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成套设备

2024-08-27

中海油成套设备(共4篇)

中海油成套设备 篇1

2013年2月26日,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以下称中海油) 宣布完成收购加拿大油气公司尼克森 (Nexen) 的交易, 收购对价约151亿美元。该项并购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金额的收购, 也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加拿大金额最大的外资收购案。

关于这次并购, 中外各界有不同的声音, 国内有人认为该并购是中海油在全球战略上取得的一大胜利, 也有人认为该并购溢价太高, 在加拿大同样如此, 2012年9月举行的股东大会上, Nexen股东投票赞成收购, 但是加拿大机构调查显示, 多数民众并不支持该收购, 本文将对这次交易进行解读。

一、并购双方及并购事件简介

(一) 中海油简介

中海油是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该公司于1999年8月在香港注册成立, 并于2001年2月27日和28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中海油是中国最大之海上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商, 亦为全球最大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商, 中海油的主要业务为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石油及天然气。2012年公司净产量342百万桶油当量, 总资产4561亿元, 净利润约637亿人民币。

(二) 尼克森简介

尼克森公司成立于1971年, 在多伦多和纽约两地上市, 总部位于加拿大卡尔加里, 是加国第十四大油气公司。其核心业务为:加拿大西部的油砂、页岩气, 英国北海、西非海上及墨西哥湾深水海域的常规油气项目。净产量20.7万桶每天, 1P净储量9亿桶, 截至2012年12月31日, 尼克森有雇员3228人, 年度总收入667加元, 总资产205亿加元, 净利润3.3亿加元。

二、并购背景及原因分析

(一) 中海油需要为充裕的流动资金寻找投资渠道

中海油有着优秀的管理团队, 一贯坚持审慎的财政政策, 对投资项目的决策非常谨慎, 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非常稳定, 在资本市场上声誉良好, 融资成本低, 能力强。在2005年就意向以18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 由于政治原因未能成功。伴随着国际油价的长期高位运行, 中海油获得了丰厚的流动资金积淀, 受制于技术水平及运营能力, 短期内没有能力依赖自身力量维持过剩资金的高回报, 急需要为日益增加的流动资金寻找出口, 中海油一向专注于上游业务, 并购一家上游公司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 尼克森正在经受资金短缺的困扰

2008~2012年尼克森公司的财务指标如下:

从Nexen的财报看出, 其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非常不稳定, 2009~2011年连续三年现金流为负, 财务状况的波动必然导致其融资能力欠缺, 融资成本高。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已无法满足公司发展需, 但现金流表现仍然充足, 主要是其通过出售资产、发债及发行股票来维持生产及发展所需支出。

(三) 中海油急需储量补充

中海油在并购前的储量寿命只有10年, 对于一家上游公司无疑是危险的, 中海油急需增加储量来支撑现有产量, 维持公司的发展。尽管在国内海域勘探颇有斩获, 但规模有限, 海外勘探高昂的勘探成本及中海油对海外区块地层认识的不熟悉制约了海外勘探的发展, Nexen9的储量及潜在储量对中海油是个巨大的诱惑, 并购成功后, 中海油的储量寿命明显好转。

三、并购事件对双方的影响

Nexen并购对双方的影响是巨大的, 并购后的中海油更加国际化, 资产配置更加合理, 在国际油价上获得了参与定价的权利, Nexen原有资产也获得了足够的现金流继续投入开发, 但短期内中海油的财务状况也收到了影响。

(一) 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

中海油并购前在海外17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 Nexen在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业务, 并购后中海油在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业务, 并购后中海油海外储量占总储量的比例上升到44%, 产量上升到35%, 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

(二) 储量及产量的增加

本次并购将为中海油带来20%的产量增长和30%的储量增长, 更重要的是, Nexen的资产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目前估计Nexen除了9亿桶的1P储量, 预计海油20亿桶的2P储量和56亿桶的潜在储量。更重要的是, 提高了中海油储量的多元化, 在已经有资产的加拿大油砂、墨西哥湾和尼日利亚海上提高了资产比重。

