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的发现―蚯蚓的日记》教学反思

2024-11-04

《野孩子的发现―蚯蚓的日记》教学反思(精选10篇)

《野孩子的发现―蚯蚓的日记》教学反思 篇1

《蚯蚓的日记》教学反思

泰顺县实验小学

董小娟

本次活动我选择了绘本《蚯蚓的日记》。活动以欣赏封面开始,让一年级学生知道故事的名字,了解蚯蚓的特征,讨论什么是日记开始了本次的活动。因为孩子们认识许多字,所以封面一出来孩子们就很快读出了书名。蚯蚓的打扮和鲜艳的色彩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日记内容怎么选择”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中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了记录蚯蚓开心、害怕、难过的等日记,带领孩子们用想象、猜测等方法来阅读了蚯蚓的日记,让学生明白日记就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开心、难过、害怕等事情,利用他们已有经验昨天、今天、明天帮助一年级学生记住日记一定有日期。

从本次教学的效果来看,寓教于乐,孩子们都掌握了日记的基本书写方式,基于一年级学生初步接触日记的学情,我在如何选择日记方面进行的重点引导。在学生有滋有味地阅读时,顺势引入,最后总结出写日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内容;比如“我和朋友”、“学校生活”“经历的事”和“我和家人”。

在共读绘本一环节,我的理念是要发挥每个学生的智慧和观察力,让孩子们深层次的观察。想象“可能发生的事情”。如,第五页是蚯蚓难过的表情靠在蘑菇下面,我的提问是“蚯蚓是什么表情”(幼儿答:难过),“为什么难过?”在这里可让幼儿大胆去猜测和想象,也许和谁吵架了,也许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也许是被妈妈骂了······,学生有丰富的经验,如果能将提问延伸到你在生活中有难过的事情吗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这也就体现出绘本教学的一种随机教育。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共读“有礼貌的蚯蚓”这则日记时,当我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条蚯蚓,面对队伍中的那600多只蚂蚁,你会怎么做?我的预设是:勤劳的蚂蚁们,大家好!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班的学生似思维闸门大开,谢荣杰说:“一百只蚂蚁,你早!”;胡佳豫说:“全体蚂蚁,你早!” 季哲说:“所有蚂蚁,你早!”;王子涵说:“蚂蚁方阵,你早!”;苏逸说:“干脆不说,写在一块牌子上,让它们自己看!”。最后我总结:看来咱们的蚯蚓小弟还没想到同学们的好办法,所以他站了一整天,真的是累极了。不过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写成了日记,看来平时生活中小小的事也可以写进我们的日记。

听课的老师在评课中一直在感叹,孩子们在绘本的学习过程中,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这是作为大人的我们所不能及的。我们一次次惊讶于他们活跃的思维,也许这正是作为一个孩子的视角去看小主人公的生活和世界,更能有心灵相通的感觉吧!

绘本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看图,读图、讲解图,每一副图都蕴含着很多的教育价值,需要老师不断的去挖掘。孩子是阅读绘本的教材,我们不能忽略孩子的想象力,让绘本陪伴孩子快乐地成长!

《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 篇2

关于《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

教材安排了两个比较实验在课堂上进行研究:第一个是光线;第二个是湿度,最后以其他的动物如何选择环境、适应环境结束。而作业本上安排的是设计温度的这个实验。如此一看,这节课要顺利完成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如果仅仅执行课本上的两个实验就需要整整三十分钟的时间(不考虑其他消耗的时间)。怎么办?处理教材。我是这样进行处理的:首先讨论预测:蚯蚓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经过两个班的施教学生大致有:潮湿(湿度)、阴凉(温度)、黑暗(光线)、富含腐殖质……这些预测。然后阅读课本第一个实验的操作方法,问:你觉得这个实验在研究什么问题?为什么?(讨论出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建议孩子们课后实施。第三个环节组织学生设计湿度的这个实验,并开展小组实验进行记录、讨论。4然后以其他的动物如何选择环境、适应环境结束新课教学。最后完成作业本上的内容。一节课非常的充实!课堂节奏感很好!学生既有活动又富思维,积极性高!

