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数控机床

2024-10-07

现代数控机床(精选11篇)

现代数控机床 篇1

1 现代数控机床的关键智能技术

1.1 振动的自动抑制技术

数控机床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振动, 振动摩擦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破坏产品的表面状况, 除此以外, 对机床刀具的使用寿命也有一定的影响, 甚至会严重影响整个工作效果, 阻碍工作的正常进行。为此需采取有效措施减小机床的振动, 从而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和工作效率, 时刻对自动化生产进行监控。目前, 现代数控机床的智能技术中加入了振动的自动抑制技术, 在监测过程中一旦机床的振动幅度和频率超过一定指标, 能够及时降低进行调整, 反之, 同样可以进行加大,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2 切削温度的监控及补偿

一般来说, 机械运动都会伴随着热量的产生, 在数控机床的切削过程中同样会产生热能, 若局部温度过高会引起零件的变形, 对后期的产品加工工作造成影响, 容易产生误差, 无法保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机床的切削速度越大, 伴随的热量就越高, 其误差也就越大, 因此需要提高数控系统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对温度也应具备调整能力, 进行温差的补偿。可以通过安装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监控和补偿, 将温度信号进行电信号的转换, 发送给整个数控系统, 从而提高零件的加工效率。

1.3 智能刀具的监控技术

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因为某些因素被损坏, 无法保证产品加工的正常进行, 因此需要对刀具的加工情况进行智能监控, 从而减少机床故障。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 生产力水平逐渐提升, 现代智能数控机床具有生产率高、稳定性强、灵活度好等特点, 以往传统的数控加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现在对产品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近年来智能技术在不断创新和改革, 信息处理功能和传感技术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为刀具的智能监控提供可能。

1.4 智能操作与远程通信技术

随着机床的使用时间的增长, 越容易产生各种故障, 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失误, 从而导致产品的报废和对机床的损坏, 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使加工项目正常运作, 达到预期的效果, 需要经过反复的模拟和数据的计算, 对参数进行合理的设定优化加工过程, 以便改善加工效率。通过智能操作与远程通信技术能够及时调整, 系统自动根据参数操作和设定人员控制机床, 保证机床的操作精度和产品的质量。

2 现代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应用

2.1 Mazak的e系列智能机床

智能机床可以对自身工作状态和进度进行监控, 通过采集产品加工的数据信息, 分析产品的加工质量, 能够保证工作的效率, 并在不断的优化中确保效益的最大化。

在Mazak的e系列智能机床中主要体现了四个方面的智能细节, 当机床在加工过程中随着振动的加强, 引起机床智能感应并主动进行振动的控制, 已达到平衡水平;在刀具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超过安全值时, 机床能够进行热量的智能屏蔽和转移, 从而进行控制;在机床和刀具发生碰撞时, 为了避免产生安全隐患而进行智能安全屏蔽;为了方便操作者对机床的使用, 增加了语音提示功能, 使得操作更简单、明了。

2.2 O kuma的thinc智能化数控系统

Okuma的thinc智能化数控系统可以排除人为对机床的干扰, 根据机床工作的实际情形做出正确的调整, 其操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除此以外, 添加了自动将使用功能完善的功能, 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 自行进行编程增加自己想要的功能。Okuma的thinc智能化数控系统是以国际硬件作为标准, 采用专业的操作系统, 可根据技术的发展自动进行升级, 从而适应时代的需求。

2.3 Mikron的智能机床模块

而Mikron的智能机床也增设了很多智能功能, 使得整个加工过程更简便、更安全、更透明。其主要分为四个功能模块, 一个是对加工工艺进行高级控制, 加强了对机床的掌控能力;一个是对机床的热量进行智能控制, 屏蔽将多余的热量或将其转移;另外, 是增加了机床操作的智能系统, 使得用户进行程序操作更方便;最后一个就是能进行无线通知, 使得信息的传达更迅速、直观。

3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 机床的智能化帮助各大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利益, 取代了以往以手工为主的传统加工模式, 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 减少了人力和物力。为了实现智能数控机床的进一步发展, 人们应加强研发新技术, 充分发挥想象力,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理念, 促进数控机床智能化的延伸。

摘要:技术的智能化发展情况代表着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技术发展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 智能产品受到广大群众的推崇, 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对人们的生活起居有着重大影响。在现代数控机床中, 也逐渐走向智能化, 有效促进了现代制造技术和装备现代化的发展。本文主要对现代数控机床的关键智能技术进行简介, 并且对其智能化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代数控机床,智能化,关键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闯, 王增新.金属切削机床的智能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航空制造技术, 2014 (11) .

[2]祁娜, 张珣.数控机床工业设计智能化技术综述[J].工业设计研究, 2013 (00) .

[3]邓凌, 乔永忠.智能化技术在数控机床上的开发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 2013 (05) .

现代数控机床 篇2

1.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现状

2011年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将继续增长,进出口产品结构会有所改善。进口方面,大重型机床和价格贵的机床进口额的比重可能会继续有所下降,国内企业研制开发高档机床、大重型机床所需的关键零部件进口会增加。出口方面,除了少量高档和大重型机床可能继续有所突破进入国际市场外,中低档数控机床、适合用户需求的优质普通机床、金属切削工具和磨具、锻压和冲压工具、机床零附件等,仍将会受到国际市场和用户的欢迎。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所需设备主要是机床)和出口的拉动。预计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固定资产增速,不会有往年增长40%左右的水平(2010年1—9月机械工业固定资产完成1.34万亿元,同比增长30.35%),因此,扩大出口就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出口产品不仅要有功能上的满足,更要有设计理念上的突破。

2.机床设计中的美学技术应用分析

2.1人体操纵有关的界面设计

机床技术美学设计的造型,除满足功能、结构的要求外,还必须考虑到符合正常人体各部分尺寸、关节运动所能达到的空间范围、肌力大小以及人体在不同姿势下的反应速度和操作所需的空间等。否则,可能造成操作者使用不方便、工作效率低下或影响操作者的身心健康。所以机床造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机床调整的高低,工人更换零部件的位置及姿势,操作系统的分布与位置,需要维护保养的地方是否便于操作者接近等。这一系列的结构尺度问题,都与使用者的人体结构尺寸有密切的关系。设计者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合理地确定机床各部分的尺寸。

2.2心理感受对人机界面设计影响

操纵器、指示器的造型设计部件与人体尺度操作空间有关,还与人的直觉(视觉、触觉)、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其造型、布置和方位应与人在操作和观察操纵器中的感知特性相适应,要形状新颖、美观大方,而且其颜色的选择要符合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易于辨认。

2.3技术美学与机床的外部装饰设计

机床的外部装饰设计与机床的结构造型设计一样是机床技术美学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例如操纵器的排列如何适应人的视觉特性和习惯,才能使操作者的反应快速而准确;多个仪表的知识信息如何使人最方便获得信息,最快、最准确地予以调节控制;操纵方向应与控制的信息指示灯相配合等有关问题。这样,才能使控制器的造型设计达到感知特性好、准确、方便可靠、高效。具体体现在:仪表的配置应当符合操作活动的逻辑;不同形式的操纵按钮、开关等的运动方向与指示灯运动方向应一致:指示灯的设计能很有效地提高机床的认知与审美功能,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机床的外部装饰设计直接影响机床的形象和生命力。

(1)机床的整体配色

机床的色彩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受功能、材质、加工方法和工艺条件的制约,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作为机械设备的机床其色彩特点一般是:单纯、简洁、明快并富于装饰性。从技术美学角度考虑,机床是固定安置,工作气氛平静,因此色彩不宜过于刺激与兴奋,但又不宜过于沉闷,应当使操作者在工作期间心情愉快,所以颜色以纯度低而明度高,较为鲜艳的冷或暖色为宜,不宜大面积采用刺激和兴奋作用强的热色调色彩,以免使操作者心神不安。

