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用途英语

2024-10-19

普通用途英语(共8篇)

普通用途英语 篇1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之一是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如何开展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即“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刘润清 (1996) 教授表明:“未来英语教学的主要趋势是英语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与某一学科的知识相结合。”不能过分强调特殊行业语言运用的特殊性, 也不能忽视同一语言形式在不同场合、领域的语用价值。

1 专业用途英语的定义与本质

20世纪60年代, ESP开始在国外起步。而国内的教学研究却相对较晚, 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究竟什么是ESP?Strevens (1977) 最早给出的定义是:“ESP courses are those in which the aims and the content are determined principally or wholly not by criteria of general education (as when English is a school subject) , but by functional or practical English requirements of the learner.”他又提出, EPS有四个根本特点 (absolute characteristics) 和两个可变特点 (variable characteristics) 。

四个根本特点是:1.课程设计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2.课程内容 (即主题和标题) 需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及活动相关;3.课堂讲授重心应放在句法、词汇、篇章结构等各方面, 使其语言应用与特定的活动相适应;4.必须与一般用途英语有所对照。

两个可变特点:1) 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2) 可以根据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也就是说, 尽管交际法通常被认为是最适合EPS教学的, 但ESP并不局限于交际法) (邓海1992:22)

随后Dudley-Evans&St.John (1998) 对Strevens的定义进行了修正, 认为ESP有三个根本特点 (absolute characteristics) 和五个可变特点 (variable characteristics) 。三个根本性特征是:1) 课程学习的目的是要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求;2) 利用课程中潜在的方法和活动;3) 课堂重点放在与专业活动相适应的语言应用上 (包括语法、词汇、语域) 、技能、语篇和体裁。五个可变特点是:1) 与特定专业课程相关或者为以特定课程为教学目的;2) 根据特定的教学情境, 可以运用不同于通用英语的教学方法;3) 学习者可能是成人初学者, 在高等院校或者职业场所;4) 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普遍达到中级或者高级;5) 大多数课程中假定学生有一定语言基础, 但也适用初学者。 (转译Gatehouse, 2001) 根据以上ESP的定义和特点, 它是与某种特定学科、门类或行业相关的英语, 以学习者的特定学习目标和交际需要为教学指导目标, 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能更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我国ESP教学现状

1) 对ESP的认识

1999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 》提出在大学三、四年级开展结合所学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 并规定为必修课。这明确了ESP教学任务, 即与某一特定专业相关的英语。然而, 目前我国高校缺乏对专业英语的统一认识, ESP教学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不少院校仍以基础英语教学 (EGP) 和四、六级考试 (CET) 为主, 把四级证书和学生的学位证书、教师的绩效考核联系在一起。基础稍差的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就是通过四级考试, 而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多数在后两年的学习中放弃了英语。教师授课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四级的通过率而非从事对专业英语教学的研究所上。章振邦教授 (2003) 曾表明:“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学生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外语教学都以普通英语为主, 学生学习外语的时间长达14年。而专业英语的学习时间只有大学的1年到2年, 学习时间短, 学习目标不明确, 使得学生毕业后进入到工作岗位面临无法将专业知识和所学外语联系在一起进行应用。通过‘四级’、‘六级’测试, 并不能让学生在真正就业时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2) 师资力量

目前我国ESP教师分为两种模式:一种由从事普通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讲授专业课;局限性在于教师无法将专业知识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传授给学生, 只能就教材本身的语言点进行细致讲解。另一种是由专业课教师中英语功底较好的老师讲授;他们缺乏英语语言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口语水平又差强人意, 很难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两种教授模式都只是在形式上将英语和专业结合,

3) 教学方式

目前国内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大多采用的是“语法-翻译”即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法, 其基本模式是:分析专门用途英语中某些句子的语法现象;比较单词或短语的用法;逐句翻译成汉语以解句义。 (刘法公2003:1) 这类教学法没有将学生纳入到课堂中, 成为课堂的主体, 只是被动的记笔记, 整个课堂只是老师一个人的知识输入, 学生对于语言的、专业知识的输出并没有体现出来, 导致学生的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交流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3 三点措施

对以上提出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1) 提高对ESP的认识。周平 (2003) 认为, 外语教学 (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的连续统一性在于, 一般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的教学, 和特殊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的教学的遥相呼应。前者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英语学习者掌握简单的日常交际或者为了通过某一种考试, 而后者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能将语言运用到某一专业或职业上的能力。即前者为后者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两者不是互不对立也不是互不相容的而是互补的。范谊 (1995) 认为, “ESP是与传统的EGP (即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相对而存在的, ESP教学和EGP教学并不是互相排斥、相互否定的, 相反, 他们有很强的互补性。”基础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时更容易掌握, 而基础较弱的学生应不断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打好基础以便使他们能具备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能力。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担任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不仅在专业领域要精深, 还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能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讲述, 因此对外语教师进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1) 组织英语教师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跟踪所教课程的前沿发展情况; (2) 鼓励专业课教师学习英语教学法和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 (3) 聘请优秀的ESP教学教师进行讲座, 交流经验; (4) 组织校际间ESP教师定期研讨, 及时改正教学中的问题。

3) 探索ESP教学方法。Hutchinson&Waters (1987:9-14) 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阶段概述为5个阶段, 即语域分析 (register analysis) 、修辞或语篇分析 (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 、目标情境分析 (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 、技巧与策略分析 (skills and strategies analysis) 和以学习为中心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五个阶段。第五阶段已经开始关注学习者本身, 强调学生处于课堂的中心, 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主动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消化、吸收。具体到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对词汇、句子、文体进行语义比较。让学生通过比较、辨析找出同一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词义的变化, 从而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ESP在我国面临的几大现状, 1) 定位、认识不足;2) 师资力量不够;3) 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并就几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与国外ESP教学发展相比, 国内的研究空间还很大。本文只是涉及到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一部分, 其他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每学期课时数达不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 》中规定的最低限度;教材质量混乱, 没有统一的ESP规划教材;教学组织松散, 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 没有统一的评估体系等。虽然问题重重, 但是我们仍然要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前景充满信心。外语学习的发展不再是仅仅掌握一门语言工具, 而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比如, 学习一门外语, 再学习一门经贸、法律、管理或航空。章振邦 (2003) 教授明确指出, “我国外语教育要进行的战略性调整是要让学生尽早的学习专业英语, 中学阶段完成普通英语教学, 进入大学后主攻专业英语, 这样能在大学毕业时更好的适应工作需要。”教育各界对于ESP教学的发展创造了很多便利条件, 我们有理由相信,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邓海.国外ESP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 (1) :20-23.

