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蚯蚓的用途论文(精选9篇)
养殖蚯蚓的用途论文 篇1
摘要:结合蚯蚓养殖的技术要求, 提出了桑园田间沟槽养殖蚯蚓和利用大棚设施及蚕具农闲期间养殖蚯蚓的技术方案, 介绍了蚯蚓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蚯蚓,桑园套养,病虫害
蚯蚓俗称曲蟮, 中药称地龙, 是无脊椎动物, 雌雄同体, 异体交配, 具有避强光, 趋弱光, 无视觉及听觉器官, 但能感受到光线及震动等刺激, 种类多达2500种以上, 我国约有100种。各地常见的有巨蚯蚓, 环毛蚓。据测定, 蚯蚓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各种矿物质及维生素含量也极为丰富, 可食用, 也可做为家禽或鱼类的食料。此外, 蚯蚓粪含氮2.15%、磷1.76%、钾0.27%、有机质32.4%, 是农作物、花卉、草坪的好肥料。作为阳光产业的蚯蚓养殖, 其技术日臻完善, 其产品供不应求, 桑园套养蚯蚓, 不但是发展林下经济的选项之一, 同时也为单纯养殖蚯蚓的农户找到了比较理想的饲养场所。
1 桑园的选择
目前现有的桑园大都可以作为蚯蚓的饲养场地, 尤以稀植宽行桑园的使用效果更佳。但桑园养殖蚯蚓仍需具备以下条件:
1) 通风、排水良好, 以适应蚯蚓喜阴暗, 昼伏夜出的习性。
2) 避开人场嘈杂、噪声、振动严重的桑园, 以防蚯蚓逃逸。
3) 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最好是地下水。
4) 交通便利, 易操作。
2 养殖方式及方法
2.1 蚯蚓的养殖方式
主要有:池养、床养、盆养、箱养和筐养、沟槽养、园林与田间养、大棚及室内养殖等。桑园养殖蚯蚓除考虑对桑园的利用外, 亦可考虑对养蚕大棚闲置时期及设备的充分利用, 宜采用田间沟槽养殖和大棚及蚕室箱式立体养殖相结合的方式。
2.2.1 桑园建立养殖沟槽的方法
采用隔行建立养殖沟, 一年轮换一次使用, 既方便了养蚕与养蚯蚓的常规技术管理需要, 又符合养蚯蚓不能重茬的要求。以桑树行中心开挖沟槽, 要求两边各离桑树20cm, 沟槽内挖出的土置于沟槽四周, 垄宽15cm并夯实, 沟槽一边高40cm, 对称的一边高20cm, 长度可把桑树行分为种子群占1/5、繁殖群占1/5、生产群占3/5;也可一行种子群、一行繁殖群、数行生产群布局。
2.2.2 大棚及蚕室箱式、床式立体养殖的方法
此方法可作为桑园饲养蚯蚓的辅助方法配合使用, 主要是在秋蚕饲养结束到第二年养春蚕前进行, 养蚕户可利用饲养小蚕用的架子、蚕匾, 防干塑料膜、火炉 (冬季加温用) , 大蚕使用的蚕台等设备养殖蚯蚓:蚕匾在放粪料饲喂前应先铺好塑料布, 蚕台在放粪料前四周用木板包20cm高, 同时铺好塑料布。养蚕前15天要把棚室饲养蚯蚓移回到桑园, 并把棚室、用具洗刷消毒干净以备养蚕使用。
3 饲料种类及配制
3.1 蚯蚓的饲料种类
1) 植物性饲料。包括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 各种野草树叶等。
2) 动物性饲料。包括猪、牛、羊、鸡、鸭等各种畜禽粪便。
3) 垃圾性饲料。包括城市生活垃圾中的菜叶、瓜皮、水果、废纸及一些工业废弃物, 如酒糟、糖渣、木屑等。
3.2 蚯蚓的饲料配方1) 牛粪100%
2) 牛粪50%, 猪粪35%, 秸秆15%。
3) 猪粪50%, 秸秆或杂草50%。
4) 猪粪50%, 秸秆40%, 蚕沙10%。
3.3 蚯蚓饲料的配制
饲料好坏是养殖蚯蚓成功与否的关键, 饲料的调制和发酵工作, 是蚯蚓养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关键, 蚯蚓繁殖的快慢很大程度决定了所准备的饲料, 配制的关键在于发酵, 没有充分发酵的饲料, 会使蚯蚓大量死亡, 因此搞好饲料的发酵工作是人工养殖蚯蚓成败的关键。一般有机物经过3~4次的翻堆腐熟后, 就可以成为蚯蚓的饲料。方法是:首先把粪料洒水捣碎, 秸秆或杂草截成5~15cm的段并用净水浸泡透。操作时以10cm粪料, 20cm秸秆或草料, 同时加入发酵水 (100kg净水中加入1kg EM有效微生物) , 使所含水分在50%~60%, 料堆长度不限, 但一次发酵料堆不能低于300kg, 以0.6~1.2 m的高度为宜, 料堆要求松散, 以利高温细菌的繁殖, 用农膜盖严保温保湿, 发酵15天左右掀开农膜翻堆, 把上面的堆料翻到下面, 四周的堆料翻到中间, 并把堆料翻松拌匀, 添加水分维持在50%~60%, 再用农膜盖严继续发酵1~2次, 发酵完成后在粪料中添加营养促食液 (100kg净水, 2kg尿素, 3克糖精, 4mL菠萝香精, 40mL醋精充分混合) 1立方米25kg/m3, 透气2~3天后即可使用。腐熟好的饲料:黑褐色, 无臭味, 质地松软, 不粘不滞。需要注意的是建设蚯蚓饲料发酵场, 一定要远离桑园、养蚕棚室200 m以上, 以不影响蚕儿饲养为度。
4 引种
一般要引经过检疫的种蚓, 先少量多品种引进并经过试养, 筛选适合本地饲养的品种。现行的品种主要是大平2号。其特点是: (1) 个头较小, 尾部圆, 成蚓在3-4cm; (2) 无黄头, 一节环; (3) 挂钩半小时不会扁, 不流黄色液体, 很饱满; (4) 腥味较大, 很能吸引鲫鱼等鱼群; (5) 稍触碰, 喜欢乱动; (6) 抗病力强, 繁殖快, 产量高, 好饲养。
5 蚯蚓对环境的要求
5.1 温度
一般来说, 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 0~5℃进入休眠状态, 0℃以下死亡, 最适温度为20~27℃左右, 也是蚓茧卵的最适温度, 32℃以上时停止生长, 40℃以上死亡。因此蚯蚓养殖:夏秋季要搭遮荫棚降温 (桑园有天然的遮荫条件, 但桑树在夏伐后到发芽生长密闭前仍需临时用遮荫物遮盖) , 冬季要棚室加火升温 (可利用蚕室已有的设备) 或桑园覆麦草保温升温, 以利蚯蚓的正常生长繁殖。
5.2 湿度
蚯蚓是利用皮肤来呼吸的, 所以蚯蚓身体必须保持湿润, 蚯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5%以上, 防止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 因而饲料的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为宜。
5.3 酸碱度 (pH值)
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 且产蚓茧最多。
5.4 通气
蚯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土壤通气越好, 其新陈代谢越旺盛, 不仅产蚓茧多, 而且成熟期缩短。
5.5 食物
投喂食物不足或质量不高会使蚯蚓间争食, 导致生殖力下降, 病虫害蔓延, 死亡率增加, 部分蚯蚓逃逸或生长缓慢。
6 蚯蚓的饲养管理
6.1 下种
将腐熟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 沿着桑园开挖好的沟槽平铺10cm, 然后均匀放入含卵块及幼蚓的蚯蚓种, 上面再放5cm的饲料。养殖密度可控制在2~2.5kg/m2或1~1.5万条/m2, 原则上前期密度可稍大, 后期密度可逐渐缩小。
6.2 遮阴与防护网
蚓种放好后, 沟上先覆盖一层塑料防蚊网, 再放塑料薄膜, 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盖。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湿。
6.3 温湿度的调节
蚯蚓的最佳养殖温度在20~27℃, 和蚕儿对温度的要求一样。冬季桑园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cm, 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 也可把冬季桑树枯叶、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 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冬季大棚、蚕室加温需注意火炉必须通烟管, 以防蚯蚓煤气中毒, 另外, 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 每天通风3~4次, 每次30min。夏季结合通风每天浇1次水降温, 一般情况一星期浇1次水即可。
