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假冒伪劣食品

2024-10-12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精选7篇)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 篇1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规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督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合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农村食品重点问题整治,持续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治理,维护群众健康和合法权益,结合《》要求,结合实际,县局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规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现制定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行动目标

全面打击生产经营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收缴一批假冒伪劣食品,处理一批“山寨”食品商标侵权案件,移送一批违法案件,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曝光一批典型案例。

以专项整治为契机,进一步发动和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全面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秩序,全面改善和提高农村食品安全水平。

二、执法工作重点

(一)重点对象。

小作坊、小商店、小摊点、小餐馆、小商贩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村集市。

(二)重点区域。

城乡结合部、自然村、农村学校周边、农村庙会、集中交易市场、旅游景区、食品摊贩。

(三)重点内容。

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意识不强,索证索票不全,来源渠道不明,实物与标签不符,质量安全不保;生产销售食品以次充好、食品假冒(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信息);侵权“山寨”(食品包装标识、文字图案等模仿其他品牌食品);食品假货(假羊肉、假驴肉、假牛肉、等涉及食品欺诈的行为);“三无”(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生产许可);劣质(以次充好、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等);超过保质期等。

(四)重点品类。

群众日常大宗消费食品、节假日及季节性食品、儿童食品以及民俗食品、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生猪肉及肉制产品、调味品、奶制品、水产品、酱卤肉制品、散装白酒、自产自销食用农产品。

三、组织领导

成立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县局各相关股室、综合执法大队、各乡镇所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餐饮流通股,负责生产加工、小作坊检查信息的汇总、负责流通经营检查信息汇总。

四、工作安排

(一)摸底排查阶段(4月12日-4月底)。

各单位要对辖区内现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以便下一步清理整顿。

(二)清理整顿阶段(5月1日-7月底)。

根据前期摸底排查结果,区别情况进行清理整顿:对证照齐全的,督促其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提高生产经营质量;对不再符合生产经营条件的,责令整改,直至吊销许可;对非故意出现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的,责令其即期补办许可手续,拒不补办的,予以取缔;对蓄意从事假冒伪劣食品生产经营的“黑窝点”,坚决予以取缔。涉嫌违法行为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三)规范提升阶段(8月1日-10月底)

1.食品流通环节监管。一是鼓励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与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电商精准对接,确保食品来源合法、质量可控。要求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开办者严格审查入场食品生产经营者资质,建立完善经营者档案,对入场食品生产经营者经营情况及时进行督导和检查。

二是对可能存在非法添加以及重金属、致病性微生物超标等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重点品类食品,要进行有针对的抽检;

加强电商领域信息数据搜集和分析研判,对投诉较多的食品进行排查。

三是集中排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村食品店等经营者,重点检查经营资质情况和进货查验义务履行情况。

加大对日常消费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饮料、食用油、肉及肉制品的检查力度和产品质量抽检,指导农村食品经营者保持干净卫生的经营环境,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配备相应的防尘防虫等防护设施设备,食品与非食品分区摆放,坚决杜绝出售侵权仿冒、来源不明、“三无”和过期、腐*败变质等食品违法违规行为。

2.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深入乡村、街道、农村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对食品加工业户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健全食品小作坊监管台账,并实行动态管理。对尚未登记的食品小作坊责令限期登记,对经整改后仍不符合小作坊加工条件或逾期不登记的坚决予以取缔。引导农村食品生产者(含小作坊)改善生产条件,鼓励集中生产,引导其规范发展。

确保生产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卫生,认真落实进货查验、原料控制、食品添加剂使用、贮存运输、标签标识、出厂检验、销售等环节管理。坚决取缔“黑工厂”“黑窝点”“黑作坊”。加强对农村食品生产加工聚集区的监管和规范提升,积极防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

3.积极推进“互联网+农村物流”和“运邮合作”。鼓励供销、邮政和商贸连锁企业加快在农村布局。加强农商互联,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衔接新模式新业态,形成线上线下融合、要素双向互通的格局。鼓励大型企业建立集连锁经营、配送到户、科技服务为一体的农村物流新体系,探索农村物流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4.餐饮服务环节监管。一是加强对农村小餐饮、农家乐、现场制售食品经营者的培训宣传和日常监督检查,督促其不断改善卫生状况,保证食品原料合格,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良好,规范使用添加剂,进一步提升农村现场制售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是不断探索村民自办宴席监管新举措,落实农村红白喜事监管的备案和登记工作、现场卫生、食料来源、食品添加剂使用、厨师健康证明等各环节的监管,严防出现聚集性食品安全事故、防范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加强农村学校(幼儿园)食堂、校外托管机构、向学校供餐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监管,督促落实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5.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引导村民自治组织和广大农村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积极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安全监督网络,建强食品安全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做到群防群治。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协作配合,畅通情况通报,案件移送等工作渠道。

查办案件要从生产环节伸到经营环节,从经营环节上溯至生产环节,彻查涉案食品的来源和去向。涉及外市的,应及时通报或者移送;需要协助调查的应及时提请相关部门协查;发现违法行为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案件侦查工作,并协助做好检验检测、鉴定认定、涉案物品处置等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

专项行动是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增强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的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切实把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加强宣传引导。

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zf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典型案例、宣传视频等,增强农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开展食品科学知识进村入户活动,提升农村消费者的辨识能力,维权意识。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强化社会共治。

(三)强化责任落实。

按照属地管理责任,明确重点任务、严格落实工作方案,形成一把手亲自抓,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县局将不定期开展此项工作督导检查,对责任不落实、监管不作为、问题不解决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 篇2

一、问题在哪里?

