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

2024-09-23

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共12篇)

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 篇1

摘要:本文以分析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为突破口, 阐述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进而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城市给排水,建设,问题

0 引言

给排水工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它承担着为城市居民输送日常生活用水、排放城市污水的职能, 因此城市给排水系统被称之为城市的“大动脉”。基于城市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性, 在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中, 一定要科学规划给排水工程, 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施工, 实现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完善性, 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

1 给排水系统对城市发展重要性分析

给排水系统是城市的基础设施, 城市给排水建设关系到城市的稳定、人民生活的质量, 尤其是在城市人口快速递增与水资源短期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的形势下, 合理设计城市给排水系统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是科学的给排水系统建设能够实现城市各项功能。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如果没有合理的给排水系统建设, 城市的各项功能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 因为城市一旦发生暴雨, 而排水系统不完善的话, 城市就会瞬间被淹, 城市功能就会瞬间瘫痪;二是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还可以培养人们的节约意识,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减少, 如何尽最大程度的使用水资源就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紧张的重要举措, 通过科学的给排水系统建设可以实现中水的再收回利用, 提高中水的使用率。三是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可以优化城市环境。通过完善的给排水系统可以及时将城市污水、雨水、进行处理, 避免污水因为处理不善而影响城市的形象。

2 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根据近些年城市“内涝”、生活用水等安全事故发生次数的增多,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不规范, 比如城市给排水管道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过程以及施工技术等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执行。

2.1 没有按照规划设计建设

为提高给排水系统的完善性, 提高给排水系统的功能, 给排水系统设计是在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发展速度以及城市用水等信息的基础上, 设定的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案, 因此给排水设计方案是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指导者, 给排水系统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执行, 但是在给排水工程建设实践中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即施工人员不按照规划设计图纸施工, 尤其是一些关键环节, 他们不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执行, 结果造成城市给排水系统发挥不了应有的功能, 比如在进行管道安装时其没有按照图纸上的位置进行安装, 结果导致给排水流向发生变化, 造成了给排水系统的不流畅。

2.2 质量意识比较单薄

基于城市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意义, 加强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质量对城市、人们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由于给排水系统建设属于“地下工程”, 外界很难对其施工质量进行监督, 同时给排水系统工程又在城市建设中属于“小工程”, 因此在给排水系统建设过程中, 人们的质量意识普遍不高, 造成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属于城市市政基础建设, 因此其应该由市政专业施工队伍建设, 但是为了经济利益, 一些城市给排水工程却被转包给其它工程企业, 这样工程建筑企业为了扩大盈利, 他们就会采取偷工减料等方式施工, 结果影响工程的质量;二是给排水系统建设要先于城市工程建设, 为此为了提高城市建设步伐, 给排水系统建设就必须要缩短工期, 工期的缩短必然会影响给排水系统建设的质量, 造成人们为了赶工期, 而不注重工程质量的现象发生。

2.3 工程监理力度不够

基于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施工单位的特殊性, 使得给排水系统建设存在着监理管理力度不够的问题, 这主要是与工程施工单位的性质有着很大的关联, 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属于市政工程, 施工单位具有行政色彩, 他们进行的施工更多时候是由行政单位授权施工的, 这样相对于监理单位来说, 他们不愿意也不敢对市政施工企业的施工进行有效的监督, 结果就会导致市政工程监理作用发挥不出来, 甚至一些施工企业拒绝施工监理。

3 提高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3.1 严格按照给排水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在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首先严格控制施工环境, 比如对于给排水管道的安装, 一定要保证管道预埋槽的宽度, 保障管道欲接口的干净, 避免在管道口预接时被污染, 从而影响接口的紧密度, 出现漏水现象;二是给排水系统建设的程序要按照图纸要求进行, 不得在上一工序还没有经过检验, 就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三是要对已经安装好的管道进行水压测试。给排水管道在安装完后, 要经过水压测试, 保证管道不出现漏水现象, 并且要保证管道能够承受水压。

3.2 加强给排水施工过程的管理

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是决定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 做好施工过程的管理对于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城市给排水工程中:一是要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的管理, 给排水管道是给排水工程的主要材料, 因此要加强对管道质量的管理, 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 选择合格的管道, 管道在投入使用前要保证管道的相关性能指标符合施工的要求;二是加强现场管理, 保证现场施工秩序的稳定性。施工现场管理要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执行, 通过现场管理将施工现场的各个细节落实到位, 避免出现安全事故;三是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建立安全责任制度, 明确施工安全责任职权, 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杜绝出现各种不安全的操作。

3.3 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基于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质, 施工人员一定要具有质量安全意识, 重视城市给排水工程的质量, 为提高城市给排水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市政施工企业要开展各种教育培训, 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当然光有质量安全意识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需要, 必须要依靠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作为支撑, 只有保证施工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专业技能, 才能保证他们在给排水系统建设中按照科学的施工程度进行施工。

3.4 完善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监理制度

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质量的保证除了从规范施工材料、加强施工现场、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技能方面入手,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理机制, 通过健全的监理机制, 强化城市给排水的工程质量监督, 首先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摆脱行政色彩, 避免监理人员在市政施工过程中的尴尬地位;其次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要积极引入工程监理机制, 保证工程必须要经过监理人员的签字后才能进行验收工作。

3.5 积极构建中水回收系统

基于城市水资源的日益紧张, 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要重视中水的作用, 积极构建合理的中水回收系统, 实现中水资源的最大利用, 例如对污水经处理后形成的中水进行回收利用或将其作为景观用水, 减少城市建设占用的水资源, 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4 结束语

城市给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的稳定与人们的生活, 加强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城市功能的实现, 还可以通过构建合理的中水系统等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利用, 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因此在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中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施工方案、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制定严格的监管机制以提高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长虹.城市给排水工程施工问题探讨[J].民营科技, 2011 (5) .

[2]夏季.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若干思考[J].江西建材, 2014 (2) .

[3]孙岩, 尹凤芝.给排水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4) .

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 篇2

城市排水工程是指一个地区范围内收集和输送废水的系统工程。

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要求。

目前一般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形式。

合流制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汇集在一条管道内排出。

分流制排水工程就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管道排出。

在这当中,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出工程又称作污水排放工程。

初探城市排水系统 篇3

关键词:城市 排水系统 体制 分流制 合流制

合理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市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投资以及维护管理费用。通常,排水体制的选择应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根据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本文简单叙述了排水体制的分类,对不同分类进行了比较,并对选择何种排水体制做出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合流制排水系统

合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在同一个管道内排除的系统。最早出现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将收集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就近排入水体,但由于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就排放,往往是接纳水体遭受严重污染,现在常采用的是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这种系统是在河岸边建造一条截留干管,同时在合流干管与截留干管相交前或相交处设置溢流井,并在截留干管下流设置污水厂。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较前一种方式前进了一大步,但仍有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成为水体的污染源而使水体遭受污染。国内外在改造老城市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时,通常采用这种方式。

二、分流制排水系统

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由于雨水的排除方式不同,分流制排水系统又分为完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两种形式,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具有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而不完全分流制只具有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沿天然地面、街道边沟、水渠等原有渠道系统排泄,或者为了补充原有渠道系统的不足而修建部分雨水道,等城市进一步发展后再修建雨水排水系统转变成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在工业企业中,一般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然而,往往由于工业废水的成分和性质很复杂。所以,在多数情况下,采用分质分流、清污分流的几种管道系统来分别排除。在一座城市中,有时是混合制排水系统,既有分流制也有合流制。混合制排水系统一般是在具有合流制的城市需要扩建排水系统时出现的,在大城市中,由于各区域的自然条件及修建情况可能相差很大,因地制宜的在各区域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也是合理的。

三、排水体制的比较

1.环境保护角度。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污染来看是好的,但这样会使得主干管尺寸过大,污水容积也增加很多,建设和运营费用也相应大幅提高;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时,雨天有部分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溢流排入水体,水体仍然遭受污染;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初降雨水径流之后未加处理的雨水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有时还很严重。理想的分流制的确有许多优点,但在我国各地实施中大多数不理想,管道系统中雨污水混流现象十分普遍,即使在新建城市中亦然,使工程效益降低。

2.造价角度。有些人认为合流制排水管道造价比完全分流制要低大约20%-40%,可是合流制的泵站和污水厂却比分流制的造价要高。从总造价来看,完全分流制比合流制造价可能要高些,但不完全分流制因初期只建污水排水系统,因而可节省初期投资费用,还可缩短施工工期,发挥工程效益相对比较快,而合流制和完全分流制的初期投资均比不完全分流制要大。所以,我国过去很多新建的工业基地和居住区均采用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3.维护管理角度。晴天时污水在合流制管道中只是部分流,雨天时才接近满管流,因而晴天时合流制管内流速较低,容易产生沉积,待雨天暴雨水流可以将沉积冲走,使合流管道的维护管理费用降低,但晴天和雨天时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变化很大,增加了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水厂运营管理的复杂性。而分流制系统可以保持管内的流速,不致发生沉淀,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和水质变化比合流制小的多,污水厂的运行更易于控制。

