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推行

2024-08-09

建立推行(精选5篇)

建立推行 篇1

1 日常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设备使用的前提和基础是设备日常的维护和保养。设备在长期的, 不同环境 (包括恶劣环境) 中的使用过程中, 机械的部件磨损, 间隙增大, 配合改变, 直接影响到设备原有的平衡。设备的稳定性, 可靠性, 使用效益均会相当程度的降低, 甚至会导致机械设备丧失其固有的基本性能, 无法正常运行。因此, 设备就要进行大修或更换新设备, 这样无疑增加了企业成本, 影响了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日常维护保养是维护设备性能, 确保设备各个系统处于良好状态的关键。如润滑, 可以有效降低设备的自然磨损, 是防止各种故障发生的一种有效措施, 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故障发生率,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做好设备日常维护保养, 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运行成本, 节约费用开支。

2 设备维护保养带来的经济效益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在设备没有出现故障的情况下, 对设备的检查, 清洗构件, 更换易损件, 添加更换润滑油, 以保证维持设备正常工作的日常活动。从表面看企业要支付资金来维持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但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有以下几方面:

(1) 日常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 费用低, 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 减少零部件的磨损,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使得企业更为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资源, 同时达到:“节流、开源”的目的。

(2) 设备使用年限越短, 可靠性越高, 使用年限越长, 可靠性越低。可靠性越低即机械设备容易发生故障, 设备的有形磨损越严重, 修复其所需费用也就越大。现代化机械设备是资金密集的装备, 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 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因此, 必经通过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来减少设备的有形磨损, 减少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它非正常性开支。

(3) 维护保养的周期短、投入的人力财力相对较少。日常的维护保养, 通常2人在1天左右就能结束, 相比较维修来说, 时间是最省, 投入的人力财力也最少, 是性价比最好方式。

(4) 教训的代价惨重

2012年4月份, 某公司购买了一台北京产四坐标机床, 公司的管理人员只注重经济效益, 对设备重使用轻维护保养, 致使设备经常出现一些小故障, 往往也是带病工作, 由于导轨油流量调节过低, 导轨长期润滑不足, 导致X向导轨内部的滚动体磨损, 损坏的滚柱随机床来回运动, 造成机床X向导轨面发生严重磨损, 最终造成X向直线精度下降, 后将磨损机床导轨重新研磨打平后, 机床才恢复正常使用。在整过检查维修过程中, 不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而且耽误了大量的生产时间。

3 日常维护保养的内容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主要是油、液的按时更换和添加, 设备使用后的清理和擦拭, 确保设备的各项润滑指标达到设备运行要求, 表面干净整洁。

4 做好设备保养的“6个到位”

长期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实践证明, “6个到位”是做好设备维护保养的关键, 6个到位即记录到位、培训到位、时间到位、内容到位、监督检查到位、奖罚到位。具体如下:

1) 设备的原始记录到位。对每台设备从购买之日起, 要逐一建立健全好记录台帐, 详细记录好设备规格、型号、产地及各种参数等, 以备查阅。每次维护保养都要详细记录保养的时间、保养的部位、保养的内容、保养后验收结论及下次保养的时间等具体内容。就象人到医院看病, 建立档案一样, 给每台机床都建立一份维护保养档案。

2) 操作人员的使用培训到位。正确的操作是减少和杜绝各类故障发生的保障, 要对操作人员详细讲解设备参数、运行特点、设备结构、注意事项等内容, 做到让操作人员熟悉设备、掌握必备的维护保养知识, 提高驾驭设备的能力。尤其要让操作人员熟悉“设备操作规程”, 减少操作失误事件发生。

3) 维护保养的时间到位。要制订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计划, 明确每台设备的维护保养时间, 责任人。一旦确定设备维护保养时间, 要及时与生产部门沟通协调, 相互之间避免发生冲突, 保证设备维护保养的时间, 做到生产、维护保养两不误。

4) 保养的内容要到位。规定每台设备的保养内容、保养部位, 保养的标准, 即要细化到加油的具体点数, 润滑油的牌号, 粘稠度等。设备润滑做到“五定”, 即定点、定质、定时、定人、定量。保养内容结束后, 要认真进行检查, 确保保养部位和内容落实到位, 并要对维护保养的设备内容进行详细记录, 以便对设备保养建立档案, 方便有关故障的查找。