[2]范谊.ESP存在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3) 43-48.

[3]关鑫、王淑琴.我国ESP教学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 2008 (26) .

[4]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教学和研究, 2003 (1) :31-33

[5]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和研究, 1996 (2) :35-38

[6]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 2003 (4) .

[7]周平.特殊用途英语性质之阐释[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3 (5) .

[8]Dudley-Evans T., St John..Developments in ESP:A multi-dis 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普通用途英语 篇2

关键词:医护英语;职业用途英语;任务驱动

H319

课堂教学是教学研究的永恒话题。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医护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医护人才能够跨出国门与国际接轨,不仅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职业用途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EOP, 集教学的职业性、真实性、实用性于一体,以学生需求和职业需求为基准,以情景分析为前提,培养学生在特定工作环境中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符合高职英语教学 “学以致用”的原则,满足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1]。EOP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既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 尊重学习规律,还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任务,鼓励学生互动合作,采用任务驱动、学用一体的模式,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一、医护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笔者通过多种方式对医护行业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调研,发现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大量存在。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大多数仍在沿用“粉笔+课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对学习没有动力和兴趣,上课漫不经心、心神不定,老师讲得辛苦却收效甚微。这种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这也与教育部提出的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的办学指导方针和 “工学结合” 培养模式背道而驰[2]。医护英语,作为专业必修课,必须顺应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英语课程内容体系亟待改革。医护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待于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二、提高医护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医护人才应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条件之一,也是顺应时代需要的选择。然而,不可否认,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医护英语,由于专业性较强,涉及大量的医护专用词汇,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比较被动。笔者曾就某医护英语课堂对学生进行访谈,仅有14%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差强人意,86%的学生对课堂学习没有信心,认为医学词汇过多,内容复杂冗长,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用性[3]。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高效率、高质量的医护英语课堂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要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或工作等长远发展打造坚实的英语平台。 EOP教学综合考虑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 集 “教、学、做” 于一体,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提升对自我的评价,增强学习动机、降低心里焦虑水平, 以促进师生良性和谐共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

三、医护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教学评估

根据当今国际流行医护理念的课程教学要求, 医护英语课堂教学应将 “实践性和职业性” 相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自然地用英语进行沟通。EOP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主体性。该教学法所特有的生动性﹑参与性和真实性,可以直观而形象地呈现抽象的学习内容,依据特定的职场情境确定语言学习和语言技能目标,融入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学习过程,更容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任务驱动、学用一体”的教学模式就应用于临床护理和课堂教学以及课程设置,近年来在我国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课堂教学所涉及到的课程几乎涵盖了医护专业各专业课的内容,医护专业英语也是广为采用该教学模式的课程之一。EOP教学模式主要就是创设生动、活泼和有趣的情境,设定特定的任务,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习得英语应用能力[5]。在教学中,教师以教学大纲为本,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境,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完成职场环境下的交际任务,培养用英语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EOP教学模式应用于医护英语课堂突出教学的 “实用性” 与 “趣味性”,能够激发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给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变和创新上提出了挑战。“双师型” 教师是顺利进行该教学法的有力保障,教师既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英语教师要精心地将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自己所创设的任务中去,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分析以及讨论,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EOP教学模式采用角色扮演形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典型的临床医疗的实际流程,真实地再现病人入院就医后,从办理登记、挂号手续、门诊各科室病情诊断、治疗,到各项化验和医学影像检查,以及住院后的查房、术前、术后护理及结账出院等场景。在近乎真实的环境中,学生能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医护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并联系所学的英语词汇和句型,模拟医护英语场景表演,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此将枯燥单一的传统教学转变为学生 “乐学、易学” 的理想课堂。据笔者发放的258份相关问卷中,较之纯粹的讲练课堂学习, 86%的学生更愿意在这种高仿真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对语言进行准确地理解及运用以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

医护英语课程强调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因此,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应本着有助于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医护英语能力水平的原则而确定[6]。EOP教学模式,结合英语语言教学的特殊性,强调教学过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语言技巧的应用以及语言能力的提高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笔者建议按照一定的比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并结合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学生最终考核成绩=50%形成性评价+30%终结性评价+10%学生自评+学生互评10%,以此激發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树立学生学习医护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医护英语产出能力和水平。

在不同的任务模块中,医护英语授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合理安排课程教学的时间,恰当定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突出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实用性, 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自然地用英语进行沟通, 完成医护英语教学从“学”到“用”的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7]。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体验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的职责, 如医生、护士、患者、患者家属等。通过实训, 学生能够熟悉医护行业中英语应用的典型场景与流程, 在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渗透到医护英语学科中来。

四、职业用途英语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展望

职业用途英语具有明确的专业内涵以及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教师根据完成任务所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设计情境,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真实的语境中自然地用英语进行交流, 培养了学生用英语处理与医护业务相关的能力,兼顾交际技能、职业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本教学模式的关照下,课堂教学回归到应有的状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得以凸现,教学效果得到了切实提高, 体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宗旨, 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也为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试行)[EB/OL. http://219.142.50.81/jzwtest/openoa_techo?ajzw-036.nsf,2011-12-25.]

