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输系统(精选12篇)
信息传输系统 篇1
0 引言
继20世纪6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Gordon B.Davis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MIS学科的Ph.D学位课程后,许多大学纷纷成立了MIS学科,开设了相关专业,从事MIS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是介于管理科学、数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之间的一个边缘性、系统性、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是MIS的三要素,也是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因为专业背景不同,开设课程的面向对象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1]。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学生,不仅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功能和结构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作为信管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培养系统分析员的主要课程之一。[2]该系统虽然最终是以软件产品的形式呈现的,但却不能像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验教学那样,由教师完成问题的分析、处理算法的设计等;也不能像软件工程的实验教学那样,仅重视单纯技术而忽视管理学科知识。因此,设计良好的实验教学体系一直是困扰该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3]。
1 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特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职业目标是系统分析员和企业信息管理师。管理信息系统是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生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维护、管理和建设等方面的实际能力。具有如下特点[4]:
1.1 综合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应用数学、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等相关知识。因此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才能更好地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这个要求也是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1.2 实践性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还要通过实践掌握信息系统建模的全程,通过实践而更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
2 信管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现状
2.1 过分偏重管理,等同于一般管理类专业要求
授课内容没有与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区别对待。课程教学重点在于经济管理知识或信息学知识,对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的技术支撑不够突出,只介绍的MIS系统开发的常用方法以及如何组织系统开发,具体的系统开发技术和实现细节涉及不足,也没有专业的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这样实验教学过程中势必只注重演示型的实验,学生缺乏真正的动手能力。
2.2 只重技术,忽略管理特征
由于学生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加上许多前导的计算机类课程,使学生对于本门课程产生误解,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就等同于综合的程序开发课程,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信息系统开发技术方面,对管理思想、理论比较弱化,实验教学变成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5]。实际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应在管理思想、理论的支配下,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将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理论相结合起来,既要偏工又要偏管。
3 实验内容的具体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该在学生学完了管理类课程(比如管理学、会计学、生产运作管理、企业管理等)和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 2000、程序开发语言java、c++、c#、asp.net等等),掌握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开发系统的技术后开设的,是前面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是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
3.1“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实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应当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确定实验内容。根据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该课程的主要知识单元有:
知识单元一:信息系统的概念和作用。该部分的实践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或者到社会中调查、分析各种信息系统,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这可以与管理生产认识实习相结合。
知识单元二: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建设和维护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开发工具的使用。在实践环节中应使学生加深前面学的技术的了解。
知识单元三: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组织中常用的各种信息系统,熟悉其功能和组成,比如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等。
知识单元四: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开发方法、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运行管理)。
前面三个知识单元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组成一个整体,目的是为了最后实现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知识单元四)。因此,第四部分是实验环节的重点,其他三个知识单元是贯穿于知识单元四的实现过程中。
3.2“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设计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和两个阶段。第一,是认知层次,通过演示操作和流程观察及案例分析了解有关应用理论,让学生感性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第二,是应用层次,通过典型管理信息系统的模拟操作应用,构建学生的应用能力;第三,是开发层次,通过开设专门的《信息系统开发》课程及其课程设计,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开发方法,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开发能力的培养。一个阶段是随着教学进展的基础实验,另一个阶段是课程设计,实现一个真正的MIS系统。
3.2.1 基础实验
课程实验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相匹配,即: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应该与理论教学的进度一致[6]。因此应该伴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度,开展基础实验,目的是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这里采用“同个系统贯穿始终”的实验方法,在开始做实验时,学生就将系统确定下来,将这一个系统的开发过程贯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当然选做的系统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如学生补考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企业人事管理系统,运动会成绩统计系统等等。要求学生按照课程进展完成课题的系统分析和设计任务,所有图表都要用VISIO2003工具绘制完成。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基础实验(表1)。
3.2.2 课程设计实验
因为在开始基础实验前就进行了选题,每完成一个基础实验的同时,也就完成了课程设计涉及的相关部分。因此,课程设计实验主要根据前面的基础实验,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和调试,也就是系统实施部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系统开发工具。实验的内容决定了实验室的配备,课程设计环节应该具有以下实验配备[7]。
硬件:实验室中,应配备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一台web应用服务器和一定数量的学生用机。将他们已TCP/IP协议互连成局域网,每台机器可连接到Internet。
软件:数据库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和SQL2000 Server数据库。web应用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和IIS等服务组件。学生机上安装Visual Studio.NET等必要开发工具和一些模拟教学系统,比如ERP系统等。
4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这里设计的实践教学,真正使学生明确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总体规划方法,掌握了研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研制方法和开发工具,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了系统分析员的基本素质,能够较快适用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严京滨,于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72-74.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蔡淑琴,石双元,汤云飞,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84-86.
[4]王晓煜,王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0):221-222.
[5]吕永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7):108-110.
[6]郭零兵,余晓东.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1):111-113.
[7]邓晓红.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与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信息传输系统 篇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么一听感觉就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专业,没错,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填报志愿时,我就选填了这一专业,可是当我来到学校开始接触学习这个专业后,才知道这个专业相比较其他专业来讲较冷门,至少在我们国内。所以说实话,刚开始我的确有点伤心,还考虑转专业。但通过几堂课的专业导论教导,使我原有的想法逐渐有了改变对这一专业也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
