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实验

2024-07-06

引进实验(精选4篇)

引进实验 篇1

中药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都是药学专业的课程, 虽然各自独立, 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 即天然药物 (大部分是药用植物, 少部分是矿物质) , 并且彼此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为了提高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兴趣, 除理论教学外, 形象而直观的实验教学更能使学生尽快了解、掌握药用植物的特征、识别要点、鉴别方法及标本制作等, 更好地熟悉植物界的分类系统及各大群类的主要特征, 掌握植物药的药用部位及其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等。为此, 在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中我们采用了“走出”与“引进”式教学模式, 并结合我院的教学资源增加了应用性、先进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实验,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归纳起来就是:开放教学环境, 改变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状况,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增加视觉冲击, 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 网络为“走出”奠定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药用植物和生药种类最多、应用历史最久远的国家, 药用资源达12 807种, 其中药用植物11 146种, 占总数的87%。因此, 我们在学习、应用天然药物及研究相关学科、知识时, 首先必须掌握药用植物知识。当然, 对于11 146种药用植物, 学生不可能在有限的空间里一一看到,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 以互联网为基础, 以空间数据为依托, 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特征, 用三维界面和多分辨率浏览器, 给学生提供各种药用植物信息和交流访问平台。通过网络系统学生可以查询各种植物分布情况、生长习性、有效成分、形态图片、药用价值等, 甚至可以了解生长于不同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同一物种来源的生药的质量差异。

网络具有很好的开放性, 学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且能给人以真实感、临场感, 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其实践技能、创造性和想象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药用植物的图像资料, 使野外生长的植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避免生长季节和分布地区的局限性, 对学生学习药用植物起到推动作用,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 网络也有其局限性, 它不能代替标本实物, 也不能取代野外实习。但它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各种药用植物奠定了基础。

2 中药博物馆的教学作用

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 我院药学专业毕业生, 大多数被分配到医院药房。所以药学专业学生在学好药用植物的前提下, 必须会辨认药店和药房中的常用中药, 能分清其真伪优劣。中药博物馆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 是一座收藏丰富的专业博物馆, 分为中药综合展厅、药用植物标本室、中药材标本室、中药饮片与成药室、贵重中药标本室、药用动物展览橱窗6个厅室, 综合了常用中药的基源、原植物的蜡叶标本、药材、饮片, 有近6 000种常用中药及其功能、主治。除常用中药外, 展厅里还陈列了许多贵重中药标本、动物剥制标本、保色浸制植物标本及各种彩色图片、文字说明、实物对照等。展厅内容丰富, 色彩明快, 错落有致, 正是学生渴望的学习环境。

药用植物标本室收藏陈列了我国具有医疗价值的各类药用植物腊叶标本约3 000余种, 12 000余份, 按照恩格勒植物分类系统排列, 是学生学习与研究药用植物学、药材学、中药鉴定学、中草药化学等学科的好课堂。

博物馆医史部收藏历代医药文物近千件、善本医籍200余种。其展示大厅以中华文化为背景, 以中医药学发展为主线, 通过各个时期的历史文物, 再现了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我国医学的主要成就。它将激励学生学好传统医学, 为医药发展做出贡献。

博物馆中药部收集各类中药标本8 000余种, 近4万份, 内容充实, 品种齐全, 对常用药材从来源到饮片都作了科学而详尽的介绍。

其中中药综合展厅陈列常用中药600余种, 按功用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渗湿利尿药、芳香化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养药、收涩药、涌吐药、外用药二十大类, 每种中药相应有原植物或原动物的彩色照片、药材、中药饮片3部分, 每大类和每一种中药都配有中英两套说明文字。展厅还陈列了几大珍贵药用动物以及多种珍贵的动植物药材。展厅的展览内容与排列方式, 能充分满足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

中药材标本室已收藏陈列2 500余种中药材, 除正品外, 还收藏各类中药材的混乱品种与伪品。按照中药材的来源与药用部位排列, 分为根与根茎类药材, 皮类药材, 叶类药材, 花类药材, 种子果实类药材, 全草类药材, 藻、菌、地衣类药材, 树脂类药材, 动物类药材, 矿物类药材及其他类药材等十二大类。在展室既能看到各种优质的道地药材, 也能看到药材的多种伪品与混乱品种, 为学生学习与辨别药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物标本。

