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2024-10-26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共6篇)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篇1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是1997年刑法针对我国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商品泛滥, 对社会生产生活和广大人民生命健康危害严重, 而很多相关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却基于私情私利对之听之任之, 不监不管的情况而增设的罪名。1997年刑法第414条规定:“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徇私舞弊,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 情节严重的,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就是刑法规定的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本文试就该罪的犯罪构成和认定做初步探讨, 以期有利于实践中对该罪的理解和适用。

一、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概念和客体

根据刑法414条的规定, 可以把本罪界定为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徇私舞弊, 不履行法定的追究职责, 情节严重的行为。

关于本罪的客体, 理论上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本罪的客体是“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有人认为是“国家机关查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职能”有人认为是“国家对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追究制度”有人认为本罪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笔者认为, 上述表述都没有准确抓住本罪侵犯的客体实质, 本罪的客体准确地说应该是国家对生产、销售商品的质量监管秩序。秩序是一种稳定存在的社会关系, 符合我国学界通说关于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 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这一观点, 而“国家对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追究制度”和“国家机关查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职能”都是秩序维护的手段, 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则是一种外化的具象活动, 都不是抽象的社会关系, 与犯罪客体是社会关系的通说不相符。

二、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犯罪构成

1. 本罪的客观方面要件是徇私舞弊,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对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追究职责, 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是典型的不作为犯罪, 其客观要件首先是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已知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犯罪行为不管不问不追究的不作为行为, 如该立案不立案、该查处不查处, 该查封不查封、该鉴定不鉴定等。其次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 具体来讲就是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一节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还要求行为人的不作为行为是基于徇私舞弊, 即基于私情私利才对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放纵不管。根据2006年7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 “徇私舞弊”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徇私情、私利, 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 伪造材料, 隐瞒情况, 弄虚作假的行为。最后构成本罪还要求上述行为情节严重, 至于什么是情节严重, 根据2006年7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是指:

(1) 放纵生产、销售假药或者有毒、有害食品犯罪行为的; (2) 放纵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犯罪行为的; (3) 放纵依法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 (4) 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不履行追究职责, 致使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得以继续的; (5) 3次以上不履行追究职责, 或者对3个以上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履行追究职责的; (6)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 本罪的主体是自然人主体, 即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关于本罪的主体范围, 有人认为既包括各级政府中主管查禁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人员, 有查禁职责的公检法机关的司法人员, 也包括行业主管部门如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也有人认为本罪的主体不包括司法工作人员, 而是最先查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 产品质量监督机关的工作人员等。笔者比较赞同第一种观点, 因为从法条规定和语义逻辑上看, 本罪的主体应该包括有查禁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职责的公检法机关的司法人员, 虽然在司法人员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时可能存在法条竞合。

3.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即明知对方是在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而基于私情私利违法放纵, 若不知对方在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因而没有立案查处, 不构成本罪的犯罪故意。

三、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司法认定

认定本罪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本罪与放纵制售伪劣商品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

前者要求放纵的是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而非一般违法行为, 实践中负有监管查禁职责的工作人员如工商机关工作人员基于各种原因对制售伪劣商品的一般违法行为不管不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十分常见, 由于其放纵的非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而是一般违法行为, 因此并不能构成本罪。

2. 本罪与徇私枉法罪的区别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 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 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这两个罪一般情况下容易区分, 但当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 对明知是制售伪劣商品犯罪分子而故意包庇不予追诉的, 则与徇私舞弊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构成法条交叉竞合, 应该择一重罪论处。

3. 本罪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区别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 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 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在犯罪主体、犯罪对象范围上有交叉关系, 但在主观罪过上本罪是放纵的故意,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不移交的故意。在客观方面, 本罪是放纵行为,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 而违法以其他方式处理, 如予以掩饰隐瞒不追究任何责任 (放纵) 或者把犯罪行为当作违法行为处理结案, 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当对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 对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既不移交, 也不追究任何责任, 而是予以掩饰隐瞒, 则其既构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 也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属于法条竞合, 应当择一重罪论处。

4. 本罪与受贿罪的竞合问题

本罪是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 放纵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行为。当行为人在收受了制售伪劣商品犯罪分子的财物后徇私舞弊, 对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放纵不予追究的, 则其既构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又构成受贿罪, 属于这两个罪的想象竞合, 应该择一重罪论处。

