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拖累中国经济(共4篇)
高油价拖累中国经济 篇1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于2011年1月发表题为《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前景》的报告, 报告认为, 世界经济复苏继续失去动力, 这将导致较弱的全球经济复苏。其中, 失业率居高不下是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报告预计, 2011和2012年全球经济将温和增长, 增长率3%~3.5%, 如此慢的增长速度难以使在经济危机中失去工作的人们重新找到工作。该组织全球化发展战略部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卡尔卡哥诺也认为, 发达国家的增长率预计只有大约2%, 这将对整个世界经济造成拖累。发展如此慢的主因是失业率居高不下, 真实工资太低, 再加上财政刺激措施撤出得太早。报告指出, 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尤其是在发达经济体, 是就业问题。那些在2008和2009年的危机中丧失的工作机会, 将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复原。
报告指出, 美国在经历了二战以来最长最深的经济衰退之后, 情况正在好转。不过, 跟以往经济衰退后的复苏相比, 这一次的复苏步伐是最弱的。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不到3%, 根本不足以把失业率降低一点点。美国至少还需要四年的时间才能把经济危机中失去的就业机会找回来。
尽管形势已经十分糟糕, 该组织全球化发展战略部主任福拉斯贝克则进一步表示, 欧洲和日本的增长前景更加暗淡, 加之经济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重新陷入经济停滞的风险很大。这样一来, 在日本、欧洲和美国这三大区域还没有完全克服困难, 而考虑到他们都在撤出政策性刺激措施, 因此经济复苏在2011年出现刹车的危险确实非常大。现在需要提出的问题是:由于复苏不能持续, 难以自己支撑, 如果真的出现停滞, 我们到底有什么办法来重新启动经济?为此, 他指出, 世界经济中仅有的几个亮点都在亚洲, 主要在中国和印度, 但这些亮点也都在失去光泽, 而且这些亚洲国家并没有能力推动世界经济摆脱一场新的衰退。
油价暴跌拖累石油兄弟双双坠落 篇2
中石油发布中期业绩报告称,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16年上半年,本集团实现营业额人民币7390.67亿元,比上年同期降低15.8%,主要是受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等主要产品价格下降以及原油、天然气等产品销售量增加综合影响。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5.31亿元,比上年同期降低97.9%;实现每股基本盈利0.003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136元。另外,中报还公布了一份人事最新动态,中石油集团董事会同意推举章建华为公司董事候选人,并同意将该议案提交公司2016年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7月12日,中石油通过官网宣布,章建华出任中石油总经理。51岁的章建华此前长期在中石化工作。
中海油同时公布中报称,上半年公司成本控制效果显著,主要成本指标大幅下降,每桶油主要成本为34.86美元,同比大幅下降15.5%,其中每桶油作业费同比大幅下降22.7%。但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公司油气销售收入为550.8亿元,同比下降28.5%;净亏损77.4亿元。基于公司的财务状况,决定派发2016年中期股息每股0.12港元(含税)。
中海油称,展望下半年,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油价进一步回升面临较大阻力。将坚定信心,奋力拼搏,继续深化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努力完成全年经营目标。
业内专家认为,这还是与国际油价的持续走低有关。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秦文平表示,由于勘探与原油生产占到中石油业务收入的78%以上,所以,其受国际油价低位的冲击更明显。国内油田开采成本在45-53美元/桶,远高于当前国际油价。
中石油上市以来生产经营最为困难时期 油价暴跌惹的祸 但砸锅卖铁也要分红
财报数据显示,中石油半年净利润5.31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降低97.9%,上年同期净利润254亿元。中石油称,2016年上半年,国际油气价格进一步走低,国内成品油需求低迷,市场竞争加剧。期内,公司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分别同比下降36.5%与24.5%,系上市以来生产经营最为困难的时期。
尽管利润暴跌,董事会依然决定2016年中期股息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5%进行派息的基础上,增加中期特别股息每股人民币0.02元,即向全体股东派发2016年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2131元(含适用税项)的现金红利,以2016年6月30日公司总股本1830.21亿股为基数计算,合计派发人民币38.99亿元。
股东人数持续减少:股价已处高控盘状态
我们从中石油的股东人数可以看出,中石油的股东人数从2014年的90万降到2016年的60万,两年股东人数减少了30万。
我们再看十大股东情况,前十大股东已经掌控了98.54%筹码。并且中国石油集团、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掌控了绝大多数筹码,流通盘很少,股价已经达到了高度控盘的程度。而从总市值来看,中石油位列A股第二。
二级市场股价表现:从8.33元跌到7.23元
从2015年12月31日的收盘价算起,截止8月24日,中国石油股价从8.33跌到6月30日的7.23,股价半年跌13.20%。而沪指从2015年12月31日的收盘价3539到6月30日的2929,大盘指数半年跌17.23%。相比来看中石油股价跌幅小于沪指。
