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形成机制分析

2024-08-13

油价形成机制分析(通用8篇)

油价形成机制分析 篇1

一、引言

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前进,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 导致优胜劣汰, 很多产业中呈现出了寡头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特点, 而这些寡头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和行业的整体利益, 很多组成了以价格联盟为主要形式的卡特尔组织。这种以价格联盟为主要形式的卡特尔组织不是我国独有的, 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卡特尔组织都无一例外地出现过, 并在国家的经济体制中占据过重要位置。本文将从价格联盟的形成动因这一新的角度出发, 进一步推出价格联盟的形成机制, 并分析我国针对价格联盟垄断性做出对策的原则。

二、价格联盟的形成动因模型

在寡头垄断市场上, 如果寡头厂商之间不达成一致的价格或产量协议, 而是通过市场的竞争来达到均衡稳定的价格和产量, 那么不论寡占市场符合非合作博弈的古诺模型、波特兰模型还是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则相对于垄断厂商必然会导致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产量, 这对于宏观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福利的增加是有利的, 但对于寡头垄断厂商来说是不利的, 因为它们的利润被压缩了, 这种局面是寡头厂商所不愿意看到的, 它们就有动机进行谈判, 进而达成协议来维护利益, 从而造成了价格联盟形成的根本原因。基于非合作博弈模型, 下面以联合定产的古诺模型为例, 来推导厂商的利润。

假定在一个寡头垄断产业中有两个厂商, 设q1、q2分别表示厂商1和2的产量, 则市场总供给Q=q1+q2, 令市场的需求函数为p=a-Q, 同时假设厂商的边际成本为常数c。则厂商1的利润可以表示为:

若一对组合 (q1*, q2*) 是纳什均衡解, 则一定满足下面的利润最大化:

其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a-2q1*-q2*-c=0, 即

同理, q2*=21 (a-q1*-c) (2)

(1) , (2) 联立方程组得:q1*=q2*= (a-c) 。此时, 将q1*、q2*带入上面的利润公式, 可以得到企业的利润水平为:π1=π2= (a-c) 2

而在垄断的情况下, 也就是厂商们采取合作的策略的情况下, 可以看到:

此时, 垄断产量qL=q1+q2可以通过计算, 得出:

其产量最优值为:qL= (a-c)

其利润为:πL= (a-c) 2

很明显, 我们可以得出:πL=π1+π2

可以看到, 在垄断条件下所得利润大于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的古诺竞争均衡时的利润水平, 我们同样可以计算得出, 在波特兰模型下的0超额利润和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下的 (a-c) 2利润水平都小于垄断条件下的利润 (a-c) 2。所以, 在垄断竞争的行业里, 寡头厂商会为了攫取更多的垄断利润而达成价格或产量协议, 进而形成卡特尔组织。

三、价格联盟形成机制分析

由于价格联盟的天生不稳定性, 价格联盟的形成以及保持稳定必须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作用, 以卡特尔理论和上文的理论分析作为基础, 主要是以下几种因素促成了价格联盟的形成:

1、产业结构呈现寡头垄断的特征, 为价格联盟卡特尔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条件。

市场竞争程度的进一步加强, 导致优胜劣汰, 资本也进一步向规模大、运行优良的企业集中。在这个时期, 分散经营不再是市场的主要特征, 企业的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庞大, 大量的资源、劳动力以及资本也更加的集中, 在市场上的话语权也进一步提高。这种趋势的发展显示了很多产业进入了垄断竞争阶段, 这也为价格联盟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我们以彩电行业2000年6月成立“中国彩电企业峰会”为例, 在当时加入这一价格联盟的九大彩电厂商在2000年4月份的市场占有率如表1。 (表1)

我们可以从表1中看到, 这九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高达七成, 此时的彩电市场已完全呈现了寡头垄断割据的态势。从经济理论上来讲,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 卡特尔组织是不会形成的。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只是价格的接受者, 没有能力对价格的形成施加影响, 也就无法通过达成协议来形成联盟, 所以一个寡头垄断竞争的市场是卡特尔组织能够形成的基础。

2、市场激烈的竞争导致价格降低, 甚至已经接近成本, 这是价格联盟形成的一大诱因。

我们同样可以从表1中看到, 这九家厂商的市场占有率虽然已达70%, 但销售额只有不到60%, 与此相对应的是, 索尼的销售量只有4.31%, 但其销售额却高达12.05%。这说明经过几次大规模的价格战, 国内品牌虽然占有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但是价格战也导致了产品价格下降、利润微薄。据统计, 彩电行业的利润率已不足5%。寡头企业为了避免互相压价, 获取高额利润, 从而结成价格联盟来维护高价。

在寡头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由于它们相互独立, 并不能够像垄断厂商那样, 取得产量和利润的最大化, 反而由于各个寡头之间相互竞争, 为了保持和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相互压价, 它们的收益变得非常微薄。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博弈论中非合作博弈模型来分析。假设在一个垄断竞争的行业中有两个寡头企业, 它们各自独立地进行生产和制定价格, 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协议, 任何一方降价都会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从而扩大收益。而如果其中一方降价而另一方不降价, 则不降价的一方因为其市场份额大幅下降, 会承受巨大的损失, 其博弈模型如下:

其中, R代表开始时两个厂商的收益, R'

我们可以看到, 这个模型和著名的“囚徒困境”模型是非常相似的, 在这个模型中, 显然是 (不降价, 不降价) 组合是最优的, 但是在两个厂商相互独立的情况下, 它们之间的博弈结果并不是最优的 (不降价, 不降价) 组合, 而只是存在 (降价, 降价) 一个纳什均衡解, 显然对于两个厂商来说, 这个组合远比开始时的组合差得多, 两个厂商在经过价格竞争之后两败俱伤。这里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什么寡头之间会存在价格竞争, 也说明了价格竞争带来的后果。

价格竞争导致了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不景气, 企业当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特别是当市场的集中度到达一定程度时, 各个垄断寡头就会开始寻求合作, 以价格联盟等形式来维持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张伯伦的早期研究表明, 当市场中最大的8家厂商拥有大于或等于70%的市场份额时, 寡头之间的相互依赖就会明显的出现;而最新的研究发现, 这一集中度的数字可能要远小于70%的水平, 所包含的厂商也要更少。如一项研究表明, 当最大的两家厂商的联合市场份额达到25%~35%时, 产业绩效就会从竞争向垄断演变。

3、监督惩罚机制的有效性对价格联盟的形成及保持稳定至关重要。

根据博弈论的观点分析, 卡特尔组织天然地存在着不稳定性, 总有作弊的诱惑存在。举例来说, 假设两家同一产业的垄断寡头组成卡特尔, 两家按使得行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y1*, y2*) 进行生产, 厂商1稍稍增加产量后, 其增加的边际利润就是:

我们知道在卡特尔组织中实现整个行业利润最大化的问题是:

其最大化条件为:

整理 (3) 式可得: (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 ,

比较 (1) 式和 (4) 式, 我们可以得到:

因此, 如果厂商1预期厂商2的产量不会发生变化, 那么厂商1就会相信提高自己的产量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即使各个厂商都认识到提高产量对于整个卡特尔的利润有损害, 但如果每家厂商都认为另一家厂商会遵守产量限额, 那么它们就都会采取单方面的行动——增加产量, 从而卡特尔协议失败。甚至有更坏的情况出现, 一家厂商预期到另一家厂商会破坏协议, 增加产量, 它为了强占先机, 首先增加产量以便更多地盈利。

这种作弊的诱惑总是存在的, 一个价格联盟要想稳定, 有效的约束机制是必需的。有关的博弈论实验证明, 针锋相对的策略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即如果一个厂商擅自降低价格, 别的厂商也采取同样的策略来报复它。特别是以协议的方式使这种方法成为一种可置信的威胁时, 想要降价的厂家就会预期到降价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从而放弃降价行为。