(三) 战略性的部署资产, 在北美建立管理平台

Nexen的管理团队拥有逾40年的管理经验, 在油砂开采领域具有领先的技术, 这些都为中海油建立海外业务新平台提供了帮助, 中海油计划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建立北美和中美总部, 负责管理中海油位于北美、中美的资产。Nexen公司原英国等地的资产仍由原团队管理。北美管理平台的建立, 将有力的促进公司未来的增长。

(四) 获得参与北海布伦特原油定价的权利

布伦特原油价格是全球交易的多数原油的定价指标, 对全球原油价格影响很大。布伦特基准原油是由四种北海的原油构成的一揽子基准:布伦特 (Brent) 、福尔蒂斯 (Forties) 、奥塞贝格 (Oseberg) 和伊科菲斯克 (Ekofisk) 。这四种原油在市场上单独交易, 其中价格最低的品种决定一揽子的价格, 进而决定布伦特基准原油的价格。一般来说, Forties原油价格最低, 其需求量决定着布伦特原油价格。Nexen运营的Buzzard油田是Forites的最大供应方。收购完成后, 中海油将在全球石油定价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四、并购后中海油面临的挑战

公司在后续整合期间将面临几大关键挑战, 主要包括:

(一) 要重新定义尼克森未来战略方向, 专注于选择性的增长举措, 获取最大化的未来价值

(二) 实现文化融合, 保持员工满意度, 避免人才流失

(三) 建立有效的管控体系, 实现适当的管控, 建立有效的管控体系

(四) 构建政府关系, 保障在其他国家的未来增长

中海油成套设备 篇2

供应商推荐/取消/变更审批表

注:1.此表由推荐单位如实填写;

2.备案理由应简短、概括、充分。

说明:

1.提供针对原版的复印件、扫描件、照片等,办理供应商变更业务时,提

供:变更后公司资质文件、公司登记机关出具的核准变更登记证明;

2.公司注册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银行开户证明等;

3.资格认证文件包括但不限于:DNV证书、API证书、ISO证书等;

中海油服的海外安全管理 篇3

三层次风险管理

中海油服作为油田服务商, 在石油勘探开发工作中就存在着硫化氢、井喷、火灾、人员伤病等事故隐患, 为消除防控这些隐患和做好公司的安全管理, 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将安全管理定为“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做好预防工作是中海油服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点。中海油服的预防工作也就是中海油服的风险管理工作, 其风险管理分为3个层次:

第一, 各级管理层全面施行年度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这种辨识包含了公司的大型装备和各类作业活动, 通过年度的辨识工作, 辨识出年度的重要 (重大) 风险, 制定管控措施, 在年度工作全面实施。辨识出的结果实施全面风险管控培训。

第二, 全面实施月度风险管理。中海油服各级管理层全部实施月度风险管理, 其中包括:作业安全、装备管理、人力资源, 具体涵盖前月存在重要问题的整改情况、本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下月主要重点工作的风险预判和管控。月度风险管理是对年度风险管理的补充和完善。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员工在机场迎接从利比亚归来的同仁

第三, 作业现场全面实施“三项安全管理工具”, 即:工作安全分析 (JSA) 、安全建议 (SSR) 和行为安全观察 (BOC) 。公司建立JSA基础库, 作业现场针对每项作业, 在作业开始前开展工作安全分析, 分析出本次作业存在的主要危害, 制定正确的工作步骤, 使每个参与本项工作的员工知道风险和控制风险;安全建议 (SSR) 是指在作业现场, 每位员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权。管理层收集、分析、采纳现场员工的安全建议, 完善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行为安全观察 (BOC) 是指在作业现场实施员工之间的安全行为观察, 其宗旨是鼓励正面行为、消除不安全行为。

海外安全四要点

在国外从事油田服务工作, 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 除国内各类作业风险存在外, 还存在安保风险、宗教信仰带来的风险、自然环境风险, 应急资源的短缺等。针对上述情况, 中海油服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管控。

