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精选12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论文 篇1
0引言
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加快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1]。高等教育领域信息化正在加速发展,多数高校开始对毕业设计进行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但是不同层次院校对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需求不尽相同。独立学院由于其自有专职教师及管理人员较少,在专业教学和毕业设计指导中更多依赖于母体学校教师资源[2],传统的毕业设计过程监控跟踪手段难以有效落实。为提高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效率,本文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B/S架构的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厘清了毕业设计各阶段工作之间的关联关系,梳理了毕业设计管理流程,划分了系统管理员、教务管理员、系教学秘书、学生、指导教师和辅导员6种角色,引入了毕业设计各个阶段进展情况的实时统计与跟踪监控机制,有效解决了毕业设计过程跟踪监控需求,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
1系统需求与流程分析
1.1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院毕业设计工作效率, 根除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方便参与毕业设计过程的各类用户。不同用户使用系统的需求不同,如面向教务管理人员,系统应具有基础信息维护、学生信息维护、毕业设计进展情况监控、各类统计报表等功能;系教学秘书需要维护本系指导教师信息、分配毕业设计任务、管理选题、监控毕业设计进展情况、中期检查以及安排答辩等;学生通过系统进行在线选题、完成选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论文资料的提交;指导教师使用本系统完成在线申报题目、审批或审核学生提交的各项报告、评阅学生论文等;辅导员能够随时查看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进度情况,及时督促进度较慢的学生;系统管理员主要完成对数据库和管理员信息的维护工作。
1.2业务流程分析
系统基本流程如下:1系统初始仅有一个系统管理员账户,首先由系统管理员添加教务管理员、各系教学秘书和辅导员账户;2教务管理员设置当前学年度,添加其它基础信息,导入本学年度学生基本信息表,生成学生账户; 3系教学秘书录入或导入本学年度指导教师信息,生成指导教师账户,分配本年度毕业设计指导任务;4指导教师登录系统,根据个人任务在线申报课题;5系教学秘书对教师申报的课题进行在线审核,所有课题审核完毕后,按专业开放选题;6学生在线选题;7选题结束后,学生按阶段完成课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论文资料的提交,指导教师按阶段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阅,教务管理员、系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协同监控学生毕业设计进度情况,并做好各自的跟踪管理工作。
2系统设计
2.1系统功能划分
按照不同权限用户功能的不同,设计本系统的核心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2.2系统功能介绍
(1)管理员维护模块:包含添加管理员功能、删除管理员功能和管理员密码清零功能。
(2)数据库维护模块:包含数据库的导入导出、数据库初始化等功能。
(3)教务管理员的基础信息维护模块:包含当前学年设置、部门信息维护、专业信息维护和职称信息维护功能。
(4)学生信息维护模块:包含学生基本信息导入、查询、删除学生和密码清零功能。其中教务管理员具有学生信息导入和查询功能。新学年开始时,教务管理员将有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信息通过Excel表上传并导入到数据库中;系教学秘书可以删除学籍异动(休学、退学等)学生, 还可以清零重置学生密码。
(5)指导教师维护模块:各系教学秘书负责本系指导教师的信息维护工作,包含指导教师添加、指导教师集中导入、查询、修改、删除和密码清零功能;此外,该模块还包含教师信息统计功能,可以按职称、学历、类别分别进行统计。
(6)毕业设计任务分配模块:各系教学秘书负责分配本系当前学年毕业设计任务。按照专业进行划分,如果一个教师分别指导两个专业的若干名学生,那么任务表中对应该教师两条任务记录;一个课题任务最多可以有两名指导教师,但只能有一名导师负责使用本系统管理课题指导任务。
(7)题目申报模块:指导教师登录系统后首先进入题目申报页面,题目申报页面显示教师的任务列表和已申报题目列表,教师根据任务列表中的任务数进行题目报审, 申报题目数不能超过总任务数。在题目被审核之前,指导教师可以修改已申报题目,题目审核通过后就不能再次修改。
(8)选题管理模块:由系教学秘书管理,包含题目审核、选题控制、题目分配与题目变更4项功能。其中选题控制功能采用按专业分时段选题策略,由系教学秘书控制各专业开放选题的时间段,以减轻服务器压力。题目分配功能主要用于将一部分定向题目分配给指定的学生,例如参加校企合作的学生,不参与专业集中选题,由系教学秘书提前分配其所在企业的指导教师申报课题。
(9)学生选题模块:本系统不采用师生互选策略,一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题目,提高了选题效率,同时为了兼顾公平,在选题开放之前,学生可以查看所有已申报的题目。
(10)过程管理模块:主要指在选题结束后,学生按各阶段流程完成选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论文资料的提交,指导教师对各阶段学生工作进行指导,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批或审阅。系统严格控制学生按照阶段流程完成毕业设计,如果前期环节没有完成, 后期环节就得不到相应权限,避免了各环节的次序颠倒[3]。
(11)毕业设计进度跟踪模块:包含毕业设计各个阶段进展情况的实时统计功能以及学生完成情况明细,该模块实现了教务管理员、系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对毕设进度情况的实时监控跟踪。图2展示了计算机工程系教学秘书看到的题目报审与选题阶段某个时间点的实时进度情况,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漫设计方向)专业已完成选题,软件工程专业正在选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正在进行题目申报和审核,网络工程专业正在申报题目。单击图2中某专业“已选题”列对应数字,系统将显示该专业学生选题情况明细表。
(12)系统各类用户具有不同权限的文件上传、数据(含报表)导出功能、资料下载功能、个人登录历史查询以及个人信息维护等相关功能。
2.3数据库设计
系统涉及的数据库表主要有adminuser(管理员表)、 teacher(教师表)、stu(学生表)、syear(学年表)、dept(部门表)、major(专业表)、rank(职称表)、ttask(教师任务表)、 project(题目表)等,限于篇幅,下面仅列出管理员表和教师任务表,如表1、表2所示。其中,管理员表中fpath字段用于保存服务器相对路径,路径对应文件夹中存储该用户上传或者导出的文件,用户对该路径拥有访问权限。
3系统实现
3.1系统逻辑结构
系统使用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端采用Java Web技术实现,动态jsp页面采用EL表达式、JSTL标签技术,前端页面样式使用bootstrap框架设计,并采用基于jQuery的Ajax异步请求技术进行数据交互。系统逻辑结构如图3所示,采用了基于组件式开发的MVC (Model View Controller)设计模式[4],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架构,更加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与维护。
3.2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1)MVC设计模式。Model为模型层,又细分为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接口DAO和数据持久层实体类,用于完成系统业务逻辑;View为视图层,指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主要用于数据信息的输入采集和数据的显示输出,本系统所有jsp页面用于完成视图层功能;Control- ler为控制器,用于接受用户的请求并决定调用哪个模型构件去处理请求,然后再确定用哪个视图来显示返回的数据信息,本系统控制器采用servlet实现。
(2)过滤器(Filter)技术[5]。系统使用过滤器技术实现了字符编码过滤和URL级别的权限访问控制,其中6类系统用户的资源访问权限控制分别由6个过滤器实现。 以教师用户为例,将教师可访问的资源组织在路径“/t/” 下(包括教师可访问servlet的URL也映射在此路径下), 然后创建过滤器Tfilter类,并在配置文件web.xml中使用<filter-mapping>标签将Tfilter与教师可访问资源进行关联,从而实现对教师资源请求的拦截控制,其中过滤器映射的定义如下:
(3)Servlet上下文监听器(ServletContextListener)。 系统中的一些基础信息(例如当前学年、部门信息、专业信息等)是所有用户的共享数据,通过使用Servlet上下文监听器,实现了将基础信息从数据库中读出并存放至appli- cation作用域中,方便用户共享和使用,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频度。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当管理员更新这些基础信息时,需要同时更新数据库和application作用域中的数据。
(4)Bootstrap框架。Bootstrap框架属于css框架,它在支持html5和css3的浏览器上表现特别好,对移动终端的浏览器支持也相当优秀[6]。 本系统使用的是Boot- strap3.3.6版本,它对IE9及更低版本的IE浏览器兼容性不好。本系统设计时专门针对低版本IE浏览器引入了html5shiv.js和respond.min.js两款插件,使IE支持ht- ml5中的新标签并能够识别@media,支持响应式布局。
(5)基于jQuery的Ajax异步请求技术[7]。系统设计时使用jQuery Ajax技术实现无刷新状态更新页面和异步提交数据,减轻了服务器和宽带的负担,提升了Web程序性能。
4结语
本文构建的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完善、用户角色设置合理、流程清晰,能够满足独立学院对本科毕业设计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需求,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效率, 解决了毕业设计跟踪监控难题,极大方便了参与毕业设计的各类用户。
摘要:通过梳理独立学院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流程,合理划分不同用户角色权限,研究了毕业设计各个阶段进展情况的实时统计与跟踪监督办法,设计了一个基于B/S架构的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本科毕业设计全程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
关键词:毕业设计管理,B/S,MVC模式
参考文献
[1]龚春红.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11):95-96.
[2]王颂萍,王玉昆,杨静.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在独立学院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105-106.
[3]潘旭武.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22(1):54-57.