中药饮片与成药室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各类中药饮片, 收藏陈列2 000余种, 按照中药的功用排列;二是各类中成药, 收藏陈列近1 000种, 按照地区或生产厂家排列。该陈列室为学生学习、研究、识别各种中药饮片及中成药提供了理想场所。

贵重中药标本室包括贵重中药与毒剧中药两部分, 各收藏陈列100余种, 此外还收藏少数中药药效成分的化学标准品。在该陈列室可以看到中药中的珍品, 是学生学习识别贵重中药与毒剧中药的好地方。

药用动物展览橱窗陈列了各类药用动物剥制与浸制标本200余种, 按照动物分类系统排列。该展览橱窗是药用动物王国的缩影。

在中药博物馆里, 既能较为系统地学习中药知识, 了解中药资源, 同时又能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参观、查找、辨认陈列的各类标本, 很好地利用中药博物馆中的资源, 不受课时限制, 看得见、记得牢。

3 药用植物园的教学作用

药用植物学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如果离开了生动的材料与鲜活的标本, 教学效果将无法保证。

北京药用植物园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是卫生部、医学科学院唯一的专业性药用植物园, 以收集药典上常用中药、抗衰老中药为重点, 集科研、种植、保存、生产、科普、旅游六位一体, 也是学生了解药用植物的窗口。北京药用植物园通过大量活植物标本, 全面展示中国传统医学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药用植物, 已被《中国植物之最》 (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 一书列为中国最大的专业性药用植物园。

北京药用植物园共收集药用植物1 300种, 且每种植物旁设活动标示牌, 注明其中文名、拉丁学名、习性、形态、医疗用途等, 非常便于学生在现场学习、观察、记忆。教师现场引导学生从生态环境和植物个体进行观察, 因为药用植物的生长必需依赖一定的环境, 认识各种生态环境和群落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非常重要;对单株植物要从根、茎、叶、花、果实等方面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的比较来帮助学生深化植物分类知识。通过观察比较, 促进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加深对药用植物特征的记忆。

北京药用植物园作为我校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基地, 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作为活体标本库, 为药用植物学教学提供新鲜材料。开放的学习环境, 也突出了药用植物的传统经验鉴别: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识别药物的外观性状, 具有简便易行及迅速的特点。它使学生把传统鉴别经验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 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为未知名药材的确定鉴别、真伪药材的区分鉴别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药用植物资源采集与标本制作

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 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训练环节。上山采药的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深入山中认识中药, 亲身体会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效提高药学专业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识别能力和采集中药标本的操作能力, 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中药知识的积极性, 培养和锻炼了其动手能力。

为了搞好学生上山采药实践活动, 每年教师都会到预定地点进行考察和植物预采工作, 了解环境, 观察当地药用植物种类。学校也为学生配备小铲子、剪刀、标本夹、吸水纸、采集袋等工具, 由当地向导带队登山。

每年我校学生在完成药用植物学理论课学习后, 到野外进行采药, 认药。带教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所见药用植物进行分类, 确定其科、种、药用部位、功效与主治。通过教师现场实物讲授、学生亲身实践及现场考问等方式, 加强了学生对中药材的感性认识, 使所学理论知识不再枯燥。在采挖标本时, 要求学生注意标本的典型性和完整性, 兼顾药用部位和鉴别特征, 注意采集质量和数量。同时要对所采植物的产地、生态环境、形状、花色、采集日期等进行详细的记录, 这对该标本的进一步鉴定和研究非常重要。

野外实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药用植物学和中药资源学理论, 还必须有生态、地理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对学生采集到的药用植物标本, 要求有详尽的资料查阅、分类依据、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的实习报告,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写作能力, 使学生了解药用植物的分布、生态环境、植物形态和药用价值。通过野外实习, 应用并检验了用感官来考察药用植物的方法, 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以及植物群落的内部联系。对于植物个体要求学生按分类学标准全面而仔细地观察标本各部分的特征, 特别是花和果实的特征, 并与文献中记载的特征进行比较, 以提高学生鉴定植物的能力, 找出每种植物的显著分类特征进行描述, 并熟悉其药用部位。