中银国际证券在5月发表研报表示,中国石油公告16年1季度录得净亏损138亿人民币,主要是因为石油价格创下12年新低拖累了上游业务的表现,导致严重亏损。预计2 季度公司盈利有望改善,因为目前油价已从底部反弹了70%以上。同时,我们预测公司年内将实现规模可观的非经常性收益。近期的利好因素已经反映在股价中,因此我们对中国石油H 股重申持有评级;由于A股股价变动不大,对其维持买入评级。根据年报和1季报更新了盈利预测,将2016-18年盈利预测上调7-53%。因此,基于分部加总法,将净资产值预测从6.18 港币上调至6.35 港币。同时,将H股目标价从5.85 港币上调至6.01港币,较分部加总法净资产值预测折让5.4%(比08 年末油价上一次触底时以来的中值高一个标准差)。但是,将A股目标价从9.08 人民币下调至8.83 人民币,依然基于3个月平均A-H 股溢价(自我们3月末出版最新一期报告以来已从85%缩窄至76%)。
中海油和中石油业绩大幅下降是意料中事
就在8月15日,中海油董事长杨华还亲赴加拿大,与尼克森公司独立董事约翰·阿博特和罗森·亨特,就油气行业发展趋势、尼克森公司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下一阶段工作任务以及加强与加拿大政府部门沟通等话题交换了意见。
而更早前,中海油新上任了3位高管。这意味着,杨华希望通过人事变化等方式,加大市场的运作,让中海油各个板块实现盈利,即便是尼克森,也希望能够止血。
有华南天然气市场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中海油希望通过进口LNG的现货量,加速全国天然气市场的整合,让其天然气市场重新成为国内霸主。
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认为,目前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困境是暂时的,是因为2008年后进口高价LNG造成的,只能采取扩大进口量的办法将国内天然气价格水平摊低,这其中企业担负一部分,居民担负一部分,新进口的天然气价格担负一部分。
LNG是最大的希望
中海油是中国最大的LNG进口国,从上海至华南,中海油就有很多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因此中海油希望通过中国天然气市场的霸主地位,让中海油重生。
8月22日,中国首个LNG接收站中海石油气电集团广东大鹏接收站迎来一艘特殊货轮——来自美国萨宾帕斯LNG(SabinePassLNG)的货轮。这是美国政府放开天然气出口禁令后出口到亚洲的第一船LNG。萨宾帕斯LNG是首个获得美国政府出口许可的LNG终端,原料天然气来自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非常规天然气。
自美国页岩气革命后,其天然气就严重过剩,天然气价格最低时2美元/百万英国热单位,因此中国企业一直希望进口美国LNG,但是因为各方面原因,此前一直没有成功。
据彭博社纽约报道,该货轮是全球第一艘通过经禁航进行扩建后的巴拿马运河的LNG货轮。巴拿马运河扩建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LNG贸易。以美国为例,美国LNG出口项目通过大西洋和印度洋到东京的航程约15000海里,而通过运河可以减少6000海里,以18节平均航速计算,可节省13天左右,这将可能使美国LNG出口项目更具竞争力。
自2009年开始,广东大鹏公司提供代加工业务(TUA)。迄今为止大鹏接收站已在该代加工业务项下安全接卸199船LNG货物,输送天然气共计约1480万吨。
“中海油希望通过美国LNG的低价,平衡过去进口的高价LNG,已实现其进口LNG价格高的问题,这也是杨华最希望看到的结果”,那位华南天然气市场人士说。
警惕高油价制约经济增长 篇3
世界经济增长低迷, 国际油价却高位运行。主导高油价的因素, 首先还得从需求说起。总体上看, 不同经济体对国际油价产生影响的基本面因素表现不一。
美国经济温和复苏, 劳动力市场与房地产市场趋于改善, 制造业与零售业也有积极表现, 加上常态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均对国际油价构成支撑;从经济层面看, 日本对油价的支撑作用有限, 但因其放弃核电增加其他化石燃料的供应, 对国际油价同样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需求增长相对较快, 成为支撑油价的重要力量。此外, 2012年经合组织国家的汽车销量猛增, 其中美国增长13%, 日本增长30%, 显示出这些国家的石油刚性需求依然很大。
从供应看, 2012年全球石油供应增长约250万桶/天, 是自2004年以来增长率最高的年份。其中, 60% (148万桶/天) 的增长量来自欧佩克国家;40%来自非欧佩克国家, 其中美国和加拿大是主要增产地, 美国因页岩油气的开采量加大, 占了增产总量的近80%。尽管石油供应增长较快, 但由于增产地过于集中, 加上填补伊朗产量不足和全球各地增加库存等因素, 石油交易仍较为活跃。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一直以来, 以石油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欧佩克各成员国, 都有各自的油价承受底线。2012年, 欧佩克各成员国的这一底线超过了100美元/桶, 加上为石油计价的美元一直处于宽松状态, 这也对油价的高位运行形成了支撑点。
进入2013年, 世界经济整体而言依然脆弱, 石油需求前景黯淡, 特别是欧洲经济能否真正复苏、复苏程度如何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 将对全球经济以及石油需求产生重大影响。从供应角度看, 全球石油库存依然处于历史高位, 非欧佩克国家具备石油供应增长的巨大潜力, 预计今年增量将达到160万桶/天。从这个角度看, 油价下行压力较大。不过, 中东、北非、拉美等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则为油价的上涨提供了动力, 欧佩克对油价的心理预期水平, 也将是影响油价的重要因素。鉴于此, 今年全年布伦特原油均价预估仍将维持100~110美元/桶的水平。
对于长期居高不下的油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和IEA等国际机构均表示担忧。IEA首席经济学家认为, 相对于长期疲弱的全球经济, 目前的国际原油价位偏高, 对世界经济复苏构成了重大挑战, 阻碍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复苏的步伐。IMF官员则呼吁各国警惕高油价对经济造成的危害。