4、价格联盟的成立或运行必须要经过政府或法律的允许。

由于价格联盟是一种非市场经济手段, 它的存在不利于市场竞争, 对于市场机制的运作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 这种行为在很多国家是不被允许的, 它们出台《反托拉斯法》或《反垄断法》等来规范企业或产业的定价行为, 以保证市场运作的正常进行。在我国还没有这方面专门的法律, 这方面的约束和惩罚措施还不完善。当然, 价格联盟有公开性和默契性之分, 同时各个国家对卡特尔的态度也并不完全一致, 美国在这方面比较严厉, 而德国和日本相对较为宽松, 同时理论界也对政府的管制存在很大的争议, 并没有一致的结论。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和政策制定还需要根据我国国情进一步探索。

四、我国针对价格联盟垄断性的对策原则分析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 一方面国有产权制度的改革、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的完善等, 使得市场经济在我国进一步确立;另一方面从我国工业化完成的程度看, 根据普遍的公认,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或中晚期。这个时期与发达国家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时期基本一致, 在经历了完全竞争阶段的优胜劣汰之后, 这个时期不再与竞争时期的分散经营一样, 而是大量的资源、劳动力以及资本相对的更加集中, 很多产业进入了垄断竞争阶段。面对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产业步入垄断竞争阶段和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的现实, 我国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维护和规范经济的正常发展,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已经成为一个更为现实和紧迫的课题。

在国外传统的针对卡特尔垄断的方法和政策措施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基于SCP分析范式的理论, 认为市场结构是核心因素, 政府应该积极干预经济, 调整经济结构, 严防垄断, 美国政府对垄断组织的严厉政策就来源于市场结构主义理论;另一种是所谓的“效率学派”, 认为效率是评价一个经济模式的最主要指标, 市场竞争机制是最有效率的模式, 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同时认为大企业更容易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 更容易实现高效率和高绩效。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中, 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 这些问题的解决要建立在充分认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不可能也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 我们只能是借鉴已有的理论和经验,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坚持自主创新, 来找到适合解决我国经济问题的办法。

1、我们应该注意到我国的垄断寡头企业

大多为国有企业, 这是我国寡头市场最为突出的特点。同时, 也是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演变发展的必然结果, 寡头垄断企业的公有制属性对于价格联盟的形成和保持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比如, 民航公司的“价格协议”就是在民航总局的牵头下达成的。公有制的寡头企业由于其公有制的属性以及由此造成的“企业家缺位”问题, 企业并不会完全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行动目标, 这必然就会导致市场机制作用的偏离。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合作博弈关系在政府管制作用以及企业行政目标的影响下, 更加容易转变为合作博弈关系, 并且由于强制力的存在更容易保持稳定。

2、我国的国有寡头垄断企业大多异常庞大。

特别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水电、通信等方面, 这些企业不但庞大, 而且数量很少, 远远大于张伯伦所研究提出的形成卡特尔的企业比例标准, 即市场中最大的8家厂商拥有大于或等于70%的市场份额。以移动通讯为例, 现在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企业。企业规模的庞大使得针锋相对策略的实施威胁变得异常可置信, 每个企业都会预测到一旦自己破坏协议, 擅自降低价格将会遭受异常严厉的报复, 这使得价格联盟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同时, 企业数量很少将会有利于监督和观察, 这些都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价格联盟。

3、计划经济同一定价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 但在很多的政府机构以及国有企业中, 还没有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中的定位问题, 政府传统的“大家长”思维仍然存在, 国有企业的依靠政府思想也仍然持续。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转变而来, 可以说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改革的基础上。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产业结构都是以计划为准则建立的, 它的不合理性是非常突出和明显的, 政府一直在改革产业和市场结构, 并已经初见成效, 这一点应该继续坚持下去。中国的产业经济学研究一直很侧重产业结构的研究, 这就是因为我们的产业结构确实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种先天弱点一定要通过政府政策的指导和强制来改进;另一方面政府要做的是一个指导和管理者, 而不是参与者, 像民航总局以“损失是国家的”为理由联合多家航空公司签订价格协议, 结成价格联盟, 就不利于市场通过竞争来进行正常发展, 也不利于人们福利水平的提高。因此, 政府对于不管是基于“传统”的还是“现实”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方面, 对于阻碍市场竞争的垄断组织, 要以提高效率和绩效为准则, 大胆改革和约束;同时, 要了解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改变计划经济的旧观念, 调整自己的角色, 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做好管理和监督工作, 而不能成为一个妨碍市场竞争的参与者。

摘要:本文基于卡特尔理论, 以博弈论分析为主要方法, 构建了运用博弈论中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的模型, 在比较寡头厂商在竞争和合谋情形下所得收益的基础上, 认为形成价格联盟的根本动机是寡头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目标, 从而建立价格联盟形成的动因模型;在做了产业结构特征趋于寡头垄断竞争、利润下降以及监督惩罚机制有效性等机制分析之后, 提出我国制定针对价格联盟的对策原则。

关键词:价格联盟,卡特尔,纳什均衡

油价形成机制分析 篇2

板岩山二中滑坡形成机制与稳定性分析

本文介绍了黄石市板岩山二中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该滑坡的变形机理与形成机制,认为岩土的类型和性质,板岩山危岩体掉下的碎石加栽作用和水的作用是形成该滑坡的关键因素,而人类工程活动也是诱发滑坡的不可忽视因素,同时进行了滑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作 者:孙仕敏 刘长江 孔海望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6) 分类号:U4 关键词:滑坡   形成机制   稳定性系数  

油价机制熔断霸气侧漏难掩 篇3

这一轮主管当局拿雾霾说事儿, 暴露了其预案不足与应对失当, 尽管招纳了为数可观的智囊拥趸, 可临战之际依旧显现出理政智慧内存卡之余额不足。

余额不足

华北地区吓人的雾霾引发了公众对环保问题空前忧虑和强烈关注。在这种背景下, 政府采取的治霾措施能遭遇公众的强烈反对, 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发改委做到了。2015年12月15日发改委公布了“暂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来作为“促进资源节约、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的决定, 说白了, 就是本来国际油价降了, 国内成品油价格也该下调, 但现在为了治霾, 不下调了, 这在网上招来了一大片骂声。相关调查表明, 对发改委的这项决定近九成的网友表示不认同, 并坚决反对。公众的反弹是有足够理由的。首先是对“谁是造成雾霾主要元凶”这一问题的认知。

环保部2015年12月14日通报对华北22个城市 (区) 的环保督政结果给出的答案: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致“工业围城”、能源结构“一煤独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府环保不作为不到位等问题在华北地区一些城市比较普遍, 重化产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华北地区形成如此糟糕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发改委作为握有审批大权的主管部门该负有什么样的责任, 这一点公众心知肚明;此次环保部环保督政通报的目标所指, 想必发改委应当十分清楚。

2015年12月28日, 国家工商总局通报了本年开展的流通领域成品油质量抽检结果, 油品质量不合格率为18%, 占抽检全部成品油近两成。据统计, 硫含量不符合国家现行规定成为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不合格的“重灾区”。大量使用硫含量超标的成品油将会造成大气污染, 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

有曰一:国人所见的是, 雾霾危机以来, 发改委对“主要元凶”没有任何新动作, 却拿直接影响消费者利益的油价开刀, 着实令人费解, 自然也会产生很多怀疑。国际油价涨的时候, 要跟国际接轨, 国际油价跌的时候, 要滞后, 要保持油价治理雾霾。油价不降, 国人就不开车出门了吗?怎么不提高中国成品油品质呢?再者, 规则的问题也很重要。说好了与国际价格接轨, 岂可游戏于掌股?否则, 政府公信的损失会比雾霾更可怕!