安保风险:在进入一个欠发达国家前, 中海油服会聘请国际上著名的安保机构对这个国家的安保风险进行评估;进驻这个国家油田工作, 中海油服将和作业者联动进行安保工作, 同时制定内部制度管理和规范自己的员工, 如《伊拉克安全出行手册》《伊拉克员工安全出行管理规定》等;公司还会每周登陆国际SOS网站, 获取相关国家的政治风险分析, 并发往相关海外公司。

宗教信仰:全面实施出国前安全教育培训, 使每位被派出去的员工了解自己将要前往国家的宗教信仰, 学会尊重别人的信仰和文化;公司每年举办海外优秀雇员培训班, 让这些优秀的雇员参与、了解、熟知中海油服的企业文化, 使他们成为中海油服企业文化的传播者。

自然环境:中海油服陆地油田服务所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 如沙漠、原始森林, 为在此环境中安全工作,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海外分公司会制作相应的预防突发事件和紧急简单的医疗处理知识性手册, 发与海外工作的员工人手一册, 确保员工在高风险自然环境中的安全。

应急管理:中海油服分别与国际SOS和平安保险签订协议, 确保公司员工在海外的就医和应急转运;公司制定并实施海外应急管理规定, 同时建立海外应急资源库, 且定期更新, 实现海外应急“垂直型”管理, 使海外应急更直接、更快捷、更有效;海外公司和作业现场还有施行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制。

中海油服的诸多良好做法得到了合作方的好评。其中, 中海油服墨西哥公司得到了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和墨西哥政府的认可, 由原来的通过中间商签订服务合同转变为直接和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签订服务合同。COSL2平台获得了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1 197天“安全生产奖”, COSL4平台获得了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安全之星奖”;2012年6月, 中海油服4个模块钻机通过墨西哥政府验证, 并获得Clean Industry证书, 该证书是墨西哥政府对4个模块钻机的安全和环保等各项指标进行严格考核达标后才颁发的。有些承包商由于没有通过政府部门验证, 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便没有再给其新的合同机会。美国Nabors公司经过9年才有1个模块获得通过, 而中海油服4个模块经过不到6年的努力, 即获得了墨西哥政府的Clean Industry证书, 这是我们特别重视安全环保, 按当地政府和作业者要求积极整改, 不断改进提高的结果。

建议合规经营取长补短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是中海油服发展的基本方针, 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海外业务的安全环保风险不仅关系到公司声誉, 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声誉, 尤为重要, 应高度警惕。中海油服一方面将技术过硬、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安全意识高的员工派往海外工作;另一方面, 会认真接受当地政府的审查和监管。

对于中资企业在国外安全管理工作, 中海油服认为:需要合规经营、完善制度、取长补短、加强沟通、资源共享。

例如, 作为油田服务商, 在为国外油公司服务中, 首先应该做到合规经营, 中海油服各海外公司会收集驻在国有关石油方面的法律法规, 并加以分析、运用到自己的管理制度之中, 从源头上做到合规。

对标国外油田公司制度体系, 取长补短, 使中海油服的制度体系更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性;并建立桥接文件。充分翻译和理解合同中QHSE条款, 对相关员工进行培训。

雇佣当地有油田工作经验的员工, 建立安全协调机制, 保持与甲方和当地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配备适量专职翻译人员, 并将平台所有设备按钮全部实施中外文标识, 张贴中外文安全图标和警示标识。同时, 开展了大量针对当地雇员的技术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培训, 提高当地雇员的业务能力和安全技术技能。

