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品牌信任

2024-06-04

建立品牌信任(精选6篇)

建立品牌信任 篇1

2016年5月2日, 媒体大肆报道了一则“深圳女教师坐滴滴顺风车被杀害”的新闻, 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而笔者在网上搜寻到, 传统出租车侵害女乘客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但并未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此事件表面上是“顺风车”这种新鲜事物更具有媒体话题性, 但背后却是人们对其安全性、信任度的担忧。

其实, 信任问题一直存在, 在走向后工业社会这种新的陌生人社会的过程中, 正在生成一种合作型信任。[1]特别是在共享经济模式下, 这种合作型的信任问题更加突出, 因为共享经济是通过陌生人之间的高度信任, 使得闲置资源被充分利用。信任在每笔交易中均起到了核心作用, 不仅促进了交易的达成, 而且有效地减少了交易费用, 从而有利于帕累托交易的达成。[2]

信任问题是在不能保证和承诺的时候才会出现的, 所以为了防范不信任问题的出现, 就需要借助于法律、道德、习俗、规则等约束机制来建立和维持信任。本文从规则约束机制出发, 主要从信任的三个来源——可知性、可控性、可预测性, 来分析共享经济下信任机制的建立。

一、可知性

可知性是交易双方对对方的个人信息、能力、资源、兴趣等的知晓, 并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一) 信息的全知性

在线下, 我们信任一个人通常情况是因为我们知道他们是谁、他们与谁认识, 我们也能从朋友那里听到一些关于他们的介绍。所以, 信任是基于信息的全知性, 也就是我们对对方知根知底。

在共享平台上, 信任更是需要以稳固的身份作基础, 所以我们首先要保证实名制。例如, Airbnb利用社交网络, 让住户可以方便地链接自己的Facebook和Linked In账户, 另外, 它还引入了政府ID的验证, 类似于中国的身份证信息验证, 住户通过给房主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来增加房主同意的可能性。

(二) 双方的社会相似性

社会相似性产生信任, 根据他人与自己在家庭背景、种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似性多少来决定是否给予信任。一般来说, 相似性越多, 信任度越高。之所以如此, 是基于如下的信念:相似的社会背景往往意味着有相近的行为规范, 容易相互理解, 在交往或经济交换中容易达成共识。[3]例如, Couch Surfing, 它们在设计信任功能时, 有一个信任工具是用户的账户资料描述, 他们用设计问题来代替用户随意的描述, 如“你在那里长大?”“你生命中做过最有意思的事是什么?”这样交易双方都会相互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信任度也会相应提升。

(三) 建立“信誉央行”

在信息流通性较弱的线下, 违约的人可以逃离名声被破坏了的某个圈子或网络, 然后东山再起。而在互联网上, 我们可以建立一张网罗个人所有行为的大网, 不会因为平台的转移而丢失之前的行为数据。未来的“信誉央行”可以构建一整套更全面的个人信誉追踪机制, 如我们的在各平台上的评分、日常行为习惯等都将纳入“信誉央行”的账户中, 成为一个评价我们是否可信的重要的参考依据。

信誉不仅可以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回报, 还将带来实际的经济回报, 可将其称之为“信誉资产”。《小即是大》中写道:“线上信用系统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范围的信用机制, 将会成为现代经济的基石。”[4]所以这种“线上信用系统”即“信誉央行”的建立尤为重要。

二、可控性

可控性是指对交易双方可能的所有行为, 共享平台能够有足够的应对策略。

2011年, 当Airbnb刚刚火起来的时候, 一位租房者发现自己的房子被租客洗劫一空。当时的Airbnb并未遇到过类似的事件, 开始表示“不会进行任何赔偿”。之后, 随着媒体的发酵, 其CEO的态度变为“会在资金上帮助房屋拥有者”, 并表示已经启动安全应对措施。

