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承载

2024-10-10

项目承载(精选8篇)

项目承载 篇1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作者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在总结已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观点, 即实行多元合作、项目承载、学练交融、职境升华的设计思想。以加强高职院校与多方主体的合作, 以项目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通过强化渐进式训练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并有效形成职业技术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项目,教学任务,人才培养模式,学练交融,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实施是一个老话题, 同时它也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最基本工作内容, 几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深刻认识到职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以及与社会产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必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贯彻工学结合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一致,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教育资源的合理共享, 并使专业与产业、职业内涵以及社会评价标准等对接, 为区域经济服务。本文意在归纳总结教学改革实践中高职土建类专业“多元合作、项目承载、学练交融、职境升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及其实践成果。

一、多元合作

“多元合作”表述了办学的方式方法或教学机制等方面, 是指学校与社会企业、科研院所、行业行政机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以及其它院校等开展多方主体的合作, 建立长效机制, 实施开放式办学, 并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等。与企业的常规性合作主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开发建设、资源共享、顶岗实践教学设计和组织管理、学生毕业实践考核评价、师资实践培训、聘任兼职教师、企业员工培训、应用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研讨会议、方案设计及操作实施等合作, 准确定位使专业方向与产业保持了较好的协调性, 使课程体系、课程内涵、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与职业岗位具有了较好的一致性, 使教学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实施与实际生产过程具有了较好的通融性。

“多元合作”还包括与企业更广泛的合作。第一, 组建校企教育集团, 形成双主体的教育培养机制。第二, 与企业合作将企业公司的分支机构等设在校园, 申办资质, 挂牌营业, 开展对外业务, 既有效地利用了教师个人的执业资格证书, 也为社会提供了专业技术服务。同时, 教师和学生均作为公司职员直接参与职业实际的工作, 体验绝对真实的职业情境, 提升了职业能力, 实现了“校中厂”式的合作。第三, 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 动态地选择适宜的企业、适宜地点、交通便利的适宜工程项目, 作为教育基地, 它不同于顶岗实习基地, 是学生在校教育期间经常深入考察认知、专业体验、学习实践等的课堂, 与校内实训基地相比, 更增加了真实的职业氛围, 企业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等变为教师, 进行现场教学指导。第四, 与人才需求人数较多而又较稳定的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制定培养计划, 为企业量身培养了所期望的人才。

几年来, 我们除校企教育集团正在建设之中外, 其余均有合作实践的经历, 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学生被社会认可度较高。

“多元合作”还包括与社会有资质的职业培训机构合作, 是落实“多证书”培养计划的有效措施, 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对照职业资格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在校学生的职业培训计划。我院的成人教育学院具有国家一级培训资质, 土建类的各专业均与其合作多年, 学生在毕业的同时也获得了施工员、工长、造价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 加强与政府机构的联络, 以政府部门的建设行业管理、继续教育为核心指导, 学校和培训机构有机合作, 以我院现有的职业实践经历丰富、专业理论扎实、教育教学能力较强、技术职称较高的教师, 组成培训教育团队, 为企业的员工组织定期专业培训, 提升专业理论, 形成了区域技术服务和行业服务。

“多元合作”也包括与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发新技术, 我们与黑龙江省建设集团的现代建筑技术研究所, 开展了多年的合作, 教师参与技术研发, 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咨询服务, 又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对于教师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以及有机利用企业资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反馈回来又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项目承载

“项目承载”是表达了采用的教学载体。由于实际的建设工程项目规模较大, 我们考虑按一个专业构建整体的教学项目, 把项目的构建与课程开发、课程体系构建等有机融为一体, 每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均成为整个专业教学项目中的子项目, 每个子项目又可以分割为若干个职业工作作为主题学习单元, 如此形成了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体系, 同时也构建完成了一个专业教学的项目载体。项目承载, 就是要以真实的、具体的工程项目作为教学载体, 通过项目承载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以项目为对象, 开展教学活动, 完成职业人才的培养。这里所说的项目是广义的概念, 它涵盖了子项目、教学任务以及构成的体系, 它是联接职业活动和教学内容的桥梁, 也不限定仅采用项目教学法, 教

1.按专业构建整体的教学项目, 并注重提炼和加工, 不能过于复杂, 要体现典型性、代表性和覆盖性, 这是项目承载的基本的内容, 任务设计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在整个校内教学期间完成几个大型项目, 应包含职业活动等全部过程。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设计了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写字楼和混合结构多层住宅两个教学项目。

2.项目的构建与课程开发、课程体系构建等有机融为一体。一个专业经历了基于职业工程过程的课程开发, 根据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事件, 经过选择归纳, 初步形成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考虑用项目承载的人才培养方法, 重新审视已有的课程体系, 进一步调整完善, 使每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均成为整个专业教学项目的子项目。再按照教学规律、认知规律进行适当排序, 同时, 增加基础性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及选修课程等形成了最终的课程方案。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式既回避了过去的学科体系下, 学生职业实践应用能力差的弱点, 又解决了将全部专业教学内容融入项目教学中难度大、不易实施的问题。

项目承载的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就是项目 (课程体系) ———子项目 (课程) ———单元 (章) ———任务 (节) , 见图1所示。