利益博弈

据社会监测机构测算, 这两次暂缓, 油价累计本应降价450元/吨, 折合升价汽油为0.32元/升, 柴油为0.38元/升, 是很可观的一注。

自1998年6月3日开始, 成品油定价机制在15年内5次对原油和成品油价格进行改革, 改革的基础和方向是市场化, 逐步与市场接轨, 定价机制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定价机制提出, 在原油上涨至130美元/桶以上时, 为保护终端消费者权利, 国家可暂缓上调零售价格, 但对低油价时期暂没有明确的调控政策来保证。”金银岛分析师韩丛称。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和第四大原油生产国, 但成品油价格却不是以国内供需结构为依据、通过市场竞争形成, 这一短板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目前国内市场并不健康, 加油站零售终端环节利润丰厚, 但中间环节却几至亏损。

此外, 现在油价中的税负水平较高, 目前的总税金 (包括增值税, 城建税, 教育附加及消费税) 在最终零售价中的占比超过50%。据安迅思测算, 在国际油价50美元/桶时, 京V93#汽油的对应最高零售价为6.2元/升, 其中原油成本占比31%, 炼厂4%, 流通9%, 税收56%。当油价跌至40美元时, 税金占比增加到59%。对比美国常规汽油, 其零售价中各项成本的占比为:原油47%, 炼厂15%, 分销19%, 税金20%。

日前, 国家发改委就进一步完善成品价格机制再次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就成品油价格机制是否应设置“天花板价”和“地板价”, 价格调整方式如何简化、优化等问题发表意见;预计此次大范围征求意见后, 价格机制完善的重点和方向将基本明确。

虽然设立“天花板价”与“地板价”遭遇了不少用油企业、普通消费者的反对, 但该结果依然在多数机构的预期之中。大型石化企业普遍对此表示欢迎, 中石化、中石油两家企业北京总部的新闻办公室均表示:“上封顶、下保底, 市场才能真的公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5年前11个月, 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仅增长0.8%, 利润总额同比下降70.4%。上市公司财报显示, 前三季度, 中石油利润同比下降68.1%, 中石化利润同比下降49.5%。

公众对成品油提税、暂缓调价之所以不买账, 因为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一到关键时候总被官方避谈, 那就是提升成品油品质。知晓中国石油领域前世今生的人都明白的一个常识是, 一涉及到某些利益, 问题便复杂起来。据透露, 我国成品油国五标准以前, 国四以下的油品里都有锰剂添加。锰剂可以让炼油企业用较廉价的手段实现汽油标号的提高, 炼油企业一吨的加剂成本为30元, 但标号提高后每吨能多卖100多元。也就是说, 天价锰剂可以为炼油企业带来300%以上的暴利。而添加锰剂的油品会排放氧化锰, 氧化锰是颗粒污染物, 必然加剧雾霾。这个问题是不可以“暂缓”的, 然而国五标准在全国的推行却仍是慢腾腾。

卓创咨询等多个机构推测:除了被公开的环境保护的原因, 管理层在2015年12月两次暂停了成品油下调, 也与对大型油气企业的保护有关, 需要稳定类似企业经营, 从而稳定整个市场。适逢国企改革、油气改革的关键时间段, 企业经营稳定, 似乎更利于后续改革, 比如混合制经营, 又比如油气机制改革。

有曰二:若是“为了适当保护国内炼化企业”, 为什么不打开天窗说亮话?规则可以修订, 思维不能短路。思维短路的根源, 在于政策制订的人治色彩太浓, 博弈中的利益偏向太大, 缺乏标准的操作时间太长。其结果往往是“双输”, 既让国人利益受损, 又让垄断者更加不思进取, 患上“政策依赖症”, 如此博弈最终则演化成都不愿意看到的“零和博弈”。

不论国际油价如何波动反弹, 发改委都应把国人当成定盘星, 唯有建立了相对公平共享在国际上也能说得过去的油价机制, “石油”才能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润滑油”。

应对之策

国际油价仍将低迷, 我国如何应对?在专家看来, 未来一两年内国际油价或仍将维持在较低的价位。这对我国而言既是机遇, 也伴随着挑战。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 伴随着经济换挡和产业结构转型, 我国成品油需求整体放缓, 但对油品清洁度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用低油价契机, 我国应加快清洁油品质量升级步伐, 同时, 择机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 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

金银岛分析师王延婷认为, 目前来看, 国际油价或将长时间处于低位, 并有再度刷新新低的可能, 对生产企业生存考验增加, 为了平衡市场运行状况, 政府或将再度调整调价机制内容, 原油遭遇“地板价”或倒逼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提速。

其实, 早在2015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就明确, 将加快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 择机放开成品油价格。到2020年, 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 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基本建立, 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健全。这意味着最迟要到2020年, 政府对成品油价格的干预程度大幅降低, 甚至完全放开, 由市场来指导价格。

天山公路崩塌病害形成机制分析 篇4

关键词:天山公路,崩塌,崩塌形成条件,崩塌破坏模式

1 概况

国道217线(独山子~库车段)亦称天山公路,是横贯天山,连接新疆自治区南、北疆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全长约537 km。

天山公路地处海拔2000~3600m的高寒山区,属于西天山主峰地带。线路穿越哈希勒根玉希莫勒盖、拉尔墩、铁力买提四个冰达坂,纵穿乔尔玛、巩乃斯和巴音布鲁克三大天山草原,沿线高差变化巨大。区内地壳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动,褶皱、断裂发育;沿线地形陡峻、基岩裸露、岩土类型组成复杂,且多伴有巨大雪山与冰川。气候条件属温带内陆干旱区山地气候,气温差异大,全年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40℃,夏季早晚温差≥15℃。大部分路段植被稀少,主要以高山耐寒植被为主,植物落根困难。由于地处高寒山区,气温差异大,春融季节早晚温差更大,加之植被稀少,使基岩的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天山公路穿越天山地槽系,活动断裂较多,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岩体节理发育,完整性差。山体陡峭,沟谷纵横,属地震较活跃区(地震烈度Ⅷ—Ⅸ度)。

受以上综合因素影响,天山公路沿线的崩塌病害非常严重,经常造成交通堵塞甚至中断,并对行车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2 崩塌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分析

岩性、坡形、斜坡结构、气候、人类活动等都是崩塌发生的影响因素。沿线崩塌(危岩)的形成是各个因素叠加的结果。

2.1 崩塌与岩性的关系

根据沿线崩塌岩土的形成条件和特征,把沿线的岩性分为沉积碎屑岩组、碳酸盐岩组、喷出岩组、侵入岩组、层状变质岩组和其他变质岩组,各个岩组数量分布见图1。

岩性是发育崩塌的主要内在因素。从图1可以看出,沿线地质灾害发育于三大岩类各种岩性中,其中在沉积岩中最为发育,共发育40处。沉积岩层面本身就是一个潜在滑动面或控制性结构面,故容易发生崩塌。

岩浆岩分布面积也较大,公路沿线断裂构造发育,且存在较厚风化破碎带,故危岩(崩塌)较发育。其中在喷出岩(玄武岩为主)的地段有16处,侵入岩的地段有10处,两者占统计地段的30.2%。岩浆岩形成初期结构面很少,只有在后期的地质构造和风化、卸荷的作用下,形成的结构面相互贯通,易形成危岩(崩塌)。

通过调查发现,变质岩分布于深大断裂边缘,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岩体较破碎,易产生崩塌。其中变质程度较浅的如片理、页理发育的片岩、板岩、千枚岩更容易出现崩塌,共出现19处,占统计地段的20.1%。而变质程度较深的片麻岩等相对发育程度弱一些,仅出现1处。虽然二者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和沿线出露的面积相比,出现的几率相对较高,凡是变质岩分布的地方几乎都有崩塌发生。

2.2 崩塌与坡形地貌的关系

地形地貌条件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因素之一。经过对沿线地质灾害的研究表明,海拔较高,地形起伏剧烈,山体陡峻的地区崩塌分布密集,而高差较小,地势平缓的地区,则鲜有灾害的发生。

天山地区断层和褶皱活动强烈,河流强烈下切,形成的斜坡处于不稳定状态。陡峭的边坡容易形成高大的临空面,这是崩塌产生的先决条件。从图2、图3看出,公路沿线的崩塌大部分发育在坡度大于70°、坡高为11~20m的边坡上。

2.3 崩塌与斜坡结构关系

根据沿线结构面的组合情况,可把沿线斜坡岩体结构分为顺向坡、反向坡、斜向坡、横向坡、平缓层状坡及块状结构斜坡、碎裂结构斜坡。把块状、块状-次块状斜坡归为块状斜坡中,次块状-碎裂结构归为碎裂结构中。斜坡结构和崩塌数量的关系见图4。

