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通讯

2024-09-25

融合通讯(共4篇)

融合通讯 篇1

3月21日, 第20届中国国际广播影视信息网络展览会 (CCBN2012) 在北京隆重开幕。围绕展览主题“创新科技, 服务广电, 共享三网融合新机遇”, 三网融合的技术创新成为本届展会最大亮点之一。中兴通讯全面展示了三网融合解决方案及创新业务, 包括低码高清专利技术、广电综合解决方案、融合的多媒体彩云平台等。此外, 中兴展示还展示了机顶盒终端产品。基于中兴通讯模块化平台所研发, 可以灵活地接入各种网络, 提供多媒体基本业务及丰富的增值业务, 为广电的家庭用户提供了数字家庭的整体解决方案。

从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 到2001年国家通过“十五”规划正式提出三网融合。中国在三网融合上已做好了充足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的准备, 三网融合以及基于广播电视网络的NGB建设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规划、发展阶段, 而中兴通讯等一批对于市场风向比较敏锐的相关厂商也早就开始了准备。“中兴通讯很早就开始对广电市场及三网融合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市场调研和技术攻关, 不断提出技术演进到网络规划与实施诸多建设性观点, 并提出了一系列在推动三网融合过程中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中兴通讯固网产品总经理朱永兴表示。

随着三网融合深度发展, 运营商迫切需要融合的多媒体机顶盒, 提供丰富、有吸引力的增值业务来满足用户需求。其中, 中兴通讯在展台展示了近期向业界公布的其新一代的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统一平台ZXHN H712。ZXHN H712采用业界最新推出的新一代高清解码芯片, 通过灵活的软硬件配置, 可以完全满足下一代数字机顶盒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性能要求。软件可配置业界最新的Android 4.0智能软件平台, 支持互联网应用和电子应用市场, 同时也支持基于DLNA和多屏互动等家庭媒体互联应用, 满足家庭媒体业务开展的需要和最终用户对智能化终端的要求。

中兴通讯固网产品总经理朱永兴告诉记者, ZXHN H712的推出不仅填补了机顶盒与网关融合形态的产品空白, 伴随应用规模的增长, 其商用成熟度将逐步逼近现有机顶盒产品。此外, 中兴通讯本届展会上还向业界推出了双向互动及接入网关为一体的高清DVB机顶盒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此举, 必将推动广电运营企业加快广播电视业务与互联网业务的整合。”中兴通讯副总裁广电业务部总经理王翔宇信心满满地补充道。

目前, 广电运营商多是采用EPON+EoC的网络改造方案, 从本届各家厂商的展示不难看出, 众多设备厂商均展出了PON+EOC的解决方案。面对电信运营商FTTH的严峻压力, 广电运营商迫切需要提供具有更大接入带宽需求的服务, 而又要同时兼顾到现有的网络建设。中兴通讯Cable产品经理孙畅告诉记者, 在广电接入方面中兴通讯投入很大, 基本上与电信投入属于同一级别的部署。据了解, 目前中兴通讯已参与了20多个省份接入网和城域网新建与改造工程。

而就在本届展会开始前不久, 中兴通讯还与高通创锐讯联合宣布帮助上海东方有线完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改造, 成为国内第一大NGB示范网络。中兴通讯固网产品总经理朱永兴向记者表示:“三网融合的加速推进, 将为国内广电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通创锐讯的加入, 必将给整个行业增添活力, 提升网络设备性能。”

其实从全网的拓扑结构来看, 广电的NGB网络与电信固定网络非常相似。但考虑到广电运营商投资规划、业务特征、运维能力, 中兴通讯副总裁樊晓兵表示十分担忧。“广电运营商在进行NGB网络规划与建设时, 不仅是要充分考虑现有及潜在的用户业务特征, 而且要采用适度超前的技术方案。”

中兴通讯作为经验丰富的电信设备厂商, 针对广电当前的运营能力早已做足了功课。“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 中兴通讯根据不同的网络层面将推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中兴通讯副总裁樊晓兵向记者透露, “中兴通讯的网络设备结合广电现有运营能力, 将更加强调大容量、融合特性和低成本运维, 并针对同轴电缆单线入户、同轴电缆与五类线双线入户和光纤单线入户三种不同场景, 提供EPON+EoC、C-DoCSIS、EPON+LAN和FTTH四种解决方案, 满足广电新建小区和老小区在双向网络改造中的不同需求。

