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市农村中小学(精选6篇)
鹿泉市农村中小学 篇1
肃州区现辖15个乡镇, 123个行政村, 农业人口21.61万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 农民平均年收入达8000元以上, 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20所。实施撤点并校, 不仅方便学生上学, 便于学校统一管理, 进一步促进师生、同伴之间的交往,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但是, 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 由于全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目前普遍存在低龄寄宿的现象, 学生的自理能力、表达情感和感受能力都相对较弱, 学校的管理需要更加细致入微,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照顾要更加全面, 在客观上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同时, 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存在生活硬件配套设施不到位、安全隐患大、师资队伍能力有待提高、家长经济负担相应增加等问题。 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政府要加大相关资金投入 , 国家要提高政策保障力度
目前, 全区农村寄宿制小学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 多数学校缺乏医务室, 没有专职校医, 学生的基本医疗没有保障。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教师队伍建设等各种配套设施设备严重影响了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而言, 多数问题并不是学校自身就能解决的, 而是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保障的, 要想让农村寄宿制学校更好地发挥作用,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提高教育质量, 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需要全社会投入更多关注, 保障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转。现今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相关政策, 没有涉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标准问题;国家的编办人事制度, 也没有涉及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人员编制问题。因此, 国家必须不断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 不断改善农村寄宿制条件, 增强学生对寄宿制的适应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在寄宿制学校中, 生活指导教师在学生寄宿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他们与学生同吃同住, 对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 设置专职生活指导教师不仅可以适当地减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工作负担, 而且可以更好地、更细致地照顾学生生活, 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寄宿生活。目前, 全区很多学校尽管教师满编, 但结构比较单一, 生活教师严重不足, 甚至有的根本没有配备。因此, 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不仅急需调整教师结构, 而且应该高度重视对寄宿制教师的培训, 提高寄宿制学校教师的素质和待遇。在教师的待遇上, 建议生活指导教师与任课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生活指导教师的培训和晋升机会, 以利于生活指导教师在寄宿生日常管理和学习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寄宿制小学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课余生活和休闲娱乐集于一体的场所。对寄宿制学生来说, 一周五天, 一天24小时都在这个场所度过。调研数据显示, 学生在学校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想家, 孤独和生病时想家的比例最高, 而在想家的时候, 学生通常选择与家长联系以排除想家之情。因此, 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丰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 改变以学业为主的课程设置, 增加更多艺术课, 以帮助学生尽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寄宿生活。目前, 肃州区将“养成教育”作为全区的样本课程和各个学校的校本课程加以推广。通过养成教育, 学生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文明礼貌等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学校形成了尊师爱生、团结互助的健康的校园文化。因此, 寄宿制学校应利用寄宿学生在校时间长、学生统一管理等特定优势, 普遍开展“养成教育”, 使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4.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 建立健全教育体系
调研数据显示, 寄宿生的父母通常只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安全和吃住等问题, 很少与教师交流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并且被调研的多数家长认为, 把孩子交给学校, 学校和教师就应该全面负责。家长对学校的认识和态度,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因此, 学校应时常保持和家长的联系, 以便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通过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和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缓减孩子的想家情绪。学校和家长也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联系, 并逐步丰富沟通渠道, 传达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 同时可以利用学生每周返校的时间与家长沟通, 让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有所改变, 帮助他们认识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永远离不开家长的关心和鼓励。
5.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 提供情感倾诉对象
从诸多的研究中我们发现, 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学生的学校适应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感, 给彼此提供宣泄的机会, 提供情感的支持, 弱化压抑和焦虑情绪。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很多问题都需要自己独立面对, 这时良好的同伴关系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孤独和压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和生活。因此, 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6.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 , 提高自身适应能力
学校、教师和家长做的所有努力最终都要归结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反映在适应问题上, 就是外界的所有帮助学生更好适应学校的手段, 最终都取决于学生尽快地、自觉地自我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鹿泉市农村中小学 篇2
1 酒泉市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设置和评价方法