四、排水体制的选择

1.新建城区

(1)对于新建城区,当地形有利,在发展初期,可采用不完全分流制。从卫生角度上看,虽然雨水沿着地面流动,会带入一些污染物质进入水体,但由于最肮脏的生活污水已用污水管渠收集并加以处理,因此不致于对环境卫生产生很大影响;从经济上看,由于只建污水管渠,造价可大为降低,这在发展初期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从技术上看,由于已预留雨水管渠的位置,它可随城区发展逐步增设雨水管渠,成为较理想的分流制排水体系。

(2)对于建设水平要求较高且面积较大的地区,应尽量采用分流制,必要时考虑合流制,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2.旧城改造和扩建。旧城排水系统的改造和扩建,应在原有排水体制的基础上加以考虑。旧城排水系统,一般均为没有污水处理厂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水就近排入水体,没有预留埋设其他管线的地方。因此要将它改造为完全分流制,这在经济上要花费一笔可观的费用,在技术上也十分困难,往往难以实现。且附近水体又缺乏足够的自净能力时,可考虑改建成不完全分流体制。

五、结论

近年来,很多的排水工作者对排水体制的规定和选择,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看法,最主要的观点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两种排水体制的污染效应问题,通常认为采用合流制较为合理;二是已有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否要逐步改造为分流制排水系统。有的认为,将合流制改造为分流,其费用高昂且效果有限,并举出国外排水体制的构成中带有污水处理厂的合流制仍占相当高的比例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大量研究和调查以及不断的工程实践,才能逐步得出科学的论断。

参考文献:

[1]魏崴.城市排水系统的迷思[J].华东科技.2010(08)

[2]李德晶.关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1)

[3]温润生.浅谈排水系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6)

[4]陶义.关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0(25)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篇4

本文就排水系统的功能、规划原则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路, 以引起社会对排水系统和水健康循环的关注。

1、水污染控制及排水系统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 我国水污染控制经历了由单一污染源的治理、污染物浓度达标排放到区域污染综合防治、以环境容量为依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两个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之前, 主要采取的是点源治理策略, 经验证明该策略不足以防止水环境的污染。80年代后开始进入污染综合防治和总量控制阶段。

2、排水系统的功能

传统观念上的排水系统是以防止雨洪内涝、排除和处理污水、保护城市公共水域水质为目的, 认为污水是有害的、应尽快排除到城市下游。这种观念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保护了局部的生活环境, 危害了广大流域地区。实际上, 良好的水环境不是局部地域的, 它的范围是整个流域的乃至全球的。排水系统起到回收城市污水和净化再生, 畅通城市水循环的作用。现代化的排水系统定位应从以前的防涝减灾、防污减灾逐步转向污水的资源化, 从而恢复健康水循环和良好水环境。事实证明: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回用是恢复水环境的必由之路。

3、排水系统的规划

当今, 城市总体规划与给水排水系统规划都应当将污水的再生和回用放到重要位置上来。在进行排水系统规划时, 应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分区、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现状等做周密的调查, 调查现有的和预测潜在的再生水用户的地理位置及水量与水质的需求, 并将这种结果反映到给排水专业规划中。确定排水分区、污水净化厂的位置与个数, 在进行新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时, 要近远期结合选择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在进行排水管网的规划时, 要把雨水、污水的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结合起来, 逐步转变目前的雨、污水合流制为完全的分流制系统。雨、污水的分流有利于对不同性质的水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和控制, 有利于雨水的收集、贮存、处理和利用, 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 减轻城市面源污染。

3.1 污水处理厂的选址与数目

按照传统规划方法, 污水处理厂厂址要根据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目标、城市布局、水体功能及流量等因素来选择, 一般尽可能地安放在河系下游、城市郊区。但是这种系统布局使污水厂距离再生水用户较远, 需铺设的回用水管网费用相应增加, 不利于污水的资源化。因此, 在确定污水处理厂厂址时, 还应对城市中的自然水面、小河、绿地和工业再生水用户进行调查分析, 并根据回用水的需求, 在城市中适当位置设置污水净化厂, 收集附近区域的城市污水, 加以处理之后就近回用。

根据长期经验, 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可以发挥规模效益, 降低建设费用和日常运行费用, 但这种观点并没有考虑到污水回用的因素, 如果考虑再生水的回用所需铺设的输水管道、提升泵站等费用, 考虑改善城市水环境以及因为污水回用减轻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负担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那么可以肯定, 在城市下游建立集中的大型污水处理厂, 在经济上并不是最优的。因为污水厂的数目过少, 势必远离再生水用户, 加大回用水输送管道的距离和投资, 增加回用水成本, 不利于污水回用。

3.2 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

污水处理的方法较多,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工艺流程。因此应该根据污水水质和回用水水质的要求, 对水处理单元进行多种组合,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出经济可行的污水处理流程。这就要求在确定工艺流程的时候增加对该厂附近地区污水再生水需求情况的调查, 以便对处理工艺进行适当的完善, 即可满足污水回用水质的要求。例如:当处理后的污水作为农田灌溉用水时, 选择工艺流程时就可以不考虑或不注重其除磷脱氮效果, 而侧重于其对水中病菌、重金属等的去除, 因此工艺流程的选择不应该采用诸如A2/O法等, 而可以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等方法。而作为工业循环冷却水回用时, 就需注意去除表面活性剂等容易起泡的物质, 尽量减少引起循环水设备堵塞、腐蚀和结垢现象的物质。污水二级处理是污水再生的基础, 但是一般都还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深度处理, 才能达到再生水用户的水质要求。

3.3 技术经济分析

在进行经济方案比较时, 在满足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前提下, 除要考虑费用与技术等因素外, 还应考虑该方案是否有利于实现污水资源化--既是在原有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上, 增加促进污水资源化和环境质量的改善这两个重要的因数。虽然目前我国投入到污水厂建设的资金较为有限, 要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地实现污水资源化还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必须注意到这是解决我国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4、结束语

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的系统设计论文 篇5

关键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系统;设计

1海绵城市理念

众所周知,海绵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质和水分性质的多孔材料,其中力学性质是指其能够快速恢复形变、进行压缩和回弹等,而水分性质则是指它的吸水、持水和释水功能。海绵城市是以此为基础提出的,海绵城市在面对自然灾害等环境变化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能够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排水系统,能够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海绵城市的理念是由国外提出的,同时各国都在进行积极的应用实践,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出成绩,而我国在2014年选取了30个试点城市推广海绵城市理念,为新型城市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2海绵城市概念下构建排水系统的优势

2.1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资源的质和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并且存在水资源污染问题。为了解决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必须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排水系统设计综合考虑了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和城市雨水管道系统,具备了海绵城市的优点,不仅能够发挥排水系统的基本功能,快速排除积水,净化水资源,通过蓄水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现状。

2.2增强环境的适应能力

每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导致降雨量不同。一些城市的降雨比较集中,且雨量大,对给排水系统造成很大的压力,容易出现内涝情况。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降雨传输的有效性,利用防、排、蓄等方式,快速的疏通雨水,降低不透水路面给降雨排放带来的压力,让城市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2.3恢复受损害的水体

海绵城市理念下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是对专业技术和自然途径的结合,维持自然水文特征,加强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在进行城市建设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降低对于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净化雨水,恢复水体。通过综合分析自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水量,城市水循环特征,实现地下管网的科学设计。

3海绵城市概念下排水系统设计原则

3.1要与城市规划体系相结合在建设排水系统时,要考虑到本城市水资源的供需求情况,分析防洪、排涝、供水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与城市规划体系相结合,保障所建立的排水设施能够解决当前城市发展的需求,并且在随后的城市化进程中进行完善。

3.2要加强相关技术研究

排水系统的构建属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的综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于排水系统构建的重视。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较晚,无论是相关政策,还是施工经验都比较少,属于一边建设一边摸索的状态。因此,在构建海绵城市下的排水系统时,要不断开拓,加强对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同时吸取国外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建设经验,结合当地建设的实际和中国已有的部分经验,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排水技术。

3.3要保证开发力度的科学性

在实施建设时要采用低影响的形式,结合已有排水系统的情况和城市排水的需求情况,调整不透水面积的比例,尽量降低对人们生活影响的同时,加快水循环。

3.4落实体系建设责任制

在建设和完善现有的排水系统时,要考虑到该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水平,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同时要严格落实系统建设的责任制,增加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建设的效率。