联合通讯的媒体融合与数字传播 篇2

1 我国当前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 学术界和政府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实践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从现阶段来看, 由于对媒体融合概念的不明确以及新兴媒体技术认识的局限, 使得大多数媒体融合实践仅仅停留在形式和内容的嫁接上。

借助于新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覆盖范围等方面相比于传统媒体具有较大优势, 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 我国传统媒体应改变被动的局面, 积极推动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通过资源重新配置的途径, 使新老媒体逐渐向着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目标努力。值得肯定的是, 经过几年的发展, 我国媒体融合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开端。例如, 一些主流新闻媒体先后建立起自身的网络媒体平台, 并获得新闻转载权;部分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也开放了网络公众平台, 实现了政府事务公开及公众参与政府管理工作。这些变化实质上正推动着媒体融合向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 我国媒体融合已初步进入全媒体融合阶段。全媒体融合表现在多种不同媒体形态的相互融合, 在多个媒体平台上实现媒体资源的共享, 从而使传统媒体演变成以新闻网站、纸质媒体、社交网络、移动媒体客户端等构成的全媒体融合形态。传统媒体凭借公信力强、内容权威等优势, 并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的强大技术支撑, 通过二者技术、内容、渠道的深度融合, 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2 联合通讯的数字化传播功能

一直以来, 联合通讯专注于数字新闻的传播及数据增值业务的应用开发及运营。而2014年12月7日上线的“联合通讯5.0”更是集合了数字通话、即时新闻传播、报刊原版阅读、图书数字化发行、历史资料查询、大数据分析应用等数字传播功能, 实现移动终端上“看、读、听、评、搜、存”的图书数字化阅读功能。这些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即时通讯。“联合通讯5.0”的即时通讯功能, 即为用户提供与全球范围内的即时免费通话服务, 用户在拨号功能菜单下, 可与全球任何电话建立通话。通过利用Internet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语音采集、压缩、传输技术, 联合通讯将聊天工具的主要功能集合进来, 并完成从单一的文本聊天到语音通话甚至图像、视频通话功能的转变, 并保证语音通讯的即时性、稳定性、安全性等基本性能。通话功能作为联合通讯的附加功能之一, 体现了其与其他即时通讯软件产品的差异, 为读者用户打造一个沟通交流的服务平台, 满足用户数字化通讯的基本需求。

2) 即时新闻传播。报刊媒体作为一种即时性新闻传播媒介, 对传播的时效性有较高要求。但传统纸质媒体“定期出版”模式受到低时效性、单向传播等限制。联合通讯将传统媒介与新媒体数字技术进行融合, 借助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性, 保证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保护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不被边缘化, 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发展开创新的局面。联合通讯实现了网站与客户端发布系统的互通, 当网站新闻内容更新时, 移动客户端上也会获得实时更新, 实现新闻即时传播, 适应数字传播时代的需要。另外, 通过读者用户评论、转发等互动情境, 形成网状传播, 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覆盖更多的受众。

3) 报刊原版阅读。联合通讯数字发行平台, 为纸质媒体量身打造, 最大程度地简化了纸媒数字化过程, 通过平台集成后可以生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客户端的原版数字内容, 完美的展现纸媒的特色, 为媒体创造了一个全媒体时代的报刊原版阅读平台, 提供多种互动分享功能、个性化定制的功能。原版阅读提供了最接近于纸媒的阅读效果, 精彩的图文排版和逼真的翻页特效, 在移动端将传统媒体完美呈现。原版界面提供上一页、下一页、目录、下载、往期、大图、订阅等丰富的功能。并且, 该平台可将内容以图、文、音、频多元化的方式展现给读者, 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4) 图书数字化发行。近年来, 由于发行成本低、环境污染少、信息存储量大等优势, 图书数字化发行方式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纸质发行。联合通讯的建设正是顺应了图书出版与发行的数字化发展趋势。联合通讯只需几秒钟就能将全国所有合作报刊在第一时间展现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 即方便又快捷, 即时效又环保。联合通讯引领着我国图书报刊数字化发行的转型。

5) 历史资料查询。为方便对历史图书和报刊内容的检索, 联合通讯将往期资料储存在历史数据库中, 并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查询功能。系统支持标题关键字、出版日期、刊名、通讯作者、类别等多个维度的信息查询。并且为了提高系统的信息检索能力, 增强系统的可用性, 在对某些信息进行检索时, 系统支持模糊查找或关联性查找, 某些信息可以支持通配符查找。

