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执法

2024-10-07

土地执法(精选9篇)

土地执法 篇1

1 土地执法检查存在问题

1.1 官方层面违法使用土地

部分地区为加速城市化发展、引进投资、建设大规模交通网络及公园绿化休闲场所等, 但上级政府对于土地可使用面积批准不足, 所以市级及以下政府没有办理合法手续就对土地甚至耕地进行大面积占用;政府部门为追求GDP, 随意划分土地作为工业园区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 但是缺乏合法手续, 造成违法使用土地的情况出现;部分单位和企业原本所使用土地拥有合法手续, 但是因为城建需求等原因进行搬迁, 私自与农民集体经营组织签订租地合同, 造成违规占用土地;部分单位和个人假借新农村建设进行农田的违法建设, 使得大量耕地被浪费。此外, 近年来, 部分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所以停止了对于农民宅基地的审批, 导致部分农民占用耕地建设新的房子[1]。

1.2 履行土地执法监察受到当前法律的阻碍

目前, 国土资源部门并没有强制执法的权利和手段, 即便是某些条款规定上指出的执行和制止权, 实际操作中也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法律明文表示对于非法占用土地施工的, 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 但是法律在制止权的行事手段上却没有明确指出。此外, 我国法律对于违规使用土地的处理时间为3个月左右, 如果当事人拒绝配合处理, 那么整个处理的过程还会更长, 正是因为处理期间过长, 所以很多当事人为了“生米煮成熟饭”, 在此期间加快进度, 使土地执法更为困难;因为我国法律只是表示对于非法占用土地的建筑和设施可以拆除和没收并且罚款, 但是对于具体的拆除和没收的实施方式和对象都没有明确表示, 导致国土资源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缺乏强制执法的支持, 最终选择罚款了事, 间接培养了土地违法行为人的坏习惯。

1.3 当前管理模式阻碍土地执法工作的落实

尽管在2004年开始就开始实行省级以下国土部门垂直管理体制, 但是到目前为止, 省级以下国土部门仍然因为财政供养的制约原因导致未能完成垂直管理, 所以土地执法检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政府的影响;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对审批过于重视, 但是对于监管执法却一直忽略, 各地的土地执法监察部门的土地执法监察权利都是受同级的国土部门的委托, 所以不存在独立性, 也就无法保证工作独立[2]。

1.4 没有物质和精神基础支持土地执法监察

因为编制数量的限制, 所以尽管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很多, 但是人数却有限,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频繁出现土地执法监察力不从心的情况。此外, 土地执法监察在如执法车、执法器材等设备上都不足, 所以执法监察的效率和范围都受到明显的影响;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 出台了相关的文件要求政府的各个部门协同工作, 但是实际上其他部门和单位都以各种理由进行推脱, 所以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依然是国土部门在孤军奋战;我国的地方政府很多时候都只是停留在纸上, 并没有将事情落实到实处, 尽管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相关调理法规很多也很严厉, 但是真正实施时候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不了了之, 这就使违法占用土地人员变本加厉, 严重影响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进展。

2 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措施

2.1 通过文化宣传减少土地违法情况的出现

首先, 对地方政府以及村干部进行土地管理相关法律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让其深刻理解中央确立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和加强宏观调控, 促进可持续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让各级干部真正认识到依法用地、科学合理用地和节约用地的重要性;其次, 由国土资源部、社会保障部等多个部门共同开展土地执法监察, 各个部门互相配合, 对当前土地违法占用情况进行严肃处理, 重新构建一个良好的用地秩序, 尽量避免违法用地的情况出现。

2.2 让土地监管与政府官员晋升相挂钩

土地管理涉及到众多单位和部门, 所以单单依靠国土部门并不能起到很好地效果, 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应当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为了确保地方政府可以切实支持土地执法检查工作, 需要将地方干部的升迁、任免、处分与土地管理和保护工作相关联, 这样才可以使地方政府不敢再继续依靠自身权利违规占用土地。

2.3 让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切实可行

土地执法监察人员应当拥有必要的对人身和财产的强制处分和执行权利, 有权利对违法占用土地并且拒绝相关处理规定的人员进行强制执法;同时, 缩短土地违法案件的处理时间, 让相关步骤尽量精简, 做到尽早发现问题, 尽早处理问题, 尽早解决问题。此外, 对于原有法律对违法占地建筑的拆除和没收规定进行细化, 对具体的方法、途径以及实施人进行明确。

2.4 深度对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真正意义上实现省级财政供养和人事管理体系直接负责省以下国土部门人员, 确保国土资源部门各层垂直管理, 与各地方政府间不存在利益关系。并且将土地审批管理部门与土地执法监察部门分离, 实现两权分离的目的。

2.5 为土地执法监察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

参照实际状况提高土地执法监察部门的人数, 确保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人员数量充足, 并为土地执法监察部门的日常经费和监察执法所需要的各种设备提供保障, 尽量提高对违法占用土地事件的发现和处理速度, 尽早将违法占用土地的情况进行解决。

3 总结

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是当前我国继续处理的重要事情, 但土地执法监督也并非单靠国土部门一个部门努力工作就可以做好, 只有让整个政府部门都参与到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去, 构建全面的土地监察管理网络, 实现对所辖区域土地的全面监控, 切实做好对广大群众和村干部的土地规范使用和耕地保护的宣传工作, 才能够尽可能地解决目前土地执法监察出现的各种困难, 将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尽量做好。

摘要:作为防止国家土地资源流失、加强土地管理以及对土地市场秩序进行维护从而达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目的的手段, 土地执法检查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法定职责, 并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当前, 土地相关问题层出不穷, 由此可见, 土地执法检查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土地执法检查,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赵莉莉.实施土地管理执法监督的对策[J].科技信息, 2010 (15) .

[2]吴永高.关于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的若干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8 (8) .

