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输技术(精选12篇)
信息传输技术 篇1
一、电信传输工程信息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电信传输工程的信息管理, 要求在投入少量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基础上, 获得高效率电信传输管理, 满足相关业务的基本需求。
(1) 信息管理的目标。电信传输过程中, 涉及到复杂的资料, 而且管理往往比较分散, 需要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模式, 提高传输的效率。电信传输工程的信息管理体系开发, 需要实现传输信息管理的计算机化, 在录入和登记相关传输信息之后, 提供快速方便的信息查询渠道和信息导出功能, 以便调度、统计、汇总传输的资料。
(2) 信息管理的原则。一方面要求在系统框架, 要在深入调查电信传输业务的基础上, 制定一个较为完整的实施方案, 方案的内容覆盖机房、电路、纤芯等的管理, 确保外网出现问题后, 不会对模式产生大幅度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系统需求分析和模块的设计, 在管理机房、电路和纤芯信息的时候, 传输管理维护工作人员要根据系统要求操作相关的数据, 包括收集和查询数据等, 而管理层根据收集到的数据, 生成传输业务的报表, 使得管理工作更加细化。
二、电信传输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
在明确电信传输工程信息管理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 设计和开发传输信息管理系统, 以形成电信传输工程的有效控制。
(1) 系统的平台环境。电信传输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平台和运行环境, 是在Access数据库的基础上, 开发电信传输的局域网, 其中包括小型客户端管理系统和软件开发平台系统, 具体按照的编程语言有系统环境、开发工具、数据库、测试工具、运行环境客户端、运行环境服务器端。 (2) 系统模块的功能。电信传输工程系统模块功能包括用户登录、基础数据管理、电路表管理、纤芯信息管理等。 (1) 用户登录。登陆界面上分为账号、密码、验证三个部分, 在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之后, 系统验证通过后, 就可以直接进入系统功能的界面, 反之, 登录不成功就要重新验证和登录, 必要时联系系统管理人员重新设置密码。 (2) 基础数据管理。在录入数据之后, 要定时对电信传输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更新, 其中需要管理的内容包括机房、基础项目、传输项目、用户、员工字典等, 这些管理内容集中在机房信息登记设备中, 因此要分类机房的性质, 并确定信息查询的具体流程。机房的查询流程通常为:开始-进入机房管理-输入机房基本项-点击查询-确定查询条件是否存在-显示输出查询结果-结束。 (3) 电路表管理。相关的信息需要在详细表上登记, 尤其是2M的电路, 并分类登记业务, 以及电路的编号、路由、类型等, 都是电路表管理的信息主要内容。 (4) 纤芯信息管理。在将纤芯使用的用途、路由、位置、业务等级等登记在详细表上, 尤其是纤芯的占用情况, 要进行详细了解。纤芯信息管理的流程为:进入纤芯链路管理模块之后, 根据业务的需求, 选择合适的纤芯链路, 然后生成纤芯链路和修改纤芯使用状态, 则可完成纤芯信息管理任务。 (3) 电信传输工程的数据处理。 (1) 纤芯管理模块的数据处理。根据业务的规则和逻辑, 分析和判断纤芯管理中的数据安全性和有效性, 并在将数据写入数据库的过程中, 按照业务的规则处理数据。 (2) 数据库技术。为了确保数据库的安全, 要求根据数据库的类别, 设置用户登录的权限, 以便在不同操作界面上联动查询纤芯基本资料的同时, 提高数据库的保密性。 (3) 信息数据查询功能的实现。为了方便电信传输信息维护人员快速、准确地处理电路数据信息, 要求更新电路数据, 根据用户的权限筛选出数据的结果, 并将其展示在用户界面上, 并集中管理数据库, 编写子程序的形式, 实现结构化的总调度。 (4) 工程的安全设计。电信传输工程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包括环境安全、数据库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 可以采用C/S的系统模式, 以及提高界面接口的灵活性, 为安全保障数据库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电信传输工程的信息管理涉及到复杂的资料, 而且管理往往比较分散, 因此需要结合实际的工程需求, 遵循安全、先进、经济、可靠、实用的基本原则, 对传输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
参考文献
[1]王政华.电信传输网络的评估与优化.南京邮电大学, 2007
[2]周冠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电信传输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兰州大学, 2005
信息传输技术 篇2
以高空军用飞艇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在飞艇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飞艇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功能结构,总结了其技术特点及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并提出了初步解决思路.
作 者:吴潜 金炜东 李华超 胡茂海 WU Qian JIN Wei-dong LI Hua-chao HU Mao-hai 作者单位:吴潜,李华超,WU Qian,LI Hua-chao(西南交通大学,成都610031;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成都,610036)
金炜东,JIN Wei-dong(西南交通大学,成都610031)
胡茂海,HU Mao-hai(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150001)
信息传输技术 篇3
[关键词] 滚动码 编码 载波遥控 译码
一、控制数据传输的总体设计方案
在商场、宾馆、学校、医院等场所,有多种控制数据需要安全可靠传输。如各种控制报警信号等。设计一种基于滚动码的数据传输系统,它由发射器、传输线路和接收器三部分组成。
发射器完成输入脉冲的编码,并将输出信号调制后输出;传输线路是信号传输的途径;接收器从传输线路上接收相对应的信号后解调并译码,输出接收成功显示信号和触点式开关控制信号,以完成信号的传输。为了方便于使用,信号传输可采取了电力线载波方式。
二、电路设计的原理
1.发射器。取样传感器RT视实际需要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可以是烟雾传感器等,它为发射器脉冲开关电路提供输入信号,当取样传感器达到了设定的极限,脉冲开关电路工作,可控硅SCR1被触发并维持导通状态为编码器IC2、为载波振荡发生器、脉冲调制发送器提供直流电源通路,使它们工作。同时,相应的故障信息被传递给IC2的对应引脚;IC2为可编程串行输出滚动码编码器集成电路,可用HCS301。HCS301有四个输入引脚、一个串行输出引脚、一个地引脚和一个电源脚。滚动码芯片是Microchip公司针对滚动码无线遥控安全系统开发的,采用了跳码加密原理。可以编入不同厂商的代码、可以编入同一厂商的不同序列码。每一块HCS301须先通过编程器编程,而后与具体的滚动码接收器如HCS512配对通讯学习成功之后,即可使用。发射码长度达66位,编码组数达六万亿组,发射一组有效编码时间≤500ms,保证了安全性。在此选取HCS301的一脚s0用作输入,其他三个引脚可同理被开发使用。
载波振荡发生器产生100KHz~300KHz之间某一特定的频率f0,调节内部电位器确定频率f0。使串行编码指令在脉冲调制发送器内调制载波信号发生器产生的f0信号后得到已调波,并送至载波放大输出电路放大,经隔离输出级将信号输送到电力线路上。
在守侯检测状态时不发送载波信号和已调波信号,只在保护启动的瞬间输出已调波信号。图1是发射器电路原理图。
2.传输线路。实际中,可以优先考虑使用电路线路作为信号的传输线,实际应用效果证实发射器和接收器接在同一电源相线上使用效果最佳。受场所空间的限制,也可以选择红外波传输或单独敷设信号传输线路。
3.接收器。接收器通过C21、L21、C22、L22、中频变压器B2和C23组成选频网络,从载波线路上接收对应发射器输出的载波频率为f0的已调波。信号经解调电路、放大电路后输入到滚动码译码器集成电路IC22的译码输入引脚18脚。若该滚动码译码器是与事先编程的滚动码编码器配对通讯学习成功的,则译码成功,IC22可选HCS512。译码成功IC22的对应引出脚输出为高电平,经R28使单稳态开关电路输出跳变为高电平,这时信息接收显示电路工作,表示数据已经可靠接收到;同时VD24导通,通过R36触发VT21,由VT21、继电器J2、VD25、R37及辅助元件组成的输出电路立即使继电器J2吸合,继电器J2的触点输出去控制以立即切断需要保护的设备供电电源以保护设备。图2是接收器电路原理图。
三、该控制数据信息传输系统具有的主要优点
1.采用滚动码编码译码技术,解决了编码组数少、编码冲突的难题。
2.采用載波遥控技术,可利用电力线路作为载波线路完成信号的传输,不架杆敷线,安装维护方便。
3.发射器电路发射一组有效串行编码的时间:200ms~500ms;且在检测守侯状态时,不发送调制信号和载波信号,减小了发射器静态损耗。
4.选取不同属性的传感器,可以将该方案应用于不同的控制场合。
四、结论
本方案能够为控制数据传输提供一个新的实用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KeeploqCodeHoppingEncoderHCS301, 2000Microchip TechnologyInc
[2]KeeploqCodeHoppingDccoderHCS512, 1998Microchip TechnologyInc
远程教育信息传输技术比较 篇4
远程教育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信息传输技术,它是保证教学信息得以迅速传播的手段,同时也是师生之间得以交流的通道。信息传输技术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正确地选择远程教育的信息传输技术,对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远程教育的信息传输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利用公用电信网的信息传输技术
*利用有线电视网的信息传输技术
*利用卫星或VSAT网的信息传输技术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输技术
2 利用公用电信网的信息传输技术
公用电信网可以说是覆盖我国面积最大的通信网络。其他网络不能到达的地方,公用电信网络大部分可以到达,这就为远程教育提供了一个遍及全国的信息传输平台。
目前我国的公用电信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信息传输技术:
*公用电话网(PSTN)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数字数据网(DDN)
*帧中继(FR)
*ATM(异步转移模式)
2.1 公用电话网(PSTN)
公用电话网是一种典型的点对点通信业务,也是历史最悠久的电信网络。从用户端的角度来看,两个用户之间是一条模拟通信电路。要传输数字信息,必须使用调制解调器(Modem)。由于每条话路在交换机中的传输速率是64kbps,所以在该网络上的数据传输速率不可能超过64kbps。
PSNT是世界上覆盖面最广的一个通信网络。利用PSTN可以使信息到达其他网络无法到达的地区,这是它最大的优点;缺点是PSTN从本质上讲是为传输语音信息而建立的模拟网络,不适合于传输数字信息,更不用说远程教育采用的多媒体信息了。
2.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ISDN是在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可以支持包括语音在内的多种电信业务。ISDN主要提供两种速率的接口:基本速率接口(BRI)为2B+D,用户可用的是两个64kbps的数字通道,合计为128kbps;主速率接口(PRI)为30B+D,用户可用的是30个64kbps的数字通道,合计为1920kbps。
利用ISDN进行多媒体信息传输,至少需要3条BRI合并使用,即384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才能满足需要。ISDN的优点是线路改造简单,很容易从PSTN改造成ISDN,从而初步满足多媒体信息传输的需要;缺点是改造后的线路性能提高有限,同时ISDN是按照电话方式收费的,三条BRI相当于六部电话的费用,价格不菲。因此只适用于短时间使用,长时间使用以DDN为好。
2.3 数字数据网(DDN)
DDN是随着数据通信业务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网络,它利用数字信道提供永久或半永久的数字电路,可以为用户提供专用的数字信道,为用户建立自己的专用数据网提供条件。
采用DDN可以进行LAN间的互联,LAN与WAN间的互联,并可建立VPN,方式灵活多变。DDN可提供N×64kbps及2048kbps的全透明的专用电路,具有随时可用和时延小的特点,很适用于构成远程教育网络。
2.4 帧中继(FR)
帧中继是在OSI的数据链路层采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分组的一种技术,其产生是基于光纤数字电路的逐步普及,用户终端日益智能化的趋势。当线路的误码率很容易达到10-9,终端的智能化程度愈来愈高,就可以将相当一部分由网络节点完成的工作转移给网络终端来完成,从而简化节点设备、节省用户费用。
帧中继适用于突发性的数据传输业务,一般可提供64-2048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特别适用于LAN间的互联,在距离较远时,用户可以享有较好的经济性。
2.5 ATM(异步转移模式)
和帧中继类似,ATM也是一种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数据传输方式。但与传统的分组交换技术不同的是,它采用了远小于一般分组的信元,同时ATM内部完成的功能很少,所以传输信息的速度很高,目前可达622.08Mbps。
目前,主要利用ATM进行以下应用:
*WAN范围内实时音频信息的传输。
*借助IPOA或LANE技术实现LAN的高速连接。
*建立视频点播系统。
由于ATM的技术需要大量的配套设施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目前对ATM的使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3 利用有线电视网的信息传输技术 (CATV)
有线电视网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共用天线系统,第二代是闭路电视系统,第三代是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HFC)系统。有线电视网的特点是带宽较宽,服务范围广。传统的有线电视网采用的是模拟技术,随着数字压缩技术和高效数字调制技术的应用,有线电视网的频道容量和多功能服务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有线电视网的最大优点是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城镇;缺点是目前大部分CATV都是单向模拟传输的,不适合于反馈信息。随着我国数字电视的开播,将提供数字信息的双向传输,有线电视网的优点将逐步显露出来。
4 利用卫星或VSAT网的信息传输技术
卫星通信的优点是一目了然的,它的覆盖范围大、通信距离远、同时是以广播方式工作。VSAT (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甚小口径终端)的功能与卫星通信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但接收天线的尺寸要小得多,价格低廉较容易安装。
利用卫星系统的广播方式和其广大的覆盖面,可以使远程教育的信息传输到世界各地。唯一的缺点是这种传输是单向的,学生无法进行及时的反馈。VSAT可以设置成双向的,虽然成本略高一些,但对于通信不便的偏远地区有一定的优越性。
5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输技术
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两种技术。广域网技术是在电信网技术上发展起来的,而局域网技术则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特别是因特网的使用,使计算机网络在全球完成了互联,覆盖到了千家万户,其优点是无可比拟的。事实上,计算机网络技术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它综合利用了公用电信网络的各种技术,以至于很难界定它究竟属于那种技术。
在小范围的远程教育系统中,主要采用LAN技术即可;但在大规模的远程教育系统中,主要使用的是WAN技术,其网络的互联可能使用上述的任何一种或几种技术。
6 性能的比较及适用情况
由于上述信息传输系统并不是专门为远程教育而开发的,各有各的用途,所以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只能进行粗略的比较。
上述各种信息传输技术的性能比较见表1。
由于上述各种信息传输技术的性能各不相同,因此它们的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根据远程教育的不同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信息传输系统。
一般来说,ATM主要用于骨干网的信息传输,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数字数据网和帧中继用于局域网的接入,卫星网和VSAT可组建独立的远程教育网,有线电视网和全国的广播电视网连接也可组建独立的远程教育网,而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则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实际上综合运用了上述各种信息传输技术,可以完成传输数据、文件、语音、图像、动画、食品和音频信息等各种业务,涵盖了远程教育业务中所有信息的传输要求。同时,计算机网络的覆盖面大,费用低廉,这些均有益于远程教育的迅速普及。但是,计算机网络在初期需要一定规模的投资,对于偏远地区和人口稀少的地区暂时还难以普及。
7 国内若干远程教育系统使用的信息传输技术
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尚在起步阶段,根据不同的需要,建立了各种信息传输系统的远程教育网络。下面是几个例子。
以ATM为骨干网的有:北京邮电大学。
以卫星系统进行远程教育的有:清华大学。
以有线电视网进行远程教育的有:浙江大学。
以ISDN进行远程教育的有:中国矿业大学。
以DDN为骨干网的有:中国教育科研网。
上述各教育机构均同时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传输系统的远程教育网络。可以说,计算机网络是最有生命力的远程教育信息传输系统,随着远程教育的日益发展,计算机网络性能的不断提高,将愈来愈显示出计算机网络在远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Behrouz A.Forouzan著, 吴时霖译.数据通信与网络 (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Uyless Black著, 宋建平译.因特网高级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3]Uyless Black著, 贺苏宁译.现代通信最新技术 (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信息传输技术 篇5
1.1产品体积小
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之中,市场上的传输产品在制作时,正朝着体积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
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现已都离不开的手机、光纤接受器等用于传输信息的工具,其体积在不断的缩小。
通过缩小产品的体积不仅便于人们的使用和携带,同时还可以降低其制作的成本。
由此看来,通信产品及其电子设备在未来会发展的越来越小,越来越灵巧,同时还会兼具多种传输功能。
1.2产品功能多
现如今,手机对于我们来说不再仅仅只是用于接收信息与打电话的工具了。
我们可以挺过手机进行网络交易、邮件传输等等。
通信产品的将几个独立设备分别完成的功能集中到了一起,大大的提高其传输技术,实现了多个功能的综合应用,使其产品的性价比得以飞速的提升,同时也降低了相关资源的消耗与浪费。
1.3产品一体化
在传输技术最开始应用的时候,通信设备就只能进行最基础的信息传输与信号的传送,通过多年的努力,现今的通信设备有了很多的功能,产品的一体化程度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产品一体化的实现,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价值,同时还能带动与之相关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相关的监督管理人员对传输技术及设备进行及时的管理,以便日后更好的改进与完善传输技术。
二、两种传输技术概述
2.1同步数字系列(SDH)
SDH是一套可以同步进行信息传输、复用、分插和较差连接的标准化数字信号结构等级,在传输的媒质上可以实现同步信号的传送。
这种传输技术有着较强的网管能力、其比特率是统一的,且具有自愈保护环等。
这种技术可以在帧结构中固定网络传输的信号,而后对其进行复用,最终在光纤上进行有效的传导,再由光纤分配器进入相应的光纤信号,后再经过通信设备上的支路卡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后,才可进入分插复用器中。
2.2波分复用(WDM)