6) 大数据分析应用。联合通讯借助网络化、数字化媒体平台, 将多家媒体聚拢在该平台上, 扩大新闻信息的规模和集中度, 并在将来集成大数据分析高级应用, 通过媒体融合方式挖掘信息的二次价值。例如, 可以通过分析新闻的点击率、转发率、支持率等指标, 对新闻价值进行系统评价;或通过对评论内容的语义识别, 进行网络舆情监控;又或者分析受众对不同新闻内容的偏好, 从而推出个性化推荐服务。媒体数据分析的对象不仅仅是文字内容, 还包括音频、图片、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信息。大数据在新兴媒体中的应用将为海量媒体数据处理带来巨大的变革。

3 联合通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联合通讯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媒体数字技术, 在我国媒体数字化传播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联合通讯整合了众多新闻媒体资源, 适应媒体格局的时代发展, 继承和发挥主流媒体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及舆论引导能力, 为推动我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撑作用。“联合通讯5.0”的启动上线, 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了媒体融合的发展。

1) 技术融合突破局限。纸质媒体传播具有受众面窄及传播速度慢的局限性, 报纸等媒体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纸质发行, 难以获得时效性, 读者互动性不足。联合通讯依靠新媒体数字技术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开发媒体表达的新模式和适应新媒体传播需要的营销手段, 打破传统媒体传播的局限性。联合通讯加入了二维码、在线支付等新兴计算机和通信技术, 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建立高效的通信, 真正做到无延迟、高精度的新闻数字化传播。

2) 内容融合发挥优势。内容是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内容融合可以有效发挥这一优势。联合通讯可提供新闻内容的个性化定制。联合通讯移动客户端第一界面为用户自定义定制界面, 用户可根据个人喜好, 将杂志、报纸、音频、视频等新闻信息有机整合在一起, 实现内容的深度个性化定制。联合通讯以新媒体的方式, 构建了专业的表达、细分的内容以及多层次的呈现方式, 对不同介质的内容产品实行数字化处理和传输。内容融合的目标在于实现内容增值,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内容生产过程的增值, 通过新媒体融合一次性生产, 降低新闻内容的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环节的效率;二是新闻内容传播过程的增值, 同一条内容同时在不同终端中传播, 通过内容的多层次利用, 提高内容的传播价值。以此, 联合通讯通过媒体内容融合, 一次生产即可满足多渠道传播和多功能服务。

3) 渠道融合广泛传播。联合通讯新媒体数字技术为媒体拓宽了传播渠道, 实现媒体渠道融合。通过渠道融合, 让上千家媒体进入网络平台和移动平台, 推动媒体信息采集、新闻发行、读者反馈等渠道的数字化转型, 从而获得更大、更广泛的新闻传播空间。多渠道融合还可以实现信息的深度融合, 联合通讯通过微博、微信等先进的社交平台与新闻媒体的有效对接, 增加用户粘性和人气, 发挥渠道融合的传播效应, 通过深度融合推动“内容再造”, 对内容的传播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只有将优质的新闻内容和便捷的传播渠道结合起来, 媒体才有可能获得巨大的竞争力。

4 结论

当前, 我国新兴媒体依靠其信息海量、时效性高、互动性强等优势, 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作用。但传统媒体在受众心中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公信力和专业性, 因此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与数字化传播, 实现新老媒体的融合发展, 是当前媒体界的大势所趋。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联合通讯推出了全新的数字化技术, 能够帮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在数字化传播功能上, 联合通讯集合了数字通话、即时新闻传播、报刊原版阅读、图书数字化发行、历史资料查询、大数据分析应用等数字传播功能, 实现移动终端上“看、读、听、评、搜、存”的图书数字化阅读功能。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 联合通讯通过技术融合打破纸质媒体传播受众面窄及传播速度慢的局限性;通过内容融合发挥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 并提供新闻内容的个性化定制;通过渠道融合拓宽了新闻媒体传播渠道, 以深度融合推动“内容再造”, 从深度、广度上扩大内容传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菲.媒介大融合[M].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21.

[2]范以锦, 董天策.数字化时代的媒体产业[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8:142-274.

[3]鲍立泉.数字传播技术发展与媒介融合演进[D].华中科技大学, 2010.

[4]宋小勇.媒体融合——传媒业发展的大趋势[J].中国地市报人, 2010 (10) :11-12.

[5]贺旖.数字传播技术发展与媒介融合演进[J].科技传播, 2014 (22) .