[4]ROD JOHNSON.J2EE设计开发编程指南[M].魏海萍,于晓菲,毛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5]龚永罡,陈秀新.Java Web应用开发实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徐涛.深入理解Bootstrap[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7]何丽,龚旺.jQuery在Ajax技术框架中页面加载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1(8):25-2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论文 篇2
一、IT人才短缺
(1)世界IT人才短缺,需求理性调整
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全球IT人才需求缩水,这是产业发展中的正常调整。尽管一些IT公司大幅度裁员,但IT人才供不应求仍是世界范围的现象,许多发达国家的人才缺口达到20%。美国从2002年初开始,IT人才需求稳步回升,2003年从业人员比2002年提升了4.2%,至2006年计算机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67万人。欧洲IT专业人才缺口2005年将达到170万人。发达国家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需要从中国、印度等国招聘。
(2)我国IT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2007年我国IT市场总值将达到519亿美元,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世界IT产业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正陆续在我国设立,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据测算,我国为了发展信息产业,每年至少需要100万人才,其中专业人才需求在40万人以上,而我国每年只能培养20万左右,缺口很大。据报道,2005年我国IT人才缺口为42.5万人。
(3)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2008年国内IC工程师的需求量将达到25万人,目前只有4000人,IC人才严重短缺。2002年我国存储系统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56亿元,且以10%~20%的年增长率递增。2004年我国存储市场人才需求在3万人以上,而国内达到存储工程师资格的技术人员不到500人,网络存储人才匮乏。2006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可达120000亿美元,我国互联网用户正在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未来十年大约需求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我国现有信息安全专业人才4000多人,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004年我国网络游戏用户数高达2633万,市场收入为24.7亿元,而我国游戏技术开发人员不到3000人。到2006年我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年均人才需求超过2万。
(4)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同时软件蓝领也比较缺乏
我国软件产业的年销售额和出口额递增速度保持在35%左右,2005年销售额将达到2500亿元,出口额将增至50亿美元。2002年我国不合理的橄榄型软件人才结构中博士、硕士4.3万人,占7%;本科生19.6万人,占33%;大专生9.9万人,占17%;其他人员29.4万人,占43%。按合理的金字塔型软件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我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
二、市场需求旺盛
(1)行业需求稳中有变
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总量稳中有增,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更加宽泛,需求主体也悄然变化。通信业增人需求集中在邮电院校相关专业,吸纳综合大学毕业生能力明显下降。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需求不减,但竞争激烈。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广泛运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人才需求平稳增长,但需求层次明显提高。水利、能源、建筑、医疗、新闻、出版、广告、旅游等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总量没有明显变化。机械、化工、冶金、石油、电力、造船、轻工、纺织、汽车、制药、物流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大,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持续增长。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急需计算机人才,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热点。据统计,全国税务、工商、财政、公安、海关、外贸等系统,计算机专业人才不足4%。未来3~5年,我国电子政务和电子金融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30万。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缺编严重,学历结构中博士和硕士分别占2%和22%,远低于高校师资整体学历水平,高校师资急需充实队伍和提高知识层次。我国计划在2010年底,实现中小学网络“校校通”,全部开设现代信息技术课。2002年,全国约有专职和兼职计算机教师7万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预计需要新增相应师资20万人。2004年我国IT认证市场总体规模达到33.5亿元,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培训机构急需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师资。
(2)企业需求格局形成我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促进传统行业、骨干企业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全国3000家大型企业中,只有3.7%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成熟阶段,国有企业吸纳毕业生潜力巨大。有资料显示,我国企业信息化,网络工程师的人才需求缺口高达60万。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产值增长在20%以上,迅速发展和要求员工素质高的特点,成为吸收计算
机专业大学生的主要企业单位。在经济发达地区,非公有制单位的用人需求已超过公有制单位的需求。毕业生到哪一种所有制单位工作,已不再成为就业的主要障碍。伴随我国加入WTO和外国公司的涌入,需要招聘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人才流动会更偏向外资企业。
(3)区域需求差异显著
北京市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投资跨度15年,投资金额300亿美元。上海市将建设“微电子产业基地”,“十五”计划引进投资100亿美元。深圳市更被誉为“新经济公司在全球最理想的五个根据地”之一。国家在大连、济南、南京、杭州、广州、珠海、长沙、成都、西安等地兴建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产业迅猛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广大的就业市场。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就业。
三、就业竞争激烈
(1)买方市场已经形成2002年至2004年,中国IT产业年增长率分别为11%、15%、14%,远低于20世纪90年代32%的年均增长速度。众多IT企业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变革,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就业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面对蜂拥而来的求职大学生,用人单位普遍提高门槛和降低起薪。一些用人单位过分强调英语证书、IT证书,“优中选优”;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要求应聘者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一些用人单位单方面延长毕业生就业试用期。IT市场上起薪大幅下降:2003年,IT行业硕士生、本科生平均起薪分别为3738元、2943元,与2001年相比下降超过1000元。
(2)就业格局逐渐明朗
2003年、2004年,全国毕业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分别为6.5万人、9.5万人,社会需求愈来愈向名牌大学集中,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地方大学计算机专业就业率为60%~80%。专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次就业率低于50%。
(3)岗位竞争日趋激烈
2002年全国电子信息类学科共招生44.3万人,随着毕业生人数剧增,计算机与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技术等相近专业间挤占就业岗位现象更加突出。网络安全、电子商务、微电子、软件设计和测试等专业毕业生走俏。2005年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7000多人,本科毕业生3615人,在就业市场上备受IT企业青睐。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专业排行中,计算机、电子学、信息学位于前十位,大量海归人员抢滩外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招聘高学历人才,层次间挤占岗位的效应趋强。由于各行各业自主培养的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不断涌现,信息化应用领域毕业生的专业优势逐渐消失。
(4)就业影响愈加广泛
各高校根据就业情况理性调整招生规模,本科招生人数2003年、2004年稳定在10.85万人。毕业生就业困难,报考研究生人数大增,2004年计算机学科报考硕士人数位于各学科之首。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形式正在淡化,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中存在大量已实际就业,但学校不易统计的“隐性就业现象”。
四、就业工作滞后
(1)疏通就业渠道
我国人才和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低,高校与用人单位间也缺少便捷、高效的供需机制。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不规范,制约机制不健全,不公平竞争,虚假招聘,随意毁约现象普遍存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对外地大学生落户设置种种政策限制,致使众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成为“临时工”,严重伤害了学生利益。国家要打破政策壁垒、地区壁垒,形成信息畅通、公平竞争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2)加强就业指导
多年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造成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脱离了社会的需求和现实的可能,人为地为自己择业设置了障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大约75%的劳动力就业机会,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可是,80%的毕业生就业首选外资和国有大企业,目标过于集中。近年来,我国新增IT就业人员中的90%在非IT企业从事相关工作,而毕业生热衷于软件公司、网络公司,求职意向过于单一。全球IT业重心正转向服务,到2007年,中国软件和服务市场总值将从2002年的22亿美元、49亿美元上升到69亿美元、144亿美元,巨大的服务市场将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广阔天地,而服务业却不被大学生所看好。在一份就业调查中,毕业生首选地点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占被调查学生的72%以上。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历史机遇,可毕业生涌向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造成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计
算机人才严重短缺。
(3)提高学生素质
IT业的飞速发展要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改变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从业的旧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广泛和多层次的适应性。英语是学习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语言工具,也是我国计算机人才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障碍。同时,我国软件产业要形成外向出口型产业,程序编写与软件开发的规范化和国际化,也要求必须提高计算机人才的外语水平。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一些学生只注重考研课程学习,或者只重视操作层面上的技能学习,忽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思维基础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训练、综合素质的提高,严重削弱了就业适应能力和发展的后劲,在以创新为生命的IT行业难以就业和生存。
五、人才培养脱节
我国有1023所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截止2003年底,我国大学和软件学院在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总数为73.8万人。在学历教育IT人才培养上,各类学校应体现层次性和交叉性,办出特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用人才。
(1)研究生计算机人才培养重在工程
我国高层次计算机人才缺乏系统从事开发软件的研究和实践。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偏重理论,轻视工程意识培养和工程实践训练。研究生主要培养途径是在学校进行,缺乏项目课题积累,在IT企业难当将才。
(2)本科计算机人才培养重在特色