土地执法 篇2

1、建立预警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坚持两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维护“土地执法模范区”的良好形象,真正形成土地“一家用、大家管”的`氛围,落实各级责任,保证全区土地使用合法规范,根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第15号令)和《江苏省党政领导干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苏纪发 []10号)的文件精神,建立实施全区土地违法预警、约谈、问责工作机制。通过国土所日常巡查发现、通过局监察大队、市局监察支队督查和抽查发现及社会监督,各类信访、信箱反映等渠道,局对全区各镇(区、街道)土地使用和耕地保护情况每月进行红、黄、蓝三级预警。一是红色预警:当月侵占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项目或违法占用农用地进行非农建设项目超过2宗的,累计用地面积超过5亩的。二是黄色预警:当月违法占用农用地进行非农建设项目2宗以下,累计用地面积5亩以下的。三是蓝色预警:当月未发生违法用地行为,土地管理规范良好的,预警平台显示蓝色。根据每月通报公布出现红色、黄色预警的镇(区、街道),对相应国土所进行考核。

2、建立上下联动执法机制。强化国土所和监察大队、监察中队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职责,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查处”工作机制。一是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明确国土所长为第一责任人,国土所负责对辖区巡查,要做到巡查到边,不留死角。二是国土所发现问题应及时制止,积极主动与镇(区、街道)联系,会同有关部门和村(社区)将问题处理到位,重大问题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局监察大队。三是局监察中队巡查发现问题会同国土所及时处理,对出现的问题二天内能处理到位的,进行结案并跟踪监督,二天内不能解决的,3个工作日内由监察大队、国土所联合书面报告镇政府和局领导。四是实行“零报告”制度。监察大队、监察中队、国土所实行巡查报表和跟踪情况报告,每月上报书面分析报告。

3、建立土地违法共同执法责任机制。局(所)与区政府(镇、街道、管委会)及相关部门、行政村(社区)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度,对土地动态巡查、信访举报、上级转(交)办等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国土部门采取措施未能制止、纠正的,在三个工作日后书面报告区政府(镇、街道、管委会)及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所在行政村(社区),建议予以制止、纠正,同时上报苏州市国土资源局监察支队。

4、建立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制。局、所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图斑数据核对准确,批文等台账资料收集齐全,数据按规定、按时上报。认真做好卫片发现违法用地的查处及整改工作,落实责任、专人跟踪,按时查处及整改到位。

5、建立建设用地全程监管平台。国土所要有专人负责对监管平台内的建设用地进行日常跟踪,并在每月10日前填写跟踪管理卡按局规范要求进行信息录入,监察科将监督各所项目跟踪监管情况,作为考核依据。

6、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机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制度、保护规划制度、保护区制度(有保护牌等)、基本农田保护执法监察巡查责任制、动态巡查工作考核奖罚制度等;向社会公布基本农田保护监督电话,与下属单位定期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开展基本农田的动态巡查监测,采取切实有效措遏止乱占滥用基本农田的现象以及卫片遥感监测图斑和处理结果,并建立相关台帐资料;严格履行占用基本农田审批程序、及时进行补划;及时、准确更新基本农田保护的台帐、图、表、册等资料。

7、巡查责任制度。健全土地执法监察网络并定期活动。局组织全区土地动态巡查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局监察大队组织人员坚持每季度全区一次执法大检查,监察中队坚持对分片辖区实行每月一次全方位巡查,对出现土地违法行为和执法重点的区域每周进行重点跟踪。国土所坚持对辖区每周不少于二次的巡查,对发现有违法苗头和有土地违法行为的重点区域必须及时制止、纠正并每天跟踪监管。

浅析基层土地管理执法工作 篇3

【关键词】基层土地管理;执法难;对策

【Abstract】From global and local planning conflict led local protection phenomenon, difficult to find violations, illegal ways to diversify, protect the weak awareness of farmers' land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re are omissions operation mechanism, the quality of law enforcement personnel and other aspects to be improved grassroots land management law enforcement difficult problem analysis, and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fully mobilize all sectors to work together to strengthen the farmers' land conservation education,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reverse local misconceptions and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of law enforcement personnel and other aspects of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Grassroots land management;Law enforcement difficult;Countermeasure

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为保证粮食安全,解决建设用地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政策。

1. 基层土地管理执法基本情况

1.1整体与局部的规划冲突导致地方保护现象出现。 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紧缺以及土地资源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基层土地管理难的基本原因。在国家整体的、长远的土地规划确定后,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实际情况制定了局部规划与当前规划,因此在实际过程中长远的与当前的,整体的与局部的规划出现了矛盾。当地政府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求土地管理部门对涉及土地使用的项目放行,加强服务意识,使得基层土地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来自地方保护与行政干预方面的阻力,造成了基层土地管理和执法难的问题较为突出。

1.2违法行为不易发现,违法方式多样化。 随着国家对土地管理的不断加强,违法行为逐渐从地上转到地下,如非法买卖土地、非法批地、非法转让集体土地、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等行为。违法行为的隐蔽性越来越强,而且越来越不易被发现。特别是一些地方招商引资、政绩形象工程等都隐藏在政绩工程的背后,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将法律规定形式化、违法行为隐藏化、土地管理空白化。违法方式的多样化也使执法人员在辨别违法行为时遇到困难,出现了以租代征、明租暗征、老城新建、扩建开发区、擅自调整土地利用规划,规避占用基本农田报国务院审批和违规下放规划审批权,拆分项目化整为零报批用地等多种形式,造成土地管理失控于法律漏洞之外,土地执法监察人员就目前法律赋予的权力很难找到和取得证据。

1.3农民保护土地意识薄弱。 由于国家在要求办理征地出让手续时有严格的审核、审批手续,部分基层干部为了躲避手续的办理,而非法将集体土地私自转让给开发使用或是承包人。部分农民只看到土地占用补偿费用或是使用土地的经济收入等眼前短期利益,使得农民或基层干部支持甚至纵容违法用地行为。农民保护土地意识薄弱,不能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在经济利益的面前妥协退让,从而使执法人员很难发现土地问题,即便发现问题在进行管理时也会受到来自农民和基层干部的阻力。