摘要: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客体是国家对生产、销售商品的质量监管秩序, 客观方面是徇私舞弊,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对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追究职责, 情节严重的行为, 主体是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主观方面是故意。认定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应注意其和放纵制售伪劣商品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 以及在和徇私枉法罪、受贿罪产生竞合情况下的认定和处理问题。

关键词: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犯罪构成,司法认定

参考文献

[1]肖扬主编《.中国新刑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7年10月第一版, 第694页

[2]何秉松主编《.刑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第1098页

[3]马克昌主编《.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第706页

[4]高铭暄, 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5版, 第658页

[5]何秉松主编《.刑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第1098页

[6]张明楷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四版, 1116页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篇2

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以下简称“打假”),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净化我镇市场环境,确保我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根据《广东省各级人民政府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工作责任制规定》,————(下称甲方)与各村、各职能打假单位(下称乙方)签订“打假”责任书如下:

一、乙方要加强对打假工作的领导。要成立由村委、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打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和协调开展打假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

二、乙方应强化对打假责任的认识,配合做好打假宣传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打假责任落实。

三、乙方要切实加强打假队伍的建设和财力、物力的投入。如遇人员工作变动,应及时调整充实,保持队伍稳定,并在经费和办公设施上给予保障。

四、乙方要按照行政区域和职能划分,加强对本村行政区域内、职能范围内的各类企业、专业市场和个体摊档的监督管理,对生产、销售场所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生产产品、销售物品的质量安全,不出现制假售假违法行为。

五、乙方要积极配合镇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打假工作,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或消极对待。

六、乙方要配合做好打假举报及信息上报工作。发现制假售假线索及时上报,同时安排专人将本单位开展打假工作情况、动态及时上报镇。

七、乙方认真履行打假责任、成绩显著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如责任不落实,出现违反《广东省各级人民政府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工作责任制规定》的,依据上述责任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追究主要责任人和其他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甲、乙方双方各执一份。

九、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执行。

——————(盖章)乙方(盖章)

负责人: 责任人: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篇3

2010年10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会议强调,专项行动要以保护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等为重点内容,以新闻出版产业、文化娱乐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为重点领域,以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高发地为重点地区,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侵权、假冒、盗版的大案要案,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大力净化市场环境,增强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的社会氛围,积极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思考

1国家依法打击各种假冒伪劣产品,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2制假售假行为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国家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反映了价值规律的要求。

3某些企业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而不择手段地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这不仅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是市场经济自发性弱点的表现。国家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表现。

4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妨害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积极性,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国家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国家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思考

1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是政府行使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2国家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犯罪行为,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的原则。

3我国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体现了政府坚持依法行政。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思考

1针对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国家适时作出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2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国家和其他企业的利益。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是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表现。

3制假售假者为了金钱不择手段,是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表现。国家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民利益,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

创新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2010年10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回答1~2题。

1会议指出,专项行动要以保护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等为重点内容,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侵权、假冒、盗版的大案要案,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大力净化市场环境。这是国家在()

A.运用经济手段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

B.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

C.通过行政机构调节和管理经济活动

D.运用政治手段促使企业遵纪守法

2会议指出,要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的社会氛围,积极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这既需要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也需要企业经营者做到廉洁自律。下面用标题形式写出的符合题意的正确说法是()

A.企业经营者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B.责任重于泰山,企业经营者要讲良心

C.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

D.企业和劳动者都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2010年9月22日《中国财经新闻》报道,我国许多偏远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工作尚未受到重视,致使一些“三无”食品、过期失效食品、不合格食品流向农村市场。过期失效食品、不合格食品()

①是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②不是商品,因为它的使用价值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③是商品,因为它被召回,可再用于交换④不是商品,因为它有安全隐患,不能顺利实现其价值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2010年10月16日《法制日报》载文指出,企业经营要以德为本,损人利己就是自取灭亡。社会责任是企业存在的前提,是企业价值的体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更是我们创建世界名牌企业的基石。这说明()

①企业要重视社会道德建设②经济效益与道德追求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③企业必须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④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因为诚实守信是()

①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②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③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④市场交易的灵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10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现象仍时有发生,干扰了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妨害了企业竞争力和创新积极性,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会议决定,从2010年10月底开始,在全国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

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简要说明为什么我国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重视产品质量。

(2)简要分析国家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理论依据。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A4.C5.D

