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立(共11篇)
诚信建立 篇1
市场经济越发展, 会计工作越重要。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 会计是诚信行业。具体表现就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 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 并且该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 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朱镕基在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时写下“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坚持原则, 不做假帐”这十六个字, 对此作了最好的诠释, 即根据原始凭据按会计准则、原则记帐, 编制会计报表及审计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诚信既是道德资源, 又是经济资源, 诚信在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中具有重要作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 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交换方式的发展, 人们很难再游移于社会经济之外, 而具有了更为明显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而会计信息的失真必将引起国家经济秩序的混乱, 引发全社会对会计信息的不信任, 导致会计诚信危机。应该说, 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诚信危机的根源。
1 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人们的职业道德荣辱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些原有的道德荣辱规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 出现了一些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问题。如银广夏事件、郑百文事件等, 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1 市场体系不健全
目前, 诚信不足、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第一原因是市场体系不健全、人们的荣辱观念不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市场透明度低导致诚信激励机制不足。我国目前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很不健全, 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不畅, 导致信息缺乏、市场信息传播速度缓慢, 市场主体各自拥有的信息不对称, 致使好的商誉难以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 失信者不能及时地被曝光和发现, 并得到应有的惩罚。现阶段我国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市场本身不具备诚信保证机制, 没有能力对违规交易者给予足够的惩罚, 并使市场主体自发形成诚信约束机制和道德规范。社会化诚信机制尚未形成, 缺乏有效的诚信监督机制。
1.2 信用制度不健全
诚信不单是一种契约, 更是制度的反映和体现, 诚信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信用关系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一个有序的信用体系是建立在一个有效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目前, 我国还没有完全确立起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有效监管的市场制度;金融制度、财税制度、投融资制度还很不完善, 使信用活动缺乏制度约束, 其中最根本的是有效的产权制度。产权明晰是达成一切交易的必要条件, 也是形成正常信用关系不可或缺的条件。产权界定不清, 将使行为主体无法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准确的预见, 增加交易费用与信用活动的不确定性, 造成社会福利大幅度下降;财产权利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就会造成行为主体缺乏遵守信用的内在动力, 产生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从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1.3 会计人员身份不独立
每个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 会计行业也不例外, 每名会计人员在接受专业知识训练的同时, 也都接受过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从总体上说, 会计人员本身都是愿意遵守职业道德, 不愿意做假账或做出不诚信行为的。但从现实中一些事件分析, 会计人员却往往都不是自主地处理各项业务, 也就是说, 会计人员身份不独立。依照《会计法》的规定, 我国会计人员实际上具有双重身份, 他们既要维护企业的利益, 又要代表国家、投资者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人员是完成不了其双重职能的。因为会计人员置身于企业, 他们自己能否在一个企业工作下去, 除自身因素外, 主要取决于这个企业的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及在职消费等, 都要由公司经理等负责人决定, 会计人员的任用、调动、撤职或免职等重大人事问题也掌握在这些人手中。在这种情形下, 会计人员的工作只能是对企业负责, 对经理负责, 按企业负责人的旨意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所以, 只要公司负责人想做假账, 对会计人员来说, 除非不怕受到处分乃至被开除等的威胁, 否则, 他们是难以抵制和违抗领导的意志的。
1.4 执法不严
处罚力度不大, 缺乏威慑力, 导致会计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
首先, 目前我国经济立法滞后。现有法律虽然对部分不诚信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还不能涵盖全部不诚信或者道德失范的行为, 使信用活动缺乏法律支撑, 道德失范者逃之天天。其次, 法律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监督组织不完善, 监督内容不完备, 致使法律监督力度不够, 不能对企业形成有效监督机制。权利缺乏有效的法制监督, 行政权利干预执法, 致使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和社会经济秩序。法律体系的不完备导致了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非对称信用关系的存在, 其恶果是违约者未必受损, 履约者未必受益。
2 建立、健全会计诚信体系
会计诚信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会计人员高尚道德的系统工程。会计诚信教育的目的, 是培养会计人员公正、客观的职业道德和正确、谨慎的职业作风, 最终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人格。提高会计诚信度和公信力, 维护会计职业道德, 是会计教育发展的根本。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面大, 需要形成全社会讲信用的大环境, 着重建立五个方面的机制:
2.1 建立健全会计法制
把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上。会计诚信信念是会计诚信的前提, 会计诚信文化是会计诚信的纽带, 会计诚信制度是会计诚信的机制, 它们都是维系会计诚信的重要基础。增加诚信立法、强化会计诚信立法无疑使那些心怀侥幸心理的造假者知难而退, 达到有效的事前控制效果。制定会计诚信专门法规, 不仅是整个社的意愿和期望, 同时显示了政府、立法、执法机构及社会公众对杜绝会计造假的坚定决心和信念。
2.2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现在各类会计教育尽管很多, 但注重会计诚信教育的并不多,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因此, 我们要针对会计教育中职业道德弱化的现状, 把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么一重要内容, 加强学生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 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要注重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的灌输, 强调会计诚信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 使学生一开始学习会计就认识到会计诚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
2.3 建立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推进会计信息共享
会计信息是会计资源, 更是社会资源, 持续的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消除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抑制造假和欺诈。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促进会计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加大信息披露的频率, 改进信息披露的内容, 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 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 进一步完善和严格规范关联方交易行为及信息的披露, 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 满足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同时制定专门的法规对会计信息的管理提供保证, 让会计工作置于更加规范的制度环境下, 促进诚信建设。
2.4 培育会计诚信环境, 完善内部约束机制, 健全外部监督机制
建立会计行为者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当包括我国所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及企业负责人。具体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守信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诚信档案主要记录会计人员基本情况、诚信方面的良好表现及行为、已经出现的有违行业诚信要求而需予以提示的行为, 以及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及准则、受到各类处理的行为等。建立会计诚信档案制度, 对相关人员失信和处罚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披露, 是加强会计自律性管理的有效手段, 使诚信执业者受到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失信者受到市场的处罚。
总之, 诚信能否被社会广泛接受, 关键是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否符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市场经济需要会计诚信, 所以对未来我们应该乐观态度。
诚信建立 篇2
作者:李国梁 陈柬
(一)律师执业与诚信
1993年律师体制改革后,律师事务所脱钩改制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中介组织,逐步实现由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向合伙、合作制律师事务所的转变,律师则由国家行政事业人员逐渐成为市场经济中的自由执业者。律师的执业生命与市场生命息息相关,法律服务的商品化、规模化令每一位律师首先成为一个市场的主体,在竞争中求业务、求生存。简单地来讲,就是没有了市场,律师的生活都成问题!在广州地区,全市律师总数占了整个广东省律师总数的近四成,业务量占了三分之一,律师事务所名称中有一个“信”字的就有19家,由此可以看出,律师队伍是很注重“诚信取人”的。因为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维系,正常的法律服务市场的建立与维持也需要诚信作为奠基,而律师服务标的的特殊性决定了首先,律师本身就是诚信制度的维护者,见证着司法的公正;其次,律师也是诚信制度的受益者,如果失去了诚信,整个律师业的社会公信度便将随之丧失,这个职业所依托的社会基础也不复存在。
当前社会上最可怕的是,不诚信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生存环境,一些人不守诚信而不受任何惩罚,反而因此得到好处,当谎言和虚伪在一些时候总是比真、诚、信、实更适合某种环境并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时,就必然导致更多的人在更大的范围内不守诚信。在律师队伍中,也有极少数人将目光不是放在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赢取业务,而是聚焦于如何营造这种可怕的投机环境以逸待劳:一些律师拜金舍义,违反职业道德与执业纪律,虚假承诺,玩忽懈怠,甚至作伪证以达目的;一些律师吃喝嫖赌,生活腐化,严重损害了律师队伍的整体形象;还有个别律师利欲熏心,不惜冒着违法犯罪的风险去送礼行贿;律师同行之间相互诋毁,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争抢案源;不少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混乱,搞“承包”、“挂靠”经营,名为“合伙”,实为“单干”,账本、发票人手一本;以及律师行业的乱收费现象等等,都涉及到一个诚信的问题。
律师,毋庸置疑是一个市场人,但其本质是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整个社会诚信体制的内容有着根本的一致,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行业中需要突出强调的重点却是不一样的。律师诚信的重点就是依法治国。
(二)如何建立律师诚信制度
1、以思想政治工作为突破口,强化律师党建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律师队伍维护法律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当事人权益、服务经济建设的职能基础。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的律师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政治业务素质较强的队伍。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新历史条件下,律师队伍面临着来自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等领域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律师们只有从思想上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认真领会全国律协《关于在全体律师中深入开展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庆祝建党八十周年重要讲话,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的决定》,及张福森部长在第五次全国律师代表大会上讲话的精神,以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指导业务,有效提高法律 1
