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2024-07-06

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通用4篇)

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篇1

东海县常年水稻播种面积在6万hm2以上, 小麦播种面积在7.33万hm2以上, 80%以上是稻麦两熟[1]。具有淮北地区稻麦两熟制的典型特征, 周年温光资源对稻麦两熟不十分充足, 农时季节相对紧张。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 稻麦栽培技术的演变以及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粮食晾晒等难题, 上述因素或多或少导致水稻收获时间的推迟, 据调查, 目前水稻收获时间较2000年以前推迟了将近15天[2]。水稻的推迟收获直接影响小麦的适期播种, 对小麦的产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同时小麦收获期的延迟, 又造成水稻栽插的推迟, 循环往复, 加剧了稻麦周年产量的均衡矛盾。本试验探讨水稻不同收获期和相应的小麦播种期的合理搭配, 以实现稻麦周年的均衡增产, 为大面积生产的茬口衔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水稻品种为超级稻连粳11号, 该品种由连云港市农科院选育, 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好等优点, 是本地区主栽品种。小麦品种为烟农19, 由山东省烟台农科院选育, 该品种适应性强, 综合性状好, 在本地种植多年, 一直是当家品种。

1.2 试验设计

水稻栽培方式为机插秧, 本地区常年适宜收获期10月25日左右。本试验设计5个收获期, 分别为10/19、10/26、11/2、11/9、11/16等5个收割期 (按照较适宜收获期提前一周左右和推迟至本地区可见最迟收获期) 。小麦在收获的第二天人工条播, 每个播期对应不同的基本苗, 试验重复3次,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长4m, 宽2.5m, 小区面积10m2, 10行区。

1.3 基本情况

1.3.1 试验地点。

试验地位于东海县东南部湖荡地区平明镇, 稻麦两熟, 土质为砂姜黑土, 地力均匀, 满足试验要求。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1.76%, 全氮0.11%, 碱解氮80.3mg/kg, 全磷0.035%, 速效磷23.1mg/kg, 速效钾141.2mg/kg。年平均气温13.7℃, 常年降雨量912.3mm, 无霜期223d, 全年日均温大于10℃的时间长达207天, 活动积温为4420℃·d, 年日照时数2394h, 太阳年总辐射量117.6k Cal/cm2。

1.3.2 试验情况。

水稻按不同收获期进行收获, 收获前划区丈量面积, 考查不同收获期穗粒结构, 脱粒晾干称重。小麦根据基本苗、发芽率等计算每小区和每行的播种量。小麦播种方式采用稻茬免耕人工播种。施肥运筹, 纯氮第1播期按18kg/667m2, 其它播期依次递减1kg/667m2, 磷、钾肥各播期 (处理) 一致均为6kg/667m2。基蘖肥与穗肥比为7:3。其它管理按常规大田同期进行。

1.4 试验记载

水稻不同收获时间、考查穗粒结构和实收产量;小麦记载播栽期、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等主要生育期。定点调查茎蘖动态和叶龄进程, 冬前每10~15天观察一次, 冬季和春后按生育期进行观察, 成熟期产量结构, 考种、测产和实收产量。记载生产资料与成本投入、农事操作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收获期水稻产量结果

水稻为连粳11号机插秧, 收获期分别设计为10/19、10/26、11/2、11/9、11/16等5个收获期, 经田间和室内考察理论产量及实产测定, 结果表明, 各收获期的产量差异非常明显, 由于水稻为同一栽插, 各收获期处理的穗数和穗粒数基本一致, 无明显差异, 其差异主要表现在随收获期的推迟, 结实率提高、千粒重增加, 产量显著增加, 第五收获期较第一收获期增加232.28kg。收得越早, 结实率和千粒重越低。

2.2 不同收获期不同基本苗小麦产量结果

从小麦不同播期不同基本苗产量结构及产量结果看, 统一播期内基本苗增加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播期2为常年水稻适宜收获期下小麦的播种期, 与提前9天播种的播期1处理基本苗相差不大, 但产量均低于播期1各处理。说明本地水稻常年收获后, 小麦播种已显得偏迟。随着播期推迟, 播量增加, 在11月初播种产量降低还不明显, 到11月中旬播种, 虽然基本苗大幅增加, 但产量降低明显