[6]徐廉.媒体融合与数字报业之路[J].中国报业, 2009 (12) :71-72.

融合通讯 篇3

移动互联网时代, 无论是电信运营商、互联网运营商还是终端厂商都期望对用户的上网行为施加影响, 进而从中获得商机。如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OPhone操作系统、谷歌公司开发的手机浏览器等均是通过控制用户的网络入口, 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习惯。

但是与互联网运营商、终端厂商相比, 电信运营商在操作系统和浏览器领域都不具优势, 在影响用户的途径选择上, 电信运营商需要另辟蹊径。对此, 笔者认为, 通讯录作为每款手机必备的软件是电信运营商可以充分利用的利器。

用户与盈利模式为核心环节

移动互联网从属于烧钱的互联网行业, 目前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尚在生存线上挣扎, 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少之又少, 而少数成功者在艰辛成长后则呈现出“老大通吃”的发展规律, 因此在互联网界一直都有“只有前三名才能生存”的说法。如腾讯公司在即时通信市场取得绝对优势地位后, 其音乐、游戏、微博等业务也借助其优势地位得以迅速发展, 快速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使得许多专门运营音乐、游戏等业务的移动互联网小公司失去了市场发展空间。

尽管每一个成功的互联网公司的发展经历都有其特殊性, 但纵观多数公司的发展之路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些普遍规律, 这些规律也适用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用户;二是具有可以控制的盈利链条和盈利模式。

通讯录:短平快的切入口

在3G时代, 丰富的应用已经改变了用户对终端和业务的使用习惯, 手机早已不是仅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设备, 它已成为用户使用业务的直接入口。“智能终端+应用服务”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典型的商务模式, 终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引起关注。

然而受制于终端厂商以及互联网运营商的把控, 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商对终端和应用的控制力较弱, 尽管其已通过定制终端、建设自有业务应用商店等方式力求在终端和应用方面对用户有所影响, 但在投入重金之后, 收效甚微, 而且长期来看, 由于受运营商自身能力和运营模式的影响, 这两方面都很难与终端厂商和互联网运营商进行对抗。

电信运营商如果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站稳脚跟, 避免成为哑管道, 长期来看利用自身通信网络和用户口碑发展智能管道和第三方应用平台是必由之路。但在短期内对网络的升级改造以及与苹果和谷歌应用商店竞争都存在很大的难度, 因此运营商目前迫切需要利用现有能力和资源, 找到一个短期可以影响用户手机使用习惯、在长期可以为智能管道和应用平台聚集资源的业务模式。

分析电信运营商的优势, 用户号码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对用户号码运营商具有绝对的控制力, 而且这也是产业链上其它角色无法获取的资源。尽管3G网络和智能终端为用户提供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应用, 但手机区别于其它电子终端最主要的就是其通信功能, 这也是手机可以做到“人不离机”主要原因, 而从用户号码运营商可以延伸出用户通信录好友社区、用户身份认证等一系列的资源, 为运营商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业务切入点。

打造个人通信中心

通讯录作为一种日常使用的软件目前在多个应用商店中都很常见, 而且多数是免费的。由于对于一般开发者而言, 开发通讯录产品无非是方便用户记忆、管理电话号码, 并没有更深远的客户资源挖掘和盈利初衷, 因此目前的通讯录产品功能较为单一, 仅提供用户电话号码的导入、导出、备份、分类、分享等功能。笔者甚至发现国外功能相对完善的通讯录产品PLAXO也仅增加了重复号码提醒、新号码自动提醒记录等功能, 完全不能称为是一款融合通信产品。

然而, 运营商提供通讯录产品则须具备融合通信业务的特征, 否则难以脱颖而出, 即在完备的通讯录功能基础上实现用户多种通信方式的一站式、一键式调用。通过融合通讯录产品, 用户将不再需要到多个客户端或菜单下寻找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短信、彩信、即时通信、微博等各种业务, 而是可以以个人通信为中心, 实现多项业务的组合使用和业务间通信信息的相互转化。同时, 在上述通讯录产品中还可以引入用户状态信息, 用户通过设置通信状态 (如忙碌、开车中、会议中等) 提示出目前自己方便使用的通信方式, 提醒通讯录中的联系人选择合适的方式与其联系。