首先,通过老师课上所讲的知识以及网上调查,使我了解了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一个优秀的信息管理,能使社会上的信息有效地被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价值,为人们提供更好更方便的服务。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了信息管理,也需要着信息管理、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使我更好地认识了解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这个专业。这个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这也说明着我要学习至少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门学科,我表示压力很大。但同时令我欣慰的是,这也表示着这个专业的就业范围很广,我不必太担心以后的就业问题。但导师也说过,如果大学四年不努力,那以后毕业后这个专业出来的人之间的差别会很大,不,是非常大!所以我要好好把握现在的机会,珍惜时间,努力学好这门专业。
大学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学好一门专业不是易事。作为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如何掌握信息管理核心技能很重要。对于我自己来说,计算机技术方面比较薄弱,所以我首先需要了解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我打算有空就去图书馆借一些这方面的书,先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然后慢慢学习计算机技术,上机操作,熟练掌握及运用各种office软件,比如说制作PPT、建立数据库等。遇到问题请教学长学姐或专业导师,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信息管理是一种管理,或许对于我一理科生来说管理学偏重于文科,很多东西需要背,但我相信只要制定合理计划,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划记重点,就能学好管理学。
浅谈信息时代会计信息系统 篇3
关键词:信息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网络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我们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所以会计信息系统从内容上讲,应从根本上改变现有会计信息处理流程,建立全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从技术上讲,应建立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化模式,使会计信息系统向着网络信息时代发展。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简单概述
会计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将会计数据转换为信息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指用计算机技术采集、存储、加工、传输会计数据,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用以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它的发展历程包括: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其中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会计恒等式、会计循环、会计科目表、分录和账簿,其缺点是:处理会计数据易出错、效率低、信息孤岛、丢掉了非财务信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之中,该模式正逐步化会计信息系统横向扩展,最后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纵向发展并按职能结构可分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而E化标志着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它的核心是集成业务处理、信息处理、实时控制和管理决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克服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弊端,因此称其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二、信息时代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思考
1.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的根本性思考
21世纪的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经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正急待于进行运行的转换,其中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在人们寻求改革方法的历程中,无论是优化会计核算和会计治理,还是精简会计的组织机构;无论是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还是投资高水平的计算机系统,虽然也或多或少在实际中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但却并未能从根本上建立一个全新的会计信息系统。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只是利用技术将现有过程予以快速化或自动化,而并不更改过程本身。因此,要想使企业绩效大幅度的提高,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网络财务信息系统,创建全新的会计信息系统。
2.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化的思考
在信息时代中,信息将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由信息进一步加工提炼成的系统知识,将作为21世纪的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最强有力的一种智力工具和克敌致胜的武器,企业利用它,可在电子计算机的模拟中,运用虚拟现实的方法,准确而快速地求解企业所需的最优决策,这将大大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同时,信息时代使世界进入一个科技发展高新化、信息传递高速化、商业竞争全球化、经济决策科学化的崭新时代。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非常灵敏,要求能迅速、及时、正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同时又要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要求企业治理高度市场化、信息化、集成化,通过一个完整、高效、可靠的会计系统把企业内外部信息经过综合、提炼、创新、整理成系统的知识,由此提出科学的决策。
3.会计信息系统多元化构建的思考
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在信息和网络技术支持下,以会计事项为核心,会计原始信息以多重标准进行处理,业务流程重组为基础构建完成的,最终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要。这种基于网络技术的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以事项会计为基础,数据库的构建处于核心地位。这要求构建的数据库基本元素能够面向对象,具有独立性、集约性、共享性和多维性,能够配合多元化会计理论体系。然而这一数据库的基本结构仅仅存在于人们的概念之中,要将其变为现实,还需要会计事项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和数据库技术的完美结合。而且,会计事项是要挂接在不同的会计规范、会计政策基础上的,虽然可以让信息使用者自行组合和分析原始数据,但是大多数信息使用者并不是会计专家,因此要想按照不同的规范提供多维的数据,这就要求在统一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会计规范进行多维分类,同一会计数据可以按照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行处理,即要求会计政策呈多元化体系。这是目前会计研究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2)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构架将充分基于开放的网络,带给会计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将会使自身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泄密。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不授权人员非法入侵企业信息系统,窃取商业机密,从而侵吞企业财产或出卖商业秘密,造成信息滥用和信息流失。二是恶意攻击。网络黑客的蓄意破坏或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将使网络系统遭到攻击引起崩溃、陷于瘫痪。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复杂的,它涉及到技术、道德、立法等方面,需要系统的研究和多方面的配合。
三、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趋势—网络信息时代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以势不可挡之势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会计作为评价、反映、监督、管理企业经济活动的工具与手段,必然受到信息时代发展的深刻影响,为了使企业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使会计较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充分考虑到企业间交流和应用,并在系统的开放性方面给予全面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改造与创新,以满足信息时代对会计工作的需要。
1.网络信息时代使企业的会计核算从事后转向适时
传统方式的会计核算,可以称之为“静态会计核算”是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后,会计人员根据一定的会计核算程序,将经济活动转化为会计信息,并定期写出报表,会计部门和业务部门是以静态的方式来进行信息交流,由于信息从业务部门传递到会计部门客观上需要经历一定时间,企业管理者根据这样的会计信息难以做出有效的管理决策。而网络信息时代,企业已经按新型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提供了适时的会计报告,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的每一项变动都可以适时反映。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以及互联网直接获得有关的数据信息,实现会计和业务一体化处理,企业的业务活动适时转化为会计的信息,有关部门能及时部署具体的经营活动和会计安排,实现各种经营和财务指令的在线管理。
2.网络信息时代促进企业之间会计信息传递与交流加强
随着网络及电子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是依托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通过内部网、外部网和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电子商务的同时,将网络技术应用到会计中,完全代替人工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原始凭证的录入、复式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能够帮助企业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适时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使企业会计信息工作走上无纸化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网络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并建立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设计信息时代全新的会计信息系统。
3.信息时代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复合型会计人才