[3]陳建军.高职高专涉外护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3(2):100-101.

[4]顾月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3,(12): 60-62.

[5]张文佩.模拟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0,20(4):66-69.

[6]安晓灿.闵阅.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内容体系[J].中国外语,2013,10 (2):79-81.

[7]江晓东.盛建萍.王化. 高职护理专业“行业英语”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2,(4):138-139.

作者简介:

茶学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 篇3

1 专门用途英语需求的论述

英语是一个统一的连续整体, 包括一般用途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 前者主要是英语学习过程种的基本技能, 后者主要是实际运用英语技巧的能力。尽管专门用途英语受到关注和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 但是在英语应用的实践过程中还是仅仅局限于专业词汇、复杂句型等内容, 专门用途英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而“需求”则是当前现有的状态和将来想要实现的状态二者之间的差别, 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学习而需要的行为表现可以作为自身的需求。当然“, 需求”有显性需求和隐形需求, 前者是指能够非常清楚直白地知道自身的需求, 后者则是指对于自身的需求并没有足够的意识。由于学习的需求也会随着学习目标、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所以, 对于专门用途英语必须要做好需求分析。

对于专门用途需求来说必须要对课程做好细致和广泛地分析, 将所要学习的目标差距结合自身特点, 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内容的掌握。而在专门用途英语中, 科学合理的需求分析能够为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者提供适宜的信息, 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 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说也大有裨益。而且, 对于专门用途英语需求的满足, 无疑会给学习者带来持续学习的动力, 不仅要在某一个阶段进行需求分析, 而是要在整个专门用途英语学习阶段都坚持需求分析, 及时掌握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

2 茶学专门用途英语需求特点和意义分析

我国茶学文化源远流长, 从神农尝百草到唐陆羽著《茶经》, 从开设茶馆茶楼到品茶之风盛行, 无一不体现着我国的茶学文化。茶对于每位国人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感情, 茶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被逐步传输到世界。在鸦片战争时期, 中国的茶叶开始在英国、在欧洲逐步传播开来, 并且在英国、在欧美很多地区形成了有“特色”的茶文化。

2.1 茶学专门用途英语需求的“ 小众性”

尽管我国开始注重对茶学英语人才的培养, 但是当前我国茶学专门英语无论是从高校课程设置还是研究人员来看, 都存在着“小众性”的特点。有数据结果分析显示, 截至到2015 年, 在中国知网以“茶文化”为关键词的搜索文章数量超过一万篇, 但是其中涉及到英语的仅为不到三百篇;扩大一点范围来说, 以“茶”为关键词的文章搜索量约为四十万篇, 但是其中涉及到英语的仅有四千篇;以“茶学”为关键词的六千篇文章中, 所涉及到英语的只有区区九十篇, 而且其中很多涉及英语的文章还是以直接翻译为目的。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 我国茶学英语的研究还非常少, 对于茶学专门用途英语来说更是少之又少。

2.2 茶学专门用途英语需求的“必要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环境背景下, 茶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输出”, 进行茶学专门用途英语的需求分析成为茶学文化对外传播的必然途径。加强对外的宣传交流,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茶文化打开一扇“窗户”, 在英语占据绝大部分的文件资料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与日俱增, 很多茶馆、茶学研究都涉及到对外的茶学服务, 在我国很多茶馆茶楼都能看到外国人在此喝茶。如何用地道的英语和外国人实现交流、将我国茶学文化进行推广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茶学文化在传播过程中, 必然需要以语言作为载体。而在茶学中有很多的专业术语, 如何更好地将这些专业术语进行英译, 就需要充分发挥茶学专门用途英语的作用。通过茶学专门用途英语, 让外国人对于“陌生”的茶学术语词汇能够迅速理解和明白。

2.3 茶学专门用途英语需求的“ 艰难性”

众所周知, 茶学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内容, 很多茶学术语、专业词汇都是根植于我国汉语文化中, 只有汉语才能将其形象、生动、传神地表达出来。而在现有的英语表达上, 很多茶学专门用途英语并不存在, 往往都是“一片空白”, 如何将茶学术语和专业词汇能够在翻译流畅和准确性的基础上保持“原味性”是茶学专门用途英语的最大困难。像茶学中的“品茶”一词, 根据惯有的汉语习惯和对应的英语词汇会翻译成“savour tea”, 但实际上这种翻译是不够准确的。在英语词汇中和国外英语辞典中并没有出现“savour tea”这样的英语搭配, 大都是使用“sip”一词的。那么也就是说, 在英语国家“品茶”是不使用“savour”的, 可能很多英语国家的当地人对于大家口中习惯的“savour tea”是什么都不知道。既要考虑到英语的搭配习惯, 又要保持茶学专门用语的准确, 找到当中的平衡点无疑给茶学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带来极大的阻碍。

3 茶学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的内容

茶学专门用途英语具有丰富的内涵, 不仅涵盖了“茶叶生物化学”“、茶叶病虫防治学”“、茶叶审评与检验”内容, 同时还包括了“茶史与茶文化”“、制茶工程与茶叶机械”“、茶叶营养与健康”内容。对于茶学专门用途英语来说, 种植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茶叶、销售茶叶、品茶茶叶以及茶馆茶楼服务、茶学工艺、茶学历史等内容都需要通过专门用途英语进行表达和阐述。当前, 茶学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茶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茶学专门用途英语应用。