6.4 勤除薄喂
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 结合喂料每月2~3次, 每次厚度10cm, 力求粪料新鲜透气, 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 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6.5 分期饲养
蚯蚓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 薄饲勤翻, 每月给料2次, 每次给料厚度10cm。分期饲养既有利于蚯蚓的常规管理, 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 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6.6 蚓茧及种蚓的处理
蚯蚓经过20天的饲养后, 经异体交配产下大量的蚓茧, 此时可以把种蚓和蚓茧分离孵化, 把分离出的蚓茧、粪料及蚓粪混合物堆成新的养殖堆, 保持好温湿度, 蚓茧孵化50%时可在堆上面再覆上10cm粪料, 约经20天即可完全孵化, 此时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 每1m2可孵蚓茧5~6万, 应及时分堆处理, 可分成2~3份并覆上新粪料饲喂, 经过常规管理约经过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长大。把从种蚓中分离出的种蚓重新搭配后放入新粪料饲喂, 20天后即可再次繁殖处理。
6.7 适时采收
6.7.1 蚯蚓的采收时期
一般掌握在成蚓环带明显, 生长发育缓慢, 饲料利用率降低时进行, 夏季每月采收1次, 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1次, 采收后及时补料。
6.7.2 采收方法
1) 诱集法。利用蚯蚓喜食酸、甜、腥类食物的特点, 可预设采收时间, 并使所投基料在预设时间内基本吃完, 此时可在基料表面投喂烂西瓜皮、烂西红柿、烂苹果、撒洗鱼水等措施 (最好是早晨和傍晚进行) , 诱使蚯蚓爬出觅食, 此时可集中采集成蚓, 采集完毕要及时补充基料。
2) 筛取法。自制1个3 mm的筛子, 把饲养床上的蚯蚓、蚓粪倒入筛中来回振动, 使蚓茧、蚓粪撒落到下面的容器里, 再将筛中的成蚓集中采收, 幼蚓放回到饲养床上继续饲喂, 采收时注意筛子和容器距离不要太远, 以免使蚓茧受伤, 容器里的蚓茧不能堆积过多, 应及时摊放到饲养床上, 给于新基料孵化饲喂。
6.8 轮换更新
种蚓要每年更新2~3次, 养殖床要每年换1次, 以保证蚯蚓群的旺盛, 并防止种群的衰退。提纯复壮的方法:种蚓产茧至15天, 冬季20天, 把种蚓和基料分开, 把不同桑树行中种蚓群 (不低于4万条以上) 所产的蚓茧充分搅拌后孵化饲喂, 即可起到杂交提纯复壮的目的。产茧的种蚓加入新粪料饲喂再让其产茧, 15天后再分离提纯复壮。
7 蚯蚓的干燥和粉碎
收获的蚯蚓除鲜蚓直接利用外, 就必须干燥、粉碎备用。干燥的方法有烘干、晒干、风干和冷冻干燥等, 干燥后的蚯蚓应及时粉碎包装, 可长期保存, 同时能像鱼粉一样按一定比例添加到各种动物的基料中, 易于动物食用。
8 蚯蚓粪的处理
蚯蚓粪的处理包括:蚓粪的收集、过筛、干燥、包装、贮藏、运输等, 一般多采用自然风干。
9 病虫害防治
蚯蚓抗病力很强, 只要环境合适, 一般很少生病, 但抗虫害的能力一般。在蚯蚓的饲养过程中, 养殖户只要精心管理、科学喂养、提前预防, 都可获得成功。
9.1 虫害
在蚯蚓进入桑园养殖前, 对桑园周围投放药物, 药杀蛇、田鼠、青蛙、蚂蚁等天敌, 用3%氯丹粉防止蚂蚁时, 每1m2用量不能超过40g, 否则易引起蚯蚓中毒。也可用诱杀法捕杀。蜈蚣、蝼蛄等可于晚上人工捕杀或撒布KMnO4药杀。
9.2 农药中毒
养蚯蚓和养蚕应统筹考虑, 不能顾此失彼, 造成生产损失。在桑园打药时尽量用低浓度残效期短的农药, 喷雾器喷嘴要带防护罩, 饲养床要盖严。一但出现中毒现象要马上采取饲养床通风, 向蚓池喷水, 消除蚓粪, 更换饲养床等措施。
9.3 食盐中毒
此症发病急, 经激烈挣扎后很快麻痹僵硬, 色泽趋白。防治方法:立即清除发病基料, 并用大量净水清洗, 面积大且严重的可把基料连蚯蚓一同浸入净水中, 待蚯蚓不挣扎时取出蚯蚓待自然苏醒后放上新鲜基料重新饲喂。
9.4 胃酸症
本病表现蚯蚓痉挛状结节、环带红肿、身体变短粗、转圈爬行或钻到底部不食不动, 全身变白死亡, 有断节现象。防治方法:立即掀开蚓床覆盖物通风, 同时喷洒苏打水或1%新鲜石灰水中和。
9.5 缺氧症
本病蚓体色灰暗无光、体弱、行动迟缓, 是缺氧所致。防治方法:揭去蚓床覆盖物通风、检查基料干湿程度并调整到目的干湿度、改用腐熟好的基料饲喂。
9.6 病害
蚯蚓的病害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三大类。生产中要经常观察群体发育情况, 只要发现体软或体硬、变色、有恶臭味、体色异常的个体应及时淘汰, 群体发病的要整体淘汰。实践证明采取适当降低蚓群密度, 勤除薄饲, 分期饲养, 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等措施, 是提高蚯蚓抗病能力获得高产的关键。生产中应在饲料中添加0.01%土霉素或定期用0.01%土霉素喷洒饲养床面。
1 0 小结与讨论
10.1蚯蚓养殖与蚕桑养殖在技术、管理上十分接近, 技术门槛低, 易懂好学, 且粪料来源充足, 养殖市场对蚯蚓需求旺盛, 适合在农村大力发展。
10.2桑园套养蚯蚓, 每1m2面积1次收获蚯蚓5~15kg, 每公斤售价最低10元, 一年收获3~5次, 按每667m2桑园实际利用100m2左右计算, 结合养蚕, 年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
10.3桑园套养蚯蚓, 不仅基本解决了蚯蚓夏秋季对遮荫降温的需求, 又解决了桑园长期除草的问题, 同时充足的蚓粪和大量的用水又为桑树解决了对肥水的需求, 综合效益明显。
10.4蚕沙 (包括残枝剩叶) 和其他粪料配合发酵后, 作为基料供蚯蚓使用, 既丰富了蚯蚓的部分食料来源, 又避免了蚕沙乱倒乱弃对环境的污染。
人工养殖蚯蚓效益高 篇2
⒈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喜温、喜湿、喜暗、喜空气、怕光、怕震。蚯蚓是变温动物,活动的温度范围是5 ~ 30℃,0 ~ 5℃休眠,32℃以上停止生长,40℃以上死亡,最佳适宜温度为15 ~ 25℃。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 ~ 80%(用手握指缝滴水)。蚯蚓昼伏夜出,喜欢在安静的地方生活。
⒉养殖方法 ⑴养殖品种有太平二号及赤子爱胜蚓等。它们的特点是:繁殖率高,年增值200倍以上,有定居性,耐高密度养殖,耐热抗寒,适于一年四季生产,蚓体、蚓粪产量高。⑵养殖方式。用堆肥养殖简单易行,可在一切空闲地,把饵料堆成宽1 ~ 1.5米,高15 ~ 25厘米,长度不限。放入种蚓,上面盖好稻草,遮光保湿,一年可生产8 ~ 10个月,每平方米年产鲜蚓5公斤。
⒊饵料的加工调制 饵料一定要完全腐熟才能饲喂。可以采用腐熟的饲料做基料,用新鲜牛粪、猪粪直接饲喂,效果非常好。其优点是方便、省去堆制发酵等一系列工作,保持饵料养分不受损失,提高了蚯蚓的生长速度,易于推广应用。关键在于基础料要彻底发酵,达到湿度70%,不可过干或过湿。
⒋饲养管理 ⑴饵料的投喂要及时充足,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饵料采用堆块上投法投喂,堆块厚度5 ~ 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要方便分离蚯蚓。⑵做好温度、湿度的控制。⑶控制最佳温度在15 ~ 25℃,冬季可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 ~ 50厘米。饵料上盖杂草,再加盖塑料布,以保温、保湿。控制湿度在70%左右。养殖床春秋季节一般3 ~ 5天浇一次水,冬季基本不浇水,夏季要防大雨冲刷。小面积养殖下雨时要用塑料布覆盖。(辽宁 梁巍)
