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2024-06-23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共6篇)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1

一、案例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以童为本, 关注童情, 实现“童本”课堂, 已成为教师追求的最理想的教学境界。作为一线教师, 在教学中, 关注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情感世界, 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 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 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让流动着生命的思维火花, 在情感交流、心灵对话中, 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升华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童本”课堂就会充满生机, 充满活力, 就会高潮迭起, 精彩无限。

二、案例描述

苏教版小语第六册《花瓣飘香》, 讲述一个小女孩为了生病的妈妈摘花瓣的故事, 从中折射出她金子般的心灵。课文语言朴实, 笔触细腻, 文姿清雅, 情真意切, 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与爱意, 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在教学中, 我以“情”孕“情”、以“情”牵“情”, 在“情”与“情”的共鸣中, 营造了“随风潜入夜, 润心细无声”的教学境界, 巧妙地把亲情文化, 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

师: (播放月季盛开的课件。) 我家门前的月季花开得真鲜艳!一天清晨, 有个小女孩来摘花。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从“小心地摘、双手捧着”读出了小女孩在摘花的时候很细心。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如果让你采一片花瓣, 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顺手摘下一朵花, 攥在手中, 放在鼻子上闻一闻。

师:小女孩为什么只摘一片, 而不是一朵呢?还要双手捧着这片花瓣呢?

生1:老师, 我知道。双手捧着说明小女孩对这片花瓣很珍惜。

生2:小女孩没有掐下整朵花, 说明她舍不得, 从中可以看出她很爱惜花木。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那么, 从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飞快地跑远了, 你们又读出了什么?

生1:小女孩要尽快地把花瓣送到妈妈的病床前。

生2:小女孩想尽快让妈妈看到鲜艳的花瓣, 闻一闻花瓣上留下的清香。

生3:小女孩真是个孝顺妈妈的好孩子!

师:课文中写小女孩把摘来的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闻一闻, 说明了小女孩是个懂事、孝顺妈妈的孩子, 如果你是文中的小女孩, 打算为妈妈做哪些事呢?

生1:我会陪伴在妈妈的病床前, 和妈妈说说话、聊聊天。

生2:我会讲笑话给妈妈听, 逗妈妈开心。

生3:我会给妈妈捶背、洗脚。

生4:在妈妈生病期间, 我会多干家务, 拖地板、做饭、洗衣。

师:爱自己的妈妈不是挂在嘴边的空话, 应该像文中的小女孩, 实实在在地为妈妈做点什么, 那么与小女孩相比, 你觉得自己对妈妈怎么样呢?先同位讨论, 然后写下来再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生1:我平时只知道向妈妈要这要那, 不给就耍赖。以后, 我要学会体贴妈妈, 学会感恩, 帮助妈妈做事。

生2:我以前总和妈妈顶嘴、闹别扭, 不理解妈妈的辛苦和劳累, 好惹妈妈生气, 以后, 我要听妈妈的话、多关心妈妈。

生3:有一次, 妈妈生病了, 头晕目眩, 不能起床, 我放中午学回家一看, 妈妈没做饭, 让我吃方便面, 我摔摔砸砸, 还朝生病的妈妈发火, 妈妈并没有责骂我, 而是硬撑着下床, 给我做好了饭。现在想起来, 我真是太不懂事了, 太不体贴妈妈了, 今天放学回家, 我要向妈妈道歉, 做一个孝顺妈妈的好孩子。

三、案例反思

1. 教学的艺术, 是移情的艺术。教学中, 我对文本进行适时的亲情嫁接, 把孩子们的主观情感移入到文本中, 用小女孩的一颗孝心, 去拨动孩子的“亲情”之弦, 设身处地, 将心比心, 和小女孩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小女孩行为的感染下, 孩子们顿感茅塞顿开, 百感交集, 体验到内心的澄明和视野的敞亮。他们原汁原味的情感体验, 情深意切, 感人肺腑, 流露出对妈妈深深的爱, 寄托着对妈妈的缕缕情思, 包含着对妈妈的一份孝心, 更拉近了与母亲的情感距离, 亲情的种子也随之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心田, 文本蕴涵的“孝”文化, 也悄然无声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