为此, 实习前我们补充了相关内容, 协助学生设计调查方案, 使调查做到仔细、认真, 测量数据科学严谨, 逻辑推理实事求是, 善于思考并发现问题。实习报告不仅有药用植物种类和特点内容, 还必须对其特征和发展作出准确的预测。通过训练, 学生基本掌握了野外调查的方法。

总之, 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证明, “走出”与“引进”式教学模式开放了教学环境,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迫切感。中药博物馆、药用植物园、野外实习基地都是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场所,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丰富知识, 开拓视野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中药实验课程教学中, 我们将继续探索, 大胆改革, 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出适应中药现代化发展要求的药学人才。

摘要:中药实验课程教学中的“走出”是指走出实验室, 到药用植物园、中药博物馆、大自然中认识了解天然药物;“引进”是把在实际中学到的知识和野外采集的标本应用到实验教学当中, 开展应用性、先进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实验,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 “走出”与“引进”式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状况, 增进了师生间互动, 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中药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走出”,“引进”

引进实验 篇2

为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加强我省创新体系建设,促进高等教育、科技、卫生事业发展,推进基础、应用和前沿研究领域的自主创新,根据《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度“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的通知》(苏组通〔2011〕号),现就做好2011年度“江苏省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2)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任相当于教授(国外可放宽到副教授)职务;

(3)具有世界一流研究水平,近5年在国际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或在本领域最核心的刊物上发表重要学术、技术报告;

(4)获得国际、国家重要科技奖项,掌握重要实验技能或科学工程建设、重大疾病预防与诊治关键技术;或主持过重大科研课题、科技攻关项目;

(5)为实施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创建或提升省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6)2010年1月1日以后引进,或虽尚未到我省工作,但已与用人单位在2011年5月31日前完成相关引进手续。引进后,能连续为引进单位服务3年以上,每年在引进单位工作不少于6个月。

二、申报及遴选程序

1、材料受理。省人才办统一面向海内外发布引进人才公告,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单位根据本通知精神,对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通过江苏人才工作网(http://)申报“江苏省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创新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引进人才申报材料报省科技厅,重点学科引进人才申报材料报省教育厅,医疗卫生机构重大疾病预防与临床诊治引进人才申报材料报省卫生厅。市属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单位在报送前须经各市人才办审核同意。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2011年5月31日。

2、审查推荐。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负责申报材料的汇总和审查,按分配名额进行推荐排序,于6月15日前报省人才办,同时报送申报情况汇总表和《关于报送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推荐情况的函》。

3、资格审核。省人才办会同相关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核。

4、技术评审。省人才办会同相关部门,统一组织专家对引进人才申报材料进行技术评审,并按照择优资助原则,确定进入综合评审和实地考察人选。

5、综合评审和实地考察。省人才办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入围人选进行综合评审和实地考察,择优提出拟资助人选。

6、社会公示。拟资助人选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向社会公示。

7、确定资助对象。根据公示结果,按程序审定资助对象。

三、支持政策

1、给予每人100万元的创新创业资金资助。获得过2010年度省政府“特聘教授”资助资金的,给予每人64万元的资助。

2、优先推荐进入省“333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培养资助对象。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享受我省各地、各部门制定的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关优惠政策和待遇。

3、按照国家、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条件、签证、落户、执业资格、医疗、保险、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入学、驾照转换等方面的问题。

四、申报方式和申报材料

2011年度“江苏省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采取网上申报的方式进行,各类证书、证明、合同、报表等材料在网上申报时须提供原件的扫描文件或数码照片。网上申报完成后,须将申报书打印后与其它所有材料的复印件合订成册,一式二份交各受理部门。申报材料包括: 1、2011年度《江苏省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申报书》。

2、引进人才的身份证明(身份证、护照)、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明(证书)、在原单位担任重要岗位职务的证明和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3、专利等知识产权及所属权证明,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的情况,获得国际、国家重要科技奖项,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科技攻关项目等反映引进人才能力、业绩的相关材料。

4、与引进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引进协议。

五、有关要求

1、各单位既要广泛宣传、大力引进、积极申报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又要按照本通知要求,严格申报条件和程序,认真审核申报材料,把好引进人才的质量关,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可靠、公开透明。

