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及用途(共4篇)
水源及用途 篇1
1 防水材料的分类及用途
目前, 防水材料的品种繁多, 按其组成可分为无机防水材料、有机防水材料及金属防水材料等, 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为有机防水材料, 其次为无机防水材料, 金属防水材料 (如镀锌铁皮等) 的使用量很小;按其特性又可分为柔性防水材料和刚性防水材料, 刚性防水材料主要是指防水混凝土和防水砂浆, 柔性防水材料主要是指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油膏;按其材料组成可分为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和建筑密封材料3大类, 防水卷材又分为普通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防水涂料主要有乳液型、溶剂型、反应型、水泥类--聚合物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防水材料品种不断增多、性能不断增强, 既有传统的沥青防水材料 (如油毡) , 也有日新月异的改性沥青防水材料 (如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和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 (如PVC防水卷材) 。纵观国内外防水材料的发展趋势, 呈现出由多层防水向单层防水发展, 由单一防水材料向复合型多功能防水材料发展, 施工手段由热熔法向冷粘贴法或自粘贴法发展。
2 防水卷材的定义及分类
防水卷材是建筑防水材料重要品种, 它是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 并可卷曲的片状定型防水材料。目前防水卷材有普通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3大系列 (表1) 。如果说普通沥青防水卷材代表传统卷材的话, 那么后2个系列卷材可以说是代表新生代卷材, 性能较普通沥青防水材料更优异, 是防水卷材的发展方向。防水卷材必须具备耐水性、温度稳定性、机械强度、延伸性和抗断裂性、柔韧性和大气稳定性这几个满足建筑防水要求的基本性能 (表2) 。
对于屋面防水工程, 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07-1994) 的规定, 沥青防水卷材仅适应于屋面防水等级为Ⅲ级 (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防水耐用年限为10年以上) 和Ⅳ级 (非永久性的建筑, 防水耐用年限为5年以上) 的屋面防水工程, 对于防水等级为Ⅲ级的屋面, 应选用三毡四油沥青卷材防水;对于防水等级为Ⅳ级的屋面, 可选用二毡三油沥青卷材防水。
为了克服纸胎的抗拉能力低、易腐烂、耐久性差的缺点, 通过改进胎体材料来改善沥青防水卷材的性能, 已经开发出玻璃布沥青油毡, 玻纤沥青油毡, 黄麻织物沥青油毡、铝箔胎沥青油毡等系列防水卷材。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方法有热 (冷) 玛蹄脂粘贴施工, 通常采用叠层铺设、热粘贴施工。
随着科技的进步,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势在必行, 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卷材的规定:石油沥青纸胎油毡自2001年7月4日起不得用于防水等级为I、Ⅱ级的建筑屋面及各类地下防水工程;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自2002年4月起限制在工业与民用建筑I、Ⅱ、Ⅲ级防水工程中使用;聚乙烯膜层厚度在0.5mm以-F的聚乙烯丙纶等复合防水卷材, 自2004年7月1日起限制用于房屋建筑的屋面工程和地下防水工程。除上述限制外, 凡在屋面工程和地下防水工程设计中选用聚乙烯丙纶等复合防水卷材时, 必须是采用一次成型工艺生产且聚乙烯膜层厚度在0.5mm以上 (含
0.5mm) 的, 并应满足屋面工程和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
3 沥青防水卷材
石油沥青纸胎油毡、PVC改性煤沥青布胎柔性砂面防水卷材采用二次加热复合成型工艺生产的聚乙烯丙纶等复合防水卷材、S型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已经属于逐步淘汰类。
3.1 沥青防水卷材。
沥青防水卷材采用原纸、纤维织物、纤维毡等胎体浸涂沥青, 表面撒布粉状、粒状或片状材料的工艺而制成的。常用品种有石油沥青纸胎油毡、石油沥青玻璃布油毡、石油沥青玻纤胎油毡, 石油沥青麻布胎油毡等。
石油沥青纸胎油毡是用低软化点的石油沥青浸渍原纸 (生产油毡的专用纸, 主要成分为棉纤维, 另外加入20%~30%的废纸) , 然后用高软化点的石油沥青涂盖油纸的两面, 再涂撒隔离材料制成的一种防水材料。涂撒粉状材料 (滑石粉) 称粉毡, 涂撒片状材料 (云母片) 称片毡。