2. 小学语文教师, 如果没有一颗童心, 就不会教孩子, 更教不好语文。在“童本”课堂上, 教师所面对的不仅是一个个鲜活、有血有肉的生命, 更是一位位富有奇思妙想、情感丰富的孩子。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理应成为师生、生生互动合作、生成发展的过程, 师生生命激情及智慧交织和综合生成的过程。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 学生是“教学过程创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灵动的生命体。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要时刻保持一颗童心, “蹲”下来和学生交流对话, 引导学生在精彩的互动中, 不断创造出智慧的火花, 不断把教学推向高潮。这样, 我们的语文课, 才会焕发出灵气、胆气和大气。

3. 在“童本”课堂上, 教师还要敞开人文情怀, 珍视学生的灵感, 尊重学生的智慧, 呵护学生的思维火花, 为学生精心营造心灵互动情感共舞的时空,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品尝成功的快乐。学生就会感到底气十足, 朝气蓬勃, 意气风发, 灵气飞扬。我想, 在以童为本的课堂上, 只要我们不断研究, 不断实践, 不断提升, 动态生成的“童本”课堂定会走向洒脱, 走向睿智, 充满生机。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2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充分地朗读,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等关键的词句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关心父母的孩子,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充分地读懂课文,通过朗读体验语义语境,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揭题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让大家来欣赏一首歌曲,同学们听完以后来说一说,歌词的含义。

【课件播放音乐(母亲)】

(生听完后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的很好,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歌曲,歌词大意是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不能忘记曾经辛苦养育我们给予我们爱的母亲。那么下面我们同样要来学习一篇关于爱的课文,板书《6花瓣飘香》。

生:齐读课题。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束飘着淡淡清香的花。同学们看,它们好看吗?好看在哪里?

生:(花红红的、软软的,真美)。

师:看到这么美的花束心情是不是很美呢?那么请你们用美美的声音来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师:如果你家门前也有这样一丛月季花,你会怎么对待它们呢?

生:我会常常去看看它们,因为它们实在太美

师:是啊!美好的事物谁不爱呢!

生:我会经常给它们浇浇水、捉捉虫,让它们的花开得更鲜艳。

师:你真是一个爱花的人啊

师:这丛美丽的月季花是如此的惹人喜爱,它吸引来了一位不知名的小女孩,并由此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课文的2—11节)

二、交流对小女孩的理解。

师:出示问题:按常理摘花是不文明的行为,为什么作者还夸小女孩懂事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生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生:“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

师:说的很好。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那么多,为什么小女孩会选择花瓣作为礼物呢?

生:因为花瓣很美,妈妈会喜欢的。

师: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小女孩就是这样想着,所以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说的?请你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

师:每一个小组都放了一朵花,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你有怎样的感觉。

生:(小组活动,每一位同学用手摸花瓣,用鼻子闻花的香味,并交流感受)。

生:我用手摸了摸,觉得月季的花瓣软软的,像绒布一样,感觉很舒服。

师:那么请你读读看,带大家一起感受感受。

生:(读)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

生:花的香味虽然淡,但很优雅,一直飘到人的心窝里。

师:说得好。你来带我们一起来闻一闻这花的香味。

生:(读)(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师:闻起来真舒服啊!所以课文的题目就叫《花瓣飘香》。谁再来读一读,让花瓣的清香在教室里飘荡起来。

生:(深情地读)花瓣飘香。

师:真香啊!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当躺在病床上的妈妈看到女儿特意为自己摘来的美丽的花瓣时,她一定很高兴。如果你就是小女孩的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我会轻轻扶摸着小女孩的头,激动的说:“你真是妈妈的乖女儿。”

生:我会紧紧搂住小女孩说:“你真孝顺,真懂事。”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小小的花瓣能让妈妈高兴能让妈妈感动,不仅仅是因为花瓣很美、很香,更因为它包含着小女孩对妈妈深深的爱。(板书:美,爱)

师:老师读了这句话也非常的感动,我就在想:如果我的女儿长大了,也像小女孩这样关心我、爱我,那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所以,我情不自禁地把这句话读了又读。(教师范读这句话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师:同学们你们感动吗?如果你也很感动,那么就像老师这样有感情的读一读,试着用自己的真情来打动别人。

生:(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师:那为什么小女孩只摘花瓣,不摘整朵花呢?

生:因为在第5节中小女孩说:“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说明她很喜欢花、爱花。

生:花是给大家欣赏的,小女孩大概不想把大家喜欢的花摘走,影响这里的美,所以只摘花瓣,这样就不会影响别人欣赏花了。

师:这么乖巧、这么懂事的女孩,如果她摘了你家门前的花瓣,你会责怪她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摘花瓣是为了给生病的妈妈,让妈妈高兴。

师:嗯,从这点可以看出小女孩爱花、爱妈妈。

师:你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呢?