3.项目通过任务体系具体的表现出来, 但在每一课程 (即子项目) 中任务的安排又是灵活的、动态可变的。也就是说, 不一定一门课程仅仅围绕一个类型的项目进行教学,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随时设计采用属于不同类型项目的教学任务, 在综合训练阶段, 以完整项目的思维安排教学训练。

4.项目中的教学任务编排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理念。这是为了满足教养方案的任何一门课程 (子项目) 中体现出来。

三、学练交融

对于职业人才的培养, 要通过更多的动手训练、实际操作等方式, 强化职业工作能力, 这是目前人们的普遍认识, 此处不再进行理论性的叙述, 重点描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如何落实动手训练来体现工学结合。根据职业人才培养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专业特点、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 动手训练主要有几种方式:

1.即时小练。

在某门课程的教学中,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 随时安排学生训练, 训练内容和范围就是一个任务中的某个环节, 为最终完成教学任务打好基础, 使教学与课堂任务训练短期快速的交替进行。

2.适时中练。

在某门课程的教学中,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 适时安排学生训练, 训练内容和范围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任务, 还可以是几个完整的教学任务的组合, 为最终完成课程 (子项目) 教学打好基础。

3.集中大练。

在某一门课程教学全部结束后, 采用集中周的训练方法, 完成子项目的教学。这种方法与过去没有区别, 只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安排了很多的阶段性训练, 有了很好的基础, 该阶段的训练质量有所提高, 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加快, 学生也有许多创新点。

4.综合训练。

是在全部课程学习完成后, 在顶岗实习之前, 安排的综合训练, 这是完整的项目训练, 即训练学生参与职业活动的完整流程, 为顶岗实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安排这些训练, 就是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尤其前面两种训练方式, 都是伴随着课程的教学进程不断进行, 使“学”与“练”交替进行, 实现了学与练真正的有机融合。

需要说明的是, 所谓的“练”, 有多种形式, 既有课堂中的专业要点 (局部性) 训练, 也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 (相对整体性) , 还有实训室的动手操作训练, 学生在“练”中不断提升各种能力。

在前面我们重点地叙述了“学”与“练”的交替, 并重点地介绍了“练”的几种方式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那么, 其中的“学”我们又如何理解, 如何解决好, 如何运用好呢?其实, “学”与“教”是相伴随进行的活动。在职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教 (学) 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过程, 不论是在学科体系课程的教学中, 还是在课程体系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 教 (学) 仍然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运用合理得当, 就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种教学方法, 也熟悉了很多表述教学方法的词汇, 有人积极推荐项目教学方法, 主张先“做”后“教”, 也有人不主张先“做”后“教”, 认为没有一些基础性的教学过程, 难以实现。提到这个问题, 就是要说明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不一定要刻意强调用哪一种形式, 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具体的教学方法。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 一般地说: (1) 对于新学生, 在刚刚开始阶段以多讲为主; (2) 新课程在开始阶段以多讲为主; (3) 较复杂并涉及较多基础性知识的任务以先讲为主; (4) 相对简单的任务以先做为主; (5) 一门课程的后期阶段以先做为主; (6) 有过类似经验的任务或已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任务可以采用先做后讲述归纳的方式等等, 这些不同形式均在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进行了合理的应用。这里提到的“讲”, 也是广义的“讲”, 要配合多种教学方法完成“讲”的过程。

四、职境升华

职境升华, 就是我们已经惯用的顶岗实践, 学生在校内利用工程项目为载体, 并经过学练的交替进行, 初步具有了职业工作能力, 再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砺练, 最终全面形成职业行动能力。

按照不同院校、不同专业设计的“2.5+0.5”、“2+1”、“4+1+1”等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最后一个学期或一年把学生派到企业顶岗实习, 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承担具体的职业工作, 企业工程师和校内教师均为指导教师, 校内教师可定期走访企业参与教学组织与管理, 企业工程师和校内教师随时通过网络沟通, 校内教师与顶岗实习学生通过网络建立联络与沟通, 并定期指导、定期报告。为了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学管理, 制订《顶岗实习教学方案》、《顶岗实习教学组织及运行管理》等文件, 并全面付诸实施, 强化了教学运行管理, 并采取企业和学校共同评价的方式,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深受企业的认同, 很多学生直接被实习单位聘用,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通过校内学练交融式的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 构成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详见图2所示。

通过构建土建类专业“多元合作、项目承载、学练交融、职境升华”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采用的教学载体、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职业能力渐进式提升的流程等诸多方面形成了总体的设计, 符合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 是哲学思想即“从理论到实践, 再从实践到理论以及再实践”的具体反映。根据这个构思框架, 再详细编制具体操作性教学方案, 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海宗, 陈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2 (03) .

[2]张健.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10 (03) .

[3]欧汉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困境与对策——以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2) .

[4]欧汉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职教育有效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03) .

[5]尚慧文, 王志勇.论以产学合作来打造“寓学于工”的高职人才培养基本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11 (03) .