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应体现宽口径、分层次的模式,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等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研究型计算机人才应有较好的数学素养、较高的外语水平、坚实的专业基础以及未来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创新能力。计算机学科综合交叉的发展态势日趋明显,计算机专业学生应选修机电、管理、财经、新闻等专业的课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宽就业渠道,而且也可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3)专科计算机人才培养重在实践
专科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专科人才的培养及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缺乏一定的特点,尤其是缺乏专科人才应有的比较强的操作和实践能力,自身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是国际上IT应用人才培养的共同规律。职业技术学院要借鉴国外经验,把国际流行的IT软件培训方案直接引进教学过程,或将著名IT企业的资格认证直接融入教学,培养集学科、技术和产业思维于一体的国际化的行业、企业应用工程技术型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论文 篇3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群体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来获取互联网信息,本文结合无线网络协议设计并实现了毕业生就业信息查询系统,丰富了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为毕业生掌握最新的就业信息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WAP 就业信息化 Rails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5-0044-04
一、引言
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信息的意识、对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重视越来越加强,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与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计算机网络是Internet,它把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和主机连接起来,有着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人们通过连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方便地交换和使用信息,提高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组织、管理和决策能力。在信息技术的领域里有另一种重要的技术,那就是移动通信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移动电话用户的数量也在突飞猛进,人们也迫切需要在移动的过程中能高速接入互联网。于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便产生了“移动互联网”技术。WAP将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技术相结合,使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丰富的网络资源成为现实,可享受新闻浏览、股票查询、邮件收发、在线游戏、聊天等多种应用服务。
WAP是无限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的缩写,它是一种向移动终端提供互联网内容和先进增值服务的全球统一的开放式协议标准,是一组协议和标准的集合,涵盖了WAP设备与用户代理的工作方式、传输协议与载体之间的交互方式的所有内容。[1] WAP由WAP论坛(WAP forum)发布,被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以及Unwired Planet创建于1997年,论坛成员占据着超过90%的全球手机市场,同时又是领先的基础设施提供商、软件提供商及其他机构。WAP标准基于因特网标准(HTML、XML以及TCP/IP),包括WML语言规范、WMLScript规范以及无线电话应用接口规范(WTAI)。
就业信息网站是毕业生获取单位需求信息的重要途径,许多需求信息时效性非常强,由于毕业生不可能整天守在电脑旁边浏览单位需求信息以及招聘会安排情况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就业信息网站的运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手机作为现代通讯的必备工具,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也是相当高。本文提出基于WAP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查询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作为目前就业信息网站Web访问方式的补充,学生可以通过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手机)随时随地获取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更便捷、多渠道地掌握需求信息。
二、相关技术简介
1.WAP工作原理
为实现移动终端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通信,WAP定义了一套标准组,采用与WWW类似的编程模型,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扩展以适应无线应用环境的特征:使用标准URL标识源服务器上的WAP内容,将内容定义与WWW分类相一致的特定类型,通过用户代理技术把WWW和无线领域连接起来。如图1所示,为WAP编程模型图,展示了WAP的工作原理。
2.WML介绍
WML(Wireless Markup Language,无线标记语言)是一种基于标记的文档语言,它基于XML从HTML继承而来。WML页面既可以是存储在源服务器上的“静态”文件,也可以是由源服务器动态生成的内容。WML也可以向使用者提供交互界面,接受使用者输入的查询等信息,然后向使用者返回他想要获得的最终信息。
3.WMLScript介绍
WMLScript是WAP应用层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在WML页面中使用的脚本语言。这种语言是基于ECMAScript语言的,但是它更适合于窄道通信。在应用时,WMLScript可以和WML文档一起,为客户端增加动态功能,此外WMLScript也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工具使用。WMLScript是一种程序语言,它可以调用在本地安装的标准库函数。为了在传输时节省带宽,WMLScript程序先被编译成字节码(bytecode),传到客户端后,再通过解释器执行。
4.Rails简介
与其它Web框架相比,Rails使用更简单而且更少的代码编写应用程序。Rails具有非常清晰的MVC构架方式,其中所有的层都是为协同工作而构造的,打破了传统典型的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具有全栈式的MVC框架、命名约定、零周转时间等等众多特点。
三、基于WAP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查询系统功能分析
基于WAP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查询系统的主要功能:毕业生通过具有WAP功能的手机查询单位需求信息和招聘会安排信息,以及国家的政策法规、地方出台的相应政策,以及学校的举措。本系统中就业信息的发布以及更新操作均通过就业网站的Web平台进行管理,仅提供WAP方式的查询和读取功能。
系统功能包括以下内容:
(1)就业信息查询系统导航;
(2)通过输入单位需求信息关键词和发布的起始时间进行组合查询;
(3)通过输入招聘会安排信息关键词和召开的起始时间进行组合查询;
(4)通过输入文章的关键词和选择文章类别进行组合查询。
四、基于WAP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查询系统设计
1.搭建开发环境
本文以Aptana Studio作为系统开发工具,采用Rails的REL2.2.2和Ruby1.8.6作为Web框架,Mongrel作为HTTP服务器,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实现。
2.创建项目
首先在命令提示窗口中使用rails命令“rails jobwap”创建一个名为jobwap的项目,命令将生成整个项目的目录结构,主要内容如下:
app:目录存放大部分项目的开发代码;
app/controllers:存放控制器类代码,用于处理发送来的请求以及做出相应的响应;
app/models:存放模型类代码,负责业务逻辑及业务逻辑到数据库的映射;
app/views:存放视图文件代码,负责将内容呈现给访问者;
app/helpers:存放辅助类代码;
config:存放项目所有的配置文件;
public:存放图片、样式表以及JavaScript文件的子目录。
为使项目支持wml类型,需为项目增加一个新的MIME类型,在config/environment.rb中增加“Mime::Type.register "text/vnd.wap.wml", :wml”,告诉服务器支持wml类型的资源访问。
3.配置数据库
Rails支持DB2、MySQL、Oracle、Postgres、SQL Server和SQLite等众多主流数据库,编写或程序运行时调用通用的方法,而实现的细节则委托给针对数据库定制的适配器来处理。本文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实现,Rails根据运行时的环境连接对应环境下的数据库,对config目录下的database.yml文件进行如表1所示的配置。在命令行中输入“rake db:migrate”,若没有任何错误信息,表明数据库配置正确。
4.创建模型
根据需求分析建立四个模型,在命令提示窗口中使用rails命令“ruby script/generate model Corporation CorpOffer CorpMeeting Article”后,在models目录下生成需要的四个模型:单位模型Corporation,单位需求模型CorpOffer,招聘会安排模型CorpMeeting和文章模型Article。Corporation包含单位基本信息(名称name、地址address、邮政编码zipcode、电子邮箱email、电话telephone)。CorpOffer包含单位需求信息(主题subject、内容content和单位关联外键corp_id)。CorpMeeting包含招聘会安排信息(主题subject、开始时间start_time、结束时间end_time、安排arrange、需求demand和单位关联corp_id)。Article包含文章信息(主题subject、内容content、文章类型types)。Corporation和CorpOffer、CorpMeeting之间是一对多关系,即一个用人单位包含多条招聘需求和多条招聘会安排。在模型中用has_many和belongs_to来声明双方的关联,建立关联后模型可以像访问属性一样访问所关联的模型,如图2所示为三个模型以及之间的关联。
Rails运用Ruby中的反射和元数据编程技术,允许用户将类和方法视为对象以及作为一个代码块进行调用或者传递给另一个方法,最大程度上避免编写重复性代码。当声明一个类继承Rails中ActiveRecord的Base基类,在程序运行时这个继承事件会发送到Base类当中,Base类会做数据库反射操作,获得这个子类所要包装的表,然后再动态地修改子类的实现,为它添加对应的属性和方法。表2是四个模型的全部代码。
5.控制器设计
为项目创建四个控制器CorpMeetings、CorpOffers、Corporations、Article,分别用于处理招聘会、招聘需求、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和文章请求。表3是CorpMeetings处理查询功能的代码,对输入的关键词、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进行组合筛选,若未输入匹配值则不加入删选限制,否则根据输入值加入到查询条件中。用respond_to语句是为根据HTTP首部的Accept-Type字段来决定向客户端返回请求类型的资源表示,WAP系统中请求资源为wml类型。
6.页面设计
系统共设计7个页面,导航页面、招聘信息查询输入页面、招聘信息显示页面、招聘会查询输入页面、招聘会信息显示页面、用人单位基本信息显示页面、文章显示页面,进入导航页面后通过点击不同的链接进行相应操作。本文结合招聘会查询输入页面和招聘会信息显示页面介绍系统的页面设计。
本文使用Rails中的layout功能,为整个WAP项目创建基于WML的模板。在layouts目录下创建wap. html.erb文件,指定文件的编码方式以及文件类型声明,完整代码如表4所示。
WML文件是由“卡片(Card)”和“卡片组(Deck)”构成,当移动设备访问一个WML文件时,页面所有Card都会从WAP服务器下载到设备里。招聘会查询页面由一个Card组成,包括三个输入框,分别是主题、开始时间、结束时间,通过
招聘会显示页面由Rails根据查询结果动态生成,首先名为“list”的Card用于显示招聘会主题名列表,具体招聘会安排内容通过链接方式进入到各个Card,再通过返回链接回到列表Card,便于逐条信息的查看,页面实现代码如表6所示。
五、结束语
WAP具有光明的未来,但同时其自身也存在着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WAP应用产品所依赖的无线信道带宽有限,要想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动态图像、视频/音频等媒体信息服务,必须解决传输对带宽的要求。另外,移动终端的目标、存储和处理能力有限,对于更高级的应用也会是一个阻碍。WAP的实现还需要来自移动终端制造商、网络运营商、ISP以及软件开发商等多方面的大力协作。WAP需要完善的方面还包括对cookie的支持,以方便会话管理;数据源服务器对PUSH(即主动把信息从WAP网关发送给客户机)操作的支持;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如何保证在WAP网关和数据源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安全以及对协议数据单元大小的改进等等。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WAP的规范发展,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WAP作为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之间的桥梁,给用户提供了独立于网络载体,灵活而方便地访问因特网的解决方法,必将取得巨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Dale Bulbrook,天宏工作室译.WAP实用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张禄林.WAP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3]马华兴.解惑3G业务:概念、实现和规划[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4]Dave Thomas著,林芷薰译.应用Rails进行敏捷Web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5]Lucas Carlson著,郑路长译.Ruby Cookbook[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Eldon Alameda著,张若飞译.Practical Rails Projects[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7]郑惠芳.WAP技术在学生成绩查询系统中的应用[J].闽江学院学报,2008(2).
[8]叶成绪.基于WAP手机学生成绩查询系统的实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3).