(2)标志与装饰线

对于任何产品的设计,标志与装饰线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线型装饰可以加强总体造型的统一、协调、分割、联系、平衡等造型的艺术效果。而且对于机床,一般不采用不同材质的装饰镀条,当必须采用线型装饰时,多利用自身的凸线或凹线来进行线型装饰。标志不仅是产品质量、信誉的标记,同时对产品的外观美化也起到十分重要的装饰作用。标志的位置一般放在视觉中心点处,而且也要同时考虑与机床的整个面及装饰线的总体布局相互搭配。技术美学已经成为较成熟的一门学科,但作为一种涉及实践的理论总结,一定要应用于实践,让设计实践与技术美学相互补充,才能使设计生产更快的发展。

3.现代工业设计理念的引入与应用

现代工业设计理念在机床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环保化的设计

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的破坏的反思。对于工业设计来说,3R原则是绿色设计的核心。所谓的3R是指:Reduce、Recyclegu、Reuse。绿色设计要求考虑产品在生命周期内的每一个环节:从产品的创意构思到制造、运输,从产品被消费者使用到最后产品的回收,确保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对于机床产品来说,绿色设计最主要最常见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可拆卸性设计。可拆卸性设计是一种使产品容易拆卸并能从材料回收和零件重新使用中获得最高利润的设计方法,是绿色产品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例如,在机床设计中可以用螺纹连接来代替焊接和铆接等。螺纹连接不仅易于拆装而且联结可靠,即具有重复使用的特点。为了减少零件数量,还可使用螺钉集成结构来代替普通螺钉和垫片、防松垫圈等。可拆卸性设计原则:一是减少拆卸的工作量;二是易于拆卸、分离;三是多用标准件。第二,可回收性设计。可回收性设计也是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在产品设计初期时考虑其零件回收及再利用的可能性,即在其他新产品中可以利用使用过的或废弃产品中的零部件及材料。

3.2人性化的设计

人性化设计,就是要求设计以人为本。这是针对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的缺陷,提出设计不应该以机器的功能为出发点,而应该把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以人对产品的使用为基础,使机器能够很好的为人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产品的人性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关乎人们使用安全的设计,因此机床产品的设计在这个方面的要求更高。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有两个概念:一是符合人的尺度;二是要有很好的操作界面。这两个概念要求在机床产品设计过程当中,需运用人机工程学所提供的数据,对操作的空间大小、操作台面的高低等进行综合考量。比如设计数控机床的操作空间时,就要根据人在操作时的动态关系来确定空间的大小合理与否。

3.3文化特色的设计

产品语意学告诉我们,产品除有它的物质功能之外,还体现了一定的文化特征。机床的造型设计犹如给新娘做嫁衣,新娘的嫁衣不仅可以使新娘子漂亮起来,而且最能体现民族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追求机床科学价值的同时不能忽视艺术和文化价值的追求,甚至要将民族的个性特征融入其中,因此机床造型是可以体现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形象和设计水平的。同时机床造型风格的形成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当时的科技水平,二是当时的时尚风格。要想实现其科学价值与艺术文化价值的融合,恰当地应用文化元素显得尤为重要。

3.4品牌特性的设计

产品系统设计理论告诉我们,设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造型活动,而应该把其纳入生产制造、宣传和使用到最后产品废弃回收这一大的循环过程当中,是品牌经营的一个手段。很多企业忽视了这一点。比如,很多市场上的机床产品,如果除去上面的铭牌,你无法确定它是哪个厂商生产的,造型上缺少品牌的独特性。因此,在产品造型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是:产品的造型能否体现品牌的特性。要体现品牌的特性需注意两点:一是要注重产品整体要素的统一。即是要求机床产品在形态、色彩、材料、细节方面的选择有利于企业形象的识别;二是系列产品品牌形象要保持统一。这是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生产企业不仅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努力。

4.结束语

国内以往的机床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值得肯定。自从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机床企业面临了更多的压力,其中最主要的压力是来自国外的企业。新的环境,需要新的设计理念,不断创新才能有出路。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指出:“21世纪将是工业设计的世纪,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是落伍者”。对于国家而言是这样,对于机床设计工业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

参考文献:

如何提升机械数控技术教学现代化 篇3

关键词:绘画;基础训练;艺术创造;研究

机械数控技术是利用数字信息来控制机械工作的一门技术。机械数控技术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工作模式,使传统制造业进入了工业化阶段。我国进入WTO后,制造业迅猛发展,这要求机械数控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机械数控技术加工灵活、通用性强,能适应新产品的开发和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的要求,能够帮助制造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大效益。

一、数控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数控技术是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对设备运行进行控制的技术。目前,主要采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程序控制。通过计算机,机械按照设定的控制程序,对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数控技术是实现制造过程自动化的基础。是自动化柔性系统的核心,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控技术把机械装备的功能、效率、可靠性和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使传统的制造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数控技术主要有以下特点:①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只需要重新编制控制程序,就能加工制造新的产品,适合加工单件或小批量的产品。②加工精度高。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对加工过程的精细化控制。③生产效率高。通过设定程序就可以完成控制,确保生产的持续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④有利于生产工艺的革新。通过数据的改变方便地改变加工工艺,有利于对新的生产工艺的研制。

二、我国机械数控专业建设的现状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时间较晚,产业结构不合理,机械数控技术水平比较落后。设备的先进程度、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产品的质量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决定了我国机械数控技术还需要漫长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各企业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以带动机械数控技术的发展。在摸索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模仿,而不注重自身技术的探索,本末倒置不仅不会加速企业的发展,还会使企业偏离原本的发展路线,甚至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要推动该技术的进步,首先要做的就是认清我国机械数控专业建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积极研究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机械数控技术,稳步带动该技术的发展,并在技术上实现创新。机械数控专业涉及计算机、精密机械构造、机械制造工艺等多项专业技术,而且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目前阶段,我国的机械数控专业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缺乏、学习知识陈旧、缺乏社会实践。

1、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受社会环境、招生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机械数控专业生源质量较差,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有很多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计算机水平。机械数控专业恰恰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有一定要求,这就为机械数控专业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2、教材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我国机械数控专业教学开展时间较晚,缺乏优秀的教材。不少学校只能把国外教材拿过来翻译之后用于教学。这些教材理论偏深、难度较大,并不适合我国机械数控专业教学尤其是初级阶段使用。另外,目前机械数控专业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教师过分依赖教材,缺少互动,教学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3、学生缺少实践机会。目前,我国的机械数控专业教学偏重于理论,缺乏社会实践。有的学校单纯为了完成教学要求而进行教学,缺乏与企业的交流,学生缺乏实习机会。由于缺少实践机会,学生得不到真正锻炼。

三、对机械数控专业加强现代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注重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培养。机械数控专业教学不能单纯强调专业课的学习,在教学方案中,要融入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培养。建议学校在机械数控专业课程设置中单独设立计算机课并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从而帮助机械数控专业课程顺利开展。

2、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现在国内缺乏优秀的机械数控专业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教材,而是应该适当地超越教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机械类书籍等资源,最大化地扩展学生的认知面。例如在机械专业课程中,通过充分利用新型教具、幻灯、投影仪、录像等,吸引学生对机械原理产生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3、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机械数控专业教学要想取得效果,必须落脚于社会时间。建议学校加强与社会知名制造企业加强交流和练习,拿出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习,让学生进入工厂车间,通过实践对机械数控原理和运用加强学习和研究,通过社会实践,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机械数控技术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随着机械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行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机械数控专业的现代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机械数控专业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目前机械数控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差、缺乏优秀教材和教学方法、缺少社会实践机会的问题,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议,希望可以对机械数控专业教学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现代数控机床 篇4

