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环境教育践行记

2024-06-04

小学生环境教育践行记(共4篇)

小学生环境教育践行记 篇1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 它在今天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 应该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 政治上代表群众, 感情上贴近群众, 工作上为了群众, 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 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才能在建设和发展中取得新胜利。

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按照校党委、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布置与要求, 先后历经组建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 参加学校集中培训与学习, 组织中心组学习, 安排自学并讨论、撰写学习体会, 围绕教学与科研的调查研究以及其他工作的征求意见, 与系室主任及骨干教师座谈会, 中层干部联系各系室, 深入各系室召开座谈会, 听取教师意见, 针对意见研究解决措施, 制定规章制度, 落实解决方案, 并针对涉及“四风”方面问题深入剖析, 查找问题根源,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生活会。以开展主题讨论, 深入系室, 了解实情, 听取心声等实践活动为载体, 以着力树立群众观点、着力解决群众所关心的突出问题, 着力改进工作作风, 着力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 不断提高服务师生的水平, 不断推进学院的事业发展。

一、开好民主生活会, 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模范带头作用

为了召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纺织学院党委多次组织班子全体成员研究与制定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方案, 会前开了三次班子全体会议, 做了充分的准备, 先后进行了征求意见与建议, 谈心谈话, 沟通思想, 查摆问题和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等准备与督促工作。会上, 从班子到个人开展了深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查摆了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如出差多, 不在岗的问题;会议多, 效率低的问题;措施不实, 学科发展难题没有突破的问题等, 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与制定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明确了班子及成员今后的努力方向。校党委书记张宏伟同志对纺织学院民主生活会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认为民主生活会开得较成功, 查找问题准确, 努力方向明确, 自我批评诚实, 相互批评诚恳, 会议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并对纺织学院领导班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希望, 特别强调了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在岗、在行、在状态”, 坚守岗位, 勤奋学习, 努力实践, 全身心投入工作。民主生活会体现了严肃与团结的氛围, 批评与帮助的目的, “既有红红脸、出出汗的紧张和严肃, 又有加加油、鼓鼓劲的宽松与和谐”。专题民主生活会解决了许多思想根源上的问题, 是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的洗礼, 对进一步加强班子作风建设、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提高班子凝聚力与战斗力, 规范组织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理论学习, 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党性修养

一是转变学习态度, 增强学习自觉性。面对事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 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政策, 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与时俱进, 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 及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 深刻领会党的文件精神, 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 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 指导工作。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合理安排专业学习与政治学习的时间, 学部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保证党员干部每周政治理论自学的时间不少于四小时, 集体理论学习的时间每月不少于一次, 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两小时。集体学习有记录, 自己学习有笔记, 并严格执行请假制度与补习制度。同时扩展学习范围, 全面提升理论修养, 让学习既有时代感又有全面性, 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 只有勤奋学习, 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具体标准。

二是创新学习方式方法, 培养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好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组织作用, 切实抓好集中学习和自学, 创新学习方式方法, 树立刻苦学习精神, 把学习落到实处。除集中学习政治理论原著、重要文件精神外, 利用好报纸、杂志、网络等学习资源。学习中, 做到既向书本学习, 也向实践学习;既向师生学习, 向专家学者学习, 也向国内外高校有益经验学习。党员干部定期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逐渐培养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通过对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 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

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理论着眼于运用, 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以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 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 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边学习边实践, 特别在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 带着问题学, 有针对性地学, 把握好党的方针政策的精神内涵, 边应用边总结, 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四是健全学习制度, 确保取得实效。通过建设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高度, 建立健全学习保障制度, 使党员干部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制定学院中心组学习与交流保障制度, 书记、副书记做好学习的组织、督导与检查工作;建立党员干部的学习计划制度与考核机制, 除执行学校的年度学习计划外, 详细制定学部的政策理论集中学习计划、心得体会交流计划、调研学习计划、管理工作研讨计划等, 规划学习次数与学习时数, 制定学习记录及缺勤补习制度, 要求学习记录并在年底进行总结与考评, 确保理论学习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三、强化宗旨意识, 落实群众路线, 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提高认识,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充分认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 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性以及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 切实增强为师生服务的意识,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分管领导要坚持每天走进研究室、实验室或教室一次, 深入师生调查了解, 及时解决师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尊重师生, 关心师生、相信师生、依靠师生, 凝聚师生的创造力量, 激发师生的智慧潜能。