3.1 茶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

对于茶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一般都存在着教学的需求分析, 所以说, 对于其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有认识和了解。首先, 茶学专门用途英语缺乏统一的课程规划, 教学内容和教学思维较为分散, 对于茶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并没有专门的规划和编写, 更多的都是学校依据自身学校专业计划进行教学, 教学缺乏组织性。其次, 茶学专门用途英语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 像在很多学校, 茶学英语、茶学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位都是专业的选修课, 教学课时安排较少。而后, 茶学专门用途英语的师资力量匮乏, 由于茶学专门用途英语的老师能力需求包括两方面———既要精通茶学知识, 又要英语水平过关, 而同时能够满足这两点的无疑少之又少。最后, 茶学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方式落后, 大部分学校开设的茶学英语课程都是以按照课程或者讲义内容这些“固定套路”教学的, 课堂氛围呆板沉闷, 学生也缺乏兴趣。

因此, 针对于茶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需求的分析和教学存在的问题, 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编写统一大纲, 制订统一的茶学专门用途英语教材, 按照茶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二是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茶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师不仅要提高老师的专业英语水平, 还要有丰富渊博的茶学知识底蕴;三是要丰富茶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方式, 通过课堂的小活动小游戏, 课后的茶学实践艺术活动, 比如说和留学生、茶馆老外等进行主动交流, 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茶学专门用途英语水平。

3.2 茶学专门用途英语应用的需求分析

对于茶学专门用途英语的应用来说, 茶学专门用途英语的翻译工作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如何将茶学中具有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词句能够准确、优美、顺畅地通过英语翻译。比如说, 在我国茶叶种类中, 有像大红袍这类乌龙茶品种, 那么红茶这种茶学术语是如何在专门用途英语中体现的呢。很多人习惯会认为“红茶”应该翻译成“red tea”, 然而实际上“红茶”的翻译是“black tea”, 这无疑会让很多人产生误解。当然, 还有很多茶学专业名词通过茶学专门用途英语进行翻译的, 像普洱茶是pu-erh tea、乌龙茶是oolong tea、茉莉花茶是jasmine tea、花草茶是herbal tea, 茶歇是tea break、茶盘是tea tray、泡茶是make tea、茶漏是tea strainer、茶具是tea set……

茶学专门用途英语的应用过程中, 宣传对于茶学来说也至关重要, 将茶学文化进行“包装”对外交流和推广。比如说, 可以将茶馆和茶馆的布置———茶馆的桌椅———茶馆的茶具———茶馆茶艺师———茶馆泡茶手艺———茶馆品茶人员———茶馆“茶氛围”等茶馆的整体茶文化信息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进行完整呈现。同时, 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 通过中英双语呈现的形式, 让更多的外国人对于茶学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并且逐渐喜爱上茶学文化。

结语

综上所述, 茶学专门用途英语对于茶学文化的推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说, 要重视茶学专门用途英语在教学中、在应用中的需求分析, 将茶学文化中的精华能够通过专门用途英语完整、准确、传神地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黄超夷.谈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中的需求分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8 (4) :130-131.

[2]闫培香.学习需求分析与专门用途英语[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8 (2) :126-128.

[3]李泉洁.我国茶艺英语研究现状述评[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5 (1) :91-95.

普通用途英语 篇4

关键词:高职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 应用 分析

H319.3

随着我国与国际上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全球化程度也在不断的加深,整个社会对于当代人们的素质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英语这一门语言作为当代社会进程中最为主要的语言之一,人们对其也其也有着广泛的关注。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国当今社会上的英语教育和社会上的需求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不管是传统模式上的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都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冲击。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必须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与完善,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

一、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存在必要性

1、专门用途英语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加入了WTO之后,在各个领域都开始了对外的交流,一些外国人也开始了到中国大陆进行发展。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社会开始对多元化、专业化英语人才的需要,一般的交际英语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于现阶段市场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考虑,现在的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当代社会市场的发展的需要而存在的一种新的英语教学模式。

2、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的21世纪对于一些专业性的人才有着新的更高的要求。具体分为以下几点:有着宽广的知识面、扎实的基本功、较轻的能力和素质以及精神的专业知识。随着近几年,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完善,我国的教育部门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已经开始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并且根据专门用途英语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从而有效的对各个高职院校提中增强专门用途英语进行了鼓励。根据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中专门用途英语制定一定的原则与标准,就是按实用性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有效的培养学生利用英语来完成自身岗业的目标的能力。为了可以最大限度的完成这个目标,也决定了在高职教育中引入专门用途英语的必要性。

二、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

1、专门用途英语的基础性

专门用途英语(ESP)指的是在目标以及内容上对特定的人群制定特殊的英语语言学习计划,在这其中就包括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英语语言技能的学习。一般情况下,专门用途英语除了具有一般普通性之外还具有专业英语语言的特点。专门用途英语具有词汇单一明了、不带有特点感情色彩,词语准确的特点。在专门用途英语中很少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发生同时它也不存在具有拟人、排比以及比喻等修辞手法。一般情况下专门用途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以及逻辑性,和日常生活中的英语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2、专门用途英语的专业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不断的加深。我国在加入WTO之后,许许多多的外企开始进入到中国这个市场当中。从外企的就业方式上来看,仅仅是掌握英语的基础英语已经不能够满足于外企的需要,因为单纯的外语人才已经不能够满足于专业性的需要,还需要的是对相关工作单位以及技术上的了解。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在外企行业中所设立的行业一般都是需要满足于销售与生产的双方面的要求,所以外企所需要的职员不仅仅是掌握普通的英语知识。传统意义上的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人才定位模糊,无法满足工作需求的特点。所以现阶段,一大部分的外企需要的是不仅懂得英语知识还需要懂得相关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体现了专门用途英语的专业性特点。

三、现阶段我国专门用途英语的现状

1、以英语为主,专业为辅的专门用途英语

在现在的高职院校当中大多数主要就是以英语为主的培训路线。在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主要是以培训学生的语言技能为目的的,注重的是学生听、说、读、写、译这几个方面的培养,却没有很好的将其余专业性知识相结合。在高职院校中进行这样的英语语言培养不仅不能辅助学生专业知识内容的学习,而且仅仅是对传统学英语的学习。同时,中国的教学过程中各种类型的英语等级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对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产生了影响。虽然有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课程上增加了专门用途英语这一门课程,但是实际上却是在完成了英语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并没有对基础的英语课程进行代替。