1.4管理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存在疏漏。 从土地管理执法体系、管理机制来看,基层土地管理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如土地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由于得不到其他职能部门的协助与配合,使得管理成效较低。同时相关制度法规规定的模糊,可操作性差,原则化过强,规定查处案件时间较长,再加上违法手段和工具较为先进等问题,导致违法行为被发现时已成事实,土地的破坏或非法使用已基本建成。违法者在收到执法者的书面停工通知后,仍继续施工,基层土地管理者由于没有办法通过强制手段阻止,所以管理失去力度与威信。如果涉及强制执行还要依法申请法律程序,时间拖延较长,给执法带来难度,同时也助长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再加上,违法当事人躲避工作人员,不协助配合工作进行,造成工作人员调查取证较难,管理被动。在惩治力度上,由于规定惩罚金额较小,对于非法占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来说起不到威慑和以儆效尤的作用。

1.5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 首先,部分基层土地管理的执法人员素质较低,业务能力差,对自身的工作职责还不完全了解,对国土资源管理、行政执法、办案流程等知识缺少学习和了解。土地执法人员制止违法占用土地时,经常会遇到暴力抗法的事件,导致执法者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使得办案过程中执法受阻,部分人员存在办案畏惧心理或缺失办案尺度,对涉及势力较强的案件畏首畏尾,不能依法办案。对于普通案件执法人员还存在不文明执法、不按法律程序执行,粗暴蛮横等行为,严重影响基层土地管理者的形象。其次,执法监督机构组成人员较少,管辖范围较大,巡查过程缺少法律化、科学化。

2. 基层土地管理执法对策

2.1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协同工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行为处分办法、制度、措施,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缩短办案时间、减化执行环节,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基层土地管理执法应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协作,如规划、建设、城管、环保、电力、供水、工商、税务等,全面管理和制衡违法使用土地的行为;与纪检监察、公安、法院、司法联合查处,实施违法行为联合问责,以法律法规、行政制度等形式增加对违法侵占土地的行为进行经济处罚,加大基层土地管理的力度。

2.2加强农民法律法规政策教育,增强保护土地意识。 对于土地保护意识较为薄弱的农民应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促进国家的土地政策与制度的贯彻与落实,从而提高农民对土地的保护与利用的正确认识,可以从长远性、全局性、生态发展等角度进行考虑,摒弃狭隘的、自私的、个人的经济利益观念,减少基层土地管理执法的难度。

2.3加强监督管理,扭转地方错误观念。 对于部分地方政府只重视地区经济发展而忽略土地保护,存在违法用地的行为和意识,一方面应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从重处罚,避免来自地方保护和行政干扰等问题。另一方面应改变衡量地方政府业绩的标准,摆脱盲目追求经济目标的现象,加强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等软指标的考核力度、减少基层土地管理的阻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思想教育,提高认识,从国家发展出发,树立全局意识。

2.4加强管理人员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应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对国土资源管理、行政执法、办案流程等知识进行学习,了解工作职责,提高责任意识,摒弃畏惧心理,把握办案尺度,避免不文明执法行为,将基层管理队伍统一化、专业化,提高基层土地管理者的形象。稳定和配置管理人员,合理安排组织工作,使监督管理科学化、法律化。

3. 结论

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具有数量有限、可持续使用、方向变更较难、经济供给稀缺等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加大了对土地的使用,同时也增加了对土地的破坏,人类生产生存活动与土地资源出现了矛盾,土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问题逐渐凸显。为了避免国家土地资产的流失,维护土地管理和土地市场的秩序,保护土地合理的使用,加强土地管理成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基本途径。我们需要从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从立法的更全面、更具可操作性入手,从建立、健全完备而有效的机制、体制方面入手,从根本上全方位地解决。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19亿亩耕地红线,解决土地执法难问题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每个公民共同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曹秋平.湖南省农民违法占地建房及执法监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浅析土地执法监察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4

1.1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制度

为了提高执法监察工作效率, 确保巡查及时到位, 市国土资源局将执法监察权下放到各乡、镇 (街) 国土所, 并落实了动态巡查责任, 实行执法、巡查零报告, 做到早发现、早立案、及时查处。同时还要广泛发动群众对土地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在全市乡镇 (街) 各村委会设立了村级土地巡查员, 张贴公示板, 公布该村土地巡查员名单和电话, 方便了群众对违法用地行为进行举报, 大大减少土地案件的发生。

1.2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系统

为确保执法监管到位, 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技术等手段, 实现动态巡查, 移动办案, 提高了对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主动发现能力。加强对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文档统一管理, 从立案、查处到结案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督办, 确保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及时结案。

1.3全方位提高执法水平, 确保规范到位

《土地资源行政处罚办法》和《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工作规程》出台后, 市国土局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了认真学习, 并对乡镇国土所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项培训, 进一步提高了全系统广大干部及职工对土地法律、法规认识, 提高了土地执法监察人员执法水平。

2 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

国家出台的《土地管理法》, 是对非法占用土地的处罚是限期拆除或没收非法占地, 对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可以并处罚款。但是对于拆除或没收的方法, 法律却没有明确的规定, 结果就是以罚代法, 收取罚款结案了事。这也是一定强度上使土地违法行为人会产生了只要缴纳罚金就算代替办理合法用地手续的错误观念。

2.2集体土地非法入市, 暗箱操作

按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集体土地一般不得随意进入土地市场流转, 必须经依法征收为国有土地后才能进入市场流转, 一些地方政府和用地单位, 违规上述规定, 往往与村组经济组织私签协议, 以租代征, 造成集体土地非法入市, 暗流涌动。更令土地执法部门不安的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集体土地流转决议颁布以来, 有关政策、法规及细则相对滞后, 给违法者或某些地方政府钻政策空子, 将更加把土地流入市场, 非法交易, 使部土地改变用途, 变为非农业用地, 促使土地管理部门执法人员的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2.3土地执法人员素质低, 业务能力差

执法水平受执法者业务能力素质影响较大。有些乡镇国土资源所人员结构配备不合理, 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年龄结构偏老, 缺乏国土资源管理和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 土地执法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 要求执法人员必须要事业心强, 坚持原则, 要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协调能力, 并熟悉相关的业务知识。在处理土地案件时, 定性不准或处罚程序不当, 越权处理, 严重影响了土地执法水平, 不能很好的适应日益繁重的土地执法监察任务的需要。