潮湿(湿度)、阴凉(温度)、黑暗(光线)、富含腐殖质……这些预测。然后阅读课本第一个实验的操作方法,问:你觉得这个实验在研究什么问题?为什么?(讨论出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建议孩子们课后实施。第三个环节组织学生设计湿度的这个实验,并开展小组实验进行记录、讨论。4然后以其他的动物如何选择环境、适应环境结束新课教学。最后完成作业本上的内容。一节课非常的充实!课堂节奏感很好!学生既有活动又富思维,积极性高!

我发现了蚯蚓的秘密作文 篇3

在一次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蚯蚓再生功能的实验。回家后我仍然搞不懂再生功能的意思,于是缠着爸爸要搞个明白,爸爸答应我再做个试验给我看。

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里,爸爸捉了一条蚯蚓,然后抓了一把泥土就回家了,爸爸把蚯蚓一切两段,用一个花盆给它建造了一个家,精心养了起来。我发现蚯蚓被切开的地方流出红黄相间的很黏很黏的液体,但它没有死,有头的那段使劲往土里钻,而没头的那段动作很缓慢。一个星期后,我挖开泥土,惊讶地发现花盆里竟然有两条蚯蚓。这时爸爸问我:“现在你知道什么叫再生功能了吗?”我还是云里雾里搞不清,只能直抓头皮。爸爸对我说:“在它们身体里有再生器官,即使把身体切断后,还能再生长出来,这就叫再生功能。”

蚯蚓教学反思 篇4

旧寨小学 向斌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了解蚯蚓选择的生活环境,但实验的过程学生有些茫然,即对实验的目的不够明确,试验的方法有些粗糙,也不能较好地控制变量,有的学生要同时改变多个条件,这样自然而然影响实验的结果;但是多数学生由于到大自然亲自体验,兴趣极高,所以最后对知识的掌握还是很到位。

特别在说明动物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这一过程中表现极其活跃,论据充分。总的来说,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

1、观察技能有待提高。

2、学生课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要加强。

3、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多学习新课标,把握好教材。篇二:《蚯蚓找家》教学反思 《蚯蚓找家》 教学反思

《蚯蚓找家》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的内容。本节课我遵循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相结合的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共同探究得到新知,在教学中力图使学生掌握对比实验这一科学方法。具体为:

1、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我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想、设计、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我首先提问学生猜测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然后再做实验,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结论必须通过实验去验证的道理。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学生能力培养。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动手之前先动脑,应该成为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行为习惯。在制定实验计划时,指导学生围绕猜想,通过自己的思考,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过程,变传统的模仿实验操作为学主动的设计实验,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3、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探究“扶”与“放”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课研究蚯蚓适于什么生活环境的实验,实际是研究蚯蚓喜欢阴暗还是明亮、潮湿还是干燥的对比实验。做第一个实验时采取对学生“扶”的措施,做第二个实验时,对学生采取了“放”的措施,教学中有“扶”有“放”,这样更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显现出来不少的问题:

1、虽然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但是经过认真思索后发现,本课的教学设计在开放性方面还很欠缺,没有更深刻地去挖掘教材,没有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这样不利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2、课堂实验制作简陋。对于时间的掌控还是不怎么到位。整堂课下来,有点头松尾紧,主要是对于第一个实验的设计讨论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时间有点紧凑。3给学生的鼓励还是比较的“吝啬”。学生都是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也会提高,而我整堂课下来,对学生的赞美和鼓励比较欠缺。

总之,在以后的科学课中要提升自身的修养,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的学习和探究氛围,让学生自主发展。篇三:观察蚯蚓实验教学反思

观察蚯蚓实验教学反思

东风中学 胡少华

八年级上学期教学中有一堂“观察蚯蚓”的实验,重点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观察蚯蚓的运动。与以前的解剖蚯蚓实验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关键点在于现在的教学越来越重视情感教学,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热爱自然,热爱自然界中的万物,关爱生命。通过对新旧教材的对比,我在进行这节实验课的教学上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实验材料的准备