二、非选择题

6(1)①从国家角度看,国家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可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②从企业角度看,企业只有保护知识产权、重视产品质量,才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顺利实现价值,获得利润;同时,也才能提高企业信誉,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③从消费者角度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重视产品质量,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篇4

2009年,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总计51 044件。其中,商标一般违法案件7 448件,商标侵权假冒案件43 596件;查处商标涉外案件10 461件;共收缴和消除违法商标标识1 353.4万件;移送司法机关涉嫌商标犯罪案件92件,犯罪嫌疑人109人[1]。

2010年上半年,全国地方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的案件235件,生效判决人数418人;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的案件134件,生效判决人数177人;以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判处的案件67件,生效判决人数91人[2]。

2010年,全国地方法院以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判决的案件1 254件,生效判决人数1 966人,同比分别上升24.53%和22.49%。其中,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决的案件585件,生效判决人数1 028人;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决的案件345件,生效判决人数459人;以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判决的案件182件,生效判决人数253人。

2011年,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涉及的假冒注册商标案件1 101件,占全年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31.2%,同比增长3.5%。2012年,全国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假冒注册商标案件2068件,占24%;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件2 061件,占23.9%[3]。

近年来,司法机关查处的假冒注册商标案件一直居高不下,甚至呈上升趋势。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人们打假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其原因一方面与监管不严、法律制度不健全、打击不力有关,另一方面在于从事假冒行为有利可图,甚至获利颇丰。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这类不法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作一深层次探讨,并提出相关预防对策。

一、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之成本与收益分析

经营者作为理性经济人从事商品经营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取利润,换言之,牟取利益是经营者的经济动因。生产者、销售者进行生产、销售活动都要计算他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竭力使产出大于投入,并拉大其中的差额,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从微观方面考察,企业或个体户生产并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成本(Cost)可表示为公式I:C=C1+C2+C3×R。其中,C1表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的制造成本,包括印制某种假商标的成本和制造商品本身的成本。前者的投入较小,只需必要的印刷费用,省去了大量设计商标的智力投入以及注册费用。C2表示销售该假冒商品的成本;C3表示被查处一次的风险损失;R表示被查处的风险概率(Ratio);R与C3之乘积即为该经济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同样,企业或个体户生产并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所获取的收益(Earnings)也可用公式表示为:E=S×Q。其中,S(Sale)表示该假冒商品的销售价格,Q表示假冒商品的销售量(Quantity)。由此可得出该企业或个体户生产并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所获利润为△C=E-C。

目前,就整个社会来说,假冒行为的被查处总量很大;但对于某一具体企业或个体户来说,其假冒行为的被查处概率很低,即R之值很小,因而R与C3的乘积也很小,即经营者实施该假冒行为的风险成本很低,而C1、C2的值一般变动不大,故△C的值很大。这样就诱使不少经营者去生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

下面再来分析商品批发商批发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成本与收益。批发商经营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成本可用公式Ⅱ表示为:C'=C1'+C2'×R'。

其中,C1'表示批发商的正常批发成本支出(即假定不被查处),C2'表示被查处一次的风险损失,R'表示被查处的风险概率。批发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收益(Yield)为:Y=V×W,其中,V为批发差价,W为批发量。批发商批发该类商品所获利润(Profits)为△P=Y-C'[4]。同样,由于经营者假冒行为的被查处概率很低,所以,C2'与R'之积很小,C'之值随之亦小.另一方面,生产者销售给批发商的价格比正常的商品价格要低得多,即其让度给批发商的价格差较大,因而V的值很大.显然,Y与C'之差即△P的值更大,因而批发商获利颇丰.这样,批发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对批发商很有吸引力.至于零售商,他出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所获收益与所付出的成本与批发商基本相同,对他们来说出售此类商品也是有利可图。

最后,在消费领域,由于消费者“惰性现象”的存在,造成了一定的纵容空间。所谓消费者惰性,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了某种商品后,知道该商品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假商品或伪劣商品,如果预期投诉收益小于投诉成本,他就会放弃投诉,也就是说他们同样会考虑投诉成本与可能得到的投诉收益之间的比值。这里的预期投诉收益等于预期胜诉所获得的赔偿费用与预期胜诉的概率之积,而预期投诉成本等于预期投诉所花费的金钱成本(包括可能的交通、食宿及通讯费用等)、时间成本以及精力耗费之和。