有必要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一下界定:假冒商品:商品在制造时, 逼真地模仿别人的产品外形, 或未经授权, 对已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进行复制和销售, 借以冒充别人的产品。在当前市场上主要表现有冒用、伪造他人商标、标志;冒用他人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厂名厂址;冒用优质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伪造产品产地和生产许可证标识的产品。伪劣商品:是指生产、经销的商品, 违反了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其质量、性能指标达不到我国已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甚至是无标生产的产品。

说起假冒伪劣食品好像我们都可以信口拈来, 如前所述的金华火腿等、还有保鲜膜、瘦肉精、太仓肉松、西湖龙井、贵州茅台、山西汾酒、涪陵榨菜、哈尔滨红肠等等:说起假冒伪劣食品的危害, 我们大都还能记起致9人非命的广州毒酒案, 致4人非命的云南元江毒酒案, 至24人非命的山西毒酒案, 致13名儿童死亡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案等等, 我们也没有忘记四川泡菜用工业盐和敌敌畏制出, 发往各地;龙口粉丝, 用制造农业化肥的氨水制造, 销往全国……

“人命关天”, “民以食为天”, 这两句老话蕴含食品安全无以复加的重要性。实际上,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还不止于此, 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 也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 乃至会影响社会的公德和公民对社会和政府的信心。可以说, 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 以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甚至愈演愈烈, 究其原因似乎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卖方的利益驱动。马克思说过, 资本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 资本就蠢蠢欲动了, 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 它就会铤而走险, 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 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 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 甚至目着被绞死的危险。我们市场经济转型期间, 人们或者说不法商人对于利润的追逐印证了马克思的说法是正确的。

二是买方的需求。所谓的假冒伪劣有市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限, 对食品安全认知程度不够, 匮乏辨别真假的火眼金睛等都是其中的一些原因, 可是我们不能要求消费者具有专家的真知灼见, 让市场上充斥的假劣食品被及时发现并撤架应当是政府的责任。

三是政府的在执法过程中的消极作为或不作为, 助长了不法商人的不法行为。食品安全层出不穷, 经营者者利欲熏心是个问题, 消费者的贪图小利也是一个原因, 但是能够明目张胆地造假和销售, 却是制度上的问题——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惩罚。社会上总免不了有一些人行为不轨、为祸作恶, 这是常态,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譬如假酒毒酒, 也并非为我国所特有, 在印度、土耳其、孟加拉国、肯尼亚、台湾地区等都有发生过, 问题是, 政府如何对待和处理这种现象。经验证明, 如果政府管能够严格执法, 逢恶必除, 制假售假笔会有减无增;反之, 定会有增无减并呈泛滥态势。监管处罚不力的结果, 使得制假贩假成本降低, 翻船的可能性减少, 利润提高, 作恶者数量必然增加, 程度必然加重, 久而久之, 一些好人也会变坏, 坏人则变得更坏。所谓的一个好的制度会使坏人变好, 而一个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变坏, 甚至群起仿效, 竞相为恶, 进一步引发道德危机, 导致全社会道德水平下滑。

政府消极作为或不作为的原因在于本位利益或部门利益的驱动, 因为假冒伪劣产品能给当地或者本部门带来利益, 特别是那些在本地生产跨地区销售的假冒伪劣产品, 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在某些地区政府官员的头脑里已经根深蒂固。目前, 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公务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不作为”行为现象并不鲜见。我国出台了不少法规, 对政府职能部门及其人员不该做什么作了规定和约束, 但对其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等方面却没有明确的规定, 对其“不作为”行为该如何处罚也缺乏相应的规定。这使得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公务人员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缺乏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对自己的要求也简单到“只要在位期间不犯错误就行”。另外, 多年以来, 我们在对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公务人员的所有要求与规定中, 并没有贯穿“权力即责任”的基本原则与理念。责任是一种负责任的法定状态, 违法即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由此引起的后果。可是, 鲜有某官员因某事故“引咎辞职”的消息, 常常是某某官员因某事故发生不久调离原岗位而在另一岗位出现。权责不明、落实不够成为政府官员不作为的一个潜在原因。

造假层出不穷, 造假者利欲熏心是个问题, 消费者的贪图小利也是一个原因, 但是造假售假者能够明目张胆地造假和销售, 却是制度上的问题——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惩罚。社会上总免不了有一些人行为不轨、为祸作恶, 这是常态,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譬如假酒毒酒, 也并非为我国所特有, 在印度、土耳其、孟加拉国、肯尼亚、台湾地区等都有发生过, 问题是, 政府如何对待和处理这种现象。经验证明, 如果政府管能够严格执法, 逢恶必除, 制假售假笔会有减无增;反之, 定会有增无减并呈泛滥态势。监管处罚不力的结果, 使得制假贩假成本降低, 翻船的可能性减少, 利润提高, 作恶者数量必然增加, 程度必然加重, 久而久之, 一些好人也会变坏, 坏人则变得更坏。所谓的一个好的制度会使坏人变好, 而一个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变坏, 甚至群起仿效, 竞相为恶, 进一步引发道德危机, 导致全社会道德水平下滑。

二、出路何在?

