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总皂苷

2024-09-29

绞股蓝总皂苷(精选7篇)

绞股蓝总皂苷 篇1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fllum (Thunb)Makino.)又名甘茶蔓、七叶胆,全草入药,是多年生蔓生草本,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绞股蓝属模式种植物[1]。民间用来治疗咳嗽、痰喘、慢性气管炎、传染性肝炎等病。绞股蓝的主要药效成分为绞股蓝皂苷,绞股蓝含有80余种单体皂甙,均属达玛脂烷醇类结构,可视为人参二醇或人参三醇的异构体。其中绞股蓝皂甙Ⅲ、Ⅳ 、Ⅷ 、Ⅻ 、绞股蓝皂甙元V-AH分别与人参皂甙Rbl、Rb3、Rd、F2、Rg3为同一化合物。绞股蓝皂苷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并且对神经、血液、循环、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多方面疾病具有防治作用[2]。

对人参皂苷和人参皂苷元抗肿瘤作用的构效关系研究发现,苷元的活性强于皂苷[3,4,5]。

有人报道已从绞股蓝皂苷酸水解产物中发现了人参二醇、2α-羟基人参二醇[6,7]和(20R,25S)-12β,25-环氧20,26-环达玛烷-2α,3β-二醇[8]。本课题组首次发现并报道[5]的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元衍生物20(R)-达玛烷-3,12,20,25-四醇。人参二醇虽然已经有报道,但没有确定C-20的构型,所以本实验发现的20(S)-人参二醇也是在该水解产物中首次发现。为了寻找新的具更强活性的成分,本研究采用了酸水解法进行水解,通过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和重结晶纯化及波谱数据的测定,鉴定5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20(R)-原人参二醇(Ⅰ),20(S)-人参二醇(Ⅱ),拟人参皂苷-F11(Ⅲ),20(R)-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Ⅳ)和20(R)-达玛烷-3β,6α,12β,20,25-五醇(Ⅴ)。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在绞股蓝皂苷的水解产物中发现。化合物Ⅳ为本课题组从人参果皂苷中首次发现和报道的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元衍生物。

1 仪器与试药

旋转蒸发仪RE-52A(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恒温水浴锅(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三用紫外灯UV-8(无锡科达仪器厂),Yanaco MP-S3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日本岛津公司),核磁共振波谱仪(Bruker-ARX-300,TMS作内标),硅胶G(200-300目,青岛海洋化工厂),硅胶H(中国医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所用液体试剂均为分析纯。

绞股蓝总皂苷购于湖南九汇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总皂苷含量>80%);核磁共振谱由沈阳药科大学测试中心代测。

2 酸解物的制备与分离

按参考文献[13]的水解方法制得绞股蓝总皂苷的水解产物。取水解样品进行硅胶(200-300目)柱层析,用石油醚-丙酮(10:1、4:1、2:1、1:1)进行梯度洗脱,每流份400mL,共收集130个流份。流分11经重结晶得化合物Ⅱ;流分23~25,进行硅胶(200~300目)柱层析,得流分A~G,流分B经重结晶得化合物Ⅰ,流分F经重结晶得化合物Ⅳ;流分52~60,进行硅胶(200~300目)柱层析,得流分H~N,流分H经重结晶纯化等方法得化合物Ⅲ,流分M经重结晶纯化得化合物Ⅴ。

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化合物Ⅰ:白色针晶(丙酮),mp261~263℃,Liebermann-Barchard反应呈阳性,Molish反应呈阴性。13C-NMR给出30个碳信号,无糖端基碳信号。2个烯碳信号可归属为C-24(126.1)和C-25(130.7);3个连氧碳信号分别归属为C-3(78.0),C-12(70.9) 和C-20 (73.0)。根据C-17,C-21,C-22的化学位移值(δ50.5,22.6,43.3),说明其C-20为R构型。13C-NMR(300MHz,C5D5N)δ39.0(C-1),28.3(C-2),40.0(C-4),56.4(C-5),18.8(C-6),35.3(C-7),37.4(C-8),50.5(C-9),40.1(C-10),31.5(C-11),49.3(C-13),51.8(C-14),32.3(C-15),26.7(C-16),16.5(C-18),16.4(C-19),22.8(C-23),25.8(C-26),17.7(C-27),28.7(C-28),15.8(C-29),17.4(C-30)。以上碳谱数据与文献[3]报道的20(R)-原人参二醇的碳谱数据对照,二者基本一致。与其已知对照品共薄层,二者Rf值相同。故确定化合物Ⅰ为20(R)-原人参二醇[20(R)-protopanaxadiol]。

化合物Ⅲ:白色针晶(丙酮),mp263~265℃,Liebermann-Barchard反应呈阳性,Molish反应呈阴性。13C-NMR给出30个碳信号,无烯碳信号。两个连氧碳信号δ80.2(C-20)和85.1(C-24)是Octilo型人参皂苷元五元含氧环的特征信号。13C-NMR(300MHz,C5D5N)δ38.9(C-1),28.4(C-2),77.9(C-3),40.6(C-4),61.4(C-5),67.2(C-6),47.0(C-7),39.9(C-8),50.0(C-9),38.3(C-10),32.4(C-11),70.7(C-12),48.9(C-13),51.6(C-14),32.0(C-15),25.6(C-16),47.9(C-17),17.9(C-18),17.3(C-19),26.7(C-21),31.4(C-22),27.6(C-23),69.9(C-25),27.2(C-26),25.0(C-27),31.2(C-28),16.1(C-29),16.7(C-30)。以上碳谱数据与文献[10]报道拟人参皂苷元的碳谱对照,二者基本一致。与其已知对照品共薄层,二者Rf值相同。故确定化合物Ⅲ为拟人参皂苷元-F11[24(R)-Ocotillo1]。