信息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即要求有一批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重视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利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实践锻炼、交流研讨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不断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和力度,多出、快出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会计审计专业,既掌握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又能适应国内经济技术环境与管理要求的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使会计工作者能够适应信息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
总之,信息时代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系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对目前的会计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网络信息时代可以让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随时构建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同时系统也会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日趋完善,向着企业管理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如何向管理层提供最新的信息,帮助决策者分析、预测、决策,提高经营效率,将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更大挑战。
参考文献:
[1]试析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作者:张晚军.
信息传输系统 篇4
在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中, 信息的传输受通信环境的影响 (如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宽带等) , 在以往的信息传输中, 互通对象和通信手段单一, 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差, 无法满足信息实时传输的要求, 因此, 在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控制优化设计势在必行。
2 软件功能以及架构
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控制服务软件采用的设计方法是构件优化设计方法, 以实现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中各类信息的传输和分发控制, 主要功能如下:
2.1 链路控制管理
链路控制管理主要是负责全系统通信链路的设置和建立, 保证通信链路能够可靠连续工作, 最终实现链路状态监测、链路自适应切换。
2.2 信息输入控制
通信网络中的各类信息一般是通过异步方式实现实时接收的, 然后对接收的各类信息进行信息脱密、拆包、组装以及校验等处理, 筛选正确的信息, 然后将信息分发到业务应用软件进行处理。
2.3 信息输出控制
信息输出控制是通过非阻塞方式获得输出信息的, 根据信息的各种类型和目的对象, 然后进行相关的协议封装、缓冲管理, 分发至目标节点。
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传输控制服务软件一般是根据传输控制的需求, 采用四层架构设计, 而这四层中的每一层中, 都有相关的传输控制构件, 使传输控制服务功能更加灵活。
⑴管理控制层:统一管理信道状态和提供信道选择。
⑵交换服务层:封装与解析交换协议以及提供信息分发。
⑶传输服务层:提供信道监视与管理、信息安全处理以及封装和解析传输协议。
⑷系统接口层:通过封装主机通信接口, 提供统一的系统调用接口。
3 技术实施要点
3.1 功能模块松散耦合设计
信息传输控制服务的功能模块有:信道状态检测、信道优选、协议封装与解析、信息分发、信息安全处理以及各类设备驱动服务等。以往设计采用紧密耦合设计, 模块之间边界不清、依赖性强, 而松散耦合设计大大增强了系统的可重组性。
根据系统的规模、实际具备的通信手段, 系统集成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的功能构件, 满足不同的信息传输要求。通过这种设计, 各个模块之间信息传输更加清晰, 能够更加准确定位和解决问题, 维护网络传输控制服务软件的正常运行, 有效工作。
3.2 信息传输的跨平台设计
一般来说, 信息传输控制软件包括软件跨平台移植和信息跨平台移植这两个部分。前者是针对不同的驱动机制和通信接口进行封装, 有利于软件跨平台移植, 方便后续的修改完善。后者在制定对外接口的同时, 还会对不同的平台版本软件在数据传输之前进行预处理, 把数据包中的字段统一为标准网络字节序。
3.3 透明封装与解析
计算机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传输控制服务根据不同的信息传输和信息交换协议, 采用多个相对独立的协议封装和协议解析模块, 对业务应用软件实现分离。处于同一层次的协议封装与解析模块对外提供一致的传输接口, 实现透明化, 简化了软件的处理。
交换协议和传输协议一般都是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两个层面, 前者在应用层信息外封装, 用以标识信息,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信息传输, 可以不存在交换协议;后者是在交换协议外封装, 完成信息传输的整个过程。
透明化的多协议封装与解析过程主要在两个层面实现, 如:上层信息安全处理软件 (加密软件) 或与信道相关的上述两个层面, 格式转换在交换服务层中完成, 交换协议的封装与解析是在传输服务层中完成的。在两个操作相对独立的层面中, 实现透明化。
3.4 信息发送
运用低速信道传输数据时, 往往会出现数据拥塞。而网络传输控制服务软件则可以摒弃单一队列机制, 有效将各类信息划分为不同等级, 按照重要性和紧急度划分, 设置相对独立的缓冲序列, 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发送信息。
同时, 信息发送还会采用流量控制, 及时用新信息替代旧信息, 有效解决信息的拥塞问题。
3.5 点对点与广播发送结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单一的点对点发送方式已经完全无法适应如今的网络传输控制, 因此, 多播和广播发送成为传输服务软件应用的必然结果。网络传输控制服务软件采用了点对点、多播和广播发送相结合的方式发送信息。多播只有加入了多播组才能接受数据包, 组内的成员可以自由加入或离开, 自主决定是否要接受多播数据, 而广播则是多播的一种特殊情况。
4 结束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历 篇5
咨询/顾问
职位名称:统计 ; 客服/咨询 ; 行政办公 工作地区:洛阳 ; 待遇要求:0元/月 可面议 ;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 |
语言能力: |
教育培训 | ||||
教育经历: |
|
|||
培训经历: |
|
时间 | 所在学校 | 学历 |
时间 | 培训机构 | 证书 |
工作经历 | |||||||||||||||
|
|||||||||||||||
|
所在公司: | 河南中和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
时间范围: | 7月 - 3月 |
公司性质: | 民营企业 |
所属行业: | 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装潢 |
担任职位: | 财务/审计/税务-统计员 |
工作描述: | 公司进出库材料的`票据录入 ,本文信息由大学生个人简历网dxs.收集保管以及材料成本核算,结算,月底各种报表的制作。 |
离职原因: | 发展空间不大 |
所在公司: | 洛阳三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西工业务部 |
时间范围: | 12月 - 204月 |
公司性质: | 民营企业 |
所属行业: | 金融业(投资、保险、证券、银行、基金) |
担任职位: | 经理助理 |
工作描述: | 经理助理和办公室接待 |
离职原因: | 返校 |
信息传输系统 篇6
【关键词】WBS系统构成;安装;测试
一、WBS站间传输系统构成与安装
WBS系统主要由机柜、切换盒、西门子电源、UPS、采集板、驱动板等构成。
切换盒:WBS系统分为I、II系,切换盒的作用主要实现I、II系之间的手动或自动切换。
西门子电源:由电源屏输入两路交流220V,供给I系和II系使用,西门子电源将220V交流电源转换成24V直流电源,提供驱动及采集电源。
UPS:在直供的方式下电源屏输入的两路交流220V直接供给机柜的各个电源盒、切换盒等其他设备使用。当外电网停电时,整个WBS系统全部断电。另外一种方式由电源屏提供的交流220V电源先进入UPS电源,为UPS电源充电,当外电网停电时,UPS存储的电源将向WBS系统提供220V交流电源,持续供电时间大概为30分钟。
采集板:
方向电路信息:主要采集FCFJ、JCFJ、FKTJ、JQDJ、FAJ、FSJ、CFJ、FFAJ、JFAJ、ZFAJ、QGJ、QZJF、QFJF等继电器的状态信息。
区间信息:主要采集本站所属区间分界点的GJ、1GJ、DJ、2GJ、XGJ等继电器的状态信息,通过光缆传至邻站。
驱动板:
方向电路信息:主要驱动FCFJ、JCFJ、FKTJ、JQDJ、FDJ、JDJ、FZDJ、JQSDJ、LZSZTZBJ、WBSIIGJ等继电器。
区间信息:根据光缆传输过来的邻站所属区间分界点的GJ、1GJ、DJ、2GJ、XGJ等继电器的状态信息,本站驱动GJ(邻):DJ(邻)、2GJ、3GJ、XGJ(邻)等继电器,主要用于本站区间分界点轨道电路编码,信号机点灯。
二、WBS系统安装
1、机柜检查
机柜在运输时已将所有的板卡,UPS电源等独立包装,需要对机柜的外观及机柜的连线和接插件进行仔细的检查。
固定接插件检查:
在运输过程中机柜的的连线及接插件由于颠簸容易出现松动的现象,依照以下顺序对连线及固定件进行检查。用十字螺丝刀逐个检查机笼的后盖板上的螺丝是否松动。
2、板卡检查
每块板卡检查完后要插入机笼相应的位置内,但板卡不得与背板插接口接触,板卡面板要与机笼面板有大约3CM的距离。以防止电源线接错的情况下,上电将板卡烧毁。
3、切换盒安装
将切换盒安装到机柜中,将切换盒推入机柜的相应位置中,并上上四个螺丝固定切换盒。
安装航插:
安装航插之前,应先检查航插连接线的两端的标文是否一致。
依次将放置在I系机笼上面的13个航插按照航插上面的标示插在切换盒背后的相应位置,将航插拧好,听到“咔”一声响之后航插才完全上好。
4、安装西门子电源
两台西门子电源,四个固定端子,需要拆开包装后检查西门子电源后,进行安装。
I系西门子电源安装:
拉下西门子电源背面的拉扣,将西门子电源卡在槽上,松开拉扣将西门子电源固定好。此时,使劲上下晃动西门子电源,看其是否固定好。
将两个固定端子分别卡在西门子电源左右两边。
II系西门子电源安装:
II系西门子电源安装在西门子电源槽的左面。
拉下西门子电源背面的拉扣,将西门子电源卡在槽上,松开拉扣将西门子电源固定好。此时,使劲上下晃动西门子电源,看其是否固定好。
将两个固定端子分别卡在西门子电源左右两边。
5、UPS电源线连接
连接I系UPS输入电源线:
首先用万用表测试I系UPS输入电源线,电源线的蓝色线是否与接头的N端导通,灰色线是否与接头的P端导通,绿色线是否与地线导通,并测试他们之间是否有短路。
连接II系UPS输入线电源:
参照I系连接方法连接好II系UPS输入电源线。
连接I系UPS输出电源线:
首先用万用表测试I系UPS输出电源线,电源线的蓝色线是否与接头的N端导通,灰色线是否与接头的P端导通,绿色线是否与地线导通,并测试他们之间是否有短路。
连接II系UPS输出电源线:
参照I系连接方法连接好II系UPS输出电源线。
6、UPS安装
安装UPS电源时,要先安装II系UPS电源,再安装I系UPS电源,因为这样的顺序比较方便连接UPS电源与机柜的连线。
7、机柜地线连接
机柜地线端子有两种,防雷地线端子与设备地线端子,左面的的为防雷地线,右面的为设备地线。
三、WBS系统测试
1、电源连线短路、断路测试
做本部分测试,需将万用表拨到蜂鸣档进行测试。
2、与电源屏连接及电压测试
连接好电源后,不能直接打开电源开关。需要进行电压测试后,才能打开电源开关,使用设备。注意:小心测试,特别是测试时不要将红黑表笔接触,以免造成短路。
3、设备上电测试
I系上电测试:
将I系的一块WBS·Q板卡完全推入插槽内,完全与后背板连接。打开I系电源开关,此时该WBS·Q板卡的“A”、“B”下的RUN灯绿灯闪灯,Ⅰ、Ⅱ、Ⅲ、Ⅳ红灯亮灯,说明电源正常。
关闭I系电源开关,将I系电源板卡完全插入插槽内;再打开电源开关,此时电源板卡的II、I下的+5v、-12V、+12V这6个电源指示灯都亮红灯,说明电源正常。
将I系开关关闭,将CF卡插入I系的两块WBS·Z板卡内,将I系所有的板卡完全推入机笼内,打开I系电源开关,I系设备上电运行,I系的电源灯亮红灯,运行灯、工作灯亮绿灯,此时I系工作正常。
II系上电测试:
将II系的一块WBS·Q板卡完全推入插槽内,完全与后背板连接。打开II系电源开关,此时该WBS·Q板卡的“A”、“B”下的RUN灯绿灯闪灯,Ⅰ、Ⅱ、Ⅲ、Ⅳ红灯亮灯,说明电源正常。
关闭II系电源开关,将I系电源板卡完全插入插槽内;再打开电源开关,此时电源板卡的II、I下的+5v、-12V、+12V这6个电源指示灯都亮红灯,说明电源正常。
将II系开关关闭,将CF卡插入II系的两块WBS·Z板卡内,将II系所有的板卡完全推入机笼内,打开II系电源开关,II系设备上电运行,II系的电源灯亮红灯,运行灯、工作灯亮绿灯,此时II系工作正常。
电源串电检测:
打开I系电源开关,待I系正常运行以后,观察II系所有板卡是否有亮灯等非正常现象。
关掉I系电源开关,打开II系电源电源开关,待II系正常运行以后,观察I系所有板卡是否有亮灯等非正常现象。
双系上电测试:
将主CPU之间的网线与从CPU之间的网线一一对应插好。
用光纤将上行串口1的RX、TX与下行串口1的TX、RX相连接。
打开I系电源开关,待I系运行后,I系为主系
打开II系电源开关,待II系运行后,II系成为备系
手动切系,使II系成为主系,I系成为备系。
将连接上、下行串口1的光纤拆下,连接上下行串口2。
手动切系,使I系为主系,II系为备系。
手动切系,使II系成为主系,I系成为备系。
调试设备的4个CPU的监测串口:
设备的4个WBS·Z板卡的COM2口为监测串口,设备正常工作之后应关掉设备电源,用调试用的串口线将设备WBS·Z板卡的COM2口与调试笔记本的串口连接起来,然后将设备上电开机,看笔记本的串口调试助手是否收到设备的串口数据。