数控机床故障自诊断能力是数控机床CNC系统十分重要的指标,自诊断技术是评价数控机床CNC系统性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数控系统是先进技术密集型设备,技术员要迅速而准确地确定其故障部位并查明故障原因,必须借助于自诊断技术。自诊断技术也开始朝着智能化、多功能的高级诊断方向发展。目前CNC控制系统都装有故障自诊断系统,并能随时监视加工过程中数控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工作状态,CNC控制系统有较强的自诊断功能。只要系统本身出现故障,显示系统和显示装置就会显示报警信息,通过系统珍断号判断故障发生在数控部分、电气部分还是机械部分,判断产生故障的具体部位。

自诊断与维修实例:FANUC-Oi伺服不能就绪报警“401”报警号。

1. 系统检测原理(图1):

开机后系统开始自动检测,如果系统没有报警和急停,系统自动发出MCON信号给伺服系统,伺服系统接收到MCON信号后,自动接通主继电器,并送回DRDY信号,检测系统在规定时间内如果没有收到DRDY信号,系统自动发出“401”报警号。

2. 故障的诊断方法。

(1)工作人员检查各插头接触是否良好,主要包括主控回路的连接、控制面板以及电源与主轴系统、伺服系统的连接。

(2)查看LED发光二极管是否显示,如果LED没有显示,可能是电源回路断路或控制板没有通电。检查直流电源输出到24 V电源线路连接是否正常,检查控制板上的直流电源电路接线是否良好,检查伺服放大器交流电压3相220 V输入是否正常。

(3)采用信号短接的方法来判别故障的部位,把伺服模块JV1B(JV2B)的8-10短接后系统上电,如果伺服放大器LED显示“00”则故障可能在轴板或系统主板;如果伺服放大器显示“--”则故障可能在伺服放大器本身。

(4)检查急停ESP和MCC回路,ESP短接,伺服放大器显示“--”,应为伺服装置的继电器MCC控制回路或线圈本身故障。

二、FANUC数控机床换刀故障———示波器观察时序故障诊断

数控刀架故障比较常见。换刀过程:刀架松开→旋转和选刀→锁紧。实例:一台数控车床(FANUC 0TC)配备12工位电动刀架,在换刀中旋转不停,故障现象为找不到刀号报警。

1. 刀架换刀过程中旋转不停故障分析。

图2刀位信号由PMC输入,X20.3、X20.2、X20.1、X20.0有刀架主轴后面的绝对编码器检测。电动刀架找不到刀位故障,可能是绝对编码器刀位没有输出。先松开急停再松开刀架,图3用示波器观察刀位时序,如果能从1号依次变到12号刀位,说明刀位输出正常。绝对编码器输出刀位信号同时还输出选通X20.5和奇偶检验X20.4,换刀时输出时序如图3。

2. 故障诊断。

查看换刀绝对编码器的时序(图3),X20.5上升延时,当前与目标刀号对比。比较后刀号一致,选刀电机停止旋转,预分度电磁铁得电吸合,电机反转锁紧刀架。正常工作每选取一次工作刀位X20.5会发生一次电平变化(高→低→高)。本机床换刀中出现X20.5信号没有变化,说明数控系统没有完成目标和当前刀号对比,在设定时间内找不到目标刀号系统就报警。通过分析故障是选通信号X20.5没有输出。更换同型号绝对编码器。

三、FANUC数控机床PMC故障实例与维修

1. 故障现象:

一台卧式加工中心数控系统配置FANUC 0iM。工作台交换时,按下“手/自动”启动按钮后,托板架没有上升、托板内工作台升起,无法实现工作台的交换。

2. 故障分析与诊断:

首先检查液压系统的压力,再查看控制托板架上升的电磁阀是否得电。电磁阀由继电器常开KA13控制,PMC输出点Y1004.1直接提供24 V给继电器KA13的线圈。通过PMC梯形图检查Y1004.1,执行前后Y1004.1始终为“0”没信号,此故障为某一输入条件未得到满足使机床处于等待。从Y1004.1输出入手,利用梯形图动态显示诊断故障。图4看出手动时交换工作台条件是R68.3、R62.0和Y1003.5导通,R68.3的导通条件是R68.2和R62.0导通,R62.0由外部继电器控制。动态显示X1004.5导通后,X1006.3没有信号。检查X1006.3确定为托板上升到位信号。检查发现24 V直流断路,维修后恢复正常。

四、结束语

本文用实例阐述了数控系统的维修方法,指出了自诊断技术朝着多功能和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介绍了运用PMC进行故障诊断的方向,为规范数控维修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学鹏.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13):154.

[2]郭巍.数控机床维修的几种方法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142.

现代数控机床 篇5

【关键词】机械数控专业 现代化建设 发展现状与问题 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机械数控专业发展也不断应用于实践过程中,数控技术的机械化不断带动着我国数控发展的方向和技术创新,促进了机械数控活动的改革和提高了机械生產效率,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逐渐从传统制造业发展到工业化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机械数控技术作为支撑,满足加工灵活、适用性强的机械生产制造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扩大规模效益。

一、数控技术定义

数控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文字、数字和符号等组成数字,从而对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实现有效地控制技术。当前,我国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实现对程序的有效控制。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确保机械制造过程中,按照既定的程序实施控制,机械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在制造过程中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基础,也是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因此一定要不断地提高机械数控技术,不断地完善设备,增加机械设备的功能和效率,从而不断地提高机械制造业的数控技术控制水平。

二、我国机械数控专业发展建设现状

(一)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多。当前我国的数控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计算机水平也不高,由于学校没有硬性的要求,所以很多学生对于专业性质的计算机知识都比较缺乏。但是机械数控专业恰恰是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基础的,因此这为机械数控专业学生的良好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与“学”时间分配不合理。机械数控专业课程多以理论性知识居多,因此在教学时很难做到声形并茂,为了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便于理解,老师会多加指导,可是一堂课只要45分钟,结果就是老师指导结束,已经没有时间让学生思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减少,学生一直坐着听课,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探究式教学中。

(三)教学探究的目标不明确。有些老师为了过分追求探究二字,再加上其可能自身专业知识不是很充沛,导致对教学目标不能准确把握,变成为了探究和探究的行为,授课没有重点,讲解知识少且浮夸,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对学生的知识把握起不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老师只注重自己讲解课程而忽略了对学生出现问题的解答,从而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阻碍作用。

三、机械数控专业现代化发展和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多媒体授课。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比较费力和费时的,而且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只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对所要讲述的机械制造技术相关知识在黑板上一字一字写出来,这样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同时教师没有办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思维活跃。但是多媒体授课,实现了教师提前备课,同步讲座的特点,教师通过声音、图像等一系列的描述,能够更加形象具体的对机械制造技术及其一些相关的应用设备等进行展示,极大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也使得课程不再变得枯燥乏味。通过多媒体授课,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讲课效率明显改善。

(二)注重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机械数控专业教学不能单纯地强调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学生有着良好的计算机使用水平,可以在数控专业的教学安排中,单独增加计算机应用的课程,从而为机械数控技术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乐趣。教师可以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教师既是艺术家,也是教育家,只有艺术化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知识,使枯燥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且具体,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从而获得较大的收获。

(四)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对于机械数控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那么在课程教学中就一定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设计,做好机械相关课程之间的连系,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保证整个设计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比如学生从很早开始就需要制图测绘,开展以减速器为载体的课程实训,那么在之后的课程中,也需要一步一步对减速器的制图测绘、结构拆卸等进行设计制造,同时也需要一些空间三维建模等,那么减速器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就是一个连续的教学设计,因此一定要加强教学内容设计的连贯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五)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注意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课堂上,不要只是简单的讲读课程内容,要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从而养成较好的思维方法,能够在思考时不断创新,对其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学习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促进机械制造技术教学的可操作性。

(六)课堂教学时,组织开展机械制造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体验。枯燥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厌学的思想存在,如果在课堂教学时,通过组织开展实践教学体验,那么学生首先就已经有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很大的乐趣,通过实践,可以保证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变得简单明了,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机械数控技术,从而通过实践课程达到教学目的。

四、结束语

机械数控技术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随着机械数控技术的发展,它在我们的生活和实践中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数控专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非常必要,也是当务之急。随着我国机械数控技术的应用逐渐被增加,机械数控专业这几年以来在学科发展中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一定要针对当前机械数控专业存在的计算机基础差、教学安排和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不断地加强实践,在机械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不断提高机械数控专业教学课程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关金华.机械数控专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SO):31-32.