注:自本刊与广西专家蒋爱国联合举办生物链高效养殖技术培训班(其中主要内容:⒈蝇蛆养殖新技术;⒉蚯蚓养殖和利用新技术;⒊EM有效微生物简易生产和使用技术)一年多时间以来,全国参加培训了的几千名读者大多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
适宜于蚯蚓养殖的秸秆研究 篇3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新鲜奶牛粪:鲜牛粪取自贵州省龙里生态农技综合开发中心奶牛基地。
蚯蚓:购买贵阳大兴牛业的赤子爱胜蚓大平二号。
作物秸秆:购买龙里县谷脚镇当地的油菜秆、玉米秆、稻草、辣椒秸秆等。
蚯蚓养殖池:长6米、宽1.5米、高0.35米的混凝土槽, 槽底设三条碎石填充排水通气沟, 带有遮雨棚。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方法
对不同种类的作物秸秆进行粉碎, 与一定比率的新鲜牛粪混合, 利用项目研究的符合发酵剂, 在发酵池内发酵15天, 中途翻堆2次。得到发酵好的蚯蚓饲料投入蚯蚓养殖池, 高度为25厘米, 保持饲料疏松、透气投放蚯蚓经60天养殖后, 对各个实验组合蚯蚓进行测产对比分析[2、3、5]。
1.2.2 试验组设置
(1) 不同种类的作物秸秆养殖效果研究
油菜秆、玉米秆、辣椒秆、稻草四种不同种类的作物秸秆每种秸秆作为一个实验组合, 依次分别为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 将10%秸秆与90%的新鲜牛粪混合发酵后用于蚯蚓养殖, 分别投放到3个 (3个重复) 9平方米的蚯蚓养殖池养殖池。每个蚯蚓养殖池内放20厘米厚发酵好的饲料, 并投放0.3千克蚯蚓。蚯蚓经60天养殖后, 对各个实验组合蚯蚓进行测产。
(2) 不同添加比率作物秸秆养殖效果研究
主要利用油菜秸秆粉碎后与新鲜牛粪混合, 秸秆添加比率分别为10%、15%、20%、25%和30%, 依次为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试验5组, 经15天发酵后用于蚯蚓养殖。每种秸秆比率组合蚯蚓养殖池内投放3个 (3个重复) 9平方米的养殖池。每个蚯蚓养殖池内放20厘米厚发酵好的饲料, 并投放0.3千克蚯蚓。蚯蚓经60天养殖后, 对各个实验组合蚯蚓进行测产。
1.2.3 试验时间
2010年6月~2010年10月 (含预试期和发酵期) 。
1.3 测定内容和方法
对每个实验组合的蚯蚓产量进行测定, 测定时用木制隔板在每个蚯蚓养殖池前、中、后各隔出1平方米面积, 将蚓粪从上部逐渐取出, 到底部全为蚯蚓后将蚯蚓取出称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秸秆品种蚯蚓产量的差
异与分析
对不同种类的作物秸秆养殖蚯蚓进行测产, 得到结果见表1。
从表1结果分析, 添加10%油菜秆、玉米秆、辣椒秆、稻草四种作物秸秆与鲜牛粪发酵后养殖蚯蚓, 测产结果蚯蚓产量每平方米平均分别为2.74千克、2.71千克、2.72千克和2.68千克。各实验组之间的测产结果较为接近, 以添加油菜秸秆组的产量最高, 添加稻草组的产量最低, 经差异检验P<0.01, 差异不显著, 说明不同种类的作物秸秆与牛粪混合后用于蚯蚓养殖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其原因是蚯蚓食性较杂, 不同种类的作物秸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虽然有差异, 但经过充分发酵处理后蚯蚓都能较好利用。
2.2 牛粪与蚯蚓粪pH值的差异
对添加不同比率的作物秸秆养殖蚯蚓进行测产, 得到结果见表2。
从表2结果分析, 添加油菜秸秆10%、15%、20%、25%和30%与鲜牛粪发酵后养殖蚯蚓, 测产结果蚯蚓产量平均每平方分别为2.95千克、2.96千克、2.85千克、2.62千克和2.44千克。添加油菜秸秆10%、15%两个试验组蚯蚓产量较高, 分别达到2.95和2.96千克, 添加油菜秸秆30%试验组蚯蚓产量最低, 为2.44千克, 经差异检验P>0.01, 差异极显著, 说明添加不同比率的作物秸秆与牛粪混合后用于蚯蚓养殖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随着作物秸秆添加量的增加, 蚯蚓产量呈下降趋势, 添加量超过25%后产量下降尤为明显。因此, 在利用作物秸秆与牛粪养殖蚯蚓的农业循环模式中, 作物秸秆的最佳添加比率应在15%左右。
从表1和表2的结果来看, 秸秆不同添加比率试验组的蚯蚓产量高于不同种类作物秸秆试验组。其原因可能是试验中两组蚯蚓饲料先后隔20天发酵, 导致饲料发酵和养殖过程中温度、湿度存在差异所致, 秸秆与牛粪养殖蚯蚓温度、湿度差异对养殖效果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3 结论
本次试验对不同种类作物秸秆与鲜牛粪发酵后养殖蚯蚓试验结果, 不同种类作物秸秆养殖蚯蚓的效果之间无明显差异。添加不同比率的作物秸秆与牛粪混合后用于蚯蚓养殖的试验结果, 养殖效果间存在显著差异, 随着作物秸秆添加量的增加, 蚯蚓产量呈下降趋势, 添加量超过25%后产量下降尤为明显, 作物秸秆的最佳添加比率应在15%左右[6]。
近年来, 贵州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而因此产生大量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对环境产生的压力也日益增加, 据统计全省2010年产生牛粪近2500万吨, 被有效利用的仅60%, 其余的未得到合理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作物秸秆1100万吨, 部分通过过腹还田和其它方式得到利用和处理, 但其中一半以上被焚烧或遗弃, 未能得到合理利用。利用循环农业经济原理, 对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 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更大化, 是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对环境影响的最有效措施。在贵州省农业工程学会和有机农业学会专家的指导下, 本省多处采用牛粪与秸秆养殖蚯蚓 (蚯蚓用于放牧养鸡) 和种植蘑菇的循环农业模式, 进行区域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于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竞争能力和附加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对利用作物秸秆养殖蚯蚓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 添加10%油菜秆、玉米秆、辣椒秆、稻草四种作物秸秆与鲜牛粪发酵后养殖蚯蚓, 蚯蚓产量每平方米平均分别为2.74千克、2.71千克、2.72千克和2.68千克, 不同种类的作物秸秆与牛粪混合后用于蚯蚓养殖的效果无明显差异;添加油菜秸秆10%、15%、20%、25%和30%与鲜牛粪发酵后养殖蚯蚓, 蚯蚓产量平均每平方分别为2.95千克、2.96千克、2.85千克、2.62千克和2.44千克。随着作物秸秆添加量的增加, 蚯蚓产量呈下降趋势, 作物秸秆的最佳添加比率应在15%左右。该研究为牛粪与秸秆养殖蚯蚓的循环农业模式产业化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蚯蚓,秸秆,牛粪,养殖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宁宁, 李宝林, 王凯军, 等.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J].环境保护, 2000 (12) :11.
