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工作者

2024-06-15

医务工作者(共12篇)

医务工作者 篇1

医疗纠纷已成为近年来社会热门而沉重的话题, 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医务工作者, 法律工作者以及电视报刊等传媒的广泛关注, 如何防范医疗纠纷, 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保证医疗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已成为摆在我们全体医务工作者面前严峻而现实的课题。本人通过对近几年来的医疗护理投诉, 医疗纠纷的调查分析出以下几点原因: (1) 人类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有限:有许多未知的领域, 对许多疾病的认识还处在探讨和摸索的阶段, 很多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甚至一部分疾病的疗效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 医疗科学的高风险性:医学是一门高科技, 高风险, 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苛刻地要求临床医学不能有半点闪失, 本身就不符合辩证法, 而医学中的医疗意外, 并发症却又客观地存在,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进一步加大了临床医学的高风险性。 (3) 传统观念的影响:“救死扶伤, 实行革命人道主义”是我们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准则, 也是对医务工作者的道德要求, 但是这些合理的准则和道德要求被一些患者误解, 认为医务工作者就应该不计报酬, 无条件的医好患者, 哪知道我们医务工作者是人, 不是神, 我们只能为患者提供能力范围类的最大帮助, 很多疾病晚期我们也无回天之力。 (4) 医院管理力度不够:个别环节存在推诿病员的现象, 尤其是患者疾病设及多个部位, 需两个以上科室处理时候的病员;还有夜间就诊病情虽然不是很急但是病情仍然处在变化期甚至随时可能急发或者恶化的病员。 (5) 医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经调查发现部分医务人员对我们医疗相关的法律了解不全面。如有些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概念难以区分;有的医务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5条的规定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诊疗措施, 需要实施手术, 特殊检查, 特殊治疗的, 医务人员应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和替代医疗方案, 等情况并取得书面的同意, 不宜向患者说明时应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 并取得书面同意) 不了解;个别刚参加工作的医师对什么是医疗事故, 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医疗事故的定义不知晓。 (6) 医疗护理技术有待提高:事实证明有个别纠纷是由于医疗护理技术存在缺陷造成, 例如门诊抽血纠纷1例肘部抽血后8 d仍然青紫, 活动障碍。 (7) 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存在缺陷:例如门诊纠纷1例, 给1例怀孕3个月孕妇开抗病毒颗粒。 (8) 医务人员的情商有待提高:据统计2014年至2015年门诊投诉当中有6例是因为语言沟通引起的。

1 防范措施

(1) 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我院在这方面各项管理制度以健全, 而且发放到各个科室, 科室组织学习并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试, 拟定整改措施。 (2) 加强对医务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我院已经对医务人员做了如下培训及考核, 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病例书写规范》, 《护士条例》, 《传染病管理法》, 还有医院17项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 《危急值管理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 (3) 加强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我院每月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三基学习包括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 每季度进行考核;另外还安排远程教学, 远程会诊, 及医务人员相关科室进行轮转学习, 网上学习如好医师继续医学教育, 专项培训 (有关情商和艾滋病知的陪训) 等。 (4) 重视人才的培养:每个科室需要一些尖端的技术人才, 带领我们医务人员处理紧急情况抢救危重患者和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这就需要定期安排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提高对疾病的处理能力。我院每年有计划安排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5)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情商的培养:医务人员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身心失衡, 求医心切患者, 整体医疗模式要求我们不但要治病, 还要帮助病员恢复心理健康, 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知道他们疾病发生发展、治疗护理和转归的过程, 还要有能识别他人的情绪, 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 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的能力。 (6) 规范病例书写强调及时性和真实性, 严禁涂改病例:病例是医疗技术鉴定的指定材料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伪造篡改, 销毁病例资料的推定医疗机构有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五点规定:医疗技术鉴定有关的材料, 住院患者包括整个病例资料和抢救结束后补记的病例资料;门诊患者和急诊患者, 医疗机构有档案的由医疗机构提供。所以对于有过错的医疗纠纷, 我们也不能违反上述规定, 对无过错的医疗纠纷, 病例能够证明我们的清白, 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7) 医务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不能无故迟到, 早退, 确实有紧急原因需要有人顶岗。我们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岗位的连续性, 所以我们要时刻坚守岗位, 保证病员安全。 (8) “同行要互助, 同业救济”, 例如我科在进行可视人流过程中未发现孕囊, 在彩超室医师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下, 人流手术顺利完成。 (9) 医院建立激励机制, 奖罚分明, 除对于有过失医疗纠纷中的责任人给以处罚外, 还要对在防范医疗纠纷案例中有贡献的医务人员给以奖励。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鼓励全民参与共同防范医疗纠纷。例如我院1例输血案例护士从检验科取回血液后, 输血前核对的过程中发现取回血液的RH血型与病员RH血型不相符合, 病员是RH阴性血, 而我们取回的是RH阳性血, 查找为什么取血时没发现的原因输血记录上无RH血型核对项目。经查实更换同血型血液为病员输注, 及时避免医疗纠纷。后来医院做了改进, 在输血记录单上增加了RH血型的核对项目, 至今未发现血型不符合的案例。 (10) 医务人员要接受警示教育, 提高对医疗纠纷认识。由于长期医患矛盾的激化, 给医务人员心里上带来的恐惧导致我院1例某科室病员家属拍摄病例长达数分钟, 我们的医务人员尽然无动于衷的案例。上述案例播放引起大家深思, 我们如何保护病例, 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

2 结果

通过上述改进我院医疗纠纷呈下降趋势, 我院通过法律途径处理的医疗纠纷2013年9例, 2014年8例, 2015年1月至今6例 (其中1例属非过失医疗纠纷) ;患者投诉率下降, 2013年11例, 2014年8例, 2015年1月至今5例。

3 结论

总之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医患双方的矛盾激化所致, 在这一矛盾中医方是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因此要调和医患双方的矛盾,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首先应从医方开始, 医院要加强管理, 强化依法执业, 医务人员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主动增强法律意识,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积极与患方沟通, 防范医疗纠纷。另外从患方角度看普及医疗知识, 加强全民健康教育, 提高全民素质, 打击医闹做到“有法可依”也能减少医疗纠纷。

摘要: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 加强医务人员道德水平建设, 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通过调查分析医疗纠纷发生的案例, 制定改进措施并执行。医院完善工作制度, 各个环节加强管理, 医务人员加强学习, 提高法律意识和技术水平。医院服务质量提高, 患者投诉率下降, 医疗纠纷减少, 患者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医务工作者,医疗纠纷,防范

参考文献

[1]刘澜涛, 尉可道, 王建超, 等.不同类型乳腺摄影中受照剂量的现状[J].中国医学装备, 2008, 5 (1) :28-30.