2、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没有满足专业性需要

高职高专的教学应该是满足于学生应用能力的需要。在这个原则之下对于英语的学习也应该是有效的保障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行培养。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活动仅仅是以日常生活用语作为教学的目的,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大程度上体现每一个不同专业的特色。如果这样进行教学的话就会出现相关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软件的编写和使用上不能够使用英语、相关的法律专业学生不能够使用专业的法律英语词汇等现象的发生。从而,这样的单一的英语教学内容就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多专业的就业目标。

四、解决措施以及解决策略

1、培养双师型的英语教师

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师的选择上对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师应该是选择那些既懂得英语的相关知识又懂得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教师。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的高职高专院校中的英语教师很难适应现在的这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这种形式。所以说现阶段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对高职高专中的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有效的进行教师的相关专业培训,让教师更加全面了解相关专业知识,让教师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将相关的专业知识融入到英语教学当中。

2、设置专业的語言场景

众所周知,在语言教学中运用情景模式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也不例外。在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学生毕业后岗位工作的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进行英语的学习,既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今后的工作环境与需要,也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在相关的场景中进行语言学习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今后工作的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应变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增添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总结语:专门用途英语这一门课程根据当代社会发展形式已经是大势所趋。现阶段要将专门用途英语在高职高专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才能让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具有适应力。

参考文献:

[1]张雪红.专门用途英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周捷.重庆市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普通用途英语 篇5

ESP概念的提出, 最早见于1964年出版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一书中, 该书内容表示, 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方法, 要以学习者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来进行确定, 该观点的提出标志着ESP方法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领域研究的开端。

ESP方法在国内流传开来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对其的研究主要围绕教学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 并赋予其双重特点, 一是学习者所学专业中英语的技能化, 二是所学内容的专门化。但我国引入的ESP方法不同于其它国家, 主要侧重于ESP教育与课程体系的延伸, 在侧面凸显出了教学弊端, 如课程设置欠合理、授课方式过于固化、培养目标不清晰、教材与师资队伍建设尚有进步空间等。

2 现阶段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

高职院校因其特殊性, 除了将培养出应用型与技术型人才作为首要目标外, 还兼顾着技术指导与设计、统筹、决策、管理等工作。当前, 随着生活、职业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专业素质过硬、英语技能优良的复合型人才逐渐受到诸多领域的普遍关注, 而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有必要优化英语教学工作。但摆在眼前的事实却不尽然, 我国的高职院校极度缺乏具有高职本身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 而是将其定位在本科院校的低层次阶段, 这就导致了学生就业过程中虽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 但对英语水平要求极高的就业单位来说, 是一个因素。为此, 基于以上原因, 现阶段的高职英语教学工作应摆脱以往教学桎梏, 加大研究和探索力度, 谋求适应社会要求与时代发展的新型英语教学体系。

就高职院校而言, 其英语教学中除了着重强调打好语言基础与提升英语技能 (即通用英语) 外, 还应该强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与交际中能够熟练的使用英语的能力 (即专门用途英语) , 这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精神是一致的, 首先要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译英语的能力, 其次还要具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学科中使用英语的能力与职业生涯中英语的实际交际能力。就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 专门英语技能的提升无疑会给其就业带来优势, 高职院校有必要明确培养专门化人才的目标,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注重专门用途英语的培养, 从以往的“知识型”与“学科型”中解放出来, 将其定位于高职院校教学体系范畴中, 侧重于英语的实用性, 并为其提供出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便利, 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提高专门化的职业能力。

3 ESP教学方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现阶段, 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中还面临着诸多弊端, 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为此, 有必要完善英语教学体系, 促使其与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相吻合。

(1) 开发应用性课程理论体系的需要

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 一直缺乏应用性课程理论体系的指导, 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也只是将目光停留在听、说、读、写、译层次, 并没有认识到在专业领域中的重要性。而ESP作为语言学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产物, 其理论开发得当有利于推动英语应用性课程理论体系的开发, ESP课程设计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 囊括了以学生学习目的与动机为主的目标需求分析以及以学生交际活动所需语言与技能的学习需求分析, 与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相同, 具有极强的可行性。

(2) 开发高职英语特色教学的需要

ESP方法研究的是学生专业与英语的结合, 并注重实用性, 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英语课程及目标设置、教师与教材建设等方面有一套实用性强、通俗易懂且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 有利于高职院校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完善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工作。因此, ESP方法引入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中极为必要。

4 ESP教学方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 以ESP需求分析实现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在确定过程中, 以ESP需求分析来实现, 通过对目标需求与学习需求的分析, 将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与学习目的二者而进行的有效结合,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求。以往教学过程中, 人们将目光过多地停留在ESP教学在翻译文献与掌握专业词汇上面, 不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该将其作用转移到职业交流上来, 而ESP课程的成败主要取决于ESP课程设计中学生的需求分析, 因此, 要确定教学目标务必要掌握学生的需求。首先是专业信息, 即学生使用英文的目标情境客观性需求;第二是学生个人信息, 即学习目的、经历等主观性需求;第三是英语语言信息, 即学生已有的语言基础;四是语言学习信息, 即学习方法与技巧。

(2) ESP课程设置规范化

ESP课程设计始终围绕语言、技能与学习三大中心, 大体分为如下阶段:学生目标岗位的确立;目标岗位分析;学习情景分析;教材大纲编写以及教学实践评估。首先, ESP方法以学生为中心, 在知识点的掌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及使用能力作为知识储备动机;其次是任务本位方法, 将学生的特定职业中运用到的英语来锻炼其交际能力, 并紧紧围绕这一教学任务进行;再次是语言技能与策略的开发, 侧重于目标岗位中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最后是学习方法的掌握, 专业领域中会有新知识涌现, 出于个人发展需要, 有必要加强学习, 以及时掌握与运用新知识。