根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民主管理”的目标和2011年酒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情况及总体进程, 并参考甘肃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县试点工作评价考核指标或借鉴其他省市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检测酒泉市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总分达到70分即为新农村建设处于初级阶段, 达到80分即为中级阶段, 达到90分则为高级阶段。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指标体系的设置。根据新农村建设目标, 设置5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组成酒泉市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 指标标准值和指标权重数的确定。指标权数主要依据各个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影响程度, 具体权数的确定可参考甘肃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县试点工作评价考核指标和全国其他省市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 (3) 测算各个指标实际值。 (4) 计算各个指标的达标率。达标率=实际值/标准值, 若实际值≥标准值, 按标准值计算。 (5) 计算各个指标的得分值。指标得分值=权重×达标率。 (6) 计算新农村建设程度的综合分值。各个一级或二级指标得分值的总和即为新农村建设综合分值。
2 2011年酒泉市新农村建设各项评价指标分析
根据以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对2011年酒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进行综合测评 (表1) , 测评结果表明, 自2005年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 酒泉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酒泉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种植结构调整优化, 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增强,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二是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三是义务教育发展均衡,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科技文化下乡提升和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 农村文明程度有效提高;四是硬化农村道路, 绿化居住环境, 净化、亮化工程的实施使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农村基层民主实践不断深化, 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道路[2]。
2.1 生产发展指标
“十一五”以来, 酒泉市农业设施装备、农业支撑保障、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出效益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酒泉市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比率、粮食自给率、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高效田占耕地面积比重、订单农业覆盖面等指标均达到10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农产品储藏加工增值率、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参与率的指标分别为83.30%、92.86%、75.00%、61.90%、66.70%。生产发展方面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达到92.17%。
2.2 生活宽裕指标
2011年酒泉市人均纯收入达到8 158元, 为农民生活宽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百户摩托车拥有率、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等指标实现程度均达到了100%。农村贫困人口比率、砖木砖混结构房屋比率、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的指标分别为77.00%、58.90%、75.56%、34.80%。生活宽裕方面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达到91.60%。
2.3 乡风文明指标
近年来, 酒泉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农民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村组文化室农家书屋覆盖率、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等指标达到了100%, 人均受教育年限、农民技能培训覆盖率指标分别为95.60%、34.50%。乡风文明方面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达到85.20%。
2.4 村容整洁指标
在新农村建设中, 为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 酒泉市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对农村环境进行集中连片整治, 切实推进了农村村容村貌改善。但是由于基础太差, 欠账太多, 2011年村庄规划覆盖率、道路硬化率、安全饮用水覆盖率、清洁能源比重、村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指标分别为91.30%、87.50%、75.90%、35.70%、16.67%, 全部低于新农村建设标准。村容整洁方面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达到61.45%。
2.5 管理民主指标
近年来, 酒泉市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重要内容贯穿到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 充分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2011年农民村民自治比重、村政务公开达标率为100%, 均达到新农村建设目标。测评结果表明:31个二级指标中有14个指标达到100%;5个一级指标除村容整洁外, 其余4个方面的指标均超过85%;2011年酒泉市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达到了85.20%, 整体已经进入新农村建设的中级阶段。但是村容整洁方面指标只有61.45%, 尚未达到新农村建设初级阶段水平, 是酒泉市新农村建设的短板, 所以村容整洁是今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
3 推进酒泉市新农村建设的指标
尽管酒泉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但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仍然有一定的距离, 酒泉市必须以最低指标为突破口, 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3.1 建设现代农业, 不断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3.1.1 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精神,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落实各项创新措施, 努力提升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通过农业科技人员千人联万户行动, 全力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应用, 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3.1.2 提高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
积极争取中央水利投资和敦煌生态项目资金, 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和配套设施完善程度。重点开展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农田水利重点县、农业节水和末级渠系等项目建设, 大力推广以滴管、管灌、垄膜沟灌、全面覆盖等农田节水技术, 提高田间水利用率[3]。
3.1.3 提高农产品储藏加工增值率。
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仓储龙头企业, 健全市场营销网络, 增强产业化经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 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跨区域联合。实施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大批量精细化加工, 减少平面分工导致的恶性竞争, 形成垂直分工的产业集群;打造名优品牌, 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立足现有的加工能力进行技术改造, 研究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 引导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逐步实现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原料基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专业化和生产规模化。
