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元宵》(通用2篇)
《永遇乐·元宵》 篇1
师:同学们,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
生:﹙齐声﹚但我已飞过。
师:好, 看来同学们对这句话很熟悉。其实, 历史的天空总要留下一些痕迹, 供后人凭吊。你能举例吗?
生1:圆明园, 让我们永记耻辱。
生2:昭君墓, 让我们看到一个女子的不幸和伟大。
生3:杜甫草堂, 让我们看到一代诗圣忧国忧民的情怀。
生4:武候词, 让我们看到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一生。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 咱们今天说历史人物的事迹都是用散文形式, 把刚才大家说的话放在一起就是一个排比句。
﹙学生笑﹚
师:咏史怀古诗, 知道吗?
生:知道。
师:其实, 它跟你们刚才说过的这些句子很相似, 只不过是讲究韵律、平仄、水平更高罢了。
﹙学生笑﹚
师:好, 你们都知道哪些咏史怀古类的诗?
生1:杜牧的《赤壁》。
生2:杜牧的《过华清宫》。
生3:杜甫的《咏怀古迹》。
生4:杜甫的《蜀相》。
生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很好, 看来同学们知道的怀古诗还真不少。你们能说说怀古诗常用的方法吗?
生1:一般是借写历史人物的事迹, 抒发个人的感慨, 如《蜀相》、《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生2:也有用历史遗迹抨击时政, 抒发对王朝更潜的感慨, 如《过华清宫》。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 其实怀古诗常采用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
师:今天, 我和同学们一起来鉴赏一首怀古诗, 就是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师:同学们对辛弃疾了解多少?
生1:他是南宋爱国词人。
生2:他是历城人, 也就是山东济南人。
生3:辛弃疾字幼安, 号稼轩, 他的词大多收在《稼轩长短句》里。
生4: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时代, 金军南下, 山河飘零, 朝廷苟安。
生5:辛弃疾一生都主张恢复中原, 但却壮志难酬。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6:大概是朝廷里投降派太多了。
师:还有一个因素, 辛弃疾率一万余抗金起义军南归, 作为抗金起义的将领, 朝廷对他肯定有所提防吧。
﹙学生点头﹚
师:辛弃疾一生主张收复中原, 却壮志难酬, 于是就把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激昂的词。你们学过他这样的词吗?能背一下吗?
生1:学过他的《破阵子》。
﹙学生背诵, 却不熟﹚
生2:“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师:好, 背得很熟, 豪放之气表达得也很到位!这首词梦里写到的战斗生活非常激烈豪迈, 然而现实是怎样的?生:可怜白发生!
师:梦境与现实的落差越大, 越能表现人物感情。
师:同学们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吗?
生:这首词写于南宋高宗开禧元年, 当时辛弃疾任镇江知府。
师:对, 当时韩侂胄当权。他想对金用兵来提高自己的威望, 并不是像辛弃疾一样致力于收复, 所以并不积极备战, 辛弃疾认为伐金一定要充分准备, 不能草率从事, 否则会重蹈覆辙, 使北伐陷于失败。在这种情况下, 辛弃疾登临北固亭, 览景抒怀, 写成了这首千古名篇。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下这首词, 感受一下作者的情怀。
﹙学生朗读全词, 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首词。
﹙学生朗读, 声音清脆柔婉﹚
师:你们觉得她读的怎么样?
生1:好, 字正腔圆。
生2:我觉得她读得太婉约了。
师:那,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生2:应该读得慷慨激昂一些, 因为这是一首豪放词。
﹙该生朗读全词, 读得慷慨激昂, 赢得一片掌声﹚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这篇作品的风格。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全词。
﹙学生齐声朗读全词﹚
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 这首词用的典故比较多。
﹙学生点头﹚
师:典故运用得非常成功, 达到了词人以古喻今的目的, 这也是这首词在写作上的一个特色。你能说说都用了哪些典故吗?
生1: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 并击退曹操军队的南侵。
师:辛弃疾对孙权怎样评价?
生2:从“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可见他对孙权的评价很高。
师: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 抗衡曹魏、拓宇开疆, 与曹刘形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 孙权确实是一个英雄。你们认为“无觅”一词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1:英雄难觅, 有点遗憾。
生2:我觉得作者是在慨叹当时南宋统治集团无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
师:说得好, 这就是以古讽今的手法。
师:还写了什么典故?