生:小女孩的爸爸不在家,她很乖,记住了爸爸的话不惹妈妈生气。

师:你怎么知道她的爸爸不在家?

(出示句子:“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师:说得对呀!你们这么一说倒让我有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小女孩有这样一位值得骄傲的爸爸,为什么此刻提到他时,眼眶里还会闪动着泪花呢?

师:闪动的泪花是什么样的泪花?(激动、幸福、骄傲)

生:小女孩可能是思念远方的爸爸了。你想南沙那么远,当解放军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小女孩想到爸爸就忍不住想哭了。

师:说得有道理。

生:可能是因为妈妈生病了,小女孩觉得没有照顾好妈妈,没有完成爸爸交给的任务,感到自责,所以眼眶里闪动这泪花。

师小结: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着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

师:请大家来概括一下小女孩懂事的表现(爱花、爱爸爸、爱妈妈)

四、体会“我”是怎样的人,

文中除了小女孩,还有一个人物就是“我”,你觉得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和蔼可亲)从哪里看出来的?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摘花瓣做什么呀?”

“你爸爸呢?”

(屏幕出现不同语气的句子,学生交流感悟)

师:“我”的语气和蔼可亲,所以在与小女孩的交谈中,“我”始终是轻轻地询问。正是因为作者的宽容,才会了解到小女孩背后的故事,才会被这个故事所感动。小女孩对母亲的那份浓浓的情意打动了作者的心,这情意正像香飘四方的花瓣一样,悄悄地飘到了作者的心。这真是花瓣飘香啊!让我们再读读课题吧!

师:也正是因为这份感动,作者才会将她看到的、听到、想到的写下来,让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能感受到小女孩那金子一般的`心。请每个同学自己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的第2—9节。将这份感动也深深地印在心间。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主题升华

师:是啊,一片花瓣凝聚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她给妈妈送去的不仅仅是一片带着露水的月季花瓣,她送去的是女儿的一片爱心,一片孝心啊。

这位小女孩就如这一片带着露水的,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花瓣,把她的孝心,爱心播洒给了她亲爱的妈妈,播洒给了她幸福的家庭,也播洒给了身边的我。(引读“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师:想想,“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生交流回答)

六、总结:

小女孩如同这飘香的花瓣,她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我,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感染,所以我送花给小女孩的妈妈和自己的妈妈,花瓣飘香,飘的不仅仅是花香,更是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爱心。读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孟子说的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说关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关爱她。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关心自己家的老人、孩子的同时也要关心别人家的老人、孩子。)

七、拓展练习。

八、课堂延伸。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女孩一片花瓣表达了她对父母的感恩,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的呢?(生自由讲述)

九、在歌曲《感恩的心》中下课。

十、板书设计。

小女孩→摘花瓣↘

花瓣飘香孝心送妈妈

做一片飘香的花瓣 篇3

——花香怡人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葱绿的叶子间,点缀着一朵朵红艳艳的花,那花瓣上,还戴着晶莹的珍珠项链,花儿散发出阵阵清香。面对美丽的花朵,这个小女孩表现得很奇怪,她不是摘一整朵花,而是只摘一片花瓣,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着,仿佛捧着什么宝贝似的。这段描写中,值得咀嚼的是小女孩的动作:俯、摘、捧、穿、跑。一个“俯”字,把小女孩对花瓣的喜爱写出来了,她仿佛是在和一个有生命的事物倾心交谈。这里没有语言描写,但我们分明听到小女孩在说:“这片花瓣多美多香啊,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小心地摘”“双手捧着”把小女孩对花瓣的细心呵护描写得淋漓尽致,她像捧着宝贝似的把这片带着露水的鲜嫩的花瓣捧在手心里,生怕弄坏了它。既然她这么爱这片花瓣,为什么还要把它摘下来呢?她飞快地跑远了,跑到哪里去了呢?这片花瓣对她有什么用呢?这个小女孩犹如一片香气怡人的花瓣,让读者情不自禁地想走迈她,了解她。