3 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要切实加强对全民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 特别是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宣传, 通过宣传, 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法律意识, 树立科学发展观, 增强依法用地, 合理用地, 节约和集约用地意识。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 利用电视、广播讲座, 粘贴标语, 悬挂过街横幅, 发放宣传资料, 利用网络等进行宣传, 采取多样化全方位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达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3.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的整体素质, 市国土资源局及土地管理部门, 每年都利用冬春农闲季节, 对土地执法人员1 ~ 2 次政治、业务等方面的培训教育, 市级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抓好基层执法监察人员的业务培训。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特别是要加强《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的培训。以达到适应新形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需要, 特别是工作在基层第一线业务人员, 更要精通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等方面的业务, 熟练掌握国土资源的各项法律阿规和政策。从根本上提高国土资源人员的执法监察水平。

3.3 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提高办案效率

创建“土地执法模范”活动汇报 篇5

−−−卸甲国土资源所

我镇在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关心支持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国土资源管理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土地法律、法规为依据;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今年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讲话精神,始终把“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为开展土地管理工作的首要方针,以“创建土地执法模范乡镇”活动为主线,努力争取在“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县(市)”、“五连冠”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切实保护耕地资源,严格依法审批、依法管地,强化土地执法监察力度,规范土地市场行为,基本消灭土地违法行为,建立良好的土地管理秩序,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密科学,制定计划

(一)成立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明确权责。

按照省、市开展创建活动的总体部署和标准,我镇认真落实全市国土资源管理暨“土地执法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会议精神,及时研究并下发了《卸甲镇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乡镇”活动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镇长担任组长,国土、村建、农经、公安、司法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镇“土地执法模范乡镇”的创建工作,班子领导坚强有力,在以创建“土地执法模范乡镇”工作中有效地发挥了领导作用。

(二)严密科学的制定创建计划。

根据卸甲镇的实际情况与创建活动的实际要求,我们集体讨论研究,并通过多次修改,最终制定了创建活动计划,力求整个创建活动有章可循,前后相连,有序进行。

(三)制定考核办法。

我镇还制定下发了创建活动考核办法,明确班子成员的权责,实行合理的处置程序,采用妥当的处置手段,进行捆绑式考核,将创建工作与村、部门政绩考核工作挂钩,连带考评,最大限度的提高全镇创建工作的责任感。

(四)提高品位,彰显成果。

创建活动的最终成效是要达到本区域内国土资源管理规范化,通过工作人员饱满的精神状态、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的齐全以及干部群众对妥当执法监察工作的好评来展示。因我所基础工作围绕创建,平时工作突出创建,时时处处体现创建;在资料收集上,按照创建的要求,注重五个结合:一是上下结合,对上级的文件、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学习,并结合实际,排找差距,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内外结合,要与其他部门联动,把违法用地消灭在萌芽状态,把服务寓于管理之中;三是虚实结合,既反对形式主义,又注重一些形式的东西,更注重落实到实处;四是正反结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既肯定成绩、优点,同时又敢于揭短亮丑,这样资料才能更加丰富、真实。

二、深入宣传,强化执法,巡查监督,化解信访

(一)宣传引路,全面加大宣传力度,让全镇人民参与到“创建土地执法模范乡镇”的活动中来。

创建“土地执法模范乡镇”活动需要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配合,加大国土资源知识与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我镇结合“六五”普法活动和“4.22”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8.29”测绘法宣传日等时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创建“土地执法模范乡镇”活动的意义、内容,利用宣传单、橱窗、攒挂横幅、张贴标语、为中小学生上课、测试等宣传活动,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保护耕地的意识,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举办农村干部培训班,聘请各村土地监察信息员。村级领导干部的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各村的村务活动,我们全年举办培训班,召开相关会议,灌输土地国情国策知识,了解土地法律法规,对于规范各村涉土行为有良好作用。在各村聘请有威望、讲原则的党员干部为土地管理监察信息员,积极构建国土所和村两级土地监察信息网络,充分发挥村级国土信息员作用。让他们各自以加强村级巡查为重点,按照“早发现、早制止、早汇报”的原则,一旦有什么涉土问题“苗头”,能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联系反馈,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降低违法涉土行为的危害性,也为解决违法涉土问题开辟了一条具有及时性、真实性、有效性的途径。

(三)强化执法,巡查监督。

遏制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发生,需注重事前防范、事中管理、事后监督,实现全过程监管,真正把违法案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执法巡查除过去单独巡查建立档案外,在创建“土地执法模范乡镇”活动中,我们还建立了五项制度:一是巡查督查制。明确国土所总分工,负责本辖区的土地动态巡查情况,国土所工作人员对各村巡查工作进行督查,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对国土所巡查进行督查。二是登记台账制。建立巡回检查登记簿,及时掌握巡查动态,及时处置违法用地苗头,每月不少于8次土地巡回监察。三是汇报通报制。要求巡查人员在巡查中发现违法用地行为,要立即报告,并采取措施制止违法行为。四是责任追究制。对因巡查不及时或制止不力造成违法占地事实的以及对接到违法案件报告或举报不及时汇报、不及时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动态巡查工资挂钩制度要求从严处罚。五是培训学习制。通过以案代训等形式,加强学习,提高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率,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和能力。

(四)部门联动,化解信访。

在创建“土地执法模范乡镇”活动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为了建立和谐的国土资源信访新秩序,努力压降信访总量,积极采取了一下五个方面积极措施:.信访排查 卸甲镇域内涉土信访主要有:取土卖土;国家土地整理项目矛盾协调;居民点及宅基地安置;土地征用及补偿费用分配;项目用地;资产处置等。我镇对以上多个方面涉土信访源进行重点排查、摸底。.条块包干

镇企管站负责企业用地权属纠纷、资产处置等,镇农经站负责土地补偿费分配协调、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小项目库矛盾协调;镇村建、土管部门负责建设用地、取土卖土、居民点及宅基地按照矛盾协调;监察室、信访办负责督查信访件办理情况。部门联动,分工明确。.落实责任