从图4中可以看出,沿线发育的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以反向、斜向、横向的块状和碎裂结构为主的斜坡上。由于天山地质构造较发育,且风化卸荷严重,完整的各类岩体被各种结构面切割,边坡成块状和碎裂状,在外部动力作用下发生崩塌掉块。

按斜坡岩体结构统计,崩塌密度如表1。

从表1可看出,虽然发生破坏的灾害在块状、碎裂结构边坡占多数,但是该种结构的斜坡较长,故线密度较小。线密度最大的为横向坡,该种结构斜坡线路较短,且发育数目多。

2.4 崩塌与气候的关系

天山公路位于高寒山区,地处中纬度内陆,气候条件属温带内陆干旱区山地气候,具有光热丰富、气温差异大、降水量分配不均、春夏季多暴雨、暴雨历时短、雨量大、冬季严寒冰冻时间长等特点。导致崩塌的主要外力因素为暴雨和冰冻的联合作用。

斜坡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地形陡峭。降雨渗入岩体,主要有两方面的破坏作用。一是产生孔隙水压力,该压力推动岩体沿着既有的结构面下滑;另一方面为雨水渗入结构面,降低了岩体的抗剪强度,使岩体崩塌更加可能。

冻融作用是本区的又一气候因素,据气象资料,沿线每年有3~4个月是冰雪天气。降水渗入岩体结成冰后,体积膨胀约10%,膨胀后产生冻胀力(推动力),夏季雪融化成水渗入岩体后,形成孔隙水压力,降低抗剪强度,使岩体崩塌破坏。

2.5 崩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公路沿线主要的人类活动是公路修建时开挖,开挖爆破岩体卸荷,产生卸荷裂隙。

3 崩塌破坏模式

根据岩体变形的力学机制,可把天山公路沿线崩塌分为压致拉裂、滑移-拉裂、弯曲-拉裂-倾倒、弯曲-溃曲等四种类型。

3.1 压致拉裂

这类变形主要发育在坡度中等至陡的平缓层状的斜坡中,坡体沿着平缓结构面向坡前临空方向发生缓慢的蠕变性滑移。

K1005+600~K1006+550段为一灰色厚层状至块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砾岩夹煤线。该段斜坡坡高12m,坡度约75°。岩层产状244°∠17°,为一碎屑岩组成的平缓层状斜坡(图5)。

滑移面的附近,因拉应力集中生成与滑移面垂直的拉张裂隙,向上扩展成大体与坡面平行的一组裂隙,裂隙产状为52°∠74°,同时发育另外一组陡倾的裂隙130°∠76°。

该类型的斜坡边坡的显著特点是斜坡内存在软弱结构面,该段斜坡的煤层构成了软弱滑移面。公路开挖后,下部煤层的卸荷速率大于上部砂岩,煤层和砂岩之间形成一临空面,砂岩卸荷而产生一与坡面平行的裂隙拉裂面(52°∠74°)。如果裂隙继续扩展,待陡倾裂隙面与平缓滑移面贯通后,将导致破坏。

3.2 弯曲-拉裂-倾倒

主要发育在陡立或陡倾内的层状岩体中。

K909+100~K909+220段为一板岩组成的反向坡,板理面产状为100°∠60°。板岩在自重弯矩的作用下,于公路前缘开始向临空面做悬臂梁弯曲,并逐渐向坡内发展(图6)。

该种变形破坏的模式在K954+300~K954+900、K638+000~K638+400段都有发育;K963+700~K964+380滑坡群变形初期也是弯曲拉裂变形。

3.3 弯曲-溃曲

主要发育在中-陡倾外层状斜坡中,尤其以薄层状岩体及延展性好的层状岩体为最。

K637+800~K637+950段为一板岩组成的顺向坡,从图7、图8可以看出,板岩上部具有沿着滑移面下滑的条件,部位3未发生位移变形,从而部位2处形成应力集中区,隆起并产生拉裂隙,最终部位1岩体发生剥离,形成弧状滑脱面。

3.4 滑移—拉裂式

滑移—拉裂式主要发生在顺层或者斜层斜坡中,当下滑力大于岩体的抗滑力时,发生滑动。根据结构面的组合情况可把崩塌分为平面破坏、锲形破坏两种。

(1)平面破坏

层面或者主要节理面倾向坡外,坡脚由于公路的开挖形成临空面,上部岩体受陡倾坡内节理面切割沿着滑面滑落。图9为K638+350~K638+560段边坡,该段斜坡为坡度约为75°的中厚层凝灰砂岩,物理风化作用明显,层面产状280°∠46°,层面和该斜坡组成为顺向坡,示意图见图10。发育的一组产状为190°∠82°的节理从侧面切割岩体,完整的岩体被切割成块状。在外部动力作用(地震、雪水冻胀等)下,沿着层面发生滑移式崩塌。

(2)锲形破坏

这是公路沿线岩质边坡另一种崩塌破坏模式,边坡岩体受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后,与坡面构成不稳定的楔形体,在外部动力作用(地震、雪水冻胀等)下,沿两组结构面交线下滑发生崩塌。图11为 K624+350~K624+500段边坡。

该段边坡为砂岩组成的反向坡。两组节理产状260°∠68°(J1)和15°∠ 70°(J2),坡面产状345°∠ 75°(如图12)。

4 结束语

天山公路受区域构造、气候、岩性、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崩塌病害非常发育,对道路安全、顺畅的运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对天山公路沿线崩塌形成条件、破坏模式的分析,为设计人员按照不同的病害类型选择合适的边坡处治方案提供了依据,也为更好的治理公路病害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第二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2]赵明阶,何光春,王多垠.边坡工程处治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10.

[3]王思敬.赤平极射投影方法及其在岩体工程中的应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问题(一)[M].科学出版社,1976.

[4]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铁路工程地质手册[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再生水定价的形成机制分析 篇5

1 合理水价的构成

水价通常由4个部分组成,即资源水价、成本水价、环境水价、利润和税金[1]。实际中,有些情况需要结合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对不同用户分别对待。 例如,对农业用水,目前国家规定只收取成本费用。

a. 资源水价即水资源价格,是指使用者从周围河流、水库、调水干渠获得的地表水及地下水取水时应付的单位水的水资源费[2]。水资源价格包括地下水资源价格和地表水资源价格。在确定水资源价格时,应充分考虑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使水资源实现整合使用。

b. 成本水价是指供水单位按一定质量标准提供给用户的单方水造价,包括提、引、输、配水及水处理全过程的投资和运行、养护及维修费等其他费用。 成本水价能够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投资情况和运行养护情况确定。随着水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生产成本不断增大。这是由于地表水的开发难度加大, 地下水水位逐渐下降,提、引、输水工程的投资增加。

c. 环境水价实质上是目前征收的污水处理费, 水用完后,排出污废水,处理污废水所需的费用。

d. 利润和税金是水商品市场化的结果。企业要追求利润极大化,但同时还要考虑用户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因此,利润的高低随时空条件会有所变动,应根据具体情况酌定。

2 再生水价格的组成

再生水由于其水源是城市污水,而不是地表水或地下水,不具有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相当品质的有用性和稀缺性,因此再生水水价中不应包含资源水价部分。另外,资源水价一般情况下已经包含在地表水水价、地下水水价或自来水水价中,如果再生水水价也包括资源水价,那么会存在重复计征的问题。

关于再生水的收费问题,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对再生水生产免征水资源费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

再生水水价是否应该包含环境水价呢? 再生水利用于工业、居民杂用等用途后,排出的水仍然需要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集中处理或用户自己分散处理,也就是二次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 才能进入自然水体。但是,为了推广再生水利用,创造再生水利用市场,在再生水利用的起步阶段,适宜加大再生水利用的价格优势,拉大与其他替代水源的价格差距,因此,初期再生水水价不应包含环境水价部分。

基于此,再生水水价由三部分组成: 即成本水价、利润、税金。

再生水的成本包括再生水的生产成本和输送成本。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再生水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折旧,所耗费的药剂、电力、人工等的投入,以及运营、 管理等费用; 输送成本主要是建设输水管网和提升泵站、增压设备等费用以及管网和泵站的运营、维护和管理等费用。