现代企业数控设备的技术和服务 篇6

1 现代企业数控设备的现状

中国加入WTO后, 中国企业竞争更为激烈, 为了获得更好地市场, 企业需要保证高精尖的数控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 但是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 由于设备的使用时间长, 再加上高负荷运转, 设备的加工精度明显减低, 出现故障的频率也逐年上升。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废次品的增多, 从而增加了返修的成本,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 对数控设备的维修管理措施

2.1 现场诊断与维修

现场诊断与维修需要维修人员拥有丰富的诊断经验, 在数控设备出现故障后, 负责人都会要求维修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诊断, 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修理完成。这就要求维修人员的技术过硬, 希望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能够帮助到大家。

2.1.1 观察法

观察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要求维修人员通过观察发生事故时的现象进行判断, 仔细检查, 从而确定故障发生的范围, 进行修理。

2.1.2 仪器测量法

仪器测量法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进行诊断, 维修人员采用常用工具按照系统电路图及机床电路图对故障部分的电压、电源、脉冲信号等进行实测, 最终确定故障发生的范围。

2.1.3 参数检查法

系统参数是机床运行的保证, 一旦数控设备发生故障, 系统参数一定会有所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 只需要核对修正参数就能将故障排除。

在现场诊断过程中我们还会用到数据系统自我诊断、原理分析、功能程序测试等方法, 维修人员进行诊断与维修时可以采用一种方法, 也可以多种方法同时进行。

2.2 数控设备维修记录管理

2.2.1 维修记录的及时更新

在进行数控设备的维修之后, 维修人员应当记录维修时间、诊断方法、故障发生原因以及排除方法, 积累维修经验;同时也让维修和技术人员及时掌握机床的健康状况, 提高机床的工作效率。

2.2.2 做好参数的备份管理工作

如上文所说系统参数是机床运行的保证, 那么参数的备份就成为维修技术人员必须要做的工作, 在备份方法中, 复制硬盘虽然成本高, 但它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方法;当然光盘备份也是一种很好的机外备份方法。至于其他的简易方法, 本文就不再赘述。

2.2.3 数控设备维修记录管理网络化

随着企业管理层的规范化管理, 数控设备的维修也有一定的流程 (如图1) , 这样的网络化记录有助于初级维修人员进行学习, 有利于维修人员的培训, 同时也促进了管理人员对数控机床健康状况的了解, 便于管理人员决定是否购买新设备, 一定程度上打击中饱私囊的行为。

2.2.4 未雨绸缪, 储备必要的备件

数控设备的器件一般精度较高, 技术含量也高, 进行复制会面临侵犯其知识产权的问题, 为了第一时间修理好发生故障的数控设备, 这需要维修技术人员储备必要的备件。但是储备量的问题又一直困扰着企业负责人, 要准确把握储备类型与数量就需要维修技术人员系统分析, 全面估算。

3 企业数控设备的技术措施

3.1 建设一支优秀的维修人员队伍

3.1.1 有计划的培训相关人员

一个外行人是无法来判断数控设备的好坏的, 只有专业的人员才知道如何将数控设备的优势发扬光大。但是在现代企业中, 数控设备维修高技能人才仍然急缺, 由于设备的更新较快, 有的老职员并不能很好地完成维修工作, 企业应当派遣维修人员到设备的生产厂家现场培训;至于操作人员, 就需要企业对其进行全面的培训, 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 并且掌握正确的保养方法, 极可能延长数控设备的工作年龄。

3.1.2 将维修划分维修区域

企业一般都有建设一支维修队伍, 但是维修队伍的工作效率普遍不高, 原因就是维修人员的分配问题, 有时甚至会发生几名维修人员对同一台设备进行维修, 另一台需要维修的设备无人问津, 总而言之, 责任分配不均匀。将日常维修区域进行划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责任到人, 不会出现瞎忙活的状况, 在遇到维修难题的时候, 又可以通过大家的力量一同解决。

3.2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3.2.1 操作人员的工作制度

操作人员是与数控设备接触时间最长的人, 数控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时间、原因等他们都十分清楚, 为了更好地对数控设备进行管理, 需要企业做到定人定机, 保持数控人员的稳定性。同时也需要在为每台机床配备一本《数控机床交接记录》, 记录机床维修资料, 责任分配明确, 为以后的操作与维修提供经验。

3.2.2 维修人员的规章制度

数控设备技术是集机、光、电于一身, 技术复杂。只有建立一支包括机械、电力、动力、计算机软硬件等专业技术如愿在内的维修队伍才可以满足数控设备的维修需要。维修人员通过划分维修区域进行定区维修, 对自己区域内的机床故障了如指掌, 在进行维修之后应当配合操作人员进行记录。

3.3 数控设备的合理采购

3.3.1 采购前期

采购数控设备是为了企业产品质量, 在进行采购时, 需要从设备的兼容性、适用性与可扩展性三个方面进行考量。特别要注意的是设备的兼容性, 在新购设备是要注意与原有数控设备的继承性, 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选择拥有同一品牌同一系列操作系统的机床, 以便于进行集中管理。

3.3.2 零配件采购

如前文所说, 需要维修技术人员确定需要存储的零配件数量与种类, 但是如果能够建立一条零配件采购渠道会更加的便利。

4 数控机床的集中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数据的共享变得十分简洁, 将数控机床进行集中管理并且将数据录入电脑将会给维修操作人员带来很大的便利, 同时也会促进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交流。

4.1 用多机联控取代手工编程

传统的手工编程如果需要修改就会需要计算机专业人才进行计算与输入, 也容易造成代码的输入错误, 但是采取多机联控, 技术人员只需要在一台计算机上修改测试机床程序, 就可以集中化的处理全部的机床, 大大节省了时间。

4.2 以标准程序与数据库建立代替零件编程

与手工编程相似, 零件编程也是会导致时间的浪费, 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凭借加工特征分类集中建立标准化的程序集, 从而根据加工要求对程序进行大量的删减与修改, 节约时间。

5 结语

综上所述, 数控设备的维修工作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重点,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保证数控设备的维修工作顺利完成, 并且采用数据化的技术手段, 将数控设备的故障与解决方法集中记录, 有利于以后的数控设备维修与管理, 有利于设备维修技能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胡新忠.企业数控设备维修现状分析及适应型维修方式[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03, (03) :53-55.

[2]金辉.浅谈企业数控设备的维修和管理[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06, (07) :40-41.