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信访工作会议,对村以及主要企业进行走访,发现问题现场办公。镇党委、政府负责人与各村及主要企业签订了信访工作责任状,并在会上明确涉土信访属地管理,支部书记、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一票否决

党委政府对信访工作态度坚决,对村、企事业单位越级上访者和集体上访者,经查属实,取消年终评奖资格。.联合办公

镇监察室、信访办、村建、土管、企管站、农经站等联合办公,做到对信访矛盾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创建“土地执法模范乡镇”活动任重道远,我们将积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为“创建执法模范县‘市’”、“五连冠”做出应有的贡献。

浅析土地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中共中央政治局23日就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研究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落实节约优先战略,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各类建设少占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区域、城乡、产业用地结构优化。

胡锦涛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4方面工作。第一,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第二,切实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应,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完善土地使用标准。第三,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征地拆迁管理,加大土地督察和执法力度,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第四,切实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深化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行政管理能力建设。

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土地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

在我国大多数地方土地管理部门设有专门的执法监察机构,但目前的土地违法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根源在于一些地方政府的用地冲动。土地市场专项治理、百日行动等活动虽然把住了非法批地的闸门,但没能把住非法用地的闸门。目前看来,地方政府公开、直接违法的情况已不多见,但地方政府尤其是市、县政府为招商引资、出政绩,背后支持、默许土地违法的现象大量存在。

一、目前土地执法监察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违法案件主体多是政府。政绩工程、以地招商成为土地违法的诱因。面对宏观调控的大局,面对失地农民的困境,一些本该负有监管责任的地方政府却成了土地违法的主体,严重侵蚀着有限的耕地资源。一些地方为了眼前利益,通过未批先建、以租代征等方式违法、违规占用大量耕地甚至基本农田,使耕地保有量一度处于失控状态。

(二)现行法律法规决定了土地执法监察难以履职到位。首先是土地执法制止权难以执行到位。现行法律赋予国土部门的执法权力和手段十分有限,没有赋予任何切实可行的强制执行权。即使个别条款所规定的制止权和执行权,也都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其次,土地执法查处权难以落实到位。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土地违法案件必须经过立案、调查、内部讨论会审、定性、告知、送达处罚决定等法定程序,案件办理时间一般需两、三个月。如果当事人不配合,或者故意阻挠调查工作,时间还会相应延长。过长的案件办理时间必然给案件的查处执行带来难度。三是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比如,《土地管理法》对非法占用土地的处罚是限期拆除或没收非法占地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但是对于拆除或没收的方法、途径与具体实施人,法律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国土部门依法处罚,如果违法当事人拒不执行,国土部门既没有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又没有强制执行的手段,结果往往是以罚代法,收取罚款结案了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违法行为人产生了只要缴纳罚款就算代替办理合法用地手续的错误观念。

二、加强土地执法监察的对策

(一)加强国土法制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消除土地违法状态。 一是加强对地方党政机构和基层村组进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以及中央近年来陆续出台的土地宏观调控新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其深刻理解中央确立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增强政府领导和基层村组干部依法用地和守土有责的意识,引导他们树立依法依规用地、科学合理用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观念。使各级干部不想、不愿、不敢违法用地,“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二是以消除违法用地状态为标准,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切实加大对目前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整改力度。对于能补办的,在查处到位后完善用地手续,使之合法化;对不能补办的,一律组织拆除复耕,恢复土地原状;对违法用地造成严重后果的党政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严格实施问责。建立良好的用地秩序,把违法用地现象降到最低程度。

(二)将土地监管上升为政府行为,列入各级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土地执法监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管理的许多方面,仅凭国土部门一家难以从根本上监管到位,必须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才能有效开展土地执法监察工作。 一要增强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地方政府实施问责。督促引导地方政府依法依规利用土地,从源头上有效防止和消除政府违法用地的现象。 二要建立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制度。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目标考核,把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作为考核、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与干部的任免、考核、提拔和处分挂钩。实行土地管理、耕地保护“一把手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切实加大对违法责任人员的追究,该处分的处分,该移送的移送,让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真正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从根本上消除地方政府的用地冲动,有效化解地方经济增长与保护资源、严格执法的矛盾,将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真正落到实处。

(三)建立土地执法长效机制

一是全面建立多元执法制度。改变过去那种仅依靠国土资源部门执法监察队伍自身的单一办案模式,积极争取各方力量,建立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制度,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整体效能。

二、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监测土地违法行为。注重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汇总历史遗留问题数据,及时开展违法用地清理。利用GPS、全站仪等现代测绘技术,精确界定违法用地范围,做到查处及时,界定准确。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作用。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的广泛使用,使许多违法违规用地现象无处遁形。

三、是积极完善土地执法问责制。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将土地执法工作作为目标责任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并作为评定国土资源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因土地行政执法监察不力,导致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严重的地区,严格实行问责,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政府部门违法更要从严查处。

四、是严格落实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制度。进一步健全土地执法网络,完善预防机制,由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违规用地,降低执法成本和违法造成的损失。

五 、是着力打造一支新颖的土地执法监察队伍。创新土地执法监察队伍的管理方式。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把一批年纪轻素质好的同志充实到基层土地执法监察队伍中。通过定期培训,实行办案考核制、责任追究制、评分奖励制、廉政责任制等制度,切实增强廉政自律意识,杜绝办“人情案”、“关系案”和“权力案”。

小结

土地执法 篇7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城镇建设不断升温, 因此城市对土地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现有城市土地不能满足建设需求, 所以在向城市周边土地扩张, 大量农村耕地被占用, 大量耕地变为非农业用地, 所以耕地问题面临着严重考验。在土地占用过程中不免存在未批先用、非法占地、低出让国有土地等现象, 非法批地和非法转让集体土地现象也时有发生。