对于设备的4个WBS·Z板卡的监测串口,需要逐个进行检查。
4、驱动点检测
驱动点测试时需要I系II系分开测试。
驱动内容:WBS设备I系故障报警继电器(WBSIGBJ)、WBS设备II系故障报警继电器(WBSIIGBJ)、邻站上行咽喉站间通道中断报警继电器(LZSZTZBJ)、邻站下行咽喉站间通道中断报警继电器(LZXZTZBJ)、四个接发车口的FKTJ、FCFJ、JCFJ、JDJ、FDJ、FZDJ、JQDJ、JQSDJ等继电器以及上行方向车站10个安全信息点、下行方向车站10个安全信息点。
5、采集点检测
检查QZJ、QFJ、JQJ采集点时需根据施工图拔掉所有串联继电器分别进行测试。
采集点内容:全站四个接发车口的ZFA、FFA、JFA、JQJ、本站管辖所有区段QGJ串联、FSJ、FAJ、CFJ、FCFJ、JCFJ、QFJ、QZJ、FKTJ、JQDJ及上、下行方向车站安全信息点。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个人工作实际,简单的介绍了WBS系统的系统应用的意义、系统构成、安装、测试方法,对今后在施工遇到的同样问题提供了参考方法。WBS系统的应用将大大提高铁路信号的装备水平,减轻现场维修劳动强度,确保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WBS-C闭塞传输设备现场安装调试手册.北京国正信安技术有限公司
[2]林瑜筠.铁路信号新技术概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9.
[3]王瑞峰.铁路信号运营基础[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8.
[4]张轮.现代交通信息网络与通信技术[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9.
作者简介:李拥军(1971—),男,山西晋城人,大学本科,电气工程师,研究方向:铁路通信信号与综合信息。
信息传输系统 篇7
一、 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关课程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的界定问题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前, 会计信息系统及其相关课程中, 《基础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综合实验》、《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的教学重点、教学要求较为清晰。《基础会计学》教学重点是会计的核算方法, 如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教学要求是了解会计学的基本原理、 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企业财务处理。《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重点围绕会计要素来展开, 包括:货币资金的核算、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核算、存货的核算、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报表的核算。 教学要求在于了解产品成本核算一般程序, 熟练掌握要素费用、 综合费用的核算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掌握品种法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材料费用、辅助生产费用、 制造费用等各种费用项目的归集与分配。 《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内容要点包括: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管理及安全, 数据库, 信息技术概论。 金蝶、用友软件的操作。教学要求: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以及会计核算软件各功能模块基本工作原理, 学会编写部分具备基本功能的会计核算功能模块, 掌握财务软件的处理原理和应用方法。 具有熟练运用、 维护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 《高级财务会计》结合我国会计的实际情况, 对财务会计学未涉及或深入论述的一些特殊会计业务进行研究, 弥补一般财务会计学的不足, 从而与一般财务会计学共同形成财务会计学的完整体系。 教学要求是使学生全面掌握特殊经济业务、 特殊会计事项和特殊行业的会计理论与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处理特殊会计业务的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外币业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租赁、债务重组、或有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 《会计综合实验》主要是要求学生将所学会计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通过手工模拟, 让学生学会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及方法;掌握填审会计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的业务技能。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后, 由于会计核算工具、信息载体、记账规则及内部控制方式发生了变化, 以上系列课程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的界定显然存在内容陈旧、重叠、无效等问题。
二、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融合
为解决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后, 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关课程教学重点、 教学要求中存在的内容陈旧、重叠无效等问题, 有必要重新设定会计系列课程, 界定各课程的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 《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 》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维持不变。 《会计信息系统》分设为《会计信息系统基础》和《会计信息系统运用》 两门课程。 在课程定位上, 《会计信息系统基础》 主要解决会计信息系统入门知识和技能, 以获取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达到会计从业资格会计技能要求为目标。 讲授从业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 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 计算机基本操作及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五大内容。《会计信息系统运用》 则强调会计信息系统拓展知识和技能, 以宽口径方式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将基础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学会常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维护, 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及软件处理能力。 在内容分配上, 《会计信息系统运用》拟以金蝶系列财务软件和用友财务软件为例, 分别编辑适应小型企业的金蝶KIS软件、用友通软件, 适应大中型企业的金蝶K/3 软件、用友U860 软件四个教学案例, 从建账、账套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到期末处理及进销存处理八大模块的实验内容和步骤。 根据学生水平及专业课程要求, 实验中有关的项目可以根据授课对象及课时数灵活选择使用。
取消《会计综合实验》课程, 将手工会计模拟并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课程。设置一套特定会计数据, 同时应用于手工会计系统和电算化会计系统, 实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的融合。 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 得到一致的会计信息。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明了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的联系与区别, 减轻其他课程的压力, 提高课时的利用率。
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记录、储存和处理, 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 向使用者输出所需会计信息, 帮助信息使用者管理、预测和决策,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教学中, 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以外, 需要更多地使用任务驱动法、 自主学习法和体验式教学方法。例如, 在进行软件初始化过程中, 要求学生拟定会计单位的基本信息, 包括:会计单位名称、软件应用模式、账套参数及基础资料等。在会计处理中, 虚拟会计单位的各类业务, 包括:外币类业务、存货类业务、往来类业务、 多项目核算业务; 固定资产业务、自动转账业务等。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会计软件操作技能训练中,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 自主选择不同系列 (金蝶、用友) 不同版本 (kis/k3/t3/u8) 的会计软件完成建账、账套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 期末处理及进销存处理基本模块和辅助模块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得出及时、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代入角色, 体验会计主管、出纳、制单员、审核员、记账员及预算员、 资金管理员的工作内容。 无论是一个学生在一个账套内依次完成不同角色的转换, 还是几个学生组成团队分担一个账套中的不同角色, 都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 完成技能训练。
经过以上改革,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理论及技能初中高层次得以清晰、内容相对更规范。特别是通过整合, 把手工会计综合实验的教学内容加入会计信息系统, 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时, 可以深刻体会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比如证账表处理中, 手工填制凭证与计算机制单的区别在于: 手工填制凭证只需在第一条分录书写摘要, 计算机制单必须给每条分录输入摘要, 计算机制单可以通过辅助录入窗口丰富凭证反映的核算内容;手工环境下, 所有经济业务发生后都需要手工填制凭证, 计算机环境下除制单员录入凭证外, 计算机功能模块会自动生成凭证, 如固定资产折旧及其增减变动、 期末损益结转、存货的收发存等;手工环境下, 会计工作存在证证核对、 证账核对、 账账核对、 账表核对以及表表核对, 计算机环境下只要凭证录入无误 (保证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相符) 、 表格公式设置正确, 会计处理中的记账、报表生成瞬间即可完成, 且无需证账表核对。
三、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融合需注意的问题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融合的关键在于特定会计数据的设计, 要保证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 得到一致的会计信息, 设计会计数据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初始数据必须尽可能详细。比如固定资产资料中必须列明资产的原始价值、累计折旧、预计残值、用途、入账日期及使用年限等, 便于电算化处理时自动计提折旧; 往来业务必须列明业务发生的时间、 业务编号、摘要、往来单位、发生额及余额, 便于电算化处理时的往来核销; 期初在产品成本必须列明各成本项目的详细资料, 便于电算化处理时生成生产成本明细账;存货必须列明数量、单价、计量单位、计价方法等, 便于进行存货数量金额核算;除具备单位基本信息外, 还需要设定部门档案、职员档案, 便于工资核算。
二是要合理确定会计期及分段业务内容。目前, 各高校使用的会计软件均为教学版, 只能处理不超过三个月的业务。要明确分段业务的处理流程, 例如损益结转前必须完成损益类业务凭证的审核与记账等。
三是设计的会计资料要便于使用相同的会计处理组织程序, 例如记账凭证 (专用记账凭证或通用记账凭证) 会计处理组织程序既适应手工环境也适应电算化。 手工环境适应的汇总记账凭证会计处理组织程序和科目汇总表会计处理组织程序, 电算化环境已经不再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捷.基础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2] .张维宾.中级财务会计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2.