5) 监督检查到位。指预防性检查, 利用人的五感 (视、听、嗅、味、触) 和简单的工具仪器, 按照预先设定的方法标定点周期, 对保养部位和保养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确保保养内容落实到位, 找出设备隐患和潜在故障, 了解故障的初期信息, 及时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主要检查设备的压力、温度、流量、电流、电压、泄漏、给脂状况、异音、振动、龟裂 (折损) 、磨损、松弛等内容。

6) 奖罚要到位。对于设备日常维护保养, 制订详细的奖罚标准, 细化奖罚内容, 将奖罚内容尽量量化, 以便考核时统一标准。充分调动操作人员爱惜设备、自觉维护设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切实将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深入持久, 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 可以在员工之间进行互查, 班组与班组之间进行互查。同时, 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进行检查考核, 让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参与其中, 公司组织人员监督检查的方式, 对每台设备进行量化打分, 指出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 将检查考核结果进行公布。对于设备维护保养好的人员及时给予奖励, 对于设备保养差的人员, 及时提出批评, 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形成一种保养好设备是敬业、爱岗的好风气, 让员工从评比中受到教育, 自觉养成维护保养设备的好习惯。

5 结束语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健康”和“生命”, 做好设备维护保养的“6个到位”, 才能将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纳入常规化管理, 形成一种机制, 让操作人员养成一种习惯, 从而达到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发挥好设备应有的效能, 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建立推行 篇2

如何克服在深入推进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中抓一阵、松一阵,工作停留在表面、满足于应付的问题,建立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

和新课题。近年来,省市把制度建设作为深入推进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来落实,积极探索形成“一推行四公开”群众工作机制(推行干部联点驻村(社区)、公开联系方式、公开岗位职责、公开监督机制、公开考核办法),解决了“找得到人、办得好事、解得了难、交得上心”的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去年以来,市信访秩序持续转好,信访态势平稳可控,今年一季度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8.4%,到省、来市集访分别下降48.6%和38.2%。

一、全面推行联点驻村,着重解决“干部浮上面”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党员干部长期坐在办公室,陷于文山会海,忙于迎来送往,不深入基层,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心理距离却疏远了;通讯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交流沟通却困难了。开展群众工作,首先要解决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问题,督促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群众中。

1、构建无缝网络。近年来群众工作难以深入推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群众工作平台 “老化”和缺失。我市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了由党委统一领导、信访部门牵头协调、职能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群众工作网络。《中共市委关于建立“一推行四公开”制度,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规定,市县乡三级成立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信访、纪检、宣传、组织、政法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群工办),市县群工办设同级信访局,由组织部副部长任群工办主任、信访局长;乡镇群工办与综治办合署办公,由党委副书记任主任,下设公共服务、综治维稳、宣传文化三个中心。村(社区)成立群众工作站,由所在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任站长。截至去年底,全市9个区县(市)、172个乡镇(街道)和1850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群众工作机构,部分村民小组还设立群众工作室,全市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高效率的无缝群众工作网络。

2、分级联点驻村。在如何安排党员干部联点驻村(社区)上,我市遵照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和帮扶对口原则,实行市领导联区县(市)、县领导联乡镇(街道)、市直及区县直单位和乡镇(街道)干部驻村(社区)。联点驻村(社区)单位确定后,三年不调整。去年11月,市委发文明确31名市领导、348名县领导分别联系9个区县(市)和172个乡镇(街道),102个市直单位联系90个村(社区);今年1月,市直单位抽派270名、区县(市)3850名、乡镇(街道)10478名共14598名党员干部通过集中培训后,全部进驻村组和社区开展工作。要求党员干部深入走访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市和市直单位领导每年深入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60天,区县(市)和区县(市)直单位领导每年深入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90天;市直、区县(市)直单位抽派干部每月住村不少于2晚,乡镇(街道)干部每周深入村(社区)不少于2天、住乡镇不少于3晚,驻村(社区)干部每年上门入户率不低于80%。据群众工作部门统计,一季度全市党员干部撰写群众工作调研报告4368篇,抽调驻村(社区)干部人均住村3.8晚,上门入户率已超过46.8%。