2 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成效

2.1 土地法等相关法律宣传卓有成效

近些年, 土地资源的使用和规划得到国家的重视, 各级政府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并且通过印发宣传单和宣传栏等更为直观的形式让广大群众接触到土地相关法律, 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 强化法律知识。这就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 土地执法制度不断健全

国土资源部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全面加强执法监督, 不断完善制度建设, 在实践中不断健全一系列的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制度。这让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困难和问题

3.1 违法占地现象屡禁不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给一些工业及房地产业带来了飞速发展的契机, 但是发展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和躲避。工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大量耕地被占用, 农业结构被破坏。为了个人以及某些团体的利益, 占用和被占用的违法现象越来越多。在一些偏远的山区这种现象也比较严重, 成为执法监察的盲区和死角。据相关数据显示, 1999—2008年我国违法占地行为多达120多万件, 涉及面积达53.33余hm2。2012年房地产业达到了峰点, 违法用地现象也有所增加。

3.2 部分地方政府的土地执法监察观念存在偏差

有些基层政府只看眼前利益, 注重短期当地城市的发展, 为了满足短期的经济需求, 而不顾长期的发展目标, 对于建设用地的审批没有限制。有些地区甚至铤而走险, 违法占用土地发展经济。更有甚者操纵土地转让占用, 成为土地的使用者, 这种以权谋私现象也有存在。经济要发展耕地也要保护。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践踏、不容触碰。面对这种局面, 相关部门要规范土地秩序, 严厉查处一些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土地违法行为。

3.3 土地执法处罚决定难以执行

对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而言, 其有对违法用地的制止权, 但没有赋予其强制执行的权利。所以, 只能依靠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来执行制止, 但其实际效果不佳。即使进行处罚决定, 如果违法人或个人不按照要求执行, 那么只能依靠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但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时间, 这就是失去了最佳执法时间和效果, 浪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 而最终结果可能是不了了之。

3.4 土地执法监察难以全面展开

对于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执法监察而言, 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其人员有限, 震慑力不够, 因此土地监察不能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土地执法监察的权威性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在实际的执法监察过程中总会出现定性难、处决难、制止难、执法难等问题, 而且有的还暴力抗法。这说明土地执法监察部门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 不能有效地做到执法监察工作。

4 创新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措施

4.1 加强宣传力度

要加大对土地法的宣传, 让群众接触并了解土地法的相关内容。宣传途径要多元化、多渠道进行。与线上媒体合作, 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的视频、声相的形式传递给人民群众;线下要多发传单, 定点开展普法教育活动, 让更多的人认识并认清《土地管理法》, 让他们从法盲中走出来, 营造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

4.2 发挥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要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土地执法监督中, 提高人们参与的积极性。监督需要体制, 要在体制下进行有效监督。避免监督的随意性和排他性, 不能让监督成为执法的绊脚石。把群众监督提到土地管理工作的日程上, 定期进行研究。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土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城镇的现有土地已经难以满足城市的发展。因此, 城镇周边土地及耕地成为新的用地目标。对于我国而言, 耕地红线不容忽视, 因此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如何满足当代经济的发展, 成为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这种大环境下, 土地执法监察显得尤为重要。所以, 要创新土地监察工作, 确保土地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让土地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最小化。

土地执法 篇8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 用地需求急剧增长, 导致保护耕地与建设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国家整体利益和地方局部利益的博弈不断激化, 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面临的形式十分严峻。如何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健全土地执法监察的长效机制, 实现集约、节约用地, 坚守耕地红线, 已成为摆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增强土地执法监察力度是当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然而, 我国执法监察工作目前仍面临着“发现难、处理难、预防更难”的困境, 执法工作大多数往往依赖于群众举报或者上级领导批转。特别是在面对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非法占地、非法批地、耕地破坏严重的问题时, 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 土地执法监察效果不甚理想。

首先,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 多数国土资源执法部门的执法工作高度依赖纸质资料 (纸图、纸质档案) , 很难进行主动分析和比对, 即使是具体到一个违法地块, 也由于缺少基础数据的分析和验证, 很难判断纸图和纸质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其次, 对于发现并定性的违法用地, 由于发现过程中定性的流程周期太长、数据协调难度大、技术处理难度高, 真正完全定性为违法用地的时候已经建设差不多了, 错过了最佳的处理时间, 增加了处理和拆迁的难度;再次,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 想要预防违法用地的发生也将更加困难。因此, 亟须建立全辖区完整的“一张图”及基于“一张图”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

现在我国大多数的执法监察过程还是先在内业进行数据资料的准备, 并打印纸质影像图, 然后由执法人员携带纸质影像和资料到现场进行核查填写、拍照。采用这种方式查证图斑位置, 全凭核查人员的工作经验及周边环境的熟悉程度, 一方面操作复杂, 另一方面内业整理准备的工作量极大, 工作效率低。同时由于各地方执法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材料参差不齐, 很多时候国土执法部门拿到的数据并不是最新的基础数据, 这给土地合法性的判别带来了极大不便。

近几年, 3S技术在国土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强化土地执法监察力度, 国土部门正在逐年加大土地执法行业信息化建设力度。现在, 从国家到地方土地执法监管部门都已充分重视3S技术遏制和防范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方面不断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寻求更加快捷、灵活、有效的遏制和防范措施, 这些措施在健全土地执法监察制度和巩固土地市场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3S技术在土地执法监察中的应用

自2000年以来, 国土资源部每年都在组织实施土地执法检查, 并逐渐扩大检查范围,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逐年实现工作规范化, 在发现、查处和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及保护耕地红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摸清全国的土地资源现况, 2007年国土资源部启动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利用3S技术对全国土地进行全面核查, 在我国第一次实现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全国的全覆盖, 为国家级数据库和“一张图”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 为实现真正的以图管地, 国土资源部提出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 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进行每年覆盖一次的全国范围内的遥感监测、土地利用变更复核, 并利用该数据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卫片执法和土地督察。2008年年底, 国土资源部建设了“全国一张图数据库”, 第一次实现了全国全覆盖遥感影像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库、遥感监测数据库等内容的建设。2009—2010年, 国土资源部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 建立了国家级数据库 (土地利用) 并建立了逐年更新上报的机制, 第一次实现了土地利用数据上报由“数 (表) ”向“图 (增量包和更新数据库) ”的转变, 为从“以数管地”向“以图管地”的转变打下了重要的基础。2009年, 国家成立国家土地总督察, 下设9大督察局, 由各督察局利用先进的3S技术, 对土地的违法行为进行巡察和督察。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在建局之初就利用3S技术建立土地利用遥感巡察车进行实地的巡察, 先在巡察3700多千米, 覆盖12个城市, 锁定了6个违法目标。