服务质量,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其中,重点应抓好律师队伍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结构,律师协会要挑选具有代表性、群众性、先进性的律师党员共同组成律师协会党总支,并根据各地实际,规定拥有一定党员人数的律师事务所建立基层党支部,确保每一个律师党员都能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其次,狠抓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律师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律师协会党总支及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要不定期地组织广大律师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积极讨论,及时汇报,形成合力,共同进步;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律师党员的主观能动性;第四,不断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充实律师党员队伍,对广大律师实行党性化的知识管理,保持律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第五,广泛建立党员基本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利用现代办公设备建章立档,将党总支的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的轨道。
2、诚信问题的解决,要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中才能有效解决诚信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确实会经历一个失信的漫长过程。哄骗和欺诈是市场经济的早期特征,但从现在政治经济学规律的高度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欺诈和哄骗的手段将越来越受到排斥,市场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水平。市场经济不但要求有良好的市场道德,而且它能为良好的市场道德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要有效的解决目前律师服务市场中存在的失信问题,除了提高律师的诚信意识外,还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从中国的现状来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随着市场调节、政府调节、法律调节、道德调节的共同发挥作用,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将会日趋规范化。
3、法治须加强,体系须建立,制度须规范。
现代法治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律师诚信制度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内在要求。
律师诚信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目前部分律师主体信用差,行业秩序比较乱,原因很多,律师的诚信意识差是一方面,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律师诚信体系和制度建设滞后。加强律师诚信制度建设,要以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为指导,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的《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为标准,充分体现“诚实守信,服务群众”的精神。根据中国的国情,从律师执业活动和律师管理工作的角度看,律师诚信体系建设应包含四方面内容:一是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重点是制定律师执业的行业标准,即由执业规范和道德规范构成的社会对律师诚信度的基本判断。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进行有关立法工作,考虑到律师诚信体系建设刚刚开始,可先以条例或具体规则的方式,来规范律师诚信制度的发展。如:各地应尽快出台有关律师的会员处分规则、收费管理规则,强化律师事务所的委托代理制度,更加规范、具体地明确律师对当事人应尽的义务等;二是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管理部门监督体系的建设。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端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重管理”的业务指导思想,密切“两结合”管理,突出行业管理优势;三是信用反馈评价体系的建设。如:律师管理部门通过电脑对所有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建档立卡,形成信用档案;律师事务所推行所务公开,将律师执业的诚信情况更好地置于当事人的监督之下;加大对违法违纪现象的惩罚力度;对开展各项工作实行质量反馈跟踪,落实到位,及时整改;
还可以逐步推出类似“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InFileCreditReport)这样的法律来推动律师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四是推行强制性律师执业责任赔偿和保险制度。这是树立律师良好社会形象,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强化律师行业的责任意识,降低律师执业的社会风险的有效途径。
简而言之,律师诚信体系的建设即可按照如下程序推进:
全社会广泛参与→建立包括所有律师会员的信用信息资料库→实行信用信息的公开化→动员社会力量来监督失信行为。但这些措施的实施,没有健全的法律作为保障都是不可能得到实现的。
诚信不仅是道德的问题,还是一个契约化、制度化管理的问题。不诚不信的现象屡有发生,主要在于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杜绝背信行为光靠说教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实行契约化、制度化的管理,使依靠损害他人而获利的行为得到法律的制裁,才不至于令那些在利益的驱动下缺乏诚信的行为习惯化、普遍化。
4、诚信制度的建立,政府是关键。
世界上的信用制度已经建立了150年,而在我国,社会信用水平还比较低下,主要依靠千百年来的孔孟之道予以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律师诚信,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法制伦理。法制伦理就是一个依法治国的伦理。政府作为依法治国的主体,在律师诚信制度建设中是核心的核心。政府带头遵守诺言、讲信用,可给社会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反之则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北京、天津等地人民法院对破产企业实行“债权凭证制度”,规定对那些破产企业,一旦发现其有财产,就可以随时追究,并将这些企业公布于众,这个政策一出台,马上便有20多家企业主动提出还债。由此说明政府为诚信制度的建立提供足够的法律保障,非常必要。
没有强有力的监管,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对律师队伍的监管,主要表现为律师行政管理部门对律师的管理,其工作职能包括律师服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两大方面。在律师诚信体系的建立中,律师行政管理机关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一是律师服务市场主体“入门”的守门员;二是市场运行中的裁判员;三是市场效益的“卫士”。因此,律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端正意识,在加强对律师管理工作的宏观指导与业务调研的基础上,具体应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完善律师“户口”的管理,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变化;二是建立律师信用公示制,建立律师信用的“红名单”和“黑名单”,定时公布律师行业的信用信息,对于防范失信行为有着重大意义。
当然,诚信制度的建立主要还是依靠律师市场化的力量来完成,政府的作用也只有与市场的作用结合起来才能使这项事业发展起来。单凭政府的号召,而没有市场的支持,诚信体系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此外,建立律师诚信制度,一定要体现公平原则和市场原则,在市场竞争中自然地形成,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定规则,行使监管职能。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世贸组织规则主要约束的是政府。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秩序比较乱,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行为,国务院已经开始着手制定,相应地,各地司法行政部门也可以成立律师诚信领导小组,专门就此类问题进行调研与落实。
5、行业组织责无旁贷。
政府的职能主要在于制定市场游戏规则,并监督这些规则的具体实施。作为政府的助手,律师行业协会在建立律师诚信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律师协会对于“两结合”体制的贯彻执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国各省、市律师协会管理人员架构中,执业律师占大多数,但律师行业监督、监控力度还远
远不够,如何发挥行业管理的优势,真正做到律师自己管理自己,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律师行业管理重点是行业自律,实现行业自律的前提就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律师诚信体系。律师协会在此方面重点应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1)用规章制度规范律师的信用行为,在继续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强化行业管理。继续制订和完善各级行业管理规范、律师执业准则和律师业务规则,并付诸实施,争取在几年内形成比较全面的全国律师自律规则体系。
(2)根据司法部《关于进一步推动律师工作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强律师协会对律师的监督职能,加大对律师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律师行业管理的长效机制。当今中国社会,律师违约现象屡有发生,究其原因,这与律师管理制度、国家法律建设水平以及国家的政治制度紧密相关。其中,违约成本低,也是违约现象比较普遍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减少违约的发生,必须加大对律师违约的惩罚力度,增加违约人的违约成本。
(3)建立律师诚信评审委员会,培育有权威的诚信评审机构。由执业信誉良好的优秀律师及本系统内外的一批社会知名人士组成,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执业信用、执业素质进行评价和审核,积极开展评审技术基础研究,并结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完善评审体系。定期向社会公示,加强评审文化的宣传,传播信用理念,提高全体律师队伍的信用意识,接受社会监督。
(4)建立统一的诚信评级记录库,但在信用信息体系中,不是所有信息都要予以记载,可以只记录违约记录,并永久保存不可更改,奖罚褒贬均依此为据。此外,在实行部门间信息共享的过程中,要防止这些信息被应用于其他目的,特别是要注意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政府可以运用行政权力把信息收集起来,然后制定资格认证标准,确定哪些评级机构和征信机构有资格使用这些信息。鉴于律师行业自律的发展趋势,此项业务应由律师协会进行监管,用5年时间来完成这个过程是可行的。
(5)建立律师执业保险制度。将这项制度的建立归入律师协会工作重点之一,是有其道理的。一方面,责任保险想律师之所想,为当事人和律师创造了双向保护,真正体现律师协会——“律师之家”的温暖;另一方面,强制推行,业务公开,有利于律师协会在律师及社会公众中树立行业权威,为完全实现行业管理奠定基础。
6、建立律师事务所管理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在律师事务所不断向着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的今天,要把这些具有专业法律知识、个性很强的律师组织到一起接受市场的考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律师执业的特点和行业的发展,要求每一个律师事务所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管理理念和具体操作规程的基本原则,而诚信就是这一理念与原则的核心。
有的律师事务所在从业过程中,十分看重最大限度的利润产出,致使“搞承包”、“挂靠”经营的现象不断出现,一旦律师发生违法违纪的情况,就会对当事人和律师事务所本身造成严重的损失。中国律师执业,是一个团体协作的合成,律师事务所能够立足于矛盾冲突集中的法律服务领域而不倒,靠的就是“诚信”二字。律师事务规模的增长,在市场经济中必须随着客户的增长而成长,要想留住和拓展客户群,除了需要掌握精湛的法律业务技术之外,还得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诚信”就是关键。如果在律师事务所的管理理念中缺少了“诚信”这一服务公众的操作规则,就必然会导致律师事务所与客户之间维系之绳断裂。因此,律师事务所需要制定5年或10年规划,将这一哲学理念注入到自身的管理规则中,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律所文化,并于每年根据具体情况不断修正。具体操作
方法应重点突出几项工作:
(1)通过探讨与规范,确立诚信在律师事务所管理理念的核心地位。组织本所律师在诚信这个问题的背景与前景上,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讨,缓解律师个人利益与律师事务所、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充分认识诚信在法律服务市场中的重要性,建立起以诚信为核心的律师事务所经营理念与文化氛围,并将这一原则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
(2)树立合理的财务目标。“财”与“信”在当前社会中经常被置于两个对立的层面上,其实只要协调好两者的内在联系,“财”、“信”也能相辅相成。律师事务所的财务目标应当切合律所发展的实际,好高骛远只能滋长不良的职业道德,出现业务振荡,增加律师执业的风险。因此,在确立律师事务所的财务目标之前,律师事务所必须慎重考虑下列因素:客户质量与规模、律师事务所资金实力、律师人员业务水平、律师事务所的发展规划。总之,一切业务的开展均需“依法执业、诚信为本”,财务公开,严格管理,“财”“信”合一。