通信是用户使用手机无法避免的一项业务, 而功能完善的个人通信中心必将对用户具有普遍的吸引力, 同时通信业务使用的频繁性也决定了通讯录产品将具有较高的使用率和用户黏性。同时, 由于融合通信功能的实现需要在运营商网络侧和软件上根据用户手机终端操作系统进行底层的设置修改, 一般的应用开发者无法实现, 这也为通信运营商提供上述业务设置了天然的技术和业务壁垒。

创建公司级通信中心

个人用户更关注通讯录功能的完备性, 公司级用户则更为关注内部号码的安全管理。作为稳定个人用户的一项服务措施, 同时也可借助公司力量引导个人用户使用运营商通信产品, 运营商可以在设计通讯录产品时增加公司级用户的功能和设置, 即公司级用户可以对注册进入该公司的个人用户进行公司号码管理, 管理内容包括将最新的公司号码同步到个人用户的公司通讯录中;可以设置个人用户使用和查看公司通讯录号码的权限范围, 如一位普通的业务人员无法查看技术开发部门电话号码;可以对个人用户某一类别的号码资源进行备份, 如客户号码等。如此的设置一方面在公司人员和机构调整后, 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及时了解到可以查看的内部号码情况, 另一方面在某一个员工离开公司后, 公司也可以及时屏蔽掉其所能查看的内部号码, 并且及时将其掌握的客户通信资料传递给其他员工。

建设用户身份识别体系

在互联网上, 每一项业务或服务基本都需要用户注册, 这就是用户身份标识。由于用户在每项业务上停留的时间有限, 且行为单一, 只可以记录用户在这一业务上的使用情况, 而且一般业务或服务中用户注册的信息都为用户随意填写无法进行有效性验证的信息, 实际价值并不大。

运营商将用户手机号码作为用户身份标识, 由于用户手机大多经过了实名制登记且留存了身份证等重要信息资料, 用户身份的真实有效性可以得到保证。并且手机SIM卡可以为用户提供保密性和安全性保护, 手机上网的各项行为均可以通过手机号码这一惟一标识进行体现。运营商可以在用户允许的情况下, 对其多项网络业务进行关联, 实现多项业务一点接入和网络虚拟资源的共享 (如游戏经验、游戏币等) , 在方便用户的同时, 逐步描绘出用户较为完整的网络生活轨迹, 为用户行为分析、用户细分等提供数据支撑。

虽然将手机号码作为用户身份标识具有较多的天然优势, 但是由于手机号码属于用户个人信息的一部分, 如果直接将其作为用户身份标识还是有诸多不便之处。运营商需要在用户手机号码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一套依托于手机号码的用户身份识别系统。但是如何才能让用户认可和使用新的身份标识呢?通讯录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运营商可以在用户使用通讯录产品时要求用户注册并与自己的手机进行绑定, 其通讯录业务的注册码就很自然地成为了用户的身份标识, 这为日后用户身份识别系统应用范围的扩大提供了基础。在用户申请其它运营商自有或较为紧密的合作业务时, 根据用户的手机号码, 运营商也可以将通讯录注册码作为统一的用户注册码, 同时可以根据用户通讯录中的联系人信息将用户使用业务的情况推荐给其他人员, 扩大业务用户的同时, 提高用户黏性和使用率。

例如近期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纷纷推出了自有即时通信业务, 由于前期注册用户少, 同时在线使用的用户就更少, 许多用户在注册登录后发现自己的好友都不在线, 无法实现交流, 因此业务使用率很低。如果在通讯录业务的基础上对这些业务进行推荐, 一方面用户在查看通讯录时可以获知自己哪些联系人已经注册了即时通信业务, 另一方面即使联系人即时通信业务不在线, 通讯录也可以通过其融合通信的功能将消息以短信等方式及时通知到联系人, 引发用户使用即时通信业务进行交流, 促进即时通信业务的使用。

为移动支付进行前期准备

互联网产业最重要的盈利模式是互联网广告和电子商务, 短期来看在移动互联网领域, 这两种模式仍将是主要的盈利方式。由于运营商在互联网时代仍以网络运营为主, 内容为辅, 因此在互联网广告和电子商务方面均没有深入的发展。

相对而言, 互联网运营商则在这两个方面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盈利模式。如百度、谷歌等公司组建的互联网广告联盟, 将分散在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处的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 这也使得互联网广告效应成倍增加和成本大幅降低。此外, 在电子商务领域也出现了淘宝、京东商城、当当、卓越等电子商务企业, 尤其是淘宝网较早地推出了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工具, 抢占了市场先机。

