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工建立职工诚信档案的办法(共8篇)
关于职工建立职工诚信档案的办法 篇1
关于下发《一四四团建立职工诚信档案办法(暂行)》的
通 知
全团各基层单位:
现将《一四四团建立职工诚信档案办法(暂行)》下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根据《办法》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细则。团场将于年终文明建设考核时一并检查职工诚信档案建立情况。
农八师一四四团
2009年9月17日
第五条 借贷款或物不按期归还。
第六条 不恪守诚信公约,不履行合约。
第七条 期诈和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不合格产品的行为。第八条 传播虚假政策及信息造成不良影响。第九条 其它生产、生活中重大的失信行为。第十条 职工诚信级别界定结果。
第四章 职工诚信级别的界定
第十一条 诚信职工分为“A级”、“AA级”、“AAA级”。
第十二条 基层单位成立职工诚信界定领导小组,每年对职工诚信等级界定一次,职工诚信档案当年无失信行为记录的,基层单位可界定为“A级”诚信职工;连续2年为“A级”诚信职工的,基层单位可界定为“AA级”诚信职工,连续2年为“AA级”诚信职工的,基层单位可界定为“AAA级”诚信职工。界定为“AAA级”是诚信职工的最高等级,由团场颁发荣誉证书。连续界定为“AAA级”诚信职工的,不再重复颁发荣誉证书。
第十三条 职工基本信息及家庭其他成员和临时用工与其生产、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失信行为,其信息也录入职工诚信档案,并作为职工诚信界定的依据。
第十四条 在基层单位党支部领导下,成立职工诚信级别界定小组,负责审核职工失信行为及诚信档案信息,并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查、公示后对职工诚信行为以及诚信级别进行界定,由职工诚信档案管理员录入职工诚信信息登记卡。
第十五条 团、连二级评定的职工诚信结果应延续使用。
第五章 职工诚信档案的管理
第十六条 职工诚信档案的建立和职工诚信的界定由基层单位统一管理,信息的录入、更新和日常管理工作由职工诚信档案管理员(政工员)负责,纳入政工员职责范围,并作为考核政工员员的重要内容。
第十七条 职工诚信档案的基础信息资料是职工诚信信息登记
备,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建档水平。
第二十六条 基层单位要设立职工诚信监督电话和举报信箱,畅通职工失信信息获取渠道,奖励主动提供或举报职工失信行为信息人员。
第二十七条 职工诚信信息登记卡,每5年由连队职工诚信档案管理员报备档案管理部门归入个人劳动或人事管理档案。
第二十八条 基层单位诚信职工档案管理员工作变动,基层单位党支部要组织做好诚信职工档案管理工作交接,具体业务顺延给接任人员。
第二十九条 基层单位既要建立书面的职工诚信档案,又要建立职工诚信电子档案,做好备份管理,确保职工诚信信息延续性和完整保存,有条件的单位要通过计算机实行管理,逐步实现团连二级诚信资源共享。
第三十条 职工因工作调动或户口迁移,应将职工诚信档案一并随调动和户口迁移至安臵地。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各单位根据本办法,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团场。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关于职工建立职工诚信档案的办法 篇2
1 数字化职工书屋的发展
1.1 职工书屋的定义及其发展现状
所谓“职工书屋”实际上是全国总工会为了保证广大职工的文化权益, 尤其是一线农民工、职工等的基本权利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 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公益工程, 在丰富基层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由全国总工会统一命名的“职工书屋”一般将工业园区、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工地等作为主要的建设场所。其图书配送以及书屋办公室建立和管理等都是由全国总工会主管。另外, 中国工人出版社在全国设立了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的图书配送中心, 主要负责对各个企业书屋进行图书配送, 同时还要负责《职工书屋》专刊的编发、图书馆业务的指导和服务等日常相关工作。
全国总工会在2012年年底之前建立了1 000家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 并几乎完成了对所有的职工书屋示范点的图书配送, 并在全国多个省市和企业建立了职工书屋。
1.2 数字化技术对职工书屋建设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字化职工书屋建设成为了提高效率、完善职工书屋管理的重要举措。
数字化职工书屋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实现了图书查询、使用、阅读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 其中包括资产登账、读者注册、图书查询、借阅管理、图书入库等一系列环节。数字化职工书屋建设需要一套专门的信息化软件以及配套工具, 并且不断改进, 成为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的重要工具, 有效实现职工书屋的数字化升级。
另外, 在传统的职工图书馆管理过程中, 图书采购、资金运用、还书过程等会出现诸多问题。尤其是对一些条件较差、规模较小的职工书屋来说, 如果采用传统手工管理的模式, 会给职工书屋的运转带来很多问题, 管理员会十分忙乱, 容易出问题。因而, 数字化技术有助于企业形成高效、科学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2 建设数字化职工书屋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 数字化管理技术不断发展、应用手段不断改进, 职工书屋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也大大提升, 为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2.1 有效消除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职工书屋由于信息处理的速度缓慢、人工审核效率较低等原因, 通常会在图书采购、账务、借还手续等方面存在大量的问题。
首先, 在图书采购的过程中, 企业会为职工书屋提供大量的图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使用传统的图书采购管理模式, 采购人员就不能有效获得职工书屋中的藏书状况, 容易发生采购人员重复购置相同图书的状况, 最终导致同一图书的复本过多, 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 在图书的借还过程中, 由于图书和借书人的数量过多, 图书管理员无法获得相关有效信息, 容易出现差错率高、手续繁琐等状况。另外, 由于传统的借书证通常都是一样的, 图书管理员在管理、登记以及时间、书名等记录方面容易出现纰漏, 最终引发矛盾, 导致资产的流失和读者的投诉, 图书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第三, 传统的图书馆模式对于读者借阅图书等也造成了很多不便。由于图书数量和种类众多, 读者对图书的检索也十分麻烦。很多读者找了半天才发现书已经被借走了。而在数字化职工书屋当中, 图书管理员可以对图书进行数字化管理, 在图书馆的数字化系统中对图书进行统一录入, 并对借阅情况等进行管理, 以此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率。
2.2 充分保障职工的学习权, 提高其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知识的作用越来越来重要。如今一个企业是否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企业能否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而决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就在于职工的综合素质是否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利用职工书屋, 让员工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 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 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建设企业数字化职工书屋的过程中, 职工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可以在知识储备量上得到明显的提升, 而且有助于其知识系统和知识结构的更新, 以此满足职工更高层次、更多方面的需求。在运用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的过程中, 职工也可以提高自身学习的效率, 不仅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专业知识, 在专业上有更为深刻透彻的理解, 而且还能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拓宽自身的知识广度。
2.3 创造企业文化, 为企业培养和谐高效的氛围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背景下,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建设当中都会形成自身的文化特征, 代表了企业的道德规范、经营理念、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在向社会展现企业的信誉、影响力、整体形象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对日后企业的发展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成为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持续进步。企业职工书屋在建设的过程中, 在提升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基础上, 还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创造和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 并形成更具活力、更具特点的企业精神, 并让企业文化成为连接企业和员工的文化枢纽, 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我突破和自我发展。
3 如何建立与管理数字化职工书屋
数字化职工图书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管理者的关注。数字职工图书馆在近几年已经较为成熟, 其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职工书屋数字化建设成为提升企业员工素质、构建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长期科学有效发展的关键因素。
3.1 确保正常的职工书屋投入是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
要建立数字化职工书屋,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职工书屋的设施, 更换旧设备、增加新设施, 确保对于书屋建设的总体资金投入。这一过程中,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对书籍的补充。随着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 新的科技和知识层出不穷, 涉及新的领域、新的思想、新的方法的图书也是不断推出。如果职工书屋无法提供全面、多样的书籍, 尤其是部分专业知识的书籍较少, 那么就不能满足员工学习和阅读的需求, 无法丰富职工的阅读生活, 更不利于他们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高。