3.5要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

排水系统的建设需要工作人员依据科学推理数值,进行科学模拟实验,也就是借助数学模型,科学的划分城市发展的规模,保护原有的湿地、湖泊和河流,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

3.6提倡和推行试点工程

要选取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完善的城市,根据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对该城市已有的排水系统进行更新和完善,总结施工经验,针对性的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大范围的推广此种理念奠定基础。

3.7加强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视

海绵城市建设注重综合目标实现,要求加强对城市规划设计,强调自然水文条件保护,有效整合、统筹规划已有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城市绿地和水系空间,确定城市低影响开发地区,遵循设计基本原则,将具体要求与设计内容融入城市建设排水设计中,达到多重径流雨水控制目的,以此恢复城市良性水循环利用系统。

3.8加强城市的专项规划设计

城市专项规划设计主要有3类基础性设施:城市水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和绿地系统。在城市建设规划活动中,城市水系统设计涉及的水工程项目十分广泛。通过一系列手段净化绿地自身和附近的硬化区域的雨水,实现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序连接的目的。

4总结

总结言之,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思想具有先进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在保证城市水生态安全基础上,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做好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政府,市场以及社会民众的共同努力,才能注意和规避当前建设“海绵城市”所遇到的问题,并展望其新兴发展趋势,为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断积累经验,对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引领我国“海绵城市”的构建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贾真.基于海绵城市概念下给排水系统构建问题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6,(15):31.

浅析城市雨水管网排水系统设计 篇6

关键词:基础设施;城市雨水管网;排水系统;设计参数;流量;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27-0111-02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雨水管网系统是给排水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防洪的骨干工程。雨水管网的设计合理、科学与否关系到城市未来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文将对城市雨水管网排水系统设计进行探讨,以促进城市雨水管网的建设的进展。

2 城市雨水管网排水系统设计参数

2.1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的计算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是确定雨水管道断面尺寸的重要依据,由于城市雨水管道汇集雨水径流的面积小,所以可采用小汇水面积上其他排水构筑物计算设计流量的方法来计算雨水管道的设计流量,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是推理公式法,其公式为:

Q=ψqF (1)

式中,Q:雨水管道设计流量,L/s;

ψ: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

F:汇水面积,104m2;

q:设计暴雨强度,L/(s•104m2)。

该公式用于小流域面积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仍被国内外广泛使用。

汇水面积F。各设计管段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而定,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地形坡度较大时,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分汇水面积,然后对每块面积编号计算。

径流系数ψ。径流系数的取值因汇水面积的覆盖情况、地面坡度、地貌、建筑密度、路面铺砌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是按各类地面面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到的,即:

设计暴雨强度。暴雨强度公式是在大量的具有自记雨量记录的气象站所积累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编制出来的,其精度取决于这些资料的可靠性及统计方法的合理性。我国的暴雨强度公式采用下列公式:

q= (3)

式中,P:设计重现期,a;

t:降雨历时,min;

A,C,b,n: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2.2 雨水管道水力计算

雨水管道的输水能力按明渠恒定均匀流公式计算,有流量公式与流速公式:

Q=Av; (4)

式中,Q:流量,L/s;

A:过水断面面积,104m2;

v:流速,m/s;

R:水力半径(过水断面面积和湿周的比值),m;

I:水力坡度;

C:流速系数。

C值一般按曼宁公式计算,因为雨水管道中常用的断面形式大多为圆形,即:A=1/4πD 2,推导得:

(5)

在实际应用中,是参照地面坡度i,假定管底坡度I,从水力计算图或表中求得D及v值,并使所求得的D、v、I各值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

3 城市雨水管网排水系统设计方法

城市雨水管网设计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图,按实际情况划分排水流域,然后根据管道的具体位置,设置检查井,管段设计流量的计算和各管段所需的管径、坡度、流速等的确定。

3.1 确定排水分区

在排水区界内,根据地形及城镇和工业区的竖向规划,划分排水流域。在丘陵及地形起伏的地区,可按等高线划出分水线,通常分水线与流域分界线基本一致;在地形平坦无显著分水线的地区,可依据面积的大小划分,使各相邻流域的管道系统能合理分担排水面积,使干管在最大合理埋深情况下,尽量使绝大部分雨水能以自流排水为原则。

3.2 管道定线及雨水管道平面布置

在总体图上确定雨水管道的位置和走向,正确的定线是合理的、经济的设计雨水管道系统的先决条件,是雨水管道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管道定线一般按主干管、干管、支管顺序依次进行。定线应尽可能的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雨水能自流排出。定线时通常考虑的几个因素是,地形、竖向规划和路网地块的设计标高等;排水体制和线路数目;雨水渠出水口的位置;水文地质条件;道路宽度等。

3.3 高程控制点确定

雨水管网的控制点标高一方面应根据城市的竖向规划保证排水区域内各点的雨水都能排除,并考虑以后的发展,在埋深上适当留有余地。另一方面,不能因照顾个别控制点而增加整个管道系统的埋深。

4 提高城市雨水管网排水能力的对策

适当提高雨水管网设计的参数标准。目前我国的城市排水设计标准整体偏低,设计重现期和径流系数的选择对城市雨水管网设计的影响较大。城市排水设计的重现期一般是一年一遇。但在实际设计中,不考虑地块的实际情况,千篇一律的按一个标准进行设计,则易造成暴雨时局部地区产生内涝积水。因此,首要的工作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设计重现期。雨水管网的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在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应酌情增减,如火车站、道路交叉口、快速路、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等,设计重现期需提高至2年及2年以上。另外,径流系数的选择必须与实际工程情况相结合,必须充分了解设计范围上游及周边的整体情况后再通过加权平均法确定。

4.1 修订暴雨公式

降雨资料的增加,对暴雨强度公式必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各城镇应根据已有的暴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对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修订、完善,使之符合实际情况,从而使计算的排水流量符合实际。城镇产流、汇流条件的变化,降雨入渗面积和入渗水量均减少,将使排水流量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应根据当前城镇各类建筑、交通、绿化、公共设施及其他有关用地的具体情况,研究降雨与入渗的关系,合理确定径流系数,根据产流、汇流情况合理确定排水区域的设计排水流量。

4.2 工程措施

新建城区的排水规划和排水系统建设必须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确定城市排水重现期。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应考虑未来20~25年,把对未来人口和水文状况的预测作为排水工程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修建高起点的排水系统。旧城改造时,将排水系统纳入旧城改造的范畴,对排水流量小、布置不合理、排水不满足要求的排水系统结合旧城改造对其进行改造或重建,提高城区雨水排除能力。对规划不当、设计不合理的雨水管道系统,实施扩建、改建,甚至重建,使其排水能力满足要求。

4.3 雨水下渗设施

雨水下渗设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加城市地面的透水性,使得城市雨水径流入渗量增大,起到减小城市地表径流系数和地表洪峰流量的作用。雨水渗透设施是西方发达国家暴雨管理措施的基本内容之一。日本一直在研究和采用透水铺面透水管道、治绿地等雨水下渗措施降低地表径流系数,并取得成效。增加城市绿地,建设生态护坡,采用透水铺面的技术比较简单,在城市市政建设中应大力推广。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雨水管网是保证城市生产活动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设施,是城市防洪和保护环境的,也是维护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雨水管网设计时必须严格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城市雨水管网排水能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关于城市雨水管网设计的探讨会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 李阳.城市雨水管网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04

2 汪云霞.宣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04

Analysis of the Drainage System Design for Urban Rain Water Pipe Network

Wen Yifan

Abstract: The drainage system of urban rain water pipe network is an important urban infrastructure, thus whether the rain water pipe network design is reasonable and science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city.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development, describes the parameters calculation and design methods of drainage system design for urban rain water pipe network, and proposes the measures of drainage capability for urban rain water pipe network, which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厦门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篇7

厦门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 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改革开放初期, 市政府十分重视基础设施顶层规划设计, 委托新加坡等国专业团队编制厦门市“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两套排水专项规划, 在新建城市市政道路和进行旧城区改造的同时, 依据规划与市政道路建设同步铺设雨、污水管道, 形成雨水、污水两套排水系统。经过近30年努力, 厦门城市排水事业得到健康稳定发展, 为厦门市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等称号作出了积极贡献。