而在中国的PP租车的共享平台上, 也发生过用户将租的车辆用于抵债的情况。PP租车有着一支风控团队, 专门解决相关事端, 如果共享车辆发生意外, 会有一套代步补偿和赔付体系的支持。

所以, 共享平台的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它能给交易双方带来安全感和信心, 使得用户在状况发生之前有保险, 状况发生之后有保障。

三、可预测性

在电影《少数派报告》开始的场景中, 华盛顿区警局预防犯罪组的负责人通过预测逮捕了一名即将在当天谋杀其妻的男人。虽然电影中的预测依靠的不是数据的判断, 但是大数据的确可以预测用户未来的行为。[5]

当不端的状况发生后, 共享平台给出一系列应对策略只是亡羊补牢, 而事先将不端的行为扼杀在摇篮中才是令人满意的解决之道。像PP租车的方案, 是给车主发放“智能盒子”, 它基于车载系统、GPS等功能来实时监控车辆的行驶信息, 一旦出现异常, 马上就会有人跟进。但这种将用户违规的行为“扼杀在摇篮中”的做法, 会涉及用户隐私的问题, 这还有待研究。

总之, 信任问题是共享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很难想象在信任指数很低的情况下, 我们会安心地坐到陌生人的车里或住进他们的房子里。然而, 这个由互联网催生出来的共享经济, 使我们有理由相信, 通过它亦可以提升整个社会人们的信任指数。我们可以预想, 在一个高度信任、人人都守规则的互联网社会中, 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经济交易也会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张康之.在历史的坐标中看信任——论信任的三种历史类型[J].社会科学研究, 2005 (01) :11-17.

[2]洪名勇, 钱龙.多学科视角下的信任及信任机制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 2013 (01) :190-194.

[3]彭泗清.信任的建立机制:关系运作与法制手段[J].社会学研究, 1999 (02) :55-68.

校长与教师的信任建立 篇2

2009年7月24日,美国启动“竞争卓越”(Race to the Top,简称RTTT)计划,提供 40多亿美元资助各州改革基础教育,尤其是加强数学和科学的学科教育改革。2011年3月,田纳西州获得美国“竞争卓越”计划的最高奖,并获得了为期四年的5.01亿美元资助经费(从2010-2011学年到2013-2014学年)。之后,在一系列法案(《2010年田纳西州捷足先登法案》《2010年田纳西州完成大学教育法案》等)的保障下,田纳西州开始实施一项全面综合的学校改革计划——《田纳西州捷足先登计划》(Tennessee First to the Top)。其中对教师及校长的评估而言,田纳西州最大的改变是在2011-2012学年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价体系——《教师提升计划》(Teacher Advancement Program,简称TAP)。

这个评估体系规定,评估分数的50%是基于学生成绩的数据,其中35%是根据学生成绩在田纳西州增值评估系统(TVAAS)的数据中的增长值 (对于没有增值的教师而言,比例则是 25%),15%是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State Board of Education)或者教师评估咨询委员会(TEAC)承认的其他学生成就评估;评估分数的另外50%则是通过定性的方法来测量,包括对教师的课堂实地观察、个人会议考察、对之前评估的复审以及其他工作。

一、田纳西州新教师评估体系实施中的困惑

从2011-2012学年开始,在《2010年捷足先登法案》的规定下,全州所有的合格教师与校长每年要接受四次(每个学期两次)的评估,全年至少通过两次评估。而新入职的教师每年要接受六次评估,全年至少通过三次评估,其评估信息才不会被公布。

然而,新教师评估体系在具体实施中,尤其定性评估中的课堂实地观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扰。其一,为了达到新的观察评估标准,教师们需要花费4~12小时准备详细的课程计划,这占据了教师太多的额外时间。其二,对新教师在执行的评估标准中,极容易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例如教师为了在评估观察中取得好成绩而进行各种 “盛大表演”。其三,对评估体系中某些观察指标,许多教师存在着质疑,认为它们根本不能反映教师的专业能力。

