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信念教育

2024-08-26

思想信念教育(精选9篇)

思想信念教育 篇1

理想信念,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 各种文化价值观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使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有机力量, 他们的理想信念维系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因此,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及思想引导,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1、概念与内涵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党史教育, 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最终目标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 使其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 逐步形成把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要求相统一的人生观、价值观, 真正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的和谐稳定,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系社会凝聚力、生命力于一体, 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生力军, 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使广大学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马克思主义政党十分重视青年的作用, 因此, 在新形势下,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

第一, 它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带领我们取得了民族独立和富强, 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并在与时俱进中全面推进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和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才能发展中国。这两个思想都是经过历史证明的党的正确的理想信念, 人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尤其是青年大学生, 应坚定党的指导思想, 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创造未来的力量, 不能忽视理想信念教育的前大作用;第二, 它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 但由于社会实践较少, 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 导致不能深刻思考人生。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为基础, 直接作用于思想和灵魂, 从而提高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因此,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想信念教育, 对促进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第三, 它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扎的需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 担负着国家发展的重任, 只有牢固树立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才能使大学生不愧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现状

客观来讲, 当代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但也存在一不少问题, 因此正视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困境, 对进一步加强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至关重要。根据聂立清等人的“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的调查显示, 只有57.7%大学生认同“共产主义最终能够实现”, 从这一点上, 我们不得不看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在逐步发生演变, 他们的心理状况呈现出变化多元、多样的特征, 甚至出现“金钱至上、贪图享乐”等不良主义功利观念, 他们认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 物质利益才是维系生存的根基, 把“挣更多的钱”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 认为理想信念则是虚幻的, 没有现实意义。只重视生活理想的追求, 忽视道德理想的确立。一部分学生崇尚知识改变生活的理念, 不懈的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目标实现, 但忽视了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 不能够践行道德规范, 导致社会公德意识差。这就导致大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现象和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下, 出现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取向模糊等严重的信仰危机;

第二,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判断上, 出现了重个人主义, 轻社会使命感的利己思潮, 很多学生认同奉献精神和社会使命感, 但在实际行动中则更注重个人理想目标的实现, 关注的更多的是个人的身份地位和利益的获取。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人的自我的发展实质上是人的能动的社会化的发展过程, 人的自我实现只有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时, 才能是实现自我发展。在一个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中, 我们发现, 竟有高达72.1%的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为了一份好工作而入党”, 这就表明, 当代很大部分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 一味追求成功和满足自身的价值欲望, 集体意识和觉悟不足;

第三, 高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我国很多高校都较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但在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上则偏重于模式化的讲解, 教育方式不当, 把其作为一门课程去对待, 内容缺乏实践性、针对性和启发性, 在课堂上, 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空洞理论的讲解, 缺少让大学生亲身对社会现实作出切实的评价与分析, 使大学生理想的形成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脱节, 造成教育授课与内心理想信念树立的脱节, 导致学生持更多的漠然态度, 这的却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

第四, 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及西方社会思潮的强势碰撞, 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 再加上社会转型的时代发展带来很多凸显的社会问题, 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极易受多元化思潮的影响, 滋生出一些道德滑坡、腐败、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放大化“景观”, 种种社会问题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产生极大消极影响。

三、探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路径

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相结合

大学生要学会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 要认识到道德、精神品质的重要性, 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巨大潜力, 把奉献社会作为人生的追求与理想, 塑造健全、健康的人格。首先, 应加强自我认知的教育, 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 真正把自己的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其次, 要认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挫折, 面对困难和问题要积极解决, 而不是逃避。

2. 弘扬民族精神,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教育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撑,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求大学生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 这是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一项重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指南针, 高校要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必须牢牢把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3. 改进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方式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坚持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把正确理想信念的培养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不但是一个理论问题, 更应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在教学中, 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最直接、生动和有效的方式。通过社会实践, 使大学生走出课堂, 接触社会, 认识国情, 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体验人生价值, 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 高校还要改变单一的课堂灌输, 由“灌输”向“渗透”转变、由“教育”向“养成”转变, 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 避免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没有生命力的高深理论, 而应该使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召力、质朴的现实感染力, 从而使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产生真切感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黄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是核心》[J].高校理论战线, 2004年 (12) .