二是深入调研, 积极解决实际问题。继续坚持并真正落实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教研室、实验室的工作制度, 每周四下午大会后深入系室随同教师一起学习与讨论工作, 指导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主要领导定期深入研究室、教室了解师生的夙愿与需求, 及时征求师生的意见与建议, 及时为师生排忧解难。工作中顺民心、体民情, 以人为本, 勤政务实, 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要善于与师生交心, 做到“以心换心”, 让师生讲真话、报实情, “苦口良药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从自身做起, 从小事做起, 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每一件事情。

三是拓宽渠道, 加强与师生交流沟通。发挥工会、教职代会代表联系群众的主渠道作用, 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建好、用好学院“意见箱”、网络“信箱”, 做好、管好“宣传栏”、“公告栏”, 多渠道、多方式地及时收集意见建议, 由办公室主任负责定期汇总与整理, 并报班子会及时研究解决。把师生满意不满意, 师生赞成不赞成, 师生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根本标准。

四是健全体制, 确保服务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各项内部规章制度, 废除部分已经过期及不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规章制度, 做到各项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将锁在柜子里的制度落实在行动上,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积极进行院务公开、党务公开, 办事要公开透明, 涉及敏感事情及重要事务让师生全程参与决策, 保证师生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日常工作中, 加强各项工作的督促与检查, 落实工作要抓紧、抓实、抓细。要强化责任制, 确保服务落到实处。让师生让看到变化, 见到实效。

二级学院是基层教学单位, 是学校实施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联系师生、社会及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在新形势下为进一步推进学院各项工作, 我们必须牢牢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 立足本职, 踏实工作, 自觉贯彻群众路线, 主动面向师生, 热忱服务师生, 才能更好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促进学院工作全面上水平, 在支撑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大力.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容和新形势下的实践要求[J].宁夏党校学报, 2013, (07) .

[2]闫群力.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J].前线, 2013, (07) .

[3]伍处文.深入开展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 (07) .

[4]李反修.创新教育观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7) .

[5]钱佳蓓.浅析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内江科技, 2009, (8) .

[6]张建国, 董伟宁.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05) .

[7]周琴.浅论培养创新素质的高校教学心理环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 2010, (01) .

小学生环境教育践行记 篇2

虽然是第一次见沈斌老师, 但他却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这深刻的印象源自于三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的是, 沈斌中等个子, 看起来文质彬彬, 并不像我们传统印象中的体育教师;第二个想不到的是, 出身于体育教师的沈斌每年都会撰写近20万字的工作博文发在博客中;第三个想不到的是, 外型不像体育教师的沈斌, 却有着比体育教师更加爽直的性格。

沈斌的办公室很明亮, 而整间办公室中最显眼的除了书还是书——书柜上摆放着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图书、案头上也放着厚厚的几摞书:教育理论、体育学科业务书籍, 甚至是哲学类和企业管理类书籍都能找到。不过在交流中, 却能明显地感觉到, 沈斌并不喜欢把高深的理论、华丽的辞藻挂在嘴边;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他, 深谙深入浅出更易给人以启示的道理。

竞技是扬名, 课堂是立身之本, 科研是助推力

长期以来, 体育教师在学校, 往往是一个容易被领导遗忘、同行轻视、家长忽视的群体。在传统观念中, 体育教师最忙碌、最长脸、最风光的时间, 大概就是每年运动会期间 (当然, 这也要建立在所带运动队成绩优异的基础上) 。很多时候, 体育教师常常都是被遗忘在角落里。早年间, 甚至有很过分的校长, 在训斥教师时会说:“你会不会做老师啊, 不会做老师, 你去做体育老师吧!”在整个采访过程中, 沈斌数次提到这句话。他坦言对于这种说法, 自己一直耿耿于怀, “体育教师并不比别的学科教师差, 体育教师同样能做得很好, 体育学科同样是学校中一门重要的学科。”