3.1.4 提高合作组织农户参与率。
一方面, 在农村大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增进农民对于合作社的认识和了解, 强化合作意识, 调动农民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进行合作社建设的试点示范和推广, 完善农民的组织化愿望。通过成功的范例让农民了解合作社的规模效益, 从而激发广大农民以组织化的方式进入市场的意愿, 发挥试点示范对农民发展合作社的带动作用。
3.2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2.1降低农村贫困人口比率。
酒泉市有12.42万农村贫困人口, 其中8.82万人是移民, 年均收入不足2 300元, 由政府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要认真落实《酒泉市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规划》, 祁连山区乡村贫困人口、疏勒河移民乡和九甸峡水利库区移民乡争取国家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扶贫政策与项目资金;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壤改良、特色产业培育以及社会事业发展, 切实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落实惠农政策、做精第一产业、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发展设施畜牧业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的“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的双联行动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
3.2.2 提高砖木砖混结构房屋比率。
整合新农村建设和危旧房改造资金, 推进社区化中心村建设, 有条件的村庄可建设楼居式集中居住中心村, 以带动农民新建改造住宅。
3.2.3 提高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
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政府要加大投入、补贴力度, 加快提高农村互联网覆盖率, 降低宽带使用资费, 提高农民获取生产生活信息的快捷和方便程度。
3.2.4 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
随着酒泉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政府将全面推行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到“十二五”末期, 养老保险制度可覆盖城乡, 实现广大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
3.3 提供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 促进乡风文明
3.3.1 提高农村孩子受教育年限。
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 加大教育投资力度, 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缩小城乡之间设施、设备、师资队伍方面的差距, 让更多农村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3.3.2 提高农民技能培训覆盖率。
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整合各类涉农教育培训资源, 推行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招标培训、定额补贴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充分运用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采取集中培训、远程教育、学习取经、现场观摩等形式, 切实增强对新产业、新技术、新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养技术水平;加强职业技能鉴定, 强化职业资格认证;免除所有农村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期间的学费及住宿费;让25~45岁的青壮年农民到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进行3~6个月的免费职业培训, 全面提高农民的转移就业能力。
3.3.3 提高农民文明程度。
当前, 要在农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及文化娱乐方式。引导和教育农民群众明是非, 辨善恶, 识美丑, 形成有利于农村发展的良好社会风气。
3.4 进行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 改善村容村貌
3.4.1 提高村庄规划覆盖率。
依据《甘肃省新农村建设规划导则》《村镇规划标准》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等进行村庄规划。本着量力而行、因地制宜、规模合理、近期与远期兼顾、保留延续地方特色和地方风格、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规划原则。发动当地农民运用地方知识参与村庄规划, 通过规划达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3.4.2 提高安全饮用水覆盖人口比率。
完善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 今后酒泉市每年实施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到“十二五”末, 安全饮用水将可覆盖全部农村人口。
3.4.3 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加大农村清洁能源补贴力度, 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把沼气建设与改厕、改圈、改厨结合起来, 并积极推广沼气、沼渣、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利用, 建设“清洁种植”、“清洁养殖”示范工程, 拓宽沼气利用领域。
3.4.4 提高道路硬化率。
目前, 尚有一些乡镇通村、通组道路以及农村居民点道路未硬化, 要积极争取资金, 组织农民投工投劳进行硬化工程建设。
3.4.5 提高村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
建立“户分离、村收集、乡镇运送、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制度, 达到“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投入,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完善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处理、推广秸秆饲料化、生活区与饲养区分离,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建设地膜收集、回收利用项目, 解决农用地膜污染农村环境的问题;推广农药化肥减量高效施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有效控制和减轻种植面源污染[4,5]。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深入开展农村实际调研的基础上, 探索构建以行政村为对象的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具体化, 便于各级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攻方向,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甘肃酒泉
参考文献
[1]孙占鳌.2011年酒泉统计年鉴:综合卷[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11:223-225.
[2]酒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酒泉调查队.酒泉市2011年——统计公报[N].酒泉日报, 2012-3-22 (2) .
[3]何琳.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问题的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6, 20 (4) :17-20.
[4]郭翔宇, 余志刚, 李丹.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标准、指标体系与方法[J].农业经济问题, 2008 (3) :73-76.