按《石油沥青纸胎油毡, 油纸》 (CB 326-1989) 的规定:油毡幅宽915mm和1000mm, 按原纸1m2的质量克数分为200、350和500 3种标号, 按物理性能分为合格晶、一等品和优等品3个等级, 其中200号油毡适用于简易临时性防水、防潮和包装, 而350号和500号油毡适用于多层建筑防水。
3.2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
性沥青防水卷材是采用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为涂盖层, 纤维织物或纤维毡为胎体, 粉状、粒状、片状或薄膜材料为覆面材料制成的可卷曲片状防水材料。
在沥青中添加适量的高聚物, 可以改善沥青防水卷材温度稳定性差和延伸率小的不足, 具有高温不流淌、低温不脆裂、拉伸强度高、延伸率较大等优异性能, 且价格适中, 在我国属中档防水卷材。按改性高聚物的种类, 可分为弹性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塑性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氯乙烯改性焦油沥青防水卷材、三元乙丙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再生胶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 按油毡使用的胎体品种, 又可分为玻纤胎, 聚乙烯膜胎、聚酯胎、黄麻布胎、复合胎等品种。此类防水卷材按厚度可分为2mm、3mm、4mm、5mm规格, 一般单层铺设, 也可复合使用, 根据不同卷材可采用热熔法、冷粘法, 自粘法施工。
3.3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是以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或它们两者的共混体为基料, 加入适量的化学助剂和填充料等, 经混炼、压延或挤出等工序加工而制成的可卷曲的片状防水材料, 其又可分为加筋增强型与非加筋增强型两种。
茶树园林用途及关键技术 篇2
长久以来,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普世价值为国饮原料,人们的惯性思维把茶树单纯当作经济林树种或饮料植物,尚未作为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茶树在园林绿化中鲜有应用。其实,茶树还可用作园林观赏、医疗药用、食用油、森林防火、木材加工、化学工业。认知人类消费倾向、技术进步和茶树生物学特性三者之间的能动性和耦合关系,探讨观赏茶树作为茶树研究的新领域、苗圃发展的新市场、园林绿化的新树种、农民致富的新途径,其意义重大。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茶树的形态学多样性和生态学特性决定了茶树在园林绿化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茶树种类丰富(品种1 000多个)、形态多样(乔木、小乔木、灌木)、色彩多(白叶、黄叶、红叶、白花、红花)、花期长(60~80 d)、花量大、萌芽性强(易造型),适合作为行道树、造型树、色块、绿篱等园林树种,观花、观叶植物和盆景材料。本文旨在积极开发茶树观赏新用途,拓展茶树园林绿化应用新空间,一树多用,综合开发。
1 乔木茶树培育行道树
茶树是常绿木本植物,按树干来分,有乔木类、半乔木类和灌木类3种类型。乔木类茶树按驯化程度分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
野生型茶树已知最古老的野生茶树为云南思茅镇沅千家寨2 700年野生大茶树,高25.60 m,胸径0.89 m;千家寨以茶树为优势种的原始森林约0.067万hm2,九甲猴子箐有2片近万亩古茶树群落,胸径0.60 m以上、高20 m左右的古茶树随处可见。最高大的野生茶树是勐海大黑山巴达野生大茶树,高32m,树龄为1 700年。过渡型野生茶树为思茅澜沧县邦葳野生茶树,树龄为1 000年,高11.80 m,为野生茶树与栽培型茶树所杂交而成。栽培型野生茶树,也称之为家茶,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掺杂其中,无人采摘或少为人采摘,简单说就是荒废的茶园。此茶树至少百年以上。景迈万亩古茶园全为此树种,树高2~3 m以上。
2 彩色茶树营造花坛、花境、色块、绿篱
覃秀菊等报道了广西粉红色花瓣的茶树。蒋会兵等报道了云南六大茶山之一的倚邦古茶山发现花瓣为粉红色的古茶树,当地人称之为红花大树茶。叶有白、黄、红色变异等。王开荣认为白化变异的茶树亦可称白茶,主要有温度敏感型、光温不敏型、光照敏感型三种,白色品种有安吉白茶、印雪白茶、四明白茶等。黄色品种,如黄叶水仙、黄金菊、黄金芽等。黄金芽是一种全新的黄色系变异种茶种,对光照十分敏感,新梢均呈亮丽黄色,树体可全年保持黄色,与高档园林彩叶树种金叶女贞相比,黄色程度更为明显,持续时间更长。采制的名优茶叶多次获奖,价格不菲。已在余姚、宁海和四明山区建立了3个基地。2010年“黄金芽茶”苗第一年大规模出圃,数量在100万株左右。余姚市今冬明春将重点扶持建立10多个黄金芽茶园基地,争取在几年内形成100hm2的规模。红色品种为紫娟,系小乔木,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单株选育而成。