[2]王清风.《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着力点》[J].青海社会科学, 2005年 (3) .

思想信念教育 篇2

观看警示教育片 坚定理想信念 筑牢思想防线

平坡镇以“庆七一活动”为契机,组织我镇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观看岗位廉政风险警示教育片《权》。《权》这部专题教育片,是以天津市人防办公室副主任杨海为例子,讲述了一个原本工作认真努力,做事老练成熟,政治前途光明的优秀党员干部,最后被权力和金钱所诱惑,堕落成为了一名贪污腐败份子。看完这部片,大家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敢于直面拒腐防变的严峻挑战,不断提高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严于律己、廉洁从政、警钟长鸣,切实担当起时代和历史赋予党员领导干部的重任。

(平坡镇供稿)

思想信念教育 篇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也将面临诸多的挑战和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颁布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纲领性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并要求高校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 当前转型期间的一些社会突出矛盾及负面因素给社会主义信仰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使得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发生了动摇, 导致对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他们没有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对个人的成长成才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在当代大学中存在着重视个人诉求, 忽视社会责任的现象。调查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青年一代应该具有奉献精神、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也应该重视国家和集体利益。但是, 在实际生活中, 却有不少大学生更加在乎个人利益与幸福, 片面追求、强调自我, 不愿意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缺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追求。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和谐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有不少大学生认为, 只要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就足够了, 就能够实现人生理想与目标, 至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其个人理想是没什么关系的。他们没有认识到,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存在着相容统一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实现的条件, 个人理想只有体现社会理想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同时, 只有每个社会成员共同努力社会理想也才能实现。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

从国际方面看, 进入21世纪之后,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文化输入, 试图对发展中国家青年的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的先进性, 导致其在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在与西方文化的交锋中, 无不渗透着西方国家企图利用人权、民主等问题来进行和平演变的战略图谋。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极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从国内方面看,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社会主体日益多元化,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但另一方面又带来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矛盾, 这在客观上为大学生多样性实用主义价值论提供了条件。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 强化了人的主体意识, 受利益机制的驱使, 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物质需要和经济利益。目前, 我国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多种社会经济形态并存, 多种生存发展方式并存, 因此, 使得个人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具有多元化的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社会利益矛盾逐渐显现, 导致年轻的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念的功利性, 片面追求经济物质需要, 严重削弱了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 这势必影响大学生的崇高理想与科学信念的形成与发展, 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互联网在加速各种文化的相互吸收和融合, 促使各种文化在广泛传播中得到发展的同时, 也将不同的意识形态、世界观和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念等四处传播, 对受众群体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这一平台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宣传、灌输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 这些必然对大学生的理想信仰带来冲击和考验。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 在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中, 理想信念居于核心地位。邓小平指出, 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 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胡锦涛指出:“理想信念, 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 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大学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同时, 大学生在同龄社会群体中具有思想行为的引领作用, 肩负着建设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重任。成长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当代大学生, 思想活跃, 自我意识强。其理想信念、政治观念, 决定着他们能否甘愿奉献、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也影响着广大青少年、甚至所有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同时, 也直接关系我党事业的成败。

如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理想信念要取得成效, 关键是根据社会新形势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 在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上下工夫。

1. 知识引导, 寓教于乐

大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所以, 在大学教育体系中, 要用知识的力量引导他们, 使得大学生不断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做到这点, 教育者首先本身要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其次, 要利用好直接传授专业知识的课堂, 以及管理、服务、环境等等, 不仅要授业, 而且要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同时, 要潜移默化, 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有益活动和载体中去。

2. 情感感染, 适时点拨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方法。与学生共同经历情感的体验, 深化思想教育的功能, 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教育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 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作为教师, 只有尊重学生的想法, 宽容学生的缺点, 适时引导与点拨, 用真诚、尊重面对学生, 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 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所期待的教育价值。

3. 人格熏陶, 潜移默化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实施教育影响的前提, 教学质量的保证。同时,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因此, 教师要忠诚教育事业, 献身教育;热爱学生, 诲人不倦;治学严谨, 精心育人;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锐意进取, 勇于创新;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团结协作。总之,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给予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 处处给学生作出表率, 用自身言行如一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熏陶学生。