建立推行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改革;管理;培训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对于民办教育以及学前教育也越加重视。近年来,政府为了加大力度对民办教育的扶持,采取了购买学位等服务。在这一新的政策与理念下,我国民办教育得到了较大的进步,同时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也逐步上升。

一、全面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现状

为了积极响应民办教育改革,泉港区学前教育也积极参与其中。众所周知,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发展以及教育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民办综合改革试点近些年的相关资料总结,政府扶持制度以及购买学位服务这一举措取得的成就是可喜的。在改革实施中,泉港区69所民办幼儿园入园率达到了95%以上,其中已经办证的幼儿园达到了42所。根据相关的数据分析,足以证明建立政府扶持制度和购买学位服务进一步规范了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也加大了无证民办幼儿园的整改力度,使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得到了提高,也使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变得更加规范。

除此之外,政府在实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助工程”中,出台配套政策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每人每年配套补助50元。可见,为了落实改革,政府加大了经费的投入,旨在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办学以及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总的来说,在政府的督导与评估中,民办幼儿园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普惠性学前教育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减轻家长的负担,在扩大民办园普惠性的同时,也遭遇了一系列扩展瓶颈,阻碍了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全面推行。

二、全面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泉港区普惠性民办园有31所,共有6000名幼儿,占民办教育的55%,在政府扶持制度和购买学位服务中,明显扩大了民办幼儿园普惠性。但是在对民办园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的同时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方面,在改革的同时,伴随着新的无证园现象,使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全面推行难度增加。同时,这些新增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人员配置不全,难以满足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使改革落实难度加大。

另一方面,民办幼儿园的安全意识不强,使普惠性学前教育推行质量受到影响。在办园经济效益与加大投入、确保安全方面,园所比较倾向降低办园成本,加大办园经济效益,所以致使幼儿安全存在隐患,尤其是校车方面,违规超载现象非常严重。此外,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由于道路较为狭窄,不利于幼儿的接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惠性学前教育的质量。

其次,民办幼儿园的收费灵活性太高,不好把握收费标准,并且出现了行业间竞争激烈的现象。根据关于民办园收费的相关文件精神,民办园应依据办园成本折价收费,具体收费数目有关文件未做明确规定,因此,民办园收费灵活空间大,收费随意性大。部分民办园为扩大招生额,任意压价,行业内部出现无序竞争现象,不利于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推行。换言之,“入园贵”仍然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者,普惠性幼儿园的管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政府购买学位服务的政策下,一部分民办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错误想法,在教学中采取一系列并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小学化教育倾向。

二、全面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建议

(一)对普惠性民办园进行统筹布局与规划

在各区的教育改革中,泉港区的教育改革落实较好,但是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普惠性,仍然应该积极地开展调研路线,了解民众对于普惠性幼儿园办学的要求。普惠性幼儿园的招生是面向全社会,因此对于幼儿园层次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异,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价廉的学校就读,所以要求政府在购买学位服务之前,要对当地的经济状况进行整体调查与对比,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收费标准要配合园所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使不同园所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正常运营。除此之外,要对普惠性学前教育推行的速度进行合理的设计。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扶持力度控制不好,反而会影响办学的质量。所以要结合当地的幼儿园进行规模的对比,并制定出一套联动机制与示范性改革试点。

(二)加大力度提升普惠性民办园质量

强化普惠性民办园的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提高业务指导。在普惠性学前教育中,很多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所以使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普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政府要加大力度建立学前教育研究组或者培训机构,对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进一步规范办学质量。其次,提高普惠性幼儿园的认定标准。对园所的规模、师资力量进行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并且在认定的园所中实行评估制度,对表现突出的普惠性幼儿园进行奖励,并且在当地或者全国进行推广与示范。同时在办园当中,不同的教学效率政府要给予不同的补贴,以此促进普惠性幼儿园在竞争中越办越好。