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4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也在持续增加,给高校的就业办公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成为各高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了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更好的联系,高校就业办公室需要起到良好的桥梁作用,这时必须开发一个合理、方便、高效的毕业生就业管理平台。
笔者采用JSP和SQL Server 2000开发了一个基于B/S架构的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对传统的工作流程、组织结构进行了必要的调整[1],使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真正适应目前劳动市场的需要,使就业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达到了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就业的目的。
2. 系统总体设计
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是毕业生在Internet上实现就业的有力工具,不仅应实现各院系对毕业生的分布式管理,还应该特别注重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信息交互,因此本系统的功能应该包括毕业生信息的审核和管理、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和毕业生求职信息的发布、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信息的交互、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信息的统计和分析。针对这些功能要求,设计了本系统。
2.1 系统功能结构
系统功能主要通过毕业生注册、毕业生审核、求职专栏、用人单位管理、统计分析、系统管理、帮助七个模块来实现。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1)毕业生注册模块
毕业生注册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毕业生学号、姓名、专业、出生日期、求职意向等信息的注册和修改,注册的信息必须等待院系相关部门的审核,否则无法使用本系统进行求职。
(2)毕业生审核模块
毕业生审核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毕业生资格的审核,包括毕业生注册的个人信息、各科成绩的审核,院系各部门审核后签写审核意见。经审核并签写意见的毕业生信息不能再修改。
(3)求职专栏模块
求职专栏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让通过资格审核的毕业生能够浏览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并发布求职信息。
(4)用人单位管理模块
用人单位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让通过学校就业办公室核实后的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以及处理毕业生求职信息。
(5)统计分析模块
统计分析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本校毕业生的供需比和就业率进行分析统计,以便学校对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
(6)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毕业生注册和修改权限、用人单位权限、学校相关行政部门权限、系统日志等进行管理。
(7)帮助模块
帮助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给用户提供系统使用帮助。
2.2 系统功能特点
系统的功能特点主要包括:
(1)毕业生的信息全部在网上填录,有利于管理部门进行审查和通过,也便于后台查询、汇总和打印。
(2)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管理部门的分级管理机制,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3)系统提供在线帮助功能,操作简单方便。
2.3 系统性能目标
先进性: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要体现当前的最新技术,使系统易于变更、移植、扩充、兼容;系统设计既要适应目前的主流技术又要考虑到系统维护的方便性,能尽量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
可靠性:在系统分析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整个系统软、硬件的可靠性程度,应具有较强的容灾能力和自恢复能力。
安全性:在系统设计时应充分利用数据库封锁机制、授权管理机制、应用软件设置多级密码及软件分离等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 系统架构设计和运行环境选择
B/S结构是基于Web技术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结合而提出来的一种多层结构,其中B是指Web浏览器(Browse),S是指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Server)[2]。本系统采用B/S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B/S结构简化了客户端,客户机上不需要安装专门的应用程序,只需要一个通用的浏览器软件,不仅节省了客户机的硬盘空间和内存,而且使安装过程更加简便,网络结构更加灵活。
(2)B/S结构简化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系统的开发者无需再为不同级别的用户设计开发不同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只需要把所有的功能都实现在Web服务器上,就不同的功能为各个组别的用户设置权限,维护也只需要对Web服务器上的服务处理程序进行修改,大大节省了系统开发、维护的成本和时间。
(3)B/S结构使用户的操作更简单,客户端只是一个简单易用的浏览器软件,用户不需要接受任何的系统使用培训就可以直接使用。
系统B/S三层结构如图2所示。
(1)客户层(Web浏览器)
客户层是用户与整个系统的接口,主要完成用户和后台的交互及最终查询结果的输出功能。浏览器将HTML代码转化成图文并茂的网页,网页还具备一定的交互功能。允许用户在网页提供的申请表单上输入信息提交给后台,并提出处理请求。
(2)应用层(Web服务器)
Web服务器启动相应的进程来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动态生成一串HTML代码,其中嵌入处理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机的浏览器。当客户机提交的请求涉及数据的存取,Web服务器需要与数据库服务器协同完成这一处理工作。
(3)数据层(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负责接受Web服务器发出的请求,独立地执行各种操作并管理数据库[3]。
系统的开发,我们以前台交互和后台管理两个部分来考虑。前台主要是系统和用户的交互界面,信息在这里以某种样式呈现,不同的用户对信息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后台是一个信息预处理单元,负责信息分类管理和对应的权限授予,是系统管理员和信息交互的场所,这也是基于Web安全因素的考虑。
系统的开发平台采用微软公司的Windows Server 2003作为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作为整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库,采用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Java数据库连接)连接数据库,提供对数据库的访问;JSP技术能够支持高度复杂的基于Web的应用。
4.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系统的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在一个JDBC的驱动程序被用来建立数据库连接之前,必须向数据库驱动程序管理器注册该驱动程序。管理器的主要职责是保证所有的驱动程序对象可被JDBC的用户程序访问。当一个JDBC驱动程序被载入时,它将自动地在驱动程序管理器上注册。
可以调用Class.forName()方法载入一个JDBC驱动程序:
String strDBDriver="sun.jdbc.odbc.JdbcOdbcDriver";
Class.forName(“strDBDriver”);
Class.forName()是Java的Class类的静态方法,它使Java虚拟机动态地寻找、载入并连接指定的类。
一个JDBC的驱动程序就是一个可以通过classpath找到一个Java类。这里载入的JDBC_ODBC桥驱动程序就在sun.jdbc.odbc包中。载入一个正确的驱动程序后,就可以用它来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了。一个JDBC的数据库连接是用数据库URL来标记的。连接标记将告诉驱动程序管理器使用哪个驱动程序和连接哪个数据库。数据库URL的基本形式:
jdbc:
例如数据库的数据源标记是firm,则JDBC-ODBC桥连接该数据库所用的数据库URL为jdbc:odbc:firm.
可以通过DriverManager类的静态方法getConnection()来建立一个数据库连接:
String strDBUrl="jdbc:odbc:firm";
conn=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strDBUrl,"sa","");
一旦建立数据库连接,就可以打开目标数据库,并通过该连接向目标数据库执行SQL指令。SQL指令通常会执行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数据库操作。要执行SQL指令,必须通过Connection对象的createStatement()方法来创建一个STMT对象。STMT对象提供了许多方法来执行不同的数据库操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建STMT对象:
要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可以使用STMT对象的executeQuery()方法。executeQuery()方法接受一个SQL指令字符串作为参数,返回结果信息是ResultSet对象。具体如下:
数据库连接是宝贵和有限的资源,因此必须在数据库操作完毕后即时释放数据库连接。Connection对象提供了Close()方法来关闭数据库连接。
5. 系统安全设计
在本系统中,由于对数据的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而且涉及在网络上传输,因此必须对数据进行加密,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我们将用户口令密码设置的字符长度确定在8个以上,由字母、数字、特殊字符组合而成,如“529_@wwei”、“skip543@”等,可以有效地防止破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系统用户密码进行MD5(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单向散列函数高强度加密,MD5的作用是对一段信息(message)生成信息摘要(message-digest),该摘要对该信息具有唯一性,可以作为数字签名,输入一个任意长度的字符串,生成一个128位的整数。由于算法的某些不可逆特征,在加密应用上有较好的安全性。经该算法加密明文信息之后,再通过Internet进行传输,直接看数据库无法得知密码[4]。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我们在用户每次登陆输入的密码后附加一个随机字符串加密,让数据库中的相应口令也附加该随机字符串加密,这样就达到一次性口令的效果,同一用户登陆,每次口令加密传输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6. 结束语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需求,作者提出了基于B/S架构的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不仅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使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信息化,符合当今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摘要:根据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需要,提出了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功能目标、性能目标和设计原则。利用JSP技术设计并实现了这个基于B/S架构的Web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可靠的角色权限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科学化,保证了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B/S架构,JSP
参考文献
[1]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政务总体设计与技术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曾强聪.《软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解圣庆,刘永华.《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毕业实习报告-人事管理信息系统 篇5
毕业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实习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实习内容]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军转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论文 篇6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3-02