除了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困扰,新教师评估体系的具体实施也给管理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其一,新教师的评估同样占据了管理者太多额外时间,校长每天花费在教师课堂中的时间大约是60~90分钟,并且,校长还需要指导、协调学校管理中的顾问、社会工作者和图书馆人员的有关工作。其二,新教师的评估体系严重损害了教师对学校管理者的信任。在新教师评估体系中,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之后给出的评分能够对教师的未来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据此辞退教师),但是教师又认为观察指标不仅存在不当之处,并且仅依靠课堂观察指标也不能反映教师教学能力等素质。因此,评估就会在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之间造成隔阂。

对此,校长们也颇感委屈。“我们不是在设‘陷阱’。我们不是要揪出那些处于一级或二级水平的教师,然后试图把他们辞退。”孟菲斯市某学校的负责人柯林纳·凯希说道。

二、新教师评估体系下校长如何与教师建立信任

斯科特·卡拉汉是美国田纳西州哈立曼高中的校长,在对新教师的评估体系实践反思的基础上,他认为,校长与教师间的信任是新教师评估体系得以实施的保证,并进一步指出: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透明的信息、清晰的标准、同理心以及执行的灵活性等策略来建立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之间的信任,并以此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当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进入课堂并依据国家或地区的评估标准对教师进行评估时,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正在上课,但也经常出现一些差错、意外,如课程没有按照原计划正常进行、电脑死机或者无法连接网络。

当这些场景出现的时候,为了保证评估的正常进行,校长们就需要使用一些策略来培养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当然,在使用这些方法时,首先要确保不会损害学校评估系统的真实性。

(一)透明的信息

信息的透明就是要求学校管理者对即将改革的内容提供详细的信息,同时对行政管理人员、校长以及辅导员提供执行评估标准的培训,并概括出评估体系中的要素以及对教师的各种要求。而教师也大多都渴望了解新的评估标准,并允许他们探讨其中具体的条款,给予他们提出疑问和发表自己忧虑的机会。

在探讨的过程中,许多疑问会得到厘清,如 “在这些要求中,有多少评估需要我参加的” ;还可以反映教师对新评估标准的一些担忧,例如“这些评估要求如何才能融入我的课堂?” “如果我不能在每一堂课中达到评估体系中的要求,那我应该怎么办呢?” 尽管教师不知道评估的时间、程序和目标等信息,但校长还是要努力减少教师因为评估体系的改革而导致的焦虑,并与教师们建立信任的关系。

在这种开放的情境中,信息将更加透明,让教师能尽快地了解评估的突发性。针对这些突发的评估,校长和教师也可以进行讨论:教师不能因课堂的意外而放弃正常教学,这是不被认可的,相反教师继续正常教学可以展示其教学机智和不屈不挠的品质。如果一个人通过适当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他会很容易在负面情境中看到积极的因素。同样,即使在最好的课堂教学中,也需要随时随地学习和反思。

(二)清晰的标准

为了促进透明性并帮助教师形成一个清晰的教师评估标准,校长可根据学科(或按年级)对教师进行分组,以探讨评估准则中得分条款间共同和不同的内容。例如,教师更关注那些区分评分等级的词语,如“总是” “有时”。

允许教师探讨评估标准,是提供机会让教师提出质疑,以便更清晰地了解评估标准并知道为达到评估标准需要做什么。探讨和制定评估标准,让教师们减少了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有助于提升教师对校长的信任。

当教师对评估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评估的本质解读就可以把教师的教学和评估目标连接在一起,教师就会更努力去达成这些目标。

(三)同理心

同理心,即站在对方立场思考,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

解读评价标准时,学校领导应鼓励教师提出疑问并保证问题最后得到澄清。在一项教学活动中,一位教师解释说他课堂中使用的信息技术是低于标准要求的,而且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个事例使得卡拉汉校长陷入了两难境地。这位新教师在课堂中无法使用教学工具,但是作为行政管理人员,校长又不得不执行评估标准中规定的条款。最后,卡拉汉校长和这位新教师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如何在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之前应用可用的工具以确保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作为学校行政管理者,校长渴望通过评估这一手段识别优点和缺陷,以便能改进工作,而不是把评估作为解聘教师的工具,因而校长应站在教师的视角来帮助他们从整体上理解评估的目标。

