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城市照明规划

2024-07-06

阳泉市城市照明规划(共4篇)

阳泉市城市照明规划 篇1

城镇化快速发展, 城市建设飞速进展, 城乡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 中国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城市病”, 城市道路网不能适应新的交通发展的需求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山西省东大门的山地城市, 阳泉市一直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快速发展, 然而, 随着人口密度和机动车的增加, 阳泉老城区的街道显得狭窄, 路网密度低, 交通堵塞, 制约了老城区的进一步发展, 也与现代生活的需要完全脱钩。合理改造老城区支路网以改善交通, 对新城区的路网采用新的规范进行合理规划, 是推进阳泉市交通快速发展的必要措施。

1 阳泉市城市道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阳泉市城市道路现状

阳泉市作为山地城市, 道路建设本身就受到条件的限制, 再加上认识、历史、经济等多方面原因, 道路远远不能满足交通需求, 因而交通事故频发、出行困难, 车多路少、交通堵塞等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道路网络不完善, 阳泉市交通日渐呈现拥挤的情况。尤其是作为中心城区的城市老区, 支路狭窄, 停车位缺少使得原本就窄的道路被到处乱停的车占据, 交通更显拥挤。

1.2 阳泉市路网存在的问题

1) 道路总量不足, 路网密度偏低。阳泉市道路容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部分道路严重饱和, 拥堵严重。现状阳泉市建成区内城市道路网密度为4.45 km/km2, 低于规范要求5.3 km/km2~7.045 km/km2。

2) 路网结构不合理, 次干道和支路比例过低。阳泉市中心城区建设中注重道路骨架的建设, 对次干路、支路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重视不足, 现状道路网中次干路和支路的长度仅占道路总长度的31.7%。阳泉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之间的长度比例为1∶0.24∶0.35, 次干路和支路严重不足, 导致道路功能不明确, 影响各等级道路的功能发挥, 大大降低了道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

3) 贯通南北的交通通道不足, 联系不畅。城区以桃河为界自然分隔成南北两大片区。桃河北侧是以北大街为主要交通廊道的居住区, 桃河南侧形成以南大街为主要通道的政府办公区、商业区等多项综合服务职能区。受地形影响, 南北向的交通多数为断头路, 无法有效贯通南北两大区域。南北向的交通联系需通过东西向的道路进行沟通, 从而造成部分东西向的道路交通压力增大, 易出现交通拥堵。

4) 路网形态破碎, 系统性差, 拥堵点多。阳泉市作为山地城市, 地形特征等因素影响城市道路的建设及布局。复杂的地形, 地表高程起伏变化大等增加了道路建设的难度和造价;同时, 城市建设中系统性、前瞻性引导不足, 道路建设标准前后脱节, 从而影响城市道路的系统性。现状道路中断头路比较多, 如青年路、矿山路、煤山路等。路网形态破碎, 降低了道路的整体通行能力, 影响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

5) 货运交通与过境交通干扰城市交通。城市道路功能混乱, 中心城区部分主干路承担过境通道的功能, 导致不同性质的交通流在空间分布上相互干扰。部分货运车辆在城区通行, 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相互影响, 影响道路的通行效率, 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6) 路网节点不畅的问题, 由于没有渠化干道交叉口, 路网节点不畅、道路通行能力大打折扣、道路服务水平严重下降降。。

2 阳泉市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

1) 道路等级、功能划分、道路红线宽度依据《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30) 》中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划定;

2) 道路的线形走向受地形影响较大, 适当调整道路控制点标高、道路坡度、交叉口形式等;

3) 为工程管线及其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供空间;

4) 满足城市救灾避难要求的原则;

5) 灵活性和强制性相统一的原则;

6) 实施的可操作性原则;

7) 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

3 阳泉市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

3.1 阳泉市城市道路等级结构及道路红线宽度控制

1) 阳泉市城市道路等级结构。依据阳泉市中心城区道路现状条件和城市空间布局, 确定道路系统规划方案。综合道路断面标准、设计车速、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和对沿线建设地区的服务功能的不同, 将道路系统等级结构分为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2) 阳泉市道路红线宽度控制。根据GB 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求, 并结合阳泉市复杂的地形地质等实际情况, 建议各等级道路按照表1红线宽度进行预留。局部道路可视具体道路环境采取合理灵活的红线控制方案。

m

3.2 城市快速路规划

阳泉市快速路系统由“三横三纵”6条快速路组成, 形态为不规则的棋盘形式。总长度为94.53 km, 路网密度0.89 km/km2, 占市区道路总长度的8.2%。