生1:南宋武帝刘裕在京口起兵, 最后建立政权。
师:词中怎样写他北伐时的英雄气概的?
生2: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师:很神气, 很有气魄!
师:你怎样理解“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生1:这是刘裕起兵前的生活环境, 这说明出身也很低微。
生2:出身低微并不妨碍他成就英雄业绩。
生3:“英雄不论出身”, 诸葛亮、刘备都是这样的英雄。
生4:还有朱元璋。
生5:毛泽东。
﹙学生纷纷举出自己认为的英雄人物﹚
师:同学们理解得都很深刻, 举例也很好。咱们都是普通人, 只要努力学习和工作, 将来也可以成为英雄的, 对吗?
﹙学生笑、点头﹚
师:如果再来读词的上片, 你觉得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来?
生1:应该读出对孙权和刘裕的赞美。
生2:应该读出对他们英雄业绩的向往。
生3:应该读出“英雄无觅”的遗憾。
师:好, 那么咱们就齐声朗诵全词, 读出你认为该读出的感情。
﹙学生齐读全词, 感情很充沛, 也很丰富。﹚
师:读得很好, 我们在下片中继续找典故。
生1: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 全军败还。
生2:作者借此事咏叹近事, 即宋孝宗隆兴元年, 张浚北伐, 在符离兵败的事。
师:运用这一典故有什么用意?
生1:刘义隆兵败的原因是“草率出师北伐”, 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也可以说是辛弃疾的一种担忧。
生2:可能也是对南宋当权者的一种警告。
师:是的, 虽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的任上, 制作军服, 派遣间谍, 搜集情报, 招募壮丁并进行训练, 积极为伐金作准备, 可是韩侂胄一伙当权者却政治腐败, 奢靡淫乐, 这怎不叫人担忧呢?
师:还有更沉痛的事吗?
生1:金主完颜亮南犯遭宋军痛击, 宋却主动与金议和, 错失恢复良机。
生2:拓跋焘建立的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
师:同学们, 能想得出辛弃疾写下这些文字时的感受吗?
生1:辛弃疾一生主张恢复, 而南宋统治者却懦弱苟安, 错失痛击良机, 他肯定非常遗憾, 也非常愤慨。
生2:他收复中原的壮志难以实现, 肯定非常痛苦。
生3:他看到中原百姓已忘记了异族入侵的耻辱, 肯定非常痛心。
师:是啊, 作为一个爱国词人, 辛弃疾很痛苦, 也很无奈。
(学生脸上现出愤愤不平之气)
师:辛弃疾认为北伐的关键在于用人, 他准备以垂暮之年挑起这副重担, 然而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 于是他就发出了感慨———
生: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师:同学们看最后这一个典故。
﹙指名一位同学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的“廉颇三遗矢”的故事﹚
师:你们谈谈作者用这一典故的目的。
生1:作者以廉颇自况, 抒发了自己老当益壮, 仍不忘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
生2:廉颇之所以不被重用, 主要是因为“郭开”等小人暗中使坏。
师:廉颇个人的遭遇正反映了当时赵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这和辛弃疾是不是很相似?
﹙生点头﹚
生2:我觉得这一典故还抒发了辛弃疾壮志空怀, 不被重用的愤慨。
师:辛弃疾曾经写过这样的两句诗“只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地书”, 可以说是写尽他的满腔悲愤与无奈。
师:同学们, 我们来朗读词的下片, 体会作者的复杂感情。
﹙学生齐读一下, 感情渐趋深沉﹚
师:辛弃疾之所以悲愤是因为他爱国。那么, 怎样才算一个爱国诗人?
生1:总是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生2:时时把国家、民族的命运挂在心中。
师:陆游是吗?
生:是。“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梦里都在为国杀敌!
师:岳飞是吗?
生:是。“靖康耻, 犹未雪;臣子恨, 何时灭?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腔复国之情!