最后, 还要与中国驻外使领馆和相关中资企业保持密切联系, 随时接收和发布安全实时信息, 做好安全预警工作。

海外应急管理实例利比亚应急撤离

2011年2月, 在中国政府相关部门、驻外使领馆的协调和关怀下, 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傅成玉和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健的统一领导和正确指挥下, 中海油服利比亚危机应急小组组长、中海油服CEO兼总裁李勇亲自组织指挥, 公司其他领导及员工齐心协力, 充分调动一切可能的资源, 获得了国际SOS和阿拉伯钻井公司 (Arab Drilling&Workover Company, 简称ADWOC) 的大力协助, 经过7天8夜的不懈奋斗, 克服重重困难, 快速有序地圆满完成了公司77名驻利员工 (其中承包商员工22名) 的撤离工作, 全部员工于当月28日安全无恙地撤离利比亚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时刻关注局势

自2011年2月16日利比亚发生游行示威, 我驻利比亚办事处及钻井项目组就开始密切关注利比亚的局势, 随时向中海油服报告最新情况。公司副总裁于湛海指示:“根据目前利比亚的局势, 请大家多注意安全, 保持相互间的沟通, 决不介入当地国的政治。”

2月17日, 中海油服CEO兼总裁李勇指示:“请及时关注利比亚局势, 并保持与外派人员的直接沟通, 以便确定我们的措施。”

随时监控利比亚局势的变化, 2月20日, 利比亚局势仍无好转, 我驻利比亚办事处与ADWOC联系, 开始为原定24日倒班回国人员办理离境签证;我驻利负责人将驻利人员名单报中国驻利比亚大使馆。

2月21日, 鉴于当地形势日益严峻, 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统一领导下, 中海油服当天宣布启动公司一级应急, 迅速启动以CEO兼总裁李勇为组长, 副总裁于湛海为副组长的应急小组, 并明确“无论发生什么情况, 将人员安全放在首位”的撤离原则, 要求利比亚办事处迅速落实在各井队、基地、办事处人员名单, 在加强自身保护的同时, 准备好充足的食品、水和燃油。同时, 中海油服开始积极与国际SOS组织取得联系。

吹响撤离“集结号”

利比亚局势更加不稳, 部分地区处于无政府状态, 抢劫事件时有发生;我驻利比亚的77名员工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傅成玉高度关注下, 以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健为组长的中国海油应急响应系统于2月22日起展开24 h不间断工作。与中海油服应急响应系统形成两级应急组织无缝对接联动。

我驻利比亚77名员工分布在8个位置, 其中的黎波里22人, 7004队12人, 7003队10人, 7002队10人, 5002队11人, 5001队11人, 103a基地1人, 鉴于项目点多面广、5个井队都分散在沙漠腹地、转移难度大的现实, 经反复协调、商讨, 中海油服确定了先集结、后撤离方案, 迅速组织各井场员工向的黎波里集结。

2月23日, 中国政府决定派出撤侨包机赴第三国准备撤侨, 同时租用了利比亚附近的船舶。但由于中国第一架降落的黎波里的包机将首先撤离妇女和儿童, 而公司唯一一名女士在5001井队, 无法赶上包机, 所以中海油服没有获得第一批撤离的名额。利比亚通讯受到影响, 与井场的电话通讯时断时续;中海油服CEO兼总裁李勇主持召开应急会议, 会议决定, 井队和103a基地人员先撤回的黎波里, 然后从的黎波里撤离利比亚;确定驻利应急指挥人员并进行授权, 由现场应急指挥人员视当地具体情况进行指挥, 要求加强与ADWOC的沟通, 尽最大努力解决交通车辆问题。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做好与驻利人员及家属的信息沟通及询访工作;会议还安排了对资本市场的情况通报工作;

同时, 中海油服CEO兼总裁李勇和公司副总裁于湛海分别写信给ADWOC, 敦请他们保护我方人员, 为我方人员提供协助并尽力保全我方在利资产, ADWOC回复电子邮件表示会尽最大努力提供帮助。

撤离工作上演“航班大接力”

2月25日, 中海油服制定了3套撤离方案:第一方案是寻求国际SOS帮助, 租用飞机撤离;第二方案是寻求国际SOS帮助, 租用船舶撤离;第三方案是从陆路向突尼斯撤离。