信息系统是涉及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个不同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该专业一直以来以国家信息化建设人才需求为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知识,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基于系统的观点,综合运用管理学、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问题,能在企事业单位、国家各级行政部门和科研院校等诸多行业或部门从事软件开发、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技术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近几年来,许多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招生和学生就业上遇到了一些困难,特别是有些高校实行大类招生后,在后续的专业分流中,好学生一般都不愿意选择该专业,有的甚至要靠调剂才能维持生存,导致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素质下降,给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根据自身特点,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进行有关分析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有课程体系
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中国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011》(简称CIS2011)中的课程设置分为核心课程和推荐课程。CIS2011的课程体系反映了四个层面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基础、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理论、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方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应用。[1]
二、现有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体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有实践教学一般都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体系如下页表1所示。
三、信息管理人才能力需求的新变化和能力培养重心的转变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信息传播、交流和共享的重要平台。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促进可视化、移动化、交互式阅读需求增大,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和数字化阅读的快速增长形成了对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信息管理人才巨大的需求市场,凸显出信息管理人才能力需求的新变化。
1.互联网信息的生产、加工、组织和管理能力。近几年来,电子书、网络教育、数字期刊、手机阅读、动漫网游等新的媒体形态,给人们带来了新的阅读体验;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阅读终端的应用使人们享受着随时随地阅读的乐趣;微博、SNS、即时通讯(QQ、MSN等)、视频分享等改变了人们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渠道,产生了数以亿计的“自媒体”,凸显了Web 2.0时代UGC(用户产生内容)的重要特征,这一切显示了信息时代数字媒体强大的生命力,也对信息管理人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上信息的生产、加工、存储、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信息管理人才能力培养得一个重要方向。
2.基于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数据分析能力。国际著名调查机构Gartner Group曾在其高级技术调查报告中,将数据分析和商业智能列为“未来三到五年内将对工业产生深远影响的五大关键技术”之首。互联网、移动通信及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数据分析和商业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生产经营策略和决策方法。目前,网络营销、基于流量数据分析的精准营销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掌握数据分析和商业智能的基本理论、方法,具备熟练操作和应用相关软件系统能力的信息管理类人才已经成为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
3.信息管理人才能力培养重心的转变。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直以培养学生信息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及实施能力为主。互联网时代,具备数字媒体技术和信息系统应用能力的信息管理人才已经成为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才市场的宠儿。培养学生“造”信息系统能力向“用”信息系统能力的转变将成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发展趋势。
四、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改革
针对互联网和新技术应用环境下信息管理人才能力需求的新变化,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1.课程体系改革。在CIS2011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增设了《数字内容加工与管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两门核心课程,同时增设了《XML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网站规划与设计》、《网络营销》、《信息分析与预测》、《精确营销》、《投资分析与决策》等面向互联网和商业智能应用的选修课程。
2.培养模式改革。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系统应用能力,我们制订了新的培养计划,采用“3+1”培养模式,即三年的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的学习和一年的实践教学,一年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实习、技能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3.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改革。在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方面,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设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和数据分析与商业智能实验室,并购置了数字内容加工与管理、数据分析与商业智能平台软件,着重培养学生网络信息组织能力、内容编辑加工能力、内容资源管理能力、图形图像处理能力、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等。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日新月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与人才能力培养模式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及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以满足信息管理人才面临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中国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011[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论文 篇7
系统所使用的开发语言是PHP,数据库使用的是MYSQL技术。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结合PHP+MYSQL开发技术,重点对系统中毕业生管理、用人单位管理及查询等功能进行阐述,这些功能都极大地提高了毕业生工作的效率。最后,按照系统需求,对系统的用户身份验证和用户管理等功能进行了系统验证。
2 开发平台
2.1 PHP脚本语言
PHP与其他语言相比:首先它可以用在任何操作系统上;其次具有执行效率高、稳定性好、开发时间短、学习门槛低、函数支持多等优点。PHP的执行流程图如图1所示。
2.2 数据库技术
MYSQL是一个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数据库系统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库管理。MYSQL具有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成本低,开放源码等特点。在不需要事务化处理的情况下,MYSQL是管理内容最好的数据库之一。
PHP语言为操作数据库提供了一系列函数库,如Oracle函数库,MYSQL函数库,SQL Server函数库等等。P HP可以使用MYSQL提供的API函数库、对数据进行操作。通过MYSQL函数库,可以完成数据库管理、维护和数据检索多种操作。
下面显示了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用到的一段完整的数据库操作过程:
3 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本网站主要分为五大模块,每个模块的功能都是按照在调研中搜集的资料进行编排制作的。依据上述功能的分析,这些模块分别为:用户注册登录模块、用户管理模图2院级管理员界面块、信息搜索模块、信息发布模块、在线咨询(发表、回复、修改、删除等)模块。
(1)注册登录:对于访问本站的用人单位,可以选择注册成为会员,只有注册之后才可以使用本站提供的一些功能,普通用户只能浏览相应的信息,而不能进行操作。针对注册用户提供的登录功能,登录后可使用本站的多项功能。
(2)用户管理:用户管理本人在网站内的相关信息和相关操作,只对用户本人有效。(图2)
(3)信息搜索:通过这个功能,用人单位可以搜索到符合要求的简历,毕业生可以搜索符合自己要求的单位,提高了用人单位用人和毕业生找工作的效率。(图3)
(4)信息发布管理:用人单位登录系统之后,首先完善相应的基本信息。使用招聘需求信息上报功能,将该单位的招聘需求信息上报给隶属就业主管部门,如该单位有上级主管部门,需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招聘需求信息经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审核后,在网站上自动发布。
(5)在线咨询:本子系统主要是为了用户对就业有关的内容发表意见、看法和咨询问题的。在线信息咨询子系统主要由咨询问题、信息管理和信息显示三部分组成。
用户不需要注册登录程序,直接点击添加新咨询,输入标题、内容就可以提交问题,方便易用。当用户正确输入所有信息以后,就可以提交咨询问题,但是所提交内容是不能立即显示必须经过系统管理员回复后,所提问题和回复内容才会显示。
3.2 咨询问题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在这个模块中主要完成的是在线信息咨询问题的回复功能。
在线信息咨询子系统主要实现用户提交咨询问题、系统管理员回复问题、显示咨询信息等功能。在这个子系统中只有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用户的问题进行管理包括回复或删除用户的问题内容,这样有利于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系统利用WEB技术,实现了WEB服务器与数据库系统的互联,用户可通过浏览器直接完成数据的处理与查询工作。毕业生信息系统可以满足管理人员、用人单位、毕业生和信息化管理及其发展的各方面需要。对提高教务管理水平、实现毕业生信息高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利用PHP丰富的函数功能,MYSQL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网站信息的动态更新。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PHP,MYSQL
参考文献
[1]赵洁红.PHP范例完全自学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刘中华,潘凯华,PHP项目开发案例全程实录[M].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马文婕.面向服务的毕业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李纪文.校园网规划与基于校园网的MIS系统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9.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论文 篇8
现在大专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面对当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今年有680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大专院校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均面临在夹缝中生存的严峻考验。就业处也面临在就业数据处理、毕业生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职业测评工作中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大量增加的情况下,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层次,续写学院品牌特色。大专院校的招生就业处都在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首先出台文件制度、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就业帮扶、职业评定、积极拓展就业渠道、联系用人单位和生源地人社局,提前做好就业工作部署安排,及时处理学生就业信息数据,做好就业前指导服务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其次,创新现有就业工作常规模式,升级就业网站系统,充分考虑用人单位招聘需求,通过网络技术获取应聘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并且实现对录用学生的信息筛选、联系、管理。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招聘岗位,还能最大限度简化单位到校选录毕业生的繁琐程序和接待工作。因此,招就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了对繁杂就业信息数据的处理工作。实现了大专院校就业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增强了为学生、招聘单位服务的能力,这也是大专院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系统使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结合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分析了招生就业处就业管理工作的需求,就业管理系统既要在物理层面上具有分散性,采用Web访问模式,又要在逻辑上具有集中的特点,能利用已有资源独立工作。