4. 文化育人, 境界提升

大学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一个文化过程, 应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筑一种高品位的大学文化生态环境。袁贵仁教授指出:“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 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在校园里, 不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全体教师要全面地育人, 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文化更应该体现出高雅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 优秀的、特点鲜明的大学文化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情感熏陶、境界提升和人格塑造, 在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就是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 要拓展教育途径和方法,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丰富多样的方式方法, 艺术高超的教育技巧, 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都必须以对国家和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 加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 根据新时期大学生主体结构的变化, 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载体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引导大学生把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使当代大学生真正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去, 增强奉献意识, 坚定政治方向,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阎静萍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N].光明日报, 2009-06-16 (09) .[1]阎静萍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N].光明日报, 2009-06-16 (09) .

[2]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 (1949-2006)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202-203.[2]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 (1949-2006)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202-203.

[3]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92-93.[3]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92-93.

[4]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4]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5]冷浩然, 唐志龙, 罗剑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哲学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166-167.[5]冷浩然, 唐志龙, 罗剑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哲学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166-167.

[6]侯丹娟.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及其转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6) :14-16.[6]侯丹娟.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及其转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6) :14-16.

[7]唐桂莲.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3) .[7]唐桂莲.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3) .

[8]李晓蓉.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教育理论研究, 2010 (2) :58-60.[8]李晓蓉.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教育理论研究, 2010 (2) :58-60.

[9]汪波.美国新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中的政治文化传统[J].世界历史, 2002 (1) :35-40.[9]汪波.美国新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中的政治文化传统[J].世界历史, 2002 (1) :35-40.

思想汇报 理想信念 篇4

敬爱的党组织:

转眼间,一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首大学两年的生活与学习,却收获甚微。想起那时候刚刚踏入大学,我怀着远大的理想来到了这里,内心充满了奋斗的力量,决心在这里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而现在感觉离我的目标越来越远了,似乎没有信念支撑着我继续前行。在这即将到来的关键时期——大三,是时候该思考人生的意义了。

还记得,在上高级党校培训的第一次课时,党员同志对我们说: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也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集中体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我为这种精神而敬畏!大学时代,我渴望在四年的大学时光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最初,我为自己设定了很多小目标,比如三笔一画的考核、普通话测试、国家计算机的考试以及英语四六级等等,这些小目标或多或少的完成了。看着好多人通过了英语四级的考核,现正为六级而准备着,我心里极为他们欣喜又替自己担心,因为我的英语水平差,到现在还没有过四级。面对着眼前的压力,我不得不低下头来,认真思量,以后我要在这方面加倍努力,争取下次通过。看着自己的理想有的实现了,有的暂时失败了,我认为,这是理想不够具体,空空而谈,又缺乏坚定信念的支撑,另一方面,自己思想还不够成熟,还没看到现今社会的激烈竞争,眼界狭小的我仅仅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痛苦的挣扎着。

理想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是人生舞台上的主角,都对人生抱有某种向往和追求。人生活在社会中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除了物质生活的需要外,不能缺少精神的需要。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人生理想,才能有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才能奋发图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相反,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就没有奋斗目标,将落得虚度终生。

纵观人类历史,古今中外大凡事业成功的人士,都是从小立志,确立理想,最终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事实说明,只有具有理想、抱负的人,才能有所作为,才有精彩人生。早在青年时代,马克思就立下大志,树立了崇高的理想,要独立地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创造,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人民夺取胜利,正是因为心中有强大的理想信念,经过了无数次的严峻考验不管环境多恶劣,却能够始终不被重重艰难所压倒,不被任何困苦所屈服,长期保持着高昂的奋斗热情和不竭的勇气。

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使自己的理想满足祖国和人民的需求,真正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思想上,我将克服自己怕难畏难的心理,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不屈服于困难和挫折,自觉跟随党的步伐,走光明大道。在学习上我还要志存高远、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争取更大的进步。在工作上,我将保始终持住自己最初加入系干队伍时的心态,积极工作,为人民服务。在生活上,我也会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将这些转化为我奋斗的动力。以上就是我近期的思想动态。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检验我!