2月26日, 中海油服应急小组重新调整了撤离方案;仍然计划实施3个撤离方案:首选方案52人乘8U900和LN102分别飞巴黎和伦敦;第二方案, 鉴于LN102航班情况不明, 中兴通讯包机预订58个座位备用 (包括乘坐LN102航班的46人和第二批从103a基地飞回到的黎波里的11人) ;第三方案, 征集车辆, 一旦飞机无法起飞, 就改陆路向突尼斯撤离。

2月26日, 下午风云突变, 原定北京时间18:00时起飞的LN102航班的值机柜台显示“关闭”, 18:30时LN102起飞时间到了, 但值机柜台仍显示“关闭”;中海油服立即启用第二套方案, 原计划乘坐LN102的46人改乘中兴通讯的包机撤到巴黎, LN102的座位仍然保留。

19:00时, 搭乘中兴通讯包机事宜全部落实, 应急小组决定在机场的46人转乘中兴包机;19:54时, 应急小组得到消息, 从103a基地飞到的黎波里机场的11人所乘坐的飞机很快降落;应急小组迅速联系国际SOS, 把原有的46人加上飞抵的黎波里的11人以及送护照的姚传超共58人都安排上中兴通讯的包机, 很快, 国际SOS确认我方58人都可以搭乘中兴通讯包机, 而姚传超主动要求留下坚持到最后, 没有搭乘飞机撤离。

23:28时, 中海油服应急小组继续与国际SOS联系, 寻找最后14人撤离的飞机, 此时第一批6人已经在巴黎登上回祖国的飞机上。

2月27日凌晨4:00时, 中海油服驻利比亚第二批撤离人员57人顺利登机, 准备起飞。凌晨4:19时, 5001井队11人经过46个检查站的严格检查, 终于到达的黎波里ADWOC的宿舍。随后, 公司应急小组与国际SOS落实搭乘中国电信包机事宜并得到确认。

2月28日, 凌晨2:03时, 张正刚代表最后一批撤离的14人向公司打来电话, 飞机准备起飞⋯⋯

凌晨2:26时, 确认最后一批撤离的14人乘坐的航班已经起飞, 中海油服应急小组组长宣布:解除应急, 欢迎兄弟们回家!

2月27日13:07时, 第一批6人到达首都国际机场, 到2月28日后续71名员工从巴黎经阿联酋阿布扎比、迪拜、香港、上海分9批次陆续抵达北京。

通过总结利比亚应急工作的经验, 中海油服建立《海外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建立完善《海外应急管理规定》, 全面实现了海外应急“垂直型”管理。

中海油成套设备 篇4

当海上生产设施或作业设施出现事故之后, 陆地应急指挥中心急需和事故现场保持实时通讯, 要求能够看到现场的图像, 并了解事故现场的实时环境信息。而生产作业设施往往由于条件所限, 又处于事故状态, 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移动应急指挥的需要, 中海油在渤海湾布设了区域性移动船舶应急指挥系统。该系统共分为七部分:卫星通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无线移动视频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对讲通讯远程联网系统、通导预警系统以及气象信息采集系统。

1 卫星通信系统

在海上这一特殊的应用场景下, 卫星通讯系统覆盖面广, 组网灵活, 不受地理条件限制, 受气候影响较少, 对于有线网络、微波网络难以覆盖的移动船舶而言, 卫星通讯是最为有效的通讯方式。Ku波段卫星通信系统相对于C波段而言具备天线口径小、抗地面干扰能力强等优势。由于船舶可安装地方小, 在甲板上架设一套基于Ku波段卫星通信系统, 提供4路话音功能, 并用统一的IP网作为船上各类业务应用的承载平台, 通过Qo S策略确保核心业务的通信质量;增加网络的安全控制, 根据不同的应用在交换机上划分不同的VLAN, 各个VLAN间互相不可访问, 增加应用安全性。