信息传输系统 篇8
1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目标不明确
只有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 才能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对于会计学的其他核心课程而言, 各个高校并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观点。比较各个高校可以发现, 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还是教学方式都有较大的随意性。
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目标大致分为两部分:如何使用财务软件, 如何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对于这两个目标的理解, 特别是如何构建的部分, 各个高校、不同老师的理解差异较大。笔者认为从课程培养的能力出发来确定教学目标, 更符合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门与实务紧密结合的课程的特点。
1.2 教学内容随意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本身就是一门交叉课程, 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计算机基础、网络、数据库、软件工程、管理学、会计学、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等。当对于课程的教学目标认识不同时, 各个高校在安排具体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设计教学方法上缺乏一个普遍认同的标准, 也使得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把握不住课程的精髓。
1.3 缺少和实务紧密结合的教材
会计信息系统现有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以讲述软件为主, 按照系统的模块逐一展开, 通常结合某一种软件进行;二是以系统开发为主, 详细阐述系统开发方法、系统分析的工具, 并使用某一种计算机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三是较为全面地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知识, 包括开发、实施、管理、操作等;另外, 也有些教材把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纳入会计信息系统课程。
以上几类教材各有利弊, 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和实务结合得不够紧密、理论和实际脱节, 特别是系统维护、流程重组等内容, 缺少典型的案例支持。讲述软件部分的内容大多数又以某个软件的操作为主, 缺少具体问题的讲解;而系统开发的部分往往需要较好的编程基础, 实际上课的效果并不理想。所有这些问题使得学生对于书本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刻, 也不够贴近学生未来的工作。
2 从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出发确定课程的教学
2.1 从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角度确定教学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与会计的功能是一致的, 起到对企业经济业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作用, 前者借鉴了信息技术的手段。计算机技术的介入极大地拓展了这些功能的效用:更高效便捷的数据处理、更及时的信息披露、更完整的辅助决策信息等。
从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功能和结构出发研究和组织课程的教学, 有助于学生未来更好地胜任相关工作。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分布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会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业务系统凭证、工资、固定资产、总账等) 、会计数据的输出 (报表) 、会计数据的分析 (管理会计) 、系统的维护 (会计制度和流程的设置) , 按照这种架构组织教学可以更充分地研究并理解整个系统的运作及其精髓。现有的教学中对于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的分析、系统的维护部分, 无论是教学还是教材都不够深入和具体。
笔者并不赞成在本课程中花大量课时讲授系统的开发, 一方面会计专业人员未来从事系统开发的可能性并不高;另一方面, 对于会计人员而言, 本身就是站在会计的角度参与系统开发, 只有在充分理解系统的功能、结构、运作之后, 才能胜任这一角色。
2.2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
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 完成会计核算任务, 并为企业经济活动管理和监控的分析、决策提供有用的辅助信息的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可以归纳为:输入功能、处理功能、输出和反映功能,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运作又与企业经营过程紧密结合, 完成会计过程。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会计信息系统为例, 企业会计过程如图1所示。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具体为:
(1) 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入是对企业业务数据的确认和收集过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会计信息系统, 大量数据是通过与业务模块的关联取得的, 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制定各种会计规则和方法。
(2) 处理。处理功能即加工业务活动数据的过程, 会计的凭证处理、过账结账等均属于此部分功能。
(3) 输出和反映。这是会计过程的最终成果, 包括各种报表和报告, 不同的使用者按照各自的需求取得会计信息, 从而进一步做出预测决策。
3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培养的能力
3.1 系统操作的能力
系统操作的能力是指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可以熟练解决事务型工作的能力, 即完成相关各个模块的日常业务操作。系统操作能力是所有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未来会计人员需要熟练操作的模块除了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财务子模块外, 还有各个业务模块中涉及的财务部分, 如供应链中的成本核算子模块。因此, 要具备系统操作能力不仅需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 还需要了解相关业务 (如采购、销售) 的处理流程, 理解模块与模块之间数据的传递关系, 并同时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步骤。
3.2 系统管理与维护的能力
信息系统从建设到运行涉及企业大量的资源, 只有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促进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系统管理能力来自于对系统的深刻理解, 来自于对企业运作流程的熟悉及业务流程再造方法的掌握, 来自于对风险和控制的认识。
3.3 数据分析的能力
信息系统借助信息技术收集了海量的数据, 集成了企业方方面面的情况, 只有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提供更高效的预测与决策信息, 才能真正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要具备数据分析能力, 需要掌握管理会计等专业知识和方法, 能够构建各种分析模型, 此外要掌握一定的数据挖掘方法, 能从信息系统中取得所需要的资料和数据。
在现有的教学中, 对于系统操作能力的培养较为成熟, 而对于后两个方面, 特别是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欠缺的, 这使得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系统的效用打了很大的折扣。
4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内容
4.1 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知识
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知识是个宽泛的概念, 目的是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认识和理解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应包括信息化的概念、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特点、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会计信息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会计信息系统运作的流程等。
基本知识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 重在理解, 并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布置给学生作为课外补充。阅读材料可以是国外经典教材、行业的故事等。
4.2 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
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是未来工作中最基本的技能, 操作部分需要在较为熟练操作某一软件的基础上, 能够触类旁通理解其他软件的操作。
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应包含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要对会计软件常见的模块, 如总账模块、人力资源模块、往来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模块、会计报表模块等, 讲解各个模块的功能、数据的传递、以及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
对于会计信息系统操作的讲解, 要加强理论的讲解, 只有和理论相结合的实验操作才能使学生以后对各种软件都能较为容易地上手。虽然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 但为了理解信息的来龙去脉, 笔者认为要加入业务模块 (采购、销售等) 的部分, 又由于课时的限制等原因, 业务模块可以是已经启用的并且已有业务发生。
实验操作用到的软件需要慎重选择, 作为学生首次接触到的软件, 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课时允许, 可以操作两种不同的软件 (如国内一种, 国外一种) , 之后从理论和操作两个角度将两者进行对比。
4.3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部分讲解的内容包括系统平台的选择、不同商品化软件的介绍、业务流程重组的知识。
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讲解要结合案例进行, 选择一个或多个典型的案例, 才能把理论讲述透彻。实施的讲解如果可以请财务软件公司的专业人员参与进来, 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
4.4 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岗位的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风险的管理、系统的评价、日常运行中的软硬件维护等内容。
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是进一步发挥系统效益的工作, 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的讲解要结合信息系统的操作、信息系统的特点等知识进行, 融会贯通是深入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要求, 同时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实验中也应该对此部分内容有所涉及, 比如加入总账系统维护的内容。
4.5 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
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的内容包括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知识、数据分析的模型及应用。此部分内容是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 将信息深度分析作为决策的依据。
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的讲解应基于具体的应用和模型进行。数据挖掘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一是财务状况的判断;二是财务危机预警;三是客户关系管理;四是供应商的选择;五是投资项目的选择。
5 结束语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取决于这门学科的科研水平,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上相对薄弱, 缺少会计信息系统方向的学科带头人, 会计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理论研究的欠缺是导致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方面一系列问题 (诸如教材、教学内容等) 的根本原因, 作为一门融合了多个学科的、又与商品化软件及实务密切相关的学科, 以何种方式展开有效的科研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2]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3]狄湛.关于高等院校 (本科)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结构设置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 2007 (7) .