[2]康笑水, 唐鲁兵, 卢成冬.CR系统在乳腺钼靶摄影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5, 8 (2) :111.

[3]陈建新, 黄艺生.CR技术的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4, 20 (5) :463.

[4]李先军, 曾莉.计算机X线成像影像质量控制与管理[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3, 19 (10) :874.

医务工作者 篇2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在单位领导的悉心关怀及培养下,在同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本人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积极参加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服从领导,团结同事,2012年8月参加了XX市疾控中心组织的岗位大练兵、大比武,取得了优异成绩。

在工作上,刻苦钻研、兢兢业业。在免疫规划工作中,坚持做到7岁以下儿童建卡率达到100%,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乙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流脑疫苗、甲肝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含麻成分疫苗及时接种率达95%,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好AFP监测,无接种事故发生,无脊灰发生。2012年11月免疫规划工作管理规范年市级检查,我们进行了迎查,接着我们又通过了省示范化门诊验收,使原先的市规范化门诊升级为省示范化门诊。

传染病防治工作方面,抓好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同时,努力抓好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报告及时率100%,无一例迟报漏报。加强了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发放《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对托幼机构、学校进行督导,配合县疾控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调工作

高校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的研究综述 篇3

关键词:高校;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28-01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医务社会工作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当前,我国已有几所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旨在培养专业的医务社會工作人才,甚至在一些高校社会工作硕士的培养方向也会有医务领域,总体来说,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不断增加。笔者自身的学习经历也是开展本探究的重要原因。因为本人本科四年和研究生两年的实习基本都是在相关机构或者医院实习的,对医务社会工作实习有很浓厚的兴趣,这让我开始对高校医务社会工作实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

一、有关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研究

(一)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必要性研究。

谭卫华认为“医务社会工作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实习,而有效的实习模式也将成为医务社会工作教育通往专业和职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准社工’正式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石礼华认为医务社会工作教学实践不仅能够让学生生动、直观地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理解,增强专业认同感,同时可以提高专业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关于医务社会工作实习问题的研究。

齐建从实习制度、医院和教师这三方面探讨医务社会工作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她认为医务社工实习制度尚未建立;医院环境对医务社工的陌生和排斥;教师的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经验不足,这三方面是影响医务社会工作教学实习难以开展的原因。谭卫华则从学生、学院、机构、医院、实习这五个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认为现在医务社会工作实习面临这样的尴尬,如学生与机构的匹配随机化;学院与机构的合作非制度化;学院与医院的督导非专业化;学生的专业信念非坚定化;实习的评估体系非科学化;实习模式的非传统化。

就地方高校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的探索方面,周丹红认为存在政府和实习机构对社会工作实习的专业性认同感不强;经济资源的相对有限,非营利性组织的缺乏,导致专业实习缺乏社会资源的支持以及专业实习督导的缺乏这样的困境。陈璐、徐选国、王荣、王志中认为造成学生受教育的片面化以及实习的低水平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实习三大主体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具体是指学校、机构和实习学生之间角色不清,三者不能很好的扮演各自的角色,不能很好的承担各自责任,更不能促成三者的良好沟通、协调合作;其次是在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中,附属医院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研究中,刘继同从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研究出发,指出3种模式:医院自发成立模式、外来进入模式、“无意识”模式(刘继同,2006)。同时,学者刘岚、孟辉则对医务社工的发展归纳了5种实务模式:历史渊源模式、社会工作推进模式、公共关系管理模式、医患纠纷处理模式、康复医学模式(刘岚、孟群,2010),学者祝平燕、曹富平、祝松则提出通过对患者生活场域的改变,将医务社工的工作范围扩大至家庭和社区,建立一套从医院到家庭再到社区的一整套服务模式,即“医院——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模式(祝平燕、曹富平、祝松,2011)。

(三)关于医务社会工作如何开展问题的研究。

齐建就实习教学提出这样的建议:一是建立专业的医务社会工作实习模式;二是坚持医务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原则,具体主要是因材施教,从学生、实习医院的实际出发,同时重视社会工作理念(专业价值观)在医务社会工作实习中的地位;三是建立专业督导模式;四是重视对医务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评估;五是医科院校应发挥其优势,注重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教学。谭卫华就医务社会工作实习途径提出七点建议:一是互相沟通交流,打开良好局面;二是发扬职业水准,打消机构疑虑;三是自组专业实践,开创支持网络;四是利用专业特长,拓展实习空间;五是加速制度建设,确保专业实习;六是加快督导培训,力求督导专业;七是探寻实习模式,积累宝贵经验(谭卫华,2007)。

就地方高校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的探索方面,陈璐、徐选国、王荣、王志中提出可以这样建设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首先,医院应该成为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的主阵地,具体表现在:一学校加强与医院沟通,提升医务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二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工作不应只停留在报告、日志编写等方面,而应当运用所学知识,为医院和患者服务。其次,整合利用资源,促成专业教育和实习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在:一资源整合,包括:课程实习与机构实习的整合、机构、学校及学生需求的整合和社区资源的整合;二开发利用潜在资源,包括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以及校际资源(陈璐、徐选国、王荣、王志中,2009)。

黄承香在医务社会工作学习型实习团队模式中提出这样的解决方法,一是在实习前对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通用知识测试,合格者方能参加实习;二是配备数量足够的督导老师,实现一对一的督导方式;三是营造学习新知识、知识共享的氛围;四是建立合理的评估标准,调动实习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二、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论高校医院医务工作者的教育职能 篇4

医生的职责是维护学生健康,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而维护健康的方法不同,效果也就不同。学生有了病,到医院治疗,当然必要,但即使治好了,也耽误了学习、影响了健康,这是下策。讲卫生、避免传染病、注意营养,希望少得病,保证学生身体健康,这是中策。因为在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中和体内,细菌和病毒到处都有,完全避免它们的侵犯是不可能的,要想不得病,不但要注意这些外因,而且要注意增强抵抗力,这一内因。仅营养好,不活动,对身体的作用可能弊大于利,要么不被吸收,要么被吸收,形成“过剩”堆积起来使身体发胖。胖不是身体好的标志,而且增加身体负担。只有常参加锻炼,常运动,增强抵抗力,再和各种外因结合起来,才是维护健康的上策。因此,高校医院医务工作者决不能像普通医生那样靠治疗疾病来达到维护学生健康的目的,还应该教育学生锻炼身体。卫生保健,增进健康。卫生保健不仅指医疗服务,而且指教育。健康教育是发挥医学职能的先决条件,是实施社会保健、加强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要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在全民族中开展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是全民族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因为大学是人才荟萃之地,是培养造就“四化”建设栋梁之材的摇篮,在全民族精神文明建设和健康教育普及中起着桥梁作用,良好的民族素养和健康的精神风貌将靠他们去发扬光大,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体育教师讲多少遍的道理,都不如学生上门求医时,医生不但给学生吃药打针,而且给学生讲解运动处方,对学生的影响深刻,教育学生维护健康最根本的方法是增强体质,增长体育、营养与卫生及常见病防治结合等知识。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大部分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少年,正处在生长时期,新陈代谢旺盛,特别是合成占优势,一些疾病在这时还不易暴露出来,这些特点易使学生忽视自己的身体,不注意锻炼,而在中年以后,各种病菌就会趁虚而入,损害人体健康。因此,这就有个教育的问题,医疗卫生人员不仅要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而且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国家负责,所以医生对学生的教育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学校中学生吃住生活在一起,传染机会多,如不讲卫生,便易形成各种传染性疾病,所以医生应该走出医院,教育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劳逸结合,从根本上消除各种传染途径,保证学生健康。