回想当初做体育教师的经历, 沈斌认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想有所作为, 在学校中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形象, 关键是要做好三件事:

1.立足竞训, 打响名头

体育教师是吃专业饭的, 没有一技之长的体育教师肯定会被人瞧不起。因此, 沈斌认为, 体育教师首先要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建树, 也就是要带一支运动队, 且要在一定范围内有相当的知名度。总而言之, 就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带出属于自己的队员和叫得响的运动成绩。

当初, 沈斌带的是田径队。作为一名非体育专业毕业的普师生, 他在课余训练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但是不服输的性格让他边训练边思考, 不断创新训练手段和方法, 并提出“科学+刻苦”的课余训练新模式, 采用“精心选材、科学训练、心理加固”的运动员培养策略。通过十几年如一日, 每周6次、每次1.5小时的不间断刻苦训练, 沈斌所带的运动队连续10年保持鄞州区田径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每次鄞州区组队参加省、市比赛的运动员中, 沈斌的队员常常要占到60%以上。谈到这一点, 沈斌感触颇深。他认为, 体育教师要做好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竞训, 让别人感到你有真本事, 能亮出真货色, “一名体育教师成长起步的关键, 是要让别人认可你的实力。而运动队取得好成绩无疑是最直接和最显性的。队伍带好了、领导认可了、教师佩服了, 那你在学校的地位自然就得到了保证, 以后的工作也就会慢慢顺起来。”

2.扎实教学, 形成特色

除了抓竞训, 体育教师真正的根应该是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每一名体育教师都应该着力的地方。因此, 体育教师还要做好的一件事就是扎实教学, 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让体育课成为学生的最爱。

有人说, 当体育教师最容易了, 就是带着学生玩玩乐乐。这是沈斌最反感的一种说法, “体育课对于学生来说, 不应只是强健体魄;更重要的是,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塑造其灵魂。”在教学中, 沈斌就是以“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为载体, 围绕“创新”大做文章, 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进行积极改革, 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他将现有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整合, 推出大单元教学。如他针对六年级的教学, 提出的“篮球”单元, 一改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满堂灌”教法, 在原有的情景法、游戏法、讨论法、竞赛法等基础上, 又采用设疑法、小组学习法、目标学习法、快乐作业法和师生换位法等。有趣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对他的课非常感兴趣。从1996年被评为全区体育教坛新秀一等奖开始, 沈斌一直没有放弃对教学改革的追求, 孜孜不倦的追求也给他带来了学科教学中的一系列成绩。

3.做好科研, 提升内涵

沈斌认为,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 提高其队伍的竞技成绩、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 已经相当不易, 但若想进一步发展、提升, 教育科研是必须要走, 且一定要走好的一条路。

在平时的教学之余, 沈斌常常会把课堂中遇到的问题用心记录下来, 通过反思、通过与别人的交流, 甚至通过课题的形式、论文的形式, 将自己的做法呈现出来。为此, 他经常挑灯夜战, 阅读了大量教育理论书籍。每当教学中出现一个新问题, 沈斌都会不自觉地问个“为什么”, 或找专家咨询、或找相应的资料进行查询, 待弄明白之后, 再在教学中进行尝试, 最后将心得汇总成论文。

这里不像是一所学校, 更像是一个家

2004年8月, 从未做过副校长的沈斌破格从教导主任提拔为校长——到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主持工作。2007年初, 工作出色的他被调至位于中心城区的一所尚未开办的学校——东湖小学, 担任校长。这是一所位于大型住宅小区边上的配套小学, 竣工已两年多, 但因生源不足一直未能开办。在接下去的半年里, 沈斌只身一人为这所学校的开办奔波着, 装修校舍、招聘教师、招收学生。而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 这又是一所只能从一年级学生招收起的“成长型”小学, 如何让这所学校在名校云集的中心城区招到生、站住脚呢?