2 厦门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2.1 有机整合资源, 充分发挥企业运作效益

2003年, 厦门市将原有14家国有水务行业资产整合组建成立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实现了“三水合一”, 即实现原水、给水和排水一体化。2004年, 经厦门市政府批准, 通过公开招标, 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取得水务集团所辖的污水处理系统的55%产权, 合作成立了厦门水务中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负责厦门市行政辖区内的所有污水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厦门市率先实现污水处理产业化改革, 形成厦门特色的污水处理产业化模式, 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厂网合一:将污水处理厂和收集管网整体打包市场化是厦门市污水处理产业化改革的特点, 其优势在于提高污水系统的整体效率, 保障污水服务系统的完整性。

(2) 统一管理:污水公司专业从事城市污水处理, 拥有厦门市城市污水处理的特许经营权, 负责厦门市行政辖区内的所有污水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统一管理的优势在于整合资源、精炼技术、塑造专业化管理品质。

(3) 建管一体:优势在于充分体现建设为管理服务, 避免重复建设、设施互不配套及建成后无法投入运行。

污水公司成立后, 新增二级生化污水处理能力50.84万t/d, 新建污水提升泵站72座, 新建及接管污水管网828km以上, 2012年共拥有污水提升泵站95座, 城市污水处理厂7座, 污水处理站3座, 污水处理能力达83.34万t/d, 污水处理全部达到一级B排放要求, 有效保障厦门城市建设进程和经济持续发展。

2.2 积极开展污水截流, 提高污水收集率

厦门市积极开展污水截流工程, 使城市污水收集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2003年的70.8%上升至2012年的93.19%。

2.2.1 充分利用现有污水管网容量

在现状污水管网容量满足的条件下, 将截流污水纳入现状污水系统, 现况下大部分水体排洪箱涵截流采用该方法, 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2.2.2 实施调水工程, 缓解管网运行负荷

由于城市建设发展和规划的调整, 中心城区早期规划建成的污水收集系统逐渐满足不了周边排水的要求。2012年通过在厦门市中心城区筼筜湖北岸新建一座10万t/d污水提升泵站, 将筼筜湖北岸截流收集的污水向东调至前埔污水处理厂, 缓解了筼筜湖北岸污水管网的运行负荷, 同时提高截流污水和初期雨水的收集率。

2.2.3 实施深度污水截流

对于特别敏感的水体实施深度污水截流。2009年, 厦门本岛湖边水库 (备用水源) 开展污水截流工程, 环库建设截流箱涵 (图1) , 将周边入库雨水全部进行截流, 杜绝备用水源地污染可能。2010年, 厦门本岛天地湖周边排洪沟污水截流, 建设干沟式截流泵站, 在确保晴天排洪箱涵无污水入湖的情况下, 考虑截流初期雨水10mm, 减少城市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 该工程的建成有效减少天地湖、筼筜湖上游水体污染, 改善湖水水质及筼筜湖周边的环境质量。2011年, 该项目被福建省住建厅列为城市水环境治理典范, 总结归纳为污水深度截流模式;被福建省电视台录制作为五大战役项目宣传推广。此外, 五缘湾截流工程、环岛路全截流工程等项目也将陆续完工, 有效保障厦门城市排水安全, 打造美丽厦门。

2.2.4 实行住宅阳台雨污分流

考虑住宅阳台功能大都被改造成洗涤或厨房的实际情况, 在建设时, 建筑室内及阳台污水必须与雨水必须分离, 禁止任何污水进入雨水系统[1]。对于已建的住宅小区, 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实施阳台水分流或截流收集改造。目前正在开展的湖里区康乐湖整治工作, 在进行康乐湖水体整治的同时, 也对湖周边住户阳台水进行截流收集改造。

2.3 加强初期雨水污染防治, 提高环境质量

厦门市先后实施了大量雨水系统截流工程。目前, 一些重点水体的雨水管渠基本都实施了污水截流, 逐步形成一套新的排水系统, 即“截流系统”, 与“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构成厦门市的“三套排水系统”。目前, 正在推动编制“截流系统”专项规划, 明确雨水管渠截流初期雨水能力, 适当调整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规模和能力, 建设初期雨水蓄水池, 以符合国家住建部、环保部相关法规要求。对暂时不具备完全分流制改造的地区, 也提供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作为过渡, 以缓解目前的污染状况, 遏制水体恶化趋势, 促进水质恢复。

2.3.1 控制源头, 加强降雨径流控制管理

(1) 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 鼓励企业使用健康环保材料;对城区内石油化工、食品等初期雨水径流污染较为严重的工业区域, 应督促相关企业加强厂区地表污染治理。

(2) 鼓励新建小区建设屋面雨水收集设施, 降雨初期可适当弃流水质较差的屋面雨水, 再稍加处理或不经处理即可收集并直接用于冲洗厕所、灌溉绿地或营造水景观等。

(3) 提倡屋顶和地面绿化, 建设渗透性路面, 增大地表下凹式绿地面积和下凹深度, 延长雨水地面径流时间。

(4) 加强地面道路清扫, 设置防止垃圾进入雨水管道的装置, 加深进水口沉砂深度, 加强管道养护与疏通, 降低雨天溢流污染负荷。

(5) 制定法律法规, 对雨水治理和利用产生约束和导向作用。此方面可参考德国强调的“排水量零增长”概念, 要求新建或改建开发区, 开发后的径流量不得高于开发前;又如美国采用债券发放、给予补贴等办法, 鼓励对雨水进行综合利用, 减少雨水径流量。

2.3.2 强化截污, 推进雨污分流制改造

(1) 调查城区排水管网运行工况和效率, 对现有管网进行性能诊断, 结合城市污染源调查和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及完善工程, 建设污水处理厂配套管路, 提高污水和雨水收集率, 扩大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

(2) 设置混接管道断流设施, 理清分流制和合流制的边界, 减少市政排水管网、街坊接出井和街坊内部混接的现象, 避免污水进入雨水管道。

(3) 在分流制改造有困难的城乡结合部, 就近设置调蓄设施, 如废弃河塘、湖泊和低洼地等, 或铺设调蓄箱涵、管路, 收集混接雨污水进行削峰调蓄。

2.3.3 建立初期雨水截流与调蓄控制体系

(1) 收集降雨资料和初期雨水污染特征, 结合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建立初步评价方法和构建相关数据库。

(2) 对合流制排水系统:增加排水干管容积, 优化排水管网的连通方式, 分析、查找和修复病害管段, 加强管道疏通和维护, 减少泥沙沉积, 并调整泵站运行模式和启排水位, 综合考虑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及截污效率, 建设雨水截流系统, 优选截流倍数;在保障排水管网安全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管网的调蓄空间, 降低雨天溢流污染负荷和污染水量。

(3) 对分流制排水系统:因地制宜确定截流雨水收集和处理方式, 实施分质控制。对以无机物和难溶有机物为主的面源污染, 可不处理直接排放;若面源污染严重或有误接污水的雨污水, 截流后可延长停留时间或投加药剂以促进污染物降解。

(4) 截流的初期雨水 (含部分城市污水) 进入调蓄池, 经泵站提升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进行处理并达标排放;在不具备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情况下, 可开展调蓄池、溢流池或澄清池的处理与净化效果研究, 进一步去除COD和SS等主要污染物, 之后进入雨水污染的末端处理设施。

2.3.4 强化初期雨水的末端净化处理

结合区域地理信息和城市发展水平, 开展人工湿地、人工池塘、植被缓冲带等末端处理和净化技术研究。其中, 人工湿地技术可结合当地废旧河塘、公园绿地进行建设, 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污染物去除效果好, 运行管理方便, 仪器设备简单, 可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 同时兼顾城市景观、休闲的需求。

2.4 整治城乡结合部污染

2.4.1 制定和完善区域环境治理总体规划

区域环境治理总体规划针对存在的各种污染源进行总量控制和综合治理, 以达到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区域环境治理总体规划可以为区域环境治理提供治理方向和建设依据, 推动环境治理有序和同步进行, 避免出现“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和重复建设的情况。

2.4.2 尽可能依托城市污水处理设施

随着厦门市岛内岛外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 岛外城乡市政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城乡结合部的污水可进入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 既降低处理成本又可确保稳定高标准的出水水质。

(1) 建设和改造污水收集管道, 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

(2) 在汇水区进行污水截流, 建设污水提升泵站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

2.4.3 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处理污水

在不具备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条件时, 根据地理位置、人口、排水水质和水量特征等具体情况, 建设工艺简单、处理高效、投资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便、占地少的区域性小型污水处理站。厦门已建设东宅小型污水处理站 (100t/d) 和中浦污水处理站 (100t/d) (图2) 等, 可实现全部加盖, 设施简单, 运行稳定, 环境质量好。因无需建二次沉淀池, 可减少建设成本和用地 (100t/d, 总投资约50万元, 占地100~120m2) , 无需设置回流污泥泵, 几乎无任何动力设备, 可实现无人值守。