3.2 提升职工书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职工书屋的投入还涉及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数字图书馆整体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 甚至影响到职工书屋能否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 企业需要对自身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首先, 管理人员应当注重对于管理软件的学习。一般情况下, 图书馆管理软件都是单机版, 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一台电脑上完成对图书借阅、图书编目、资料检索的管理工作。另外, 数字书屋的管理人员还需要通过软件来帮助读者注册。第二, 数字化职工书屋建设还涉及软件的维护, 而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任务, 这就需要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具有维护系统的能力, 以此来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
3.3 构建长期有效地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
企业职工书屋由传统的手工管理发展到单机系统管理, 再逐步发展至网络系统管理,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条件, 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图书管理软件, 以此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员工的满意度。
一方面, 企业职工书屋应当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与专业软件公司合作, 明确提出该软件需要具备的功能, 定制网络版的图书管理系统。例如, 职工书屋中的图书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更新, 便于员工检索;通过对员工借阅图书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 帮助不同需求的读者查阅图书, 并可以让读者通过图书书号来进行查询等。
另外, 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软件的逾期提醒功能, 找到长期借书不还的员工, 以此避免图书馆的资源和财产损失。另外, 数字职工书屋的软件还应当提醒管理员对数据进行定期清理或备份, 大大提升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4 利用条码扫描等技术, 提高管理效率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数字化职工图书馆的建设需要通过更加便捷、更加科学的方式让员工去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文化, 并且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学习中, 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水平, 从而让企业的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营造和谐、高效的工作氛围。
因此, 在具体操作上, 图书管理者可以利用单机版本的图书管理系统, 实现对程序的不断修改和扩展。另外, 不干胶条形码等也可以应用到馆内所有图书和借书证当中, 并且输入图书和读者的信息, 这样还书、借书时, 管理员只需要扫描一下条形码, 避免了读者排队的状况, 使管理效率倍增。
4 结语
总而言之, 构建数字化职工书屋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职工, 而且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项有利于长久发展的大计。企业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办职工书屋, 提升职工的知识修养和阅读能力, 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文化素质, 构建和完善企业文化, 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与此同时, 企业在建立数字化职工书屋的过程中, 还应当不断适应当前的社会竞争环境, 完善数字书屋的管理手段和方式, 保障数字化图书馆实现更为长远、科学的发展。
摘要:职工书屋在促进企业自我发展、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并为争做知识型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对建立职工书屋的重要性进行探究, 提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字化职工书屋的建设和管理。
关键词:数字化,职工书屋,建立,管理
参考文献
[1]边志文.职工书屋建设初探——以大同市工人图书馆承办书屋为例[J].晋陶学刊, 2009 (3) :50-52.
[2]贾永.农家书屋数字化平台的自动应答模块分析与设计[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 2012.
关于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档案 建立
诚信,作为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显得越发重要和倍受关注。诚信对于个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文明进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在未来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本。大学生是思想素质、文化水平都相对较高的群体,诚信理应成为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但是,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失信因素的影响,在大学校园这片净土里亦出现了诸多诚信缺失现象,重建大学生诚信已迫在眉睫。鉴于目前大学生诚信状况缺乏记录和监督的情况,笔者认为在高校应该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弥补高校大学生诚信缺乏记录的现象,从而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促进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并为构建整个诚信社会做贡献。
一、诚信与信用、信誉的基本含义及其关系
1.诚信、信用、信誉的基本含义。诚信与信用、信誉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意义相近的三个词,其含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诚信一词由“诚”和“信”两个单音字组成,“诚”是指人内在的德性,“信”则是诚的外在表现,“诚”和“信”联结成一个词,表达的是一种真实无伪、信守诺言、言行一致的美德。
《辞海》中“信用”一词的本义是“谓以诚信任用人”和“信任使用”,这种意义上的信用和信任同义。另一种含义是指“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对他的信任。”
《辞海》中对“信誉”一词的解释为它是道德评价的概念之一,指个人或社会集团履行承诺和义务的水平以及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可信任程度,是人或社会集团的社会信用和社会赞誉的统一。讲究信誉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方面。
2.诚信与信用、信誉的关系。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诚信主要是一个道德概念,体现在个体身上称为品德,属于社会道德意识形式。而信用体现的是个体诚实守信的德性和人格。可以说诚信是信用的基础,信用要求诚信,诚信和信用可以赢得信誉,信誉是讲诚信、守信用的必然结果。可见诚信是最基础的道德规范,所以笔者认为可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如实记载称为“诚信档案”更合适一些。
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意义
自古以来,我们就十分重视诚信无欺的品德修养,将其视为立人、立业和立国之本。在古代社会,诚信是建立在道德伦理基础上,主要依靠道德主体的自觉践行。而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过程中,诚信则是建立在道德伦理与制度伦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它不仅依赖于道德主体的自觉践行,更多依赖于法律和制度的强行约束。面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严重现象,笔者认为建立诚信档案,尤其是为大学生建立的反映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水平状况的诚信档案,是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对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来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对社会。目前我国正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是诚信的社会。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也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保证,诚信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之一。我们知道,人是组成社会的单个细胞,没有个人的诚信,也就没有社会的诚信。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宰,可以说学子诚信关乎社会未来。为他们建立诚信档案,既能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又能宏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2.对学校。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成功加入WTO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道德适应相对滞后,诚信缺失现象在大学校园里日益滋生。而为大学生建立的诚信档案,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行为的客观记载,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可以促进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从而引导大学生完善自身素质,营造一个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良好的学校舆论氛围。