师:只可惜, 陆游和岳飞跟辛弃疾一样空有一腔报国之志, 却无法实现, 而他们都生活在南宋时期, 这应该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一个极大的讽刺吧。
﹙出示陆游和岳飞的两首词﹚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 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此生何处?心身在天山, 身老沧州。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 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 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
﹙学生自由朗读这两首词﹚
师:这两首词都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与辛弃疾的《永遇乐》抒发感情的方式有何不同?请同学下课后试作分析。
《永遇乐·元宵》 篇2
怀古诗词多因重游故地,触景生情,或睹物思人,神与物游而作。有的只是抒发一种没有实指的感受,表达一种比较普遍的情思,如杜甫的《咏怀古迹》,咏明妃,吊贾谊,悲宋玉,是因怀才不遇,自伤怀抱,有的实有所指,借古喻今,如李商隐的《隋宫》、《马嵬》等,借过去的史迹讽刺当前现实。辛弃疾这首词则兼两者而有之。试想;这位英雄,白发苍苍的词人,空怀伐金壮志,长期废置不用,而今以垂暮之年,重返前线,形势却不容乐观,抚今思昔,怎能不感慨万端?长江形胜,历来是南北划疆的天堑。他登临青山,俯眺逝水,有关的历史故事和当前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个人的身世遭际,如滔滔江流一齐涌上心头……首句“千古江山”,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落笔,使现实和历史得以沟通,造成变与不变相对照的深刻意境。“英雄无觅”有三层意思:一是南宋小朝廷多苟安误国之辈,即以韩侂胄而论,亦非英雄,故日“无觅”,二是这次准备北伐,是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8年)符离之败与金国订立“隆兴和议”后的第一次,也是辛弃疾南渡以来四十余年间日夜萦怀的心愿。但是伐金需要人才,他于兴奋中感到忧虑,真正的英雄又在哪里呢?三是辛弃疾一向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四十多年过去,雨打风吹,英雄老去,不胜感慨欷歔。“风流”,有两种说法:一指英雄人物的流风余韵,一指舞榭歌台的繁华景象。“山外青山搂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南宋一朝,文恬武嬉,骄奢淫逸,完全忘记了民族恨、家国仇,这正是作者积愤所在。把“舞榭歌台”作为实写,与风流事迹流逝对比,“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弦外之音,就是夫子自道,一个“总”字,耐人寻味。以上是怀孙权。
词的过片,从刘裕写到他的儿子刘义隆,可谓顺理成章,正反对比,借古鉴今,表达了作者撰写本词的主旨。“烽火扬州路”,指四十三年前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掠江淮、陷扬州一段史实,作者就在这一年率众起义,在连天烽火中投身抗金斗争。他至老也忘不了“烽火扬州路”的英勇战斗,豪情胜慨,十分鼓舞人心。就是这股精神力量支持着他以垂暮之年重上前线。数十年来,他是多么希望仍象过去那样驰骋在抗金战斗的疆场啊!这首词感情起伏的幅度很大。下阕前三句借刘义隆北伐的失败,婉讽韩侂胄不能草率从事,感情比较萧飒。这三句则是重新唤起青年时代的雄心,积极豪迈,意气风发。至下文“可堪回首”,又是陡地一转,由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迸发出更为深沉的叹息。如果承上文顺接,何必用“可堪回首”表示转折呢?这样读来,方能细致地体味作者此时此地登楼远眺的复杂心情。如上所述,“回首”,紧承“四十三年”,但时间上却有一大段的空隙,四十三年间的往事被一笔带过了。就在辛弃疾与耿京决定“奉表南归”那一年,南宋军队在采石击溃金兵,南宋小朝廷却错过大好时机,反与金议和,长期忍辱偷安,不思恢复,冷却壮士心,短了英雄气。而敌占区的有些人竟然忘了敌我,社日还在异族统治者的祠庙击鼓祭神。佛狸,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他于击败刘宋王玄漠的军队后,南侵到长江北岸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后改为佛狸祠。陈亮在一首和辛弃疾的词中说:“长安父老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使人泯灭了民族意识,年轻一代已认不清谁是仇敌了。辛、陈这些词句,语气都十分沉痛。
【《永遇乐·元宵》】推荐阅读:
元宵佳节:元宵节精彩寄语08-23
2010元宵短信 虎年元宵祝福短信09-06
元宵节祝福短信:品着元宵的甜蜜10-20
元宵节祝福语-元宵节祝福短信08-28
浪漫元宵节祝福短信 元宵节祝福贺词10-28
元宵花灯10-23
元宵节短信 发给亲朋好友的元宵节短信08-28
元宵节祝福图片大全:元宵节了,祝您快乐08-14
闹元宵范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