思想信念教育 篇5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理想教育

大学生是中国梦的重要成就者, 享有追求梦想、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空间和机会, 引导大学生将理想化为现实, 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强力军作用, 应将“个人梦”和“中国梦”结合, 自觉担负国家富强的使命, 用青春的智慧和力量汇集成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

1. 坚持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之路

道路是党和国家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之新路径。道路正确与否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党之所以历史地自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独立自主地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特色、经济全球共赢的突出优势。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功地在新起点上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2. 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之魂

中国精神是兴国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撑起“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之新支柱。“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 一个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也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强大的中国精神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是每个中国人民的神圣使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守正不阿、气节凛然;戒奢以俭、知行合一的优秀民族精神, 至今都是我们中国精神的基因和源泉。从党诞生后所体现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首创精神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再到新中国的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以及改革创新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都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 穿越时空构成和升华了当今时代精神, 转化为中华民族复兴之理想的强大力量。

铸就大学生的坚定信仰, 离不开高校的铸魂教育。弘扬中国精神, 铸就信仰之魂, 使中国梦的崇高信仰在大学生灵魂深处扎根发芽、叶茂繁盛, 将梦想转化为社会成员所共认同的内心信念、坚定信仰, 以引领自己前进方向、付诸行动使命。

3. 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之新号召, 指出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是克服各种困难、战胜风险的决定因素。中国像在大海航行的一艘超级巨轮, 而中华儿女都是梦之队的成员之一。我们应将个人的梦与国家的梦融入而合, 牢记使命, 紧密团结,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共筑梦想。

大学生应确立主体地位意识, 发挥主体地位作用, 脚踏实地地走好自己的路。应利用节假日, 走出校门, 深入实践, 了解社会, 体验生活。让梦想贴近现实, 不断通过变革朝着理想的方向目标发展, 真正把个人美丽的梦想变成光辉的现实, 使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融合为一体, 并将个人利益置身于民族利益之后, 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

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之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新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基础。他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宏伟壮观的时代主题, 是历史赋予的艰巨任务, 是党和国家的大局方略。而“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 坚持依法治国,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坚持党的领导”。因此, 要认真地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保证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定力,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的生力军, 青年学生应肩负民族的重托, 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为建成小康社会做充足的准备, 努力奋斗。

5. 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之举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制定“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之新举措, 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 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 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激发了中国人民无比的能动性、创造力, 推动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发展, 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改革的重点在“全面”, 而全面就在于新一轮改革要在各个领域统筹规划、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出、深化发展, 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改革的关键在“深化”, 深化的根本在“改革”, 改革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之力。高校顺应改革潮流, 加强改革理论学习, 增强改革意识, 提升改革本领, 参与改革实践。在进行中国梦教育的活动中, 将深化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根据部门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发展创新, 将梦想教育纳入高校大学生教育课程体系。

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之撑

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依法治国”之新方略, 指出:“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做出总体部署, 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就是着眼于解决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与人治的关系问题, 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法令行则国治, 法令弛则国乱”。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时代的发展对依法治国提出了紧迫要求。高校应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传播法律知识, 培养法律意识, 不断提升高校党的各级领导的科学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提升学校教师依法行政、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和谐发展的法治能力, 提升青年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真正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处事靠法, 提高法律权威的自觉性, 形成全社会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法治氛围, 建成真正的法治大学、法治中国、法治社会。

7.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之本

从严治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之新誓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曾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没有党的领导, 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党坚强有力, 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国家才能繁荣稳定, 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从严治党, 永葆党的纯洁性、先进性、革命性、坚强性。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凝心聚力、直击积弊、扶正祛邪, 查处惩罚了大量违法犯罪分子, 使反腐倡廉工作大有成效, 使党风政风民风呈现出新气象, 党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严治党是坚定党的理想信念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有个形象的比喻:“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 骨头就硬, 没有理想信念, 或理想信念不坚定, 精神上就会‘缺钙’, 就会得‘软骨病’”, “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由此而言,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我们党在九十多年的奋斗历史中, 无数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抛头颅、撒鲜血, 靠的就是这种信仰, 为的就是这个理想。