3.对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他们立身处世的一笔宝贵的财富。美国管理学者华德士提出,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就是建立个人品牌。诚信档案也是大学生人格魅力的见证,它为大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打好坚实的第一步,为他们踏上社会提供一张“道德通行证”。诚信档案的建立也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给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就犹如在大学生头上套一个无形的紧箍咒,促使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取信于社会和他人,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
三、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
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是学生档案管理中的一项新措施,填补了学生档案管理的一项空白。对于这一新生事物,笔者认为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应以真实的诚信档案信息为基础,以动态采集和整理为保证,借助网络实行开放式管理。
1.实事求是,确保大学生诚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大学生诚信档案所有的记录内容均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写实性记录,所以在记录过程中要确保档案内容的绝对真实。对学生的诚信表现要进行客观记录,记载的内容既应包括将诚信的优秀表现,也应包括不讲诚信的缺点记录,这也是档案信息的本质要求和体现。
2.主动出击,做好大学生诚信信息采集工作。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大学生基本信用状况的描述,应以学生在校的操行记录作为主要内容,由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行为具有动态特点,所以应随时追踪学生的诚信状况,做到诚信档案信息的动态收集和管理,这样才能确保采集信息的齐全完整。
3.借助网络环境,实行网络化动态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人类已逐步进入网络化时代,我们面临的是全新的网络环境。我们应该借助网络环境,建立开放式诚信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其含义有二,含义之一是将诚信档案电子化,随时将学生最新的诚信信息输入数据库,以实现诚信档案信息的动态化和即时性。含义之二是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诚信档案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供就业单位和其他机构查阅,从而将学生诚信档案的利用从个人、学校延伸到社会。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因为涉及到个人隐私权和社会认可度的问题,其信息的收集和披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大学生自愿原则,首先是自愿建立诚信档案,其次是如需要调看大学生诚信档案,必须得到大学生本人同意,即本人授权的原则,从而处理好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公布与保密的关系。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高校主动接受社会综合评价其教育质量,主动为社会提供学生诚信信息的有益尝试,这不论对于社会而言还是对大学生个人来说,都是双赢的好事。目前已有许多高校建立了大学生诚信档案。但大学生诚信档案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其管理实施过程中势必有许多困难,我们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使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逐步走上正规轨道。身在大学校园这片净土上的大学生们,也要时刻牢记“诚信”二字,使诚信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认真谱写自己的诚信档案,为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昊.高校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的不足与对策.兰台世界,2005,(7).
关于职工建立职工诚信档案的办法 篇4
因用人单位或者档案托管机构原因造成职工档案部分丢失损毁的,用人单位或档案托管机构应当及时到档案要件原出具单位、用人单位属地档案馆或者其他相关部门查找相关材料,补办档案要件。
因职工档案丢失损毁无法办理退休、参加社会保险等事项时,可由用人单位或档案托管机构负责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劳动关系认定书》。
企业破产尚未完成档案移交的,由清算组负责处理。提供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1、职工档案丢失损毁的证实材料。
2、职工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本人填写的履历表。
3、能够证明招收、分配、安置时间的相关原始存档材料或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的原始材料复印件等。
4、原户籍迁出地或迁入地公安部门加盖户籍章的迁出或迁入手续复印件,下乡所在农场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加盖公章的证明信及出具单位加盖公章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登记表(名册)复印件等。
5、毕业证书或毕业院校出具的证明、学校档案管理机构盖章的毕业成绩单复印件等。
6、核发岗位技能(职称)证书的部门出具的证明及本人持有的证书等。
7、单位原始考勤记录、工资支付凭证(记录)或职工资发放名册、调整职工工资名册及同期参加工作的职工历次工资升级过程表等。
8、调出(调入)单位出具的证明、介绍信存根、在本单位工资支付证明、社保经办机构出具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情况证明、缴费单据、手册等。
9、重新补签的劳动合同书和补办的劳动合同变更、解除手续等。
10、居住地派出所出具本人无刑事犯罪记录证明。
关于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 篇5
员工制度的指导意见
为落实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精神,提高机械冶金建材行业企业职工素质,打造职工创新工作平台,提高职工岗位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和首席员工制度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1、“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革新热情。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将职工的聪明才智集中到服务国家发展中心、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上来。通过建立使优秀技术工人脱颖而出的首席员工制,调动广大职工钻研技术,提高技能的积极性,培养和造就一批素质高、技术精、作风硬的新型劳动者;通过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用劳模典型的先进事迹、崇高思想和过硬技术,团结、引领、激励广大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2、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和首席员工制度,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发展经济的战略部署,以劳模先进为带头人,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方向,积极搭建劳模领军、职工参与的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广大职工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通过创建规范化、标准化职工创新工作室,进一步放大职工创新品牌效应,营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氛围,培养更多的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专家型职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过建立推行首席员工制度,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职工经济和社会地位,进一步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和首席员工制度的工作内容
3、职工创新工作室是以在技术研发、专业技能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知名劳模、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物为负责人,以本企业、本行业技能人才和优秀职工为主要成员,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职工素质为目的,围绕生产经营、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重点、难点问题等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活动的职工团队。主要任务是推广普及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促进企业职工技能素质的提高,具体是围绕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学习交流、合理化建议等活动。通过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建立,促使广大员工争当勤奋学习的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的智囊团;争当艰苦创业的奋斗型员工,成为企业的排头兵;争当敬业奉献的事业型员工,成为企业的顶梁柱。
4、首席员工制指企业员工中席位和职位最高的员工,是企业的“尖子工人”、“金牌工人”,是职工学习及工作的典型和模范。
首席员工的岗位是企业中的非领导岗位,是企业中关键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中技术密集的工种和岗位。首席员工制是一种长效激励机制,帮助优秀员工实现专业技术领域的自我价值。它与岗位管理结合,在岗位序列中设立“首席岗位”;与薪酬待遇结合,享有一定的“首席岗位津贴”。“首席员工”要有严格的评审条件,评选的是企业内部技术工种的带头人,岗位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的“技术尖子”。通过设立首席员工制度激励一线优秀员工勤奋工作,勇于创新,发挥特长和技术优势,促进技术的传承和发扬。首席员工制度的建立可以弥补岗位工资分配制度的缺陷,有利于推动分配制度改革,为企业岗位竞争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营造事业留人、价值留人的环境。
5、职工创新工作室和首席员工制度必须要紧紧围绕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关键技术岗位和重点生产环节,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每年设立不同的攻关课题和科研项目,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点。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降本增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和技术成果转换等多方面开展专题创新活动。以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为根本,着重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实践中碰到的技术难题。依托职工创新工作室和首席员工评比制度,开展以“传帮带”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提高全体职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三、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和首席员工制度的原则