1.让每一位员工感到自己很重要

沈斌认为, 一所学校的教师是否热爱教学、是否投入其中、能否迅速成长, 关键要看学校是否营造了一个好的氛围, 而营造这个氛围的关键人物就是校长。校长需要让每一位员工感受到人人都是这所学校的主人, 每一个人对学校都很重要。为此, 他在学校管理中坚持“真诚做人, 实在做事”, 努力营造“道德自律, 工作自励”、民主开放的教师工作氛围。“只有在学校管理中充分发扬平等、民主, 才有可能使全体教职工凝聚在一起, 形成一种向心力;才能使广大教师在自由、积极的环境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沈斌说。

提高教师参与管理的意识。只有教师从内心真正愿意参与学校的管理, 才有可能把自己的知识、能力全部发挥出来, 才能真正融入到学校集体中。

畅所欲言是让教师完全融入学校的另一个关键。要让每一位教师敢于说、善于说;且所说的话能让领导听到, 并被充分采纳。只有这样, 教师才会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 是学校的主人, 自己参与管理对学校起了作用。自然而然, 也就有了参与管理的觉悟与激情。

2.让每一名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对于每一个人, 尤其是孩子来说, 不仅仅是获取知识, 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教育应该让每一名学生充分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成长生活所带来的快乐, 充分享受到奇异多姿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快乐。这是沈斌多年来始终坚持的工作信条。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分数几乎已经成为当前所有学生的“命根”。加班加点、题海战术、苦学累学已逐渐从高中、初中向小学漫延, 甚至有向幼儿园“扩展”的趋势。因此, 沈斌结合学校生源、家长、社区等诸多因素, 提出“让每个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这样一个适合其学校特点的办学理念。

沈斌常说, 充满快乐的课堂教学, 能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浓厚兴趣, 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自由选择空间。在教学中, 他主张关注学生完整、全面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平台, 让他自己去发展;给学生一些机会, 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 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学生一些问题, 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 让他自己去创造。从关注每一名学生开始, 从尊重每一名学生开始, 从期待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开始。”

3.让每一位家长庆幸自己的选择

东湖小学的学生主要来自配套学区的东湖花园小区。该小区落成之初, 是宁波最高档的住宅小区之一, 入住的居民具有较高的素质, 绝大多数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以及成功的商业人士。他们对其子女的培养理念有独到且先进之处。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约1/3以上的新生家长在谈起子女的培养目标时, 都强调学校教育不单单是让孩子考到高分, 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以及包括学习、生活、礼仪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让家长认同新学校;如何让家长在子女入学后, 感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关键之关键, 就是要让家长亲身体验到孩子在校的学习是扎实有效、快乐开心的。”沈斌说。

体育教师同样能做一名好校长

一所开办仅三年半的新学校, 一所只有一到四年级的新学校, 如今已从开办时少有人信任, 到目前生源爆满、口碑优良。靠的是什么?

当问到这个问题时, 沈斌自信地说:“我们靠的就是全体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学校能有现在的口碑, 是家长们口口相传的结果, 学校几乎没有在新闻媒体上做过宣传。”这不禁让我想起2010年11月, 在宁波举行的全国第四届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活动上, 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文辉, 在闭幕式上评价沈斌的那段话:“体育教师出身的校长绝不逊色于其他学科出身的校长。体育教师出身的校长具有更强的组织性、更强的协调性和大局观。从沈斌的这个个例上, 我们就能看到, 体育教师同样能做一名好校长。”