鹿泉市农村中小学 篇3
一、肃州区农村饮水现状
肃州区位于祁连山北麓, 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 地域广阔, 地形复杂, 多风少雨、日照长、积温高、昼夜温差大, 属严重干旱气候。经过近几年的努力, 肃州区农村饮水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至2008年, 在全区农村23.43万人中, 饮用正规自来水的人数为6.64万人 (达到安全标准) , 占28.3%;饮用简易自来水的人口为13.06万人, 占55.7% (其中达到基本安全标准的人数为6.21万人, 占26.5%) ;利用大口井、手压井、小水窖供水的人口为3.74万人, 占16.0%。
二、肃州区农村饮水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肃州区受资金、技术、自然条件以及群众思想意识的影响, 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在肃州区沿山片, 一方面受供水条件和气候的影响, 季节性缺水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水窖水储存时间过长, 水质变质。在肃州区泉水片, 大部分群众饮用浅层地下水, 含盐量、含氟量等严重超标, 加上部分供水设施陈旧, 供水保证率不高、水量不足。
㈠水质超标问题
第一, 饮用高氟水。肃州区中北部地区地下水在下游受北山阻隔, 滞流变坏, 由于在肃州区泉水片银达、怀茂、三墩、临水、下河清等乡镇区域岩矿石中含有巨大的氟源, 加之气候干旱, 使地下水中含氟量升高, 群众主要通过手压井、大口井、机井抽取浅层地下水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长期饮用高氟水, 该地区群众氟斑牙、氟骨病等地方性疾病发生率极高, 目前全区农村饮用含氟量超标的人口仍达0.84万人。
第二, 饮用苦咸水。受地层分布的影响, 肃州区中部地区地下水在形成过程中经径流的溶滤及蒸发浓缩, 使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增高, 形成苦咸水。受地理位置、水文地质及经济条件的限制, 肃州区上坝、铧尖、果园、泉湖、银达、三墩、临水等乡镇地下水埋藏较浅, 群众直接取用浅层地下水饮用, 饮用后常出现腹痛、腹胀等现象, 该地区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发病率也较高。据调查统计, 全区饮用苦咸水人口高达5.02万人。
第三, 饮用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地下水。经调查和对水样进行抽检, 肃州区有1.44万人饮用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肃州区三墩镇、银达乡、怀茂乡, 主要是由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下渗地表, 造成地下水污染。
㈡水源保证率低、水量不足、用水不方便问题
第一, 水源保证率不高。受经济及自然等条件的限制, 到目前为止, 肃州区沿山屯升、清水、丰乐、金佛寺、东洞、西洞等乡镇仍有0.81万人水源得不到保证。由于本区域内地下水埋藏深, 无法开采, 群众主要用小水窖储存地表水饮用。因水窖补水利用灌溉渠系, 一方面受灌溉制度的影响, 水窖水得不到及时补给, 饮水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每年10月15日至次年3月20日近150天时间里由于渠道封冻, 无法引水补给, 造成缺水。同时在引水过程中渠线长、沿途污染严重, 加之饮用水在水窖中储存时间过长, 细菌滋生, 群众饮用后常发生消化道疾病。
第二, 生活用水量不足。肃州区共有2.48万人用水量不能满足正常生活需求。其主要原因:一是现有供水工程由于布局不合理、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差等原因, 造成供水能力差;二是近年来, 随着产业化的推进, 肃州区养殖业发展迅速, 需水量剧增;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外来流动人口逐年增多, 他们大多居住在城郊的农村, 也加剧了水供需矛盾。
三、肃州区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的发展思路
根据肃州区水源分布状况, 应在合理开发地下水的情况下, 优先考虑选择水质符合标准的地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源, 做到因地制宜, 远近结合, 统筹兼顾, 集中连片, 合理布置。在肃州区沿山片根据河道水量和地理条件确定供水范围和适度扩大供水规模, 通过修建净化水厂, 降低浊度、杀菌消毒, 利用洪积扇形成的自然坡降自流供水到户;在肃州区泉水片修建供水站, 提取深层地下水至蓄水池后, 通过二次加压泵与变频设备连接恒压供水到户。用这两种方式既能很好的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又为建后管理创造了条件。为此, 提出以下建议。
㈠健全组织, 加强领导成立由肃州区政府区长为组长, 分管区长为副组长, 水务、发改、财政、卫生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各成员单位划分职责, 明确目标, 各负其责, 形成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有关部门协作的良好机制, 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㈡注重前期工作对原有的供水工程进行调查评估, 加强水源可靠性论证, 选择水量足、水质好、处理净化成本低的优质水源。因地制宜,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集中连片供水的原则, 把农民的意愿尽可能同乡镇、村的整体规划、远景目标结合起来科学规划, 重新考虑供水布局。避免建设规模与实际和发展不相适宜的问题。
㈢积极筹措资金资金筹措是项目落实的关健, 自筹资金能否到位是工程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饮水安全项目须通过受益乡镇申报,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审查, 逐项落实, 真正把饮水安全工程落实到饮水困难大、群众积极性高的村。通过中央补助、地方政府配套、银行贷款、群众自筹等方式加强建设资金的保障力度。同时, 积极拓宽筹资渠道,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和产业发展要求的农村供水建设投资机制。
㈣严格建设管理严格工程建设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必须不折不扣的落实“六制”, 认真落实规划建卡制、社会公示制、集中采购和招投标制、资金报账制、工程监理制、责任管理制。通过地方电视台或报刊等形式公示工程建设和管理主体、资金筹措、管护责任等, 积极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项目建成后通过法人验收和政府验收, 保证项目资金、进度、质量、效益的统一。
鹿泉市农村中小学 篇4
(一)农村金融结构状况
酒泉辖内现有农发行、农行、邮储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家农村合作银行、5家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5家涉农金融机构、238个网点,从业人员1921人,担负着全市服务“三农”的金融重任。2011年9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72.18亿元,占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的23.71%,为酒泉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农村金融信息化发展状况
