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费优化(共8篇)
计费优化 篇1
1 关于边界漫游环节的分析
1.1 在移动通信过程中, 漫游模式是其一种重要的应用部分。在
各个区域的边界地方, 由于其各个基站信号的影响, 就可能导致其手机未漫游状况下的外省基站信号的使用, 这就实现了漫游话单的产生。我们把上述的这种模式称之为边界漫游模式, 在此环节中, 处于边界模式状态的用户, 会进行相关通话费用的多支付。这一定程度影响移动通信公司的信誉水平及其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针对这一边界漫游问题, 展开相关环节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有效解决其边界漫游的相关问题, 首先要针对其网络整体质量应用问题, 展开分析, 实现其各个覆盖范围的扩大。但是这种模式也不能保证各个地域边界信号的非交叉性。通过对边界区域内外省基站的话务情况, 进行相关模式的切换。通过对网络系统的有效优化, 可以实现其计费优化系统的健全, 促进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 解决边界漫游的相关问题。当用户在边界地区使用了邻省基站信号时, 话单将产生在邻省。因此在计费优化中省间协作是非常重要的。话单中关于用户的位置信息有:LAC、CELL_ID等。CELL.ID俗称小区, 是目前在话单上能够识别的最精确的位置信息, 可以作为边界计费的手机位置判定标准。
1.2 通过对边界漫游模糊计费原则的深入分析, 我们可以得知
在边界小区主叫过程中, 就会出现附近区域的基站信号的应用问题, 这就出现了一系列的省级漫游情况。这就是说用户要额外进行基本通话费的加收, 产生了一系列的漫游费, 当然从不属于本省的区域进行本省电话的拨打属于长途通话模式, 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还将被收取0.07元/6秒的普通长途费或0.30元/分钟的IP长途费。这对于长期居住在边界地区的用户来说, 无疑是大大增加了话费开支。边界漫游模糊计费将这样的话单按照用户在非漫游状态下拨打归属地电话资费标准, 即0.40元/分钟的本地通话费率进行计费, 不向用户收取漫游费与长途费。
在边界小区通话过程中, 由于边界漫游问题的影响, 就容易出现附近区域的基站信号的应用, 从而实现相关资费的应用。通过对同城漫游原则的应用, 我们得知, 在漫游模式中, 用户同各国其漫游地电话的拨打, 是不进行长途费的收取的, 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仅收取0.1元/分钟的基本通话费及0.20元/分钟的漫游通话费。但如果按照边界漫游模糊计费的原则, 将被判为非漫游状态, 则用户将被收取0.40元/分钟的基本通话费以及0.07元/6秒的普通长途费或0.30元/分钟的IP长途费。
在此应用模式中, 由于相关用户的非IP邻省拨打模式的应用, 实行了边界漫游问题的模糊性, 不利于其正常计费金额的有效应用。在日常通话过程中, 这一环节的占用比例是比较低的, 当然这一程序的开展需要符合相关的条件, 比如在边界区域的覆盖是受到一定的限制。这种覆盖有可能会影响到临界的省内地区, 这种相邻的影响在实际的用户使用中是常常发生的, 用户会发现在边界使用的省际漫游还会受到邻省的边界基站的信号。所以, 就会产生计费的模糊, 所以, 边界漫游的计费使用同城漫游这种原则要更加的恰当, 但也可以采用用户在非漫游状态下拨打邻省电话的费率进行计费。
2 关于边界漫游问题处理方案的应用
2.1 通过对被叫计费原则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知该模式和主叫
号码归属地存在相互独立性, 这就说, 同城漫游问题在此环节中是不存在的。我们通过对其标准计费模式的应用, 可以实现其用户基本通话费环节、漫游费环节的优化, 这一环节会影响到边界地区的用户话费的话费问题, 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展开一系列的分析。用户的资费标准资费按照非漫游的接听状态计算, 这就是边界模糊计费的标准, 以每分钟0.40元的本地话费计, 免去了用户的漫游和长途费用。用户在边界小区呼转呼转的计费原则较复杂。呼转分为无条件呼转与有条件呼转两大类, 有条件呼转又分为遇忙转、无应答转、不可及转、关机转等等。
通过对正常资费标准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知, 漫游环节不是影响其无条件呼转的影响因素, 也就是说, 不可能实现一系列的边界漫游问题的产生, 针对这一问题, 其资费的收费都是按照一定标准的基本通话费进行收费, 也要进行归属地的长途费的收取。在其有条件的呼转过程中, 其漫游模式的相关基本通话费也会产生相关的变化, 不同的应用模式其资费标准是不同的。当用户在边界地区使用了邻省基站信号进行有条件呼转时, 产生了省际漫游, 因而将被收取0.30元/分钟的基本通话费以及归属地至漫游地的长途费0.07元/6秒, 若用户呼转至邻省的相邻地市, 漫游地即为呼转地, 则不会被收取漫游地至呼转地的长途费, 若呼转至包括归属地市在内的其他地方, 都将被收取漫游地至呼转地的长途费0.07元/6秒。
2.2 通过对边界漫游模糊计费环节的分析, 可以得知其有条件
呼转下, 正常资费标准有着不同的类业。比如其话费套餐模式的应用、VPN模式及其其他优惠业务的应用。这直接影响了其计费模式及其边界的漫游模糊计费模式。当然上述分析工作的应用前提, 是用户没有申请相关的优惠业务, 这是上述分析成立的标准。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系统的不断优化, 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许多地区都推出了诸如话费套餐、VPN、分区等优惠业务。话费套餐是指用户缴纳了一定的包月费后可以享受一定的免费分钟数。VPN是指特别的用户群体组成一个集团, 在缴纳一定的集团包月费后, 集团内相互通话享受一定的优惠。分区业务是指用户在缴纳分区包月费后, 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话享受一定的优惠。
在边界漫游状态下, 进行临近区域省份的主叫模式下, 会产生相关的边界漫游模糊计费原则, 比如漫游同城模式的应用。在此过程中, 用户会实现某种漫游类型的应用, 比如省际漫游模式的应用, 这是模式和非漫游模式存在一定的区别, 也就是说, 无法进行相关优惠业务的应用。在此应用前提下, 边界漫游模糊计费环节中, 漫游同城类型会产生非漫游模式的转变, 这种方式是比较特殊的。当用户发生了边界漫游时, 话单中的用户位置信息是邻省的位置小区。这种情况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将邻省覆盖至本省的位置小区加入到分区业务的优惠小区列表中, 二是将用户话单中的位置信息更改为被邻省基站信号覆盖到的分区业务的优惠小区。第一种处理方法保留了话单中用户实际的位置小区, 较第二种处理方法理想。