彩色茶树生长速度快,且萌芽性强,耐修剪,可根据园林需要栽培成不同的树形,营造绿篱、色块、花坛、花境等,在园林绿化上用途广泛。
绿篱:分矮篱和高篱,其促成方式有所不同。矮篱可通过一定规格的彩色茶树毛球,如20 cm×20cm,25 cm×25 cm,30 cm×30 cm,40 cm×40 cm等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定植,经过不断修剪可很快形成50~70 cm高的成型绿篱。如采用20 cm高的彩色茶树,按30 cm×30 cm的株行距种植,经2~3次修剪即成为70 cm高的绿篱。用40 cm×30 cm的毛冠苗,按50×50 cm的株行距种植,经一次修剪,2个月内即可成为60~70 cm高的成型绿篱。高篱(幕墙):可用较大规格的彩色茶树,经不断修剪逐年提高高度,最后达到设计效果;也可通过利用高干苗,相对密植,先促高生长,迅速达到设计高度后修剪,利用彩色茶树很强的萌枝能力能更快地形成高篱;还可培育成主干不明显、丛生形的大灌木,群植成大型高篱或幕墙。更可以利用“紫鹃”和“黄金芽”交替配置,形成色篱。
色块:1~2年生的彩色茶树可修剪成矮小灌木,在园林绿地中作为地被植物片植。配置可用各种规格的彩色茶树毛球苗,按一定密度定植,定植后进行合理修剪。彩色茶树萌芽能力很强,修剪后3~7 d就开始抽梢,萌梢数也很多。因其生长势较强,应设计成一定的高度,还要考虑与其配套树种的生长势。
黄金芽光照敏感,新梢均呈亮丽黄色,全年保持黄色,与高档园林彩叶树种金叶女贞相比,黄色程度更为明显,持续时间更长。
余姚市三七市镇德氏家茶场(王荣凤)于1996年发现黄金芽,余姚市出台《余姚市扶持发展“黄金芽”茶叶示范点建设意见》政策,每亩补助4 800~6 000元,作为高档珍奇茶品来开发。大岚镇沈永楼和王岳梁各种0.33 hm2。
花坛、花境:以彩色茶树为优势树种,与其他彩叶植物组合成各种图案,在庭院、草坪、广场、公路立交桥两侧的互通绿地中,片植后修剪出平面、立体几何形色彩图案,配置成景观效果好人工群落,提高冬季美化的效果、档次和水平。
3 造型茶树独立成景
造型茶树可作为园林绿化的独特观赏树,在绿地中孤植,或作行道树,混交林的林缘树。点缀造型茶树在园林绿地中既能独立成景,又能与多种园林建筑,地形、地貌相结合,起到点缀、烘托、对比的作用。
彩色茶树经修剪整枝后采用无土基质盆,盆栽后在门廊、街头、路旁、休闲广场等地,起到盆花的作用,烘托节日、庆典活动的喜庆气氛。还可以室内栽培,是良好的室内观叶植物,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4 技术关键
4.1 引种
茶树育成行道树,选择乔木型、半乔木型茶树可能有个耐寒性问题。因为乔木型茶树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半乔木型茶树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地。从引种的角度,历史上江苏茶树多从福建引进的,是传统引种区。广西的杉木、红茴香引种到江苏来,生长速度快,冻害轻,也是适宜引种区。
4.2 乔化栽培
茶树培育成行道树的另一种途径是灌木茶树的乔化技术,有可能育成。乔化技术在茶树上无人研究,但在果树上应用普遍。如苹果及砧木、梨树砧木、猕猴桃、红橘乔化砧脐橙等果树栽培,涉及到密植直干、定型拉枝、除萌修枝、水肥促控、断根环割栽培措施。乔化技术在园林上应用,虽不普遍,但有报道。如观赏灌木榆叶梅嫁接到果树李树上,使其乔化,行之有效,不失为捷径之途。又如选用无花的变异柽柳为母株,以减少其生殖生长对营养的消耗,采用高肥水催苗及修剪侧芽、强化顶芽技术,使其乔化,已获成功。
4.3 抗寒性
茶树能忍耐的绝对最低温度,因器官、品种、树龄、栽培管理水平、生长季节而异。茶花大部分脱落而死亡的温度为2℃;新发茶芽枯焦亡的温度为1~2℃。乔木型大叶种能忍耐-5℃左右;灌木型中、小叶种能忍受低温的能力更强一些,一般在-10℃左右,若处于大雪覆盖,则可忍受零下15℃左右的低温侵袭。不同品种茶树的抗寒能力固然不同,但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也不一样,如政和大白茶在福建能忍耐-7℃低温,而生长在皖南茶区却能忍受-8℃~-10℃的低温。茶树发生冻害的程度,还与低温持续时间、风速、冻结时间也有密切关系。据浙江气象局在浙江嵊县的调查,茶树越冬期间,当气温降至-6℃左右,连续冻结6 d,西北风风速每6~8 m时,当地的茶树品种嫩梢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当最低温度降至-8℃连续冰冻12 d以上更会引起严重冻害,使茶嫩梢冻死老叶变黄。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低温和土壤冻结时间愈长,加上干燥的西北风或早春气候转暖后突然降温等,都会使冻害程度加重。
早在解放初期,选育抗寒性强的特异茶树品种就已成为关注的重点,虞富莲等筛选出了抗寒性较强的8份资源。前苏联培育的格鲁吉亚系7、8、12号,可以在零下20℃的严寒地区栽培过冬。杨亚军等对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中的200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生化成分、抗寒性进行评价测定,结果表明:原产浙江省绍兴的日铸茶、广西桂林的云桂大叶、福安的金牡丹、黄玫瑰等品种的抗寒性较强,皆可耐零下9℃的低温。丁兆堂选育出抗寒性强的茶树新品种、品系各1个,填补了山东省茶树新品种选育的空白。