(3) 强化教材建设

教学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材质量良莠, 当前高职院校缺乏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专业英语教材, 且对英语运用的培养力度尚待完善, 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教材编写工作的重要性就会凸显, 而在编写过程中除了围绕语言课程开发外, 还要加入目标情境需求分析, 并以不同授课对象、不同课程为依据, 以语境为突破点, 达到实用性目的, 一来体现出高职英语课程特色, 二来将学生的专业与所用的英语技能相结合, 有利于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ESP方法投入使用时的资源配置, 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极高, 他们除了要具备较强的英语水平外, 还要具备极强的实践能力与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量, 并可参与到需求分析、设计教学大纲、编撰教材以及评估活动中。首先, 要加强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的培训;其次, 高职英语教师要树立起终生学习观念, 用专业的英语知识与技能来武装自己;最后加强与其它合作部门的交流, 促进教师综合英语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由上观之, ESP方法作为一项极为复杂且系统的艰巨性工程, 在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弊端, 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其在英语教学中潜在的优势, 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方.大学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互相渗透教学模式探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S2) .

[2]陈少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5) .

[3]李勇军.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13 (8) .

[4]米海敏, 王淑平.高职英语教学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6) .

[5]余丽丽.专门用途英语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6) .

特殊用途英语需求分析研究 篇6

具有多元色彩的ESP教学, 它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需求分析”。Hutchinson&Waters认为, ESP教学必须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即先通过目标需求分析了解学习者目的、学习动机和应用英语的情况;再者, 通过学习需求分析, 了解学习者为了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效地进行研究或交际而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一、特殊用途英语需求分析理论综述

ESP教学发展至今经历了语域分析、语篇分析、目标情境分析、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分析相结合及学习为中心的五个阶段。需求分析最早出现在ESP教学发展的第三阶段———目标情境阶段。在此阶段, 课程设计者着重于对学习者学习目的和目标环境的分析。Richterich R&Chancerel提出了开展需求分析的三要素:学习者、语言教学机构、语言使用环境。他们认为需要确定和了解学习者在各要素中的不同语言能力和实际水平, 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以及学习者对于语言教学过程的观点和看法;再者, 还要注意调查和研究周围社会文化及语言使用环境, 人们对于语言本身和语言学习及应用所持的态度。通过上述分析, 将语言分析和学习者目的紧密联系起来, 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

发展到了以学习为中心的第五阶段, 需求分析成了ESP教学的基石。Brindley和Robinson在九十年代提出了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这一组概念。他们把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语言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称之为客观需求, 而把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等心理因素的需求称之为主观需求。上述两个概念不仅考虑到了环境等客观因素, 还考虑到了学习者的主观因素, 但都只反映了目前的需求。

Berwich把需求定义为, “目前的局势和期待的未来状态之间的差距”。这一理论包含了对目前及未来的需求分析,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难以实现, 因为很难确定目前和未来状态的范围和内容。

Robinson提出了更为详尽而全面的需求分析概念“目前情境分析”和“目标情境分析”。目前情境即学习者开始学习ESP课程前, 原有的语言能力和对下一阶段的期望, 它包括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专业知识、学习动机和学习方式等。目标情境指学习者的未来工作环境对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者对这种需求所持的态度。这一提法和在此之前Hutchinson&Waters提出需求分析包含“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方面的内容的说法不谋而合。目标需求, 即分析学习者学习目的、动机和应用英语的情况;学习需求即学习者为了在将来的学习或者工作中有效地进行研究和交际而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二、特殊用途英语需求分析

1. 目标需求分析

(1) 目标范围

所有ESP都有两个目的:一是学术需要, 二是工作需要, 即学术性和职业性。学术性ESP (如科技英语) 其主要领域在高校和研究机构, 此类学习者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因此, 在学术性ESP教学中, 考虑到学习者已经具备了相应的专业领域知识, 教学目的应着重于排除语言障碍, 而不需进行更多的专业知识教学。职业性ESP可分为职前和职后。职前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同时, 还要学习专业知识, 待其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后, 再进行ESP教学, 主要排除专业领域中的语言障碍;此外, 也可将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举, 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 同时学习目标语。职后学习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领域方面的知识, 主要目的是掌握本专业领域相关语言知识及其文化等以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 学习目的主要是排除语言障碍, 也不需进行过多的专业知识训练。

要注意的是, 学术性ESP以获取信息为主, 以科技英语为例, 其语言结构较为复杂, 长句子较多, 词汇也较深, 所用词句逻辑性较强等特点, 因此, 可将教学重点放在阅读方面。而职业性ESP, 如商务英语中, 书面谈判具有一般书面语的特点, 清晰、准确、简明、易懂;而口头谈判具有直接性、复杂性、时间性等特点, 遣词造句要注意简洁明了, 因而教学中应该加强此方面的训练。

总之, 不管是学术性或职业性, 还是职前的或职后的, 进行需求分析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学习者的学习范围和领域, 如科技类、商务类, 甚至法律、新闻等以及他们相应的通用性领域。一般而言, 目标范围大体可分为专门性领域和通用性领域两大类, 而在专门性领域中, 学习者可以依据不同的专业而进行不同选择。