再生水企业的利润水平应符合国家的规定。例如深圳市2009年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城市供水用水条例》中规定,城市供水应按供水成本加税费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水费标准; 居民生活用水按保本微利的原则定价,实行分级加价收费; 消防、环卫和绿化用水按成本价收费; 其他用水则合理计价; 供水企业的供水净资产利润率不得高于8% 。

3 再生水利用的影响因素和定价模式

再生水作为一种替代水源,其利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3],主要有: 1再生水价格的影响。再生水定价越低,越能发挥替代常规水的效应。2常规水价格的影响。常规水的价格越高,再生水对常规水的替代作用越明显。3再生水水质的影响。再生水主要是用来替代常规水源作市政绿化、冲厕、补给河道用水。4用户对水质偏好程度的影响。不同用户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导致替代关系强弱不同。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的用户倾向于使用常规水,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用户会使用再生水。5用户收入水平的影响。用户可支配收入越高,对水质的要求越高,就越会偏重于水质较好的常规水。6其他因素的影响。主要是非市场因素的干扰,例如,政策导向、政策干预等都会对用户使用常规水还是再生水产生很大的影响。

3. 1 自来水价与再生水定价的比差关系

对于愿意接受再生水的用户而言,自来水与再生水属于相互替代品,即具有相同效用的两种商品。 自来水价格和再生水需求量正相关。自来水的价格比再生水的价格高或上升幅度大,会导致再生水的需求量增加。一方面,随着目前自备水源和自来水水价的进一步市场化,水资源越来越稀缺导致其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以及政府为调控和鼓励使用再生水而上调常规水价,再生水的推广利用范围逐步拓宽。另一方面,随着规模的扩大、处理技术的提高, 再生水的处理费用将会降低。这样,再生水价格与常规水价的差价就会越来越大,差价增大会对潜在的再生水用户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同时,随着用户对再生水心理认可程度的提高,再生水的用户市场也会越来越大[4]。

3. 2 再生水的定价模式

目前国际上非常规水源价格形成的模式,有服务成本定价模式、支付能力定价模式、机会成本定价模式、边际成本定价模式及市场需求定价模式[5,6]。 由于再生水属于公共物品,对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的利润管制,使得提供再生水的企业的利润率一般维持在6% ~ 8% 左右。再生水企业一般采用供水服务成本定价模式。

供水服务成本定价模式是一种基于成本收回原则的价格形成模式。供水服务成本定价是供水等公用事业行业中常用的传统定价模式,体现了产生收入的设计准则。按照这种定价模式,再生水销售额应该能够回收供水的全部服务成本,包括投资成本、 管理成本以及运行维护成本等用于非常规水资源生产的成本。同时作为公共事业的投资者又是供水者,价格构成中还应包含投资回报。

3. 3 再生水的定价区间

再生水的定价区间主要是对比常规水价而言。 根据当前社会对再生水的认知情况,再生水水价上限只能是常规水价,下限是使再生水生产企业能够有适当利润的价格。

价格上限是常规水价,这是由再生水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再生水的安全方面大众还一时难以接受。出于对健康的考虑,居民一般选择使用常规水资源。另一方面,在当前阶段常规水资源供应相对比较充分的条件下,再生水要想得到充分的使用, 其价格必须要比常规水资源更有优势,也就是说再生水的价格不能超过常规水资源的价格。只有再生水在性价比上更具有优越性,消费者才会买单。

再生水价格下限是使再生水生产企业能够获得适当利润的价格,这是由企业的特点决定的。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都要创造价值,不盈利的企业就要退出市场,再生水企业同样也需要创造利润,即再生水水价不能低于企业的成本及合理利润。企业在再生水的经营过程中制定的价格要有利润,否则就不会有企业进入再生水行业。

4 结论

再生水的合理定价是一个分步实现、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我国再生水的开发利用方面处于初级阶段,应该着眼于宣传推广,立足于宏观调控。采取政府管控水价的形式,将水价维持在较低的范围内; 同时,对再生水生产企业给予财政补贴,鼓励其积极投资再生水生产供应。随着再生水生产企业逐步增多,再生水利用领域不断拓展,应逐步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再生水价格管理体制,使再生水得到合理配置、高效使用。

a. 加快水价改革。制定合理的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再生水、污水处理费之间的比价关系,拉大再生水与地表水、地下水以及自来水之间的价格差。当再生水水价低于地表水、地下水价格一定幅度,低于自来水水价较大幅度,再生水具有经济上的优越性时,水价的价格杠杆作用才能发挥,才能引导合理的用水消费,促进再生水的推广应用。依靠价格手段推动再生水利用市场的形成,扩大再生水利用的市场需求,进而促进再生水利用的产业化发展, 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的比价关系,建立鼓励使用再生水替代自然水源和自来水的价格机制。

b. 分类制定再生水定价。对于城市再生水集中处理厂,按照城市环境的要求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有一部分再生水处理后需要排放到水体或作为河湖生态补水,产生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不能从用户中取得收益。因此,政府必须承担处理这部分再生水的费用。

c.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建立合理水价体系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社会、经济、心理等多种因素,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分步调整。在科学水价体系没有完全建立之前,再生水价格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制定,此阶段政府可以通过补贴、专项资金、优惠政策等措施对再生水企业和单位进行扶持。

摘要:进一步推进再生水的利用不仅依赖于政策的扶持,也依赖于再生水水价所具有的优势。再生水与自来水之间的价格差是促使用户接受再生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借鉴合理水价定价方法基础上,详细分析再生水合理价格构成与定价机制以及再生水的定价区间,分析常规水价与再生水的比价关系对再生水利用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合理的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再生水等之间的比价关系,分类制定再生水定价,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分析 篇6

(一) 经济封闭时期

1、阶段一:1949——1952

该阶段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受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 在“奖出限入”和“兼顾进出口, 照顾侨汇”的经济政策要求下, 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一个先抑后扬的过程。该时期的人民币汇率是按照“物价对比法”为计算基础进行调整的, 这一方法遵循了购买力平价理论。

2、阶段二:1953——1972

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我国进入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价格完全纳入国家计划, 在计划体制下, 人民币汇率的主要职能是为经济核算和计划编织提供便利, 不再充当调节对外经济交往的工具。该时期人民币采用钉住英镑的方式。

数据来源:中国货币网

3、阶段三:1973——1977

1973年3月,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西方各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 这一时期, 人民币汇率也由过去的按“物价对比法”计算改为按“一篮子货币”计算, 人民币汇率进入频繁调整时期。

(二) 经济转轨时期

1、阶段一:1978——1984

1979年国务院决定改革我国汇率制度, 即从1981年开始, 除继续保留公布牌价外, 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这种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双重汇率制, 双重汇率制的实行对奖出限入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是缺陷也是明显的, 如在贸易内部结算价的刺激下, 出口企业对内抬价抢购, 对外低价抛售, 致使出口换汇成本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逐步调低公布的外汇牌价, 使之逐步接近贸易内部结算价, 从1985年开始, 我国取消了贸易内部结算价。

2、阶段二:1985——1993

实行单一汇率制以后, 我国基本上采用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国家根据国内、国际市场情况及宏观经济形势对汇率进行阶段性大幅调低。1991年4月9日,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微调, 改变了以前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 为我国的汇率制度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更好地发挥汇率的调节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 经济崛起时期

1、阶段一:1994——1997

1994年, 人民币汇率实现了一次重大的改革。主要表现在:第一:从1994年1月1日起, 人民币汇率实现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和官方汇率并轨, 成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第二, 推行银行结售汇制, 废止外汇留成和上缴制度。企业出口所得外汇须于当日结售给指定的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 同时经常项目下正常的对外支付则只须持有效凭证用人民币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第三: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 成为形成人民币汇率的市场机制。这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向市场化方向迈出的实质性的一步。

2、阶段二:1997——2005.7

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宏观经济陷入空前困境。人民币面临着巨大的贬值压力, 受危机影响, 国内资本大量外逃。为了防止危机扩大, 我国政府公开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因此, 该阶段人民币采用的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3、阶段三:2005——至今