4.4 土壤p H值
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难以适应碱性上生长。p H值在4.5~6.5的范围内最适宜茶树生长,也适宜的p H值在4~7的土壤中生长,但PH值小于4或大于7,茶树生长受到胁迫。
摘要:茶树的普世价值为国饮原料,很少应用于园林绿化。本文综述了近十年国内茶树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茶树作为行道树、造型树、色块、绿篱、观花、观叶、盆栽材料的可能性,提出了观赏茶树引种、乔化栽培、抗寒性和土壤PH值等关键栽培技术,旨在开发茶树观赏新用途,拓展茶树园林绿化应用新空间。
黄磷炉渣的用途及应用前景 篇3
1 黄磷生产中的炉渣
目前工业化生产黄磷[3], 都是将磷矿与助熔剂硅石、还原剂焦炭分别加工成一定粒度后按一定比例加入特制的电炉中, 以电能作热能将混合料加热至熔融后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得的单质磷以磷蒸气 (P2) 形式逸出, 其余成分则基本上以熔融渣的形态从炉底排出炉外。排出的炉渣传统工艺是经水淬得粒状细渣, 然后运往渣场堆放或去水泥厂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料。这种传统处理工艺[4]的主要缺点是:熔融黄磷渣中所蕴含的大量热能白白浪费;水淬处理工艺会产生大量腐蚀性热蒸汽, 还造成废水的二次污染。也有企业直接排干渣的, 就是让高温的熔融炉渣直接流淌进入干渣场, 待温度降低后再由工人将干渣铲起运走。此法不造成水耗, 也不会造成废水的二次污染与腐蚀性蒸汽的发生, 但是1 300℃左右的高温熔融炉渣在生产车间流淌, 其危险性非常高, 而且其热辐射对生产环境也造成极大的影响, 铲渣工人的烫伤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是一种危险性很高的生产方式, 是不宜推广使用的出渣方式, 同时也不利于渣和渣热的综合利用。
黄磷渣的主要成分[5]是Ca O和Si O2, 其次根据矿的不同, 还有少量的Mg O、P2O5、Al2O3、Fe2O3、F、Na2O、K2O等。其中Si O2和Ca O总量一般在85%以上, 且Ca O的含量大于Si O2。磷渣中Al2O3含量大多小于5%, P2O5含量一般小于3.5%, 但很难小于1%。黄磷渣的矿物组成与磷渣的产出状态密切相关。块状磷渣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环硅灰石、枪晶石、硅酸钙, 副矿物有磷灰石、金红石等。粒状电炉磷渣以玻璃态为主, 玻璃体含量达85%~90%, 潜在矿物相为硅灰石和枪晶石, 此外还有部分结晶相, 如石英、假硅灰石、方解石及氟化钙等。
2 黄磷炉渣的用途
2.1 磷渣水泥生产中的应用
黄磷渣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作水泥原料、磷渣水泥掺合料、制低熟料磷渣水泥和无熟料水泥。
黄磷渣作水泥原料, 主要是代替萤石作为矿化剂用来煅烧水泥熟料, 能改善生料的易烧性, 降低水泥成本。相关研究报道[6,7,8,9]认为, 在水泥原料中磷渣加入量为3%~5%范围内, 生产出来的水泥与没有添加磷渣时相比几乎没有区别。作为磷渣水泥的掺合料, 张礼华等[10]的研究认为, 磷渣水泥的强度与磷渣比表面积和掺量有关, 当磷渣比表面积为476 m2/kg掺量30%的磷渣水泥其强度甚至超过了纯水泥;而方荣利等[11]的研究证实, 在添加他们研制的FL-激发早强剂的情况下, 磷渣的掺加量可达40%;同时他们还研究了添加少量激发剂如碱、碱金属盐及硫酸盐等引发剂的情况下将磷渣用作胶凝材料, 该胶凝材料中没有掺入高钙材料, 水化产物主要是低碱性的水化硅酸钙, 所以抗蚀性能很好, 且该胶凝材料的生产工艺简单, 投资少成本低,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是一种廉价的节能的优质胶凝材料。而陈丹等[12]的研究, 则是将磷渣用于水泥生料中, 与粉煤灰、硫酸渣等一起, 结果发现, 由于磷渣配料可以显著改善生料的易烧性, 在生料中掺入18%的磷渣时, 生料在烧制的过程中比未掺磷渣的配料液相提前出现56℃, 有利于促进熟料矿物的形成;同时所烧制的熟料掺入石膏配制成的硅酸盐水泥, 其各项物理性能都符合国家标准。烧制的熟料3 d、28 d强度都明显优于通用水泥熟料, 而且早期强度较高。刘湛新[13]等人的研究也证实, 通过研制出成本低廉的复合外加剂来生产高掺量磷渣水泥, 磷渣掺量为50%~70% (质量百分数) 时, 使用外加剂技术可生产425#和525#磷渣水泥。
2.2 利用磷渣生产混凝土