现实生活中,投诉成本很高,而胜诉所获得的赔偿费用很低,有时获得的仅仅是退款或换货,再加上处理投诉的单位工作效率低下等原因使胜诉的概率不是很高。因此,消费者购买了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后进行投诉的比较少。消费者胜诉的“外部经济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投诉的积极性。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生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行为的发生。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无论是在生产环节还是在销售环节始终存在一种经济动因诱使生产者、销售者实施这类不法行为,特别是生产者一般追求的是一种短期效益,热衷于某种短期行为。他们与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设计一新商标并注册,还不如将别人的现搬过来省事;而且这些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在市场上有销路。这样,假冒伪劣商品,生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屡禁不止就不足为怪了。

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首先表现为经济违法行为(或者说经济不法行为),然后才表现为经济犯罪行为。无论是生产者还是销售者,他们实施该类经济违法行为的成本,广义上包括实施生产、销售行为过程中所作出的物质消耗,加上由此而可能引起的消费者的道义责难和受害人提出的损害赔偿费用,再加上相应国家机关给予的惩罚和制裁。这个成本包括3个方面的具体内容:(1)道德性成本,表现为社会舆论的谴责和贬谪,以及由此影响到信誉的低落。道德性成本既可以以无形形态存在,也可以以有形形态存在,它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违法行为实施者对经济违法行为观念上的感受以及该行为的实际影响范围。(2)经济性成本,表现为行为实施者向受害人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金、违约金以及缴付给国家有关机构的罚款、罚金。经济性成本可以通过一定的量直观地体现出来。(3)人身性成本,表现为违法行为实施者被国家司法机关判处的自由刑甚至生命刑,即人身制裁。人身性成本是经济违法行为的最高成本[5]。

二、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犯罪行为的经济学预防

根据前文分析,要有效地遏制市场上的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关键在于增加行为人实施该类违法行为的成本,降低其收益,例如使上文的△C趋向零或为负数。而增加经济违法行为的成本主要是增加其中的经济性成本和人身性成本,但前者受被追究者的经济状况、支付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无限地加大。因此,目前对于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这类行为的成本的增加主要取决于人身性成本的增加,而其途径在于严格追究违法者的责任,提高经济违法行为的究责率,多采用人身性制裁。

前文的分析主要立足于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是一种经济违法行为。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违法行为若超过一定的度,就可能演变成犯罪行为。下面再从经济学的角度简要分析一下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这种犯罪行为禁而不止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著名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认为,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犯罪”行为是一种重要的活动或产业,它也有成本、收益。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这类犯罪也不例外,其成本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行为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所直接付出的成本(显性成本);(2)犯罪分子自身由于受到可能的惩罚所支付的成本(隐性成本)。第一部分成本前文已作分析。第二部分成本(以下简称犯罪者成本)是由惩罚的严厉性和可能性决定的。从惩罚给犯罪分子所带来的损失大小中,我们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大致存在一个这样的函数关系:以犯罪者成本为因变量,以惩罚严厉性为自变量的单调递增函数,该函数关系反映出:惩罚严厉性越强,犯罪者成本越大。可见,要遏制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这种犯罪活动,其对策之一就是提高对该罪的惩罚的严厉性,表现在刑事立法上就是在刑法中增加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犯罪行为的刑罚量,增加该罪的法定刑种类。

但是,影响犯罪者成本的主要因素还有惩罚的可能性。相对一个具体的犯罪分子而言,惩罚的可能性并非总等于100%,而是在0—100%之间,即受罚概率小于等于1,同时由于惩罚可能性的大小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实际的犯罪者成本将小于名义的犯罪者成本(机会成本)。可见,要遏制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这种犯罪活动,其对策之二就是增大该罪的受罚可能性,表现在刑事立法上就是增加刑法中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犯罪量,放宽犯罪构成要件,扩大犯罪圈,以便提高犯罪的机会成本,进而相对提高实际的犯罪者成本。

犯罪行为既然需要付出成本,也就必然会有收益。简言之,犯罪的收益就是指犯罪分子通过实施犯罪行为、从事犯罪活动所获得的利益收入(包括以金钱显现的收益和以精神隐现的收益,后者如犯罪分子在获得金钱收益时的自我满足感、自豪感)。我们不难发现,犯罪收益与犯罪分子罪行严重性之间也存在一个函数关系:以罪行严重性为自变量,以犯罪收益为因变量的犯罪者收益函数。该函数关系反映出:犯罪者收益与犯罪者罪行的严重性是成正比例的,即罪行越严重,犯罪者的收益也就越大,特别是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这类以牟利为目的的犯罪更是如此。因此,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犯罪禁而不止,以至案值金额越来越大也就不足为怪矣。