以前很多的生物实验是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学生自己从菜场可以买到鲫鱼、花生种子等,而让学生自己准备蚯蚓则很有难度。学校新校区原来是农民的田地,从理论上说应该可以挖到蚯蚓,我在学校新校区找遍了每一个角落,一条蚯蚓都没有挖到。由于家属区到处都是水泥路面,所以学生在家属区里也很难挖到蚯蚓。有学生提议购买钓鱼用的蚯蚓,我否决了这个提议,主要是因为钓鱼用的蚯蚓太小,观察不清楚。第一个难题摆在了我面前,实验材料没有,怎么进行实验? 为了寻找蚯蚓,我只有骑着电动车到乡下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试车场的北面农田边找到一块较湿润肥沃的地方,不怕弄脏自己的衣裤、鞋子,硬是挖到了30多条大蚯蚓,每条蚯蚓长度在10~15cm之间,很好的解决了实验材料的问题。

当我出示我挖到的蚯蚓时,有好多学生惊叹“好大的蚯蚓”时我的心里得到了慰藉。很多学生体味到了老师的辛苦,做实验时就相对比以前要认真一些。

反思:付出总会有回报,宁愿老师辛苦一些,也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

二、实验器具的准备

这个实验要求观察蚯蚓在粗糙的木板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有什么不同,这就要求要为每个实验组准备一块木板和玻璃板。我从学校计师傅那里找到一些三合板的边角料,自己动手锯出了20块小木板。从玻璃店里找到一些废弃的玻璃,自己动手用刻刀画出了20块玻璃板,并且用砂纸对玻璃板边缘进行打磨,避免实验时玻璃划伤学生的手。由于我在实验前想到了小的细节,实验结束时没有一个学生弄伤自己的手。反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节约资源。关爱学生,从细节做起。

三、实验规则的制定

以前做观察蚯蚓实验,由于蚯蚓是用体表的皮肤进行呼吸的,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学

生不好好爱护蚯蚓的话很容易导致蚯蚓死亡。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想出了一些招。首先是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小杯水和一团棉花,学生在实验中时不时用蘸了水的棉花给蚯蚓擦身子,保持蚯蚓体壁的湿润,从而保持蚯蚓的呼吸正常。

其次,我要求每个小组上交1元钱作为实验保证金,实验结束时如果该实验小组的蚯蚓仍然活着,这1元钱的实验保证金返还给学生;如果实验结束时蚯蚓死亡这1元钱上交给生物实验室。学生有点压力,在实验过程中就不会“虐待”蚯蚓了。更常见到的镜头是学生不断用棉花去湿润蚯蚓的体壁,将蚯蚓当成自家的宠物一般看待了。从实验的情况看,效果很理想,没有一条蚯蚓死亡,学生都拿到了自己的保证金。

反思:通过制定游戏规则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同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四、实验的创新

在准备这个实验时,生物实验员王慧老师问我要不要准备镊子,我说不用。按教材中的要求是需要用到镊子的,但我觉得实验可以作一些小的修改,不给学生准备镊子,而是让学生直接用手指头与蚯蚓进行“亲密接触”,这样才能观察到蚯蚓体表的黏液和腹部的粗糙的刚毛。同时,如果准备镊子,有些学生会用镊子夹蚯蚓,会伤害蚯蚓的身体,甚至导致蚯蚓的死亡。

课本上的实验步骤相对较少,我给学生增加了一个探究实验:蚯蚓走t字型迷宫实验。我在实验前用包装箱上的纸盒子做成了4个t字型迷宫,实验时在左侧放上蘸了醋的棉花,右侧放上一些小叶子,将全班分成4个大组做这个实验。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学生做完这个实验惊奇的发现:像蚯蚓这么低等的动物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我们为什么不珍惜现在这么好的教学条件和青少年黄金学习时期好好学习呢?

反思:在教学上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没有创新教学就得不到发展。篇四:饲养和观察蚯蚓学生实验 教学反思 《饲养和观察蚯蚓学生实验》教学反思

鱼洞南区学校 李杰

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教材中的一个学生实

验,实验要求学生采挖蚯蚓并制作饲养器进行饲养、观察和实验探究,从课本上的描述来看,本实验似乎很容易开展,但实际上由于实验教学已经是9月中旬,气温较低,蚯蚓的活力明显不强,再加上城里学生存在害怕的心理、采挖蚯蚓困难和实验设计中干扰因素太多等问题,本实验教学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标。