化合物Ⅳ:白色针晶(甲醇),mp252~254℃,Liebermann-Barchard反应呈阳性,Molish反应呈阴性。13C-NMR给出30个碳信号,无不饱和碳信号。通过与 20(R)-PPD[20(R)-原人参二醇]的13C-NMR数据比较,可确定C-3,C-12和C-20的3个连羟基碳信号分别为δ78.0,δ70.9和δ73.4,由C-5(δ56.4)和C-6(δ18.8)以及其他非连氧碳信号,据此推测此化合物为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元。δ18.8,45.6,30.0和30.2可分别归属为C-23、C-24、C-26和C-27,因此确定另一含羟基的δ69.7为C-25;根据C-17,C-20和 C-21的化学位移分别为δ50.9,73.4和22.9,说明C20-OH为R构型。13C-NMR(300MHz,C5D5N)δ39.6(C-1),28.3(C-2),78.0(C-3),39.4(C-4),56.4(C-5),18.8(C-6),35.3(C-7),40.1(C-8),50.6(C-9),37.4(C-10),32.3(C-11),70.9(C-12),49.4(C-13),51.8(C-14),31.3(C-15),26.7(C-16),50.9(C-17),16.3(C-18),16.5(C-19),44.1(C-22),28.7(C-28),15.9(C-29),17.4(C-30)。进一步与文献碳谱数据[11]比较,基本一致,故鉴定该化合物为20(R)-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20(R)- dammarane-3β,12β,20,25-tetrol]。

化合物Ⅴ:白色方晶(甲醇),mp246~248℃,Liebermann-Barchard反应呈阳性,Molish反应呈阴性。13C-NMR给出30个碳信号,无不饱和碳信号。4个连氧碳信号δ78.4(C-3),δ67.7(C-6),δ70.9(C-12),δ73.3(C-20)以及C-5位信号δ61.8,据此推测此化合物为原人参三醇型皂苷元。δ18.7,45.6,29.9和30.2可分别归属为C-23,C-24,C-26和C-27,因此确定另一羟基碳δ69.8归属为C-25;根据C-17,C-20和 C-21的化学位移分别为δ50.8、22.7和44.0,说明C20-OH为R构型。13C-NMR数据与文献[12]报道的20(R)-人参五醇的碳谱数据比较,二者基本一致,与已知对照品共薄层,二者Rf相同。故确定化合物Ⅴ为20(R)-达玛烷-3β,6α,12β,20,25-五醇[20(S)-dammarane-3β,6a,12β,20,25-pentol (25-OH-PPT)]。

化合物Ⅱ:白色针晶(丙酮),mp257~259℃,Liebermann-Barchard反应呈阳性,Molish反应呈阴性。13C-NMR给出30个碳信号,无烯碳信号。C-5 (δ56.4)和C-6(18.8)说明母核为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元。根据C-17,C-21,C-22的化学位移值(δ55.0,19.6,35.8),提示C-20的构型为S型。13C-NMR(300MHz,C5D5N)δ39.3(C-1),28.3(C-2),78.0(C-3),39.6(C-4),35.3(C-7),40.1(C-8),51.4(C-9),37.4(C-10),31.3(C-11),70.2(C-12),49.9(C-13),50.3(C-14),31.3(C-15),25.4(C-16),16.4(C-18),16.5(C-19),76.9(C-20),16.5(C-23),36.5(C-24),73.0(C-25),33.2(C-26),27.3(C-27),28.7(C-28),15.9(C-29),17.3(C-30)。与文献[9]报道的碳谱数据对照,二者基本一致。与已知对照品共薄层,二者Rf值相同。故确定化合物Ⅱ为20(S)-人参二醇[20(S)-panaxadio1]。

摘要: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Gynostemma pentaphfllum(Thunb)Makino.)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盐酸水解法制备水解产物,通过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重结晶纯化,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测定。结果:从绞股蓝水解产物中分离得5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R)-原人参二醇(Ⅰ),20(S)-人参二醇(Ⅱ),拟人参皂苷元-F11(Ⅲ),20(R)-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Ⅳ)和20(R)-达玛烷-3β,6α,12β,20,25-五醇(Ⅴ)。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在绞股蓝总皂苷水解产物中发现。化合物Ⅳ为本课题组从人参果皂苷中首次发现和报道的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元衍生物。

关键词:绞股蓝,水解,抗肿瘤活性成分

绞股蓝总皂苷 篇2

1 实验方法[1,2,3]

1.1 仪器、材料

75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仪器厂) ;10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上海仪器厂) ;恒温烘箱 (沈阳利港净化设备厂) 。平肝降脂胶囊 (解放军第102医院制剂中心, 批号070622、070702、070703) ;对照品人参皂苷Rb1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110704-200217) ;大孔吸附树脂AB28 (天津南开大学化工厂) ;甲醇、乙醇、正丁醇、乙醚、高氯酸、香草醛等均为分析纯。

1.2 对照品试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人参皂苷Rb1对照品2.04 mg, 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人参皂苷Rb11.02 mg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

1.3 测定波长的确定

精密吸取供试液10 μl, 人参总皂苷对照品溶液50 μl (1.02 mg/ml) , 分别置具塞试管中, 在60℃水浴中蒸干, 加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2 ml, 高氯酸0. 8 ml, 摇匀, 密塞, 于60℃水浴中加热15 min, 取出立即用冰水冷却, 加冰醋酸5 ml, 摇匀, 于400~800 nm波长处扫描测定吸收度, 结果均在550 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 故选择550 nm为测定波长。

1.4 空白干扰试验

精密吸取甲醇液60 μl, 置具塞试管中, 在60℃水浴中蒸干, 加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2 ml, 高氯酸0.8 ml, 摇匀, 密塞, 于60℃水浴中加热15 min, 取出立即用冰水冷却, 加冰醋酸5 ml, 摇匀, 用以上试剂为空白在550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结果显示阴性无干扰, 图谱见附录。