掌握科学理论是从严治校、从严治党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不断培植精神家园。”我们要引导大学生认认真真地、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现中国梦的新方略思想, 使大学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 提升科学文化素质, 保持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政治本色, 做到理想坚定、信念坚定、意志坚定。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 更是新一代青年学生的梦。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建设者, 中国梦的追寻者, 承载着实现中国梦的光荣使命。追逐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添彩中国梦已经历史地落在新一代青年学生的肩上, 不辱使命, 不忘初心, 坚定信仰, 成就梦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39.40.5.140.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4.6.5.31.80.

思想信念教育 篇6

一、课程“三维目标”集中体现了学科育人价值

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道德和法律、健康心理、国情国策等基础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这是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和建设者与接班人必备的基本知识。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实践体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与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以及主动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这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必备的方法与能力。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培育自尊自信、坚强乐观的健康心理;培养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操,弘扬民族精神,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所必备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养。

同时,“知识与技能”维度的“公民道德法律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常识”内容,既涵盖了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品质等中学德育的内容要求,又接轨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公共理论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学德育课程与大学德育课程的整体衔接。“过程与方法”维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的习得,使之与“观察、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参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实践能力”培养联系起来,说明学科能力的提高是在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对现实问题的辩证思考过程中逐步实现的,课堂学习过程是学生在理性的思考中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强调树立“理想信念”,培育“公民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兼顾了课程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上海“两纲”教育关于国家观念、公民人格、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

综上所述,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就是中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由浅入深地获得社会基本道德法律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常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常识;逐步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领会辩证思维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和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树立理想信念,培育公民意识,形成健全人格,为终身发展奠定公民品德和思想政治素养基础。

二、推动课堂教学改进,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1. 合理制订目标,突出育人要求

教师制订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应树立严格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的意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进行总体设计,突出育人价值要求。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要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常识教育,凸显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质;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要着重培育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能力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要着重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认真研读教材,挖掘育人内容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材是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载体。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挖掘和领会教材中关于上海二期课改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和国家最新的政策精神在教材中的体现,尤其要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两纲”教育等重要文件精神在教材中的体现,重视研究教材每个栏目对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用好这些教材,实现育人价值的目标。例如,进行《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将教材阐述的重点——公平和效率的辩证关系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全面思考效率和公平的矛盾,理解其辩证关系,结合我国的相关政策变化,联系生产力发展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客观分析,做到学以致用。

3. 深入分析学情,加强育人针对性

教师开展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直面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精选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了解各种观点背后的思维方法和价值取向,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努力践行,使学生真切体验到学科知识对于现实问题的解释和指导作用,展现学科的理论魅力。例如,教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教师要正视学生的模糊认识,不回避人大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制度性质、制度设计等方面,深刻认识人大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了解人大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历程,分析制度执行中的不足,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人大制度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4. 开展实践探究,践行育人价值

公民品德和思想政治素养必须通过学生的行动表现才能固化,而社会实践是实现学生由“知”到“行”转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主体过程。教师要重视教材中“实践与探究”单元的活动落实,精心设计和实施活动方案,还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科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课内外实践活动中获得多种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例如,结合《商业银行》的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调查周边的银行业务,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了解商业银行的作用,培养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

5. 重视时政教育,拓展育人内容

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社会、获得社会体验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国内外重大时事,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知识,观察和分析时事政治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教师还应结合时政教育,组织开展学习探究活动,拓展育人内容。例如,结合《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等生动具体的内容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结合,使学生真正理解实现“中国梦”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伟大意义。

6. 实施多元评价,激发育人动力

教师要推进实施主体多元、方式多样、指标综合、具有过程性且激励性的学习评价。评价重点要从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扩展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品质、思想品德、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表现等领域,既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要尝试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评价的指标进行追踪,把握学生发展的完整过程;学习评价要凸显学科特色,把对时政教育的考核、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等,列为本学科的重要评价内容,使评价成为促进育人价值有效落实的重要动力。例如,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真实地记录学生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性表现,将认知考查和行为表现有机结合,如实地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状况。