2.5 厦门市城市排水管理队伍建设

2.5.1 设立排水服务中心

2008年厦门市成立排水服务中心, 设置24h热线电话, 承担污水设施“110”社会联动任务 (图3) , 及时答复涉及污水方面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和市长专线, 受理市政排水服务和排水事故应急抢修, 配备了专业管道维护设备、工具和特种车辆, 打造一支污水设施应急处置作业的专业队伍。2012年处置排水管道重大抢修和应急事件58件, 回复各类政府转办单5单, 回复市长专线30件。

2.5.2 建立污水管网设施台帐

对污水管网进行全面梳理, 包括管径、管材、管长、埋深、检查井坐标等参数进行复核, 对管线线位和各类交汇井、预留井、倒虹井、压力转换井、管径变换井等进行准确定位, 建立完整、详实的设施台帐和基础信息, 提高污水管网运行管理效率, 也为下一步建立管网数字管理系统提供信息支撑。

2.5.3 制定“三个一次”制度和“一销一网”安全措施

为确保污水管道安全运行, 避免出现“马路陷阱”和污水溢流, 污水公司建立了一系列排水管道管理制度, 对管理的污水管道实行“三个一次” (即每48h巡查一次、每半年检查一次, 每年疏浚一次) 的服务承诺, 并采取“一销一网”安全措施, 确保污水管网安全运行 (图4) 。

2012年累计疏浚636km长的污水管网, 清淤29822m3更换污水井盖456个, 安装安全防护网1979个 (累计安装约12000套) ;接受处理“110”联动任务共1084起, 及时处置率达100%, 污水干管的安全运行和环境安全率连续七年实现零事故。

3 建议

(1) 厦门本岛四周环海, 雨水排放管渠承担雨天时的主要排洪功能。由于大部分雨水管渠排水口濒临海滩, 高程低于潮汐水位和地下水位线, 故沿海雨水排放管渠截流工程的实施, 既要考虑防止海水倒灌, 又要确保雨天的行洪安全, 同时还要方便清砂、清渣作业, 防范因污水长期积蓄在雨水管渠中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2) 雨水管涵污水截流工程建议由国有企业立项建设;截污设施完工后移交原雨水管涵管理单位统一管理;建设费用和运行经费用由财政统筹支出。

4 结束语

以上就是笔者对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一些思考, 法国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有句名言:“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当灾害来临时, 我们才意识到城市的良心是多么重要, 愿我们所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者都能把责任放在自己肩上, 这样我们的城市才能健康而蓬勃地向前发展。

摘要:厦门市对水环境质量要求较高, 改革开放初期就已制定排水专项规划以保障城市排水安全。厦门市通过发挥企业运作效益, 率先实现污水处理产业化改革, 形成具有厦门特色的污水处理产业化模式;积极开展污水截流工程, 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在雨水、污水两套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一种新型的干沟式污水截流系统, 确保晴天时城市排洪管渠污水及初期雨水实现全截流并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此外, 对厦门城乡结合部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水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也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排水体制,初期雨水,干沟式污水截流系统

参考文献

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 篇8

广州、南宁、南昌等许多城市在夏季暴雨来临时都会发生内涝, 与此同时, 邻近的赣州市部分地区降水也近百毫米, 老城却没有问题。 赣州三面环水, 章、贡两江穿城而过, 并在城北汇成赣江。 北宋熙宁年间, “都水丞”刘彝出任知州, 高规格地规划建设了城区街道。在排水系统建设上, 他准确勘察地形, 结合城区街道设计了分区排水的地下排水体系。 其中两条主要排水系统的横截面为矩形, 结构为砖石, 横截面尺寸很大, 深五到六尺, 长二到三尺。 两条排水系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 “福”、“寿”二字, 因而配名福寿沟。

福寿沟的异同为寿沟接收城北的水, 东南的水经由福沟排出。 福沟开始于南门, 经建国路中段、均井巷、攀高铺至八境路, 主沟长约11.6 公里, 集水面积约2.3 平方公里;寿沟从新赣南路、大小新开路、 西津路到西门, 主沟长约1 公里, 集水面积约0.4 平方公里, 通过西门口。 福寿沟的支沟在主沟完成后也同时配合建成, 形成了古代赣州城内沟井网布、秩序井然、有主有次、亦蓄亦排的排水系统。

近年来, 由于对水塘的城市生态要素重视不足, 加上城市外围区和中心区联系不畅, 基础配套设施没能完善, 一些单位与居民都不愿离开老城区迁移到新城区。 因此, 不少单位开始填塘建房。 福寿沟抗洪排涝的秘诀就是在周围布满了许多的水塘。 经过时间的变迁, 这些水塘由1919 年记载的84 口, 已减少到不足10口。 有数据显示, 总长度12.6 公里的福寿沟, 如今能探明的长度只有4.5 公里。有资料显示, 福寿沟系统80%的蓄水池已经不存在, 钢筋混凝土建成的楼房覆盖了蓄水池。 实际上, 除了很多水塘, 很多沟渠也消失不见了。 在水塘、沟渠减少严重损害福寿沟排水效果的时候, 保护福寿沟产生了很大困难。 直到目前, 福寿沟依旧无法上报申遗。 如今的福寿沟, 显然没有从前那样的坚不可摧。 赣州老城的地下管网正在逐渐被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脚步所吞噬。 刘彝修建福寿沟的出发点就是让赣州百姓免受洪水危害, 安乐生活。 城镇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 一栋又一栋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赣州跟其他城市一样, 逐渐变大变高。 福寿沟昔日的水塘和沟渠也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被填埋、被忽视。

二、青岛排水系统

1898 年, 德国强租胶州湾, 当时, 青岛还是只有两万人的渔村。 为了体现殖民东方的勇气, 德国对青岛的排水系统进行了高标准的百年级精心规划。 到1905 年, 青岛区铺设的雨水管道29.97公里, 污水管道41.07 公里。 今天, 青岛已经成为中国最为干净的城市之一, 回溯源头, 还得乐赞德国人规划设计的排水系统。

2008 年, 青岛市政工程改造时曾出土一段水泥管材, 是当时德国人建设遗留的排水管道。 管道宽为40 厘米左右, 高为80 厘米左右, 横断面上宽下窄, 呈现鹅蛋形, 瓷片被贴在下面较窄的部分。上面宽下面窄的设计, 在一定程度上较少了管道磨损受力, 使得雨水流量较少时拥有较高的流速, 减少了泥沙沉淀和养护压力。 设计工序包含贴上瓷片, 是为了防腐蚀和延长管道使用寿命。 除此之外工序里面还包含一种被称为“雨水斗”的机关。 剖析横截面, “h”型是这种雨水斗的标准形状。 雨水进入雨水斗后, 左边接纳了沉淀的脏物, 右边管道排入了质量较轻的雨水。 运用这一手段, 杂物清理更加轻松, 更加不会阻塞整个排水管道。当年德国人修建青岛排水系统时, 从材料到工人都是就地取材, 他们使用中国的材料, 雇佣中国的劳工, 德国人所做的工作只是, 制定标准并对整个修建过程精心严格监督。

如今再度按照德国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现代排水管道已经较落后。 首先, 青岛人口已逾700 万, 人口密度比起一百年前已经增加数倍。 其次, 一百年前地下只有一种管线, 一百年后的城市有至少7 条专业管线分布在街道上。 例如污水管线、雨水管线、给水管线、电信管线、燃气管线、电力管线、热力管线等。 目前青岛正投资20 亿建设全国最长 “ 共同沟”, 争取实现50 年不开挖。 不但可以统一规划与管理排水等各种市政管道, 还可以减少市政改建对马路和绿化带的破坏, 避免管道在道路里见缝插针的现象。

三、问题与措施

法国文豪雨果在150 多年前说过, 下水道是 “城市的良心”, 这句箴言现在仍然发人深省。 当暴雨来临时, 多数城市都在积极防治内涝, 但是, 成效始终平平。 首先, 一年一遇是我国多数城市的最低排水标准, 每小时至少排出36毫米的雨量。 一年一遇的标准遇到了暴雨完全溃不成军。 发达国家大城市中纽约是“10 至15 年一遇”, 东京是 “5 至10年一遇”, 巴黎是“5 年一遇”。其次, 此前区域城市规划设计对防洪考虑不足, 大多数重视交通等地上建设, 忽视了具有城市防洪意义的地下建设。 第三, 经过硬化处理的城市道路阻隔了雨水的下渗, 能够调蓄洪水的沟渠、坑塘被占用破坏进一步加剧了内涝的产生。 另外, 城镇化过程中占用耕地这一透水性湿地恶化了蓄水能力。