2.3 通过对边界漫游问题的有效解决, 可以满足日常移动通信
工作的需要, 促进其网络建设体系的优化, 确保其覆盖范围的不断延伸。但是也是因为上述环节的开展, 容易产生一系列的边界漫游现象, 这需要各个省份区域之间相关环节的协调, 以有效解决边界漫游问题。计费优化降低了资费标准, 造成收入的损失。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下, 为用户着想是运营商们始终不变的努力目标。边界漫游问题的计费优化方案是提高运营商市场竞争能力的手段之一, 同时也是对运营商计费系统优化能力的一种考验。
3 结束语
边界漫游问题的计费优化模式的开展, 离不开各个省份的积极配合, 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以有效实现移动通信体系的优化。
计费方法等 篇2
老师:你在家里写的日记怎么全都不写标点符号?
贝贝:我老爸定的日记奖励办法太怪了!
老师:他说怎样计奖?
贝贝:按字数给钱,标点符号不算!
(石宏)
原来如此
有一名正在学开车的学生,在开车的时候,尤其是在双行道的马路上,只要有另一辆汽车驶近,他的精神就会高度紧张。但有一天,他们来到同一段马路上练车,那名学生却一直都很平静。
“这一次,你表现不错!”老师高兴得叫道。“是的,”那名学生承认道,“现在,只要看见另一辆汽车开过来,我立刻就闭上眼睛。”
(李荷卿)
流泪长吟
在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其中有一句“蝉在树叶里长吟”。我给学生讲“长吟”的意思是长声鸣叫。学生马上运用到作文中:“我这次成绩考砸了,回到家不敢向爸爸说,一个人在被窝里流着泪长吟。”
(司志政)
急救课上
急救课上,老师问道:“有人受伤,第一步该怎么办?”
下面一片沉默,突然,何超站起来,说:“我知道,问他要不要捐赠器官?”
(占正邦)
美术课
美术老师是个大男孩,穿着很另类。我们总喜欢把每周一节的美术课当作休息课,很多人故意不带水彩颜料和画笔,还在课堂上随意地聊天。
大男孩很生气,“啪”地一下将黑板擦扔到讲台上,然后抱起他的书走出教室,还将门狠狠摔上。我们惊得不敢出声。
5分钟后他返回。我们一直注视着他的行动,大气也不敢出。他在黑板上画下一只大大的猪,只是没有画眼睛和嘴巴。
画完了他将粉笔丢进粉笔盒,说:“这是今天的作业,画出猪的表情。”
第二天,交上去的美术作业都是表情愤怒的猪。
计费优化 篇3
三网融合是当前我国推进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1]。广电行业迫切需要改变原有的单向模式,进行网络双向化改造。采用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和EOC(以太网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相结合的接入技术,在户均覆盖成本、用户带宽和成熟度等方面具备优势,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对有线电视系统进行双向改造的主流方案[2,3,4]。然而传统的有线电视网基本没有统一的运营管理系统,同时,国内设备商更多关注的是EPON_EOC硬件性能和稳定性的提高,而对网络管理尤其是计费方面研究较少。因此,为下一代广电网络设计提供优秀的计费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深入研究了EPON_EOC的网络结构,指出了下一代广电计费管理系统的需求特点,并结合优化技术介绍了一套针对下一代广电网络而设计的计费管理系统优化的技术解决方案。
1 EPON_EOC计费系统的分析研究
1.1 系统网络结构
EPON_EOC网络如图1所示。EOC头端安置于小区或楼栋,即最后100 m的位置,它接收来自EPON的数据信号和电视信号并进行合并。混合后的信号通过同轴电缆传输。EOC终端接收到信号后将数据信号与电视信号分离,发送给数据终端设备,即电视机、电脑和电话等家庭设备[5]。其中,计费管理系统可设置Web服务器、计费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Radius服务器。
1.2 系统需求分析
近些年,计费系统在一些专项的网络平台上的应用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在广电网络中,由于传统网络是单向化的,要实现双向化改造,其网管系统在传输速率、用户容量和计费模式等多方面均需升级,以适应运营商管理和用户使用方面的需求。下一代广电计费系统的需求分析如下:(1) 提供突破性数据处理速率和高安全性加密技术,支持更大容量用户计费,这是传统的系统未能达到的;(2) 对用户分组和对管理员进行分级管理,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计费模式选择,设置多种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3) 以完善的决策系统(简称DSS)根据在线监控的各项技术和计费数据进行分析建模,为运营商进一步发展提供数据支持;(4) 具备可扩展性,能与EPON_EOC的其他系统整合成大型网管系统,使传统广电的独立网管方式升级成为统一网管方式。
2 计费系统的优化设计
通过系统的需求分析可知,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使之具备强大的系统性能。优化设计方案结合了几种关键的优化技术来实现,数据库子系统的开发采用Oracle 10g版本数据库。
2.1 内存结构优化
分配主机物理内存时,一般将50%以上分配给Oracle数据库,但最多不可超过80%,余下的15%~20%内存分配给操作系统,剩下的空间作为预留内存,以备系统扩容使用。Oracle内存结构分为SGA (系统全局区)和PGA (程序全局区),其中SGA由共享池、数据缓冲区、重做日志缓冲区和大池构成。如果缓冲区高速缓存的命中率不高于90%,则需增大数据缓冲区。Oracle的内存一般仅保留20%左右给PGA使用,系统运行时通过调整参数可动态改变缓冲区高速缓存、共享池、PGA区域等的大小,以获得高性能回报。但总的来说,应满足SGA_MAX_SIZE+PGA_AGGREGATE_TARGET<=
优化后的部分参数如表1所示。
2.2 I/O操作优化
I/O(输入/输出)优化的目标是将其操作减到最小程度,通常有db file sequential read和db file scattered read两种问题。