(四)执行的灵活性

通过同理心建立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执行评估标准的灵活性。行政管理人员在对教师进行评估的时候,要把握好实际与目标之间的灵活性。当一个行政管理人员突然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进行访问,并发现教师没有按照课程计划进行教学时,灵活性就需要显现了。在这种情形下,评估人员仍然可以执行评估系统,但是评估人员应该在课后返回教室以了解教师如何应对意外情形的更真实的表现。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给评估记分,而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教育的时刻。让教师认识到评估不是为了记录课堂教学中的倒霉事件,而是利用这些突发事件促使教师成长为一名专业的教育工作者。

执行评估标准的灵活性,评估者还可以询问教师。尽管教师可能无法按课程计划执行教学,但是他必须要具备相应的灵活性和机智来完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如果评估者允许教师表现出灵活性,那么教师就会对计划的重要性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并更熟悉学生与讲授课程相关的潜在优势和劣势,而这将有助于他在教学中采用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差异性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

三、田纳西州新教师评估体系实施的反思

在改革初期,人们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抵制,而这常常与人们在改革中缺乏信任有关系。鉴于如今的教育改革,教师对学校领导的信任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这种信任能够帮助学校留住教师,并跨越因改革而带来的隔阂。学校的评估改革可以通过营造一种透明的文化氛围而赢得教师的信任,使得信息通过公开、诚信的渠道进行传播。

同时,教师的信任还可以通过实施的灵活性和公正性而获得。灵活执行就是在对评估标准的构建中保护教师的个性和特色,而评估标准的公正性则通过执行的连贯性来赢得教师信任。

有哲人说过:“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建立能够使教师从独立或内在的角度审视他们职业生涯的条件是他们首要的责任。”信任是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力量。◆(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基于网格环境的信任评价模型建立 篇3

网格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它的目标是实现广域范围内深层次的分布式资源共享。 其分布式的特点,涉及到传感服务、计算服务、资源共享等多个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用户及其使用的系统有较大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对用户的管理变得不再集中、 封闭和可控,进而增加了对整个网格系统的外部的威胁和内部的威胁,这些包括外部入侵、网格内部的身份验证与行为鉴别。 面对这些威胁,传统方法却显得束手无策,因此,就需要对网格环境下的用户行为进行评价,鉴别用户行为的可信程度,并为网格环境下的不同用户,建立响应信任管理机制, 实现允许可信用户访问可信资源, 保证网格环境的安全性。

基于上述网格环境下安全威胁, 在借鉴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云的信任评价模型,通过云模型的信任评估方法,实现了信任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保证了网格环境下实体评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相关知识

由于网格环境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行为信任是用户可根据实体过去相互间行为接触的经验和表现,通过一定的模型动态评价,从而确立的信任关系。

(1)信任(Trust)没有一致的定义,综合起来,信任是一种关于实体在某一特定方面行为的可靠性观点,这种可靠性的观点是随着实体行为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2)信任度Trust Degree):信任度是实体之间的信任程度,信任度可以进行量化。

(3)总体信任度(Overall Trust Degree):直接信任度和间接信任度的加权累加。

3 基于网格环境的云信任评价模型

3.1 云信任评价模型

在复杂的网格环境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都会对的信任产生一定影响。 为了加强信任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云模型理论,设计了云信任评价模型。 具体过程如图1 所示。

(1)对信任等级进行划分,利用标准信任云生成器生成信任云。 (2)根据信任评估的需求,采集实体获得的信任评价值、评价者的信任值、实体交互信息等;然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格式化等预处理。 (3)将描述各属性的信息通过信任属性云逆向生成器生成信任属性云。(4)对属性云进行合并得到综合信任云。 (5)根据相似度计算与评价得到实体的信任等级。 (6)根据历史信任值与当前信任等级综合评价出最终信任值。