WDM是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复用到一根光纤中来进行传送的,是一种光纤传输技术,这种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效率非常高。
不同波长的信号在同一个光纤上利用其合并器进行合并,在终端又利用分波器来分解这些信号。
同时,WDM系统与SDH系统还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差异就是,WDM系统在传输时不需要借助光中继,就可以实现光信号的长距离传输。
依据上述对这两种传输技术的简述,本文将SDH系统与WDM系统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与归纳,如下表所示。
三、传输技术在信息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3.1长途干线传输网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SDH系统凭借其强大的网管系统、灵活电路以及同步复用的优势获得了极大的好评。
但是由于这个系统对于信号的色度反观、色散、偏振膜的色散等方面的要求较高,使得SDH系统在长途传输系统建设时由于网络容量扩大致使其成本增加。
慢慢地,SDH系统的发展也就越发的缓慢。
相对于SDH系统,WDM系统在波分复用上的优势更加的明显。
因此,人们将这两种系统进行统一、有机的结合,进而成就了新的网络传输系统用于长途干线。
这种新技术不仅使得传输系统的容量进行成倍的增加,同时也最大化的降低了网络传输的成本。
3.2本地骨干传输网
一般情况下,本地骨干传输网中的重要节点都分布于该区域的县中心或者市中心,通过安装管道在市区安装光缆。
但是由于光纤资源的制约,利用SDH系统来实现传输比较困难。
但是,由于本地网络的容量相对较小,因而就可以采用WDM系统来进行本地网络的传输。
这种传输技术的使用,可以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于网络的备份、维护、升级等方面的管理,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3.3无线传输的应用
无线传输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手段,它也属于通信工程中的一种,主要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信息的传输。
利用无线传输的成本相对较低,且性能比较稳定。
现如今对于无线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无线传输技术与监控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对不同地点的信息进行及时的传输,并且能够在其终端形成视频数据的保存库,以便日后的检索。
同时,无线传输还具有较好的可拓展性,可以灵活的运用网络。
且不会对人们的住宅,办公区域造成影响,因而应用的十分广泛。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传输技术在未来将会更好的服务于信息通信工程。
我国近些年来在传输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的技术相比还存在着加到的差距。
信息传输技术 篇6
关键词:传输技术;信息通信;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通信网络的主要承载媒介就是传输技术,传输技术在各项工作业务的信息数据传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通信工程中运用较多的传输技术是SDH技术、WDM技术、MSTP技术、ASON技术这四种。通信网络是通过传输网络来进行信息传输。因此,传输网络的稳定与否,对整个通信网络的运行状态有着严重的影响,如何对其进行建设,使通信网络更加优质、更加安全、更加便捷的服务。基于这种情况的认识,信息通信产业的开发商和经销商开始对传输技术的提升与传输网络的建设给与充分的重视。了解这些,有利于把握传输技术在信息通信工程中的使用情况和发展前景,对于提高传输技术水平和手段,更好的为社会各行业信息通信工程建设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概述及作用
传输技术也可以说就是让信息得到可靠传输的技术,传输技术是通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信息通信各个需要信息传输的工作流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于传输技术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信息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是信息通信工程正常运转的保障和基础,传输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通信工程作用的发挥,信息传输不仅要快速,还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在不同的传输网络中,要使用不同的传输技术。
网络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以往单一的传输方式难以适应多节点的传输要求,传输技术的参数变化,各项指标以及要求标准,对信息通信工程传输设备等构成部分,具有指导和改进的作用,并且,传输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信息通信的高速性和完整性,或者在某种意义上讲,发展传输技术,就是推动信息通信工程健康快速发展。
二、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有效应用
(一)本地传输网络在信息通信工程中的有效应用
本地传输一般都采用WDM传输技术,由于本地传输是短途传输网,传输的范围比较小,传输网的升级比较简单快速,在实际的管理操作中也相对简单很多,可以实现较好的经济利益,节约大量的投入成本。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用于本地传输的网络比较多,其传输容量较小,与长途干线传输网相比,在升级、维修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比较大。随着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本地传输网也会随之不断发展,无论是从构件上,还是管理中都会越来越规范化和程序化。
因此,目前本地传输网络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光纤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这个目标的主要方法就是将ASON技术与SDH技术相结合,应用到本地传输中,在SDH网络中建立多个ASON并相连接,从而形成强大的ASON网。ASON具有强大的功能及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光纤资源。
(二)在长途干线传输网中的有效应用
由于长途干线传输网络在长途干线传输网中的覆盖面比较广,长途干线传输網中SDH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但是,SDH的产品要有较高的色度色散,使得SDH在长途干线传输网的运营中,产生的成本费用比较高,不利于市场的竞争力。因此,这就要求在长途干线传输中,应有更高的传输技术出现。ASON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宽带的容量非常大,调节起来比较灵活,WDH技术具有强大的长途传输能力,这就使得在长途传输网中运营商可以将WDH和ASON相结合,使WDH和ASON各自的优点充分发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投入,以及通信光缆的数量,使得长途干线通信工程发挥出其强大的作用,促进长途运输网络的快速持续发展。
三、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发展方向
(一)传输功能的多元化
传输功能多元化,不仅能够提升传输设备在增值业务中的能力,还能够减少光缆芯数的数量,降低投入成本,为网络和信号的发送提供便利。此外,功能多元化,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提高传输资源的利用率,节约成本和时间。
(二)传输产品的外形趋于小型化
传输产品外形的小型化,能够实现信号的点对点传送,并能实现接口的变换,有的甚至能够完成单纤芯的传输,传输产品在小型化的同时,也给制造商降低了材料成本,使产品的性价比更高,传输产品小型化发展,是传输技术水平提高的象征,也是不断促进传输的革新和发展,以及带动相关科学技术不断强化的动力。
(三)一体机的投入使用
一体机可以将不同速率的各种单板机进行有效整合,集为一体,并且在统一系统中对各种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检测,利于集中供电和分散供电两种方式。一体机的性能高,在传输过程中,能够对多个中资源进行自动分析、检测和优化,用户可以通过传输技术的在线服务,来实现一体机的升级与更新,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还省去不必要的手续。
总而言之,对于固定无线图像传输,我们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的ASON技术产品;对移动视频图像传输可以采用公众移动网络或专用无线图像传输技术。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再进一步关注无线图像传输问题,以促进该行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通信行业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传输和通信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传输技术是通信工程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它是信息通信工程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里,传输技术的发展需要与信息通信工程进行有机结合,共同研制新材料和新技术,使传输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以此推动信息通信工程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旭.传输技术在信息通信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分析[J].硅谷,2013(05):12-13.
[2]杨科.传输技术在信息通信工程中的有效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7):23-24.
[3]贾晓斌.传输技术在信息通信工程中的有效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01):34-35.
