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国外版权

2024-09-14

引进国外版权(共10篇)

引进国外版权 篇1

在中国电视荧幕上的多元化真人秀节目却鲜少是中国原创, 大部分都是海外成功真人秀节目是通过购买版权引进的, 有些节目已成为现象级的真人秀节目, 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及《奔跑吧兄弟》, 均为国外版权引进范本。近来, 国内真人秀对海外节目的版权引进速度明显加快, 各卫视新开的真人秀节目基本上都是版权引进后制作的节目, 如江苏卫视的《我们相爱吧》和《世界青年说》、东方卫视《花样姐姐》、湖南卫视的《真正男子汉》等。甚至韩国MBC电视台于2015年4月5日开播的新节目《蒙面歌王》, 也被江苏卫视迅速购买并于2015年7月19日起上星播出。正是这种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大地上开遍了别国之花的现象, 引起了一些电视学界业界以及关注电视业的人们的不满, 一些人甚至认为“中国原创真人秀已死”。

然而, 中国原创真人秀会因为引进海外版权而变得毫无生机吗?人们应该用更理性的态度来认识中国真人秀的版权引进模式。

1 提升原有节目质量

海外引进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热播, 分流了国内原有节目的观众, 促使原有节目精益求精以维持收视。以湖南卫视王牌节目《天天向上》为例, 这个以介绍中华文明礼仪和道德之美为初衷的节目, 在激烈的收视竞争中, 不断地改进对文明礼仪的介绍形式, 从邀请名家讲解到精心策划小品剧, 从邀请偶像明星到升级舞美, 直到如今与湖南卫视大型季播真人秀捆绑, 打造晚间节目带。可见, 国内原有节目为了对抗海外版权引入节目所带来的收视冲击, 正在全方位使用多元化的手段来提升节目质量, 以期成为中国电视节目中的长期屹立的“不老松”。这种海外引进真人秀节目为原有节目带来的危机感是拉升原有节目质量的永动机。

2 本土化创新反哺原节目

中国对海外真人秀版权的引进, 并非是原封不动的引进, 而是根据中国具体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对原版节目进行了符合我国伦理道德和风土人情的本土化改造。中国的电视观众具有爱听故事的习惯, 因而相比较原版, 《中国好声音》在节目的呈现上增加了对选手背后故事的挖掘。《我是歌手》也根据中国歌手较韩国个人歌手较多的情况, 对韩国原版的赛制进行了符合我国歌唱界生态的改变, 增加了踢馆赛和复活赛。《爸爸去哪儿》也将每次出行的时间由两天一夜改为三天两夜。其实, 对节目的本土化改造, 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是一种在引进基础上的创新。

对真人秀原版节目的本土化创新不仅更加符合我国观众的收视习惯, 同时也有可能反哺原版节目, 好的创意同样会被版权国借鉴。《奔跑吧兄弟》第一季第二期以爱情为主线的神秘之水就被韩国版权方认可, 移植到了韩国原版节目“running man”中。尽管对原版节目的反哺现象并没有大规模的出现, 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真人秀创新的能量正在聚集。

3 激发创新灵感, 催生原创真人秀

中国之所以大肆引进海外的真人秀节目, 是因为中国电视媒体在真人秀, 特别是户外真人秀的制作上没有成熟的团队和体系。通过这几年的版权引进, 中国的电视创作团队在模仿中学习和摸索, 在对引进节目的制作中积累了做真人秀节目的经验, 在本土化改造中激发灵感, 探索出了一些真人秀节目的创作规律, 原创了一批颇具中国特色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以中国汉字文化为特色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文化类真人秀, 以中国戏曲文化为特色的《叮咯咙咚呛》, 以中国的学生教育为特色的《一年级》, 以寻找优秀唱作人为特色的《中国好歌曲》等节目都是近年中国本土原创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这些原创的真人秀节目中, 《中国好歌曲》和《一年级》这两档节目的版权分别输出到英国和韩国。通过对引进真人秀节目制作方法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 我国不仅创作了属于自己的成功的原创节目, 而且远销海外, 为中国原创真人秀节目正名。

因此, 我国不应盲目地排斥版权引进的真人秀节目。海外引进的真人秀节目都是在版权国或其他国家接受过市场检验的节目, 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但同时, 中国的真人秀节目也要谨防过度依赖海外引进模式, 为了追求短期的收视而放弃原创模式的开发。而引进则是学习模仿的第一步, 迈出这第一步, 才能继续前进, 才能突破和创新。

目前, 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 近几年内, 还会有大量国外引进版权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活跃在我国的电视荧幕上。对中国原创真人秀节目持悲观态度的人也不必沮丧, 因为引进是创新的一个过程, 而所谓过程必然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长风破浪会有时, 期待中国原创真人秀节目能推陈出新, 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维山, 王志东, 郑辑娟.真人秀节目《合伙中国人》成功的启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6 (10) .

引进版权,切勿盲目跟风 篇2

跟风现象的负面效应与日俱增

在这里,之所以将跟风现象作为版权贸易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来谈,是因为它在版权贸易中的负面效应与日俱增,已成为出版界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盲目跟风,害处多多。《谁动了我的奶酪》家族的畸形繁衍,就是一个明显的实例。我们不能否认这其中有受益者,但从一个出版社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是极不可取的。它不利于出版社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出版社的形象树立。试想:读者会怎样看你?市场会怎样接纳你?如果说是为了暂时赚些钱,那出版社的声誉又从何谈起?出版社的品牌还要不要?

提高预付金、哄抬版税、加大首印数、缩短版权使用期,在版权谈判中不乏其例。对于大家均看好的选题,外方自然不肯轻易放手。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冷静从事,否则就会造成相互争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结局。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版税率的抬高,而是伴随而来的不法行为。有些人在哄抬版税时忘记了出版社自身的承受能力,忽略了自身可承受的风险指数。这么高的风险向谁转嫁?于是隐瞒印数、拖欠版税、印制粗糙等现象接踵而至。

恶性竞争,小而言之,会损害出版社正当合理的经济利益;大而言之,不利于国家的整体出版产业的发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盲目竞争的结果是把“利”让给外商,这不仅助长了他们漫天要价,还把“风险”留给了自己。只有大家同舟共济,理智地引进图书选题,才能避免版权贸易中不作深入论证,盲目地凭感觉“一锤定音”的现象,树立起中国出版界重合同、守信誉的企业形象,使版权贸易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怎样防止跟风现象

既然跟风现象的弊大于利,那么在日常工作中就应该尽量回避。怎样才能有效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呢?