张礼华等[14]和姚志全[15]研究将磷渣作为混凝土掺和料, 可以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和绝热温升, 降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这种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高, 强度增长率大, 磷渣的缓凝作用可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需要。磷渣混凝土还具有优良的抗海水和硫酸盐侵蚀的能力, 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抑制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等。由于磷渣掺入后能有效地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抵抗温度裂缝的能力, 因此, 磷渣在水工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2.3 利用磷渣制备免烧砖[16]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重庆大学合作, 利用磷石膏、磷渣研发磷渣-磷石膏砖, 历经几年攻关, 2009年11月建成了一条采用压制成型、高压蒸汽养护的年产10亿块标砖磷渣-磷石膏砖生产线, 产品质量能够达到和好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4 利用磷渣制备路基材料
磷渣颗粒直径大多集中在1~5 mm之间, 且其颗粒及配比接近天然石料破碎生产的石屑, 可代替石屑用于制备路基材料。武汉理工大学的查进[17]研究了用磷渣或锰渣作路面基层材料, 采用石灰粉煤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磷渣、锰渣, 石灰-粉煤灰-磷渣 (锰渣) 中磷渣 (锰渣) 的适宜掺量为60%~70%, 水泥-粉煤灰-磷渣 (锰渣) 中磷渣 (锰渣) 的适宜掺量为75%~80%, 石灰粉煤灰 (水泥) -磷渣 (锰渣) 复合集料强度高于石灰粉煤灰 (水泥) 稳定碎石, 磷渣 (锰渣) 取代石屑率为1/2~2/3时, 强度最高。
2.5 利用磷渣制备陶瓷材料
昆明理工的周亮亮等[18]研究采用物理、化学活化的方法激化黄磷渣的潜在活性, 以活化磷渣和原状磷渣进行复合, 并通过强化手段, 制备出了抗压强度值达80 MPa以上的化学健合陶瓷复合材料, 它能代替传统混凝土和石材使用。贵州大学的吴敏等[19]以磷渣为主要原料, 按照配比为磷渣70% (120~140目) , 粘土30% (100~120目) , 以及外掺5%煤粉作为发泡剂, 制成了轻质陶瓷粒料。该制品的性能指标满足GB/T17431.1-2010中密度等级为800的强度要求。杨恩林等[20]则用黄磷渣、页岩为主要原料, 以木炭粉为成孔剂, 再添加一定量的粘合剂, 采用压制成型法, 在1 140℃下可制得多孔陶瓷, 且随着成孔剂含量的提高, 气孔率增加, 强度和体积密度均降低。制得的多孔陶瓷的气孔率达29.03%~51.46%, 吸水率达20.02%~39.28%, 体积密度为1.15~1.89 g/cm3, 抗压强度2.07~9.86 MPa。
2.6 利用磷渣生产肥料[21,22]
由于黄磷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将磷矿中的磷还原蒸发完全, 炉渣中尚含有少量五氧化二磷, 俗称“残磷”, 磷渣中这部分残磷由于是从熔融态直接水淬而得的细渣, 因此一般都以枸溶态P2O5存在, 施于土壤可被作物吸收;另一方面, 硅具有增加土壤松散性、抗病虫害、抗倒伏、增加水稻产量的作用, 在低硅土壤中施用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磷渣中含有大量的钙元素, 对一些多雨而导致土壤钙流失严重的地区, 还可作钙肥使用。因此, 可将磷渣经过简单加工成一定粒度的细粉后作硅钙肥使用。
2.7 利用磷渣制备白炭黑[23]
白炭黑就是Si O2的水合物, 生产白炭黑主要是Si O2形成水合物的过程。黄磷渣一般含Si O2质量分数40%左右, 属于含硅较高的水淬渣, 有相当的活性, 可以直接被强酸浸取出来。关键是步骤就是用无机强酸与磷渣作用生成硅溶胶, 在一定p H和温度下, 经过一系列处理, 即可得到白炭黑产品, 同时还可副产Ca Cl2。
2.8 利用磷渣制备微晶玻璃
华中科技大学杨家宽等[24]直接以熔融态黄磷渣为原料, 通过添加合适的调节料和一定的辅热制得各色透明玻璃材料, 再将其进行一定的热处理, 制成高性能的微晶玻璃材料。得到的试验结果表明:黄磷渣的放射性符合国家建材标准, 显微硬度平均约为7 GPa, 耐酸碱度均在98%以上, 微晶玻璃内部组织中晶粒粒径约为1μm。这一措施有效利用了熔融磷渣的热能, 一节约能源, 二减少了处理高温熔渣的负担。汤李缨等[25]研究发现, 二氧化锰对磷渣微晶的显微结构和性能均有一定影响。清华大学的曹建尉等[26]用烧结法制备了以磷渣为主要原料的微晶玻璃, 结果表明:在烧成温度、玻璃颗粒尺寸和烧成时间不变的情况下, P2O5含量对玻璃的烧结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当玻璃中P2O5的含量 (质量分数, 下同) 小于1.8%, 烧成温度低于1 000℃时, 微晶玻璃的主晶相是β-Ca Si O3, 此时微晶玻璃表面凹凸不平。当玻璃中P2O5的含量大于3.6%, 烧成温度高于1 100℃, 烧成时间显著增加, 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Na2Ca2Si3O9, 微晶玻璃表面粗糙不平。P2O5的最佳含量为1.8%~3.6%, 最佳烧成温度为1 000~1 050℃, 最佳烧成时间为60 min时, 可得到表面光滑平整的微晶玻璃。
2.9 制耐火保温纤维