实验教学对目前我校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设计了这堂实验教学研究课。课前让八年级各班学习小组的同学分别采集蚯蚓,各组采到五条大而鲜活的蚯蚓就嘉奖一分,结果采到足够的蚯蚓供学生观察。实验教学中,重中之重还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在本次实验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怕蚯蚓,造成观察不仔细,观察时间也太短等因素。但大多数采集并饲养蚯蚓的同学来说,采集与饲养的过程中也充分观察了蚯蚓,上课时也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合作愉快!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篇五:《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蚯蚓》活动反思

五大亮点引领进步----《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蚯蚓》活动反思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物体都以一定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眼前,弯绕就是富有变化的形态,香蕉、月牙、毛线团、妈妈的烫发、弹簧等都告诉我们:弯绕是许多物体的自然形态,又凝聚着人们的刻意创造。这种形态不仅体现了物体的美感,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体的适用性。从这种角度选择若干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对象,不仅可以提高他们探索事物的兴趣,尝试观察事物的方法,更可以引发他们去想象和创造。说到弯曲我就想到蚯蚓,于是我设计了《科学活动:好玩的蚯蚓》活动,引导幼儿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了解蚯蚓的习性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插上想象的翅膀,与教师一道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用敏锐的心灵去体验,用灵巧的双手去创造,在在弯绕世界里学习、成长。

《好玩的蚯蚓》的活动开展得很成功,也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我觉得活动有五大亮点引领我进步:

亮点一:活动目标准确,做好了整个活动的铺垫。活动目标是整个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整个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发展特点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制定了这个本班的以情感态度为主要导向的活动目标,特别是我班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相对较弱,平时发言不够踊跃、思维也较局限,为培养幼儿扩散性思维,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我把重心放在了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大胆想象与表达,并提出质疑,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上面,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实施作了铺垫。亮点二:活动过程清晰,促进了教师教学的成功。活动设计由刚开始的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到通过各种感官去了解这个动物的外形特征,用多媒体这种声音、图像并茂的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了解这个动物生活习性最后发展到爱护这种动物,并以游戏结束。活动流程非常清晰,环环相扣,注意了动静交替,显得有张有驰,对整个活动的成功推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亮点三:活动方法出彩,调动了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打破了以往直接出示图片、实物或其他东西的方式,运用了猜图的形式,这个教学方法很出彩,也是活动的一个亮点。我用一支粉笔由画蚯蚓开始,在黑板上倒序式地画出蚯蚓、再画泥土、最后画泥土上种植的树,我一边画一边就听到孩子发出的小声猜测:开始画蚯蚓时孩子说是绳子,不对是伞下面弯弯的柄,到画泥土使孩子说是海蛇-----到最后画出树了,孩子高兴得大叫:“我知道是蚯蚓!”活动引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调动了幼儿思考的积极性。

亮点四:活动环境宽松,激发了幼儿语言表述的愿望。首先,我在设计提问时十分注重提出一些适应不同层次、有益于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提问,如:你猜猜这是什么动物?你认为这个动物在生活在哪里?等等,让每个孩子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特别注意保护孩子运用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幼儿争着说、抢着说的时候,用分组的方式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如:活动第二个环节,孩子对蚯蚓到底长什么样有了更多的想法,孩子都急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我引导孩子根据材料的投放自由选择取图片组、电脑组、食物组,引导孩子观察、探究中获得信息进行交流,让每个孩子在有说话愿望的时候,有更多的机会说;而且,宽松的语言环境应该是愉快的,是允许出错的。我不以说完整、说对,纠正发音来打断孩子的发言,打断孩子的思路,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更多的是肯定孩子的想法:“说得你很有道理,你的想法很棒----”等等,使孩子在肯定中逐渐增强自信心,从而更愿意发言。再者,营造一个非竞争的学习共同体,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语气与假设,如:在谈到蚯蚓没有眼睛它怎么寻找到食物时,孩子纷纷猜测:有的说蚯蚓是用鼻子来闻的,有的说它是用肚皮来感觉的等等,猜测的结果多种多样。整个活动中孩子的发言此起彼伏,连平时难得开口的孩子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可见,孩子们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想说、敢说、大胆说,很好地激发了幼儿语言表述的愿望。