心系读者,眼观市场。这是版权工作者在从事引进图书版权的过程中应特别留意的。对一个选题的筛选不仅要根据出版社自身的品牌定位和目标读者定位,还应对市场进行科学、系统而全面的调研分析,对选题进行充分的论证。换言之,版权人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精通外语、有较宽的知识面,还要懂出版、懂市场、懂营销……有出色的版权人,加之目标明确,头脑冷静,有取舍、有扬弃的引进方式,就可以有效地杜绝盲目跟风。

知己知彼,扬长避短。要了解自身的优势,出版社的出版结构、规划,又要了解外方的品牌特色,出版社的背景、地位等。中少社的“地球村”文学作品系列,早在8年前就做出了详细的规划,目标是用10年的时间“把世界上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引进中国,让中国孩子和其他国家的孩子站在同一阅读起跑线上,共享人类文明的硕果。”如此,才能确保选题的质量,才能博得对方的信赖,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才能使版权贸易走上系统化和集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树立品牌意识,力避选题重复。随着中国出版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调节机制的增强,中国出版界的竞争日益激烈,优秀的图书需要优秀的出版社用优秀的出版方案引进。出版社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选题的竞争、资本的竞争和品牌的竞争上。前三者均是可变的,带有不稳定性,惟有品牌是不变的,永远属于出版社。外版书的成功引进,不仅能给文化界带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而且可以为出版社树立品牌。

形成有效的行业规范和自我约束。一方面,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为版权引进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大环境,对版权引进的一些方面给予必要的约束,形成有效的行业规范,对一些极不合理的条件,应从行业的角度予以坚决的抵制。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自律、恪守诚信原则、避免恶性竞争,自觉维护竞争有序的市场游戏规则。

追求冷静理性,避免茫然、狂热。决定购买重要版权时,不应该茫然倾心于首印数、版税以及预付金的多少,而应冷静地在选题的整体策划、营销方案上多下功夫,将自己的优势尽可能地展现给对方。版税、预付金的多少,有时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关键是要恪守诚信的原则,树立出版社的良好信誉。中少社由于《丁丁历险记》成功的出版营销,使国际知名度大增,许多国外知名出版社纷纷表示愿意与中少社合作。这里出版社的品牌和信誉再次显示了决定性的作用。

引进国外版权 篇3

关键词:国外电视节目,版权引进,电视制作,制播分离

一、海外电视节目版权引进的背景

由于我国电视节目起步较晚。因此, 模仿和借鉴国外节目一直是个重要手段。从最早的单纯模仿形式和内容, 到后期随着版权意识的增强, 开始进行版权引进, 电视节目制作逐渐成熟。现阶段, 国外电视节目版权购买在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引进模式, 并且逐渐探索出自己的本土化改造道路。

二、海外电视节目版权引进的原因

(一) 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

在现阶段, 的确有一些电视台依靠国外电视节目模式引进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利润。例如, 而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第二季仅冠名、特约赞助和视频版权收入就高达16亿元。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冠名费仅为2800万元, 第二季狂飙至3.1亿元。在市场利益的刺激下, 各大电视台掀起了购买国外节目版权的热潮。

(二) 市场主体规避风险

我国原创优质的电视节目实属少数, 因为开发这类节目的前期投入过于浩大, 成本昂贵, 但是市场的反馈又无法掌控风险较大。与之相比, 购买成功的节目模式性价比要高得多, 因为这些模式大多都经过了市场检验, 市场风险大大降低, 可预期性增强。

三、海外电视节目版权引进对我国电视业大有裨益

(一) 丰富中国电视节目类型

随着我国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愈演愈烈, 观众对电视节目疲惫感倍增, 电视收视一度下降, 唱衰电视媒体论此起彼伏。但是随着国外电视节目模式进入我国, 一些关注当下社会现实、传递正能量的优秀节目受到了观众欢迎, 新颖的节目在本土观众中反响热烈, 掀起了一轮收视热潮。

(二) 提高本土电视节目制作水平

在引进国外成功节目模式过程中, 我国的电视节目制作团队能够接触到国外优秀的节目制作人, 并得到他们的专业培训, 还可以从版权方得到一本节目制作“宝典”, 从舞台搭建、灯光设置、录像位置、各个方面都做了详细说明。在节目录制档期和后期制作阶段, 原版权方派出的专家在现场进行指导和监督, 全程控制节目的制作质量, 保证了节目的收视效果。在这个过程中, 我国的电视节目制作前期可以取长补短, 充分积累先进的经验, 后期则可以针对本土受众的特点进行节目创新, 甚至可以实现节目反向输出, 提高我国电视节目制作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三) 推动了制播分离, 加快了电视产业化进程

我国电视业一直在提倡制播分离改革, 但是业界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直播分离, 始于2012年灿星制作的《中国好声音》, 称它“开创了中国电视制作合作模式的先河”。至此, 各大电视台开始意识到专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重要性, 各电视台从传统的自制节目到与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合作生产节目、再到向专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定制或购买电视节目, 制播分离的多样化趋势开始明显。

同时, 我国综艺电视节目的产业链相比国外发展要落后很多, 在引进国外节目模式的同时, 本土电视产业可以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 从而推动我国电视产业化进程。目前, 涌现出了光线传媒、世熙传媒、天择传媒等一批知名节目制作公司。这些公司在引进、制作和经营电视节目的同时, 还广泛涉及大型活动和颁奖典礼、影视剧制作发行等电视节目制作关联业务领域, 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视全产业链企业。

四、海外电视节目版权引进对我国电视业的消极影响

(一) 加剧了我国电视节目的同质化。

由于我国版权意识普遍淡漠。因此, 当出现一个受到市场欢迎的电视节目时, 其他电视台纷纷效仿, 节目换汤不换药, 导致了电视台之间的恶性竞争, 造成了受众的审美疲劳, 缩短了精品节目的生命周期, 也极度浪费资源。而国外节目的引进使得这一现象愈演愈烈, 各种山寨版的“选秀”、“歌唱pk”比赛层出不穷。

(二) 导致本土电视节目创新能力退化

在电视收视率竞争激烈的背景下, 单个或者某几个引进外国版权的电视节目的成功极易给人造成“万金油”的印象, 认为这种做法既省去了自身节目研发的时间, 也省去了检验节目收视情况的风险, 从而一窝蜂地引进国外电视节目, 仅2013年上半年, 全国各大电视台就新推了30多档引进版权节目。很显然, 当前各大电视台已经陷入了“拿来主义”中, 而原创节目的生存空间遭到了挤压。

五、总结

国外电视节目版权的引进, 的确给我国电视制作带来了一批新鲜血液, 有效激活了广大受众的兴奋点, 促成了一些节目高收视率、高关注度、高广告收入的利好局面。尤其是在各大省级卫视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与自制原创节目耗时耗力耗财相比, 购买国外版权相对简单, 并且效果相对有保证。但是同时它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许多实际问题, 对我国文化环境和电视节目市场形成一些不利影响。因此, 研究国内外电视节目引进的发展规律, 进而从多个维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余月玲.版权类电视节目的引进与本土化改造——以《中国好声音》为例[J].声屏世界, 2013 (7) .