现代机械加工中数控技术的应用 篇7

现代数控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以其方便灵活且具有高精密性等诸多优点, 而越来越赢得广大用户的青睐。正是由于数控加工技术在传统机械制造业上应用, 才解决了机械制造业中的诸多难题。目前以数控机床、数控火焰切割机、数控绘图机、数控冲剪机以及数控肋骨冷弯机为代表的数控技术的不断应用, 其表现出来的巨大优势在制造业掀起了一场革命。因此数控加工技术对我国机械加工行业和机械自动化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数控技术特点与优势分析

1.1 数控技术特点

通过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光、机、电等诸多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融合在一起, 以实现数字化对机械进行加工以及运动工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成为数控技术。目前数控技术主要利用事先编制好的程序, 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因此数控技术具有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精密度高等优点。数控加工技术的具体加工特点如下: (1) 对于换批加工和新产品的研发, 只需通过改变数控机器内的参数便可实现, 因此对产品的改良和新产品的研发带来了很大便利。 (2) 缩短加工时间, 提高效率。数控技术可以实现一次装夹完成多道工序的加工。这样既保证了加工精度又大大缩短反复装夹浪费的时间。 (3) 提高产品品质。利用数控技术可以实现对复杂零件及零件曲面任意形式的加工, 这是普通机床难以完成的。 (4) 模块化、标准化加工。通过对数控技术的模块化设计, 可以大大减少换刀时间及安装时间, 从而实现对一种部件的模块化、标准化加工。

1.2 数控技术优势

现代数控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 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而日益成为现代机械加工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另外, 现代数控加工技术能将各个单独系统组成模块形成自动化生产线, 从而为实现大批量、高效率、自动化加工零件带来可能。自动化生产的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2 现代机械加工中数控技术的应用

数控技术因其优势而被广泛使用, 也很快得到人们的认可。其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数控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数控系统一般由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执行单元三部分组成。工业生产中数控技术主要运用在机器设备生产线上, 以实现大规模集成化生产。如:传统工业如食品加工、造纸印刷行业等;以及恶劣劳动环境下如重工业金属冶炼、化工行业、农药加工、资源开采等方面。数控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大规模自动化生产, 因此在恶劣复杂条件下, 数控技术有助于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劳动强度、保障人员安全等优点, 再加上数控技术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在兼顾质量的同时保持效率。

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 来控制计算机发出指令到驱动单元, 然后由驱动单元带动执行机构实现自动化加工生产。通过传感系统和检测技术控制零件的加工精度以保证质量, 若出现错误和故障, 传感器和检测系统就会发出故障信号给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控制发出报警信号, 并自动控制系统停止工作以保护机器。

2.2 数控技术在机床设备中的应用

数控技术在机床设备加工中的应用更是普遍, 现代数控技术是机床设备加工工艺实现现代机电一体化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数控技术在机床加工中应用是机床加工工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首先数控技术对机床加工设备的控制能力发生质的飞跃。如今我们可以控制设备实现对物件任意形式的加工。通过将刀具、工件之间相对位置、主轴、刀具、速度以及冷却泵的启停等各种设备按照既定动作编排到计算机上, 然后计算机发出控制指令实现对所需要部件的加工。

2.3 数控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现代汽车工业对零部件的要求极为苛刻, 传统加工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汽车工业的要求。如今现代数控技术在汽车工业零部件加工和组装中处于支配地位。数控技术使汽车使得汽车两大加工中心合为一体, 实现一体式流水线自动加工生产, 同时数控技术还具有快速控制, 使得加工中心具有高速性。这种“高柔性”与“高效率”的结合, 不仅满足了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 而且能实现多品种, 中小批量的高效生产的特点。数控技术中的虚拟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和集成制造技术等, 在汽车制造工业中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

2.4 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尤其今年来采煤业发展突飞猛进。作为采煤业必不可少的设备采棉机决定煤炭企业的效率。采煤业以其复杂环境、恶劣条件使得传统加工工艺已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采煤业的要求。传统机械加工难以实现单件的下料问题, 而数控技术通过对材料进行切割就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它代替了过去流行的仿型法, 使用龙骨板程序对象为采煤机叶片和滚筒, 从而进一步优化了套料的选用方案。数控技术在采煤机上的应用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切割速度快, 提高了采煤效率。数控技术的快速控制使采煤机的快速切割成为可能, 切割叶片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采集提高了采煤速度。 (2) 提高采煤机自动化, 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工采矿的危险性。自动数控技术在采煤机上的使用不但提高采煤机自动化而且降低劳动强度和危险性。 (3) 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数控气割机可自动可调的补偿切缝, 一些零件的焊接坡口可直接割出, 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它允许对构件的实际轮廓进行程序控制, 这样就可以通过调节切缝的补偿值来精确地控制毛坯件的加工余量, 更好地配置资源, 实现最优化生产。

2.5 数控技术在兵器工业机械中的应用

传统兵器工业机械加工已经成熟且自成一体。如果全面更换使用现代数控机床技术, 既不经济又不现实。因此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原有加工机床与现代数控技术结合在一起, 这样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提高加工精度以满足兵器工业机械加工现代化要求。对于加工工艺要求不高的部件我们可以运用传统机床进行加工生产, 对于加工工艺要求较高的部件我们可以运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生产, 这样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数控机床以其高精密性、高稳定性、可复制性因此能满足兵器工业机械加工的规模化和大量生产。对传统机床的改造赋予其现代数控技术使普通机床变成了全新概念的数控机床, 最终达到投入资金少, 方便操作, 功能和精度都普遍提高的效果。因此现代数控技术必将为兵器加工工业带来新的飞跃。

3 结语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 如何能继续巩固这个大国地位其关键要靠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控技术为现代加工制造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一个国家工业加工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数控加工技术的水平的高低。数控加工技术以其高精密性、高效率性、高可靠性、高质量性以及模块化、标准化、自动化生产而日益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加工工业。因此, 广泛地使用数控技术于制造业, 不论是从战略角度还是其发展策略, 都是我国实现工业经济大国的必要措施, 因此, 需要大力倡导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丛高祥, 陈丽, 李凯, 刘广泽.浅谈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价值工程, 2011 (03) .

[2]马岩.我国家具加工机械数控技术的开发方向与应用前景[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8 (01) .

现代数控机床 篇8

一、数控技术人才培养困境

传统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以下现实困境[1,2],不能很好满足中国制造2025新常态下制造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办学理念相对滞后

培养具备什么职业能力的数控技能人才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出发点,若未与时俱进地掌握新时期对数控技能人才的需求,而一味套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则会出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企业人才需求侧的严重脱节。“关起门来”办学必将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僵化和办学理念滞后,脱离人才培养的初衷。因此,在进行数控技术职业教育时,需要坚持更多的“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学理念。

(二)教育资源相对紧缺

数控技术的职业教育与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有所不同,学生技能成长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操作,而实践经验的积累不仅需要以昂贵的高档数控机床为载体实现,还需要有技术熟练的教师(师傅)的指导,无形中增加了办学经费。部分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相对紧张,吸引不了经验技术丰富的教师或高素质技能人才,教育资源相对紧缺。

(三)教学质量管理评价效能低

传统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的模式,重理论轻能力培养,是数控技术职业教育的弊端。学生往往通过“临时抱佛脚”突击复习便能通过课程的考核,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职业综合能力方面的考核评价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评价。

(四)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浅层次

大多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主要形式为学校联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场所和机会。多数高职院校都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然而,缺乏相应合理的运作机制以及先进的办学经验,校企合作仍停留在浅层次和低质量,难以满足制造业人才需求侧的要求。

二、现代学徒制育人新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3],是一种有效的职业教育新模式[4]。现代学徒制有别于传统学徒制,是以企业和学校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双主体(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双导师(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知识在工作场所的应用和学徒(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学徒(学生)毕业后可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的一种合作教育制度[5]。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福建龙溪轴承有限公司、灿坤实业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教育试点,创新了产教融合新模式:实行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学员以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半工半读形式进行学习。通过成立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管理委员会,契合企业的人才需求,使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无缝对接,实行“六共同”方式培养人才与服务企业、社会,现代学徒制育人新模式如图1所示。在人才培养方面,在人才培养管理委员会的协同指导下,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共同实施实训教学、共同组织教学评价、共同管理顶岗实习、共同考核等。在服务企业和社会方面、共同技术培训、共同技术服务、共同攻关新技术、共同研发新产品、共同开发企业进修课程以及协同教育创新中心。鼓励教师更多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服务学生企业实践,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培训和技术攻关,另一方面也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实现校企双赢,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含义。