2、各申报单位对提交材料内容真实性负责,对引进人才的介绍和评价应依据充分、客观公正。对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申报资格,并给予通报批评,5年内不再接受该单位申报。

3、对申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与省有关主管部门联系。

省科技厅联系处室: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联系人:王建华,电话:025-83222067,传真:025-83227458;

引进实验 篇3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悠久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 是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智慧结晶的代表, 更是我们了解我国悠久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因此, 将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进高校体育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第一,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蕴涵许多游戏成分, 具有较高的亲民度, 简单易学, 较易普及, 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较强, 能够轻易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激情和参与人员身心愉悦的参与体验, 是一项非常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锻炼方式, 对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进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第二, 民间体育项目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 这种大众化的运动氛围更能使学生感受到参与运动的乐趣,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第三, 学生在参与民间体育项目时, 不仅获得愉悦的心理情感体验, 而且在运动的同时锻炼体魄, 发展各方面身体素质, 增强体质, 但是所采用的方式又是学生乐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 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愿意上体育课”的现象。第四, 随着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走进高校体育课堂,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要随之改变, 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第五,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入课程是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得以传承和大力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方式。

2.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引进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影响的实验研究

2.1研究对象、方法与目的

为验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效果,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 特选取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中分别采用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采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练习两种不同教学内容, 对XX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2级普修班一班和二班共40名男生进行教学研究。实验中, 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分别选取不同的民 间传统体 育项目替 代传统身 体素质训 练内容 , 例如:用阳光伙伴跑、齐心协力跑替代传统跑类活动, 用袋鼠跳替代蛙跳, 用抛绣球替代实心球等, 用教学案例的实验结果验证教学效果、学生的喜爱程度和课堂兴趣程度, 以比较和分析哪一种方法教学训练效果更好。依据现代田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特点, 遵循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 进行16周、每周4学时的训练。

2.2实验设计

实验前 , 测试全体 实验对象 的身高、50m跑、纵跳摸 高、双手掷实心球四项指标的初始数据, 然后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并对初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表1) 。其中, 实验组采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替代传统身体素质训练, 对照组采用传统身体素质训练方法。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四项身体 素质指标 分别进行 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 看出 :P >0.05, 即这两组学生在四项身体素 质指标上 均不存在 显著差异性, 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身体形态 (身高) 、速度素质 (50m) 、跳跃素质 (助跑纵跳 摸高 ) 、力量素质 (双手掷2KG实心球 ) 等身体条件起始水平基本一致 , 处于同一 水平状态 (表1) 。

对照组采用传统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因此, 大量的辅助练习和专门练习主要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核心。实验组采取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练习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营造不同的教学环境, 利用不同教法引导学生进入体育情景练习氛围之中,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各方面身体素质。如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 利用阳光伙伴跑、齐心协力跑替代传统跑类活动, 用袋鼠跳替代蛙跳, 用抛绣球替代实心球等, 同时课前进行美观大方的练习场地布置, 利用颜色、器材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组别身高 (米) 50米跑 (秒) 助跑纵跳摸高 (米) 双手掷实心球 (2KG) 实验组20人1. 76±0. 145 4. 45±0. 371 3. 00±0. 029 10. 79±0. 261对照组20人1. 76±0. 133 4. 46±0. 305 2. 98±0. 165 10. 75±0. 485

2.3结果与分析

2.3.1实验前后高校大学生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情况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对民间传统体育 项目认知 情况的调查, 结果表明: (1) 实验前, 高校学生对于我国民间传统体育的概念认 知程度不 高 (15%) , 特别是地 方性民间 传统体育项目了解程度严重缺乏 (10%) 。实验后, 高校学生对于我国民间民族 传统体育 项目的认 知程度大 幅度提高 , 均在70.00%以上。 (2) 大学生获取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信息以电子传播媒介为主、其他传播媒介为辅, 主要途径分别是网络 (80.00% ) 、手机 (75.00% ) 、电视 (50.00% ) 、书本 (30.00% ) 、杂志 (30.00% ) 、校内外广播 (25.00% ) 、与同学交流 (20.00%) 。 (3) 大学生认 为民间传 统体育项 目的最大 功能是传承 历史文化 、还原历史 风俗 (95.00%) , 希望通过 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知识的学习了解项目创始时期的民族风情和习惯 (80.00%) , 拓宽自身 知识面 (75.00%) , 了解更多体育知识 (65.00%) 。