1) 阳泉市“三横”快速路。“三横”:307国道复线、漾泉大道 (含矿区规划快速路) 、规划南外环。

a.307国道复线位于新北城与荫营组团之间, 主要功能是分流北部地区过境交通, 连接新北城西北部居住组团和东北部白泉工业区, 形成新北城北部的东西向主要通道。建议307复线与阳五高速路相接, 作为新北城北部地区进入阳五高速路的主要进出口, 更好地发挥307复线的作用。

b.漾泉大道 (含矿区规划快速路) , 该条东西向动脉横贯新北城中心地区, 道路两侧分别规划有商业中心、文化体育中心、高教园区、东部商务中心, 是连接新北城核心地区各大组团及矿区各组团间的重要通道。兼有疏导跨组团交通、高强度局部交通集散的职能。同时, 漾泉大道东西两端分别与阳五高速和307复线衔接, 是新城区最主要的对外进出口通道。

c.规划南外环路位于老城区外围, 功能是作为南部地区的过境交通走廊和货运交通通道, 避免过境和货运交通对城市内部交通产生干扰。南外环路也是联系平定组团和老城区西部矿区的主要通道, 同时作为阳五高速路、东环路、广阳路、义平路等南北交通通道之间的快速联络线。

2) 阳泉市“三纵”快速路。“三纵”:平坦快速路、广阳路、规划东外环。

a.平坦快速路穿过老城区西侧的矿区, 北端与307复线相连, 南端接南外环路, 主要职能是疏导西部的过境交通和货运交通。平坦快速路作为联系西部矿区和平定组团的快速通道, 同时也是漾泉大道与老城区南部的平阳路、大连路 (青年路) 、桃北路、南环路等主要道路的联络线。

b.广阳路纵贯阳泉市中心城区南北所有的组团, 是市区最主要的一条快速路。其南端与太旧高速路相接, 北端直抵荫营组团, 是南北交通大动脉, 肩负着快速疏导、集散城市南北交通的功能。广阳路与三条横向快速路相互联系, 为城市提供跨区域、跨组团快速交通服务;广阳路同时还作为南北快速公交通道 (BRT) 线路的道路载体, 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公交优先的功能和示范作用。

c.规划东环路位于城市东部, 与目前义白路的功能相似, 主要分流东部地区的过境和货运交通。快速路系统建设可根据土地使用布局和未来交通需求的发展情况而定, 近期可按照主干路的标准进行建设, 待时机成熟或根据交通发展情况再进行改建;根据快速路沿线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 合理设置辅路系统。

3.3 城市主干路规划

主干路网作为城市组团间联系道路, 连接各组团功能中心, 既能满足组团内部交通需要, 又能联系组团内各功能片区。主干路设计车速为40 km/h~60 km/h, 规划主干路总长度为202.84 km, 路网密度1.92 km/km2, 占市区道路总长度的17.7%。主干路是城市路网的主骨架, 作为组团之间联系的主要通道, 并作为进出快速交通走廊的集散通道。

阳泉市主干路规划包括:

1) 跨区域、跨组团交通走廊规划。跨区域南北主干路有:洪城路、李荫路、新城大道、保晋路、泉中路、桃荫路、宁波路、义白路、义平路、平冶路、平定规划主4路等。跨组团东西主干路有:江正大街、荫营东大街、荫营西大街、森林公园路、平阳路、大连路—青年路、桃北路、南外环、南外环联络线、城南路、学院南大街、平定规划主3路等。

2) 组团内部主干路系统。为满足组团内部的交通需要, 组团内部需设置一些区域性主干路。区域性主干路主要分布在西部矿区、平定组团等组团内部, 包括:矿山路、南大街、白泉路、平定西外环、平定规划主1路、平定规划主2路、平定东大街、现状府新街、冶西规划主1路等。

3.4 城市次干路规划

次干路系统作为主干路交通的集散系统, 主要用于组团内的地方交通集散或兼作主要交通走廊之间的联络线。阳泉市规划次干路总长度283.21 km, 路网密度2.67 km/km2, 占市区道路总长度的24.7%。

3.5 城市支路规划

支路系统是居住区、工业区内部联系道路, 担负干道交通的集散任务, 服务于局部性地方交通。支路系统布局待分区规划阶段进行落实, 本次规划对支路系统作出控制性指标建议。支路系统长度控制指标按照次干路的1.5倍~2.0倍进行设置, 本次规划为566.42 km, 路网密度5.34 km/km2, 占道路总长度的49.4%。

4 结语

阳泉市道路系统不能满足交通发展的需求, 给现有的交通带来隐患, 遵照《阳泉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市域总体规划2011—2030》的要求, 从实际出发, 采用新建与改造相结合、远期规划与近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对阳泉市道路网进行规划, 通过本次规划, 确定功能明确、等级合理的阳泉市区道路系统, 合理引导城市用地的开发建设, 使城市道路交通向良性发展。规划建成以城市快速路、主干道为主骨架, 次干道、支路为补充, 功能完善、快捷、方便的城市道路网, 以满足阳泉市城市人口增长、建设用地扩大带来的交通需求的增长。

摘要:分析了阳泉市城市道路拥挤的实际情况, 针对其道路总量不足、路网密度低、路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提出了路网规划的原则, 并对阳泉市整体路网规划作了具体的阐述, 以改善该市交通现状。