3.2 信任的综合评价

在云信任评价模型中,关键是信任的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因此,为了更好地评价各实体间的信任,可以先对各属性进行评价。 根据各信任属性云的数字特征值以及对应的权重计算出新的综合信任云,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为属性的个数;为各属性对应的权重。

根据公式(1),得到实体综合信任云的数字特征(Ex,En,He)是实体信任的反映,然后将综合信任云与各信任子云进行比较,计算出相似度,找出与该实体综合信任云最接近的标准信任子云,该标准信任子云对应的信任等级则为实体的信任等级。 最终评定的信任值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历史信任值;另一个是评估得到的信任等级;这两部分综合到一起得出最终的信任值。

4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在验证云信任评价模型时,设计了采用总体信任度评价方法进行仿真实验。 实验选取网格环境中的100 个实体节点,各自申请完成数据文件的传输任务,每个节点完成20 个批次的数据传输任务。 实验在Windows 7系统下采用JDK 5.0 实现。

在云信任评价模型性能验证实验中, 在选取的100个实体中,通过采集实体的预处理,生成信任属性云,并将云信任模型求取的信任值与实体真实值进行对比分析,其实验结果如图2 所示,云信任评价模型能够有效求取实体的信任值,充分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同时, 在实体数量与完成任务的实验中, 如图3 所示,当实体数量逐渐增加的情况,恶意实体的概率也随之增加,恶意节点信任值降低,云模型有效的实体进行信任评价, 并对恶意实体进行惩罚, 造成完成任务的比率下降,验证了在网格环境下云信任评价模型的有效性。

5 结束语

网格信任属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信任领域,但是其内涵更大。 它涉及到服务信任、资源信任、数据信任、计算信任等多个方面。 本文建立一种基于云的信任评价模型,通过云模型的信任评估方法,实现了信任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对于动态环境下的信任评估,在不同网络传输带宽、系统负载以及实时性等方面的研究是下一阶段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席荣荣,云晓春,金舒原等.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2012,32(1):1-4,59.

[2]曲伟丽,马满福,李勇等.网格环境下一种健壮信任评价控制模型[J].计算机工程,2010,36(5):146-148,150.

建立团队信任的5种方法 篇4

敏捷宣言的第一条,也是被引用最广泛的一条,强调“个体与交互”(胜过“流程和工具”)是所有开发流程的基础。任意一种敏捷方法都把创建一支紧密协作的团队视为贯彻该价值观的关键所在。而且,很多人都同意团队的成功起源于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然而,在专业环境里面,信任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团队如何建立这种信任?

Esther Derby最近撰文回答了这些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她认为:

我们在工作场合需要专业上面的信任。专业上面的信任指我相信你能胜任这项工作,你会与大家分享相关的信息,而且你对整个团队有良好的动机。从广义上讲,这是对沟通、承诺以及能力的信任。

接着,Esther给出了五条具体的建议,人们可以据此在团队里面建立信任。

坦率地解决问题

像优秀的敏捷团队一样紧密工作,每个人的个性就会不可避免地凸现出来。信任的建立依赖于团队成员具备相当的勇气去与“给他们带来麻烦”的人进行坦率的沟通,而不是压根不与对方沟通,就直接找到经理大倒苦水。Esther 认为:

当人们不知道如何处理不快的对话......或者认为维护工作关系与他们无关的时候,团队的信任就受损害了。这是为什么人们需要一个讨论人际反馈的框架。

Ola Ellnestam 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应用从Esther和Diana Larsen开设的讨论班学来的“反馈框架”的经验。

分享相关的信息

换句话说,要敢于说出你的想法,

管理资料

如果你不赞同,说出来。当然,有建设性地说出想法对有效地沟通是很重要的,可以去想想如何才能做到,但不管怎样,说出来。就像Esther总结的:

当团队里某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保留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之后又批评说“我认为这主意从头就是错的”。其他团队成员就会觉得措手不及。这伤害了彼此的信任感。

信守承诺,当不能守诺时提早告知

非常简单,当事态发展不合计划时,尽力做到透明和提前告知。尽管如此,可以参考#4,减少这种意外的发生频率。

不同意就说不

抛弃那些通常认为的“对每个请求必须都答应才算团队精神”等想法。Esther 建议:

没有原则的说“是”,只会让其他人不再信任你的言词。如果你从不说“不”,你说“是”又能说明什么呢?

这看上去有点自相矛盾,但是要建立彻底的信任,有时就需要承认你并不是什么都懂。

把你知道的和你不知道的都展现出来

简单地讲,就是把自己掌握的信息和别人大方分享,可以意识到哪些东西自己不知道,并对其保持开放的心态。

信任是人们普遍讨论的东西,但能有效地做好这一点的团队却不多见。花一些时间读读Esther的文章,看看到底给出了哪些好建议。

查看英文原文:Five Ways To Build Team Trust

论品牌植根于信任 篇5

关键词:品牌信任策略品牌忠诚

在2013年“BrandZTM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榜单中,共有12家中国公司登上了百强榜,品牌总价值达到2.7千亿美元。中国已经是一个世界级的制造大国,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品品牌还较为缺乏。显然中国的制造能力与中国的品牌知名度不相称,中国不缺少品牌,但缺少的是好品牌,好品牌的根基是顾客对品牌的信任。

1.品牌信任的概念

品牌信任的概念是由Howard和Sheth(1969)首次提出的,他们认为信任度是购买意向的决定因素之一。这种信任是企业和顾客之间的一种关系,既可以是有关产品质量的,也可以是有关产品性价比的,还可以是有关产品品位的。

品牌信任体现着一种质量可靠性,这是指一个品牌应有足够的实力去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品牌实力主要是通过品牌竞争力、品牌声誉等体现的。一个品牌要拥有自己的市场地位,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强势品牌,必须在同行业中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2.品牌信任作用机制

品牌信任与品牌忠诚是两个相互关联的变量。当消费者对某品牌产生信任的时候,他们倾向于阻止对该品牌的负面看法或者会传播正面信息以及煽动别人去购买该品牌。反过来,品牌信任又会进一步强化品牌忠诚。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信任使得他们坚持购买他们一贯购买的品牌以及去抵制品牌转移行为的发生,即使是该品牌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得有点缺陷或是缺乏竞争力或是遇到负面信息传播时,绝大多数的忠诚顾客很少倾向于背离他们一贯购买的品牌。由此可见,品牌信任与品牌忠诚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形成一种双向作用机制。

3.品牌信任缺乏的成因分析

(1)信息的不对称

品牌信任主要是建立在商业元素以及道德元素的基础上,顾客在道德危机发生之前,一般比较倾向于商业元素作为激励元素。这样一来,个别企业就会利用这一因素,借助自身建立的品牌优势,根据产品信息具有的不对称性,抛开道德因素,欺骗消费者,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从中赚取高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就在不断地增加。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一旦产生了不道德的行为,就会引起消费者对于一个行业都产生信任危机。诚信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根深蒂固,企业要靠诚信来树立企业的品牌,之后才可谈品牌信任。

(2)购买决策的风险性

由于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就会存在风险,主要是因为决策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大家都在尽力的规避这种风险,法治和社会信用是比较常见的外部解决机制。如果社会的信用体制健全,不道德的企业和品牌就会面临严重的社会抵制现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带来的风险。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法制市场还处在不断完善之中,社会信任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消费者根据品牌信任进行的选择受到了质疑,品牌信任就会发生变化。