各地利用3S技术建立土地违法查处系统, 在建立覆盖全域的“基础数据库” (含基础地理、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等数据) 的基础上, 利用巡查系统和手持机调查取证, 结合土地执法的业务特点, 修改巡查制度, 对一些苗头性的案件及时制止和依法处理, 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3 搭建“一张图”综合执法监管平台

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机制, 导致历年数据混乱, 缺失遗漏, 这是土地执法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张图”综合执法监管平台的搭建, 将为土地执法监察提供一个统一数据支撑平台, 实现“以图管地”, 为土地执法监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一张图数据库”是指覆盖全区域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状况、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基础地理等多元信息的集合。近年来, 多家GIS企业在上级部门领导下, 协助各地方国土部门开发并完成了“全国‘一张图’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建成, 将为土地执法监察提供稳定、持续的遥感监测数据, 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状况, 为土地执法监察进行数据挖掘和决策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而“一张图”的搭建将为土地执法监察提供一个数据支撑平台, “一张图”工程建设可以实现多元化数据的统一管理, 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的监察、决策和服务能力。

“一张图”综合应用平台集成了数据库技术、海量数据管理技术、3S一体化技术, 可实时对土地进行动态监测, 通过历年数据对比分析、多年数据叠加分析等手段对土地执法监察信息进行展示和分析, 有效提高了土地执法人员业务分析水平和补助领导进行整体分析和宏观调控能力, 为领导进行决策支持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一张图’数据库”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执法监察数据不全、依据不足和无法定性等问题。土地执法监察人员可以在图上进行基本农田非耕地预警分析、新增建设用地预警分析、新增建设用地的趋势分析、新增建设用地的结构分析等, 并可将分析的结果动态生成报表, 然后进行汇总, 生成决策分析报告。此外, 使用“‘一张图’数据库”数据可挖掘得到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 然后将其下派给指定的手持和PDA, 从而使得土地执法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基于“一张图”综合执法监管平台的建设, 是在建立“‘一张图’数据库”的基础上, 利用3S网络技术、车辆集成与改装等技术, 搭建执法监察多级网络指挥中心、车载土地利用遥感执法巡查系统、手持PDA/GPS野外执法调查取证系统、执法监察业务管理与分析应用系统, 并具备与建设用地审批、备案等业务系统的衔接与接口, 真正形成的多级执法监管网络体系。利用该体系, 将真正实现土地执法工作从“被动应对”到“早发现、早制止、早预防”的工作模式的转变。

通过“一张图”综合执法监管平台的应用, 将使违法用地的快速发现、快速定性、快速查处成为可能, 从而确保把违法用地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4 完善土地违法行为发现和查处机制

遏制土地违法比较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就是土地违法发现机制和查处机制不健全。而利用“‘一张图’综合执法监管平台”, 通过3S技术、语音视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巡查车辆和手持PDA/GPS的实时定位和监控, 可对巡察现场进行主动巡察、实时地查看以及数据挖掘分析, 从而形成“天上看得见、网上查的实、地上管得住”的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机制。利用该机制, 将可以及时的发现违法趋势和违法情况, 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制止。

省、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土地利用和土地违法的形式和特点, 合理划分巡察区域, 有针对性地确定巡察频率和巡察重点并落实责任人, 定时对划分区域进行巡察和分析, 及时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

建立健全向 (镇) 、村执法监察信息员、协管员制度,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积极采取措施, 加强向 (镇) 国土所建设, 落实人员、经费和土地执法必备的设备, 利用执法车辆或手持PDA/GPS, 构建全方位的执法监察网络。

建立网络信息监察制度。结合土地审批、土地供应、土地利用、发现规划、执法监察业务系统和“一张图”数据库, 形成统一的执法信息综合监察平台, 实现业务审批与执法监察的信息共享;通过对实时获取的各类执法监察信息进行网络化的统一管理和在线应用, 进行动态监察和及时查处;利用“一张图”综合执法监管平台对用地图斑进行合法性判别确定是否具有疑似违法性质, 一旦确定则开启土地执法巡查业务流程, 进行实地巡察和图斑、照片等信息采集, 进行合法性判定。

建立动态的巡察机制和实时的监控体系, 有利于上级单位在第一时间内获取第一手材料, 从而大大缩短上报和处理的周期。对于难以处理的土地违法违规单位, 能够及时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告, 并对其案件进行曝光公示, 并将其列入“土地违法记录名单”中, 从而极大的震慑土地违法单位和人员, 从根源上杜绝土地违法现象的发生。

5 结论

土地执法 篇9

关键词:GPS;动态巡查;卫片执法

当前土地违法现象猖獗,形势严峻,给土地执法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在违法用地的及时发现查处上采用的技术手段还不够,“偏治理、轻预防”,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适应当前土地执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改进土地执法方式,最终实现土地执法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成为当前土地执法工作的迫切需要。为此,宁波市结合本地土地执法工作实际,开展了“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系统”的建设工作。

1 业务需求分析

宁波全市面积9714平方公里,为了加强土地执法巡查工作,全市共配置了近百台执法巡查车。如何加强巡查车辆和巡查人员的管理和监控,强化监督和考核,确保土地执法巡查到位;如何利用全市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成果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土地执法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办案的透明度,成为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系统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系统需要实现动态实时巡查、人员车辆监控、卫片执法检查、违法案件管理、综合统计分析和领导督查督办六大核心功能,并能与现有的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具体需求如下:

(1)动态实时巡查。通过系统,使外业巡查人员能够迅速得到巡查地块的现状、规划和审批信息,做到土地违法行为“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及时将土地违法事件扼杀在萌芽阶段,避免因土地违法激化社会矛盾。

(2)人员车辆监控。对巡查人员和车辆进行有效监管和调度,使执法巡查这一外业工作变得可视、可查、可考核,真正实现把执法监察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落实到基层分局和具体的巡查人员身上,做到责任到人,为上级督查、考核下级提供技术支持。

(3)卫片执法检查。将卫片执法与动态巡查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卫片图斑、群众举报等信息分派巡查任务,同时对动态巡查情况进行复核,检查巡查人员的工作质量,形成完整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系。

(4)违法案件管理。建立违法案件网上办理模式,使执法监察达到“操作流程化、程序系统化、管理规范化、处置快捷化、信息公开化、奖惩制度化”的要求,使执法监察管理由传统的人工纸质化操作向网络化、数字化阶段过渡,提高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监管能力。

(5)综合统计分析。宏观、全局、全程监控辖区内违法案件的位置分布和处理信息,实时统计、分析、汇总违法案件,实时生成统计报表;各级政府领导能够通过专线或其他方式打开系统终端软件,即可实时,地了解本辖区违法用地总量、违法用地总量和新增建设用地比例等关心的信息,确保共同监管、协同查处责任落到实处。

(6)领导督查督办。对重大违法案件,领导能够及时跟踪案件进展情况,进行督查督办。

2 系统总体框架

系统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通过无线通信技术、GPS/GIS/RS技术、工作流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等现代科技信息手段,采用市局中心点集中部署,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局)及国土所分散应用的建设模式。系统由管理端、移动端和外网监控端三大模块组成。管理端具备人员车辆监控、卫片执法检查、违法案件管理、综合统计分析、领导督查督办以及系统维护、数据交换等功能。移动端具有外业实时巡查功能,外业巡查人员采用手持GPS采集地类变化图斑,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将采集到的图斑信息发送到市局“一张图”中心服务器,自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审批等信息进行叠加分析,实时将分析结果(如是否符合规划、地类情况、是否有用地审批手续等)反馈给外业巡查人员,判断是否为违法用地。通过数据交换,将系统的实时统计数据交换到外网,通过外网监控端,各级政府领导能够实时了解本辖区内违法用地总量、违法用地总量和新增建设用地比例等关心的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1)对数据库的要求。系统需要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撑,以便实时判断巡查发现图斑是否合法。必需的数据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土地审批数据,实现土地批后监管外业巡查还需要土地供应数据,上述数据是开展土地执法动态系统建设的必备条件。

(2)对网络环境的要求。移动端和管理端的实时通讯需要租用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各级国土资源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国土资源业务专网访问系统,各级政府领导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外网访问系统外网络监控端。系统建设对网络要求较高,各个网络之间要充分考虑数据交换和安全问题, 移动客户端需要考虑无线信号盲区仍能够离线办理和断点发送。

(3)对终端设备的要求。外业巡查人员需要配置GPS移动终端,GPS移动终端需要考虑测量精度、支持GSM、内置GPS、摄像头、电容触摸屏、操作方便简单等因素。对巡查车辆进行监控还需要安装车载GPS。GPS移动终端设备选择是系统建设的关键因素,GPS移动终端接受信号的强弱、运行速度、操作方便等直接影响到系统使用的方便快捷。

3 系统特点

系统以“简单、快捷、高效、准确”为前提,采用全市集中部署、分级管理的应用模式,满足了宁波市土地执法巡查的应用需求,达到了全方位管人、全天候管车、全过程管案和全覆盖管地的目的。

(1) 全市集中部署、分级管理的建设应用模式。系统由市局统一建设,数据库部署在市局,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局)及国土所用户直接通过终端访问市局系统;系统按市、县、所三级分级管理,各级用户权限不同,如市局能看到全市范围的违法案件,而分局只能看到自己管辖区域的违法案件。系统提供移动终端在线升级功能,减少系统的维护工作量。这种建设应用模式,节省了项目建设投资,实现了国土资源数据的共享,方便了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考核。

(2)系统操作简单、快捷高效、及时准确。由于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在计算机操作及GIS方面的水平相对薄弱,系统尽量做到操作简单、快速高效。外业携带的巡查系统界面简洁、操作简单,巡查人员只需经过简单的两步(采点、发送)就可以迅速得到划定地块的规划、审批和现状等信息。短短几分钟时间就可完成以前2个多小时甚至半天以上的工作量,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为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查处提供了科技保障。系统的实时统计、分析功能,又能及时准确生成统计报表,各类数据、报表的上报变得更加及时准确。图2为巡查图斑信息快速获取过程。

(3)动态巡查可视、可查、可考核。通过车载GPS,将每位巡查人员与车辆“捆绑”,实时跟踪巡查情况,系统记录历史轨迹,公布巡查里程和时间,自动生成巡查区域内巡查密度分布图,随时督查巡查效果,使动态巡查变得可视、可查、可考核,确保动态巡查制度落到实处,确保违法用地在第一时间发现。通过动态巡查发现的巡查图斑与卫片执法发现的违法用地图斑进行比对分析,可对动态巡查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图3 为系统生成的巡查区域巡查密度分布图。

(4)办案程序规范透明。巡查发现违法用地通过移动终端第一时间录入系统,违法用地查处所有环节都按预定流程全部在网上完成,各级领导能够对每个案件进行网上跟踪监督,督查督办。凡是相关案件没有及时办理,或巡查未发现而被群众举报、卫片执法中发现的,都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从而杜绝了执法监察人员可能存在的瞒报漏报、有案不查等情况,确保各类违法用地的到位查处。

4 结束语

本文从业务需求分析、系统总体架构、实现功能和系统特点等方面对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系统进行了论述,对全面推进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最终实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规范化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欣等.国土资源移动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化,2011(05):42-45.

[2]李鹏.基于Flex的物流车辆主动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测绘通报,2012(05):97-99.

[3]施浒立等.后GPS和GPS后时代的卫星导航系统.科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商业票据下一篇:现代数控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