教育信念是教育活动的内驱力 篇7

教育是一种理想的事业, 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业, 教育信念是由教育理想转换为教育事实的桥梁。理想是构筑信念的基石, 教育信念的形成基于对教育理想的选择, 而教育理想的实现还需要教育信念的力量。由于教育信念产生关键在于理性的认识和对信仰对象的选择, 因此, 只有选择崇高的教育理想作为信仰对象, 才能确立科学的教育信念。教育理想是人类通过教育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根据其内在需求和外在条件塑造自我、塑造自然界以及社会上所设想的有可能达到的完美状态。教育理想主要回答主体向往和追求完美标准的问题。

如果信念完全现实地构画了美妙的世界图景, 那么, 人们的一切认识和实践在它面前就永远停止了, 但实际并非如此。信念正由于它的“非现实性”, 而激励着人们去不断地为接近真理开辟一条方向性的道路。教育信念不仅要以完美标准作为认识的前提, 而且带有深刻而持久的情感体验, 并使人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力, 它是知、情、意的统一体。

教育信念是教育活动的内驱力。教育活动的发展受着多方面因索的影响。比如, 社会发展教育活动也会随着发展, 文化繁荣、丰富也会带动教育的发展, 但这些都是教育活动的外力。教育活动要想健康快速地发展, 自身必须有强大的内驱力。而我认为教育信念就是教育活动的内驱力。如果每人都有着各自清晰, 坚定的教育信念, 并且把这一教育信念执行到底, 那我们的教育活动就会有它坚定的方向,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强地走下去。

思想信念教育 篇8

——胡适

一、什么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 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 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肖敬在《浅谈生命教育读本》中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 以教育手段, 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二、为什么要进行生命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自杀问题, 青少年的自杀率升高趋势更是明显。中国每年自杀死亡人数近30万人, 除了自杀成功者, 每年还有约250万的自杀未遂者, 近年来学生自杀现象在苏州也屡有发生。人们刻意追求当下的娱乐或是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等等生活状态对青少年产生着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青少年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对生命的无畏、对生存的无能和对生活的无趣等特征,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 有意回避生命的沉重。

除了自杀以外, 意外伤害也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强、健康问题最少的时期, 却是伤害的多发年龄段。我国每年有近20万名中小学生因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自杀等导致非正常死亡, 由此产生的伤害已成为当今严重的社会、经济、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

频繁发生的意外伤害告诉我们, 青少年遇危险时应变能力差, 心理因素不稳定, 缺乏自我保护和应急处理的意识和能力, 而这些, 正是生命教育缺失的显著表现。

三、如何在生物课堂上进行生命教育

(一) 教会学生认识生命, 珍惜生命

我们的生物课本中对新生命的诞生有着详细的阐述, 不同种类的生物繁殖新个体的方式往往也不同。比如, 被子植物的繁殖通常要经过开花、传粉过程, 然后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再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在这个过程中, 假如花朵的雌蕊受到伤害, 或没有传份, 就不会形成种子。而一粒饱满的种子仅仅是被子植物繁殖后代的内在条件, 种子要顺利地萌发, 还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等外部条件。再比如, 对人类来说, 男性每次产生几亿精子, 而真正能进入输卵管与卵子结合, 并最终发育成胚胎的只有一个, 胚胎还需要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长达10个月的时间, 一个新生命才得以诞生, 所以我在课上对同学们讲到:从你诞生的那一刻起, 你就是几亿个个体中那最棒的一个!这些实例, 让学生认识到了生命孕育的神奇与艰辛, 体会到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不容易, 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二) 指导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

台湾文人林清玄说:“人生的缺憾, 最大的就是和别人比较。与高人比较, 使我们自卑;与俗人比较, 使我们下流;与下人比较, 使我们骄傲。外来的比较是我们心灵动荡不能自在的来源, 也使得大部分人都丧失了自我, 屏蔽了自己的心灵原有的氤氲馨香。”