(三)落实动态监管机制

在全面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中,其质量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所以要实行动态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办学过程的监督管理。在这一制度的实施中,要重点抓好安全与卫生工作,确保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大普惠性幼儿园设施费用的投入,保证幼儿在教学中使用的任何设施都是经过严格质检,符合安全标准的,对于经济较为贫困的地区,政府也应该加大扶持力度,配备好安全性能较高的接送车等。除此之外,加大对于园所的卫生管理,使幼儿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落实动态监督机制还可以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实现全民参与教育的监督工作,也更加有利于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

(四)保障普惠性民办园队伍的稳定

为了有效地实施政府购买学校的服务,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是普惠性教育得到全面实施的重要举措。以此,在这一制度的推行中,可以通过加强经费监管来保障教师的待遇。同时要加大对于普惠性民办园教师的扶持力度,发放一些学历津贴、岗位津贴、园龄津贴,以此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参与到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中。

(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近年来,政府实行购买学位服务以及对学前教育实行扶持制度,不仅出台了配套资金、派驻公办教师等各项文件和政策,同时要求教师园长跟班实践学习——每年到实幼跟班一个月,以此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在政府的扶持与购买学位服务制度下,对示范园的师资进行免费培训,公办民办实施捆绑评价,使学前教育的监督与管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除此之外,对示范园实行一系列的奖励制度,比如,创建省级示范园奖金为10万元,市级示范园奖励5万元,区级示范园奖励3万元,进一步激励了各民办幼儿园的办学积极性。并且,在幼儿园建设中,政府依照相关的征地规范建立民办园,从建设到创建进行全程指导。在创建中,减免公共集体租金,每年进行先进示范园以及优秀示范园的评选,推动了普惠性资助及购买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使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在政府扶持制度与购买学位服务中,全面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崔世泉,袁连生,田志磊.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来自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2]田志磊,张雪.中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问题与改革[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3]胡杨.我国学前教育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高艳艳.政府主导学前教育模式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2.

建立推行 篇4

什么是人力资源会计呢?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查阅会计文献,有以下几种解释:(1)美国著名人力资源会计学家埃里克·弗兰霍尔茨的定义: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的成本和价值作为组织的资源而进行的计量和报告。这一概念明确了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内容是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而且明确了人力资源的成本支出和价值实现必须界定在“组织”这一空间内才能得以实现;(2)日本学者若杉明的定义:人力资源会计是通过会计方法和跨学科领域的方法,测定和报告有关人力资源的会计信息,以供企业的经营者及利害关系人利用。若杉明的定义是在弗兰霍尔茨的基础上,将“组织”界定为“企业”,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仅仅局限在企业这一营利性组织,而非营利性组织没有必要进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 (3) 我国会计学者阎达五、徐国君认为,人力资源会计应区分为人力资源财务会计与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两部分。人力资源会计是对人力资源进行价值核算和管理的一种活动:人力资源财务会计是以会计原则为准绳,主要鉴别、计量与提供有关人力资源的货币性信息,以使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的组织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是利用人力资源的货币性信息及其他信息,对人力资源进行选择、开发、配置、保护、评价等的会计管理活动。很显然这一概念是根据会计的职能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 (4) 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委员会于1973年的定义:人力资源会计是用来确认和计量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利害关系人的程序。由于这一概念包含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对象、方法及目标,所以为众多会计学家所承认与采用,是目前最权威的论述之一。

二、我国建立和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我国是80年代开始介绍人力资源会计的。1980年,上海《文汇报》发表了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先生的文章,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人力资源会计研究问题。1986年,上海翻译公司出版了陈仁栋先生翻译的费兰霍尔茨所著的《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第一次在国内系统地介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但此后,中国的会计学界在这方面步履艰难。目前,我国正处于向国内介绍和引进人力资源会计的阶段,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刚刚起步,实务应用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但从长远看,随着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的兴起、人本主义思潮的推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日益尖锐突出,也随着政府及企业管理当局观念的转变、劳动者权益保障意识的日渐觉醒,人力资源会计在实践中的推广运用已端倪尽显,且势不可挡。