是的, 在与沈斌的交流中, 我们能明显感到他在管理中的与众不同。他善于营造和谐、平等的工作氛围。比如召开行政会议时, 当一项工作在没有形成决议之前, 大家都有充分的话语权, 可以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 就算是作为校长的沈斌, 其观点也常常被其他教师否决。而一旦达成共识, 就会认真地去执行。对此, 沈斌不但不怒, 反而相当自豪, 他认为, 这正是教师把学校的事情当成自家事情的表现, “否则他是不会说话的, 也不会关心你讲什么。”

除此之外, 我还明显感觉到的是, 这所学校的体育教师真多。只有四个年级的学校目前拥有5名专职体育教师, 沈斌也是其中一员。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 三、四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 节节都由专职体育教师认真教学, 从不放羊;25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全学年不休;每周一、三、五的午间活动风雨无阻。在学生的个性选修活动时间中, 有近十项活动内容与体育相关。不间断的体育活动造就了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小学生环境教育践行记 篇3

一、小学语文践行立德树人目标的学科优势

关于立德树人的具体目标指向,《意见》明确提出:“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因此,立德树人的基本取向可以归纳为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思想品德教育、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及面向世界和呼应时代发展的国际理解教育。立德树人的这些基本价值取向和要求同小学语文的课程本质与教学内容有着内在的契合。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学科性质,那就是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特征。小学语文课的“工具性”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人文性”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个体身心与品行的健康发展。在阐明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之后,《语文课程标准》进而提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可见,语文课促进理解与沟通的工具价值和促进个体人格完善、提高道德文化素养的人文主旨同立德树人所强调的培养个体优良品德、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形成国际视野和全球观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小学教育是每个人的学业进步和人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小学语文课同样应该强调在文化知识学习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优秀的文化传统教育以及面向世界、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当然,作为语文课程的基础学习阶段,小学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致力于帮助小学生实现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和对世界和谐发展理念的初步认可与接纳,帮助小学生获得人和世界和谐相处与有效沟通的基本能力,为中学乃至大学的立德树人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材单元主题与立德树人教育的内在契合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信息媒介。小学语文课程要发挥人文功能,实现立德育人的目标,必须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主题和内容,挖掘其内在的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特征。笔者以当前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准,将六个年级12册书的基本主题单元进行总结分析(除一年级上册外,其余十一册教材皆按专题组织教学单元),发现小学语文教材在许多教学单元的主题设计和篇目选择方面呼应了立德树人所倡导的个体道德修养教育、民族文化传统教育以及面向世界和呼应时代发展的国际理解教育。

《意见》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实施环节中,提出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与修订要考虑到“各学段教材上下衔接、横向配合”。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来看,这三方面主题体现出一种循环往复的衔接递进过程。

从单元设计和篇目选择的数量来看,小学语文教材将以感恩和关爱的道德修养教育作为重点,基本贯穿了整套教材;传统文化教育也占较大比重,体现出爱国家、爱祖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在中高年级的教材设计中开始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的普遍情感以及异国风土人情。这三方面呈现的比例与层次显然切合了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和立德树人教育的阶段性要求。

三、依据小学语文教材,创造性践行立德树人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新了许多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应该将“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在小学语文课中实践立德树人教育,必须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符合实际的应用。《意见》中强调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编排方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教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编排得再出色,最终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立体地展现。因此,教师需要在充分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设计同立德树人的内在主旨相关联的基础上,寻求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使小学语文课中的立德树人教育更加“生动、新颖、活泼”。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诚待人”的《中彩那天》一课时,教师可以抓住文中对于父亲神态的两次描写,当父亲开着中彩的汽车驶过人群时“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而当父亲将属于别人的奖品归还后,“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教师在帮助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作用的同时,适时引导学生思考:(1)父亲神情严肃,是因为什么,他在心理上进行着怎样的斗争?(2)父亲显得特别高兴,是因为什么,此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3)同学们在生活中遇没遇到过这种诚实守信的考验,跟大家交流一下。这种立足于教材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又帮助学生懂得了“诚实守信带给我们心灵的踏实与快乐”!