作为服务“三农”金融主力军的酒泉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科技信息化建设始于1992年,至目前已经有20年时间了。共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单机储蓄业务阶段:
从1992年起到2003年,全市60%的网点开始使用PC机办理储蓄存款业务。
2. 单机综合业务阶段:
2003年7月单机综合业务系统开始上线运行,当年年底已推广了到90%的营业网点;在2007年6月,63个营业网点开通了电子汇兑系统,实现了汇兑业务电子化。
3. 综合业务网络阶段:
2007年9月底,我市农村信用社149个网点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全面上线运行,随后通过接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个人业务实现了通存通兑,汇兑业务通达全国及港澳台等部分国家和地区。2008年10月28日,具有银联标准的飞天借记卡正式发行,目前累计发卡量超过38.2万张。全市已布放自助设备51台,极大的提升了农村信用社系统社会形象和整体竞争力。
4. 全面应用阶段:
2010年2月我市153个营业网点均开始使用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系统,贷款业务的客户信息及所有信贷资料都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共享。目前系统中已有客户信息18.49万户,系统上线后累计发放贷款14.81万笔,达95.69亿元;同时也已实现了与征信系统的对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全国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受管理体制的制约,农村合作金融没有全国统一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同时,由于分散法人治理,各自独立经营、自我发展,信息化建设一直是省(市、自治区)各自为政,缺乏全国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和统一规范,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和重复投资。
(二)信息系统规范化的流程和多样化的需求的矛盾依然存在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其特殊的管理模式和多级法人的管理体制,造成各级法人组织管理的多样性,业务需求多样化。如果无法在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和规范化的业务流程之间找到平衡点,将会导致信息化建设无所适从。
(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人才
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现状看,职工的信息化知识有限,自我培养意识不强,许多县级机构一般只有1-2名科技人员,大部分还不是专业人员,基层行(社)一般就没有科技人员,员工队伍信息化知识基础薄弱,缺少懂业务、懂科技、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四)信息系统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
一是对因业务需求发生变化而进行软件维护,在维护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风险隐患。二是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以及大规模停电等外部事件造成的硬件设备受损而导致应用系统瘫痪。三是因非法外部入侵、病毒入侵而造成的网络风险。四是日益增加的计算机数量和多样化的接入媒介,使得终端安全运维管理工作困难程度加大,出现的问题日益复杂,加重了系统安全风险隐患。
三、有关对策
(一)建立长远规划,实现信息技术和应用标准化,是加速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全面的信息化战略规划不仅能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最大限度地节省和优化资源配置,更能降低业务风险和信息化系统自身的风险。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实现信息技术和应用标准化,开创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加强系统的人员培训,树立全局观念,是发展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
推行信息化建设不但要有“科技兴社、人才先行”的观念,而且还需要既懂金融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再深造,提高技能和工作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从高等院校直接引进计算机高级人才,并注重其适应现代金融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加强内部培训,营造学习氛围,并对自主或参与应用软件开发的职工给予奖励;建立计算机后备人才库,以应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发展。
(三)加强交流与信息共享,是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手段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水平。首先,明晰信息化项目建设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各项业务的作用,准确定位科技部门及其工作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其次,整合科技资源,逐步建立适应各项业务发展需要的技术研发体系,以保证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同时,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工作交流。
(四)加强信息制度的建设,消除风险隐患,是加速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加强信息安全制度的建设,建立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系统网络安全评估、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体系。一是要规范传统的人工控制程序,保证信息化系统处理前的数据资料的合法性以及处理后的帐表资料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对各环节人员操作程序进行管理。二是要强化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以保证业务系统的合法性、安全性和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三是建设统一和共享的应用级灾备中心,实现各项业务的安全可靠运行。
摘要: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 农村金融信息化发展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金融服务的命脉。那么如何在农村金融中合理健康发展信息化, 使其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真正达到为农业、农民和农村服务的目的, 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仅以酒泉市辖区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江锋.农信网络, 有你更精彩, 安徽经济报, 2006-04-25.