2005年7月, 旨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又一次启动。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 而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参考的货币篮子由世界主要货币构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人民币汇率重新与美元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直到2010年6月,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成为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再度起航的标志。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动因

(一) 国际收支不平衡导致贸易摩擦增多

随着我国进出口差距的不断扩大, 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政府以巨额贸易顺差为理由施压人民币, 要求人民币升值至合理水平。其中, 2010年3月, 美国数名国会议员联合提议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的名单之中。压力不仅来自于美国, 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及G20会议上, 巴西、俄罗斯及欧元区内多国首领均对人民币汇率这一议题表示了关注。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地不断完善, 将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 进而促进外部平衡政策目标的实现, 而且将尽可能地减少国际间贸易摩擦。但值得注意的是, 此次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目标并不是迫于外部压力使人民币单向升值, 而是增强汇率弹性, 提高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的市场化属性。从这个角度上讲, 汇率制度改革的关键动因并非外部不平衡引起的贸易摩擦。

(二) “三元悖论”困局

根据“三元悖论”,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一个国家资本自由流动、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和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个目标中只能选择实现对自己有利的两个, 而不可能同时实现上述三个目标。具体到我国实际情况, 尽管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 但是央行始终是外汇市场中余缺外汇的唯一供给者和超额外汇的最终购买者, 由此可知, 我国汇率制度从本质上讲依然是固定盯住。其次, 我国货币当局对资本流动总体上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 虽然我国尚未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但是实际上我国资本流动已处于准自由或者半自由状态。综上, 根据“三元悖论”, 一方面我国确保汇率基本稳定, 另一方面又同时实现资本准自由流动, 最终无疑将使货币政策受到制肘。

根据上述分析, 目前我国资本准自由流动的状态与追求汇率相对稳定必然会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适时推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不仅可以消除汇率固定给进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将更大地释放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 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主动性。

(三) 随着对外开放地不断深入, 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稳定优于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

在目前的情况下, 我国央行可选择人民币对单一货币 (如美元、欧元等世界主要货币) 汇率保持稳定或者保持有效汇率稳定。每种汇率制度都同时具有优点与不足 (见下表) :

在以上选择中, 首先由于美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货币, 国际大宗商品计价和国际贸易结算也多以美元为主, 同时美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份额中占比较高, 所以人民币钉住美元显然优于钉住其他任何一种非美元货币,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但是, 随着世界货币多元化趋势及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中国同其他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贸易往来将愈加重要。由此, 笔者认为参考一篮子货币以实现人民币有效汇率稳定的制度更为可取。

(四)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

一国货币要能成为国际货币, 关键在于该货币在国际市场具有普遍可接受性的程度, 形成对该货币的需求。汇率形成机制是影响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制度因素, 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具有高透明度、高汇率弹性等诸多优点, 由此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作为有力保障。

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 短期内, 人民币应该以稳定有效汇率有目标, 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 同时适当扩大汇率浮动幅度

相比于人民币与单一货币之间的汇率, 有效汇率将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国对外经济往来和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 人民币有效汇率同时也更加全面地反映了汇率变动的实际情况。随着一些世界上主要非美元货币与人民币波动幅度地不断扩大, 甚至出现反向变动, 仅仅控制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已经不合时宜, 也加大了央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难度。因此,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人民币汇率变动, 央行必须转向人民币有效汇率, 将稳定有效汇率、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设定为短期目标。

同时, 随着人民币汇率进入均衡区间, 市场参与主体对人民币汇率预期不再是单向升值, 而是双向波动。因此, 我国政府应抓住这一机遇, 适时适度调整汇率运行机制以增强灵活性, 为将来进一步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夯实基础。具体地讲, 可以将目前百分之一的日涨跌幅限制逐步放松, 建立汇率波动的目标区, 央行只有在市场汇率超过目标区域时才入市干预使之回归合理。在干预方式上, 也可以采用外汇回购、互换、远期等多种工具灵活调节。

(二) 长期内, 形成由市场供需决定的自由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从长期的视角看, 旨在建立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只是汇率改革蓝图中的短期举措, 最终人民币将形成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 在该制度下汇率水平由市场供需决定。随着我国由低劳动力成本和消耗自然资源支撑下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向由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涵式增长方式转变, 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的转变等一系列变革, 外部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步被内需替代, 汇率水平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将逐步得到强化, 进而促使汇率不断向均衡汇率水平趋近。

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管制地逐步放松, 将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调节更有益于实现厂商和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同时将货币政府从束缚中释放出来。从这个角度上讲, 长期内由市场供需决定的自由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亦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成功转型。

(三) 在外汇管理体制和衍生工具市场设置协调的配套设施, 有助于形成汇率市场化的内在机制

人民币目前已经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与此同时, 外汇管理条例也不再要求出口企业强制结汇, 企业可根据自身规划选择结售汇时点, 个人对外国货币的需求基本上也得到了满足, 但是以上措施着力点在于放松对厂商和个人持有外汇的相应管制, 然而对于对外投资以及外汇使用的管制仍然较为严格。所以, 未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放宽厂商和个人对外投资的业务限制和汇兑限制, 使厂商和个人灵活运用投资行为的全球化分散风险,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同时, 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也会加剧汇率波动的幅度和频率, 进一步提高了持有货币的汇率风险。为了有效地降低汇率风险, 适时开发外汇衍生产品, 推动外汇市场工具 (如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 的发展十分必要。实际上, 发展外汇衍生工具市场和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二者相辅相成, 一个充分发展的衍生工具市场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平稳运行, 而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亦为外汇衍生工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参考文献

[1]陈学斌.抓住有利时机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复旦人民币指数网

[2]Krugman R.A Model of balance of payments crises[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79

[3]陆前进.人民币汇率变动和后危机时代汇率市场化改革[J].社会科学, 2010;4

[4]陆前进.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J].财经研究, 2010;4

[5]陆前进.人民币汇率增加弹性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11

[6]宋玮.论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硕士学位论文, 2011

[7]巴曙松、王志峰.当前人民币汇率争议的文献综述及改革的趋势[J].海南金融, 2010;8

[8]曹婧、朱乾龙.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6

[9]陆前进.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汇率市场化改革[J].上海金融, 2009;10

[10]栗书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改革取向[J].现代财经, 2010;01

西藏快递业价格形成机制实证分析 篇7

关键词:西藏快递业,价格,定价方法,对策

一、西藏快递业务价格竞争情况分析

西藏快递市场上目前从事快递业务的主要服务商有9家, 但是这些快递服务商报价差别很大, 竞争较为激烈。各快递企业往往在自己的重点快递线路上实行差别定价, 以争取客户。据调查, 从拉萨到成都 (时限为3-5天) , EMS起价为20元, 续重资费为6-15元;韵达、CCES、天天、汇通等起价为15元, 续重面议;宅急送、申通、圆通等起价为12元, 续重面议。

二、西藏快递企业现有定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只靠低资费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低价不是客户选择快递的唯一因素, 单纯利用价格武器抢占市场, 很难取得理想的规模效应。缺乏整体营销和综合规划, 简单依靠低资费发展快递业务, 无法使业务有一定规模的上升, 反而会因业务目的地过于分散, 难以形成专线优势, 给现有快递业务内部处理和网运带来较大负担, 使成本支出大量增加, 甚至导致某些客户营运亏损。

(二) 目前的快递营销考核体系不适应合理定价的要求

目前西藏快递市场上通行的营销考核体系依然将业务收入作为快递营销员最主要的考核目标, 对利润因素几乎没有提及。在这种考核机制下, 缺乏营销技巧和客户分析的营销员容易盲目地用低价手段发展客户。加之管理层在客户定价时对固定/变动成本、市场竞争、产品品质差异等问题考虑不周, 往往造成实际利润的快速下滑。