另一方面, 城市建设抢占行洪河道迫使江河洪水位升高, 导致排水困难增加内涝风险。 填占城市河、 湖等水体、洼地, 使城市水系缺少调蓄功能。 城市化洪水效应加重了内涝。 海平面上升将使沿海城市排水困难, 造成潮灾的严重威胁。 21 世纪在我国登陆的台风频率将为现在的2.76 倍, 更加强烈的风暴潮灾害将由此产生。 土地开发忽视防洪排涝工程系统的建设, 增加了洪涝风险。 超量开采地下水, 造成地面沉降, 内涝灾害加重。 现代化脆弱了城市的防洪承受能力, 洪涝灾害增加了由此产生的次生灾害的损失程度。

为此, 提出如下现代城市暴雨后涝灾的减灾措施:1. 通过立法严禁侵占和填塞市区行洪江河水道来增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2. 坑塘河道具有调蓄暴雨洪水的作用, 保护它们具有极大的抗内涝作用。3. 增大城区透水地面, 增加城区蓄水容量。 日本于1971 年颁布了《大规模住宅区开发的调节池技术规范》。 这些蓄水有如下类型:多功能洪区;治水绿化区;防灾调蓄池;公园蓄水;操场蓄水;多级蓄水设施;停车场蓄水;楼群空地蓄水;地下室蓄水;地下水库、地下河道和各户蓄水。4. 关注城市防灾系统规划, 加强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道路等生命线系统的防水保护。 5. 严格监管保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 避免灾害发生时网络崩溃带来的恐慌和迟滞救援。 6. 地下市政工程和高层建筑的地下结构应该采取措施抵御水的侵袭。 立交系统的下凹部分同样要加强防水体系的建设。 7. 进一步研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洪涝灾害的防御, 不受或不易受洪水袭击的地形是新城建设和城区扩建选址的考虑因素, 过去的一律推平的破坏植被、 水文环境的土地开发行为应该禁止。 8.采取严格控制城区内人工设施和建筑、 道路的密度的措施来增加绿地率, 从而减缓城镇洪水灾害。 铺设城市路面尽量采取新型的透水混凝土。

参考文献

[1]李旭.统筹兼顾, 因势利导:历史治水经验对城市“内涝”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 2012 (04) .

[2]张总, 夏金瑞.江西赣州通天岩石窟调查[J].文物, 1993 (02) .

[3]罗重谱.城市内涝攸关城市形象[J].重庆社会科学, 2011 (08) .

[4]唐燕.亦喜亦忧福寿沟[EB/OL].http://news.163.com/14/0818/02/A3T7BN3G00014AEE.html, 2014-08-18.

[5]徐淼.从传奇穿越到现实——青岛排水系统规划仍需升级[J].中华建设, 2013 (10) .

[6]伊文.赣州、青岛——城市“良心”的样板[J].中国减灾, 2011 (15) .

[7]符仲明.我国城市排水系统与世界的差距:是技术问题更是理念问题[J].新建设:现代物业, 2011 (08) .

[8]金名.多城内涝拷问城市生态建设[J].生态经济, 2011 (12) .

[9]李忠东.往地下看20米——来自江西赣州宋代排水工程福寿沟的启示[J].现代职业安全, 2010 (09) .

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 篇9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匮乏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列世界第110位, 而且在时空上分布极不均匀, 开发利用难度大, 致使许多地区与城市严重缺水。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以及城市需水量快速增加和水污染的加剧, 导致我国大部分城市普遍存在着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当前, 相当部分城市水资源短缺, 城市缺水范围不断扩大, 缺水程度日趋严重。

如今, 将中水系统纳入城市给排水系统, 统一规划与管理, 已成为城市供水系统建设发展的新内容。这样不仅能合理分配、节省并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 缓解水资源危机, 科学地保护城市水环境, 而且使供水系统布局合理化, 以提高供水系统的功能和效益, 减少投资和运行费用,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 自来水、污水、中水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城市自来水、污水、中水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其具体关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

从水源地取得的原水, 经自来水厂按照用户对水质的要求进行处理后通过输配水管道将自来水供给用户, 经用户使用后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形成的污水则通过下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 经过处理后, 一部分排入排污河, 另一部分经深度处理后转换为中水, 返回用户再次被利用。因此, 将中水系统纳入城市自来水、排水系统进行综合优化之时, 深入地分析了解城市自来水、污水、中水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摸清其水量水质的供需及转换情况, 从而对水的开发、供给、使用、处理和排放等各环节作出统筹的安排和决策。

2 中水系统纳入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关键步骤

2.1 合理布局

城市中水系统的布局一般是以集中处理回用为主, 分散处理回用为辅。分散处理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指建筑中水, 如城市中的大型建筑物 (办公大楼、高层建筑、宾馆、大型游乐场所等) 生活污水自成系统, 分散独立处理后循环回用于原建筑物作为杂用水使用;二是指小区中水, 在一个范围较小的地区 (居住小区、机关大楼、学校等) 的建筑群内建立分散处理设施, 中水水源取自各建筑物排放的污水, 处理成中水再分配给这个范围内的建筑物使用。

分散处理的优点是就地收集、处理、回用, 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微滤、纳滤和反渗透等膜技术的不断发展, 成本的持续下降, 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装置化、小型化, 使污水分散处理回用得以很好的实现从而可以用于冲洗厕所, 浇洒绿化和道路等。与集中回用相比, 分散处理可节省大量输送管道建设费用, 但中水回用量小、范围狭、管理分散, 运行操作难于规范化, 而且也增加了污水处理设施和回用设施的投入。

集中处理一般是指城市污水再生回用, 即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内或附近建设深度处理设施, 利用城市污水厂的二级出水作为中水水源, 经深度处理达到中水标准后, 再供给某个区域的建筑、住宅或工厂。它的优点是集中处理水量大, 回用面广, 特别适合于回用水量大的工业用水。

因此, 从经济与管理角度来说, 集中处理比分散处理更有利于污水处理后回用。但是在有条件的地方, 适当发展一些分散回用的试点是切实可行的。

2.2 水质转换

污水一般包括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两类, 其不但水量大, 水质也较为复杂, 随各种污水的混合比例和工业废水中污染物质的特征不同而异。

当采用分散处理, 即建筑物和小区中水回用时, 其中水的原水水源可以选用建筑物和小区内杂排水和生活污水、附近的市政污水、雨水、海水等等。当采用集中处理, 即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时, 主要是将城市污水厂的二级出水再经深度处理后回用。

然后, 经深度处理后可以再次被利用, 但回用于不同的目的时, 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处理, 使回用水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 如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工业用水水质标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等, 并根据不同的水质要求对污水采取相应的处理流程。

从物质角度来看,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用是污水回用的前提。目前全国建设了大量城市污水处理设施, 同时, 我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已经先后开始实施了三河三湖水环境综合治理, 这从客观上为我国开始实施污水回用的战略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条件。

从技术角度来看, 我国为了加强污水再生与回用, 从"六五"期间就开始研究污水回用技术。之后, 污水资源化研究相继列入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重点科技 (攻关) 计划, 其间有40余个单位的几千名科技工作者投入攻关研究中。经过近20年的技术储备和示范工程引导, 目前我国的污水回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上, 新的处理技术也不断涌现。

从实践角度来看, 污水回用在北京、大连、天津等城市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

3 中水回用领域

经适当的深度处理后, 可返回到城市水质要求较低的用户上, 替换出等量的自来水, 来减轻城市新鲜水的取用量, 减轻城市供水量的压力负担, 缓解供需矛盾, 其主要可以回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3.1 回用于农业灌溉, 既能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用水, 解决缺水问题, 这对缺水地区来说意义颇为重大。

同时又能利用污水的肥效 (城市污水中含氮、磷、有机物等) , 使之成为农业作物的营养物质, 有利于农作物吸收生长;还可以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自然净化功能减轻污染。此外, 农业用水量比工业和市政大, 易于形成规模效益。

3.2 回用于工业用水, 特别是工业用水中的循环冷却水, 以缓解工业用水的紧缺。

工业用水占城市供水量的80%左右, 而循环冷却水又占工业用水的70~80%甚至更多。一般来说, 城市污水处理后的水质均能达到冷却水水质要求, 因此工业用水中的冷却水是城市污水回用的大户和主要对象, 其回用的特点是水量大又集中。此外, 还可用于工业低质用水, 包括洗涤、冲灰、除尘、产品用水等, 而且其中许多用途如冲灰、除尘等对水质要求较低, 完全可以用回用水代替。

3.3 回用于城市生活杂用水 (指不直接与人体接触的生活用

水) , 主要包括居住小区和公共建筑的厕所便器冲洗、城市绿化、建筑施工、空调、冲洗车清扫及浇洒道路等生活杂用水, 从而可以减少城市生活用水量供应及城市污水排放量, 利于环境保护。

3.4 回用于景观水体, 如城市河道和湖泊用水等, 这样不仅利于环境的保护, 而且也利于保护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自来水、污水、中水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总结的出了将中水系统纳入城市给排水系统的两个关键步骤, 一是中水的合理布局, 二是自来水、污水与中水的水质转换。最后文章又总结归纳出了中水回用的主要领域。S

摘要:通过对自来水、污水、中水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深入分析与探讨, 研究得出了将中水系统纳入城市给排水系统的两个关键步骤, 一是中水的合理布局, 二是自来水、污水与中水的水质转换, 同时又总结归纳出了中水回用的主要领域。

关键词:中水系统,合理布局,水质转换

参考文献

[1]周彤.污水回用决策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7-9.