项目承载 篇2

在明确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承载水平关系的条件下,对水资源承载水平进行分析,提出水资源承载水平随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而不断提高,进而提出承载水平的分级标准和计算方法.最后以海南省为实例进行了计算,确定了海南省不同承载水平下的`指标值,并计算出海南相应水平下的可承载人口和经济规模,为区域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 者:袁鹰 甘泓 汪林 游进军 YUAN Ying GAN Hong WANG Lin YOU Jin-jun 作者单位:袁鹰,YUAN Ying(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44;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510710)

甘泓,汪林,游进军,GAN Hong,WANG Lin,YOU Jin-jun(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44)

项目承载 篇3

2014 年,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新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该意见提出到2020 年,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更加强化, 基本建立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的格局[1]。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科技不断发展, 工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体力的投入越来越少。在《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 (2013—2022 年) 》中, 东北三省仍有23 个地级老工业城市、4 个省会城市市辖区, 经过10年的老工业区改造, 东北三省老工业城市数仍占较高比重, 老工业城市振兴任务依然繁重。这些地区迫切需要新的接续产业振兴当地经济。我国老工业基地目前面临向可持续无污染的新型产业转型, 更加速了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

1994 年, 澳大利亚以“创意的国度” (Creative Nation) 为目标公布了澳大利亚的第一份文化政策报告[2]。1997 年, 英国政府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振兴英国经济的聚焦点, 有代表性的案例是伦敦的泰晤士河南岸美术馆改造工程等。另外, 还有美国近年来也开展了以经济系统为基础的文化遗产政府管理[3]。我国大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始于2000 年左右,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虽然已初具规模, 其产值在3% 左右, 但是落后于欧洲10%-15% 的平均水平。从发展水平上看, 大陆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概念引入及产业整合并举阶段[4]。但也出现了发展较快的城市, 如上海率先依托大学进行了创意产业基地项目, 如赤峰路建筑设计街区是依托同济大学土木建筑专业人才技术优势, 在上海是形成最早的创意产业基地。目前, 上海在改造旧车库、厂房及仓库基础上创立的产业基地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还有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新楼, 它曾是上海市区最大的立体公交停车场。设计策略是创造一个开放的创意办公空间, 将“机器使用”的场所营造成为“人使用”的场所。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工场也都在该场地规划范围, 创意工场包括金工车间、木工车间、塑料车间、珠宝车间、数码实验室和工位教室等。另外, 上海还有昌平路990 号、1000 号等成功案例, 但由于篇幅有限, 不在此赘述。

2. 台湾文创产业的发展综述

台湾自2002 年将“ 创意台湾” (Creative Taiwan) 规划为未来施政的目标与愿景, 将文化、艺术及设计等原属于不同领域的相关产业整合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下, 纳入整体发展的重点计划[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台湾在赋予传统事物以新创意方面, 逐渐特色鲜明。这使得台湾的竹文化、蓝染和传统手工艺等文化形式, 通过传统文化推广和产业化研究, 建立了一系列传统文化工艺博物馆和 (蓝染、造纸) 工作坊。台湾通过举办传统手工艺的跨文化交流工作坊, 将台湾本土的文化遗产完整且“活态”地保留和传承下来。台湾将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广上升到产业化研究的高度, 这些创意文化产业给台湾当地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3. 旧建筑改造中台湾文创产业的“文化承载体”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UNCTAD) 对于创意性产业的定义, 是“创作、生产和分销有创意性内容、有经济和文化价值、以市场价值为目标的产品”。文化创意产业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文化承载体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以下将分别论述传统手工业、工业和农业作为文化承载体的表现: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广兴纸寮和日月老茶厂的传统手工艺“竹编”“蓝染”、“造纸”和“茶文化”。

3.1 手工业是文化承载体之一——工艺文化园的“竹编”和“蓝染”

1954-1972 年台湾南投县工艺研究班成立, 此为台湾手工业发展初期阶段。1973 -1998 年为台湾手工业研究所为台湾手工业制造产销阶段;1999年至今为台湾工艺研究所, 在文化制度层面上已经成为台湾工艺产业的代表[5]。为了使台湾传统工艺得到可持续发展, 在原台湾工艺研究所基础上兴建台湾工艺文化园区, 园区以工艺展示、研究和推广等功能为主, 共分六个参观区域:工艺文化馆、生活工艺馆、工艺信息馆、地方工艺馆、工艺设计馆及工艺美学馆。其中, 生活工艺馆是原来的草屯商工的校舍在经历9·12大地震后的改造工程, 其中展示了大量传统手工艺作品和竹艺、竹雕、蓝染、漆艺、金工、玻璃、陶艺等7处工作坊。如图1为台湾工艺文化园区的竹编作品展览;如图2生活工艺馆的竹编体验DIY。

“蓝染”属于中国古代印染工艺, 早在1959年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北朝遗址出土了一块镂空花版和防染剂的蓝底白花布, 说明了早在北汉时就已经成熟地掌握这种工艺[6]。蓝印花布的工艺特征和制作工艺流程主要有裱纸、图案创作、刻版、上油、刮浆、染色、晾晒、刮灰和清洗。蓝染有很多技法, 最常见有型染、扎染、缬染等。体验蓝染的扎染工艺是园区内的特色活动。体验者先在棉布上设计, 再用棉线沿缝加以固定, 侵染在蓝色染液中, 因扎制的压力, 拆开后的棉布呈现出自然的印染效果 (如图3、4) 。工艺园区内除了“竹编”和“蓝染”, 还有石艺、木艺等工艺作坊和研习课程, 限于篇幅, 不再列举。