2.3不同处理稻麦周年的产量

在同一播期内, 由于水稻是同一收获的, 产量相同, 小麦产量增减, 稻麦周年的产量也随之波动, 本试验稻麦周年的最高产量出现在第三播期, 虽然前两个播期小麦产量较高, 但由于水稻收获较早, 千粒重和结实率偏低, 影响的水稻产量的提高。小麦增加的产量不能你补水稻减产的损失, 说明水稻的增减产对周年的产量影响较大。本试验来看, 适当推迟水稻的收获期, 有利于稻麦周年的丰产。

2.4 不同播期不同处理茎蘖动态及生育时期

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试验播期推迟, 小麦出苗期相应推迟, 生育期随之推迟, 主茎叶龄减少。第5播期由于播种较晚, 在冬前没有出苗, 个体分蘖减少, 群体下降, 由于播量增加, 最终各处理的成穗数变幅不大。

3 小结与讨论

本地区目前稻麦均不能实现适期播种, 突出表现在水稻收获期的人为延迟, 一般均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 还有缺乏综合性状较好的早熟稻麦品种。虽然水稻收获期推迟, 产量增减, 但造成小麦播种期推迟, 相应成熟期推迟, 产量降低。农时季节的不良循环, 对稻麦的适期播栽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5]。本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本地区当前生产条件下, 水稻在10月底至11初收获, 有利于高产, 同时解决了晾晒问题, 小麦此期间播种基本上能赶在常年大幅度降温之前出苗, 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 从稻麦周年的均衡增产茬口衔接来看, 本地区水稻收获期在10月底至11月5日, 小麦在此期间播种, 有利于稻麦周年的均衡增产, 还应当考虑稻麦周年栽培合理的品种搭配, 应进一步探讨, 选择早熟高产优质的稻麦品种, 综合考虑品种的搭配和茬口的衔接, 才能更好地实现稻麦周年的均衡增产[5]。

参考文献

[1]黄生元, 陈芹, 陆其通, 等.东海县耕地质量状况与变化趋势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13, 19 (11) :62-64.

[2]肖国举, 张强, 王静.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 (8) :1877-1885.

[3]周振玲, 潘启明, 潘长红, 等.中粳稻新品种连粳11号的选育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 (10) :87-89.

[4]盛婧, 陈留根, 朱普平.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中国农业生态学报, 2008, 16 (6) :1541-1545.

[5]李鸿伟, 杨凯鹏, 曹转勤, 等.稻麦连作中超高产栽培小麦和水稻的养分吸收与积累特征[J].作物学报, 2013, 39 (3) :466-477.

海安县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篇2

1.1 品种选择

稻麦周年高产高效应选择适用品种, 如水稻选择淮稻5号、淮稻7号、武运粳24、南粳9108等品种。

1.2 适期播种育壮秧

水稻机插秧要在5月20日前后播种。大田用种量不超过45 kg/hm2, 基本苗90万根/hm2左右。要求做到浅水耕耱 (高处见墩、低处有水, 作业不起浪, 对于秸秆全量还田田块, 尤其是河北地区, 最好先灌水泡田2 d, 再用拖拉机旋耕, 确保耕深达15 cm, 以提高灭茬效果) , 田面平整 (高低不过寸, 寸水不露墩) 。机插秧耕耱后, 河北地区必须沉淀2~3 d, 河东、河南地区必须沉淀1~2 d。水稻二叶一心期每25张秧盘喷矮苗壮8 g或多效唑4 g, 培育矮壮苗。

1.3 精细插秧

机插秧栽插, 一是做到带药下田。在栽插前秧池喷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375 g/hm2+50%抗病毒剂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600 g/hm2;二是把插秧机调好再栽插, 包括取样大小 (每穴栽3~4根苗) 、株距 (株距12 cm, 密度27万穴/hm2, 基本苗90万~105万根/hm2) 、栽插深度 (要求根块基本上入土, 深度约2 cm) ;三是尽量避免漂秧、漏插和倒苗[1]。