高油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篇4
1 油价波动的影响因素
1.1 市场供需因素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商品的价格是由该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当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化时,该市场的均衡状态也随之变动,形成新的均衡。石油价格既是价值的集中表现,也围绕价值而上下波动。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供求对价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近年来,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趋紧,造成油价不断攀升。其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增长推动石油需求增加,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费增长也很迅速。“十五”期间由于高耗能行业快速扩张,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经济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9.9%,同时近年来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急速增长,原油进口比率由2000年的30%提高到2007年的50%,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目前接近50%,石油已成为中国无法避免的刚性需求;二是石油供给相对不足,造成价格刚性上涨,供不应求的潜在与现实因素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走势。
1.2 非市场供需因素
1)国际局势、产油国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国际局势及突发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石油的供给,从而在供需平衡的变化中产生价格的波动。这些风险因素来自全球各地,从战争、恐怖主义、种族冲突、罢工到日益增强的民族主义等等。伊拉克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暴力和破坏活动不断发生, 导致伊拉克的石油生产和出口时断时续,难以恢复战前的水平。除伊拉克之外,伊朗的政局、沙特的恐怖活动、朝鲜的核危机、俄罗斯对国内石油的控制等都使石油市场极为敏感,原油价格因势上涨。另外自然灾害也影响着石油的供给。2005 年由于受“卡特里娜”飓风的影响,美国墨西哥湾地区石油生产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导致石油供给紧张,国际油价快速上涨。
2)汇率变化因素。
世界石油期货多以美元报价,因此美元相对于其他币种的汇率变化也会影响石油期货的名义价格。美元坚挺时油价相对较低,美元疲软时油价则走高。由于金融危机,美国大规模印刷美元救市,收购长期国债对美元“注水”,美元近三个月以来持续贬值。美元指数已经跌破80,创去年12月底以来的最低点,较今年3月初下跌幅度高达14%。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相应上升。
3)石油期货市场的投机炒作。
近年来,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的非商业性交易活动极其频繁,投机资本的炒作,成为拉动油价走高的最重要的非商业性影响因素。据估计,目前原油期货交易的70%属于投机性交易,而石油期货市场真正的需求方只占全部交易的30%。花旗银行最新研究报告显示,过去6周内,平均每周流入亚洲的资金已经达到2007年牛市高峰时的水平。有分析认为,目前原油价格60%左右是由对冲基金等投机所致。
4)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调整。
石油作为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和交通运输、生产过程的主要燃料,在石油替代能源没有出现并被大量使用时,其消耗量一般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会改变对未来石油需求量的预期,进而通过供需关系的重新平衡从而影响石油期货价格。一般来说,世界经济的预期增长将会使石油期货价格上升,反之则会下降。
5)国际主要石油组织石油产量的调整。
比如 OPEC,作为国际上最重要的石油供应者,该组织的产量政策调整将会显著地影响石油供求状况,并对原油期货价格产生影响。从2006年11月起,欧佩克减少了120万桶/日的原油生产量,2007年2月份又减少了50万桶/日,使2007年全球的原油供应减少了170万桶/日。高油价是OPEC成员国联合作为的结果,是欧佩克在控制石油价格,尽管该组织绝对不会明确地这么说。正如国际能源机构(IEA)石油产业和市场部门主管Lawrence Eagle 2007年6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的国际会议上所说:“石油的边际价格是欧佩克准备让石油脱离市场的价格。”无论是增加或减少石油产量,OPEC 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视。
6)原油库存因素。
美国战略储备增加、消费国石油库存低迷刺激了油价上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每天消耗石油近2 000万桶,其中1/3依靠进口。美国石油消费量和库存量被认为对国际石油市场走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7)气候因素。
石油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取暖季节、用车高峰季节或者是航空旺季 的来临都会增加对石油产品的需求,使相应石油期货价格走高。