当发现系统运行缓慢时,首先使用vmstat检查当前系统状况,可以发现CPU(中央处理器)资源已经耗尽,大量任务位于运行队列。通过Top命令查看进程信息,一般出现两种情况:单进程异常(见2.3节)和多进程消耗平均。对于后者,即单进程消耗为1%左右,虽然看起来很平均,但大量进程处于运行状态几乎消耗了所有CPU资源,总进程数多达几百,而正常情况下总连接数应在100左右。通过v$session_wait获取各进程等待事件,可以发现存在大量的db file sequential read和db file scattered read等待,且都位于某一个数据文件上。利用getsqlbysid.sql脚本捕获相关SQL(结构化查询语言),该脚本通过已知session的SID(实例标识符),联合v$session和v$sqltext 视图,获得当前session正在执行的SQL语句。然后使用应用用户连接,通过AUTOTRACE检查问题SQL的执行计划,部分如下:2 1 TABLE ACCESS (FULL) OF ‘HS_INFO’(Cost=218Card=1Bytes=106)。
以上查询使用了全表扫描,而该表有几十万记录,对于大表应创建索引。检查全表扫描的数据表,通过分析最终在一个字段创建索引,消除了全表扫描:3 2 INDEX (RANGE SCAN) OF ‘US_INFO_NUM’ (NON-UNIQUE)(Cost=1 Card=1)。
优化后,原大量等待已经消失。
2.3 CPU利用率优化
服务器良好的工作状态指标是:在工作高峰时CPU利用率应<90%,而且平时不能过低。优化前出现了CPU利用率过高(100%)的问题。
首先通过Top命令查看进程信息,检查系统运行状况:
PID/USERNAME/THR/PRI/NICE/SIZE/RES/STATE/TIME/FLTS/CPU/COMMAND
20521/oracle/ 1 / 40 /0/1.8G/1.7G/run/6:37/0/47.56%/oracle
20845/oracle/1/40/0/1.8G/1.7G/cpu02/ 0:41/0/40.89%/oracle
20847/oracle/ 1 / 58 /0/1.8G/1.7G/sleep/0:00/0/0.84%/oracle……
可见存在两个高CPU耗用的进程,分别消耗了47.56% 和40.89%的资源,判断该问题属于单进程异常。进一步的进程信息显示,这是两个远程连接的用户进程。使用getsql.sql脚本捕获相关SQL,该脚本通过PID(进程标识符)和v$process.spid相关联,获得Process的相关信息,进而通过v$process.addr和v$session.paddr相关联,获得session的所有信息,再结合v$sqltext,就获得了当前session正在执行的SQL语句。得到的代码就是高消耗CPU的问题语句。通过dbms_system包进一步检查:26383/oracle/1/59/0/1.8G/1.7G/sleep/0:12/0/4.52%/oracle……
优化后,第一条进程降低到4.52%,其他进程均降到低于1%。
2.4 SQL语句优化
SQL的优化需要尽可能降低逻辑读。在整个系统中,一条低效的SQL可能导致整个数据库的性能下降。
在2.2节中,优化前的部分性能如下:
优化后,consistent gets从3399降到87:
可见,相同的功能用不同的SQL来实现,其执行效率却大不相同。
总结优化过程,得出SQL优化应遵循的5个原则:(1) 尽量使用索引,避免对全表扫描;(2) 对大表和经常查询的表创建合适的索引,多个经常查询的表尽可能放在同一数据块中;(3) 可以通过分析SQL语句的执行计划进行优化,可用PLSql查看执行计划的索引和全表扫描情况;(4) 尽量使用NOT exsist代替NOT IN语句,where子句尽量使用< or >代替not或是<>,并且尽量不要使用is null或is not null;(5) 慎用视图的联合查询,尤其是比较复杂的视图之间的联合查询。一般对视图的查询最好分解为对数据表的直接查询。
3 性能测试
系统的性能测试列出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6项性能指标,所得数据指标均为典型程序多次测试的平均值,测试结果如表2、图2和图3所示。
从表2可见,最终的优化方案完成后,系统响应时间大幅下降,缓冲区高速缓存命中率达到95%以上,4项指标均达到理想范围。由图2可见,优化后,内存利用率整体提升,且满足内存分配最高应低于80%的要求。从图3可知,优化前CPU利用率出现一次工作高峰(100%),且其值居高不下,优化后已远低于警戒值90%,接近80%,并且工作非高峰期CPU利用率局部稳中有升,表明优化调整合适。方案完成后,6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合理值,表明系统达到了理想状态,实现了系统优化。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三网融合的加速推进,面向下一代广电的EPON_EOC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极大的业务开拓空间。本文在深入分析了EPON_EOC网络结构和下一代广电计费系统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实现下一代广电计费系统优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对优化前后的6项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系统优化已经实现,为类似系统的整体优化提供了一套基本解决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摘要: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OC(以太网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是实现下一代广电(简称NGB)三网融合的主流技术。文章深入分析了其网络结构,提出了下一代广电计费系统的需求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实现下一代广电计费系统优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并经实验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广电三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下一代广电,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以太网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计费,优化
参考文献
[1]泰尔网.用户驻地网建设模式和发展趋势[DB/OL].http://www.cww.net.cn/zhuanti/html/2011/8/3/2011831120511680.htm,2011-08-03.