三、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由“校企联合教研室”共同开发,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特性和学徒成长规律制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如图2所示。随着年级的增长,在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递进的方式开设相关学校课程。企业课程以实践教学和生产实训为主,实践程度由易入难,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实现学徒从适应期向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顺利过渡。以企业实际产品为载体,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更加注重学徒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与锻炼,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文化、安全规范、质量意识、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养成贯穿整体企业课程。在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驱动下,学生可以较好地实现从“学生—学徒—员工”的角色转换。

(二)教材的开发

教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职业技能知识的接受程度。教材编著若脱离了企业实践课程,便不能很好地支撑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因此,在数控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育人实践过程中,教材的开发就需要引入更多的企业和行业角色。协同机械行业指导委员会对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企业导师和专家结合企业实践以及一手资料,与学校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发思路,更加体现教材的适用性、实用性和实践性。

(三)教学模式

实行“1+1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即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进行职业技能理论的学习,一半时间在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实践的学习。学生根据个人职业发展需求和兴趣,在企业所提供的职业岗位中,选择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岗位。实施“一师多徒”和“多师一徒”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即在职业技能理论的学习时采用“一师多徒”的方式;在企业现场实践岗位教学中学习时采用“多师一徒”的方式。企业导师(师傅)负责学生职业技能实践教学的同时,承担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情感养成的职责。学生以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在学校和企业交替学习,继而实现职业技能理论和职业岗位实践技能的不断提升。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

教学评价与考核由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管理委员会全程监控,由学校导师及企业导师双向介入综合评价和考核学生学业成绩、实践成绩、职业素养水平等职业综合能力。根据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特征,教学评价过程中结合企业岗位实践和生产实际,采用教学、生产、鉴定进行过程性综合评价。同时,每学期由校企合作双方共同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和指导师傅进行教学技能、水平和教学成效的评价。课程教学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学徒互评、教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以及生产实践业绩等多要素综合构成,兼顾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了出勤率、实践操作技能熟练水平、实践态度、实践成效、协同合作能力、岗位贡献情况等多方面要素。

(五)教学管理

良好的教学管理是现代学徒制顺利开展的前提。在学校和企业的工学交替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徒衔接过渡需要校企双导师的共同管理与合理引导,在学生的学业、思想和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以更好更快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融入学徒的工作情境中。由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对校企双导师进行双重管理,建立合理的选拔、培养、考核和激励机制,为校企双导师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提供更为优惠的政策支持,定期组织校企双导师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教学水平。

四、思考与建议

通过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学习直接被合作企业录用,实现从学校到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在实践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过程中,产生了以下的思考:

1.创新现代学徒制新机制。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方兴未艾,借鉴国内外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和方法,结合地方经济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不断总结校企合作经验,深化产教融合,在实践中摸索创新现代学徒制育人新机制。

2.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包括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两方面。软件资源方面,校企双导师教学水平决定了现代学徒制育人的成功与否,如何更好调动双导师的积极性,提高校企双导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待遇水平尤为重要。硬件资源方面,开发企业学徒教学资源,拓展学生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教材的开发建设等。

3.创新现代学徒的教学内涵。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校企双主体育人时,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使学生更好融入教学过程;通过实行弹性学制,积极探索学分制,学生通过职业资格的认证互换学分等灵活的教学手段,细化和强化教学过程的管理。

总之,数控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创新了育人新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实现了学生—学徒—员工的无缝对接,强化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提升了职业教育水平。

摘要:文章针对数控专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供给侧人才需求的问题,剖析了数控专业高技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困境,提出了利用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双主体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为培养核心,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材的开发、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创新了数控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学生—学徒—员工”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数控专业

参考文献

[1]刘唐根.职业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反思与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16(8):6-8.

[2]郭谆钦.现代学徒制与职业教育的对接[J].机械职业教育,2015(8):5-9.

[3]王鹏,吴书安,李松良.现代学徒制框架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6(20):22-25.

[4]成亚玲,谭爱平,谭韶生,等.基于工学平行的“分段轮岗式”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23):15-18.

现代数控机床 篇9

1 数控加工技术在现代机械加工领域的重要性

数控加工技术以其自动化、精密化、科技化的技术优势支持了我国现代机械加工业的发展与进步, 对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表现如下:

1.1 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机械加工业的重要技术支撑

实现机械加工制造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的重要途径就是将数控加工技术广泛地应用到现代机械加工业中, 并成为其生产制造的核心技术。就目前我国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制造业中的应用来看, 其是将该行业打造成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技术支撑, 亦是该行业制造生产的重要硬件依托, 支持着该行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

1.2 数控加工技术是我国国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实现国防建设的现代化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数控加工技术的出现及其在机械加工制造业的应用则为我国生产制造现代化的军备机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并使现代国防军备机械实现批量化生产的同时, 保证了其优质的质量, 提高了我国在国防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含量,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2 数控加工技术在现代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

与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相比, 数控加工技术具有某些不可比拟的优势, 如该技术的低成本、高精密性等, 使得其在现代机械加工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具体表现如下:

2.1 数控加工技术在机床设备制造中的应用

机床设备是加工制造行业在机械产品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需要普遍用到的一种生产设备, 其技术含量的高低、先进与否直接影响着机械加工制造业的现代化程度。将数控加工技术合理、科学地应用到机床设备的生产过程中, 一方面可以提高机床设备的生产量, 实行批量生产;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机床设备的自动化生产, 并对其生产工序、生产质量、生产产量实行数字化的管理和控制, 加强对其生产过程的监督。

2.2 数控加工技术在煤矿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煤炭挖掘产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 其不仅关系着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数量和质量, 影响居民、工业生产等用户的媒体消费, 亦关系着煤矿开采工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 在煤矿机械制造的过程中, 要保证其达标的机械制造质量, 以为煤矿开采中的工人提供更大的安全保障, 也为煤炭质量及数量的开采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然而纵观我国采煤机的使用状况, 可以得知该机械在煤炭挖掘行业的使用具有批量小、更新快的特点, 且部分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只能通过堆焊技术完成, 这就为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的使用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一方面是利用该技术进行小批量的生产造成的生产成本较大, 另一方面运用该技术进行采煤机的生产其速度较为缓慢, 远远赶不上其更新换代的速度, 且部分零部件的精密性达不到相关技术要求。而在煤矿机械制造中引进数据加工技术, 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 利用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煤矿机械制造的自动化, 通过程序的调节亦可实现低成本的小批量生产, 而且通过该技术制造的零部件精密性更高, 完全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 对煤矿挖掘的安全起到一个更好的保障作用。

2.3 数控加工技术在汽车工业制造中的应用

在汽车制造业的加工过程中, 其零部件极其繁多, 工序结构复杂, 对技术的精密性要求较高, 且造价昂贵。数控加工技术在汽车工业制造中的使用不仅改进了其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 同时又实现了汽车零部件加工的自动化生产及其对技术精密性的高要求, 亦可对其生产实行大规模的批量生产, 降低了其生产成本, 促使汽车向大众商品的方向转变。

2.4 数控加工技术在军备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数控加工技术在军备机械制造中的使用主要是通过该技术与原有生产机床的完美融合进行现代化的加工制造, 在提高军备机械制造高精尖的同时, 又可实现军备机械的批量化生产, 大大节省了其生产制造的成本。在该行业中, 数控加工技术着重用于军备机械生产中对工艺及精密性要求较高的零部件生产, 以期其高稳定性、高自动化、高科技含量的技术优势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精密部件的生产误差, 实现我国军备机械制造的现代化发展。

3 结语

制造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 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因此要重视该产业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对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数控加工技术给加工制造业带来的是一场技术革新, 其关系着该产业的现代化程度和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因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陆浩杰.探讨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和发展[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 (01) .