在学习和生活中, 每一位学生肯定都是希望自己能有自己的风采, 拥有自信、获得成功, 其实要想做到这一切, 最基础的一件事就是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 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开心地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才能完善自己, 以良好的心态与状态去迎接挑战, 迈向成功。香港中文大学的郑汉文教授在他的报告里就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事例:苏格兰的一名乡村大妈苏珊, 在英国ITV电视台的《英国达人》第一轮比赛中亮相, 这位年龄有点大、长相有点糟、打扮有点老土的选手一亮开歌喉演唱《梦到往日的梦》 (I Dreamed a Dream) , 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大了, 震撼全场, 红透英伦, 真正诠释了何为“人不可貌相”, 外表平凡却满怀梦想、才华洋溢的她, 用歌声扭转了自己的人生。学生也能从这个事例中认识到, 我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 所以要充分地认识自己, 让自己扬长避短, 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而作为教师的我们, 应该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尽可能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 努力地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学生认识到在人生的战场上, 并不总是强壮或聪明的人取胜, 但是最终取得胜利的人, 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利的人。

(三) 引领学生认识他人、尊重他人

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认识自己、珍惜自己, 还得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生命、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体谅他人。

高中生物必修二、三的课本上都提到, 长期的进化, 造就了生命的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生物与生物之间, 也体现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上。比如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既表现为种内关系, 又表现为种间关系。种内个体的互助关系屡见不鲜, 可通过蚂蚁、蜜蜂、狼群等种内互助的典型实例, 让学生明白个体的价值及分工合作的意义,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种间关系上, 也有不同生物间互利共生的实例, 如: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等等。通过生物间的这种和谐关系, 让学生认识到各种生命息息相关, 人类应尊重生命的多样性, 珍爱并善待生命。

还可以在生物课堂中开展合作性实验, 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与他人相处, 宽容体谅他人。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中, 因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较多, 一个学生在一堂课内只能就一方面进行探究, 这时候就需要与其他同学合作, 共同完成实验, 与其他同学商榷实验方法和试剂选材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合作。合作过程中还有可能因为一个同学的失误而造成实验不完美甚至失败, 合作小组中其他成员怎么对待这个同学, 是理解体谅还是埋怨责备?教师此时的因势利导对学生养成宽容体谅他人的品德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宽容体谅他人是尊重他人生命的基础, 具有一颗宽容体谅的心, 遇到事情时才不会横刀相向, 才会尊重他人生命。

论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篇9

一、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原因

1.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给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增加了难度。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难得的机遇, 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毫无疑问, 经济全球化必将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而思想观念的转变所引起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有的甚至给人们带来某些思想混乱, 也给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增加了难度。

经济全球化,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潮流之中, 特别是融入西方经济潮流之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依存, 互为载体, 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政治观、人权观、金钱观等将不可避免地“侵袭”、“毒化”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因为全球化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他们向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谋求经济霸权, 另一方面强制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形态, 进行“和平演变”。因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西方社会所大肆炒作的全球化, 一是政治全球化, 鼓吹‘国家主权无能论’、‘人权大于主权’, 企图建立一个‘全球管理机构’领导世界, 要以资本主义制度统一世界;二是鼓吹‘文化全球化’, 倡导实质为西方价值观的‘全人类共同文化价值观’, 推行文化帝国主义;三是鼓吹意识形态全球化, 加紧向社会主义国家推销资本主义制度和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 企图用‘全球意识’取代马克思主义。全球化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手中, 变成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渗透的渠道和工具。”

同时,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与种种资产阶级思想交织在一起, 使部分人理想淡化、信念动摇、价值观扭曲。给人们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等带来了混乱。如有人认为, 经济全球化,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经济上求同、政治上存异的两种水平发展不一的组织形式;有些人认为,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将最终推动人类社会“趋同”进入一种既非资本主义, 也非社会主义的, 而是融二者之优点和长处的“趋同”社会, 等等。受其思想和观念的影响, 部分当代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动摇, 因此, 给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增加了难度。

2.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当代青年理想信念的负面影响。

当今时代, 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之必需, 也是我们每个人工作和学习之必需。可以说, 整个社会的运行都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 互联网快捷方便、图文并茂、声色俱全、信息量大、直观,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 网上信息良莠共存, 加上国内外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 散布反动言论, 甚至对社会热点、难点和敏感新闻进行炒作, 误导舆论, 对青年的影响很大。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4年3月对全国15所高校进行“大学生信息渠道来源”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被动接受的电子邮件中, 有9、8%属于反党反政府的信息,