[2]王卫平, 薛智勇, 等.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对鸡粪堆肥发酵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 2005, 17 (5) :292-295.
[3]胡尚勤.微生物除臭牛粪的初步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 1994 (1) :9-11.
[4]刘春和, 邢振岭, 肖红.畜禽粪便处理方法及综合利用模式的探讨[J].农机化研究, 1998 (2) :77-80.
[5]庞金华, 程平宏, 余延园, 等.两种微生物制剂对猪粪堆肥的效果[J].农业环境保护, 1998, 17 (2) :72-73.
养殖蚯蚓的用途论文 篇4
关键词:温度;蚯蚓;粪便配比;生长;繁殖
中图分类号: S865.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2-0282-03
收稿日期:2015-03-01
基金项目:“动物学”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编号:湘教发﹝2011﹞76];湖南常德市科技重大專项(编号:900197060001);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成钢(1976—),男,山西太谷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物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控。E-mail:chenggang876@126.com。近几年来,随着畜牧产业化发展和养殖方式转变进程的加快,我国集约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迅速,但由于对养殖所产生的粪尿污染治理滞后,缺乏有效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渠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尤其在粪便综合循环利用与控制污染方面任重道远[1]。利用粪便资源养殖蚯蚓周期短、见效快,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2-5]。前期研究表明,不同畜禽粪便合理搭配养殖蚯蚓具有可行性,蚯蚓作为一种变温动物对养殖温度变化和粪便种类较为敏感[6],为了进一步研究温度对各类粪便基料配比养殖的蚯蚓生长及繁殖的具体影响,试验采用花盆室内养殖法对赤字爱胜蚓“太平3号”进行了小规模养殖试验,观测各类粪便配比基料中养殖的蚯蚓在15、20、28 ℃温度条件下的生长、繁殖、取食、排便活动及适应性等生物学特性指标,旨在为广大养殖户合理、科学利用粪便资源进行大田蚯蚓高效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赤子爱胜蚓太平3号种用蚯蚓,购自湖南省益阳市世乔蚯蚓养殖场;各种畜禽粪便购自湖南省常德市安乡雄韬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1.2方法
1.2.1粪便的发酵、腐熟与配比将猪粪、鸡粪、羊粪、牛粪分别放置于密封容器中,使其含水量达到50%~75%,用塑料薄膜密封后,在25 ℃发酵30 d,发酵结束后在阳光下曝晒3 d后,按照猪粪 ∶羊粪=6 ∶4、牛粪 ∶鸡粪 ∶羊粪=3 ∶2 ∶5、猪粪 ∶鸡粪 ∶羊粪 ∶牛粪=3 ∶1 ∶2 ∶4的比例配制养殖基料,混合均匀后备用。
1.2.2蚯蚓花盆室内养殖法将上述配好的粪便基料装入直径40 cm、高30 cm 的花盆内,基料的高度不超过盆高的 3/4,投放蚯蚓数量为(400±50)条/盆,试验所用花盆规格及盆中放置蚯蚓数量均相同。由于盆内的湿度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为了保持盆内湿度适宜,盆口用稻草覆盖,厚度10 cm,每日查看1次,并定期喷水,饲养7 d后,如蚯蚓无逃逸、无死亡方可进行正式试验。
1.2.3温度对不同畜禽粪便配比养殖蚯蚓生长的影响采用花盆室内养殖法,在15、20、28 ℃条件下,每种不同粪便组合比例分别放置3个蚓盆,定期倒出花盆中的基料,根据盆中基料疏松度及蚓粪排出情况,定期观察和测量盆中蚯蚓最适活动范围,进食、排粪、逃逸、死亡、体质量及体长情况,以及用秒表记录强光照射后钻入基料中的时间。从幼蚓孵出开始,每隔7 d随机选取盆中30条蚯蚓,清除蚯蚓体表基料后,分别对每条蚯蚓的体长、体质量进行精确测量记录;每日随机选取盆中30条蚯蚓,放入含有100 g对应蚓盆基料的玻璃容器中,24 h后对盆中蚯蚓所排粪便进行称质量,计算平均值,连续测量7 d。
1.2.4温度对不同畜禽粪便配比养殖蚯蚓繁殖的影响采用花盆室内养殖法,在15、20、28 ℃条件下,每种不同粪便组合比例分别放置3个蚓盆,定期观察盆中蚯蚓生殖环带出现的日龄、交配繁殖及产卵情况。用自制塑料容器随机在蚓盆中取样,记录1 cm3基料中蚓茧数。待种蚓产出蚓茧,定期收集蚓茧,每批次每盆取100个,用纱布包好放置在同一蚓盆中,测定不同批次纱布包中蚓茧孵化时间及不同温度下的蚓茧孵化率,并对蚯蚓产卵数量、时间间隔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
1.2.5数据统计学分析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0 进行整理,用SPSS 16.0软件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蚯蚓体长、质量等指标均采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温度对不同种类粪便配比养殖蚯蚓生长情况的影响
通过对15、20、28 ℃ 3个温度梯度下连续11周的观测发现,28 ℃条件下,采用2种和4种粪便组合养殖的蚯蚓在11周龄的平均个体体质量均较15 ℃和20 ℃条件下养殖的蚯蚓大。在15 ℃条件下,各种比例粪便组合养殖的蚯蚓体质量在各周龄间差别不显著;20 ℃条件下,采用2种粪便组合,蚯蚓生长速度在3~9周龄间明显慢于采用3种和4种粪便组合养殖的蚯蚓,而采用3种和4种粪便组合养殖的蚯蚓体质量在各周龄间差别不显著;28 ℃条件下,采用2种和3种粪便组合,即按照猪粪 ∶羊粪=6 ∶4及牛粪 ∶鸡粪 ∶羊粪=3 ∶2 ∶5比例配比,太平3号蚯蚓在4~8周龄间的生长速度较采用4种粪便组合生长速度快(表1至表3、图1至图3)。
2.2温度对不同种类粪便配比养殖蚯蚓采食及活动情况比较结果
nlc202309030834
试验发现,在15、20、28 ℃ 温度梯度下,不同种类粪便配比養殖蚯蚓日蚓粪质量随着添加粪便种类的增加而增加,而在最适活动范围,喂食间隔、喂食厚度、逃逸数、死亡数及钻入时间等指标间无明显差异;凡添加有鸡粪的养殖基料中,蚯蚓死亡条数较多(表4)。
2.3温度对不同种类粪便配比养殖蚯蚓繁殖情况比较结果
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不同种类粪便配比养殖蚯蚓在生殖环带出现日龄、产生蚓茧日龄、蚓茧孵化时间及孵化率等各项繁殖指标均有增高的趋势,不同种类粪便配比养殖的蚯蚓在同一温度环境下,各项繁殖指标差异不显著(表5)。
3结论与讨论
前期试验结果表明,按照猪粪 ∶羊粪=6 ∶4、牛粪 ∶鸡粪 ∶羊粪=3 ∶2 ∶5、猪粪 ∶鸡粪 ∶羊粪 ∶牛粪=3 ∶1 ∶2 ∶4的比例配制养殖基料,养殖蚯蚓效果较好。由于温度是影响蚯蚓养殖较大的影响因素[6],试验对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种类粪便配比养殖蚯蚓的生长与繁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28 ℃条件下,采用猪 ∶羊粪=6 ∶4的比例来养殖蚯蚓,生长速度较快,养殖效果最好。在相同环境温度下,不同基料配比太平3号蚯蚓生长速度在不同周龄间不同,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各项繁殖指标均有增高的趋势。试验结果提示,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蚓茧孵化率较高,利用不同种类粪便配比要实现蚯蚓常年常态养殖,应控制好养殖温度,冬季寒冷季节要覆盖塑料薄膜以利于增温, 保证蚯蚓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生长与繁殖,在蚯蚓不同生长阶段通过添加或减少某一类型粪便,能促进蚯蚓增质量和繁殖。相信随着蚯蚓养殖技术的更新与推广,将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防止和消除养殖场粪便污染、拓宽猪粪和鸡粪利用渠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7-9]。
参考文献:
[1]王方浩,马文奇,窦争霞,等. 中国畜禽粪便产生量估算及环境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2006,26(5):614-617.