2 高油价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1 减缓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石油价格上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从生产到消费,从成本到价格,从贸易到投资,都会因石油价格上涨而带来不利影响,因而也就必然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有专家对我国 GDP、石油进口数量及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北京石油大学康绍邦教授则认为,国际油价每桶提高 1 美元,我国进口将多耗费 46 亿元人民币,直接影响我国 GDP 约 0.043 个百分点。国际能源署的一项研究表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10美元,将减缓中国经济增长率0.8个百分点。国际著名的金融顾问公司摩根斯坦利的研究则表明,国际原油价格(布伦特原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桶,中国的 GDP 将损失 0.06%。虽然各方面研究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数据也不尽相同,但结论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随着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个因素——投资、消费和出口必然出现下降趋势,从而减缓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2.2 高油价对通货膨胀和消费的影响
我国目前正值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高耗能阶段,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必将使国内能源价格有所上扬,并拉动石油及以石油为基础的产业的产品价格上涨,形成一种新的涨价因素。因为油价上涨,在增加原油生产企业利润的同时,会加大对制造业的压力,进一步挤压其利润空间,从而最终反映到消费品价格,并刺激通货膨胀。根据CGE模型的测算,2004年国际油价上涨推动我国CPI上涨0.8个百分点[1]。这一结论与国际能源署、OECD经济部和IMF经研究部合作研究的成果基本一致。台湾“央行”行长彭淮南2008年预计,国际石油价格每上涨10%,将导致台湾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0.5个百分点。由于高油价带来的产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增加了居民消费支出,使个人消费者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石油消费支出增加及物价上涨的双重影响,造成消费者其它方面的消费支出减少。2007年以来,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我国多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部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
2.3 高油价对投资和生产规模的影响
高油价最终要传导到原材料和消费价格环节,进而影响投资、消费等经济活动。油价上涨引起燃料和某些工业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燃料价格的上扬导致企业运输成本的增加,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运输成本的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提高。而企业的生产规模并未发生变化,投资增加而规模不变,即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下降,这实际上就是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下降。由于成本的提高,为提高经济效益,生产企业只能通过增加商品的价格来提高效益,而商品价格的上涨又将导致有效需求的减少,需求的减少又使得企业必须缩减生产规模来适应市场,企业规模的缩小使得单位产品的成本又会增加,企业为了经济效益只能加价,这就使得投资和消费陷入了一个逐渐缩小的恶性循环。
2.4 高油价对进出口和国际收支的影响
由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增加,我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石油,而原油价格的高位运行,必然增加我国的外汇支出。中国海关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14 518万吨,创历史新高,成品油进口3 638万吨。2006年我国进口的原油和成品油分别增长14.5%和15.7%,合计819.62亿美元。进口原油金额664.11亿美元,平均单价为每吨457.44美元,比2005年每吨上涨了81.14美元。如果以桶为单位(1吨原油约等于7.33桶)计算,2006年中国进口原油的价格在每桶62.4美元左右。按2005年均价计算,2006年我国进口原油多支出了117.78亿美元。进口成品油每吨上涨95.77美元,多支出34.84亿美元。两者相加,2006年我国仅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就多支付了152.62亿美元[2],也就是说,单纯由于涨价因素,2006年有152.62亿美元的我国国民财富转移到了产油国和国外石油巨头的手中。
2.5 企业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
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已经引起相关行业成本增加,与石油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从而造成更大范围的企业成本增加,给交通运输、冶金、石化、轻工、渔业、农业等相关产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目前金融危机持续下,国际、国内市场上商品呈现供过于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其产品价格不可能与成本同步上涨,也就不可能将上升的成本向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更不可能向国外转嫁,这就必然使行业利润减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并因此而停工、减产。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而下降,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也会因此而减弱。