电力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技术 篇9
1 安全系统构建
电力行业属于垄断性行业, 安全系统初始构建是国电集团的大信息网络构建的一部分, 通常是在电力系统建设阶段形成, 国电集团目前的信息网络是由各省及省下面的各地市级网络供电局所组成的一个大型广域网, 集团及各省企业公司通过它来管理各种信息资源, 各网络之间利用分组交换以及数字网络复接技术, 相对独立成为一个单独的数据通信网络。这种布局, 能够解决信息质量及安全的初步要求, 大体能够保证数据信息及时可靠、完整有效。
2 安全硬件堡垒——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内网与外网信息数据互通的进出口, 其关键在于这个进出口的唯一性, 亦即“必经之路”, 所有的Internet访问均不可能绕过它而产生连接, 为此, 在此处加强技术力量保障安全的效力是显而易见的。当前的电力信息系统防火墙基本是有设置保护的, 但是较普遍的是设置不够保险, 最高级别的保密策略应是拒绝一切未经准许的连接请求, 于是, 选择“缺省全部关闭, 按需求开通的原则”是必须遵循的, 同时, 需要禁止远程协助等容易导致防火墙失控的各类危险服务, 如Telnet、NNTP、NFS等。此外, 还可采取在不同安全区之间设置专用物理隔离墙的措施, 使保护更加隐密, 增加安全系数。
3 安全软件—病毒防护技术
病毒往往是从漏洞处进入系统的, 这就要求电力信息系统网络应形成一个整体的防护罩, 任何的缺漏都将使全局防护失效。服务器、工作站、主机、各用户均应完善杀毒软件。网络防毒系统可以采用C/S模式, 首先, 利用服务器网络核心功能, 在服务器端先行安装杀毒软件, 然后派发到各工作站及用户, 客户端安装完软件后, 通过Internet与服务器联成一体, 并利用Live Update (在线升级) 功能, 从免疫中心实时获取最新的病毒码信息, 及时更新病毒代码库, 根据需要选择扫描方式, 从而完成整个网络的查杀布署工作。扫描方式可选自动扫描或人工扫描、实时进行或预定进行、升级后扫描或开机后扫描等。防护软件可根据电力信息网系统特性与病毒软件商联合制作, 不求最贵, 但求最经济适用。由于病毒扫描进程将使服务器性能降低, 因此如采用预置扫描方式, 建议将扫描时间设定在服务器访问率最低的夜间。
4 入侵检测系统技术
为了应对黑客的攻击, 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安全保障工具, 应推荐应用于各电力企业, 其采用先进的攻击防卫技术, 通过在不同的位置分布放置检测监控装置, 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地阻止各种类型的攻击, 特点鲜明, 安全可靠。入侵检测系统中心数据库应放置在DMZ区, 内网、各监控引擎应与中心随时保持通讯, 针对入侵反馈信息, 通过预先设置好的安全策略启动相应报警及防卫程序。入侵检测系统还可以在事后清楚地界定责任人和责任事件, 为网络管理人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5 安全技术管理优化
首先, 应提高电力信息系统使用人员的风险认识。电力信息系统使用人员不得从外网上随意下载性质不明的资料、软件等, 不得随意修改系统密码或是执行有泄漏密码可能的操作, 确实应进行相关操作时, 刚下载的资料、软件应第一时间进行杀毒, 尽最大可能地杀死可能携带的病毒, 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其次, 各类密码设定和妥善管理。系统内应保证密码的隐密性, 杜绝使用默认密码、出厂密码或者无密码, 不使用容易猜测的密码。密码要及时更新, 特别是有人员调离时密码一定要更新。密度强度应以区别大小字的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字符组合的形式设立。
再者, 加强对系统安全的检测管理。系统使用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检测维护, 包括检查系统功能状态、病毒库更新状态、设备陈旧状态、数据异常状态等各类信息。重要文件应养成加密及备份的习惯, 对于文件安全, 通过文件加密、信息摘要和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 来实现文件存储和传输的保密和完整性要求, 并实现对文件访问的控制。对通信安全, 采用数据加密、信息摘要和数字签名等安全措施对通信过程中的信息进行保护, 实现数据在通信中的保密、完整和不可抵赖性安全要求。对远程接入安全, 通过VPN技术, 提高信息, 如电子公文、MAIL等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数据的备份策略要合理, 备份要及时, 备份介质保管要安全, 要注意备份介质的异地保存。
6 安全审计技术策略
可以模仿U盾、密保等认证, 结合密码使用, 通过电子、电话等多途径的密码保护安全问题增加信息系统安全性。为了实现数据库数据的安全, 或是避免被入侵后更改数据, 应设置数据库访问控制、存储加密以及完整性检验等功能。利用网络隐患扫描系统生成详细的安全评估报告, 可对系统进行形象的分析, 审计系统运行安全状态, 评判系统安全性能。
摘要: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问题是关系到电力生产与供需运营的重大问题, 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保障电力信息安全是为了保障能源供应顺畅而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主要简要论述了六大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技术来保障信息的安全。
关键词:电力,信息系统,安全,网络技术
参考文献
[1]唐亮.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J].供用电, 2010.
[2]钟捷.电力信息系统存储安全需求及加密[J].技术研究, 2009.
[3]张文军.电力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安全技术[J].科技与生活, 2012.
[4]王宝义, 张少敏.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综合安全策略[J].华北电力技术, 2003 (4) .