利用电炉磷渣出渣时的熔融状态[27], 直接加工成膨松的纤维, 其性能同国内现在使用的硅酸铝纤维十分相似, 可以用于管道设备的保温, 同硅酸铝纤维相比, 硅酸钙保温纤维具有同样的保温隔热效果, 相比硅酸铝纤维的加工, 矿渣棉不需要消耗能源加热融化, 也无需购买原料, 其成本远远低于硅酸铝纤维[2,4]。还有文章提出将高温磷渣液在线资源化利用, 制备建筑装饰用铸石产品, 不仅可全额回收其蕴合的巨额热能, 还能从源头消除磷渣的环境污染。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以石英砂和高岭土为辅助原料, 高温磷渣液掺量可迭75%, 所得铸石样品分为乳浊玻璃材质和微晶材质两种类型, 均具有优于天然石材的抗折强度和耐化学腐蚀性。
2.1 0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吴晓明等[28,29]则研究了将改性磷渣作塑料填料填充改性聚乙烯、环氧树脂及不饱和聚酯树脂, 试验结果表明:硅烷KH-570在三种塑料中不仅通用性好, 而且可以显著改善塑料的力学性能;硬脂酸在环氧树脂的固化中析出, 影响制品的外观;磷渣细度、磷渣含量可以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
向兴等[30]则以以磷渣作为配制EPS板基体材料的主要原料, 并通过利用正交试验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碱激发磷渣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 获得了该材料的优化配合比。在所得的基体材料中加入作为轻骨料的废弃聚苯乙烯泡沫颗粒, 制备了具有不同密度的EPS板。通过对其性能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中碱激发剂的模数和养护制度, 对碱激发磷渣胶凝材料的强度影响较大, 尤其是养护制度。当磷渣的掺量为70%时, 激发剂中R2O的含量为6%, 激发剂的模数为1.0, 养护制度为60℃蒸养时, 制备的材料性能最优。
3 磷渣的应用前景
目前黄磷渣的应用主要是用在水泥以及与水泥有关的胶凝材料、免烧砖、混凝土等方面, 这些应用虽然磷渣的消耗量较大, 但都是经济效益比较低的, 从本质上讲, 只是消极地为了解决黄磷渣的堆放难的问题, 而且关键是高温的熔融磷渣的余热完全未得到有效利用。用于制陶瓷粒状材料, 一方面目前还只停留在研究阶段, 二是消耗量太小, 目前并不看好;作为硅钙肥生产原料, 由于磷渣具有良好的活性, 确实是上好的硅钙肥原料, 但由于硅钙肥多半是水稻田用, 而黄磷生产大多集中在西南等水稻种植面积并不是很大的地区, 且用量不大, 只能作为解决磷渣问题的一个辅助手段。制陶粒和制硅钙肥都未能用上熔融磷渣的余热。还有像用作塑料填充剂等, 均由于消耗量太小, 不具有广泛前景。
从资源的综合利用来讲, 如何在利用好磷渣中的化学元素的同时, 又能很好地将其中的高温余热充分利用起来, 那才是对熔融黄磷渣利用的最佳选择。用熔融态磷渣不经冷却直接生产微晶玻璃, 或者经添加一定外加剂直接在高温下拉制无机耐火保温纤维, 应该是黄磷渣综合利用的两条较有前途的路径。
摘要:黄磷渣是黄磷生产中的副产物, 它的合理有效利用已直接影响到黄磷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黄磷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CaO, 且多以玻璃态存在。因此可用于生产水泥的原料、磷渣水泥掺合料、制低熟料磷渣水泥和无熟料水泥。此外, 还可用磷渣生产混凝土、免烧砖、路基材料、陶瓷材料、肥料、白炭黑、微晶玻璃、耐火保温纤维等, 用途广泛。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临床用途 篇4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临床应用
中药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根, 其主要功效为解毒凉血, 活血化瘀以及消肿止痛等功效。古《本草纲目》曾有记载丹参主要具有“活血, 通心包络, 治疝痛的效果”。《滇南本草》也对其“补心定志, 安神宁心”等功效进行了记载。最近几年以来国内外对丹参的化学成分以及临床疗效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 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溶性与水溶性成分两大类。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 总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耐药菌株链球菌和分枝杆菌等均存在十分显著的抑菌效果。本文对丹参的化学成分以及其临床应用展开综述。
1 丹参的化学成分
1.1 脂溶性成分
丹参的脂溶性成分主要包括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羟基丹参酮、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丹参羟基酯、异隐丹参酮、异丹参酮Ⅰ、异丹参酮Ⅱ、二氢异丹参酮Ⅰ。
1.2 水溶性成分