亮点五:活动引导科学,提高了幼儿相互质疑的能力。从汉语语言发展的研究中反映,我们的孩子疑问和质疑类言语不足,有可能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行动造成影响,因此我把科学领域的教育语言发展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为孩子留下质疑的空间,并打破由教师一问到底的方式,积极鼓励孩子相互质疑,如:在孩子讲述自己记录的内容的时候,有的孩子说我发现蚯蚓的头部有一点尖,有的小朋友马上就提出疑问:“你知道他的头为什么是尖的吗?”另一个孩子马上就举手:“我知道,因为长成方形就不象蚯蚓了。”“我知道,我知道------”发言声此起彼伏。这样鼓励孩子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相互质疑,促进了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活动的不足是教师对孩子平时怕不怕爬行动物关注的不够,把自己的想象强加给了孩子。我自己平时比较怕这种爬行动物,所以潜意识里觉得那些孩子也会怕蚯蚓。但是事实证明我想错了,在进行第二环节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的时候,孩子纷纷提出:“老师你怎么不把蚯蚓拿来个我们看呀?这样我们才看得更清楚呀?”听了孩子们的话我才明白,其实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很强,他们愿意接触自己想了解的物体。今后我要更认真地去解读孩子的心灵,避免主观判断,注重课前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及时完善活动细节,使自己的活动开展的更好。

附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蚯蚓 设计意图: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物体都以一定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眼前,弯绕就是富有变化的形态,香蕉、月牙、毛线团、妈妈的烫发、弹簧等都告诉我们:弯绕是许多物体的自然形态,又凝聚着人们的刻意创造。这种形态不仅体现了物体的美感,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体的适用性。从这种角度选择若干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对象,不仅可以提高他们探索事物的兴趣,尝试观察事物的方法,更可以引发他们去想象和创造。特别是故事《曲里拐弯》后孩子对弯曲的动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基于此,我把建构教材与其它教材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开展了《弯弯曲曲的蚯蚓》的科学活动,让教师与孩子一道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用敏锐的心灵去体验,用灵巧的双手去创造。在引导幼儿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了解蚯蚓的习性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弯绕世界里学习、成长。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了解蚯蚓的习性。

2、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大胆想象与表达,并能提出质疑。

3、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习惯,体验发现的乐趣,产生探究的欲望,萌发爱护蚯蚓的情感。活动准备:

1、多媒体(有关于蚯蚓的生活习性的介绍)

2、两、三条蚯蚓放置在大盘中,放大镜、镊子、小刀、筷子若干。

3、有关蚯蚓的图片若干布置在墙面上。

4、记录用的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这是什么动物?

1、今天老师带来的一个弯弯曲曲的朋友,你们猜一猜是谁?引起兴趣。

2、教师在黑板上倒序地画出蚯蚓、再画泥土、最后画泥土上种植的树。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想象、并互相质疑。(是蛇,蛇有眼睛,他没有眼睛;是伞下面弯弯的柄――――――)

二、蚯蚓长什么样?

1、介绍材料。(电脑、蚯蚓、图片)

2、幼儿根据材料的投放自由选择,分成人数不等的三组进行观察、探究,初步感知

蚯蚓的外形特征。(教师注意巡回观察,并注意引导、帮助引导一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3、每人做好记录。

4、请个别记录有代表性的孩子讲解自己的记录。(教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质疑别人的观点。)

5、小结:蚯蚓的身体是细长的、一节一节的、弯弯曲曲的,头部有点尖,便于钻土,最在最前面,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脚。他靠皮肤来感觉,靠“蠕动”来“行走”。

三、蚯蚓的其他有关知识。

1、蚯蚓生活在哪里呢?它吃什么呢?蚯蚓被切断了会死吗?蚯蚓有用吗?(引发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针对提问,观看多媒体,获得正确的信息。

3、教师示范试验:切断蚯蚓。

四、我是一条小蚯蚓。

1、你喜欢蚯蚓吗?为什么?

2、适时地抓住幼儿的为什么”,教育幼儿要爱护蚯蚓。

2、我们也来扮演小蚯蚓,来帮人们松松土吧!