6、坚持服务企业发展中心的原则。职工创新工作室、首席员工制都是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新发展,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目标,从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服务的实际出发,全面加强职工技能素质建设,提高广大职工技能素质和岗位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打造坚实的技术支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7、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职工创新工作室、首席员工制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职工、依靠职工、发展职工,为职工实现人生职业目标服务,提高职工的社会地位和责任感。努力打通职工的职业发展通道,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创新环境,拓展职工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企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8、坚持群众性原则。职工创新工作室、首席员工制度要面向企业全体职工,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引导广大职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要完善公开选拔制和聘任制,通过传帮带,将先进的技术知识传递给广大职工,从而提升全体职工的技能素质。
9、坚持先进性原则。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围绕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和业务创新活动的工人组织,必须强调参加者的技术先进性、创新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首席员工制度更加强调获得者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高超的操作能力,必须在员工中做到“出类拔萃”,能成为广大职工的榜样,能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10、坚持动态性原则。职工创新工作室要建立成员考核、工作室考核机制,以最终的创新成果检验成员和工作室的工作业绩,工作室成员能进能退、能上能下。首席员工的评选、聘任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不搞终身制,建立严格的定期评选与考核制度,确保首席员工保持先进性和充分发挥榜样与示范作用。
11、坚持示范性原则。无论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建立或者首席职工评选,都要着力于通过对首席员工和职工创新平台的搭建,树立起劳动技术和技术革新方面的标杆模范,引领广大普通职工向模范学习,积极提高自身技术素质。
12、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对获得首席工人或在职工创新工作室取得创新成果的职工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精神奖励可以提高获奖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成就感,物质奖励可以激发职工对于技术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热情。坚持两种奖励相结合,有利于营造全体职工自觉努力学技术、学知识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和首席员工制度的工作要求
13、要围绕出人才、出机制、出成果的目标,充分发挥劳动模范、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在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的骨干作用,以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薄弱点为中心,推广新工艺、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发明创造、节能降耗等活动,促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
14、各单位党政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和推行首席员工制度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形成职能部门具体抓,工会积极配合的长效机制。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严格评选程序和评定标准,建立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管理,切实把两项制度落到实处。全委委员单位都要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和首席员工制度。
15、加强沟通协调。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加强部门沟通,注重工作指导,创造有利条件,逐步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挂帅、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特别是要积极协调配合各部门,在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建立、设备的配备、人员安排、资金协调、技术推广、技术协作等方面开展工作,在大力推进首席员工制度的评比体系建立中开展工作。
16、职工创新工作室、首席员工制度要面向全体职工,广泛动员,形成人人争相加入创新团队、人人争当首席员工的良好工作氛围,使两项制度成为职工发展之路、成才之道,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岗位成才的积极性。发挥首席员工、劳动模范的示范、引导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加快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17、加大对职工创新工作室和首席员工制度重要意义的宣传,努力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加大对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首席员工先进事迹的宣传,努力营造尊重和关心高技能人才的良好环境。认真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加强交流,促进制度的不断完善,努力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8、加大职工创新成果的转化力度,缩短从创新成果到现实应用的周期。加强计划引导与调控,充分发挥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财务支持、做好后勤服务,构筑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撑体系。依法明确权、责、利归属,规范协调成果转化行为。通过创新者独自或与企业、中介公司等联合创办企业推广应用创新成果;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人才交流、开展合作,促进创新成果走向社会。
推进职工技术创新 以科技成果树标杆 ——河北联通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纪实
2011-11-3014:17
中国信息产业网官方微博
今年5月10日,“吴建辉创新工作室” 喜迁新址,揭牌仪式在石家庄开发区联通二枢纽隆重举行。石家庄联通专门投资20余万元,在二枢纽办公大楼为吴建辉建立了新的、现代化的创新工作室。
“吴建辉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7月,是2010年石家庄市10家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之一。该工作室分别担负着石家庄市分公司本地网传输、交换、动力设备的维护和技术管理工作。所有工作室成员都是所在专业的技术骨干,在日常工作中善于创新、敢于创新,都有小发明、小革新成果。工作室把节能降耗、节约运营成本和基础管理工作列入首要课题进行攻关,积极探索机房环境用电节能技术。从无线报务员到空调机务员,如今已是石家庄联通设备维护中心技术主管的吴建辉,两次荣获省劳模称号,并先后获得首届河北省“百名能工巧匠”、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激发职工创新的“发动机”
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2009年河北省总工会开展了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河北联通工会积极响应省总工会号召,确立了创建“吴明工作室”的初步方案,建立了工作室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并邀请省总工会领导前来指导,得到了省总工会的支持和认可。
工作室成立后,河北联通工会和省传输局工会认真按照创建标准,进一步整合资源,调整技术力量,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制度准则,对工作室进行了升级改造。经过申报审批、检查验收,2010年9月,在河北省创建100家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中,该工作室更名为“吴明通信技术创新工作室”,并率先挂牌,成为河北省总工会直接管理考核的20个职工创新工作室之一,工作室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石家庄联通的“吴建辉工作室”、省公司本部的“屈玉阁工作室”分别作为石家庄市总工会和省公司管理考核的工作室,已列入省总工会首批命名的100个工作室。
由于各级工会组织的精心打造、不断扶持,职工工作室不断推出新的技术成果,为企业创造出直接经济效益,为公司发挥职工首创精神、挖掘职工潜力、推动技术进步营造了有利环境,为职工技术业务素质的提高搭建起畅通的渠道。创新工作室也成为吴明本人发挥其技术领军作用、开展技术交流培训的平台和窗口。据介绍,下一步河北联通工会将在具备条件的单位有计划地新建职工创新工作室,继续做好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进一步挖掘职工群众的创新潜能,使工作室成为推动人才成长的摇篮,带动广大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公司领导为职工创新工作室揭牌
发布时间:2012-09-1点击次数:
180
9月10日,公司工会主席董淑建为陈继祥技师创新工作室揭牌。