[2]高术美.电视节目版权引进热的冷思考[N].中国文化报, 2014-1-18.

[3]孙振虎.实现电视节目创新的可持续性发展——从版权引进到原创的必由之路[J].新闻与写作, 2013 (10) .

[4]赵淑萍, 张国栋.关于我国电视媒体引进节目版权升温现象的思考——以省级卫视引进电视节目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3 (10) .

引进版权书与排行榜 篇4

图书排行榜在业内业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近些年网络的兴起,使得排行榜不但传播面更广,速度也更快,影响读者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虽然受各种因素限制,各个书店的排行榜彼此之间有较大的差别,但引进版权书一直是排行榜上的常客。

为了对排行榜上的版权书有更多的了解,我们采集了全国著名的有代表性的22家书店8月上旬排行榜数据,并进行了初步数据分析。

在我们采集的220名榜书中,版权书共有14种(见表),涉及13家出版社。虽然引进版版权书占排行榜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多数引进版版权书不但停留在排行榜上的时间长,而且销量也相当可观,如《达·芬奇密码》、《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蓝海战略》等榜书,在排行榜上长久居留,持续时间达1~2年。相比之下,国内图书虽然是排行榜的主流,但能持续停留在排行榜上的则并不是很多,大多是昙花一现,后劲不足。

从数据分析来看,上榜的14种版权书,涉及版权国家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韩国,这些国家目前都是经济发展很强劲的国家。前4个国家一直是国内主要的版权引进地,韩国图书作品,则因为其最近几年影视作品在中国的风靡,近而拉动了韩版图书在国内出版。

引进国外版权 篇5

外版书引进在近现代中国出版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民国时期, 外国传教士带着国外的科学、哲学、语言等教材进入中国, 他们不仅创办教会学校, 更输入西方文化, 实行文化侵略。但无意中也带动了中国的出版业发展, 并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出版人。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 中国的图书版权主要是引进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 尤其是在中小学教科书方面。及至文化大革命, 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完全中断。改革开放后, 百废待兴的版权贸易重新艰难起步, 20世纪90年代后, 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据统计, 1992年我国版权贸易的总品种数为1 666种, 2012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8 000种, 20年飙升里了10倍。但从总体上来讲, 我国在国际版权市场所占份额还很小, 并且在版权交易中一直都是逆差。所谓版权贸易, 绝大部分都是版权引进。引进的题材十分宽泛, 科学、文化、经济、社会无所不及;引进的种类非常丰富, 既有学术专著、大学教科书, 也有包括小说、漫画在内的普通读物;引进的方式日臻完善, 有原文影印的, 有引进后翻译的, 有半翻译半加工的, 有直接向国外作者组稿的;引进的路径主要包括直接引进和通过代理引进。从地域上来看, 引进版权的来源地主要是美国、英国、德国, 亚洲地区引进版权来源地主要是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以及我国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从国内版权贸易市场来看, 版权引进存在着区域上的不平衡。引进版权的出版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以及其他几个经济发达省市。在这些区域中, 冲在版权引进最前线的中信出版社等几家大型出版社是最主要的引进机构。他们与欧美、港台、日韩的主要出版商及其代理商已经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关系甚至一定程度上具有排他性, 国外最新图书的版权只有在被这些主要引进机构放弃后, 其他出版商才有机会竞争;这几家大型出版商也在20多年的版权引进历练中, 培养了一批业务精、效率高的版权人才, 并积累了翻译、发行引进版图书的强大的支撑资源。

二、新进入者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我国版权贸易市场渐趋稳定的力量对比格局, 给新进入者造成了不小的困惑:好版权抢不到, 差版权没法要, 夹缝中求生存异常艰难。作为新进入版权引进市场的出版商, 该从哪里着手呢?笔者认为, 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必须精准定位。

在版权引进蓬勃发展20多年后, 版权贸易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基本稳定, 新进入者的战略定位一定要准。最不应当的, 就是贪大求全, 期望短期内谋取暴利。这样的战略定位是完全脱离实际的。最有利于新进入者的定位是在现有格局中见缝插针, 寻找当前尚不被其他竞争对手看好但发展前景较好的学科方向或者地域方向, 稳中求进, 寻求突破。

2. 必须贴合本单位现有的资源基础。

主要是从作者、编辑和发行的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一个出版机构会有其相对固定的作者群、编辑团队和发行渠道。引进版权时主要考虑的是引进对象和本单位的作者群有没有类似、本单位的编辑团队能否高效精准地完成引进版的编辑工作、引进的图书是不是适应本单位的销售渠道, 而不是看宏观图书市场上缺什么引进什么。例如, 如果某单位以出版儿童图书为主, 主要的作者也都是童书作者, 在新进入版权引进市场时, 去主攻理工科的大学教材, 在编辑、营销等方面都会凸显自身的劣势, 也很难得到外方的信任和认可。作为一个新手, 如果在一个半成熟市场上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不专业, 必然会步履维艰。而如果这个出版儿童图书为主的出版机构, 在引进图书的时候, 着眼于儿童教育类经典专著, 这个理由就非常充分。首先是专著由于其受众有限、利润一般, 容易被主要引进商忽略;其次, 即便和主要引进商有竞争, 也可以通过现有作者的学术文化交流圈, 赢得一些间接的信任, 提高中标率。

编辑团队的主要优势对于引进版权能否成功起着重要作用。长期编辑某类图书的编辑, 对于这一专业最新动向、基本知识、出版中常见的问题会比较敏感。如果一个长期编漫画的编辑去编辑翻译来的理工教材, 显然会很费劲, 影响效率和效果。最重要的就是渠道适应性的问题。

尽管目前图书销售市场是完全放开的, 但受发展历史、长期战略及掌握资源等因素的限制, 出版商在图书销售方面也是有一定的偏向性的。如笔者所在的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常年出版中职技校教材, 在其周围主要集中的是销售中职技校教材的国有、民营渠道。这个渠道和大众图书渠道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那么, 在新进入版权引进市场的时候, 即便能够抢到大众图书的版权, 收效也不一定会好。