由于小学语文教材编排有其内在的逻辑性,符合立德树人目标的单元和篇目设计也呈现出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的特点,这需要教师利用教材优势,做好年级间的衔接与递进。如围绕“热爱祖国和传统文化”这一专题,教材分别设置了二年级上册“热爱祖国”、二年级下册“爱祖国、爱家乡”、三年级上册“壮丽的祖国山河”和“灿烂的中华文化”、四年级上册“我国的世界遗产”、五年级上册“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六年级上册“祖国在我心中”这些题材看似相似,但内容逐渐递进的主题单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不断提高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不同学段教学目标的逐步深入,对学生爱家乡、爱祖国,欣赏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愫和基本的道德修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促进和提升。

在具体教学中,也需要教师依据教材设计主动性和创造性地发挥。如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围绕“我国的世界遗产”选编了三篇课文,分别是《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字基础,同时他们的思维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生活经验日益丰富。如果还如同低年级教学,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欣赏读一读,画一画,未必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程的实用性特点,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感受,听一听收获”的方式,请去过这些地方的学生回忆和描述自己的参观感受,请没去过的学生听一听他人的收获,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样既锻炼了说的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通过相互促动与感染,激发大家的自豪感。

当然,有些学生在表述中也会指出一些破坏和损害文化遗产的不文明行为,告诫大家爱护和珍惜祖国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课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展示更多的“祖国文化遗产”,认识到伟大祖国不仅山川秀丽,而且历史文化悠久,从而更深刻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相应提高,教师更应该立足教材,在知行合一的指引下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六年级上册围绕“祖国在我心中”安排了四篇课文,它们是《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以祖国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而是借助名人和普通人的爱国行动,歌颂他们对祖国的深切情感。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结合高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的目标,通过“讲一讲和写一写”的方式,以“祖国———我用我的方式爱你”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和作文比赛,促使学生从思想认识升华到用实际行动来彰显自己的爱国之情。

小学生环境教育践行记 篇4

一、朴素践行, 观念领“新”

(1) 校本教研不能赶时髦, 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校本教研”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舶来品。当初课程改革的设计者们由于本土理论准备不足, 或是留洋背景, 其象牙塔里制作出来的东西, 看上去好、前卫, 但到实践中往往水土不服, 甚至遭到传统教育文化的拒绝。赶时髦, 显然不行。

同样许多全国名校长、许多特级教师, 他们的的工作实践, 创造了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这些经验也许对一市、一个省来说, 因为地区差异、教师素质、学生来源的不同, 亦不能全本照抄。但在同一所学校, 教育教学氛围基本同质的情况下, 先进的经验的可借鉴性就很大了。校本教研中, 老师们完全可以连根带泥将同事的经验移植过来, 种在自己的课堂上。本土的理论、朴素的教学行为, 只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认真地去践行, 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校本教研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朴素的生活行为。我们生活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 在物质生活方面, 我们通过教育学到了更多的科学技术, 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 从而使我们的物质生活更加富裕;在我们的精神生活层次上, 通过教育的方式, 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使我们的心灵和精神都得到了更高层次的满足。我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在教育的作用下, 获得巨大的发展,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教育教学。最近, 杨东平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表述, 我非常赞赏, 即中国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21世纪现代社会的中国公民”。而所谓的生活教育, 其基本理念是认为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无疑, 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朴素的、本真的生活、成长行为。

二、开发课程资源, 实效出“新”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 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 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时代的需要, 又是弘扬办学特色、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也是实施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我校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 力图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 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 突出学生个性发展, 从而达到提高我校的总体办学水平的目的。为此, 2005年初, 我校制定了《衢江区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是, 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出发点,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发展个性特长, 为学生成长奠基。

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 教科室主任、教务处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为成员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 保证新课程的培训与学习, 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课例研讨、资料积累、总结反思, 不断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把握能力。教务处认真组织调研, 总结经验, 解决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进一步完善了新课程建设与管理。