1、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将不再是以资源为基础的时代,而是知识经济时代,即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在这一时代中, 经济的增长、财富的创造将不再主要依靠物质资料的投入和消耗, 而是主要依靠知识, 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将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规模经济和要素质量提高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两个方面,其中由于人力资本的增量而导致的知识要素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规模经济和物质资本质量的作用,即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贡献率远远大于物质资本。事实上,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能在二战后物质资本严重受损的条件下,经济迅速恢复、崛起,很大原因要归因于这些国家保存了丰富的人力资本,并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使用给予了高度重视,而我国经济的现实状况不尽如人意,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去有关人力资源的政策不合理,致使我国虽有巨大的人力资源数量,但在质量上却提高缓慢,加之管理上的束缚太多、太紧,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针对人力资源会计的运用可促使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的特点,为了在经济上尽快赶超先进国家,我国应积极促进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推行。

2、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我国人力资源十分丰富, 但分布极不平衡, 同时存在人口素质不高的问题, 开发和利用好人力资源, 对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 便于国家通过宏观调控, 组织人员的合理流动, 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 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生产资源, 通过对它的投入, 可以增加企业的产出。但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如何又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这就要求会计对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进行核算, 以考核其经济效益。同时, 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确定为资产, 正确区分了投资与耗费的差别, 可以使企业会计信息反映更准确。

4、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正确评估企业资产, 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需要。

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人、财、物等基本经济要素。尤其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 除了财、物资源外还存在着大批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他们是企业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但是, 传统的会计方法忽视了对人力资源价值的核算, 致使企业人才无偿外流;在资产评估中, 也低估了国有资产的价值, 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 实施人力资源会计, 全面计量企业的经济资源, 有利于对企业资产的正确评估。

5、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需要。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交往的日益增多, 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但在对外交往中, 我们也应重视人力资源的价值, 推行人力资源会计, 正确计量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 考核其经济效益, 争取合理的人工成本和价值, 维护我国公民的正当权益。

6、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财务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

事实上,单从会计核算原则来考虑,现行会计对人力资源的处理也有诸多不妥,一方面,将人力资源投资计入当期费用,违背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另一方面,人力资源投资支出的受益期不易辨别,其受益程度更是难以计量。同时,当企业大量裁员时,尚未摊销的人力资源投资支出本应作为人力资源流动的损失,计入当期费用,但现行会计并不能反映出这种损失,不利于经营者进行正确决策。所以,从遵循会计原则的角度而言,实行人力资源会计也很有必要。

由此可见,无论从国家宏观管理而言,还是从企业内部控制而言;无论从满足信息需求者的要求而言,还是从维护会计核算原则而言,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都势在必行。

三、我国建立和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可能性

人力资源会计自本世纪6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 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在国外许多大型工业企业和一大批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体育机构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实践表明, 人力资源会计可以向企业会计信息使用人提供一系列重要信息, 从而有利于相关各方进行经营或管理决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的成熟, 在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非常有可能的, 其可能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 为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奠定了基础。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知识、人才的重要性, 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多年来, 国家非常重视教育质量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不断增加对教育和科技的投资;企业也采取高薪聘用专家、重奖科技人员等措施, 加大对人力资源投资力度。“人力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成为人们的共识, 这就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2、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的建立为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创造了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为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流动提供了重要手段和根本保障;也使用人单位与从业人员之间实现双向选择, 有利于人力资源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人才的流动及其价值实现, 使人力资源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创造了条件。

3、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奠定了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

国外人力资源会计研究30多年来, 已形成了较成熟的理论体系, 并开始在实务中运用。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从80年代开始, 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 解决了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计量上的一些难题, 初步形成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理论, 并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具体运用提出了种种设想。这些理论研究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会计报表使用人对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需求是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动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与企业的兴衰成败关系越来越大, 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国家需要各种人力资源的信息以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宏观调控, 企业要对其人力资源的投资效益进行评判, 投资人需要了解人力资源信息以判断企业的人力资本保全及企业的发展前景。对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需求形成了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强大动力。

摘要:伴随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人们正在逐步接受将人作为一种最宝贵的资源加以使用和管理的观念, 而且一直在探索尽可能准确地计算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效益的理论框架和科学方法, 逐步形成了运用会计方法来评估组织的人力资源活动的方法, 即人力资源会计。本文拟就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可能性、其基本内容、会计核算的具体做法等方面内容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建立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必要性及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文善恩.著《人力资源会计》, 载《走向21世纪的现代会计 (中) 》刘明辉.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6年出版。