(3)树立律师个人的诚信意识。律师事务所的管理要以人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具有较强商业气味的法律服务市场中,律师事务所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的律师队伍。首先,要把好“入门关”,在挑选合作对象时,就应当重视观察律师的内在的职业品德;其次,要抓好“继续教育关”,通过形式多样的、不断的学习活动,稳固律师个人执业的诚信意识,以点涉面,赢取整体效益;第三,可以效仿医务管理的方法,将本所律师个人业务情况向社会公开,如在律师事务所开辟一个专栏,内注明律师的个人基本简介、业务特长、执业年限、信用表现等等内容,以便督促律师诚信意识的树立和增强社会对律师行业和监督。
(4)建立一套完整的律师事务所管理体制。规模化的发展前提是规范化的发展,律师事务所的运作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来约束。律师事务所的管理体制就是律师事务所的“骨”、律师个人就是律师事务所的“血与肉”,而诚信制度便是律师事务所的“精、气、神”,只有这三者得到切实地统一,律师事务所的生命才能在这一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延续。
7、律师诚信与入世竞争。
中国加入WTO后,很多国外知名律师行陆续被获准在国内设立办事处,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较为完善的业务素质,对国内原有的法律服务市场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形成了四大挑战:一是观念的挑战,在中国的历史转轨中,律师在必须适应高度市场化挑战的同时,必须适应国际化,应对全球律师业竞争的挑战;二是业务技术的挑战,国内律师虽然在国内法律服务市场占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在业务水平的吸收和应用上与国际知名律师行还存在相当的距离;三是组织管理的挑战;四是人才的挑战,国内律师界如果不迅速采取措施吸纳优秀的“五懂”人才,是不可能在与国际法律服务的竞争中占据主动的。
诚信,在市场经济中就是市场竞争力,它能帮你打开知名度,拓展业务面,良好的信誉就是你投资律师行业的账户,当社会与政府为你注入第一笔创业资金后,执业信用与业务素质就成了行业竞争的两大储蓄资本。众所周知,储蓄业务如果总是光出不进的话,就会出现赤字,律师的信誉账户如果没有诚信作为及时补充,仅仅注重提高业务水平,也一定入不敷出。一旦耗尽当事人对你的原始储备,那么这个被称为“朝阳产业”的行业恐怕也只能是日暮夕阳了!所以,面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律师行业必须提高认识,建立信息完备的诚信系统,增加行业运行的透明度,将各项业务的开展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
事人之所急,方能赢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共享经济中初创企业如何建立诚信 篇3
“对于许多人来说,船就像是他们的孩子,我们非常清楚这一点。”纽约船艇租赁网Sailo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Adrian Gradinaru 这样说。通过Sailo,人们可以任意租赁到网站名单中的任何一条船,甚至可以租下一艘有航海执照的船长驾驶的船只。Sailo 名单中的船艇大多集中在南佛罗里达州、纽约、汉普顿、纽泽西、康涅狄格、科德角、纽波特、洛杉矶等城市。
为建立行业中的诚信度,Sailo 选择与名单中的船主实际见面的方式进行。在450 名船主的名单中,Sailo的工作人员会选择其中85% 的船主进行面谈,其余部分船主会通过电话的方式交流。
2014 年,Gradinaru 与哥伦比亚商学院学生DelphineBraas、前硅谷工程师Bogdan Batog 联合创立了sailo 船艇租赁网。他说:“我们与所有的船主直接联络,并且与他们握手会面商谈,因为我们非常注重建立诚信,并且与用户的面对面沟通让他们了解Sailo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与此同时,Sailo 公司已经设法通过保险的方式获得用户的信任。Sailo 的租金中包括了100 万美元的财产损毁保险以及200 万美元的责任险,其中涵盖了个人伤害、疏忽以及过失行为等保险内容。
在公司持续发展的过程中,Sailo 的目标是坚持关注企业的诚信。“如果有人向我们提出一个关于船艇的问题,我们能够应答自如。我们与船主见面,了解他们关心的问题和担心的问题,这些都让我们能够更好更多地了解我们的用户和供应商的需求。”
建立信誉体系
共享经济在建立诚信的同时,保持商业的便捷度是其成功最根本的要素之一。共享经济中,发展最快速的初创企业正是那些能够在自身行业中保持良好诚信度的企业。对于建立点对点(peer to peer) 的市场环境,其中最大的痛点就是如何解决用户之间的信誉问题。Airbnb- 美国最热门的旅行租赁P2P 网站,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公共关系上的失败,因此Airbnb 推出了“信任与安全中心”(Trust & Safety Center),其中就涵盖了100 万美元的房主保险保障金的服务项目。
如Airbnb 和homeswapping 等个人房屋租赁网站,主要集中于整合用户的社交网络信息,如facebook,linkedln 和google+ 等,掌握用户的这些资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确认租户的个人身份,为房主提供信誉保障。Airbnb 鼓励房主为租客打分,租客为房主打分的互评机制。Uber- 全球最炙手可热的打车软件,同样鼓励司机和乘客互相评分的系统。这样的效果显而易见:建立一个双方的问责机制和透明度。当你知道你的行为将被评分并且被分享的时候,这种机制就可以制约双方的行为。
美国初创公司trustcloud,就是为了打消用户的疑虑——为提供服务的个人评分,该平台通过对个人的社交网站比如Twitter、Google+、Facebook、LinkedIn 和eBay 衡量一个用户的信誉度、稳定度和反应度,或是他们的各类注册网站和手机号码的验证来提供一个量化的信任分数,以供P2P 交易时参考使用。
一位笔者的朋友是忠实的airbnb 用户,她就说关键所在就是用心读一下用户的评语,就能明白这个陌生人家是否值得住。
对于信任的重要性,几乎所有分享经济行业的参与者都点了赞。igobono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麦克·多兰(mikedolan)也提到了信任是分享经济成功的关键所在。igobono是在线个人交易网站,使用自创虚拟货币bonos。
多兰表示,igobono 对个人的评分体系就分为两层,“我们采取两种方式来确定商户的信任程度,以便他们做出交易决定。首先是社交领域,看个人用户的社交网站活跃度和参与程度来确定,第二是交易得分,每次交易后,都会选择‘好’或者‘差’,并写下评语。”
信誉资本(trust capital)
曾撰写《为何我的就是你的:协作消费的兴起》一书的合著者Rachel Botsman,同时也是一名社会革新者的Rachel Botsman,就曾经发表了关于协作消费和分享的影响力的演讲。在Rachel 和Roo Roger 合著的书中,他们将“协作消费”定义为传统的分享、租赁、馈赠通过最新科技在人与人的社群中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了重新定义。而“协作消费”又被称为“分享经济”,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共同分享他人的资产,所产生的消费或收入。
Rachel Botsman 正在寻找一种能够让共享经济企业之间运行的货币:就是诚信、影响力以及她所说的“信誉资本”。过去的消费体系中,我们的信誉不是特别重要的,因为我们信用卡的记录比起任何对等网络的评论更加重要。可是,现在的网络让我们有了长尾效应。随着我们举报的任何一个垃圾邮件、我们发表的任何想法、我们分享的任何评论, 实际上都体现出我们更好地协作着,也能看出我们是否值得信任。Rachel 认为,这只是个时间问题,我们将会像执行谷歌一样的搜索功能,来查看我们信誉资本的汇总图。这个信誉资本会决定了我们的协作消费程度。Rachel 表示,“信誉资本”是种新社交货币,它如同我们的信用评级一样强大有用。
在Rachel 的演讲中,她表示分享经济是一个超级强大的人与人的交互形式,并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文化影响力。新技术能够让陌生人间也能建立起信任度。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球村里,能够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更大规模的新联系,这种全新的方式在之前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正是社交网络和实时技术将我们带回“原始”的协作生活中。我们可以进行物物交换、分享等等,但是这些行为都被重塑成充满活力而吸引人的全新形式。从网购巨头亚马逊- 交易市场的始祖,再到GoGet 这样的租车公司,你只要每月付费就可以按小时租车;再到像是Zopa 这样的出借服务网站,它可以让在座的任何一个人拿出100 美元来借出, 然后配对给世界上任何一位需要这100 美元的借用者。我们正以一种超前卫的方式来互相分享以及协作,Rachel 认为这个叫做公众协作消费。
我们从被动的消费者转变成创造者,并且拥有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这也就意味着互联网不再需要中间人,所以任何的服装设计师、编织工之间都可以一对一的谋生。所以这次对等网络(P2P)的革新所带来的普遍力量,表明这种分享理念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全球。
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诚信档案建立 篇4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档案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概况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一些腐朽思想趁机走进了中国, 传入了校园, 使大学生出现了很严重的各种形式的诚信缺失现象。这些诚信缺失现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 在学业上。
考试期间很多学生运用各种先进的作弊工具进行作弊。或携带小抄、或用窃听器、或拿电子词典等等。他们运用各种方法欺骗老师, 更欺骗自己。还有些学生在考试过后通过恐吓教师的方式来逼迫教师给自己打出高分。这些行为性质都比较恶劣, 应该要受到学校的严厉惩罚。
(二) 在毕业时找工作上。
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所以, 很多学生都会非常慎重、认真地做简历。但是还存在一部分学生通过制造虚假简历想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蒙混过关。
(三) 在经济上。
高校中助学贷款、贫困生助学金的发放都是对贫困学生的一种资助。但是有很多学生通过上报虚假信息或者夸张自己家庭情况等不正当的方式来获取学校发放下来的助学金, 也有部分学生在学校期间申请的助学贷款, 在毕业工作多年后出现还款拖欠的行为。这些失信行为使得国家对大学生失去信任, 减少了助学贷款的名额, 也加大了对贫困生助学金的审查力度。
(四) 在网络上。
在长期不正确的网络行为和不健康的网络环境下, 大学生或多或少出现了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网络诈骗等各种失信行为。这些行为的出现不仅给他人带了伤害, 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二、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 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非常严重, 有些行为给学校、给社会、给国家都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二) 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符合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人而无信, 不可知其可也。”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 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大学生是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所以一定要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放在首位。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 加大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挽救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危机。党在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中都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谐社会中其中之一的内容就是要诚信友爱。
三、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一) 要通过教师授课讲解、学校广播、报纸等媒体形式的宣传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和诚信意识。帮助大学生了解各种诚信缺失行为的危害, 以减少他们的各种形式的失信行为。只有大学生在意识上将诚信问题重视起来了, 才能够自觉的避免各种失信行为, 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
(二) 大学生的教育可以分为入学教育、各专业学科内容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各个内容和环节。所以, 学校要将诚信教育融入到每个教育环节中去, 对诚信教育紧抓不放, 使诚信教育经常出现在学生的课堂内容上。还要运用抓典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 这样会使诚信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 学校还要注意对社会主义关于诚信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让学生明白失信行为的严重后果。
(三) 要在校园内部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合理的诚信监督体制, 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监督和提醒。如果拥有了一套对各种失信行为进行记录和披露的制度, 对学生的各种失信行为、造假行为以及欺骗行为进行记录并做严厉的处罚, 将会大大的减少大学生失信行为。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长效机制, 要以“多形式宣传、多渠道渗透、全员参加、全过程加强”的思路, 构建起大学生诚信建设监督机制和宣传长效机制。
四、如何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档案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也是改善大学生失信行为的有效措施。大学生诚信档案应该包含两部分的内容:一方面应该是大学生学业上的真实内容, 这部分应该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以及每次考试情况做详细的、真实的记录, 一边供社会企业单位的查询和核对工作;另一方面的内容应该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情况, 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诚信方面的情况。这部分内容又包括学生的家庭基本信息、家庭住址、日常行为表现、身份证、以及经济信用记录等各个方面。那么, 应该如何建立起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呢?