本系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对就业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既能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又能体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无疑提供了这一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推出了适合本国的就业管理政策和措施,部署了相关信息系统。2002年6月俄罗斯教育部门颁布了《关于在教育部下属高职院校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安置和就业信息系统的法令》,由此开发了支持青年专家就业的信息分配系统由文献[1]可知,经过几年的发展,俄罗斯的许多高职院校都已经设立了支持青年专家就业的信息分配系统,毕业生的就业都比较顺利。在日本,政府对就业问题格外重视,在《文部省设置法》和《劳动省设置法》中专门规定了文部省在就业方面的职责,实现全国统一的就业制度。西方国家有着优良的教育体制,所以在就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很有特色,作用也很明显,像欧美的就业率比较高,高校基本都有自己的就业信息网,在就业中扮演重要角色,起主导作用。其他如法国、德国、印度等各国也都有自己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颁布了促进就业的法律政策如《就业促进法》、《平等就业法》、《反歧视就业法》等,也规定了毕业生就业的责任,这些制度和措施对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目前国内关于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还缺乏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规范,各个高校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委托软件公司开发的就业信息网,没有统一的标准依据,因此各自为政,适应性不强。尽管2002年9月,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条例,作为教育行业的信息化行业标准。但是,该条例缺乏就业网站各本体的设计的标准。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高校都在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许多数据信息量大的部门都使用了相应的信息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经费紧缺,理论不完备,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理论指导问题,而且各个部门容易形成信息孤岛,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更新速度慢,使得整体信息化使用程度不高。有些高校只有招生就业宣传网,在就业工作使用方面作用很小,即使有了专门的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的更新和使用上效率不高,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这就出现了信息传递缓慢、组织乏力、信息采集不及时等问题,因此本系统的开发除了解决这些问题之外,也将研究系统的使用状况,以促进高校正确使用信息化技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2 相关技术理论概述
2.1 基于Web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分析
本系统的开发主要会涉及的技术有基于Web的三层体系结构(图1)、ASP.Net技术、数据库技术、UML建模技术等。建立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平台,ASP3.0的开发环境,操作系统以Windows XP为主,选择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方便管理和使用。客户端只要支持Windows系统,IE5.0以上即可,扩大使用的范围。
2.1.1 ASP技术
ASP(Active Server Page)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活动服务器网页工具,可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操作简单、轻松,是目前网站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ASP是一项位于服务器端的脚本编写环境,通过回应用户端的需要来建立动态网页或web使用程序。ASP网页中允许包括HTML标示、普通文档、脚本操作命令以及COM组件等。ASP技术应用非常灵活,既可以在页面中设计交互信息,又可以创建以HTML页面作为客户界面的web程序。因此,ASP有如下特点:
1)展现动态页面技术,实现与客户交互的目的;
2)ASP代码和HTML代码可以出现在同一个文件中,方便修改和调试;
3)ASP程序产生的内容可以用HTML格式或XML格式传送到客户端,保持了良好的兼容性,支持各种浏览器;
4)ASP通过一些内置对象可以从web浏览器中获取用户请求,并以脚本的形式对这些请求进行处理并响应,然后把结果反馈给用户;
5)Active X控件具有很强的功能,可以完成如存取数据库等各种各样的交互任务;
6)ASP代码在服务器上运行,只是将结果传送给用户,因此程序保密性很高,防止一些机密算法被窃取。
2.1.2 JSP技术
JSP(Java Server Pages)技术是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JSP1.0标准是1999年9月公布的,同年12月又推出了1.1规范,目前较新的是JSP1.2规范和JSP2.0规范。JSP技术推出后,受到众多大公司的支持,纷纷开发使用JSP技术的服务器,如IBM、Oracle、Bea公司等,由此迅速推动JSP成为商业应用的服务器端标准技术。
JSP工作原理是通过Java语言编写类XML的tags和scriptlets,来封装产生动态网页的事件。同时网页通过tags和scriptlets访问服务端资源。JSP技术分开处理网页逻辑、网页设计和网页显示,加上可重用的组件技术,使得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快捷、安全。JSP与Java Servlet一样,Web服务器在收到访问JSP网页的请求时,首先在服务器端执行相应代码,然后将执行结果连同JSP文件中的HTML代码一起返回给客户,对客户端的软硬件配置要求很低,只要有浏览器就即可。Java程序段可以实现动态网页的功能,进行诸如存取数据库、重定向网页等操作。而Java Servlet是JSP的技术基础,而且大型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需要Java Servlet和JSP的配合。
JSP具备Java技术的简单易用,完全的面向对象,多平台支持、强大的可伸缩性、多样化的开发工具支持、服务器端组件支持且安全可靠等特点,是Web应用程序开发的首先技术工具。
2.1.3 数据库访问技术
数据库访问技术日新月异,也日趋成熟,目前有ODBC、DAO、RDO、OLE DB、ADO、RDS和ADO.NET。本系统开发使用Sqlserver数据库,因此主要介绍Sqlserver数据库的访问技术。
ODBC技术为访问各种SQL数据库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接口,通过这一接口一个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共同的代码访问不同的SQL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ODBC的结构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应用程序接口、驱动器管理器、数据库驱动器和数据源。
OLE DB仍然以ODBC为基础,并提供更高级数据访问接口的组件。OLE DB由三个组件构成:数据使用者、数据提供程序及数据服务组件,可以说是一个针对SQL数据源和非SQL数据源进行操作的API。
ADO.NET是一组面向对象类库,是一种与多种数据源进行交互的.NET技术,数据源既可以是数据库,也可以是文本文件、Excel表格或者XML文件。ADO.NET包含五个对象:Sql Connection对象、Sql Data Reader对象、Sql Data Set对象、Sql Data Adapter对象和SqlData Command对象。在ASP.NET中连接数据库的就是ADO.NET。
2.2 基于面向对象和UML建模的需求分析
通过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和UML建模,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如下:系统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分院管理员,那么系统要实现的基本功能有四项。首先学生用户可以登录、查询、浏览信息,查看、修改毕业生生源基础信息;其次用人单位用户能够管理本单位基本信息以及发布公司简介、招聘简章,可检索毕业生的基本信息;然后二级管理员(如分院管理员)可以对毕业生生源基础信息修改、添加、维护和审核,生成数据表;最后一级系统管理员可以实现对所有用户功能权限的设置和最终审核,对系统及数据库的整体维护。
本系统中一级管理员的需求是审核用人单位资质、发布、修改招聘信息、删除、更新招聘信息。功能需求是生成就业数据库、各类就业报表、生成毕业生生源基础信息校对表、生成毕业生派遣审批表、生成招聘单位用工信息表等。审核招聘单位资质、添加、删除、更新招聘信息;审核毕业生资质、添加、删除、更新学生基础信息、汇总、整理、上报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更新校园公告。
毕业生的需求是个人账号、毕业生生源地基础信息、求职简历和就业协议书,搜索招聘信息、查看用工信息、投递简历、填写就业协议书、查看单位回复录用情况、处理招聘单位录用情况。系统实现毕业生在就业网站填写生源地基础信息如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生源地、身份证号、学历、专业、主修外语、学制、培养方式;实现毕业生在网站制作个人求职简历,发布求职意向、实习经历、获奖情况、联系方式等。
招聘单位的需求是单位帐号、企业资质和招聘信息。角色功能是管理用人单位个人资料、管理招聘信息、搜索学生求职信息、查看学生就业信息、处理投递学生简历、选录毕业生。
2.3 基于B/S模式的系统总体与详细设计
采用B/S模式是考虑它的诸多优点,总体设计分基础数据设置模块、两级管理员管理模块、招聘单位信息管理模块、毕业生信息管理模块、综合查询系统模块。系统的功能由四类用户(毕业生、招聘单位、学院就业处管理人员、分院就业管理人员)组成,各自能相对独立地使用系统。角色有五个分别是毕业生、招聘单位、学院就业管理员、分院就业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如图2所示。
2.4 基于软件可移植性的系统实现与测试
测试是对软件整体功能和性能的总体评估,是软件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伴有阶段性测试,使软件隐藏的错误尽可能在早期发现并纠正,通过设计测试用例,分别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数据库测试、可用性测试和安全性测试等,保证系统顺利部署使用。
考虑到系统的可移植性以及用户使用的特点,本系统采用了多种软件测试方法。黑盒测试主要测试系统能否满足功能要求,用户输入能否被正确地接收并输出正确结果,以及能否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文件)的完整性等。该方法侧重于软件的外部特性,而忽略软件的内部逻辑结构。单元测试考查模块功能,用于详细设计。集成测试考查模块之间的接口和联系。回归测试防止之前的测试不准而进行的重复测试。验收测试看软件最后能否满足需求,跟当初软件设计的要求是否一致。
3 结论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论文 篇9
1 系统的功能模块
系统具有用户登录、学员电子照片核查、辅导教师电子照片管理、教务管理员电子照片管理四大功能模块。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学员电子照片核查模块所实现的功能是学员可以按姓名或身份证号码核查自己的电子照片信息是否有误,其中核查的信息包括照片是否采集,是否为本人的电子照片等等。
辅导教师电子照片管理模块所实现的功能是可以方便快捷地浏览及核查整班学员电子照片信息;全面统计班级学员电子照片采集的情况,对已采集学员的电子照片进行下载备份。
教务管理员电子照片管理模块所实现的功能是能够把每次学员采集的照片上传至服务器;根据应届毕业生信息统计出电子照片采集情况,经核查后将所有应届毕业生的照片压缩打包下载,最后上报省级电大教务处进行毕业资格审核及办证;系统所有用户注册、激活、删除等。
2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系统采用了.NET编程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使用的开发工具为Visual Studio 2010。数据库访问、操作则使用了ADO.NET技术,它提供了很多对象来完成与数据库的交互操作。
3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框架设计
根据功能需求分析,系统采用了三层结构的设计思想,分别是表示层、应用逻辑层和数据层。系统架构网络拓扑结构图如图2所示。
3.2 数据库结构设计
系统使用了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创建了一个名为SGCI的数据库,SGCI数据库其中又设计了四个数据表,分别为学生信息表、毕业证书照片信息表、应届毕业生信息表、用户管理表。
3.3 数据库连接技术
系统采用了ADO.NET技术来连接和访问数据库,通过Sql-Connection方法与数据库建立连接,再使用SqlCommand、Sql-Data Adapter、Data Set等对象处理和查询数据库,最后使用Grid-View、Data List等控件来显示被处理的数据。除此外,系统还使用了Visual Studio 2010 工具中Sql Data Source控件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它可直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找、添加、删除等处理。最后为了便于管理和部署数据库,把数据库连接配置字符串保存在应用程序配置文件中。
3.4 用户登录设计
为防止学员信息的泄露和系统运行安全,系统设计了用户登录和用户注册模块,系统用户分为学员、辅导教师和教务管理员三类。用户登录模块采用了参数化查询技术来防止SQL注入攻击漏洞,它是在数据库完成SQL指令的编译后,才套用参数运行,就算参数中含有指令,数据库也不会运行。
3.5 学员电子照片核查
学员电子照片采集完后都要对其信息进行核查,确保准确无误。学员可以通过此模块来核查自己个人的信息是否有误。系统还会检测电子照片是否符合办证的要求,比如像素是否为480*640,大小是否在50KB-80KB之间,文件名是否与身份证号码一致等。学员电子照片信息核查实现图如图3所示。
3.6 辅导教师电子照片管理
辅导教师电子照片管理模块所实现的功能是班级学员电子照片采集情况统计、信息核查和学员电子照片的下载备份。除此外还具有上传学员报名所提交的电子照片等。