[5]楚狂.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电力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技术 篇10
1.1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基本构架由于电力企业生产的特殊性, 电力通信的建设是伴随着电力企业建设同步进行的。由于现代大电网运行管理的信息交换量越来越大, 各种应用和服务对信息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其中包括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数据完整性、通信容量和标准化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国电公司又建立了信息网络, 作为电力系统的专用广域网。国家电力信息网 (SPI net) 即中国电力系统数据网络 (CED net)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和数字网络复接技术, 形成了独立的数据通信网络, 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全国联网。它可以分为4级结构:国电公司到各区电力公司 (西北、华北、华东、华中) 是一级网络, 从大区电力公司到省电力公司是二级网络, 省电力公司到地区供电局是三级网络, 地区供电局以下就属于四级网络。
1.2省网级电力信息网络省网级电力信息网络处于我国国家电力信息网 (SPI net) 的第二和第三级,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要完成区域电网和国家电网之间的信息沟通, 同时也要承担区域电网内部之间各种生产信息和管理信息的管理和传输, 保障电网的安全有效的运行。目前通道采用微波和光纤混合使用, 速率从64Kbps到2M bps, 有的省份则达到155M bps高速传输。未来将大力发展光纤通信, 从微波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光纤为主, 建成全国电力通信光纤传输一级网络:80%的网公司建成电力通信光纤传输二级网络, 50%的省公司建成电力通信光纤传输三级网络。区域电力信息网络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IP网络的传输方案在实际应用中采用IP over SDH, IP over SDH将IP网技术介入到SDH传送平台川, 可以与各种不同的技术标准相兼容, 实现网络互联及多媒体业务互通, 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 相对便宜的价格。IP over SDH是城市与城市, 干线数据传输中最有效的技术。
1.3地市级电力信息网络地市级电力信息网是指包括县、区在内的所有供电单位的计算机局域网及连接这些局域网的计算机广域网。地市级网络逻辑图如图2所示。
建设地市级电力信息网, 可以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效率, 实现办公自动化、决策智能化, 在保障地方安全可靠供电的同时为省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 保障整个电网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中国电力信息网作为电力行业内的Intranet, 其广域网体系结构主要采用TPC/IP, 为了与中国电力信息网顺利连接, 同时为了将来与Internet, 地市级电力信息网须将TPC/IP作为主要协议体系。根据地市电力企业网络建设的具体情况, 应采用主干网和局域子网两个层次, 地调和地市电力企业机关直接接人主干网中, 而下属分支单位和县级电力企业可自组局域网并作为局域子网接人到主干网中。
2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分析
电力信息安全是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的保障, 但是现实是电力系统信息没有建立安全体系, 有的只是购买了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网络中有许多的安全隐患。
2.1现状及局限性 (1) 缺乏统一的信息安全管理规范:电力系统急需一套统一、完善的能够用于指导整个电力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的管理规范; (2) 电力职工的网络安全意识有待提高: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信息安全策略和技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但是我们目前的认识与实际差距较大, 对新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认识不足; (3) 需要建立一套适合电力企业其自身特点的信息安全体系:电力信息网络应用可分为4类:管理信息类、生产控制类、话音视频类、经营类。生产控制类应用与其他应用的物理隔离, 以确保实时的生产控制类应用的安全。同时外网与内网间也应该物理隔离。
2.2密码保护措施当网络交易的动作开始后, 接下来要担心的就是如何防止网络交易的资料被篡改、窃取、迟滞、冒名传送、否认己传送或是非法侵人等威胁, 所以网际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在金融界、企业界大家在信息安全技术内广泛运用了DES以及RSA等加密技术作为信息安全的保障。
2.3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分析电力信息安全是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的保障, 是一项涉及电网调度自动化、厂站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继电保护及安全装置、电力营销、电力市场等有关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多领域、复杂的大型系统工程, 但是现实是电力系统信息没有建立安全体系, 有的只是购买了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有的网络连防火墙也没有, 没有对网络安全做统一长远的规划。
3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应用展望
对电力企业信息网络这样一个年轻的又特殊的网络来说, 在网络安全问题上有其特殊性, 同时它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是比较严重的。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手段, 包括先进的企业版防火墙、先进的密码编码方式和算法等都可以有效防御, 只要应对得当, 足以有效保护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 保障电力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未来将采用更加先进的网络安全体系架构、密码算法、防火墙、IDS和病毒防治软件等来保卫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 但是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因此需要一套良好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思想, 才是确保系统安全的根本。
3.1改进网络安全技术 (1) 科学安全的设置和保管密码。密码安全可以说是网络安全中最为重要的。一旦密码被泄漏, 非法用户可以很轻易的进人你的系统。由于穷举软件的流行, Root的密码要求最少要10位, 一般用户的密码要求最少要8位, 并且应该有英文字母大小写以及数字和其他符号进行不规则的设置。同时不要选取如生日、名字等熟悉的信息作为密码; (2) 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思想意识松懈造成的系统隐患要远大于系统自身的漏洞。将不知是否有病毒的软盘随意的插人计算机中、不当的设置密码、将密码写下来或存人计算机的文件中、长期不改密码、随意的从网上下载不明文件或内部合法用户本身的非法活动等都给企业信息网络带来最大的威胁; (3) 实时的监控网络端口和节点的信息流向, 定期对企业信息网络进行安全检查、日志审计和病毒扫描, 对相关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以及在全网络范围内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样对企业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3.2完善电力系统建设 (1) 电力监控系统可通过专用局域网实现与本地其他电力监控系统的互联, 或通过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实现上下级异地电力监控系统的互联。各电力监控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或其他信息系统之间以网络方式互联时, 必须采用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专用、可靠的安全隔离设施; (2) 建立和完善电力调度数据网络, 应在专用通道上利用专用网络设备组网, 采用专线、同步数字序列、准同步数字序列等方式, 实现物理层面上与公用信息网络的安全隔离。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只允许传输与电力调度生产直接相关的数据业务。 (3) 电力监控系统和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均不得和互联网相连, 并严格限制电子邮件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殷小贡, 刘涤尘.电力系统通信工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2]杨明.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信息传输系统 篇11
[关键字] 信息隐藏 文档传输 彩色BMP位图 CRC_32算法
1 介绍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迅速发展与应用,计算机越来越应用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又由于计算机在通讯方面突出表现,使其在各种信息交换、传递的领域更是独树一帜。事有两面,在计算机进行快速信息交换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性问题,对于一些高度机密的文档信息,就不能用普通的方法(如普通的U盘拷贝、发送电子邮件)进行交换和传递了。这样如何将机密文档信息在安全的情况下用现代的信息传递手段进行快速传递成为现在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信息隐藏技术的文档信息传输是这个课题的核心,它是将机密文档处理后隐藏到普通的BMP图片中,把隐藏有信息的图片通过计算机发送到接收方,接收方再解释出隐藏文档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同于单独发送加密文件的优点在于,不容易引起攻击者的注意。因为中间信息是类同于普通的BMP图片。这种方法的要求有两点:
隐藏信息后的彩色BMP图像与原始图像相比,在人的视觉上没有什么区别;
隐藏信息后的彩色BMP图像与原始图像相比,大小上没有多大变化;
2 BMP位图说明
BMP图像文件格式,是微软公司为其WINDOWS环境设置的标准图像格式,在Windows系统软件中包含了一系列支持BMP图像处理的API函数。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 BMP文件格式越来越多地被各种应用软件所支持。
BMP图像文件是位图文件,位图表示的是将一幅图像分割成一个个很小的栅格,每个栅格缩小为一个点称为像素,每一个像素具有自已的数值,即一幅图像是由一系列像素点构成的点阵。BMP中按第个像素数值(像素位值)的取值范围可以分为1位、4位、8位、24位图片。像素位值的大小体现了图片彩色质量的好坏,同时也决定了图片保存时占用空间的多少。①1位图片就是指黑白图片,图片中每一由黑白两种颜色组成,它是占用空间最少的位图,同时是图片质量最差的;②4位图片是16色的彩色图片,图片中每个像素位的范围为0到15,带有彩色,但彩色质量很差,占用空间小;③8位图片是256色的彩色图片,图片中每个像素位的范围为0到255,彩色质量相对好,占用空间大;④24位图片就是所说的真彩色的彩色图片,图片中每个像素位由三个字节组成,彩色质量相对好,占用空间最大;
这里讨论的主要是对24位真彩色图片的处理。
3 信息处理的原理
3.1 信息隐藏
信息隐藏就是将文档信息隐藏在真彩色BMP图片中,其流程如图1所示:
图2中,每一个点表示位图中的一个像素,每一个像素的值范围在0到16777215间。在隐藏信息时每一个像素的奇偶性作为隐藏数据的依据。如果此像素的值为偶数表示数据为0,如果此像素的值为奇数时表示数据为1,用0和1的不同排列组全表示各种数据。而这种表示方式正好与各种磁盘保存数据的方式相同(磁盘中的数据也是以0和1的方式 :二进制方式保存的)。这样从磁盘中读取出文档的内容,使位图中各个像素的奇偶性和文档内容的奇偶性对应,就在位图中隐藏了信息――这个过程叫位图像素调制。其中的对应规则复杂程度是有效防止隐藏的信息被非法解读出的难易程度的体现。对应规则越复杂越难被非法解读出来。
再对位图中每行中隐藏的数据进行位异或和CRC_32校验,可以有效的验证解读出数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信息隐藏过程举例:BMP位图第一行前8个像素的值为:13075297, 13075297, 13075297,13074781,13404000,13206622,13272413,13206620,要隐藏的数据为01010101,ASC码值为85。将像素值的奇偶性与数据比较后要作如下的调制:
第一个像素:13075297隐藏信息0,要调整为偶数13075298;
第二个像素:13075297隐藏信息1,不变;
第三个像素:13075297隐藏信息0,要调整为偶数13075298;
第四个像素:13074781隐藏信息1,不变;
第五个像素:13404000隐藏信息0,不变;
第六个像素:13206622隐藏信息1,要调整为奇数13206623;
第七个像素:13272413隐藏信息0,要调整为偶数13272414;
第八个像素:13206620隐藏信息1,要调整为奇数13206621;
经过这样的调制,此BMP位图第一行前8个像素的奇偶性便与85转化的8位二进制数完全相同,这样,8个像素就隐藏了一个字节的信息。
综上所述,将信息隐藏入BMP位图中的步骤为:
读取文件的二进制内容;
将位图每个像素的奇偶性与二进制数据进行比较;
通过调节每个像素的奇偶性便之与文件的二进制内容一致,就将信息隐藏到BMP位图中了;
3.2 信息解读
信息解读就是从隐藏有信息的BMP位图中解读出隐藏的信息,是信息隐藏的逆过程,其流程如图三所示:
信息解读过程如下:
判断BMP位图中每个像素值的奇偶性,若为偶数,则输出“0”;若为奇数,则输出“1”;
每8个像素输出8个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据,转换为一个字节;
经过对所有像素处理,得到一系列的二进制数据,保存成文件,就是隐藏的信息。
本次实验结果如图4、图5所示。
5 总结
(1)由于原始24位BMP图像文件隐藏信息后,其像素位数值最多变化1(因为是像素位值加“1”或减“1”),该像素位代表的颜色最多只变化了1/16777216,所以,已隐藏信息的BMP图像与未隐藏信息的BMP图像,用肉眼是看不出差别的;
(2)由于此法只修改出BMP位图中每个像素的值,而没有改变像素的数量,所有在保存图片时的大小没有改变,所有隐藏了文档信息后位图的大小没有改变;
(3)使用这种方法,隐藏的文档信息是直接读取的文件,所以对文件格式没有限制,可以是TXT文件、WORD文件等。
参考文献
[1] 刘骏.Delphi数字图像处理及高级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信息传输系统 篇12
高层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需求策略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状况、高层管理者特点、系统应用范围和系统使用环境等多方面。根据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 及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 可以将确定信息需求的策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直接获取法
1. 与高层管理者的交流。
通过与高层管理者的交流可以了解高层管理者的工作特点、个性, 企业战略等情况, 可以较为准确的把握高层管理者对系统的总体看法和需求。但有时在交流中也时常会出现高层管理者所提供的信息与系统开发人员所需信息相差甚远的情况, 究其原因在于人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往往存在偏好或误差, 而高层管理者又多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从而使问题复杂化;同时高层管理者的时间宝贵, 要随时应对各种随机的、非结构化的涉及范围广泛的复杂问题, 因而很难静下心来考虑信息问题, 使许多信息都难以准确定位。与高层管理者的交流尽管是最为直接的获取其所需信息的途径, 但实施中由于受其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而无法全面获取所需信息。
2. 与高层管理者秘书的交流。
相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 其秘书则更容易抽出时间与开发人员交流。秘书服务于高层管理者, 因而更清楚高层管理者的信息需求及信息渠道, 能够提供高层管理者的工作习惯、偏好、交往活动等情况。
3. 与部门经理的交流。
部门经理可以准确的把握高层管理者对其所在部门信息的需求, 知道哪些信息对组织决策影响重大。当然部门经理所提供的信息有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往往只强调其部门特性, 而忽视了组织全局。
4. 出席高层管理者会议。
通过参加会议的方式来了解高层管理者在会议期间需要哪些信息、关注哪些信息、使用了哪些信息, 以此确定信息需求。
二、关键成功因素法
关键成功因素是那些在组织结构中数量有限却作用重大的特殊因素, 这些因素将极大地影响着组织整体的竞争行为。而这些关键成功因素也正是高层管理者所真正需要把握的, 因此可以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有效把握来确定EIS的信息需求。关键成功因素的确定可以按四个步骤展开。
1. 确定并分解组织目标。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目标, 而不同时期又会有不同的重点。组织目标应该根据组织内外的客观环境条件来制定, 并保证其切实可行。组织目标确定后, 再根据需要将其按下属部门和业务单位分解为若干个合适的下级子目标。
2. 识别所有影响目标的因素。
根据已确定并适当分解了的组织目标, 分析识别出影响这些目标的各种因素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
3. 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分析各影响因素与目标间的关系以及各因素地位的主次, 作用大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进而决定哪些因素可以合并, 哪些可以忽略, 在筛选、归并后, 保留那些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4. 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
关键性能指标是为关键成功因素制定的评价指标, 是系统开发人员所要调查并在信息系统中表达的信息, 是用于描述和度量关键成功因素的, 要求它在操作上是可控的。组织和个人的关键成功因素是否达到理想, 体现在关键业务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能指标完成情况。因此, 抓住关键业务过程这一动态概念, 建立组织业务模型, 可获得对组织更深刻的洞察和对组织高层管理者更准确的需求定位, 从而在此基础上把握关键成功因素, 准确辨别出高层管理者的信息需求。
三、原型法
这种策略是根据目标系统最主要的要求, 先开发一个小而实用的能引起高层管理者兴趣的原型投入使用。随着对系统的使用和理解, 信息需求会变得越来越明确, 再通过不断征求意见, 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不断更新、完善和发展以满足新的需求。通过对原型的多次迭代、反复完善、细化, 最终获得满足高层管理者需求的完整系统。
四、从现有系统确定EIS的信息需求
这种策略是从组织现有的信息系统或应用程序来获取信息需求。组织或其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能够为EIS提供部分信息, 但对EIS来说实用价值有限。这是因为EIS的目标客户是组织的高层管理者, 是针对高层管理者的工作而设计的系统, 该系统往往与现有信息系统差别极大, 即使在理想状态下, 现有系统所提供的信息也极其有限。但该策略不失为一种确定EIS系统信息需求的辅助策略。
应当说EIS的开发与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到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和整个企业的高层管理, 任何一种因素的考虑不周或者处理不当, 都会导致EIS系统开发的失败。因而, 要成功的开发E I S, 就需要对其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选择适合的确定EIS信息需求的策略, 这是成功开发和实现EIS的关键所在。
摘要:EIS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到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和整个企业的高层管理。因而, 准确、快速的定义高层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是EIS开发的首要问题。本文提出了确定信息需求的几种策略, 为选择适合确定EIS信息需求的方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高层管理者,信息需求,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锁柱:《EIS需求分析及设计方法探讨》.微型电脑应用, 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