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积极为员工成长搭建舞台,公司不仅积极鼓励员工参与技能鉴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首席员工、技能竞赛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员工学知识、练技能、求创新的热情,涌现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技术能手和技术带头人,有力推动了公司各项工作水平的提升。陈继祥创新工作室现有成员11人,平均年龄30.7岁,全部具有大学本科学,其中高级技师2人,技师7人。陈继祥带领技师们通过生产器具、小型仪器的研制、软件开发,攻克了许多带电作业原有的技术难题,有力推动了公司带电作业及其它各项工作水平的提升。同时工作室注重技能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传递,先后有自动走线器、绝缘导线自动剥皮机,绝缘杆泄露电流测试议以线路登高安全预警器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并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利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授牌仪式上,董淑建为工作室今后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发挥各自所长,围绕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创新和攻关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引导队员学有方向、学有目标、学有动力,从而推动“技师创新工作室”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充分发挥技术专家、技能专家的作用,并主动参与到“技师创新工作室”的创新项目活动中去;利用“技师创新工作室”载体,去影响、带动广大职工自主创新,永攀新高;关心、支持高级技师的创新工作,为创新工作室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工作方便,努力在公司系统营造学知识、学技术、争先进的良好氛围;要善于抓亮点、提高思想认识,调动积极性,号召全员参与生产创新,引导员工把精力用在工作上、用在提高工作效率上,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敬业爱岗精神在公司得到不断的弘扬。
关于申报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通知
日期:2011-10-10 各直属基层工会:
为调动全区职工投身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响应区委号召,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推动企业、事业单位自主创新和促进节约环保,淘汰落后产能,适应产业升级,加快经济方式转变和人才培养。区总工会、区科委决定在2010年全区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申报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构成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以在技术技能、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劳模,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物为负责人。围绕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人才培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团队。
二、职工创新工作室主要任务
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方法,带动行业或专业技术技能素质水平的提高,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管理创新、科学研究、学习交流等活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三、职工创新工作室申报的基本条件
1、以一名在技术、业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劳模、技术技能领军人物为负责人,组成团队开展工作;
2、具备开展创新活动的基本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
3、具有完整的管理和工作制度、规划目标;
4、有一定的工作经费,以保障创新活动的正常开展;
5、每年按照工作计划至少完成1—2项创新成果,带动职工参与创新活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根据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申报标准,填写《职工创新工作室申报表》(一式两份),由各直属基层工会统一向区总工会群众生产部申报,申报截止时间为10月31日。
四、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建立
经审核、认定,2011年在全区建立10家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以领军人物名字进行命名挂牌,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对其中表现优秀效果突出的工作室,可推荐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
五、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1、各基层工会和所在企事业相关部门对职工创新工作室实行全过程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时总结推广职工创新工作室取得成功经验科技成果,协调处理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他有关事项,所在单位应尽力为职工创新工作室创造条件,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和必要的活动场所。职工创新工作室须每年初向主管部门提交工作计划,并于年底报告完成情况
2、经命名的10家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每年向区总工会群众生产部提交一份工作总结并积极配合宣传推广活动。
3、对于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创新成果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将予以摘牌。
联系人:刘萍
王蓓
联系电话:82510084/82510092
海淀区总工会
海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1年9月21日
附件:职工创新工作室申报表.doc
关于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组建工作的通知 日期:2011-04-27 来源:朝阳区卫生局 【字体:大 中 小】【颜色:黑色 红色 灰色】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各街道、地区、功能区总工会;各局、公司及直属基层工会:
按照北京市总工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申报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朝阳区职工素质建设工程,调动广大职工投身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广大职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广大职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朝阳区总工会、朝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朝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决定在全区开展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活动。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人员构成
职工创新工作室是以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知名劳模、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物为负责人,组织带领本企业、本行业一线职工,围绕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人才培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职工团队。
二、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主要任务
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方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解决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技术发展瓶颈问题。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管理创新、科学研究、学习交流等活动,最大限度地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培养企业发展所急需的科技、生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三、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基本条件
1、以一名在技术、业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知名劳模、技术技能领军人物为负责人;
2、有用于开展创新活动的基本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
3、具有完整的管理制度、规划目标和工作计划;
4、有一定的科研经费;
5、每年至少完成1-2项创新成果,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6、带动职工参与创新活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达到一定比例;
7、每个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人数应在15人左右,基础条件较好的工作室可适当增加团队人数,但不宜超过100人。
四、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建立步骤
1、依据条件自主申报(5月底前);
申报需要上交的材料包括:
(1)《职工创新工作室申报表》(见附件2)(一式两份);(2)所在单位的推荐材料,内容包括该工作室近年来工作内容、科研项目和取得的其他成绩以及该工作室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等;(见附件3)
(3)反映该工作室近年来工作内容和成绩的照片3-5张及领军人本人蓝底证件照一张,有条件的可提供相关视频。
(4)以上内容的电子版材料,发送电子邮件或提供光盘均可。
2、区评审领导小组进行评审与实地考察(6月底);
3、对符合条件的工作室进行挂牌(7月—9月);
4、区评审领导小组组织复查(12月)。
各基层工会要在推荐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本地区、本单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并对其进行管理和考核。
五、对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表彰和奖励
1、经区评审领导小组审核、认定,成绩突出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将以领军人物名字进行命名,并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支持;
2、科研成果能够较快推广的,将做为优秀成果项目向区科委、区科协推荐,经科委、科协审批后可获得经费支持;
3、经区评审领导小组复查优秀的,将推荐为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同时推荐参加市总工会组织的成果展示活动;
4、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将做为市区级先进人物或高技能人才的推荐人选;