3.2 工业是文化承载体之一——广兴纸寮的“纸旅游”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自古书契, 多编以竹简, 其用缣帛 (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 者谓之为纸。广兴纸寮位于南投县埔里镇铁山路310 号, 创立于1969 年 (如图5) 。造纸源流造纸首重水质, 因为埔里的水, 做出的纸不因时间或阳光照射而变黄, 所以埔里成为宣纸、棉纸最佳生产地。过去造纸形式一般是搭寮在河边取汲水源, 因为河水泛滥时间不定期。因此, 设立简单、易于撤离设施, 简称工作场, 但不叫纸厂, 叫做“纸寮”。

广兴纸寮研发代表埔里特色的手工纸。手工造纸作工精细, 制造过程采用雁皮、竹子、草浆、亚麻等原料, 依古法蒸煮、浸泡、洗涤, 加上不断精研改良新技术, 造出完全手工筛制、吸水性良好、墨韵优雅的宣棉纸, 赢得“纸故乡”美称。

广兴纸寮有专业人员演示造纸基本手法 (如图6) :

1) 取材:造纸的原理是将纤维重组, 将不同的纤维形成不同的纸张, 而纤维的则取自于各种天然植物, 经过各种加工而行成纸张。

2) 蒸煮:原料经由蒸煮的过程, 加速植物纤维分离。

3) 漂洗:蒸煮后的纤维, 使用大量的水洗涤。

4) 打浆:漂洗后的纤维原料成浆状, 作打浆处理, 行成所谓的“纸浆”。

5) 抄纸:将纸浆纤维重组, 是造纸流程中最奇妙的手续 (如图7) 。

6) 压纸:纸浆经过抄纸形成纸的形态, 再来就是将水分压榨去除。

7) 烘纸:一叠叠压榨后的纸形成像豆腐的形态, 然后就是烘焙成纸 (如图8) 。

8) 、纸:纸豆腐经过温度的烘培, 就形成一张张珍贵的手工纸了。

为了能振兴当地纸产业文化, 开放了供游客参观和造纸的DIY教室, 让游客自己能亲自体验手工造纸、纸扇和屏风等工作作品及灯具成果 (图9) , 且创作产品可以产生市场价值, 如广兴纸寮手工纸商店 (图10) , 其中有广兴纸寮辅以干花装饰的手工纸及纸服饰 (如图11、12) , 这种基于文化产品和创新实践的工业造纸体验, 是一种创新实践, 也是一种商业模式。

广兴纸寮展示中心从蔡伦造纸到现代造纸术, 将制纸的技术过程和发展历程都作为展示内容。广兴纸寮在1996 年成功利用茭白笋的笋壳及槟榔树干研发出“惜福宣”与“逢春宣”手工新纸, 成为埔里最具特色的手工纸。它以农产品废弃物再利用研制的惜福宣, 不仅为台湾的造纸文化开创新一页, 也为传统产业的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3.3 农业是文化承载体之一——台湾日月老茶厂“茶文化”

我国是茶叶的生产国, 历来就有喝茶的传统。茶叶也是台湾的经济命脉, 已经有200 多年的栽种历史。台湾的“日月潭红茶”不仅是台湾十大名茶, 也是名列世界四大名茶之一。台湾的这种红茶是由日本人从印度引进的大叶种阿萨姆红茶, 由于南投县鱼池乡的气候环境属于高温、多湿、雨量充沛, 海拔约在700 到1000 米之间, 与印度阿萨姆邦茶区相仿, 适合该品种的生长。但是, 台湾在大规模使用化肥、除草剂等农药后,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衍生土壤地力退化, 经过15 到20 年之后, 茶叶质量下降, 市场竞争力开始衰退, 原先的老茶厂一度破产, 更在1999 年的912 大地震中, 原有的茶园和茶厂受到重创。但是, 台湾农业部门开始规划转型, 提倡有机栽培, 不用农药, 每年举办鱼池红茶文化季活动, 即红茶文化体验活动, 感受茶文化历史和乡野生活情趣[7]。

台湾农林公司的日月老茶厂 (如图13) 是茶文化体验中不可或缺的环境核心。这座日月老茶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3 年, 见证了台湾茶叶的兴衰史。2004 年, 农林公司重新改建了旧有的厂房 (如图14) , 整体空间设计仍保持旧有的主体结构, 但是考虑引进更充足的光线。建筑物的1 楼约有三分之一的面积是焙茶作业区, 包括揉捻机、解块机、发酵室、干燥机、包装储藏区以及办公室;另有三分之一空间改建为展示和解说室。原来的设备至少有50 年的历史, 目前仍然能够使用, 机器运转的声音把体验者带到了老建筑过去的岁月, 外围农场将其发展为有机休闲教育农场 (如图15) 。

日月老茶厂的案例类似于农业作为传统文化遗产的概念, 作为“茶文化”为起点的创意产业开发, 不但服务于旅游业, 还服务于农业作物研发和生产环节, 并且能起到教育民众珍惜并传播传统茶种植文化的目的。例如, 挪威农业部发文有对“文化景观”“多功能农业”和“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相互包容共生的理解描述[8]。从概念分析上, 只要在市场运营中有合理思维引导, 无论是服务于农业, 还是旅游业, 创意文化产业在文化遗产的概念下, 都属于文创产业的“文化承载体”的范畴。