[2]姜桂苗,何剑斌,马振乾,等. 蚯蚓粪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J]. 新农业,2011(6):24.
[3]崔美香,刘艳芬,薛进军,等. 利用蚯蚓规模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36-1937.
[4]张夏刚,刘晓妮,项斌伟,等. 赤子爱胜蚓处理羊粪的研究[J]. 中国草食动物,2011,31(4):16-20.
[5]刘孝华. 蚯蚓养殖的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087-2088,2103.
[6]成钢,龙晓琴,王宗宝,等. 温度对牛粪养殖蚯蚓生长与繁殖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42(12):137-138.
[7]胡银根. 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发展探讨[J]. 特区经济,2007(11):130-131.
[8]成钢,王文龙,赵铭,等. 湖区波尔山羊健康养殖与生态综合利用[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376-377,456.
[9]成钢,王文龙,赵铭,等. 湖区山羊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2):25-26.钟小仙,刘智微,钱晨,等. 海盐胁迫对海雀稗新品系SP2008-3植株形态与生长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2):285-287.
养殖蚯蚓“九步走” 篇5
六、科学管护
在蚯蚓的生活环境中, 必须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如在室内养殖, 则应常开门窗。一般说来, 蚯蚓的活动温度为5~30℃, 10℃以下活动迟钝, 5℃以下处于休眠状态, 0℃以下会被冻死。因此, 室内养蚯蚓时, 冬季要堵严门窗, 防止漏气散温, 可采用火炉、火墙、暖气等措施升温、保温。露天养蚯蚓的, 冬季可采用移入地窖、加厚饲料层等措施来解决升温、保温问题。将蚯蚓移入地窖养殖, 温度可保持在10℃以上;或将养殖层加厚到40~50厘米, 饲料上面覆盖杂草, 再盖上塑料薄膜。蚯蚓爱吃细、烂、湿的饲料, 加之它依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因而水分的供应特别重要。饲料含水率以70%左右为宜, 用手挤压上层料, 指缝间应有水滴, 底层要求积水1~2厘米。夏季每天早晚要各浇水1次, 冬天每3~5天浇水1次, 并在饲料面上加盖稻草保温、保湿。饲料的p H值以5.5~7.8为宜, 过酸环境会导致蚯蚓逃逸或死亡。饲料内忌混入人粪尿、化肥和农药等物质。
七、防治病害
蚯蚓疾病很少, 人工养殖中主要有缺氧症、饲料中毒症等疾病。若发现蚯蚓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 此时应将基料撤除后继续发酵, 加缓冲带, 或喷水或排水, 使基料土湿度保持在30%~40%, 中午暖和时开门窗通风或揭开覆盖物, 加装排风扇等。若发现蚯蚓局部甚至全身急速瘫痪, 背部排出黄色或草色体液, 大面积死亡, 这时要迅速减薄料床, 将有毒饲料撤去, 钩松料床基料, 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 让蚯蚓潜入底部休息, 慢慢即可恢复。
八、繁殖收取
蚯蚓雌、雄同体, 异体交配。人工养殖的蚯蚓约50天成熟, 成熟的蚯蚓2~5天可产卵泡1个。卵泡呈麦粒状分布于饲料表面, 内含1~7个受精卵。在气温25~35℃条件下, 卵泡经11~22天孵化出小蚯蚓。蚯蚓寿命3~5年, 随年龄的增长其产卵能力逐渐减弱, 故需适时更换蚯蚓种。从幼蚓到成蚓需生长50~90天, 故1年中可养3批成蚓。按每平方米养殖15 000条计算, 在1平方米的养殖场地内, 1年可生产成蚓约20千克。利用蚯蚓怕光的习性, 收取蚯蚓时可让饲料床见光, 蚯蚓即钻到饲料床深部, 这时刮去表层蚓粪, 将底部聚集成团的蚯蚓取出, 再除去附着的饲料即可。或将蚯蚓、蚓粪倒入3毫米筛孔的筛子上, 来回振动, 将蚓粪、蚓卵筛漏到下边的容器里, 再将剩在筛面上的成蚓采收下来。
九、制蚯蚓粉
养殖蚯蚓大有可为 篇6
一、经济价值
1. 改良、肥沃土壤
蚯蚓吞食土壤, 排出蚓粪, 蚓粪颗粒均匀、无味、卫生, 保水透气功能比一般土壤高3倍;氮、磷、钾含量较高, 含17种氨基酸, 有机质含量40.2%, 有益菌20~20000万个/克;蚓粪肥效高, 抑制有害菌生长繁殖能力强, 能提高土温、保水、保肥, 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蚓粪养花, 可显著延长花期且更鲜艳。蚓粪节省了农药、化肥, 集营养、防病、促进植物生长于一体, 是生产有机食品的最佳肥料。在美国, 蚯蚓生物肥料售价比一般化肥高2~3倍。
2. 新型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蚯蚓蛋白质含量60.4%, 氨基酸含量高, 为畜禽和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蚯蚓蛋白中亮氨酸含量最高, 其次是精氨酸和赖氨酸等, 精氨酸含量为鱼蛋白的3倍, 色氨酸含量为动物血粉蛋白的4倍、为牛肝的7倍。蚓体粗脂肪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 利于满足动物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蚓体还含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B、E, 可有效弥补饲料中维生素不足。蚓体中大量微量元素及多种活性成分, 能促进动物生长, 增强免疫力。蚓粉完全可代替鱼粉作为饲料中的蛋白来源。
畜禽和鱼均喜食含蚓粉的饲料, 含蚓粉的混合饲料喂养幼畜、禽或鱼苗, 生长快、色泽光洁, 发育健壮, 死亡率低。每头猪每天喂0.1~0.2公斤蚯蚓, 每天可增重0.25~0.5公斤而且猪肉嫩、鲜、无异味, 肉品质明显提高;用蚯蚓喂蛋鸭, 可使鸭蛋平均增重10克左右。
3. 处理畜禽粪便
我国养猪业日排粪量291万吨, 养鸡日排粪量3.8亿公斤。由于缺乏相应的处理技术和设施, 大量畜禽粪便直接排放河道或堆放在田头, 污染严重。利用蚯蚓处理畜禽粪是治理污染的重要途径。利用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养殖蚯蚓, 不仅防治污染, 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又变废为宝, 得到生产有机食品所必须的无化学制品污染的生物肥料, 一举多得。
4. 食用
经济发达国家已兴起开发蚯蚓保健食品热, 年贸易额约20亿美元, 且每年以20%~25%的速度递增。蚯蚓食品可烹、炒、炸、煎, 味道鲜美。精制蚯蚓已被用于焙制饼干、面包和肉类代用品;蚯蚓肉和牛肉混合制成的汉堡包, 售价比一般汉堡包贵15%。日本是目前蚯蚓最大消费国, 也是最大进口国, 日本食品工业运用现代技术开发研制出蚯蚓粉保健食品, 经测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蛋白质58.5%、脂肪6.3%、亚油酸110毫克、维生素B1 1.3毫克、维生素B2 3.3毫克, 具有调节身体疲劳, 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 预防低血压、神经痛和便泌等功效。
5. 药用
