡村风味餐厅, “吃”出特色;第二, 山区拥有的气候优势, 为“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第三, 在“行、游”方面, 结合景区打造登山步道, 并且沿溪谷打造滨河休闲带;第四, 在五峰山社区可以“购”特色产品, 包括依托山林种植的山野鲜果以及五峰山鲜香菇、山野菜等;最后, 社区内建立乡村工艺作坊, 利用无污染的、绿色的作物DIY, 自制健康的食品饮品, “娱”出特色。

4.3.3 用地规划布局

五峰山社区用地布局充分考虑社区居住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根据基地的山水格局, 在重要节点处控制出三条景观通廊, 用以联系背景山体和溪谷, 期望达成建筑和山水完美融合的景观效果, 营造出山林野趣的气氛 (见图3) 。最终形成的用地结构为:社区以旅游公路为联系轴线, 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展开, 社区主要结构延续道路形态, 居住区在原有宅基地重建, 形成“一轴、一带、四片”的整体空间结构形态 (见图4、图5) 。

(1) 一轴:沿主干道打造社区主轴, 建设特色商业购物街, 带动整个社区的经济活力。

(2) 一带:沿溪谷建设滨水休闲游览带。

(3) 四片:景观通廊将社区分隔为四个片区, 即北部低层住宅区、中部多层住宅区、南部低层退台式住宅区和景区入口配套服务区。

5 结语

乡村旅游带动型社区的建设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但其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目的地的特色性, 因此, 基于品牌策略理念进行该类型社区的规划, 是避免盲目建设, 同质化竞争的重要途径。运用品牌战略, 不仅对塑造乡村美好形象及凸显个性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推动了乡村社区由以居住为主, 到住、产、游相结合的转变, 增加了社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及从业业态, 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勇, 陈小平.品牌通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21-22.

[2]肖佑兴, 明庆忠, 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 2001 (3) :8-10.

[3]周建明, 蔡晓霞, 宋涛.试论我国乡村旅游标准化发展历程及体系架构[J].旅游学刊, 2011, 26 (2) :58-64.

[4]杨振之.对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的基本认识[N].中国旅游报, 2010-07-28 (14) .

[5]董正秀, 周晓平.苏南地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 2010, 24 (12) :1-4.

[6]闫伟昌, 马晓燕, 孙汀.具有地域乡土特色的乡村品牌景观开发[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0, 25 (4) :41-43.

[7]王云才, 许春霞, 郭焕成.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J].干旱区地理, 2005, 28 (6) :862-867.

[8]武丽慧.城市旅游品牌建设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9:8-11.

五峰山 篇4

济南五峰山省级森林公园是在原国有五峰山林场的基础上,由山东省林业厅于1993年1月批准建立的。五峰山森林公园内有五峰山风景区内、外八景的大部,并新建了森林浴场等休闲娱乐场所,使人们的身心在亲近大自然中得到休息与调整。尚有大型民族文化集萃--中华周易园、齐鲁碑林和高尔夫球场正在兴建之中,不久将为五峰山公园增添新的景观和游人休憩娱乐的场所。

景色解读

森林浴场在五峰山森林公园的深处,南靠白虎峪,北临青龙峪,上依道佛山,下瞰洞真观。这里青山叠翠,万森参天,沟平崖险,绿荫匝地;更有盘山路四通八达,不仅能由谷底直攀山巅,又可使谷峪相连。周围670万平方米的山林,营造出这里独特的小气候。据测定,夏季温度比外界低5℃,而易被人体吸收的负氧离子比外界多2.5倍。浴场占地12.67万平方米,与周围的环境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四面由柏树篱笆墙环绕,设北、南、西三个大门200平方米的活动板房和41个大小帐篷,自然和谐地分列于山间密林之中,内设多功能会议厅、餐厅、客户、山泉浴室等。另有太极洞、太极图、观月台、露天舞场、射击场等游乐设施,是集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纯天然旅游胜地。

交通

素有齐鲁仙境美誉的五峰山,位于济南市西南22公里处,南接泰山、曲阜,西望黄河。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与五峰山相连,交通十分便捷。五峰山旅游度假区是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和济南市文明单位,景区面积4.4平方公里。199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五峰山属泰山支脉,与“天下第一山”――泰山、灵岩山并称“鲁中三山”。五峰山的建设始于秦,明朝时期最为繁盛。南北朝时佛教在此发展,莲花洞内数百尊佛像至今保存完好,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金元时期道教在此兴盛,道观占地139公顷,规模宏大,是古代江北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 五峰山以五个并列于青云之间的秀丽山峰而闻名,自西向东依次为迎仙峰、望仙峰、会仙峰、志仙峰、群仙峰。五个仙峰常年环抱在绿树浓荫之中,宫、观、亭、台相互掩映,风景绝佳。五峰山有内外八景,内八景即七星泉、迎仙桥、更鸡桥、无影庙、仙人台、青龙峪、白虎峪、清冷泉;外八景是青崖和翠、润玉七峰、明泉早照、凤山烟雨、滚粟朝霞、鱼台钓月、杏堤春晓、薛岭牧樵。景景生辉,处处生情。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浑然融为一体。

特点

上一篇: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下一篇:循环小数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