媒体针对食品安全现象的揭露和批评不算少, 但是媒体毕竟只是媒体, 他所运用的是舆论谴责的力量, 监督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而且这种力量的真正有效发挥还是需要行政权力的介入。所以在我们看来根本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减少乃至杜绝假冒伪劣食品, 既要靠舆论监督、思想教育, 更要靠行政机关的监管和处罚, 具体说来主要需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落实食品安全的政府责任制度。

市场经济条件下, 单靠企业的道德自律, 无法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 经济行为的“外部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发挥自身的职能。特别是在围绕各个产业已形成巨大利益链的情况下, 政府担当怎样的角色, 就尤为重要。近来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表明, 围绕食品安全展开的利益博弈越发激烈, 政府如何作为, 越发关键。2004年阜阳假奶粉事件中, 三鹿奶粉曾被指出有质量问题, 但在三鹿的强力公关下, 不仅没有倒牌, 反而被国家质检局作为8个名牌免检奶粉推荐给消费者。其后, 三鹿利用了国家免检这一荣誉背书, 在其产品中大量投入三聚氰胺。试想, 职能部门如果老想着利用监管谋利益而不是监管本身, 那问题自然会相当的多。

2. 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

一些行业存在的潜规则等等问题, 主要原因在于违法成本比较低, 整个行业都可以铤而走险, 因为即便出现一两起事故, 对于这些企业的处罚也就是较少的赔偿, 比如产品质量有问题最多双倍的赔偿, 这样的违法成本使得很多企业由于利益驱动而选择去制造假冒伪劣。因此如果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将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罚力度加大, 严重的应该有刑事处罚, 以及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以及高额的赔偿, 能够减少一些企业的道德冒险。

3. 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中国消费者面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维权成本是很高的, 比如, 一个消费者购买了一个有问题的产品, 价格可能就是几块钱, 出现问题后, 如果要送到相关部门检测, 需要支付成千上万元昂贵的费用, 消费者会由于这样的成本而选择放弃维权, 因此, 当消费者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产品质量问题的时候, 降低检测成本可以有助于提高维权积极性;其次, 很多消费者面对问题不知如何投诉, 投诉渠道并不通畅, 这导致很多事件在一开始并不被关注, 直到出现一个愿意维权的人挺身而出才大白天下, 这个时候, 事件已经波及范围很广很严重了。因此, 国家如果可以建立一些公益组织或者基金帮助消费者去进行食品安全问题的维权, 可以更加及时的发现食品安全体系中的问题。

4. 建立食品安全的监控和预警机制。

食品安全是一个从源头、制造生产过程到终端销售的一个复杂的过程, 因此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就会导致整个的安全事件的爆发, 现在很多消费者感觉到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似乎很严重, 原因不是安全事件更多了, 而是信息更加透明了, 媒体对此加大了报道力度。而要让信息更加透明, 还需要建立食品安全的监控和预警体系, 可以按照源头、生产过程到终端销售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设立相应的监测体系, 同时与媒体形成联动, 发现问题及时曝光, 并对居民的消费及时预警和指导建议, 这样可以控制整个食品安全事件更大范围的影响。

5. 向消费者传播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

现在很多企业为了获取利润以及在竞争中取胜, 经常发明一些消费者根本不懂的新名词, 很多消费者受到企业营销攻势的影响, 便盲目中选择了这些产品, 这主要是由于很多消费者对于这些特定的食品安全知识缺乏了解和认知, 政府、企业、媒体以及一些非营利组织都应该在这部分一起来做一些工作。而国家应该命令禁止企业在广告和包装中使用过于专业的词汇, 同时要求企业对添加的成分等要进行清晰的解释, 进一步规范市场。

最近粮油菜价格又在上涨, 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开专门会议研究了解决价格上涨的对策, 但是在笔者看来, 吃不起可以少吃, 最为关键的不是价格问题, 而是质量问题。价格由市场调节, 质量让市长来管吧!为了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让人民群众能够选购到放心的米、面、油、盐、醋, 相关的国家机关也许还会进行运动式的打假, 然而对于企业来讲, 他们更希望的是自己的产品能够一年到头不再被假冒, 能够年年有一个好的市场环境和经营秩序:对百姓来说, 他们更希望的是不需要为如何才能买到、哪里能够吃到放心的食品而劳心费神, 也许他们更需要的政府对于假冒伪劣商品持续不懈地、有效地打击, 让百姓的心不再为假冒伪劣而伤痛。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拷问着一个政府对民生的关注才程度, 我们国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百姓对于饮食的安全越来越关注, 然而现实让我们无法乐观起来, 我们还可以放心的吃什么一时曾成为大家的话题。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所在、采取加强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增强政府责任意识、加强监管等对症下药的措施, 为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食品在当今社会中尤其意义重大。

关键词:食品,安全,对策

参考文献

[1]杨欢进.牛建青: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 (5)

[2]孙耀武: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 2009, (2)

[3]袁界平肖玫:影响食品安全的制度性因素及对策探讨.食品科学.2006 (11)

[4]陈君石:如何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EB/OL].凤凰网:世纪大讲堂, 2008-10

[5]孙斌:食品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 (11)

伪劣食品正在危及农村孩子 篇3

时至今日,虾条、果冻、冰淇淋、汽水、棒棒糖……超市零食区货架上的小食品琳琅满目,孩子们不再发愁找不到自己喜欢的美味零食。但是,假冒伪劣食品、过期食品、三无食品也如影随形地在儿童食品市场上肆虐,严重危害着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的身体健康。

狸猫换太子,小食品行业的“潜规则”

在黑龙江省海伦市某城郊中学校内食杂店里,记者看到,货架上陈列的商品鲜见常见品牌的“著名零食”,小食品档次明显比校门外综合超市的要低一档,一般以售价为0.5元的小食品居多。售货员李大姐说:“大多数孩子手里的零花钱不多,但是又都稀罕这些零零碎碎、好吃好玩儿的小食品。所以只能图便宜。”

李大姐抓起一把红红绿绿的果冻给记者看,“这都是仿‘喜之郎’的,才两块多钱一斤。”记者发现果冻封皮上画着的卡通头像果真和“喜之郎小子”异常相像,且名字也很相似,叫“喜之源”。记者剥开一只果冻品尝,除了口感和正品“喜之郎”大不相同外,记者的舌头也被染成了绿色。

据李大姐介绍,只要电视上一种小食品的广告做得特别火,肯定马上就能出现和它差不多名称、标识的同类食品。比如,市场上出现了“脆脆肠”,随后就会出现“脆脆香”;这有“真知棒”棒棒糖,卖得不错,马上就会有“真味棒”;“鬼脸嘟嘟”饼干这么多年一直挺火,和它一同成长的“笑脸嘟嘟”“调皮嘟嘟”“鬼脸乐乐”也一直卖着……

这不是假冒伪劣商品么?