1.4 肥水管理

基肥施用要求做到:一是有机、无机搭配, 氮、磷、钾肥齐全;二是用量适宜 (基肥大约占一生总施氮量的30%~40%) , 大田施25%复合肥450~750 kg/hm2或BB肥 (15-15-15) 375~525 kg/hm2+尿素0~150 kg/hm2+优质有机肥 (畜禽人粪) 7.5~15.0 t/hm2, 秸秆全量还田田块增施秸秆腐熟剂30 kg/hm2;三是全层施肥, 要求在耕翻前施肥下田, 尽量深施。分蘖肥:机插秧栽后5~7 d, 施尿素105 kg/hm2左右, 栽后10~12 d, 施尿素105 kg/hm2左右。秸秆全量还田田块分蘖肥增施尿素75 kg/hm2左右。促花肥:掌握叶色褪淡, 苗数下降, 基部第1节间定长, 第2节间开始伸长, 看苗早施重施促花肥, 海安县一般在7月下旬施用促花肥, 大田施尿素112.5~150.0kg/hm2+专用穗肥112.5~150.0 kg/hm2。保花肥:一般在8月上旬施用, 大田施尿素52.5~75.0 kg/hm2+专用穗肥52.5~75.0kg/hm2。高产田块及苗数少、叶色淡的田块适当多施, 反之则适当少施、晚施[2]。

在水分管理上, 秧池阶段主要根据叶片吐水情况或卷叶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补水, 一般情况下, 秧苗不发生卷叶就不需要补水, 一至三叶期晴天早晨叶尖露水少要及时补水, 或晴天一旦发生卷叶随即补水, 三叶期后秧苗发生卷叶到第2天早晨尚未完全展开再补水。在补水方法上, 采取灌跑马水或浇水。秧田后期如遇连续阴雨, 需及时排水降渍;如遇连续干旱, 需在移栽的前一天补浇送嫁水 (不宜灌水) 。

栽插阶段做到薄水移栽。立苗阶段如遇晴好天气灌浅水护苗, 如遇大风大雨做好平水缺。有效分蘖期, 浅湿交替, 适当露田。够苗搁田期, 茎蘖数达预期成穗数80%左右即排水搁田, 第1次搁至田面撑得住脚, 田边裂“芝麻缝”, 复水之后再搁, 一直延续到倒3叶前后。拔节长穗期浅湿交替。减数分裂与抽穗扬花期适当建立水层。灌浆结实期采取硬板湿润灌溉 (干干湿湿, 以湿为主) , 正常情况下每隔5~7 d灌1次水 (田面无水沟中有水2~3 d, 田面有水2~3 d, 沟中无水1~2 d) , 直到收获前7 d左右断水[3]。

1.5 病虫草害防治

水稻秧田期重点抓好条纹叶枯病、蚜虫、稻飞虱和稻蓟马的防治工作;本田期重点做好纹枯病、条纹叶枯病[4]、1代二化螟、2代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防治。

水稻移栽后, 当开始立苗时, 搞好化除, 对于错过封杀适期或者封杀效果不好、杂草仍然较多的稻田, 可在水稻达4叶以上的田块内, 排干田间积水, 于露水干后, 进行化除, 药后1~2 d建立并保持水层5 d以上 (以不淹秧心为限) 。对草龄大、草量多的田块可选用药量上限, 药后2 d复水。

2 小麦栽培技术

2.1 适期播种

小麦选择扬辐麦4号、宁麦13、扬麦13、扬麦15等品种。小麦10月25日至11月5日播种, 用种量90~120 kg/hm2, 基本苗掌握在180万~240万根/hm2。板茬少免耕扩行机条播, 大面积采用“六改五”方式, 超高产田采用“六改四”方式, 一次性完成旋耕、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 播深2~3 cm[5]。