可以预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运营商仍将在产业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而电信运营商如想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就必须结合自身能力和资源, 体现出自身的价值。电信运营商对用户身份进行有效识别和对用户手机卡进行安全认证就体现出了自身独特的价值, 凭借此, 运营商可在移动支付领域获得一席之地。

根据市场研究网站Market Research.com此前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所作2009至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预测》, 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将达8.39亿, 交易额达9.45亿美元。可见移动支付具有巨大的商机, 势必引来移动互联网产业无数目光和关注。近期腾讯公司就开始大举进军电子商务领域, 并想借助其庞大的QQ用户进行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互联网运营商为用户建立了虚拟的用户身份, 虽然方便用户使用且可以有效保护用户个人信息, 但是这种虚拟身份无法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直接使用, 必须转换成一种真实有效的用户身份后才可以实现交易。日前腾讯公司正在大力推广拍拍网和财付通业务, 在拍拍网用户注册非常容易, 只需借助QQ号即可直接成为拍拍网的注册用户, 但在财务通业务开通中腾讯公司就不得不花大力气、投下重金引导用户注册和使用了。因为财务通需要用户真实有效的身份和银行信息, 而目前在涉及个人信息、银行账户等资料填写时用户还存有顾虑。

此外, 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申请支付牌照, 但仅有牌照还是不够的, 要想和支付宝、财付通这样的支付公司竞争, 运营商必须寻找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利用基于通讯录业务打造的用户通信入口、通信中心以及依托于通讯录建立的用户身份识别系统, 无疑将成为运营商进军移动支付的利器。

常见通讯录类产品功能

·传统通讯录功能:联系人管理、常用电话、联系人智能搜索、来电归属地显示等;

·通讯录备份:通讯录加密及云备份;

·语音功能:支持语音短消息及群组聊天;

融合通讯 篇4

特艺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通讯事业部总裁Georges Laplanche日前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随着用户对家庭娱乐需求的增长,高清电视乃至3D电视将成为未来的主流,高清电视已成为广电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预计,2014年销往IPTV市场的机顶盒将从2009年的1940万台增长到5800万台。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2月,Technicolor特艺集团多网数字机顶盒全球出货量已突破1亿台,稳居全球之首,而且目前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Georges Laplanche先生引用Technicolor特艺集团首席执行官罗睿哲的话说:“机顶盒销量突破1亿大关,这对Technicolor来说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据他介绍,特艺集团已成功地向全世界的卫星、电视和网络电视服务提供商供应机顶盒,并做好了充分准备,将来可随时为客户提供混合解决方案,为用户点播各种内容提供支持,以丰富观众的娱乐体验。

家庭网关是家庭信息化的基础,也是数字家庭各种业务和应用实现的核心设备。目前,家庭网关主要发挥基本的互联网接入与路由功能,或者充当数据家庭网络的互联核心,而未来发展到3.0阶段,家庭网关将作为一个宽带综合平台,为家庭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宽带应用。届时,用户无需借助电脑就可以完成各种宽带娱乐体验以及信息交流和共享。而Technicolor在这一数字家庭业务发展上也颇有建树。据Georges Laplanche先生介绍,在全球5亿家庭和企业宽带客户中,Technicolor网关销量也已突破1亿大关。特艺集团数字通讯集团总裁裴文思曾自豪地说:“网关销量突破1亿大关充分证明了我们在CPE市场致力于创新和追求卓越的成就。我们的持续创新能力帮助我们赢得了全球范围内主流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信任,他们深信,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作为宽带论坛的成员之一,特艺集团一直致力于DSL的标准化,并努力增强CPE远程管理功能和改善接入设备的生命周期,以努力降低宽带解决方案的部署成本和总拥有成本(TCO)。2001年首次推出无线ADSL路由器;2002年首次推出UPnP2认证路由器;2003年首次推出自助安装无线业务解决方案;2008年通过DLNA认证3,成为首家可提供符合欧盟能源管理标准的产品(第三版欧盟能效行为准则)的供应商。特艺集团的产品组合也非常丰富,例如,2004年推出了三重播放业务网关,2008年和2009年分别引进了媒体中心功能和Femto家庭基站。

【融合通讯】推荐阅读:

应急通讯05-20

监控通讯06-07

通讯论文07-03

可靠通讯07-23

通讯程序08-03

通讯架构08-14

通讯线路08-16

电话通讯08-23

机器通讯09-06

通讯工具09-17

上一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一篇:衔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