(2) 目标情境

ESP学习者面临的研究和交际任务及应对技能是由目标情境的需求决定的。情境诸因素中, 除了实体环境之外, 还有社会环境、任务目标、语码 (使用的语言) 和情境语境等诸多因素。一种语言的特征, 一般而言主要由它的情境语境决定的, ESP也不例外。Halliday认为, 情境语境由三因素构成:语场、语旨和语式。语场决定内容, 包括活动性质和主题, 它对于个体如何选择对周围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所需词汇和句法结构起关键作用。语旨指在一定情境中的角色关系, 即情境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由于情境参与者之间永久的或暂时的关系, 会影响参与人对语气的选择:是叙述者还是提问者, 以及对情态的选择 (即参与者对说话内容的确定性和可能性估计) 等。语式即话语表达方式。情境参与者选择的话语方式, 往往决定了语言的组成方式, 是口语体还是书面体等。例如, 广告英语, 广告面对的是大众, 它的语旨决定了语言的不正式性, 较随便和易于接受的特点, 因此, 多采用口语体形式, 如口语单词和短语。而在商务英语谈判中, 措辞必须正式、准确和优雅, 语式的使用一般较为严谨。

上述概念对于需求分析调查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它对于ESP各专业领域的目标情境的设立有一定的帮助。

(3) 目标水平

ESP和其他语言教学形式一样, 其教学方法、手段必须建立在有效的习得理论上, 虽然习得内容不同, 但是习得过程基本一致, 因此ESP教学和EGP (通用英语) 教学一样都是循序渐进的, 各个层次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衡量语言的量度标准是有一定规定的, 如语言的长度、复杂度、范围、精确度、进度和可变性等。以BEC (剑桥商务英语资格考试) 为例, 它分为初、中、高三个难度层次, 考试内容由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四部分组成, 但是它的每一层次在语言知识性目标水平和语言技能目标性水平方面要求难度明显不同。Dudley-Evans&John把ESP分为五项:阅读、听力、听说、陈述和写作。但是没有对ESP的语言知识性目标水平进行划分。各专业领域的ESP可参照EGP的要求来划分知识性目标水平, 而参照Dudley-Evans&John的五大技能来划分技能性目标水平, 把两者结合起来, 不适为一个好方法。

(4) 交际技能

Michael Canale认为交际技能应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对答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ESP学习者使用英语在各专业领域完成交际任务, 根据具体情境的不同, 所用技能也不同。即使是学术性ESP的阅读、听力这样的一些接受性技能教学中, 学习者作为语言活动的参与者, 也会应用交际技能中所包括的各方面能力去积极地获取信息。因此, 在进行交际技能方面的需求分析时, 可根据各专业领域ESP的语言特点和交际法强调的“真实性”原则, 从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着手, 枚举一些与各技能相对应的任务。真实环境下的任务往往是复杂多样的, 需要以实际的调查和访谈等为依据, 根据学习者的不同情况, 决定哪些技能在学习者具体使用环境下更为重要, 使用频率更高, 最好能建立起各专业领域的ESP语料库。

2. 学习需求分析

Reilly提出了关于二语习得的五种需求方式:感知安全的重要、了解学习目标、整合学习内容、理解学习过程和接受反馈信息。这一概念在ESP教学中也是适用的。如果忽略了这些需求, 就像“要求人们练习射箭, 但是不给他们靶子”一样, 学习者会无所适从。因此, 在ESP教学中, 应充分了解学习者情况, 如当前目标语水平、个人期望、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和策略等, 让学习者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整合所学内容。

再者, 选择ESP教学材料时, 假如从目标情境角度出发, 必须要掌握某专业领域方面的内容, 但是手头上这些材料枯燥冗长, 那么这些材料是否应该用于教学呢?答案是否定的。只要学习者学到了某专业领域的ESP相关知识, 那么相对于枯燥而冗长的材料, 不如寻找一些更生动、更真实的素材, 从而提高学习者学习动力, 教学效果会更好。学习者学习ESP, 除了目标需求的影响之外, 其他原因莫过于学习的需求了———娱乐性、创造性和成就感等等。

中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初探 篇7

一、专门用途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是探索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一种好方法, 国外学者公认的是哈钦森与沃特斯对ESP的界定, 他们认为“ESP是一种语言教学方法, 其中所有内容和方法相关的决定都是以学习者学习的理由为基础的。”在两位研究者对ESP所做定义的基础上, 笔者综合各家之观点, 对ESP的界定作下述概括:与通用英语相对应, 课程的设计是从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开始, 用来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在内容上与特定学科、职业和活动相关;在特定教学情境中ESP可能使用与通用英语不同的方法;其对象通常是中级或高级水平的学生, 但它也承担着教授一些语言系统的基本知识的责任, 所以也可以用于初学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特定的目的。

二、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 我校属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专业, 所以像英语这样的文化科在学生眼中属于“副科”, 并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二) 我校各专业均选择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中学系列教材《英语基础模块》。很明显, 这是一本以语言为基础的通用英语教材, 教材内容大多与学生的专业挂不上钩, 无法学以致用。

(三) 教学没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表示在校练习口语的机会少, 平时上课基本上都是老师在讲, 学生听。所以尽管通过了全国公共英语等级一级或二级的考试, 但是一旦在工作场所里面对外国人时, 依然无法开口。一是不会, 二是不敢。

三、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引入专门用途英语

作为一个职业中学一线的英语老师, 面对普高扩招后的困境, 面对特殊的教育教学群体、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方向, 应该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 多思考, 多研究, 发现问题。针对以上影响我校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 我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一) 认真做好备课“备学生”的重要环节。通过与我校旅游专业崔老师进行访谈, 了解旅游专业学生的考证、实习、就业、专业课程设置等情况, 对目标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二) 根据目标需求与专业老师商定教学内容。专门用途英语强调要有明确的专业目标, 这就要求旅游英语的教学必须有适应其专业需求的专门教材。我们通过与人事部罗经理的访谈, 了解到国际酒店这个用人单位的目标需求, 这就为我们在下个学期开设英语课程内容设置与挑选方面提供了一个指导方向。为了配合学生的专业学习, 我们与旅游专业的老师, 共同针对下个学期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和商定, 使英语的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专业, 让学生学有所得, 最终学以致用。