(一) 学校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诚信档案管理制度。
首先是在档案的建立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 学校一定要对各个诚信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细分和布置, 另外还要给档案管理工作划拨转向经费, 使各项工作都能够有序、稳定的进行下去。档案填写和记录人员, 学校一定要挑选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的班级辅导员, (下转第59页) (上接第57页) 尤其是政治辅导员, 对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认真、严格、真实、详实的记录。并且将学院财务科、保卫科、学生处、团委等各个部门上记录的学生的诚信行为统一汇总记录。
(二) 要使用好网络这个平台和工具, 实现大学生诚信档案内容的同步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要实现随时更新和上传, 利用好网络资源实现快速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档案管理人员要在网络平台上快速实现档案文件的录入、存档、整理、存档以及安全性保护工作。在实现诚信档案的标准化管理上既要求诚信档案内容方面要实现标准化, 还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内容、格式以及分类、保存位置等都要实现标准化和统一化。最后就是要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标准化, 即诚信档案管理技术的标准化, 包括数据库管理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以及信息传输技术。
(三) 要利用好大学生诚信档案, 让它起到对大学生诚信行为的牵制和约束作用。
诚信档案反映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表现情况, 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管理的有利工具。诚信档案不仅要做为学生毕业找工作, 企业参考和选拨的标准。而且还要让诚信档案与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党员、助学贷款、贫困助学金的发放、研究生保送、出国留学等各个发展机会相挂钩。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肩负着振兴中国的伟大历史使命。诚信档案的科学、高校管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诚信行为有制约作用,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大学生的失信行为, 改善大学生的诚信危机现状。
参考文献
[1]肖文建, 文杰, 刘烨.制约我国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J].档案时空, 2005, 08.
[2]胡浩群.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状况研究[J].工会论坛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8, 02.
[3]管敏.大学生诚信教育浅议[J].零陵学院学报, 2004, 08.
[4]郑凌云.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探讨[J].南方论刊, 2006, 02.
[5]秦丽君, 池卫东, 李虎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探索[J].教育探索, 2007, 09.
建立上市公司诚信评价系统 篇5
企业信用评价,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要产物。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也是企业在市场的“第二张身份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本和资源,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价值标准。信用关乎国家尊严,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信用,因为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被世界瞩目。
上市公司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石,它的信誉度关系到证券市场的走势和成败。历史经验证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需要有一个发达的信用支撑,没有科学完备的信用评价做基础,市场的正常秩序是建立不起来的。
本研究以开放式系统作为研究的基本框架,运用预测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比较择优法、数学模拟法、在各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中找出错误有效的特点和最基本的规律性,以构成上市公司信用评价体系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对象。在这基础上,本文从研究世界各国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入手,逐渐扩展到对世界各国评价体系理论与方法的分类研究,试图从宏观、微观、政治、经济、市场等方位,大视角地比较世界各国企业评价体系的差异,从与国际接轨和具有中国特色两方面探讨中外信用评价的互补性。最终从中国信用评价体系缺陷中,进行模式选择,设计出中国上市公司信用评价系统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框架。
一、证券市场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信用是个既古老又年青的话题。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信用不仅与买卖活动中的信用交易有关,它还与社会道德和文化背景有关,具有社会和经济及伦理范畴的意义。
现代信用是舶来品,完全是经济和市场范畴的概念,经济学家称为信用经济。简言之,信用是建立在诚实守信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约期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信用是一种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一种重要的新的资本形态,信用社会生活的核心,信用是用金钱不能得到的人格资本。
信用媒介论认为:信用不是资本,也不创造资本,但信用可以节约流通费用,可以促进利润率的平均化。
信用创造论认为:信用创造资本,信用就是货币。信用既然被用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那么,信用就是财富。
信用调节论认为:经济的变动周期,是由于信用的扩张和收缩造成的,信用调节的直接对象应当是流通者,而不是生产者。
遗憾的是,西方经济理论和学术界一直把对信用的研究,停留在货币及交换的研究上,并没有从根本上刻画出市场中信用体系、信用机制、信用制度的轮廓。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产生于市场经济,后来又作用于市场经济。没有活跃的虚拟资本,市场经济就不能进入高级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虚拟经济重新定义为:以现实经济为基础,而又独立于现实经济之上,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方式赚取利润的价值。这就是说,虚拟资本完全是信用的产物,它的活动就是信用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市场经济越发展,人们越来越困惑,越来越担忧,没有了方向感,为什么?原因是虚拟经济在开始起作用。市场经济中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引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货币更加抽象化,金融衍生工具的自我繁殖、自我复制,克隆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人们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理论标准、统统被虚拟经济洗刷和改造。虚拟经济与网络经济的结合,更开拓了人们的想象空间,君不见,有形的市场运作和有限的资本流动,正在演绎为超越时空的网上游戏。与虚拟化、网络化伴生的风险无处不在,痛定思痛,让我们感到迅速建立信用评价系统的责任。没有信用就没有虚拟经济,没有信用市场规则就会被无情的践踏。
据权威统计,由于社会信用和经济信用遭到破坏,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至少要
减少 2 个百分点。据专家分析,我国市场交易中,由于缺乏信用体系,使得无效成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 10% 到 20%。西方国家信用结算可达 90% 以上,而我国的现金支付率高达 80%,信用直接影响到经济运行的效率。
让人忧虑的是,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信用状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起码要求。上市公司的信用缺失表现为:(1)财务数据虚伪,如虚增销售收入、虚增利润、报表重组等;(2)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及时、不完整;(3)重大决策未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如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为大股东违规提供担保,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等;(4)内控制度不健全,如重大决策未按“三会”运作规则进行,重大财务决策由大股东审批等;(5)随意变更募集奖金投向,利用募集资金委托理财;(6)重大承诺不兑现,如预测利润不兑现,整改措施不兑现等;(7)法人论理结构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极大阻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规范。这些也正是我们开展《上市公司诚信评价系统》研究的出发点,课题开发的难点和重点。
二、课题开发的设计思路
现代经济学告诉人们,信用缺乏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交易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性。在商品交易中,消费者通常是信息的弱势方,而供应方则是信息的强势方。消费者不可能掌握有关的选购信息,特别是有关生产成本和内在质量的信息,从而做出物有所值的判断。另一方面,供应方则拥有人所不知的“私有信息”,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极容易使消费者受骗上当。证券市场是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不完全市场,因而被有些图谋不轨的人运用内幕交易、操纵股市价格等违法手段大发横财。因此,规范证券市场行为的有效办法,是矫正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这就是本课题开发的理论支点和理论依据。
合理假设之一。信用依存度与企业长期考虑成正比,与企业的短期行为成反比例关系。鉴于一定的利益基础,信用行为的发生离不开利益的追求与权衡。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使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信用行为的坐标。从理论上说,即越是出于长远考虑的企业,其信用行为可能性越大。相反,在短期利益的考虑中,企业信用往往极易遭到破坏。
合理假设之二。信用度评价与风险评价的目标是一致的。国际银行界处理信用风险的方法,多在确定与评估风险的权重、等级等技术体系,即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外部评价,又称标准法评价,指社会专业资信评估公司的信用度评价。内部评价,泛指监管部门站在风险角度上决定评价物的风险权重,评价其是否有违规违法操作行为。与内部评价相比,外部评价的依据与标准及其结果更具通用性。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侧重点尽管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目标是一致的,是长期共存的。
合理假设之三。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不完全真实,对其合理存疑。由于信息不对称性的天生存在,上市公司的经营者作为理性人具有天性,以及市场的规则、制度自身存在的不完善性,信息失真的情况必然大量存在,甚至存在恶意造假的现象。因此,作为监管部门的内部评价,对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一定要保持合理的怀疑,从合理存疑出发,发现上市公司的潜在风险。本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具有不完全真实的假设之上,通过对已披露信息中包含的信息单元的分析,利用不同信息单元之间的勾稽关系,对这种勾稽关系进行数学模块的验证。如果验证的结果是正相匹配,则说明了所披露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反之,则说明所披露的信息中具有自相矛盾之处,说明隐含不真实性。
合理假设之四。在假定的条件下,宏观经济总量是均衡的、稳定的。就是说,在假定的前提条件下,均衡是存在的并且是稳定的。本课题研究利用均衡分析方法。假定自变量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诸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社会总投资和总消费,宏观
经济总量与微观经济总量,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社会总信用等大的经济变量与比例关系是不变的,均衡的,在此前提下展开研究及数学模型制作。
三、研究开发的设计框架
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信用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其评价的对象看,它涉及上市公司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房地产企业、其他企业等。科学地对其评价,需要具备证券投资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学、数理统计学、管理科学、预测学、决策学、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学、资产评估学、计算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因此,信用评价表现出对象多样性,类型复杂性,工具综合性,数据大量性,结果的不确定性。
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
A、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原则
当前,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正在进行一系列改革,如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政府职能转变;金融体系的改革等,这些都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而进行的。具体地说,在理论设计和实际评估时,应注意到企业类型的多样化趋势,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经济行为的市场化等特点。