3. 必须借助社会化分工。

这个和第一点提到的战略定位有关。所谓借助社会化分工就是借助专业人士来达成版权引进, 如将翻译外包、将版权谈判外包给版权代理。这一建议的出发点是, 新进入市场的版权引进出版商, 其现有人员中很少有版权贸易的全才, 译者方面的积累也会不足。在市场还不明朗, 效益还很模糊的时候, 花大价钱招纳或者培养市场上成熟的版权谈判人员, 周期较长, 成本也很高。相反, 如果将版权谈判服务一事一议地外包给版权代理机构, 就会是一个既省钱、又高效的选择。而且, 由于刚进入的原因, 还得不到国外主流出版商的认可, 而很多版权代理商已经和国外主流出版商之间有长期的合作关系, 彼此之间比较信任, 如果请他们出面, 达成合同的概率会更高。

至于翻译, 是给引进作品赋予二次生命的人。若译者不给力, 就会影响引进作品的表达能力, 势必会拉低引进作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使得和外方的版权贸易走进恶性循环;如果找到并采用好的译者, 就会给作品增光添彩, 这是作者、国外出版商和引进出版商、读者皆大欢喜的事情。好的翻译团队是版权引进出版商的重要资源。作为新进入者, 在这方面的积累往往不够, 所以如果在这方面借助外力, 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4. 必须灵活创新。

作为新进入者, 最发愁的事情是好版权买不到。好版权刚上市, 就会被那些长期合作者抢走。在这种情况下, 新进入者还可以走的路径就是创新合作方式。比如, 在考察市场的基础上, 制订选题方案, 直接邀请国外合适的作者编写, 原创第一手的版权;制订本单位本版图书的改版方案, 直接邀请国外作者编写。又如, 依托本单位背靠的行政资源, 为国外作者提供额外的服务, 将作者的版权作为打包条件进行谈判。例如, 某部委在筛选邀请国外专家来对本系统干部进行某方面的培训。其下属出版社一直在和国外这一方面的专家谈版权没谈下来, 得知上级部门要遴选邀请培训专家后, 该出版社主动帮助上级部门联系培训事宜, 最终促成该专家来华讲座, 也顺利将其作品版权收入囊中。

引进国外版权 篇6

关键词:综艺节目,真人秀,版权

“真人秀”三个字可单独拆分为“真”“人”“秀”三个独立的字去诠释这类型的综艺娱乐类节目。“真”即可理解为真实, 是一种状态的解构;“人”是载体, 但是在不同文化背景, 不同区域对人字载体的选择亦不相同, 在欧美国家参与真人秀节目的是素人, 普通人;而在东亚文化中的人以明星为主;“秀”是一种表现形式, 是综艺节目的属性特征;“秀”是为符合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对这类型节目的诉求。

真人秀是当下最受欢迎的综艺类娱乐节目, 极大地满足观众娱乐放松的需求。真人秀在中国主要是版权的引进, 进入到中国有了本土化的融合, 欧美版权和韩国版权是当下中国电视的主要来源, 但在两者中, 电视台及观众更偏向喜好于韩国的版权。两者的区别首先在于欧美的“真人秀”更偏向于“真人”, 即为素人的设计, 秀的部分较为弱化, 环节设计目的性强。而韩国版权的综艺节目则更偏重于“秀”, 节目目的性不够强, 表演成分较重。其次, 作为东亚文化共同体, 有着类似的文化背景, 人文特征是中国选择韩国版权的主要原因。再次, 欧美的电视节目更为偏重模式, 韩国的电视节目更为偏重体验, 情感的交流与认同, 价值观的引导, 正能量与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是特征。欧美却与之相反, 欧美真人秀设计更为现实, 赤裸的社会, 露骨的人际关系, 尔虞我诈的人性阴暗面, 在不和谐、不安定的社会中如何生存是电视要告诉观众的。最后, 结果与过程的偏重点不同也是两者的差异, 欧美更偏重于结果, 高额的奖金, 欲望的刺激, 诱惑力在真人秀节目的开篇就会提及, 因为是素人参与, 所以观众的代入感极强, 素人的每个行为动作都感觉与自己息息相关。而韩国的真人秀节目, 过程大于结果, 过程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可变性很强, 对嘉宾的表演综艺感要求高。

当下是中国真人秀节目的高风险时代, 是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 因为不用在乎原创力的创作, 版权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新宠, 电视台追求高收视率来赢得更多的广告赞助费用, 企业通过高关注度来赢得市场快速认可, 而赚取快钱成为资本玩家的新追求。电视台本身也在制播分离的境况下, 摇身一变成了播出平台, 专业的制作团队或者中外合作团队确实也为高质量的节目有了基本的保障。电视台, 制作方和资本方三方合作, 版权快餐式的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就霸占了80%的荧幕, 基本扼杀了原创力节目的生存空间。

当今的中国综艺真人秀节目, 拼的也不再是内容为王, 而是版权类节目中的明星效应, 节目能邀请到什么样的明星, 带来什么样的表演, 有多少热点可以炒作, 就能带来多大的关注, 节目内容设计就只能成为功利战场的牺牲品。获利的不再是节目本身, 而是资本的市场。我们不得不思考当版权引进下明星效应消费完了后, 中国真人秀节还剩下什么?路在何方?在版权引进的时代, 我们看到了国外综艺节目的优势, 制作技术优良, 舞台效果的精美, 大片式的视觉追求使我们看到了差距, 规范化的教程一尺厚的教科书告诉了我们该怎么取景, 台词该怎么设计, 舞美灯光的使用标准。在引进学习的过程中, 不能放弃对节目本身的思考。如果引导不准确, 资本将会对综艺类电视节目市场造成毁灭性打击。好高骛远, 不切实际地追逐资本, 放弃原创力的创作, 中国真人秀类电视节目终将失去生命力。在面对当下版权引进的冲击, 中国真人秀节目原创作过程应具备以下几个思考。

1挖掘受众需求

电视出现在百姓生活中的首要目的是满足受众放松的需求, 真人秀节目是综艺类节目的一种类型, 更需注意设计过程不应过于严肃或以说教性质传播节目内容。主题设定, 环节设计, 嘉宾的表演都应注意以“真”“娱乐”为主, “真”为最原始的情感传递, “娱乐”是受众收视需求, 是节目与受众产生关联的最佳方式。

2制作品质保证

版权引进是中国真人秀节目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这个是阶段提升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整体制作水平, 大片式的拍摄, 精美的舞台设计, 动人的故事设定等让观众已经习惯用电影的审美标准来看待当今的中国真人秀节目。未来中国原创真人秀节目的高品质制作将是最基本的要素, 也为从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3媒介融合, 创新互动