——花香沁脾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瓣,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是因为妈妈生病,她想摘一片花瓣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只摘花瓣不摘花朵,是因为小女孩爱花,不忍心将花朵摘下,影响别人观赏。“只摘花瓣”是小女孩在爱花与爱妈妈之间的唯一选择。妈妈生病了,躺在床上看不到明媚的春光,感受不到这个鸟语花香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小女孩想把这枚带着露水,散发着香气的花瓣送给妈妈,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病也快点好起来。小小的花瓣,像绒布一样柔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小小的女孩,心灵也像露珠一样透亮,她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小女孩送给妈妈的不仅仅是一片小小的花瓣,更是一颗带着爱和关心的晶莹剔透的闪光的童心啊。小女孩美好的心灵让人怦然心动,似飘香的花瓣沁人心脾。

——花香四溢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我”不仅被感动了,而且行动了。小女孩真诚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买花、送花的行动便是受到感染的证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缺乏感动,可是,感动之后,人们却很少有行动。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关爱亲人,关爱朋友,关爱我们这个社会。但愿孝心之醇香,借着小小的花瓣,如花香一般,弥漫人间。

脑瓜转一转:

1.你从《花瓣飘香》一文中“闻”到了月季花的哪些香味?

《花瓣飘香》文本解读 篇4

一、花瓣香

首先, 从题目来看, “花瓣飘香”清新脱俗、淡雅飘香, 让人读后不禁会思考:“花瓣飘香是写花的吗?”激发出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

其次, 再从文章开头看, 作者这样描写道:“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 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从“一丛”可以看出月季花的数量很多。另外, “红艳艳”这个词语充分说明了花儿开得正旺, 充分说明了花儿的颜色、质地, 这样的描写为下文中月季花引来人的采摘埋下了伏笔。花儿开得旺、闻着香, 以及小女孩想用花瓣作为礼物的心理, 都证实了“花瓣飘香”的令人向往。

最后, 小女孩第一次摘花后, 第二次还来这个地方采摘, 这一点也从侧面表明了月季花的花瓣之香, 妈妈看后对花瓣的喜爱。只有花香, 才能真正吸引人。

二、孝心香

几天之后, “我”又看到了摘花瓣的小女孩, 于是就有了“我”和小女孩之间的对话。当“我”询问小女孩为什么只摘花瓣时, 小女孩说花太漂亮了, 自己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下来, 所以只好摘了一些花瓣, 而理由竟然是让生病的妈妈看到花瓣后, 能开心一点。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尤其是从“妈妈看到会高兴的”这句话中, 读者似乎看到了小女孩在花丛前看了又看, 手举起来又放下, 最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 认为妈妈看到花一定会高兴, 所以才小心翼翼地采摘了一些花瓣, 双手捧着飞快地向医院跑去, 生怕花瓣在途中败了的情景。小女孩这样的表现, 说明了她牢牢记住了爸爸的话———“听妈妈的话, 不要惹妈妈生气。”这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

三、爱心香

在这篇课文中, 作为旁观者的“我”发现孩子摘花瓣时, 并没有叫住孩子批评, 而是在第二次见她时才叫住, 足见“我”对孩子的宽容。即使是又发现孩子在采摘花瓣, “我”也没有训斥她, 而是“耐心地问”。面对采摘自家花瓣的孩子, “我”的大度与宽容在文中突显无遗,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不仅是一个爱花的人, 更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所以“我”才会在听完小女孩解释后的第二天, 专门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 一盆送给了小女孩, 一盆放在了“我”母亲的窗台上。

由作者买花、送花的描写可以看出, 作者已经被小女孩对母亲的孝心所打动, 并且将一盆花送给小女孩, 让她的母亲能够天天看到美丽的月季花。与此同时, “我”也决定向小女孩学习, 孝顺自己的母亲, 从给她买一盆花开始。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来看, “爱心、孝心”也是可以被感染与传递的, 作者也想借此让更多的人受到孝心的感染, 受到爱的教育。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5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⒉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 “惶恐”“不知所措”等词语。

⒊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培养学生敬爱父母的美德,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读读想想,初识花瓣——与学生对话

同学们,看到“花瓣”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对,我们会想到各种各样的花朵,会想到花瓣上的露珠,会想到有淡淡的花香飘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像花瓣一样美丽的小女孩,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板书。板书课题《花瓣飘香》。齐读课题。你能读出有阵阵花香飘来的感觉吗?指名读,齐读。

二、读读议议,感悟花瓣——与学生对话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一位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那她是怎样摘花瓣的呢?从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画出表示小女孩摘花动作的词,并细细体会。

(一)品读摘花瓣(第2节)

1.指名读,交流摘花瓣的动作。请一女生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进行评价。

2.假如你就是那位小女孩,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你

a:你为什么要俯在花前,摘花瓣时的动作那么轻,为什么?

b、你摘下花瓣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

c、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什么东西你会双手捧着?