增强体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体育锻炼、营养条件、卫生制度、生活习惯、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学校各个方面都要关心学生的体质,这绝不仅仅是体育教师的职责。学校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大都是医学院毕业生,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学生心目中具有特殊地位,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增强体质的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地自觉地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不仅能更有效地保证学生精力充沛的学习,在毕业后走向社会,对整个社会形成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社会风气和精神素养,注意身体锻炼的风气也是一个重要措施。

总之,有了健康的身体,就有了革命的本钱。学校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只要在学校就都在影响着学生,区别仅仅在于自觉与不自觉之分。不自觉的教育可能以消极的因素影响学生,所以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应自觉地把自己看做是一个教育者,更多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为学生的健康随时随地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此,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应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配合学校向学生进行增强体质的教育。当然这主要是在课外,健康咨询医生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经常和学生接触,发挥教师的作用。

二是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并与体育教研室联合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建立卡片,掌握青少年体质变化规律,研究影响学生体质的不利因素和积极因素。

医务工作者基本素质 篇5

16世纪,杰出的德国医生帕拉切尔苏斯认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就应具备能理解病人身体和能深切体会患者病痛的素质,只有具备了那样的感受,才能与患者的心灵真正相通。因此,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真正做到关爱、理解和同情病人,与患者心灵相通。

高尚的医德修养所谓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应具备的思想品质,也是行医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对于医务人员来说高尚的医德和精湛医术同样重要,否则,就像爱因斯坦所说:只有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所以医务人员在强调提高业务的同时,还应具备高尚的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度的责任心;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在工作中对医术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正如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所叙述:“我愿在我的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我的能力,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

过硬的业务修养医学不同于其它的科学,医学所面对的是人的生命,医务工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和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正所谓:“医者乃生死所系。”因此医务人员只有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水平,才能使更多的患者脱离病魔的折磨。过硬的业务水平既树立了医院品牌,也是医患良好沟通的准人证。反之如果医疗事故不断,那么已失去了患者对医院最基本的信任,也缺乏了沟通的基础,而制造出的只能是更多的医疗纠纷。所以对医疗机构来说抓业务要和抓医德并行。

良好的文化修养良好的文化修养可以使医务人员兴趣广泛,格调高雅,博闻强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和服务理念,提高对疾病诊断和相关问题的洞察能力,促进人文修养的提高。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可以更理性地处理医患关系,通过心理学知识和地理文学知识的学习,可以掌握不同人群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及不同层次患者的心理变化与需求,深层次地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广泛地涉猎各科医学知识,可以把国外与国内医学,古代与现代医学更好地结合起来服务于病人。通过美学及文学的学习可以将人性化的思维渗透到医疗方案中,给病人一种精神关怀。

健康的心理修养面对日益激烈而残酷的医疗市场竞争,医务人员要面临社会舆论、医患矛盾、职称晋升等种种压力,势必造成一些医务人员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传导给病人,造成病人的不满。所以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应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增强对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以适应各种场合各类人群的沟通;才能真诚地服务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不同层次的服务对象;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医生与患者的关系。

规范的行为修养作为一个合格的医务人员要做到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举止端庄,言语恰当,衣着得体,对病人和蔼可亲,以良好的人格魅力赢得病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在诊疗过程还要懂得尊重病人,理解病人,体会病人的痛苦。我们常说尊重、平等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沟通的桥梁。所以沟通只有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相互理解和协作,减少误会和矛盾的发生。

提高个人情商心理学家戈尔曼曾提出情商的五大能力:一是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二是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力,三是自我激励能力,四是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五是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因此只有不断提高个人情商,才有善于协调沟通,适应不同层次服务对象,懂得宽容和关爱的力量。这些需要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停的学习社会科学及行业相关知识,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使自己的人生乐观豁达,充满阳光,爱工作、爱事业、爱病人。

一、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这是每个医护人员应具有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做到一切从病人出发,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待病人如亲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尊重、体贴病人,讲文明礼貌,做到接待热心、解释耐心、观察细心,使病人得到安慰,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三、廉洁奉公,一视同仁,看病不以貌取人,不论职位高低、生人熟人、老孺儿残,都一样热情接待,精心诊治,不开虚假证明,不徇私情,不搞不正之风。

四、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上班坚守岗位,不做私事,坚持病人操作要正规,行为要谨慎,诊断要全面,治疗要精心,用药要检查,不开大处方,不使用假冒伪劣、霉变药品。

五、正确出理好医疗中各种关系。尊重同行意见,尊重上级,爱护下级,互敬互学,取长补短,团结协作,维护整体,不炫耀己长,揭人之短,高傲自大,同行相轻。

六、要有严谨的学术态度。要努力学习先进技术和理论,努力实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七、认真实行保护性制度。不泄露病人隐私,对病情要仔细分析诊断,不得随意夸大或敷然了事。

医务工作者 篇6

关键词:新形势;血防站医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

一、努力建立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

当前,医疗改革已经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医疗市场的快速发展让传统的医疗思想政治管理体制不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吻合。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医院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创造良好的医院风气,也可以帮助医务工作者解开思想疑惑,让其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血防站相关领导应该加大对医务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以提高医院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所以,在新形势下,血防站医疗机构的领导层应做到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政治工作者的事情,而是党政领导班子共同的职责,需要共同来完成这项工作。特别是在大型的专题政治教育中,领导人需要参与其中。而在布置政治教育工作以后,也需要亲身参与,带头落实,为基层工作者树立榜样。同时,专业的政治骨干同样需要发挥队伍的示范作用,使科主任和护士长成为政治工作的主体,与信息队伍和宣传队伍形成一个整体的体系,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让政治工作能够更好的得以落实,对先进工作者给予鼓励,对落后的加以鞭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另外,要发挥血防站医务工作者的自觉作用,只有外部的教育,而工作者不主动参与,那么工作将是形式主义。因此,医务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思想意识,对自身加以严格要求,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同时,血防站相关部门可以要求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与入党,晋级相挂钩,进行定期考评,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督促医务人员转变观念,提高血防站工作的整体质量。