[2]PAN Z H,NIE J,LIU W P.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utomatic topology discovery for EPON_EOCunified management system[A].Proceedings of ESEP[C].United Kingdom:Elsevier Ltd,2011.2909-2915.
[3]Ying K J,Li L,Wang C H,et al.A novel accessstrategy for bidirectional full-service CATV network[A].Proceedings of CCWMC[C].United Kingdom: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09.507-510.
[4]Ji W.The VoD services carried by hybrid PON+EoCnetworking[A].Proceedings of IC-BNMT[C].U-nited States:IEEE Computer Society,2009.467-471.
计费优化 篇4
2月28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京召开“2011年通信服务座谈会”, 总结2010年通信行业行风建设工作成绩, 并对2011年通信服务及行风建设任务进行部署。三大电信运营商等与会企业表示, 2011年将以“服务社会、和谐发展”为主题, 重点围绕一系列用户关注问题, 持续提升通信业服务质量。
同时, 各地方电信运营商也在“3·15”来临之际, 针对用户信息实名登记、增值业务透明消费、资费套餐创新、垃圾短信治理、手机安全保障等用户重点关注的电信服务问题出台了多项提升改善措施, 其中上网流量短信提醒、国际漫游资费下调80%等服务举措广受好评。
出台实名制“奖惩措施”
在保障电信用户权益与服务质量实践中, 手机用户信息实名登记工作将起到较为基础而关键性作用, 有助于电信市场规范及垃圾短信等违规行为查处。
目前, 各地方运营商用户实名登记工作正有序开展, 取得了阶段性效果。据了解, 通过2010年以来的登记实践, 各地运营商总结出了用户登记信息动力不足等症结性问题, 并正摸索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
据了解, 在实际实践中, 大部分地方运营商都采取了以营业厅为主的信息登记方式, 即不论用户是在营业厅还是零售渠道购买手机卡, 都要统一到营业厅进行信息登记。“实名登记最大的问题是用户需求不足, 由于登记信息涉及身份证等关键性用户资料, 用户需要到营业厅等官方地点进行信息登记, 这就给用户造成了较多的时间、资金方面的成本。”湖南移动相关人士表示。
对此, 日前, 中国移动率先推出了实名登记“奖惩措施”, 有望推动实名登记规模实现。2月28日, 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在“2011年通信服务座谈会”上表示, 中国移动将对第一次实名登记入网的客户实行免SIM卡费的激励政策。同时, 广东移动市场部受访人士也告诉记者, 为了进一步提升实名登记工作成效, 广东移动要求在渠道零售点购买手机卡的用户100%到营业厅进行资料的补登记以及账户开通, 广东移动将对在一定时间内未进行资料补登记的用户实施停机处理。
虽然取得了稳定的推进成效, 但记者也了解到, 目前实名登记在操作环节仍面临用户信息无法核实、渠道补贴过高等问题。“一个实际操作问题是, 不论是零售商还是运营商都无法对用户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 而与此相对的另一问题是, 不少用户也无法信任运营商尤其是零售商保留身份证复印件等关键个人信息, 这都将阻碍实名登记顺利进展。此外, 运营商还需拨出专门的资金来补贴相关渠道, 如果运营商真要覆盖到所有的渠道末端, 那么恐将耗费巨额补贴成本。”河南联通某张姓受访人士表示。
“透明收费”为客服“重头戏”
近期以来, 用户服务领域另一个突出问题是“计费收费不透明”类投诉集中出现。对此, 三大运营商也针对性地推出了系列提升举措。
在谈及2011年中国移动客户服务思路时, 沙跃家第一项便提及了提高资费和消费透明度, 他表示, 2011年中国移动在已推出的两项透明消费服务举措基础上, 将进一步围绕客户消费全过程, 建立起覆盖客户整个生命周期的、全流程的“透明消费”服务体系。
“目前, 我们已经着手简化话音和流量套餐, 优化账单和详单信息, 营造客户在资费选择、业务查询与退订、账单和详单查询等全流程的透明消费环境。”沙跃家表示。
2月28日, 在2011年八项服务举措发布会上, 广东移动围绕资费、网络、手机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服务承诺。“相比往年, 今年的八大承诺中保障透明计费成为‘重头戏’, 我们向用户作出了‘电子渠道、尽享便捷’、‘诚信透明、消费无忧’的服务承诺。”广东移动数据部受访员工表示。
据悉, 目前广东移动通过增加用户获取消费信息的渠道以及改善话单展示方式等提升用户付费体验。“以往用户无法方便地通过手机获取增值业务介绍信息, 对此我们即将启动增值业务详细介绍服务, 用户发送1111至10086可以看到业务订购列表, 在其中有非常详尽的业务介绍及收费规则。今后, 用户将可以通过网上营业厅、手机、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获取增值业务介绍及收费信息。”上述广东移动受访员工表示。