5、对管理规范、创新成果显著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将通过媒体予以广泛宣传。
六、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1、职工创新工作室须每年3月份向区总工会提交工作计划,并于11月份完成工作总结,命名的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须每半年向区总工会提交一次工作总结并积极配合宣传推广活动。
2、各基层工会组织负责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申报和创建工作。对工作室的申报立项、设备配备、人员安排、资金落实、技术推广、技术协作等工作,要加强管理和统筹协调,确保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正常运行。
3、申报单位工会组织应当尽力争取行政支持,努力为职工创新工作室创造条件,提供所需的活动经费和必要的办公场所。
4、各级工会组织对本地区、本单位职工创新工作室要实行全过程的指导、管理和服务;要及时总结推广职工创新工作室取得的成功经验和科技成果;要积极协调处理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对活动流于形式、管理不规范、没有创新成果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区评审领导小组将予以通报,对整改后效果仍不显著的区评审领导小组将撤销其命名,直至摘牌。
七、联系方式
区总工会
联 系 人:侯雪峰
联系电话:65099615 电子邮箱:hxf8731@sina.com 区科委
联 系 人:夏春玲
联系电话:65099684 电子邮箱:jhk65099684@126.com 区科协
联 系 人:李友军
联系电话:65099725 电子邮箱:lyj60727@sina.com
辽宁电科院成立首个职工创新工作室——“于同伟工作室”
2012-09-26 16:33
原文链接
北极星农网讯:9月10日,辽宁电科院成立首个职工创新工作室——“于同伟工作室”。
为深入推进辽宁电科院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按照《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辽宁电科院《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实施方案》的有关部署和要求,辽宁电科院挂牌成立了“于同伟工作室”。工作室现有成员8人,博士生1名,硕士研究生7名;具备高级技术职称5名,中级技术职称3名。曾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其中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工作室主要负责开展智能变电站技术测试研究,发现并解决智能变电站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试验研究智能变电站新技术,对新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评价,提出新技术的改进方案和发展方向,为智能电网的技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工作室带头人于同伟表示:当前,智能电网技术快速发展,要想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智能电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特别需要多个专业进行协同作战。为此,辽宁电科院成立(于同伟)工作室,实现了打破专业限制的目标,把各专业的顶尖技术人才汇聚在一起,共同为推进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工作室的目标就是要力争在智能电网技术发展上多出成果,为推进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智能电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工作室成员、高级工程师郑志勤表示:工作室的成立,是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推动和鼓励,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将进一步拓展电力系统运行仿真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在电网仿真、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平台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工作室成员、高级工程师、博士宋云东:工作室要充分发挥跨专业人才的这种集合的优势,整合团队的力量,特别是工作室的成员积累了大量的直流输电工程的工作经验,因此要以大连柔性直流工程为契机,扎实开展柔性直流相关的技术研究,争取多出重大成果。
关于职工建立职工诚信档案的办法 篇6
中共湖北省纪委、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中共湖北省委高校
工委、湖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省经济委员会、湖北省监察厅、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湖北省总工会、湖北省工商业联合会文件
(鄂纪发[2007]29号)
关于建立和完善区域(行业)性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指导意见
为适应我省非公有制企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通知》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总工会关于在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的通知》等要求,现就建立和完善区域(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职代会)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和完善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的重要意义
区域(行业)性职代会是指在同一区域(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发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等),或者同一行业以及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内规模较小、职工人数较少的企业,建立联合职代会,协商解决带共性问题的民主管理制度。在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团结动员广大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发挥国家主人翁作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履行工会基本职责的必然要求。建立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有利于职工以规范有序、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有利于维护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公正、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科学管理,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的基本原则
建立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进一步拓展了职代会的范围,突破了企业界限,是一项政策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工作,实践中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1、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工作必须在区域(行业)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确保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的健康发展。
2、区域(行业)性职代会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运作,同时,对于具体作法尚未规范的,要在实践中通过总结经验逐步加以规范。
3、区域(行业)工会代表职工与区域(行业)行政和企业经营者进行沟通协商,达成共识,不能单方面作决定,更不能单方强制推行。
4、要借鉴国有、集体企业职代会的有效做法,结合自身实际,从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
5、要边建制、边规范、边活动,切实发挥区域(行业)性职代会的作用,努力使这项制度
得到区域(行业)党政的支持,成员单位经营管理者的认同和广大职工的欢迎。
三、区域(行业)性职代会的性质和职权
区域(行业)性职代会是建立在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政治上平等、事业上合作、利益上共享的一种民主管理制度,因此,它是区域(行业)内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协调区域(行业)内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区域(行业)性职代会主要行使下列基本职权:
1、听取区域(行业)内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情况和发展规划的报告、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报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重要事项情况的报告、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和职代会等民主管理情况的报告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对区域、行业内企业带有共性的规章制度、奖惩办法,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休息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措施、保险和福利、女职工和未成年工权益保护、裁员方案,以及区域、行业性集体合同草案或专项协议草案等,进行审议,做出同意或否决的决定。
3、对成员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履行区域(行业)集体合同、专项协议情况,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职工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企业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执行职代会决议的情况等,进行监督。对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民主评议。
4、选举和罢免职代会各专门委员会(小组)组成人员和参加平等协商的职工代表。评选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好厂长(经理),推荐“五一劳动奖状”候选单位和劳动模范候选人。
5、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及各成员企业协商确定的其他职权。
四、职工代表产生和构成1、享有政治权利并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和成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均可当选为职工代表。区域(行业)党组织、行政和工会负责人可以当选为职工代表。