3、孩子一个接一个搭肩排成4-5队,孩子模仿蚯蚓松土弯弯曲曲地走向户外。

蚯蚓教学反思(精选2篇) 篇5

《蚯蚓》教学反思

学生对所接触的任何事物有兴趣去探究,探究的范围不仅广泛,而且能利用感官、工具和方法来对世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精心呵护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促进科学探究技能的形成。

如教学科学《蚯蚓》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旁的.小花园去寻找蚯蚓,那天早晨恰好大雨过后,学生发现了许多蚯蚓。“蚯蚓有眼睛吗?”“它有骨头吗?”“为什么下过雨后会出现那么多蚯蚓?”“蚯蚓断了以后还能活吗?”……一个个问题使我应接不暇,学生对蚯蚓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我及时引导学生:“关于蚯蚓你还想知道什么?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运用哪些工具?”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蚯蚓的研究中来,使学生既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又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心需要,使探究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和目标。

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究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原动力就会把孩子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持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学生由好奇而产生的探究欲望的天性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变成科学素养。

篇2:《蚯蚓》教学反思

(一)

蚯蚓的观察产生了头,尾之争和前进方式如何这两个有趣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观察,还是存在分歧。我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不是太满意。如果能用DV拍摄所需要的片段放给学生来看,那就圆满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蚯蚓》一课的教学反思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哈尔滨市阿城区胜利小学科学教师的韩晶,我今天执教的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中的第四课时《蚯蚓》。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遵循了“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相结合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着力去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态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到科学素养的教育。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反思:

一、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

1、科学概念。教学中为了落实好这个目标,我利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将蚯蚓的身体结构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亲历观察活动后,正确地了解蚯蚓的的身体结构,之后我还利用一张蚯蚓的图片进行了知识的巩固,从而达到了对这部分知识的夯实。对于蚯蚓对水的反应这部分内容,我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结论必须通过实验去验证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此目标是在教学“观察蚯蚓的身体”和“比较蜗牛和蚯蚓的相同和不同”时体现出来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蚯蚓通过绘画形式来描述动物的形态,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用各利形式表述事物特点的一个过程。本节课中学生对于这部分内表现得十分好,他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蚯蚓绘画出各种形态,并且画的淋漓尽致。而本课的最后是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采用维恩图的形式来阐述蜗牛和蚯蚓的相同和不同,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填写、汇报从而将此目标完成的十分顺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此目标在本课中体现的十分明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有体现,特别是在每次观察活动结束后,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将蚯蚓送回饲养槽中。

二、本课的成功之处

1、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伊始,教师为学生创设观看蚯蚓的图片的情境,让学生对蚯蚓这种小动物的喜欢之情,同时点燃了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对蚯蚓这种动物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师生角色的转变。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当着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者,而学生在教学中则扮演着课堂的领导者,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使本节课充满了儿童的趣味,更具有科学家的风格。

3、实验教学借入。在蚯蚓对水的.反应这一环节中,观察实验的借入,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动手观察的能力,使学生的探究欲望更加强烈,同时烘托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体现团队学习的精神。

三、本课的不足之处

1、观察技能有待提高。由于三年级上册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本节课对于这种能力体现更加明显,而在本课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大部分还可以,但有少部分学生不知怎样观察,更不知如何去观察动物,对于观察的要求和目的不够明确,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学生课堂语言的准确性。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点难度,但是我们做为科学教师应指导学生尽可能地规范科学课堂语言的准确性,因为我们这个学科的课堂语言要求规范、严谨、准确,所以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要注重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使我们的科学课堂语言规范、准确。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请各位老师指政批评。

(二)

野荷塘教学反思 篇6

《野荷塘》教学反思

文/王少男

《野荷塘》是长春版教材第五版块的最后一课,课文主要写的是祖国北方的边陲小镇野荷塘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塞北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本文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叙述的。本课的阅读重点之一就是抓住野荷塘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层次分明,对野荷塘有独特的观察和描述,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联想丰富,值得借鉴。教学本课时,我重点抓住第二部分――作者白天欣赏到的野荷塘,引导学生读文。感悟体会荷花的茂盛,领悟到荷花无拘无束的生长,以此体现荷塘的“野”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文章第三部分9、10自然段。

在品读赏析,指导朗读7、8、10自然段的重点部分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

2.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荷塘中荷花、荷叶、荷香、水珠的独特美及作者的惊奇喜爱之情。