除了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也提出了“一张账单, 明白消费;一点查询, 自主订退”等透明消费服务准则;而中国联通部分受访一线员工也表示, 近期公司根据用户调查, 已对话单计费和展示规则进行了重新修订, 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计费需求。
资费降幅最高逾80%
套餐资费, 尤其是国际漫游业务资费也是近期用户关注的焦点。对此, 三大运营商近日再次下调资费标准, 创新资费套餐, 以满足用户消费需求。
中国联通副总裁朱立军表示, 近日中国联通成立了集团资费管理委员会, 并再次修订了《中国联通资费管理办法》, 制定了完善的资费设计、审批、备案制度, 建立健全了资费预评估和后评估制度, “2010年我们在推出3G语音长、市、漫统一价格的基础上, 又根据客户消费特点推出了A、B、C三类套餐, 2011年我们将持续推进资费套餐创新”。
计费优化 篇5
在MSOFTX3000系统中, IGWB与业务处理基本插框配置在同一机柜 (综合配置机柜) 内, 相关主要硬件组件包括以下几种。
主备IGWB服务器:HP Pro Liant DL380 G3
硬盘:最多可放5个容量为73.4GB硬盘, 主备服务器各5个。
综合切换器:包含有LCD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切换设备, 可以方便地在服务器间 (主备IGWB和BAM) 进行切换, 并进行操作控制。
LANSwitch:是IGWB与MSOFTX3000的通信通道。LANSwitch配置2套, 互为主、备用。
第一, IGWB主备机之间是通过虚拟IP与主机通信, 任何时候只能由激活的IGWB与主机之间存在网络连接 (因为虚拟IP只能被激活的IGWB控制) 。
第二, IGWB与SMU板之间的连接是双平面的, IGWB提供两个虚拟IP, SMU板和这两个虚拟IP均建立连接, 考虑到SMU存在主、备板且同时工作, 则IGWB与主机之间存在4个网络连接。
第三, IGWB与MSOFTX3000之间的网络中断时, SMU会产生相应的告警。
每台IGWB服务器通过4个网卡分别与到网管系统、主机系统和计费中心的LANSwitch FE网线相连。
2 软件结构和话单存储
IGWB是典型的多进程、多线程、Client/Server模式的应用软件, 包括四大进程和一个动态链接库 (格式库在IGWB中以动态链接库的方式提供给话单处理模块和话单浏览查询模块进行话单转换使用) , 四大进程依次如下。
2.1 双机进程 (cls_proc.exe)
在NT平台下, 该进程负责双机之间的状态同步、双机之间的话单序列号、文件序列号的同步, 虚拟IP的管理以及倒换等功能。
2.2 接入点进程 (ap_proc.exe)
该进程集中了IGWB对话单进行处理 (收集、转换、合并等) 的所有模块, 包括网络模块、前存盘模块、话单处理模块及后存盘模块。根据参数配置, 系统中可以存在1个或者多个接入点进程, 不同的接入点进程处理不同交换机发送的话单。
2.3 操作维护进程 (om_proc.exe)
该进程用来实现对IGWB操作、维护。这个进程里集中了日志管理、MML Server、告警、话单查询浏览及性能统计等模块。
2.4 KERNEL进程 (knl_proc.exe)
KERNEL进程作为其他进程的TCP/IP服务器端, 负责其他进程之间的消息转发, 该进程中的业务模块主要用于处理进程监控功能。
IGWB存储着原始话单和最终话单, 其中原始话单是指IGWB从交换机接收的但未经过任何处理的话单, 最终话单是指经过IGWB的预处理 (分拣、格式转换、合并等) 的话单。
3 软件参数配置
IGWB软件参数配置基于文本文件, 配置文件 (c:/IGWB/config/ini/IGWB.ini) 格式与WINDOWS平台使用的INI格式完全相同。
该参数控制每个最终话单文件的产生时间间隔, 单位为秒, 此处设为900, 即15分钟。Final File Max Time和Final File Max Size两个参数是“或”的关系。该参数表示最终话单、原始话单自动删除期限, 单位为天, 此处设为30天该参数决定此进程对接的交换机的类型, 其中0为固网, 1为MSC, 2为STP, 3为GPRS, 4为WCDMA, 5为MSOFTX3000点分格式的IP地址参数, 表示IGWB用来和交换机连接的本地IP, 表示Local Ip To Ex绑定的端口号, 在SOFTX3000移动网中, 该值默认为9901表示IGWB用来和交换机建立第二条连接的本地IP, 表示Local Ip To Ex Bak应绑定的端口号, 表示计费中心取话单超时时间, 单位为分钟, 默认为30。即如果计费采集机超过此时间间隔没有将话单采集, 则IGWB产生“话单长时间未采集”告警。但如果是IGWB主动向计费中心传送话单文件, 此参数失效。表示最终话单文件名前缀为b0000, 表示最终话单文件名的序列号长度, 默认为8。但山东省帐务中心已统一要求设为4位 (0000-9999循环产生) 。此外, 还有一个参数Postfix表示最终话单文件名后缀, 默认为dat, 一个最终话单文件名是由Prefix、CSN和Postfix三者组成的, 即:Prefix+CSN.Postfix表示双机是否使用共享磁盘阵列, 为0表示否, 1为是, 默认为0表示心跳中断允许的间隔, 单位为秒, 默认为300, 心跳中断超过此间隔则会产生“心跳中断”的告警。表示心跳链路数, 最多为5条, 默认为2。