(3)负面的消费体验与评价

按照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消费者在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之后,在使用过程中会将实际使用效果与其预期效果相比较,若得到的效果小于预期,消费者就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余抱怨。一旦产生负面情绪之后,就会产生为对该品牌的消极信任与负面评价,进而改变其对品牌的选择。不仅如此,消费者还会通过口碑将自身的消极评价告诉周围的人,进而影响他人对品牌的信任。

4.培养和建立品牌信任的策略

第一、注重提升产品质量

质量是支撑企业在市场竞争制胜的基石,品牌被当作质量保证的符号,企业要想得到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任,不断提升服务品牌知名度和客户满意度,给消费者带来保证和信任。例如,“金龙鱼”20年來始终秉承“诚信、创新、品质、服务”的品牌理念,信守承诺、提升国民健康,积极倡导国人从吃得安全到树立健康营养的科学消费理念,立志为国人打造世界级安全餐桌食品。不仅仅是食品,其他产品也一样,如果消费者对品牌的质量安心和放心,则建立了基本的品牌信任。

第二、注重塑造品牌形象

有没有好而鲜明的品牌形象,是衡量一个品牌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指标。品牌信任度的提高既要考虑品牌质量的维护,又要借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只有实施精品工程、内外兼修才能形成强势品牌。那些世界著名的品牌,都能使人在脑海里浮现出它们独特的品牌形象。“麦当劳”是快乐、亲和的形象,“梅赛德斯—奔驰”是庄重、典雅的形象等。成功的品牌形象能够被其消费者群体认同和接受,形成良好偏好,对该品牌产生忠诚与追求,当对此类商品有需求时,就会购买该品牌。

第三、注重强化服务理念

良好的品牌信任要求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形成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如果能够感受到企业在时时刻刻关爱自己,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做事,顾客就会充分信赖企业,品牌的信任自然也会提高了。如海尔公司结合我国西部农村的需求特点,量身定作出能洗地瓜的“洗衣机”、能打酥油茶的“洗衣机”,就充分体现了企业对西部地区“农民”和“牧民”朋友的关爱之情,从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第四、注重顾客品牌感受

企业在建立品牌信任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品牌质量、品牌形象、强化服务理念之外,还应重视顾客的品牌使用感受,因为它是消费者形成品牌信任的心理基础,是消费者能否形成高度品牌认同的关键所在。作为企业,尤其是知名品牌的大企业,要学会设身处地的为消费者着想,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追求,从而唤起起强烈的购买欲望。为此,企业必须重视顾客心理的深层挖掘,以真诚的态度对待顾客,让消费者获得一些利益,最终达到顾客满意,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得到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任,必须把自己的商品牌子培育成强势品牌。企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觉践行道德营销的承诺,消费者也要对其进行市场监督,这样才能让市场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逐渐消除品牌信任危机。

参考文献:

[1] 罗海成.顾客忠诚的心理契约机制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6.1.

建立品牌信任 篇6

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对于所有的工作的都是新鲜的,也是一无所知的。感觉在大学里学到的那些书本知识,到了真正的“战场”上,完全无用武之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那份理想,对工作的激情、那股拼劲,对孩子们的喜爱、视如己出,慢慢踏上我的“探索之路”。

一、陌生到熟悉的相处

一个人,当他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与一群陌生人相处,他的心理对这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都保持高度警惕和心理戒备。而我与这群孩子也是怀着这样的心理开始了我们的师生关系。刚开始,他们对于我的到来很是新奇,出于陌生又不敢做出大胆的举动,只是自顾自的“忙自己的”。对于我的存在不是很关心,因为我只是在形式上是他们的老师,在情感上还没有确立起我是他们的老师意识,在这种互相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谈不上听从我的安排、去接受我,从心底里去接受我的教学。他们每天都在给我制造麻烦,让我筋疲力尽,我的话在他们的心里没有分量,因为我们之间缺少那份情感基础。于是,我每天都跟他们泡在一起。虽是中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已经很高了,但我还是坚持在每天中午吃饭时帮他们打汤;他们的鞋带打了死结解不开,我都会弯下腰帮他们解开,再教他们如何系的更牢;他们只要有困难,我就来帮他们。对于他们的想法、意见,我都会慎重的去考虑,及时的答复他们。我们经常谈心,但聊的话题很少是关于学习的。课间,我会跟他们一起玩,他们可以趴在我的背上,我有时把他们高高举起。我把我最真实的一面全都放在他们的面前,从不摆架子,我们如同朋友一般,我答应他们的事情,那必须是说到,做到,但我的要求,他们也要必须遵守。慢慢的,我对他们的了解加深了,他们对我也尊重了,也信任了。开始接受我,接受我的教育方法了。