这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拨一些重点词句。如,“叶子上凝聚着水珠,晶莹剔透,光彩四溢。”“荷叶空隙处,一朵朵粉红色的野荷花挺拔而出,竞相媲美。”和晚上荷塘的景色“荷叶荷花相映成了淡淡绿影,平静的水面上倒映出金色明月,对岸的水面上反射出一抹橘红色的霞光。”结合图片和自己的理解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观察细致、描写逼真,7自然段呈现局部的细致美;10自然段感受整体的意境美。两次描写荷塘却给人不同的感觉,让人充分感受那野荷塘的美。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导读第八自然段猜想的两句话:“也许,是候鸟从江南衔来的.一粒莲子,不小心遗落在野池塘里;也许,是我们的祖先曾将南方带来的莲子,小心地播种在这里。”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续编,并采用“也许……也许……”这个词说话,学会使用联想的表达方式。同时在读中体会这塘野荷花坚强的生命力,要读出对荷花品格的赞美之情。

这一环节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让学生自己归纳学习方法,教师则点拨关键处,从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本堂课我重点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书声琅琅,静思默想,议论纷纷。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蚯蚓的学生日记 篇7

1、地球给了我们需要的一切。

2、我们钻地道的时候,也同时帮忙照顾了地球。

3、绝对不要在爸爸吃报纸的时候烦他。

3月29日

今天我努力教蜘蛛怎样钻地。一开始他全部的脚都卡住了。(图:蜘蛛说:“我想我有一个脚踝扭伤了。”)后来他又吞了一堆土。我放弃了。明天他要教我怎样倒立走路。

4月1日

蚯蚓没办法倒立走路。(图:蜘蛛用丝缠在蚯蚓的腰上带着它爬在树上,蚯蚓好倒立过来。)

4月4日

钓鱼季从今天开始。我们全都钻到更深的地方。(图:爸爸说:“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爷爷在自己的屋里睡得真香。}

4月10日

下了整晚的雨,地下湿透了。我们一整天都待在人行道上。跳房子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游戏。

今天我忘记带午餐,肚子实在太饿了,只好吃回家功课。老师叫我写十次“我以后不吃回家功课。”写完以后,我把那张纸也吃了。

4月20日

今天我偷偷靠近公园里的一些小孩,他们没听到我来了。我在他们面前扭来扭去,他们大声尖叫。我就爱看他们这个样子。

5月1日

爷爷教过我们,礼貌非常重要。所以今天我对遇到的第一只蚂蚁说:“早安。”(图:队伍里还有六百只蚂蚁。我在那里站了一整天说:“早安,早安,早安,你好吗?早安,见到你真高兴!你好!早安,早安```````````````````)

5月8日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最可怕的恶梦——巨大的鸟在玩跳房子!妈妈说我睡前不可以再吃那么多的垃圾了。

5月15日

今天我和蜘蛛吵架。他跟我说有脚才算酷,然后他就跑了,我追不上他。也许他说得没错。

我逗蜘蛛笑,他笑得太厉害了,结果从树上掉下来。谁说一定要有脚呢?(图:蜘蛛“砰”的一声从树上掉下来。)

5月28日

昨天晚上我去参加学校的舞会。把头向前摆,把头向后摆,扭扭身体转个圈,我们只能这样跳。

6月5日

今天美劳课,我们做通心面项链。我把我的作品带回来,大家把它当晚餐吃了。(图:爸爸夸我:“你真有天分!”)

6月15日

我姐姐觉得自己美极了!我告诉她,不管花多少时间照镜子,她的脸永远长得跟她的屁股一个样。蜘蛛觉得这真的很好笑。妈妈可不这么想。(图:妈妈在大声的训斥我。)

7月4日

我长大以后想要当秘密情报员。蜘蛛说我得非常小心,因为总统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我。“这个工作很危险。”我告诉她,“但是总得有人去做。”

作为一条蚯蚓,有三件事我不喜欢:1、不能吃口香糖。2、不能养狗。(图:妈妈:我们养它好不好?妈妈看见狗害怕极了。)

3、功课那么多。

7月29日

作为一条蚯蚓,有三个好处:1、永远不必看牙医。(图:医生拿着放大镜看,说:“没有蛀牙——也没有牙齿。)2、永远不会因为拖着泥巴进屋里而被骂。3、永远不必洗澡。(图:妈妈说:“谁是我的脏宝贝呀!”)