信息传输技术 篇7
国内目前的海底光缆通信网、海底观测网、海底探测网等水下网络,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分别建设,会产生增加成本、消耗过多资源、路由冲突拥挤等问题,因此,水下信息网络的融合是必然趋势[1]。这些网络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攻克很多技术难题。其中,不同网络不同种类信号融合传输放大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因此水下综合信息传输放大设备技术被提出,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1]。
1 设备在水下综合信息网中的应用
海底光缆通信网主要实现与岛屿间或越洋通信,传输的是高速数字通信信号。海底观测网利用海底光缆,将布置在海底广域范围内的各类观测仪器、设备连接成一个局域网,通过主干缆与陆地上的电网、互联网接驳,实现对水下局域网的电能供给和实时信息交互,对海底实施长期实时观测,传输的信号类型有低速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2,3]。海底探测网则是将声纳即水听器阵列合理布局,形成链式甚至立体式的探测网络,传输的信号类型同样有低速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4,5]。
水下综合信息网络以海底光缆网络为主干,海底光缆网为海底观测网络和海底探测网络提供信息传输和供电,在海底光缆网上通过二次接驳连接传感器和声纳,采集所需要的信息。融合后的水下综合信息网的岸基终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用于通信的传输终端;另一部分是用于储存、分析数据的数据库。在终端和海底光缆之间设置一个海基控制中心,负责控制海底光缆中信息的传输、海底观测网络和海底探测网络的运行以及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海基控制中心统一对海底光缆和观测节点传输电能。海基控制中心中还需要设置一个远程电力监控系统对高压直流电能传输过程进行实时在线电力监控。在海底光缆上设置若干节点,分别连接海底接驳盒和声纳,进行海底观测和水下探测,将探测到的数据通过海底光缆向岸基的数据库传输[1]。图1为水下信息网络融合之后的系统结构图。
水下综合信息网络需要实时、快速地传输大量信息,对水下光中继放大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下信息网络的传输数据有多种成分,需要对多种信号进行放大,因此所需的海底光缆应由多组光纤组成,设备应配备多个光纤对的放大模块;设备的取电除了要考虑设备本身外,还要考虑分支结构的取电;水下信息网络的分支较多,需要设备为带有分支结构、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尽量减小外径尺寸和重量,便于快速敷设。
2 设备实现方案
2.1 设备组成
水下综合信息传输光放大设备需要中继放大海底光缆通信网、海底观测网、海底探测网信号,各信号可以有波分和空分方式,由于各信号差别较大,采取空分方式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即各网络单独使用光纤对及对应的光放大模块,每个光放大模块提供双向光线路放大。水下综合信息传输光放大设备由光放大模块、泵浦激光器驱动控制模块、光监控通道模块、电源转换模块、密封壳体5个主要部分构成,其内部组成及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图2为采用EDFA方式的光放大模块与其它功能模块的连接关系。
(1)光放大模块由双向的光放大光路构成,实现两个方向光信号中继放大,是整个设备的核心部分,由WDM、光纤隔离器、光纤耦合器等光纤器件构成。为了支持远程网管,光学模块两端增加了1510nm波分上/下复用器;为了支持光缆健康检测故障定位,光学模块输出端增加了环形器,输入端增加了COTDR使用波长的波分上/下复用器。
(2)泵浦驱动控制模块由泵浦驱动电路和泵浦激光器构成,完成对光放大模块泵浦激光器的控制,它控制泵浦激光器的工作状态,并在需要情况下启动备用泵浦源,具有自动重启、自动功率关断等功能。泵浦驱动电路另外还执行对放大器的输入光功率、输出光功率、泵浦驱动电流、泵浦温度和泵浦背向光功率等性能指标的监视。
(3)光监控通道模块对设备线路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监视,并对海底光中继设备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4)电源模块为设备内其它几个单元提供所需的直流电源,由DC/DC变换模块组成,其基本功能是将输入的高压DC变换为泵浦激光器和其它配套电路模块需要的直流工作电压,并且能适应几十伏到几千伏的电压范围。
(5)密封壳体提供对整个设备的密封和抗水压性能。设备适应深海水深环境,需要对设备的密封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内部功能模块的长时间使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水下综合信息传输光放大设备设计时要考虑散热问题。
2.2 光放大模块方案
传统的海底中继器各光放大模块都采用EDFA光放大方式,且各光放大模块设计基本相同。水下综合信息传输光放大设备需要针对不同的信号类型,分别进行光放大设计,故各光放大模块存在差异:针对传统的高速数字通信信号光放大模块可采用EDFA方式,光放大模块与传统海底光中继器相同;针对海底观测网和探测网的数字信号,需根据其信号具体要求进行光放大模块设计[6],针对信号信噪比等要求特别高的传感信号和观察信号等可采用分布式拉曼光放大方式[7]。分布式拉曼光放大方式的设计主要是泵浦源设计,需要考虑3个主要参数:泵浦激光器的数量、波长间隔和功率。为了满足多波长和高功率的要求,需要无源器件:偏振合束器(PBC),波长泵浦复用器(WPM),泵浦信号波分复用器。
2.3 泵浦激光器驱动控制模块方案
泵浦激光器驱动控制模块用来驱动和控制泵浦激光器的工作状态,是水下综合信息传输光放大设备工作的基础电子单元模块。激光器驱动单元主要由微处理器(MCU)、激光器驱动电流控制电路(简称电流驱动)、激光器温度监测电路、模数转换芯片(ADC)、数模转换芯片(DAC)和接口电路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如图3所示。泵浦单元由4个泵浦激光器构成,一个泵浦控制驱动电路同时泵浦和控制两个泵浦激光器,由其中1支工作的激光器为两个方向上的放大器提供泵浦,同一个驱动电路上的泵浦激光器作为热备份,另外两支激光器作为冷备份使用。
2.4 光监控通道模块方案
光监控通道模块在海底光缆通信光纤对上使用。水下综合信息传输光放大设备通过光监控通道模块将接收到的网管指令转化成激光器驱动单元可以接收的格式,以调整或向网管反馈设备的工作状态。光监控通道模块由CPU嵌入式通用模块、RS-232接口电路、以太网接口电路和RS-485接口电路构成,设备的控制功能和通信功能由CPU嵌入式通用模块实现。CPU嵌入式通用模块可以查询、控制光学放大单元的工作状态。为了增加光监控通道模块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光收发模块采用1+1备份的方式,使用光纤分路器(50:50)分配管理光信号。当某一路光发送/接收模块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份光模块上。单元模块内部构成如图4所示。
2.5 电源转换模块方案
设备的电源转换模块除了考虑设备自身的用电外,同时还要考虑下级分支系统的取电。设备的电源转换模块是一个密闭的小型、高可靠性的电能转换模块(DC-DC变换模块),可将提供的恒流1A的直流电流转换成为设备内部所需的5V/10A直流电,并具有完善的故障检测诊断与保护功能,内部通过多模块冗余备份方式提高电源转换模块的可靠性。模块运行数据由串口通信接口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到远端,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对其进行远距离的监控。电源转换部分由预稳压单元、DC-DC单元、有源滤波单元、继电器(常开触点)、继电器供电延时电路、限压限功率单元构成,如图5所示。电源转换模块采用多模块冗余备份、互锁输出等冗余技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由于电源转换模块是封闭型设计,所以模块内设计有散热铜导片,将发热元器件的散热端贴到散热铜导片上,并在封闭模块两端露出一定面积的铜导片,以利于内部热量散到外面,并可以将露出的散热铜导片固定在散热条上。在进行模块封装时,灌入导热胶,这样既有利于模块的密封性,也有利于模块通过表面向外部散热。