为了避免个别学员不按要求或不及时核查电子照片信息,而出现照片信息有误,导致毕业资格审核不通过,无法办理毕业证书和毕业证书办理后其照片有误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发生,辅导教师电子照片管理模块设计了对班级学员电子照片的核查,可以按班级名称、姓名、身份证号码三种方式进行核查。核查的结果除了学员基本信息外,增加了学员报名时提交照片的信息,以便辅导教师进行核对,确认是否为学员本人。
辅导教师对班级学员电子照片图像采集进行统计,主要是督促没有电子照片的学员去新年通讯社进行图像采集,避免没有电子照片采集而耽误毕业。辅导教师在统计后可以对电子照片下载备份,便于毕业时上报学校教务部申请毕业资格审核和办理毕业证书。
3.7 教务管理员电子照片管理
教务管理员电子照片管理模块所实现的功能是电子照片更新,应届毕业生电子照片处理,用户管理等。
教务管理员每次收到学员的电子照片后要及时整理并通过FTP上传至服务器,并点击【照片更新处理】按钮来进行更新处理,系统会把处理的结果保存至数据库中。除此外,系统会对已毕业的学员的电子照片进行备份和删除处理,处理后即减轻了服务器运行负担,又提高了系统访问的速度。
电大分校开放教育每次在毕业资格审核和申请办理毕业证书时,均需要提供学员的电子照片并上报省电大教务处。以往都是由教务管理员根据应届毕业生的名单一个个去收集或从照片目录中一个个筛选出,其工作量非常繁重,且也容易出错。应届毕业生电子照片处理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每次毕业资格审核和申请办理毕业证书时,系统根据应届毕业生信息自动从照片目录中批量筛选出所有应届毕业生的电子照片,并可以打包压缩下载,便上报省校教务处。关键代码如下:
4 结束语
毕业生求职登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篇10
本文设计信息系统主要采用了主流的B/S架构式进行设计, 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 执行效率高于传统的C/S架构模式。系统采用Java、JSP, Oracle, 运用Weblogic、PL/SQL, 采取主流的框架结构, 参照目前国内主流的劳动保障部门的招聘流程, 让毕业生真正做到流程信息化, 招聘参考全面化, 自身权益保障化。
毕业生求职登记
(1) 功能概要
针对具体情况, 当一个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 当他对不同的单位寻求职位时, 他求职的个人信息是唯一的即所有单位查到他的个人信息都是一样的。这些单位在查询毕业生资料的同时, 也可以访问其他有求职意向的企业的相关信息, 但是企业只能对自己所需要招聘人员的需求信息做以修改, 而不能对非本单位的信息进行修改。
(2) 功能处理
(1) 对于基本信息中不存在的求职者, 需要先录入基本信息, 然后录入求职登记信息;
采用基本信息的组件来实现
(2) 在确定基本信息后需要做一系列的检查, 通过后台过程来处理业务
(3) 求职登记信息的数据共享方式是完全共享:即各机构间的数据不区分机构, 任何机构优先查询、推荐使用使用本机构数据, 当本机构数据查询匹配不到时, 可以查询、推荐使用所有机构信息, 但是不允许修改别的机构的数据
如果P_CC20.LLE017不为空, 说明是本机构的数据, 那么查询出求职信息, 并查询出意愿信息, 允许修改
如果P_CC20.LLE017为空, 说明不是本机构的数据, 那么在查询出求职信息, 并查询出意愿信息, 但是只允许查看不允许修改本机构意愿信息, 但是可以新增意愿信息, 可以修改本机构的意愿信息;
(4) 历史求职:查出基本信息的同时, 需要查询出历史求职信息
将P_CC20.LDD20V的付给新增业务的ACC20V;
(5) 历史推荐:查出基本信息的同时, 查询出历史求职信息;
将P_CC20.LDD20U的付给新增业务的LDD20U;
历史未反馈推荐信息, 点击历史未反馈后面的反馈按钮, 查询出未反馈的信息, 这个页面引用后面推荐反馈的页面即可
(6) 高级人才:查出基本信息的同时, 需要查询出是否是高级人才:
如果P_CC20.LDD280不为空, 则将P_CC20.LDD280的付给新增业务的LDD280, 并且LDD20P=‘0’, 在后面的处理中, 点击高级人才后面的补充信息按钮, 弹出高级人才的维护页面, 点击保存后更新高级人次信息, 保存到CC28
如果P_CC20.LDD280为空, 则将新增业务的LDD280的值为空, 并且LDD20P=‘1’, 在后面的处理中, 点击高级人才后面的补充信息按钮, 弹出高级人才的维护页面, 点击保存后新增高级人次信息, 保存到CC28
(7) 再就业优惠证号码:
如果P_CC20.LDD101不为空, 则比较和客户录入的再就业优惠证号码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 则BCC010=’1’, 后面显示的字是检验通过;对号
如果P_CC20.LDD101为空, 则BCC010=’0’, 后面显示的字是检验未通过;错号
(8) 失业就业登录证号码:
如果P_CC20.LLD021不为空, 则比较和客户录入的失业就业登录证号码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 则BAC021=’1’, 后面显示的字是检验通过或对号;
如果P_CC20.LLD021为空, 则BAC021=’0’, 后面显示的字是检验未通过或错号;
通过后台过程的判断完毕
(9) 每次求职登记时允许填写多条求职意愿, 即可以针对多个工种求职;
职业介绍是一肩挑的模式, 所以在求职登记结束后, 应该能够直接推荐岗位, 这里点击推荐按钮后, 进入人选空位的匹配空位的页面, 复用人选空位模块
求职信息新增保存的处理, 新增后调用触发器tr_cc21_update来处理一些未完成的操作 (前台不用处理) ;
选择工种时, 需要注意, 共享模式下, 在有效时间内, 同一求职者的同一工种或专业信息必须是唯一的;值串:
=LDD200|LDD210|LDL111
如果F.CHACA111 (‘CC21’, ’LDD200|LDD210|LGL111’) =1那么说明已经存在相同的择业工种信息, 提示用户, 并不允许保存;
如果=0, 既不存在相同的择业工种信息, 继续操作
求职信息删除处理
提示用户如果删除求职信息, 该求职信息下的所有意愿信息也将被删除, 是否确认删除, 如果不删除, 停止操作, 如果删除, 检查是否有推荐信息
如果F.DOCHECK (‘CC22’, ’LDD200’, ’求职编号’) =1, 说明在推荐信息表 (CC22) 中存在本求职编号对应的推荐的信息, 提示用户不允许删除;
如果=0, 则删除求职信息, 其余的处理调用触发器tr_cc20_delete来处理 (前台不用处理) 。
(10) 只能对“未冻结”的求职意愿进行修改操作:
如果冻结标记如果LDD208=‘0’, 即求职意愿未冻结允许修改, 允许删除。
如果LDD208<>‘0’, 求职意愿已冻结, 提示用户不可修改已冻结信息, 只能查看, 允许删除;
该系统是基于国家“金保”规划背景设计的, 在很多数据方面提供了共享接口设计, 例如公民的基本信息数据系统可以和“金盾”方面的警务数据系统实现全国数据共享, 甚至可以提供海外数据快速传递, 为国家的信息化共享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论文 篇11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实践能力; 对策分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求学生具备着高人一等的实践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成为了教学中的重点。实践是检查学生学习状况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实践能力关系着自己的学习水平。这就更加的显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仅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学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担负着非常重大的压力。同样,一旦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好了,学生就可以在后面的工作中得心应手,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对学生在工作中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工作,并且能够在工作中进行创新。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等学校教学中,理论的学习还是学校关注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当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也不例外。然后,却忽略了学生即将要踏入社会,进行工作,只有理论是没有办法进行工作的,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才能够快速的让学生适当当前他们所做的工作。很多的高等学校在专业设计的时候,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一些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没有有效的进行开展,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知识面比较窄,并且也没有得到实际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学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时候,就没有很好的教学资源供学生们进行学习与观摩,学生难以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知识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的联系性。例如: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等方面的课程就没有开展,课外的实践课程也没有进行开展,学生相对应的能力就没有得到提升。很多高校也缺乏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而且学校的师资也比较匮乏,对学生教育没有进行全面的教育。
二、提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对策分析
(一)深化改革,建立符合当代教学的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也需要不断的设置符合时代发展的开成。并且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让教师的教学能够更加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下得到全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学校也需要创设实践课程,让学生有实践的场所来提升自己学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并且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例如:在设定培养人才的方案中,就需要将理论课程的学分与实践课程的学分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理论课程中的学习,还能够让学生重视实践课程,认为实践课程的开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全方面能力,就需要开设有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有关的课程,让学生有更广阔的途径进行学习。例如:开设电子政务、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就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学校开设的这些科目,可以有效的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为自己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对自己日后的就业充满着强烈的信心,对自己的能力提升充满着自信。
(三)统一思想,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创立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为关键的一步。学校方面的领导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教师共同创设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课程中,实践能力得到质的提升。教师之间也需要进行积极的交流,共同探讨关于创设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争取创设一个高效的教学体系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创设课程的时候,要注重结合多个科目进行创设,让实践课程的学时占据着主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同样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进行教学实验书的编写的时候,需要召集全部的教师,进行编写,共同设置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目标,防止实践课程的重复性,增强实践课程的效率性。这样共同编写教材,就不会导致教师的变动而改变教学方式,让教学一直保持在高效的环境下运行。
(四)统筹兼顾,建立课程质量监管体系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让每节课都保持在高效率下运行。同时,学校要加强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监管,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让学生有着高效的学习环境。有效的课程监管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让教师对学生教学变的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师高效教学的引导下,可以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可以在实践课程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后面的工作做好准备。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的对教师的教学课程进行评优,好的教学课程可以在学校中进行大范围的宣传,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有效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学生的知识进行综合,才能够让学生增强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检查,让学生重视自己的综合能力,促进自己的发展,让自己的能力在学习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总而言之,实践能力还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中的重点,同样也是学生提升工作能力的重点。所以,教师也需要注重在课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得到全方位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段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与探讨——基于云南财经大学的专业建设经验[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02) .