资源数, 这里“资源” (把由集群系统中各个节点共享的物理设备、逻辑设备称为“资源”, 常见的资源有共享存储介质、虚拟IP等) 主要是指虚拟IP。该参数决定了IGWB系统中应该启动1个ap_proc进程表示双机的节点号, 为0表示主, 为1表示备。该参数决定了当前IGWB是双机系统 (0) 还是单机系统 (1) 。[Link%d]节下的参数用于管理心跳链路, 其中%d在实际中将被具体的数字替换, 并受Heart Beat Count的控制。IGWB只支持串口和UDP两种心跳链路, 为COM表示串口心跳, 为UDP表示网络心跳。该参数没有实际意义, 可以任意配置, 只是为该心跳取一个名字, 当心跳链路中断时, 从客户端看到的调试信息输出使用此名称。当Type参数为UDP时, 此参数必配, 表示本地用于心跳的IP地址。当Type为UDP时此参数必配, 表示对端IGWB用于心跳的IP。串口心跳当Type为COM时此参数有效, 为1表示使用COM1, 依次类推。表示IGWB用于与MML客户端通信的本地IP地址。[Resource%d]节下的参数用于控制IGWB的资源, 其中%d在实际中将被具体数字替换, 且受[Cluster]节下的Resource Count的值的控制。表示虚拟IP资源名称, 可以任意配置。虚拟IP原地址。虚拟IP虚拟IP子网掩码由上面介绍的配置参数可以看出, 设置原始话单和最终话单只能在其硬盘上保留30天, 30天后将会自动删除。因此, 需要提前把它们备份到其他存储介质上, 以便于以后查询。
由于IGWB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 可以共享其存放最终话单的文件夹, 通过网上邻居访问并手工拷贝计费文件到其他存储介质上。但是, 每天下载几百兆的计费文件也需要耗费不少人力, 如果遇到IGWB主备倒换, 还必须记得下载备用IGWB上所产生的计费文件。
可是, 如果采用FTP网络备份方式来实现话单自动备份的话, 就可以节省不少人力, 也可以保证即使发生IGWB主备倒换, 也不会影响话单的自动备份。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实现方法。
话单自动备份的创建是基于FTP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即IGWB作客户端, 目的主机 (准备用作存储话单的机器, 可以配置大一些的硬盘, 如160G) 作服务器, 服务器给客户端开放一个用户。首先, 在服务器上使用系统自带的FTP, 创建FTP站点, 设置好本机IP和FTP用户名、密码、存储路径等;然后, 在IGWB.ini上添加数据配置 (主备IGWB都加) , 即IGWB的网络备份功能配置, 设置完毕, 重启IGWB, IGWB主动将最终话单实时传送到服务器上的相应路径下, 实现计费话单的自动异地备份。
4 结语
上海移动:云端计费 篇6
上海移动正在重构自己的计费系统,全力打造计费三朵云——应用云、详单云和MDB云。对于这次“大动干戈”,上海移动信息系统运营部副总经理蔡加祺给出的缘由是“中国速度”:智能终端数量猛增,数据业务话单量爆发式增长,而除夕一天的话单量是平时的5倍;与此同时,计费方式也在不断演进,从离线计费到在线计费再到资费包计费,并开始互联网化。他说:“硬件发展的摩尔定律追不上中国移动的发展速度,4G时代,云化成为解决之道。”
“惊呆了的小伙伴”
上海移动计费系统重构的目标有两个:在保持原有计费账务业务能力的基础上新增对资费包计费模式的支撑,实现计费的互联网化转型;引入全新的分布式计费架构,提升计费系统处理效率,适应中国速度的发展。整个项目涉及70多个子系统的改造、2 0 0 0多个功能菜单的梳理和开发、2200多个外围平台接口的联调测试以及2500多万用户数据的割接,自2011年8月15日项目启动到2013年1月11日应用云部分正式上线,历时16个月。2013年7月,账单云也正式上线;按计划, MDB云最晚2014年3月也会正式启用。
应用云的本质是一套可扩展的云化流处理引擎,将传统头尾连贯的业务逻辑打碎,以不同的服务组件完成不同的服务环节,并通过一个无状态的任务总线承担任务调度和路由的功能,由此完成整个应用的分布式的流处理。
详单云又包括两朵子云:查询云和数据集市云。查询云主要满足实时账单查询对高并发读写有着非常高的性能需求,由于实时查询条件单一,适合提前预制查询条件,查询云是基于Hadoop平台的。而数据集市云主要满足复杂账单随机查询和统计分析需要,这需要支持灵活的SQL语句,需要支持在无索引条件下的快速查询、统计和分析,是基于大规模并行数据库MPP技术。蔡加祺特别指出,由于无法预见突发的即时查询和统计分析会占用多少系统资源,是否会影响前台的用户体验,因此上海移动根据账单不同阶段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的不同需求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数据库技术,不但保证了性能最优,同时实现了性能隔离,更好地保障了用户体验。
而MDB分布式改造新增加了10台x86服务器,其中有2台作为路由机,其他8台作为MDB机。2台路由机采用一主一备的方式,都提供查询功能。8台MDB机每台机器上部署同样的应用(用户MDB、应用MDB和余额管理M D B),即同质化部署,这样每台机器可以固定支撑一定的用户量,在后续的扩展时,可以通过简单的增加机器即可获取相应的支撑能力。MDB的8台机器每两台之间做互备,一台机器上运行主MDB同时备份另一台机器上的MDB。为了使新增MDB机器时不影响已在运行的系统,新增的机器需要形成主备的模式,即新增机器的数量需要成对,这样就可以不用调整已在运行的系统部署架构,从而使新增机器的过程中能继续提供不间断服务。