二、尊重与信任的波折

不到半学期,我与孩子们的感情已相当深厚,对于我的要求,他们也是一呼百应,我尽量放开手脚让他们去做,因为我相信他们能够做好。但也有例外,而恰恰这次意外,给他们上了难忘的一课。记得有一次,班上有位男同学不想去做操,就撒谎骗我说肚子疼。我一直很相信他们,从不怀疑,可这次我上当了。恰好数学老师路过班级,就询问了情况,没想到这孩子“人小鬼大”,竟然以班主任来“压”任课老师,想逃过一劫。最后事情“败露”,丑态百出,搞得自己无地自容。主动跑到我跟前向我道歉,我并没有批评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他们的机会:我尊重你们,信任你们,爱护你们,对你们所说的话从不怀疑。没想到有同学却把老师对他的尊重与信任作为欺骗老师的“资本”,如果那样的话,我将永远不会再相信你所说的、所做的,其他同学也将不会在信任你,你即使说了真话,别人也会认为你在撒谎,你永远都摘不掉说谎的这顶“帽子”。诚信之一个人的立足之本,如果一个人的品质受到怀疑,那么他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告诉他们说谎的严重后果之后,直到现在,班级里同学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坦诚相待,再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对孩子的信任很重要,你相信他,他也会像你相信他那样相信你,他还给你的,正如你给予他的一般。小学生具有“向师”的模仿意识和行为,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带头示范的榜样作用,这样才能达到言传身教的教育目的。

三、享受“爸爸”称呼的欣喜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从陌生到熟悉,由满心的提防到尊重与信任,这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积累感情的过程。而恰恰是这弥足珍贵的情感,使我们的心拉的很近很近。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将心比心的体谅、包容,你也会像孩子一般拥有一颗童真般的心,你会觉得即使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也是那么可爱。每天的相处,情感的积淀,心与心的交流、沟通,让我们有了朋友般真挚的师生情。你成为了他们学校生活的中心,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忠厚长者。

课间,我经常去倾听一些孩子的谈话,和她们聊天,他们会问一些所不知道的事情。我也会和他们聊一些我自己的事情,让们知道老师的真实的一面,老师也是“普通人”,不是他们天天看到的板着脸的人。我在学生面前也是有说有笑,放下自己的那份“威严”,其实人的威严不是打出来的,而是敬出来的,我与他们的距离就显得很亲近,显得很亲。记得那是一个中午,我和几个同学聊天,聊着聊着,有一个同学对我喊了一声“爸爸”,我当时一惊,我知道当时她很尴尬,但看到她满脸洋溢着的笑容,我心里是幸福满满。此后便有很多同学这样的“口误”,有的同学甚至说:“我爸爸妈妈都没有老师对我们好。”我当时想,我何德何能去与给予你们生命,将你们抚养长大的父母相比,我与你们的父母相比,那是微不足道的。有些家长甚至打电话过来说,孩子在家里说你如何对他们好,如何“崇拜”你,或许我只是更懂你们的心吧。和他们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与同学的感情非常深厚,只因我能够尊重、信任他们,与他们平等相处,当朋友一般看待,一处玩耍,一起聊天,一起学习,共同完成一致的目标。

上一篇:小学生环境教育践行记下一篇:三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