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篇7

一、河南省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实践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 河南省高度重视引智工作, 不断深化引智工作制度改革,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引进国外智力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引进国外智力的数量不断扩大, 结构不断优化, 质量不断提高, 领域不断拓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也显现出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 在思想观念上, 引资与引智没有有机结合

通过调研, 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和一些单位的领导, 思想观念较为落后, 将招商引资当作头等大事, 对招才引智则不太重视, 没有看到引智工作在人才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及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还有的对引进国外智力视为可有可无, 引智意识淡薄。有的市地还没有成立外专局, 有些市地虽然成立了外专局, 但仍存在人员不到位或兼做其他工作等现象, 尤其是部分县市区没有专职外专人员, 引智工作网络在县级出现断层。

(二) 在政策法规上, 法律缺失与政策创新不足并存

至今为止, 我国还没有一部公开的、专门的引智工作方面的法律, 引智工作依据的仅仅是一些文件、制度或不具备法律权威的部门规章。河南省教育、外事、公安、外专等部门都有一部分引进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的职权, 但全省层面的引智政策宏观法规政策缺失。各部门制定引智政策多出于本部门及临时需要的考虑, 缺乏全省层面的系统考虑, 宏观归口管理部门协调能力不足。具体政策上, 多是沿用国家的政策规定, 在国外人才引进、专利保护、薪酬分配、税收优惠、子女入学等方面几乎没有更为优惠的措施, 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 整个引智工作缺乏法制化管理。

(三) 在引智的质量数量上, 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

河南作为内陆省份, 在引进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上, 与沿海及发达地区差距较大。据统计, 我国每年引进的国外人才在50万人左右, 而河南去年一年的长期专家在2000左右。加上短期来访讲学研究的, 统计在5000人左右, 数量少。引进专家结构不尽合理, 传统产业领域引智专家多, 高新技术领域、高层次专家较少的现象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引智的结构上, 80%都是解决实用技术的, 创新型人才不足;在年龄及学历上, 以退休专家及知识层次偏低的国外技工为主, 副教授及具有博士学位的不到20%;在产业分布上, 农业引进的占到总数的40%以上, 畜牧业占到20%以上, 工业方面主要集中在技术改造、制造业, 仅占到20%, 在信息、高新技术、能源、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只占到10%。而高层次专家也不多, 团队引进少。国家外专千人计划已评过三批, 河南仅有2人入选, 企业、高校、研究院所集聚高层次专家的能力过低。

(四) 资金投入上, 投入过少使引智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引智工作虽然具有花钱少、见效快、周期短、效益高、事半功倍的特点, 对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及高校引智主体作用能得到发挥, 但对基层单位, 没有经费专项投入, 此项工作难以开展。全省引智经费长年徘徊在600万元, 而一年的引智项目在200项左右。常规项目一个专家只能资助1万-2万元, 解决专家往返机票, 且手续相对繁琐, 大大影响了地方及企业引智的积极性。大部分省辖市没有专项引智资金,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对资源的统筹协调力度, 引智“引火煤”的作用很难体现。在企业投入方面, 企业应当是引智的主体, 但企业领导对自主创新认识不足, 全省大中型企业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企业建有研发机构, 约三分之一的企业开展有科技活动, 99%的工业企业为零专利, 在引智资金投入上更少。

(五) 在管理服务上, 服务与管理的质量需进一步提升

为了吸引国 (境) 外人才, 引进国外智力, 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花了很大力气, 但后续的协调服务工作却有些跟不上。突出表现在:一是专家库资源不足, 需求与供给不平衡, 企业提出的专业人才需要, 我们寻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二是引智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 对引智资源及其成果在地区、行业以及单位之间的统一协调不够, 从而使引智成本大大增加, 效益大打折扣, 造成资源浪费;三是对引进人才保障、服务不够, 在医疗、子女入学、保障方面难以满足专家的要求, 营造有利于吸引外国专家和海外人才的法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工作创业和生活环境达不到要求。

(六) 在引智效果上, 引进国外智力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显现不足

近年来, 虽然引智对工业、农业、环保、民生等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也产生了几十亿元的经济产值。但与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结合不密切, 在一些重大项目上未能发挥重要作用, 在全省举办的一些重大国外及省内招商项目、推介项目, 大的博览会上难以看到引智的影子。现有的引智项目上, 老项目多, 新项目少, 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的项目不多。

二、河南省引进国外智力工作面临的机遇

(一) 邓小平引智理论不断丰富完善, 为引智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1983年7月8日, 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 指出“要利用外国智力, 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 谈话明确提出了外国智力的概念和利用外国智力加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 揭示了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内在联系, 将引进国外智力确定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 及时作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江泽民同志指出“积极引进国外智力, 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其他一切文明成果, 加快自己的发展, 是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了人才的重要意义及引进国外智力在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强调“要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 做到自主培养开发人才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 明确了“坚持以我为主, 按需引进, 突出重点, 讲求实效”的引智方针和工作重点, 为开展引智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不久, 2012年12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20位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座谈。他引用孔子的话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 认真听取外国专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建议。他强调“中国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 进一步阐明中国的发展必须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经验, 引进国外智力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引智理论经过30年实践, 不断发展完善, 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引智思想的创新发展、重大贡献和最新理论成果, 是新时期引智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根本指针和行动指南, 对河南省引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引智工作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11月, 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 建设中原经济区拥有了纲领性文件。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 河南省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对人才尤其是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 对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这必将为引智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难得机遇;同时, 引智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发展。

二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复。2013年3月, 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 (2013~2025年) 》, 这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实验区。随着航空港实验区影响力的攀升、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对外国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对航空经济链相关专业, 比如电子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生物医药业、现代服务业等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 这些都为河南省引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三、新形势下河南省引智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一) 创新引智观念, 加快职能转变

要做好引智工作, 必须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以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和引智思想为指导, 充分认识引智在实现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性。结合各地实际, 树立五个新型智力引进观念:一是树立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的观念;二是树立用“才”、用“智”,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三是树立引智要突出高端重点及紧缺人才的理念;四是树立个人引进与团队引进并重的理念;五是树立营造国外人才宜居软环境的理念。引智部门也要加快职能调整, 将重点从管理转向服务。要加强引智机构与队伍建设, 提高引智质量和效益。

(二) 创新引智思路, 围绕大局开展工作

引智工作具有政策性、时效性强的特点, 但要实现强劲发展, 必须走创新之路。思路决定出路, 创新决定发展速度, 加强和推动引智工作, 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 使引智效果最大化。河南省的引智工作必须围绕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大局, 准确定位, 主动融入, 注重从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结合实际来规划、思考、定位、运作,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 创新政策法规, 打造航空港人才特区