2 视频监控系统

采用基于IP的智能监控架构体系, 能确保应急指挥船监控系统可与渤海局域网互联互通, 并同时将视频图像传至监控中心, 实现数据、视频共享。系统采用集中管理平台, 在监控中心部署管理平台服务器。集中管理平台通过软件开发的方式, 将视频图像显示到GIS地图中, 陆地用户 (分公司和作业区) 可以通过登陆视频监控集成平台实现对图像的查看和控制。集中管理平台能实现网络内各种信息的传输和管理;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 保证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实现实时视频监控、巡视、视频信息与数据上传和检索的功能。

3 视频会议系统

建设一套与天津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的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利用视频会议终端一体机设备, 接入MCU实现应急指挥船与天津分公司远程视频会议功能。

视频会议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终端和电视。终端分别放在拖轮会议室以及应急指挥中心。在拖轮会议室安装一台42寸液晶电视, 用于显示视频会议图像。

终端是提供单向或双向实时通信的客户端。音视频信号送到视频终端进行编码, 再通过网络传送到中心进行转发、控制等处理, 视频终端解码输出端口连接显示电视机。所有终端支持语音通信, 可选支持视频和数据通信。

4 无线移动视频系统

天津分公司已经在主要生产平台重点部位建设了固定点监控系统, 基本上解决了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的问题, 但在面临突发事件现场 (溢油、应急和重特大事故) 的指挥调度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因为, 发生这些事件往往具有时间不确定、地点不确定、环境不确定等特点, 这是固定监控系统的不足之处, 所以根据实际情况, 为整合资源、扩大监控覆盖面, 以先进的无线通信网络为平台建设无线移动视频系统。

应急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是以无线网络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服务实战为基准, 通过移动监控点与城区固定监控系统形成互补, 形成有效、完善、动态的严密监控网络。通过此无线系统将移动跟踪的目标、突发现场的监控图像、声音实时传输至应急指挥中心, 以便领导快速了解现场情况并进行指挥、决策。

5 对讲通讯远程联网系统

应急指挥中心与应急指挥船配置一套对讲通讯远程联网系统, 该系统提供应急指挥中心与平台及周围船舶之间无线通讯, 同时可以直接与现场人员进行对话, 方便为指挥中心提供实时信息, 与视频合用时更便于及时有效进行指挥。此系统需要在应急指挥中心配置一套同播控制器、基站信道机, 基站交换机, 同时在指挥船上配置一套同播控制器、基站信道机。

6 通导预警系统

在应急指挥船上安装海上通导预警终端, 对石油平台、石油管线、移动船舶、FPSO等众多海上生产设施进行监控。该系统作为海上对海管和船舶避碰报警的直观显示终端设备, 通过接入AIS等设备的数据, 当船舶进入标绘的范围或有可能在海管附近抛锚时, 可通过声光报警进行警告提示。也可根据用户需求查询船载物料信息、油水信息、人员动态信息、危险源等信息。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海上石油平台的作业效率和安全。并可通过网络从服务器自动获取实时更新的标绘数据, 保证了与公共数据的统一。并通过架设采集站进行数据的采集供陆地服务器使用。

7 气象信息采集

陆地指挥中心应能了解到应急指挥船舶处气象信息, 做到掌握信息全面, 指挥因地制宜。功能的实现要利用船舶上现有的气象站设备, 采集其中数据整合接入船舶动态监控系统陆地服务器中, 实现对整个海域内各平台点的实时预报气象功能, 数据采集成功后由平台通过卫星链路传回到船舶动态监控系统陆地服务器中, 陆地指挥中心可通过船舶动态监控系统查看此条船舶的实时气象情况。

8 结束语

通过建设移动船舶应急指挥系统, 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应急指挥中心的战略前移, 能够实时的指导应急工作, 处理各类海上事故, 提供多种手段的实时高效的全天候的通信服务。

摘要:中海油有限天津分公司负责渤海湾的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承担海上高危险作业任务。本文就天津分公司移动船舶应急指挥系统的系统架构及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海油,移动船舶,应急指挥

参考文献

[1]刘国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信息网络安全, 2006.

上一篇:披露程度下一篇:网络化境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