[2]苏静, 吴斌方.论现代机械加工中数控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 2014, (29) .

现代数控机床 篇10

关键词:数控加工;模具制造;加工精度;加工效率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1-0017-02

模具是现代制造业中的一种成型多种材料的一种成型加工工具。其在现代制造业中使用率是非常高的。据不完全统计塑料产品的成型95%以上要使用塑料模具;汽车上的零件部件有90%依靠模具来成形。可见模具的制造对于工业生是多么的重要。数控加工是利用数控机床来替代工人的操作进行零件加工的一种加工工艺。它适合品种多变、批量小、形状复杂、精度高等零件的加工。因其比传统加工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为模具制造提高了生产的效率、精度和复杂性。因此数控加工在现代精密模具企业中已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1 模具制造的要求及特点

模具是用来使各种材料成型为我们所需形状的产品的一种工具。模具的种类很多,例如成型塑料的模具有注塑模具、吹塑模具、压塑模具等等;成型钣金的有冲压五金模具;成型实体零件的有锻造模具和铸造模具等。因其制造要求高,所以它集中了机械加工的精髓,除了传统加工方法,还应用了最先进的加工技术,例如数控加工、电加工、化学加工和激光加工等等。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模具制造的要求和特点。

1.1 加工精度要求高

模具成型后要容易脱模,产品的表面要光洁度高,所以模具零件的表面光洁度要求高一般要小于0.8 um,核心部分要小于0.4 um。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要比产品精度高两个等级以上,一般公差的要求在±0.01 mm内。装配要求也高,例如塑料允许模具飞边的间隙值很小,PE或PA的允许值为0.02 mm,所以装配的间隙必须小于这个值。

1.2 模具材料性能要求高

因模具都是反复在冲击力的作用下使用的,又要求具有长寿命,所以材料的硬度、强度等综合性能必须高,机械切削就会比较困难。因此模具用钢都是最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刀具也是。

1.3 模具零件专用性强,单件生产概率高

一套模具可生产产品的数量大,模具使用寿命长,产品更新换代快,所以一个产品的模具往往只生产一套或几套,制造模具的核心零件也就都是单件或小批量的生产了。

1.4 模具制造的系统性强

复杂产品的精确成型往往都是由多个步骤来完成,每一步骤要设计一副模具,几副模具组成一套。例如汽车覆盖件的五金冲压模具,都需要由七、八道工序才能成型,基本就是一条复杂的生产线。对于小型件就可以采用级进模具来完成。因此在设计一个产品的模具时必须通盘考虑各副模具之间的互相牵连和制约。

1.5 模具制造周期长与客户要求时间短之间有矛盾

由于模具设计复杂、零件高精加工、精确装配困难,以致制造周期长,又因现代产品更新换代快,客户为了抢占市场的先机,有缩短模具制造时间的要求。这与模具制造的要求是相反的,所以必须提高加工的效率和提高模具设计、制造、标准化水平来解决或缓解这个矛盾。

1.6 成本高

模具制造本身属于高成本的开发工作,单套模具价格高,但使用的次数多和寿命长可以降低模具生产产品的单件成本。

1.7 模仁零件复杂

尤其是型腔类模具,产品的复杂程度都体现在模仁上。

2 数控加工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2.1 数控机床的发展

需求是促进发展的源动力,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动能。数控机床就是因美国发展先进飞机的需求而委托柏森斯公司研制形状复杂多样、精度高的螺旋叶片而发明的创新设备。从1948开始研究年到1952年诞生第一台数控铣床应用与军事开发,再到1957年正式大规模投产应用于民用,数控铣床用了十年。到现在,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普及性的应用,在模具行业中的使用最广泛。早期数控机床的编程靠手工和利用打孔纸带输送到机床进行识别,到今天已是直接用计算机绘图并自动生成程序,采用U盘或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可以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数控机床和可应用的编程软件也是可以完成越来越多复杂的零件编程及加工。未来,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系统将使我们的数控加工更加的集成化、智能化、可视化、虚拟化。

2.2 数控机床应用现状

在发达国家,所有制造企业的数控化率已达到70%以上,领先于我国的5%(是2013年的大约数据)。所以总的来说我国制造业的数控化率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培养的数控技术人才得到了跨越式的提高,数控机床进口和国产的数量在不断的攀升。据国新办统计到2015年上半年的数据,我国在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了65%。

2.3 使用数控机床的特点

数控加工技术与传统的切削加工相比較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①加工效率高、速度高、精度高和可靠性高。

切削速度比传统方法高。主要体现在数控机床的转速高和可以进行不间断的完成粗加工和精加工等工序。减少了传统机床的换刀、工件反复装夹等的时间,所以也提高了效率。现在的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基本都可以达到0.001 mm,而且加工过程主要由程序控制减去了人工操作的误差,如果不考虑刀具的磨损产生的误差,基本上每个零件之间的互换性是非常吻合的。也就是精度的可靠性也非常之高。

②劳动强度低,技术要求高,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程序编制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机床自动完成工作,要求技术人员要掌握编程技能、加工工序分析、机床的操作、刀具的选择等知识。体力劳动强度虽然降低了但是要求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这个无疑会提高用工成本,但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和加工精度、难度来化解。

③可加工复杂的曲线、曲面和异形面。

使用普通机床进行零件加工很难实现几个进给运动的一齐精确进给,也就是难于实现多轴精确的联动使刀具的运动轨迹变得任意性。数控机床则不同,它可以实现多轴精确联动。现在最先进的投入生产的加工中心可以同时实现五轴联动,将来还会出现六轴、七轴等更多轴的联动加工。正是有了这些多轴联动才使我们的刀具轨迹实现“任意性”,能够加工出来任意的曲线、曲面和异形面。

④劳动环境优于传统加工方法。

数控机床属于高科技产品,为了达到机床的最佳运行状态和提高使用寿命,所以必须保证它在合适的环境中工作。例如,温度要控制好不能太热,不能潮湿,周围要干净卫生不能有灰尘等。

⑤便于实现现代化的生产管理。

需求在变化加工的零件亦会变化和反复,所以有时要根据不同时间来生产不同的产品,我们可以将加工程序编号存储起来随时可以根据需要来调用,不用反复的编程方便管理和提高效率。

⑥数控机床操作或编程技术人员需求旺盛,薪资高。

⑦使用数控机床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机床设备软硬件价格昂贵,一次性投入多;要求操作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具有更高的水平。

3 数控加工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必须转型升级才能维持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作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基石之一的机械制造业转型升级应走在前沿,是提升国家综合竞爭力的基础。先进制造技术的提高能够通过整个国家的产品制造技术和能力,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例如火箭发动机的制造,航母的制造等等。

我国已基本掌握了全球的很多领先技术,在机械制造技术方面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尤其是以华中数控为代表的数控机床和软件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产出来的产品在结构、性能、精度及生产效率等方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

目前,虽然我国的GDP已经赶超德日上升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是我国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仍位居世界第四,约为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落后于德国。而且,在机械产品中,我国单件或小批量产品所占的比例达到了80%左右,由于其加工难度高,生产效率难提高,产品质量难保证。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在现如今的技术环境下采用数控加工是关键。