二、提高血防站医务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

血防站医务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又具备专业的技术。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一小部分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存在偏移的现象。个人的自我意识较强,崇尚拜金和享乐,使医疗部门中出现了一些违规现象,并在逐渐蔓延。因此,血防站的领导层应到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意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加强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第一,提高血防站医务工作者的政治修养和业务素质。血防站工作人员既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也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所以,医院要定期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的科学理论知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二,要定期的进行职业纪律和服务意识教育,让医务人员能够自觉的进行服务,具有自我奉献精神,堅决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防止思想向不好的方向偏移。加强“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深化,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全身心的为人民服务。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性化管理为基础

血防站医务人员是预防疾病,发现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第一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风险,同时会伴有一些医疗纠纷。如果想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能只靠严格的管理制度,还需要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才能真正的达到政治教育的效果。所以,血防站医疗部门在制定一些管理决策时,需要了解基层医务人员的想法,意见和建议,站在基层工作者的角度进行管理决策,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进行工作的开展,充分激发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做到“以人为本”,减轻基层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在医疗工作中,常常伴有医疗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会导致工作人员出现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所以,医院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要进行服务理念的教育,同时要对医务工作者的心理进行疏导,以人为本,关心职工,帮助医务人员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减轻职业压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心态。另外,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实行竞争上岗的政策,单位和个人进行双向选择。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价,对于先进工作者给予奖励,加强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血防站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几部的强大精神动力,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健康性和稳定性。因此,血防站作为重要的医疗组织机构,必须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加大力度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领导层必须亲身参与,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提高血防站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思想意识,解决医务工作者的实际问题,为其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从而提高血防站的工作效率,促进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霞.新形势下医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出路[J].企业技术开发,2015(03).

[2]杨斌.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医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7).

[3]王嫣.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2).

医务科工作档案管理探索 篇7

一、医务科工作档案的特点

1. 广泛性。

指来源广泛。医务科工作繁杂、琐碎, 在日常工作中跟各部门各科室接触, 资料的来源十分广泛, 有来自政府部门、医学院校、本院其他科室、社会群众、保险公司。

2. 专业性。

指形成领域和内容性质都具有精深的专业特点。医务科工作档案是医院重要的业务档案, 真实记录着医院的业务发展, 如重点专科建设、各临床科室诊疗操作规程、各病种临床路径、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等档案。

3. 复杂性。

指内容多种复杂。医务科的职责决定医务科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和产生大量各相关专业的资料, 内容涉及医疗、预防、教学、科研、法律、保险等多种专业内容。

4. 现实性。

指有较强的现实使用性。其他一般文件材料归档后, 基本上完成了现行功能, 多半是用来历史查考, 但医务科工作档案不同, 它不仅没有退出现行使用过程, 而是在较长的时期内发挥现行效用。如医责保险合同签订后归档, 并没有失去其使用价值, 在日后的理赔工作中, 仍发挥理赔凭据作用。

二、医务科工作档案管理的现状

1. 档案意识淡薄。

对医务科工作档案不重视, 认为医务科是办理医教事务的部门, 领导安排什么事就干什么事, 干了就完, 不需留什么档案, 档案工作可有可无, 因而医务科普遍存在“重业务, 轻档案”的现象。

2. 档案管理不规范。

医务科工作繁杂、琐碎, 在工作中产生大量的资料, 资料涉及面广, 各种文件、通知、安排、证件多而杂。资料零乱, 分类不清, 更无加工整理、立卷、存档, 有的甚至用夹子一夹挂于墙, 档案资料外借不办理手续。这样时间一长就造成医务科工作档案资料不齐、资料遗失、真实性低, 往往到需要利用时就手忙脚乱, 无处可找, 严重影响医务科的日常工作。

三、加强医务科工作档案管理的策略

1. 分类。

根据医务科工作档案的形成和内容, 我们将医务科工作档案分为医疗业务管理、医疗纠纷、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研、教学、对外业务6大类。这6大类下根据工作需要继续细分支, 每一大类的档案上架位置靠近, 这样每当归档或查阅资料时, 只要知道是哪一大类的内容, 就可迅速定位。

2. 组卷。

医务科工作档案内容复杂, 种类繁多, 往往令人不知所措, 更不知如何组卷。而组卷是档案管理的关键, 档案的组卷就是遵循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 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 利于保管和利用, 将一组具有有机联系的文件材料以卷、册、袋、盒等不同形式组织在一起, 但不同类别的档案却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医务科工作档案组卷也离不开这一原则, 结合自身特点, 灵活组卷。 (1) 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以“人”为单位组卷, 一人一卷, 按姓氏笔划顺序上架。考虑到利用查找的方便, 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证执业证复印件、称职证复印件、人员调动、各类汇总表等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分别按内容组卷。 (2) 医疗纠纷档案。随着医患关系恶化, 医疗纠纷档案日渐增多。医疗纠纷档案方面原则上是按“事”立卷, 即每一纠纷事件单独组卷, 在卷面上标注时间—科室—纠纷患者姓名以备查找。但有些医疗纠纷简单, 形成的材料很少, 不可能“一事一卷”, 这时可以将同年此类纠纷档案合在一起装订立卷, 附上该年的医疗纠纷档案目录。医疗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等资料则收集在一起立卷。 (3) 科研档案。在借鉴别人科研档案管理基础上, 结合本单位科研档案的特点, 以便于保管和利用为目的, 对科研档案灵活组卷。立项批文集中盒装组卷, 在这些批文中按级别、时间排序, 这些文件原则上每10年组一卷;科研课题档案包括立项申请书、阶段小结、结题报告书、论文、成果获奖证书等资料, 按立项级别按年度将科研课题档案立卷盒装, 即将同一立项级别同一年度的科研课题档案组成一卷, 在卷盒面备注上年度、立项级别、课题名称。医学课题科研一般科研时间为2年, 因此需要两年多的时间, 科研课题档案才能完整。考虑到利用价值, 将科研的原始记录资料另行组卷, 按获立项级别及立项时间组卷, 即将同一立项级别同一年度的科研课题原始记录组成一卷。这样就将科研课题档案中不同利用价值的档案资料分开了, 为日后的利用及保管工作提供方便。 (4) 教学档案。包括医院内部的实习生教育、来院进修教育、医技人员的在职继续医学教育, 同时包括医院外派的学术讲座、学习培训、进修等。实习生教学档案按“年度-专业”立卷;继续医学项目档案按时间立卷, 原则上每一年度一卷, 如某一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形成的资料特别多, 则可以单独组卷;医技人员的个人继续医学教育档案随着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平台的使用逐渐走上信息化道路, 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在医技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同时, 档案已录入联网的系统, 大大提高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管理效率;学术讲座、学习培训、进修等档案按年度组卷。