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海伦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外表看起来貌似某品牌的食品,很多都出自正规厂家,甚至都有自己的生产批号和卫生许可证。但是其模仿著名品牌外包装,自身品牌标识模糊不清,侵犯了其他品牌的商标版权。”

同样种类的商品,几乎一模一样的外包装,不尽相同的品质,天壤之别的口感,一群狸猫伴随一个太子长大的事例在小食品行业流行多年。什么原因让这种小食品行业生产经营的潜规则经久不衰呢?

据记者了解,在农村,正规厂家出产的知名小食品生存空间狭小,农村孩子的消费能力远达不到那么高的水平。以奥利奥饼干为例,城里孩子也许不差那4块多钱。但农村的孩子却是买不起,即使买得起,也可能舍不得买。但是傍它而生的‘澳大利亚’饼干,外包装与奥利奥极为相似,每包仅售1.5元。这些小食品在农村孩子眼中,味美是次要的,关键在于价廉。

李大姐在这所校内小卖店做了好多年的买卖,孩子毕业了一批又一批,商品换了一茬又一茬,李大姐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对于孩子们的消费心理她心知肚明,而厂家和商家也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种心理,制造出这样一出小食品行业的“狸猫换太子”。

李大姐无意中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很深,她说:“我每次进货的时候也捎带进点儿好的,留着给我儿子吃,小孩子正长身体的时候,乱七八糟的东西吃多了不好。”

过期食品成了主打经营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有个享誉东三省的小食品集散地——南极小食品批发市场。无论寒暑这里总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全省各地的小食品批发商几乎都是从这里进货,再二次批发给终端经销商。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在哈尔滨公路大桥下,还有一个生意红火的“小食品批发市场”。有人曾形象地将其称为南极市场的“垃圾桶”。

杨林从事食品批发已近10年,对这个行业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最开始我也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但是总有些农村小卖店的老板到我这里找‘便宜货’。后来我才知道,那些小食品都不是假货,也没有卖错价,问题的关键出在它们的生产日期上。”

“我们这儿就有两家专门卖这种便宜货的批发商店,去他们那进货的几乎都是农村来的。他们的货都是在公路大桥底下进的,就是那些快过期或者已经过期的小食品,比如虾条,好的一箱进价也得100多块钱,他们5块、10块就能买回来。商店和那些小老板之间特别熟络,陌生人他们都不给货的。”

“那些小食品其实也是从‘南极’出来的,一般经销商看着货要过期了,扔了也是扔了,给点儿钱就卖了。以前在公路大桥低下有个专门经销这种过期小食品的市场,后来上头抓得紧就全转入地下了。现在有人专门从事这种生意,在桥地下等待买家,然后直接领到堆积顶期货或者过期货的库房,给钱就卖。”

记者以食品经销商身份走进星星食品批发商店。这里和其他批发商店比起来更显得杂乱无章,大包装食品袋堆积在屋内的各个角落。店内挤满了进货的商贩,农村主顾占了大多数。

记者随手拾起一些散落在货架上的小食品询问价格。一种著名品牌的膨化食品,批发价0.2元一袋,不零售。而在杨林店中,同样的商品批发价为0.35元,据杨林介绍,这类商品从哈尔滨市场进货平均下来就得将近0.30元,还没有算运费。由此可见,星星生意火爆不是没有原因了。

孟老二是远近闻名的“二道贩子”,开着一辆金杯三轮车行驶于城乡之间,将一批一批的“农村货”拉进村里。

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提着箱子检查一箱玻璃瓶装苹果醋饮料。

“可千万别整出长毛的,上次那箱里面有两瓶长毛的,人家一看直接就不能喝了。”他和批发商强调。

“有长毛的你直接就扔了得了,多少钱的玩意儿啊!这以前都是卖两块多钱一瓶的,给你这一箱才5块钱。”批发商表示不满。

“不会喝得拉肚子吧?”记者忍不住问到。

“怎么会呢,也没过期多长时间,再说是冬天,东西坏得也慢。”批发商说。

“没事儿,农村孩子身体好,硬实,喝不坏。”孟老二补充着。“再说了,花5毛、1块能买到这么高档的饮料,又不是天天都能赶上,有的抢不着还不乐意呢!”

“那他们不看生产日期么?”

“谁看那玩意啊!那些麻辣条啥的直接都没有生产日期,卖得好着呢!”

不干不净,吃了必病

农村家长头脑中长期存在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观念,卫生、品牌意识淡薄,使他们往往对孩子口中咀嚼什么样的食品并不太多过问。

2004年,震惊全国的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为农村儿童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导致189名婴儿轻中度营养不良成为大头娃娃、12名婴儿因重度营养不良而夭折的劣质奶粉能够畅销,正是钻了农村家长消费意识偏畸和政府部门食品安全监管不利的空子。廉价与暴利成为劣质假冒食品肆虐农村市场、危害农村儿童的砝码。

有医学专家指出: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若过多过久地进食含合成色素的食品,会刺激大脑神经,使孩子出现躁动、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思想叛逆、行为过激等症状。同时还可能导致腹泻、腹胀、腹痛、营养不良、智力低下和多种过敏症,如皮疹、荨麻疹、哮喘、鼻炎等。劣质小食品含有超标或对身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包括大量的防腐剂、膨化剂等等,长期食用可引发儿童血液病。

由此可见,假冒、伪劣、过期的小食品给孩子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拉肚子那么简单。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工商总局有关负责人称,今年有关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特别要集中力量,认真抓好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执法行动,强化对食品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程监管,完善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加大市场巡查和基层工商所日常监管力度,着力解决食品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及时进行消费引导和提示。