蚯蚓入药历史久远, 但在我国人工养殖蚯蚓入药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医药学家经多年努力, 从人工养殖的蚯蚓中, 提取“蚓激酶”入药, 目前世界上有十多个国家开展蚓激酶的提取研究。日本宫崎医科大学美原恒教授发现蚯蚓有一种特殊酵素, 可起溶解血栓作用。蚯蚓作中药, 有治疗哮喘病, 解热、麻醉、持续降压、催产等作用, 还能医治黄疸、伤寒、利排尿、解痉挛、涂丹毒、治外伤炎症和牙龈溃疡等。
二、蚯蚓人工养殖
养蚯蚓投资少、效益高、操作简单、用工少、周期短, 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致富路。养蚯蚓无需饲料投入, 各种垃圾、农作物秸秆、草、菜、树叶和畜禽粪便都可用来养殖蚯蚓。20头牛所产粪便可养一亩蚯蚓, 每亩年产蚯蚓3吨, 蚯蚓粪20吨, 增收8000元。养殖蚯蚓的前景已被越来越多的专家认可, 蚯蚓饲养业和蚯蚓食品加工业将会越来越兴旺。
1. 品种选择
选择体型大, 健壮、活泼、生长快, 繁殖力和环境适力强的个体。目前广泛进行人工养殖的蚯蚓品种有大平二号、北星二号、赤子爱胜等。
2. 养殖场地
忌盐碱地, 壤土为宜, 地块平整, 要通风, 全日接受阳光照射, 但防止直射。环境安静、潮湿、天然食物丰富, 没有污染, 水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3. 蚯蚓养殖床的制作
以用牛粪养殖蚯蚓为例, 新鲜牛粪不需发酵, 每个养殖床的长度根据地块、地形设计, 一般长30~50米、宽0.8~1.2米、高15~20厘米, 养殖床间隔0.8~1米, 作为采收蚯蚓和为蚯蚓添加牛粪的人行道。养殖床制作完后, 将其晾晒5~7天, 然后往上浇水, 以备投放蚓种, 养殖床内湿度60%~70%, 在养殖地块上还要做排水渠。
4. 引蚯蚓种
购买蚯蚓种应尽量避免长途运输, 选择路途较近场家购种, 夏季应早、晚运输, 以免对蚯蚓造成过大应激。
5. 投放蚯蚓种
采取小面积试投法, 即取几平米的养殖床先试投喂养, 观察是否有异常反应, 异常行为包括剧烈翻滚、逃逸, 在床体表面聚堆不进入养殖床内等现象。若出现异常, 首先检测牛粪酸碱度是否适宜, 牛粪是否被喷晒过消毒剂等, 蚯蚓生活适宜的p H值为6~8。若无异常便可将蚓种全部投入。
6. 日常饲养管理
(1) 春、秋两季注意保温。春季气温回升阶段, 往养殖床添加的牛粪要铺盖满整个养殖床表面, 牛粪要细腻, 无大块。避免进风, 保持养殖床内温度。秋季做法与春季相似, 因秋季属气温回落时节, 可适时分期分批添加牛粪, 增厚养殖床, 提高养殖床温度, 夜晚气温降低, 可覆盖农作物秸秆或塑料薄膜, 起到保温作用。夏季气温较高, 养殖床内水分蒸发较快, 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可种植遮荫作物, 设置遮阳网, 如条件允许, 最好在基料上方设置喷水系统, 每天喷水, 保证养殖床湿度, 温度控制在15~30℃。 (2) 控制湿度。根据养殖床内水分含量, 蒸发程度, 不同季节降雨量, 适时适度给水, 给水过多, 可造成蚯蚓自切。湿度60%~70%为宜, 可用手攥取一团基料, 从手指缝隙有水溢出即可。 (3) 建议人工除草, 也可利用除草剂除草, 在喷洒除草剂3日内不要往养殖床上浇水, 防止蚯蚓中毒。 (4) 北方冬季寒冷, 应将养殖床加厚, 床高50厘米, 加盖塑料薄膜, 再盖上一层稻草帘子, 利于蚯蚓越冬。随时观察基料10厘米深度的温度, 以1~3℃为宜, 若低于0℃, 蚯蚓有可能被冻死。
7. 定时清出卵茧, 提高孵化率
气温15~28℃的季节, 每隔10~15天, 将卵茧从养殖床内清理出来, 放到预先准备好的蚯蚓床上孵化。
8. 采收
利用太阳光光驱采收蚯蚓, 先将宽约0.6~0.7米的塑料薄膜铺在人行道上, 然后将蚯蚓连同基料一同移至塑料薄膜上, 随着太阳光照射, 蚯蚓便会向基料底层移动, 便可逐渐清除上层基料, 最后获得鲜蚯蚓。采收结束后, 把基料回填至养殖床上, 并将养殖床修整好, 添加新鲜的牛粪即可。
9. 防敌害
养殖蚯蚓的用途论文 篇7
近年来,青海省集约化养殖日渐壮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在高海拔条件下将家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是当前青海省养殖业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试验将蚯蚓引入青海高海拔地区进行养殖,研究在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的自然环境下,人工养殖蚯蚓能否正常生长和对粪便处理效果,以期为今后高海拔地区家畜粪便处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蚯蚓及RW促腐剂
蚯蚓品种为日本大平2 号,引种自陕西省秦川肉牛良种繁育中心; RW促腐剂,中国农业大学和鹤壁市人元生物肥技术研发中心共同研制的高科技产品,由河南省鹤壁市人元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适用于牛、羊、马、鸡、鸭等畜禽类粪便处理,由能够强烈分解畜禽类粪便的细菌、丝状菌、酵母菌等11 种菌株及相关酶类复配而成。特点是起温快、堆肥周期短、堆肥高温持久、堆肥总养分损失少。每千克RW促腐剂可处理畜禽类粪便10 000 kg。
1. 2 试验设计
引种于2011 年4 月初进行,从陕西省秦川肉牛良种繁育中心引进了蚯蚓( 日本大平2 号) ,引种后在湟中县互邦奶牛场进行饲养试验。青海省湟中县土门关互邦奶牛场占地5. 3 hm2,平均海拔2 260 m,属高原凉温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 8 ℃,年降水量为527 mm。将供试牛粪分为3 组,1 组为蚯蚓处理牛粪组,2 组为加促腐剂处理牛粪组,3 组为纯牛粪组,蚯蚓养殖、促腐剂发酵、自然发酵1 个月后采样分析。每组3 个重复,试验期蚯蚓生长繁殖的环境温度为18 ~ 23 ℃,湿度为70% ~ 90% ( 通过覆盖塑料薄膜保湿) 。蚯蚓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一般在5 ~ 30 ℃ 之间,最适温度为20 ℃ ,温度低于5 ℃ 或高于30 ℃均不利于蚯蚓的生长繁殖,0 ℃ 以下可能冻死。陕西省秦川肉牛良种繁育中心的养殖方式为开放式养殖,就是养殖蚯蚓不需要任何的遮盖,直接把蚯蚓放进牛粪里; 而青海昼夜温差比较大、湿度低,需要在牛粪上面盖塑料和草帘子保暖; 草帘子遮阳,防止阳光直晒造成牛粪温度过高。试验前期进行了牛粪发酵。牛粪发酵20 d,然后将蚯蚓放入已发酵好的牛粪里,1 个月后取样,在实验室进行蚯蚓处理牛粪、加促腐剂处理牛粪和纯牛粪比较测定及养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牛粪与蚯蚓粪中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和p H值测定结果见表1。
由表1 可以看出,牛粪中投放蚯蚓后最后获得的蚯蚯蚓粪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而且氮、磷、钾含量也很丰富,它们的平均值分别为1. 69% 、1. 15% 、1. 70% 。尽管有机质中全钾含量有所降低,但全氮、全磷的含量明显升高。综合说明蚯蚓处理牛粪仍是三要素含量高的有机肥料。 本试验中蚯蚓处理牛粪的p H值为7. 97,略有降低,原因在于蚯蚓调节牛粪p H值的能力和蚯蚓食道分布的钙腺有密切关系,钙腺能分泌过剩的钙或碳酸盐,中和有机酸,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据有关资料报道,蚯蚓处理牛粪中富啡酸的含量增加2. 4 ~ 3. 6 倍,与钙结合的胡敏酸和富啡酸分别增加2. 5,7. 5 倍[2],因此,和纯牛粪相比,蚯蚓处理牛粪更容易促进植物生长。