参考文献

[1] .黄勋拔.略谈专门档案整理 (立卷) 的基本方法[J].档案学通讯, 1995.6

加强医务社会工作构建和谐医院 篇8

关键词:医务社工,现状,意义,对策

根据国际经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医院运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作机制,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不断完善、社会服务机制逐步健全,医务社会工作正成为为患者提供整体性照顾服务、良好人文关怀的重要力量。它是使患者得到优质医疗服务、促进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树立医疗机构良好社会形象、提高医疗服务效益的重要保障。

1 医务社会工作的定义

医务社会工作是医务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医务社工)运用社会工作知识与技术在医疗卫生机构,从社会及心理层面来评估并处理医疗服务中的问题,以医疗团队之一份子共同协助病患及家属排除医疗过程中的障碍,不但使疾病早日痊愈,病患达到身心平衡,并使因疾病的产生之各种社会问题得以解决,同时促进社区民众之健康。在我国医务社工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医务社工泛指在健康服务处境中及与健康服务相关领域中就业的社会工作者,他们主要分布在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医疗保险和民政福利事业中;狭义的医务社工主要是指在卫生系统中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他们是医务社工的主体和核心。

2 医务社工的现状

2.1 医务社工受到重视并有初步实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医务社工实践。一部分是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为主要形式的,高等院校中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进入”医疗卫生机构,为医院内的病人、家属和社区精神病人、慢性病人、离退休老干部和其他指定的服务对象,提供志愿服务和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一部分是医院管理者看到医务社工在医患沟通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便把国外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的医务社会工作制度介绍和引入到自身工作的医院,但主要目的是为了医院公共关系和重塑自身社会形象,为预防、减少、调处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目的,成员主要由医生、护士、卫生法律专业人员和法律顾问4类人员组成。还有一部分实践是高等院校中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到医疗机构实习,通过实习和专业服务活动,发挥其在医患沟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将是未来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最主要途径。

2.2 医务社工人力资源短缺

目前,我国卫生人力资源构成相对单一,主要由医生、药剂师、护士、技辅人员4类组成,社会工作者和医务社会工作者尚未正式成为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难以进入医疗机构。当前,全国社工专业毕业生进入医疗卫生行业的人员匮乏。目前社工专业学生进入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务社工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有三:一是在医疗机构或城乡社区从事相关的志愿服务;二是在医疗机构或病房进行医务社工实习;三是毕业后正式进入医疗机构工作。其次,目前全国在岗的各类医务社会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京、津、沪、穗等东部沿海地区大中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之中,尤其是大型三甲医院。第三,目前全国在岗的各类医务社工人员,绝大多数是女性,而且绝大部分是护士长和护士出身。总之,社会还未培养足够的专业化的医务社工人员,医务社工人力资源还相当短缺。

2.3 医务社工制度尚未建立

医务社工制度是一个新议题。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管理者、医院现职社会工作者、甚至是部分社会工作教育界人士,都对社工和医务社工制度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不足。许多人对社工概念和医务社工制度知之甚少,或是将社会工作等同于志愿服务或义工服务。同时政策指导、理论研究、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制度建设尚未起步,普遍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特别是社工教育制度与医疗卫生制度之间相互脱节,沟通不畅。两种体系都独自运行,相互依赖程度低,而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性较强且较封闭。目前社工专业学生较少接受有关医学教育,较难进入医疗卫生机构实习,较难获得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就业机会。社工制度建设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社会利益格局大调整、是解决当前结构性社会矛盾及社会冲突的制度化方法,因此,必然影响现行体制下的各方利益,这也正是医务社工制度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和严峻挑战。

3 加强医务社会工作的意义

3.1 适应卫生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改善明显,健康需求急剧增高。将社会工作者引入医疗机构和整个卫生系统,建立医务社工制度,是解决目前严峻的医疗卫生问题的迫切需要。通过医务社工进入医疗卫生系统参与服务,协助专业医护人员解决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社会、心理需求,从而缓解卫生系统专业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大大提高卫生系统的服务能力。

3.2 促进医学模式转变

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体制与医疗服务模式存在诸多结构性与体制性问题,其影响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就医意愿,从而影响医疗服务治疗和就医满意度。而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慢性病等的治疗过程中除了医学专业治疗外,患者的生活及心理方面的抚慰也特别需要关注。医生全面了解疾病机理,并给予针对性优质治疗,而忙碌的生物医疗使其无暇顾及病人的心理、家庭、社会环境的调适,这就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医务社工可以协助处理患者心理情绪上的困扰,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调节,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因此,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将为弥补这一缺憾提供契机,通过医务社工的参与将增加医疗服务的人性化和医学人文关怀色彩,从实践中促进新医学模式的实现。

3.3 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目前,医患之间结构性紧张状态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有医疗卫生体制,健康保障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有部分医护人员人文知识缺乏,职业道德沦落问题,还有医患双方价值取向和文化问题。医务社工的广泛参与,凭借其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知识优势结构,在医疗服务方面有助于协调医患关系,平衡不对称医患信息,协助病人的心理治疗,提供法律支援和帮助,化解医患矛盾,塑造和谐医疗环境。因此医务社工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多学科专业人员合作的医疗团体与现代卫生保健体系。

4 加强医务社会工作的对策

西方发达国家早就重视医务社工的发展。1970年全美医院协会调查,有35.9%的医院有社会工作部门,1973年增加到52.9%,1974年增加到55.6%。而今天的美国医务社工与医生的比例接近1∶1。如医生与病人术前谈话,谈的仅仅是治疗技术问题,至于心理安慰、病人需要配合做的事、术后注意事项等这些医疗技术之外内容全部由医务社工进行。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工已经作为医生的得力助手,在对患者的病情心理安慰和协调纠纷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是连接医院和病患之间的一座协调的桥梁。因此,在我国现实情况下,对医务社工的潜在需求是非常大的,是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型医院迫切需要的一个群体,而这个群体的诞生需要各种制度政策来推动

4.1 加强医务社工制度建设

首先,要在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体系设置中重视医务社工制度设计,为医务社工发展提供适合的生存环境。同时,医院要完善运行机制和服务流程,为医务社会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为其在参与医疗服务创造微观环境,这里着重要建立好医务人员与医务社工的协调机制和管理体制,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促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医务社工人才培养体制,保障不同层次的医务社工能得到统一专业化的培训和实践锻炼,为全面提高医务社工服务水平奠定基础。

4.2 加强医务社工专业人才培养

医务社工是一项专业化要求较高的行业,需要有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培养过程。因此,专业人才的培养很重要。一方面要结合实际通过继续教育对现有从事医务社工人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吸收社会工作专业和志愿工作者参与医务社工,加强对医疗知识和社会心理知识的培训。

4.3 规范医务社工行为

由于新兴行业,相关制度不健全及人才缺乏,目前医疗机构中医务社工还不规范,很多社工基本职能以处理医疗投诉和纠纷,协调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降低医院负面影响和持续改善医疗服务为重点。许多医院设立专门的社会工作部基本属于医疗机构的职能部门。医务社工通常归属社会工作部管理,社会工作部成为直接管理各类医务社工们的基层组织单位。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医务社工的引导,促进医院管理者对医务社工的正确理解,规范医疗机构中医务社工行为,保障医务社工健康发展。

总之,医务社会工作是优化卫生资源结构,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医务社工刚刚起步,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医疗机构要对其紧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认识,积极引进和学习西方医务社工先进经验,促进我国医务社工快速成长和健康发展,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真正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要求,满足多元化医疗服务需要,为促进医院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丽英.从医患关系的现状看医务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J].医学与社会,2004,10(1):29-30.