工商部门还将引导和监督超市、商场、批发市场和食品经营企业建立健全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和自检体系,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

只能希望这场百姓维权行动能够做到实处,不仅能够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过期食品的供货源头,还能正确、有效地引导消费者,特别是农村孩子和他们家长的消费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净化农村小食品市场,遏制农村小食品市场成为城市市场垃圾桶的恶性发展势头。

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行动总结 篇4

为进一步确保“元旦”、“春节”节前食品药品安全,防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杜绝重大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XX县XX镇食药监所组织食品药品安全整治行动。现将此次整治行动作如下总结: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专项执法整治和日常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确保人民饮食用药安全,使我县食品及药品市场秩序沿着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道路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药品环境。严格依法行政,坚决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确保我县食品及药品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抓出实效。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行动,为了确保“元旦”、“春节”节前食品药品安全,防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杜绝重大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加强食品餐饮服务环节的节前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使我县节前的食品及药品市场秩序沿着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道路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安全放心的饮食用药环境。

三、组织成员

为保障专项行动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特成立我局专项行动工作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成 员:XX、XXX、XX、XXXX XX同志负责综合各村协管员,协调各项工作。

四、工作重点

一是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4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车次,以城乡餐饮集中区、学校食堂、学校周边餐饮单位为重点区域场所,重点对提供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和自制调味料等餐饮服务单位进行排查,严把食品进货关、制作关、储存关、留样关和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关等食品安全关口,积极督促企业认真落实食品原料贮存、进货台账、索证索票、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食品加工制作等相关工作制度。二是食品流通大排查、大整治活动。重点对镇里百货食品批发部、学校周边食品商店、村里食杂店进行检查,重点加强对食品经营企业购销渠道和过期食品的排查,严厉查处“过期食品”行为,同时加强食品流通商店经营规范和监管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分级分类、安全风险监控机制。

五、总结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局出发,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和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对整治食品药品市场,打击非法违规制售食品药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再提高、再认识。

二突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结合本次检查结果,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地域的整治力度,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的整治力度,不断巩固和扩大治理工作成果。同时要加强与有关执法部

门间的联系、协调和配合,相互支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形成部门联动的综合整治局面和强大的工作合力,着力解决食品及药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严肃法纪,集中查处违法案件。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畅通信访、投诉举报渠道,对群众投诉举报要认真受理,并根据线索及时追根溯源,做到有案必查,违规必究,不放过任何一个案件线索。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群众反映强烈、性质恶劣、跨地区跨行业的重大案件要挂牌督办,限期办结,保证做到案件调查清楚,依法查处到位、责任追究到位、整改措施到位。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要对专项整治行动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达到整治一处教育一片的目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 篇5

二审辩护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本律师接受柳立国的委托和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的指派,担任柳立国、鲁军等人被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上诉一案上诉人柳立国的二审辩护人。本辩护人自审查起诉阶段便全程参与本案,对本案的事实和法律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格根据本案的证据和法律,坚决认为柳立国不构成犯罪。详细论述如下:

一、宁波“地沟油”案是典型的“先抓人、再找证据、后造法条”的反法治案件。

先入为主的报道给本案的办理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侦查机关在未查明涉案油脂产品具体流向的前提下,便联合央视等权威媒体,向社会作出格林公司制售的“万吨地沟油已流入餐桌”的不实报道,引起全社会的极大恐慌,并激发不明真相的社会大众对地沟油及其制售厂商的痛恨。这显然是人为制造的恶劣社会影响,严重误导了社会大众,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随着案情的逐步明朗,所谓的“万吨地沟油已流进餐桌”的新闻报道,一步一步地被证明为不实的新闻报道,但始终没有具有良知的媒体机构对“地沟油”案的客观事实进行有效的澄清,使得博汇公司、格林公司及其员工预先陷进“未审先判”、“媒体定罪”之万丈深渊。

本案立案侦查没有事实依据。2011年7月,博汇公司、格林公司利用餐厨废弃油加工、提炼涉案油脂产品一案案发,含柳立国在内的七名犯罪嫌疑人被抓捕,此即宁波“地沟油”案。侦查机关以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的罪名,对本案进行立案、侦查。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一)第19条规定:本条规定的“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机构进行鉴定。而在没有相关机构进行鉴定,尚未有犯罪嫌疑的情况下,公安机关断然进行立案侦查,这显然属于违法立案,违法启动刑事程序的行为。

指控缺乏有罪证据。侦查人员抓捕柳立国等上诉人后,本着有罪推定的思维,通过诱供、逼供,非法换押等刑讯逼供、变相刑讯逼供的非法取证行为,制作了大量的企图证明博汇公司、格林公司油脂产品进入或可能进入食用油渠道的证人证言和被告人供述,案件进入全面的“找证据、制造证据”阶段。但现有证据已证明,博汇公司、格林公司的油脂产品就是工业用油产品,侦查机关也始终未能提供博汇公司、格林公司油脂产品进入食用油渠道的证据。在涉案金额高达近亿元,案发前几个月侦查机关就开始侦查本案的情况下,最终竟然连几千公斤食用油的实物证据都无法提供,这根本就不符合常理。

在无“罪”可依的情况下,出台《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侦查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两次退回补充侦查。案件卷宗材料移来移去,办案机关最后竟然发现没有合适的罪名能适用于本案。原来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并不能适用于本案,也无法满足法定的鉴定程序,而适用其他罪名于本案,又不符合严惩本案的政治要求。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只能层层上报,最终促成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三机关于2012年1月9日联合出台了《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该《通知》就是专为本案而造的第一部“事后法”。《通知》出台后,本案涉案罪名又被换成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而到了提起公诉阶段,控诉机关最后又增加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罪名,最终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两个罪名对本案提起公诉。连涉案罪名都如此不清,一改再改,这样的案件在中国法制史上都极为罕见。