(三) 低价、随意定价造成行业定价混乱, 造成无序竞争

随着不同层次进入者的增加, 快递企业急剧增多, 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开始出现无序竞争状态。总体上看, 西藏目前只有EMS规模大, 市场份额高, 行为比较规范。民营企业中, 像宅急送在拉萨已具有影响的快递企业茁壮成长, 但为数尚少。大多数民营快递企业则表现出“小、散、弱”等问题。快递企业初始资本投入少, 大部分民营快递企业注册资金都是10万元, 民营快递企业往往规模较小, 数量过多, 竞争力弱。个别企业也的确存在“低、乱、差”现象。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低,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企业无照经营或非法经营, 服务质量较差, 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这些负面现象, 影响了民营快递企业以至整个快递行业的总体形象。

(四) 定价策略差距

为了争夺更多的客户资源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西藏的民营以及国外快递公司都采取低价竞争的定价策略。低价竞争策略在实战中收到了很好效果, 为他们争到大量客户, 扩大了业务量和市场占有率。相比之下, EMS由于受资本、规模、技术、管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 定价策略不灵活, 在价格竞争中一直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再加上体制的原因, 中国EMS一直缺乏价格调整的自主性。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结合经济学中需求理论、竞争理论以及管理学中服务营销理论, 考虑快递业定价中的影响因素, 以市场定价理论为基础, 综合西藏快递业发展现状以及西藏快递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得出以下结论:

(一) 正确的定价原则:价格应能够反映客户对价值的感受

在客户心目中, 价格不仅是成本的度量, 也是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指标。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是最重要的管理决策之一。价格是唯一能直接产生收益的营销变量。成功的前瞻性定价者在设定价格数值时要同客户的感受保持一致。

(二) 正确的定价方法

1.明确成本构成和分摊规则

正确的成本数据是理解不同价格水平下利润水平的基础, 只有明确了价格和成本, 才能将企业的业务收入和利润进行平衡, 企业才能有效收回各类投入, 确保持续健康发展。因此, 在计算快递业务干线运输费、国内/国际航空运费、国内/国际终端费的同时, 还要考虑职工工资、福利、固定资产折旧、业务费、营业税等相关支出。将这些固定/变动成本统一相加后与特定时间段内揽收邮件的总重相比, 得出一段时间内邮件资费成本加成参数, 并将这个参数加入到成本核算体系中。该参数应每半年或一年修订一次, 以及时反映固定资产投资、人员变动、运输力量等方面的投入。

2.使价格回归价值

企业的完全成本只能是确定快递产品价格下限的主要因素, 各区域快递业务定价必须考虑市场和竞争的因素, 使邮件定价回归价值。

与成本导向的定价相比, 价值导向的定价困难得多, 但它所带来的利润潜力将远远大于其它任何一种定价方法。

速递服务价格undefined

其中购买者的感受总牺牲为支付的邮件资费。

3.达到预定销售额的定价

销售额的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实力的大小。对于一些在快递市场上刚刚起步, 但具备雄厚资金实力的快递服务商来说, 目前迫在眉睫的不是利润问题, 也不是成本问题, 而是如何促进销售额的增长, 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 如何在短期内尽快达到预定的销售额。采用这一定价目标, 就是根据预定的销售额来确定价格。

4.根据价格歧视定价

快递企业定价时, 可以在稳定需求以及使需求和供给同步发展上起作用, 把时间、地点、数量、顾客等差别诱因, 作为价格歧视的依据有效运用。时间差别定价是在不同的时间收取不同的服务费, 尤其在服务淡季, 通过为使用不足的时间段制定较低的价格, 快递企业可以调整稳定需求, 并增加收人。地点差别定价是对不同地理区域的服务制定不同的价格, 这种方法适用于顾客对于地点敏感的服务。数量差别定价是批量购买服务时给予的减价。顾客差别定价是根据顾客的付款能力来定价。

上述几种定价方法各具优劣, 对于快递服务的定价, 还需综合不同的定价方法, 灵活的应对市场变化, 制定合理的价格。

(三) 政策建议

1.微观 (企业) 层面

(1) 新客户定价策略

①在市场竞争激烈或快递企业不占优势的地区。

以邮件的完全成本为最低限价, 以降低资费为手段, 使客户感受的服务价值与支付的邮件资费相符合。

国内邮件。国内地区邮件资费应采取跟随定价策略, 原则上不低于该地区主要竞争对手的资费水平, 以优质服务提升邮政快递的感受价值, 促使客户选择邮政快递渠道。一定要杜绝因低资费而降低服务质量的情况, 因为从客户感受角度而言, 低资费+低质服务=低品质, 这与邮政快递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优质品牌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国际邮件。与国际快递服务商相比较, 应视渠道服务水平差异程度适当降低资费标准。需要注意的是, 在价格设置过程中, 应避免与主要竞争对手发生价格战。

②在市场竞争不太激烈的地区。

在市场竞争不太激烈的地区或邮政EMS服务与竞争对手无差别的地区, 使用跟随定价策略, 不主动引发价格战, 确保邮政利润率。主要依靠邮政服务品牌, 提升客户服务等级, 向客户提供特殊服务等方式发展和吸引客户。

(2) 老客户资费调整策略

老客户资费调整的宗旨是通过适当的价格调整, 谋求扩大或垄断该客户货运渠道份额, 实现客户收入大幅度增长和客户利润稳步增长。但邮件资费调整只是老客户降价手段中最差的一种。老客户降价可以通过提升品牌形象, 改善服务水平, 加大客户回报等多种方式进行。通过改善服务使老客户感受到获得价值, 是老客户定价调整的最优方式。

2.宏观层面

(1) 快递服务市场价格的有序和规范运作, 需要国家政策或行业内的调控、引导和制约, 为快递企业在合理竞争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对一些发展现代快递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 而对于破坏市场的恶性竞争予以制止, 维护市场秩序, 使西藏快递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 制定快递服务价格的标准。由于各地快递发展的情况各异,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快递服务收费标准, 市场上的价格也是在各快递企业的成本基础上参考行业价格制定, 所以呈现明显的差异。通过快递服务价格标准的制定, 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向外公布, 一定程度上限制个别快递企业乱定价、随意更改价格的行为。

(3) 重点培育和形成无资产型或低资产投入型的高水平快递管理企业, 利用其先进的设备和管理能力来整合快递企业的内外部资源。此外, 还需政府和金融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或税收减免措施来降低现代快递企业的经营成本, 促进西藏快递业的快速发展。

(4) 加强快递企业的诚信建设。快递企业要在市场中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保持长远的利润增长, 应该注重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要能坚持诚信和自律, 赢得合理的服务价格。对于快递服务行业内的价格欺诈、价格倾销、暗箱操作、回扣贿赂等不正之风应坚决抵制, 维护整个快递市场有序竞争。

参考文献

[1]匡莉莎, 左琳.邮政快递产品定价竞争分析及策略.现代邮政, 2006, (2) .

[2]吴德庆, 马月才.管理经济学 (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付华.服务企业怎样利用定价培养策略核心竞争力.甘肃农业, 2006, (3) .

[4]张月莉, 史天林.服务产品定价策略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8, (3) .

当前通货紧缩形成机制及对策分析 篇8

关键词:通货紧缩,产能过剩,流动性,美元

一、通货紧缩的判定及对经济的影响

1、通货紧缩的界定

自2011 年以来,我国的经济运行态势有所放缓,产出增速和物价水平进入明显的下行通道,特别是2015 年1月公布CPI的数值0.8%创5 年来新低后,通货紧缩这一表述就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与各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中。

根据IMF对通货紧缩定义:“通货紧缩是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来衡量的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所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一般是指6 个月以上(2 个季度)的持续下降。事实上PPI已经连续44 个月为负,说明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通缩紧缩。

2、通货紧缩的影响

通货紧缩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它的正面效应表现为持续的物价下跌及低利率使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提高、投资及消费成本降低等;但与通货紧缩的正面效应相比,通货紧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要大得多,危害性也更强。通货紧缩的危害性主要有下述几方面。

(1)导致经济衰退。通货紧缩情况下,物价普遍持续下跌使得企业产品价格下调,企业的利润逐渐减少直至亏损。企业投资意愿降低,将减产或停产,这样就抑制了经济增长。物价普遍持续下跌使得实际利率提高,对债权人有利,而不利于债务人。债务人通常是社会上的生产者或者投资者,债务负担的加重使他们减少生产或投资活动,从而也抑制了经济增长。另外,物价下跌导致企业利润降低,从而减少生产,企业生产规模缩小,进而导致工人的失业率上升,社会不安定因素加大。