关键词:道路网,规划,宽度,快速路

阳泉市城市照明规划 篇2

[关键词]道路;照明;规划设计;节能;探析

城市道路照明原有的功能是照明,但是在现代化社会,它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城市道路照明还是一种城市景观设计。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道路照明的设计。它不仅能展现一个城市的品味,还能体现城市的人文环境。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照明是非常有必要的[1-2]。

1路灯的设计

路灯是实现照明的关键,所以在实际城市道路照明规划与设计中,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设计合理的路灯布局[3]。尤其是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布局路灯才能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1.1路灯布设

路灯的布设需要考虑路灯的整体布局、路灯间距,路灯间距的设置主要依据城市道路的宽度和绿化带的高度。常见的有单侧布置、双侧对称布置、双侧非对称布置、中心对称布置。设计人员在布设路灯时应该遵循《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4],在确保照度和均匀度要求的基础上,按照道路结构形式不同,分别设计路灯式样。如中间有绿化隔离带的道路,当隔离带较宽时(>5m)宜选择单悬臂路灯,采用中心对称布置。当绿化隔离带较窄时(<5m)宜选择双悬臂路灯,采用中心布置。因而设计人员,在城市道路照明规划设计中,应该依据实际的道路环境选择合适的布设方式。

1.2灯杆高度选择

布设合理的路灯高度。例如:有一条宽30m的城市二级次干道路,人行道两边宽各6m。如果路灯采用对称布置,那么根据国家道路照明设计要求,路灯高度为实际道路宽度的0.5倍,即:(30-6*2)*0.5=9m。根据城市二级次干道的车流量的照明要求、采用高压钠灯的光源,适宜采用400W和250W高压钠灯光源。因而一般路灯高度最好不要超过10m,灯杆间距在3倍灯杆高度为宜,即27~30m/组;人行道照明高度在6m高度为宜,即人行道路宽的1倍。此外,在设计灯杆高度时,还要考虑路灯布置方式的影响。如采用单侧布灯方式时,当道路有效宽度小于12.5m时,可按H≥1.2Weff设计路灯安装高度,根据灯具横向配光设计其悬臂长度和仰角。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灯杆高度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合理的设计灯杆高度。

1.3灯源选择

城市道路照明在兼具照明功能的基础上还具备美观作用。所以一般在城市道路照明系统规划设计中,都是采用一些外形美观的灯型。目前,道路照明所使用的光源主要有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LED灯、无极灯、飞利浦Cosmo白光灯等。这些灯源都有各自的特点。并且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根据道路功能,按照国家绿色照明规划要求进行合理选择,这样才能既满足道路照明标准要求,又满足节能减排的目的。但光源的选用也不能单纯从光效和光衰出发,还应综合考虑显色指数、使用寿命、启动特性等因素而合理选用。此外,依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灯源的选择还应该满足以下两个要求:一是满足道路照度要求,二是满足功率密度值要求。所以设计人员应该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灯源。

2城市道路照明中供配电及控制方式的设计

2.1供电电压的设计

常用的城市道路照明供电电压是高压10kV,低压380/220V。如果采用高压供电,则需要采用环网箱式变电站,并标配干式变压器。另外,城市道路照明供电也会采用TN-S系统低压。这种方式常用在内部设有变电所的建筑物。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指,在总电网中,实现N线和PE线的分离。当产生连电故障时,就会使故障电流通过PE线。这种工作模式能够减少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一般要求每隔1.6~2km左右设置一座箱式变电站。而且当供电总段的电压降限制在±10%Ue时,低压供电半径需要控制在0.8~1km左右。

2.2箱式变电站变压器的选择

对于箱式变电站变压器的选择,需要根据路灯的实际负荷以及信号灯容量等。常见的灯具都是采用0.9功率因素的单灯就地补偿方式。另外,箱式变电站内变压器容量的选择,还需要根据实际区域的电力负荷状况和电力需求增长情况,然后按照上一级电网或电厂提供的负载能力选择变压器的单位容量。此外,设计人员还要注意箱式变电站应该布设在距离人行道大于0.5m左右的地方,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变电站给行人造成视觉障碍。由此可见,箱式变电站中变压器容量的确定,需要依据实际的工程环境和用电需求。

3城市道路照明供电线路的设计

在现代城市中,道路照明供电线路的设计不再纯粹的考虑照明和供电。基于节约能源的目标,现在的城市道路照明供电线路设计都是采用分时段的控制方式[5]。由于我国公路交通设施比较齐全,加之我国城市道路照明供电线路在埋设在地下,因而在设计城市道路照明供电线路时,要统筹兼顾。设计人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城市道路照明供电线路的综合评估。

3.1采用分时段的节电控制方式

很多城市都是采用的半夜等分时段控制方式,采用5芯电缆。但是这种控制方式并不灵活,而且还会出现偏向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设计人员可以采用8芯电缆,其中,三线控制半夜灯,三线控制夜灯。并且其中一芯作为PE线,一芯作为零线,其它芯作为相线。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供电线路分时段控制的灵活性,还能得到节能的目的。