一审辩护对《通知》无效性及鉴定意见无效性的有力辩护推动案件继续发展。不管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还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入罪的前提条件都是具有合法有效的鉴定意见。但根据现有检测标准和检测手段,即便是参照现有的食用油的标准,也无法得出博汇公司、格林公司油脂产品是有毒、有害食品或伪劣产品的结论。这也是本案侦查机关、公诉机关始终未提交博汇公司、格林公司油脂产品实物证据的真正原因,也是始终未提交博汇公司、格林公司下游厂商生产、销售的终端油脂产品实物证据的真正原因。对此,侦查机关、公诉机关的应对策略是委托根本就不具备相应司法鉴定资质的机构即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和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出具鉴定意见,这二个机构所出具的《检测报告》、《鉴定意见》证据必然不具有证据效力。即使是按二者出具的鉴定意见,也无法证明涉案成品油有毒有害或属伪劣产品。一审判决最终采纳了辩护律师的辩护意见,将上述证据认定为无效证据。

一审阶段,各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的核心辩护观点包括:《检测报告》《鉴定意见》是无效证据,依法不具有证据效力;本案缺乏合法有效的鉴定结论证据,根本就不能证明涉案油脂产品是否有毒、有害;是否属伪劣产品,案件缺乏足以定案的证据,应对各被告人宣告无罪;《通知》不是法律性文件,即便是其合法有效,根据本案事实,也不能适用于本案;本案不存在法定加重结果,即便是强行入罪,本案也只能判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对于一审审理期间公诉人提出的《检测报告》《鉴定意见》不是鉴定意见,而是书证的主张,辩护人认为《检测报告》、鉴定意见》只能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证据中的司法鉴定结论证据,而不能是书证,根本就不存在案发后侦查机关委托专门机构就专业问题出具的书证。面对《通知》不是法律性文件的“硬伤”,面对《通知》是“事后法”且不能适用于本案的“硬伤”,面对鉴定意见证据无效、本案缺乏足以定案证据的“硬伤”,面对柳立国等七名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的强力辩护,一审阶段的公检法等办案机关明知本案难以定案,不得已只能向各自的上级机关逐级“汇报、请示”。

《通知》无用,求助于《会议纪要》。案件办理至此,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不得不走到宁波“地沟油”案的最前台,并于2012年9月28日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下称《会议纪要》),并为此大张旗鼓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坦言,该《会议纪要》就是专门针对宁波等地沟油案件的。这是专为本案造的第二部“事后法”。该《会议纪要》专门针对本案的核心规定有两条:一是对于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实行为人在食品中掺入国家行业主管机关明令禁止使用的非食用物质的,对涉案食品不需由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二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涉案金额五十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144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的“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该条款的实质是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由原来的“法定结果加重犯”修改为“数额犯”和“法定结果加重犯”。该《会议纪要》第16条还专门规定:“本纪要下发后,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应认真贯彻执行,如有新的规定,按照新的规定执行”。这明摆着就是要求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按《会议纪要》的规定、精神对本案进行定罪量刑,正可谓“用心良苦”。但问题是,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有权制定具有普遍效力法律规定的权力吗?刑法、刑事诉讼法属于典型的公法,公法领域最基本的法律原则是“法不授权即禁止”。毫无疑问,根据立法法的相关规定,《会议纪要》存在侵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立法权的“硬伤”,存在侵犯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权的“硬伤”,存在上级法院侵犯下级法院独立审判权的“硬伤”。毫无疑问,《会议纪要》不是法律性文件,宁波“地沟油”案仍面临无法可依的局面,仍面临依法不能入罪,更不能入重罪的局面。综合可见,本案辩护人提“鉴定结论证据无效”之辩,《会议纪要》就制定无需鉴定的条款;辩护人提“若强行入罪,在无法定加重结果的前提下,本案只能判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的辩护意见,《会议纪要》就专门规定五十万元金额以上的,就可以判处最高档刑罚为死刑的条款。毫无疑问,单程序上而言,本案就是办案机关“见招拆招”、“因案造法”、适用“事后法”的非正义案件。最后,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会议纪要》的规定和精神,对被告人柳立国作出判处无期徒刑的违法判决,对其他被告人也进行违法重判,从犯不从。本案全体被告人只能依法提出上诉,案件进入二审阶段。

《会议纪要》必然乏力,寄希望于司法解释。二审阶段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面对一审判决在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方面的种种“硬伤”,面对全体上诉人依法上诉和全体辩护律师在一、二审阶段强力辩护的局面,深知单单依靠《会议纪要》不足以将本案办成“铁案”,也只能上报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继续宁波“地沟油”案艰难之“个案造法”过程。作为最高司法机关的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也不得不走到本案的最前沿,并于2013年5月2日出台了法释〔2013〕12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是专为本案而造的第三部“事后法”,以图实现“毕其功于一役”之目的。很明显,办案机关的逻辑是:既然《通知》不能适用于本案,浙江省级司法系统就联合出台《会谈纪要》的文件;既然《会谈纪要》不能适用于本案,并侵犯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权,那么二审法院就请求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顺势出台法释〔2013〕12号司法解释。至此,宁波“地沟油”案的全体上诉人理应认罪伏法,上诉人的全体辩护律师理应歇声止辩。但本案全体上诉人及辩护律师,仍严格依照证据和法律,继续为本案作无罪辩护,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的规定,法释〔2013〕12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本就不能适用于本案。