1.5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吸取人参皂苷Rb1对照品 (1.02 mg/ml) 50、100、200、300、400、500 μl置具塞试管中, 操作方法同“三”步骤, 于550 nm处测定各A值, 结果见表1。

以对照品含量为横坐标, A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曲线如下:

2 结果

人参皂苷Rb1对照品含量在51~510 μg间与吸光度成线性关系, 计算回归方程为:A=0.0025C-0.0016;r=0.9998。

2.1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份对照品5份, 分别在550nm处测其吸光度, 结果RSD为1.12%, 仪器精密度良好, 数据见表2。

结论:仪器精密度良好。

3 工艺参数的考察和优化[1,2]

3.1 大孔吸附树脂的选择及前处理

参考相关文献[25]本实验选用AB28型大孔吸附树脂, 以乙醇湿法装柱, 继而用95%乙醇洗脱, 不时检测流出的乙醇, 当流出的乙醇与水 (1 ∶ 1) 混合不呈白色混浊即可, 然后用大量的蒸馏水洗至无醇味, 称取树脂时以树脂预处理后的质量 (g) 为单位备用。

3.2 上柱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内容物 (批号:070622) , 研细, 取约12.5 g, 精密称定, 加蒸馏水适量使溶解, 过滤, 定容至500 ml。

3.3 洗脱溶酶的确定

考察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洗脱对绞股蓝总皂苷提取效果的影响。将绞股蓝总皂苷提取液通过树脂柱 (2 cm×10 cm) 。洗脱时分别用4BV的20%、40%、60%、70%、80%、95%及无水乙醇洗脱皂苷类成分, 将洗脱液分别蒸干, 用甲醇溶解并定容, 分别测定洗脱液中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结果见图2。

由以上结果可知, 随着乙醇含量的提高, 皂苷的含量相应的提高。但是, 70%、80%、95%、无水乙醇的差别不是很大, 再从经济角度考虑, 选择70%醇作为洗脱溶剂。

3.4 70%乙醇洗脱量的确定

将绞股蓝提取液约15 ml通过树脂柱 (2 cm×10 cm) 。静置30 min后, 先用3BV蒸馏水洗至流出液Molish反应呈阴性, 再用4BV70%乙醇依次洗脱, 洗脱液流速1 ml/min, 以1BV为1份, 共收集4份, 按上述高氯酸-香草醛显色方法测定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结果见表3。

结果显示, 2BV洗脱溶媒绞股蓝总皂苷的累计百分含量达96%。基本洗尽, 故确定洗脱溶媒为20 ml。

3.5 最佳上柱量的确定

分别吸取绞股蓝总皂苷提取液5、8、12、15、20、25、30 ml上大孔吸附树脂柱 (2 cm×10 cm) , 过柱流出液重吸附3次, 且静置30 min, 依次用3BV蒸馏水、2BV70%乙醇溶液梯度洗脱, 收集70%乙醇洗脱液, 按上述高氯酸-香草醛显色方法测定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结果显示, 20 ml上柱量为饱和上柱量, 超过20 ml即超过了树脂的吸附容量, 因此, 20 ml为最佳上柱量。

3.6 最佳吸附时间的确定

分别吸取绞股蓝总皂苷提取液20 ml上大孔吸附树脂柱 (2 cm×10 cm) , 过柱流出液重吸附3次, 分别静置5、15、30、60 min, 依次用3BV蒸馏水、2BV70%乙醇溶液梯度洗脱, 收集70%乙醇洗脱液, 按上述高氯酸-香草醛显色方法测定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结果显示, 静置30 min后洗脱最佳。

4 实验结论

样品水溶液上AB28大孔吸附树脂, 上样量为20 ml 静置30 min, 以3BV水洗脱后, 再以2BV70%乙醇洗脱可以达到理想的结果。

按上述试验结论,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内容物, 研细, 三批各取约12.5 g, 精密称定, 加蒸馏水适量使溶解, 过滤, 分别定容至500 ml, 按上述结果进行柱分离, 收集洗脱液, 过滤, 蒸干, 用甲醇定容至10 ml, 即得三份供试液, 备用。

参考文献

[1]林霞, 郭伟.大孔吸附树脂在天然药物皂苷成分研究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 2006, 19 (3) :79-80.

[2]田其学, 唐正平.绞股蓝口服液中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湖南中医杂志, 17 (3) :52-53.

绞股蓝总皂苷 篇3

目前绞股蓝皂苷的提取工艺已有很多,例如常规水浴法、醇提[5]、超声波[5,6]、微波[7]、酶法提取[8]等方法,但是多数试验主要集中在对某种试验方法的单因素或多因素的正交优选方面,而对这些提取方法之间的协同作用的研究所见不多。鉴于此,作者综合酶法和超声波法提取绞股蓝总皂苷的优势,首次采用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绞股蓝皂苷,以若干个试验参数作为考察因素,对提取的工艺进行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材料:

绞股蓝干叶购自广州市医药公司,产地福建南靖(2009年8月采收),试验时先行粉碎至40~60目。

1.1.2 试剂:

人参皂苷Rb1标准品购自成都曼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纤维素酶购自广州齐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甲醇为色谱纯,高氯酸、冰醋酸为分析纯,香草醛为化学纯,均为国产。

1.1.3 仪器:

FZ102微型植物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UH-950B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宁波新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重庆市永生仪器有限公司);UV-16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HH-4恒温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宏华仪器厂);DT5-2台式离心机(北京时代北利离心机有限公司);BS 224S型电子天平(Sartorius);accumet AB15型pH计(美国Fisher Scientific)。

1.2 方法

1.2.1 标准曲线法[9,10]:

通过测定人参皂苷Rb1的紫外吸光值,以吸收值Y与皂苷浓度C (mg/mL)做回归处理,得标准曲线,求出回归方程为: Y =3.8433C-0.0270(浓度为0.020mg/mL~0.100mg/mL,R2=0.9997)

1.2.2 皂苷含量的测定:

取100μL样品上清液置于10mL试管中,测其吸光值A,代入回归方程可得皂苷的含量C,计算皂苷提取率η:

η=CV/1000M

式中:η-皂苷提取率,%;C-皂苷含量,mg/mL;V-提取液总体积,mL;M-绞股蓝干叶质量,g。

1.2.3 常规水浴提取:

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后,选用水为提取溶剂,做3次平行试验(以下方法均作3次平行处理),以料液比1:25于80℃加热浸提120min,离心取上清液,测定吸光值,计算皂苷提取率。

1.2.4 单一酶法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称取1.000g绞股蓝干叶粉末若干份,分别以不同的酶用量、溶剂pH、酶解温度、酶解反应时间等进行酶法提取的单因素试验。固定条件为溶剂pH 5.0,料液比1∶25,酶解温度50℃,酶解反应120min,酶用量0.6%(m/m),单一变化其中一个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

1.2.5 酶法提取的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酶用量、溶剂pH、酶解温度、酶解反应时间四个因素,各选出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见表1。

1.2.6 单一超声波提取:

将样品置于冰水混合物中,保持低温环境,再分别以功率190W和285W的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处理不同时间后,测其吸光值并计算总皂苷提取率。

1.2.7 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

①超声波后酶解处理:按照1.2.6所得超声波法的最优条件处理后,再进行1.2.5所得酶法的最优条件进行处理,测其吸光值并计算总皂苷提取率。②酶解后超声波处理:按照1.2.5所述酶法的最优条件处理后,再进行1.2.6所述超声波法的最优条件进行处理,测其吸光值并计算总皂苷提取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常规水浴提取

按照1.2.3所述方法,称取1.000g绞股蓝干叶粉末3份,做3次平行试验,分别显色后测定吸光值,计算得绞股蓝皂苷平均提取率为4.180%。

2.2 单一酶法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2.2.1 酶用量对皂苷提取率的影响

图1可知,酶用量从0.2%至0.4%,皂苷得率显著提高,后趋于平缓,说明0.4%的酶用量已能将样品最大程度酶解。考虑到工业上生产成本问题,选用0.4%的酶用量较适宜。

2.2.2 溶剂pH对皂苷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2可见,在其余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溶剂pH为5.0时,皂苷提取率达到最高,说明pH5.0为所用纤维素酶的最适pH。

2.2.3 酶解温度对皂苷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3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50℃酶解的皂苷提取率高于其他温度,说明50℃为所用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

2.2.4 酶解反应时间对皂苷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4可见,当酶解时间达到120min时,分解趋于完全,皂苷大部分已溶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续,其皂苷的提取率增加幅度不明显,因此酶解时间选择120min较合适。

2.3 酶法提取的正交试验

由表2可知,单一酶法中各因素对皂苷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为:溶剂pH>酶解温度>酶解反应时间>酶用量,再结合各因素的K值,得出最佳组合为A2B2C2D3,即酶用量0.6%(m/m),酶解温度50℃,溶剂pH 5.0,酶解反应时间140min。以此最佳条件进行3次重复试验,得绞股蓝总皂苷提取率为5.577%。

2.4 单一超声波法提取

按1.2.6所述方法,在固定料液比1∶25的条件下,分别用功率为190W、285W的超声波处理不同时间,测得皂苷提取率,结果见图5。

由图5可知,用功率为190W的超声波进行处理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其皂苷提取率逐渐提高,当反应时间超过20min以后,提高的幅度趋于平缓;而用285W超声波进行处理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得率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超声波强度过大会导致溶出的杂质增多,产生干扰,或者是高强度超声波对绞股蓝皂苷结构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这与林硕等[6]的研究结果相符。有鉴于此,又考虑到超声时间长耗能增加,因此选择功率190W的超声波处理20min为最佳方案。

2.5 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

2.5.1 超声波后酶解处理:

按照2.4中超声波法的最佳提取条件,即功率190W的超声波处理20min后,再按照2.3中酶法正交试验的最佳提取条件处理,即酶用量0.6%(m/m),酶解温度50℃,溶剂pH 5.0,酶解反应时间140min,测定吸光值,计算出绞股蓝总皂苷提取率为6.566%。

2.5.2 酶解后超声波处理:

先按照2.3中酶法正交试验的最佳提取条件处理后,再按照2.4中超声波法的最佳提取条件处理后,测定吸光值,得出皂苷提取率为7.494%。

2.6 几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表3表明,超声波和纤维素酶对总皂苷的提取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采用超声波协同酶法促进效果更为明显,其中酶解后超声波处理比先超声波后酶解的处理方法的绞股蓝总皂苷提取率更高,达到7.494%,分别比常规水浴法、单一酶法、单一超声波法提高了79.28%、34.37%、43.04%。

3 讨论

先酶解再用超声波处理,其提取率高于先超声波再酶解的处理方法,这是因为在纤维素酶的作用后,细胞壁上的纤维素被部分降解,有的细胞壁已经破裂,再用超声波处理时,更加有利于细胞内皂苷的溶出[11]。

本研究首次采用纤维素酶与超声波协同的方法提取绞股蓝总皂苷,其提取率明显高于常规水浴法,也高于单一酶法和单一超声波法,这与王万能[11]等运用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豆粕异黄酮的结论一致。其中,以料液比1:25,酶用量0.6 %(m/m),溶液pH 5.0,50℃酶解140 min,灭酶15 min后,用超声波(190W,处理3s,间歇3s)于冰水混合物中处理20min为最佳的工艺条件,其皂苷得率为7.494%。