2.6 密封壳体方案
密封壳体实现整个设备的密封和抗水压,其外形结构、内部功能模块装配如图6、图7所示,外形结构为带分支的海底中继器外形结构。密封壳体主要考虑各部分的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结构是固定各功能单元模块的主体,并具有一定的散热措施和密封性,其对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固定要满足一定的抗振动性能,提供的散热措施要满足设备的环境温度工作性能。散热根据内部模块的数量与功耗进行计算,利用热传导理论指导设计,借助器件固定的要求,利用海水进行热量平衡控制。设备内部散热是根据电源模块的散热量、位置,选择内部散热装置的方案,如金属传导散热、或增加导热硅脂等。设备外部散热是指内部所有的热量均需通过设备壳体(包括两侧端盖)传给海水。设备外壳材料可选用钛合金材料或铍青铜合金材料。
3 结束语
信息传输技术 篇8
输电线路纵联保护采用光纤通道后系统的通信容量较大, 较好地提高保护系统的通信性能, 目前投入运行的光纤保护中, 按交换信息类别可分为:光纤电流差动保护和光纤允许式、闭锁式纵联保护两类。
1 信息传输格式
光纤通道传输继电保护信息, 通常釆用HDLC同步通信, 按固定间隔Ts发送报文。报文头、报文内容、CRC校验值和报文尾构成完整的一顿通信报文。其中报文头和报文尾的值都是固定的, 为“01111110”的8比特序列。发送端报文的内容将自动地插入一个“0”到连续5个“1”之后, 用于区别报文头及报文尾;同样, 接收端收到连续五个“1”后将自动地去掉插入的“0”。发送端将报文内容除以一个多项式, 把余数当作CRC校验值的内容并作为报文发送;相应地, 接收端也将报文内容除以同样多项式, 将余数与接收到的CRC校验值进行比较, 若两者相等, 则表明报文没有错误, 否则认为报文未通过CRC校验或发生误码。
其中, 线路纵联距离 (方向) 保护装置传送的具体内容包括线路故障方向和地址码;线路纵联差动保护装置传送的具体内容包括三相电流采样值或电流向量值、地址码及通信时标。
2 继电保护对通道时延的要求
2.1 对时延长短的要求
线路纵联距离 (方向) 保护对时延的要求, 虽然故障方向的判别仅仅依赖于本侧的电气量, 判别时间也与通道时延没有关系, 但是, 因故障范围的判别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 利用本侧的电气量确定与本侧装置相关的故障方向;二是, 由通道确定的与对侧装置相关的故障方向, 只有当与两侧保护装置相关的故障方向都确定为正方向时, 装置才能断定此次故障是发生在区内的, 因此, 通道时延给装置动作的速度带来的影响是可以累加的。
线路纵联差动保护对时延的要求, 因工作原理的关系, 通道时延给装置动作的速度带来的影响需要从两个因素考虑。第一, 需结合两侧的电气量来计算差动电流, 差动电流为当前收到的对侧的电气量加上对应的本侧的电气量, 而不是本侧的当前的电气量加对侧的当前的电气量, 即要求当前所以进行的差动判据的电气量提前一段时间 (至少包括通道时延+报文长度) ;第二, 为防止因TA断线而造成的差动保护误动, 常用方法为:若本侧装置想进行保护动作, 则设定差动方程, 只有当本侧与对侧装置都同时满足差动方程, 才能发生差动保护动作。一般情况下, 保护装置只有在启动且满足设定的差动方程条件下才能向对侧发送允许发生保护动作的请求。可通过两种方法启动保护动作:一是, 对侧装置也有发生保护动作的请求;二是, 对侧装置满足差动方程且发回差动允许标志。本侧对侧两个方向都需要考虑通道时延, 因此通道时延对线路纵联差动保护动作速度将产生双倍的影响。
2.2 线路纵联差动保护要求通道双向路由需一致
线路纵联差动保护要求通道双向路由必须一致, 这是差动计算、保护动作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目前常用的线路纵联差动保护的同步方法主要有采样时刻调整法、采样数据修正法和时钟校正法。由于需要借助通道完成, 所以统称为基于数据通道的同步方法, 具有要求通道收、发时延都相等特点。采样时刻调整法通常可分为两步:先测算通道延时, 然后结合通道延时, 由从站测定本对两侧装置釆样的误差, 并根据结果改变从站采样脉冲的大小来实现采样的同步。
3 误码对继电保护影响的分析
3.1 误码对报文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误码造成报文内容或者CRC校验值中的某一位的值出现错误, 致使报文不能通过CRC校验;
2) 误码造成报文头或报文尾中的某一位的值错误, 致使报文的完整性不全, 通信控制芯片报的报文出现错误;
3) 报文的比特数是8的整数倍, 但通道滑码有可能使比特数增加或减少, 致使报文比特数不为8的整数倍, 从而使通信控制芯片报变成不完整报文。
3.2 误码对两侧装置采样同步的影响
通信业务在通信路由的切换过程中将中断数毫秒, 将会出现非完整的报文。但线路纵联差动保护只要检测到有非完整报文出现, 就立即检测通道时延, 调整两侧装置采样的时刻实现再同步。报文的完整性也会受单个随机误码的影响, 使线路纵联差动保护在通道路由未发生变化就重新开启一个新的同步操作, 将会使线路纵联差动保护闭锁数十毫秒。因线路纵联距离或纵联方向保护只需要允许信号, 不要求通道时延也相同, 不需要使两侧装置的采样时间进行同步, 通道误码只影响当前通信报文的正确性, 不影响之后的报文。
3.3 误码对保护判据的关联性影响
线路纵联差动保护判据只利用线路两侧的电气量, 因通道问题造成当前的数据信息丢失, 将会对保护判据接下来的动作产生影响。线路纵联差动保护通常采用异步抗饱和法来防止因区外故障TA饱和而导致保护误动情况发生。故障开始时刻TA不会达到饱和, 保护判据不需要采用抗饱和措施, 但若故障在初始阶段出现误中贞, 保护动作启动较慢, 则要求启动抗饱和判据, 经过连续几顿判别后保护动作将变慢。如果保护设置保护动作在连续多次达到差动判据要求后才启动, 差动保护将因中间出现一个误帧而延迟几顿时间后才动作。
考虑到纵联距离 (方向) 保护对于故障方向的判别只依赖于本侧电气量, 在充分考虑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功率倒向的问题后, 为更好的提升保护动作的可靠性, 即使装置连续收到多个误顿, 最后收到对侧的信号也一直保持为动作允许标识。利用载波通道当为线路纵联保护的信息传输通道时, 通常采用闭锁式保护来防止因线路的多相故障而引起的通信中断。但光纤通信中的误码及信号中断同线路故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通过光纤通道传输的数据信息, 有误码并且通过CRC校验的概率趋向于零, 收到通过CRC校验的报文是可靠安全的;综合光纤通信的高可靠性和纵联保护的逻辑判别特点, 采用光纤通道的线路纵联距离 (方向) 保护作为线路主保护时, 宜采用允许式。
3.4 误码对继电保护日闭锁时间的影响
通信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 通道随机误码是唯一影响通信可靠性的因素, 为监测通道误码对继电保护正常运行影响程度, 可定义“日闭锁时间”如下式所示:
式中:Pe, km为每公里的通道误码率;Br为通道波特率;L为通道长度;Tf为每顿报文的长度 (有效时间) ;Ts为报文发送的时间间隔;Tb为每一误顿引起的保护闭锁时间。
对于特定的通道, Pe, km、L、Br为常数, 为了保证正常情况下继电保护的动作速度, Ts通常尽可能取较小的值, 因此从继电保护本身出发, 减小误码影响的有效途径是使得Tb、Tf值尽可能小。对于64kb/s通道, 可以得到在G.821规定的通道性能要求下, 线路纵联保护日闭锁时间。
4 结束语
总之, 光纤通道己经成为继电保护传输通道的首选, 为保证光纤保护信号的正常传输, 继电保护对传输通道的抗干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如何有效解决光纤通道干扰问题成为光纤保护正确动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许西平, 王鹏.光纤通道应用于继电保护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继电器, 2007, 35 (4) :75-86.
[2]宋国宏, 刘川青.光纤差动保护及通道传输信号应注意的问题[J].江西电力, 2008, 32 (4) :37-39.