2、职工代表选举以企业为单位,按照区域(行业)工会分配的名额,由成员企业工会组织职工无记名投票推荐候选人,报上一届职代会职工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小组)或区域(行业)性职代会筹备工作小组审核确定。各成员单位至少应有1名职工代表。
3、职工代表的比例,由区域(行业)工会根据区域(行业)规模、职工人数多少提出,与区域(行业)党组织和成员企业协商确定,但最低人数不少于30人。职工代表中,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一线职工不少于50%,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得超过25%,女职工应占适当比例。
4、职工代表实行常任制、替补制,其任期与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届期一致,可连选连任。职工代表对选举单位的职工负责,应定期向本单位职工报告工作。选举单位的职工有权监督和撤换本单位的职工代表。
5、职工代表应享有的权利:有权参加职代会及其工作机构组织的民主管理活动;对涉及职工权益的企业经营状况有知情权,在职代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有权对企业主要负责人提出口头或者书面质询;有权对侵犯职工(代表)民主权利的行为提出申诉;因参加职代会及其工作机构组织的各项活动而占用工作时间的,其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不受影响。职工代表依法行使职权时,任何组织个人不得进行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
职工代表应履行的义务: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参与管理的能力;密切联系本单位职工,向企业反映涉及职工权益的意见和要求;带头执行职代会的决议、决定,做好职代会交办的各项工作;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做好本职工作。
五、区域(行业)性职代会的筹备工作和主要议程
1、成立筹备工作小组。筹备工作小组由所在区域(行业)党组织、行政和工会负责人组成,负责职代会的筹备工作。
2、做好会议有关材料的准备工作。筹备工作小组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负责起草《区
域(行业)性职代会筹备方案》和《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实施细则》。《区域(行业)性职代会筹备方案》主要包括会议指导思想、中心议题、职工代表选举、提案征集、会期、日程安排以及其他事项。经同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报上一级工会组织。上级工会组织对筹备方案的内容提出同意或修改意见,必要时应直接深入到区域(行业)内各企事业单位帮助协调和指导。《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实施细则》经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3、做好会前宣传发动工作。筹备工作小组在召开职代会前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主动向经营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群众宣传职代会的重要意义、性质、职权和作用,为会议顺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氛围。
4、选举职工代表。区域(行业)工会组织要依据有关规定做好职工代表的民主选举工作,职工代表经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小组)或筹备工作小组确认后,要向本区域(行业)内各企业和广大职工进行公示。职工代表产生后要做好会前培训工作。
5、开好预备会议。预备会议要通报职工代表资格审查情况,确认职工代表;通过职代会的议题和议程;将需经职代会审议、通过的有关文件草案发给职工代表,广泛征求意见;选举会议主席团。
6、开好正式会议。正式会议要严格按照确定的议程和民主程序进行,认真审议各项议案,依法正确行使职代会各项职权,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形成大会决议。正式会议可邀请本区域(行业)部分投资者、经营者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会议。
7、职代会正式会议的主要议程:听取本区域、行业内企业发展总体规划、生产经营状况的专题报告,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决议落实情况、提案处理情况以及集体合同、工资协商等执行情况的报告;选举参加集体合同、工资协商谈判的职工代表,对有关方案、大会决议、决定进行表决。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决议、决定,由区域(行业)工会主席与企业方的代表共同签字后生效。
六、区域(行业)性职代会的组织制度
1、区域(行业)性职代会每届任期三年。每年召开1—2次会议,遇有特殊情况,经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员企业区域(行业)工会或三分之一以上的职工代表提议,可召开临时会议。
2、召开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职工代表出席。职代会选举或作出决议应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职代会在其职权范围内决定的事项,非经职代会同意不得修改。如需修改,必须提请职代会按程序审议表决。凡经职代会形成的决议,要向全体职工公布。
3、区域(行业)性职代会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主席团成员应有一线职工、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区域(行业)党、政、工负责人。其中,一线职工应超过半数。主席团成员应是正式职工代表。
4、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召开前一周,应将会议议题和筹备情况等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工会报告,上级工会要进行帮助和指导;同时,将会议有关内容向职工代表通报。职工代表应及时听取和收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5、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可根据需要设立集体协商谈判、劳动争议调解、劳动安全保护、提案征集督办、职工代表巡视检查等专门委员会(小组),完成职代会交办的有关事项。职代会专门委员会(小组)每季度至少活动一次。专门委员会(小组)进行活动需要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有权按照正常出勤享受应得的待遇。
各专门委员会(小组)的人选,一般在职工代表中提名;也可以聘请非职工代表,但必须经职代会通过。
各专门委员会(小组)对职工代表大会负责,向职代会报告工作。
6、职代会闭会期间,需要临时解决的问题,由区域(行业)工会召集专门委员会(小组)负责人及有关方面人员联席会议协商处理。协商处理结果要报下次职代会审议确认。
七、区域(行业)工会组织的职责
区域(行业)工会组织是区域(行业)性职代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代会的筹备、召开和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区域、行业内成员单位选举和培训职工代表,征集和处理职工代表提案。
2、代表企业职工与企业法人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及其他单项协议。
3、组织和发动职工落实区域(行业)性职代会通过的决议、决定,检查决议、决定,检查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征集职工代表的建议,处理职工代表的申诉,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4、主持召开职代会联席会议,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民主管理活动,认真落实职代会赋予的职权。
5、指导和帮助各成员单位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适合企业特点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6、组织职工代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管理知识,提高职工代表的整体素质。
八、加强对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建设的指导
各级工会要加强对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建设的指导,把这项工作作为强化工会维权机制、做好基层工会工作的重要载体,明确责任,协调配合,加大力度,整体推进,促使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建设取得切实成效。
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建设的领导、重视和支持,努力形成党委高度重视、政府大力支持、工会协调运作、各方齐抓共管、职工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要对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建设情况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实行分类指导,提出建立和完善的工作意见。已建立区域(行业)工会组织但未建立职代会的,应尽快建立职代会,切实发挥职代会作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发现和培养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关于职工建立职工诚信档案的办法 篇7
辽劳字[1996]196号
各市劳动局、省直各有关单位:
近几年,由于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职工标准工资的封存,我省企业职人工部分保险福利待遇的支付办法已不能适应实际需要。为此,现对企业职工部分保险福利待遇的支付办法作如下调整:
一、职工病假工资及疾病的救济费的计算基数
企业职工病假工资及疾病救济费的给付,经职工休工前6个月的平均工资为计算基数(不含奖励工资、各项补帖),仍按照《劳保条例》规定的连续工龄及计发比例计发。按此计发的病假工资最高不得超过同期企业平均工资的150%。疾病救济费不得高于同期企业平均工资70%,不得低于当地生活困难补助标准。
二、职工因工负伤住院治疗期间的待遇
职工因工负伤(含职业病)治疗期间至医疗终结前或医疗终结评残前,停发工资,改发工伤津贴,工伤津贴按本人停工治疗前6个月的平均工资(含奖励工资)发给。在此期间企业新增工资的,按不低于休工前同工种同条件人员的新增平均工资额发给。不能发全额工资的企业,其职工工伤津贴不得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额。
三、丧葬补助费和供养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救济费
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时,按本市上一3个月的月社会平均工资发给丧葬补助费,按上一年本市10个月的月社会平均工资发给其直系亲属一次性救济费。
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死亡时,其丧葬补助费(不按年龄划分)均按本市上一年1个月的月社会平均工资发给。
四、职工供养直系亲属按月领取的生活救济费
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其供养直系亲属按月领取的救济费的计算,不再按辽劳险字[1988]131号文件规定的以死者配偶工资收入折算办法执行。今后凡是符合供养条件的人员,均按照当地城镇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发给其生活救济费,其所有供养直系亲属领取的救济费总额不超过上一年本市1个月的社会平均工资。对供养直系亲属孤身一人的,其每月领取的生活救济费,按当地城镇企业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标准的200%发给。