8月1日

蚯蚓的日记的读书心得 篇8

这本书有趣又好玩。它讲述了一条蚯蚓在校园和家庭的生活。小蚯蚓有一个大家庭,家庭成员有爷爷、爸爸、妈妈、姐姐和它。它们住在泥土里,钻地道的时候也帮助了地球的呼吸。它像我们一样要上学,也有功课。不过它学的科目是地道、泥土、美劳、历史、堆肥、蠕动,课本是《堆肥》《土壤的演变》《钻地史》《骑士爬行者》《我的排便日记》,真的跟我们完全不一样,太有蚯蚓特色了。他每天回家也要完成作业,做不好还会被老师罚,这一点跟我们倒是挺像的。

书里还有一些特别好笑的.情节。比如六月十五日这一天,他在日记里写:“我姐姐觉得自己美极了!我告诉她,不管花多少时间照镜子,她的脸永远长得跟她的屁股一个样。”这话让朋友蜘蛛觉得很好笑,我也把肚子笑痛了。可是蚯蚓妈妈不这么想,从图上我看到,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他,姐姐在一边幸灾乐祸,可他一脸不服气的样子,肯定觉得自己没说错。其实,我也觉得他没说错,不过显然,大人不这样认为。

还有一处也特别逗人。小蚯蚓非常懂礼貌,五月一日他在路上向碰到的第一只蚂蚁说“早安”,可是队伍里还有六百只蚂蚁,他不停地在路边对着每一只路过的蚂蚁说“早安”,站了整整一天。真是太傻了。

这条小蚯蚓觉得做蚯蚓有三个好处:永远不必看牙医;永远不会因为拖着泥巴进屋而被骂;永远不必洗澡。他还有三件不喜欢的事情:不能吃口香糖;不能养狗;功课那么多。第三点于我心有戚戚焉。

这本书幽默风趣,让我了解了蚯蚓的生活。故事里的小蚯蚓就像是一个喜欢戴帽子的小男孩,他淘气,爱恶作剧,会跟朋友吵架,也会跳舞,会画漫画,有做秘密情报员的理想。他就像我身边的那些男孩们,读着日记,我会想起班里某个调皮的同学,甚至也会看到自己的一点点影子。

《蚯蚓的日记》读后感 篇9

《蚯蚓的日记》这个名字太搞笑了,蚯蚓也会写字吗?暑假里妈妈带我去书店买书,我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名字。我请妈妈帮我买下来。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了。

蚯蚓是一种躲在地底下的动物,平时喜欢在地底下挖来挖去,每个蚯蚓都有自己的房间,每个房间都用地道连起来。小蚯蚓说它挖地道是给地球做呼吸,如果地球上没有蚯蚓,地球就活不下去, 看来小蚯蚓可真重要!蚯蚓也要去学习,这我真没想到,他们学算术、学跑步、学画画,他们也学习挖地道。

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蚯蚓不停地挖洞,帮助地球呼吸,它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人类也应该是动物作好的朋友,以后我和我的小伙伴一定不会踩着它们,如果遇到了它们,还会把它们送回家!

《蚯蚓的日记》读后感 篇10

看完《蚯蚓的日记》后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她的脸再怎么照也是跟屁股一样。”这条调皮的蚯蚓喜欢听到女孩子们惊恐的尖叫声,那种洋洋得意的表情能说明。我跟这很多小朋友一样,看见蚯蚓的时候,便会感觉心里很不舒服,头皮发麻,所以,最初看到这本精美的绘本的时候,我根本不敢碰它,总感觉那就是真的蚯蚓。可弟弟见了之后却要我讲给他听,我只好硬着头皮小心翼翼的往后翻,生怕它会咬着我。虽然知道一些关于蚯蚓的知识,但读完这本书后,我还是学会了很多,从我们的角度去看蚯蚓的世界,原来那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世界很大,蚯蚓就变的很小了,在他们的世界里,可以和我们一样拥有丰富精彩的生活,因为他们是弱小的蚯蚓,又有着他们自己的特色。这条蚯蚓以日记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梦想,有追求。

上一篇:就业形象大使工作指南下一篇:芜湖方特梦幻王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