[3].葛家澍.主编《会计学导论》, 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 1988年版。

[4].阎达伍、徐国君《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框架》 (1996年《会计研究》第11期) 。

建立推行 篇5

聂云曹明涛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乙烯厂、热电厂发电车间克拉玛依 833600)摘要:建立和推进 HSE管理体系,是建立安全环保、提升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水平的有效方

法,对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HSE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安全环保的有力保障,但企业在推行HSE管理体系过程中仍然存一些盲区,因此,企业如何推进HSE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深远战略意义。关键字:推进HSE管理体系重要性有效对策

引言

HSE管理体系是一种科学、系统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在石油化工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它通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成为企业安全、稳定生产的保障,对企业持续快速发展也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并针对本行业在职业健康,生产安全,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进行统筹规划,建立综合架构,整合相关资源,使其达到系统化,标准化,可控化,连续化地对健康、安全、环境进行监控。自中石油集团公司推行HSE管理体系以来,独石化公司的健康、安全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员工树立了先进的HSE理念并提升了HSE价值观,制定和实施了针对员工的作业培训计划,安全管理的大多数要素得到了执行,但违章违规现象仍然存在,制约了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而且会造成不良影响,针对这些现状应在执行当中积极查找问题与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办法,使其更趋合理和完善,以适应企业日益严格的安全环保要求。

1、建立和推行HSE管理体系的重要性HSE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在其自身活动中,对可能引发的风险采取管理措施,控制其发生,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和环境破坏,最终实现企业的HSE方针和目标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因此在HSE管理体系当中,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而在国内风险管理定性化的研究和应用已有一定基础,但分级管理和定量化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如何对作业风险进行科学、全面的识别和评价分级,并基于分级结果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作业风险现代化管理方法体系,就成为风险管理的攻关目标和关键环节,更是HSE管理体系与公司行业特点相结合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总结安全管理经验基础上,建立和推行HSE管理体系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集团公司的HSE管理体系是建立在积累成熟的经验和继承行之有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外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在HSE一体化管理经验和传统管理模式的优秀内容,使其得到补充和完善。我们作为基层生产车间将其先进的理念引入到实际生产中,因为安全与生产都如影随形,生产装置和员工队伍是事故发生的场所和载体,也是安全管理大显身手的舞台,而HSE管理体系性能化实现又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方法,是实现本质安全不可缺少的保障。根治隐患、杜绝事故可使企业的生产发挥功能,实现其效益,充分体现HSE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2、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薄弱环节

2.1员工参与和执行HSE管理体系的积极性不足

HSE管理体系能否高效的运行关键在与企业的员工是否能积极参与进来,由于HSE管理体系执行时间短,标准要求高,系统理论复杂,专业化程度高,和我们过去的管理模式和行为习惯不尽相同,所以造成员工执行力不强,制度执行不到位,对偏差容忍度高,对体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

2.2安全培训与危害辨识不到位

在日常的培训学习中只注重职业技能培训,而忽视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培训。员工对于公司的各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识不清,理解不透,缺乏系统的学习与领会,不理解这些制度是员工安全的保障,单纯的为学习而学习,内心产生反感,对其不重视,应付检查。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风险评价,建立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通过系统方法,全面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在采取最佳控制手段降低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而现在依然大量存在员工在日常操作中依靠经验判断,主观臆断,对可能存在的危害意识不足,为求方便,随意简化操作,而不分析可能导致的后果,在结合上面所述的安全意识淡薄,习惯性违章就不可避免。

2.3员工的权利意识与安全意识较差

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质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总结一些重大安全事故我们会发现,许多员工的作业环境非常险恶,如果劳动者能表达自己的意志,显示自己的力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安全事故完全可以避免。因此,面对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完全有必要加大安全投入、加大对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力度、加强日常安全执法检查、加强员工的权力意识与安全意识。

2.4先进的HSE理念观念不牢固

一是企业领导人员虽然对安全生产及HSE工作非常重视,但由于有些领导干部对HSE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不透彻,对体系文件规定的内容了解不全面,处于理念认识层面,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实施载体。不能主动按照体系标准方法安排部署和检查落实分管业务范围内的HSE工作,即使有安排部署,也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长期性,没有长效机制。二是企业相关主管部门和安全环保部门在作业许可管理、工程项目安全环保管理、事故隐患管理、安全培训等方面仍然存在责任不清晰,流程不健全,衔接不畅通的问题,制约了HSE管理体系的规范有效运行。