[2] 秦燕.医务社工[M].台北: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0.

医务工作者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采样对象

正在进行临床诊疗操作的医务人员, 抽取其中60人为对象。医生20人, 护士40人。医技人员8人, 清洁员4名.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 每组36人。

1.2 采样方法

监测人员采取随机的方式到相关临床科室, 在事先未告知, 对正在进行临床诊疗操作的36名医务人员采取样本, 对另外36名操作人员采取正确的清洁或者手消毒状态下采样。

1.2.1 手采样方法

受试者五指并拢, 监测人员将脱脂棉拭子侵入中和剂 (自汤中加入吐温80和0.3%卵磷脂) 后在双手指的弯曲面从指端到指根往返涂擦2次, 每只手涂擦面积30cm2, 边擦边转动棉拭子, 然后棉拭子插入60m脱液试管内, 及时送检。

1.2.2 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充分混匀, 用无菌吸管取1.0ml待检采样液接种在直径为90mm营养琼脂平皿中, 置于 (36±1) ℃温箱培养48h, 计数菌落数。

1.2.3 细菌鉴定方法

培养阳性标本, 对培养到的细菌, 使用法国梅里峻公司ATB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

1.3 采样结果计算方法

细菌总数 (cfu/cm2) =Σ (C/cn1+0.1n2) d

1.4 分析

所有阳性结果直接以菌落数表示, 细菌鉴定结果直接标注细菌名称。见表1。

2 讨论

2.1 影响手卫生的原因

1) 意识不到位。医务人员认识薄弱, 多数医务人员认为只要未接触患者呕吐物、分泌物即可不必洗手, 这些认识不足, 导致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

2) 工作因素。繁忙的工作使医务人员顾不上洗手。

3) 恐惧因素。医院临床工作者工作量大, 任务繁重, 每个病人操作一次洗一次手, 换一次操作内容洗一次手, 医务人员一天下来按照规定洗手不应下百次, 对手部皮肤造成损害, 皮肤粗糙, 干裂, 而保护措施跟不上节奏。

4) 医务人员手带菌率高, 手卫生合格率低, 在繁忙的医务工作中, 医务人员手微生物污染严重, 洗手的合格率低, 仅为71.32%。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持续增加的主要一种原因。

5) 手部再污染严重。医务人员洗手后共同使用同一条擦手毛巾、手后匆忙用工作服擦干手部水渍, 都导致手卫生污染。

6) 培训不到位, 监督不力。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 未进行全面的、规范的、定时的、不定时的长期有效的监测管理。

3 结果

3.1 控制策略

1) 加强培训, 重视思想意识。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手卫生执行标准及七步洗手法的培训, 让其掌握必要手卫生知识, 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 增强手卫生观念。

2) 创造手卫生氛围, 改变群体态度。手卫生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阻断传播源降低院内感染手卫生合格率首当其冲。在医务人员洗手池边张贴手卫生知识、张贴七步洗手法宣传图等, 形成浓厚的手卫生氛围, 从而培养自觉手卫生态度。

3) 不断改进医务人员洗手设施。根据工作需要增加洗手设施, 位置合理, 不增加工作人员负担为宜, 洗手后采取一次性纸巾干手。为工作人员提供手部保养油。

4) 制定合理的手卫生管理制度, 定期检查并制定奖惩规定。对于能严格遵守手卫生人员进行奖励, 重复犯手卫生规定的人员进行适当经济处罚, 督促其加强手卫生合格率。

5) 大力倡导医院感染伦理教育, 使医务人员意识到没有执行院内感染制度, 就是没有尊重患者生命, 是不利于患者康复的!

6) 医院加强规范, 医务工作者工作期间限制手机使用或者规定范围内使用手机, 避免增加手卫生感染途径。手机使用频率高, 常年不消毒, 细菌存在率高, 故应规范医院内使用手机.

摘要:了解敦煌市医务工作者手卫生状况, 提高医务工作者对手卫生的认识, 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随机选择正在进行诊疗操作的各科室医务人员72名, 对其手部进行操作中和操作后洗手后采样培养, 计数菌落数, 并做细菌鉴定。正在操作诊疗的手细菌检出率为81.63%, 正确洗手后手细菌检出率为15.16%。手卫生不容忽视, 与自身健康、院内感染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时刻重视。

关键词:医务人员,手卫生,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黄玲, 规范手卫生预防医院内感染[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 (14) :869-870。

[2]王西英, 司云刚.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研究[J].中国病案, 2009, 10 (11) :32-34.

[3]牛秀成, 张树德.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 8 (2) :88-89.

[4]黄亮.2010-2012年甘孜州州本级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5, 08 (46) :127, 143.

[5]何伟, 牟沛, 陈颖, 等.2009-2011年成都市武侯区医疗机构消毒监测[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4, 30 (03) :190-193.

[6]郭人今, 藏登, 孙超, 等.1999-2006年博州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2, 13 (8) :319.

[7]贺莉, 熊鸿雁, 李鸿, 等.2003-2012年巴南区农村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 2015, 14 (07) :988-991.

[8]郭佳, 陈志营, 谭平.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7) :3877-3880.

[9]郭志明, 李月英.石嘴山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8) :4147.

[10]姚明琴, 师茂林.浅谈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的质量控制[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15) :4002-4003.