3.2采用新颖、灵活的方式布设综合供电线路

在设计供电线路时,需要工作人员整体把握工程环境。不仅要保证变压器能够满足所有用电设施的需求,还要预留一定的供电线路,以方便公路以后的建设。此外,在铺设电缆时,应该注意实际的公路公共设施。一般都是采用YJV-1000系列4+1芯低压电缆,然后选择PE管,通过直埋方式将电缆埋于地下。如果遇到绿化带,则应该将电缆埋设于距离绿化带大于0.5m之下。这样既能保证电缆的正常使用,又能保护绿化带不受到破坏。而箱式变电站在接地时,都是采用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通用一套装置的方式。其中要求接地的电阻要小于4Ω。

4照明控制方式的设计

4.1模拟日照时间控制

这种照明控制方式主要是根据实际的日出日落,设计的一种控制方式。其缺点在于时间误差太大,尤其是在夏冬两季。并且这种控制方式还不利于工作人员实时掌握城市道路照明状况。因而这种方式已经很少被应用在照明控制方式的设计中[6]。

4.2无线远程集中控制

这种控制方式是现阶段城市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路灯控制方式。优点在于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实时掌握路灯各控制点的运行状态。虽然各个生产商开发的照明控制产品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其原理都是利用远程控制,实现实时的控制路灯开关、电压等,并方便工作人员根据返回的数据信息,进行照明控制方式的及时调整。这种控制方式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缩短了道路照明调整周期,极大的提高了城市道路路灯控制的工作效率。

4.3单灯控制方式

所谓单灯,就是对城市中的每一盏路灯进行单独的控制。这种控制方式是在无线远程集中控制方式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更加精细的控制方式。主要是在每盏路灯上,都添加一个单灯控制终端,然后再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将终端与数据库相连。从而实现工作人员对每个控制点的单独监控,并进行单独的变功率控制。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投资成本较高。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照明系统的规划设计需要依据实际的工程环境和用户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城市道路照明系统施工的质量[7]。尤其是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做好城市道路照明系统规划与设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是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泽,吴建,张郭艳.城市道路的照明系统设计与优化[J].照明工程学报,2015,(03):72-75+82.

[2]王冠玥.城市夜景照明设计[J].林业科技情报,2013,(04):70-72.

[3]曹晓林.浅谈新时期城市道路照明设计问题[J].科学中国人,2014,16:63.

[4]曹晓林.浅谈新时期城市道路照明设计问题[A].科学中国人(人文社科版)[C],2014,(01).

[5]赵宏志.城市道路路灯照明工程如何做好全面规划[J].科技视界,2014,28:299+345.

[6]古丽先迪力穆拉提.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环境与生活,2014,18:18.

阳泉市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 篇3

阳泉市是中共第一城, 其雄居太行, 俯瞰华北, 是三晋门户, 晋冀要冲, 地处太原、石家庄两个省会城市的中间位置, 东连环渤海经济带和东南沿海地区, 西接中西部地区, 是京津塘及沿海发达地区向内地辐射的重要通道。

阳泉市历史风貌环境构成要素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组成。

2 历史风貌特征分析

优越的区位条件使阳泉市融山水于一体, 浑然天成, 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太行山南麓。

狮垴山:一处以森林风景为主, 集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为一体的综合公园。

南山:位于市区中心, 系一仿古建筑为主的综合性山地公园。

北山:依据地形地质特征, 对原有废渣山进行改造, 建设成开朗、壮阔的欧式园林风格景区;形成典雅、幽静的中式园林景区。

王母垴:位于市区东部, 山上植物资源丰富。

刘备山:阳泉市郊区西北部, 主峰位于荫营镇西, 海拔1 272.6 m, 山势陡峭, 气势雄伟。

桃河:发源于寿阳县东部的土径岭, 由西往东流经阳泉市区至娘子关的磨河滩村与温河相汇, 是阳泉的母亲河。

山城:阳泉市随着1903年石太铁路通车后, 采矿业随之兴起, 1947年5月2日, 平定县阳泉镇解放, 并建设为新型工业城市。从此, 阳泉成为我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阳泉市自古锁钥晋冀、喉扼京津,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历来为统治者及兵家所关注, 素有“京畿藩屏”和“晋东门户”之称;加之丰富的矿产、便捷的交通、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民群众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革命传统, 使阳泉在山西近现代发展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阳泉市城市是依桃河而建的山区城市, 构成了突出的山、水交融的山区城市风貌特色。

综上所述, 阳泉市整体风貌特征概括为:城坐山中, 水映城垣, 山水相依, 山城共融, 山、水、城与历史人文内涵共构的城市风貌格局。

3 风貌保护原则

1) 维护城市基本历史格局原则。2) 突现山、水交融特色原则。3) 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 继承和发扬阳泉市的传统文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4) 风貌视廊控制原则。5) 城市协调的原则。