2.3.2实验后两组大学生身体指标的测试结果

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了16周、每周4学时的教学训练后, 由6名专业田径教师组成考核小组对他们进行同等条件下严格的统一测试。由表2可以看出, 实验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方面平均成绩均优于相应的对照组。由于实验前两组学生在身体素质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情况, 数据显示实验施加因素的不同是造成实验后两组间呈现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这说明采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替代传统身体素质训练对实验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具有良性影响, 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别身高 (米) 50米跑 (秒) 助跑纵跳摸高 (米) 双手掷实心球 (2KG) 组。实验表明, 在教学中采用传统身体素质训练有助于少部实验组20人1. 76±0. 0564. 48±0. 3432. 97±0. 08710. 56±0. 321分有一定基础兴趣的学生在运动技术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而采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替代传统身体素质训练更有助于多数学生训练兴趣的提高, 进而提高运动技术, 这一结果与体育教学应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术的目标是吻合的。对照组20人1. 76±0. 043 4. 49±0. 305 2. 97±0. 075 10. 58±0. 274T 0. 301 - 0. 146 0. 389 - 0. 187P 0. 765 0. 885 0. 679 0. 893

2.3.3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需要吃苦耐劳精神、毅力, 同时又非常枯燥无味的持久练习过程, 能否成功激发学生良好的主动练 习欲望是 一堂体育 课是否成 功的重要 标志之一采用传统身体素质内容进行训练, 时常出现教师为学生偷懒耍滑、不 愿练习而 苦恼 , 学生因练 习内容单 一、训练太 苦而不愿练 习 , 迫于老师 的压力被 动练习、身 心疲惫 , 结果形成教师很累、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被动练习局面。 本次实验表明:在素质练习过程中, 采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替代传统身体素质练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训练中的主体作用, 在教师创造的和谐、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中,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厌练情况明显减少, 练习兴趣较高。采用多种身体素质练习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其他内容的兴趣, 学习劲头较大, 教学效果较好。

3.结 论与建议

3.1民间传统 体育项目 进入高校 体育课程 顺应了现 代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且能促使学生厌练情况明显减少, 练习兴趣较高。采用多种身体素质练习手段还能大大激发学 生学习其 他内容的 兴趣 , 学习劲头 较大 , 教学效果较好。

3.2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种类丰富、内容较多 , 一定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难易适中、趣味性强、器材简易的传统体育项目。

摘要:为验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效果,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 特选取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中分别采用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练习两种不同教学实验, 结果发现:实验后, 高校学生对于我国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 认知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实验组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程顺应了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还能促使学生厌练情况明显减少, 练习兴趣较高。

关键词: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付宏山.民间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

[2]潘绍伟, 季浏, 潭华, 等.我国体育课程为什么要进行重大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 2002, (4) .

[3]孟峰年, 韩梅, 钟全宏.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的扩展研究[J].体育科学, 2001, 21.

[4]李诚喜.对学校体育工作中发展民族体育项目的新思考[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引进实验 篇4

拟引进人选公示

根据山东省临沂市2014年引进高学历人才工作安排和有关规定,依据考察评分情况,现将拟录用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6月9日-15日,节假日不休)。公示期满符合条件的,确定为引进人选;不符合条件的取消引进资格。因取消资格或自动放弃等原因造成空缺的岗位,依据考察成绩等额依次递补。

如对公示人员有异议,可在公示期间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等方式反映。反映问题要用真实的姓名、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咨询电话:(0539)8726262;邮编:276000。

附件:《山东省临沂市2014年引进高学历人才拟引进人选名单》

山东省临沂市

引进高学历人才工作办公室

【引进实验】推荐阅读:

三引进07-21

引进推广05-10

引进种羊05-15

引进筛选05-30

引进来06-04

引进06-26

引进体系07-10

引进种猪07-23

引进路径07-23

引进养殖08-07

上一篇:变电站的防雷接地技术下一篇:稻麦周年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