五、职工探亲假期工资待遇
职工探望父母和已婚职工探望配偶的,其假期工资按照本人休假时上个月的工资(不含奖金)计算发给;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其往返路费超过本人休假时上个月工资(不含奖金及各种生活物价补贴)30%以上的部分,由所在单位报销。
六,婚、丧假工资待遇
职工婚、丧假期间,工资照发。
七、本能知未作规定的其他各项福利待遇支付办法,仍按原规定执行。
八、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辽宁省劳动厅
关于职工建立职工诚信档案的办法 篇8
★促进公平。通过实行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统一调剂使用,合理均衡地区间基金负担,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整体抗风险能力。
★明确责任。实行省级政府扩面征缴和确保发放责任制,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以下简称中央调剂基金)进行补助,建立中央与省级政府责任明晰、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统一政策。国家统一制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逐步统一缴费比例、缴费基数核定办法、待遇计发和调整办法等,最终实现养老保险各项政策全国统一。★稳步推进。合理确定中央调剂基金筹集比例,平稳起步,逐步提高,进一步统一经办规程,建立省级集中的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主要内容是
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上
建立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 对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
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一是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
二是中央调剂基金实行以收定支,当年筹集的资金按照人均定额拨付的办法全部拨付地方。
三是中央调剂基金纳入中央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四是现行中央财政补助政策和补助方式不变,省级政府要切实承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主体责任。《通知》指出
要健全保障措施,确保制度顺利实施。一是完善省级统筹制度,推进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工作。二是强化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确保应收尽收,杜绝违规支出。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养老保险相关工作情况列入省级政府工作责任制考核内容。
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养老保险缴费和待遇查询系统、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监控系统以及全国共享的中央数据库。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有关要求,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均衡地区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养老保险基金)负担,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围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养老保险制度目标,从基本国情和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实际出发,遵循社会保险大数法则,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作为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第一步。加快统一养老保险政策、明确各级政府责任、理顺基金管理体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加大调剂力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二)基本原则。
——促进公平。通过实行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统一调剂使用,合理均衡地区间基金负担,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整体抗风险能力。——明确责任。实行省级政府扩面征缴和确保发放责任制,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以下简称中央调剂基金)进行补助,建立中央与省级政府责任明晰、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统一政策。国家统一制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逐步统一缴费比例、缴费基数核定办法、待遇计发和调整办法等,最终实现养老保险各项政策全国统一。——稳步推进。合理确定中央调剂基金筹集比例,平稳起步,逐步提高,进一步统一经办规程,建立省级集中的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管理和信息化水平。
二、主要内容
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上,建立中央调剂基金,对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一)中央调剂基金筹集。
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
某省份上解额=(某省份职工平均工资×90%)×某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上解比例。
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为统计部门提供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加权平均工资。
各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暂以在职参保人数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企业就业人数二者的平均值为基数核定。将来条件成熟时,以覆盖常住人口的全民参保计划数据为基础确定在职应参保人数。
(二)中央调剂基金拨付。
中央调剂基金实行以收定支,当年筹集的资金全部拨付地方。中央调剂基金按照人均定额拨付,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核定的各省份离退休人数确定拨付资金数额。
某省份拨付额=核定的某省份离退休人数×全国人均拨付额。
其中:全国人均拨付额=筹集的中央调剂基金/核定的全国离退休人数。
(三)中央调剂基金管理。
中央调剂基金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组成部分,纳入中央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中央调剂基金采取先预缴预拨后清算的办法,资金按季度上解下拨,年终统一清算。
各地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之前累计结余基金原则上留存地方,用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养老保险基金余缺调剂。
(四)中央财政补助。
现行中央财政补助政策和补助方式保持不变。中央政府在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拨付中央调剂基金后,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由地方政府承担。省级政府要切实承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主体责任。
三、健全保障措施
(一)完善省级统筹制度。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政策、待遇政策、基金使用、基金预算和经办管理的基础上,推进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工作,并建立地方各级政府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责任分担机制。
(二)强化基金预算管理。
各级政府及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基金预算编制和审核工作,严格规范收支内容、标准和范围,并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规定的程序执行,不得随意调整。进一步强化基金预算的严肃性和硬约束,确保应收尽收,杜绝违规支出。
(三)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
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确保基本养老金发放、严格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落实等情况列入省级政府工作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工作业绩好的省级政府进行奖励,对出现问题的省级政府及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
建立全国养老保险缴费和待遇查询系统、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监控系统以及全国共享的中央数据库。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数据互联互通,有效监控在职应参保人数和离退休人数,及时掌握和规范中央调剂基金与省级统筹基金收支行为,防范风险。
四、组织实施
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是加强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协调配合,精心组织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顺利实施,同时抓紧制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时间表、路线图。国务院
【关于职工建立职工诚信档案的办法】推荐阅读:
国资委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央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指导意见07-30
关于修改《宁波市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的决定06-28
大连市职工档案管理办法07-2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困难职工解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07-28
关于职工体检的工作方案09-05
关于印发《徐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部分门诊慢性病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09-13
关于职工思想动态情况的调查12-18
关于提升教职工素养的思考09-22
工会关于职工书屋建设资金补助的请示05-27
关于成立职工代表巡视组的通知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