[2] 赵泉. 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的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01)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论文 篇12
学院原来传统的离校流程是先给毕业生发放纸质离校程序单,然后毕业生按照离校流程到相应的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办完后方可离校。这种离校方式的缺点显而易见:1)毕业生无论是否符合离校条件,都需要到相关业务部门盖章,浪费时间和人力;2)各业务部门手工操作离校业务,工作效率低,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3)各部门的离校数据相互独立,每年都会出现各部门离校数据不准确、不一致的情况;查询历史信息困难,生成统计报表工作量较大[4]。为改进上述存在的问题,将传统的离校办理业务放在网络化和数据高度共享的信息系统上来处理就成为十分迫切的需要。
离校信息管理系统涉及毕业生离校各个环节,是离校业务信息化的主要载体。离校业务办理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1)通过离校信息化,创新工作理念。离校办理时间紧,工作量大,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改变凭纸质办理离校手续的传统模式,将跨部门离校业务网络化和自动化,实现各部门的业务信息自动流转和数据共享,基本消除手工操作。2)以此为抓手提高学院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方便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
2需求分析
2.1离校流程需求分析
离校业务共规划了毕业生离校的17个待办事项,分别由教务处、图书馆、网管中心等3个职能部门审核,由招就处、保卫处、团委3个职能部门进行业务登记,由各系审核公寓公物情况并发放毕业证书。其中,各业务系统(教务系统、学工系统等)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将毕业生学籍、学分、学生违纪受限、图书借阅、学费缴纳、寝室电费等数据共享给离校系统;教务处负责审核毕业生学籍注册、成绩、考试/出勤违纪、学费结算等8项,如果全部合格则将毕业证发给各系;图书馆审核图书借阅及归还情况;网管中心审核学生公寓电费缴费情况;保卫处作户口迁移业务标记;团委作团组织关系转出业务标记。在此基础上,各系结合学生公寓公物清查情况,将毕业证发放给学生, 离校流程结束。上述审核项中除公寓公物外,由系统根据后台数据自动计算,当数据符合标准,该生离校状态自动为“办理通过”。毕业生只用到相应部门办理未审核通过的项目,完成后相关数据会实时同步到离校系统中更新离校数据,离校业务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2.2功能需求分析
根据对离校业务部门的调研和离校业务的分析,得到离校系统功能需求如图2所示。离校系统按功能应分为三大模块, 如图3所示:
1)业务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离校管理和离校手续办理。离校数据管理同步相关业务数据到离校系统(若为EXCEl格式数据,则手动导入);启动离校将所选择班级内的所有学生信息作为离校工作的操作数据;内容管理提供离校相关信息发布和编辑的功能,信息填写以后,能够直观的反应到各个视图中。离校引擎管理实现离校工作管理元可配置,根据学校的实际离校业务情况,灵活的配置学校的离校办理部门、顺序,以及每个部门的办理的方式、数据的来源等内容,并且可以配置离校的结束点。离校手续办理对离校待办事项中受限环节进行系统自动审核,同时也提供手工办理功能;对非受限业务作状态标记。
2)门户展示离校状态和离校工作指导等相关信息;对毕业生离校情况进行统计查询。
3)系统管理包含用户管理、角色管理和权限管理。
3离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
3.1离校系统总体框架
数据集成平台DCI和共享数据中心为离校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对离校数据进行清洗和整合,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共享。考虑到离校数据来源的多样性,离校数据采集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整合业务系统的数据,一种是提供Excel格式的数据导入功能。离校系统能够对功能和流程进行配置,可实现对视图的变化的灵活支持,为学校的离校业务变迁提供有力支持。离校系统的整体框架如图4所示。
3.2数据库设计
离校系统的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该系统的所有操作都是在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的[3]。本系统采用的是Oracle 10g数据库,数据库设计参照了《成都师范学院信息标准》提供的表字段参考标准以及接口文件,保证了数据的统一、规范,能够使相关数据更加有序流通,避免新的信息孤岛的产生,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数据库物理模型如图5所示。
离校系统直接使用共享数据中心库的离校基础数据,离校数据库则主要包含学生离校办理和状态相关的数据表,比如学生表、学生步骤状态表和科目表等。他们的结构分别如下所示:
1)学生表(lx_student Extend)记录每位学生的学号、离校业务流编号、离校状态和离校业务流实例启动/结束时间等信息, 如表1所示。
2)学生步骤状态表(lx_student Step Status)记录学生的步骤编号、对应步骤状态、操作方式是否自动、操作人和催办信息等,如表2所示。
3)科目表(lx_step)记录步骤编号、步骤对应业务部门编号、步骤处理方法、步骤描述和办理时间等信息,如表3所示。
3.3软件系统实现
离校系统从逻辑上分为Web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Web层给用户展现应用,业务逻辑层封装对具体数据业务逻辑的处理,数据访问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是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在三层架构基础上,采用MVC( 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和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技术,Struts基于MVC模式,负责封装前台表单和页面跳转; Hibernate是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对JDBC进行轻量级的对象封装,将关系数据库映射为对象数据库,完成数据的持久化; Spring用于降低层与层间耦合度,用来帮助管理类以及实现一些业务无关功能。[1,5]这样可以实现各层之间的松耦合,从而做到服务和业务流程可配置和可重构。开发采用Eclipse集成可视化开发环境,集分析、设计、构造( 开发/编译/测试/打包) 、部署、测试等于一体,从需求分析、设计到代码自动生成,均在统一的开发环境中完成,实现了开发过程的自动化、规范化、标准化,保证了从需求到实现的一致性和可追踪性。[2]
3.3.1基本接口设计
1)处理离校业务的基本server接口为Leave School Basic-Manager,如图6所示,其他server接口必须继承于它。
其中auto Approval在离校启动时,调用各个部门的自动审批;参数is System表是否是系统办理;stud Ids为需要审批的学生id拼接的字符串,格式为(id1,id2,…)。
leave School实现根据学生id集合,办理离校业务;参数ids为办理离校的学生Id集合;account为办理员账号。cancel Lea-ve School根据学生id集合,取消离校业务。
get Leave School Status获取学生在部门办理状态;参数stu Id为学生Id;返回值为学生的审核状态。
syn Auto Approval进行数据的同步,在部门为自动审批并且数据来源为共享中心时才执行。
2)处理离校业务的Action基类为Leave School Basic Action, 其类图如图7所示。处理离校业务的Action必须继承于Leave-School Basic Action。
其中方法execute实现获取当前登录用户账号,并存放在session中;调用数据同步方法,保证用户看到的最新的数据;捕获异常,记录日志,并显示到前台。
方法leave School实现获取页面传入的办理学生id集合,并拼装成list对象;调用对应部门的离校办理方法,具体业务由注入的实现类实现;捕获异常,记录日志,并显示到前台。方法cancel Leave School调用对应部门的取消离校办理方法。
3.3.2模块设计
离校系统根据功能及具体业务流程需求按模块来进行设计。以图书馆模块为例,图书馆离校业务办理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图书馆办理员可以根据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及身份证号码等作为检索条件进行数据检索。
2)图书管理员可以选中一个或者多个学生办理离校,或者取消离校。
3)离校系统能够和图书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同步。图书馆办理员可以通过Excel的方式导入需要办理离校手续的学生数据,默认导入的学生都需要到图书馆办理离校手续。
4)支持图书馆Excel模板的下载。
5)图书馆办理员可以在页面上编辑学生信息。处理流程如图8所示。
实现上述功能的类继承关系如图9所示。
其中方法auto Approval实现审批传入的待审批学生集合, 把没有欠书或者欠书数为0的学生图书馆离校状态值修改为1;在离校表中,为当前审批的学生新增或者更新审批记录;抛出异常。参数is System表是否是系统办理;stud Ids为需要审批的学生id拼接的字符串,格式为(id1,id2,…)。
leave School实现修改学生的在图书馆离校状态值为1(如果欠书,则不允许修改);更新或者新增学生在离校表中的审批记录,包括审批时间,审批人账号,办理方式等。参数ids为办理离校的学生Id集合;account为办理员账号。cancel Leave-School修改学生的在图书馆离校状态值为0。
get Leave School Status获取学生在图书馆部门办理离校业务状态值。参数stu Id为学生Id;返回true表通过。
syn Auto Approval更新不欠书或者欠书数为0的学生状态值。
import Data导入欠书的学生名单,修改导入的学生在图书馆离校业务状态值0。参数excel File为导入的Excel文件。
4结束语
成都师范学院离校系统于2013年5月首次上线使用。每年平均为学校4000多毕业生和8个业务部门提供离校手续的办理和查询服务。以2014年离校过程为例,4463名毕业生在每个部门自动办理环节耗时0.0072天,与传统离校需3天办理时间比,时间节省了400多倍。离校办理中除毕业证领取和公寓公物检查外,全校总共累计为414毕业生手工办理了相关手续,与传统离校所有部门要手工办理35000多人次比,效率提高了约86倍。可以看到,使用离校平台完成离校流程的处理, 实现了多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流转,自动分析、处理和审核毕业生离校过程中必须审核的十余项业务,优化了离校管理审核,提高了处理速度,缩短了办理时间,工作效率和效果都得到了很大改善,让广大师生真正体验到了“一站式”、“一条龙”、 “悄无声息”的离校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JAVA三大框架SSH和MVC[EB/OL].(2014-08-23).http:/www.thinksaas.cn/group/topic/102171/.
[2]孙秋瑞,卢小清.电子离校系统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实施[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S1):289-292.
[3]董梁.基于Asp.net的高校离校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24):6757-6758.
[4]胡洪新.数字校园的离校系统建设[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1,4(22):26-28.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习总结10-02
系统级信息管理论文05-23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06-27
管理信息系统家具论文07-30
浅析银行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12-17
柔性信息管理系统论文06-02
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论文08-10
银行信息管理系统论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