在云计算时代,业务应用的承载从RISC向x86平台迁移是大势所趋。在云化之前,上海移动的计费系统是全部运行在IBM小型机上,一共9台,而新系统是运行在26台基于英特尔至强E7平台的IBM3580服务器上的。在迁移之前,上海移动事先做了严格的压力测试,结果让蔡加祺和他的“小伙伴们惊呆了”。传统基于小机的计费系统的批价(根据既定的原则和规则,对用户使用网络的情况计算费用)延时<15min,批价效率是1:2,投资约为1300万;而基于x86服务的云计费系统的性能预期是批价延时<10min,批价效率是1:6,而投资仅仅在500万左右。目前新计费系统总吞吐量达到90000TPS,2014年3月完成M D B云化后,将超过180000T P S,同时实现了T P S随设备的线性增长能力。
极限运算的陷阱
对于这次计费系统的重构以及x86迁移,蔡加祺还重点共享了他们的宝贵经验。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从小机迁移到x86,应用需要更强壮。小型机在高负荷运转下的平均无故障时间约在12到18个月左右,而x 8 6服务器在加电后的第一个月处于故障高发期,需要密切监控。上海移动针对x 8 6云化场景的 健壮性设计是这样的:任务总线采用双机热备方式,任意节点异常,备份节点实时接管;所有任务队列支持异常重处理机制,通过重处理剔重机制保障所有话单仅仅倍计费一次;每个内存数据库都同时在不同设备中开启两个副本,实现交易同步,一旦发生异常,可实现自动接管。
此外,蔡加祺还提到了在极限运算场景中的两个陷阱:线程数与CPU核数的匹配问题以及跨节点的网络集群协同的时延问题。
在类似MDB这样的内存集中访问的应用场景下,外部访问连接数(线程数)和CPU核数的最佳匹配关系,最好不超过20:1。在上海公司新计费系统第一阶段上线后,单台MDB设备最大连接数(线程数)达到了4000以上,线程与核数之比超过124:1,CPU大量时间耗费在线程切换上。因此,上海移动立即启动了MDB云化工作,将MDB进行拆分,并采用带超线程(HT)技术的芯片,极大降低了单核线程数,使得系统效率成倍上升。
在小机时代,大部分应用只在单机上完成,所有运算节点不需要通过复杂的网络传输和调用完成。当计费应用彻底云化后,通过寻址技术,把原来集中在一台设备上的工作打散进行实时云化的流计算,在提高系统扩展性的同时,大量的耗时集中在网络络交互上。上海移动通过本项目建设测算出:计费系统在云化后,在单条话单批价耗时中,网络延时占到了30%。因此,选择低延时的以太网技术或者Infiniband组网技术将极大提升云计算效率。
计费数据备份 篇7
备份是保证计费数据安全最根本的办法, 是PC机用户保护他们自己重要的和不可替换的信息最佳方式, 当硬盘文件丢失或被破坏时, 可以用备份将文件恢复到备份时的状态。使用备份可以将硬件故障、误操作、病毒、计算机犯罪以及灾害等对计费数据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备份是一种数据安全策略, 是将计费原始数据完全一样地复制, 严格来说应复制两份, 保存在异地。在原始数据丢失或遭到破坏的情况下, 利用备份的计费数据把原始数据恢复出来, 使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进行计费数据备份前应注意:备份前应检查病毒, 如果备份中有病毒, 就无法从备份中数据正常恢复计费数据;备份后要检查, 确保数据正常完成, 同时还要检查恢复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一、计费设备备份
磁带、软盘、光盘、移动硬盘等可以是计费备份设备。磁带是最常用的计费备份设备, 也是数据备份首选的介质。磁带备份技术是最成熟、可靠的保全数据的方法, 磁带技术一直在迅猛发展, 不断满足对各种数据备份的新的要求;磁带是最便宜的数据存储介质;磁带是可移动的存储介质, 存储量大, 同时磁带可以脱机保存, 确保了计费数据的安全性。各大通信企业一般都使用磁带进行备份。当计费量较小时, 可以采用软盘、光盘进行备份。如果数据量偏大, 也可以使用光盘、移动硬盘等进行备份。
二、计费软件备份
备份可以利用拷贝软件和专业软件备份。针对数据量很小的备份可以直接用拷贝软件, 复制需备份计费数据文件的一份拷贝即可, 当计费数据被损坏后, 只需将备份的数据复制回硬盘就可以了。拷贝可以直接使用复制功能, 同样也可以使用拷贝软件来完成此操作。
对大量的计费数据备份应使用专用的备份软件进行备份, 计费数据发生问题后需要使用同一软件进行恢复数据。一般情况是系统自带的备份工具即可。如果需要对整个计费系统进行备份, 其中包含计费数据、参数设置及软件配置等, 出现问题后可以快速从备份恢复计费系统运行, 使用Ghost。它不同于其他的备份软件, 可以备份和恢复系统。Ghost将硬盘的一个分区或整个硬盘作为一个对象来操作, 可以完整复制硬盘信息, 同时打包压缩为一个镜像文件, 在操作Ghost的时候, 可以把该镜像文件恢复到对应的分区或对应的硬盘中恢复系统。
三、备份类型
最常用的备份类型有全备份、差异备份、增量备份和按需备份等。 (1) 全量备份是对所有计费数据文件进行备份的一种备份方式, 恢复时只需要直接将备份中的数据文件复制回硬盘即可。其操作十分简单, 但是备份数据量大, 要求存储空间大, 所需时间长, 适合用于数据量不太大的情况。 (2) 差异备份用于复制自上次正常或增量备份以来所创建或更改的文件。差异备份的数据量小, 所需时间短, 但是需要先进行普通备份, 需要保存两个备份, 操作比普通备份复杂。 (3) 增量备份是建立在普通备份基础之上, 但只备份最后一次备份后新创建的计费文件和被更改的文件。增量备份不但要保存普通备份, 还要保存所有增量备份, 同时还要分清增量备份的时间和顺序。恢复时, 先恢复普通备份, 然后按时间顺序, 依次恢复所用的增量备份。