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主要包括有:丹参酚酸A、丹参酚酸B、丹参酚酸C、丹参酚酸D、丹参酚酸E、丹参酚酸G、丹参酸A、丹参酸B、丹参酸C、紫草酸乙酯、原儿茶醛、紫草酸B、咖啡酸以及异阿魏酸等[1]。
2 丹参的药理作用
2.1 活血祛瘀、痛经止痛
现代药理学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丹参会显著增加冠咏血流量, 能够对急性心肌缺血以及缺氧所引起的心肌损伤产生十分显著的保护效果。其抗心肌缺血机制为帮助侧支循环的建立, 使血液供应得以显著增加, 使损伤组织的修复得到加快。
2.2 镇静
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丹参对中枢的作用表现为抑制大脑皮层, 形成镇静效果。
2.3 抗菌消炎作用
研究证实, 丹参提取物对耐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的金黄色萄萄球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丹参利用对PGE水平产生影响以及对白细胞趋化性进行抑制而产生显著的抗菌作用[2]。
2.4 抗氧化作用
经相关的动物试验结果显示, 丹参提取物对由维生素C-NADP或者是经Fe2-半胱氨酸使大鼠肝、肾以及脑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得以诱发从而产生较强的抑制效应。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为以上成分能够有效地对超氧阴离子予以清除。
2.5 增强耐缺氧能力
相关临床试验证明, 丹参酮一A磺酸钠能够使小鼠在缺氧情况下的存活时间得到显著延长, 然而相对于丹参素则较短。丹参酮一A磺酸钠能够有效延长离体兔左心室乳头鼠在缺氧条件下, 电刺激收缩幅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这一结果提示, 其能够降低心肌对氧的需求。由此可知, 丹参能够使耐缺氧能力得以增强, 对缺氧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2.6 改善学习记忆作用
丹酚酸A以及B能够有效提高动物的训练成绩, 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脑记忆功能障碍产生良好的改善作用[3]。
3 临床应用
3.1 治疗胸痹
多数情况下胸痹是由淤血闭阻所引起的, 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部疼痛, 痛处固定, 入夜特别严重, 甚至会引起痛引肩背, 时而会出现明显的心悸不宁, 舌质紫暗或者是存在瘀斑, 脉弦涩;临床实践表明冠心病以及心绞痛者会出现以上症状, 采用丹参对其进行治疗, 疗效十分显著。
3.2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曾有学者将24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 分别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和消心痛进行治疗。通过相关研究证实,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 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特别的突出, 使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缓解, 增加治疗的有效率;然消心痛对冠脉进行扩张存在一定的限制, 由于时间延长很容易产生耐药性,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扩血管作用明显降低, 治疗效果显著降低。表明丹参能够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长期的应用, 尤其是对于患偏头痛以及对消心痛耐药或者是容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更加的适合。
3.3 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有学者对86例妊高症孕妇采用6~10mL复方丹参注射液在500mL10%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滴注治疗, 滴速控制在每分钟30滴, 7d为1个疗程, 在治疗期间不实施任何其他附加治疗。结果显示, 经过治疗后轻、中、重度妊高症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发生明显的降低, 中、重度妊高症患者的尿蛋白含量也会发生明显的下降, 研究中眼底小动脉明显扩张的患者约占治疗总人数的86%左右, 眼底水肿的好转率约为81%, 特别是水肿多的患者在开始治疗后的1~2d内均可消退, 全部患者均存在尿量增加以及心率下降的现象。以上研究提示丹参对妊高症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够作为对妊高症进行治疗的一种常规药物[4]。