宁波“地沟油”案始终都是无罪的案件,不因办案机关“找”了很多证据就变成有罪的案件,不因办案机关“造”了《通知》、《会议纪要》和法释〔2013〕12号司法解释等非法律性文件、司法解释就变成有罪案件;相反的是,一个简单的宁波“地沟油”案件,案发后竟然引发有关机关先后制定了《通知》、《会议纪要》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两份非法律性文件和一个司法解释,作为专为本案而造的三部“事后法”,这必将成为载入中国法史册的重大反法治事件,宁波“地沟油”案也必将成为中国法制史上极为典型的“先抓人、再找证据、后造法条”的反法治案件之一。

二、即便是柳立国等全体上诉人均明知涉案油脂产品就是供下游厂家勾兑食用油或食用豆油的,本案也不构成犯罪;即便强行入罪,一审判决也不应违法重判

(一)即便是柳立国明知博汇公司、格林公司加工、提炼而成的油脂产品,就是供下游厂商用于勾兑食用油的,下游厂商就是以食用油的名义将经勾兑的油脂产品销售给下游经销商或食品加工企业的,也无法得出本案构成犯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结论。具体论述如下:

首先,刑法意义上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必须满足“质”和“量”的要求,但本案并没有满足入罪所必备的“质”和“量”的要求。具体而言,“质”的要求是指:博汇公司、格林公司加工、提炼而成的油脂产品本身,必须是有毒、有害的油脂产品;同时,还应满足下游厂商用上述有毒、有害油脂产品和正常食用油勾兑出来的终端食用油产品,也是有毒、有害油脂产品的实质性要件。本案事实是:侦查机关于2011年3月份就开始侦查本案,直到2011年7月份才抓捕本案七名上诉人,经过几个月的侦查,竟然提供不了博汇公司、格林公司油脂产品的实物证据,也提供不了下游厂商经勾兑后的油脂产品实物证据,在庭审中还爆出提供给鉴定机构的鉴定油品检材,竟然是来源不详的“乌龙”检材,而鉴定机构依据检材来源不明的油品所出具的《检测意见》和《鉴定意见》证据最终也被一审法院认定为无效证据。也就是说,本案根本就没有证据证明博汇公司的油脂产品是有毒、有害产品,也无法证明经勾兑后的油脂产品是有毒、有害产品。量的方面,即便是下游厂商用博汇公司、格林公司油脂产品用于勾兑食用油,但用何种比例勾兑的,无法查明;即便是查明了具体的勾兑比例,也无法得出超过何种勾兑比例的终端油脂产品就是有毒、有害食品,本案证据也无法证明案件满足入罪的“量”的要求,无法排除合理的怀疑。

其次,从现有检测标准和检测手段角度分析,现有检测手段根本就无法检验出涉案油脂产品是否有毒、有害,不能以将来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手段来认定本案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对此,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感冒药康泰克事件,以前最畅销的感冒药康泰克,其核心成分是PPA,但该成分是对人体有损害的物质,长期食用会致癌,但50多年来人类都没有认识到该危害,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才发现,美国药监局专门对此提出安全警示,生产厂家也作出对康泰克药品进行下架处理的决定,但整个事件都不涉及犯罪的问题。

再者,从客观证据角度分析,即便是下游厂商勾兑的食用油产品全部销售给食品加工企业或进入食用油渠道,但并没有证据证明终端食用油产品是有毒、有害物质。客观事实上,本案并没有发生任何损害人体安全、健康的事件,甚至连消费者吃了拉肚子的事件都没有,更不要说致人死亡、重伤、轻伤或其他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这也正说明涉案成品油不具有毒害性。案件客观事实无法证明博汇公司、格林公司生产、销售的油脂产品有毒、有害,也无法证明下游厂商勾兑出来的食用油产品有毒、有害,也就根本无法得出本案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结论。

最后,从罪责刑均衡角度分析,本案并不存在法定加重结果,即便是强行入罪,也应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审法院以《会议纪要》第9条所规定的“生产、销售假药和有毒、有害食品,涉案金额五十万元以上的”条款为依据,认定本案具有刑法第144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的“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量刑情节,从而对柳立国作出无期徒刑的重判;二审判决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第9条、第12条,《刑法修正案

(八)》第25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第2条等相关法律规定,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最终裁定。但《刑法修正案

(八)》根本就没有关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数额犯的规定,《会议纪要》又不是法律性文件,根本就不能适用于本案,而早在2001年已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司法解释,其中第5条是专门关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具体司法解释条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第3条规定:“对于新的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已有相关司法解释,依照行为时的司法解释办理,但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适用新的司法解释。”根据上述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本就不能适用于本案。为了避免歧义,最新司法解释还明确写明该司法解释自2013年5月4日起施行。因此,根据当时的法律及当时的司法解释,即便是强行入罪,本案也只能判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一审判决明显是违法重判。

综上所述,本案根本就不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即便是强行入罪,依法也只能判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否则就是错判,就是非正义的判决。

(二)即使柳立国明知博汇公司、格林公司加工、提炼而成的油脂产品,就是供下游厂商用于勾兑食用豆油的,下游厂商就是以食用豆油的名义将经勾兑的涉案油脂产品销售给饲料加工企业、农药兽药加工企业、金属机械加工企业等厂家,并最终用于饲料油、化工用油、金属加工用油等工业用途的,也无法得出本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结论。具体论述如下:

首先,如上所述,本案只能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而不能适用《通知》、《会议纪要》和最新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涉案油脂产品是否是伪劣产品,应委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产品质量鉴定,但本案并没有合法有效的鉴定结论证明博汇公司、格林公司的油脂产品就是伪劣产品,也无法证明下游厂商销售的经勾兑的终端食用豆油产品就是伪劣产品。事实上,案件证据已证明下游的50多家饲料加工企业,对进厂的涉案油脂产品均依照饲料油的标准进行严格的检测,而检测结果均为合格,且利用涉案豆油生产的饲料产品也都合格,足以证明涉案油脂产品就是合格的饲料油产品,就是合格豆油产品,根本就不存在涉案油脂产品是伪劣产品的问题。