犯罪作为一种“生产”活动同样存在活动决策即犯罪决策问题:行为人是决定实施犯罪还是放弃犯罪。根据前述对犯罪者成本和犯罪者收益的分析,就犯罪分子个人而言,犯罪可能出现以下三种结果之一。一是犯罪者成本大于犯罪者收益;二是犯罪者成本等于犯罪者收益;三是犯罪者成本小于犯罪者收益。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前以及犯罪过程中总是竭力使其犯罪成本最小化、犯罪收益最大化,进而实现最后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将犯罪者成本函数与犯罪者收益函数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以犯罪数量为因变量、以犯罪的净损失(或净收益)为自变量的犯罪者决策函数。该函数反映出:犯罪的净损失与犯罪数量成反比,或者说犯罪的净收益与犯罪数量成正比。在假定犯罪分子对风险偏好持中性的前提下,要遏制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这类犯罪活动,就要减少犯罪分子的犯罪净收益或加大净损失。因此,同样可以得出结论:完善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刑事立法,拓宽犯罪圈,加大惩罚力度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措施。

摘要:如今市场上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屡见不鲜。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固然与监管不力、打击不严有关,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关键在于存在假冒行为的经济诱因:假冒者大有可图,获利颇丰。

关键词:假冒注册商标,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经济学分析,经济学预防

参考文献

[1]国家知识产权局.2006-2009各年度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EB/OL].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http://www.nipso.cn/bai.asp

[2]国家知识产权局.2010-2012年各年度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EB/OL].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http://www.nipso.cn/bai.asp.

[3]钱方明.对农村专业市场名牌假冒问题的思考[J].商业研究,1998,(5).

[4]林晓春.谈经济违法行为的成本[J].经济与法,1996,(6).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篇5

永城市工商局

11月11日上午,全国、全省工商系统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局随即就全市工商系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要求系统各单位要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抓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同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做好工作汇报,争取有利的工作条件。活动开展一个多月来,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迅速部署,抓好落实。

根据商丘市局关于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方案的有关要求,我局专门成立了以王局长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行动方案。为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我们将经检、商标广告、市场等各条业务线的工作职责进行整合,重点对辖区内大中型商场和专业市场的品牌商品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及时掌握总经销、总代理、专卖店档案的基本情况。并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的属地管理功能,相继开展了粮油市场、棉布市场及各大型商场、超市及总经销、专卖店等重点整治场所的排查工作,制定了具体的行动实施步骤和阶段计划,为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突出重点,全面整治。

我们根据省局文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工作重点,认真、全面地开展整治工作,取得较好效果。专项整治以来,全局共出动检查人员近230人次,检查企业、市场、个体工商户近1250次,查获案件38起,罚没款达15.8万元。

(一)组织集中检查,整治突出问题。例如:商丘市局前段时间转办的永城永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欢江王中王”产品侵犯了河南双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双汇王中王”商标专用权案件,我局接到转办函后,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经向永城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后,迅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查处理。一是依法立案查处。由我局密切配合商丘市局经检支队,依法对生产、销售侵权“欢江王中王”产品的该食品有限公司进行立案查处,目前已经对其下达4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二是全面查缴侵权产品。组织各中心工商所执法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及时开展查缴侵权“欢江王中王”产品行动。截止目前,已经查缴侵权“欢江王中王”产品91件,案值4680元,罚款12000元。三是坚持以法引导,规范企业发展。本着行政处罚与教育规范相结合的原则,我局主管经检副局长带领监管股、新城工商所负责人到该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引导企业坚持守法经营、规范健康发展,同时,通过集中查处,有力地保护了河南双汇公司的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企业好评。

(二)开展市场检查,清查违法行为。针对各类专业批零市场、大中型商场、专业街、专卖店假冒、仿冒知名品牌情况比较突出的情况,我们对相关市场进行了集中全面检查和整顿。特别是针对省局2010年12月内部明电交办的永城市场出现侵犯”九牧”商标专用权案件,我们通过地毯式的严格仔细检查,共查获假冒“九牧”卫浴洁具30余件,责令拆除侵犯”九牧”商标专用权的违法企业招牌2家,目前对6家涉嫌侵权的商户正在进行立案调查中。还有前几天刚刚接到省局关于保护“正新”轮胎 和“农达”农药商标的通知后,我们立即组织全市工商系统进行市场大检查,严执法,严整顿,全力净化市场环境。与此同时,我局还通过引导市场签订“诚信经营公约”等措施,帮助市场构建市场自律机制,营造专业市场良性发展经营环境。