按需备份是根据临时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数据备份。
在备份时要根据它们的特点灵活使用。日常备份制度描述了每天的备份以什么方式、使用什么备份介质进行, 是系统备份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在制订完毕后, 应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日常备份, 否则将无法达到预期备份方案的目标。
四、结束语
计费数据不仅需要做备份, 如何有效地管理、恢复、查询这些备份数据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数据备份是保障服务器数据安全运行的一道很重要屏障。做好数据备份, 是数据恢复和计费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石。
参考文献
计费数据丢失原因分析 篇8
计费账务数据丢失是指由于设备故障、计算机病毒、误删除、意外事故等多方面原因造成计费账务数据无法访问的现象;计费数据错误是指输入的数据不准确、计费数据被有意或无意地修改以及计费账务数据与实际数据不符;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误操作、电源异常和硬件故障等因素都会威胁到计费账务数据的安全。
二、自然灾害
火灾、水灾、地震和雷击等自然灾害发生在计算机所在地, 造成数据破坏或系统瘫痪, 存储设备中计费数据也会丢失。设备坏了可以更换新设备, 计费账务数据无法还原;要恢复损失的数据, 必须要有原始数据的备份, 否则无法恢复。即便有的计费账务数据可以重新采集, 多数情况下受到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所以, 应对自然灾害造成计费数据丢失的最好办法就是异地数据备份, 将数据在另外的地方实时产生一份可用的副本, 此副本的使用不需要做数据恢复, 可以将副本立即投入使用。
三、计费误操作
计费误操作是指计费账务维护人员出现操作失误, 即人为原因。在使用计算机时, 发生错误是难免的, 但是, 这种错误可能给客户和公司带来经济和形象上许多不良影响。因此, 计费维护人员必须保持仔细、认真的优良工作态度。组织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加强维护人员的专业培训, 至少掌握如何对本地数据进行规范的操作, 如何备份本地数据, 从而保证数据信息安全可靠;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应急预案, 对一些发生突发事件, 可以井然有序的按照应急方案处理, 不至于到时候出现误操作, 将损失降到最小。
四、系统的电源安全
停电会使计算机失去工作动力, 而且在计算机工作过程中突然断电, 会丢失内存中尚未存盘的数据。即使非常短暂的断电, 也会引起计算机重新启动, 丢失内存中的数据。雷电、高低压线路误接等原因会造成电源出现尖峰、浪涌和电压突变, 这种情况不但会计算机工作异常, 丢失内存中计费账务数据, 而且有时会损坏主板及电路板, 造成系统无法工作。为了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 最好对计费设备配备UPS;UPS即不间断电源, 防止断电、浪涌和尖峰的最好办法。UPS中有蓄电池, 断电后可以向计算机继续供电, 保证计费系统的正常运行工作, 同时用户还有充足的时间保存数据。
五、计费系统硬件故障
通常, 计算机部分的可靠性是用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表示的。产品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是通过多次试验得出的统计数字, 例如主机的显示器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5-6万小时, 说明大部分显示器能正常工作5-6万小时不会出现故障, 但并保证所有的显示器都能工作5-6万小时。计算机本身就是耗材, 在工作运行中, 各个部件都会出现故障或者老化现象, 这样一来都会对计费工作造成影响。显示器、内存条及CPU坏了, 都可以更换, 同时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硬盘损坏, 保存在硬盘中计费账务数据也会随之丢失, 会造成严重后果。计费数据库员应一直坚持对硬盘上的数据进行备份, 则可以大大降低硬盘故障造成的损失。
六、结束语
计费数据丢失越来越受到各个通信运营商的重视, 数据丢失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制定合理的目标、技术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可靠安全的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数据安全防护技术也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