3 讨论
3. 1 蚯蚓处理前后物料物理特性变化
蚯蚓利用前,牛粪为黄褐色,有一定臭味,质地细软,较湿。混合粪为褐色,有较强臭味,氨气重,有小结块,较干燥。蚯蚓利用后的物料均呈黑褐色泥土状,无臭,质地细致,粒状分布均匀,且不会板结成块,保水、保肥能力有很大提高。
3. 2 促腐剂处理效果
通过促腐剂和蚯蚓处理的牛粪,养分含量发生变化。经过促腐剂处理的牛粪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均降低,全钾含量增加,p H值升高; 蚯蚓处理牛粪全氮、全磷含量升高,而全钾和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p H值趋向中性。综合以上结果,蚯蚓处理牛粪比促腐剂处理牛粪效果好。
4 效益分析
利用蚯蚓的生命活动来处理动物粪便是一项古老而新兴的生物技术。这项技术工艺简便,费用低廉。能获得优质有机肥和高蛋白饲料,且不与其他动物争饲料,不产生二次废物,不会形成二次环境污染。蚯蚓的养殖周期短、繁殖率高、饲养简单、投资小、效益高。如果40 ~ 60 d为1 个周期,每年可繁殖6 ~ 9个周期,年增殖达200 ~ 500 倍[3]。若饲养管理得当,每亩可产鲜蚯蚓2 ~ 4 t。按目前市场价格每亩( 1 亩≈666. 7 m2) 地效益在2 ~ 3 万元计算,养殖蚯蚓666. 7 m2可获利8 000 ~ 10 000 元。每年国际市场上干、鲜蚯蚓贸易交易额可达30 亿美元,且每年以20% 的速度递增[4]。蚯蚓粪产品开发价值也非常大。以蚯蚓粪加工的绿色有机肥料是园林绿化、养花种草的高级肥料。国内蚯蚯蚓粪价格在600 ~800 元/ m3,而牛价格在30 ~ 50 元/m3,另外,蚯蚓粪富含蛋白质,不会发霉、腐烂,无臭味,可以做配合饲料的组成原料,与其他饲料搭配饲喂畜禽有助于解决蛋白质饲料不足的问题[4]。
利用蚯蚓处理畜禽粪便,不仅可以减少日益严重的畜禽粪便污染,而且还可以获得蚯蚓及蚯蚓粪这些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合理利用蚯蚓处理畜禽粪便,不仅可以解决蛋白质饲料资源不足的现状,还可以降低畜禽粪便污染。采用蚯蚓处理粪便是青海省今后处理家畜粪便的有效手段之一。
青海省的气候以高寒干旱为总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由于太阳辐射量较高、降水少,晴日多,蒸发强,大气中水分稀少,决定了气候干旱的特性。气候特征与养殖蚯蚓的生活环境是一个矛盾,开放式饲养蚯蚓的生活环境温度可达到,但粪便中的水分很快会蒸发; 通过塑料薄膜覆盖保住了湿度,但到了晴天中午粪中的温度很快会超标,给蚯蚓的生存带来危险。通过塑料薄膜覆盖与遮阴的形式组合饲养又加大了管理工作量。因此,在青海高原地区进行规模化蚯蚓饲养,建议在塑料暖棚中进行,既解决了以上问题,又避开了昼夜温差大给蚯蚓生活带来的影响。
蚯蚓养殖技术与加工利用 篇8
1 太平二号蚯蚓品种介绍
太平二号蚯蚓也叫赤子蚯蚓, 体色紫红。与其他品种的蚯蚓一样, 太平二号蚯蚓属腐蚀性动物, 怕光、怕震动、怕高温严寒, 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通气、富含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里。太平二号蚯蚓拥有繁殖率高、繁殖速度快, 适合高密度养殖的特点, 是人工高产优产养殖的优质品种。形态特征:太平二号蚯蚓体长130 mm。体扁平, 尾部黄色, 雌雄同体, 生性温顺。无“冬眠”习性, 引种太平二号蚯蚓可采用美国红蚓和日本爱胜蚓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蚯蚓良种。能耐-10 ℃的低温, 有 “冬蚯蚓”之美誉。
太平二号蚯蚓26~30 ℃气温中每条蚯蚓年累计可繁殖14 000~40 000 条。通过2 个月饲养后, 1 m3饲料投种10 000条, 月可产鲜蚯蚓60 kg。太平二号蚯蚓的食性广, 其每天摄食量与体重相近, 其中1/2 作为蚓粪排出。生产1 t鲜蚯蚓, 需摄食70~80 t有机垃圾畜禽粪。
太平二号蚯蚓是喂养猪、鸡、鸭、鱼等禽畜、水产的优质饲料, 喂养太平二号蚯蚓的禽畜、水产, 不仅生长速度更快, 味道更加鲜美, 而且营养也更丰富。这主要原因是因为太平二号蚯蚓中含有大量蛋白质。据分析, 太平二号蚯蚓的干品粗蛋白质含量达60%, 高于进口鱼粉。蚯蚓的蛋白质中有不少是畜、禽和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 其次是精氨酸和赖氨酸[4,5,6,7,8]。
2 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是湖南省2016 年养殖业重点推广技术。2015 年9 月18 日,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在湖南津市组织召开《湖南省现代畜牧业 》会议, 将蚯蚓养殖技术作为生态农业重点推介技术, 并到蚯蚓养殖企业参观学习。洞口县畜牧水产局积极响应省局号召, 组织洞口县天牧业公司肖和忠、士山农业公司罗丽芳、马口坪猪场王恒万、兴发猪场唐前展、风林特种养殖场肖劲风等到津市蚯蚓企业学习取经, 引进日本太平二号蚯蚓 (红虫) 。主要学习怎样做蚯蚓床、粪便发酵及放养蚯蚓、防逃、收集和加工等技术。经过逾3 个月的实践, 基本掌握了蚯蚓养殖技术。
2.1 养殖饲料准备
猪牛粪60%、杂草30%、垃圾10%, 常投烂水果, 或猪粪、牛粪、鸡粪各20%, 稻草40%。蚯蚓饲料的发酵处理采用堆沤发酵方法。先铺1 层稻草, 再铺1 层猪牛粪, 然后铺1层稻草, 如此重复数层。堆积发酵7~15 d, 即可投放种蚯蚓。
2.2 蚯蚓的捕捉方法
蚯蚓畏光, 一般用强光刺激法捕捉。将蚯蚓饲养堆上的遮光物揭除, 蚯蚓畏光而往堆内钻, 稍后再除去一层饲料堆积物。如此反复, 最后收集到的全是蚯蚓。
2.3 日常管理
2.3.1 清除蚓粪。清粪工作一般选择在晴天气温为15~25 ℃的时期。清除蚓粪的方法:将蚓床表层的饵料及蚓粪铲出, 深度以清粪铁铲下面基本无蚯蚓及蚓茧为准, 然后把下面的蚓粪铲出运走, 再将原移去的表层搬回到蚓床上。
2.3.2 防逃。下雨后一般会有少量蚯蚓爬出, 可在蚯蚓养殖场周围放几处畜粪, 以引诱蚯蚓钻进吃食, 减少逃逸。如遇大雨蚓床被水淹没, 可捆扎稻草秆固定在蚓床四周, 防止蚯蚓随水流走。如果排水不畅, 可合并蚓床, 使蚓床抬高, 保证卵茧正常孵化。
工厂化生产是使用水泥池, 每个10~20 m2不等, 池深50~60 cm。地面平养也要以500 m2或1 000 m2为单位, 周边用深60~70 cm的水泥墙防逃。
2.4 病害与敌害防治
如因毒害原因蚯蚓出现痉挛状结节变粗而短, 黏液增多, 体色变白而死亡或室内暂养蚯蚓发病, 要转移养殖环境。如由于养殖环境潮湿而导致蚓体变白, 可添加发酵过的干畜粪或精饲料, 如发现已有蚯蚓死亡, 要立即搬入蚓床饲养。养殖场避免选择在农药喷施量较大的地方, 同时避免选在工厂附近或公路沿线。另外, 避免饲喂喷过农药的饲料。
3 蚯蚓加工技术
因鲜 (活) 蚯蚓是各种寄生虫的终生宿主, 用活蚯蚓直接饲喂畜禽, 畜禽肠道易发生严重的寄生虫病, 造成营养缺乏及消瘦病症。因此, 应把蚯蚓加工成干品, 杀灭活蚯蚓体中寄生虫。方法:将鲜蚯蚓用水煮沸后, 晒干或烘干打碎成干品, 然后作为养禽饲料, 添加干品蚯蚓粉20%~25%代替进口鱼粉或豆饼。节约饲料成本25%以上。
4 对蚯蚓进行综合利用的研究
洞口县目前第1 步蚯蚓养殖已经起步, 第2 步是对蚯蚓进行综合利用, 进行课题设计, 确定研究方向。
4.1 蚯蚓和蚯粪对土壤结构和肥力作用的研究