2.2 精确定量配方施肥, 科学管水

小麦基肥施专用复合肥 (20-8-7) 600~750 kg/hm2, 壮蘖肥用尿素45~60 kg/hm2, 拔节孕穗肥用36%专用穗肥 (30-0-6) 300~330 kg/hm2。总施纯氮240~270 kg/hm2。高产攻关田拔节孕穗肥适当增加并分2次施用, 总施纯氮在270 kg/hm2以上。提倡增施有机肥, 基肥施专用复合肥 (20-8-7) 450~600 kg/hm2+畜禽人粪等优质有机肥7.5~15.0 t/hm2[6]。基肥不足及基本苗不足田块, 宜在三叶期早施壮苗肥, 使麦苗早分蘖, 早发根, 形成冬前壮苗;按要求追施基肥的、分蘖正常的田块可少施或不施苗肥。越冬至返青期间应适当控制肥料供应。拔节肥应在基部第1节间定长、群体叶色褪淡、群体开始下降时施用, 一般在3月上中旬。拔节期叶色不出现正常褪淡, 叶片披垂, 就应不施或推迟施用拔节肥[7]。冬春注意清沟理墒, 保持沟系畅通无阻, 减少渍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2.3 化控

小麦播种时采用矮苗壮拌种, 每7.5 kg麦种使用矮苗壮15 g进行拌种。拔节初期, 茎蘖数为975万~1 125万个/hm2的田块 (2月底或3月初) 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600~900 g/hm2或矮苗壮900 g/hm2进行叶面喷雾, 控旺促壮。

2.4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返青拔节前需做好纹枯病的防治[8], 穗期做好赤霉病、白粉病及麦穗蚜的防治。小麦抓好秋季和春季2次化除。

摘要:从品种选择、适期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海安县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水稻,小麦,周年生产,栽培技术,江苏海安

参考文献

[1]王开斌, 汪先霞, 詹杨.豫南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10 (12) :18-19.

[2]王玉清, 刘红梅, 舒勇, 等.水稻防早衰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9 (11) :112-113.

[3]姜明波, 翟顺国, 潘晓波, 等.豫南稻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7 (9) :31-32.

[4]秦玉金, 鞠国钢, 胡荣利, 等.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初探[J].华北农学报, 2005, 20 (S1) :172-176.

[5]张松令, 刘玲玲.旱地小麦窄行条播渗灌栽培技术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2, 17 (2) :41-44.

[6]赵慧芳, 潘一展.优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2 (8) :49.

[7]何宪平, 李明芳, 薛凤梅, 等.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4) :81, 83.

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篇3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丹阳市现有耕地面积5.33万hm2, 人均占有量仅为0.066 hm2, 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十分艰巨。就粮食生产而言, 还存在稻麦周年产量不高不稳的问题, 尤其是小麦单产偏低, 严重制约着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笔者从近年来的生产实践中调查、总结和分析, 找出了关键, 寻找出了破解途径。

1 稻麦周年高产的涵义与指标

1.1 涵义

稻麦周年高产是指在同一种植区域、同一种植周期内水稻和小麦都实现高产。

1.2 指标

目前, 我市水稻高产指标为650 kg/667 m2, 小麦高产指标为350 kg/667 m2。

2 产量现状

2.1 水稻产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市水稻年平均种植面积4.15万hm2, 平均产量523 kg/667 m2, 产量水平最高的是1998年的641 kg, 最低的是1979年336 kg。

2.2 小麦产量

35年来, 我市小麦年平均种植面积2.95万hm2, 平均产量266 kg/667 m2, 产量水平最高的是2012年, 为324 kg, 最低的是1998年, 为176 kg。

2.3 周年产量

2012年, 我市稻麦周年平均产量是964 kg/667 m2, 即小麦平均产量324 kg/667 m2, 水稻平均产量640 kg/667 m2。

以上数据显示, 我市水稻单产水平较高, 小麦单产水平较低。小麦产量不高是导致我市稻麦周年产量达不到吨粮标准的主要症结所在。

3 限制稻麦周年高产的因素

3.1 茬口衔接不紧, 自然资源运用不当

稻麦生长对温光资源有内在要求, 耕种就是要将自然资源、作物生长规律、各项栽培管理措施等优化组合, 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和安全的目的。