要围绕国家提出把航空港实验区建设成为竞争力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高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绿色智慧航空都市、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的宏伟目标, 找坐标、定方位;要考虑如何在为地上交通、空中交通, 地上服务、空中服务, 域内产业、域外产业等服务中发挥作用。紧紧围绕航空服务保障和维修、飞机零部件制造和航空租赁等航空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光电与半导体、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以及教育培训、商务休闲、医疗保健等城市配套服务业需要, 着力打造国家知名的人才特区, 在海外人才的引进、使用、激励、保障等方面, 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 对于符合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给予一次性补助, 并在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优惠待遇, 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外国专家来河南省创业。

(四) 创新体制机制, 调动多方面引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是借鉴国家的局省合作机制, 我们在省内与郑州市人民政府、中原工学院分别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创立了局市、局校合作机制, 还将与港区建立引智实验区, 创新人才特区引智工作的新的体制。二是加强多部门合作沟通机制。要加强与国资委、商务厅、工信厅、教育厅、科技厅、农业厅等部门合作, 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大招商活动参与融入, 了解对国外智力的需求, 突出引智重点。三是加快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扶持一批企业研发中心、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科研实践基地。四是建立绿色通道机制, 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特事特办, 为各用人主体引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提供相关服务。

(五) 创新工作举措, 实施战略性引智工程

一是实施国际人才交流合作资助计划。以河南省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为依托, 加大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力度, 建设一批国际高端人才集聚基地, 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二是实施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养计划。以培养河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为目标, 全省范围内选派在工农业生产、教学科研、医疗卫生等领域一线的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赴国 (境) 外培训, 引领和带动河南省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实施郑州航空港区引智实验区计划。以引智示范区建设为载体, 先行先试, 制定相关引智政策, 创新引智体制机制, 拓展引智工作领域, 提升引智工作效能, 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的紧缺人才, 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六) 创新载体平台, 加快国际人才市场和平台建设

浅谈国外优秀专业教材的引进 篇8

国外经典的优秀专业教材, 不但理论与技术新颖先进, 而且语言简明扼要、内容设置非常合理, 一直备受国内名校教师的青睐, 然其价格动辄几百美元、几百英镑, 购买与推广一直是个大难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伯尔尼公约》之后, 翻印、盗版已属非法, 版权成为影印、翻译国外优秀专业教材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教育与传播优秀文化的使命自然落到了出版社身上, 各层次读者也呼吁出版社予以引进出版。其实各大出版社早就想过甚至着手做过, 然而一趟马拉松式的实践下来, 这类专业教材的引进成为出版社不得不割舍的“痛”。说其原因, 更是林林总总。

其一, 版权谈判与贸易费劲, 需要精通外语又懂相关法律的专业人员来做, 手续繁多, 人员难找, 路途遥远, 耗时漫长, 来来回回, 费时费力。

其二, 所付版税较高, 一般为7%~10%, 而且精明的国外出版商往往还有高额首印量的要求。

其三, 所付翻译费不菲, 会英语的人少, 会专业英语的人更少, 愿意翻译专业教材的更是少之又少, 造成人难找, 翻译价高, 徒增人力和经济成本。

其四, 读者群体不好把握, 洋为中用, 国外的专业教材能不能和国内的专业知识接轨, 受不受国内读者认可, 前景未知, “钱”途更为渺茫……

由此造成了专业教材在引进过程中的种种不适之症。如出版社缺乏版权贸易的专业人士, 教材部分内容不适合国内政治或者行业发展而对方拒绝删改, 版税率和首印量要求过高, 对口的翻译人才难找或翻译质量不高, 读者对内容不予认可, 等等。实践业已证明, 出版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却很难实现盈利。

二、出版社的相应对策

(一)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科学出版社在总结过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成立了专门从事版权贸易的国际合作部, 高薪聘请了既精通外语又熟悉版权贸易的专家。他们与专业社长一块参加了2007年10月在德国举办的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展, 与国际著名出版商Springer达成了整体引进一套10本有机化学专业教材的初步意向。不但降低了版税率和首印量等方面的要求, 并且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取得了主动。

(二) 集结高端智囊的成果

回到国内, 科学出版社又聘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相关教授, 对所选国外教材逐一进行审读、点评, 并动用海外关系, 详细调查了每种教材的作者理论与教学水平、在国外的获奖情况和学校选用普及率, 分别填写“外版图书引进申请表”“外版图书作者介绍表”“外版图书出版专家评议表”“外版图书获奖情况表”“外版图书销售情况表”“外版图书引进审核表”等表格, 进一步核实该教材的价值和可引进性。为更符合国内教学的实际情况, 我们和德国出版商Springer达成协议, 可对书稿作适当删减和处理。为了化繁就简、保障出版质量, 我们采用影印版而不做翻译, 既保留了专业图书的原汁原味和地道语言, 又减轻了成本负担。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的眼球, 提升本书的销售亮点, 我们不辞辛苦、“吹毛求疵”地遴选修改了30多种封面设计方案, 最终定下美观、大气、醒目的封面设计方案。

(三) 选定合适的上市时机

整个出版的过程, 可谓历尽千辛万苦、曲折复杂、费时费力。从2007年10月开始着手, 几十位专家学者和编辑们一起忙碌, 直到2009年1月北京国际图书订货会前夕, 我们才出齐这套《国外化学名著系列》 (影印版) 10种教材。首印2000册, 一年多的时间内就销售告罄, 各大院校的相关教师争相购买推荐, 好评如潮。比如美国Francis A.Carey and Richard J.Sundberg合著的《高等有机化学》[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Fifth Edition) ]。在当当网上就有评论111条, 说得最多的就是“经典”“经典中的经典”“必备”“梦寐以求”“很好”等赞美词句, 而且没有一条差评。该书76个印张, 150多万字, 定价160元。时至今日, 已经印刷3次, 累计销售4000多册, 实现销售码洋640000多元。

(四) 乘胜追击, 扩大战果

在收获不错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我们更是得到了国内各大院校专业教师的赞扬和追捧, 进一步巩固与深化了科学出版社权威、经典、高端、图书品质上乘的品牌形象, 吸引了数百位优秀学者教授的目光, 他们或推荐, 或审稿, 或翻译, 或著书立说, 与科学出版社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随后, 我们又根据北京大学几位热心教授的推荐意见, 借鉴本套丛书的成功经验, 陆续引进并出版了《国外化学经典教材系列》 (影印版) 、《药明康德经典译丛》 (翻译版) 、《现代化学前沿译丛》 (翻译版) 等系列外版专业图书, 形成了良性的马太效应。在推荐与翻译的互动过程中, 双方又进一步加强了联系, 加深了感情。教授做得热情, 编辑忙得开心, 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共同为国外优秀专业教材的引进工作做出贡献, 同时也是为国内的教育工作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三、实践感悟

辛勤的耕耘, 伴随着丰硕的成果。国外优秀专业教材的引进与出版, 确实不易, 套用一句流行语——痛并快乐着!