B、坚持规范化原则
这里规范有两层含义:一是评估指标和方法的规范化,即要求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在评估实践过程中要遵循国际惯例,与国际惯例接轨。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各自的权威信用评价机构和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所以,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以国际惯例和中国会计制度为标准。在评价程序的实施方面,也应采取规范的做法,这样便于国际间、地区间的交流和比较。二是评价工作行为的规范化,也应促进被评价企业行为的规范化,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有序地发展。
C、坚持客观性、公正性、独立性和权威性
客观性要求评价时,必须真实地反映上市企业的实际情况,所设计的指标应反映企业的实际,有针对性;并且要坚持公正性、独立性。
D、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各有所长,在实际操作中都必不可少,必须充分结合。但最终评价结果应形成一个量化的结果,以排除定性分析中主观因素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国外发达国家通常的做法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所占比例为 4:6,这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评价单位对被评企业一切情况了如指掌是分不开的。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拟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所占比重为 5:5 左右。另外,对每一评价结果加入“经验评价”以对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弥补或校正。
E、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说来,如果企业在正常年份的经营是正常的,则它的各项经济指标在各连续时期都存在一定的“惯性”或“时滞”。也就是说,某一指标值的本期值要受到以前各期尤其是近期值的影响,即存在“自回归”现象。因此,在评价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时,既不能只看企业过去,又不能以过去而做无依据的预测和展望。一方面,在对企业的过去及现状分析和前景预测方面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现在为主,然后预测未来。另方面,在选择评价指标时,不能局限在某一时点上,考虑企业近年的综合平均指数,这样可剔除某一特殊值的影响。
F、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要求设计指标体系必须有科学依据,必须能真正反映出要反映的内容,同时又要全面、系统并具有代表性,不能只重视某一方面的指标和内容,既要全面反映上市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有无违规情况,又不能使指标重复、虚设。
G、系统软件的实用性、高效性及可操作性
设计完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后,将编制通用的计算机程序,把数据输入→指标计算→评价打分→评价结果输出这一全过程电算化,这将大大提高评级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实用性要求,研制出的系统软件能适应实际评价工作的需要。既有通用程序和指标体系,又按设定的需求生成、添加某些内容。高效性,体现在指标系统的运行效率,它应具有运行速度快,各种结果一次生成等特点,只要有完备的数据信息资料,就能通过计算机迅速完成一切信用评价工作。可操作性体现在,指标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易掌握等特点。将采用全屏菜单和人机对话方式,使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亦能熟练掌握,同时使本系统有较强的兼容性,能在各种软硬件环境下运行,并且建立起动态数据库,可随时进行各种查询、修改、汇总,建立起评价后的管理信息系统。
H、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科学的评价必须依赖于真实可靠,及时的数据,要求采集数据时,必须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要求被评价企业提供各种真实的财务及相关数据。有些数据则可采用抽样判断的方法获得,有些则必须参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数据或报告。如果所使用的数据不真实或不全面,评价结果不可能科学、公正
四、研究开发的技术路径与数学应用模型
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有很多,既有传统的度量方法,也有现代数学模型计算方法。传统方法有:专家评价法、信用评级法、信用评分法。现代数学模型方法更多,如 KMV 模型、信用度量术模型、麦肯锡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模糊数学模型等等。各种模型的运用不甚相同,计算方法与角度不同,又都不能完整地描绘出企业的最原始数据和目前正在每天变化的数据。
专家评价方法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其优点是能将有影响的信用风险揭示出来;信用评级法的优点是能将企业的信用等级用极其简单明了的符号表现出来,能给人非常直观的感觉。但它最初主要依赖指标的优劣进行分类,没能考虑到各指标对系统的影响力。信用评分法改变了这一缺陷,它能根据各指标对系统的影响不同设置不同权重,将系统指标量化为数值来对企业的信用风险度进行判定。
因此,我们把现代数学模型与传统风险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开发了《上市公司诚信评价系统》,不仅对传统风险评价方法作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而且能对企业未来信用风险进行有效地预测;对众多的分值计算,充分利用了数学模型计算,对整个系统信用风险的揭示和预测分析采用了模糊数学理论和数理统计学中的预测模型。
我们对上市公司诚信风险评价与现行的企业信用评价有着本质不同。一是诚信评价的内容要远远大于一般的企业信用评价。企业信用主要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发展状况、管理状况等有限的几个方面的内容,而上市公司的评价不仅要关注以上内容,更多地要涉及到公司的守法、守规、信守承诺等诸多变量。
针对以上区别,我们设定了两套评价系统,即信用评价系统和诚信(风险)评价系统,其权重各占 50%。各有侧重,最后两权相加。信用评价系统主要考核企业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管理状况、发展状况等有限内容。而诚信(风险)评价系统主要揭示企业存在的重大风险及隐患,包括公司经营独立状况、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建设、信息披露情况、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重大资产重组情况、财务真实性情况、相关监管部门处罚。两系统的相加真正的描绘出企业的现状及风险程度。
在数学模型的运用上,我们采用了上市公司风险三级模糊评判模型,即把每个指标按其程度分若干等级,又将所有指标按其性质分为若干类型。评判时,先按每一指标的各个等级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出单个指标的评判结果;再按每一类的各个指标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出所有指标的评判结果。这样既能处理指标的模糊性,又可避
诚信建立 篇6
【关键词】会计诚信;财务管理;健康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国有林场会计诚信制度的必要性
我国国有林场会计工作诚信缺乏现象非常严重,会计诚信缺乏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国有林场的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不利于我国林业经济的平稳和快速发展,不利于我国林业政策的正确制定。因此建立和完善国有林场会计诚信制度非常必要。
“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诚信为本,操守为重。”这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会计工作的最重要的要求是准确、真实、客观。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为企业、政府管理机构、金融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完善,国有林场的改制工作也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到了攻坚阶段。在这种状况下,国有林场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表现的更为明显。会计信息失真则违背了会计工作的最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尽管客观、真实性原则是会计工作中最根本的工作原则,然而在我国,由于财务制度的管理混乱,由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复杂,造成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常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完善,国有林场的改制工作也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到了攻坚阶段。在这种状况下,国有林场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表现的更为明显。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林场资金的投入主体不断多元化、投入的资金量不断增加、投资项目复杂性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有林场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林业会计信息对于国家林业经济政策的制定,对于林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减少和避免国有林场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建立和完善国有林场会计诚信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原因
会计诚信的缺失不仅仅是会计行业本身的因素,也不仅仅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缺乏的表现,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环境诚信原则的滑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而社会价值观却呈现了多元化的变化。一些商家、一些个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来获取利益。而我国目前既缺乏建立诚信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更缺乏遏制虚假的价值体系建设。人们没有因为违反诚信原则而受到任何惩罚,相反还因此而获利,这就会对其他人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而坚守诚信的人则成为异类,从而造成社会环境诚信的进一步缺失,恶性循环造成诚信越来越缺乏。
2、会计人员迫于领导的压力,职业道德失范。
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关键在于单位负责人的影响。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
3、会计法制观念淡薄,监督制约机制乏力。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折射出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
三、建立和完善国有林场会计诚信制度的对策
建立和完善国有林场会计诚信制度需要从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和加强会计工作中的审计监督与独立审计准则建设等方面入手。
1、加强对会计人员诚信教育,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会计诚信教育应把重点放在职业道德、会计理论、政策法规等内容的学习上,熟悉掌握会计法律和财会知识,能够主观上自觉地遵法守法。只有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才能使会计人员从内心上树立高于原则底线的务实求真的精神。各单位主要领导也应参加会计诚信教育,将会计诚信机制建设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会计人员,让更多的人接受并理解会计诚信制度。
2、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加大执法力度是增强会计诚信的必要手段,重点在立法技术上,会计道德与会计法律互为补充,相互依赖。当今的法律制度执行和司法实践仍然不断受到人情关系、权力的干扰,因此会计法制建设还有赖于社会文化环境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当然还要加强对市场监管,完善我国相关法律。
3、加强会计工作中的审计监督与独立审计准则建设。
加强对惩罚性监管体系与相关制度建设是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外部监督层次,将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保持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配套协调一致,才能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加强独立审计监管机制建设,加强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贯彻实施独立审计准则,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执业队伍建设,强化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
总之,我国国有林场会计工作诚信缺乏现象非常严重,会计诚信缺乏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国有林场的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不利于我国林业经济的平稳和快速发展,不利于我国林业政策的正确制定。因此建立和完善国有林场会计诚信制度非常必要。会计诚信的缺失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的原因,也与会计人员受到领导的压力有关。建立和完善国有林场会计诚信制度需要从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和加强会计工作中的审计监督与独立审计准则建设等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岳上植.会计诚信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4).
[2] 续淑敏.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探讨[J].农业经济,2005(2).