3.4 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并发肾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
曾有学者将48例SAP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平均分成两组, 分别采用丹参和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表明, 丹参能够有效降低SAP患者血浆磷酯酶A2 (PLA2) 活性, 并且能够降低血栓素A2/前列环素比值 (TXA2/PGI2) , 使肾功能得到改善[5]。
3.5 对肝硬化门脉血流的影响
丹参能够有效消除内毒素血症, 并且对血栓素的生成进行抑制, 使血管平滑肌得到有效的舒张, 降低门脉压力。自丹参的水溶部分所提取的丹参素能够对血小板合成以及聚集进行有效的抑制, 使纤维蛋白降解得到促进, 从而有效的降低血液高黏滞性, 进而使肝内微循环障碍得到改善, 并且增加肝实质血供, 同时还不会对全身血液循环产生不良影响, 对预防和治疗门脉高压、改善预后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学者对27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丹参滴丸口服进行治疗, 在2、4、8、12周后对血流指标[横截面积 (Spv) 、后肝门脉内径 (Dpv) 、充血指数 (Ipv) 、血流速度 (Vpv) 以及血流量 (Qpv) ]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 复方丹参滴丸能够对门脉血流以及平衡肝脏微血管循环进行有效的调节[6]。
3.6 辅助治疗恶性肿瘤
最近一段时间有学者将10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分别采用丹参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和单用化疗法进行治疗, 该次研究结果证实, 丹参注射液与化疗联合能够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 可以有效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作用, 使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得到延迟, 并且能够有效提高正常组织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 可以对消化道、骨髓以及心脏等重要器官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 能够有效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 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能够产生良好的增效减毒效果[7]。
参考文献
[1]朱嘉蓉, 罗厚蔚.丹参酮ⅡA的抑菌活性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9, 35 (14) :368-370.
[2]洪新如, 吴爱琼.丹参对新生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肽Yl-36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22 (18) :607-609.
[3]阎维维.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应用进展[J].天津药学, 2009, 16 (14) :312-314.
[4]王丙坤.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6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22 (21) :2169-2170.
[5]周文辉.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60例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3 (28) :1137-1139.
[6]杜雪寒, 蒋犁, 蒋小青.丹参注射液在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中的治疗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9, 12 (11) :921-923.
【水源及用途】推荐阅读:
用途的解释及造句10-27
防水材料性能及用途07-23
用途词语的解释及造句07-15
第一期 贷款对象及用途07-26
人工林的种类及用途09-28
新材料及新用途12-04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变化及用途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