[2]齐亚斌.欲上“高速”还需“修路”, 计算机世界, 2008-09-08.
[3]江锋.“E”网情深有你更精彩.中华合作时报, 2006-04-21.
[4]欧伟, 凡利达.推动农电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电力信息化2007-01-30.
鹿泉市农村中小学 篇5
内容设计规范化
为使健康档案规范化和标准化, 鹿泉市初步选择13项作为纸质档案内容。其中有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家庭成员主要健康问题、家庭社会经济状况、个人主要健康问题、周期性健康体检、个人主要健康评价及处理意见、个人就诊记录、个人生活行为及预防接种情况, 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分裂症随访记录等。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立中, 结合本市工作实际, 电子档案界面设计比纸质档案多17项, 以便今后项目拓展和档案扩容, 主要添加了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及体检、孕妇健康管理、结核病随访、个人迁出迁入登记和注销等。
两种采集方式
一是医务人员在村民小组长的协助下入户询问登记, 二是在体检站为农民体检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登记。然后, 将所采集信息进行整理、完善, 归入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以乡镇为单位, 由卫生院设置专门档案室, 根据体检结果分病种张贴不同颜色标签, 分类存放, 有专职档案管理员实行统一管理。
信息管理动态化
鹿泉市农村中小学 篇6
一、雄厚的师资力量
学校有教职工298人,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47人, 中级职称者115人, “双师型”教师98人。学校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师资培训, 聘请专家来校讲课, 开展岗位技能大练兵, 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 选拔骨干教师到德国参加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 大力培养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目前, 学校有全国中职学校教师技能比赛获奖者2人, 省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课教师31人, 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优秀课教师59人, 石家庄市专业学科带头人12人, 石家庄市教科所兼职教研员5人, 石家庄市技能鉴定员6人, 石家庄市语委委员3人。计算机、财会、汽修等专业教师代表队均曾获河北省职业学校教师技能比赛团体二等奖。
二、优越的实训条件
学校建有电子电工、化工、数控、钳工、电气焊、汽车维修等66个实验室和实习实训车间, 拥有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字电路、模拟电路、PLC、单片机、电弧焊、埋弧焊、氩弧焊、化工单元仿真等先进的实训设备, 配备有语音室、多媒体室、闭路电视教学系统、820台电脑、接入宽带国际互联网的校园网等教学设备设施。图书馆藏书10.8万册, 有专用的音像资料室和电子阅览室。另有400米跑道、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学校是北京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授权的“CA X A教育培训中心”, 全国制图员远程教育培训点, 河北省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河北省中小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基地, 石家庄市电工电子专业师资培训基地, 鹿泉市“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鹿泉市职业安全培训基地。先进、完备的实验实训设施, 为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突出技能的教改
学校以就业为导向, 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适合职教特点的教学改革, 大力实施“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制度, 突出实践教学, 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近年来, 各专业中级工率均在94%以上。电子电工、计算机、机加工、宾馆服务等专业学生在国家、省、市学生技能大赛上多次获奖, 计算机专业代表队曾获河北省技能大赛团体第一。2007年6月, 电子电工专业代表队获全国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2008年6月, 机电一体化专业代表队获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工种学生组团体三等奖。2008年10月, 组队参加全国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 以总分第一夺得中职组团体一等奖, 3名参赛学生分别以总分第一、第二、第三获中职组个人全能一等奖, 并以总分第一、第二、第五获专业知识个人单项一、二、三等奖, 并直接取得高级工证书。另外, 由本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的《学生就业素质训练》《实验实训规范》《化工单元操作培训》《仿真实训》《电工技能实训》《电子实验指导书》《电工仪表实践教程》《12580移动秘书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等校本教材, 能够满足企业岗位操作的需要, 更适合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鲜明的德育特色