[3] 李心和.会计制度的信誉基础,会计研究,2002(4)
[4] 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会计研究,2002(3)
作者简介:
刘兆蓉(1971-),女,大专学历,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会计师,主要研究会计管理方向。
诚信建立 篇7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信赖度越来越高。据统计, 截至2013年6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5.91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如此庞大的网民基数, 使企业和商家越来越感觉到占领网络阵地的重要性, 网络营销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和商业模式。权威调查显示, 中国目前有四分之一的企业全部或主要采用以网络为主的营销方式, 另有21.6%的企业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使用比重各占一半。如果再加上电商模式的交易规模, 从广义上而言, 网络营销所产生的交易额已经达到非常惊人的量级, 网络营销在现代商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甚至有业内权威人士信心满满地预测, 在不久的将来, 传统的商品交易模式领地必将被网络模式一步一步蚕食甚至取而代之, 未来的商品交易模式必将是网络交易的天下。虽然这样的预测有一定的倾向性和绝对化, 但网络销售和电商的迅猛发展、不可扼抑之势是客观事实, 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
1 商业诚信缺失是制约网络营销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虽然网络营销模式的发展速度惊人, 并有与传统商品交易模式二分天下、甚至取而代之之势, 但也应该看到, 网络营销并非是万能的和没有瑕疵的, 相反, 网络营销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和短板, 那就是网络交易过程中的商业诚信问题。可以说, 商业诚信问题一直伴随着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成长, 如影随行地掣肘着网络营销的发展和机制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互联网泥沙俱有, 网络诈骗损害了网络营销形象。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互联网是一个包容无穷信息的虚拟空间, 与现实空间不同的是, 这个空间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 这种特点使很多不良企业和商家找到了可乘之机, 在互联网上借网络营销之名, 行欺骗不法之事, 或提供虚假销售信息, 或低价诱导客户, 从而达到骗取消费者钱财的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网络营销形象, 致使许多消费者对网络营销持谨慎戒备态度, 从而影响了网络营销的市场秩序以及健康发展。
第二, 网上销售的商品质量良莠不齐, 低质产品充斥其中。许多企业和供应商为了达到销售目的, 赚取经济利益, 利用网络难于监管的漏洞, 在网络发布低质商品信息, 使网络成为低劣商品的集散地;而消费者买到这些低劣商品后, 退货及投诉又比较困难, 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消费者的对网络购物的信心。
第三, 网络营销的客户服务意识缺失。许多企业和商家热衷于通过网络营销的方式销售商品, 但对售后服务却采取冷漠甚至是置之不理、逃避的态度, 这让很多消费者“很受伤”。例如, 很多商品在通过实体店或者传统营销模式售出之后, 商品售卖方会给予消费者“三包”服务承诺, 消费者遇到问题可以依据这样的承诺找到卖方协调解决。但在网络营销中, 许多商家说一套做一套, 或者就根本对类似的“三包”服务不予承诺, 借以逃避责任。
2 网络营销商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在市场秩序越来越规范、消费者权益越来越受到保护的今天, 网络营销还会存在上述诸多商业诚信问题, 使很多消费者对网络销售的商品缺乏信心甚至忌惮呢?其实这和网络营销的一些有别于传统营销模式的固有特点有关。本文接下来试着探究一下网络营销的商业诚信缺乏问题的形成原因。
2.1 网络营销市场监管难度较大, 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互联网信息量大、鱼龙混杂, 又属于一种虚拟性的空间, 因此要有效地监管难度较大, 必须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从现实角度而言, 目前我国对网络营销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对网络营销企业和商家销售资质把关不严, 基本信息备案、市场保护等工作力度不够, 这都给一些不良企业和商家提供了可钻的空子;再者, 因为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监管部门由于技术更新滞后等原因, 不法商家可以通过一些新的技术平台和技术能力, 绕开和逃避相应的监管, 宣传和销售一些不法的、低劣的商品, 甚至直接欺骗消费者。
2.2 相关法律法规滞后, 对一些违法网络营销界定模糊, 缺乏执法依据
当今社会,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时效不是以年计, 也不是以月计, 准确说应该是以天计甚至时计, 这就致使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随时都面临滞后的困局。我国早就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的法律规范, 但这些法律法规仅仅从宏观上界定了互联网行为的相关规范, 但面临新的技术、新的网络行为,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力有不逮的尴尬。
2.3 企业商家与消费者双向意识的淡薄, 共同造就了网络营销的诚信困局
许多企业商家法律意识淡薄, 认为通过网络拓展销售渠道, 便捷而有效果。但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基于网络的销售和基于实体店、线下渠道的销售一样会受到市场法律法规和商业伦理的制约。正是这种认识的偏差和意识的淡薄, 使企业和商家不惜铤而走险, 利用网络营销的方式, 伤害消费的权益。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 由于很多人对网络营销认识不足, 加之技术手段欠缺, 容易走进不法商家布好的圈套;上当后又找不到有效维权的方式和手段, 只好不了了之, 这样反过来又纵容了不法企业和商家的不良行为。
3 网络营销中确立商业诚信的方法
3.1 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网络市场监管
首先, 要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 不断健全和完善网络营销的法律法规, 对网络市场进行动态化管理, 引导企业和商家依法营销、遵循市场规律开展市场活动;同时, 网络营销监管部门要在既有的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 积极针对网络营销技术更新快、市场变化快的特点, 更新监督执法观念, 创新监督技术手段, 对网络营销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使网络营销企业和商家能够在阳光下进行市场运作, 接受监管部门的约束和管理。网络营销在本质上属于市场商业行为的一种模式, 因此, 它必须接受相应主管部门的管辖。对企业或商家在网络上从事的市场营销活动, 必须和管理传统的市场一样, 依法办事,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这样才能够维护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 保证公平正义的竞争, 从而维护消费的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3.2 加强市场和商业道德宣传, 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
对于企业和商家, 要大力宣传弘扬市场道德和商业道德, 鼓励他们诚信经营、合法经营, 以正当的、法律许可的网络营销渠道和手段, 通过网络策划、包装、销售, 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价廉物美的商品, 在服务群众、促进市场经济繁荣的基础上, 使自身获取到正当的利益回报。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 尤其是网络宣传工具向企业商家普及网络营销法律法规, 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随时警醒, 让他们在经营活动中不触及法律的红线和道德的底线。另外一方面, 要对消费者进行消费维权普法, 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 保护自身的权益不受侵犯。当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辨别能力提高了, 不良商家通过网络营销欺骗、伤害消费者的空间也就被压缩了。
4 结语
良好的商业诚信是市场稳定健康的保障, 尤其针对发展迅猛而鱼龙混杂网络营销, 更应该倡导树立起诚实守信的氛围, 加大力度整饬网络市场环境, 健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宽广营销平台, 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便捷、健康、值得信赖的网络消费空间。
参考文献
建立诚信机制化解融资难题 篇8
从文中我们看到一个点, 对于进口商可能需要了解其信用的需求。我们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简称中信保) 就是在这种需要下产生的为企业提供征信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实中信保对企业的支持, 是直接对跟你合作做生意的买家提供出口买方信贷, 这往往是大型成套设备、大型工程承包, 海外买家规模比较大, 海外业主的资金实力比较雄厚, 中信保直接可以对海外的业主进行
什么叫商业信用的输出, 我们说信用输出是两个, 一个是我给你钱, 一个是我给你信用。原来中国的产品是买方市场, 人家预付款过来我再安排相关手续, 没有资金和风险的要求。现在人家银行信用在削减, 开不到信用证了, 进口商账户上没有那么多钱怎么办?为了降低风险就需要做守信评估。就如同文中老徐遇到的问题, 他可以拿我的保单做一个银行应收账款的融资。资金问题解决, 订单拿到, 供应链整合作用也发挥出来。
目前, 我们对于企业间的合作往往是事前就介入对企业资信的调查, 中信保的功能不是简单的事后的保险保障, 而是有丰富的海外调查渠道。启动调查程序, 一般快的话, 1周内可以拿出资信报告, 根据这个报告中信保可以提供一个授信额度。如果说这个额度超过500万美元, 老徐可以放心地签单。如果说综合考虑A公司的授信只有50万, 那就不建议签单, 属于高风险运作。
建立消防企业诚信机制 篇9
1 现阶段我国消防企业有失诚信的现象
1.1 施工质量不高,维修难以保证
目前我国消防企业市场机制并不健全,众多消防企业之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恶性竞争情况,而恶性竞争的直接后果就是施工质量比较低。消防企业以非常低的成本来与建设工程单位签订合同,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大的利益空间,会选择耐火性能比较低的材料,而有些数据参数也不够准确,比如管道管径过小,未达到需求。还有些消防施工企业安装了消防设施之后,没过一段时间,整个消防设施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如果是一般的小单位,维修利润不高,连找个维修的消防企业也找不到,整个消防系统也就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另外,因为消防工程建设单位对施工方面通常都不甚了解,因此也没有过多的关注,通常只是到了验收阶段,才知道施工质量,但是为时已晚,即便能够返工,也将增加成本,造成损失。
1.2 只看重施工阶段,而轻视后期的使用阶段
正常情况下,消防企业在完成施工任务之后,还应该与使用单位进行相应的培训与指导,待到使用单位完全掌握使用技巧之后,整个工程才算结束。但是很多消防企业在安装施工完成之后,只对使用单位人员进行了比较简单的使用操作,比如如何消音,如何进行开关机等,并没有制定详细的后期培训制度,也没有提供给使用单位详细的使用说明材料。而很多使用人员由于没有经过培训,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不会选择使用消防设施,这就导致消防设施使用价值大大降低。消防企业这样的服务方式与理念,越来越使得使用单位的不满。
1.3 维护保养企业只能够解决简单性的问题
消防设备在应用期间,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使用时间比较长的消防设备,存在的问题可能更多,因此对这些消防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十分必要。但是目前我国的单位员工对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并不到位。很多员工技术水平比较低,只能够进行比较简单与基本的维护操作,如果设备发生损坏,通常都不会维修,只能够找维保机构。但是现阶段我国从事消防设施维修保养的机构水平也高低不平,很多维保机构对于比较小的问题可以进行维修,大问题一样束手无策,而且通常是哪里出现了问题,维修哪里,很少有机构对消防设备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