(三)检查印制企业,强化源头管理。在专项整治过程中,我们还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商标、包装物印制、印刷企业的检查和管理,强化对源头的监督管理。通过检查,对5家印刷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了指导和规范。

三、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我们在整治过程中,注重以下实用方法:一是联手打假,形成合力。与企业联手打假,使联手打假机制得以更加完善。在这次整治过程中,我们利用河南双汇、福建九牧公司等企业和一些专业打假人员提供的线索,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一举查办了好几个大案。我们还加强了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技监、卫生、农业、经贸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了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例会,互通打假信息,讨论在执法维权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热点,为切实履行好职责提供了方便条件。系统内的上下左右协作在积极尝试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所队结合,抽调精兵,连办大案,初显系统合作的威力,效果非常明显。二是发动举报,扩大案源。我们在大力加强12315举报中心建设、全面提高案源发现能力的同时,大胆创新,鼓励群众和线人举报,为工商执法有效创设了第三只眼睛,极大地提高打击的精确度。三是广泛宣传,扩大影响。我们综合运用各种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在整个行动过程中,我局共在各大市场、大型商场、农村集贸市场等人群聚集地悬挂横幅60幅、张贴宣传标语200张、发放宣传料5000余张。我们还利用“12.4”法制宣传日开展大型的上街设点宣传咨询活动,利用东方广场大屏幕播放宣传知识产权有关内容,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关心、全力支持、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以上就是我们局的“双打”工作简要情况,虽小有战果成绩,但是任重而道远,2010年已经匆忙过去,2011年已经踏步到来,我们决心在今年的“双打”工作中,发扬成绩,克服困难,创新方法,凝聚精力,争取“双打”工作再次取得辉煌成果。

2011-1-

4永城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工作简报

(第3期)

永城市工商局查处商标侵权“欢江王中王”食品

日前,永城市工商局接到河南双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诉,反映永城市场有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欢江王中王”产品,侵犯了该公司的“双汇王中王”商标专用权。该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迅即进行调查处理。

依法立案查处。由该局密切配合商丘市局经检支队,依法对生产、销售侵权“欢江王中王”产品的某食品有限公司进行立案查处,目前已经对其下达4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全面查缴侵权产品。组织各中心工商所执法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及时开展查缴侵权“欢江王中王”产品行动。截止12月下旬,已经查缴侵权“欢江王中王”产品91件,案值4680元,罚款12000元。

坚持以法引导,规范企业发展。本着行政处罚与教育规范相结合的原则,该局主管经检副局长带领监管股、新城工商所负责人到某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引导企业坚持守法经营、规范健康发展,受到企业好评。

永城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工作简报

(第1期)

永城市工商局积极组织开展打击侵权制假专项行动

全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会议后,永城市工商局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全面组织开展打击侵权制假专项整治行动。一是严肃查处并曝光一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大案要案;督促广大商户守法经营;树立一批尊重知识产权、重视创新、自觉守法的商业典范。二是利用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法》和《商标法》,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增强商品及服务经营者诚信守法的意识;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的能力;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三是通过工商行政执法和行政指导,探索建立健全市场管理制度性规范的长效机制,助动我市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永城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工作简报

(第2期)

永城市工商、质检、文化部门联合开展打击侵权制假

专项执法行动

截至12月20日,工商、质检、文化等部门联合行动,已出动执法人员138人次,检查批发零售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98个,检查经营户1668户,整治重点区域12处,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760件,罚款10余万元。

12月10日起在开展以汽车配件、建材为主要产品的执法打假集中整治行动,工商、质检部门执法人员共出动执法人员65人次,检查销售商家127家次,检查产品货值300余万元,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1件。

12月16日以来,工商、文化部门执法人员检查音像制品、娱乐场所、网吧、互联网

文化单位等经营场所60余家,收缴各类非法音像制品和非法电脑软件300余张,取缔无证经营音像制品摊点5个,责令网吧停业整顿2家。

永城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工作简报

(第4期)