摘要:优秀的国外专业教材, 深受国内教师青睐。较高的引进版税及较窄的购书群体, 形成了较为尖锐的矛盾。本文以科学出版社成功引进高品质的专业教材为例, 详细阐述具体的引进办法、编辑出版及营销推广过程, 可供广大同仁学习借鉴。

关键词:优秀教材,版权引进,教材出版

参考文献

[1]徐立萍.版权保护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期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 2012 (7) .

[2]王莉.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状况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9 (6) .

引进国外版权 篇9

引进版权效果明显

据亲子天下童书主编张淑琼介绍,在每年惯常举办的各种书展中,他们都在寻找合适的儿童读物,且并不只限平面纸本。彼时,台湾优秀玩具书市场尚有缺口,无论是引进版权还是本土创作,都未能有繁荣之景。在寻找书稿的同时他们发现,由于玩具书开发和制成的过程繁复,国外的此类书籍发展相对成熟,因此决定先从引进国外版权入手。在作品的内容选择标准上,亲子天下从作品本身的创意以及读者的需求两方面考虑,以期出版具有独特性、且在市场中不可取代的产品。

“实验好好玩”系列是亲子天下出版的第一套立体玩具书。这套源自巴黎科学工业城(类似台湾的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机构)的玩具书汇合绘本、科学小实验、立体剧场等元素,在水、建筑、身体、植物、滚动、声音和影子七个主题上,意图用互动的模式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做,打开科学之门,培养孩子逻辑推理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套书出版后获得漂亮的销售成绩,很好地弥补了玩具书市场的缺口。

然而,即便有了这套书的造势,还是不能断言立体玩具书有了新的开局,出版社还必须面对非常现实的问题。以“实验好好玩”为例,此套书的印制与普通平面书有很大区别,通常平面书只要买进版权,接下来按照正常程序在本土设计、印制、发行,而此套书则因其包含立体剧场部分,印刷程序只能通过版权买卖双方合印的方式进行,即版权买方提供合印需要的中文化翻译数据、市场定位、价格和营销预案,交由卖方通过之后,再由卖方负责进行印刷制作。由版权卖方印制的原因在于,立体书部分的制作和装订,在台湾尚不能找到合适的厂商配合。

近期亲子天下又将出版一部引进版权的玩具书,在台湾本土寻找印制厂商及估价时依旧发现有相当的难度,从纸张的选取、装订方式以及纸艺处理,都难有印刷厂商可以提供技术配合;而最大的问题在于,虽然在数字时代,动手操作实体感的逆向潮流偶有发生(部分立体书、游戏书在市场上的热销就反映了这样的现象),但台湾市场的喂纳量尚不稳定、不确定,开发出高阶的商品之后,如果首批不能大量印制,成本势必过高,这将导致开发制作的意愿降低,而市场风险则相对增高很多。鉴于此,他们也许需继续与版权卖方合作印制作品。

即便如此,亲子天下还是会寻找那些带有翻转拉跳功能的玩具书,并且每每在选择一件作品的时候都会自问:为什么需要这样的特殊设计?没有这样的设计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吗?结合特定的内容,能操作,并且是有意義的操作是他们选择的关键,例如知识类的书很适合用玩具书的形式呈现,依层次翻开后可以有惊喜的书或是目的在于解说讯息的书籍也适合做成玩具书。附加立体功能的书,不管什么类型,都必须因为加了一个趣味元素而有所改变,“重点在于需不需要,有没有效果,而不是单单为了形式。”张淑琼说。

自制玩具书独具一格

亲子天下引进出版的立体玩具书还包含“走到哪玩到哪”系列、《晚安故事摩天轮》等,均获得很好销量。具备了足够的制作立体书的经验之后,亲子天下陆续筹划并出版了自制立体玩具书,“如果儿童剧场DIY立体故事剧场”系列与“我的第一本DIY立体礼物书”系列是他们颇受欢迎的代表作。

据责编蔡佩瑶介绍,“如果儿童剧场DIY立体故事剧场”的发想源于台湾“如果儿童剧团”与电视台合作录制的影片,影片中由不同的戏剧形式去演说儿童剧,书则是撷取其中数出剧,改编成绘本。这套书做成立体形式的初衷在于,希望孩子在观看和阅读的同时,也能够动手操作,感受戏剧表演的过程和乐趣。因此在开发这套书的时候,编辑力图在“如何能让读者有充分参与的互动感”上有所创新。碰巧责编曾是幼教老师,在幼儿园教学时曾和幼儿一起“玩戏剧”,用各种不同的媒材创造戏剧演出所需的道具,由此发想,在整套书的包装上,让书盒不仅仅是外包装的纸盒,更是可以一物多用,让孩子组装成一个可随身携带的“剧场”。“DIY立体故事剧场”的整体概念便顺利促成了。

读者买到这套书后,可读、可看、可演、可玩、可做。首先,书盒通过简单的拼接步骤后即可变身为一个可以展演的立体故事剧场,加上内附的剧场布景纸板和可制成扮演角色的纸偶,便可立即说演故事。由于这套书的读者范围是3岁以上(3~6岁亲子共读和7岁以上自己阅读),读者年龄偏小,因此在DIY步骤的设计上侧重考虑小读者的操作难易度,给予些许的小挑战,又不至于因制作过程太过艰难而降低兴趣。为此,编辑设计出数种书盒,不断与制版厂商沟通设计,并将打样后的各种书盒拿回出版社反复操作、实验,不断修改后才确定了最终具有挑战性又不太难的版本。立体剧场的变身过程不仅在书内显眼位置附有步骤说明图,出版社也将整个过程另拍摄成影片,供读者随意下载。

让视觉艺术跃然纸上的立体书,翻开每一页的动态效果,总能带给读者许多惊喜,这些创造惊奇的机关背后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结合了空间结构、透视感及数学运算的精准艺术,因此制作技巧不比一般书籍那么简易。但是读者可以从练习基本技巧开始进入立体书的世界,进而举一反三,自行开发更复杂的立体技巧,或是通过多种技巧的组合不断创造出令人惊奇的作品。这是立体书之所以比其他类型书更吸引人的地方,也是“我的第一本DIY立体礼物书”系列创作的初衷之一。