4. 结论

文化创意产业在大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大陆地区具备56 个民族的文化和地区发展背景, 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数不胜数。大陆地区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主体, 拥有陆地边界长达2.28 万公里, 东邻朝鲜, 北邻蒙古, 东北邻俄罗斯, 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 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广义上说, 文化资源包含历史建筑资源、农业园区、文化景观、宗教文化资源、传统手工艺、生活方式及语言[9]。与现代社会价值文化资源的美学、信息和生态价值及意义息息相关。这些资源如果没有合理更新和再利用, 会加剧经济发展、人口膨胀和自然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在保护和发展的问题上, 政府和当地居民及专家的文化认同和理念冲突, 也会直接影响到文化遗产保护最终的发展态势。作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遗产资源的5000年文明大国, 必须以新的眼光和视野去解读和理解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文化承载体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工业和种植文化产业, 这些宝贵的资源应受到重视。谨以此文抛砖引玉, 望更多专家学者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与复兴。

摘要:为了加强大陆城市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力度, 探索老工业基地向可持续产业转型等问题, 本文采用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法, 分析了台湾9·12大地震遭受破坏的老建筑重建项目台湾工艺文化园区、广兴纸寮和日月老茶厂:从台湾传统手工艺领域的“竹文化”“蓝染”到工业领域的“纸旅游”, 最后到农业领域的“茶文化”。无论是服务于农业、工业, 还是旅游业, 这种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体验和传承方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台湾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http://www.gov.cn/zhengee/content/2014-03/14/content-8713.htm

[2].李红梅, 北京与台湾创意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07 (02) 39

[3].Stefan Claesson.An ecosystem-based framework for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of maritim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USA.Marine Policy 33 (2009) 698–706 doi:10.1016/j.marpol.2009.02.005

[4].王定亚,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借鉴, 中国国情国力, 总第216期, 2011 (01) , 55

[5].htpp://www.ntcri.gov.tw/

[6].罗曼浅析中国蓝染工艺文化与发展研究视觉传达, 2003 (02) , 122-124

[7].重现世界四大名茶风采走进日月老茶厂体验有枧红茶魅力, 中国乡村医药, 2008, 15 (01) , 58-59

项目承载 篇4

与此同时,云南的特殊地形和自然条件,对网络可靠性和传输性能要求均非常高。中兴通讯根据其现网情况,采用业界先进的大容量电交叉OTN设备建立了新一代的承载网络,有效解决了其业务需求,并提升网络的传输性能和可靠性,为云南移动提升用户体验、应对网络复杂情况和抗击自然灾害提供了技术保障。

量身打造高价值解决方案

云南省近年来业务增长迅速,云南移动作为主流的全业务运营商,加快了网络建设和优化步伐。随着业务发展,端到端业务调度、核心节点大容量接入和业务交叉等需求增加,亟须建设一张OTN网络,满足业务快速发展承载需求,保证网络安全性,适应云南的网络现状和未来发展,且必须具备大容量接入能力和交叉调度能力,并辅以可靠的保护措施。

基于技术和成本上的种种考虑,新建网络应符合如下以一些原则:

●组网方案适合未来网络业务发展需求,便于扩容;

●充分考虑网络技术先进性及延续性,同时兼顾机房条件;

●具备全面的业务接入能力;

●提供快速有效的保护方式;

●在运维管理方面具有弹性,方便运营商的维护,降低成本。

根据以上需要,中兴通讯在充分征求客户意见的前提下,确定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采用80×100G容量OTN系统,适应现阶段及未来新业务的发展;

●以昆明市为核心站点,下挂6个100G环网,连接13个市州,避免超长距大环网结构,抗击光缆条件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为了保证后续网络的扩容升级,在网络设计初期给予充分考虑,在引入技术的同时考虑现有机房空间、电源的限制,以兼顾机房客观条件;

●依靠多种保护机制充分考虑网络安全性和不同业务对保护功能需求的差异性,从而有力保障工程的业务安全性,提高整网的安全性;

●为新建网络提供开放的协议和丰富的客户层接口,容纳典型省干网络应当具备的各种业务;

●网管系统界面简洁、清晰,大部分维护工作可通过网管进行,节省运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各类业务的快速开通。

先进的产品满足网络建设需求

高性价比的方案需要先进的设备支撑,中兴通讯ZXONE 8700能够实现基于ODUk的电层交叉,完整支持O DU0/1/2/2e/3/3e2/4/flex等多颗粒无阻塞交叉和开销检测,容量可达9.4T,同时还具有阶梯化容量设计,满足不同地市的需要,并能有效节约机房空间和降低功耗。业界领先的传输性能,对云南特殊地形所造成的跨度长、衰耗大、维护难、灾害多的情况提供了最好的保障。

支持10G/40G/100G波长的光层交叉,满足当前和未来各种类型和颗粒度的业务调度需求;支持如STM-N、GE/10GE/40GE/100GE、DVB、ESCON、FC等多种业务的接入;支持包括中兴通讯自有专利的通道共享保护等多种业务保护方式,交叉单元采用先进设计理念的立方保护方式,可以同时允许损坏两块交叉单元,为网络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可靠性。

ZXONE 8700设备的部署很好地解决了云南移动省干网络的业务承载需求,大大降低了承载网建设成本和工程周期。与此同时,ZXONE 8700设备秉承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低功耗特性对于改善OTN网络整体能耗水平非常适合,备板备件种类少,不同型号子架业务单板通用,有效降低了维护压力和成本。