1.4 制造性能低劣的产品并通过网络销售
近些年,有关消防企业制造销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报道屡见报端,特别是随着网上购物的生活化,不少不合格的消防产品通过网店进行销售,价格高低不一,而社会单位只为图方便、便宜,就从网络购买,经常出现灭火器无法进行灭火、消防软管无法使用等问题,而一旦发生火情,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1.5 一部分消防企业时常出现欺诈行为
某些消防施工企业因为规模比较小,无法与大型企业进行市场竞争,因此常常会使用一些违法手段获得消防工程投标,之后再以资金不足为理由停止安装施工,之后开始向建设工程单位所要更多的工程款,拿到款项之后,消防企业直接单方面终止合同,弃工程逃跑。还有些消防企业采取质量性能不过关的材料,使得工程无法通过验收,这样的工程本身就存在着比较大的火灾隐患。
2 消防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2.1 企业存在短期投机行为
消防企业规模通常都不大,企业领导在进行决策时,更加看重短期经济效益,而不考虑后续结果。正是因为如此,消防企业时常会出现欺诈等行为。这样的行为会让企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获得经济效益,但是却会使企业信誉受重创,影响长期经济效益。由于消防企业这些欺诈行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或者处罚力度不大。对消防企业并没有起到震慑作用,因此即便消防企业意识到很多短期投机行为违法,有可能会使自己的诚信丧失,但是依然会采取此种经营策略。
2.2 信息资源共享不对称
建设单位与其他应用消防设备的单位一样,对消防产品设备都不甚了解。消防企业与建设单位之间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并不对称,这就导致建设单位与消防企业进行交易时,时常会被欺骗而不自知。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有关部门必须利用法律或者其他科学机制来对消防企业行为进行强制性的约束,要求消防企业必须公开某些信息资源信息。
2.3 政府部门监管作用有限
虽然近些年,政府对消防企业某些行为进行了监管,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但是因为监管需要非常多的人力、财力付出,因此政府部门对消防企业的监管还无法面面俱到。
3 建立消防企业诚信机制的策略
3.1 建立信用档案,并在网络上共享
有关部门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方法,为每个消防企业都建立信用档案,这些信用档案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共享,这样当消防工程建设单位选择消防企业时,就会查询各个企业的信用档案,依据档案信用记录选择,声誉最佳、水平最高的消防企业,这样就能够避免很多后续不良影响。
3.2 建立健全与消防企业相关的法规政策
只有将消防企业诚信机制真正的纳入到法律体系中,消防企业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首先,国家立法部门应该依据消防企业发展现实情况,制定相关的立法条款,让法律规范市场秩序,才能够彻底的解决消防企业诚信缺失问题;其次,市场监管部门则应该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执法,真正的做到违法必究;最后,当地政府也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政策,每年都进行优良消防企业的评选,对于表现优良,市场声誉良好的企业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3.3 规范消防企业市场竞争行为,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
市场监管单位要对消防企业进行重点检查,尤其是在施工、产品制造与销售等方面,如果企业存在施工质量不高或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要依据法律法规作出相应的处理,并将该企业行为记录到档案中,严重者直接吊销营业资格证。消防企业在这样的监管重压之下,定会提高自身的服务,使得自己更具市场竞争力。
3.4 成立消防行业自律协会
可以以消防协会为基础,构建消防自律协会。协会可以自主制定有关规定,以便能够对消防企业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对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行业协会要构建信息通报机制,将那些违反行业规范的企业信息进行及时的公布,同时对这些企业进行通报批评。消防企业在行业协会的约束下,对自身自律机制的构建也会非常重视。
3.5 构建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
行业协会要以国家法律为前提条件,与地域行业需求相融合,构建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利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每个消防企业行为进行合理评价,并对每个消防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明示,这样消费者才能够真正的辨别消防企业的好与坏。
3.6 构建保障型消防企业
消防企业从某一种程度上说,也属于民生保障企业,因为它关于人的生命安全,而诚信机制具有一定的理想化,如果单靠市场或诚信去调节,势必会出现一些漏洞,比如敬老院等小型单位,维修利润低,很难找到单位进行维修,以致消防设施从损坏再到瘫痪,无人问津。所以要从部门的角度出发,建立保障型消防企业,给其他消防企业一定的牵制,促进诚信在市场中的调控作用,真正为消费者带来方便。
4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现如今面临着消防企业市场竞争无序的状态,有关部门地区有必要建立消防企业诚信机制。但是需要明白的是,消防企业诚信机制的建立非常耗费时间,而且需要多方努力,同时与我国的经济、文化、法律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消防企业诚信机制建设者要理清各方面的关系,纵观全局,确保机制建设成功。
摘要:消防企业作为消防安全的一部分,在社会公共消防安全服务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势必将随消防安全的重视而备受关注。因此,如何规范好消防企业就显得特别重要,而现实中,我国消防企业存在着很多不良行为,比如施工质量不过关、销售性能低下的消防产品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消防企业的信誉,给消防企业的市场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规范消防企业不良行为,有关部门有必要建立消防企业诚信机制,严格按照依法治国要求,规范消防企业,以使消防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消防企业,诚信机制,消防产品,信用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延祥,张阳,刘福存.中国消防产品市场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与特点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8).
[2]庄添锋,郑丁天.如何做好消防产品“打假”工作[J].商品与质量,2010(44).
[3]赵永林.试论消防产品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
[4]张子超.全国统一行动整治伪劣消防产品[J].新安全东方消防,2013(03).
[5]连德桂.消防产品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资讯,2013(22).
如何建立诚信的会计信息 篇10
会计信息内涵是按预定的要求, 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财务信息和有关的其他经济信息。会计信息是由会计在不同环节, 不同阶段加工处理数据而生成的。他的目的是向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 以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 反映经济组织, 在特定时期的特征, 揭示未来发展态势。并为相关利害关系人提供了投资决策参考, 总量上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会计信息是会计在不同环节, 不同阶段加工处理数据而生成的。他的真实性与否的衡量标准与信息使用者需求相关联, 标准的选择与评判的结果会不一致。一般而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会计信息至少能相关、可比、全面、及时地描述经济组织在特定时期发生的所有实际发生的事项。会计信息及时没有会计人员行为和道德风险, 但由于会计核算前提的假设性, 政策运用的选择性以及数据处理、运用和技术差异性的存在, 会计信息必然存在个体差异, 显然真实性就具有了相对性。因此, 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 应与信息提供者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信息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是否恰当合理为依据, 测定会计信息“原始状态”与信息描述吻合程度为标准。绝对的真实只是一个理论的期望。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
一种制度安排的缺陷, 制度与制度的执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其中, 制度就是指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安排, 比如我国的《公司法》、各种成文的会计准则和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信息披露细则:制度的执行更多地体现在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以及各种实际的判断上。书面的成文制度是否有效, 主要取决于该制度能否真正得到执行。一个无法得到执行的制度, 就具有基本的约束力。而会计信息失真是相对会计信息真实而言的一个概念。主要表现在会计提供的信息与经济组织所发生的真实事项的原始状态不一致, 只能大致反映真实经营情况, 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所偏差的存在有其客观原因:
2.1 会计核算前提的假设。
核算前提假设是基于会计假设基础上的客观设计, 尽管具有适用性, 但并不一定具用适应性。影响经济组织的外部因素不断变化, 也要求会计处理技术体现个体差异, 前提假设受到个性挑战。适用于适应使现实需要难以满足, 于是实务中便出现了“按照”、“套用”等人为对策。由于“按照”“套用”的业务事项的对象及实间空间差异, 加之主观对对象的理解不同。因此即使是相同经济业务事项, 也就仅能从是否有用的角度评判。
2.2 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政策的选择性提供了代理人的会计选择权利。选择的效率性必然会导致代理人在行使会计选择权时, 利用契约的不完备, 安排有利于私人的契约成本, 从而产生机会主义, 在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 机会主义行为会受到代理人选择权的保护, 人为操作会计政策现象。是可能发生政策有会计选择的自由度, 在政策弹性和由此产生的机会主义倾向的共同作用下。会计信息的虚假由非法变成现实的“合理”而客观存在。
2.3 开机信息的披露: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辅助构成的信息披露结构是不完备的。如果将会计信息视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物品”, 那么, 他也具有相应的“制造者”和“消费者”。任何一个“制造”和“消费”会计信息的主体, 都能或至少期望能从“制造”或“消费”的行为中获取收益。在“制造”会计信息中认为作家是基于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制度化, 法律化的刚性约束。尽管新《会计法》对责任人追究了”制造者“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 但执法空间的存在, 使得这种追究从根源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假如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鼓励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并对实施这种行为的主体给予奖励, 则市场上普遍流行的会计信息, 虚假成分毕竟居多。同时在会计信息披露时, 追加具有独立权威的会计审计, 但至少可以从结构上控制会计信息失真发生的可能性。因此, 会计信息披露无论是制度的安排还是结构上的缺陷, 客观上培养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繁衍土壤。绩效考核及用人制度。现行的绩效考核不再是单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 而更多的富裕了政治成份。出于政治目地的需要, 部分企业负责人乃至地方政府非常重视会计信息的“数量意义”, 对其质量的关注只停留在会议上。这是因为按照现行的用人制度企业的亏损将丧失责任人仕途上的升迁机会。政治好处的诱惑刺激了弄虚作假