据相关气象资料分析, 我市常年≥0℃的积温为5 493℃, ≥12℃积温为4 561℃, 常年日照时数1 992.6 h, 降水量1 100 mm。这样的温光资源对稻麦两熟是完全可以满足的, 但也常伴有不利的自然条件, 如常年出现“夏至雨”, 时间在6月19日左右, 降雨量大, 影响机插秧, 生产中往往忽视及时栽插, 导致水稻秧苗受淹, 不能早发壮苗。尤其水稻收割腾茬迟, 致使小麦播种推迟, 严重影响小麦早发冬壮。“稻要养, 麦要抢”固然有科学道理, 但也并非是无限制地养老稻就能高产高效, 当水稻谷粒有90%变黄, 穗枝梗也已变黄时, 即可收割, 这时千粒重已基本稳定, 各种营养成分和含量已达最大, 此时收割恰到好处, 无限制地拖延收割时间, 非但没有增产增收价值, 相反影响后茬小麦及时播种, 顾此失彼, 难以实现稻麦周年高产。

通常小麦发芽的最低温度是1~2℃, 最适温度为15~20℃;在10℃以下时, 发芽不齐, 出苗率低;气温降至3℃以下时, 分蘖停止。小麦从播种到出苗需积温120℃;冬前每长一张叶需75℃;小麦高产越冬期要求单株分蘖1~2个, 叶片5张左右, 亩茎蘖量达40万~45万。因此, 据我市气象分析, 我市最适宜小麦发芽出苗的时段应在11月中下旬。2012年我市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小麦播种在12月下旬, 根本做不到小麦早发冬壮, 有的甚至越冬期前都不见苗, 小麦的高产基础无从谈起。

3.2 水利灌溉条件欠佳

目前, 丹阳的排灌能力不足, 西南低洼区域 (包括延陵、导墅、司徒) 每万亩仅为6流量左右, 而标准粮田应达8~10流量;沿江区域 (如界牌、新桥、后巷等镇) 有相当面积水稻是自然灌溉, 到了需要搁田的时候, 稻田水排不出去, 水稻根系发育不良, 湿害严重, 抗倒能力差, 难以实现水稻高产。

3.3 重稻轻麦, 品种搭配欠妥

近年来, 我市水稻当家品种为早熟晚粳, 生育期在158 d左右。如果稻麦茬口安排得当, 并及时收获播种, 对于稻麦周年高产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目前生产上普遍存在着重稻轻麦思想, 尤其是养老稻拖时太长, 收割不及时, 致使小麦播种受到极大影响。还有, 就是有的种粮大户不考虑水稻的早、中搭配, 造成农活集中, 劳力紧张, 机械跟不上, 耽误后茬作物播种。

3.4 农业机械化不配套

近年来, 我市虽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财政补贴, 推动了农机装备的快速发展, 但仍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一是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从农机的购买、使用到维修, 都是由分散的农机手来操作, 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纯粹是一种商品买卖关系, 不存在其它任何形式的制约和必要协调, 有相当一部分农机手, 甚至是种植大户的农机手, 购置了收割机、灭茬机、插秧机等之后, 为了多挣钱, 尽快收回投资, 不惜耽误自己的责任田, 而先为其它农户干活, 最后耕种自己的承包田, 因而使自己承包田的水稻收割和小麦播种都错失良机;二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相信或不采纳机械作业。如秸秆还田、小麦机条播、机械开沟、水稻机播、病虫弥雾机综合防治等。究其原因, 既有农民的惜本思想, 也有农民担心其服务质量;三是现行的一些管理政策不利于促进农业机械专业化服务。例如:专业服务合作社发展到一定规模后, 农业机械无处存放, 客观上限制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四是机械化服务不配套。如缺少烘干机和晒场等。