4.小结:看来这个小姑娘是一位爱花的孩子,通过后文我们知道她要把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也看出花瓣这代表着小女孩的一颗孝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第二自然段。

5.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课题,读出小女孩的孝心。

(二)紧扣“懂事”,品味文本语言。

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懂事的女孩)我们一起来找找从哪里能看出小女孩的“懂事”。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3-9段,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跟你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点拨指导:

1.“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①师:你们知道南沙在什么地方吗?驻守在那里的人民解放军,远离了家乡和亲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女孩有着这样一个爸爸,这多么让人自豪呀!可小女孩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

②指名回答。

师小结:

是啊,思念远在南沙的爸爸,想起来和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这是思念的泪花;想到爸爸远在南沙而妈妈又卧病在床,心里难过,这是难过的泪花;为自己能牢记爸爸的嘱咐,照顾好妈妈,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懂得照顾妈妈,这是骄傲的泪花;让妈妈感受到女儿的孝心,让爸爸安心,自己也高兴,这就是幸福!这是幸福的泪花!

③多少深情,全都凝聚在这泪花里,让我们一边体会着小女孩的心情,一边深情地读一读。(齐读)

面对这样一个小女孩,我不禁称赞道——出示齐读: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2.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①你摸过花瓣吗?那是怎样的感觉?

②那小女孩的妈妈收到这样的花瓣,她会怎样?(微笑、感动、幸福)

③是呀,一片花瓣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齐读。

④师:原来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齐读)

3.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①师: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

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 …… 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你会忍心摘下它吗?(不会)看来大家和小女孩一样都是个爱花的,爱美的孩子。指名读。

③师:是啊,如果你是偷摘花瓣的小女孩,面对着月季花的主人,心情会怎么样?(生谈感受。)

④理解词义。

师:也许你可能想放下,但又没有,可能想藏起来,但也不敢,也许想放到身后,但已经被发现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就叫(齐读)——不知所措)那“惶恐”是什么意思呢?(心里害怕)

⑤师:不就是摘了一片花瓣嘛,小女孩竟然这么惶恐、不知所措,真是个心地善良、非常诚实的孩子!我们不禁又要夸夸她了——齐读: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⑥如果你是月季花的主人,你会责怪她吗?(不会)从哪儿看出来?(轻轻地问)你能读出轻轻的感觉吗?

⑦我们来用心感受这位爱花又善良的小女孩。她与作者的对话看似普通,却蕴涵着极深的感情。能读好吗?小组内可以先练读。

师生合作读课文:男生读作者的话,女生读小女孩的话,教师读旁白部分。

⑧再读课题,课文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花瓣?

(三)读悟最后一段,加深理解。

1.师:这是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幸福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花瓣飘出的淡淡的幽香,不正像敬爱父母的美德在人间传播扩散吗?齐读第10段。

师生互动表演:a、我把一盆带露水的月季花放在阳台上,母亲会怎么问“我”?我又会怎么回答?b、我把一盆带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小女孩又是怎么说?

2.你们明白作者的用意吗?(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师:明白了作者的心思,也就明白了这全天下儿女对母亲那深深的爱!

3.学到这儿,让我们再来看课题,大家齐读。 小女孩送给妈妈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不是)还是什么?(还是一颗孝顺妈妈的心!一片浓浓的亲情!)妈妈闻到的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吗?(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这情意正像香飘四方的花瓣一样,悄悄地飘到了作者的心。这真是花瓣飘香啊!现在谁来读读课题。

师:闻到了,淡淡的香味!感受到了,女儿对妈妈的深情!让我们再一起深情地读读课题吧!

三、读读说说,送出花瓣——与心灵对话

1.师:一片小小的花瓣,充满了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老师和你们一样为小女孩和她的爱而感动着。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除了摘花瓣外,还会做些什么事让妈妈高兴呢?

师:今天回家以后,同学们就试着做一做,用你独特的方式向关心你的人表达一份心意,让我们的爱心也像这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吧!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花瓣飘香。师生:(共同深情地读课题)。

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懂事的小女孩为了让病中的妈妈高兴,摘花瓣送给她,她送的不仅仅是花瓣,还有一份孝心、一片真情。整篇课文体现着人情的美,如花瓣飘香沁人心脾。《花瓣飘香》的香味如何才能飘出来呢?