信息传输技术 篇9
关键词:电力信息通信,OTN,技术,应用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电力通信提出了更高需求, 新的先进的通信技术应用将成为一种趋势, 而OTN就是一种适合在电力中应用的性能优良的传输技术。
一、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选择
目前电力通信传送网使用的主要技术是SDH和WDM, 但这两种技术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0TN技术则因为同时具备SDH和WDM技术的主要优点, 能够很好满足传送网对带宽、容量、质量、安全的要求, 将会成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主流。
二、OTN技术概述
2.1OTN概述
OTN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 新一代的骨干传送网。OTN通过G.872、G.709、G798等一系列ITU—T的建设所规范的新一代“数字传送体系”和“光传送体系”。OTN通过引入了ROADM、OTH、G.709接口和控制平面等概念, 有效的解决传统WDM网络无波长/子波长业务调度能力、组网能力弱、保护能力弱等问题。
2.2OTN优点
OTN网络有多维ROADM支持:它可以支持电层和光层多种复杂网络拓扑结构, 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传送能力, 并且组网灵活, 网络扩展方便, 随着业务的发展, 以后OTN可以逐步根据需要实现全Mesh组网, 地域也可以进一步扩展。
业务调度灵活:维护便利, 采用基于光波长电层子波长的OTN调度功能, 使得大颗粒业务在不同局点之间进行灵活调度, 支持ASON控制平面功能, OTN开销丰富, 可以实现类似于SDH网络的管理和监控能力, 有利于网络的性能维护号陕速故障定位从而提高维护效率。
保护完善, 可靠性高:通过OTN网络可以同时实现电层SNCP保护和光层恢复, 相比传统的通道级l+1保护, 可靠性较高, 不但可以支持多点故障, 而且恢复时间满足电信级的要求。
三、OTN技术在电力中的应用
3.1OTN技术测试
OTN技术测试主要涉及选取合理的测试内容和搭建有效的测试拓扑。第一个方向, 测试设备 (网络分析仪) 向OTN设备发送符合G.709的OUT帧, 在OUT帧中插入相关的PM开销、SM开销、TCM段开销, 通过OUT设备的网管, 查看OUT设备能否正常地接收到来自网络分析仪的开销;另一个方向, 通过网管修改OUT设备的PM开销、SM开销、TCM段开销, 用网络分析仪检测链路, 查看收到的帧中是否有正常的开销。针对OTN系统测试方案, 可以分为多业务测试、FEC增益测试。
3.2组网和规划
下一代光传送网技术将在电力通信网核心层得到应用, 以解决高带宽业务需求, 其应用技术主要是OTN和ROADM。电力通信网中的核心骨干节点较多, 承载GE以上级别业务带宽越来越多, 一般应用Mesh结构以提高骨干节点之间的通达性。随着配电网信息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电力光纤通信网除承载传统的业务外, 还要同时承载客户服务中心、营销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数据业务。
下一代电力通信网建设将以500k V变电站、直流换流站、1000k V变电站、超高压公司、省公司、特高压局作为骨干层网络节点, 骨干层主要负责高速率数据的调度, 考虑到该层大量业务级别属于高优先级、高宽带类型, 建议采用OTN或ROADM传输技术旧J。根据业务的流量、流向特点以及采用传输技术的特性, 核心层宜采用Mesh组网方式进行建设, 以达到光方向连接丰富、光纤资源使用率高、业务调度灵活的目的。OTN的设计需要密切结合光缆物理网的实际情况考虑, 主用路由采用直达方式, 备用路由通过一跳的转接方式, 并避免与主用路由重复;同一方向有多根光缆的情况下, 优先考虑资源丰富的光缆, 在需要光缆转接的情况下, 考虑选择距离短的光缆进行调度。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 电力行业的数字化、信息化、IP化将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OTN技术作为全新的光传送网技术, 继承并拓展了原有传送网络的主要优点, 契合了智能电网中电力传输的要求, 将会成为下一代电力通信中的核心技术。
参考文献
[1]高强.电力通信技术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通信, 2007, 28 (4) :l-9
[2]刘国辉.光传送网原理与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4
信息传输技术 篇10
1目前我国电力通信的发展情况
对于当下来说,我国电力通信技术中最主要的技术有两种,一种是SDH技术,另一种是WDM技术。优点固然是有的,但是却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之处,对未来的发展有着局限性。OTN也可以说是SDH和WDM两种技术的结合体,具备共同的优点,而且能够很大程度的满足网络对宽带的一系列相关要求。例如:容量、质量等等。也将必然会成为未来电力系统通信的主流形势。
2 OTN技术的专业概述
OTN技术从实质上就是一个先进的骨干传送网,在骨干层,采用OTN技术解决大颗粒业务的传送需求。(这种技术通过一系列的IUT—T技术建设了最新的电力传送体系,其中技术包括:G.798、G.872以及G.709等,而且OTN技术还引入了一系列的平面概念,例如:OTH和ROADM等。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WDM的调度能力,同时解决了许多不足之处。
2.1 OTN技术的相关优点
2.1.1因为ROADM技术大力支持着OTN技术,所以使得OTN技术可以支持光层以及电层等非常多的、十分复杂的网络结构。而且还有着扩展网络极其方便、组网异常灵活等优点,大幅度的提高了通信电网的传输能力。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不断进步,OTN技术的相关领域也绝对可以再进一步扩展。
2.1.2OTN技术拥有良好的调度功能,这个功能可以使不易掌握的大颗粒业务实现在不同领域的灵活调度,不仅如此,而且维护还异常方便。此技术开销也很丰富,完全可以从根本上实现与SDH技术很相似的网络管理能力和相关的网络监控能力,并且同时也支持ASON技术,可以说,它对于维护设备的正常运作来说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维护率。
2.1.3OTN技术还有着完善的保护性能,可以轻松实现网络和电层以及光层的快速恢复,而且相比较于以往的技术来说,它有足够的可靠性。
3论OTN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相关应用
3.1 OTN技术测试
这种技术的测试方案一般可以分为增益测试和业务测试两大类。测试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点是选取到科学合理的测试内容;另一点就是及时建立好有效的拓扑。1)测试分析仪把OUT帧发送到OTN设备里面,随后要向OUT帧中插入一些相关的开销,其中包括:PM、TCM、SM。然后就可以通过相关的网管通道进行测试,看设备是否可以正常运行、OUT设备是不是可以正常接收发送过来的开销。2)利用设备网管来修改PM、SM、TCM三种开销,完成修改后利用测试仪进行系统测试,分析输送过来的帧中有没有正常的开销。
3.2 OTN技术的行业相关规划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新的OTN技术一定会在电力通信中成为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必然会得到重视。为了能够解决高速宽带的相关需求,以后应用的主要技术必须是OTN以及ROADM这两种技术。因为目前电力通信中节点的问题,以后承载高级别的业务一定会逐渐增多,眼下基本上都是利用MESN来提高相关区域的的通达性。以后随着电力系统科技化、智能化、数字化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任务也将会变得更多,除了基本一些要求外,还必须承载更多方面的新业务。这都是必须要考虑的。下一代的电力通信网将会建立高端的网络节点,比如:超高压公司、500—1000千伏的变电站、特高压局、省公司等等一些骨干层的节点。这些网络节点主要的任务就是掌握好一些高速率相关数据的调度,同时也必须要考虑好宽带业务的先后顺序与级别,以及传输技术的新旧。
4结语
可以说OTN技术现在已经不仅是一种承载手段,它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点一级组网的多元化。并且还占有许多优势,例如:灵敏度高、调度十分灵活、保护能力很强等。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在许多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下,电网相关的体系的建设也不断进步。不可置疑的是,电力市场的的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一定会成为未来一种必然的要求。而且OTN技术一种新兴的传送技术,更是去粗取精,留下可取之处,同时结合当今数字化传输的新特点,必然会成为新一代电力通信中最重要的技术。
摘要:OTN技术从根本上讲它属于光网类的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传送技术,它不仅可以使电力通信网得到统一的管理,还能处理其中一些相关业务,从而使电力能够进入到正常的传输模式中。正常情况下,它所起到的都是一种兼容作用,在提高电网通信协调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也对电网通信的整个传输过程做了强有力的规范。它在很多个网区中都进行了相关规范,保证通信网高效的通讯能力、加大了相关的通讯范围,使整个网络的运行得到了相应的简化。所以,OTN技术在电力网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当今电力通信技术的相关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其在该行业中的应用做了细致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OTN技术,电力,信息通信,传输,相关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刘玉洁,肖峻,丁炽武,向俊凌,黄曦.OTN最新研究进展及关键技术(本期优秀论文)[J].光通信技术,2009(06).
[2]刘雁斌.OTN+PTN传输技术在全IP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3]丁强,李辉.浅析OTN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2(11).
[4]江映燕.OTN组网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J],硅谷,2012(03).