绞股蓝总皂苷 篇4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Makino)又名天堂草、福音草,是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本攀岩植物,中医认为绞股蓝性凉、味苦,入药具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绞股蓝皂苷为绞股蓝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抗肿瘤、保护肝脏等多种药理作用[5]。近年来某些学者发现绞股蓝皂苷对中枢神经系统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明显改善D-半乳糖、SAMP8、β淀粉样蛋白(Aβ1~40)以及脑血管损伤等痴呆动物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保护并修复已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绞股蓝皂苷的抗氧化及抗炎机制有关[6,7]。

本研究从体外实验的角度将研究对象由动物模型转变成常见的PC12神经细胞株,采用低糖低血清、谷氨酸及β淀粉样蛋白(Aβ25~35)3种物质诱导该细胞,模拟不同发病机制的老年痴呆症模型,通过研究绞股蓝皂苷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为老年痴呆症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株

PC12细胞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中心提供。

1.2 药品与试剂

绞股蓝皂苷(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00013);DMEM高糖培养基(含10% 小牛血清,10%马血清,100U·mL-1青霉素,100μg·mL-1链霉素)、DMEM无糖培养基(含1%小牛血清,1%马血清,100U·mL-1青霉素,100μg·mL-1链霉素)(美国Gibco公司);甲基噻唑蓝四氮唑盐、谷氨酸、β淀粉样蛋白(Aβ25~35)(美国Sigma公司);二甲基亚砜、胰蛋白酶(美国Biotium公司);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3 仪器

HERAcell 150i型CO2 培养箱(美国Thermo公司);Olympus IX51型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Allegra 25R型高速冷冻离心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酶标仪(美国Thermo公司)。

1.4 方法

1.4.1 细胞培养与分组

将PC12 细胞接种到含有10% 小牛血清的DEME高糖培养基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实验随机分为5 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绞股蓝低剂量(50μg·mL-1)组、绞股蓝中剂量(200μg·mL-1)组和绞股蓝高剂量(500μg·mL-1)组。

1.4.2 绞股蓝皂苷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

将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用0.25%的胰蛋白酶进行消化,吹打成单细胞悬液,按1×108个/L的密度接种到96孔培养板中,每孔100μL,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吸去DEME高糖培养液,加入新鲜配制的浓度为50、200、500μg·mL-1的绞股蓝皂苷培养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的高糖DEME培养液,实验中每组设6个平行,继续培养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1.4.3 绞股蓝皂苷对低糖低血清损伤PC12细胞的影响

将单细胞悬液按每毫升1×108个的密度接种到培养板中培养24h后,分别加入低、中、高剂量组的绞股蓝皂苷培养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的空白DEME高糖培养液,待细胞适应1h后,再向模型组和绞股蓝低、中、高剂量组加入DMEM无糖培养液,对照组仍用等量的DEME高糖培养液进行补充,实验中每组设6个平行,待细胞培养到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1.4.4 绞股蓝皂苷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影响

方法同1.4.3,将模型组和给药组中的低糖低血清换成等量的20mmol·L-1的谷氨酸,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1.4.5 绞股蓝皂苷对Aβ25~35损伤PC12细胞的影响

方法同1.4.3,将低糖低血清换成等量的10μmol·L-1的Aβ25~35,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1.4.6 细胞存活率和及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测定

细胞培养前4h,向培养板中加入5mg·mL-1的MTT 20μL,于37℃、5%CO2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待培养液中有蓝紫色的结晶出现后,吸去培养液,加入150μL的DMSO,震荡15 min,待紫色结晶完全溶解,用酶标仪测定570nm处的光密度值,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具体公式如下:

收集培养板中的培养液,取50μL参照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说明书测定LDH活力。

1.4.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绞股蓝皂苷对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采用不同剂量的绞股蓝皂苷处理PC12细胞24h后,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绞股蓝皂苷剂量的不断增加,细胞存活率也逐渐升高,这可能是由于绞股蓝皂苷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特性,减少自由基对PC12细胞的损害,促进细胞继续增殖。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Note:compared with normal group##p﹤0.01

2.2 绞股蓝皂苷对低糖低血清损伤PC12细胞的影响

正常P12细胞经低糖低血清处理后,其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这说明低糖低血清能引起PC12细胞出现损伤,当加入不同剂量的绞股蓝皂苷后,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在中、高剂量组中细胞存活率甚至超过了对照组,可见绞股蓝皂苷不仅能缓解低糖低血清造成的细胞损伤,而且还能进一步促进细胞的增殖。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Note: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p﹤0.01;compared with modle group**p﹤0.01

2.3 绞股蓝皂苷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影响

由图3可见,采用谷氨酸对PC12细胞进行处理后,谷氨酸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添加不同剂量的绞股蓝皂苷对PC12细胞进行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相比模型组明显上升(p<0.01,p<0.05),这说明绞股蓝皂苷可对抗谷氨酸,保护PC12细胞免受损伤。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Note: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p﹤0.01;compared with modle group*p﹤0.05,**p﹤0.01

2.4 绞股蓝皂苷对损伤Aβ25~35PC12细胞的影响

由图4 可以看出,添加10μmol· L-1的Aβ25~35后,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可见Aβ25~35对正常PC12细胞具有明显损伤;添加不同剂量的绞股蓝皂苷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后,给药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这说明绞股蓝皂苷对Aβ25~35引起的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Note: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p﹤0.01;compared with modle group**p﹤0.01