我觉得动情是关键。语文课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某种境界。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课文结束前,学生已被小女孩美好的品质而感动.但对于课题花瓣飘香还只停留在绒布一样的花瓣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在我深情款款地读时,学生也陶醉其间.再让他们关注课题花瓣飘香,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课文以花瓣飘香为题实际也指小女孩的心灵有着花瓣那样的美,那样的香.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6

一、捕捉文本细节, 寻找情感入口

词语是语言最小的意义单位, 有些字或词语初读时并不觉得怎样, 而一仔细品味, 便顿时觉得韵味无穷。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蕴含作者或主人公情感的关键性词语, 引导学生以此为情感的入口, 细细解读和品味文本。如本课课文中, 有这样一段话, 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小女孩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一个‘舍不得’, 将一个懂事、爱花的小女孩呈现在学生眼前。教学中, 我这样启发学生:这么美的月季花, 你舍得摘吗?那文中的小姑娘舍得吗?所以她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然后提问学生:“从‘舍不得’这个词中, 你觉得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爱花的小女孩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于是, 她只摘了一片花瓣, 那她又是怎样摘花瓣的呢?从这些动作中你又感受到什么?”这样, 以“舍不得”为学生情感的入口, 也就寻找到学生情感的激发点, 引导学生在品味“俯在”、“小心地”、“摘了一片”、“双手捧着”等词语的过程中感受到小女孩对花的热爱和珍惜。

二、巧设情感冲突, 掀起情感波澜

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 文本的情感变化往往是文章发展的内在脉络, 尤其是以描写感情为题材的课文, 则更为明显。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文本中的情感变化巧设情感冲突, 让学生置身其境, 也陷入这样矛盾和纠结的状态, 进而掀起情感波澜, 解读文本更深层次的内涵。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是这样设置情感冲突的:既然小女孩如此地爱花, 把花儿当做珍宝一样, 那她为什么还要去摘花瓣呢?如果你是小女孩, 你能体会到她摘花时的矛盾和纠结的心理吗?在“摘花”和“不摘”之间, 她最终选择了摘一片花瓣, 你感受到什么?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巧设情感冲突, 在冲突中让学生体会到小女孩当时内心的纠结, 矛盾的心理, 进而引导学生品味到小女孩由“爱花”到“爱母亲”, 感情上实现了更高层次的飞跃。而最终选择只摘一片花瓣, 既可以实现送花给妈妈的心愿, 又不会影响花的美观, 更说明她是个懂事的孩子。

三、展开想象移情, 泛起情感涟漪

在文学作品中, 文本并不会对所叙述的事件描写得面面俱到, 而会有一些“留白”, 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让读者自由地展开想象, 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细细地品味和感悟。这一想象的过程, 有助于学生被文本中的情感所感染、浸润, 进而由“他人之情”迁移为“自己之情”, 泛起情感上的涟漪, 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女孩对妈妈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 第二天我买了两盆月季花, 一盆送给小女孩, 另一盆放在母亲的阳台上。请同学想象一下, 当我把花放在母亲阳台上的时候, “我”会对母亲说些什么?母亲又会对“我”说些什么?这样的情境创设, 给学生自由想象创造了空间, 也给予学生深入思考与言语表达的机会, 让学生从“被文本的情感所感染”到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进而表达自己对母爱的真情言说, 在更深层面上体验和理解小女孩对母亲的爱。

四、依托文本题眼, 升华情感体验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 作者对文章的标题的拟定非常地讲究, 因此标题中也常常蕴含着作者一定的寓意。引导学生依托文本的题眼展开深层次的思考, 可以避免学生对文本内涵的解读一直停留在文本的表层, 而直抵文本的深处, 进而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获得对文本思想内涵更为深刻的理解。如在本课教学即将结束时, 我进行了如下设计:本文以《花瓣飘香》为题, 这花瓣飘着的香仅仅是指花香吗?这里的花香还有着怎样的寓意?作者也被小女孩打动了, 送给自己的母亲一盆雨季花, 作者送给母亲的仅仅是一盆花吗?这里的花还代表着什么?这样, 学生从花的“表面的美感”的认识上升为一种“内心真爱的表达”, 加深了对“飘香”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引导学生感悟到小女孩对母亲的深情像花瓣散发出的芳香, 悄悄飘进作者的心, 也飘进了每一个读者的心里。

上一篇:风险研究下金融下一篇:阅读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