3、新形势下提高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3.1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危害辨识的能力

3.1.1加强HSE培训工作

把HSE培训与制度建设相结合,规范化培训,培训任务不放松,突出安全环保内容和要求,生产操作人员定期进行技术轮训,增加安全环保专题培训,坚持全员持证上岗,将HSE内容放入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中,坚强承包商安全培训,不合要求坚决不能施工。

3.1.2建立动态危害辨识系统,提高员工危害辨识的能力。

建立动态危害辨识系统,增加资料收集力度,建立危害因素清单,划分作业活动,加强生产和施工作业前的危险分析和动态危害辨识,有针对行地制定防范措施,并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岗位,落实到具体个人,不定期收集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危害或员工建议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积极提高员工危害辨识的能力。

3.2学习先进的HSE理念,在HSE管理体系的实践上加强改进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全员参与的重要性,HSE管理系统效率的高低最终还是要取决于系统中人的作用,HSE管理要向社会延伸、向市场延伸。二是要做到HSE管理体系与企业业务活动的一体化,HSE管理是一种线性责任,只有企业的各个职能和层次在所有的业务活动中充分实践HSE管理,HSE管理体系才能达到系统的最优化,这同时也需要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做进一步的优化,HSE管理部门要逐步由管理型、监督型向咨询顾问型转变。三是要学习国际石油公司先进的HSE理念,改进对事故管理的认识和做法,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预防型的评价与风险管理。

3.3提高员工的HSE安全意识和理念

HSE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主体是人,人的行为是HSE管理的核心,因此从企业HSE管理对策来说,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提升人的意识和能力的HSE教育对策在HSE管理体系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这方面首要的是企业的管理者在HSE意识和理念上要有一个改变,HSE管理体系的优劣最终还是取决于管理层的作为。HSE意识的差异导致了管理思维上的差异,从而也造成了管理方式、方法的差异,因此要从根本上进行HSE管理的改变,还是要着重提高HSE管理的意识和理念。

3.4领导要高度重视HSE管理工作使之更规范有效的运行

一是企业领导人员要系统掌握HSE管理体系标准内涵,深刻理解标准的精神实质和核心内容,在推行HSE体系管理上能够全面体现有感领导,带头执行、落实体系标准和体系文件,形成整体氛围。由上级部门组织对领导人员进行HSE体系标准培训,并进行考试,人人过关,使各级领导干部在主管业务范围内能够主动按照体系标准和体系文件的规定去做,以保证分管范围内有效推行HSE管理体系。二是机关部门所有人员要进行体系标准培训,让他们认识到HSE 管理体系是全员、全过程的系统工程,不尽是安全部门的事,清楚体系标准、体系文件对自己业务系统的具体要求,对照标准和体系文件梳理工作程序和内容,根据职责分工编写相应的体系文件和规章制度,在工作中按照统一口径、标准和方法运作,改变机关部门平时不管、甚至不知道体系文件的具体内容,审核时补做假资料的现象。三是对HSE工作计划书的编制要实事求是、切合实际,该编写的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认真进行风险识别、评价的基础上编写。做到简捷、适用、有效,真正让HSE 作业计划书为基层识别控制安全环保风险发挥作用。

3.5 HSE管理体系标准模式的总结和探索

一方面应在现代环境管理、安全管理原理的指导下,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模式、经验,总结、探索和改进现有管理模式,形成适宜于本企业的HSE管理体系标准模式。另一方面要考虑HSE管理体系与其他HSE管理技术方法的结合,如清洁生产技术、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技术、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要考虑融入HSE管理。4结语

HSE管理体系最根本的目的是规范企业工作程序,建立不断改进的结构和运作方法,使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得到有效落实。而HSE 体系推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各级领导带头从自身做起、从源头抓起,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也需要广大员工支持配合与认真执行才能促进HSE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德蜀《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郑社教《石油HSE管理教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

上一篇:锤子科技下一篇:江苏泗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