2.5 绞股蓝皂苷对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影响

由表1 可以看出,低糖低血清、谷氨酸和Aβ25~35对PC12细胞处理后,LDH含量显著增加(p<0.01)。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高低是反映细胞是否受到损害的一个敏感性指标。当细胞出现损伤时,细胞膜通透性将增加,细胞内LDH将逐步释放到培养液中,导致培养液中LDH含量增多,因此测定培养液中LDH水平的高低可以判断细胞损伤的程度[8]。LDH水平越高说明细胞受损程度越严重,因此以上3种物质对PC12细胞的损伤程度依次为谷氨酸>Aβ25~35>低糖低血清;实验中加入不同剂量的绞股蓝皂苷后,与模型组相比,培养液中LDH释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程度与绞股蓝皂苷呈剂量依耐性,这进一步证实了绞股蓝皂苷可减少LDH的释放,对低糖低血清、谷氨酸和Aβ25~35引起的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1;与模型组比较*p ﹤0.05,**p ﹤0.01Note: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p ﹤0.01;compared with modle group*p ﹤0.05,**p ﹤0.01

3 讨论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人们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在体外构建了各种神经细胞病理模型,包括淀粉样蛋白损伤模型、过氧化氢损伤模型、谷氨酸损伤模型、缺血缺氧损伤模型等,这些模型构建方法简单,周期较短,重复性好,现已成为AD药物筛选和神经系统病理机制研究中的常见模型[9~12]。PC12细胞是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分化细胞株,具有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般特征,培养过程中因其具有可传代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神经生理与神经药理研究中。

神经细胞代谢异常活跃,为维持神经系统正常运行,神经细胞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能量。研究发现,当神经细胞处于缺血、缺氧的环境中时,其能量代谢将出现障碍,引起神经元变性、凋亡,因此低糖低血清损伤模型常作为体外血管性痴呆模型。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兴奋性递质,参与各种神经功能活动。近年来研究发现,谷氨酸不仅可作为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元及轴突的生长发育,同时也是一种神经毒素,它能激活谷氨酸受体,导致神经元代谢紊乱并出现肿胀而死亡,同时还可竞争神经细胞膜上的谷氨酸/胱氨酸逆转因子,破坏细胞对胱氨酸的摄取,导致胞内谷胱甘肽含量下降,活性氧大量积累,最终迫使神经细胞出现死亡[13]。

β淀粉样蛋白(Aβ)是AD老年斑的主要成分,由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通过蛋白酶水解生成。正常情况下,APP会在α蛋白酶和γ蛋白酶的帮助下进行水解,该过程中不会产生β淀粉样蛋白;但当有β蛋白酶存在时,APP会改变氨基酸水解位点,生成Aβ1~42/43和Aβ1~40,其中Aβ1~40可引起神经元功能丧失进而导致死亡[14]。研究发现,在体外水溶液中,Aβ1~40中25到35位氨基酸残基可形成稳定的聚集,产生神经毒性,因此Aβ25~35常作为体外神经细胞毒性实验的AD模型[15]。

69例三七总皂苷不良反应分析 篇5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制剂,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2003年1月—2008年3月上报的不良反应分析报告中检索由于使用三七总皂苷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共69例。

1.2 方法

对患者性别、年龄、既往过敏史、家族不良反应事件、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预后情况、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关联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不良反应的性别与年龄

在所收集的69例三七总皂苷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中, 男14例, 女55例, 具体的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

(n)

2.2 家族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在69例不良反应事件中, 有家族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为5例 (7.25%) ;无不良反应为37例 (53.62%) ;不详 (不代表没有) 为27例 (39.13%) 。

2.3 过敏史

69例不良反应事件中, 8例有过敏史 (包括对青霉素和一些食物过敏) , 占总数的11.59%;31例无过敏史, 占总数的44.93%;30例过敏史不详 (不代表一定没有) , 占总数的43.48%。

2.4 不良反应症状出现时间

在69例病例中, 首次用药即出现不良反应的为1例, 占1.45%, 非首次用药即出现不良反应的为64例, 占98.44%;非首次用药即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中严重不良反应为2例, 占2.89%;一般不良反应有62例, 占89.86%;另有4例无记载。在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中, 1~5天即出现不良反应的为22例, 占31.88%;6~10天出现不良反应的为7例, 占10.14%;10天以上出现不良反应的为5例, 占7.25%;另有35例不良反应出现天数不详。

2.5 不良反应对原患疾病的影响

在69例病例中, 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的为67例, 占97.10%;使患者病程延长的为1例, 占1.45%;使患者病情加重的为1例, 占1.45%。

2.6 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

在69例不良反应中, 关联性为可能的有37例, 占53.62%;关联性为很可能的有21例, 占30.43%;关联性为肯定的有8例, 占11.59%, 另有3例无记载。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由表1可知, 在这69例不良反应事件中, 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说明使用三七总皂苷制剂时, 女性比男性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 这与刺五加注射液[1]、参麦注射液[2]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中描述的男女比例不同, 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生理和心理特征, 特别是女性特殊的生理周期, 以及女性的激素水平和耐受性。因此女性患者用药时, 更加需要密切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一旦发生异常, 需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 如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或对所用药物进行更换, 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从年龄分布的角度分析, 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高。这要从含三七总皂苷制剂的主要适应证和老年人自身生理特点两方面分析:首先, 60岁以上老年患者使用该药频率比较大, 因为该年龄段老年人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经常使用三七制剂做对症治疗, 所以该年龄段老年人使用较多, 出现不良反应概率较高;其次, 老年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与青壮年不同, 他们对剂量的个体差异比较大, 药效阈值相应变窄, 因为老年患者大多体质较差, 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减退, 因而易使药物蓄积引起不良反应。故老年患者在用该药时应重点观察他们的反应, 尽量避免或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不良反应与过敏史及家族不良反应的关系

在69例不良反应事件中, 不能排除家族不良反应事件及过敏史者所占比例相对较大, 故医师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 对不能排除家族不良反应事件和过敏史的病人需考虑做过敏试验或尽量避免使用。

3.3 用药与症状出现时间的关系

不良反应症状出现时间长短不一, 最少的仅为1天, 多的长达十几天, 但大部分出现在1~5天内。所以用药前5天的临床反应需加以重视, 需要连续观察, 但是这并不代表能忽视5天后的不良反应观察。