(2)导致财富缩水及财富再分配效应。在通货紧缩情况下,企业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随之减少;企业为了维持生产不得不增加负债,负债的增加进一步使企业的资产下降;企业资产下降则意味着企业净值下降,企业财富减少。另外,通货紧缩使得实际利率上升,债务人实际偿还的金额增加,还款负担加重,导致社会财富从债务人向债权人转移。

(3)导致失业率上升。一方面,通货紧缩使得投资者的投资机会减少,投资所带动的就业机会也相应减少;另一方面,通货紧缩导致企业利润减少,使生产者的积极性降低,企业减产或停产导致失业人员增加。

(4)导致金融风险增大。通货紧缩下的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经济实体借贷难度加大,偿债能力减弱,延期偿债及无力偿债风险增大。实体经济风险传导至金融领域,导致金融风险增大。

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社会不会出现通货紧缩,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解决问题。事实上是这样吗?费里德曼曾提出直升机撒钱理论,但那样会引发恶性通胀,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

二、近年来通货紧缩形成原因

1、“需求冲击”及其影响

全球总需求不足是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的重要原因。从外部环境看,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已过去6年多时间,但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低于预期,产出缺口依然保持高位,一些国家仍然在消化包括高负债、高失业率在内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

需求不足实际上与产能过剩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由于包括外需在内的需求不足,导致我国产能过剩严重,目前产能过剩的行业除包括传统高耗能产业(电解铝、钢铁、纺织、电力、钛合金、煤炭、铜冶炼以及水泥等)之外,还包括新兴产业中的光伏太阳能、风电及多晶硅等。此外房地产去库存化形势严峻,到今年10 月底全国商品房等待售面积86832 万平米,比两年前库存增加了一半。

2、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发生变化

广义货币供应量M2 的变动,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一是基础货币MB(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二是货币乘数R。

M2≌MB×R

其中△MB=△FE+△DC。

即基础货币等于外汇占款和国内信贷量二者之和。外汇储备过去十多年一直稳定增长,也是过去十多年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如今,这种主要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终结了(顺差在不断缩小,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在缩小),只能依赖信贷投放和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票据)。所以从去年11 月开始,已连续六次降息降准,于今年6 月29 日,取消商业银行存贷比不得超过75%的限制。

但在连续降准降息之后,资金面依然紧张,理财产品利率较高,原因何在?关键问题在于增加的信贷投放,能不能形成有效贷款?由于企业对经济运营形成了一个不良预期,连续44 个月PPI为负,所以企业缺乏投资的积极性,银行找企业贷款,但企业不愿意贷款,也不愿意投资。银行不敢给小企业贷,怕贷出去以后无法还钱,缺乏抵押物,也缺乏信任。拿到贷款后,有的国企不投资,有的财政资金躺在账上,即所谓的赖政庸政现象频发,所以现在想扩大M2的投放也比较困难。

3、近四年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一种紧缩的政策

从历史数据来看,1991—2010 年的20 年间,我国M2的年均增长速度为20.5% ,GDP的年均增长速度是10.3%,M2 增速为GDP增速的2 倍,20 年的数据表明了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客观规律:在经济快速成长期,M2 增速保持在GDP增速的2 倍左右是合理的。长期高于2 倍,会出现通货膨胀;长期低于2 倍,则会出现通货紧缩。反观我国2011—2014 年,M2 的年均增长速度是13.5%,比此前20 年的增速陡降7 个百分点,一年就少了几万亿货币的投放。今年上半年M2 的增长速度又下降至11.8%,比前四年又进一步下降。近4 年多来,经济增速放缓与M2 增速的大幅度下降有直接关系。

4、美国加息预期,美元走强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自2013 年底,美国退出量化宽松,酝酿加息,是全球金融动荡的重要因素。自2011 年以来,美元步入升值周期,截至2015 年3 月10 日,美元指数升至98 点,创下11年新高,美元走强通过两个渠道产生货币冲击。

(1)美元作为全球计价货币的价格传导效应。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都以美元计价,美元升值周期与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形成负相关关系。美元强势周期启动,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的过程中,美元升值效应将通过“进口—购进价格—PPI—CPI”的渠道影响价格总水平,从而可能会加剧未来一段时间的通缩压力。

(2)美元升值引发的全球货币供给冲击。鉴于美元在全球流动性方面的主导作用,一旦美联储结束资产购买计划之后,全球的货币基数将由停滞转为下降,势必导致全球总体“资金池”水位下降。事实上,在1980—1985 年和1995—2001 年的两轮美元升值周期中,也出现过类似情形,即经济从萎缩逐渐恢复,进入重新增长区间,利率周期步入加息周期,同时美元、美债收益率双双回升。据估计,美联储加息一个百分点,相当于收紧2.3 万亿美元流动性,如果利率经过几年从0%提高到4%左右,就相当于全球收紧9.2 万亿美元的流动性。在全球新的美元环境中,本轮通货紧缩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

三、对策建议

对于中国经济当前的通缩压力应区分不同性质的通缩,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政策着力点要把短期的需求管理和中长期的供给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通缩时期”要素成本和生产成本下降带来的好处,趋利避害,加快金融、财税、要素等重点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通过“优质产能”置换“落后产能”以及“新供给”替代“老供给”,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1、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精准发力。以推动税制改革为突破口,实现“营改增”扩围、消费税的调整、针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政策、涉企收费的清理、预算管理改革框架的出台、专项转移支付的合并整顿等六大政策的落地。同时建立和完善以居民财产、行为为课税对象的直接税税制,同时强化税收优惠的产业导向功能,综合运用优惠税率、加速折旧等方式,不断改革和完善相关措施服务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宏观战略。要改善产能过剩局面,关键在于投资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

财政政策只有与货币政策相配合才能更好发挥效果。应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政策监管与窗口指导实施微调,适时降息或降准,稳定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活力。

2、加快资源和要素价格机制改革

要把深化价格改革和稳定物价总水平结合起来,进一步凸显各类生产要素价格改革的分量。对生产要素价格的改革规划,不能再久拖不决。要理顺天然气、水、电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加快完善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明确要素价格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尽快放开一批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时在土地、技术、知识产权、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改革的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切实有效的改革方案,要在短期内取得实质性突破。

3、积极推动创新投资布局

当前,一些政策仍偏重于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硬投资,而忽略了技术创新、研发投资、人力资本方面的软投资,这很可能只关照了短期的经济增长,由此可能导致长期经济竞争力和增长质量下降,所以投资动力的转换是增长动力转换的前提。

金融危机之后,主要经济体围绕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技术、新兴产业展开了新一轮增长竞赛,纷纷推出各自的创新增长战略。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向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先进制造业、人力资本,特别是一些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技术平台等领域的投资和投入力度,提升创新资本存量。

4、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储备

以“新供给”替代“老供给”。为对冲经济下行和通缩下行压力,可储备一批既兼顾当下,又着眼长远的重大项目,通过“优质产能”置换“落后产能”、“新供给”替代“老供给”,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1)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一是要加快民航及新一代空管系统建设、城际快速轨道网络、城市公共交通、油气管道及储气库建设、下一代信息技术设施等重大工程建设等。二是正式启动“十三五”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预研,前瞻性地制定“2030 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构建联通国内外海运水运网、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航空网、通信光缆网,形成互联互通的总体布局。三是建设四大基地和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接续区:在中西部建立一批国家能源基地;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四是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大力支持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高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2)围绕“一带一路”做成若干有影响力的重大工程项目,落实早期收获成果。鼓励国内企业和沿线内陆沿边地区依托现有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通过合作、合资等灵活方式,在境外合作建立产业园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各种类型产业合作区。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产业转移和资本输出带动全球贸易布局、投资布局、生产布局的重新调整,进而带动产品、设备和劳务输出,全面对接全球价值链。

参考文献

上一篇:合成甲醇的工艺路线下一篇:中小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