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 还要具备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为此, 学校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编写了《与成功有约》校本教材, 在一年级新生中开展“反复诵读”德育实施方案, 每月组织学生读一篇文章, 培养学生一种美德。学生们每天早中晚诵读三次, 并填写《成功记录表》。学校还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升旗讲话、军训、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 不断强化学生的各种道德, 使学生们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 在二、三年级中开展《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文化的诵读活动, 并实行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和美德榜评比等德育评价机制, 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一是“订单式”委培。目前, 学校与河北正元化工集团、河北金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鹿泉市东方鼎鑫水泥有限公司、石家庄市中小企业局职工培训中心、河北省冀劳就业服务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签订有“委培协议”, 每年“订单委培”比例达到70%以上。二是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企业生产和业务旺季, 学生到企业工作, 企业生产和业务淡季, 学生回学校学习, 如旅游与宾馆服务专业就是以这种方式为主;学生第三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机加工、电工、化工专业多采用这种形式;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到企业勤工俭学, 主要适合家庭经济贫困和双修日不回家的学生。三是企业为学校培养和输送专业教师。企业积极帮助学校培养专业教师的“双师型”能力, 主动接收学校的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企业直接派技术人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师傅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指导实践教学。四是学校为企业培训在职职工。五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六是校企共同组织教学, 包括校企共同编写校本教材, 共同开展实训教学, 共同开展企业文化教育。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 企业有了高素质的员工, 学校解决了专业师资、学生实习实训、学生就业等问题, 实现了校企双赢。
六、广阔的就业前景
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比赛, 并选送优秀作品参加由教育部职成教司举办的“全国文明风采”竞赛, 让学生们及早作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学校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就业形势报告会、优秀毕业生报告会, 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国家就业政策, 引导学生们认清就业形势, 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学校切实对学生就业负责, 学生入学即与学校或委培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 保证每名学生都有就业去向。学校立足鹿泉、面向全国, 大力拓宽就业市场, 千方百计为毕业生联系、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为提高就业质量, 学校对招工单位的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学生、家长关心的问题, 都要详细进行考察, 经过登记、筛选后, 利用黑板报、电话通知、短信、网上发布等多种形式, 及时发布给毕业生和家长, 供他们进行“双向选择”。目前, 鹿泉市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有鹿泉职教中心的毕业生, 有的单位达到了职工总数的80%以上。在满足当地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基础上, 学校积极拓展外地就业市场, 就业岗位遍布石家庄、北京、天津、保定、廊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130多家用人单位, 学校毕业生实现了充分就业。2008年, 就业推荐率100%, 就业率98.26%, 就业稳定率96%。
七、灵活的短期培训
在鹿泉市财政局、市安监局、市就业局、各乡镇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学校在办好学历教育班的同时, 利用师资、设备、技术优势, 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前职后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阳光工程”培训, 全方位为县域经济服务。学校按照校内办班与校外办班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集中授课和个别技术辅导相结合的灵活方式安排课时, 坚持分期授课, 分阶段完成学业, 极大地方便了学员学习。近年来, 学校先后举办了养殖、种植、电工、电气焊、水泥工艺、医药化工、宾馆服务、商业营业员、果树管理等专业的短期培训班, 年均培训农民、在职干部职工、企业新员工、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4300人次, 满足了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需求。
八、良好的社会影响
2004年, 教育部职成教司领导视察学校时, 欣然题词:“职教中心发祥之源, 县市职教发展之范。”学校的办学实践得到了社会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温暖工程先进集体”“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河北省先进单位”“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石家庄市文明单位”“石家庄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对学校的办学经验进行了报道。
【鹿泉市农村中小学】推荐阅读:
鹿泉实验初中高效课堂汇报材料09-21
鹿泉大队第三季度部队思想建设形势分析报告05-20
阳泉市郊区09-29
酒泉市肃州区07-05
阳泉市城市照明规划07-06
阳泉市旅游业发展10-29
福泉市大学生村官创业事迹10-16
酒泉市金塔县职业中学10-19
阳泉市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会议召开07-02
福泉市消防大队隆重举行欢送老兵座谈会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