3.5 规模种植与经营管理水平低

30多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社会的有效供给、消除饥饿发挥过重大作用, 这是客观历史, 毋庸置疑。但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 我国农村农业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各方面都发生着重大变化, 如人口不断增长、耕地不断下降、粮食需求有增无减。在这种大背景下, 仍然依靠千家万户的农民单打独斗, 是很难抗拒自然灾害、发挥机械作用与迅速普及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肥料的。据统计, 2012年底, 我市2 hm2以上的种粮大户有902户, 面积达0.56万hm2, 占总面积的15.8%。这与现代农业格局显然是很不相称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稻麦周年高产。

3.6 稻麦先进栽培技术到位率不高

首先在栽培方式上, 有相当一部分农户仍采用的是直播稻。直播稻播种迟、播量高、草害重、稆生稻多、米质差、根系分布浅、易倒伏。其次是机插密度上, 机手拼命追求栽插收益, 往往在机插时, 株距都放得很大, 致使栽插穴数不足。据考察发现, 我市机插密度大多不足1.6万穴/667 m2, 极大地影响着水稻单产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在水稻施肥水平上, 前期施肥比例偏高, 后期穗肥偏低, 氮素水平偏高, 钾素水平偏低, 无机肥偏多, 有机肥不足。四是在水浆管理上, 水稻搁田不及时, 搁田程度不够。小麦播后普遍不重视抗旱促苗, 春季麦田湿渍为害严重。

3.7 其它因素

主要表现为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足, 在关键农时、关键农事上, 各级领导精力投入不到位, 夏收夏种、秋收秋种, 中心工作重点不突出, 生产措施不得力, 对农民收种进度和质量放任自由。二是农民群众普遍存在“重稻轻麦”思想。小麦良种推广率低, 更新速度慢。国家虽采取良种补贴多年, 但我市小麦良种销售量每年还达不到100万kg, 新品种推广面积每年不足0.67万hm2, 极大地影响着我市稻麦周年高产。三是农技推广力量薄弱, 农技服务工作量大, 但基层镇村级农技力量薄弱。目前, 我市绝大多数镇农服中心, 只有一名粮油生产技术员, 且身兼多职, 穷于应付, 村一级农技员更是寥寥无几。农民得不到优质的农技服务, 同样也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4 破解稻麦周年高产的制约因素途径

4.1 明确主攻策略

从我市现有的稻麦单产水平看, 我市水稻单产水平较高, 小麦单产水平较低。因此, 要实现稻麦周年亩产过一吨, 水稻单产再上新台阶难度相对较大, 而小麦增产潜力却很大, 创高产相对较易。因此, 必须上下形成共识, 积极采取稳稻攻麦的策略, 实现稻麦周年高产。

4.2 及时播种, 强化时间观念

小麦播种, 必须狠抓最佳播种期, 具体而言, 我市必须严格控制在11月15日前结束小麦播种, 以确保播后及时出苗, 早发冬壮。

4.3 选用高产优质品种, 配套相关技术措施

充分利用良种增产潜力和优势, 适量播种, 药剂拌种, 推广机播、机插, 三沟配套, 科学肥水管理, 综合病虫草防治技术等措施夺取稻麦高产。

4.4 进一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现代农业要求, 结合新农村建设、老宅基地改造、土地复耕、道路村庄整治等, 统筹规划,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使我市粮田逐步建成能灌能排, 旱涝保收, 地力肥沃, 并能适应规模化经营的高标准粮田。

4.5 加大农业机械化扶持力度

充分利用好各级财政补贴政策, 鼓励以村民委员会为单位, 根据各村的耕地规模, 组建并管理好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有关部门应根据中央2013年1号文件精神, 对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提供必要的生产房用地, 保证他们的农药、化肥、农业机械及其它生产工具有地方存放, 保证其农业经营活动能正常进行, 并按照现代化农业发展标准, 配齐机械, 从播种到收脱、晒谷、烘干, 逐步实现全程机械化。

4.6 搞好规模化经营和管理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使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实现多方共赢, 努力提高土地生产率,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7 强化农技队伍建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 加强和稳定县镇两级农业技术队伍, 强化责任, 绩效考核, 并健全村级农技推广网络, 配备村级农技员, 彻底解决农技推广“最后1公里”问题, 使各项先进技术推广畅通无阻。同时, 要通过各种渠道, 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农民培训, 提高农民学科学和用科学水平。对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要实行资质准入制, 只有具备相应的资质, 才能获得承包流转经营权。