[2]尹军, 陈雷, 王鹤立.城市污水的资源再生及热能回收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马志毅, 米晓军.城市污水回用的思考[J].武汉: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1998, 29 (1) :67-70.

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 篇10

1 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性

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给排水系统设计占有重要地位, 一般来说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会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 所以只有不断提高给排水系统质量, 才能进一步平衡城市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在给排水设计和规划过程中不仅仅要处理好生活污水, 还需要通过给排水系统调节城市水源, 满足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的用水需要。好的给排水系统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还可以促进居民的健康生活, 为居民创造更舒适的城市氛围。因此, 在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给排水系统设计占有重要地位,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给排水系统在城市市政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城市市政在规划给排水工程时主要包括排水的收集、输送以及净化、利用和排放等步骤, 要保证各个环节能够协调进行, 从而保证给排水系统的规模, 合理利用水资源, 保障城市环境。所以给排水工程在市政规划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1.2 从宏观角度分析, 给排水系统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从宏观角度来说, 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的范围相对较大, 涉及整个城市。所以, 完善给排水系统对于整个城市建设和规划都有着重要意义, 合理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环境。在设计给排水系统时要结合城市自身发展特点, 进行合理规划。所以, 在城市市政建设过程中给排水系统设计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维护城市环境, 防洪、防污染。

1.3 从中观角度分析, 给排水系统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从中观层面分析, 构成给排水系统的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厂管网、城镇给排水系统以及市区给排水系统, 所以完善市政给排水设计对于联系城镇关系有着重要作用。

1.4 从微观角度分析, 给排水系统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从微观层面分析, 做好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对于城市居民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过程中工业区、住宅区的给排水设计是重要组成部分。

2 对给排水进行科学的规划, 解决水资源问题

2.1 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完善城市给排水系统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达到城市节水目标。这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对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

2.2 可以有效利用优良水资源, 加强开发水资源。

如果在城市水资源利用时仅从径流中获取, 那么就会大大降低水资源利用效率, 还有很多过往水资源被浪费, 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应该严格遵循:“拦河筑坝、调节径流方向以及兴修水利”的基本原则。在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时要结合当地水资源实际状况, 积极主动开发水资源。在设计过程中要重视与水力资源的合作, 重视水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将城市防洪、供水、航运、环保、发电等多项工作与给排水系统设计联系在一起,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保护环境, 实现综合开发目的。

2.3 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 水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水污染问题严重, 可以供人们引用的水资源逐渐减少, 这就使得城市用水变得越来越紧张。所以, 在设计给排水系统时必须要关注水资源保护工作, 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全面分析城市水文现象、水利关系以及相关的环境容量, 合理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 建立水源保护区, 合理保护饮用水源区域;二是要杜绝各类污水、污染物排放, 防止水源污染。当需要排放废水时要与上级部门申请, 并且要做好污水净化工作, 全面保护城市水源, 对水资源要进行综合管理。

3 解决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存在问题的方式

为了在城市市政给排水的工程设计中, 能够很好地避免在目前的市政给排水规划设施中存在的问题, 市政府应考虑如何才能使设计尽量做到经济、合理, 以及如何维护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等相关问题, 经过一些市政规划设计的实例分析, 从而对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编排、规划的执行等环节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针对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如下所述:

3.1 在规划的前期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从而使规划的内容更加地符合当地条件。

3.2 城市市政在其给排水规划设计, 应高度重视、采用科学、全面的技术与经济论证的设计方法, 从而避免了某些因素的干扰。

3.3 在市政给排水规划编制过程中, 要高度重视它的严肃性、超前性。

3.4 在执行市政给排水规划的过程中, 政府各部门要执行力度, 从根本上对其城市的环境水平进行改善。

3.5 市政给排水的规划最好是由资深的专业人员或有相关的设计经验的人来进行设计。

3.6 要对现场进行勘察, 要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摸查。

3.7 合理施工量阶段性分配, 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给排水工程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 其涉及水源的寻找和调度, 取、排水构筑管道设施和建筑的施工, 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大型工程, 因此它的规划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要按照阶段任务需要来制定合理规划, 并且需要预估在每个阶段的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由于规划客体和实施主体的复杂化, 投资方式、建设进度、土地使用和运行管理方式的变动性, 在论证城市的定位与未来发展方向、城市的资源利用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之上, 结合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进行分期规划, 使规划更具弹性和适应性, 更加符合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要求。

综上所述, 城市的发展就会如同一条曲折坎坷之路, 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工作则要求规划设计人员拥有细心、耐心和强烈的责任心, 并且要持有一颗高尚负责、谦虚谨慎的态度来对待我国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工作, 需要以持之以恒、坚定不移的态度来完善我国的城市规划, 对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以高质量的编制, 为我国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都带来了利益, 从而完善中国市政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杜铭毅.浅谈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18) .

对城市小区室外排水系统的探讨 篇11

1.1污水排水系统

室外污水排水系统主要由管道、泵站、出水口等部分组成,根据实际情况还会设置局部污水处理构筑物。排水管道的主要负责把污水的收集和运输,通常为了避免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管道埋深过大而在中途设置中途泵站,最后通过末端泵站将污水提升送至污水处理厂。污水在污水处理厂进行有害物质的去除后,再将污水回用(农灌或回用于某些工业企业)或排入水体。而出水口的作用是将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排入水体。

1.2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排水系统主要由雨水口、雨水管道、雨水泵站和出水口这几个部分组成。为收集房屋、院落和街道上的雨水,雨水口一般设在道路两旁,它是城市雨水系统的起端。而泵站也是根据实际的需要分为中途泵站和末端泵站。中途泵站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管道埋深过大;末端泵站的作用是解决河水水位高于雨水管道,导致雨水不能自行流人的状况。而出水口则负责将雨水直接排入水体。

2.小区排水管网

2.1管网的布置与敷设要求

影响小区排水管网的布置的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建筑物排水管的位置、地形和城市排水管道位置等因素,此外还有小区扩建的可能性的因素。在铺设小区排水管网时应该尽量沿建筑物平行敷设,并尽量布置在卫生间、厨房一侧,同时在与建筑物排水管连接处设污水检查井。

埋地敷设是小区排水管网铺设的主要方式。埋深依据地面荷载和冰冻深度确定。从荷载要求的角度看,车行道下覆土深度要控制在0.7m以上,非车行道下可适当减小深度;从冰冻深度要求的角度看,污水排水管管底最浅可敷设在冰冻线以下0.15m.在管道直接大小的选择上,污水管道最小直径为200mm,雨水管道最小直径为300mm。而在管道类型的选择上,小区排水管道主要采用UPVC管、双壁波纹UPVC管、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等。

2.2主要构筑物

2.2.1检查井

为清通和避免管道堵塞,检查井设置的位置要求:首先,在建筑物排水管与室外排水管连接处必须设置检查井。而且检查井中心距建筑物外墙要大于3m.其次,在管道交接处,管径、坡度、方向改变处,管道标高变化处要设置检查井。再次,直线管道每隔一定距离,污水管道隔20-35m设一个,雨水管道隔25-40m设一个检查井。

2.2.2雨水口

雨水口由进水算、井身和连接管组成,是地面雨水收集器。进水算有矩形得铸铁与钢筋混凝土两种;井身一般分为两种,即砖砌或混凝土,连接管从雨水口底部接向雨水管,管径一般为200mm,坡度为0.01,长度控制在2.5m以内。

按其进水方向雨水口可分为平算式和竖算式两种:平算式和竖算式。平算式又称边沟式,进水算平盖,设在道路边沟上,比边沟底略低;而竖算式又称为道牙式,进水算垂直嵌入边沟侧面。

3.组织施工的方法

3.1组织施工的原则

排水管道的组织施工原则一般由三个方面组成:首先,保持连续性的原则。就是说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要在时间上保持紧密的衔接,减少不必要的停顿、间隔。其次,保持均衡性的原则。