3.4 不良反应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分析

据统计数据分析, 不良反应对原患疾病的影响不大, 只有1例使病程延长, 1例使病情加重, 且没有致人死亡的病例。故只要注意预防, 细心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进行处理, 基本上不会对患者造成很大伤害。

3.5 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评价分析

69例不良反应事件的关联性评价中, “可能”和“很可能”两个结果占了近九成, “肯定”仅为一成。但“肯定”是指“再次用药不良反应再次出现”, 在临床上, 只要怀疑发生了不良反应, 医生多数会选用其他同类药物而不会再次选用该药, 故“很可能”和“可能”的结果较多。

对于三七总皂苷类制剂的不良反应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特别是临床医生应该注意用法用量和剂型对病人造成的不同影响, 并尽量单一化给药,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对用药的过程密切观察, 在发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并采取措施, 防止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曾聪彦, 彭伟文, 吴惠妃.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78例文献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 11 (2) :1721.

白鹤藤总皂苷提取条件蹬优化 篇6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

72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KQ 5200 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HHsyzl-Ni6-C电热恒温水浴锅;DHG-907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1.2 原料与试剂

白鹤藤 (市售) ;香草醛、甲醇、高氯酸、正丁醇、乙醇、冰醋酸、石油醚 (均为分析纯) 。

1.3 方法[5]

1.3.1 试剂的配制

1.3.1.1 水饱和正丁醇溶液[6]

在150 mL的分液漏斗中加入21 mL水和100 mL正丁醇, 振摇3 min后, 静置分层, 除去下层, 上层则为水饱和正丁醇溶液。

1.3.1.2 显色剂[7]

取香草醛0.1 g, 加冰醋酸2 mL, 再加入8 mL高氯酸, 溶解摇匀, 配成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混合溶液 (1∶4) 。

1.3.1.3 样液

称取白鹤藤粗粉5 g, 置250 mL三口烧瓶中, 加入一定量提取剂, 在一定温度的水浴中回流提取一定时间, 经减压抽滤后离心分离, 将上层清液转入圆底烧瓶减压浓缩, 转入分液漏斗中用石油醚萃取, 弃去醚层, 将提取液蒸发至干, 用25 mL蒸馏水溶解, 转入250 mL分液漏斗, 用正丁醇萃取, 萃取液蒸干, 用甲醇溶解, 转入100 mL容量瓶中定容备用。

1.3.2 分析方法

精确吸取0.4 mL定容后的提取液, 置于10 mL具塞试管中, 置水浴中挥干溶剂, 立即取出, 冷水冷却, 精确加入新配制的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 (1∶4) 混合溶液1 mL, 加塞摇匀, 置于60 ℃水浴中加热15 min, 取出, 流水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冰醋酸5 mL, 摇匀, 于445 nm处测定吸光值, 随行试剂作空白对照。

1.4 提取条件的优化

1.4.1 提取剂的选择

分别以100 mL蒸馏水、95%乙醇、85%乙醇、75%乙醇、70%乙醇、65%乙醇、50%乙醇作为提取剂, 在79 ℃水浴中超声波回流提取30 min。结果见图1。结果表明, 不同提取剂提取对白鹤藤总皂苷吸光值影响显著, 75%乙醇作为提取剂时其吸光值最高, 从而确定提取出的白鹤藤总皂苷含量最高。 (本实验所用超声波功率均为100 MHz) 。

1.4.2 料液比的选择

分别以10、16、20、30、40倍量的75%乙醇作提取剂, 在69 ℃下超声波回流提取30 min, 结果见表1。采用料液比1∶20时, 提取率最高, 故采用料液比1∶20提取。

1.4.3 提取时间的选择

用75%乙醇100 mL作为提取剂, 分别在69 ℃水浴中超声波回流提取20、35、45、55、70、85 min, 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 超声波回流提取45 min时白鹤藤总皂苷提取率最高。

1.4.4 提取温度的选择

用75%乙醇100 mL作为提取剂, 分别在40、55、60、65、75、79 ℃水浴中超声波回流提取30 min, 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 75 ℃下白鹤藤总皂苷提取率最高。

2 讨论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白鹤藤总皂苷的提取条件, 用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试剂显色,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45 nm处测定白鹤藤总皂苷的吸光度, 以吸光度为指标优化白鹤藤总皂苷的超声提取条件。分别考察了提取剂、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吸光度的影响, 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选择了最优的提取工艺。本实验方法经济简便无污染, 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覃道光.民族医药与方剂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33-134.

[2]谢秀琼.现代中药制剂新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30-32.

[3]黄锁义, 黎海妮, 唐玉莲, 等.超声波提取芒果叶总黄酮[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2006, 23 (6) :455-456.

[4]邹勇芳, 黄锁义, 李卫彬, 等.肉桂植物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8, 29 (4) :20-23.

[5]韩本勇, 陈朝银, 赵声兰.仙人掌总皂苷提取条件的优化[J].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 (3) :583-584.

[6]任凤莲, 邱昌桂, 连琰.百合总皂甙的提取工艺[J].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36 (1) :69.