精诚合作伴客户快速成长

云南移动最终选择的中兴通讯OTN全业务解决方案,组网方案合理,设备性能优异,很好地解决了业务承载需求,同时基于现网的改造也最大程度降低了网络投资成本。建成的波分网络覆盖了云南省80%的面积,为其网络发展铺平了道路。

该项目目前正在陆续调试开通阶段,进展顺利。此次合作中兴通讯解决方案和产品的优异表现将有利于今后双方的继续合作,合作的领域将不仅限于波分,PTN、数据等产品都将是日后的重点。

项目特点

客户需求

●云南省作为我国重要大省之一,近年经济文化发展迅速,通信网络建设也必须符合发展的要求。干线层面网络受限于带宽容量的激增,亟需采用新技术解决带宽瓶颈。同时,云南移动面临IPTV、三网融合等新业务需求,希望快速抢占新兴市场,干线网络的建设刻不容缓。

中兴通讯的解决方案

●该项目以昆明市为核心节点,下挂6个100G环网,连接13个市州。采用大容量电交叉解决方案,支持多种业务接入,全业务颗粒无阻塞交叉,高集成度低功耗的ZXONE 8700设备,适应未来发展的组网设计,是一张高带宽、安全可靠的传送网络。

客户利益

●长距离传输、网络可靠性及抗击灾害能力。

●有效解决带宽瓶颈,提升网络价值。

项目承载 篇5

与MSTP已可实现无缝对接

《通信世界周刊》:对于PTN技术的定位, 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有何不同之处?

聂杰:在中国联通的技术引入过程中, 对PTN的技术需求相比中国移动多了两个方面, 一个是综合业务的承载效果, 另一个是跟MSTP网络无缝互通的能力, 在中国联通的PTN外场实验网中, 这两个方面是验证的重点, 中兴、烽火、上海贝尔均已完成外场主体测试。

丁浩:中国移动将PTN作为移动回传和大客户接入的惟一承载方式, 已经完全终止了MSTP的新建项目。所以对于移动, PTN网络和原来的MSTP网络是作为两张独立的网络分别运行。而中国联通在初期只是将PTN作为移动回传和大客户接入的一种承载方式, 与MSTP互为补充, 甚至在某些应用下两种技术混合组网, 协同工作。

史燕明: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移动在经过2008年的大量测试和2009年的试商用后, 已于2010年展开大规模PTN的部署工作, 且逐步明确了以PTN为核心完善传送网的发展思路, PTN将不再仅应用于3G、LTE无线回传场景, 还将大规模应用于大客户专线等业务的承载。同时, 中国移动还要求后续在2G网络的扩容方面, 支持向PTN转变。而中国联通则因为拥有较为丰富的固网资源, 当前情况下主要是希望使用PTN来承载其3G和LTE无线回传业务。

《通信世界周刊》:在与传统的MSTP网络兼容方面, 是否已得到有效解决?

聂杰:正如我刚才提到的, 在中国联通的PTN外场测试中, 重点验证了PTN跟现网MSTP网络的互通能力, 从测试结果来看, 目前PTN与MSTP的对接已经没有问题, 中兴的大连实验网中就验证了PTN和MSTP互通实现端到端告警、端到端OAM、端到端保护倒换, 真正实现了无缝对接, 获得高度认可。另外, PTN采用和MSTP一脉相承的组网和管理方式, 最大程度地继承了MSTP的建设和维护经验, 对运维人员的冲击很小, 也延续了原有的组织架构和运维分工界面。

史燕明:首先需要明确的是PTN与MSTP在互通性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在兼容性方面则是因为两者本质上的差异造成, PTN以IP包为内核进行交换, 而MSTP以VC4为颗粒进行交叉。目前在网络中如果涉及到PTN和MSTP同时组网多是需要进行互通配合,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 PTN和MSTP可以通过STM-1/4等接口进行灵活互通, 且可以完成基于端口和链路的保护功能。

丁浩:上海贝尔的PTN设备1850系列自其设计开始就始终把与MSTP设备兼容演进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通过采用先进的通用矩阵技术, 1850系列可以实现两种业务并存, 并可以根据最终用户的业务发展需要, 从100%的TDM业务向100%的PKT业务平滑演进, 可以完善解决PTN部署时与现有的大量MSTP设备兼容的问题。

兼容多样化的接入方式

《通信世界周刊》:对于固网运营商而言, 其接入网中有多样化的接入模式, 利用PTN技术能否顺利实现与不同接入方式的衔接?

聂杰:PTN技术从一开始就是定位于多业务综合承载的, 虽然是采用分组交换的内核, 但PTN除了提供以太接口外, 还提供了伪线仿真的方式, 实现TDM、ATM等传统固网业务的接入和承载能力, 比照运营商现网的多样化接入模式看, 比如xPON、DSLAM、LAN、WLAN、微波、2M等等, PTN都能够提供优质的接入和承载服务。

丁浩:PTN可以提供FE、GE等接口与PON、MSTP等接入网络实现对接, 这方面都已经做过了完善的测试和现网试用。

史燕明:从接入模式上来说目前接入网大量使用的接入方式主要包括xPON (可综合接入包括数据、语音、视频众多业务) 、高速以太网 (LAN) 、无线接入等模式。无论上述何种接入方式, 从业务本质上来分无外乎IP以太网和TDM业务。PTN技术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可扩展性和兼容性。通过其分组交换内核和PWE3伪线仿真技术可以顺利接入各种以太网和TDM业务。从之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组织的PTN和路由器、PTN下挂xPON和PTN承载2G/3G、LTE等测试和现网应用成熟度来看, PTN可完美实现各种接入方式的衔接。

《通信世界周刊》:在承载未来的LTE业务方面, PTN的L3功能是否是必须的?