医务工作者 篇10

1 调查对象

医院干部、医务人员、患者和陪患共628人。

2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对两所医院的干部、医务人员、住院患者及陪患进行抽查, 试卷按无烟医院创建的要求和烟草对人体危害共出十道题, 每道题10分, 共计100分, 实行闭卷简答题。

3 结果

(1) 本次凋查两所医院不同人群吸烟情况 (见表1) 。 (2) 关于两所医院不同人群对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的认识 (见表2) 。 (3) 通过表1、2的调查情况看, 两所医院领导、医务人员明知吸烟有害健康但部分人仍在吸烟, 住院患者、陪患在医院吸烟可以说也是平常的事了。虽然我们每年抓控烟工作, 在一些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办公室、会议室都有吸烟用具, 刺鼻烟雾弥漫整个办房间, 墙上“禁止吸烟”的标志形同虚设。如果领导、医务人员都吸烟, 那么患者、陪患及外来人员在医院吸烟, 进行劝阻还有什么说服力。因此, 抓好“无烟医院”和创建工作重点在领导, 难点是医务人员, 尤其县 (区) 乡镇一些医院。 (4)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今年实现全国卫生系统全面无烟目标。我们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召开全区各行业、各部门的控烟工作会议, 请专家讲吸烟危害, 并对辖区内三十二家医院医务人员吸烟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上报省、市相关部门。同时要求医院的领导、医务人员带头戒烟, 为社会起到表帅作用, 实现今年全区医疗卫生系统无烟的目标。 (5) 为实现上述目标, 我们在2011年3月初重点抓了辖区内市、区两家医院, 然后在全区铺开。具体作法: (1) 各医院成立控烟领导小组, 划分责任区、制定控烟制度, 成立控烟门诊, 设立戒烟咨询台; (2) 设立医院控烟工作监督员, 实行挂牌上岗, 全院职工互相监督, 对其吸烟者要求2个月内必须戒掉; (3) 把医院划分几个责任区, 实行分片包干管理, 院领导与责任区负责人签定承诺书, 把责任落实到人; (4) 用制度说话, 制定医院控烟计划和控烟制度。对违反控烟制度者, 不论医院职工、患者和陪患一视同仁, 做到奖惩分明;五是控烟门诊主要负责院内外因吸烟引起疾病的就诊、戒烟咨询。发放控烟健康教育处方等工作。同时医院应做好候诊和疗区的患者、陪患吸烟劝阻和行为干预工作。通过2个多月的努力, 无烟医院创建工作逐步被医院职工、患者、陪患所接受。受到社会各界赞誉。

4 建议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分析 篇11

【关键词】 锐器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

被针头等锐器刺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可导致感染严重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对受害人及其家属造成身心伤害。近年来,职业安全防护研究,成为业内人士的热门课题之一。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1月~2011年9月发生的锐器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适当的改进措施,先将结果与分析报道如下。

1 治疗与方法

1.1 资料:自2005年1月~2011年9月我院173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

1.2 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1年9月医务人员发生的锐器伤情况、锐器的类型、发生伤害的环节、原因伤害后的处理行为。

2 结果

2.1 发生的锐器伤医务人员情况,符合锐器伤且填报资料完整的有173名,其中52%发生在护理人员中,工龄以<5年为主占35.3%,其中实习生30名,见表1

2.2 锐器的类型 发生锐器伤的类型涵盖临床使用医疗锐器的绝大多数类型,其中72名医务人员被静脉输液针头包括头皮针和留置针封管针头;62名被注射针头损伤,包括过敏试验、胰岛素注射和局部麻醉注射器针头;17名被采血针损伤,包括静脉采血针、血糖监测采血针等;见表2

2.3 锐器伤的环节 102人的锐器伤发生在诊疗操作过程中,占59%;34人发生在治疗操作后锐器弃置前,占19.7%;34人发生在锐器弃置后,占19.7%。

2.4 锐器伤的原因 本组锐器伤影响因素有光线不足、他人碰撞、锐器放置错位、回套针帽、清理锐器不当等。见表3

3 讨论

3.1 工龄低的医务人员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本组锐器伤发生在<5年的人群(含实习生)中占41.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这与他们对职业防护的认识不足,对设施方法使用不熟悉以及技术操作不熟练等因素有关。

3.2 静脉输液针头容易误伤医务人员,输液管道长且富有弹性,易造成远端针头甩动或扭转容易误伤医务人员,诊疗操作时紧急,无序状态常发生他人碰撞,从而增加锐器针头控制难度。合理配置人员,减少因护士工作忙乱而引起的损伤。提供安全型输液工具,如安全型留置针、无针密闭输液针头,将有利于减少针刺伤。

3.3 针头处置空间位移,用过的锐器针头处置也是重要一环。病区护士拔输液针后往往手持针头和输液管步行至处置室后丢弃在损伤性废弃物收集盒中,这样造成针头处置时间长,空间位移大,大大增加潜在针刺伤风险。

3.4 锐器的放置错位 锐器错位越大,越隐蔽,潜在损伤的概率越大,潜在受伤的人群越广。本组调查中,锐器错位到了产妇用后 的卫生纸中,病区地板上,使科室中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概率非常大。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不使用安全锐器盒等。这主要涉及到医护人员的知识、态度和行为。

通过分析,我认为把职业安全防护的教育列入医学实习生和新上岗人员岗前必备培训项目很有必要,在职业安全防护中增加案例警示,改进在职人员的培训,加强锐器及时处理、就近处理,使用符合规范质量的锐器盒是防范锐器伤的重要措施。

见表3 173名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环节与原因构成比(%)

参考文献

[1] 米光丽,唐彦,柳萍.379名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36.1137

[2] 秀兰,王云琼,王刚.新医护人员锐器伤调查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2005,4(3):240-241.248

医务工作者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某国家三级甲等医院600例青年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年龄≤40岁;(2)无器质性病变、精神疾病史、心理疾病史,自愿参加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基本情况调查

通过自拟的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政治面貌、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职业状况、职称、每周工作时长、身体健康状况、工作压力来源。

1.2.2 症状自评量表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研究工具。症状自评量表设计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睡眠饮食等)10个因子,共90个项目。量表采用5级计分制:(1)1分,无该项症状问题;(2)2分,自觉有该项症状,但对受检者并无实际影响,或影响轻微;(3)3分,自觉有该项症状,对受检者有一定影响;(4)4分,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对受检者有相当程度的影响;(5)5分,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对受检者的影响严重。SCL-90总分为90个项目得分之和;因子分是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总得分除以组成该因子的项目数。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越差。SCL-90任意因子分>2分为阳性症状[3]。

1.2.3 样本量的估算

样本含量计算公式为n=μα2π(1-π)/δ2,δ为容许误差,δ=0.2π,μα=1.96。孙洪涛等[4]关于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部分在职职工症状自评量表测评结果的研究显示,医务工作者阳性症状筛查率率为19.7%,即π=0.197,δ=0.039,n=399。笔者设计研究的样本量为399例,本研究最终纳入调查研究对象556例。