4 整体风貌保护

根据阳泉市用地布局和空间环境特色, 规划重点在中心城区确定五大风貌保护区:城市滨河风貌带保护、大阳泉历史文化名村环境风貌保护、小河历史文化名村环境风貌保护、银元山庄历史风貌保护、城市山麓风貌带保护和历史风貌视廊保护。

4.1 城市滨河风貌带保护

滨河风貌带西起坡头村, 东至白羊墅, 东西长约20 km, 北以青年路为界, 南以南大街为界, 纵深约100 m~500 m不等。该区是展示山城特色和城市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主要场所。

滨河风貌带既是阳泉的“门廊”, 也是面向域外的“城市界面”, 其空间形态和建筑结构集中体现了阳泉市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文脉, 规划按三个区段进行风貌控制:

1) 桃河城区段上游 (芦湖桥—赛鱼桥) 。该区段北侧建筑主要有阳煤新景矿、自来水厂、平坦镇镇区、辛兴村、阳煤运输处、太行国际新城, 南侧以石太线和自然山体为主。

2) 桃河城区段中游 (赛鱼桥—五渡桥) 。本区段桃河河道治理工程已经完成, 把现状150 m宽河道压缩为120 m对称型或部分非对称型式断面河道。主槽宽70 m, 两侧滩槽各宽25 m。滩槽进行绿化种植灌木、草坪, 并供出现较大洪水时通过。

3) 桃河城区段下游 (五渡桥—乱流) 。该区段南侧为王母垴植物园、小河历史文化名村, 北侧现多以村民住宅、白羊墅编组站和山体为主, 全长8.7 km。本段南侧形成具有现代化工业气息的城市空间风貌。建筑层高不超6层、总高18 m以内。北侧下五渡和白羊墅村通过改造形成现代化的城市小区, 建筑层高不超20层, 总高70 m以内。

4.2 大阳泉历史文化名村环境风貌保护

1) 周边环境:保护古村落周边的山体环境、空间形态、植被景观等。2) 空间格局:保护村落“龟蛇之相”的整体选址布局, 完善重要建筑构成的完整空间格局。3) 建筑遗产:保护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 保护集中体现古村落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的文物古迹。4) 建筑形态:维护古村落左右对称, 主次分明的四合院建筑形式, 保护并修缮重要文物大院。5) 公共设施:垃圾箱、公厕、招牌、路灯等街道小品应采用传统的形式和传统的材料。6) 公共绿化:保护类与准保护类树木应严格予以保护。7) 河流水系:严格保护村落南侧的义井河, 村中现存的漾泉泉眼应严格予以保护。8) 景观视廊:视线通廊内有碍观瞻的建筑物、构筑物应予以改造或拆除, 保证视线通廊的通畅。保护区南侧、西侧以及东北侧用地为低层区域 (建筑高度9 m以下) , 外环路西侧三片建设用地为高层区 (建筑高度18 m~60 m) , 其他区域均为多层区 (建筑高度控制在18 m以下) 。

4.3 小河历史文化名村环境风貌保护

为了保护整个小河村的历史文化内涵, 保护体现小河村历史文化的空间布局、街巷格局、建筑形式、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特色。

1) 周边环境:保护古村落周边的山体环境、空间形态、植被景观等。

2) 空间格局:保护重点保护区内的街巷格局、院落格局、传统建筑风格。

3) 建筑遗产:保护各个文物保护单位和准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重要的传统建筑。

4) 建筑形态:维护古村落内传统建筑的形态, 做到整个小河村建筑格局的协调统一。

5) 建筑色调:古村落内尽可能用素淡的颜色, 新建建筑色彩要尽可能采用青、灰色。

6) 建筑体量:古村落内的传统建筑主要采用院落形式, 体现了浓厚的生活情趣。

7) 公共设施:垃圾箱、公厕、招牌、路灯等街道小品应有地方特色和传统特色, 采用传统的形式和传统的材料。

8) 公共绿化:小河历史文化名村内的绿化应见缝插针, 采用小块绿地的形式, 并采用地方树种。

9) 景观视廊:视线通廊内有碍观瞻的建筑物、构筑物应予以改造或拆除, 保证视线通廊的通畅。

4.4 官沟村张家大院历史风貌保护

官沟村张家大院集中反映了阳泉清末至民国的历史发展、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 具有较强的实物史料价值。

严格控制保护区范围以内建筑的历史风貌, 注重风貌的保持和延续, 维持保护区的整体空间形态和尺度。

4.5 城市山麓风貌带保护

阳泉市区周边山体有狮垴山、王垄山、北山、大鬼垴等;桃河两岸目及范围内有北山、狮垴山、南山、王母垴山等13座山体。规划应对山体风貌进行全面保护, 保护自然山体轮廓。