特别是西方势力, 加紧对我国进行“分化”、“西化”, 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对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冲击很大, 青年理想信念不可避免地遭到“不良信息”的“侵袭”。

3. 社会大众理想信念的迷失对当代青年理想信念的消极作用。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人们的理想信念由单一型, 向多层次型转变。加上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有所放松, 一些社会大众的理想信念迷失。而社会大众理想信念迷失主要表现在背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 迷信鬼神、烧香拜佛。

社会大众理想信念的迷失, 表现在不同的人群之中。除一般老百姓外, 如一些领导干部迷信鬼神的丑剧亦时有发生。据中纪委查实, 河北省原常务副省长丛福奎为求仕途升迁, 曾求一个寺庙的主持给他算命, 主持说他有三步高升:一是当省长;二是当省委书记;三是升到国务院。丛福奎就信以为真, 为了受到神的保佑, 他便访遍名山, 周游名刹, 同时, 在住宅内设佛堂, 供佛像, 还专设供道台、供神台, 每月初一、十五烧香、念经、打坐、拜佛。更有甚者, 他还在被褥底下铺有佛令, 枕头底下压有道符, ……。近年来, 许多媒体刊发了这一类似案件, 令人触目惊心。

现在一部分教师也存在着对理想信念扭曲的心理, 当代青年学生看在眼里, 怎么不记在心里呢?如某省重点中学, 在高考前, 学校每年要组织高三年级班主任到南岳烧香, 以求学生能考上好成绩。某高校有一从事学生工作干部手机一打开就是观音菩萨的“金身”, 别人问他为何?他说为了保学生平安, 还说他从事学生工作多年, 学生还真没出过大事;某教授自家车内摆的是观音菩萨的坐像, 说这样开车心里才踏实;某年轻教师家里摆上毛主席铜像, 每天早晚参拜, 学生问他为什么信这个, 他答得很自然:“信则有, 不信则无”;某教师评职称前, 先到寺庙烧香, 据说一次就是1千元, 自信今年一定能评上, 因为有菩萨保佑, 等等。由于当代青年都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成长的, 社会大众理想信念的迷失必然会在当代青年身上打下烙印。

二、加强和改进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方略

1. 充分认识加强对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做好工作的自觉性。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是帮助当代青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青年是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当代青年是祖国的未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理想信仰如何, 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现。

应当肯定, 当代青年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立场缺乏“坚定性”, 理想信念教育没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加上当代青年理想信念受社会大众理想信念迷失、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种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冲击、某些腐朽落后生活方式的侵蚀, 致使相当一部分青年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突出问题。如部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存在“渺茫论”、“怀疑论”和“无用论”的认识误区;少数学生相信迷信, 信仰宗教, 等等。

因此, 加强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务之急,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 我们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加强对当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输, 充分认识加强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做好工作的自觉性。

2. 加强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经济全球化, 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快中国发展的同时, 给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和挑战。经济全球化, 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的社会主义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差距直接显现出来, 一些对历史和当今世界缺乏了解的青年, 往往只以现有的经济差距作为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标准, 给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加了难度。经济全球化,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远距离变成近距离甚至零距离, 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经济与科技优势, 将加剧对我国的“渗透”, 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必然会对当代青年产生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 “双刃剑”的“阵痛”使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凸现出来, 对当代青年理想信念的确立带来不利因素。

因此, 全球化背景下, 我们更要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有效地抵御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 掌握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动权, 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文化和信息帮助当代青年健康成长, 引导当代青年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 增强其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 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这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加强全球化背景下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强化理想信念“协同’教育, 净化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环境。

新时期,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多元化的网络信息, 形形色色的言论大量存在;市场经济负面影响更加明显;我国正处在“发展黄金时期”和“矛盾凸现时期”, 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多;部分社会大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迷失, 等等。这给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部分青年理想淡化、信念动摇、价值观扭曲、利已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加强和改进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尤显迫切。

上一篇:养殖蚯蚓的用途论文下一篇:呼吸障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