(1)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创造新型的 (即适合我校实际的) 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 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 实行三个优化: (1) 优化教学全过程,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 师生互动, 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2) 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提倡激活思维的“启发式”、“探究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3) 优化教学氛围, 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营造阳光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向课堂要质量。优化课堂教学,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继续实践“做、学、教、练”的教学模式,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到2010年力争后三分之一学生所占比例最少,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全区第一。

(2) 研发校本课程, 提升教育文化内涵。“课程管理制度化、课程实施规范化、课程开发校本化”是学校课程意识的具体要求, 我们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作为学校创新发展的动力, 并激活和带动学校课程教学的管理。实践中, 我们立足本土实际, 把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学校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有机结合。学校除了有声有色的开展五大校园活动以外, 还有学校大力提倡师生阅读。每年举办读书节, 成立了“香樟文学社”, 至今, 校刊《樟潭风》已刊出六期。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书柜, 设立图书角, 把每周一的下午第四节课定为阅读课。组织征文、演讲等比赛, 让学生在阅读写作中体味成功的快乐。创办“校园之声”广播站;学校还设计了校徽;编写了校歌;建设校园文化长廊。

开展好大课间活动, 确保师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我校每天上午开设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课, 下午第四节课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活动, 师生全员参与;学校还开办了跆拳道培训班, 建成了全区第一个跆拳道培训基地, 初一、二年级每周三、周四下午分别进行两节课的跆拳道训练。学校成立了“雄鹰”体育俱乐部,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跆拳道、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

今年衢州市跆拳道比赛, 我校取得了全市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08年以来, 有10多名学生获得金、银、铜牌。去年, 我校舞蹈获得了省二等奖, 校乒乓球队代表衢州市参赛, 获得了全省第六名的好成绩。

(3) 出校交流, 以“石”攻玉。校本教研中的专业引领, 影响着教研质量的提高, 专业引领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对话, 需要真正走进实践中去创建鲜活的理论。

让教师“走出去”学习, 让他们接受高层次的培训, 促使他们尽快成长是我校的一贯传统。这几年, 学校先后外派教师到江西洋思中学、山东杜朗口等地学习培训, 与浙江名校湖州新世纪、建兰中学等进行结对帮扶, 与衢州华茂、菁才、市实验、兴华等建立“联研”制度, 开展校际教研活动, 让一部分教师“走出去”学习、参观, 也邀请他们来我校传经送宝, 校际交流加大学校之间的教学互访, 加强教师之间的结对互援,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让教师们直接去体验、感受, 近距离学习、反思, 寻找差距, 明确发展方向。09学年度学校就先后20名派教师到杭州参加省“名师经典教学艺术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他们“走出去”后, 要求能“带进来”, 及时总结别人的优秀经验, 结合本校实际, 做好二次培训工作。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提升;真正做到用他山之石来攻玉。

三、基地学校辐射, 共享创“新”

当校本教研成为一个共同体学校的教学研究行为时, 历史就赋予了它新的使命!

要创造“新理念、新教育”, 靠被动的接受运用不行, 靠个人的单打独斗不行, 必须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群体智慧和主动的创造精神才行。这就要求教研方式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寻找有效甚至是高效的教研方式与途径, 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要。

对于目前衢江区的教育实际情况, 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内涵发展的均衡。衢江区教育局局长郭志强认为,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发展路径和发展经验, 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把这些财富发掘共享, 促进互相借鉴共同提高。衢江区教育局在2009年将所属的中小学分成7个区域共同体, 每个共同体大约由5-7所学校组成, 以一所师资力量较好、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为基地学校, 组成区域共同体。我校是衢江区实验中学共同体基地学校, 与共同体其他6所学校结成团队伙伴, 共谋学校发展。教师结对, 结成工作伙伴, 促进专业共提升。学生牵手, 结成学习伙伴, 激励学习同成长, 建设了一个有品味有特色的教育均衡发展共同体。如图示:

这个时候的基地学校的校本教研已经圆融成一个共同体学校的校本教研, 促使这些学校在共享中不断地碰撞、创新。

上一篇:教学主渠道下一篇:建立品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