4.6 历史风貌视廊保护

视线走廊组织的目的, 是为建立文物景观点和自然景观点之间以及自然景观点和自然景观点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呼应关系, 并使标志性景观点的地位得到突出和强化, 增强地标识别性。视廊选择主要依据为:地标性自然环境:桃河、狮垴山、北山、刘备山、王母垴。桃河是城市的母亲河, 是城市赖以生存的根本, 狮垴山、北山、刘备山、王母垴是城市外部空间环境的制高点, 也是城市具有标志性的外部空间环境和背景轮廓线。主要视廊控制点:南山凌云阁、桃河桥、联通大厦、广电大厦、美隆大厦、太行国际新城、滨河世纪城等, 它们是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综合上述各点的具体情况, 分别选择和确定各视廊的视点、视高、视线、视域和被视区域, 最终确定视线通廊。

4.7 紫线控制区保护

将历史建筑紫线保护范围分为绝对保护区和风貌协调区。

绝对保护区指历史建筑本身, 包括历史建筑本体及其围合的院落和必要的通道。划定37处历史建筑的绝对保护区, 此类建筑的绝对保护区必然包括建筑本体和院落空间。

风貌协调区是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只重视历史建筑本体保护, 而忽略周围环境, 整体风貌协调的问题, 主要考虑历史建筑的外部环境, 控制一定范围内新建建筑与历史建筑的协调, 保证历史建筑景观不受破坏而划定的区域。

5 城市风貌保护框架

城市风貌即城市的风格和面貌, 规划从城市建成区整体着手, 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整体艺术形象与和谐完善的城市风貌。

1) 城市风貌保护范围界定。

阳泉城市风貌保护范围的划定以阳泉建成区和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大阳泉古村、小河古村及官沟银元山庄为主, 并适当向城市南北两翼延伸, 总面积约60 km2。

2) 城市风貌保护框架的主题。

阳泉城市风貌保护框架主题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主题之一:军事要塞之城 (百团大战、中共第一城) ;

主题之二:矿产资源之城 (无烟煤基地) ;

主题之三:门户之城 (山西东大门) ;

主题之四:山地之城 (城市自然地形起伏较大) 。

3) 城市风貌保护框架的结构。

城市风貌保护框架强调的是城市空间的保护, 确定阳泉城市风貌保护框架为“一带两山三区四片多点”。

一带———沿桃河南北两岸的滨河城市风貌带和桃河滩槽绿化及堤岸绿化形成的城市景观带。

两山———城市南北两翼的狮垴山和刘备山。

三区———地处城市建成区城乡结合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大阳泉古村、小河古村及官沟银元山庄等历史地段。

四片———利用文物古迹保护和自然山体形成的城市山体公园, 包括国家级文保单位关王庙周边的玉泉山风景林地、南山公园、北山公园和王母垴植物园。

多点———地处城市建成区内代表不同历史时期建、构筑物和街巷, 如阳泉旧火车站、文化宫、晨光电厂等。

4) 城市风貌框架保护。

阳泉市地处太行山中段, 城市周边群山环绕, 形成了独特的山地城市景观。因此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应充分利用阳泉市城市环山, 河水穿城的自然环境与城市不可分割的空间关系, 建筑空间布局及景观建筑的适当布点, 相映成晖的景观效果。

a.城市风貌特性分区。

阳泉城市风貌特性分区为:历史文化建筑传统风貌区、城市新区建设风貌区、城市山水风貌区、工业特色风貌区。

b.城市天际轮廓线保护的原则。

阳泉城市山环城, 河穿城, 由山体组成的天际线, 具有十分明确的形象特征和序列关系。

c.外部空间轮廓控制。

阳泉市城市风貌保护区在视觉上形成三条特色空间轮廓:依托桃河构成的水轮廓;依托以狮垴山为主体, 桃河两岸连绵群山构成的山轮廓;以历史地段和文物古迹、古村落构成的城轮廓。

d.内部空间保护要求。

阳泉城市风貌保护区内部空间特征主要体现在沿桃河两岸一些标志性景观节点 (北山公园、滨河公园、桃河公园、南山公园等) 和大阳泉古村、小河村、官沟村三大片区, 规划要求对有特色的城市空间进行保护。

e.城市景观轴线。

城市景观轴线主要指穿城而过的桃河滨河生态景观轴线, 由两岸的滨水绿带组成连续的景观视线。

f.城市节点标志。

城市大门:主要入城道路和火车客运站入城大道两个主入口。

城市标志景点:是具有鲜明形象特征及文化象征意义的标志性构筑物, 是人们的视觉焦点。

g.新区建筑风貌控制。

阳泉城市新区建筑风格总体上应体现时代感, 提倡多样性。

5) 建筑高度控制。

a.建筑高度现状分析。

阳泉市城市风貌保护区城区内新、旧建筑混杂, 建筑高度参差不齐, 原有的一些标志性景观 (如凌云阁、北山公园等) 失去了最佳观景视廊。

b.高度控制原则。

从实际出发, 紧密结合现状, 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保护城市整体风貌, 突出传统特色。