随着对产品的精度和复杂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模具的核心部分也越来越复杂而且精度要求极高。往往模具零件都是小批量或单套生产,改动频繁。为了满足要求,传统机床加工已无法满足,唯有采用更先进的数控技术来解决这类问题。数控加工的特点之一就是适合加工复杂而且精度高的零件。随着模具标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套模具所需加工的零件变少了,但是核心部分的加工还是少不了。为了提高核心零件的生产效率缩短工期和精度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如果采用传统的钳工、车工、铣工等加工方法,工序多流程长人为因素的影响等难以保证提高效率和保证精度。而采用数控机床加工,生产过程完全由程序自动控制执行,避免了繁琐的工序变换、反复的零件装夹从而产生的误差和人为失误。虽然一次性数控机床的投入有所增加,但是人工的减少、场地占用的减少等都可以省回来。尤其是数控加工中心,它综合了多种加工于一身和多刀具的自动更换,适合加工多工位、工序集中和难测量的工件等。

4 模具与数控加工技术的关系

数控机床加工可以用于加工模具的各种零件,尤其是精度要求高、外形复杂的模具核心零件。模具制造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加速了数控技术的发展。

在完成一整套模具的整个过程中,模具零件的加工是最主要工作之一。由模具生产出来的制品精度取决于模具制造的精度,所以模具制造的精度非常重要。采用传统的加工工艺其效率和精度都比不上采用数控设备来进行加工。而且,现代数控机床除了数字化控制程度不断的提高,还向更加集约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例如,为了减少工件的反复装夹带来的误差和人为的误差,现在先进的加工中心已是五轴的,将来甚至还会出现更多轴的加工。当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要充分发挥数控机床高性能、高精度等的特点还是需要编程和操作人员加工前进行周密的工艺分析和设计来确定最优的加工步骤和过程,最终才能加工出完美的模具零件。

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PLC技术等技术的发展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今的数控机床的自动控制采用的是PLC技术;而加工程序的编制和信息化处理是由计算机来完成,当然简单的也可以采用手工输入编程;而加工精度的保证主要靠自动检测、反馈等微电子技术;所以说现代数控技术是集多种新技术于一身的高科技。

对于模具制造来说,主要掌握的是机床的操作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编程软件的使用技能,当然各种加工工艺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操作方面,现代的数控机床智能化和简单化越来越明显,操作者主要掌握的操作技能的难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工件的正确装夹及对刀,也就是告诉机床工件的位置以及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关系。

二是刀具的设置和各种刀具的选择使用。尤其是随着加工难度越来越高各种用途的刀具不断出现,使刀具的选择和刃磨变得越来越要求高,对操作者的要求也就高。而且这个对于加工效率、精度甚至于成败都是有非常关键的影响。

在软件使用方面,对于CAD/CAM/CAE软件广泛使用的有Auto CAD、Pro/E、UG、Solidworks、Master CAM等等。在模具制造编程中我们应用最多的是Master CAM中的mill模块。它已经在模具核心零件编程加工中发挥了其独有的优势,是一个非常好用、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的加工编程软件。

随着我国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一批很好的数控操作系统和编程软件,操作系统的代表有华中数控系统、广数系统,编程软件有CAXA、cccam等。

5 结 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现代数控加工技术能够很好的适应现代模具制造的要求,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模具正向着大型、精密、复杂的方向发展,客户的要求是价廉、交货快等。数控机床的高速、高精度加工提高了模具制造的效率,满足了客户对模具开发缩短周期的期盼。随着模具生产制造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模具生产企业主要使用数控加工设备来加工模具的核心部件。

总之,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模具制造效率、复杂性和加工精度的提升,在模具企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龚仲华.现代数控机床设计典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现代数控机床 篇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数控加工领域的应用, 大大促进了机械加工技术自动化的发展水平, 其中数控加工技术就是机械加工自动化的重要技术, 数控加工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数控加工技术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技术支撑。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尤其对许多高新技术的成果实现产业化的最关键的硬件基础, 可以毫不怀疑的说数控加工技术是高新技术成果脱离实验室, 转化成实际产品, 走向市场的桥梁和通道, 所以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关系着各个国民经济部门的发展, 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次, 数控加工技术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现代国防的竞争往往是先进技术的竞争。新型的国防装备发明后受制造技术的限制, 一般都无法大规模的装备, 而数控加工技术的突破往往可以实现装备的批量化制造。另外, 数控加工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同时可以大量提高国防装备性能和威力。

2 数控加工技术简介

数控加工技术是指以数字控制技术为基础, 以计算机编程技术为辅助的一种自动化加工技术。它是将传统加工技术和自身特有的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 其中传统加工技术有:机械加工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光机电技术等;自身特有技术有自动化技术、高效加工技术等。综合来看, 数控加工技术就是首先通过在计算机上用预先设置好的机器识别的语言编制好机器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 然后通过这些预先编制的程序语言加工各种工件。与传统的加工方式相比, 数控加工技术可以实现流水线的生产方式, 不仅质量好、效率高, 还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操作便捷性, 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

数控技术相比于传统加工技术的优点为: (1) 能加工传统机床难以加工的结构复杂的工件和不规则形状的曲面, 并能保证加工表面的质量。 (2) 可以通过计算机对机器的加工工艺参数进行更改, 对换批加工或新产品的研制十分有利。 (3) 可以通过更改工作台的位置或角度, 在一次装夹工件时完成多个工序的加工, 这样既可以减少加工辅助时间, 又能减少装夹误差, 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 (4) 通过工具的标准化和程序的模块化, 大大增加了机器的柔性化、智能化, 既可以减少换刀和刀具按照时间, 又提高了工具的标准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3 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在现代机械加工领域, 数控加工技术已经逐渐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它以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迅速占领市场, 目前数控加工技术已经取代传统加工技术已经成为必然。

3.1 数控加工技术在机床设备中的应用

现代加工领域中, 机床设备仍然是各个加工行业加工作业的最重要的工具, 数控加工技术在机床设备中的应用程度直接反应着国家工业的自动化发展水平。数控加工技术在机床设备中有效应用, 可以实现机床的数字化, 一方面使机床加工具有更高的可控制性, 可进一步提高机床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数控加工机床是使用代码代表机床的各个操作步骤, 比如:主轴转速与变速, 刀具的选择, 冷却液的启停等, 这样数控计算机就可以通过发出控制指令来机床的各个步骤的运转, 便于实现自动化。

3.2 数控加工技术在煤矿机械制造中的有效应用

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 煤矿资源在我国的能源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所以我国的采煤机的发展也相当迅速。由于开采煤炭的环境各不相同, 所以需要的采煤机品种多, 换代快, 批量小, 又有相当一步部件需采用堆焊来完成, 用传统加工技术很难完成这种小批量的加工, 而采用数控加工技术就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数控加工技术在更换批量是只要简单的更改程序就可以完成, 而且采用自动加工, 质量好, 成本低, 在更换批量时成本投入少, 易操作, 功能和精度都可以满足要求。

3.3 数控加工技术在汽车工业的有效应用

汽车工业起源十九世纪末, 但在最近二三十年才得到了迅速发展, 原因汽车的零件繁多, 结构复杂, 精度要求极高, 造价昂贵, 随着数控加工技术在汽车加工领域的有效应用, 使汽车零部件的加工技术迅速发展, 更加实现了复杂零件的快速制造和批量加工, 大大降低了汽车的加工成本。数控加工技术将高速数控机床与加工机床有效的融合在一起组成了高速、高柔性、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线。这种近似组合机床的出现, 打破了汽车生产中的传统加工模式, 实现了多品种、中小批量零件的高效、低成本加工, 大大推动了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 可以毫不怀疑的说数控加工技术是汽车工业告诉发展的灵魂。

4 结语

目前我国的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在信息化技术与机械制造业迅速结合的今天, 我们要利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机遇, 加快步伐, 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的机械发展水平。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随着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业的飞跃发展, 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

参考文献

[1]瞿秀英.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宁夏机械, 2010, 3:258-259.

[2]杨丽惠.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J].机电信息, 2010, 36:45-46.

上一篇:土地执法下一篇:金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