就是说施工单位应该在指定的一段时间间隔内,完成与时间成正比工作量,保证施工生产过程的顺畅,不致出现前松后紧和经常突击抢工的局面,保证相对均衡地完成施工生产任务。再次,保持比例性的原则。就是要在生产过程协调好各个阶段、各项工序的生产能力,使它们相互匹配、协调,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3.2 组织施工的方法

一般来说在施工方法的组织上,有常见的三种形式:即顺序施工法、平行施工法和流水作业法。

3.2.1 顺序施工法

将三段管道按先后顺序依次投入施工,即后一段施工必须在前一段全部完工后才能开始,其优点是现场占用劳动力少,工序单一,便于管理,但存在工期长,专业班组工作不连续,对劳动力的调配和工效等方面将造成不利影响。

3.2.2 平行施工法

按三段分别组织施工力量同时进行施工,同时完成各段管道工程,其优点是工期短,但所需劳动力集中,对组织施工和现场管理都有不利影响。

3.2.3 流水作业法

按施工工序,分别组织三个专业班组,依次在三段管道工程上完成同一专业内容的施工,三个专业班组按照一定的流水方向依次进行操作,其优点是专业班组工作连续且均衡,劳动力起伏平缓,使用合理,有利于提高工效和保证工程质量。在正常情况下,采用流水作业法符合组织施工的连续性、均衡性、比例性三项原则。

4.施工技术管理

4.1施工技术管理的任务

首先,要从规范和章程上正确贯彻国家各项技术政策和主管部门颁发的技术规程、规范等。其次,为建立正常的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保证生产顺利进行,要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再次,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以新技术,保证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最后,经常开展技术研究、技术培训,完善技术资料和档案管理,提高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并加快建立和发展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模式,多快好省地完成施工任务。

4.2 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

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的内容主要由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工程洽商、技术检验、技术处理、技术标准和规程的实施等方面组成。

4.2.1图纸会审制度

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该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施工图,掌握设计意图,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发现并解决施工图中不符合法规和实际情况的问题。图纸会审应该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面参与进行。图纸会审后,将审查中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详细记录,形成正式文件或会审纪要,由设计单位签发设计变更通知单或设计变更图,作为正式技术文件,经建设单位签发后发给施工单位。

4.2.2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为保证生产在有计划、有措施、有组织的条件下顺利进行,各级技术负责人将有关工程的各项技术,以文字、图表形式,或者示范操作或样板方式,逐级交待到基层,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对承担工程项目的特点、施工工艺、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方面心中有数。

4.3 工程洽商制度

为了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施工条件变动、施工工艺变化、材料改变等情况,就应该建立工程洽商制度,把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组织起来进行协商,并签署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工程洽商制度也可以对改变或纠正施工图中的问题进行洽商。在效用上,工程洽商文件与施工图有同等效用,都是对工程施工影响重大的文件材料。

4.4材料、设备试验检验制度

为合理的使用资源、确保工程质量,有关部门必须做好材料、设备的检验工作。保证工程用的材料、设备都符合国家和地方的验收规范、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同时,在施工中所用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设备等野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最后还必须做好施工检验报告的填写工作,完善工程质量的文字记录,以作为工程结束时交工的技术资料。

4.5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单位依据有关管理规定,在施工全过程中所形成的真实历史记录,具有保存价值。它是评价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和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工程竣工档案的基本内容;是评定工程质量,竣工核验的重要依据;也为工程交工后的合理使用、维护、改建、扩建提供依据。

5.结束语

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探讨 篇12

关键词:规划,城市给排水系统,给水规划

1 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组成及布局分析

1.1给水系统组成。通常包括由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水工程和配水工程四个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都有各独立的功能, 彼此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而且在每个子系统中, 又按其形式、功能的不同, 划分为若干个子项。1.1.1取水工程。取水工程要求从选定的水源 (包括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 取得既定要求的原水, 并输送至水厂。1.1.2净水工程。指将取水构筑物的来水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 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所要求的水质, 包括水厂内各种水处理构筑物或设备、将处理后的水输送至用户的二级泵站等。1.1.3输水工程。输水工程是指从水源地一级泵房或集水井把一定水量的原水输送到净水厂或配水厂调节池的管道。1.1.4配水工程。配水工程分为配水厂和配水管网两部分。配水厂是起调节加压作用的设施, 包含泵站、清水池、消毒设备和附属构筑物等。1.2排水系统组成。1.2.1排水管网系统。排水管网系统主要是指为了系统地收集和输送城镇生活或工业企业产生的污水, 并将其从产生处输送至污水厂或出水口, 相应建立的一整套工程设施。1.2.2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是指处理和利用废水的工程设施, 它包括城市和工业企业污水厂 (站) 中的一系列处理构筑物、泵站及附属构筑物等。

2 提高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2.1严格按照给排水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在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首先严格控制施工环境下一工序的施工;要对已经安装好的管道进行水压测试。2.2加强给排水施工过程的管理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是决定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 做好施工过程的管理对于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城市给排水工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建立安全责任制度, 明确施工安全责任职权, 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杜绝出现各种不安全的操作。2.3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基于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质, 施工人员一定要具有质量安全意识, 重视城市给排水工程的质量, 为提高城市给排水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2.4完善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监理制度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质量的保证除了从规范施工材料、加强施工现场、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技能方面入手,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理机制, 通过健全的监理机制。2.5积极构建中水回收系统基于城市水资源的日益紧张, 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要重视中水的作用, 积极构建合理的中水回收系统, 实现中水资源的最大利用。

3 城市水系统规划必须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首先要了解城市水利用规划。应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水专项规划, 并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按照水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编制城市水利用规划, 内容应包括:a.水量平衡模式, 包括地面水、地下水、雨水、海水等水资源平衡, 供水、排水、污水再生利用等总量平衡;b.供水规划;c.节水规划;d.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规划;e.水的生态循环规划。

4 城市水系统规划的重点是城市水网

从城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水资源利用设施的空间布局看, 城市水系统的结构就像撒布在城市地域中的一张水网 (见图1) 。

5 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

5.1基础性工作匮乏, 规划的科学依据不足城市水系统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各类基础数据、指标、标准和分析工作, 其中水量预测和水平衡分析是核心工作。5.2排水体制的不合理传统的防洪和排水设施设计中, 强调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将雨水。和污水尽快排出城市, 忽视了城市径流面源污染的控制和雨水资源的利用。5.3排水体制规划混乱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很快, 多采取分区, 分片的建设, 而规划跟不上建设速度, 下水系统建设混乱, 滞后。

6 解决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问题的对策

6.1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水量要进行有规模的预算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从各规划阶段到具体项目实施, 确定其水量规模是首要内容, 规模预测是否符合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 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工程总体布局、实施步骤和工程费用产生重大影响。6.2可持续性发展是城市给排水系统发展的方向目前, 城市生态化的要求也需要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的生态化, 而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的生态化必须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 与具体的自然系统和特有的城市结构相结合, 从而带来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多样化。6.3注重科学研究, 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给排水我国进行的大多是水资源短缺情况下的市政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所以应充分利用国际上成熟的先进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最新的现代科学技术。6.4完善各项法规根据我国给排水体制规划混乱的现状, 应用法律手段确保给排水工程建设及管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确立好国际通用的规则。

7 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7.1市政雨水系统的设计以及规划应该进行城市排涝与防洪的规划尽量彼此之间有所联系。城区的内河设计标准应该利用时期大概4年之内不漫溢的原则, 特别是针对地势低洼的城区以及平原区域雨水系统的设计规划更应与城市的纵向发展及防洪排涝规划有效的结合起来。7.2市政污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城市和建筑群的排水系统承载着对废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处置全部过程“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排除称为合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称分流制”。7.3防洪排涝的规划。防洪排涝在城市建设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是城市发展与进步的生命力“其包括内洪与外洪两部分, 内洪主要是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排蓄, 外洪则以预防为主”。7.4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源于排水体系的不合理。目前我国有很多城市依旧应用传统的给排水系统。传统的城市给排水系统中对雨水的处理方法是通过分流制排水体制将雨水和污水排出城市。此种排水体制忽视雨水径流面污染的控制导致雨水径流污染问题出现。

8 结论

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不合理将会导致水资源浪费污水和雨水排放效果不佳这不仅给城市带来严重的影响。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工作意义重大, 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则离不开城市, 而水又是城市的生命线。所以, 开创城市给排水系统的新局面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邵益生.我国城市水可持续管理的战略对策, 中国水工业科技与产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混沌量子蜂群算法下一篇:水资源管理学分析