互利共赢确保信息传输冗余 篇11
关键词:资源互补;安全高效;互利共赢
临策铁路包含杭锦后旗至额济纳20个车站,全长约702公里,沿途风大沙多,全线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具有点多线长、管理跨度大等特点,给通信、信号维护工作及故障处理带来极大困难。
1 临策线光通道现状及弊端
临策线通信大通道为一根20芯光缆单通道,承担骨干层传输、接入层传输、光纤在线监测、信号计轴、区域联锁、TDCS、微机监测及客票系统等多项业务。
1.1 传输系统由传输层和接入层组成一个环形网络
骨干层传输由4芯(光缆的1、2、3、4芯)组成1+1复式保护,由于4芯光纤都在同一根光缆里,只要光缆中断,所承载的业务随之全部中断,传输数据将全部丢失。
接入层传输由4芯(光缆的5、6、7、8芯)组成一个冷备的备用通道,5、6芯主用,7、8芯为备用。在光缆不中断的情况下,如果5、6芯光纤发生故障,现场可手动倒换至7、8芯备用光纤使用;如果遇有光缆中断,接入层传输所承载的业务将全部中断。
1.2 光纤在线监测系统
光纤在线监测使用系统中的9、10芯光纤,9纤为主用纤,10纤为冷备纤。
1.3 信号计轴业务
信号计轴使用光缆中的11、12芯(临河-互做布旗站采用11芯单纤传输;互做布旗-额济纳站采用11、12芯双纤传输),光缆中断后影响两站之间的通信,计轴闭塞信息无法传输,闭塞无法办理,发车信号无法开放。
1.4 无线列调系统(光纤直放站)
使用光缆中的13、14芯,连接光纤直放站设备。如果光缆中断,车站将无法与区间运行的列车通话。
1.5信号区域联锁A、B网系统
信号区域联锁系统分A/B两个网络系统,A网采用4芯光纤构成环网,B网采用2芯光纤构成链形网络。双网独立、互不干扰,一个网络引起的故障不会扩散到另外一个网络,采用VLAN划分,实现区域间信息隔离。A网4芯(光缆的17、18、19、20芯)光纤和B网2芯(光缆的15、16芯)光纤均使用临策线20芯干线光缆,假如光缆中断,A/B网均中断,所有的保护网络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中控站失去所有的控制功能,严重影响运输效率。
2 技术冗余方案
临策线700多公里线路,一旦光缆中断,将会造成所有信号、通信业务中断。基于这种状况,自2011年5月份开始,通过实地调查,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阿拉善分公司、巴彦淖尔分公司反复研讨、共同商定,将双方的光缆纤芯置换,由移动公司投资实现光缆互通,以达到双缆通道保护临策线通信网络安全的目的。
2.1 实施方案
双方光缆互通,互换纤芯,以达到双方资源共享,确保通信网络安全。
内蒙古巴彦淖尔移动分公司负责区段包含临策线杭锦后旗、呼和温都尔、农垦四团、毛得呼热四个车站;阿拉善盟移动分公司负责区段包含查干德日斯、多尔本毛道、图克木庙、莫尔格、格勒、互做布其、苏宏图、阿达日嘎、塔拉哈尔、沃博尔、辉森乌拉西、天鹅湖、天鹅湖西、额济纳、居延海、策克口岸16个车站,全县共互换光纤6芯。其中临策铁路基础设备管理部(以下简称临策基础部)提供临策线既有20芯光缆中的6芯光纤(7、8、9、10、15、16)给移动使用;同样,移动公司全程提供六芯光纤供临策基础部使用,实现资源互补,双方形成光缆环网1+1保护。
2.2 技术分析
2.2.1 信号区域联锁.。具体置换纤芯的使用为:区域联锁B网使用移动公司提供的2芯光纤,形成A网、B网业务在不同的光缆中传输,实现资源互补。当双方任何一个网络出现故障时,不影响信号区域联锁的信息传输、控制,实现区域联锁系统环保护,从而保证区域联锁设备正常不间断工作。
2.2.2 信号计轴。光纤通道通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信号计轴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也直接影响着列车运输安全。所以保证信号计轴设备的不间断、高质量通信,成为临策线提高设备运营质量的关键点。经现场多次勘察、分析、研究、实践:将计轴的通信通道设主、备两条通道。主用通道为临策线20芯干线缆中的11、12芯光纤,备用通道为移动置换光缆提供的2芯光纤。形成计轴设备的双通道光纤热备保护,两条保护通道中的任一条中断,保证计轴系统业务不中断,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
2.2.3 接入层传输。临策线接入层传输设备承载临策线所有数据、语音业务。为临策铁路的主要信息传送通道。传输系统内部包含多种2M数据业务,组网形式多样。光缆中断会引起所有数据传输中断,加入冷备纤后如果两站间的光缆中断,将尾纤倒接至备用纤即可恢复所承载业务,大大压缩了故障延时。
3 实施后达到的效果
3.1 数据安全方面
项目实施后有效解决了临策线光缆线路双通道难题,达到了预期目标。
①區域联锁实现双通道保护,只要不是两条光缆同时中断,就能确保区域联锁设备正常运行。②计轴设备实现保护。③TDCS业务实现多重保护。④通信接入层传输所承载的业务实现技术冗余。
综上所述:光缆双通道的实现,降低了线路阻断导致业务中断故障概率;降低线缆维护费用;压缩了故障延时、提高了修复速度,无须中断业务信息的传输,易于维护;灵活调度路由,方便线路割接和检修;有助于提高线路维护绩效,安全、可靠、高效。
3.2 经济效益分析
经过2年来多努力,移动公司已全面建设、完成临策线各车站的光缆线路引入,与既有移动干线光缆对接,形成临策线各站间的第二光缆传输通道,实现通道冗余。
如无此合作意向,自行建设临策线光缆线路二通道,需敷设702公里光缆线路,按3.5万元/公里估算,需投资费用约2457万元。同时在运营时间上也严重滞后,不能实现时间效益。
信息传输技术 篇12
形成计算机网络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涉及到操作系统及数据库和互联网等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互联网在设计之初是用于科研和学术组织的,它的技术结构存在不安全性。互联网使用的基础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和FTP(文件传送协议)等不仅是公开的,而且存在不少安全性问题。操作系统软件自身的不安全性给网络安全留下了隐患。操作系统可以创建进程,支持进程的远程创建与激活,支持被创建的进程继承创建进程的权限等构成不安全的机制;操作系统的无口令入口以及隐蔽通道(原是为系统开发人员提供的便捷入口)都是黑客入侵的通道。数据库系统也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数据的安全性就是防止数据库被故意破坏和非法存取;数据的完整性是指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以及防止由于错误信息的输入、输出而造成无效操作和错误结果;并发控制就是在多个用户程序并行存取数据时,保证数据库的一致性。
针对各种安全隐患,目前的防范手段在技术上都不能完全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因此对于广播电视制作与播出系统等有特殊安全使用要求的局域网络,必须做到工作流程独立、物理结构隔离,实现内部网彻底与互联网等公共网“物理隔离”,以保证内部网不受来自其他网络的攻击。
2 信息高安全区需求
电视台信息安全建设是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台IT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保证。高安全区域是指在信任域和非信任域之间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高安全保障的中间区域,传递非信任域对信任域的访问请求和返回结果。高安全区是台内网整体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实现[1]。
新余电视台非编制作网络和新闻媒资系统为实现节目数据共享构建了信息高安全区,是办公局域网和生产网的安全缓冲区,是非编网络及新闻媒资系统与互联网和外网联系的枢纽。
1)系统与互联网的连接。
去外地采访的记者或编辑,把采访拍摄的节目素材和文字资料,通过互联网以FTP传输协议方式回传至制作中心的FTP传输服务器,由USB双机文件同步传输系统,自动把节目素材和文字资料等文件传送到内部网USB传输服务器,并存放至指定位置保存,供编辑制作使用。