史燕明:从目前城域网发展趋势来看, 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全业务的IP化, 第二是电信级网络服务的需求, 第三是扁平化组网的统一思路。最能体现上述三个方面发展趋势的就是LTE网络的建设。LTE网络的承载要求具备分组化的交换内核, 提供电信级别的网络服务和承载网具备三层相关功能。扁平化组网可为运营商带来高效的运维管理、降低CAPEX、OPEX, 提高整体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聂杰:是的, 从目前的LTE网络架构需求来看, 在大型网络中, S1-Flex、X2接口的承载都需要L3的连接能力, 也是基于LTE的这个承载需求, 中国移动在2010年开始, 要求PTN设备厂商在PTN上开发L3 VPN功能, 从一系列测试情况来看, PTN的L3VPN功能基本上已经成熟, 中国联通的PTN外场测试中也测试了模拟LTE业务, 近期,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将在LTE外场实验网中采用这种方案进行部署验证。

丁浩:上海贝尔认为, 目前的L3功能对于LTE承载有一定意义, 但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在PTN设备上做部分3层功能, 也可以是使用成熟的PTN+CE, 两者各有优缺点, 要看具体情况来确定。

标准基本稳定承载能力更为突出

《通信世界周刊》:对于PTN大规模部署与其国际标准仍未确定之间的矛盾, 您是如何看待的?

聂杰:国际标准方面, 实际上MPLS-TP的核心标准, 包括需求、框架、网管等在2010年就已经完成了, 今年2月5日, ITU-T SG15闭幕全会上, 在中国、意大利、俄罗斯、韩国等七国的力推下, 投票通过了PTN的OAM标准, 即G.8113.1, 在ITU-T的框架内, PTN国际标准已经明朗化。

史燕明:PTN技术原来基于T-MPLS协议, 随着ITU-T与IETF联合对此技术的标准化, T-MPLS逐步演进成MPLS-TP。两种协议标准化在转发平面、管理平面等绝大部分内容是相同的, 不同之处集中在OAM方面, 前者主要采用G.8114协议, 后者倾向于G-Ach+y.1731协议。中国移动、工信部电信研究根据IETF的G-ACh编码格式, 参照ITU-T Y.1731以太网业务的OAM PDU格式定义, 结合原G.8113标准架构, 提出G-ACh+Y.1731标准。该标准统一了在OAM标准方面存在的分歧和争议。该标准已被CCSA《PTN总体技术要求 (送审稿) 》采纳, 并作为惟一必选方案, 并且正在等待IETF和ITU-T标准化组织的审批。

丁浩:中国的PTN标准化进展事实上走在了国际标准组织之前。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PTN网络是由中国移动建设的, 标准化方面中国的运营商也有自己的明确要求并在不断推动中, 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国外运营商的支持。所以, 我们认为标准已经不再是PTN的大规模部署的障碍。

《通信世界周刊》:对于PTN、IP RAN两种技术承载移动回传的能力您是如何看待的, 运营商在选择承载方式方面更为关注的是哪些性能?

史燕明:运营商在选择移动回传承载方式方面, 更为关注的主要有电信级、差异化的服务提供、健壮的网络恢复能力、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大规模组网的能力、便捷高效的网络运维、精准的时间同步和具备相关三层功能等方面性能。

首先IP RAN可以提供完善的三层功能, 但是其缺点是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组网, 暂时没有完善精准的时间同步方案, 网络健壮性方面也有缺陷。

PTN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网络保护机制, 并且组网规模不受限制, 有着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具备类似于SDH网络便捷高效的OAM能力, 能够提供精确的时间同步方案。其缺点是相关三层功能目前来看并不完善。目前业内各个厂家都在努力将相关三层功能添加进去, 三大运营商也组织了多次测试, 最近的现网测试结果表明PTN的三层功能已经可以满足LTE无线回传承载需求。

聂杰:首先有必要澄清一下IP RAN的概念, 现在大家习惯将IP RAN和PTN列为两种竞争的分组传送技术, 实际上这是有误的, IP RAN就是IP化的RAN, 这是一个应用场景而不是一种技术, 中国联通就非常注意这一点, 所有的正式文档中都是称之为IP/MPLS技术和PTN技术。

PTN技术是基于传输的设计理念, 关注网络的安全性、可维护性、规模组网能力及低成本需求。而IP RAN则是基于数通的设计理念, 在现有的路由器上增加同步、保护、OAM、网管等功能, 简化路由转发等指标。从现阶段两种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 相同的应用场景, 导致两种技术在相互借鉴, 越来越趋同。

丁浩:对于PTN, IP RAN这两种技术在移动回传方面的应用, 是无法用简单的好, 还是不好来评价的。运营商选择某种技术除了技术的可行性外, 还与其的现有的网络状况、运维能力、网络资源、提供的业务、服务的对象、物理网络资源等等一系列因素综合评价的结果。

PTN网络是在传送网的基础上, 面向分组化的业务进行优化后的承载技术。所以, 它兼具了传统承载技术面向连接, 优秀的保护性能, 成熟的运维方式, 以及对于分组化业务的全面兼容。因此, 相对于其他技术, 它更加专注于承载功能, 提升承载的效率, 适合于组建大规模的回传网络。

市场规模显现扩展之势

《通信世界周刊》:对于今年的PTN市场预期您有何看法?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对于PTN设备的要求是否有不同之处?