协调古村、开发和利用的关系, 既保护好古村及历史地段的传统风貌, 又为合理开发创造必要的条件。

c.高度控制规划。

高度控制规划是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历史城区传统特色及现状建筑情况来确定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点以及内外部空间视线通廊的高度控制要求。

d.视线通廊控制。

根据阳泉市自然山体分布特点, 以桃河为轴线, 在城市建成区确定五条视线通廊:

桃河轴线视线通廊 (实廊) ;

南山公园—北山公园控制视廊 (虚廊) ;

南山公园—狮垴山森林公园控制视廊 (虚廊) ;

刘备山—狮垴山森林公园控制视廊 (虚廊) 。

6城市风貌管治策略

1) 风貌管治的策略性意见。

建立不同行政区域的风貌协调机构, 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及城市规划管理局内部的专职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

2) 风貌管治的主要内容。

针对阳泉城市风貌特色, 主要提出以下管治内容:

a.城市自然环境的管治。

b.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的管治。

c.城市风貌特色街区的管治。

d.标志性建、构筑物以及风貌符号的管治。

参考文献

[1]GB 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S].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Z].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Z].

[4]城市紫线管理办法[Z].2002.

小城市夜景照明规划与设计 篇4

关键词:小城市夜景,照明,设计,策略

1“亮化”工程带给我们的思考

长期以来, 夜景照明主要是电气行业和建筑行业内部的事物, 在以前, 夜景照明只是指一些所谓的“亮化”工程。但是到了后来, 随着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 在邹城市进行的亮化工程, 对一些主要的人行通道和有标志性的建筑物都进行了亮化或改造, 这些工作确实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但也给城市发展留下了不少问题。

1.1 重“亮化”轻“景观”

在搞好城市亮化工作时, 多数人只是注重亮化而对景观的重视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照明的选择上不够正确, 我们以线状轮廓灯的运用为例, 泛光照明的滥用, 就不难发现, 在使用后只能使夜色景观效果变得更差;其次, 在色彩光运用方面考虑过少, 导致最后的效果与表现出的功能不完全一致。例如, 一些建筑使用较黑的色彩, 这样的运用使得在寒冷的冬天会使人感到不寒而栗, 同时对建筑的美学价值也是一种伤害。

1.2 重“个体”轻“整体”

在整个照明工作中, 我们往往存在一些人只看重个体的观念, 这使得在工作中人为地把照明与设计区分开来, 尽管单从照明与设计上来看, 各自似乎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一些单位盲目追求各自的效果, 只重视突出自身形象, 缺乏二者合为一体的意识, 使照明的整体效果欠佳。

1.3 重“建筑”轻“环境”

夜色照明只考虑了建筑的照明, 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的烘托问题。在城市照明中, 绿地、水体的夜景照明较少, 这就使整个城市的景观显得很不协调。一些重要街道的照明不连接, 给街上的行人以视觉上的错觉, 最终对景观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2 夜景照明总体的总体思路及原则

2.1 规划原则

在实际的规划中, 我们要结合城市特点以及照明的实际情况展开工作, 最为重要的是要把规划与设计当成一个总体来考虑问题, 我们在具体实施时下面几个步骤是要引起我们注意的:一是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特点和基本情况, 突出城市特色来;二是要考虑城市经济水平和能源节约问题;考虑昼夜的交替的平稳, 考虑最近以及很久以后夜景照明的基本情况;考虑照明的整体与局部效果;针对城市的不同特点, 采用不同的照明方法,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避免出现光污染现象。

2.2 总体构思

2.2.1“点、线、面”结合

在城市照明规划中, 我们要呈现出一个“点、线、面”三元素相互结合的总体思路。“点”元素由重要的城市标志建筑等最具有特色规划元素组成, 诸如英雄纪念塔广场、绿地文化广场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广场, 还有诸如城市出入收费站、高架立交桥等城市标志性道路交通枢纽。“线”元素由相关比较重要的景观街路构成, 这些线通过一些城市重点街区道路为网络展开, 覆盖一些沿河绿带。“面”的要素以重点街区与风情街区所拓展, 覆盖了历史文化、商业文化、交通枢纽的等重点街区。

2.2.2 分级亮化

在总体夜景照明规划的基础上, 要对整体的照明设施的亮化度进行分级。当前, 国际相关部门有三种环境亮度的基础标准要求:对于重点亮化区, 环境亮度为12~18nt, 这些地区主要以标志性建筑、市级商业区、历史街区为代表;中等亮度地区环境亮度一般为6nt-12nt, 一般这些地区最亮的部分集中在市中心;最后, 较暗地区按4nt的环境亮度考虑, 这些地区一般集中在较为偏远的市郊。

3 夜景照明规划设计策略

3.1 单体建筑夜景照明设计策略

在本文中, 我们将会根据该城市的实际情况, 再结合城市周围的建筑以及周围环境情况, 特别是对于建筑风格, 地段, 其代表的纪念意义等来对其进行详细设计, 并要分门别类的采取相应的策略, 例如对于一些单体建筑来说, 如果要体现其照明效果, 我们要采取如下的设计思路:

1) 纪念性、行政办公性、科学文教类这样的标志建筑, 夜间照明安排应突出其用色的以下特性, 即是用色要庄重、简洁、淡雅。特别是在考虑邹城城市的主要建筑特色, 应当把暖色作为主要的色彩, 以其他的色彩作为辅助色彩。而一些商用或者娱乐建筑物, 我们是采用大量的彩色光的予以照射, 彩度应当大幅提高, 以其表现出邹城市繁华、活跃的城市商业特点, 还可以作用于对于冬季户外环境对于居民的吸引力;

2) 在建筑整体照明效果得以保障的同时, 要把各部分的特色突出, 同时还要注意周围的建筑, 使二者相适应。

3.2 街道夜景照明设计对策

1) 其一, 我们要设立为给行人提供方向的坐标系统, 在城市主要街道中, 不同街道可以摆放不同的街灯, 但要注意在同一街区摆放的照明灯样式应该是一致的。十字路口的亮度应该加大, 以方便过街的行人, 另外, 公交停车站等处也要增加灯的密度, 这样可以有助于提升人群的流动性;

2) 其二, 要加强对于道路交叉口的夜景照明设计, 通过一系列手段防止灯箱广告发光强度比街灯部分高出。对于有环岛的交叉口, 在照明系统的安排上, 可采用高杆照明的方式。

3.3 广场夜景照明设计对策

关于城市广场夜景照明的设计,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 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

1) 纪念广场

对于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广场, 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广场, 应该把当时的红色革命主题表现出来, 并要显示出一些严肃认真的气氛来, 把纪念碑放置在广场的中央、雕塑及喷泉必须使用足够亮的照明, 其他周边景色色彩要稍微淡一些。

2) 休闲广场

对于一些休闲广场, 尤其是大型休闲广场, 必须保证其足够的照明强度, 按照层层次的不同, 把广场的特色突出一睛.而对于一些小型休闲广场而言, 则要根据它所处的地理位置, 周边的建筑, 以及环境特点来综合确定。

3) 交通广场

为了使人们出行不受阻碍, 我们要根据人流量的多少布置相应的照明, 通常来说, 人流量多的地方照明要亮一点, 人流量少的地方照明可以暗一点, 然而还要考虑火车站这样的地方不能让商业广告过于显眼, 以失去广场的文化特色.

3.4 公共绿地夜景照明设计对策

关于绿地照明, 我们也可以采取相对应的设计策略:

1) 街头绿地

在街头通常使用的是泛光灯照, 这样可以达到二个效果, 一是达到光的色彩与绿化环境相吻合的目的, 二是到了夜间, 可以把花的鲜红, 树的翠绿, 把外面的景色也淋离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这样就可以达到绿化的效果。

2) 居住区游园

对于小区而言, 越来越多的居民喜欢夜间出行, 为此, 我们应该考虑在夜间, 在中老年人以及儿童出现的场所多布置此足够照亮的照明灯, 这样一来, 就可以达到几个效果:其一, 在寒冷地带, 我们要选用暖色灯, 以保证东西的气温, 其次, 还要多选用显色性好的光源, 这样能给周围环境带来一种安静的氛围, 最后夜间照明还可以防止夜间人们出行时意外摔倒, 保证了小区人员的安全。

3.5 滨水区夜景照明设计对策

长春市作为著名的国家城市, 其夜景照明必须把根据沿江和沿河的不同特点考虑进去, 才能设计出独特的韵味来.

1) 沿江

在设计中我们要突出重点, 要分层次地进行夜景设计, 创造夜晚沿江的天际效应。可以考虑把江岸的小品建筑和江堤绿化作为最重要的设计层次, 用泛光照明设计法, 体现出祥和的气氛;其二, 我们可以把泛光与轮廓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把紧邻江岸的部分作第二设计层次。

2) 河面及沿河

在河堤二岸, 我们可以造型优美的路灯布置在那里, 通过灯光照向河面, 创造幽静的氛围.在河二岸的绿化带用草坪灯照明的方式, 同时辅以泛光灯, 这样一来, 增强了绿化效果。

4 结论

美化和亮化工程始终是城市的一大工程, 尤其是对于当前不少市民喜欢夜间出行和感受夜晚城市风景而言, 更是一道美不胜收的风景线, 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说, 我们应该规划有序, 点面结合的原则, 对城市进行照明设计, 以便能够真正让人领略城市的美感和把城市点缀成花园式城市, 宜居城市。

参考文献

[1]霍光.漫议城市夜景照明[J].广东建筑装饰, 2001 (2) .

[2]杨璐, 严永红.建筑夜景照明设计探析[J].小城镇建设, 2004 (11) .

上一篇:冀中能源下一篇:让学生喜欢习作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