2.6 高油价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石油居经济结构产业链的顶端。石油涉及的行业广泛、产业链长,石油价格变化,会通过产业链进一步传导,即上游商品价格变化通过成本影响下游商品价格渗透到生产领域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其价格上涨。高油价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宏观经济学分析由于各行业在产业链中所处位置不同,受原油上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尽相同,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对原油的直接和间接依赖程度。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越高,受原油涨价的影响也越大,反之,则影响程度就越小;二是价格传导是否畅通。在价格传导机制畅通的情况下,原油涨价的影响也越大。
3 应对高油价冲击的对策建议
3.1 合理制定降低高油价风险的价格宏观调控政策
进一步完善原油、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实施措施。新定价机制的实行,有助于理顺我国成品油价格,可谓是迈出了市场化的关键一步,但是我们同时应该看到,2008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原油加工量分别为1.69亿吨和1.15亿吨,分别占国内原油加工总量的49%和34%,随着大型炼油项目在未来几年的完成,以及小型炼厂的关停并转,这两家公司在成品油生产及销售领域的规模优势将更明显。在这种市场不能充分竞争的情况下,政府不可能完全退出市场,也就是说现阶段政府必须根据市场确定价格,否则成品油就变成了垄断商品,“石油双雄”说多少就是多少。所以只能是由政府来定价,但是这一过程又不能没有依据,必须要做到有章可循。本人认为,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之路还很漫长,相比真正的市场化还有较大距离,而新定价机制虽不能“尽善尽美”,但最起码它已初见成效。所以,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原油、成品油定价机制。并应着力培育我国石油市场竞争体系,健全石油市场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石油市场,保证国内成品油的稳定供应,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给。
3.2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近几年来,由于石油在整个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所以国际油价的攀升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影响。为降低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就需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能源消费多元化。首先,加快对石油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根据我国现有的资源与市场条件,天然气、煤炭对石油进行替代的潜力较大。据有关专家预测,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将会超过煤炭与石油。我国天然气储量较大,但目前开采量较低,2005年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只有2.8%,而世界能源结构中,天然气所占的比例已达23.7%[3]。我国应尽快建成全国天然气工业体系,提高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我国煤炭开采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我国应大力发展净煤技术,进一步提高洁净煤在煤炭使用中的比重,这样既可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又可以部分替代石油,可以减轻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减缓石油进口压力。中国可再生能源相当丰富,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都是具有光明前景的替代能源。中国应大力推动海洋能、氢能、燃料电池、生物液体燃料等替代能源的开发。中国在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地热采暖和地热发电等方面已经具备与常规能源竞争的能力。但由于新能源开发投入大,成本高,经济效益不佳。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力度,对好的新能源开发项目的产业化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以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