1.2.4 现场控制

调查员调查前经过统一培训,调查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当场收集资料,并检查问卷填写信息是否完整。所有调查员对调查者全部信息及调查资料保密。对数据录入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和完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数据双份录入并核查,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随机发放问卷600份,剔除信息不完整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556份,有效应答率为92.67%。在收回的556份有效问卷中,医生占16.73%,护士占75.89%,医疗技术人员占6.83%,其他人员占0.54%。其中,男性103例,占总数的18.53%;女性453例,占总数的81.57%。年龄22~25岁的270例,占总数的48.56%;26~28岁的148例,占总数的26.62%;29~35岁的96例,占总数的17.27%;36~40岁的42例,占总数的7.55%。见表1。

2.2 青年医务工作者阳性症状筛查率

以SCL-90因子中任一因子得分≥2作为阳性症状的筛查标准,医务工作者阳性症状筛查率为30.58%(170/556)。各因子阳性率分别为躯体化24.28%(135/556)、强迫症状28.06%(156/556)、人际关系敏感24.64%(137/556)、抑郁27.88%(155/556)、焦虑24.82%(138/556)、敌对26.80%(149/556)、恐怖17.99%(100/556)、偏执19.96%(111/556)、精神病性16.55%(92/556),其中强迫症状因子的阳性率最高,精神病性因子阳性率最低。

2.3 与全国常模各因子得分比较

本组556例医务人员SCL-90总均分为(147.69±54.29)分,全国成人常模[3]总均分为(129.9±38.7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72,P=0.000),医务人员SCL-90总均分高于全国常模。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分别为(1.62±0.72)、(1.98±0.73)、(1.67±0.70)、(1.62±0.66),(1.63±0.66)、(1.48±0.66)和(1.46±0.59)分,全国常模各因子分分别为(1.37±0.48)、(1.62±0.58)、(1.50±0.59)、(1.39±0.43)、(1.48±0.56)、(1.23±0.41)和(1.29±0.4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务人员SCL-90各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人际敏感、偏执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青年医务工作者SCL-90评分比较

对收入满意的医务工作者SCL-90总均分为(136.33±43.65)分,对收入不满意的医务工作者总均分为(154.13±58.49)分,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62,P=0.000)。医生SCL-90总均分为(139.03±53.81)分,护士为(153.93±54.07)分,专业技术员为(138.95±42.22)分,其他为(138.67±36.77)分,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3,P=0.047)。工作时长<40 h/周SCL-90总均分为(140.17±47.85)分,工作时长40~60h/周为(151.41±55.36)分,工作时长>60 h/周为(155.25±66.61)分,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41,P=0.041)。医务人员SCL-90总分在性别、年龄、职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s)

(±s)

3 讨论

以往采用SCL-90对医务工作者进行的相关研究显示,阳性症状筛查率为17.6%~19.7%[4,5],本研究结果发现,阳性症状筛查率达30.58%,高于该项全国常模(24.92%)5.66%,说明该地区青年医务工作者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中、下游水平。在被检测的10个因子中,阳性筛查率排名靠前的3位依次为:强迫、抑郁、敌对。强迫因子阳性症状筛查率居于第1位,其原因可能为:(1)部分被测对象具有思维理想化,对自己要求完美主义,承担风险意识较低等;(2)被测对象多为三级甲等医院在职员工,在较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下易忽视自觉主动适应环境的问题。抑郁因子本次检测居于第2位,说明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对异性的兴趣减退,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活动减慢,过分担忧,对前途没有希望,甚至容易哭泣、自杀等症状。敌对因子阳性症状筛查率居于第3位,说明被测对象敌对性症状较重,这与近年来,我国医疗专业人员相对匮乏,临床工作和科研任务繁重,医患关系紧张,使青年医务人员工作压力骤然增大,长期处于这种高强度的慢性心理应激状态下,容易出敌对等心理问题有关。医务工作者应该加强心理疏导,以降低自我不良情绪对工作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被测对象人际敏感因子低于国内普通人群,说明被测对象感情方面自卑感和不自在感较弱,对自身与他人关系的评价较好。医务人员SCL-90得分及其他因子得分都高于国内普通人群,说明其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人群差,与冀永娟[6]、SHEN[7]、罗圆圆[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医务人员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邹志礼等[9]发现医务人员SCL-90总分、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常模,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调查的样本、所在的医院级别及地域等不同有关,另外不同时期的调查也可能存在差异。

本研究结果发现,SCL-90总分在职业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的总分高于医生和专业技术员,提示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与蹇文华等[10]的研究一致。护士不但要技术娴熟,更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工作任务重,面临的压力大,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脑力。但是大多数患者并不理解护士,认为其地位不如医生,其辛劳得不到患者的认同,容易对工作产生不良及抵触情绪。当医护人员压力和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处理,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另外,对收入满意的医务人员SCL-90总分较对收入不满意的医务人员低;工作时长≥40 h/周的医务人员SCL-90总分较<40 h的医务人员高。青年医务工作者每天面对大量的患者和事务性工作,奋斗在临床第一线,没有过多的时间顾及家庭或养育孩子,收入因素和工作时长对其影响很大。医院应该适当调整青年医务工作者工作量,按各部门工作强度分配工作人员,劳逸结合,尽量提高薪酬和其他各方面福利待遇。医务人员SCL-90总分在性别、年龄、职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总结发现,青年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存在一定程度的强迫、抑郁和敌对表现,在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其所在医院规模、岗位、工作时长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指导,给予该群体更多的社会支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其心理健康,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摘要:目的 调查长沙市某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以期对医务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抽取长沙地区某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在职青年医务人员556例,填写自编的基本情况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 医务工作者阳性症状筛查率为30.58%,躯体化阳性筛查率为24.28%、强迫症状为28.06%、人际关系敏感为24.64%、抑郁为27.88%、焦虑为24.82%、敌对为26.80%、恐怖为17.99%、偏执为19.96%和精神病性为16.55%。除人际敏感、偏执因子外,医务人员SCL-90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对收入不满意的医务人员SCL-90总分较对收入满意的医务人员高,护士SCL-90总分较其他职业高,工作时长≥40 h/周的医务人员SCL-90总分较<40 h的医务人员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社会及医院应该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其心理健康。

关键词:医务人员,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漆隽玮,苗元江.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126-128.

[2]徐新华,赵天力,胡国良.综合医院医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3):324-325.

[3]高延,杨玉凤,洪琦,等.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46-247.

[4]孙洪涛,张明元.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的研究报告—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部分在职职工心理测评结果研究[J].黑河学刊,2014,6:141-144.

[5]王香平,花蕾,王建敏.北京市2460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9):779-781.

[6]冀永娟,衡中玉,项紫霓,等.青岛市551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6):577-580.

[7]SHEN L L,LAO L M,JIANG S F,et al.A survey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among primary-care physicians in China[J].Int J Psychia-try Med,2012,44(3):257-270.

[8]罗圆圆.医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6,22(3):161-165.

[9]邹志礼,黄雨兰,汪瑾宇.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6):78-81.

上一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下一篇:医疗服务微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