(三) 根据学生学习需求选择相对应的教学法。高三实习学生步入社会后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很显然, 听力与口语是学生主要的学习需求。不同的学习目的, 不同的教学内容, 必然存在着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ESP (专门用途英语) 的最新教学理论LEARNING-CENTRED APPROACH, 酒店英语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为情景教学法。在这个基础上, 开展互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和实操教学等。

(四) 转变考核方式, 既注重学习结果也注重成长过程。针对以往学生学习英语没有热情, 没有信心的情况, 我将转变考核方式。把以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转变为终结性评价方式与形成性评价方式相结合, 既关注结果, 也关注过程, 以此来激发学生平时的学习热情。

(五) 针对确认的问题, 制定、实施一个为期一年的行动计划, 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行动计划做适当的调整。经过对2012级学生一年的教学实施后, 这批学生将在高三参加社会实践工作, 通过在前台、餐饮、客房、旅行社、景点等部门的实习, 可大大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应用能力, 做到学以致用。

此外, 还要对2012级学生做问卷调查, 完成之后对2011级和2012级这两份访谈、两份问卷调查进行对比, 对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编码和统计, 并根据所呈现的数据信息对数据进行重点描述, 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分析和解释。通过对教材、教法和学生进行干预后, 分析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哪些进步, 以及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提高与弥补, 从而为下个阶段的行动提供坚实可靠的发展基础。同时根据所制定的行动计划和方案, 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收集数据, 做教学中的“有心人”, 不断收集数据, 将其应用于课题中, 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希望我的教学行动研究可以为我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提供一个可行性的模式, 抛砖引玉, 从而让我校其他专业也逐渐找到适合本专业的英语教学模式, 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

摘要:尝试从分析目前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入手, 提出在人才培养模式下将ESP教学引进中职英语教学, 增强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 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中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 2001 (1) .

专门用途英语特征及其翻译方法 篇8

一、专门用途英语文体特征

专门用途英语文献属于科技应用型文章, 以说明文为主。其文体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语言简洁正式、客观严谨, 观点清晰, 逻辑性强, 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 一般不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2.专门用途英语文章通常以一般现在时为主, 很少使用其他时态, 常用与说明某一定义概念、原理准则、计算公式、计算方法等。

3.专业术语词汇量大是专门用途英语的显著特点, 也是令初学者头疼的难题, 在解释一些术语概念时, 常使用公式、图表加以说明使读者一目了然。

4.在句法结构方面, 大量以复合句为主的长句子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另一鲜明特征。复合句往往带有较多的定语修饰语、并列结构、名词性短语及非谓语动词, 这些修饰成分能够使复合句清晰准确的表达出复杂的含义。

二、专门用途英语翻译技巧

英语复杂的句型都是通过各种语法手段和逻辑关系将各种修饰成分串联起来的, 因此, 拆分句子的语法结构, 理清句子的结构层次是翻译专门用途英语的首要任务。以下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

1.顺序法。顺序法就是按照原文的语序顺序翻译句子。这种方法适用于句子结构层次依次相连, 表达意思与汉语基本一致的句子, 但为了使译文通顺, 有些地方需要稍作调整。例如:Accounting is one of the fastest developing industries in the world, and CPAS enjoy the same career status as doctors or lawyers. 会计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并且注册会计师享有和医生或律师一样的职业地位。

2.倒译法。由于英汉表达习惯不同, 翻译过程中有时需要将原句段成短的分句重新安排句子顺序, 倒译法就是将英文原句结构按照汉语表达习惯进行全部或者部分倒置翻译。例如:

(1) 部分倒译。The cost of plant and equipment includes all expenditures reasonable and necessary in acquiring the asset and placing it in a position and condition for use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business. 厂房和设备的成本包括获取、安装以及企业运营过程中使用固定资产时产生的所有合理的必需的费用。

(2) 全部倒译。LIFO better matches current costs against current revenues because the most recent purchases are reflected as cost of goods sold. 因为最后的进货能够反映销售成本, 所以后进先出法能够更好的将当期成本和当期收益相匹配。

3.包孕法。英语长句中不定式短语, 分词短语以及从句做定语时常常位于中心词之后, 而汉语中定语一般都位于中心词之前。因此, 翻译时常将英文原句的后置修饰成分前置, 即形成前置包孕。例如:The balance shown on the monthly statement received from the bank will usually not agree with the balance of cash shown by the depositor’s accounting records. 从银行收到的每个月的对账单上显示的余额通常与储户账户上记录的现金余额不相符。

4.分译法。分译法就是把句型复杂重叠的英文原句拆分成短的分句, 通常是在句子衔接处拆分, 如句子中的并列短语, 关联词处, 从句与主句的衔接处等, 翻译时按照意群将这些成分单独摘出, 独立翻译。例:如Briefly, the longwall system of working consists of extracting the whole of the coal in a single operation from a more or less continuous and long working face or from a number of suitably disposed long faces. 简而言之, 长壁采煤法就是从一个比较连续的长壁工作面, 或从布局合适的几个长壁工作面, 一次作业采完所有的煤炭。

专门用途英语材料专业性很强,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 文章中的长难句子是令他们头疼的难题。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使学生掌握专门用途英语材料的特征, 并加强长句复合句的翻译练习,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原文。

摘要:长句复合句的理解和翻译是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材料中的难点, 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 着重探讨了专门用途英语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方法。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文体特征,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耿晓兰.会计英语[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2]冉生涛.实用矿业英语[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4.

[3]谢建平.功能语境与专门用途英语语篇翻译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谢建平, 陈芙等.专门用途英语系列教程·笔译新视角:理论与实践[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上一篇:颈椎退行性变下一篇:动态冰蓄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