4.8 加强领导

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平菇。

1.2 秸秆的选择与处理

所用稻麦草秸秆一定要晒干, 霉变、腐烂的秸秆绝对不能用来栽培, 否则不仅影响产量, 严重者还会造成栽培失败。栽培之前要将稻麦草秸秆用生石灰水浸泡, 既可以清除稻麦草上的蜡质, 软化秸秆, 又可以灭菌, 还可调节酸碱度等。

1.3 操作流程

选料→浸泡→沥水→堆积发酵→打包接种→发菌管理→砌菌墙→抹泥浆→盖薄膜→出菇管理→采菇。

1.4 具体操作工艺

将长稻麦草秸秆喷水堆积发酵, 或将稻麦草秸秆加生石灰通过浸泡后捞起沥去多余水分, 进行发酵灭菌后, 再用事先做好的长120cm、宽20cm、高20cm的长形无底框架定型模具进行打包接种。操作方法:1层草1层菌种, 共播3层, 然后把草料和菌种压实, 用绳捆紧, 打好的包重为10kg, 再将菌包移入大棚或室内进行发菌培养。这时要注意温度、湿度、光线、空气的控制和调节。大约培养20d左右后菌丝布满草料视为成功, 否则视为失败。然后将发好的菌包脱去薄膜, 用3~4个菌包垒成菌墙;包与包中间填上营养土, 既增加营养又促成菌包与菌包形成整体, 提高出菇产量;最后菌包表面涂上泥浆起到保湿保温作用, 再盖上1层薄膜, 大约7d出现原基, 此时揭去薄膜, 增加光照、湿度、通风, 3~4d后菇就可采收, 共采收4~5茬[6]。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 使用长稻草秸秆技术栽培平菇, 不论成本、栽培程序、生物学转化率、经济效益都优胜于草粉或棉籽壳。500kg长稻草、草粉和棉籽壳栽培平菇生长周期分别为30、45、60d, 长稻草周期最短;生物转化率最高的是长稻草, 达115%, 其次是棉籽壳、草粉;同比发菌长稻草比草粉快3d, 比棉籽壳快5d;同比出菇长稻草比草粉快5d, 比棉籽壳快7d。长稻草栽培比其他两种省工时1~2个;其成本以长稻草最低, 是其他两种成本的1/2, 但其产量最高达575kg, 经济效益最高, 高于其他两种材料。该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符合新形势发展食用菌的趋势, 适合在当地推广发展。

用长稻麦草秸秆栽培食用菌有如下创新点: (1) 长稻麦草、豆秸等秸秆不需要粉碎或切割。 (2) 做定型打菌包模可促进菌包之间形成整体。 (3) 采用多层间隔填覆辅助材料及营养土, 使菌丝生长有足够的营养, 菌丝长入土中充分吸收大量的微量元素、微生物及氮素营养物质等。 (4) 充分利用稻麦草、豆秸、玉米芯结构疏松、透气好、保水性强的优势, 把发好菌的菌包垒成菌墙, 外表用营养泥浆抹平得到保温保湿作用, 从而得到高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丽霞, 梁仁俊, 陈巧云.长秸秆立体栽培食用菌高产新技术[J].江西食品工业, 2007 (4) :34-36.

[2]张水旺, 邵爱琴, 赵付安.食用菌在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及其开发潜力[J].河南农业科学, 1996 (7) :26-28.

[3]柴慈桐.乌兰察布地区全年栽培平菇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5) :114, 118.

[4]韩奎兰, 高鹤玲.秸秆栽培食用菌高产技术要点[J].食用菌, 1990 (1) :19-20.

[5]丁立彤, 丁雨泽.利用废弃秸秆栽培食用菌新品种的效益模式[J].中国园艺文摘, 2009, 25 (9) :7.

上一篇:引进实验下一篇:农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