的快速模仿。会计数据不真实,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普遍。目标管理作为保障未来技校稳定取得的手段, 能充分挖掘企业潜能, 推动资源有效配置。但由于效益的存在, 上下联合作假已成为不公开的秘密。”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即是对这种现象的贴切反映, 又是对现行考核方式和用人制度滋生了会计虚假信息的诠释。
3 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治理
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不少内部制度不完善, 无论国有或非国有, 大型或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制度都过多或少的存在缺陷。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动因在于:a.市场运行过程中人为因素大量存在。b.市场管理者及监管者非理性行为。c.市场参与者的非市场经济意识。
4 建议与思考
浅析企业诚信的缺乏与建立 篇11
安徽大头娃娃奶粉事件还没有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 三鹿奶粉的恶行又加注到了无辜的孩子身上。还有冠生园月饼事件, 康师傅的矿泉水等等举不胜举的造假, 为何频频发生, 企业缺乏的诚信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建立起来, 这是整个社会都亟待解决的问题。
企业经营管理丧失诚信, 无论世界各国都是普遍存在的, 一个国家成熟的经济市场是建立在诚信需求上的, 不然就发展成所谓的黑市, 没有长远的市场前景, 终将扰乱市场。比如1994年12月19日深夜, 墨西哥政府突然对外宣布, 本国货币比索贬值15%。这一决定在市场上引起极大恐慌, 市场次序因此被扰乱, 外国投资者将比索疯狂抛售, 美元被迅速抢购一空, 仅仅三天时间, 墨西哥比索兑换美元的汇价就暴跌了42.17%, 这在现代金融史上是空前的。事实证明, 墨西哥政府用与美元挂钩的短期债券来稳定外国投资者信心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反而使得金融投机者便大量抛售短期国债。2001年处于世界五百强前列的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事件, 同样验证了诚信缺失的严重性。换句话说, 让成熟代替诚信在市场经济中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然而, 问题在于这种不讲诚信的企业和行为在社会中如何被正确看待。
二、企业丧失信用的因素
1. 企业生存的环境受限于诚信的缺乏。
诚信因其自身的外部性很强, 当绝大多数企业建立诚信时, 如果少数的企业不讲诚信就会被整个诚信氛围所影响而受到严厉的惩罚, 轻则多家企业取消与其合作, 重则法律制裁。然而, 若大多数企业都丧失了诚信, 只有其余企业信守诺言, 那么这些讲信用的企业将会受到伤害或经济打击。尤其是在信息极不对称的情况下, 坚持诚信若是单个企业那必将成为一种风险。换句话说, 在有限博弈中, 如果信息是不对称的, 双方都丧失了诚信的动力。只做一次生意, 欺骗一次就逃离摒弃是信息失衡的有限博弈状态下普遍的现象。建立起诚信经营的机制只有坚持信息畅通、重复博弈。原因是诚信经营机制的核心问题, 即“当事人为了长远的利益合作, 愿意抵挡欺骗带来的眼前的一次性好处的诱惑”。但是, 就中国目前的状况, 信息流通较呆滞缓慢, 企业之间的交易几率受限, 尤其是我国交易地域拥有庞大的规模, 因此造成较低频率的交易, 所以比如一个丧失诚信的企业完全可以在某个地区行骗后转向另一个地区继续欺诈。
2. 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到位。
目前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 法令、法律和法规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就伪劣产品的制造贩卖而言, 我国的产品质量法严格规定:在产品中掺假、掺杂、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或以不合格产品充当合格产品的, 责令立即停止生产、销售, 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 并处以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等值金额50%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 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 需吊销营业执照;甚至涉及犯罪的, 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从这些规定可以总结出, 在这些法规的处罚力度下, 大多数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与其非法所得相去甚远。这使得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者在利益的驱使下, 像奶粉这样的食品行业都一而再的掺假, 造假, 从而使得那么多的儿童成为他们利益的牺牲品。
3. 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和私利采取地方保护。
某些地方干部为图政绩私利, 滥用手中职权, 对其所管辖范围内的制假售假越发纵容, 极少数干部甚至与制假售假者暗中勾结, 为制假售假者建立地下利益链条, 干涉行政执法部门的正常执法, 成其保护伞, 使其制假售假合法化。因此导致某些地方制假售假达到了产业化、规模水平提高, 制假售假商贩毫不遮掩, 大张旗鼓地违法操作。更有甚者, 因其非法利润而变成地方的税务大户, 竟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彰。
4. 就当前经济形势而言, 以理性为中心运转的美国经济似
乎要比以道德为核心的中国经济略胜一筹。
美国文化注重用理性的思想去引导经济的走势, 以企业的利益为企业生存的首要条件, 凡事理在情先, 法理的重要性高于人情的依赖性。相反, 中国自古以来的儒学思想、道家作风塑造出了以情为先, 理在情后的历代中国人。在中国, 道德作为社会所共同追求的价值出发点, 在引导人们和企业以道法自然的思想去经营生活、掌控市场、顺应规律的同时, 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思想, 维持着市场运作的良好规律。在中国, 违背人情尤其是道德准则去追求企业或是自身的利益远比违法乱纪、非法经营更为恶劣。或许, 现在的社会需要在以道德为中心的前提下寻找新的依靠。中国的社会需要制度的约束, 只有在制度的约束下, 不断规范人们的行为, 不断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 当整个社会拥有较完善的制度安排时, 道德的规范作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三、企业经营诚信的建立
“人无信则不立, 企无信则难存”, 太多事实证明, 要想获得丰厚的回报和长远的发展, 其前提就是必须学会诚信, 真诚对待对方;反之只图盈利和欺诈为之, 只能让企业走向衰败和破产, 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壮大, 诚信是奠基石, 更是整个社会乃至全球正常发展亘古不变的主题。企业的诚信在现实经济活动是一个文化体系, 其容纳的诚信文化遍布各种经营活动, 即经营诚信文化, 管理诚信文化, 理念诚信文化, 营销诚信文化和企业家诚信文化。因此, 构建具备企业自身特色的诚信文化, 应全面地按照企业诚信文化的内容体系, 来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
1. 正确理解诚信理念的根本和诚信的价值观。
如何确立正确的利益价值观, 需要充分理解诚信理念, 只有认识到利人利己是需要建立在诚信之上的, 那么信守承诺不再是一种种外在的要求和约束, 终将变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桥梁, 这样将道德的利他性与经济的利己性的融合, 才能构成为了一个良性循环, 因此会有更多的人认可诚信理念, 那么就会建立起诚信文化。
2. 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和诚信行为的制度规范
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被称作制度, 制度是规范企业员工行为的标杆, 没有制度的企业是无法正常运转的。经济学家认为, 资源配置总是通过各类经济主体之间, 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实现;而制度能够有效协调人际交往, 减少人际世界的复杂性, 鼓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信赖, 使人们认识到诚实守信, 服从制度可以实现双赢, 从而自觉地遵守规则, 避免人们在交往过程当中的不可预见行为和机会主义, 使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变得更易理解和更可预见, 防止和化解冲突, 提高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 企业文化要想得到巩固和强化, 必须使其制度严格化和强制化。
第一, 企业诚信必须从每个员工抓起, 所以, 企业需要讲诚信列人公司的制度, 是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得到规范, 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员工, 因此需使诚信在企业内部得到广泛的宣传才有效果。第二, 在建立诚信制度的具体实施中, 三公政策和奖惩制度至关重要, 对全体员工进行考核评, 进而对诚信的员工嘉奖和公开表扬, 而对失信的员工进行处罚和通告批评。企业内部从此有了一个诚信的衡量标准。让企业给人以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而提高员工诚信服务意识和诚信服务水平, 使员工将自己的行为与企业兴衰有机结合起来, 在企业内外部形成倡导诚信、推广诚信、实践诚信的价值体系。
3. 企业诚信文化要从诚信行为文化的培育
意识体现在于行为。企业集体和员工个人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就是行为文化, 其文化现象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企业行为文化中, 企业领导的行为尤为重要, 因为领导行为是带动企业集体行为的, 是企业的方向标, 往哪里指企业就往哪里发展, 而企业先进模范人物的行为同样可以带动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员工的行为受约束和影响后方向明确, 所以这几种行为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企业集体行为是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基础, 从而使各项工作有效稳妥的开展进行。要积极培养全体员工乐观向上、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使个人行为与企业行为统一起来, 变制度规范为行为规范, 变外在约束为内在约束, 从而彰显企业价值观制度化与员工行为习惯化的高度统一。
总而言之, 我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建设和市场转型的关键时期, 中国各大企业首要的目标是建立可行的诚信制度并且充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运作。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竞争态势, 当前急需构建一个整体的诚信机制, 使其形成整套有利提升企业信誉度的行为规范, 其诚信行为务必统一诚实守信的道德价值取向和企业的经济价值取向, 这样企业在国内外竞争中才有了新优势。因此, 在保障企业在制度与法律的双重约束与驱动下, 更能使企业市场利益的得到最大化。
摘要:社会中, 企业经营诚信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少数企业不讲诚信得经营对社会构不成太大的威胁, 但是如果企业在这方面不讲诚信, 而社会又对这种行为漠不关心, 并且企业之间更是相互效仿, 那么将会对整个社会造成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缺乏诚信是整个社会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国企业经营中, 诚信缺失的问题已存在相当之久。目前可以说是越发激烈, 社会的无赖现象日趋严重, 整个社会诚信链条迎来了巨大挑战。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 相应的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令和法规。但是, 由于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 企业经营道德扭曲, 许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 鼠目寸光, 破坏了应有的价值观和基本的道德准则。某些企业经营丧失诚信, 相互欺诈, 假冒伪劣产品横行, 消费者因此深受其害。三鹿奶粉事件正是企业诚信匮乏的一个具体的体现。诚信精神的树立, 应倡导诚信理念, 普及诚信知识, 加强诚信教育, 使每个人对诚信的价值有更深入的了解, 并充分认识到诚信对企业乃至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使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得以贯穿, 实现企业市场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