3.3 制定鼓励节省石油资源的政策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但是能源消费不断提高的同时,能源利用效率也在不断上升。能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可以减小油价波动的负面影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还较低。从单位GDP原油的消耗量来看,IEA(国际能源署)的资料显示我国单位GDP原油消耗强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02年中国单位GDP油耗是OECD国家的2.32倍,是巴西的1.6倍。我国的能耗非常大,能源利用率很低,节能空间很大。数据显示,中国发电、冶金、建材、化工、交通等产业消耗全部一次能源的80%左右,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20%~30%。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能源在总体上大约有20%的节能空间[4]。能否以较少的能源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能的潜力能否被有效挖掘。因此,面对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对我国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冲击,我国应加强宏观管理,建立健全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提高节能技术和政策激励机制。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措施,积极加快技术进步,节油降耗,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由工农业为主向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改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的产业,从而减少对石油的需求,从根本上摆脱经济发展中的“石油困扰”。
3.4 加大石油勘探开发及炼化技术创新力度
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可以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油气调查,鼓励和促进合理高效的商业勘探开发,形成公益性勘探与商业勘探的良性循环。目前南海、东海地区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加大这些地方的勘探力度,可以增加中国石油的自产能力,可以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但是,从装备和技术水平来看,目前我国石油公司与世界大石油公司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近年来,跨国石油公司不断进行资产重组,更新技术装备,加大科研投入,这充分说明了今后石油工业的发展对技术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此,我国石油公司一方面应当重视科技开发,加大科研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搞好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努力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形成自己的优势技术体系,提高石油勘探开发的技术水平。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我国石油公司可以通过采用新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勘探成功率,并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勘探开发机会,提高我国石油的生产能力。对于炼化企业来说,加大炼化技术的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的炼化技术水平,可以控制和减少企业的炼化成本,从而尽可能降低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负担。
3.5 建立我国石油期货市场,谋求国际油价定价权
由于影响油价的因素很多,石油价格的预测会出现偏差,另一方面,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经过经济技术过程的传递和放大,会造成更大的不利影响。为了寻求油价波动中管理石油价格风险的策略,通过更广阔的市场来化解石油市场的风险,必须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锁定石油价格波动范围,为企业经营创造一个石油价格稳定的环境。石油期货虽然投机性较强,但其对平抑石油价格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适时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提高在国际石油定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努力谋求国际油价的定价权,以抵御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利用期货交易规避价格风险。2004年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燃料油期货推出以来,其价格指导作用初步显现。
3.6 加强国际石油合作,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的提高,国际石油市场暂时和局部的短缺,以及油价的波动,都将对我国石油供给和国民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冲击。研究加强与产油国全方位合作的总体战略,针对产油国具体情况,分别制定双边合作或多边合作方案。通过加强国际市场的能源开发,开展多种方式的国际能源合作,广泛开辟境外油品来源来增加石油供给,稳定我国石油市场,实现供需平衡,保证国内石油供应安全。同时,进行战略投资,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掌握更多的国际油气资源。研究建立国家级海外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和技术系统,支持各类企业开发海外油气资源,以获取更多的份额油和权益油,提高抵御高油价风险的能力。探讨与国际上主要石油消费国的合作机制,提升在国际油价形成中的影响力。加强东亚地区能源消费国的合作,共同促成反映亚洲石油消费国利益的价格体系。
参考文献
[1]范秋芳,马扬.近期国际油价高涨原因及我国应对策略的探讨[J].价格月刊,2005(8):15-16.
[2]李善同,何建武,许召元.油价波动与经济增长[C]//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6:1-29.
[3]蔡国田,张雷.世界能源保障基本形势探讨[J].世界地理研究,2006(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