2)系统与办公局域网的连接。
办公局域网用户把编辑制作网所需的节目资料和节目相关数据,通过FTP协议传输至FTP服务器,由USB双机文件同步系统,自动把节目素材和文字资料等文件传送到内部网USB传输服务器,并存放至指定位置保存,供后续编辑制作使用。
把内部网的USB传输服务器与外网的FTP传输服务器用一条或两条USB共享线相连,通过服务器的双机文件同步系统进行文件数据的传输共享。因双机文件同步系统没有网络,不包括操作系统间的任何网络因数,具有网络的绝对“物理隔离”,不受任何网络攻击和渗透[2]。无论是从互联网还是从办公局域网内传来的数据,首先通过硬件防火墙的防范、病毒防火墙的扫描和杀毒后,确保保存至外网的FTP传输服务器上的相关数据的安全可靠,这样通过USB双机文件同步系统同步到内部网的USB传输服务器上的相关数据也是安全可靠的,节目相关数据到达内部网的USB传输服务器后,还必须在USB传输服务器的本地通过防毒软件杀毒,同时通过内部病毒防火墙的扫描,然后才存放至指定位置,供非编制作网和新闻媒资网内的用户调用。
3 高安全区结构图(图1)
图1的办公局域网可以是外网或台内其他子网,以此为例。
高安全区系统涉及两部分:一部分对基于B/S结构下的人员权限、文件(传输和接收)及配置文件的管理,另一部分涉及桌面程序的文件传输。
高安全区的安装使用要求:1)高安全区数据摆渡服务器组A、B要求属于不同的VLAN,且2个VLAN要求不可互相访问;2)VLAN A要与办公局域网相连,不与生产业务系统相连;VLAN B可与生产业务系统相连,不与办公局域网相连;3)高安全区数据摆渡服务器上要求部署防病毒软件,最好是不同的杀毒软件。
4 主要应用场景说明
高安全区数据文件导入流程如图2所示。
外网用户通过访问外网FTP传输服务器上的Web服务器,上传素材文件到发送文件夹;BFSS文件传输程序监视发送文件夹,传输发送文件夹下的文件到内网USB传输服务器上的接收文件夹。
所有文件导入都可以在外网上进行,例如采用移动硬盘、光盘、网络下载等途径文件,用户可以在外网将文件提交发送至非编制作网,系统自动进行过滤、杀毒、同步迁移,用户即可在很短时间内,在非编制作网络中使用这些导入的文件。
内网用户通过访问内网USB传输服务器上的Web服务器,下载接收文件夹下的素材文件,在内网非编制作网中进行工作。
5 高安全区功能说明
5.1 文件传输模块
通过USB传输线在内网服务器和外网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采用Win USB架构,支持Windows XP,Windows 2003,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支持USB2.0协议,实验室环境下平均传输速度可达28 Mbit/s;支持双向传输;通过文件夹监控方式支持文件自动传输;支持文件类型过滤和文件大小过滤,支持任意类型和任意大小的文件;支持文件正确性校验(MD5码校验);支持传输完成后对源文件的处理,如备份或删除;有详细的日志记录。
提供B/S面向外网和非编制作及新闻媒资网的访问页面,用户通过登录,访问指定文件夹,并仅对该文件夹进行维护和管理,每个人登陆之后就只能看到和访问自己的文件夹,且仅对自己的文件夹内容具有添加、修改和删除的权限。整个系统全程需要防病毒软件运行,一旦有新的文件加入,就需要先进行杀毒,再通知交换中心服务器,告知现在有新文件加入,需要交换中心服务器来取这个文件。这里使用USB连接的传输方式。同时在交换网关服务器上也有一份与交换中心服务器上完全相同的目录结构,即在交换网关服务器上监控着接收网关服务器上面的一个文件夹,当有新内容时,在交换中心服务器上通过USB连接的方式把新增加的内容移动过来,同样在交换网关服务器上同时运行杀毒程序,进入的文件也先要进行杀毒。病毒定义库的更新也由网管来进行管理。
5.2 人员权限管理
人员权限分为管理员和用户,用户又分为部门负责人、栏目负责人、栏目组负责人、栏目组成员。管理员权限包括配置用户信息,配置文件的时间周期、空间阈值,配置桌面传输程序的配置文件。部门负责人权限包括对所属部门下的文件进行管理。栏目负责人对所属栏目下的文件进行管理。栏目组负责人对栏目组文件夹下的文件进行管理。栏目组成员对本用户文件夹下的文件进行管理。
5.3 文件的管理
在有权限操作的情况下,文件的管理包括文件的浏览、重命名、删除、上传、下载等。
6 高安全区的优势特点
信息高安全区的优势特点有:1)提供B/S访问方式,不论在外网或是内网,都可以直接打开B/S浏览界面。2)通过文件夹监控方式支持文件自动传输,所有操作都采用智能化操作,极大减少了用户干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3)由于利用USB数据线连接外网和编辑网的同步服务器,没有IP链路连接,避免了网络攻击病毒的影响,而且内外网在电脑管理中不能通过IP进行访问。4)通过在内外网服务器上部署不同类型的杀毒软件,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入侵。5)远程传输文件也可以通过此方式进入核心媒资网络,防止病毒入侵及网络攻击。6)所有核心媒资网内部的资料以文件形式输出离线处理,也采用此方式,核心媒资网资料同步到外网进行离线输出到移动硬盘、刻录光盘等介质。7)采用USB数据同步方式进行外网和核心媒资网络的衔接,有利于网管的监督管理,所有文件的导入、导出工作,网管人员可以在统一的入、出口处(USB同步服务器)进行监督和管理。8)基于USB2.0技术开发,传输速度全面提升。9)支持文件类型过滤和文件大小过滤,允许管理员在设置中对过滤条件进行调节,可实现对文件灵活处理与操作。10)支持文件正确性校验(MD5码校验)。11)支持传输完成后对源文件的处理方式进行选择。12)有详细的日志记录,包括用户操作历史记录和系统管理日志,可进行相关操作权限的设置。13)要求遵循统一认证的接口规范标准,实现用户的统一认证。14)支持建立以部门、栏目、用户为等级的组织结构,并能够以树形结构显示。15)支持用户管理,允许按照部门/栏目/用户来配置用户权限,并提供可以浏览所有角色、用户权限配置情况的管理界面;部门、栏目、人员等基础数据可以增加、修改和删除;根据不同权限,设定该角色可以使用的功能,分级、清晰管理;部门、栏目、用户在网管程序中统一配置;树形结构,显示直观;系统登入登出可以反馈给统一认证平台。16)支持高安全区操作的权限管理,可分用户级和管理员级。17)支持对高安全区中的文件夹的管理,例如添加、修改、删除等;输出目录:该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将被发送到对方服务器。以下情况不会发送:文件正在进入该目录过程中、文件正在被其他程序使用、文件夹及其内的所有文件、不符合发送端设置中的名称后缀和大小约束。输入目录:从对方服务器接收到的所有文件。接收文件名称与发送文件名称相同,若多次接受同一文件会覆盖之前的文件。备份目录:若传输设置中的传输完成后操作为“备份源文件”选项,当文件发送完成后会备份至该目录下。18)用户主界面支持任务信息提示功能,可以在状态栏中实时滚动提示任务信息,或通过弹出提示窗口或闪亮提示符号来提醒用户,并提供各种报警信息提示功能如空间报警、权限报警等。19)允许设定超时限制,USB传输中的超时设置,一般采用默认值即可,不限制超时会导致坏死文件永远占用USB传输线。
7 小结
整个信息高安全区是应“办公局域网与非编制作网及新闻媒资网络数据共享”的需求而建设的。信息高安全区USB数据传送作为非编制作网及新闻媒资网络与外网联络的平台,既考虑了非编制作网和新闻媒资系统的安全,又实现了非编制作内网和外部节目数据的共享。整个信息高安全区平台,经过数月的运行和测试,信息高安全区均达到设计要求,系统设备运行稳定,操作简单方便,有效保证了节目数据共享的安全。
摘要:介绍了新余电视台基于USB数据传输技术的信息高安全区建设。详细介绍了信息高安全区需求、高安全区结构图、主要应用场景、高安全区功能、高安全区优势特点。新余电视台信息高安全区,作为办公局域网和节目生产网的安全缓冲区,是非编制作网和新闻媒资系统与互联网和外网联系的枢纽,是台内网整体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实现。
关键词:USB,数据传输,USB技术,高安全区
参考文献
[1]杨剑,郑崯,张政.用虚拟机技术实现“高安全区”基本功能[J].现代电视技术,2008(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