永城市工商局经济检查大队查处一批假冒“九牧” 卫浴产品

省工商局2010年12月上旬关于严格查处侵犯”九牧”商标专用权案件的内部明电下达后,该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经济检查大队执法人员进行调查处理。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篇6

一、案件的主要特点

一是涉及罪名相对集中。在全部案件中, 侵犯注册商标权类案件36件72人, 侵犯著作权类案件10件11人, 这两类案件占据了前两位, 占全部案件的65%。侵犯商业秘密案件2件3人, 涉及制售假冒伪劣、非法经营类案件23件48人, 共占案件的35%。

二是共同犯罪突出。在全部案件中, 共同犯罪案件27件90人, 共同犯罪人数占到全部涉案人数的67%。犯罪嫌疑人各自分工负责, 分别负责生产假冒产品、联系客户、进行销售等环节, 与此同时, 不少犯罪分子注册公司, 以单位行为为由规避刑事处罚。如犯罪嫌疑人周世利、王海东、张松涛共同出资成立了捷诺 (郑州) 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已掌握的原单位计算机源代码, 从事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造成原单位损失73万余元。

三是侵权产品集中于民生领域, 且知名品牌屡被侵犯。在侵犯注册商标类知识产权案件中, 侵权产品均涉及民生领域, 如烟酒、箱包、鞋袜、T恤、香水等, 涉及的品牌有:LV、GUCCI、香奈儿、耐克、阿迪达斯、惠普、索尼、坦洋工夫等国内外知名、驰名品牌, 犯罪嫌疑人利用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及其良好质量和信誉, 谋求巨额利润。近年来尤其是烟草行业受害较大, 涉及假烟类案件共有16件27人, 涉案金额达到580.45万元, 侵犯的注册商标主要有中华、红双喜、熊猫、南京等。

四是新类型犯罪向高科技、智能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针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犯罪案件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并向着高科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最明显的便是破译计算机正版软件并生产、销售盗版光盘的案件激增, 此类案件已达到10件11人, 占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的20%。又如近年出现的针对网络游戏开发出游戏“外挂”软件并进行销售牟利的案件, 需要较高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水平, 也呈现出高科技犯罪增加的趋势。

五是知识产权犯罪交叉竞合定性差异较大。侵犯商标权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交叉竞合情况多集中于假烟、假酒、假药类案件。根据2011年1月两高及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以上罪名竞合时应择一重罪处罚, 但从实际情况看, 此类案件的定性仍有较大差异。当犯罪嫌疑人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而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时, 因种种原因无法收集到达到定罪要求的证据证明涉案商品是侵权商品的, 均根据涉案的金额大小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定罪。

二、犯罪案件的成因分析

一是犯罪成本低而收益率高为犯罪创造了动机和条件。犯罪嫌疑人剽窃他人知识产权, 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省去了正品厂家高额投入的产品研发费用、广告费用。如犯罪嫌疑人潘某销售假冒SAMSUNG商标标识的品牌打印机墨盒, 就是向旧墨盒内灌装质量低劣的墨粉后冒充正品出售, 成本不过十几元, 流通到市场上, 价格就能翻几十倍, 从而牟取高额利润。又如销售光盘类非法出版物犯罪收益也较高, 据犯罪嫌疑人林某交待, 盗版光盘等非法出版物的进货成本为2—4元不等, 销售价格为7-10元, 利润率可达300-500%。

二是防伪技术落后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目前部分注册商标的商品已经提供了防伪查询电话, 但更多的商品未提供上述防伪手段, 仅仅依靠注册商标作为真品的惟一标识, 而作为消费者很难具有专业鉴定水平, 犯罪分子作假水平的提高更使消费者难辨真伪。

三是鉴定机制的不完善增加了指控难度。在司法实践中, 价格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多根据厂商正品的价格出具鉴定结论, 如涉及LV、GUCCI等奢侈品牌的鉴定时, 其正品价格是伪劣、侵权产品售价的数百倍, 不符合实际情况, 亦不利于准确地指控犯罪, 客观评价其社会危害程度。同时对于假冒产品的价格鉴定费用较高, 且其鉴定费用的收取方式是按照最终鉴定的标的比例收取鉴定费, 即鉴定标的价格越高, 其鉴定费用越高。此种收费机制不利于鉴定结论的公正性, 也不利于犯罪嫌疑人权利的维护。