匙羹藤总皂苷抗氧化活性研究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和主要仪器

FJ-200 高速分散匀质机 (上海标本模型厂) ;3k15 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 (SIGM公司) ;数显式三用电热恒温水温箱;电子天平;722 型分光光度计;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测试盒、过氧化氢酶 (CAT) 测试盒、蛋白定量测试盒 (上述测试盒均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制) 、硫代巴比妥酸;冰醋酸;L—半胱氨酸;2-硫代巴比妥酸 (TBA) ;1, 1, 3, 3-四乙氧基丙烷 (TEP) ;SD大鼠, 体重180-220g (雌性各半) , 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动物生产许可证SCSK桂2014-0003) ;试验用水为自制双蒸水。

1.2 方法

1.2.1 肝匀浆的制备

(1) 匀浆介质的制备:将Tris1.21g及EDTA-2Na37.23mg加双蒸水500ml, 再用200mmol/LHCL进行滴定至p H7.4, 然后加入3.42g蔗糖, 8g Na CL, 用双蒸水稀释到1000 ml, 放入盐水瓶中, 以9 磅压力进行消毒30min, 4℃冰箱中备用。

(2) 取SD (体重180g~220g) 大鼠, 禁食一天, 颈椎脱臼处死, 取肝脏, 立即用冰冷的生理盐水漂洗, 除去血液, 滤纸吸干, 称重, 剪刀剪碎, 用预冷的匀浆介质稀释成20%肝匀浆, 高速分散匀质机匀浆, 之后置高速冷凝离心机中3000r/min离心15min, 取上清液, 用含糖PBS稀释配制成10%肝匀浆。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其蛋白含量[4]。

1.2.2 匙羹藤总皂苷对大鼠肝脏LPO的影响

在1.0m L的4g/L肝反应液中依次加入0.05m L硫酸亚铁、0.02m L L-半胱氨酸、不同浓度的匙羹藤总皂苷样品, 混匀, 37℃水浴15min, 再加入2.0m L醋酸终止反应, 最后加入2.0m LTBA, 混匀, 沸水中加热15min, 流水冷却, 在532nm处测吸光度值。

1.2.3 匙羹藤总皂苷对大鼠肝脏SOD的影响

采用试剂盒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

混匀, 室温静置10min, 1cm光径, 双蒸水调零, 550nm处测吸光度值。

组织匀浆中SOD活力计算公式:

SOD活力 (U/mgprot) = (对照OD值-测定OD值) ∕对照OD值 ÷ 50% × 稀释倍数 ÷ 待测样本蛋白浓度 (mgprot/ml)

1.2.4 匙羹藤总皂苷对大鼠肝脏CAT的影响

采用试剂盒钼酸铵显色法测定CAT的活力。

混匀, 0.5cm光径, 405nm处, 双蒸水调零, 测吸光度值。

组织匀浆中CAT活力计算公式:

CAT活力 (U/mgprot) = (对照OD值-测定OD值) ×271× (1/60×取样量) ÷待测样本蛋白浓度 (mgprot/ml)

1.2.5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 进行分析,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组间分析采用One-Way ANOVA和SNK-q两两比较得到相应P值。以P<0.05 或P<0.01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剂量匙羹藤总皂苷对大鼠肝脏LPO影响

结果由表3 可见, 除雌性大鼠样品组7 和雄性大鼠样品组5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 其余各组肝脏LPO值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说明匙羹藤总皂苷在1.0mg/ml ~6.0mg/ml浓度范围可以抑制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

2.2 不同剂量匙羹藤总皂苷对大鼠肝脏SOD的影响

结果见表4, 匙羹藤总皂苷加入量在1.00~6.50mg之间, 与对照组比较SOD活性明显提高, 说明匙羹藤总皂苷可以提高大鼠肝脏线粒体SOD的活性。

2.3 不同剂量匙羹藤总皂苷对大鼠肝脏CAT的影响

结果见表5, 匙羹藤总皂苷加入量在之间, 与对照组比较CAT活性明显提高, 说明匙羹藤总皂苷可以提高大鼠肝脏线粒体CAT的活性。

2.4 讨论

研究大鼠肝脏LPO、SOD、CAT已经有一套较成熟的实验方法, 通过加入匙羹藤总皂苷对大鼠肝脏线粒体作用模型的影响, 用细胞匀浆硫代巴比妥酸 (Thiobarituric acid, TBA) 比色, 测定大鼠肝脏线粒体LPO的含量, 说明匙羹藤总皂苷在1.00~6.00mg范围内具有抑制LPO及其代谢废物的作用;采用试剂盒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 测定体系中加入匙羹藤总皂苷 (1.00~6.50mg/ml) , 可提高大鼠肝脏线粒体SOD的活性, 采用试剂盒钼酸铵显色法测定CAT的活力, 测定体系中加入匙羹藤总皂苷 (1.00~6.50mg/ml) , 提高了大鼠肝脏线粒体CAT的活性, 说明匙羹藤总皂苷能提高机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 以达到间接清除自由基之目的。通过匙羹藤对大鼠肝脏细胞抗氧化能力指标LPO、SOD、CAT的影响的研究, 预测其对人体抗氧化作用的功效, 为其做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及开发前景。

摘要:目的:研究匙羹藤总皂苷对大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 、和脂质过氧化物 (LPO) 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硫代巴比妥酸 (TBA) 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 (LPO) 的二级分解产物丙二醛 (MDA) 的含量, 以考察匙羹藤总皂苷对实验大鼠肝脏LPO的作用影响, 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 钼酸铵显色法测定CAT的活力, 考察匙羹藤总皂苷对实验大鼠肝脏SOD和CAT的作用大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匙羹藤总皂苷在1.0mg/ml6.0mg/ml浓度范围可抑制大鼠肝脏LPO作用;在1.0mg/ml6.5mg/ml浓度范围内可提高大鼠肝脏SOD和CAT的活性。结论:匙羹藤总皂苷可以提高大鼠肝脏SOD和CAT的活性, 降低MDA的产生。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 ,脂质过氧化物 (LPO) ,匙羹藤

参考文献

[1]李茜.广西几种特色壮药的药理毒性及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刊, 2005, 23 (12) :2232-2233.

[2]甄汉深, 梁洁, 周芳.广西匙羹藤茎95%乙醇提取物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7, 13 (1) :32-34.

[3]扈玉华, 路建荣, 朱习会.匙羹藤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的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 15 (10) :40-41.

【绞股蓝总皂苷】推荐阅读:

绞股蓝06-28

上一篇:缝线缝合下一篇:旅游传播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