“我的第一本DIY立体礼物书”是台湾知名儿童作家王淑芬构想已久的书。王淑芬担任小学美术老师,熟稔小孩喜欢创作的心理,其企划的另一初衷在于降低操作挫折的风险,让手指肌肉还在发育中的小读者,或是没有美术基础的一般成人读者都可以卸下心防,亲自动手剪下线稿、着色、添加插图及文字创作,照着另附的图文步骤制作组装成一本独一无二的立体书,并享受创作的乐趣。书的开发和设计过程也融入“教授读者最基本却很酷炫的立体技巧”的目的,包含伸缩机关、立体站立、旋转转盘、多层次的站立、Y字形折法的弹起效果、翻转六种技巧。读者可以分别用其中某一种技巧完成一张与众不同的立体卡片,更可以将这些技巧综合运用,组装成一本精装手工书。

与所有DIY立体书的开发过程一致,这套书结合不同的主题,均在纸型材料的结构设计上花了极大心思,只要有一点细微的角度差异,就会影响立体书动作的顺畅程度。编辑与作者设计出纸型结构之后,同样经过不断的调校折痕和剪贴的位置,直到达到完美的角度。为了寻找适合的纸张印制材料,创作人员打出传统样,尝试多种不同厚度、不同上光方式,以及不同纸质的效果,以测试印制出来的色调是否准确,是否容易折贴裁剪,硬挺度是否足够等等。

台湾立体书市场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进口原文书,一是版权和自制书。过去几年进口原文的玩具立体书市场甚为红火,购买和收藏的人数都在增加,且不限于儿童。亲子天下的自制立体玩具书虽然不是特别高阶的作品,但在本土儿童立体书部分也算独具一格。主编张淑琼表示,高阶的玩具立体书在创作起初能结合纸艺工程师,有专业的研发团队,会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而本土在原创玩具书上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不仅缺乏纸艺工程师这样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出版整合整个研发和制成的技术,需要有健全的体系持续开发、实验,并且在成熟之后形成一整支产业链。

正如Simon & Schuster出版社在立体书上整合了从上游(研发)到下游(印制及销售)资源,高阶产品经量产之后以全球为市场,带来极大的效益,对整个产业也有很大的刺激,甚至带动了立体书创作的风潮和整个印刷代工产业的转移。张淑琼感慨地总结:“如果想要认真地开发原创玩具书,必须在视野上有所提升。”她也表示,在经过多番立体书的出版试验之后,亲子天下将会尝试更多的立体玩具书开发,在增加阅读的可操作性、互动性、游戏性上作更多考量。

引进国外版权 篇10

一、河北省各地创新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的比较和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快速发展, 知识经济的到来, 人才资源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的注意焦点。

(一) 制定专门的引智、引才计划。

河北省通过“海外人才的聚集工程”“归冀工程”等各项人才计划, 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创新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

(二) 实施各种不同的优惠政策。

科研资助方面的优惠。扩大资助数额, 引进有利于科研的资助措施。税收方面的优惠。河北省规定留学的高新技术人员的税收可以加计进行扣除。并且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有关认定办公室认定的科研院所与企业等招聘单位支付给国外专家的薪资能够直接归进单位成本中。

(三) 营造良好和谐的环境和气氛。

“归冀工程”的实施, 主要是以留学生创业园为主要载体创建的。启动建设一到两个创业园示范区点, 集成社会服务和政府服务的各种各样的资源, 使留学创业相关人员能够在这些园区内享受子女的入学、入托、共享技术平台、学术交流等各项服务。

二、创新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问题的重要性

研究创新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问题, 可以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创新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问题的新情况、新特点, 以便及时调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政策, 从而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对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创新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 目标问题。

创新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的目标不明确, 针对各种类型的海外留学人才和国外智力创新人才没有明确的进行分类, 针对各种人才的利用没有明确的目标分化。

(二) 对象问题。

没有根据河北省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明确的创新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在引进人才的时候采取“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措施, 导致引进的人才不能在合适的岗位上面施展自己的才华。

(三) 手段问题。

创新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在进行的时候, 没有指定合理的引进措施, 有些相关企业或是单位采取国外和国内人才一样的待遇, 导致在人才引进时, 出现混乱的局面。

四、创新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问题的策略和措施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别从明确政策目标、明晰政策对象、丰富政策手段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 明确政策目标, 完善机制方法的创新

1.激励机制。河北省相关管理部门要鼓励和推动相关用人单位的创新激励办法和奖励政策。恰当的利用评模、表扬、股权、奖金、保险、薪酬等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国外人才和专家的归属感、荣誉感、成就感。而且要不断地开展各种荣誉称号的奖励与表扬工作。2.市场机制。河北省应该大力的规范并且培养省内从事有关国际人才服务的相关中介机构, 提高创新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的准入制度。规划并且大力发展国外人才的相关中介组织单位, 推行并实施国际人才的代理服务制度。提高国外各个方面的人才市场服务项目, 规范并且强化创新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的信息交流功能、人才评价功能、定价功能、中介功能。全方面的保证国外人员应聘的各种合法权益。

(二) 明晰政策对象, 搭建各种平台载体

平台的搭建, 政策对象要以重大事项为主要依托, 促进引智力量和资源的完善和整合, 实现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高效率集成, 形成“基地—引智—项目”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的引智机制。加大并且提高对重要项目的力度支持, 尽快的促进并实现产业化。1.积极发展并且实施科研基地平台。借助相关的科研机构、各个高校组织等大型的企业为主要平台, 进一步的建设并且完善相应的科研基地, 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博士、博士后等相关的流动工作站。进而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前来这里进行工作, 进行科研。2.完善相关的创业园区平台的建设。河北省要更进一步的利用已经建设的创业园区, 通过对加强创业服务、发展风险投资等措施的实施, 权利解决项目推广和资金的各个方面的推广的相关问题, 促进创业园区的积极发展。而且要提高各个创业园区在吸引国外外国人才的优势, 充分的支持对科技、人才、智力的引进。

(三) 丰富创新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的相关政策

尊重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增强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建立人才市场流动机制。改善对国外优秀人才的各种政策, 使他们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全心全力的施展自己的才华, 从而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加大投入, 努力实现对国外优秀人才的吸引, 用感情留住相应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引进国外版权】推荐阅读:

三引进07-21

引进推广05-10

引进种羊05-15

引进筛选05-30

引进来06-04

引进06-26

引进实验07-06

引进体系07-10

引进种猪07-23

引进路径07-23

上一篇:发展型资助工作模式下一篇:围生期保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