四是轻刑判决较普遍降低了对犯罪的威慑力。在全部已判决案件中, 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缓刑的为28人, 占已判决人数77%。对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类、非法经营罪名的案件判处较轻, 客观上降低了犯罪成本和风险。

五是上游生产类案犯难以到案对打击犯罪留有隐患。涉案的上游生产盗版光盘、图书及网络产品、电池等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基地多在外地, 犯罪手段较为隐蔽, 无固定的批发点和交接货方式, 犯罪分子的联系方式亦经常变化, 因此犯罪源头很难找到, 导致到案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嫌疑人多为终端销售商。

三、查办案件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数额认定存在分歧。案件经审查后, 与公安机关认定的数额会存在差异。如“非法经营数额”认定时, 若仅有犯罪嫌疑人供述, 没有其他证据材料的情况下, 犯罪嫌疑人一旦在庭审过程中翻供, 必然需要重新认定犯罪数额。同时, 此类犯罪多为牵连犯, 以销售假烟为例, 行为同时触犯非法经营罪、销售伪劣商品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 如果经营数额的认定发生改变, 那么可能出现定罪的变化, 从而影响检察院起诉认定。

二是调查取证存在困难。目前制假售假等的侵权犯罪已经趋于组织化、智能化, 逐步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及“一条龙”服务, 由公开、半公开转入地下、半地下状态, 给取证带来极大困难。案件承办人员普遍反映, 在烟草类案件中, 由于大量的现金交易难以查实, 往往难以查处“幕后黑手”。同时, 网络犯罪的出现和电子证据的往来也给取证技术和时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够顺畅。部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未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以罚代刑”的现象突出。一些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理念落后, 很少主动调查了解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的行政处罚情况, 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主动意识不强, 导致案件线索缺乏。

四是被害人损失弥补率偏低。案发时, 大部分涉案资金已消耗于犯罪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大肆挥霍, 形成严重亏空, 而犯罪分子本身无经济能力, 或采用多种手段隐匿自己的财产, 导致被害人损失无法弥补, 被破坏的社会关系无法恢复。部分案件被害人不能及时到案, 或案件判决后仍不断有新的被害人出现并要求主张权利, 存在一定的涉检信访风险。

五是办案人员缺乏相应专业知识。检察机关一线办案人员多为法律专业出身, 但多精通刑事法, 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新类型、涉外案件、疑难复杂案件中涉及高科技、金融等专业知识了解明显不足。目前办案人员多只能进行形式审查, 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对案件事实的正确认定和法律适用。同时, 在庭审中面对被告人、辩护人提出的一些专业性问题, 也难以做到轻松应对、收放自如。

四、案件刑事保护的完善建议

一要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协作机制, 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合力。深入工商、质监、知识产权局、海关、烟草等行政执法机关进行走访和座谈, 建立健全信息互通、案件查询和移送等方面的长效联动机制;切实发挥联席会议、个案协调等工作制度的作用, 对证据标准、移送标准统一认识, 确保涉嫌犯罪的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顺利进入刑事司法程序。

二要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备案制度, 加强与权利人合作。鉴于被侵犯的品牌相对比较集中的特点, 与公安机关合作和辖区内高新或优质品牌企业建立联系, 筹建“重点联系企业”备案制度, 与此同时加强与重点企业的良性沟通, 共同推进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绿色通道和平台的建设。

三要加强业务能力建设, 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邀请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学者、相关职能部门的实务人员, 讲授知识产权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和案件办理技巧, 同时根据知识产权案件的特殊规律和人才特点, 重点培养一批法律理论功底深厚、业务技能突出又具备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检察人员。

四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广泛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活动, 选择典型案件以案释法, 以法说理, 使社会公众熟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程, 进一步威慑违法犯罪活动, 同时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公众切实提高保护和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自觉抵制侵权产品的意识, 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摘要:近年来侵犯知识产权类犯罪案件上升趋势明显, 高科技、智能化等新型犯罪手段明显增多, 民生领域特别是食品药品、烟草酒类涉案金额逐年增大。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对知识产权类犯罪案件重视程度不够、调查取证困难、数额认定存在分歧以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畅等问题。由此, 立足检察职能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从完善协作机制、构建保护体系、加大检察宣传等方面创新检察工作机制, 增强法律监督能力, 应成为化解问题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工业以太网应用下一篇:网络机房的管理与控制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