联合洞口县农业局土肥站、实验室农艺师, 对蚯粪氮、磷、钾和蚯粪施用后土壤氮、磷、钾养分进行测量, 放养蚯蚓和蚯粪对改土肥力的作用, 以及对农作物 (玉米、大豆、白菜、萝卜为例) 生产试验和生产影响, 进行课题研究。
4.2 蚯蚓干品营养成分测量分析的研究
聘请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大学教授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进行研究, 洞口县提供蚯蚓干品样品, 进行蛋白质含量以及其他养分测量。
4.3 蚯蚓干品替代鱼粉豆饼蛋白质进行畜禽鱼饲养对比试验研究
利用蚯蚓干品营养成分最新测量结果, 科学添加蚯蚓干粉的饲料配方, 替代或部分替代鱼粉豆饼, 对蚯蚓节约饲料成本、蚯蚓饲料最大利用率进行研究, 开辟新型猪饲料、鸡饲料、虹鳟饲料、良种泥鰍饲料、黄鳝饲料。
4.4 蚯蚓养殖对粪污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作用的研究
利用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养殖蚯蚓, 对垃圾、粪污减排量进行研究和评价。
5 结语
综上所述, 利用发酵的鸡粪、猪粪、牛羊粪和生活垃圾饲养蚯蚓, 然后用蚯蚓养殖畜禽鱼, 既能废物利用, 减少环境污染, 又能作为畜禽动物蛋白性饲料, 大幅度降低养殖饲料成本。人们已把蚯蚓的应用转向生物制药工程, 尤其是提取的“蚓激酶”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理想保健药品。如饲养鸡, 增加鸡的蛋白质来源, 又能改善鸡的肉质风味, 销售特色鸡蛋, 如“虫子蛋”“虫虫蛋”, 市场售价可达3 元/枚, 比常规鸡蛋价高120%, 这不失为山地鸡生态放养的又一特色。用蚯蚓喂养畜禽适口性好, 畜禽生长速度快, 味道鲜美。因此, 随着蚯蚓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蚯蚓产业将成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新兴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胡成玉, 李文平.蚯蚓养殖技术的研究进展[J].湖南饲料, 2010 (4) :25-27.
[2]陈宝书, 陈本建.蚯蚓粪营养成分的研究[J].四川草原, 1998 (3) :22-24.
[3]刘涛, 董美英, 章世元.蚯蚓的培养基制作和饲养方法[J].农技服务, 2005 (5) :39-40.
[4]孔凡真.蚯蚓的养殖及开发利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1 (12) :6.
[5]杨草.蚯蚓养殖新技术[J].当代畜禽养殖业, 1997 (7) :26.
[6]徐娥, 夏先林.蚯蚓的养殖及其作为饲料资源加工利用现状概述[J].贵州畜牧兽医, 2006 (5) :17-18.
[7]孔凡虎, 林亚峰, 杨志强.蚯蚓处理畜禽粪污工艺条件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 2012 (9) :92-93.
醋在动物养殖中的用途 篇9
1传统功能主治
1)下气消食。用于家畜肚腹胀满,牛脾虚不磨,消化不良等。
2)散瘀消肿。用于疮黄肿毒,产后淤血作痛,以及外敷金疮、乳痈等。
2现代药理研究
醋对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肺炎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及流感病毒等具有很好的抑制或杀灭作用,还有杀虫作用。
3醋在动物养殖上的用途
1)用于抱窝母鸡醒巢。每只母鸡灌服醋2~3 m L,1次/d,连用2~5 d。
2)预防新生骡驹溶血病。醋50~70 m L,用胃管给新生骡驹投服,每隔2 h灌服1次,连用4~6次。
3)预防鸡白痢。将食醋用冷开水稀释成5%浓度的溶液,供雏鸡自由饮用,断绝其他水源。每天天黑时倒弃未饮完的醋溶液,更换新溶液。连用5~7 d。
4)治疗牛、羊、猪尿素中毒。成年牛:醋2 000m L,白糖500 g;犊牛:醋400 m L,白糖100 g;羊:醋300 m L,白糖80 g;猪:醋300 m L,白糖70 g。用冷开水将白糖充分溶解后,与醋混合一次灌服。间隔2 h重复1次。连服3~6次即痊愈。
5)治疗马、牛马铃薯中毒。醋1 000 m L,石蜡油1 000 m L,混匀灌服。2剂/d,连服2~3 d。
6)治疗马、牛风湿关节炎。醋2 000 m L,花椒20 g,共煎水放入3层纱布包扎,热敷患部。2次/d,连用3~7 d。
7)治疗马属动物痉挛。醋1 000 m L,煎沸10min,候温灌服,2剂/d,连服2~3 d。
8)治疗马属动物肠便秘。醋1 000 m L,食盐200~300 g(加入40~50℃温水4 000~5 000m L中溶解),先用胃管投服醋后约15~30 min,再灌服盐水,配合牵遛和局部按摩。1剂/d或隔日1剂,连用2~5剂。
9)治疗马骡肠炎。醋1 000 m L,高粱500~750 g(炒成黑色,粉碎为细末),幼驹用量酌减。混合一次灌服。2剂/d,连用3~5剂。
10)治疗牛、羊胎衣不下。醋的使用量为牛1 000m L,羊300 m L。放于瓦盆内,用一小铁块烧红放入醋盆内,马上形成醋蒸汽,放于母畜鼻孔下,让其吸入,反复3~10次。
11)治疗耕牛黄荆条中毒、碎马草中毒、羽扁豆中毒、石灰中毒。醋500 mL,灌服,1剂/d,连服2~3剂。
12)治疗牛支气管炎。醋500 m L,蜂蜜300 g,混合加水适量灌服。2剂/d,连服3~7 d。
13)治疗猪食盐中毒。醋100 m L,白酒100 m L,适量水灌服,2剂/d,连服2~5 d。
14)治疗猪苦楝子中毒。醋300 m L,加水适量灌服,3剂/d,连服3~7 d。
15)治疗母猪久不发情。醋100 m L,山楂50 g(研细),混合后用开水冲,候温喂服,1剂/d,连喂3~7剂。
16)治疗仔猪白痢。给20~30日龄患病仔猪,每头灌服醋2~3 m L,2次/d,连服2~5 d。
17)治疗兔螨病。醋500 mL,烟叶100 g,煮沸,候温,取汁涂擦患部。2~3次/d,至痊愈。
摘要:本文叙述了醋的传统功能主治、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着重介绍了醋在现代动物养殖、疾病防治中的用途,为养殖户、畜牧兽医工作者开阔技术视野提供支持。
关键词:醋,功能,新用途
参考文献
[1]瞿自明,徐方舟,江锡基.兽医中草药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555-556.
[2]刘娟,朱兆荣.兽医中药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67-168.
[3]刘旭银,胡朝锦.动物中草药新用途[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128-129.
[4]吴弋群.食醋在兽医临床的应用[J].中兽医学杂志,2007,51(6):51.
[5]李洪强,柴波.食醋在家畜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中兽医学杂志,2002,46(2):14-15.
【养殖蚯蚓的用途论文】推荐阅读:
蚯蚓养殖技术07-17
蚯蚓的故事07-31
《蚯蚓的日记》教案09-27
蚯蚓的宿命散文10-02
蚯蚓的作文300字08-25
李霞《蚯蚓的日记》教案09-29
蚯蚓的秘密作文550字06-02
挖蚯蚓的现代诗歌07-04
小蚯蚓的好朋友作文07-17
《野孩子的发现―蚯蚓的日记》教学反思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