其次,本案被诉行为根本就不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实质性条件,但一审判决却以“豆油交易”的形式要件认定本案构成犯罪,明显违背了刑法以实质要件定案的法律原则,明显违背了主客观相一致的定罪要求。具体分析如下:其一,本案并不存在“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事实;其二,博汇公司、格林公司不存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事实;其三,在本案中,不管是博汇公司、格林公司,还是下游厂商,销售的就是饲料油,下游饲料厂家收购的也是饲料油,进厂时也是按饲料油的标准进行检测,最终用途也是用于饲料生产,更关键的是,当时的法律并不禁止利用餐厨废弃油加工、提炼饲料油,且最终饲料产品是合格的。不管以任何名义交易,都改变不了交易的就是饲料油的案件实质,更无法得出涉案油脂产品是伪劣产品的结论;其四,在本案中,流向药品培养基用途的化工用油,流向金属、机械加工用途的金属用油,买卖双方都明确就是工业用油,跟食用油无关,也不管以何种名义交易,都改变不了交易的就是化工用油和金属用油的案件实质。综上所述,一审判决以“豆油交易”的形式要件来认定涉案油脂产品是伪劣产品,这明显是适用法律错误,涉案油脂产品实质上就是饲料油、农兽药药品培养基化工用油、金属机械加工用油,涉案油脂产品实质上就是合格的工业用油产品。

最后,即便本案构成犯罪,本案也认定为共同犯罪,起主要作用的应是勾兑、生产、销售食用豆油的下游厂商,柳立国只起到次要或辅助的作用,理应认定为从犯,甚至是从犯的从犯。但一审判决根本就不对本案上下游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致使判决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从犯不从。显然,本案就是非正义的判决,对王波、刘凡金等弱势打工者尤为不公正。

综上所述,即便柳立国是明知的,本案也不构成犯罪;即便是强行入罪,一审判决也明显是法外断案,违法重判,量刑畸重,正义缺失。

三、对宁波“地沟油”案件的几点反思

对整个宁波“地沟油”案件,我们的办案机关,我们的社会,追求的是人治,还是法治?追求的是依法办案,还是依长官意志、领导指示办案?

侦查机关、权威媒体作出“万吨地沟油进餐桌”的不实报道,导致恶劣社会影响的出现,严重贬损党和政府的形象,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是由本案上诉人担责,还是由蓄意制造不实报道的侦查机关、侦查人员和媒体机构自行担责呢?

面对法律滞后、无法可依的法制现状,是通过修改法律、制定刑法修正案、制定司法解释等合法手段予以完善,还是强行适用非法律性文件《通知》、《会议纪要》,将法律不完善的责任统统强加在本案上诉人身上呢?面对一个普通的刑事案件,该不该适用“事后法”?该不该“因案造法”?该不该专门为该案出台新的司法解释?

涉案油脂产品,是否有毒、有害,是否是伪劣产品,凭现有检测标准和检测手段,根本就无法得出合法有效的鉴定结论,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也要由本案上诉人承担吗?能不能以将来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手段来认定本案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呢?

博汇公司、格林公司的被诉员工,作为社会最底层的普通打工者,他们应承担多大的罪责呢,究竟承担多重刑责才合理呢?比得上重挫司法公信力的浙江张氏叔侄奸杀冤案全体办案人员的罪责吗?比得上政府贪官污吏的罪责吗?

总而言之,宁波“地沟油”案就是彻底无罪的案件,如认定柳立国等七名上诉人构成犯罪,该案判决必定是经不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反法治判决!

以上意见,尊请考虑。

辩护人: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

律师:王思鲁

北京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篇6

最近,电视上总是出现这样的一个广告,广告里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把玩着手中的布娃娃,给她梳洗、穿衣,最后把它放在一个小餐桌前,餐桌上摆满了各种餐具和食物,广告到此浮现了一段文字,“食品安全不是游戏”,农村的食品安全也不是游戏。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主要在于广大农民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隐患相对较多,他们考虑最多的可能是价格问题,而非安全问题,至于安全检测就更是少之又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二、加强农村食品进货渠道的监管力度,从源头把关,解决食

品安全隐患。

三、在农村增加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增派安全检测专业人员,增加对农民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基础知识的培训。

四、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农民防范意识,树立安全生

产、安全食用农产品的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

五、加强社会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出现问题要严肃解决,并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 篇7

1.减肥胶囊 卫食健进字(1998)第0728号, 广州奥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国内分装),检出酚酞;

2.思达牌减肥胶囊 卫食健字(2003)第0089号,广州纤魅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思得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检出酚酞、西布曲明;

3.轻身宝减肥片 卫食健字(1997)第044号,广州冠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新乡市开发区保健康复研究中心联合出品,检出酚酞、西布曲明;

4. 一洲牌西洋参胶囊 国食健字G20041029,深圳市新一洲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检出西地那非;

5. 鸿升牌上园红胶囊 国食健字G20100301,西安康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单位:西安鸿升药业科技有限公司),检出他达拉非;

6. 翘牌土龙胶囊 卫食健字(1998)第304号,福建省东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检出西地那非;

7. 素伊牌参苓胶囊 国食健字G20070058,北京力创恒业医药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检出西地那非、他达拉非;

8. 精昂牌茸参胶囊 国食健字G20050363,北京美诺保健食品厂生产(出品:北京秦吉达科贸有限责任公司),检出伪伐地那非;

9. 福宇鑫牌天力胶囊 国食健字G20040240,武汉龙骏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检出西地那非、他达拉非;

10.苗特葛灵胶囊 国食健字G20070241,郑州华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贵州苗家医药保健品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生产,检出格列本脲、罗格列酮、苯乙双胍。

上一篇:出国旅游资金担保书下一篇:三年级体育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