丁浩:我们预计今年移动会继续大规模部署PTN, 而随着中国联通的PTN场外试验顺利结束, 联通下一步将进入扩大试验阶段, 预计其PTN的大规模建设将比原计划有所提前。联通对于PTN的要求可能会对OAM以及MSTP兼容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聂杰:中国移动的PTN应用已经进入常态, 网络部署将会按部就班地进行, 今年的投入预计将和2010年持平。中国联通的PTN技术引入验证工作基本上已经完成, 随着各地联通的无线HSPA+升级进程, 对无线回传网络的带宽需求将呈现出来, 中国联通将加速启动PTN采购及应用。

对设备的要求方面, 由于应用场景的差异并不大, 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对于PTN设备的功能集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 具体只在设备的端口配置需求等方面可能会有差异。

史燕明:中国移动表示2011年将成为TD-LTE商用的元年, 由于TD-LTE基站数量和网络带宽需求相对于目前的TD网络有着成倍的增长, 预计今年中国移动相对之前会扩大PTN的投入来完成相关的准备工作。

中国联通已宣布5月17日之前将在国内56个城市完成HSPA+升级工作。现有的MSTP网络很快就不能满足其激增的带宽和无线部署需求。今年中国联通第一次的PTN集采规模主要取决于PTN功能的验证程度和其自身的网络需求。预计本次联通PTN集采规模较小, 尚属验证阶段。待到第一批PTN网络成熟应用之后, 会扩大其集采规模。

语言承载思想 篇6

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将对外在事物的感官体验,经过分析、整理、评价以后,选择最适合表现个人思想情感的语言,以图像或某种方式展现给观者,以完成艺术创作的全部过程。艺术家体验和主观感受的过程就是思想产生的过程,艺术思想的表达及作品传递出来的直观信息,则是艺术语言表述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就美术创作而言,一幅好的作品是这两者最完美结合的产物。

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通过相关的技能、技巧将自己的主观思想、观念,以图像的形式呈现于众,让人们充分领悟作者思想与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艺术家不仅要对自身的思想和观念加以整合,同时对艺术语言的形成也必须调动自己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寻找到更适合主题表现的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使思想与语言统一,才能创作出更能反映作者思想的艺术作品。艺术语言不但可以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而且自身也具有审美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的创新也必然包括艺术语言的创新,两者完美的结合,才能达到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所以,艺术创作要求艺术家们不仅要思想创新,也要致力于艺术语言的探索与研究。

随着社会的开放,信息获取的便捷,人们在从事创作时思想更自由,表现形式更多样,为我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创作空间。但当下某些作者由于社会经历、生活背景、语言表现及创作经验缺失等缘由,使其创作出的作品缺乏思想深度,表现语言贫乏,缺乏钻研精神,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创作作品的质量。

环境承载力 篇7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 它的资源是有限的, 显然, 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 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 是指在某一时期, 某种环境状态下, 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一个大系统, 它既为人类活动提供空间和载体, 又为人类活动提供资源并容纳废弃物。对于人类活动来说, 环境系统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活动的需要提供支持。由于环境系统的组成物质在数量上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所以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生态承载力大体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等类型。在人类面临粮食危机、土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 科学家提出了土地承载力的概念。

底层实力承载顶端定位 篇8

吴昊:Televic会议系统此前曾在欧盟总部项目中应用了7000个会议单元, 并且在不久前刚刚获得了北约总部大楼项目的订单, 规模比欧盟总部项目还要大。我想这足以从侧面证明Televic会议系统的顶端品质了。而具体性能、功能上的例子更多。比如说, 各品牌会议系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 由于采用驻极体电路话筒, 因此音质无法达到动圈、电容话筒的水平。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 Televic是业内最领先的品牌之一。根据我们的对比测试, Televic会议系统的音质不逊于专业扩声顶级品牌的经典款产品。再比如, Televic会议系统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就是话筒杆比较短;这是由于它的使用距离比同类产品更长。业内同类产品的话筒使用距离一般只有30cm左右, 而Televic会议系统的话筒使用距离长达80cm, 因此可以缩短话筒杆, 保证会议室的美观。

除了这些之外, Televic基于强大的底层实力, 可以根据大的集团用户的细节要求量身打造适用的定制化产品的服务, 也充分展现着顶端品牌的风采——可定制的内容包括所能想到的一切内容, 形状、颜色、功能, 甚至是后台软件——为用户定制与其需求完全一致的管理系统。

IB记者:提到品牌底层实力的问题。能否请您谈一谈软件方面的底层实力能够为会议系统带来哪些提升?

吴昊:底层研发实力不强, 就不可能搭建出的真正好的软件。Televic会议系统在音频方面的出色表现正是以强大的数字处理能力为基础的。比如说Televic会议系统可以内置回授消除功能, 通过软件手段消除回授, 使用户无需再为异地远程视讯投资配备回授消除器。

上一篇:再造烟叶下一篇:古诗词鉴赏常用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